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植物蛋白肽的研究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4-07-03 10:42:35

植物蛋白肽的研究论文题目

生物活性肽是蛋白质中20个天然氨基酸以不同组成和排列方式构成的从二肽到复杂的线形、环行结构的不同肽类的总称,是源于蛋白质的多功能最复杂的化合物。活性肽具有人体代谢和生理调节功能,易消化吸收,有促进免疫、激素、酶抑制剂、抗菌、抗病毒、降血脂等作用,食用安全性及高,是当前国际食品界最热门的研究课题和极具发展前景的功能因子。2.活性肽的分类活性肽的分类可按原料来源和保健功能来划分。按原料划分的肽类有:乳肽:主要由动物乳中酪蛋白与乳清蛋白酶解制得,比原蛋白更易溶解于水和人体消化吸收,耐酸、耐热、渗透压底,是活性肽中需求量最大、应用最广的保健功能素材。大豆肽:由大豆蛋白酶解制得。具有低抗原性、抑制胆固醇、促进脂质代谢及发酵等功能。用于食品能快速补充蛋白质源,消除疲劳和做双歧增殖因子。玉米肽:由玉米蛋白酶解制得。具有抗疲劳,改善肝、肾、肠胃疾病患者营养的功能,并可促进酒精代谢,用做醒酒食品。豌豆肽:酶解豌豆蛋白制得。口味温和,价廉,可用于婴儿配方乳粉。卵蛋白肽:酶解卵蛋白制得。具有易消化吸收、抵抗原。耐热等特点,可用于流动食品、营养食品或糕点中。畜产肽:牲畜肌肉、内脏、血液中的蛋白经酶解而制得不同的畜产肽。如脱脂牛肉酶解制得牛肉肽,含较高支链氨基酸和肉毒碱,是低热量蛋白质补充剂;新鲜猪肝经酶解、脱色、脱臭、超滤精制得肝肽,可做促铁吸收剂,用于婴儿食品、饮料、糕点等;猪血经酶解制得血球蛋白肽,可用于各类食品。水产肽:各种鱼肉蛋白酶解制得的肽,如沙丁鱼肽,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不含苦味,可用于防止高血压的保健食品或制剂。丝蛋白肽:蚕茧丝蛋白经酶解制得的低肽,具有促进酒精代谢、降胆固醇、预防痴呆等多种功能,可用于醒酒食品和特种保健食品。复合肽:动植物、水产、畜产等多种蛋白质混合物经酶解制得的复合肽,具有改善脂制代谢等功能,可用于各类保健食品。按活性肽功能分类有:易消化吸收肽:主要是二肽、三肽等低肽,比氨基酸消化吸收快,吸收率高,并具有抵抗原性、低渗透压,不会引起过敏、腹泻等不良反应,适用于胃功能低下、消化道疾病患者术后恢复、耐久力运动员、婴幼儿及老人的滋补食品。抗菌肽:又称抗微生物肽,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存在。如植物、微生物、昆虫和脊椎动物在微生物感染时迅速合成而得,也可以用基因克隆技术生产。如乳球菌肽(Nisin)即具有很强杀菌作用。抗菌肽主要用于食品防腐保鲜。吗啡片肽:源于动物乳中酪蛋白、乳清蛋白、乳球蛋白分离和血红蛋白、植物蛋白酶解制而得,是最早的食品蛋白肽,具有镇痛、调节人体情绪、呼吸、脉搏、体温、消化系统及内分泌等功能。类吗啡拮抗肽:有牛乳k-酪蛋白经胰蛋白酶作用分离而得,与类吗啡肽相拮抗,具有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与平滑肌收缩活性等功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简称ACEI肽):从天然蛇毒中分离和细菌胶原酶降解胶原蛋白或牛乳酪蛋白、大豆、玉米、沙丁鱼、磷虾蛋白等酶解而制得的ACEI肽,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具有降血压的显著功效。其低肽易消化吸收,具有促进细胞增殖、提高毛细血管通透性等作用,可用做降压功能食品基料。抑制胆固醇作用肽:大豆等植物蛋白经胃蛋白酶或胰酶作用而制得,具有高疏水性,能刺激甲状腺素的分泌,促进胆固醇的胆汁酸化,增加胆固醇排泄,用于降胆固醇的保健食品。促进矿物质吸收肽:主要是动物乳中酪蛋白经胰蛋白酶作用后制得的酪蛋白磷酸肽(CPP),具有促进钙、铁吸收的功能,可用于幼儿、老年食品和耐乳糖过敏的酸奶等产品。机体防御功能肽:如谷胱甘肽(GSH),系用微生物细胞或酶生物合成,也可用大肠杆菌重组生产,具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苦味肽:是蛋白质酶解液中的苦味物质,由某些疏水基团和疏水性氨基酸构成,可用活性炭吸附或用某些端肽酶、乳酸菌、酿酒酵母等微生物进一步水解,脱出或减轻苦味后,其必需氨基酸含量比酶解液中更高,营养价值更大,可用做食品营养强化剂。肝性脑病防治肽:如F值寡肽,系由动物或植物蛋白酶解制得,用于防治肝性脑病药品,和护肝保健食品或抗疲劳食品。其他活性肽:如促进免疫作用肽、成熟肽、促进巨噬细胞作用肽、抑制血小板凝集因子肽、降血压肽……

基因工程药物网址: 题目好取,关键看你要写哪个方面的,推荐你写一下现今中国基因工程药物的发展情况,看看这篇文章:

貌似论题是逐步的。你直接从营养保健品的发展和用途进行论述。多找点材料看看 相信你会写好的

只要题目么?1多肽、蛋白质药物分析的进展 2 xx中药的化学成份及药理研究进展(要点:植物来源;化学成分研究;药理研究进展;结论与展望) 3 治疗用抗体类药物研发进展 4 “洋中药”现状及分析 5 中药红曲降血脂药理作用及其处方制剂(产品)分析 6 中国市场抗氧化产品(药物、保健品)中药调查及其市场前景分析 7 葡萄籽的化学成分及其在应用前景分析 8 药物发现的新途径 9 海洋共附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10 海星毒素的研究进展 11 抗心律失常药研究进展

