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与山海经人物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2 19:34:37

与山海经人物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山海经》作为一部包罗万象的古代奇书,具有民俗、历史、科学、文学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它共有十八卷,记载了约40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位历史人物,400多个神怪畏兽。《山海经》由《山经》和《海经》组成。《山经》主要以山为线索,东到大海,西到今天的甘肃、青海,北达内蒙古,南至四川、广东等地,对各地的地形、物产进行了详细记录。《海经》则主要表现"海外"世界,记述更随意,大多描写神话、西域方国,虚无缥缈却又瑰丽璀璨。《山海经》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它保存了大量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有我们熟悉的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鲧禹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等,还有许多关于女性的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黄帝女魃、嫦娥奔月、䰠武罗等。《山海经》为什么写这么多女性形象呢?这恰恰说明女性在上古之时,对人类影响已经很明显,因为女性有孕育之意象,神话中,当然也排除不了这种影响。虽然是神话,但对后世的观念,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都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和意义,女娲、嫘祖、精卫、女魃是《山海经》中女性形象的代表,美而柔,有英气,孕育万物。母性神说起母亲,我们必然会想到“伟大”这个词,我们把祖国比作母亲,把母爱形容成伟大,是因为母亲是我们一辈子要感恩的人,她们孕育了我们,抚养我们长大,我们总说“母爱像大海一样宽广和深沉。”这些母性的光辉和伟大从《山海经》中也可以看出。中华古文明的传统是重母而不重父的。由于那时的人们比较愚昧,总以为女人的怀孕及生育都是独立完成的,因为女性的特殊性,男性的角色慢慢虚化,于是,女性在部落中受到特别的崇拜,地位也较高,由此就出现了"母性神"。母性神是《山海经》中是具有"母"的身份,并且与生命有关的女神。《山海经》中的母性神有女娲、西王母、羲和、常羲、帝之九嫔、舜妻登比氏、黄帝妻雷祖、颛顼母阿女、炎帝妻听訞、姜嫄等。母性神有三个特点:母亲的身份;和生育相关;能力较高。女性天生的细腻及特殊的敏锐性,使她们在当时农业为主的社劳动过程中,地位比较高,而这正是决定女性在部落中地位的关键因素,进而使之演变成人类文化中最早的神灵,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女娲和嫘祖。

地理学家研究《山海经》的资料有很多。比如:

关于 考辨《山海经》的真实性 也有很多资料。比如:

现在的山海经共有十八篇,三万多字。这三万多字,听起来不多,但你读了试试,跟说明书似的。

《五臧山经》的材料,很多人认为可远溯到商代以前,但《山海经》的成书--注意,前面是材料,这里讲的是成书-时间大约是从战国晚期到汉代之间,到西汉才由刘向、刘散父子校勘合编成18篇。

然后我们今天最常见的版本,是晋朝郭璞作注的《山海经》。注意,作注,这个工作非常非常重要。这其实就好比是古代的science, nature,研究论文,能保留很多当时人们的研究认识,以及当时人们掌握的材料。

山海经18篇,具体来说,其中五藏山经5篇(15000字)、海外经4篇、海内经4篇、大荒经4篇、海内经1篇。内容上,包括风土人情,地形地貌,文化习俗,飞禽走兽,部族图腾。记载了100多个邦国, 550山, 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信息。《山海经》中对于动物的记载,有277种。

《山海经》确实是讲山的,同时也记载了许多古代中国神话,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九日、黄帝大战蚩尤、共工怒触不周山从而引发大洪水、鲧偷息壤治水成功、天帝取回息壤杀死稣以及最后大禹治水成功的故事。

然后《山海经》里讲国家的,有朝鲜,有肃慎国,而且似乎还蛮靠谱,都在北边。讲的山里呢,有会稽山、华山、天山、黄山(只不过这里的黄山没有草木,只有竹子,还产鹦鹉) 。然后明确讲昆仑山是天帝的下都。

这里的国,当然不需要理解成今天的国家,可以理解成一个定居点。那么,接下来还有很多国家,就开始匪夷所思了,比如居民脖子上都长肉瘤的国,身材高大但肚子里没肠子的无肠国,走路要用手托着自己两个大耳朵的聂耳国,人脸中间长着一只眼睛的一目国,人都是一只手一只脚,膝盖反曲的柔利国 .味轻一点的,有国家的国民小腿都是红色的。

山海经的世界,听起来像一个早期人类基因工程的实验室。

对于山海经资料你可以参考出自    古籍阁    的古代不同版本的山海经资料电子版,可供你了解和研究

《山海经.十八卷.郭璞注.清乾隆时期黄晟槐荫草堂写刻本》

《山海经.十八卷.郭璞注.清康熙时期项氏群玉书堂刻本》

《山海经.十八卷.郭璞注.蒋应镐绘图.明万历时期刊本》

《山海经.十八卷.郭璞注.蒋应镐绘图.明崇祯时期刊本》

《山海经.郭璞注.明万历二十八年闽格古斋刊本》

《山海经广注.十八卷.图五卷.清.吴任臣注.金阊书业堂藏板.清乾隆五十一年刊本》

《山海经笺疏.十八卷.附图赞.清郝懿行笺疏.清光绪时期还读楼刊本》

《山海经释义.十八卷.图一卷.郭璞注.王崇庆释义.明万历时期大业堂刻本》

《白话山海经》《山海经新考》《山海经全译》《山海经异兽图》《山海经笺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山海经》从东、南、西、北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华腹地的山川宝藏,特别是一些异鸟怪兽、奇花异石,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其中《海外经》介绍了传说中的海外异国,如双头国、三首国、女子国、丈夫国、大人国、小人国等国的风俗习惯,更是奇中有奇,不但使人赏心悦目,而且能使人增长很多知识。……《山海经》一书的作者和成书时间都还未确定。过去认为为大禹、伯益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时间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巴蜀,东及齐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汉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其中许多可能来自口头传说。《山海经》现在最早的版本是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刊而成。晋朝郭璞曾为《山海经》作注,考证注释者还有清朝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等。《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古代中国神话的基本来源就是《山海经》,其中最着名的包括: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羿射九日、黄帝大战蚩尤、共工怒触不周山从而引发大洪水、鲧偷息壤治水成功、天帝取回息壤杀死鲧以及最后大禹治水成功的故事。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该书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在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 古代中国也一直把《山海经》作历史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馀不敢言之也。”《山海经》18卷分别如下:山经第一卷 《南山经》 第二卷 《西山经》 第三卷 《北山经》 第四卷 《东山经》 第五卷 《中山经》海经第一卷 《海外南经》 第二卷 《海外西经》 第三卷 《海外北经》 第四卷 《海外东经》第五卷 《海内南经》 第六卷 《海内西经》 第七卷 《海内北经》 第八卷 《海内东经》第九卷 《大荒东经》 第十卷 《大荒南经》 第十一卷 《大荒西经》 第十二卷 《大荒北经》第十三卷 《海内经》大禹◇一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典籍中,《山海经》无疑是最富有神奇色彩,让人一时难以说清的著作之一。关于《山海经》的性质,也就是它是一部什么书,从汉代以后就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把它看作是地理书,如汉代的刘秀(歆)就是如此。他认为《山海经》是“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凤之所止,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隋书·经籍志》)而《汉书·艺文志》把它列入数术略形法家之首,认为是巫卜星相之类的书。明人胡应麟称之为专讲神怪的书,认为:“《山海经》,古之语怪之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视它为最古的小说,认为:“究其本旨,实非黄老之言定名,则小说之最古者尔。”清人张之洞《书目答问》则把它看作历史著作,把它列入古史类。鲁迅则认为它是巫书。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山海经》“记海内外山川神祗异物及祭礼所宜……所载祠神之物多用糈,与巫术合,盖古之巫书也。”由此可见,给《山海经》定性归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吕子方先生认为,《山海经》“涉及面广泛,诸如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医药、疾病、气象、占验、神灵、祀神的仪式及祭品、帝王的世系及葬地、器物的发明制作,以至绝域遐方,南山北地,异闻奇见,都兼收并录,无所不包,可以说是一部名物方志之书,也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类书”。这个说法比较准确。当然,把它称为中国第一部山岳地理专著和中国神话渊府也不错。现在流传下来的《山海经》是西汉后期著名学者刘秀(歆)在校阅古籍时整理而成的。当时,刘秀(歆)发现的《山海经》是三十二篇,后经整理成为十八篇。这十八篇经晋郭璞作注后流传了下来。清人郝懿行博采诸家之长,为《山海经》作注,写成《山海经笺疏》。现在行的就是郝懿行的笺疏本。今本《山海经》为十八卷三十九篇,由《山经》、《海经》、《大荒经》三个部分组成。《山经》包括“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五卷二十六篇,共二万一千多字。这部分又称为《五藏山经》,是全书的主要部分,占全书三分之二的篇幅。《海经》包括“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海外东经”这“海外四经”四卷四篇及“海内四经”的“海内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海内东经”四卷四篇以及《海内经》一卷一篇。而《大荒经》包括了“大荒四经”的“大荒东经”、“大荒南经”、“大荒西经”、“大荒北经”四卷四篇。关于《山海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刘秀(歆)在整理《山海经》时,认为是“出于唐虞之际”,为伯益所著。司马迁和班固都承袭此说。南宋朱熹则认为是战国屈原之后人为解释《天问》而作。当代学者认为,《山海经》的成书情况较为复杂,决非一人一时所作。大都认为,《山经》,即《五藏山经》成书最早,保存了许多远古的传闻资料,产生的年代当不晚于战国中后期。《海经》和《大荒经》产生的年代要晚一些,但最晚也不会晚于西汉初期。由于《山海经》内容及成书情况非常复杂,要确定其具体的作者及作年是非常困难的。《山海经》的《山经》、《海经》及《大荒经》三个部分内容各有侧重。《山经》的内容多记山川地理、奇异的动植物矿物、祀神的典礼仪式和所用之物等,对各山山神的形貌、职司和神力也时有描写。《海经》中的《海外经》多写海外各国的异人、异物,也记有一些古老的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刑天断首等。《海内经》则杂记海内的神奇事物。如昆仑景象,建木形态,枭阳、巴蛇、贰负的状况等,也记载了一些国家和民族的情况。《大荒经》则主要记载神话,在各部分中,它保留的神话是最多的,一些重要的神话,如鲧、禹治水、禹杀共工、黄帝战蚩尤等神话就记载在这一部分里,是研究神话的宝贵资料。在古代,《山海经》是图文并茂的,图画在书中还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所以有“山海图”这样的说法。郭璞注《山海经》时也有“图亦作半形”、“亦在畏兽图中”这样的说明。可惜的是,这些图大部分都已亡佚了。◇二《山海经》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是我们研究古代地理、宗教、神话、动植物、医药、历史、气象等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献。正如当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指出的那样:“《五藏山经》在《山海经》全书各部分中最为平实雅正,尽管免不了杂有一些传闻、神话,基本上是一部反映当时真实知识的地理书。”据谭先生研究,《山经》共写了四百四十七座山,这些山中,见于汉晋以来记载,可以指系确切的约为一百四十座,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对晋南、陕中、豫西地区记述得最详细正确。这应该是研究我国古代地理的宝贵资料。而《山经》在记述时,往往以山为纲,以首山叙起,依次叙山名、水名、道里、民族、风俗、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又是研究其他学科的宝贵材料。在《海经》中,记载了一些诸如结胸民、羽民国、厌火国、贯胸国、不死民、反舌国、三首国、长臂国、三身国、一臂国、奇肱国、丈夫国、巫咸国、女子国、轩辕国、白民国、长股国、一目国、大人国、君子国、无肠国、夸父国、黑齿国、玄股国等奇异的国家和民族,虽然这些国家和民族并非真有,只存在于传说中,但也有一定的地理学和民族学价值。《山海经》最重要的价值也许在于它保存了大量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除了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如夸父逐日、鲧、禹治水等之外,还有许多是人们不大熟悉的。如《海外北经》中载:“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这个禹杀相柳的传说充满了神奇色彩,既可从文学或神话学的角度来研究,也可以从中看出共工、相柳、禹三人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古代民族部落之间的斗争。《山海经》中大量存在的这些神话传说,是今天我们研究原始宗教的难得材料。例如: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海外西经》)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大荒西经》)这是研究古代巫的活动的资料。又如: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向)。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这一段神话的前半部分写女魃在黄帝与蚩尤之战中的作用,后半部分写巫师驱逐女魃的宗教活动。“神北行”即是巫师的咒语。在《山海经》的神话中,不仅可以看到巫师的活动,也可以看到古代民族的信仰、崇拜等。在《山海经》中,存在着大量的神奇动物的记载,这些动物主要是鸟、兽、龙、蛇之类,它们往往具有神奇的力量。这些动物很可能就是古人的图腾崇拜。如上文所引的《海外西经》中的文字。“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蛇可能就是巫咸国的图腾。研究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山海经》是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不仅仅是神话传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它又是历史。虽然由于浓厚的神话色彩,其真实性要大打折扣,但是,它们毕竟留下了历史的影子。把几条类似的材料加以比较,有时还是可以看到历史的真实面貌的。例如上文所引《大荒北经》中黄帝战蚩尤的记载,剔除其神话色彩,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场古代部落之间的残酷战争。又如《大荒西经》、《海内经》中记载了一个黄帝的谱系: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海内经》)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乃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印)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大荒西经》)这个谱系具有传奇色彩,具有神谱的性质,但是,它与《大戴礼记·帝系篇》、《史记·五帝本纪》、皇甫谧《帝王世纪》基本相同。这就意味着《山海经》中的这一谱系具有一定程度的真实性,也就是说,它是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的,并非完全是无稽之谈,荒诞之言。再如鲧这一人物,《国语》、《尚书》、《左传》、等书都把他写成反面人物。《国语·周语》说:“古之长民者,不堕山,不崇薮,不防川,不窦泽。……其在有虞,有崇伯鲧,播其淫心,称遂共工之过,尧用殛之于羽山。“《尚书·洪范》载:“鲧湮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这些材料不是说鲧品质不好,就是说鲧治水方法不对,因而被尧所杀。而《山海经》则提供了另外一种说法:“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按照这一记载,鲧被杀不是因为他品质不好或治水方法不对,而是因为他“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因而激怒了帝尧。鲧不仅不是反面人物,而且是一个不顾个人安危,救民于水火的英雄。到底《山海经》的记载真实呢,还是《尚书》、《国语》中的记载真实呢?现在已很难说清楚了。不过,《山海经》在这个问题上,起码提供了另外一种解释。假如我们把《山海经》的这一记载与屈原《离骚》中的“鲧婞直以忘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以及《惜颂》中的“行婞直而不豫合,鲧功用而不就”等联系比较一下,恐怕还会倾向于《山海经》的这一记载。同时,《山海经》又是一部科技史,它既记载了古代科学家们的创造发明,也有他们的科学实践活动,还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思想以及已经达到的科学技术水平。例如,关于农业生产,《大荒海内经》载:“后稷是始播百谷”,“叔均是始作牛耕”。《大荒北经》载:“叔均乃为田祖。”关于手工业,《大荒海内经》载:“义均是始为巧亻垂,是始作下民百巧。”关于天文、历法,《大荒海内经》载:“噎鸣生岁有十二。”《大荒西经》载:“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次。”诸如此类的记载不胜枚举。有一些自然现象的记载尤其珍贵,这在其他书中是看不到的,如《海外北经》载:“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暝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上启下月}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现在,许多学者均认为,《山海经》在这里记载的是北极地带半年为昼,半年为夜的极地现象,只不过是古人无法解释这种现象,于是就用神话来解释。这种记载无疑是宝贵的科学资料。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例如《大荒东经》载:“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又如《海外东经》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这两条记载,有人认为前者记载的是太阳黑子活动和北极的极地现象,后者记载的是极地附近的假日现象。此外,从《山海经》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古人对大地的探测活动。《海外东经》载:“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万)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中山经》说:“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这些记载,数字未必确实,但已反映出中国古人的探测活动。总而言之,《山海经》是一部充满着神奇色彩的著作,内容无奇不有,无所不包,蕴藏着丰富的地理学、神话学、民俗学、科学史、医学等学科的宝贵资料,细心钻研,深入探讨,就不愁没有新发现。

与迷人海滩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有关青岛金沙滩的优秀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去年的青岛之行让我难忘,而最让我难忘的是大海,海边最让我迷恋的,要数金沙滩了。

金沙滩是青岛有名的海滨浴场。站在岸边的凉亭里往下看,最近的是一条有几十米宽的干沙带,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往里是海水浸透的湿沙滩,那里插满了各种颜色的太阳伞。再往里才是游人最多的地方,他们穿着各色的泳衣,熙熙攘攘,像集市一样。往海里望去,一排排白浪接连不断地向这边涌来,我站在沙滩上,本来离水老远的,一排浪花扑来,竟能把短裤打湿。海水冲到身上,溅到脸上,凉爽极了!再往里看,是望不到边的蓝色海水,在阳光下闪着点点银光,海面上,许多海鸥在上下飞舞。

我来不及欣赏这从未见过的美景,赶紧到沙滩上去捡贝壳,以便带回家留作纪念。贝壳有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各种各样的形状。不一会儿,我们就捡满了一小塑料袋。有时还能看到慌忙逃跑的小螃蟹,这是刚被海水冲上来的,下一个浪头冲来的时候,它能重回大海吗?我可怜的小蟹!

