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种植棉花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6-29 18:47:21

种植棉花毕业论文

一、生物技术给农业带来的益处广义上讲,生物技术是利用有机体、死细胞、活细胞以及细胞内含物,采用特殊的过程生产出特殊的产品应作到农业、医药以及环境修复治理中,尤其是70年代基因工程的出现,它能改变、取代物种的基因。生物技术在农作物中已有广泛的应用。最初通过遗传工程获得而进入市场的作物是:玉米、大豆和棉花。它们经转基因后具有抗除草剂和棉铃虫的能力。这种玉米、大豆和棉花从Bt细菌获得基因,经遗传改良后具有防虫害的能力。利用Bt细菌获得经遗传改良的作物的潜力是相当大的。例如:美国有200万hm2的Bt棉花,澳大利亚有40万hm2,两者各相当于亿美元价值。如果将Bt玉米引种在美国1000万hm2的土地上,只要增产5%,就意味着能增加亿美元收入。这项技术进一步促进了Bt制剂控制虫害在商业上的应用。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经转入特定基因的玉米品种,这些品种能同时抗除草剂和一些虫害。生物技术在畜牧业上应用所获得的益处与在农作物上相似。一方面,生物技术有助于提高畜禽的生命力以及消灭竞争者。促进畜禽生长的物质有生长激素以及促进其生长的调节剂,这些物质可由基因工程而获得。如利用鼠类基因(该基因能促进角蛋白的形成)能获得了经遗传改良的绵羊,这种绵羊比普通棉羊产毛量能提高6%左右。另一方面,生物技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的同时,有助于提高畜牧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例如,通过控制饲料作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可提高畜牧业生产力;利用基因调控技术可以提高包括豆科作物在内一些作物的蛋白质含量,减少饲料作物中难消化的木质素含量等。达比等人已生产出一种转基因三叶草,可应用于澳大利亚绵羊牧场。该基因来自向日葵,经转基因的三叶草能制造富含氨基酸的蛋白质,该蛋白质经食物链进入绵羊体内,进而能提高产毛量。生物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益处也包括在生态和环境两个方面。利用生物技术提高现有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可以减低农业向原始的、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扩张的要求,因此,它有助于有人类保存、保护地球上仅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及其资源,有助于人们未来再利用其中的基因资源开发新的产品。生物技术已用于生产抗虫害、抗除草剂作物。正如前面所述,一些转基因棉花、玉米、大豆等具有抗虫害、抗除草剂的能力。1995年人们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转基因马铃薯,这种马铃薯能产生水晶蛋白,而水晶蛋白对科伦那多马铃薯甲虫有毒害作用。这些转基因作物能减少杀虫剂的用量,降低杀虫剂及其残留物对食物链、水体造成污染,从而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在许多农业生产区,土壤氮素可利用量是制约农业生产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子。而一高科技农业生产区使用人造氮肥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制造氮肥要利用大量能源,据统计,英联邦农场平均投入的能源大约有50%来自肥料。由施用肥料而产生的温度气体(二氧气化碳、氮氧化合物等)不可避免地促进地球气候变暖。除此之外,农业土壤的氮素流失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生物技术的利用能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潜在的、真正有价值的帮助。同样,人们可以利用真菌来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温莱指出:特定的真菌类能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从而促进作物生长;真菌也能通过分解有机物质(例如纤维素等)释放出糖类,促进固氮菌的生长。进一步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可能,包括获得转基因细菌和真菌,以进一步增强它们制造养分和释放土壤养分的能力。转基因作物的最终目标是使作物本身能够自行固氮,避免、减少使用人造肥料,从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在目前尚不可能,但在将来却有望实现这个目标。二、生物技术带来的不利你看看这篇怎么样,如果不可以的话,还有很多你可以自己看看

