论文投稿百科

核磁测井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7 10:13:22

核磁测井论文参考文献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测井,简称核磁测井(NMR),是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测井方法。由于它能提供与岩性无关的孔隙度(有效孔隙度、自由流体孔隙度)、束缚水饱和度,以及孔径分布和渗透率等重要地层参数,加之不受泥浆、泥饼和侵入的影响而备受人们青睐。

基本概念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是磁场中的原子核对电磁波的一种响应。大家知道,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所有奇数的核子以及含偶数个核子但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原子核,都具有内禀角动量(或叫“自旋”),犹如一个旋转的陀螺,自身不停地旋转。由于原子核带有电荷,这种自旋将产生磁场,在没有外加磁场时,单个磁矩随机取向,使得大量同等核的系统在宏观上没有磁性。

当核磁矩处于外加磁场(如某一静磁场B0)时,它将受到一个力矩的作用,从而会像倾倒的陀螺绕重力场旋转一样,绕外加磁场的方向进动。在外加磁场中,整个自旋系统被磁化,且不同原子核的进动频率不相同。

对于被磁化后的自旋系统,若再施加一个与静磁场垂直,以进动频率ω0振荡的交变磁场B1,会发生共振吸收现象。即处于低能态的核磁矩吸收交变场提供的能量,跃迁到高能态,磁化强度相对于外磁场发生偏转,这种现象称为核磁共振。

交变磁场可以连续施加,也可以以短脉冲的形式施加。现代核磁共振仪多采用脉冲方式,其工作频率(决定于静磁场的强度)大多在射频段,故这种脉冲电磁波又叫做射频脉冲。

弛豫过程与弛豫时间

在射频脉冲施加以前,自旋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磁化矢量与静磁场B0方向相同。射频脉冲作用期间,磁化矢量偏离静磁场方向,射频脉冲作用完后,磁化矢量将通过自动动进,朝静磁场方向回转,试图从非平衡状态恢复到平衡状态,这一过程叫做“弛豫”。

弛豫过程是磁化矢量在坐标系中绕Z轴的动进。它包含两种不同的机理,即纵向弛豫和横向弛豫,并可用弛豫速率来表征。纵向弛豫速率用1/T1来表示,T1叫做纵向弛豫时间,反映的是磁化矢量的纵向分量按指数恢复到Z方向初值的过程;横向弛豫速率用1/T2表示,T2叫做横向弛豫时间,它反映的是磁化矢量的水平分量按指数衰减到零的过程。目前核磁测井仪器主要测量的是横向弛豫时间T2。

对于大多数原子核来说,能探测到的信号都很弱,但氢核具有相对较大的核磁矩。因而,在富含氢(如水和油)的岩石中,能测到较强的信号。

核磁测井的测量技术

早期的核磁测井仪采用一种较大的线圈并在其上通上电流,在地层中产生一个静磁场,使地层中的氢原子(质子)激化。当迅速将静磁场切断后,激化了的氢核就会在较弱但却均匀的地磁场中旋进。旋进中的氢核在激发静磁场的线圈中产生一个呈指数衰减的信号,通过测量该信号在一定时间内的衰减,可以计算自由流体指数,它反映的是地层含可动流体的孔隙度。这种仪器的主要缺陷是,需要采用具有强磁性的特殊泥浆以消除井眼背景强信号的影响;另外,强的激化电流会使共振接收器长时间饱和(可达20ms),这又会降低仪器对快衰减孔隙分量的灵敏度。

后发展的核磁测井采用一种记录脉冲回波的NMR测井仪,它的激化磁场由装在仪器内的高强度永久磁铁产生。井内通过发射线圈或天线发射射频场,交变磁力线垂直于径向强磁场方向,发射频率等于该均匀磁化区域氢核的核磁共振频率,然后接收由这个区域的氢核在退激过程中的衰减信号(回波)。目前,市场上推出的核磁测井仪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Numar公司20世纪80年代末研制的磁共振成像测井(MRIL),能产生一个2ft(60cm)长、呈柱状的灵敏区域,该区域向井筒外延伸至几英寸远。另一种是20世纪90年代初Schlumberger公司的组合式核磁测井(CMR),能对地层内~的范围敏感,并可延伸到6in(15cm)远。这种仪器采用偏心臂方式进行测量,能保持与地层良好的接触和较高的垂直分辨率,且能与其他一些补偿测井方法,如补偿密度测井、岩性密度测井、电磁波传播测井、热中子孔隙度测井,以及微球形聚焦测井等相组合以提高对地层特性的解释和评价能力。