蛋白多肽研究进展论文怎么写

【关键词】 蛋白质组 【关键词】 线粒体;蛋白质组 0引言 线粒体拥有自己的DNA(mtDNA),可以进行转录、翻译和蛋白质合成. 根据人类的基因图谱,估计大约有1000~2000种线粒体蛋白,大约有600多种已经被鉴定出来. 线粒体蛋白质只有2%是线粒体自己合成的,98%的线粒体蛋白质是由细胞核编码、细胞质核糖体合成后运往线粒体的,线粒体是真核细胞非常重要的细胞器,在细胞的整个生命活动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线粒体的蛋白质参与机体许多生理、病理过程,如ATP的合成、脂肪酸代谢、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过程. 线粒体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改变与人类许多疾病相关,如退行性疾病、心脏病、衰老和癌症. 尤其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线粒体蛋白质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蛋白质组研究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为线粒体蛋白质组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得从整体上研究线粒体蛋白质组在生理、病理过程中的变化成为可能. 1线粒体的结构、功能与人类疾病 线粒体一般呈粒状或杆状,也可呈环形、哑铃形或其他形状,其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和脂类. 线粒体由内外两层膜封闭,包括外膜、内膜、膜间隙和基质四个部分. 线粒体在细胞内的分布一般是不均匀的,根据细胞代谢的需要,线粒体可在细胞质中运动、变形和分裂增殖.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细胞代谢旺盛的需能部位比较集中,其主要功能是进行氧化磷酸化,合成ATP,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直接能量. 催化三羧酸循环、氨基酸代谢、脂肪酸分解、电子传递、能量转换、DNA复制和RNA合成等过程所需要的一百多种酶和辅酶都分布在线粒体中. 这些酶和辅酶的主要功能是参加三羧酸循环中的氧化反应、电子传递和能量转换. 线粒体具有独立的遗传体系,能够进行DNA复制、转录和蛋白质翻译. 线粒体不仅为细胞提供能量,而且还与细胞中氧自由基的生成、细胞凋亡、细胞的信号转导、细胞内离子的跨膜转运及电解质稳态平衡的调控等有关. 许多实验证实,线粒体功能改变与细胞凋亡〔1〕、衰老〔2〕、肿瘤〔3,4〕的发生密切相关;另外,有许多人类疾病的发生与线粒体功能缺陷相关,如线粒体肌病和脑肌病、线粒体眼病,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2型糖尿病、心肌病及衰老等,有人统称为线粒体疾病〔5〕. 2线粒体蛋白质组学研究现状 线粒体蛋白质组的蛋白质鉴定Rabilloud等〔6〕在1998年,以健康人的胎盘作为组织来源,分离提取线粒体进行蛋白质组研究,试图建立线粒体蛋白质组的数据库,为研究遗传性或获得性线粒体功能障碍时线粒体蛋白质的变化提供依据. 他们使用IPG(pH )双相电泳技术, 共获得1500个蛋白点. 通过MALDITOFMS和PMF等技术鉴定其中的一些蛋白点,鉴于当时基因组信息的局限性,只有46种蛋白被鉴定出来. 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完成,应该有更多的蛋白点被鉴定出来. Fountoulakis等〔7〕从大鼠的肝脏中分离线粒体,并分别利用宽范围和窄范围pH梯度IPG对线粒体蛋白质进行双相电泳,通过MALDIMS鉴定出192个基因产物,大约70%的基因产物是具有广谱催化能力的酶,其中8个基因产物首次被检测到并且由一个点构成,而大多数蛋白质都是由多个点构成,平均10~15个点对应于一个基因产物. Mootha等〔8〕从小鼠大脑、心脏、肾脏、肝脏中分离提取线粒体蛋白质,进行线粒体蛋白质组研究,他们参照已有的基因信息共鉴定出591个线粒体蛋白质,其中新发现了163个蛋白质与线粒体有关. 这些蛋白质的表达与RNA丰度的检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 不同组织的RNA表达图谱揭示出线粒体基因在功能、调节机制方面形成的网络. 对这些蛋白与基因的整合分析使人们对哺乳动物生物起源的认识更加深入,对理解人类疾病也具有参考价值. 线粒体亚组分的研究线粒体对维持细胞的体内平衡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加速了人们对线粒体亚组分的研究. 线粒体内膜不仅包含有呼吸链复合物,它还包含多种离子通道和转运蛋白. 对线粒体发挥正常的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Cruz等〔9〕专注于线粒体内膜蛋白质的研究,他们通过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鉴定出182个蛋白质,pI(),MW(Mr 6000~527 000),这些蛋白与许多生化过程相关,比如电子传递、蛋白质运输、蛋白质合成、脂类代谢和离子运输. 线粒体蛋白质复合物的研究线粒体内膜上嵌有很多蛋白质复合物,对于线粒体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应用常规的双相电泳很难将这些蛋白质复合物完整地分离出来. Devreese等〔10〕采用Bluenativ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BNPAGE)分离线粒体内膜上的五个氧化磷酸化复合物,结合肽质量指纹图谱,成功地鉴定出氧化磷酸化复合物中60%的已知蛋白质. BNPAGE在分离蛋白质复合物时可以保持它们的完整性,因此这项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在不同的生理病理状态下蛋白质复合物的变化及临床诊断等. 线粒体蛋白质组数据库目前人们查询最多的线粒体蛋白质组数据库有MITOP, MitoP2和SWISSPROT三种. MITOP〔11〕是有关线粒体、核编码的基因和相应的线粒体蛋白质的综合性数据库,收录了1150种线粒体相关的基因和对应的蛋白质,人们可依据基因、蛋白质、同源性、通道与代谢、人类疾病分类查询相关的信息.MitoP2〔12〕数据库中主要为核编码的线粒体蛋白质组的数据,MitoP2数据库将不同来源的线粒体蛋白质的信息整合在一起,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参数进行查询. MitoP2数据库既包括最新的数据也包括最初的MITOP〔11〕数据库中的数据. 目前数据库中主要为酵母和人的线粒体蛋白质组的数据,以后还将收录小鼠、线虫等的数据. 数据库旨在为人们提供线粒体蛋白质的综合性数据. SWISSPROT数据库包含269种人类线粒体蛋白质,其中与人类疾病相关的蛋白质有225种. 数据库中有相当一部分蛋白质没有明确的定位和功能信息的描述. 随着线粒体研究热潮到来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将有更多的数据被填充到数据库中. 3线粒体蛋白质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线粒体碱性蛋白质与低分子量蛋白质线粒体蛋白质中,具有碱性等电点的蛋白质占有很大比例,在等电聚焦时难以溶解,一些碱性程度很大的蛋白质如细胞色素C(pH )在pH 3~10的IPG胶上不能被分离出. 线粒体蛋白质中相当一部分蛋白是低分子量蛋白,因此在SDSPAGE电泳时要分别应用高浓度和低浓度分离胶,以更好地分离低分子量蛋白质和高分子量蛋白质. 线粒体膜蛋白质线粒体是一个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内膜和外膜上整和有很多膜蛋白质,这些膜蛋白质对于线粒体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膜蛋白质具有很强的疏水性,在等电聚焦时,用常规的水化液难以溶解,因此用常规的IPG胶检测不出来. 换用不同的裂解液对膜蛋白的溶解具有帮助. 有研究人员在等电聚焦缓冲液中加入SB310以增加膜蛋白的溶解性. 在等电聚焦前对样品进行有机酸处理也可以增加膜蛋白的溶解性. 在研究中人们发现,不同的样品应该选用不同的裂解液,没有一种裂解液能够适合于所有的膜蛋白质.百事通针对膜蛋白质的难溶和等电聚焦时的沉淀,一些研究人员另辟径,避开双相电泳而进行一维SDSPAGE电泳,如Taylor等〔13〕先通过蔗糖梯度离心将线粒体蛋白质分成不同的组分,而后将每一个组分进行一维电泳,一维电泳中SDS可以很好地溶解疏水性蛋白质和膜整合蛋白质,他们鉴定出600多种线粒体蛋白质,其中有很多蛋白质以前应用双相电泳没有被鉴定出来. 他们鉴定的蛋白质中有很多具有跨膜结构域,如adenine nucleotide translocator(ANT1)和VDACs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对于调节线粒体的功能具有关键作用而且应用常规双相电泳很难被鉴定出来. 提高质谱鉴定的灵敏性对于一维SDSPAGE电泳后蛋白质分析鉴定具有很大的帮助,Pflieger等〔14〕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成功地鉴定出179种线粒体蛋白质,其中43%是膜蛋白质而且23%具有跨膜结构域.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灵敏度较高,SDS可以很好地溶解膜蛋白,因此这种方法比传统的双相电泳具有更高的灵敏性而且不受蛋白质等电点、分子量、疏水性的限制. 线粒体样品的纯度线粒体样品的纯度对于蛋白质组分析非常重要,在样品制备的过程中,具有与线粒体相同沉降系数的成分会同线粒体一起沉降下来,如内质网、微粒体、胞浆蛋白的一些成分. 这些蛋白斑点出现在双相电泳胶上,会影响整体蛋白质组分析的结果. 因此提高样品的纯度至关重要. Scheffler等〔15〕采用多步percoll/metrizamide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线粒体样品,双相电泳后鉴定出61个蛋白质,几乎全部是线粒体蛋白质. 4未来展望 随着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完成,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学的研究遂成为重点. 蛋白质组学旨在采用全方位、高通量的技术路线,确认生物体全部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模式,从一个机体、一个器官组织或一个细胞的蛋白质整体活动来揭示生命规律,并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建立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方法. 抗体技术在线粒体蛋白质组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单克隆抗体还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应用于亲和层析技术中不仅可以去除组织细胞样品中高表达的蛋白质成分,同样也可以富集表达量极低的组分. 结合蛋白免疫转印、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细胞化学,实现对相应蛋白质的定性、定量和细胞(内)定位分析. 与微阵列技术(芯片)结合,可以研制出含有成百上千种抗体的蛋白(抗体)芯片,这种新技术使得研究人员可以在一次实验中比较生物样品中成百上千的蛋白质的相对丰度,能够检测到样品中浓度很低的抗原,以实现蛋白质组学对复杂组分高通量、高效率的检测. 某些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糖基化或磷酸化位点、降解产物、功能状态和构象变化,成为基因芯片检测不可替代的补充. 抗体捕获组分的分析有助于蛋白质复合物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也在新的蛋白质发现和确认方面提供重要信息和证据. 随着抗体技术的不断提高,抗体数目的不断增多,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也将更加深入. 线粒体不仅参与细胞重要的生命活动,而且对于生物进化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随着线粒体研究热潮的到来,将有更多的蛋白质被发现,对于蛋白质功能的研究也将更加深入,相信线粒体蛋白质组的研究对于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早期诊断将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Jiang X, Wang X. Cytochrome Cmediated apoptosis 〔J〕. Annu Rev Biochem, 2004,73: 87-106. 〔2〕 Chen XJ, Wang X, Kaufman BA, et al. Aconitase couples metabolic regulation to mitochondrial DNA maintenance 〔J〕. Science, 2005,307(5710): 714-717. 〔3〕 Petros JA, Baumann AK, RuizPesini E, et al. mtDNA mutations increase tumorigenicity in prostate cancer 〔J〕. PNAS, 2005,102(3):719-724. 〔4〕 Wonsey DR, Zeller KI, Dang CV. The cMyc target gene PRDX3 is required for mitochondrial homeostasis and neoplastic transformation 〔J〕. PNAS, 2002, 99(10): 6649-6654. 〔5〕 Taylor RW, Turnbull DM. Mitochondrial DNA mutations in human disease〔J〕. Nat Rev Genet, 2005,6:389-402. 〔6〕 Rabilloud T, Kieffer S, Procaccio V, et al.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of human placental mitochondria and protein identification by mass spectrometry: toward a human mitochondrial proteome 〔J〕. Electrophoresis, 1998,19:1006-1014. 〔7〕 Fountoulakis M, Berndt P, Langen H, et al. The rat liver mitochondrial proteins〔J〕. Electrophoresis, 2002,23:311-328. 〔8〕 Mootha VK, Bunkenborg J, Olsen JV, et al. Integrated analysis of protein composition, tissue diversity, and gene regulation in mouse mitochondria 〔J〕. Cell, 2003,115(5): 629-640. 〔9〕 Cruz SD, Xenarios I, Langridge J, et al. Proteomic analysis of the mouse liver mitochondrial inner membrane 〔J〕. J Biol Chem, 2003, 278(42): 41566-41571. 〔10〕 Devreese B, Vanrobaeys F, Smet J, et al. Mass spectrometric identification of mitochondrial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subunits separated by twodimensional bluenativ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J〕. Electrophoresis, 2002,23: 2525-2533. 〔11〕 Scharfe C, Zaccaria P, Hoertnagel K, et al. MITOP, the mitochondrial proteome database: 2000 update 〔J〕. Nuc Acid Res, 2000,28(1):155-158. 〔12〕 Andreoli C, Prokisch H, Hortnagel K, et al. MitoP2, an integrated database on mitochondrial proteins in yeast and man 〔J〕. Nuc Acid Res, 2004,32(90001):459-462. 〔13〕 Taylor SW, Warnock DE, Glenn GM, et al. An alternative strategy to determine the mitochondrial proteome using sucrose gradient fractionation and 1D PAGE on highly purified human heart mitochondria 〔J〕. J Proteome Res, 2002,1(5):451-458. 〔14〕 Pflieger D, Le Caer JP, Lemaire C, et al. Systematic identi?cation of mitochondrial proteins by LCMS/MS 〔J〕. Anal Chem, 2002,74:2400-2406. 〔15〕 Scheffler NK, Miller SW, Carroll AK, et al.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and mass spectrometric identification of mitochondrial proteins from an SHSY5Y neuroblastoma cell line〔J〕. Mitochondrion, 2001,1(2):161-179.

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技术活性物质不断面世,已有不少生物技术药物应用于临床,国内外已批准上市的约40多种,1995年开发数为234种,目前正在研究的则成倍增加,在这些品种中,大量的均为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由于多肽和蛋白质药物的体内外不稳定性,临床主要剂型是溶液型注射剂和冻干粉针。为解决长期用药的问题,克服注射剂的不便和缺点,发展适宜给药途径的非注射传输系统是药剂学面对的挑战。