在沙滩上玩沙子更有趣。我们先挖一个大坑,然后从水里捞出沙子建大楼、垒高塔。后来,我挖了一个长长的坑当床,躺在里面,又在身上盖满了沙当被,闭上眼睛,就像自己睡在大海的怀抱里。

现在,每当我把从青岛带回来的几个海螺放在耳边听它那呜呜的响声时,就好像又听到了海涛声,它把我又带到了迷人的金沙滩!

放暑假时,爸爸、妈妈带着我去黄岛金沙滩游玩。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黄岛。哇!黄岛真漂亮呀!道路十分干净,让人赏心悦目;道路两旁矗立着许多高楼大厦,十分壮观!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金沙滩,啊!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一望无际的大海,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我的小脚丫踩在沙子上感到软绵绵的,真舒服。我突然发现,金沙滩的沙子比一般的沙子颜色要红的多,十分鲜亮,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爸爸告诉我这儿就是因为沙子金光闪闪才被叫做“金沙滩”的。我和爸爸妈妈向大海奔去,每当浪花汹涌而来时我们就拉着手一起跳起来,溅起了白色的水花,打湿了我们的衣襟,虽然衣服湿了,但是我们非常开心!随后,我们开始捡石头、贝壳,沙滩上各种各样的石头和贝壳非常好看,有绿色的、白色的、棕色的等等,五颜六色;它们有的像小椅子,有的像小馒头,还有的像小扇子,形态各异。最后,我们比了比谁捡的石头和贝壳多,谁捡的漂亮,我得了第一名,我高兴的笑开了花。

虽然今天我的衣服湿了,不过我很开心,还收获了好多好看的石头和贝壳。我不仅收获了好看的东西,还收获了好的心情。

早就听说青岛的金沙滩独一无二——-胶州湾东方一颗璀璨的明珠,享有“中国夏威夷”美誉的黄岛沙滩。今年暑假,我终于有机会和爸爸妈妈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金沙滩,见到了它那迷人的风采。

在金沙滩,远远望去,会看见海水湛蓝,蓝得像一块巨大的蓝绸布。一直铺到天边。仿佛要和天争辉。金沙滩的水真是千变万化,它时而潮涨潮落、汹涌澎湃,发出“哗哗”的响声,像一个正在发脾气的小男孩;时而文文静静,仿佛一位文静秀丽的小姑娘。瞧,在水天相接的地方,轮船一艘艘,轻舟一叶叶,白帆一点点。浅海处,身着泳衣的男女老少,击波游泳、冲浪、笑声不绝……,海水、轮船、轻舟、白帆、人群,构成了一副五彩的画卷,美不胜收。

一看到这样的美景,谁都会陶醉其中,我们在海里冲浪,细细地沙如面粉一样,软绵绵的,走在上面舒服极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太阳伞,像一朵朵美丽的鲜花,盛开在十里金滩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或喝饮料聊天,谈笑风生;或举目远眺,静赏美景;顽皮的孩童,有的在挖海螺,有的在找贝壳,有的在追逐嬉戏……其乐无穷。

晚上的景色更具魅力,涛声依旧,永不疲乏,永不停息。

人们办起的篝火晚会,使金沙滩显得格外明亮,点亮的孔明灯,给海水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朋友,百闻不如一见,请你也来青岛金沙滩吧,一定会让你赞不绝口。

今天,我一大早叫起来了,因为我要去金沙滩。

我和家园的老师同学们一起去中国渔村金沙滩玩,早上我们就带上了吃的,准备中午在那吃,下午才回来;我迫不及待的上了车,在车上我们边唱歌边说笑话;我们非常开心;过了两三小时就到了,我马上下了车,老师们买了门票就进去了,我一进去就看见了游乐场,我问老师我们能去玩吗?老师说现在不行,下午才可以。然后老师又说我们先去海边玩,我们马上就去海边玩了,大海多么辽阔啊!我在海边还拣贝壳哪!我们玩的非常开心;我看见了一个同学在海里游泳,我也迫不及待的跑下去游泳,我还不小心的喝了几口海水,我们个个都玩得非常开心,我们吃午饭了,有个同学说,我们个个都跑了回去,大口大口的吃自己的午饭。

吃完之后就去游乐园了,我们先去玩摩天轮。坐在摩天轮上往下看,房子就像我们手掌那么大,车子像苍蝇般大,人像蚂蚁般大,我还看到了花 小草 大树,一座座高山等;小路就像一条小蛇在下面走到,随着摩天轮慢慢的往下转,他们也慢慢的恢复了原来的大小时间也不早了,我们在那拍了张照片就回来了!

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黄岛金沙滩。导游叔叔告诉我们,现在是海蜇暴发期,不能到深水区游玩……

听完导游的讲解,我们便下了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海面上有数不清的海鸥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五颜六色的太阳伞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绚丽夺目。沙滩上的沙子金灿灿的宛如金子一般,我赶紧脱下鞋子,踩在细细的、软软的沙子上,舒服极了。我们异常兴奋地奔向海边,一阵阵大浪推着小浪花向海滩涌来,就像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我的裙子都被海水打湿了,可我一点儿也不在乎。我们在沙滩上奔跑着、欢呼着,甭提多高兴了。

我和几个小伙伴们在沙滩上画沙画、垒城堡、挖沙洞、捉螃蟹、捡贝壳。沙滩上的贝壳形态各异,有房屋形的,有扇形的,有翅膀形的,还有爱心形的,真是千奇百怪,有趣极了!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这一天就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再会了,带给我们欢乐的金沙滩。

金沙是金子做的沙吗?这些想法常常在我梦里闪现着,可不知为什么,当我真正面对金沙滩时,却有一种独特的感觉。

走进金沙滩,它是那么地广阔,几乎都望不到边了。金黄的沙滩、湖蓝的大海、蔚蓝的天空,它们融合在一起美丽极了。远远望去“人山人海”就像是下饺子一样。他们有的在水中嬉戏玩耍、有的躺在沙滩上晒日光浴、有的小孩还沙滩里玩沙子,其乐融融,欢呼雀跃。远望大海,海天一色,一望无际。海潮向前推着,金滩的颜色也随之变化,时而艳、时而暗,多么漂亮啊!我光着脚,踩着水边的沙子,那种感觉时而温热、时而潮湿。看,潮水带来的泡沫,它们洁白如玉,在耀眼的阳光下,却透露出前所未有的多彩和绚丽!泡沫的时间并不长,潮退之后,便默默地消失,又被后浪给覆盖……

我走向大海、当海水浸没脚背,那种清凉的感觉像薄荷融口。我向前游着,一波又一波的潮水向我涌来,溅起的水花蹦向我嘴里,这种味道有点咸,有点苦。午夜梦里,身上的潮湿,清新的海风,这些画面还在不时地闪

现;金沙滩上的欢笑,让我的心久久回味……

金沙是金子做的沙吗?这些想法常常在我梦里闪现着,可不知为什么,当我真正面对金沙滩时,却有一种独特的感觉。

走进金沙滩,它是那么地广阔,几乎都望不到边了。金黄的沙滩、湖蓝的大海、蔚蓝的天空,它们融合在一起美丽极了。远远望去“人山人海”就像是下饺子一样;他们有的'在水中嬉戏玩耍、有的躺在沙滩上晒日光浴、有的小孩还沙滩里玩沙子,其乐融融,欢呼雀跃。远望大海,海天一色,一望无际。海潮向前推着,金滩的颜色也随之变化,时而艳、时而暗,多么漂亮啊!我光着脚,踩着水边的沙子。那种感觉时而温热、时而潮湿。看,潮水带来的泡沫,它们洁白如玉,在耀眼的阳光下,却透露出前所未有的多彩和绚丽!泡沫的时间并不长,潮退之后,便默默地消失,又被后浪给覆盖……

我走向大海、当海水浸没脚背,那种清凉的感觉像薄荷融口。我向前游着,一波又一波的潮水向我涌来,溅起的水花蹦向我嘴里,这种味道有点咸,有点苦。

午夜梦里,身上的潮湿,清新的海风,这些画面还在不时地闪现;金沙滩上的欢笑,让我的心久久回味……

今天一早,二舅驾车带我们去金沙滩游玩,我们经过了青岛最长的、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胶州湾大桥,这座桥大约全长有千米;我们花了两个多小时才到了金沙滩,刚一下车,我早已忘记了一路的疲倦,迫不及待地来到了沙滩上,那美丽的景色真是令人陶醉,令人神往;宽阔的沙滩上,满是晶莹、细细的沙子,在阳光的照射下,光斑点点,绚丽夺目。海滩上有许多贝壳、海螺,这都是退潮是掉队的,等海水一涨,他们还要回到大海的怀抱。我也早已忘记了妈妈的嘱咐,脱掉鞋子,踩在那软绵绵的沙滩上,就像踩在松软、舒适的金色地毯;在我走过的沙滩上,留下了一排清晰的脚印。我一只手拎着鞋,一只手贪婪地拣着美丽的贝壳,这是我从来没有体验过的轻松与快乐。我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声:“沙滩上的感觉真好!”

中午,沙滩上人声鼎沸,海面上更是热闹非凡,玩沙子的、打水仗的,人们尽情地玩耍着、嬉戏着。我也高兴地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在海水里享受着海浪的冲击。

当我们要离开时,我站在海滩上久久不愿离去,心想:再见了,美丽的金沙滩,等到明年暑假,我一定会再来看海、玩沙。

国庆节,我们来到了位于黄岛上号称亚洲第一滩的金沙滩。

我在海边一望,只见天蓝蓝、海蓝蓝,海连着天,天连着海,海天一色。我的眼前一亮,抬头是一片碧波荡漾的大海,眼下是一片金光灿灿的沙滩。只见沙滩上星光点点,在一波一浪的冲洗下,非常干净,像一片金色的地毯。挡不住的诱惑,我真想拥抱它,便连跑带跳地扑了上去。一脚踏进了沙滩,柔软的沙子在我脚下,让我不忍心踩脏了它。我干脆脱下了鞋子,一步一步地向大海走去。

走着走着,我感觉不过瘾,干脆躺了下来。哇!好舒服啊!躺在沙子上,仿佛躺在柔软的席梦丝床上,感觉还有点热乎乎的,暖暖的就像坐在北方的炕上。抬头望着天空,蓝天里有几朵白云慢悠悠地飘着,时不时还有几只海鸟在头上盘旋,在海天相接的地方有几个白帆点点。海风吹着我,我迫不及待地挽起裤腿,冲向大海。

大海深处涌来的浪花翻腾着,一浪高过一浪,我被浪花包围了,浪花像个调皮的娃娃,亲吻着我,跟我嬉戏,跟我打闹。我追逐着浪花,把它赶到大海深处,不一会儿,它又转过头来追赶我。忽然,一个大的浪头涌来,把我的衣服全溅湿了。我在水中玩了好长时间才上岸。

今天,吃完早饭,我们坐上25路公交车去大小洞天,坐了30分钟的车,我等啊等啊,终于到了。

我们进了景区,先去了三亚自然博物馆,里面有很多恐龙化石,最多的是鹦鹉嘴龙。

我们到了小洞天,我看到大石头上刻着天洞小。我问妈妈:“不是小洞天吗?怎么是天洞小啊?””傻孩子,石头上的字是从右向左读的。“哦!原来是这样啊!小洞天的石头下有个小洞,我钻了进去,里面黑黑的,可是很凉快,像开了空调一样,我又很快从出口出来了。

我们到了寿字碑,上面写着寿南山,寿跟南山中间有距离,我看到就在寿南山中间的地方,有两个人同时抬起双手和双脚,组成”比“字。我一看才知道寿比南山的意思。

回来的时候,我们吃了椰子刨冰,凉凉的、甜甜的。不过很快它就化成了椰子。今天玩得真开心!

今天一早,二舅驾车带我们去金沙滩游玩,我们经过了青岛最长的、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胶州湾大桥,这座桥大约全长有41。58千米。我们花了两个多小时才到了金沙滩。刚一下车,我早已忘记了一路的疲倦,迫不及待地来到了沙滩上,那美丽的景色真是令人陶醉,令人神往。宽阔的沙滩上,满是晶莹、细细的沙子,在阳光的照射下,光斑点点,绚丽夺目。海滩上有许多贝壳、海螺,这都是退潮是掉队的,等海水一涨,他们还要回到大海的怀抱。我也早已忘记了妈妈的嘱咐,脱掉鞋子,踩在那软绵绵的沙滩上,就像踩在松软、舒适的金色地毯。在我走过的沙滩上,留下了一排清晰的脚印。我一只手拎着鞋,一只手贪婪地拣着美丽的贝壳,这是我从来没有体验过的轻松与快乐。我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声:“沙滩上的感觉真好!”