新疆除了瓜果丰富外,还非常适合种植棉花,那么新疆棉花生长的有利条件是什么呢?新疆之所以适合种植棉花,在于新疆棉花种植的区位因素理想,下面来进一步认识关于新疆棉花的各种知识吧。新疆棉花种植的区位因素、有利条件: 1、气候。新疆是热量充足、光照时间长的地区,棉花生长极需要热量与光照,阴雨天气反而容易让棉花产生病虫灾害。冬季气温比较低,可以阻止病虫生长,让棉花长得洁白漂亮。由于新疆天气少雨,常年晴朗的天气,适合棉花收割。 2、地形。新疆的地形比较平坦,为平原地区,适合棉花生长。 3、水源。新疆雪山多,冰雪融化之后带来大量的水源,可以为棉花生长提供充分的水资源。尽管新疆常年少雨,依然可以为棉花带来优越的灌溉条件。 4、土质。新疆是沙质土壤,它的土壤非常肥沃,土地偏碱性,透气性也比较好,可以为棉花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 5、经济发展。相比于沿海地区,新疆的经济发展比较慢,因此土地的价格比较低,新疆当地的劳动力成本也比较低,在新疆种植棉花的成本更低。

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搞好棉花生长,我的看法就是科学运筹肥水,促进均衡生长,在每年6~9月,光热资源就非常充足,所以棉田管理上要充分利用光热能量,科学地使用好肥水,提高光合效率,促进棉花生长,同时要抓好深中耕、高培土、保墒、护根、防倒伏,便利排灌。

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是我国引进的一种栽培历史悠久的作物。目前在我国也广泛种植。今天的棉花不仅用于纺织业,还用于制造美容产品和花卉切割材料。扩大了棉花的使用价值,提高了棉花的经济价值。如果早生棉的管理跟不上,很容易造成早衰。如果不对晚熟棉花采取措施,很难平衡棉花产量的增长。晚熟和早衰是棉花增产的障碍。生产上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人为减产。

光热调控棉花生长是一项非常有利于棉花生长的种植技术,目前棉花已进入开花期。棉花有6~7层果枝,棉花有旺长趋势。但部分农户棉花尚未发芽,与早熟棉花的生长时差为25~30天。第一季棉花主要是春花地,没有种植其他作物。棉花营养钵育苗具有播种早、管理好、移栽结实等优点。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施肥及时,排水条件好。

棉花需水量、需肥量较大,种植区土壤应肥沃、排水良好、疏松、pH值适中,应深挖土壤,清除土壤中的杂质,基肥满后重新翻土,种植前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棉花根系的生长。棉花快速生长所需的大部分养分是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获得的,因此种植棉花所需的土壤肥力必须充足。在选择生长地时,应选择土壤含水量充足、保水持久的地方。

天然彩棉依然保持了棉纤维原有的柔软、舒适、透气等优点。棉织物可减少少量印染工艺和加工成本,并可适量避免环境污染。然而,棉花不耐涝。种植棉花的田间应做好排水工作。建议选择地势较高的阳坡。棉花蜜是蜜蜂采集棉花叶脉、苞片和花蜜分泌的花蜜形成的。不像其他蜂蜜,棉花蜂蜜不仅来自开放的花蕾。棉花是最特殊的蜜源植物之一。这是因为棉花叶片有大小脉,主脉下有蜜腺,苞片下也有蜜腺。

棉花播种机论文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 200字

开题报告中的选题是关键,选题即选择适当的题目,提出做什么。

一、选题依据(包括选择课题的背景、选题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早在十九世纪中末叶,世界上就出现了旋耕机,1910年左右才达到实用水平,1922年首先在澳洲和英国推广实用,以后扩展到以欧洲为主的许多国家。1930年以后,日本又将欧洲旱地使用的旋耕机成功地运用到水田。所以旋耕机在近几十年内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从国外的旋耕机使用情况来看,多数安有安全离合器,有两种以上刀滚转速,三四种刀型,配有铁轮或者胶轮限深装置。我国旋耕机的发展,是先有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轮式拖拉机的配套旋耕机是从1959年开始研制的,到1963年已有十几种不同型号的旋耕机 用于生产。