目前的核磁测井仪,通过数据采集和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改进,不仅能很好探测共振衰减的慢分量(主要由毛管束缚水和自由流体产生),还能探测小于3ms的快分量(主要由粘土束缚水产生)。因此,测量横向弛豫衰减时间T2及其随时间的分布,能提供常规测井不能提供的关于地层孔隙大小及其结构的细节,进而分析流体的可动性——流体是束缚的还是自由流动的等等。

如图13-23是实验室得出的砂岩岩石孔径大小与T2的对应关系。图中二条线分别代表孔隙中饱和水和空气时T2的分布(谱)特性。可以看出,大孔隙区域内可动流体与小孔隙区域内不可动流体之间T2的分界大约为33ms。对于碳酸盐岩,这一截止值一般为100ms,并随着大孔隙中的水被排出,T2分布中长T2组分首先消失。

图13-23 孔隙性砂岩的T2分布图

陈彦华.1994.成岩相———储集体预测的新途径.石油实验地质,16(3):274~281

付金华,魏新善,任军峰.2008.伊陕斜坡上古生界大面积岩性气藏分布与成因.石油勘探与开发,35(6)664~691

高红灿.2007.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及砂体分布研究.成都理工大学

高敏,安秀荣.2000.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评价储层的孔隙结构.测井技术,24(3):88~93

关德师,牛嘉玉.1995.中国非常规油气地质.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60~85

韩申庭,王大兴.1997.长庆气田陕141井区山2段低渗透砂岩储层横向预测及效果.低渗透油气田,2(4):5~7

侯方浩,蒋裕强,方少仙,等.2005.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香溪组二段和四段砂岩沉积模式.石油学报,26(2):30~37

胡文瑞,可自新,五道富.1999.长庆低渗和特低渗油田开发实践.低渗透油气田,4(1):36~44

黄思静,谢连文,张萌,等.2004.中国三叠系陆相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储层孔隙保存的关系.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1(3):273~281

李道品.1997.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方式.低渗透油气田,2(1):38~44

李道品,罗迪强,刘雨芬.1996.低渗透油田概念及我国储量分布状况.低渗透油气田,1(1):1~4

李忠兴,王永康,万晓龙,等.2006.复杂致密油藏开发的关键技术.低渗透油气田,11(3):60~64

吕强,冀小玲,宋凯.1997.长庆气田白云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及评价.低渗透油气田,2(2):19~22

吕正祥,刘四兵.2009.川西须家河组超致密砂岩成岩作用与相对优质储层形成机制.岩石学报,25(10):2373~2383

马广彦.1999.长庆低渗透油藏稳油控水技术综述.低渗透油气田,4(3):55~58

闵琪等.低渗透油气田研究与实践.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宋岩.2003.中国天然气资源分布特征与勘探方向.天然气工业,23(1):1~4

宋子齐,王静,路向伟,等.2006.特低渗透油气藏成岩储集相的定量评价方法.油气地质与采收率,13(2):21~23

王彩丽,王宏.1999.长庆气田马五1储层裂缝发育程度与产能的关系.低渗透油气田,4(2):21~23

王多云,郑希民,李凤杰,等.2004.低孔渗油气富集区优质储层形成条件及相关问题.天然气地球科学,14(2):87~91

王允诚.1999.油气储层评价.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王允诚,吕运能,曹伟.2002.气藏精细描述.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谢继容,李国辉,唐大海.2006.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供给体系分析.天气勘探与开发,29(4):1~13

严衡文,皮广农,吴震滨,等.1998.我国陆相低渗透砂岩油层的粒度和孔隙系统的特征.低渗透油气田研究与实践.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杨华,付金华,魏新善.2005.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成藏特征.天然气工业,25(4):5~8

杨华,刘显阳,张才利.2007.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低渗透岩性油藏主控因素及其分布规律.岩性油气藏,19(3):1~6

杨通佑,武若霞,杜霞.1986.提高我国低产油藏采油速度的研究.石油勘探与开发,(1):37~41

杨晓萍,赵文智,邹才能,等.2007.低渗透储层成因机理及优质储层形成与分布.石油学报,28(4):57~61

应凤祥,罗平,何东博,等.2004.中国含油气盆地碎屑岩储集层成岩作用与成岩数值模拟.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袁明生等.2000.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勘探.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袁政文.1993.东濮凹陷低渗致密砂岩成因与深层气勘探.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4(1):14~22