中午,沙滩上人声鼎沸,海面上更是热闹非凡,玩沙子的、打水仗的,人们尽情地玩耍着、嬉戏着。我也高兴地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在海水里享受着海浪的冲击。

当我们要离开时,我站在海滩上久久不愿离去,心想:再见了,美丽的金沙滩,等到明年暑假,我一定会再来看海、玩沙。

这个暑假是我度过的最愉快的一个暑假,因为这个暑假我们去了青岛。

在去青岛的路上,我们看到了一排排气派的红顶房屋,据说这些都是德国的特征,因为德国人比较喜欢用红色来修饰自己的房子,所以用红屋顶来说证明。

做了一上午的车终于到了,我们收拾了一下行李便开始进行今天的旅游景点——金沙滩。

到了金沙滩,我赶忙下了车,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沙子,除沙子外,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我赤脚跑在沙子上,觉得有些烫人,真不愧是金沙滩,到处都是金灿灿的沙子,就像铺了一层金地毯一样,特别暖和。我心里感叹道。

我玩了一会沙子,就去海上玩了,海里有一些礁石,踩上去有些矮脚。

这时哥哥要和我玩一个游戏——看谁在海里找到的东西多,我一把答应下来。

于是我在水里摸摸这个摸摸那个,不一会就采了许多,有礁石,贝壳。正当我准备离开时,突然踩到一个软绵绵的东西,我拿起来一看,原来是片海带。

我与哥哥开始比较,最后就因为一片海带使我赢得了比赛。

我爱你,美丽的金沙滩。

暑假,我们来到美丽的金沙滩,准备在这里游泳,烧烤,开个盛大的欢乐PARTY。

一到那里,我就迫不及待地换上游泳衣,带上游泳圈。在岸上热身后,捏住鼻子,纵身一跳,水花四溅,而我也很不幸地呛了好几口水。我站起来,还是不改初衷地向深水区跑去。越往里面走,越深,就越吃力越慢。我不解地跑去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在湖里,越跑越慢?”“因为水有阻力呀”妈妈看着我,笑着回答。“哦”我恍然大悟。

就在这时,哥哥们租了一条皮划艇,大家高兴极了,一哄而上。我也不甘示弱,游过去,抓住船帮,翻身上船。大事不好!船开始左摇右晃东倒西歪起来。它慢慢地向左倾斜,我感觉不妙,赶紧捏住鼻子屏住呼吸。果然,不一会儿,船就翻了过去。“唉”还是喝了好几口湖水,难受极了。我站起来看看四周,大哥哥们在偷偷地笑呢!我一下全明白了,原来是他们使的坏呀。

游泳之后是烧烤派对。我们烤了鸡翅,羊肉,土豆……很多东西,美味极了。大家听着音乐吃吃喝喝,非常惬意。烧烤结束后还把垃圾打扫得干干净净,争取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啊!多么美好的金沙滩之旅。那金灿灿的沙子,蔚蓝的大海,火红的炭火,美味的烧烤,我一定会久久不忘的。

我最喜欢令我流连忘返、如痴如醉、神魂颠倒的炎亭金沙滩。

走进“炎亭金沙滩”的大门,就到了美丽的大海前。大海湛蓝湛蓝的,犹如一块巨大的蓝宝石。灿烂的阳光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闪闪发光。蓝色的海水拍打着岸边的石头上,水花四溅。雪白的浪花一波接着一波地推向沙滩上来,“哗哗哗——哗哗哗——”。这是大海送给我们优美动听的歌声呀!还有许多人在海里游泳呢!到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炎亭金沙滩不仅海美,而且沙滩也有强大的魅力。金色的沙滩被太阳晒得暖暖的,软软的。沙滩上撑着五彩缤纷的大遮阳伞,大遮阳伞下还放着一张圆形的桌子和五六把干净整洁的椅子。沙滩上人来人往,热闹景象随处可见。有的人在拾五彩斑斓、奇形怪状的贝壳,有的人在玩沙滩排球,有的人在开心地用沙子堆城堡玩,还有的人坐在遮阳伞下悠闲地喝果汁,吃烧烤,谈天说地。沙滩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炎亭金沙滩风光秀丽,美丽致极。我爱家乡的炎亭金沙滩。

上周星期六,我们来到青岛金沙滩游玩。

迎着咸咸的、带着淡淡鱼腥味的海风,我们来到金沙滩,踩着松软的金黄色沙子,沙子亲吻着我们的脚板,痒痒的,暖暖的。看,那碧蓝碧蓝的大海,波涛汹涌;海浪一阵阵地向岸边涌来,一浪高过一浪;一只只海鸥在大海上翱翔,远看像一个个“V”字型。凉爽的海水轻吻着我的双脚。我开始找贝壳了,海水涌来,我又在海水退去的沙地里仔细寻找,看是否有小贝壳藏在里面。贝壳上面的花纹可多啦!有像五线谱的,像太阳的,像小鱼的……

我在沙滩上堆起了沙堡,一群高低大小各不相同的沙堡,仿佛把我带进了美丽的童话世界。有时,我还没来得及欣赏自己的杰作,悄悄涌上岸的海水就把沙堡冲得无影无踪了。

大海边的好东西真多呀!金沙滩真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

1海南旅游记之分界洲岛

去分界洲岛玩,一定要小心因为那里有带着毒刺的水母……终于到了分界洲岛。

我二话不说直奔沙滩却被妈妈拉了回来,妈妈说:“先听导游讲完。”原来妈妈想去潜水,我说:“别做白日梦了这里一家卖泳衣的商家也没有。还是快点去沙滩上玩吧。”好吧。到了沙滩上我发现白白的东西:“这些白白的东西是什么呀?这个东西硬的像石头。”我便捏着这个白白的东西便问妈妈。妈妈说:“这个是珊瑚。”我又问妈妈:“珊瑚怎么是白色的呀?”妈妈说:“有些珊瑚是白色的,有些珊瑚是彩色的。”哦,原来是这样的我恍然大悟。

我换好泳裤下水了。我躺在水里暖暖的水就像一层被子,躺在里面真舒服。突然一股大浪冲过来,我刚好抬起头准备来个深呼吸。谁知海水往我嘴巴里灌不停。呸,呸好咸呀。我吸取这次教训跑到了离水远一点的地方。不知道是谁跟我作对,一股大浪又冲了过来把我嘴里灌的满满的。我生气的把海水吐出来说:“海边真危险我还是去玩沙子吧。”“杉镐、杉镐看过来照张相。”我不理我妈妈继续在海边游玩。过了一小时妈妈说:“好了该起来了。”

我恋恋不舍离开了海滩。

2暑假生活之游分界洲岛

这个暑假期间我和妈妈、外公到海南五天游,这几天,我玩得真开心。最好玩的、最刺激的是“分界洲岛”。

那天,我们跟着导游来到海南独一无二的“分界洲岛”。“分界洲岛”是亚热带和热带的分界点,在深海区有形成一个天然的海湾,海水清澈、沙滩平缓柔软,最适合潜水、游泳。潜水是一人配一个潜水教练,能潜到水中追逐五颜六色的热带鱼,观赏美丽的珊瑚。还可以开快艇兜风、坐香蕉船在海上泛荡、坐船到海上观光、感受海上跳伞的刺激……终于到了,我第一个跳下渡船,蹦蹦跳跳地走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一阵风吹来,我真切地闻到了大海的气息。我和妈妈迫不及待地去换泳衣,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辽阔的大海边,心也随着宽阔再宽阔。我慢慢地走进她的怀抱,一波又一波的浪儿向我扑来,我可谓是步履维艰。一会儿脚下的沙子被冲走而站不稳,一会儿好像要被冲上岸。终于走过难关,开始自由自在地游。到了中午,浪大一些了,一上一下,一前一后,好像自己成了水的一部分,我赶紧抓住绳子,不过也挺有趣的。涨潮时,我好像整个人被它扔出去要搁在沙滩上一样,退潮时好像被它拉了回来。我在沙滩上坐着涨潮时,我好像要倒下去,潮退时,我好像要被它卷入海中……

我们还游玩了热带雨林、天涯海角、亚龙湾、三亚港……

这个暑假最有意义的就是海南之旅,第一次下海游泳、第一次尝到海水的味道、第一次感受海的宽阔无边。

3美丽的分界洲岛

我从小到现在,游览过很多地方,让我感到最奇特的,就属海南的分界洲岛了。

站在分界洲岛的山顶上,向远望去,海的那边有一座翠绿翠绿的山。山势连绵起伏,山虽然不高,却见山顶云雾缭绕,浓重的云雾与轻薄的云雾相互连接,仿佛仙境一般。感觉那不高的山竟与天相接在一起了。

收回远眺的目光,投向山下那碧蓝的大海,平静的海面在阳光下,犹如无数幽兰的宝石闪闪发光。深蓝的海水由远到近颜色也由深到浅,变化的那么自然。白色的沙滩斜插进海里,使海水显得越发清亮了。

沿着石阶下了山。雪白的沙滩展现在眼前,居然整个沙滩都是洁白的,像是冬天里的雪地。这可是和我以前见过的沙滩不一样。随便抓起一把沙子,都是银白的,如大大小小的石头,也都是纯白的,如果不留心观察,都不容易发现浅色的贝壳。

在我心中,分界洲岛美丽而奇特。

4美丽的分界洲岛

我热爱海南的分界洲岛,热爱那的天;热爱那的海;也热爱那的沙。

当我坐上游艇来到分界洲岛时,第一眼见到的就是海。当我踩着那松软平滑的沙子来到海边时,我的心中不禁涌出一股激动——海南的海真美呀!海南的海真是壮观,放眼望去我竟看不到边。太阳照在海面上,似一幅画卷展现在我的眼前。海南的还真美呀!美的让我如痴如醉,平静的海面时不时传来一阵阵浪花,那浪花打在我的脚上,沁凉沁凉的,让我在这火辣辣的夏天也会感觉到一丝丝的凉意。有时我会把脚埋在靠海近的沙堆里,任海水冲刷我的双脚,打湿我的夏衣。

当我来到一个人少的角落,静静地别有一番滋味,看不到汹涌的浪涛,只看见几只在海面上飞翔的小鸟。听旁人说:只要捡起一块石头,把愿望许在石头里,然后丢入海中,愿望就会实现了。我试了试,只见那石子落入水中,周围泛着一圈圈的圆心,我的愿望会实现吗?

扔完石子后,我就沿着海边一直走。突然,我看见许多五光十色的贝壳被海水冲刷了上来,这美丽的贝壳不仅勾出了我想将它们马上私吞的欲望。于是我蹲下身去捡,正当我想象着如何把他们制作成美丽的装饰品时,我的另一种思想冒了出来:这么美丽的贝壳应该放入海中供大家观赏,所以还是不要私吞的好。心动不如行动,说罢,我就把这些贝壳一个一个的投入了海中。

啊!这美丽的分界洲岛,至今回想起来都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

5游分界洲岛

分界洲岛是海南省的一座小岛屿,也是我暑假海南之行最难以忘怀的地方!

我们乘坐一艘轮船,眨眼间就到了椰树成林的分界洲岛。上了码头,走过一条林荫道,金色的沙滩映入我们的眼帘。我们迫不及待地换好游泳衣奔向大海,踩在软绵绵的沙滩上,享受着温暖的阳光。白色的浪花轻轻地亲吻着我的小脚丫,凉凉的,痒痒的,这种感觉流遍我的全身,真想立刻投入大海的怀抱。咦,是什么东西踩在了脚下?我移开脚低头一看,啊!是一个五彩的贝壳!原来刚才只顾着享受阳光、沙滩、海浪,却忽略了脚下这五彩的世界――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的贝壳,个个看着都让人兴奋不已。

到了海边怎么能不看海呢?爬上岛的半山腰,向大海望去,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看得我们如痴如醉。

回到山脚下,一阵阵咖啡的香味似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着我们来到一座木亭里,顷刻间,新鲜的椰子,浓香的.咖啡,可口的椰奶呈现在我们眼前,每样都让人回味无穷!突然,一阵惊呼声传入耳朵,我们不由自主的来到了旁边的“海豚湾”。餐桌大的海龟在水里悠闲的游来游去;“温柔的海洋巨人”大鲸鲨,轻轻地拍打着水花,好像在对我们说:“远方的客人你们好!”又一阵欢呼声传来,原来是精彩的“海豚海狮表演”开始了。在清澈的池水里,它们一会儿钻圈,一会儿顶球,一会立起身子扭动着柔软的身躯,有时还会突然跃出水面,向你点头呢!

啊!美丽的分界洲岛,你是那样的让人流连忘返,你永远留在我心中!

6美丽的分界洲岛

我们的旅程里伴着一半阳光,一半海水,伴着太阳从大海孵出,伴着椰风与海涛共语,至今迷恋于分界洲海岸线的蔚蓝……

分界洲岛位于三亚陵水县东北部海面上,是牛岭的一部分。牛岭的南北气候各异,夏季时,岭北大雨滂沱,岭南却是阳光灿烂;冬季时,岭北阴郁一片,岭南却是阳光明媚。我们可以在这里感受曾经荒无人烟的岛屿风情。

分界洲岛有长长的海岸线,海水清澈,沙白如絮,清洁柔软,岸边绿树成阴,空气清新。分界洲岛周围海水湛蓝,与沙滩相衔接,构成了画家笔触难及的天然画卷。

分界洲岛东面悬崖峭壁,浪花如雪;西面则有一波平浪缓的小海湾,湾内的沙滩松软细白。登岛便沐浴到从烟波浩渺的南海吹来的海风,周围海域有珊瑚礁和贝壳,五彩缤纷,我忙着拣呀拣,发现沙滩里藏着许多细小的贝壳、海螺,如果不仔细观察,绝对一个也发现不了。有些浑身沾满沙子的海螺和贝壳显得很脏,但海浪冲洗过后,却是那样晶莹剔透,色彩鲜艳,这让我感到要细心观察,才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我蹲在岩石边照相,可我没注意到一个大浪张牙舞爪地打来,呜呜……我的鞋被冲走一只,全身湿透,周围的游客还以为我掉到了海里!

在分界洲岛上,海水明显分为两种颜色,近的是黄色,远的是蓝色,界线分明。沙滩不宽,从小山上看下去就是海,有天之涯海之角的感觉。

我捧着一包贝壳依依惜别分界洲岛,这些五彩斑斓的贝壳和形状各异的小珊瑚礁仿佛记载着一个个神奇的故事,有关大海……

7游分界洲岛

寒假期间我们一家到三亚游览了如诗如画的分界洲岛。

我们坐上冲锋舟,冲锋舟劈波斩浪,人们的尖叫声此起彼伏,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到达了彼岸。

我们上了岛,分界洲岛被美丽的蔚蓝色大海包围着,岛上长满了椰子树,美的就像一幅热带海岛的风景画。

最令我难忘的还是潜水了,我穿上潜水服,经过了短暂的培训,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手势后我们终于出海了,在一片清澈的海域上教练陪我一起下了海,教练做了一个向下的手势,我便跟着教练一起潜入海底。哇!不敢相信我眼前的这一目是真的,五彩的小鱼,庞大的海龟,温顺可爱的海豚,从前,这些动物只能在书中电视中看见,可现在却触手可得,并且可以和它们共舞,在海底我看见了一个浑身长刺的小球,教练告诉我这个“小家伙”是海胆,我又去看了海豚,海豚对我们这些“天外来客”并不爱理不理的,反而友好的在我们身边游来游去,一边还发出了“吱吱”的声音,好像在说:“欢迎你到这里来游玩”。还有五颜六色的海葵,像花朵一样,教练示意我可以碰一下,我用手轻轻一碰海蔡马上缩成一团,真是太可爱了。海底到处是五彩的珊瑚有的像树杈,有的像蘑菇,有的像一面扇子形态各异,既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在这神奇而又美丽的海底我应接不瑕的看着每一处海底的风光,生怕漏掉了什么。可是这时,教练做了一个向上的手势,我不得不离开这梦幻般的海底,浮上了水面。

下次有机会,我希望再次投入大海的怀抱,与鱼儿共舞。

山海经论文参考文献

现在的山海经共有十八篇,三万多字。这三万多字,听起来不多,但你读了试试,跟说明书似的。

《五臧山经》的材料,很多人认为可远溯到商代以前,但《山海经》的成书--注意,前面是材料,这里讲的是成书-时间大约是从战国晚期到汉代之间,到西汉才由刘向、刘散父子校勘合编成18篇。

然后我们今天最常见的版本,是晋朝郭璞作注的《山海经》。注意,作注,这个工作非常非常重要。这其实就好比是古代的science, nature,研究论文,能保留很多当时人们的研究认识,以及当时人们掌握的材料。

山海经18篇,具体来说,其中五藏山经5篇(15000字)、海外经4篇、海内经4篇、大荒经4篇、海内经1篇。内容上,包括风土人情,地形地貌,文化习俗,飞禽走兽,部族图腾。记载了100多个邦国, 550山, 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信息。《山海经》中对于动物的记载,有277种。