多肽物质分离与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浏览次数: 47  日期: 2017-05-24 15:17:02多肽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中对具有一定生物学活性的多肽的研究,一直是药物开发的一个主要方向。生物体内已知的活性多肽主要是从内分泌腺组织器官、分泌细胞和体液中产生或获得的,生命活动中的细胞分化、神经激素递质调节、肿瘤病变、免疫调节等均与活性多肽密切相关。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从天然产物中获得肽类物质的手段也不断得到提高。一些新方法、新思路的应用,不断有新的肽类物质被发现应用于防病治病之中。本文介绍了近几年肽类物质分离、分析的主要方法研究进展。分离方法 采取何种分离纯化方法要由所提取的组织材料、所要提取物质的性质决定。对蛋白质、多肽提取分离常用的方法包括:盐析法、超滤法、凝胶过滤法、等电点沉淀法、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吸附层析、逆流分溶、酶解法等。这些方法常常组合到一起对特定的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同时上述这些方法也是蛋白、多肽类物质分析中常用的手段,如层析、电泳等。1、 高效液相色谱(HPLC) HPLC的出现为肽类物质的分离提供了有利的方法手段,因为蛋白质、多肽的HPLC应用与其他化合物相比,在适宜的色谱条件下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分离目的,更重要的是HPLC能在制备规模上生产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因此在寻找多肽类物质分离制备的最佳条件上,不少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何保持多肽活性、如何选择固定相材料、洗脱液种类、如何分析测定都是目前研究的内容。1)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 结果与保留值之间的关系:利用RP-HPLC分离多肽首先得确定不同结构的多肽在柱上的保留情况。为了获得一系列的保留系数,Wilce等利用多线性回归方法对2106种肽的保留性质与结构进行分析,得出了不同氨基酸组成对保留系数影响的关系,其中极性氨基酸残基在2~20氨基酸组成的肽中,可减少在柱上的保留时间;在10~60氨基酸组成的肽中,非极性氨基酸较多也可减少在柱上的保留时间。而含5~25个氨基酸的小肽中,非极性氨基酸增加可延长在柱上的保留时间。同时有不少文献报道了肽链长度、氨基酸组成、温度等条件对保留情况的影响,并利用计算机处理分析得到每种多肽的分离提取的最佳条件。 肽图分析(Peptide Mapping):肽图分析是根据蛋白质、多肽的分子量大小以及氨基酸组成特点,使用专一性较强的蛋白水解酶[一般为肽链内切酶(endopeptidase)]作用于特殊的肽链位点将多肽裂解成小片断,通过一定的分离检测手段形成特征性指纹图谱。肽图分析对多肽结构研究和特性鉴别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胰蛋白酶能特意性作用于Arg和Lys羧基端的肽链的性质,通过RP-HPLC法采用C18柱检测了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的肽片断,成功获得了人生长激素特征性胰肽图谱。同时胰岛素的肽图经V8酶专一裂解也制得,并可鉴别仅相差一个氨基酸残疾的不同种属来源的胰岛素。人类肿瘤坏死因子的单克隆抗体结构也应用酶解法及在线分析技术确定了肽图,便于鉴定分析。此项技术已经在新药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2)  疏水作用色谱(Hydrophobic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HIC) HIC是利用多肽中含有疏水基团,可与固定相之间产生疏水作用而达到分离分析的目的,其比RP-HPLC具有较少使多肽变性的特点。利用HIC分离生产激素(GH)产品的结构与活性比RP-HPLC分离的要稳定,活性较稳定。Geng等利用HIC柱的低变性特点,将大肠杆菌表达出的经盐酸胍乙啶变性得到人重组干扰素-γ,通过HIC柱纯化、折叠出高生物活性的产品。不同人尿表皮生长因子(EGF)也利用HIC纯化到了,均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HIC可将未经离子交换柱的样品纯化。而RP-HPLC则不能达到这一要求。3)  分子排阻色谱(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SEC) SEC是利用多肽分子大小、形状差异来分离纯化多肽物质,特别对一些较大的聚集态的分子更为方便。如人重组生长激素(hGH)的分离,不同结构、构型的GH在SEC柱上的分离行为完全不同,从而可分离不同构型或在氨基酸序列上有微小差异的变异体。利用SEC研究修饰化的PEG的分离方法,此PEG具有半衰期长、作用强的特点。一些分子量较大的肽或蛋白均可利用此法分离分析。4)  离子交换色谱(Ir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IEXC) IEXC可在中性条件下,利用多肽的带电性不同分离纯化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其可分为阳离子柱与阴离子柱两大类,还有一些新型树脂,如大孔型树脂、均孔型树脂、离子交换纤维素、葡聚糖凝胶、琼脂糖凝胶树脂等。在多肽类物质的分离分析研究中,对多肽的性质、洗脱剂、洗脱条件的研究较多,不同的多肽分离条件有所不同,特别是洗脱剂的离子强度、盐浓度等对纯化影响较大。Wu等报道利用离子交换柱层析法,探讨分离牛碳酸酐酶异构体和牛血清白蛋白、鸡血清白蛋白酶的提取条件,获得了有价值的数据供今后此类物质分离研究。5)  膜蛋白色谱(Chromatography of Membrane Protein,CMP) CMP+分离强疏水性蛋白、多肽混合物的层析系统,一般有去垢剂(如,SDS)溶解膜蛋白后形成SDS-融膜蛋白,并由羟基磷灰石为固定相的柱子分离纯化。羟基磷灰石柱具有阴离子磷酸基团(P-端),又具有阳离子钙(C-端),与固定相结合主要决定于膜蛋白的大小、SDS结合量有关。利用原子散射法研究cAMP的分离机制发现,样品与SDS结合后在离子交换柱上存在SDS分子、带电荷氨基酸与固定相中带电离子间的交换,从而达到分级分离的目的。6)  高效置换色谱(High-Performance Displacement Chromatography,HPDC) HPDC是利用小分子的高效置换剂来交换色谱柱上的样品,从而达到分离目的。它具有分离组分含量较少成分的特性。利用HPDC鉴定分离了低于总量1%组分的活性人重组生长激素(rHG)。在研究非毒性交换剂时Jayarama发现硫酸化葡聚糖(Detran Sulfate,DS)是对β-乳球蛋白A和B的良好置换剂,一般DS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04和4×104最宜。研究表明置换剂的相对分子质量越低,越易于与固定相结合,因此在分离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多肽时,需要更小的置换剂才能将其置换纯化出来。7)  灌注层析(Perfusion Chromatography,PC) PC是一种基于分子筛原理与高速流动的流动相的层析分离方法,固定相孔径大小及流动相速度直接影响分离效果。试验证明其在生产、制备过程中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特性。目前市场上可供应的PC固定相种类较多,适合于不同分子量的多肽分离使用。2、 亲和层析(Affinity Chromatography,AC) AC是利用连接在固定相基质上的配基与可以和其特异性产生作用的配体之间的特异亲合性而分离物质的层析方法。自1968年Cuatrecasas提出亲和层析概念以来,在寻找特异亲和作用物质上发现了许多组合,如,抗原-抗体、酶-催化底物、凝集素-多糖、寡核苷酸与其互补链等。对多肽类物质分离目前主要应用其单抗或生物模拟配基与其亲和,这些配基有天然的,也有根据其结构人工合成的。Patel等人利用一系列亲合柱分离纯化到了组织血浆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蛋白多肽。 固定金属亲和层析(Immobilized Metal Affinity Chromatography,IMAC)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亲和方法。其固定相基质上鳌合了一些金属离子,如,Cu2+、Ni2+、Fe3+等,此柱可通过配为键鳌合侧链含有Lys、Met、Asp、Arg、Tyr、Glu和His的多肽,特别是肽序列中含有His-X-X-X-His的结构最易结合到金属离子亲和柱上,纯化效果较好。其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二氢叶酸还原酶融合蛋白等均用此方法分离到纯度较高的产品。 Chaiken等人报道了另一种亲和层析方法,利用反义多肽作为配基,这种多肽是由反义DNA表达产生,其与正链DNA表达产生的肽或蛋白具有一定的亲和性,如,Arg加压素受体复合物,已用此法分离得到。DNA与蛋白、多肽复合物之间的作用也是生物亲和中常用的方法。将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结合在固定相基质上,将样品蛋白或多肽从柱中流过,与之结合可达到分离特定结构多肽的目的。3、 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分离分析方法: CE是在传统的电泳技术基础上于本世纪60年代末由Hjerten发明的,其利用小的毛细管代替传统的大电泳槽,使电泳效率提高了几十倍。此技术从8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是生物化学分析工作者与生化学家分离、定性多肽与蛋白类物质的有利工具。CE根据应用原理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毛细管区带电泳(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CZE)、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Capillary Isoeletric Focusing,CIEF)、毛细管凝胶电泳(Capillary Gel Electrophoresis,CGE)和胶束电动毛细管层析(Micellar Electrokinetic Electrophoresis Chromatography,MECC)等。1)  毛细管区带电泳(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CZE) CZE分离多肽类物质主要是依据不同组分中的化合物所带电荷不同,且分离效果只由带电性决定,比传统凝胶电泳更准确。目前存在于CZE分离分析多肽物质的主要问题是天然蛋白或肽易与毛吸管硅胶柱上的硅醇发生反应,影响峰形与电泳时间,针对这些问题不少学者做了大量实验进行改进,如,调节电泳液的pH值,使与硅醇反应的极性基团减少;改进毛细管柱材料的组成,针对多肽性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CZE柱来分离。Issaq等利用CZE方法研究分离5个含9个氨基酸残基的小肽,确定了小肽分析的基本条件,即在低pH条件下,缓冲液中含有一定浓度的金属离子,如,Zn2+等,此时分离速度快而且准确。2)  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Capillary Isoeletric Focusing,CIEF) 由于不同的蛋白、多肽的等电点(PI)不同,因此在具有不同pH梯度的电泳槽中,其可在等电点pH条件下聚集沉淀下来,而与其他肽分离开来。CIEF在分离、分析混合多肽物质中应用不多,主要应用与不同来源的多肽异构体之间的分离,如对rHG不同异构体分离。由于在CIEF柱表面覆盖物的不稳定性限制了此法的广泛应用。3)  毛细管凝胶电泳(Capillary Gel Electrophoresis,CGE) CGE是基于分子筛原理,经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处理的蛋白或多肽在电泳过程中主要靠分子形状、分子量不同而分离。目前,又有一种非交联、线性、疏水多聚凝胶柱被用于多肽类物质的分离分析,此电泳法适于含疏水侧链较多的肽分离。这种凝胶易于灌注,使用寿命长,性质较为稳定。4)  胶束电动毛细管层析(Micellar Electrokinetic Electrophoresis Chromatography,MECC) MECC的原理是在电泳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如,SDS,使一些中性分子带相同电荷分子得以分离。特别对一些小分子肽,阴离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都可使之形成带有一定电荷的胶束,从而得到很好的分离效果。有文献报道在电解液中加入环糊精等物质,可使含疏水结构组分的多肽选择性与环糊精的环孔作用,从而利用疏水作用使多肽得到分离。4、 多肽及蛋白质分离工程的系统应用 以上提到的分离多肽的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多相互结合,根据分离多肽性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分离手段。特别是在后基因组时代,对于蛋白质组深入的研究,人们对于分离多肽及蛋白质的手段不断改进,综合利用了蛋白质和多肽的各种性质,采用包括前面提到的常规蛋白多肽提取方法,同时利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2-D电泳等手段分离得到细胞或组织中尽可能多的蛋白多肽。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系统应用蛋白和多肽分离鉴定的技术是实现蛋白质组计划的关键。其中电泳技术在此项研究中即是分离手段也是分析方法之一。特别是以下提到的质谱技术的发展,大大的提高了蛋白多肽类物质的分析鉴定的效率。分析方法 1、 质谱分析(Mass Spectrometry,MS) MS在蛋白、多肽分析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分离纯化后的在线分析中,MS的高灵敏性、快速性特别适合多肽物质分析鉴定。其中连续流快原子轰击质谱(Continuous-Flow Fast Atom Bombardment,cf-FAB)和电雾离子化质谱(Electrospray Ionization,EIS)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方法。1)  连续流快原子轰击质谱(Continuous-Flow Fast Atom Bombardment,cf-FAB) cf-FAB是一种弱离子化技术,可将肽类或小分子量蛋白离子化成MH+或(M-H)形式。主要应用于肽类的分离检测,其具有中等分辨率,精确度大于±,流速一般在μl•mL-1。在测定使流动相需加%~10%基质,如,甘油和高有机溶剂成分,使样品在检测探针处达到敏感化。cf-FAB常与HPLC、CEZ等方法结合使用达分离、分析目的,许多多肽的cf-FAB分析方法已经建立,并得到很好的应用,如,Hideaki等利用此法研究L-Pro、L-Ala的四肽化合物系列。证明L-Pro在保持小肽构相稳定性,连接分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  电雾离子化质谱(Electrospray Ionization,EIS) EIS可产生多价离子化的蛋白或多肽,允许相对分子质量达1×105的蛋白进行分析,分辨率在1500~2000amu,精确度在%左右。EIS更适合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的在线分析,且需要气化或有机溶剂使样品敏感化。利用EIS与HPLC联合分离分析GH和血红蛋白均获成功,其也可与CEZ联合应用。3)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ociated laser  dissocia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 MALDI-TOF是目前蛋白质鉴定中精确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手段,特别适合对混合蛋白多肽类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灵敏度和分辨率均较高。它是目前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必备工具。同时结合液相色谱的联用技术可以高效率的鉴定多肽物质。特别是当各种原理的质谱技术串联应用时,不但可以得到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信息,还可以测定它的序列结构,此项技术将在未来蛋白质组学研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2、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NMR因图谱信号的纯数字化、过度的重叠范围过宽(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太大)和信号弱等原因,在蛋白、多肽物质的分析中应用一直不多。随着二维、三维以及四维NMR的应用,分子生物学、计算机处理技术的发展,使NMR逐渐成为此类物质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NMR可用于确定氨基酸序列、定量混合物中的各组分组成含量等分析中。但要应用于蛋白质分析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如何使分子量大的蛋白质有特定的形状而便于定量与定性分析,如何减少数据处理的时间问题等。这些问题多有不少学者在进行研究。虽然在蛋白质分析中应用较少,NMR在分析分子中含少于30个氨基酸的小肽时是非常有用的,可以克服上述蛋白质分析中的缺点而达到快速准确分析的目的。3、 其他 除上述方法之外,氨基酸组成分析、氨基酸序列分析、场解析质谱、IR、UV光谱、CD、圆而色谱、生物鉴定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及免疫学方法等都已应用于多肽类物质的结果鉴定、分析检测之中。 以上简要的介绍了近几年多肽类物质分离、分析的常用方法及最新研究方向。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会有许多更新的分离分析手段不断涌现,因此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