张宗林.1998.长庆气田白马五1储层孔隙下限及已探明区潜在储量评价.低渗透油气田,3(1):25~28

赵文智,汪泽成,王红军,等.2008.中国中、低丰度大油气田基本特征及形成条件.石油勘探与开发,35(9):641~650

郑俊茂,庞明.1989.碎屑储集岩的成岩作用研究.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郑荣才,朱如凯,戴朝成,等.2008a.川东北类前陆盆地须家河组盆-山耦合过程的沉积-层序特征.地质学报,82(8):1077~1087

郑荣才,朱如凯,翟文亮,等.2008b.川西类前陆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构造演化及层序充填样式.中国地质,35(2):246~255

朱国华.1992.碎屑岩储集层孔隙的形成、演化和预测.沉积学报,10(3):114~132

朱如凯,赵霞,刘柳红,等.2009a.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沉积体系与有利储集层分布.石油勘探与开发,36(1):46~55

朱如凯,邹才能,张鼐.2009b.致密砂岩气藏储层成岩流体演化与致密成因机理———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例.中国科学 D 辑,39(3):327~339

邹才能,陶士振,薛叔浩.2005.“相控论”的内涵及其勘探意义.石油勘探与开发,32(6):7~12

邹才能,陶士振.2007.中国大气区和大气田的地质特征.中国科学 D 辑,37(3):12~28

邹才能,陶士振,周慧,等.2008.“成岩相”的形成、分类与评价方法.石油勘探与开发,35(5):526~540

邹才能,张光亚,陶士振,等.2010.全球油气勘探领域地质特征、重大发现及非常规石油地质.石油勘探与开发,37(1):129~145

Guan L,Du .挖掘成熟致密油气藏加密钻井潜力的快速方法.国外石油动态,(5):21~25

Alan P Byrnes,Kansas Geological Survey,and James University:Comparison of core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be-tween low-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s:Eastern Group and Western Group and Frontier Formation

Billault V,Beaufort D,Baronnte A,et nanopetrographic and textural study of grain-coating chlorites in sandstone Minerals,38:315~328

Ehrenberg S of anomalously highporosity in deeply buried sandstones by grain-coating chlorite:Examples from the Norwe-gian Continental Bulletin,77:1260~1286

Federal Energy Regulatory Gas Policy Act of 1978(NGPA)

Grigsby J D,Langsford R of diagenesis on enhanced-resolution bulk density logs in Tertiary Gulf Coast sandstones—an example from the Lower Vicksburg Formation,McAllen Ranch field,south Bulletin,80(11):1801~1819

Hillier S,Fallick A E,Matter of pore-lining chlorite in the Aeolian Rotliegend of Northern Minerals,31:153~171

Energy Agency(2009)

James W Schmoker,Thomas D Fouch,Ronald R in the Uinta Basin,Utah; resources in continuous Mountain Geologist,33(4):95~104

Jennings R H,Mazzullo J burial diagenesis of chalks and related sediments at [DSDP leg 80] site 550 on the goban reports of the deep sea drilling project [book]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washington D C,80(2):853~861

Law B gas Bulletin,86:1891~1919

Lloyd E potential role of enhanced oil and unconventional natural gas recovery in the future of petroleum supply(in New ideas,new methods,new developments,Landwehr).Exploration and Economics of the Petroleum Industry,(19):253~283

Masters J Basin gas trap,western Bulletin,63(2):152~181

Mathisen M of quartzarenite diagenesis,Simpson Group,Oklahoma:implications for reservoir quality K S.(ed).Simpson and Viola Groups in the Southern Midcontinent,Oklahoma Geological Survey Circular

Naik G Gas Reservoirs-An Unconventional Natural Energy Source for the Future

Peter R Rose,John R Everett,Ira S basin-centered gas accumulation in Cretaceous Trinidad Sandstone,Raton Basin,Colorado(in Geology of tight gas reservoirs).AAPG Studies in Geology,(24):111~128

Ronald C new paradigm for gas exploration in anomalously pressured “tight gas sands” in the Rocky Mountain Laramide ba-sins(in Seals,traps,and the petroleum system,Surdam).AAPG Memoir,(67):283~298