近些年来,由于国家对农业生产越来越重视,粮食生产产量从而得到稳步提升。但是在很多地方,人们仍习惯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造成春冬季节地表的长期裸露,这样就会导致我国许多地区耕地的土壤表层有机物质和水分的严重流失,从而加剧土壤贫瘠化和生态环境恶化。同时,由于长期对土地营养物质的大肆吸收,导致农田土壤肥力日趋下降,土地得不到很好的休养生息,进而导致农业生态系统逐渐恶化,严重制约我国粮食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方向。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改革深入,小型农机现在已经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合理有效地组装各种功能的工作部件和装置形成的多功能旋耕机越来越成为研究方向,这样, 结 构 紧 凑,功 能 齐 全,机 动 性 、操 作 性 好,能 提 高 经 济 效 益。 旋耕机是拖拉机的主要配套农机具之一,对土壤进行旋耕作业,将犁和耙二道工序合为一体,适合水田和早地耕作,尤其适合北方旱地作业,主要用以完成耕整碎土作业;专门设计的灭茬机主要用以打碎浅土里的留茬根部;专门设计的秸杆还田机主要是对留在地里的秸杆(例如麦杆、棉花杆、玉米杆等)进行粉碎后还田。上述三种作业机具,工作原理相同,结构也相差不大,不同的是旋耕刀具工作转向与前进的驱动轮同向,灭茬机及秸杆还田机的刀具工作转向与驱动轮前进相反,且这三种作业机要求的刀具转速相差较大。

如何实现旋耕、灭茬、秸杆还田三种作业功能在同一机具上完成,一直是急待农机科研工作者解决的设计难题。因此,设计一种能方便变换刀具旋向和转速,可以按照需要完成旋耕、灭茬、秸杆还田三种作业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旋耕机,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实现农业机械化进程。

二、选题研究现状(包括目前国内外对本选题的研究情况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国外旋耕机的发展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起始于英、美,由3一4 kw内燃机驱动,主要用于庭院耕作,直至IJ型旋耕刀研制成功后,旋耕机才进人大田作业川。旋耕机切土、碎土能力强,一次旋耕能够达到一般犁耙作业几次才能达到的碎土效果,而且旋耕后的地表平整、松软,更能满足精耕细作的要求。使用旋耕机能有效缩短工序时间,从此成为现代农业的象征。旋耕机的样式,不是一成不变。旋耕机的发展,伴随着技术的改进,而随着每一次突破性的技术革新,旋耕机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上世纪初,日本从欧洲引进旱田旋耕机后,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研制出适用于水田耕作要求的弯刀,解决了刀齿和刀轴缠草问题。二战以后,新式旋耕机在日本全国迅速普及,日本农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国约一半的耕地是水田,日本研制新型旋耕机并大范围使用的成功经验,对我国而言,很具有借鉴性。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和应用旋耕技术。诸如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瑞士、芬兰、 南斯拉夫、匈牙利等国家,在果树和蔬菜地上已经十分广泛地使用各种小型旋耕机械进行旋耕、犁耕、开沟、起垄、中耕、培土、铺膜、打孔、播种、灌溉和施肥等作业项目。荷兰、以色列、日本、美国等国家对温室用作业机具进行了系统的开发、研究、推广和应用,许多作业项目如耕整地、播种、间苗、中耕和除草都已实现了机械化。

中国对旋耕机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主要研制与手扶拖拉机配套使用的旋耕机,后来又研制出了与中型轮式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70年代初,我国终于完成了与当时国产各类拖拉机配套的系列旋耕机的设计,旋耕机开始在北方平原旱田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旋耕机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单机研制、发展系列产品、新产品的开发和换代三个阶段。随着现代种植、耕作农艺的发展,在旋耕机基础上,还产生了多用途的联合复式作业机。新型系列旋耕机采用新型旋耕刀,综合了合理的速度参数、幅宽和复式作业功能,满足不同的耕作用途与农艺要求。新型的自走式驱动型旋耕机,强化土壤耕作过程,满足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土壤类型,一次耕作可以联合作业,有自身动力驱动,作业时不需要牵引功率,减少了功率的消耗,更加节能环保。当前,我国旋耕机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从应用最广的北方旱地,逐渐蔓延到南方水田,牧场、荒地和果林等都有使用旋耕机进行耕耘作业。