《山海经》确实是讲山的,同时也记载了许多古代中国神话,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九日、黄帝大战蚩尤、共工怒触不周山从而引发大洪水、鲧偷息壤治水成功、天帝取回息壤杀死稣以及最后大禹治水成功的故事。

然后《山海经》里讲国家的,有朝鲜,有肃慎国,而且似乎还蛮靠谱,都在北边。讲的山里呢,有会稽山、华山、天山、黄山(只不过这里的黄山没有草木,只有竹子,还产鹦鹉) 。然后明确讲昆仑山是天帝的下都。

这里的国,当然不需要理解成今天的国家,可以理解成一个定居点。那么,接下来还有很多国家,就开始匪夷所思了,比如居民脖子上都长肉瘤的国,身材高大但肚子里没肠子的无肠国,走路要用手托着自己两个大耳朵的聂耳国,人脸中间长着一只眼睛的一目国,人都是一只手一只脚,膝盖反曲的柔利国 .味轻一点的,有国家的国民小腿都是红色的。

山海经的世界,听起来像一个早期人类基因工程的实验室。

对于山海经资料你可以参考出自    古籍阁    的古代不同版本的山海经资料电子版,可供你了解和研究

《山海经.十八卷.郭璞注.清乾隆时期黄晟槐荫草堂写刻本》

《山海经.十八卷.郭璞注.清康熙时期项氏群玉书堂刻本》

《山海经.十八卷.郭璞注.蒋应镐绘图.明万历时期刊本》

《山海经.十八卷.郭璞注.蒋应镐绘图.明崇祯时期刊本》

《山海经.郭璞注.明万历二十八年闽格古斋刊本》

《山海经广注.十八卷.图五卷.清.吴任臣注.金阊书业堂藏板.清乾隆五十一年刊本》

《山海经笺疏.十八卷.附图赞.清郝懿行笺疏.清光绪时期还读楼刊本》

《山海经释义.十八卷.图一卷.郭璞注.王崇庆释义.明万历时期大业堂刻本》

《白话山海经》《山海经新考》《山海经全译》《山海经异兽图》《山海经笺疏》

《山海经》确实是上古先民认知世界的记录,其囊括的范围大大超越了现今的中国本土。如若不然,《山海经》又如何被分为“海内”、“海外”与“大荒”等不同地域而分别叙述呢? 我们应该注意到,在《海内经》和《海内南经》、《海内北经》、《海内西经》、《海内东经》诸篇中,已可以大致看到一个“海内”的轮廓,这个轮廓的东南角已达“会稽”,西北角已达“凶奴”、“东胡”,西南角甚至达到“天毒”(晋郭璞注:天毒即天竺,按指今印度),而东北角则明确记为“朝鲜”与“倭”。 请看:“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晋郭璞为此注曰:“倭国在带方东大海内……”“朝鲜今乐浪县,箕子所封也”这就指明《山海经》之《海内北经》提到的“倭”和“朝鲜”即今日的日本和朝鲜、韩国。 既然古时已将日本和朝鲜列于“海内”,那么,《海外东经》、《大荒东经》所到达的地方,必然远于日本和朝鲜。而在日本、朝鲜以东会是哪里呢?答案不言自明,当然应是美洲。

《山海经》与美洲叶雨蒙 一 我最早知道《山海经》与美洲有关系一事,是在连云山所著《谁先到达美洲》一书中,读到一则介绍: 美国学者墨兹博士研究了《山海经》,根据经上所说《东山经》在中国大海之东日出之处,他在北美,试着进行按经考察,经过几次失败,他一英里一英里地依经上记过的山系走向,河流所出和流向,山与山间的距离考察,结果胜利了。查验出美国中部和西部的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喀斯喀特山脉,海岸山脉的太平洋沿岸,与《东山经》记载的四条山系走向、山峰、河流走向、动植物、山与山的距离完全吻合…… 真是令人惊讶:一个美国人,研究了中国学者都难以读通的《山海经》,并且据此实地勘察,发现了中国古人早已到达美洲! 这件事的确让我着迷。 后业,我又读到贾兰坡老先生为这个美国博士的著作《淡淡的墨痕》(《PALE INK》,中文译著名为《几近退色的记录》)所撰写的序言。更令我惊讶的是,那位凭借双脚踏勘美洲几列山脉的美国学者竟然是位令人尊敬的女士。或许是不同译者的译名,使连云山先生将亨利艾特·墨兹误认为男性;或许是觉得独自一人冒险走遍四列山脉的人不可能是一位女子。有的译者将这位女博士的名字(Henrietta Mertz)译为亨丽艾特·茉芝,这样,中国读者一看便知是位女性。而《人民日报》驻海外记者袁先禄在一篇题为《墨淡情浓》的访问记中,将被访者的名字译为:亨丽埃特·墨茨。 据我所知,袁先禄先生是中国大陆第一位访问默茨博士的资深记者。遗憾的是,当我辗转寻访到袁先禄先生的夫人姚堤女士时,方才得知袁先生已然病故;而默茨博士呢,在袁先禄八十年代初访问她时,已经八十多岁,如今二十年过去,想来她已不在人世,令人黯然。好在袁先禄先生留给我们一篇《墨淡情浓》①,读了这篇访问记,我们好象跟随着袁先生一起,在风和日丽的芝加哥东南湖滨造访了默茨女士。 还有她留下来的那本浸透她心血的著作。 在这本书的原著序里,默茨博士回忆道,她是最先受到维宁(Edward Vining)有关著作的影响,并仔细研读了维宁翻译的中国古代典籍《山海经》。于是,“《山海经》里的这些章节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也着手对证古本,一里又一里地循踪查对并绘出地图……” 真是令人汗颜!一部中国上古流传至今的宝贵典籍,却是由一些欧美学者用尽心力地在进行着再发现。 《山海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部地理历史著作。清代毕沅考证其“作于禹益,述于周秦,行于汉,明于晋”。然而由于其成书年代过早,且奇闻怪事、神怪传说等夹杂,难于考证,故而二千多年来,一直有怀疑者认为该书“闳诞迂夸,奇怪 傥”,连司马迁也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清代纪晓岚编《四库全书》,干脆将《山海经》归于志怪小说一类。鲁迅也因该书记载了很多巫师祀神的宗教活动,而认为《山海经》“盖古之巫书”。而疑古大师顾颉刚则更予以全盘否定。当然也有如西汉刘向、刘秀(歆)父子校订该书时,给汉成帝上表,力陈《山海经》“皆圣贤之遗事,古文之著明者也。其事质明有信。” 近年来学界对《山海经》的呼声日高。有的学者研判《山海经》,认为书中有关种种山神乃“鸟首人身”、“羊身人面”、“龙首鸟身”、“龙身马首”、“人面蛇身”等等,其实是原始初民的图腾神像和复合图腾神像,源于先民特有的图腾崇拜。这个解释是合理的。至于巫师的祀神活动,是上古部落族日常必有的宗教活动。巫字本意就是指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人,是代替人们承接天意的人,故而原始初民社会,部落酋长往往兼具巫师职责,率领万民祀神。 至于《山海经》中记载的大量神话,也绝不能以貌似怪诞而简单地贴上神话标签,不重视其所传述的历史内涵。其实原始初民正是通过神话传说,将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记录下来。《孔子集语·子贡第二》引《尸子下》,讲了一则孔夫子解读神话的故事。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过去,传说黄帝有四个面孔,你信吗?孔子回答,这是黄帝任用了四个与自己意见相同的人去治理四方,他们彼此不用协商就和谐一致,这就叫四面,并非黄帝真有四个面孔。这似乎为我们解读《山海经》中的神话提供了一种方法。 倒是美国学者默茨直截了当地指出《山海经》中大量的有如旅行记录般的客观记载:“谁如果仅仅念上几句这样的‘神话’,就会清楚地感到写这些话的人是诚恳的……一里又一里,里程分明的记录绝不是心血来潮的梦想,也不是捕风捉影的幻境。扎扎实实的、客观的事实是:‘过流沙往南100英里,曰秃山,大河东流。”②这里没有什么奇想。 于是,在反复研读推证后,默茨背起行囊上路了。她要像中国古代的旅行者一样,用双脚去丈量勘测那些山脉。她的方法是:《山海经》中的中国古人让你向东,你就向东,让你走三百里,你就走三百里,看看会发现什么。 这位思维完全是开放型的美国女性又带给中国学者一个困窘。她写道:“约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国人开始在国内核对《山海经》所描写的某些山脉,但未能找到。学者们在全国寻找线索而一无所获,于是只好作罢……” 就目前所见资料看,中国人研究《山海经》还只是考证史料,查找地图。 人们发现,《山海经》中,《南山经》已写到浙江绍兴界:“又东五百里,曰会稽之山……”晋代郭璞注云:会稽之山,“今在会稽山阴县南,上有禹冢及井。”而会稽正是现在绍兴的古称。而《北山经》则写到了河北界的太行山和 沱河:“北次三经之首,曰太行之山。” “木马之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 沱。”“空桑之水出焉,东流注于 沱。” 而《东山经》中所到四条山脉多无可考,因中国东部乃冲积平原,何来四列山脉,默茨所说的中国人“开始在国内核对《山海经》所描写的某些山脉,但未能找到”,指的主要是《东山经》所列的山脉。 于是,默茨便“心安理得地越过大海”,到美洲去踏勘了。 默茨历经艰难险阻,踏勘的结果是: 第一列山脉,起自今美国怀俄明州,至得克萨斯的格兰德河止,共12座山。将古华里换算为英里,与《东山经》中第一列山的距离完全相符。 第二列山脉,起于加拿大的曼尼托巴的温尼泊,止于墨西哥的马萨特兰,共17座山。距离与《东山经》第二列山脉相合。 第三列山脉是沿海岸山脉的太平洋沿岸,完全走太平洋海岸航行,起于阿拉斯加的怀尔沃德山,至加州的圣巴巴拉,共9座山。距离也与《东山经》所列第三条山脉相符。 第四列山脉,起于华盛顿州的雷尼尔火山,经俄勒冈州到内华达州北部,共8座山,距离与《东山经》第四列山相合。 于是默茨宣告:“过去2000多年一向被中国人认为是神话的《山海经》,不是神话,而是真实的文字记录。珍藏在中国书库中的这部文献提供了充分的证据表明,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中国人便已到达美洲探险,而这些材料迄今为止一向是很缺乏的。” 对于默茨的考察结果,中国学者能说什么?我们可以不相信,可以认为是“臆说”,但反驳必然无力,因为没有中国人也象默茨那样,迈开双脚丈量中国东部山水,找出《东山经》所列四条山脉到底在中国何处? 最有力的办法还是依旧给《山海经》贴上神话的标签,置于故纸堆中,不予理睬! 可叹,中国历史上,像徐霞客一样的旅行家实在太少了。一句“父母在,不远游”,羁绊了中国人的步伐,也限制了我们的创造力。 二 其实剔除《山海经》由于年代久远,出现错简、残简、漏简等错生命线,其内容之可信,屡使后人称奇。 《山海经》古传有三十二篇,西汉刘向、刘秀(歆)父子最早校订此书时,定为十八篇。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山海经》。 刘秀最后校订完成《山海经》十八篇后,为此专门给皇帝上表,其内容今日可看做一篇出版内容简介: ……《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昔洪洋溢,漫衍中国,民人失据,(崎岖)于丘陵,巢于树木。鲧既无功,而帝尧使禹继之。禹乘四载,随山(刊)木,定高山大川。益与伯翳主驱禽兽,命山川,类草木,别水土。四岳佐之,以周四方,逮人迹之所希至,及舟舆之所罕到。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风之所止,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皆圣贤之遗事,古文之著明者也。其事质明有信。…… 接下来,刘秀为了向皇帝说明“其事质明有信”,还举了两个例子。其中一例是: 孝武皇帝时尝有献异鸟者,食之百物,所不(肯)食。东方朔见之,言其鸟名,又言其所当食,如朔言。问朔何以知之,即《山海经》所出也。 刘向、刘秀(歆)父子是中国历史上已知最早校订《山海经》之人。他们看到过的《山海经》是“凡三十二篇”,而我们今天看到的《山海经》是经他们校订删编而定的十八篇。对于《山海经》,刘氏父子应最有发言权的。何况为此皇帝上表,是“臣秀昧死谨上”,岂敢胡言乱语? 今日事实证明,《山海经》确实“其事质明信”。现举几例,真让人称奇: 其一,在闻名于世的四川三星堆文化遗址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一个祭器坑中发现许多保存完好的象牙,而今日成都平原又不是野象栖息地;遗址中还出土了很多玉器,而成都平原并不出产玉石。翻开《山海经》便可找到答案。《山海经·中次九经》指出:“岷山……其兽多犀象,多夔牛”;“岷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珉。”白珉即是白色的硅质类岩石。这就指明了三星堆遗址中象牙和玉石器的来源。而三星堆出土的人首鸟身青铜像,也与《山海经·中次八经》中的山神形象相合。 其二,清末民初曾任清朝政府和尼国政府驻外使节的欧阳庚先生之子欧阳可亮,耋年曾跟随其父在中南美洲生活多年,相识不少印第安人,曾有一段奇特的经历,现将欧阳可亮先生的自述摘录如下: “笔者耋年在海外,与殷地安人(欧阳可亮认为印第安人实应为殷地安人,有殷人之意)家庭同吃同住同学同游六年,1926年6月15日,与欧阳可宏三哥、可祥五弟,受殷福布族招待,派二十名殷福布族青年水手划船,从墨西哥支华华(CHIHUAHUA)州的支华华市支华华村的甘渊汤谷(即 谷)23人上船,一路上有800公里地下钟乳古水道,实入《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南经》之大壑、甘渊、归墟、咸池,而不自知。由黑(墨)齿国(即墨池国)之尤卡坦半岛科潘河上岸,出墨池(归墟),到拉文塔太阳神庙遗址。见日出杲杲,朝阳东升于穹桑树上,殷地安群众已集数百,礼拜太阳。20名水手也站立挺身,仰面朝天祈祷。回去时,仍由大壑、咸池,进入地下钟乳水道,在墨池归墟饮‘合虚山长寿甘泉的甘露水 ,见有地下水道岔口,钟乳下垂滴水,蔚为壮观。一水手说:这岔道是天元(TIENYUEN)日月山,常羲(CHANGSI)妈妈正在浴月,一月方至,一月方出。三哥问:怎么墨国也有轩辕呢?答:这是海外天元。指又一钟乳大岔水道说:这是羲和(SIHO)妈妈浴日的地方,共有22个地下岔道,一进去,迷了路就出不来了……我们兄弟3人1927年才回中国学汉语,当时只会说西班牙和殷地安语,23人谁也没读过《山海经》,后来才知道水手讲的同《山海经》记的多有暗合,很是惊讶…… 1926年这次游历终生难忘,因我童年和殷福布族等殷地安人生活,彼此互称殷地安,自言中国人,确信美洲‘印第安’人,就是中国商殷人和少昊、夸父等中华先人的裔胃。③ 其三,再说到默茨。默茨在《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读到开篇一句:“东海之外大壑”,并《海外东经》中羿射九日神话之源:“十日所浴,在墨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默茨认为,“大壑”便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他们在四千年前称之为‘大壑’,我们今天称它为‘大峡谷’。人们站在大峡谷边上眺望,无不为它瑰丽的景色所感动。印第安人对此不能无动于衷,中国人不能,我们也不能。”默茨进而推断道:中国关于羿射日的神话,其出处无疑就在《山海经·海外东经》。“我相信终有一天会发现,射日的故事最早发源于某一印第安人的部落,是印第安人讲给中国人听的。中国人将印第安人关于峡谷怎样形成的神话,作为大壑(大峡谷)的神话带回来……印第安人是想解释峡谷是怎样来的,想弄清为什么会流金铄石,五光十色。对诗情画意的中国人来说,这故事听来是讲得通的……应该承认,神话的根子就在美国大峡谷。” 默茨的推论虽然大胆,却不无根据。现在我们吃惊地得知,在美国大峡谷附近的印第安部落中,确实流传着十日神话。徐松石教授经搜集考证,指出:“美洲也有墨西哥境十日浴于扶桑汤谷的故事。又有加利福尼亚沙士太印第安族的十日传说。据谓狗酋达(犬形神人)创造天地日月,造成十个太阳和十个月亮。他们本来是轮流出现的。后来有一个时候,十个太阳白天并出,十个月亮夜里并悬。弄到日间则热似焦火,夜里则冻似寒冰……人民十分痛苦。狗酋达就出来毁灭了九个太阳和九个月亮。然后人类生活得以恢复常态。” 现在,我们似乎可以说,美国西部的大峡谷,与《山海经》所记“东海之外大壑”方位地貌相合。而流金铄石的大峡谷应为古人眼中日出之处。大峡谷附近的印第安人与中国人有着相似的十日神话传说。至于是否古时来到大峡谷的中国人将印第安人的十日传说带回去,演变成羿射九日的神话,恐怕只能做为默茨的推想而难予考证。 三 《山海经》确实是上古先民认知世界的记录,其囊括的范围大大超越了现今的中国本土。如若不然,《山海经》又如何被分为“海内”、“海外”与“大荒”等不同地域而分别叙述呢? 我们应该注意到,在《海内经》和《海内南经》、《海内北经》、《海内西经》、《海内东经》诸篇中,已可以大致看到一个“海内”的轮廓,这个轮廓的东南角已达“会稽”,西北角已达“凶奴”、“东胡”,西南角甚至达到“天毒”(晋郭璞注:天毒即天竺,按指今印度),而东北角则明确记为“朝鲜”与“倭”。 请看:“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晋郭璞为此注曰:“倭国在带方东大海内……”“朝鲜今乐浪县,箕子所封也”这就指明《山海经》之《海内北经》提到的“倭”和“朝鲜”即今日的日本和朝鲜、韩国。 既然古时已将日本和朝鲜列于“海内”,那么,《海外东经》、《大荒东经》所到达的地方,必然远于日本和朝鲜。而在日本、朝鲜以东会是哪里呢?答案不言自明,当然应是美洲。 《海外东经》记载的“汤谷”“扶桑”“黑齿国”等,必是美洲,因有其它典籍的记载佐记——《东夷传》载:“倭国东四千余里,有裸国,裸国东南有黑齿国,船行一年可至也。” 至于《大荒东经》所载“东海之外大壑”,更非美洲莫属。《列子·汤问篇》云“渤海之东,不知其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 而中国古人到达东部如此之远的地方,之所以“质明有信”,并非虚妄,乃是因为有人双脚丈量的结果。 《海外东经》记载道:“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万)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晋郭璞注:“竖亥”为健行人。清郝懿行注:竖亥右手把算,算当为 。《说文》云:“ 长六寸,计历数者”。而“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这就鲜活地描写出古时测量大地者的生动形象。 “自东极至于西极”,气魄何等之大!“东极”在哪里?《大荒东经》载明,在“日月所出”之处;“西极”在哪里?《大荒西经》载明,在“日月所入”之外。《大荒西经》记载,“日月所出”之山和《大荒西经》所载“日月所入”之山各有六处之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古人观察一年中不同时间,太阳出升和降落的方位稍有不同。看来,命竖亥测量由东极至于西极的里程,也许与制定历法有关。 还有一个情况值得注意,与《五藏山经》所记大量山名有所不同,《大荒东经》记载的许多山名都不象中国的山名,比如: “大荒东南隅有山,名皮母地丘”。 “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天、东极、高瞀,日月所出”。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 羝。”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猗天苏门”。 “东荒之中,有山名曰壑明俊疾,日月所出。” “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日凶犁士丘。” 上述这些中国人听来很怪的山名,无疑是外域山名的音译,是对当地土人所称山名的直译音录。如果是“海客谈瀛”式的神侃海聊,没必要编些古怪的山名。这倒从一个角度,证明古人确确实实到达了《大荒东经》所记载的地方。 这里应该提到默茨博士在美洲的踏勘中,发现的几处古代石刻。一处位于加拿大的阿尔柏达,一处位于美国北达科他,还有一处在亚利桑那的“四角”(Four Cornnrs)。这些石刻文字明显与古玛雅象形文字不属于一个系统,反而与中国商殷之际的甲骨文极为相似,有些文字简直与甲骨文相同。难怪北达科他商业与工业开发署,曾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曾一度访问过北达科他”;并且在1972年再版的《关于北达科他的种种事实》一书里,附以有关中国人这次探险的记载。④ 在北美洲发现的这些古代石刻,很可能就是古人“自东极至于西极”测量大地所留下的遗迹。要知道,“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是一个相当遥远的距离。如果不以古时测量步算(据说旧时丈量土地时左右两脚各向前迈一步为一测量步),仅以普通行走,两步为一公尺计,五亿步当有亿公尺——已有20万公里以上了,其行走距离,早已远远超出中国本土,可以环绕地球几圈了!如果考虑古人行走时翻山越岭、涉水渡海,不可能以直线行走,“自东极至于西极”距离的记载是可信的。 并且,这项巨大的测量工程,不一定像有些学者所说的需要几代人才能完成,而是可以由一批同代人或一个部落的同代人便可完成。前些年,上海有位徒步走遍全中国的壮士余纯顺。笔者虽然没有仔细核查过他的有关资料,但以他经历过的几乎走遍中国大陆上的每一个市县、行走时间历时八年的情况看,他所走过的里程相加,相信已可以绕地球一圈。远古的健行人恐怕日行不止百里,若按日行一百华里计,一年约可走三万多华里,三年便可行走十万华里,足以绕地球一周。从《大荒东经》和《大荒西经》两篇记录来看,其叙述风格如出一位亲历者之手。可以推想,古时健行人完成了“自东极至于西极”的壮举,将大荒之东和大荒之西的所见所闻记了下来,并讲述给别人,因此才有了《大荒东经》和《大荒西经》。 伟哉,华夏先人! 默茨博士研读了《山海经》,并亲自踏勘美洲的山水河流之后,由衷的赞叹: 对于那些早在四千年前就为白雪皑皑的峻峭山峰绘制地图的刚毅无畏的中国人,我们只有低头,顶礼膜拜。⑤ 而今天,我们还赶得上祖先的脚力么? 注: ①《人民日报》1982年6月6日第七版 ②原译文如此,与《山海经》有出入 ③《中华祖先拓荒美洲》198页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④默茨《几近退色的记录》第10页 ⑤默茨《几近退色的记录》第100页