Rose P R,Everett J R,Merin I basin-centered gas accumulation in Cretaceous Trinidad Sandstone,Raton basin, C W and Mast R of tight gas Studies in Geology,24:111~128

Salman Bloch,Robert H,Lander high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in deeply buried sandstone reservoies:Origin and Bulletin,86(2):1~328

Schmoker J W,Quinn J C,Crovelli R characteristics and resource assessment of the Barnett shale continuous(unconven-tional)gas accumulation,Fort Worth Basin, Open File Report,33(4):96~254

Spencer C aspects of tight gas reservoirs in the Rocky Mountain of Petroleum Geology,37(7):1308~1314

Spencer C of characteristics of low permeability gas reservoirs in Western United Bulletin,73(5):613~629

Stephen A gas of Petroleum Technology,58(6):86 + 88~94

Stephen A gas J,1:86~93

Stephen A gas ,Texas A&M U

测井核心期刊

地球物理方面:1.地球物理学报 2.地震学报 3.地震地质4.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5.地震 6.中国地震 7.地震研究 8.地球物理学进展9.西北地震学报10.水文石油、天燃气方面:1.石油勘探与开发 2.石油学报 5.天然气工业 3.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6.石油化工 4.石油实验地质7.石油物探 8.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天然气地球科学 10.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石油钻采工艺 12.新疆石油地质 13.测井技术14.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15.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6.钻采工艺 17.油田化学 18.石油钻探技术19.石油炼制与化工 20.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1.特种油气藏 22.石油机械 23.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4.钻井液与完井液 25.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6.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7.油气田地面工程 28.海相油气地质 29.中国海上油气

刊名: 海相油气地质Marine Origin Petroleum Geology主办: 中国石油集团;杭州地质研究所周期: 季刊出版地:浙江省杭州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2-9854CN: 33-1328/P创刊时间:1993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首先肯定一点该刊是核心期刊。最新11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有,统计源核心期刊目录内也有该刊。11版中文核心目录(部分):TE石油、天然气工业类核心期刊表序号 刊名1 石油勘探与开发2 石油学报3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4 石油实验地质5 天然气工业6 石油化工7 石油物探8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9 天然气地球科学10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 石油钻采工艺12 新疆石油地质13 测井技术14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15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6 钻采工艺17 油田化学18 石油钻探技术19 石油炼制与化工20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1 特种油气藏22 石油机械23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 钻井液与完井液25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6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7 油气田地面工程28 海相油气地质29 中国海上油气统计源期刊目录(部分):G941 海南医学G416 海南医学院学报L037 海相油气地质E651 海洋测绘E155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E131 海洋工程E312 海洋湖沼通报Z010 海洋环境科学如果需要核心期刊目录可发邮件跟我索取,我发你一份电子版的,以便查询。

《海相油气地质》首次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在2011年12月2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召开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上,《201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正式发布。 经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及同行专家评议推荐,《海相油气地质》首次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这表明《海相油气地质》除了被国内著名全文数据库和国内外文摘数据库收录以外,已正式进入核心期刊行列。 《海相油气地质》首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海相油气地质》2012年1月收到《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编委会的正式入编通知,表明《海相油气地质》首次成为我国的“中文核心期刊”。

常见的:地球物理学报 、地球物理学进展 、 物探与化探、 煤田地质与勘探 、 中国地震等地震类 、石油物探、一些学报的自然科学版(石油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矿大等等较多)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最容易发表 , 物探与化探、 煤田地质与勘探次之。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测井论文核心期刊

管理员,你没明白我的意思。你说的那个核心期刊表,我也看过,那只是一个笼统的分类,测井专业的核心期刊就没有。我们测井专业有几个专门的核心期刊。我是想知道干测井的一般在哪些核心期刊上弄呢?和他们打交道的有些什么经验呢?