目前,在国内成型的旋耕机械产品中,以卧式旋耕机为主流,该种旋耕机对土壤适应性强、混土效果好,一次性作业可达到翻土、碎土和平整地表的要求。但一般耕深较浅,漏耕严重,工作部件易缠草堵泥且作业时消耗功率较大,为此,

近几年推出了立式和斜置式旋耕机。立式旋耕机主要适用于灭茬作业,斜置式旋耕机是一种综合了犁耕与旋耕的特点,功耗低,耕作质量好的新型耕作机具。在卧式旋耕机中,按旋耕机切刀轴与拖拉机轮子的转向可分为正转和反转两种。旋耕机切刀轴与拖拉机轮子转向一致的正转旋耕机,反之,为反转旋耕机。反转旋耕机是在正转旋耕机的基础上提出的,后来又推出了潜土反转旋耕机和正反转旋耕机。反转旋耕机可作为大中型联合收割机的主要配套机具,能形成土壤埋茬,有利于秸秆还田,实现增加土壤有机质的目的。潜土反转旋耕机可加大深耕,还可有效地解决刀轴前方壅土问题。正反转旋耕机通过传动机构和工作部件的结合,能使切刀轴正反转,同时完成灭茬和旋耕作业,实现一机多用。旋耕机入土深度一般小于旋耕部件半径的10%~20%,考虑到旋耕部件半径大小所需的相适应的单位能耗,应使旋耕机刀轴距地面较深。有的设计依据旋耕部件与耕深的相对关系,把中央调速器直接安装在旋耕部件的轴上。这样可保证农具的最小能耗,最小的材料消耗和较好的工作质量。旋耕机刀刃口曲线大多采用阿基米德曲线,另外等角对数曲线、正弦指数曲线等也有所应用。近几年,我国学者提出了多种刃口曲线,如节能型刃口曲线设计、平面型和曲面型正切面的设计、放射螺线作为生成过渡面的曲导线设计等。近些年来,为适应当前生产需要,还开发出~幅宽多种型号的旋耕机。如南昌旋耕机厂生产的1GN系列和1G系列多种型号的旋耕机;江苏省连云港旋耕机集团公司生产的1GE2 210型旋耕机和1GQN 250S 型耕机。目前我国使用的联合作业机型有1GH 280 型松旋起垄机、1GSZ 210/280型组合实旋耕多用机、1GZJ 210型旋耕灭茬联合整地机、1GLT4型松旋灭茬起垄通用机及1QH 280D型灭茬旋耕多用机等.

但是,我国旋耕机任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拖拉机动力输出轴容易损坏;

2、十字万向传动轴使用寿命短;3、缺少与大功率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4、作业性能满足不了当今农业要;5.缺少与大功率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除此之外,由于设计材质及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原因,国产的旋耕机械在工作时易发生十字万向传动轴损坏、拖拉机动力输出轴容易损坏、整机作业性能不稳定和易缠草堵泥等问题。这些都有待于今后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去解决。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应用研究

任务书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 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引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第二部分,公允价值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相关理论。

第三部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计价基础选择的变迁。

第四部分,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应用的现状。

第五部分,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运用中的完善建议。 姓名: 刘永兵 学号: 0121003920804

(二) 完成的主要任务及要求:

主要任务:首先对课题有总体的认识,包括查询文献了解公允价值引用历史和局限性以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复杂性,分析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应用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从而为今后规范财会从业人员会计操作提供依据。

具体要求:

1)认真科学地收集、整理、分析文献资料;

2)根据研究分析文献资料的结果,详细分析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应用局限并探寻解决方案;

3)用事实说话,且数据准确、可靠,论据充分;

4)语言通顺,逻辑性强 。

(三) 完成任务的时间节点:

~ 准备开题报告,撰写第一稿大纲。

~ 完成开题报告,交指导老师审阅。

~ 修改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大纲、英文翻译,并定稿。

~ 撰写论文第一稿交指导老师审阅,并进行修改。

~ 撰写论文第二稿交指导老师审阅,并进行修改。

~ 根据论文定稿格式要求,完成论文定稿。

~ 准备好毕业设计所有相关材料;准备答辩。

(四) 必读参考文献:

【1】田春晓. 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适用范围的思考[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17)

【2】徐文娟.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的税种探析[J].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11(07)

【3】李忠海.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 中国证券期货. 2011(07)

【4】杨继明.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疑点解析[J]. 审计月刊. 2011(07)

【5】吕继英,王竹南,余红. 不等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之完善[J]. 财会月刊. 2011(17)

【6】马悦,邵颂豪.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资产定价方法比较[J]. 财会月刊. 2011(16)

【7】陈立波,李谷音.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润操纵影响分析[J]. 财会通讯. 2011(13)

【8】黄媛. 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资产交换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及对策[J].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1(04)

【9】高玉红. 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重难点解析[J]. 财经界. 2011(02)

【10】周炳伟.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现状与改进[J]. 会计师. 2011(01)

【11】高春连. 对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思考[J]. 现代商业. 2010(36)

【12】周玉清. 浅析《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J]. 商场现代化. 2010(34)

【13】赵艳.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思考[J]. 财会通讯. 2010(28)

【14】金永,玄立平.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入资产入账成本探析[J]. 财会通讯. 2010(28)

【15】翁玉良.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下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J]. 东方企业文化. 2010(12)

【16】段晓宇,章新蓉.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确凿证据”操作化的探讨[J]. 商业会计. 2010(11)

【17】卢梅华. 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变化对企业的影响[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06)

【18】潘焕娣. 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认定问题的研究[J]. 商品与质量. 2010(S5)

【19】徐擘. 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0(05)

【20】FASB, APB29, Accounting for Nonmonetary Transactions.

【21】FASB, FAS153, Exchanges of Nonmonetary Assets.

【22】James M. Fornaro, Rita J. Buttermilch, and John Biondo. Accounting for

Non-monetary Exchanges Conceptu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SFAS153 [J].The CPA Journal.

【23】KPMG LLP(US). Accounting for Nonmonetary

Transactions[M].Defining Issues.

【24】J. David Spiceland, James F. Sepe, Lawrence 2004. Intermediate accounting. 3rd ed. Irwin: Mc Graw-Hil,l 478~18533