关于山海经的资料: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杂录《庄》 、 《列》 、 《离骚》 、 《周书》 、 《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也记载了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等,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最早提到《山海经》的是司马迁,其《史记·大宛列传》中说,《禹本纪》和《山海经》中的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并在《大宛列传》中指出《山海经》与当时现实地理不符。

最早整理《山海经》的西汉刘歆,在其《上山海经表》中认为此书是三代时所作。他说:《山海经》这本书,产生于尧舜禹的时代……禹把天下划分成九州,益与伯翳等人区分万物的本质,写出了《山海经》。刘歆这一说法是受到《列子》的影响。《列子·汤问第五》中,夏革回答汤的疑问,提到了五座大山及山上的特产,此外还有怪异之物,这和《山海经》记载地理、特产以及怪物的写法相似。同时,《列子》中又说这些怪物是大禹治水周行天下时亲眼见过的,他的臣子伯翳了解这些怪物,夷坚听说之后把这些怪物记了下来。因此,这种说法就影响到刘歆以上的论断。其后,王充《论衡·别通篇》、赵哗《吴越春秋》等都持这种观点。

大约是从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叶,楚国和巴蜀地方的人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是一部上古时期荒诞不经的奇书,也有人认为是古代山水物志。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编校时,才合编在一起。 宋人胡应麟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 杂录《庄》 、 《列》 、 《离骚》 、 《周书》 、 《晋乘》以成者" 。

全书18篇,《山经》五篇是为一组,以四方山川为纲,记述内容包括古史、草木、鸟兽、神话、宗教等。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

《海经》中的《海外经》五篇是为一组,主要记载海外各国的奇异风貌;《海内经》5篇为一组,主要记载海内的神奇事物,《大荒经》五篇为一组,主要记载了与黄帝、女娲和大禹等有关的许多重要神话资料,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海经》以上每组的组织结构,皆自具首尾,前后贯串,有纲有目,除著录地理方位外,还记载远国异人的状貌和风俗。第18篇《海内经》是《山海经》地理状况的总结,总结中国境内地理形势分野、山系、水系、开拓区域分布;农作物生产;井的发明;乐器制作;民族迁徙;江域开发以及中国洲土安定发展形成的基本格局。

《山海经》全书记载了约40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位历史人物,400多个神怪畏兽,该书总体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大荒经》由东开始,故有学者认为是南、西、北、东的方位顺序与远古上南下北同,故《大荒经》由东开始,则可能是后人的改动调整),然后向西,再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

关于《山海经》全书涉及的地域范围及相关物事虚实,历来众说纷纭。很多学者都认为是一次国家地理大普查之后的文献记载,有一些确实能确定下来,比如黄河、渭河、华山等等,地理位置与现实的大体一致。事实上,即使是《五藏山经》,也与整体格局和现实的山川不合,至今为止,尚未有谁能令人信服地将这些山川一一坐实。就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禹本纪》和《山海经》中的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并在《大宛列传》中指出《山海经》与当时现实地理不符。然而,《五藏山经》所描述的山川有些是存在的,特别是《中山经》里的山,《五藏山经》(即"山经")本是以一些真实的山川为基础来叙事的,但说到荒远无稽的极地,已是无能为力,只能凭借想象向壁虚构了。到清人编《四库全书》 ,则说其"侈谈神怪 , 百无一真, 是直小说之祖耳。入之史部 ,未为允也",遂改列子部小说家类。

与经济学人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如果你想要经济的参考文献的话,那么你可以去京东或者是淘宝上面去搜索,一般的京东或者淘宝上面都有这类的,参考文献你也可以去选择的去购买。

有关经济的参考文献很多,你可以在以下数据库网站查找:一、Econlit经济学全文数据库二、锐思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三、ProQuest ABI/INFORM 经济管理期刊全文数据库四、wind金融终端五、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六、Elsevier Science / North-Holland的经济数据库七、美国经济协会AEA八、美国金融学会九、Altaplana国际经济学门户十、seek68文献馆综合各科领域的数据库文献。包括各个经济学数据库。十一、BVD——ORBIS Bank Focus全球银行与金融机构分析库十二、RePEc全球最大的在线经济学工作论文、期刊文献和软件收集的网站。十三、普林斯顿大学Pliny Fisk经济学和金融图书馆

基于经济学分析通货膨胀和房产问题.《商》.2013年10期.兰琳.

基于经济学分析通货膨胀和房产问题.《商》.2013年4期.兰琳.

用故事讲透生活经济学.《中国石油石化》.2014年1期.翟瑞龙.

姜姐的生活经济学.《走向世界》.2013年44期.王欣.

有经济学的生活读《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软件工程师》.2004年9期.禅影.

金融市场化与生活经济学.《大众理财顾问》.2006年5期.郭锐.

生活中的经济学.《祝您健康》.2013年7期.泡泡等.

地方文化、地方经济发展与经济学研究创新.《学术界》.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7期.胡必亮.

白领·下流·经济学.《理财》.2010年1期.单士兵.

超市中如何排队.《中国统计》.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8期.俞肖云.

扩展资料

经济学专业学会

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于1930年成立,是全球经济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专业学会之一,聚集了全球范围内最顶尖的经济学家。

学会的主要活动包括出版Econometrica等顶尖学术期刊,以及在全球六大地区组织学术会议。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两岸三地学者与西方学者的学术交流,世界计量经济学会决定在中国定期召开年会,简称为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中国年会。

辉煌的30年 1949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世界上任何一个重大事项不能没有中国的参与,我国越来越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以及四川大地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踩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我们国家在进步,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听爸爸妈妈讲,他们小的时候,生活非常困难,吃饭用粮票,买布用布票, 很多商品都凭票供应,有时为买生活用品需排很长时间的队,吃的是玉米面,只能在逢年过节时才能吃上大米和肉,只能在过年时才能穿上新衣裳。对此,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衣食无忧,每天的生活都像是在过节一样,我们可以在计算机上学习查找资料,可以在计算机上玩游戏,享受网络世界带给我们的快乐,这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生活。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卫星,是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宇行员出舱,而且顺利返回;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而今年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上我们的体育健儿更是一举夺得51枚金牌,100枚奖牌位具金牌榜第一的骄人成绩。 改革开放的30年,是辉煌的30年。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努力把自己造就成祖国有用之材,将来用我们的双手建设伟大的祖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更加强大,更加美好。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看看吧!!!!怎么样????希望对你有帮助!!!

写山海经论文参考文献

地理学家研究《山海经》的资料有很多。比如:

关于 考辨《山海经》的真实性 也有很多资料。比如:

近代中国史学界对《山海经》是否可以用为可信的史料一直存在争议。一般认为将其运用到古史研究之中是民初"思想解放"的结果,其实此书在晚清学者常备的《书目答问》之中已属史部,且已较多为清季学人使用。本文通过考察这一旧籍在近代中国学统里的沉浮,探讨民国新旧史料观的错位、传统观念怎样在"现代"学术里通过转换表现形式而延续、以及与此相关的学术传统之中断与更新等问题。 几年前,胡厚宣先生在回顾其治学生涯时说,他"受王静安二重证据法之启发教育,用甲骨文结合商史与商代遗迹,来解决甲骨学殷商史上的重要问题"。其中撰于抗战时期的《四方风名考证》一文,"举出《山海经》、《尧典》及其他古书中有一整套的古史资料,与殷武丁时代的甲骨文字完全相合,这在当时颇引起一般学术界的注意"。因为"当时据疑古学派看来,《山海经》是伪书,有人说作于东汉时,《尚书·尧典》亦后人所作,顾颉刚先生甚至认为作于汉武帝时"。换言之,一些疑古史家认为后出甚至可能是伪造的史籍,经此文使用地下材料印证,"并非荒诞不经之作,而确实保留有不少早期史料",因此颇引起时人注意[注解:胡厚宣:《我和甲骨文》,《学林春秋》,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274-275页。]。 不过,疑古和使用传说材料证古两者都是民国新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疑古派的代表顾颉刚本人恰是提倡使用传说材料最力者,故二者可以说是以顾先生为代表的古史辨派的两大基石,几乎已成为该学派的象征。但二者的互动却未必产生正面的影响,反造成相互冲突甚至对立的诡论性后果,这是很值得思考的。这个问题将另文专论[注解:有些初步的思考可参阅罗志田《史料的尽量扩充与不看二十四史--民国新史学的一个诡论现象》,《历史研究》2000年第4期。], 本文仅通过考察近代中国学人对《山海经》这一带争议的旧籍是否可以(及怎样)用为史料的态度转变,初步探讨民国新旧史料观的错位、传统观念怎样在"现代"学术里通过转换表现形式而延续、以及与此相关的学术传统之中断与更新等问题;主要是提出问题并勾勒演化路向,不求全面,也无意于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山海经》在清代学统中的沉浮 如果详细重建《山海经》在历代学者认知中形象的演变这一长期历程,以该书为一面镜子来映照不同时代不同学人对其内容究竟是否可信或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依据的态度之变化,应能对中国学术史甚至思想史产生不少启示性的认识[注解:钟敬文的《〈山海经〉是一部什么书》〔《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下),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329-341页〕从不同的角度列举了不少历代论及《山海经》的材料。]。这当然已溢出本文的范围,但简单回溯一下这一历程却对我们了解近代中国学人究竟是在怎样的学术语境下处理《山海经》有所助益。 吕子方先生曾撰有十余万字的《读〈山海经〉杂记》,他注意到,从汉代起历代诗赋多引《山海经》中事以为典故,说明该书很早就被广泛阅读[注解:吕子方:《读〈山海经〉杂记》,收其《中国科学技术史论文集》(下),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174页。]不过诗赋多属后来"文苑"的范围,儒林之中对《山海经》就未必那么看重了。司马迁写《史记》时已面临《山海经》的处理问题,他以为:"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注解:《史记·大宛列传》,中华书局1982年标点本,第3179页(标点稍有更动)。〖ZW)〗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数术"类"形法"家,与司马迁的认知尚接近(然不同)。此后该书在古代中国目录学里所属类别有数次转换,《孔子家语·执辔篇》有"子夏曰:商闻《山书》曰:地东西为纬、南北为经"一语,吕子方先生据此指出,"在《家语》成书时人们已承认《山海经》是一部地理书了"[注解:吕子方:《读〈山海经〉杂记》,第5页。]。后来的《隋书·经籍志》里《山海经》列史部地理类,此后各代官私目录多随之。到清人编《四库全书》,则说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入之史部,未为允也";遂改列子部小说家类。然而晚清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又特创一个子目"古史"来容纳像《山海经》和《穆天子传》等引起前人或后人怀疑的书籍(详后)。 总体地说,�《山海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人看做与史相关的旧籍,且一般并不怀疑其为"先秦古书"[注解:马端临:《文献通考》将《山海经》置于《经籍考·史考》中"地理"书之首,依司马迁意,承认其为"先秦古书"(《文献通考》卷204)。]。但对于司马迁不敢言的"怪、物"内容,历代学者也多有不同看法和诠释。撰《通典》的唐人杜佑认为:"《禹本纪》、《山海经》不知何代之书,恢怪不经。夫子删诗书后,尚奇者先有其书。如诡诞之言,必后人所加也。"宋人胡应麟则以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注解:均转引自吕子方《读〈山海经〉杂记》,第2页。]。 朱熹注意到,古今说《楚辞·天问》者,皆本《山海经》和《淮南子》二书,"今以文意考之,疑此二书本皆缘解《天问》而作"。他"常疑《山海经》与此书(按指《天问》)出入处,皆并缘此书而作。近说者反谓此书为出于彼而引彼为说,误矣。若《淮南子》明是此书训传亡疑"[注解: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书店1987年标点本,第238页(卷8);朱熹:《题屈原〈天问〉后》,《朱熹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标点本,第7册(卷82),第4251页。本条材料承刘复生先生提示,谨此致谢。]从朱熹的话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宋人也有主张《天问》出于《山海经》的见解,此意清儒吴任臣得之,他认为"周秦诸子,惟屈原最熟读此经",《天问》中许多名物"皆原本斯经。校勘家以《山海经》为秦汉人所作,即此可辨"[注解:转引自吕子方《读〈山海经〉杂记》,第5页。]。 乾嘉时代是考据大兴之时,有"校勘家以《山海经》为秦汉人所作"的见解自属正常。但乾嘉时的清代汉学又向以"正统"观念著称,且《山海经》正是在这一时代所编的《四库全书》中被从史部地理类革出而归入子部小说类。此时"校勘家"的视野已及《山海经》,提示着一种学术多元化的倾向,应为治学术史者所关注。 实际上,乾嘉学者的眼光过去或有被误读的可能,至少乾嘉学风并不像过去认知的那样一统化;那时《山海经》这种"昔人所鄙夷而不屑道者"其实已被一些人"居之以为奇货",甚至可以傲世。最受民国辨伪者尊重的崔述当时观察到,乾嘉时已有"一二才智之士务搜揽新异,无论杂家小说、近世赝书,凡昔人所鄙夷而不屑道者,咸居之以为奇货,以傲当世不读书之人。曰吾诵得《阴符》、《山海经》矣;曰吾诵得《吕氏春秋》、《韩诗外传》矣;曰吾诵得《六韬》、《三略》、《说苑》、《新序》矣;曰吾诵得《管》、《晏》、《申》、《韩》、《庄》、《列》、《淮南》、《�NFDA2�冠》矣。公然自诧于人,人亦公然诧之以为渊博;若《六经》为藜藿,而此书为熊掌雉膏者然,良可慨也!"[注解:崔述:《崔东壁遗书·考信录提要·释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标点本,第7页。]] 透过崔述的眼睛,我们看见的是一片泛读杂书和异端书的情景。关键在于这些人可以"公然自诧于人,人亦公然诧之以为渊博",则世风似还倾向于他们一边。这其实也是乾嘉治学风格的自然延伸。蒙文通先生注意到,"清人好以类书为学,自矜淹博,而好丑诋宋人"[注解:蒙文通:《巴蜀史的问题》,《四川大学学报》1959年第5期。其实民初治考据有成的学人亦多承续此读类书的风习,惟不一定正面提倡之;同时民国许多趋新学者也多暗引清儒考据成就而不称,这倒不是故意剽窃,而是因趋新之势太盛,多称引清儒便有自居"学术不正确"(academic incorrect,此套用今日美国"政治正确"之义)的嫌疑。]。本来"一事不知,儒者之耻"是中国长期流传的古训,读书尚博的风气也不始于清代,但清代考据大兴显然增强了崇尚淹博的学术风气。在此世风之下,只有多读类书才能较迅速地淹博起来。由于类书中较容易识别的材料很快便被人使用或辑出(关注类书、从中钩辑古书之风气似从晚明已开始),这一风气发展下去便是读正统士人过去不怎么读的杂书、集部书和原处异端之书。因此,在汉学正统观念笼罩士林的同时,也出现了广读群书的趋向。与崔述大约同时而为《山海经》作注的名家就有前引的吴任臣和毕沅、郝懿行等人,可为崔氏所观现象之旁证。 实际上,崔述自述他"幼时喜涉览,《山经》、《地志》、权谋、术数之书常杂陈于几前。既泛览无所归,又性善忘,过时即都不复省忆。近三十岁始渐自悔,专求之于《六经》,不敢他有所及"[注解:崔述:《崔东壁遗书·无闻集·与董公常书》,第705页。]。所以他后来一再反对读杂书,说不定也是"自悔"的一个表现。崔述的父亲教子读书不重时文,"自解语后即教以日数官名之属,授书后即教以历代传国之次、郡县山川之名"[注解:崔述:《崔东壁遗书·考信附录·先君教述读书法》,第470页。]。不知他读《山经》、《地志》等地理书的兴趣是否便是因此而起?若是,则崔家仍视《山经》为地理书而不是"小说"。无论如何,在崔述少年时已出现泛读杂书的风气了。 成年后崔述的观念已相当正统,他认为《山海经》"书中所载,其事荒唐无稽,其文浅弱不振,盖搜辑诸子小说之言以成书者。其尤显然可见者,长沙、零陵、桂阳、诸暨等郡县名,皆秦汉以后始有之,其为汉人所撰明甚。甚矣学者之好奇而不察真伪也!故悉不采。"[注解:崔述:《崔东壁遗书·夏考信录》,第110页。]其实关于这些郡县名称,颜之推早已指出是"由后人所羼,非本文也",但他并不据此否定此书为"禹、益所记"[注解: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438页。]。应该说,就算是汉人所著书,其论及夏代的内容虽然晚出,也未必不可慎采,但这是史学方法的问题,此不赘;值得注意的是崔述对当时"学者之好奇而不察真伪"这一现象的感叹。 一般认为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是清代最好的注本,郝氏的见解与吴任臣相类,他虽同意流传的刻本有一些后人羼入之内容,但明确指出此书"寻山脉川,周览无垠。中述变怪,俾民不眩。美哉禹功,明德远矣。自非神圣,孰能修之。而后之读者,类以《夷坚》所志,方诸《齐谐》,不亦悲乎!"[注解:郝懿行:《山海经笺疏叙》,录在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484页。]以"述变怪"来使"民不眩",意本《左传》夏禹铸鼎事[注解:《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第1868页。],而与《山海经》联系起来,是相当有想像力的诠释,但言外之义是书中所述的变怪可能未必实有。综观吴、崔、郝等人从不同角度指责其对立面的言词,乾嘉时代学者对《山海经》的看法是两歧的。 光绪元年(1875)张之洞主持编纂的《书目答问》体现了晚清学术风气的转移,该书本是"缩编"《四库全书提要》以利学子,但实际上不仅所收书籍和版本大半已出四库范围,且在书籍分类体系上也已有所变革。如史部中就新创了一个子目"古史",其理由是"古无史例,故周秦传记体例与经、子、史相出入;散归史部,派别过繁;今汇聚一所,为古史"。而《山海经》与《逸周书》等有争议的书籍一起列入了这一子目,重新回到史部的范围。值得注意的是〖CM(42〗张之洞在该书《略例》中说:"凡无用者、空疏者、偏僻者、淆杂者不录";而史部所选书则是〖CM)〗 "义例雅饬、考证详核者"[注解:《张文襄公全集》(4),中国书店1990年影印本,第652、626页(卷206)。]。在这样的选择标准下纳入《山海经》,其寓意又别有不同。 这其实反映了张之洞及其一些同时代人的学术见解,在与《书目答问》同时颁下的《轩语》中,张之洞特别提倡"宜多读古书"。他认为"秦以上书,一字千金;由汉至隋,往往见宝。与其过也,无亦存之",盖"皆有考证经义之用"也。有这样的见解,在张氏录出给学生读的"先秦以上传记(子、史及解经之书,古人通名传记)真出古人手者"中,即包括《山海经》、《逸周书》、《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等。他并注明,后"三书虽有假托,皆秦以前人所为";�可知在张之洞心目中,《山海经》的可靠尚在后三书之上。特别能体现学术的时代变迁的,是张氏将清人辑录的《七经纬》也包括在"三代古传记"范围之内,并特别说明:"纬与谶异,乃三代儒者说经遗文。瑕不掩瑜,勿耳食而议之"[注解:《张文襄公全集》(4),第607页(卷204)。]。这里"耳食"所针对的,大约即是崔述一类学者的见解。 综观《书目答问》和《轩语》所列各书,并与前引崔述抱怨时人所读的不经之书比较,除《三略》明确被指为伪书不录和《阴符》不收外,其余崔述不欲人读之书悉数出现在张之洞希望学生阅读的书目之中。或曰:张之洞是专开书目,与崔述仅仅一段抱怨之语范围相去太远,似不具可比性。但如果注意张氏所开列的是精简的选目,而且是给学识不甚丰富的学生所开的入门书目,却恰好囊括绝大多数崔述所反对阅读者,仍可看出学术认知的时代变迁已相当显著。但也应注意的是,崔述所反对的正是其许多同时代人所读之书,则这一学风的演变又是渊源有自,即乾嘉时或仍是潜流(至少过去较少为学者注意)的广读杂书的倾向到光绪年间已蔚为大潮了[注解:遍读杂书的周氏兄弟(鲁迅、周作人)和专读集部书的钱氏父子(钱基博、钱钟书)都是这一风气的后期代表。不过这一风气似尚未充分影响到科举考试和相对"边远"(指学术距离)的乡村,在安徽绩溪的村庄里受学成长的胡适即不甚了解这一风气以及正统与异端的区别,他曾对鲁迅居然未能进学成为秀才颇感不解。近年更有以为鲁迅的"国学"水准还在多数同时代人之上的言说,大约也是与胡适一样的"村野"见识。当然,清季时正统与异端已相当混淆,一般认为最具正统意识的章太炎著有《管子余义》,郭沫若便发现其"好引图谶之说,甚可异"(《管子集校·叙录》,《郭沫若全集·历史编》(5),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0页)。可知当时传统学术已相当多元化,不过读杂书而得秀才仍极少见,而视之为"国学"正宗恐怕也还太超越于时代了。]。 到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时,有学生就《山海经》中人面兽身事提问,梁的批答是"汉世武梁祠堂所画古帝王,多人首蛇身、人面兽身;盖古来相传,实有证据也。《山海经》言,绝非荒谬"[注解:原文出自《湖南时务学堂学生日记类抄》,转引自钟敬文《晚清改良派学者的民间文学见解》,收尹达等主编《纪念顾颉刚学术论文集》,巴蜀书社1990年版,第876页。]。按朱熹早已认为《山海经》中"说禽兽之形,往往是记录汉家宫室中所画者"[注解:《朱子诸子语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影印(四库)本,第762页(卷138)。〖ZW)〗,梁此见无甚新意;但他认为"《山海经》言,绝非荒谬"的断语,却代表了当时相当一部分人的认知。 几年后刘师培在《国粹学报》上正式撰《〈山海经〉不可疑》一文,据"西人地质学谓动植庶品递有变迁"的新知识,再引汉武梁祠所画证明"《山海经》所言皆有确据,即西人动物演为人类之说也"。他接受"地球之初,为草木禽兽之世界"的观念,视"西国古书多禁人兽相交,而中国古书亦多言人禽之界"的现象为"上古之时人类去物未远"的明证;则"《山海经》成书之时,人类及动物之争仍未尽泯,此书中所由多记奇禽怪兽也"。既如此,此书所言自不可疑[注解:文收《刘申叔遗书》,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第1950页。就史学方法而言,值得注意的是刘师培提出�:后人对所不及见之事物,"谓之不知可也,谓之妄诞不可也"。这正是后来的趋新疑古派与旧派正统学者相近之处,两者皆视其未见之古事物为不存在,所异者一以为"伪造",而一以为"妄诞"也。]。 清季学人在20世纪初年曾经非常关注中国人种的起源问题,钟敬文先生注意到,"当时中国学者在对人种起源问题的论证上,都利用了《山海经》、《穆天子传》及其他许多古文献上的神话、传说资料"。如蒋观云于1903-1904年间的《新民丛报》上连载《中国人种考》,即其一例。蒋氏以为:"《山海经》者,中国所传之古书,真赝糅杂,未可据为典要。顾其言有可释以今义者。如云长股之民、长臂之民,殆指一种类人之猿";只要不"专泥于人类以相求,则亦可稍无疑于其言之怪诞矣"[注解:参见钟敬文《晚清改良派学者的民间文学见解》,第854、876页。]。这样的见解与后之视《山海经》内容为"神话"还不同,已经将其目为表现方式特殊的"实录"了。 稍后刘师培著《中国历史教科书》(1906-1907年出版),开篇即引《山海经》;他于1909年完成的《穆天子传补释》,更屡引《山海经》以为证,其中证明该书"非后人赝造"的证据之一即是其所载"地名符于《山海经》",则后者之可据自不待言(注意这里说的是地名而非怪物一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刘自称"幼治此书"[注解:《刘申叔遗书》,第2178、1171-1177页,引文在第1171页。],按《穆天子传》为一般正统士人视为后出伪书而不提倡读,刘家又是属于经古文学的世家,这样的读书人在很年轻时已在研治此书(刘师培生于1884年,说此语时不过25岁,则其口中的"幼年"当然还应更早许多年),亦可见清季学风转变之一斑。 刘师培、蒋观云等当时尚属年轻学者,年辈更高的王先谦在20世纪初年所撰的《外国通鉴序》中也说到他读《山海经》,甚感"上古之世无大国,水船山�NFDA3�中见闻荒忽"[注解:王先谦:《外国通鉴序》,《虚受堂文集》卷6,1932年葵园四种版,第49页。〖ZW)〗。王氏虽禀湘学驳杂之风,大体仍属治学"老成"一流,可知光绪年间《山海经》已为相对正统的学者所阅。如果说《山海经》到清朝末年已较广泛地为学人所阅读并用于著述之中,应该不算过分。 民国学者对《山海经》的不同认知 这样看来,民国学者在研究中使用《山海经》一类书籍原不需特别的"思想解放"。既存研究一般似不认为光绪初年出现了多大的思想解放和学术观念的突破,《山海经》等材料早已纳入史籍要目并被学者广泛阅读提示着新文化运动对民国史学或史料扩充倾向在解放思想方面的影响还可进一步探讨。另一方面,从下文可以看到,民国前二三十年对《山海经》持怀疑态度甚至反对用之于证史者新旧皆有,且绝非少数人,所以胡厚宣先生才感到他证明了《山海经》"并非荒诞不经之作,而确实保留有不少早期史料"能特别引起时人注意。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前引胡先生所述是晚年的回忆,有些内容不一定特别精确[注解:也许是因为辨伪风气的影响,有学者常因在回忆录中"发现"不精确的内容而质疑其可靠性,我则以为有不精确内容最能证明这一回忆录真正"可靠"。因为回忆录的价值正在其为当事人之记忆,若事事精准,则"回忆"时必已参考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已成"研究",至少记忆已被修改,反不能得"回忆"之真相,因而大大降低其史料价值。至于有意造伪者,更会努力弥缝,以增强说服力;除非造伪者能力太低,否则造出的回忆录往往比真品更少漏洞。]。《尧典》的确是顾颉刚疑为汉代作品的,而《山海经》就稍不同:影响胡先生的王国维本人在其"二重证据法"的示范中已先使用了《山海经》来考证殷王世系。王氏本主张"传说之中亦往往有史实为之素地",故他认为:"虽谬悠缘饰之书如《山海经》、《楚辞·天问》,成于后世之书如《晏子春秋》、《墨子》、《吕氏春秋》,晚出之书如《竹书纪年》,其所言古事亦有一部份之确实性;然则经典所记上古之事,今日虽有未得二重证明者,固未可以完全抹杀也"[注解:王国维:《古文新证》,收入《古史新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影印本,第52-53页。]。王国维是一个在学术方面开新而在文化理想和人生观方面相当认同于传统(也可以说是守旧)的人[注解:其实不仅王国维,像陈寅恪、汤用彤等为新派或被新派所欣赏的史家,在文化理想上也是以传统派自居的。参见王�NFDA5�森《民国的新史学及其批评者》,收入罗志田主编《二十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他能使用这些书,应该与同光以来的晚清学风有关,很可能也与他同《书目答问》的实际作者缪荃荪的学术交往相关。 同样,《山海经》是一般不视为新派的蒙文通先生(其实他的思想和治学方法都可以说是新而不旧)论证中国上古区域文化的主要依据之一[注解:参见《蒙文通文集》第1-3卷,巴蜀书社1987、1993、1995年版。]。这可能和清季蜀学的传统有关,蒙先生的老师廖平即对朱熹和吴任臣说过的《楚辞》与《山海经》的关系深有体会,他不仅主张"《楚辞》称述,全出《山海》、《诗》、《易》之博士学"(《治学大纲》)〖HT〗;且根本认为"因《楚辞》专引《山经》,而《山经》亦因之大显"(《经学四变记》)[注解:两说皆引在闻一多《廖季平论离骚》,《闻一多全集》(5),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1页。]。另一位四川史家吕子方不知是否读到廖平此见,但他显然同意廖平的说法,并有细致的考证[注解:吕子方:《读〈山海经〉杂记》,第4、81-94、102-115页。]。蒙先生注意到,"自清世考古之学大盛",《山海经》"逐渐受到一些学者的注意,而进行了一些整理工作。但清人的工作也只限于疏通文字、辨析异同,缺乏深入探讨。后来的古史学,也只不过是根据其需要而片段地征引"。他主张从史学的角度对《山海经》"进行深入、全面和系统的分析与考察",将其"提到古史研究的适当的地位上"[注解:蒙文通:《略论〈山海经〉的写作时代及其产生地域》,收《古学甄微》(《蒙文通文集》第1卷),第35页。]。 从司马迁起,读书人对《山海经》的疑虑皆在其所述的怪、物太离奇,故大多以其为谬悠难信,但是游学欧洲多年的民国新史家傅斯年则与王国维和蒙文通一样认为这一旧籍之中有许多宝贵的材料。与王、蒙不同的是,傅斯年更加有意识地提出古代非正统史料的价值,他强调:经过儒家"伦理化"的史料不能全信。譬如以殷代历史而言,《史记·殷本纪》的记载有不少错误,而《左传》、《国语》的记载又过度伦理化,它们的史料价值都低于像《山海经》和《楚辞·天问》这样带有神秘色彩的古籍[注解:傅斯年遗稿《中国上古史与考古学》,藏台北中研院史语所"傅斯年档案",引在王�NFDA5�森《民国的新史学及其批评者》,本段所述全本王先生文。]。 傅斯年的观念里隐含民国新史家的一个共识,即中国上古本非什么"黄金时代"。后者正是历代学者难以接受《山海经》的观念基础,凡欲证明该书可信可用者皆不能不就此给出一个能使人接受的解释,所以郝懿行才会得出以"述变怪"来使"民不眩"这样一种极富想像力的诠释。但对于有进化论特别是社会进化观为思想武器的近代学人来说,这个问题本来是很容易解决的。明代朱长春注《管子》时即说:"《山经》简而穆,志怪于恒,上古之文也"。吕子方先生已注意及此,他进而主张:《山海经》中"后人所增添的是比较系统、完整,比较致密、文雅的东西。而书中那些比较粗陋艰懂和闳诞奇怪的东西,正是保留下来的原始社会的记录,正是精华所在,并非后人窜入"[注解:吕子方:《读〈山海经〉杂记》,第3-4页。]。 其实,在一些道光、咸丰年间及其后兴起的学问中,正统观念本来不甚强,如在以关注"西北"为表征的历史地理学内,《山海经》就不那么受轻视;而前述清季兴起的关于中国人种来源的考辨,实际已牵涉今日所谓的神话领域或传说领域,在这里《山海经》也早就被更认真地看待。这两个方面恰是疑古派的代表顾颉刚先生所关注和涉入者,他本人也最提倡使用传说材料。所以顾先生的后继者杨宽于抗战初期作《中国上古史导论》,颇有集古史研究之大成的动机(成功与否又当别论),即将《山海经》用为最主要的材料之一;他自述其"论古史神话"之取向便是"多据诸子及《楚辞》、《山海经》诸书以为说"。这一做法得到杨师吕思勉的认可,并鼓励其"推而搜之于《神异经》、《博物志》等书,以穷其流变"(同样可以注意的是吕思勉也非一般认为很"新"的史家)[注解:杨宽:《上吕师诚之书》,1940年2月15日,《古史辨》(七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影印本(下引各册同),第381页。] 这样的治史倾向与前已大不相同,时代风气的转变是非常明显的。不过,对《山海经》等持怀疑态度的学者仍不少见,且不少怀疑这些文献的人都持一种看似更"严格"的"科学"史学观。考虑到前述清代学风的演变,特别是多元化倾向的逐渐增强,这些看似更"科学"的史家在相当程度上恐怕受乾嘉正统观念的影响更深,甚至可能成为其僵化的余绪而不自觉。 究竟什么样的资料才应当或可以使用是20世纪史家长期争论的问题,民初对学术研究在"眼光"上的"突破"其实新旧俱有,即使在北大之内新旧人物的学术观念也有着明显的错位。傅斯年的北大同学毛子水当然是名副其实的新派,他在1919年讨论用科学方法来"研究国故"时就说:"现在有些人用明堂比傅议会,根据《山海经》来讲学术史,说《太极图》是夏鼎上的东西--这等的论断,我觉得很不妥当"。可知身为新派的毛子水基本继承了过去读书人视《山海经》为不可信之"异端"的观念;他还把用《洪范》的材料作哲学史和用纬书的内容作孔子传视为"比用三代鼎彝的款识来说三代的文字更不可靠"[注解:毛子水:《国故和科学的精神》,《新潮》第1卷第5号(1919年5月1日),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本,