植物蛋白质提取及其性质研究论文

植物血凝素也称为植物凝集素(PHA),可自制也可购自商品。自制的方法常用生理盐水提取法。 (A)干品制备法(1)选广东鸡子豆10g,用蒸馏水冲洗,置培养皿内用75%酒精一次性浸洗,倒掉酒精留间隙置37℃。恒温箱内24-48小时;(2)在无菌条件下研碎鸡子豆,加生理盐水30ml,摇匀后放入4℃冰箱24小时,第二天再加生理盐水70ml,再置4℃冰箱内24小时。每8-12小时摇荡一次。(也可一次性加100ml生理盐水);(3)无菌条件下移入10-50ml离心管内,3000-4000rpm30分钟。在无菌箱内把上清液分装于10ml小瓶,置冰箱冷冻层备用;(4)效价:外周血染色体制备每100ml培养基加PHA约2ml。注:若整个过程未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分装时用G5玻砂漏斗除菌即可。 (B)鲜品制备法:(1)选择完整无破皮鲜菜豆20g,用75%酒精浸泡10分钟;(2)在净化工作中用无菌盐水或蒸馏水漂洗二次,然后置无菌乳钵中捣成糊状,用100ml无菌盐水浸泡封口;(3)移入4℃冰箱中置24小时,中间摇动数次,次日3000rpm30分钟,在无菌情况下分装上清液于10ml小瓶内,置冰箱冷冻层备用。(4)效价:正式使用前先用一定量作效价测定,按效价使用。 青豌豆的.提取:取青豌豆100克,加含氯化钠的 磷酸缓冲液200ml浸泡过夜,经膨胀后用组织捣碎机捣碎,倒入布袋中压榨出水提液,在沉渣中再力0入磷酸缓冲液100ml搅拌,浸泡1时,压榨出水提液,合并水提液,量出总体积。加 %叠氮钠防腐。 2.蛋白质沉淀:边搅边加入固体硫酸铵达80%饱和(每升溶液加硫酸铵561克)冷藏过夜。吸取上清液,沉淀再用二层滤纸抽气过滤至干,即得粗制青豌豆素蛋白沉淀物硫酸铵糊。置冰箱保存。 3.亲和层析分离 (1)装柱:取直径为 cm,长度为 25 cm的层析柱,按(实验十五)操作,自顶部缓缓加入稀薄的Sephadex G25悬液,待凝胶上升至距顶柱约 3-5 cm即可,用 1M NaCl溶液平衡 10分钟。 (2)加样并收集:称硫酸铵糊 克溶于 3 ml IM氯化钠中,离心 3000rPm10分钟,取上层悬液上柱,用 1M NaCl洗脱收集每管 ml,在 280 nrn紫外光上比色检测,直至吸光值下降到接近零为止。此洗脱峰为不与葡萄糖亲和的杂蛋白峰。 改用含 葡萄糖的 1M NaCl进行洗脱。收集每管 ml,也在 280nrn处检测、直至吸光值下降至接近零为止。此洗脱峰为青豌豆素峰,再用 1M NaCl洗脱,再生柱,约需10分钟。 4.青豌豆素生物活性测定。 取新鲜兔血 l ml于抗凝管中,离心去除血浆,血球用生理盐水洗涤离心 1000rpm/5min三次,直至洗液无血色为止,加生理盐水稀释20倍制成兔红细胞悬液,置冰箱中备用。 取点滴板一块在三孔中分别滴入对照生理盐水、280 nrn吸收峰的吸光值相同的杂蛋白和青豌豆蛋白各2滴(用生理盐水将二种蛋白质稀释到吸光值相同),再分别滴入兔红细胞悬液1滴。置37℃保温10分钟,取出后分别用玻棒在孔中轻轻搅动,比较三者红细胞的凝集情况。 再将杂蛋白和青豌豆素溶液进一步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5、l:25、l:125、1:625……再用上述方法检查比较它们对兔红细胞的凝集作用,求出它们最大生物活性的稀释倍数。兔红细胞的凝集作用也可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比较。 注意事项: 不同蛋白质凝集活性的比较需在以相同 280 nrn吸光值的蛋白质量作对比,故必需稀释

植物组织蛋白质提取方法1、根据样品重量(1g样品加入提取液,可根据材料不同适当加入),准备提取液放在冰上。2、把样品放在研钵中用液氮研磨,研磨后加入提取液中在冰上静置(3-4小时)。3、用离心机离心8000rpm40min4℃或11100rpm20min4℃4、提取上清液,样品制备完成。