测井技术就是核心期刊,国外测井技术是一般期刊,你投有测井技术板块的期刊都可以哈

有 石油化工。

《油气田地面工程》北大核心

地球磁偏角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磁偏角,是指地球表面任一点的磁子午圈同地理子午圈的夹角。因指南针、磁罗盘是测定磁偏角最简单的装置,所以磁偏角的发现和测定的历史也很早。1702年,英国埃德蒙多·哈雷发表了第一幅大西洋磁偏角等值线图。根据规定,磁针指北极N向东偏则磁偏角为正,向西偏则磁偏角为负。磁偏角'是指磁针静止时,所指 的北方与真正北方的夹角。我国北宋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完全重合,存在磁偏角。

行星为什么都有磁偏角行星为什么都有磁偏角呢?科学家们始终没有一个准确答案。本文对此进行了模拟实验和理论分析。要想搞清行星为什么都有磁偏角,必须首先搞清行星是如何形成的。我提出的地球的膨裂说认为,46亿年前太阳因内部的核聚变而发生爆炸,飞出许多熔融的火球,这些熔融的火球冷却后便形成了行星,地球就是其中之一。到40亿年前,由于地球气温的不断下降,地球的岩石圈形成。岩石圈的温度低于居里温度(400-700摄氏度),岩石圈又含有铁磁性物质,具有磁性,在太阳磁场的磁化下形成了南北磁极。岩石圈下部是熔融的物质,温度高于居里温度,因此不具有磁性。因此说地球的磁场是岩石圈形成的,行星的磁场是岩石圈形成的。为了验证地球发生东西向膨裂,是地球磁极倒转的真正原因,我用空心铁球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磁化后的空心铁球东西向的锯口处,产生了新的北南极,部分地区磁极发生了倒转。这充分说明地球发生东西向膨裂(洋脊和山脉都是地球膨裂形成的),是地球磁极倒转的真正原因。同时也证明了地球的磁场起源于岩石圈。太阳的磁S极在太阳的地理南极,有的行星的磁N极在地理北极,可是地球的磁极N极在地理南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太阳的磁场遍布整个太阳系,太阳的磁S极位于太阳的地理南极,地球又是由铁磁性物质形成的,所以地球岩石圈在太阳磁场的磁化下,在地球的地理南极,形成了和太阳磁S极相反的磁N极。这说明地球的磁极位置是由太阳和形成地球的物质决定的、行星的磁极位置是由太阳和形成行星的物质决定的。行星的磁偏角与行星自转倾角的关系 根据天文学的观测结果,太阳系7大行星的自转倾角与磁偏角如表1所示。表1太阳系7大行星的自转轴倾角与磁偏角土星 水星 木星 地球 火星 海王星 天王星轴倾角 1° 11° 21° 23° 24° 59° 98°磁偏角 0° 1° 10° 10° 11° 47° 59°从表1可以看出,太阳系7大行星磁偏角大小与其自转倾角的大小基本上成正比。当行星的自转倾角较大时,行星的磁偏角就大。反之,亦然。地球的膨裂说认为,行星的磁极位置是由太阳和形成行星的物质决定的。太阳的磁场方向垂直于黄道面,所以各行星的磁轴都应该垂直于黄道面。但因为各行星都有自转,并且其自转轴都存在倾角,因此,行星的赤道地区转速太快,太阳无法在转速较快的赤道地区形成磁极,而只能在转速较慢的高纬度地区形成磁极。因此行星都有磁偏角,自转倾角越大,磁偏角也越大。因为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自转倾角大、所以太阳在天王星和海王星上形成磁极处的速度大,因此有多个磁极,并且磁极在不断的快速变动。上述研究表明,根据地球膨裂说,地球的磁场是在40亿年前地球的岩石圈被太阳磁场磁化形成的。 参考文献[1] 赖柏林. 地球膨裂说. 中国地球物理,2008, 316[2] 赖柏林,地球膨裂说网站,太阳系行星中为什么有的磁极相反 作者:赖柏林

盲井论文参考文献

写周星驰!!!!!!!!写一个天生的喜剧天才为了自己的理想沦为文艺片的奴隶一个天生的演员为了自己的导演梦放弃观众和搭档其实我超级喜欢他,但是他现在这样。。。让我很失望啊

煤矿开采技术的进步和完善是采矿学发展的主题。下面我给大家分享煤矿开采技术论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浅议煤矿开采技术

[摘 要]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煤炭总储量在9000亿吨以上,含煤面积55万多平方千米,而且煤种齐全,我国一次性能量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以上。从煤中可以提取二百多种产品,因此煤炭工业发展的快慢,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煤矿开采技术的进步和完善是采矿学发展的主题。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采煤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煤矿 采煤工艺 控制技术 开采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130-01

1 简述矿井开采

矿井开拓通常以井筒的形式分为竖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采用合理的采矿方法是搞好矿井生产的关键。