摘要:长妈妈虽然没有文化,甚至有几分粗俗,还好事,但她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美好的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我对长妈妈的怀念与感激。关键词:《阿长与山海经》  长妈妈  回忆性散文   浅评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鲁迅的文章中白话文与文言文相互交织使得文章总会给人晦涩的感受,让人有些无法理解,因此我不知如何写好这篇小论文。但当我再次品读《阿长与<山海经>》之后,我还是决定提笔去写些什么。        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研究,思想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书记叫刊登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20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领土最大面积的作家"。       童年时期无忧无虑的生活总是令人那么的怀念,而到年龄越大的时候,这种怀念愈加的强烈,有的人会凭借记忆怀念,有的人会寻找儿时的照片,而鲁迅先生在1926年的9月18日,写下了一篇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来怀念自己童年中的乐事和有趣的人。         在文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长妈妈。长妈妈虽然没有文化,甚至有几分粗俗,还好事,但她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美好的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长妈妈总是遵从并且教给“我”一些繁琐而又落后的礼仪。他告诉“我”,不要去刚死人的家里,不要从从晾晒衣服的架子下面钻过,还要将掉落在饭桌上的饭菜捡起,最好吃掉。这些东西琐碎但长妈妈却一直在遵守,而令“我”最感到开心而又无聊的是在大年初一的早晨,当“我”迫不及待的想要拿着压岁钱去买刀剑,买小人,买年画,买零嘴的时候,长妈妈拉住“我”,满眼期待地看着“我”,好一会儿“我”才反应过来着急地对她说“恭喜恭喜”,而长妈妈高兴地对“我”说了同样的话,语气中饱含祝愿与满满的关怀。长妈妈虽然愚昧但对她旳哥儿有的是更多的爱。“我”不过是向她提了一次《山海经》,她却费心费力地为我寻找,当我从长妈妈严实的包裹中取出木质《山海经》的时候“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身都震悚起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我”对她的感激、崇敬之情不禁多了几分。而这种情感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渐渐淡去。         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复杂而又深厚,在塑造长妈妈形象的时候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不是一味地写长妈妈的优点而是先写了她的缺点,先写长妈妈对“我”如何的严厉,在睡觉时对“我”的迫害,之后再写长妈妈的关心,以及“我”对她喜爱之情的由来。使文章更加真实,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生动。         为什么连长妈妈的名字“我”都不知道,为什么渴慕的书屋里还存在着制艺和试贴诗。鲁迅的文章反映深刻的社会问题——封建社会的等级尊卑制度使人们忽视了底层的人民,而在新文化运动的时候旧知识分子思想上的矛盾也在渴慕的书屋里展现出来。      《阿长山海经》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在人与事的忆旧中蕴藏了童年情结,而且新写人方面炉火纯青的技巧让读者对鲁迅的散文风格多了一分新的认识,鲁迅选择典型细节,典型事件,突出人物个性的主要特征,他们的音容笑貌带着浓厚的历史感,进入散文的画廊,因此,使人感念你的不只是人物的命运,还有时还会使你对造成人物如此命运的社会历史环境做更深层的思考。同时,鲁迅的这类散文也开创了中国现代散文为平民塑像的先河。         郁达夫曾说过“鲁迅的文体简练得象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与此相反,周作人的文体,又来得舒徐自在,信笔所至,初看似乎散漫支离,过于繁琐,但仔细一读,却觉得他的漫谈,句句含有分量,一篇之中,少一句就不对,一句之中,易一字也不可……。两人文章里的幽默味,也各有不同的色彩:鲁迅的辛辣干脆,全近讽刺,周作人的是湛然和蔼,出诸反语。”我们都知道鲁迅的家族是书香世家,中国现代散文的成绩,以鲁迅和周作人两人的最丰富最伟大。      我们读《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散文。我们可以看到以礼俗为中心的受限制世界和以《山海经》为中心的精神自由世界,这两个世界的并存。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描写人物多火纯青的技巧以及作者对长妈妈深切的怀念。参考文献:《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袁勇麟《中国现当代散文导诗》 吴灵芝《从阿长与<山海经>》看鲁迅的精神世界