蛋白质是生物体所必需的生物大分子物质,是细胞中含量最丰富,功能最多的大分子物质,在各种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表示,成年人每天摄取蛋白质应在75 g以上,而世界人均水平只有 g,我国目前平均水平仅60 g[1]。蛋白质摄入不足主要是由于蛋白质的绝对摄入量不足以及摄取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比例失衡导致,目前解决蛋白质摄入不足的首要方法是开辟新型蛋白质来源,并通过合理的膳食搭配来解决氨基酸比例失衡。动物蛋白虽然是优质的蛋白源,但其转化途径要比植物蛋白质的提取需要更多的经济费用及更长的时间周期,而植物蛋白质的利用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加工利用植物蛋白质是我国目前主要的解决蛋白质供应不足的措施。 1 植物蛋白质的基本特性 按摄取来源可将蛋白质分为动物性蛋白质和植物性蛋白质2类。动物蛋白质主要来源于家禽、家畜以及鱼类的蛋、奶、肉等。其主要以酪蛋白为主,其特点是吸收利用率极高;植物性蛋白质,顾名思义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其营养成分与动物蛋白相仿,但植物蛋白质外周有纤维薄膜包裹从而使得植物蛋白质较动物蛋白难以消化。因此,从人体吸收利用率来说,植物蛋白质较动物蛋白低,但经过加工后的植物蛋白不仅更容易被人体所吸收,而且由于植物蛋白质几乎不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所以较动物蛋白更加健康养生。 从营养成分来说,蛋白质主要是由各种氨基酸组成,人体通过各种酶将蛋白质降解成各种氨基酸以后被人体所吸收。动物蛋白氨基酸成分比较全面,而植物性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的种类不如动物蛋白质多,其中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均相对不足,因此从成分上来说可以将蛋白质分为完全蛋白和不完全蛋白,大多数植物性蛋白质属于不完全蛋白。如谷物蛋白含蛋白质10%左右,蛋白质含量不算高,是人类膳食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谷物蛋白一般缺乏赖氨酸;油料蛋白主要是蛋氨酸不足。例如小麦蛋白主要是赖氨酸和苏氨酸不足;玉米蛋白主要是色氨酸和赖氨酸不足;棉籽蛋白主要是蛋氨酸不足;花生蛋白主要也是缺乏蛋氨酸;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特别是大豆含蛋白质高达36%~40%,氨基酸组成也比较合理,大豆蛋白除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含量稍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值外,氨基酸组成基本平衡,在体内的利用率较高,是植物蛋白质中非常好的蛋白质来源;葵花籽蛋白中,蛋氨酸的含量较高,如把蛋氨酸含量较高的葵花籽蛋白与大豆蛋白混合使用,可以补充大豆蛋白蛋氨酸的不足。因此,将各种植物蛋白混合制作食品大有市场前景[2]。另一方面,过多的摄入动物性蛋白,相对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也将过量摄入,将导致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各种“富贵病”。而将各种植物性蛋白质合理搭配,不仅可供人体获得所必需的各种必需氨基酸外,还可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同时还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癌等作用。因此,植物蛋白在建立健康的饮食结构方面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受人们重视。 植物蛋白质具有良好的加工特性,经过加工后其具保水性和保型性,使其制品有耐储藏等较好的经济性品质。植物蛋白质可以单独制成各种食品,同时也可与其他如蔬菜,肉类等相组合加工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在追求营养、健康、安全饮食的今天,经加工而成的植物蛋白饮料、蛋白粉等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青睐。植物蛋白的这些经济性、营养性、功能性的优点使植物蛋白质的提取加工成为当今世界热门产业,其开发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2 植物蛋白质的分类及提取 根据植物中各成分含量及其来源的不同,可以将植物蛋白分为4种类型的蛋白质,即油料种子蛋白、豆类蛋白、谷类蛋白以及近年出现的螺旋藻蛋白。各类植物的物理形态不同,蛋白质的成分含量也不同,相应的提取方法也各不相同。 油料种子蛋白质 油料种子主要包括花生、油菜子、向日葵、芝麻等,其蛋白质种类主要以球蛋白为主。其中花生中蛋白质含量为26%~29%,其中球蛋白含量可以达到90%,其加工后溶解性高、黏度低,可用于制作面包及饮料等。向日葵是重要的油脂原料来源,其含有较高的球蛋白,但其赖氨酸含量有限。油菜籽产量很高,油菜籽含蛋白质25%,去油后的菜籽粕含有35%~45%的蛋白质[3]。在植物蛋白质中,油菜籽蛋白的营养价值最高,没有限制性氨基酸,特别是含有许多在大豆中含量不足的含硫氨基酸。以油菜籽的脱脂物为原料可以加工浓缩蛋白。蛋白质在提取、分离等加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因加热而变性的影响,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不能形成胶体,而油料种子蛋白质具有很好的保水性与持油性。此外,经分离得到的变性少的蛋白质,其发泡性、乳化性、凝胶性都很好。 目前采用的从油料中提取蛋白质的方法主要有2种:碱溶酸沉淀法和反胶束萃取法[4]。其中碱溶酸沉淀法酸碱用量大,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因此,一般选用萃取条件温和,蛋白不易失活的反胶束萃取法,同时它还具有溶剂可循环利用、成本较低的经济性优点。主要作用原理是将表面活性剂溶解到有机溶剂中,加溶一定量水形成反胶束溶液,同时从植物油料中萃取油和蛋白,油脂萃溶至有机溶剂中,蛋白或绿原酸加入萃入反胶束的极性内核中,在提取出绿原酸后萃取出蛋白质,最后用离子强度大的溶液反萃出来,经过脱盐干燥制得蛋白质产品。但该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提取过程中由于使用溶剂较多,溶剂容易残留在制成的蛋白质产品中,因此反胶束萃取法不适用于提取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 豆类蛋白质 豆类中蛋白质的含量丰富,其主要存在于蛋白质体中,豆类的蛋白质含量高达40%,蛋白质体中达80%。一般而言,豆类蛋白质中碱性氨基酸含量较少,谷氨酸、天冬氨酸等酸性氨基酸含量较多,其中也以球蛋白为主,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钙、磷、铁、膳食纤维等,不含胆固醇,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现代营养学家研究证实,豆类蛋白质具有降低高血压、减少心血管病、促进营养吸收和降血脂的功效。不仅如此,豆类中还含有皂苷、异黄酮等活性成分,具有抗衰老、提高免疫力、促进钙物质吸收的功能[5]。 豆制品生产中普遍存在蛋白质提取率偏低的问题,以大豆提取为例,目前大豆蛋白质的提取率大多在60%以下[6]。大多数大豆蛋白都可溶于水,所以提高大豆蛋白质的提取率具有很大的潜力。根据蛋白质溶解特性大豆蛋白可分为清蛋白和球蛋白2类[7];又根据离心分离系数(即沉降系数)不同,大豆分离蛋白可分为2S、7S、11S和15S等4种组分[8]。根据蛋白质的分离程度的不同,豆类蛋白的分离方法可分为2类。一类是以低变性的豆粕为原料,用弱碱性溶液浸出蛋白质,将糖类和不溶性物质用高速离心机分离出去,提取用酸调节pH值为~,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沉析出来再经过碱水中和呈溶液状态,然后送入加热器中经快速灭菌后,喷雾干燥得成品,此时的蛋白成品含有少量的可溶性糖分、灰分以及其他微量成分[9-10]。另一类是将经过加工除去蛋白质中的可溶性糖分、灰分以及微量元素成分得到的浓缩蛋白质(SPC),提高了蛋白质的含量。周红霞[11]通过调整工艺参数,选用pH值,将大豆用水浸泡15 h后在70 ℃高温下按豆水比1∶10磨浆使大豆蛋白的提取率达到近80%。随着新技术的开发利用,豆类蛋白的提取工艺也不断革新,如目前市面上出现的各种仿肉制品就是将从大豆中分离的蛋白经碱中和后通过有数千个小孔的隔膜后置醋酸盐溶液中,使蛋白质凝固析出,蛋白分子在一定程度上定向排列形成组织化大豆蛋白产品[12]。 谷类蛋白质 谷类主要包括玉米、小麦、黑麦等,谷类中的蛋白质不溶于水或盐溶液,其主要成分为溶解于碱溶液的谷蛋白和溶解于酒精的醇溶蛋白。玉黍中含有较多的醇溶蛋白,而小麦中含有13%蛋白质,其中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基本相同,均含有30%~50%,构成面筋的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是小麦籽粒中的主要蛋白质,它们一起构成面粉中的面筋质。麦谷蛋白与麦胶蛋白结合在一起很难分离,稍溶于热的稀乙醇中,但冷却后便成絮状而沉淀。只有新制得的尚未干燥的麦谷蛋白才非常容易溶解在弱碱和弱酸中,并在中和时又沉淀出来。小麦的蛋白质成分含量除亮氨酸、蛋氨酸、胱氨酸和色氨酸外,其余的必需氨基酸均达不到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标准,其中赖氨酸严重缺乏,因此小麦粉蛋白质属于不完全蛋白质。 小麦的胚芽中还含有一些蛋白,其蛋白质含量高达30%左右,小麦胚芽蛋白是一种完全蛋白,含有人体必需 8种氨基酸和2种半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13],且易于被人体吸收,小麦胚芽蛋白的组成中清蛋白占,α、γ、δ等3种球蛋白占,麦醇溶蛋白占,麦谷蛋白占~,水不溶性蛋白占[14]。因此,将各种谷类合理搭配成主食更有利于人体健康。 螺旋藻蛋白 螺旋藻是一种外观为蓝绿色、螺旋状单细胞水生植物,是最近食品界较为关注的蛋白质源。螺旋藻中主要的蛋白是藻蓝蛋白(phycocyanin,PC),在螺旋藻中主要以藻胆蛋白体的形式存在 ,其蛋白质含量高达70%,藻胆蛋白体由多种藻胆蛋白及连接蛋白或多肽组成[15],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苏氨酸、赖氨酸等,同时螺旋藻蛋白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螺旋藻蛋白极高的营养价值使其市场前景广阔,除了可以作为食品外还可用于医药原料,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现在已经有多种藻蓝蛋白的提取方法,其中用新鲜藻丝为原料分段梯度盐析分离纯化藻蓝蛋白,经羟基磷灰石层析,能使提取的PC纯度大于普遍认可的标准[16]。还有一个相对较简单的方法是Ganapathi Patil et al[17]设计的,主要包括2个步骤:即双水相萃取和离子交换层析。该方法是从螺旋藻中得到藻蓝蛋白粗提物,然后经过双水相萃取步骤之后纯度得到提高,继续过离子交换层析,进一步纯化蛋白。 3 植物蛋白质的应用价值 植物蛋白质是一类氨基酸含量丰富的蛋白质,由于其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许多优良的功能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食品中,如肉类食品、焙烤食品、乳制品、饮料等。植物蛋白质一般不含或仅含有少量的胆固醇、油脂等,受到许多肥胖者、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爱美人士的青睐。不仅是在食物方面,在医疗方面也有很大的应用,如藻蓝蛋白具有抗氧化、抗炎症的功效,还可以用来治疗氧化应激诱导的一些如 Alzheimer′s和 Parkins on′s等神经退化疾病[15,18],以及促进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和抑制溶血的作用。以大豆蛋白质为主的植物蛋白质产业在我国已具有相当规模。将植物蛋白质作为副原料,在鱼糜制品中应用,进一步降低鱼糜制品成本[19]。大豆饼、粕是所有饼粕类饲料中最为优越的饼粕,在猪、鸡配合饲料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植物蛋白饮料也深受人们的喜爱,花生乳、杏仁露等都是日常生活随处可见的饮料。 4 结语 越来越多的植物蛋白类产品的出现都标志着植物蛋白已经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类蛋白质,它的巨大开发前景也将随着生产技术和设备的完善被人们所认识。植物蛋白能够提供营养而廉价的蛋白质,世界各国正积极开发植物蛋白资源以解决蛋白质资源不足的现状。目前,植物蛋白资源的开发途径主要是通过高新技术对植物蛋白资源的应用进行研究并对传统产品进行改造。但植物蛋白的提取和加工的发展还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是由于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的损失,以及加工后的废物处理等问题。这还需要逐步去解决,充分利用植物蛋白源,提高其利用效率,使其更好地为人们所利用。

一、植物组织蛋白质提取方法 1、根据样品重量(1g样品加入提取液,可根据材料不同适当加入),准备提取液放在冰上。 2、把样品放在研钵中用液氮研磨,研磨后加入提取液中在冰上静置(3-4小时)。 3、用离心机离心8000rpm40min4℃或11100rpm20min4℃ 4、提取上清液,样品制备完成。 蛋白质提取液:300ml 1、1Mtris-HCl(PH8) 45ml 2、甘油(Glycerol)75ml 3、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olypyrrordone)6g 这种方法针对SDS-PAGE,垂直板电泳! 二、植物组织蛋白质提取方法 氯醋酸—丙酮沉淀法 1、在液氮中研磨叶片 2、加入样品体积3倍的提取液在-20℃的条件下过夜,然后离心(4℃8000rpm以上1小时)弃上清。 3、加入等体积的冰浴丙酮(含的β-巯基乙醇),摇匀后离心(4℃8000rpm以上1小时),然后真空干燥沉淀,备用。 4、上样前加入裂解液,室温放置30分钟,使蛋白充分溶于裂解液中,然后离心(15℃8000rpm以上1小时或更长时间以没有沉淀为标准),可临时保存在4℃待用。 5、用Brandford法定量蛋白,然后可分装放入-80℃备用。 药品:提取液:含10%TCA和的β-巯基乙醇的丙酮。裂解液:尿素溶于3ml灭菌的去离子水中(终体积为5ml),使用前再加入1M的DTT65ul/ml。 这种方法针对双向电泳,杂质少,离子浓度小的特点!当然单向电泳也同样适用,只是电泳的条带会减少!

肌钙蛋白研究论文题目

毕业设计论文之家护理大专毕业论文范文匹那地尔对大鼠心肌细胞内钙及舒缩功能的影响康斯特保护液与其它心脏停搏液心肌保护作用比较康斯特保护液与晶体或含血停搏液的作用比较康斯特保护液对中低温离体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康斯特保护液对未成熟心肌保护效果的临床观察脊髓缺血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高龄患者瓣膜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血管麻痹综合征二氮嗪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单泵双/三管及单/双侧选择性脑灌注在全主动脉弓替换术中的应用超滤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研究小儿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体会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心脏手术150例出血问题及处理体会儿童心肺转流中不同预充基础液的应用比较心肌肌钙蛋白I对心内直视手术心肌损伤的判定价值婴幼儿心脏手术围体外循环期间胶体渗透压的变化白细胞过滤对肺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不同血浆代用品对红细胞聚集性的影响低体重新生儿行大动脉置换手术的心肺转流报告左心辅助泵在心脏术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搭桥过程中心肌损伤的比较34例主动脉瘤的体外循环转流体会不同肺保护剂对兔体外循环手术肺保护的比较供心冷缺血保存时间较长的体外循环管理红细胞生成素在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及量效关系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手术的动物实验深低温区域性脑灌注在婴幼儿主动脉缩窄Ⅰ期矫治术中的应用深低温体外循环温度管理深低温停循环下行巨大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体外循环对抗心磷脂抗体的影响记得采纳啊

您好

5篇

血浆脑钠肽和肌钙蛋白Ⅰ对慢性心力衰竭病情评估的价值作者:刘桂华[1]邓赞章[2]出处:《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心力衰竭181例联合检测脑钠肽和肌钙蛋白Ⅰ的临床意义作者:马晶晶陈德林出处:《基层医学论坛》2015年第4期NT-proBNP、cTnI、hs-CR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作者:文海英曾盛芝雷红余飞出处:《海南医学院学报》CAS2014年第10期心肌肌钙蛋白T、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N端B型脑钠肽前体联合检测在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作者:张闻伯出处:《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年第10期心力衰竭诊断中生化指标联合检测的应用探析作者:谢福生赵莲王敏胡志坚出处:《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年第11期