竖井是一种从地面开掘以提供到达某一煤层或某几个煤层通道的垂直井。从一个煤层下掘到另一个煤层的竖井称盲井。在井下,开采出的煤倒入竖井旁侧位于煤层水平以下的煤仓中,再装入竖井箕斗从井下提升上来;斜井是用来开采非水平煤层或是从地面到达某一煤层或多煤层之间的一种倾斜巷道。斜井中装有用来运煤的带式输送机,人员和材料用轨道车辆运输;平硐是一种水平或接近水平的隧道,开掘于水平或倾斜煤层在地表露出处,常随着煤层开掘,它允许采用任何常规方法将煤从工作面连续运输到地面。

煤层在形成时,一般都是水平或者近水平的,在一定范围内是连续完整的。但是,伴随着地壳的运动,煤层的空间形态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单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等地质构造。采煤需要注意煤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矿井开拓的主井和运输巷道等都需要长期支护,可以采用砌碹支护,架拱支护,架蓬支护,锚杆支护,锚喷支护,锚网喷支护,锚索支护,金属拱形支架支护,料石支护,钢筋混凝土支护或者几种支护形式并存形成联合支护。采掘工作面需要临时支护,通常采用的方式有打点柱、液压支柱支护、木支柱支护等。采煤一般都采用后退式采煤,边采边加强支护。

2 采煤方法

开发煤矿高效集约化生产技术手段,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研究开发各种环境条件下的高效、可靠的采煤装备和工艺;简单、高效、可靠的生产系统和开采布局;生产过程监控与有效管理等相互适应的成套开采技术,以提高开采技术水平和机械化程度。

开发“埋深浅、硬顶板、硬煤层现代开采技术”

硬顶板控制技术。研究埋深浅、地压小的硬厚顶板控制技术,主要通过岩层定向水力压裂、倾斜深孔爆破等顶板处理技术,直接顶能随采随冒,提高顶煤回收利用率,基本顶能按照合理�距垮落,有利于顶煤破碎,保障工作面推进安全、顺利地进行。

硬厚顶煤控制技术,研究开发埋深浅、支撑压力小的硬厚顶煤的迅速处理技术,包含高压注水压裂技术和顶煤深孔预爆破处理技术,以提高顶煤回收利用率。顶煤冒放性差、块度大的综合开采成套设备技术,有利于顶煤破碎和顶板控制,同时有利于液压支架的放置,为布置输送机提供便利。

两硬条件下放顶煤开采快速推进技术,采用合理的综放开采回采工艺、优化工序、缩减放煤时间,提高工作面的推进度,实现高效高产。

宽煤巷锚杆支护技术,有利于综采配套设备的大功率和重型化,有助于连续采煤机的使用,从而有效提高工作面产能。

缓倾斜薄煤层的长壁开采

主要研究开发:体积小、功率大、高可靠性的薄煤层采煤机、刨煤机;研制适合刨煤机综采的液压支架;研究开发薄煤层工作面的总体配套技术和高效开采术。

缓倾斜厚煤层一次采全厚大采高长壁采

应进一步加强完善支架结构及强度,加强防倒、防滑、防止顶梁焊缝开裂和四连杆变、防止严重损坏千斤顶措施等的研究,提高可靠性,缩小其与中厚煤层(采高3m左右)产高效指标的差距。

各种综采高产高效综采设备保障体系

要实现高产高效,就要提高开机率,对“支架―围岩”系统、采掘运设备进行监控。进一步完善液压信息、支架位态、顶板状态、支护质量信息的自动采集系统;乳化液泵站及液压系统运行状态的检测诊断;采煤机在线与离线相结合的 “油-磨屑”监测和温度、电信号的监测;带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全面状态监控。

3 深矿井开采技术

深矿井开采的关键技术是:煤层开采的矿压控制、冲击地压防治、瓦斯和热害治理及深井通风、井巷布置等;主要任务:深井围岩状态和应力场及分布状态的特征;深井作业场所工作环境的变化;深井巷道快速掘进与支护技术与装备;深井冲击地压防治技术与监测监控技术;深矿井高产高效开采有关配套技术;深矿井开采热害治理技术与装备。

4 “三下”采煤技术

提高数值模拟计算和相似材料模拟等,深入研究开采上覆岩层运动和地表沉陷规律,研究满足地表、建筑物、地下水资源保护需要的合理开采系统和优化参数,发展沉降控制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各种充填技术和组合充填技术;研究近水体开采的开采设计、工艺参数优化和装备等关键技术。