人类活动对农业生态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周春祥 , 刘桂英 , 刘志然 , 王俊杰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 河北 廊坊 065001) 摘要: 调查了廊坊地区有文献记载的主要动物种类 25 a间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 多数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减 小, 有些种类甚至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分析了人类活动和农村生产生活对农业生物多样性产生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廊坊; 生物多样性; 人类活动; 影响 中图分类号: S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 1631 (2008) 012 00932 03 2 结果与分析 211 统计结果 调查资料显示, 人类活动和农村生产生活巨变对农业生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改革开放 20 a以来,农业生物多样性呈现严重下降趋势, 动物种群数量普遍减少、个别面临濒危, 具有很强的一致性 (表 1)。鸟类除喜鹊种群比较稳定外, 麻雀、燕、啄木鸟等优势种群均呈减少趋势; 蝙蝠、黄鼬、青蛙、蟾蜍、蛇和蜥蜴等面临生存危机。在 2006年 9~10月近 2个月的调查中, 仅在文安 3处、固安和香河各 1处有水源的地方见到青蛙和蟾蜍, 全程其余地方未见到两栖类。由于廊坊地区地貌环境趋于一致, 对各县区市间动物资源变化进行分别比较, 发现县区市为生态群落的多样性变化情况基本一致, 即生物多样性均呈下降趋势。个别物种如两栖类由于对环境 (水) 有特殊要求而有所差异。 212 农村生活变化对农业生态多样性的影响 居住条件和环境变化影响除农业昆虫外的几乎所有动物类型, 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破坏了许多动物生境[ 6 ]。以砖、瓦和钢筋水泥为主的新型建筑, 使很多生物失去栖息地[ 4 ]。蝙蝠、麻雀主要巢居在农村土木结构的老旧房屋里, 刺猬和黄鼬在农村荒宅或柴草垛中筑 巢, 老旧房屋只有少量存在。家燕 (包括金腰燕 ) 多居住在有人居住的堂屋, 而现在农村房屋普遍采用塑钢门窗, 使家燕、壁虎无法巢居。乡土建筑缺失和庭园地面硬化, 使鼠类和爬行类动物无法栖身。 213 农业生产活动对农业生态多样性的影响 21311 农田环境恶化对农业生态多样性的影响 农田是平原地区最大、最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学农药, 在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对非靶标生物包括害虫天敌。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麦田不适当地喷施有机磷农药, 使麦蚜虫的重要天敌七星瓢虫大量死亡, 结果导致化防区的麦蚜反而比不防区的高出 1~2倍, 使麦田的生物多样性下降[ 5 ]。大量不科学地喷洒化学农药, 不仅土壤、水体和农产品遭受污染且农田生态失衡, 病虫害越治越严重, 同时影响食品安全、危害 人类健康。 21312 农业耕作制度对农业生态多样性的影响 由于耕作改变土壤物理环境如水分、空气、紧实度、孔隙度和温度等, 从而对土壤生物的群落产生影响。土壤中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原生动物、轮虫、线虫、蚯蚓、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少数高等动物。在农田生态系统中, 采取少耕和免耕的方法能够提高农田生物多样性[ 7 ]。表土耕作常常会伤害一些巢居鸟类和小型动物[ 8 ]。廊坊境域农作物多数为一年两熟制,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 频繁的耕作 (包括耕地、播种、 中耕除草等) 严重影响野兔、鼠类、两栖爬行类、环节动物、穴居昆虫等生存环境。 21313 农田灌溉方式对农业生态多样性影响 大水漫灌, 特别是使用再生水灌溉, 直接伤及动物, 影响穴居动物野兔、鼠类、爬行类、环节动物、穴居昆虫生活和繁殖[ 9 ]。廊坊中北部农田灌溉条件较好, 通常一季小麦要灌 浇 4遍水。频繁漫灌, 对土壤生物群落构成影响。由于水资源紧缺, 城市周边污水灌溉现象较普遍。污灌用水大多是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 污水灌溉导致污染物质累积, 不但影响土壤生物的生存状况, 而且影响粮食、蔬菜等的质量, 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人类健康, 危害深远[ 10 ]。 214 农业自然景观生态变化对农业生态多样性的影响 平原农业景观格局对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 庭院中树篱、林地以及农田边界可能是保持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景观单元[ 7 ]。廊坊地处平原, 原生自然环境保存较少, 相对变化影响也小, 次生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变化对多样性的影响最大。廊坊次生自然环境是北部以生态林为主, 中南部多自然洼淀、洼地为主的半自然地貌。近 20 a廊坊生态林地大幅减少, 农田边际原有的众多小型自然板块多数开垦为农用地, 河流干涸, 洼淀湿地消失, 对农业生 物多样性构成威胁。1986年廊坊市第 2次全国土地普查资料与 2001年廊坊市国土资源局统计数据资料比较,15 a间廊坊市林地面积减少 12 45112 hm2, 占原有林地面积的 38122%。林地作为重要的生态资源, 是众多动植物生存的场所与领地, 在保护物种与生物多样性方面 的作用不可低估。林地特别是生态林地的大量减少, 破坏动物生境, 尤其两栖爬行类、鸟类受其影响最大。南部洼淀地区自 1987年以来基本上处于长期干涸状态,原有次生自然环境无存, 使多数水生动物灭绝, 并秧及两栖、爬行类和其他动物资源生存。 215 植物群落变化对农业生态多样性影响 植被单一化, 改变相关生物的生境, 对一些与植物物种密切相关的动物、微生物的多样性产生明显的影响。多样化的种植系统和保持野生植物的多样性, 可明显减少害虫种群数量和保护天敌[ 11 ]。间作、农林复合系统、转移农业与其他的一些传统的农业模式, 因模仿了自然生态过程、遵循相似的生态模式而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 7 ]。近年来, 廊坊地区人工植被呈现单一化, 植物群落空间异质性趋向降低。廊道绿化、林地 90%以上为速生杨树, 原有的乡土树种, 如柳树、榆树、洋槐、椿树和土生杨树, 成为稀缺树种; 种植业单一化模式经营,春夏季主要种植小麦, 夏秋季为玉米、少部分为棉花、零星见有大豆、甘薯和花生, 芝麻、谷子、高粱、黍子和杂豆等几近绝迹; 除草剂的使用导致林地、园地以及农田植物多样性减少。 216 环境变化对农业生态多样性影响 环境污染造成局部地方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生态系统中益虫 (如蜜蜂类、寄生蜂类等 ) 和益鸟减少[ 8 ]。环境污染最终造成水体恶化影响生物多样性。廊坊市1964~2003年气候、水资源等相关资料显示, 随年代变化呈现气温升高、降水减少的趋势。尤其自 1997年以来, 廊坊市枯水、平水年份连年出现, 水资源紧张加剧[ 12 ]。由于自然降水不足, 地下水超采致水位下降, 上游无水补给, 致使河道常年干涸, 坑洼水面大量减少。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造成水体污染, 城市生活垃圾简易堆放和工业三废也是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 有水皆污 ” “ 逢雨必酸 ”成为严峻的生态问题。由于没有自然水面和干净的水面用以繁殖, 廊坊中北部地区两栖类动物已基本绝迹。 3 结语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不仅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食物来源, 也构成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物圈环境[ 13, 14 ]。 (1) 平原地区因为缺少原生自然生态环境, 农业兼顾食物生产和维护生态功能, 农业生态是平原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系统; (2) 人类活动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以至不断恶化的趋势, 必将恶化人类生存环境, 限制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14 ]; ( 3) 关注生物生存就是关注人类自身。在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前提下, 研究如何采取更为和谐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农业措施, 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同时保护生境的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很有必要;(4) 生态农业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15 ]。