全部在压缩包里面了

谢谢采纳

植物蛋白加工论文参考文献

果胶酶在果蔬饮料中的应用摘要:果胶酶普遍存在于细菌、真菌和植物中,是分解果胶类物质的多种酶的总称,在果蔬加工、饲料、纺织和造纸工业中应用非常广泛。果胶酶在果蔬饮料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本文介绍了果胶的组成和结构,论述了果胶酶的分类、作用机制及酶活测定方法, 讨论了果胶酶在果蔬汁的出汁率、澄清、超滤等方面的应用,并对果胶酶在果蔬饮料加工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果胶酶 果蔬汁 出汁率 澄清 超滤 营养成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果品成了人类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我国有着丰富的果品资源,然而因果品本身营养丰富,含水量高,很容易受微生物侵染和腐蚀,保存期较短。为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必须大力发展果品加工业【1】。但是目前果品加工中存在着不少难题,例如果汁和果酒的澄清,果实的脱皮、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和营养物质的损耗等。解决这些难题仅仅靠改进加工工艺或增加设备投资是很难实现的。而目前有许多难题已经通过酶工程的应用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酶工程就是为了使酶催化各种物质转化的能力实现可控制操作,把游离的酶固定化,或者把经过培养发酵所得到的目的酶活力高峰时的整个微生物细胞进行固定化,再应用于生产实践中的过程【2】。近年来,酶工程在果品加工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所用的酶种类越来越多,数量也越来越大,人类已开发出应用于果蔬汁中的多种酶类,如果胶酶、果胶酯酶、纤维素酶、鼠李糖苷酶、中性蛋白酶、半乳甘露聚糖酶、液化葡萄糖苷酶等,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果胶酶。 1 果胶酶 国外对果胶酶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已工业化生产。而国内的研究则始于1967 年,80年代末才开始工业化生产。随着我国水果种植和水果加工业的发展,对果胶酶的开发和应用也迅速发展。在果汁生产过程中,果胶酶可以快速彻底地脱除果胶,降低果汁黏度,利于果汁过滤,澄清滤液且澄清度稳定;减少化学澄清剂的用量,改善果汁质量;果胶酶利于压榨,可以有效地提高水果的出汁率,在沉降、过滤、离心分离过程中,改善果汁的过滤效率,利于沉淀分离,加速和增强果汁的澄清作用。经果胶酶处理的果汁稳定性好,可防止存放过程中产生浑浊。 果胶酶的定义 果胶酶(pectolytic enzyme or pectinase)是指能够分解果胶物质的多种酶的总称【1】。是果汁生产中最重要的酶制剂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果汁的提取和澄清、改善果汁的通量以及植物组织的浸渍和提取。 果胶酶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果胶酶可以分为3类:原果胶酶、解聚酶和果胶酯酶(PE)。各种酶作用方式如图1所示。原果胶酶将不溶性的原果胶水解为水溶性果胶,根据其作用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外切酶和内切酶。一般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溶液中由原果胶释放出果胶物质的量来确定原果胶酶的活力。聚半乳糖醛酸酶(PG)分为外切酶和内切酶。PG内切酶广泛存在于真菌、细菌和很多酵母中,高等植物中也发现有内切酶的存在。内切酶作用于聚半乳糖醛酸时,随机水解其中的半乳糖醛酸单位,可使其溶液的粘度下降,但还原力增加不大。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活力可以通过测定反应中还原能力的增加或者底物溶液粘度的降低来确定。聚半乳糖醛酸裂解酶(PGL)和聚甲基半乳糖醛酸裂解酶(PMGL)分别通过反式消去作用切断果胶酸分子和果胶分子的α-1,4糖苷键,生成β-4,5不饱和半乳糖醛酸。这两种裂解酶都分为外切酶和内切酶两种一些植物软腐病菌、食品腐败菌以及霉菌均能产生外切聚半乳糖醛酸酶。裂解酶的活力可以通过测定其释放的不饱和糖醛酸数量来计算。 2 果胶酶在果蔬饮料生产中的应用 果胶酶作为果蔬汁生产中最重要的酶制剂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果蔬汁的提取和澄清、改善果蔬汁的可过滤性以及植物组织的浸渍和提取。目前,大部分原果汁、浓缩果汁的生产过程中,都在使用果胶酶,但由于各种水果中果胶含量差别较大, 而且果胶质的成分也有差异,因此,应根据水果的不同品种、不同加工目的来确定合适组成的果胶酶。 果汁的提取 目前果汁的提取方法主要是加压榨出和过滤,果汁加工时首先将植物细胞壁破坏。大多数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物质等组成,细胞壁的结构较紧密,单纯依靠机械或化学方法难以将其充分破碎。另外,果胶随成熟度的增加,酯化程度较高,也是影响出汁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用果胶酶处理可以破坏果实细胞的网状结构,提高果实的破碎程度,有效降低其黏度,改善压榨性能,提高出汁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而就能在压榨时达到提高出汁效率并缩短压榨时间的目的,同时把大分子的果胶物质降解后,有利于后续的澄清、过滤和浓缩工序[19]。例如在苹果汁生产中,苹果要先经机械压榨,然后离心获得果汁,但果汁中仍然含有较多的不溶性果胶而呈浑浊状。直接将果胶酶加到苹果汁中,处理后经加热杀菌、灭酶、过滤得到澄清的果汁。 果胶酶能提高果蔬汁的出汁率 果胶酶是应用于果蔬饮料生产中最主要的酶类,它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果蔬饮料的出汁率,改善其过滤速度和保证产品贮存稳定性等。若添加果胶酶制剂,则可降低葡萄汁液的黏稠度,提高出汁率,减轻强度,缩短加工时间,获得色泽清亮、汁液清澈的葡萄汁[6]。例如,在苹果浓缩汁生产中,为了避免液化技术的缺点,很多厂商采用两阶段液化技术,或者称为果渣液化技术:首先在果浆中添加果胶酶,浸渍后压榨,或者不加果胶酶直接压榨; 接着将压榨后的果渣加水,之后加入果胶酶和纤维素酶进行酶解,然后压榨,从而大大提高苹果的出汁率。 果胶酶能使果蔬饮料澄清 果胶酶作用于果蔬汁时,除降低粘度外,还可产生絮凝作用,使果蔬汁澄清。澄清机理的实质包括果胶的酶促水解和非酶的静电絮凝两部分。果汁中有很多物质如纤维素、蛋白质、淀粉、果胶物质等影响澄清,且果胶物质是造成果汁混浊的主要因素。在樱桃汁的加工过程中,添加果胶酶使果胶水解,从而使樱桃汁黏度降低,过滤阻力减小,过滤速度加快;同时,由于樱桃汁中的悬浮果粒失去高分子果胶的保护,很容易发生沉降而使上层汁液清亮,在以后的澄清过程中,明胶澄清剂的加入量便可大大减少,甚至免加澄清剂。果胶酶还可以用于苹果汁、甘蔗汁[5]、蟠桃汁、桃杏李果汁等的澄清。添加果胶酶时,应使酶与果浆混合均匀,根据原料品种控制酶制剂的用量,并控制作用的温度和时间。若果胶酶与明胶结合使用,效果更佳。有时采用复合酶法澄清,如在澄清枣汁时,使用果胶酶和α-淀粉酶[4]。 果胶酶能提高超滤时的膜通量 利用超滤技术生产清汁及浓缩清汁在果蔬汁加工业中越来越流行。超滤比传统的过滤速度快、效果好,但它的主要缺点是由于果蔬汁中大量糖的存在,在超滤过程中会使超滤系统产生次生覆膜,降低了超滤通量。加入分解多糖物质的商品果胶酶,可减少次生覆膜的产生,提高超滤通量,增加了产量。因此,脱胶对于获得较高的膜通量和浓缩比非常关键。除了可以提高膜通量,果胶酶还可用于超滤膜的清洗。与化学方法相比,利用果胶酶清洗超滤膜能100%地进行生物降解,而且可以在最佳pH、温度下作用,从而可以缩短清洗时间、增加超滤膜的通透量和使用寿命、增加产量、节省能源[12]。因此,将超滤技术与酶技术联用对发挥超滤作用至关重要。 果胶酶能改善果蔬饮料的营养成分 利用果胶酶生产果蔬汁不仅提高了出汁率,而且保留了果蔬汁中的营养成分。首先果蔬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显提高,而这些可溶性固形物由可溶性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等营养成分组成,果蔬汁中的胡萝卜素的保存率也明显提高。Chang Tungsun 等对果胶酶处理果汁的研究表明,酶处理后的果汁的葡萄糖、山梨糖和果糖含量显著提高,蔗糖含量略有下降,总糖含量上升[13,14]。甜玉米、胡萝卜的试验有相似的结果[15]。此外,由于果胶的脱酯化和半乳糖醛酸的大量生成, 造成果汁的可滴定酸度上升,pH下降[13,14]。芳香物质含量也有明显提高,经果胶酶处理后的葡萄汁,各种酯类、萜类、醇类和挥发性酚类含量提高,葡萄汁的风味更佳[16]。由于细胞壁的崩溃,类胡萝卜素、花色苷等大量色素溶出,大大提高了果蔬汁的外观品质。K、Na、Ca、Zn 等矿物质元素含量也有较大提高[17]。 果胶酶能改善浓缩果汁品质 果汁浓缩后,不仅流动性差,而且稳定性也差,因此果汁的浓缩也需先澄清和脱果胶,以避免浓缩时产生胶凝。果汁经酶处理去除果胶后再浓缩,所得浓缩汁有较好的流动性,并且重新稀释后仍是稳定的。尤其适用于柑橘类浓缩汁的生产。目前,果胶酶在果品加工中的应用还有果品软化、脱苦和去除异味等,不同活性比例的果胶酶制剂已在许多国家成为标准加工作业。随着酶技术本身的发展,果胶酶在食品工业尤其在果品加工业中的应用前景会更加广阔。 果胶酶还可用于果实脱皮——脱除及净化果皮 含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粗果胶酶制剂能够作用于果实皮层,使之细胞分离、结构破坏而脱落。如柑桔囊衣、莲子肉皮和大蒜膜层经粗果胶酶处理后,可以很快地脱落。此外,果胶酶对杏仁也有一定的脱皮作用[18]。目前,不同活性比例的果胶酶制剂已是降解果蔬细胞壁,改善压榨性能、降低粘度、增加出汁率,和提高营养成分不可省略的部分。在许多国家,添加果胶酶已是制造澄清或者浓缩的草莓汁、葡萄汁、苹果汁及梨汁的标准加工作业。随着酶技术本身的发展,果胶酶在果蔬汁中的应用前景会更加光明。 其他方面的应用 在葡萄酒生产中应用果胶酶,可以提高葡萄汁和葡萄酒的得率,增强葡萄酒的澄清效果,大大提高葡萄酒的过滤速度。果胶酶还可以提高超滤时的膜通量, 还可用于超滤膜的清洗。利用果胶酶清洗超滤膜能100%地进行生物降解,而且可以在最佳pH 值、温度下作用。缩短清洗时间、增加超滤膜的通透量和使用寿命、增加产量、节省能源。果胶酶是应用于果蔬饮料生产中主要的酶类,它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果蔬品种的出汁率,改善其过滤速度和保证产品贮存稳定性。随着果汁和果酒行业的快速发展,果胶酶的需求和应用前景将极为广泛。 3 结论 目前,在果蔬汁加工业中已广泛采用果胶酶降解果蔬细胞壁以改善压榨性能、降低粘度、增加出汁率和提高营养成分。在食品加工比,酶的一个重要用途是使原科更易于处理,增加产品的得率,使用果胶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可促进细胞分离,细胞壁变软,这特别适于水果和蔬菜[9]。果胶酶作用于果胶质中D-半乳糖醛酸残基之间的糖苷键,使高分子的聚半乳糖醛酸降为小分子物质。因此,它在食品工业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果胶酶是应用于果蔬汁生产中且主要的酶类,它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果蔬品种的出汁率,改善其过滤速度和保证产品贮存稳定性。随着软饮料行业的快速发展,果胶酶的需求和应用前景将极为广泛。目前我国对果胶酶的工业化应用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为提高果胶酶的使用率,简化产品提纯工艺并达到连续化生产的目的,将果胶酶固定于廉价载体上已成为国际上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8]。参考文献 [1]乔勇进, 王太明. 浅论我国果品贮藏加工业的发展策略[J] . 山东林业科技, 2005 ( 1) : 64- 66. [2]谭兴和, 甘霖. 酶在果品加工中的应用与其固定化[J] .保鲜与加工, 2003 ( 6) : 10- 12. [3] 许毅, 周岩民, 王恬, 王桂玲. 果胶酶在饲料中的应用[ J ]. 2004, 1: 12 14. [4] 刘松涛.几种澄清方法在果蔬汁饮料生产中的应用[J].广西轻工业, 1999,(2): 37- 38. [5] 陈健旋.应用果胶酶澄清甘蔗汁[J].闽江学院学报,2005,(10): 51- 53. [6] 薛洁, 贾士儒.果胶酶在欧李果汁加工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 2007,(1): 120- 122. [7] 许英一,徐雅琴.果胶酶在果蔬汁生产中的应用[J].饮料工业, 2005,(4): 15- 17. [8] 张应玖, 金成日, 王红梅等. 果胶酶的固定化研究[ J ].生物技术. 1996, 6 (2) : 26 29. [9] 杨军, 赵学慧. 果胶酶对果蔬制汁作用的研究[ J ]. 食品科技. 1998 (3) : 27 29. [10] YAMASA KI M , et al . Pectic enzymes in t he clarification ofapple juice. Part 2 : The mechanism of clarification [J ] 1 Agric BiolChem , 1967 (31) : 552~5601 [11] PILNIK W1 In : Use of enzymes in food technology [M] . En2zymes in t he Beverage Indust ry , 19821 [12] 陈历俊, 白云玲, 郭亚斌, 等. 酶在果汁超滤生产中的应用[J ] . 食品工业科技, 1995 (4) : 34~371 [13] CHANG T S , et al . Plum juice quality affected by enzymet reatment and fining [J ] . J of Food Science , 1994 , 59 (5) : 1065~10691 [14] CHANG T S , et al . Commercial pectinase and t he yield and quality of Stanley plum juice [J ] . J of Food Science , 1995 (19) : 89~1011 [15] ANDERSON D M W. Synergistic effect s of cellulase , pectinaseand bemicelluase on cell wall hydrolysis [ J ] . Food Hydrocolloids ,1991 , 5 (1/ 2) : 223~2241 [16] CONXITA LAO , et al . Pectic enzyme t reatment effect s onquality of cohite grape must s and wines [J ] . J of Food Sci , 1997 , 62 (6) : 1142~11441 [17] 王成荣, 等. 果胶酶制剂在澄清苹果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J ] . 食品与发酵工业, 1990 (5) : 29~331 [18] 王永霞, 赵兴杰, 吴陆敏. 生物技术在饮料工业中的应用[J ] .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 19 (2) : 37~391 [19]凌健斌, 郑建仙. 酶在果酒生产中的应用与研究[J] . 四川食品与发酵, 2000 ( 1, 2) : 22- 24.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摘要】 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控制血糖是医疗与护理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只有这样才能阻止糖尿病的病理进程与合并症的发生。让患者合理控制饮食,从而达到良好的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保证正常生活及工作的治疗目的。