5 优化巷道布置,降低矸石排放

改进、完善现有采煤方法和开采布置,以实现开采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研究开发煤矿地质条件开采巷道布置及工艺技术评价体系,从而实现开采方法、开采布置与煤层地质条件的最佳匹配。

6 采场围岩控制技术

进一步完善采场围岩控制理论

用科学合理、优化高效的岩层控制技术来确保开采的安全、高效、低成本为目标,要通过总结经验,深入研究各种煤层地质及开采条件来实现。

研究坚硬顶板与破碎顶板条件下应用高技术低成本岩层控制技术

目前,主要应用的是高压注水、深孔预裂爆破处理坚硬顶板和应用化学加固技术, 由于这些技术工艺复杂、成本高,所以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来解决这一问题。

放顶煤开采岩层和支架――围岩相互作用机理

研究放顶煤开采力学模型、围岩应力、顶煤破碎机理、支架――顶煤――直接顶――基本顶相互作用关系;运用离散元等方法研究顶煤放落规律,提出放顶煤优化准则和提高顶煤回收率的路径。

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技术

在总结缓倾斜中厚长壁工作面开展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方面,需要进一步在坚硬顶板、破碎顶板、急倾斜的放顶煤工作面开展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同时应不断完善现有的监测技术,发展智能化监测系统,改进监测仪表,使监测仪表向直观、轻便、小型化方向发展。

冲击地压的预测和防治

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冲击性矿压显现发生的机理,进一步完善冲击性矿压显现监测系统,发展遥控测量和预报技术。

研究开发新型的支护设备

研究硬煤层、硬顶板放顶煤液压支架,完善液压支架性能和快速移架系统。

7 小煤矿技术改造和机械化开采技术

对小煤矿进行合并重组,淘汰落后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提高平均单井规模和技术水平,开发小型煤矿机械化、半机械化开采技术和装备,改进小煤矿的采煤方法和开采工艺,提高采煤工作面的单产和工效。

总结,提高煤矿资源开采水平,充分利用资源,选择合理的采煤开拓方法,保障安全生产,提高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1] 郭靖.煤矿开采技术[M].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2] 戴绍诚.高产高效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与装备[M].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煤矿开采技术论文

《盲井》没有公映,合情合理。但同时多个平台,也极易找到资源! 那些动辄上纲上线、画圈画点的朋友,确实有够阴暗!如此大的国度,又怎会天下皆幸事,硬币尚有正反,遑论复杂的人性和 社会 ! 没有公映的原因大抵不过如下三点:国内目前尚未实行严格意义上的电影等级分层,而关于色、性之类,虽是人之本性,但顾及年幼老少之别,却很是正确! 电影《盲井》前后共有两段露点以及寻欢作乐镜头。 诚然确实可以,但这两次寻欢作乐的安排,及其背后代表的内涵。对于整部电影来说,具有很强的支点作用,过量删除势必会影响到电影的整体内涵和观影体验! 其实哪怕可以删除,也不可能公映!因为下面这点,才是重点。如果黄只是等级问题,那黑则是原则问题。等级可以更改,原则却不能触犯! 电影中蕴含大量对整个 社会 的阴暗面,描写镜头和极端暗喻。部分角色对话内容,已上升到政策和国情层面! 固然, 社会 这个大熔炉中,存在与电影中一样的残渣。但电影和书籍并不一样。电影的传播面太广,甚至不论文盲而或知识分子,都可以去读懂和领略一部电影的精髓。一国之民众有权利也有必要,知晓整个 社会 的多面性,但不代表可以不分别类的去灌输给每一个人。世人惶惶,众口难调,众心难统。有人可以理智看待,区分真假善恶,而有人则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若有心作恶之人,观影之后,有一学一,则必然会带给某个家庭悲惨痛事! 所以不公映,也不禁。是最好的选择,阴暗和阳光,由君自选。这里的俗并不是指电影俗,相反《盲井》是一部极其优秀的电影,具有一定分辨和排毒能力的朋友,都应当选择去观看一次! 但《盲井》中充斥着大量的三俗词汇,这已经脱离了电影对原汁原味、来源生活的红线定义。这样的电影公映,对整个 社会 带来的影响是极其不 健康 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