《山海经》与美洲叶雨蒙 一 我最早知道《山海经》与美洲有关系一事,是在连云山所著《谁先到达美洲》一书中,读到一则介绍: 美国学者墨兹博士研究了《山海经》,根据经上所说《东山经》在中国大海之东日出之处,他在北美,试着进行按经考察,经过几次失败,他一英里一英里地依经上记过的山系走向,河流所出和流向,山与山间的距离考察,结果胜利了。查验出美国中部和西部的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喀斯喀特山脉,海岸山脉的太平洋沿岸,与《东山经》记载的四条山系走向、山峰、河流走向、动植物、山与山的距离完全吻合…… 真是令人惊讶:一个美国人,研究了中国学者都难以读通的《山海经》,并且据此实地勘察,发现了中国古人早已到达美洲! 这件事的确让我着迷。 后业,我又读到贾兰坡老先生为这个美国博士的著作《淡淡的墨痕》(《PALE INK》,中文译著名为《几近退色的记录》)所撰写的序言。更令我惊讶的是,那位凭借双脚踏勘美洲几列山脉的美国学者竟然是位令人尊敬的女士。或许是不同译者的译名,使连云山先生将亨利艾特·墨兹误认为男性;或许是觉得独自一人冒险走遍四列山脉的人不可能是一位女子。有的译者将这位女博士的名字(Henrietta Mertz)译为亨丽艾特·茉芝,这样,中国读者一看便知是位女性。而《人民日报》驻海外记者袁先禄在一篇题为《墨淡情浓》的访问记中,将被访者的名字译为:亨丽埃特·墨茨。 据我所知,袁先禄先生是中国大陆第一位访问默茨博士的资深记者。遗憾的是,当我辗转寻访到袁先禄先生的夫人姚堤女士时,方才得知袁先生已然病故;而默茨博士呢,在袁先禄八十年代初访问她时,已经八十多岁,如今二十年过去,想来她已不在人世,令人黯然。好在袁先禄先生留给我们一篇《墨淡情浓》①,读了这篇访问记,我们好象跟随着袁先生一起,在风和日丽的芝加哥东南湖滨造访了默茨女士。 还有她留下来的那本浸透她心血的著作。 在这本书的原著序里,默茨博士回忆道,她是最先受到维宁(Edward Vining)有关著作的影响,并仔细研读了维宁翻译的中国古代典籍《山海经》。于是,“《山海经》里的这些章节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也着手对证古本,一里又一里地循踪查对并绘出地图……” 真是令人汗颜!一部中国上古流传至今的宝贵典籍,却是由一些欧美学者用尽心力地在进行着再发现。 《山海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部地理历史著作。清代毕沅考证其“作于禹益,述于周秦,行于汉,明于晋”。然而由于其成书年代过早,且奇闻怪事、神怪传说等夹杂,难于考证,故而二千多年来,一直有怀疑者认为该书“闳诞迂夸,奇怪 傥”,连司马迁也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清代纪晓岚编《四库全书》,干脆将《山海经》归于志怪小说一类。鲁迅也因该书记载了很多巫师祀神的宗教活动,而认为《山海经》“盖古之巫书”。而疑古大师顾颉刚则更予以全盘否定。当然也有如西汉刘向、刘秀(歆)父子校订该书时,给汉成帝上表,力陈《山海经》“皆圣贤之遗事,古文之著明者也。其事质明有信。” 近年来学界对《山海经》的呼声日高。有的学者研判《山海经》,认为书中有关种种山神乃“鸟首人身”、“羊身人面”、“龙首鸟身”、“龙身马首”、“人面蛇身”等等,其实是原始初民的图腾神像和复合图腾神像,源于先民特有的图腾崇拜。这个解释是合理的。至于巫师的祀神活动,是上古部落族日常必有的宗教活动。巫字本意就是指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人,是代替人们承接天意的人,故而原始初民社会,部落酋长往往兼具巫师职责,率领万民祀神。 至于《山海经》中记载的大量神话,也绝不能以貌似怪诞而简单地贴上神话标签,不重视其所传述的历史内涵。其实原始初民正是通过神话传说,将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记录下来。《孔子集语·子贡第二》引《尸子下》,讲了一则孔夫子解读神话的故事。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过去,传说黄帝有四个面孔,你信吗?孔子回答,这是黄帝任用了四个与自己意见相同的人去治理四方,他们彼此不用协商就和谐一致,这就叫四面,并非黄帝真有四个面孔。这似乎为我们解读《山海经》中的神话提供了一种方法。 倒是美国学者默茨直截了当地指出《山海经》中大量的有如旅行记录般的客观记载:“谁如果仅仅念上几句这样的‘神话’,就会清楚地感到写这些话的人是诚恳的……一里又一里,里程分明的记录绝不是心血来潮的梦想,也不是捕风捉影的幻境。扎扎实实的、客观的事实是:‘过流沙往南100英里,曰秃山,大河东流。”②这里没有什么奇想。 于是,在反复研读推证后,默茨背起行囊上路了。她要像中国古代的旅行者一样,用双脚去丈量勘测那些山脉。她的方法是:《山海经》中的中国古人让你向东,你就向东,让你走三百里,你就走三百里,看看会发现什么。 这位思维完全是开放型的美国女性又带给中国学者一个困窘。她写道:“约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国人开始在国内核对《山海经》所描写的某些山脉,但未能找到。学者们在全国寻找线索而一无所获,于是只好作罢……” 就目前所见资料看,中国人研究《山海经》还只是考证史料,查找地图。 人们发现,《山海经》中,《南山经》已写到浙江绍兴界:“又东五百里,曰会稽之山……”晋代郭璞注云:会稽之山,“今在会稽山阴县南,上有禹冢及井。”而会稽正是现在绍兴的古称。而《北山经》则写到了河北界的太行山和 沱河:“北次三经之首,曰太行之山。” “木马之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 沱。”“空桑之水出焉,东流注于 沱。” 而《东山经》中所到四条山脉多无可考,因中国东部乃冲积平原,何来四列山脉,默茨所说的中国人“开始在国内核对《山海经》所描写的某些山脉,但未能找到”,指的主要是《东山经》所列的山脉。 于是,默茨便“心安理得地越过大海”,到美洲去踏勘了。 默茨历经艰难险阻,踏勘的结果是: 第一列山脉,起自今美国怀俄明州,至得克萨斯的格兰德河止,共12座山。将古华里换算为英里,与《东山经》中第一列山的距离完全相符。 第二列山脉,起于加拿大的曼尼托巴的温尼泊,止于墨西哥的马萨特兰,共17座山。距离与《东山经》第二列山脉相合。 第三列山脉是沿海岸山脉的太平洋沿岸,完全走太平洋海岸航行,起于阿拉斯加的怀尔沃德山,至加州的圣巴巴拉,共9座山。距离也与《东山经》所列第三条山脉相符。 第四列山脉,起于华盛顿州的雷尼尔火山,经俄勒冈州到内华达州北部,共8座山,距离与《东山经》第四列山相合。 于是默茨宣告:“过去2000多年一向被中国人认为是神话的《山海经》,不是神话,而是真实的文字记录。珍藏在中国书库中的这部文献提供了充分的证据表明,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中国人便已到达美洲探险,而这些材料迄今为止一向是很缺乏的。” 对于默茨的考察结果,中国学者能说什么?我们可以不相信,可以认为是“臆说”,但反驳必然无力,因为没有中国人也象默茨那样,迈开双脚丈量中国东部山水,找出《东山经》所列四条山脉到底在中国何处? 最有力的办法还是依旧给《山海经》贴上神话的标签,置于故纸堆中,不予理睬! 可叹,中国历史上,像徐霞客一样的旅行家实在太少了。一句“父母在,不远游”,羁绊了中国人的步伐,也限制了我们的创造力。 二 其实剔除《山海经》由于年代久远,出现错简、残简、漏简等错生命线,其内容之可信,屡使后人称奇。 《山海经》古传有三十二篇,西汉刘向、刘秀(歆)父子最早校订此书时,定为十八篇。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山海经》。 刘秀最后校订完成《山海经》十八篇后,为此专门给皇帝上表,其内容今日可看做一篇出版内容简介: ……《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昔洪洋溢,漫衍中国,民人失据,(崎岖)于丘陵,巢于树木。鲧既无功,而帝尧使禹继之。禹乘四载,随山(刊)木,定高山大川。益与伯翳主驱禽兽,命山川,类草木,别水土。四岳佐之,以周四方,逮人迹之所希至,及舟舆之所罕到。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风之所止,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皆圣贤之遗事,古文之著明者也。其事质明有信。…… 接下来,刘秀为了向皇帝说明“其事质明有信”,还举了两个例子。其中一例是: 孝武皇帝时尝有献异鸟者,食之百物,所不(肯)食。东方朔见之,言其鸟名,又言其所当食,如朔言。问朔何以知之,即《山海经》所出也。 刘向、刘秀(歆)父子是中国历史上已知最早校订《山海经》之人。他们看到过的《山海经》是“凡三十二篇”,而我们今天看到的《山海经》是经他们校订删编而定的十八篇。对于《山海经》,刘氏父子应最有发言权的。何况为此皇帝上表,是“臣秀昧死谨上”,岂敢胡言乱语? 今日事实证明,《山海经》确实“其事质明信”。现举几例,真让人称奇: 其一,在闻名于世的四川三星堆文化遗址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一个祭器坑中发现许多保存完好的象牙,而今日成都平原又不是野象栖息地;遗址中还出土了很多玉器,而成都平原并不出产玉石。翻开《山海经》便可找到答案。《山海经·中次九经》指出:“岷山……其兽多犀象,多夔牛”;“岷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珉。”白珉即是白色的硅质类岩石。这就指明了三星堆遗址中象牙和玉石器的来源。而三星堆出土的人首鸟身青铜像,也与《山海经·中次八经》中的山神形象相合。 其二,清末民初曾任清朝政府和尼国政府驻外使节的欧阳庚先生之子欧阳可亮,耋年曾跟随其父在中南美洲生活多年,相识不少印第安人,曾有一段奇特的经历,现将欧阳可亮先生的自述摘录如下: “笔者耋年在海外,与殷地安人(欧阳可亮认为印第安人实应为殷地安人,有殷人之意)家庭同吃同住同学同游六年,1926年6月15日,与欧阳可宏三哥、可祥五弟,受殷福布族招待,派二十名殷福布族青年水手划船,从墨西哥支华华(CHIHUAHUA)州的支华华市支华华村的甘渊汤谷(即 谷)23人上船,一路上有800公里地下钟乳古水道,实入《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南经》之大壑、甘渊、归墟、咸池,而不自知。由黑(墨)齿国(即墨池国)之尤卡坦半岛科潘河上岸,出墨池(归墟),到拉文塔太阳神庙遗址。见日出杲杲,朝阳东升于穹桑树上,殷地安群众已集数百,礼拜太阳。20名水手也站立挺身,仰面朝天祈祷。回去时,仍由大壑、咸池,进入地下钟乳水道,在墨池归墟饮‘合虚山长寿甘泉的甘露水 ,见有地下水道岔口,钟乳下垂滴水,蔚为壮观。一水手说:这岔道是天元(TIENYUEN)日月山,常羲(CHANGSI)妈妈正在浴月,一月方至,一月方出。三哥问:怎么墨国也有轩辕呢?答:这是海外天元。指又一钟乳大岔水道说:这是羲和(SIHO)妈妈浴日的地方,共有22个地下岔道,一进去,迷了路就出不来了……我们兄弟3人1927年才回中国学汉语,当时只会说西班牙和殷地安语,23人谁也没读过《山海经》,后来才知道水手讲的同《山海经》记的多有暗合,很是惊讶…… 1926年这次游历终生难忘,因我童年和殷福布族等殷地安人生活,彼此互称殷地安,自言中国人,确信美洲‘印第安’人,就是中国商殷人和少昊、夸父等中华先人的裔胃。③ 其三,再说到默茨。默茨在《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读到开篇一句:“东海之外大壑”,并《海外东经》中羿射九日神话之源:“十日所浴,在墨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默茨认为,“大壑”便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他们在四千年前称之为‘大壑’,我们今天称它为‘大峡谷’。人们站在大峡谷边上眺望,无不为它瑰丽的景色所感动。印第安人对此不能无动于衷,中国人不能,我们也不能。”默茨进而推断道:中国关于羿射日的神话,其出处无疑就在《山海经·海外东经》。“我相信终有一天会发现,射日的故事最早发源于某一印第安人的部落,是印第安人讲给中国人听的。中国人将印第安人关于峡谷怎样形成的神话,作为大壑(大峡谷)的神话带回来……印第安人是想解释峡谷是怎样来的,想弄清为什么会流金铄石,五光十色。对诗情画意的中国人来说,这故事听来是讲得通的……应该承认,神话的根子就在美国大峡谷。” 默茨的推论虽然大胆,却不无根据。现在我们吃惊地得知,在美国大峡谷附近的印第安部落中,确实流传着十日神话。徐松石教授经搜集考证,指出:“美洲也有墨西哥境十日浴于扶桑汤谷的故事。又有加利福尼亚沙士太印第安族的十日传说。据谓狗酋达(犬形神人)创造天地日月,造成十个太阳和十个月亮。他们本来是轮流出现的。后来有一个时候,十个太阳白天并出,十个月亮夜里并悬。弄到日间则热似焦火,夜里则冻似寒冰……人民十分痛苦。狗酋达就出来毁灭了九个太阳和九个月亮。然后人类生活得以恢复常态。” 现在,我们似乎可以说,美国西部的大峡谷,与《山海经》所记“东海之外大壑”方位地貌相合。而流金铄石的大峡谷应为古人眼中日出之处。大峡谷附近的印第安人与中国人有着相似的十日神话传说。至于是否古时来到大峡谷的中国人将印第安人的十日传说带回去,演变成羿射九日的神话,恐怕只能做为默茨的推想而难予考证。 三 《山海经》确实是上古先民认知世界的记录,其囊括的范围大大超越了现今的中国本土。如若不然,《山海经》又如何被分为“海内”、“海外”与“大荒”等不同地域而分别叙述呢? 我们应该注意到,在《海内经》和《海内南经》、《海内北经》、《海内西经》、《海内东经》诸篇中,已可以大致看到一个“海内”的轮廓,这个轮廓的东南角已达“会稽”,西北角已达“凶奴”、“东胡”,西南角甚至达到“天毒”(晋郭璞注:天毒即天竺,按指今印度),而东北角则明确记为“朝鲜”与“倭”。 请看:“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晋郭璞为此注曰:“倭国在带方东大海内……”“朝鲜今乐浪县,箕子所封也”这就指明《山海经》之《海内北经》提到的“倭”和“朝鲜”即今日的日本和朝鲜、韩国。 既然古时已将日本和朝鲜列于“海内”,那么,《海外东经》、《大荒东经》所到达的地方,必然远于日本和朝鲜。而在日本、朝鲜以东会是哪里呢?答案不言自明,当然应是美洲。 《海外东经》记载的“汤谷”“扶桑”“黑齿国”等,必是美洲,因有其它典籍的记载佐记——《东夷传》载:“倭国东四千余里,有裸国,裸国东南有黑齿国,船行一年可至也。” 至于《大荒东经》所载“东海之外大壑”,更非美洲莫属。《列子·汤问篇》云“渤海之东,不知其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 而中国古人到达东部如此之远的地方,之所以“质明有信”,并非虚妄,乃是因为有人双脚丈量的结果。 《海外东经》记载道:“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万)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晋郭璞注:“竖亥”为健行人。清郝懿行注:竖亥右手把算,算当为 。《说文》云:“ 长六寸,计历数者”。而“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这就鲜活地描写出古时测量大地者的生动形象。 “自东极至于西极”,气魄何等之大!“东极”在哪里?《大荒东经》载明,在“日月所出”之处;“西极”在哪里?《大荒西经》载明,在“日月所入”之外。《大荒西经》记载,“日月所出”之山和《大荒西经》所载“日月所入”之山各有六处之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古人观察一年中不同时间,太阳出升和降落的方位稍有不同。看来,命竖亥测量由东极至于西极的里程,也许与制定历法有关。 还有一个情况值得注意,与《五藏山经》所记大量山名有所不同,《大荒东经》记载的许多山名都不象中国的山名,比如: “大荒东南隅有山,名皮母地丘”。 “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天、东极、高瞀,日月所出”。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 羝。”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猗天苏门”。 “东荒之中,有山名曰壑明俊疾,日月所出。” “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日凶犁士丘。” 上述这些中国人听来很怪的山名,无疑是外域山名的音译,是对当地土人所称山名的直译音录。如果是“海客谈瀛”式的神侃海聊,没必要编些古怪的山名。这倒从一个角度,证明古人确确实实到达了《大荒东经》所记载的地方。 这里应该提到默茨博士在美洲的踏勘中,发现的几处古代石刻。一处位于加拿大的阿尔柏达,一处位于美国北达科他,还有一处在亚利桑那的“四角”(Four Cornnrs)。这些石刻文字明显与古玛雅象形文字不属于一个系统,反而与中国商殷之际的甲骨文极为相似,有些文字简直与甲骨文相同。难怪北达科他商业与工业开发署,曾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曾一度访问过北达科他”;并且在1972年再版的《关于北达科他的种种事实》一书里,附以有关中国人这次探险的记载。④ 在北美洲发现的这些古代石刻,很可能就是古人“自东极至于西极”测量大地所留下的遗迹。要知道,“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是一个相当遥远的距离。如果不以古时测量步算(据说旧时丈量土地时左右两脚各向前迈一步为一测量步),仅以普通行走,两步为一公尺计,五亿步当有亿公尺——已有20万公里以上了,其行走距离,早已远远超出中国本土,可以环绕地球几圈了!如果考虑古人行走时翻山越岭、涉水渡海,不可能以直线行走,“自东极至于西极”距离的记载是可信的。 并且,这项巨大的测量工程,不一定像有些学者所说的需要几代人才能完成,而是可以由一批同代人或一个部落的同代人便可完成。前些年,上海有位徒步走遍全中国的壮士余纯顺。笔者虽然没有仔细核查过他的有关资料,但以他经历过的几乎走遍中国大陆上的每一个市县、行走时间历时八年的情况看,他所走过的里程相加,相信已可以绕地球一圈。远古的健行人恐怕日行不止百里,若按日行一百华里计,一年约可走三万多华里,三年便可行走十万华里,足以绕地球一周。从《大荒东经》和《大荒西经》两篇记录来看,其叙述风格如出一位亲历者之手。可以推想,古时健行人完成了“自东极至于西极”的壮举,将大荒之东和大荒之西的所见所闻记了下来,并讲述给别人,因此才有了《大荒东经》和《大荒西经》。 伟哉,华夏先人! 默茨博士研读了《山海经》,并亲自踏勘美洲的山水河流之后,由衷的赞叹: 对于那些早在四千年前就为白雪皑皑的峻峭山峰绘制地图的刚毅无畏的中国人,我们只有低头,顶礼膜拜。⑤ 而今天,我们还赶得上祖先的脚力么? 注: ①《人民日报》1982年6月6日第七版 ②原译文如此,与《山海经》有出入 ③《中华祖先拓荒美洲》198页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④默茨《几近退色的记录》第10页 ⑤默茨《几近退色的记录》第100页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