护士必须全面了解糖尿病,才能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关键词】 糖尿病;饮食护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急剧升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消耗健康资源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原因。其中,环境因素即食物供应的极大丰富和静态的生活方式,在糖尿病的发生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糖尿病患者中,绝大多数患2型糖尿病,目前尚无治愈的办法。长期、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并发症、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为了将血糖控制在稳定的水平,饮食治疗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之一,也是糖尿病教育的重要内容。1 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目的和意义(1)纠正代谢紊乱,使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并消除症状。(2)维持正常体重,肥胖者减少热量摄入,使体重下降以改善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消瘦者提高热量摄入,使体重增加,以增强体力和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3)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使血糖、尿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延缓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4)维持健康,使成人糖尿病患者能从事各种正常的生理活动,保证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正常发育并能维持较强的体力活动〔1〕。2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分配(1)每日总热量摄入的原则:依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标准体重、实际体重、有无合并症及体力活动情况而定。(2)标准体重与实际体重的计算法。标准体重(kg)= 身高(cm)-110;肥胖度(或消瘦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注: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超过40%为重度肥胖。实际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为体重不足,低于20%为消瘦)〔2〕。(3)成人热量计算(按标准体重,而不是实际体重计算)。 休息时:20~25 cal/(d•kg);轻体力劳动(脑力劳动):25~30 cal/(d•kg);中度体力劳动:30~35 cal/(d•kg);重体力劳动:40 cal/(d•kg)。(4)总热量的营养分配。①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总热量的55%~75%(平均60%);②蛋白质的摄入量占总热量的(无肾脏损害时)10%~20%;③脂肪的摄入量占总热量的20%~30%。建议控制早、中、晚餐的摄入量,三餐摄入量分别占总摄入量的比例:1/5、2/5、2/5〔3〕。总之,吃得越多,餐后血糖就越高。人体每日摄入的食物中,主要由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种营养素产生热量,所以进食总热量肯定造成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进行合理的饮食分配〔4〕。3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1981年,Jenkins等首次发表了62种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GI)植,报道了食物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和控制血糖的作用。何谓“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其实它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有效指标,它是指含50 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相当量的葡萄糖或白面包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2 h)体内血糖反应水平百分比值,它是一个比较而言的数值,反映了食物与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通常把葡萄糖的血糖生成指数定为100〔5〕。血糖生成指数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有效指标。测定各类碳水化合物的血糖生成指数,对于指导人们的日常膳食,改善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病患者和肥胖者等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血糖生成指数选择食物,对人体生理和代谢等产生显著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其身心健康,从而在某些慢性病的防治中起作用。旨在强调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对于疾患者群的意义及其对于健康者的潜在益处〔6〕。一般而言,食物血糖生成指数>70为高食物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它们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释放快,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高;食物血糖生成指数<55为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它们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的峰值低,下降速度慢〔7〕。具体而言,通常豆类、乳类总是低或较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而谷类、薯类、水果常因品种和加工方式不同而引起血糖生成指数的变化,特别是令其中的膳食纤维的含量发生变化。蔬菜肯定是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的,特别是叶和茎类蔬菜,因为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不超过6%,而且富含膳食纤维,所以对血糖影响小〔8〕。应对措施:(1)“粗”粮不要细作。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的概念出发,控制粮食碾磨的精细程度非常关键。以面包为例,白面包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为70,但掺入75%~80%大麦粒的面包为34,所以,提倡用粗制粉或带碎谷粒制成的面包代替精白面包。(2)简单就好。在厨房要“懒”点,蔬菜能不切就不切,豆类能整粒吃就不要磨。蔬菜也是一样,一般薯类、蔬菜等不要切得太小或成泥状。宁愿多嚼几下,肠道多运动,对血糖控制有利。(3)多吃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有许多种,日常可直接买到的有魔芋。另外,多选用天然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如芹菜、竹笋等。木耳、菇类也是较好来源。(4)增加主食中的蛋白质。如一般的小麦面条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为,强化蛋白质的意大利细面条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为37,加鸡蛋的小麦扁面条为55。典型的意大利通心粉用含蛋白质高的硬粒小麦颗粒粉制成,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仅46。饺子是北方常用食物,蛋白质、纤维都高,也是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食品。(5)急火煮,少加水。食物的软硬、生烹、稀稠、颗粒大小对食物血糖生成指数都有影响。因此,除非营养治疗的特殊需要外,谷类煮熟必须经过长时间高温。因此加工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水分多,糊化就越好,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也越高。(6)吃点醋。食物经发酵后产生酸性物质,可使整个膳食的食物血糖生成指数降低。在副食中加醋或柠檬汁是简便易行的方法。(7)高低搭配。高、中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与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一起,可以制作一个中食物血糖生成指数膳食。而高与高在一起当然就只能是高了。近年来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知识已越来越多地贯穿于糖尿病营养教育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GI这一概念提出了不同种类的碳水化合物有不同“质量”的新理论,即含有等量碳水化合物的不同食物,其消化吸收率和引起的血糖反应是不同的。国内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通过GI知识教育可以较为理想地控制血糖和血脂,便于在医院门诊和社区教育中推广和应用〔9〕。当然,在利用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指导糖尿病患者安排膳食时要注意到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在含大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评价中作用更大,而在水果和蔬菜等含少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评价中则有限;脂肪、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也具有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值。而且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值仅反映了食物的本身特性,没有考虑一日总热量控制和各类食物的搭配〔10〕。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治疗中,在选择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值的食物的同时,也要兼顾营养均衡及一日总热量控制。在坚持长期饮食控制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需要时还应配合合理的药物治疗,这对控制病情的发展有重要意义。4 糖尿病肾病在糖尿病的三级防治中,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积极防治是糖尿病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其包括治疗和预防高血压、微量蛋白尿、脂肪代谢异常和停止吸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中高血压既是DN的一个主要特征,又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和DN常互相依存,互为因果。收缩性和舒张性高血压均可促进DN的发生,加速肾功能减退,而DN亦可进一步升高血压〔11,12〕。合理控制饮食,每日摄入的总热量以患者个人饮食习惯为基础,结合病情、年龄、身高、实际体重、活动强度、季节等情况来控制。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定时定量定餐。主食类食品占每日总热量的50%~55%,脂肪的供给量一般要求低于总热量的30%,胆固醇的摄入量应<300 mg/d,蛋白质的供给量一般占总热量的10%~20%,以优质蛋白为主,动物类蛋白和植物类蛋白各50%,DN早期蛋白摄入量在 g/(kg•d),占总热量的10%以下,DN临床期蛋白摄入量在 g/(kg•d),占总热量的7%以下,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每日2~3 g,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每日25~30 g,如燕麦、海藻类等,增加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如粗粮、干豆、新鲜蔬菜等。饮水量根据尿量调整,要保证患者体重、血压的稳定。在多尿的状态下,过分限制水、盐摄入可能会出现低血压症状,导致肾脏血流量及灌注压降低,加重肾脏损害。故应适当增加水、盐摄入,使尿量增加,从而增加肾脏对毒素的排泄〔13〕。总之,应根据患者病情随时调整,灵活掌握,达到平衡膳食的目的。【参考文献】1 刘丽华,沈向清,张林芳.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中华医药杂志,2004,8: 黄敏杰.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7: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焦素英.糖尿病的饮食治疗.赤峰学院学报,2006,22(6): 徐禹静.血糖生成指数在老年健康维护中的应用.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07,5(4): 杨军红.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在健康与疾病防治中的意义.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 李明秀.血糖生成指数与糖尿病饮食管理.肠外与肠内营养,2005,12(5): 杨月欣,崔红梅.常见谷类和薯类的血糖生成指数.营养学报,2003,25(2): 胡若梅.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在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应用研究进展.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1: 李晓明,刘彩虹.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在糖尿病饮食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医学综述,2007,13(7): 刘泽灏,雷闽湘,王爱民.2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合并肾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率的影响因素.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9(1): 孟晓敏,李春霖,杨陆.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血压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研究及护理.护理研究,2005,19(2): 程玉霞.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指导.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7):673-674.

蛋白质是生物体所必需的生物大分子物质,是细胞中含量最丰富,功能最多的大分子物质,在各种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表示,成年人每天摄取蛋白质应在75 g以上,而世界人均水平只有 g,我国目前平均水平仅60 g[1]。蛋白质摄入不足主要是由于蛋白质的绝对摄入量不足以及摄取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比例失衡导致,目前解决蛋白质摄入不足的首要方法是开辟新型蛋白质来源,并通过合理的膳食搭配来解决氨基酸比例失衡。动物蛋白虽然是优质的蛋白源,但其转化途径要比植物蛋白质的提取需要更多的经济费用及更长的时间周期,而植物蛋白质的利用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加工利用植物蛋白质是我国目前主要的解决蛋白质供应不足的措施。 1 植物蛋白质的基本特性 按摄取来源可将蛋白质分为动物性蛋白质和植物性蛋白质2类。动物蛋白质主要来源于家禽、家畜以及鱼类的蛋、奶、肉等。其主要以酪蛋白为主,其特点是吸收利用率极高;植物性蛋白质,顾名思义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其营养成分与动物蛋白相仿,但植物蛋白质外周有纤维薄膜包裹从而使得植物蛋白质较动物蛋白难以消化。因此,从人体吸收利用率来说,植物蛋白质较动物蛋白低,但经过加工后的植物蛋白不仅更容易被人体所吸收,而且由于植物蛋白质几乎不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所以较动物蛋白更加健康养生。 从营养成分来说,蛋白质主要是由各种氨基酸组成,人体通过各种酶将蛋白质降解成各种氨基酸以后被人体所吸收。动物蛋白氨基酸成分比较全面,而植物性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的种类不如动物蛋白质多,其中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均相对不足,因此从成分上来说可以将蛋白质分为完全蛋白和不完全蛋白,大多数植物性蛋白质属于不完全蛋白。如谷物蛋白含蛋白质10%左右,蛋白质含量不算高,是人类膳食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谷物蛋白一般缺乏赖氨酸;油料蛋白主要是蛋氨酸不足。例如小麦蛋白主要是赖氨酸和苏氨酸不足;玉米蛋白主要是色氨酸和赖氨酸不足;棉籽蛋白主要是蛋氨酸不足;花生蛋白主要也是缺乏蛋氨酸;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特别是大豆含蛋白质高达36%~40%,氨基酸组成也比较合理,大豆蛋白除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含量稍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值外,氨基酸组成基本平衡,在体内的利用率较高,是植物蛋白质中非常好的蛋白质来源;葵花籽蛋白中,蛋氨酸的含量较高,如把蛋氨酸含量较高的葵花籽蛋白与大豆蛋白混合使用,可以补充大豆蛋白蛋氨酸的不足。因此,将各种植物蛋白混合制作食品大有市场前景[2]。另一方面,过多的摄入动物性蛋白,相对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也将过量摄入,将导致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各种“富贵病”。而将各种植物性蛋白质合理搭配,不仅可供人体获得所必需的各种必需氨基酸外,还可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同时还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癌等作用。因此,植物蛋白在建立健康的饮食结构方面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受人们重视。 植物蛋白质具有良好的加工特性,经过加工后其具保水性和保型性,使其制品有耐储藏等较好的经济性品质。植物蛋白质可以单独制成各种食品,同时也可与其他如蔬菜,肉类等相组合加工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在追求营养、健康、安全饮食的今天,经加工而成的植物蛋白饮料、蛋白粉等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青睐。植物蛋白的这些经济性、营养性、功能性的优点使植物蛋白质的提取加工成为当今世界热门产业,其开发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2 植物蛋白质的分类及提取 根据植物中各成分含量及其来源的不同,可以将植物蛋白分为4种类型的蛋白质,即油料种子蛋白、豆类蛋白、谷类蛋白以及近年出现的螺旋藻蛋白。各类植物的物理形态不同,蛋白质的成分含量也不同,相应的提取方法也各不相同。 油料种子蛋白质 油料种子主要包括花生、油菜子、向日葵、芝麻等,其蛋白质种类主要以球蛋白为主。其中花生中蛋白质含量为26%~29%,其中球蛋白含量可以达到90%,其加工后溶解性高、黏度低,可用于制作面包及饮料等。向日葵是重要的油脂原料来源,其含有较高的球蛋白,但其赖氨酸含量有限。油菜籽产量很高,油菜籽含蛋白质25%,去油后的菜籽粕含有35%~45%的蛋白质[3]。在植物蛋白质中,油菜籽蛋白的营养价值最高,没有限制性氨基酸,特别是含有许多在大豆中含量不足的含硫氨基酸。以油菜籽的脱脂物为原料可以加工浓缩蛋白。蛋白质在提取、分离等加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因加热而变性的影响,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不能形成胶体,而油料种子蛋白质具有很好的保水性与持油性。此外,经分离得到的变性少的蛋白质,其发泡性、乳化性、凝胶性都很好。 目前采用的从油料中提取蛋白质的方法主要有2种:碱溶酸沉淀法和反胶束萃取法[4]。其中碱溶酸沉淀法酸碱用量大,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因此,一般选用萃取条件温和,蛋白不易失活的反胶束萃取法,同时它还具有溶剂可循环利用、成本较低的经济性优点。主要作用原理是将表面活性剂溶解到有机溶剂中,加溶一定量水形成反胶束溶液,同时从植物油料中萃取油和蛋白,油脂萃溶至有机溶剂中,蛋白或绿原酸加入萃入反胶束的极性内核中,在提取出绿原酸后萃取出蛋白质,最后用离子强度大的溶液反萃出来,经过脱盐干燥制得蛋白质产品。但该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提取过程中由于使用溶剂较多,溶剂容易残留在制成的蛋白质产品中,因此反胶束萃取法不适用于提取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 豆类蛋白质 豆类中蛋白质的含量丰富,其主要存在于蛋白质体中,豆类的蛋白质含量高达40%,蛋白质体中达80%。一般而言,豆类蛋白质中碱性氨基酸含量较少,谷氨酸、天冬氨酸等酸性氨基酸含量较多,其中也以球蛋白为主,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钙、磷、铁、膳食纤维等,不含胆固醇,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现代营养学家研究证实,豆类蛋白质具有降低高血压、减少心血管病、促进营养吸收和降血脂的功效。不仅如此,豆类中还含有皂苷、异黄酮等活性成分,具有抗衰老、提高免疫力、促进钙物质吸收的功能[5]。 豆制品生产中普遍存在蛋白质提取率偏低的问题,以大豆提取为例,目前大豆蛋白质的提取率大多在60%以下[6]。大多数大豆蛋白都可溶于水,所以提高大豆蛋白质的提取率具有很大的潜力。根据蛋白质溶解特性大豆蛋白可分为清蛋白和球蛋白2类[7];又根据离心分离系数(即沉降系数)不同,大豆分离蛋白可分为2S、7S、11S和15S等4种组分[8]。根据蛋白质的分离程度的不同,豆类蛋白的分离方法可分为2类。一类是以低变性的豆粕为原料,用弱碱性溶液浸出蛋白质,将糖类和不溶性物质用高速离心机分离出去,提取用酸调节pH值为~,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沉析出来再经过碱水中和呈溶液状态,然后送入加热器中经快速灭菌后,喷雾干燥得成品,此时的蛋白成品含有少量的可溶性糖分、灰分以及其他微量成分[9-10]。另一类是将经过加工除去蛋白质中的可溶性糖分、灰分以及微量元素成分得到的浓缩蛋白质(SPC),提高了蛋白质的含量。周红霞[11]通过调整工艺参数,选用pH值,将大豆用水浸泡15 h后在70 ℃高温下按豆水比1∶10磨浆使大豆蛋白的提取率达到近80%。随着新技术的开发利用,豆类蛋白的提取工艺也不断革新,如目前市面上出现的各种仿肉制品就是将从大豆中分离的蛋白经碱中和后通过有数千个小孔的隔膜后置醋酸盐溶液中,使蛋白质凝固析出,蛋白分子在一定程度上定向排列形成组织化大豆蛋白产品[12]。 谷类蛋白质 谷类主要包括玉米、小麦、黑麦等,谷类中的蛋白质不溶于水或盐溶液,其主要成分为溶解于碱溶液的谷蛋白和溶解于酒精的醇溶蛋白。玉黍中含有较多的醇溶蛋白,而小麦中含有13%蛋白质,其中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基本相同,均含有30%~50%,构成面筋的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是小麦籽粒中的主要蛋白质,它们一起构成面粉中的面筋质。麦谷蛋白与麦胶蛋白结合在一起很难分离,稍溶于热的稀乙醇中,但冷却后便成絮状而沉淀。只有新制得的尚未干燥的麦谷蛋白才非常容易溶解在弱碱和弱酸中,并在中和时又沉淀出来。小麦的蛋白质成分含量除亮氨酸、蛋氨酸、胱氨酸和色氨酸外,其余的必需氨基酸均达不到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标准,其中赖氨酸严重缺乏,因此小麦粉蛋白质属于不完全蛋白质。 小麦的胚芽中还含有一些蛋白,其蛋白质含量高达30%左右,小麦胚芽蛋白是一种完全蛋白,含有人体必需 8种氨基酸和2种半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13],且易于被人体吸收,小麦胚芽蛋白的组成中清蛋白占,α、γ、δ等3种球蛋白占,麦醇溶蛋白占,麦谷蛋白占~,水不溶性蛋白占[14]。因此,将各种谷类合理搭配成主食更有利于人体健康。 螺旋藻蛋白 螺旋藻是一种外观为蓝绿色、螺旋状单细胞水生植物,是最近食品界较为关注的蛋白质源。螺旋藻中主要的蛋白是藻蓝蛋白(phycocyanin,PC),在螺旋藻中主要以藻胆蛋白体的形式存在 ,其蛋白质含量高达70%,藻胆蛋白体由多种藻胆蛋白及连接蛋白或多肽组成[15],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苏氨酸、赖氨酸等,同时螺旋藻蛋白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螺旋藻蛋白极高的营养价值使其市场前景广阔,除了可以作为食品外还可用于医药原料,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现在已经有多种藻蓝蛋白的提取方法,其中用新鲜藻丝为原料分段梯度盐析分离纯化藻蓝蛋白,经羟基磷灰石层析,能使提取的PC纯度大于普遍认可的标准[16]。还有一个相对较简单的方法是Ganapathi Patil et al[17]设计的,主要包括2个步骤:即双水相萃取和离子交换层析。该方法是从螺旋藻中得到藻蓝蛋白粗提物,然后经过双水相萃取步骤之后纯度得到提高,继续过离子交换层析,进一步纯化蛋白。 3 植物蛋白质的应用价值 植物蛋白质是一类氨基酸含量丰富的蛋白质,由于其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许多优良的功能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食品中,如肉类食品、焙烤食品、乳制品、饮料等。植物蛋白质一般不含或仅含有少量的胆固醇、油脂等,受到许多肥胖者、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爱美人士的青睐。不仅是在食物方面,在医疗方面也有很大的应用,如藻蓝蛋白具有抗氧化、抗炎症的功效,还可以用来治疗氧化应激诱导的一些如 Alzheimer′s和 Parkins on′s等神经退化疾病[15,18],以及促进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和抑制溶血的作用。以大豆蛋白质为主的植物蛋白质产业在我国已具有相当规模。将植物蛋白质作为副原料,在鱼糜制品中应用,进一步降低鱼糜制品成本[19]。大豆饼、粕是所有饼粕类饲料中最为优越的饼粕,在猪、鸡配合饲料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植物蛋白饮料也深受人们的喜爱,花生乳、杏仁露等都是日常生活随处可见的饮料。 4 结语 越来越多的植物蛋白类产品的出现都标志着植物蛋白已经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类蛋白质,它的巨大开发前景也将随着生产技术和设备的完善被人们所认识。植物蛋白能够提供营养而廉价的蛋白质,世界各国正积极开发植物蛋白资源以解决蛋白质资源不足的现状。目前,植物蛋白资源的开发途径主要是通过高新技术对植物蛋白资源的应用进行研究并对传统产品进行改造。但植物蛋白的提取和加工的发展还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是由于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的损失,以及加工后的废物处理等问题。这还需要逐步去解决,充分利用植物蛋白源,提高其利用效率,使其更好地为人们所利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