江苏省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试行)指标名称 单位 权重 目标值 2010年实现值一、农业产出效益 24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亿元 6 3250(年递增) 22882.粮食亩产 公斤 5 450(年递增1%) 4083.高效设施农业(渔业)面积比重 % 6 20(26) ()4.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7 23000(可比价,年递增) 9118二、农业科技进步 17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5 70 .持专业证书农业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的比重 % 4 35 .乡镇或区域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率 % 5 97 .农业信息化服务覆盖率 % 3 97 65三、农业产业经营 179.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比重 % 5 80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 % 5 80 4311.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与农业总产值之比 倍 4 .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 % 3 80 四、农业设施装备 1413.高标准农田比重 % 4 60 .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 % 5 85 7115.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 % 5 90 70五、农业生态环境 1416.认定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占耕地、水面的比重 % 5 90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 5 95 8018.林木覆盖率 % 4 23 六、农业支持保障 1419、财政支农增幅与一般预算支出增幅之比 倍 5 ≥1 、农业贷款增幅与贷款总额增幅之比 倍 4 ≥1 、高效农业保险覆盖面 % 5 60 农业基本现代化综合分数 分 100指标解释: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是反映农林牧渔业生产规模、发展速度和水平的综合性指标,指各种经济类型的农林牧渔业生产单位和农户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活动所提供给社会最终产品的货币表现。2008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2100亿元,2010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现价为2540亿元,以2008年为基期,可比价增加值为2288亿元。根据省政府确定的全省农业增加值年递增(可比价),2020年达到3250亿元。2、粮食亩产。粮食亩产是反映粮食生产水平的指标,指按当年粮食作物实际播种面积计算的粮食平均每亩产量。2008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635亿斤,亩产为402公斤,2010年亩产为408公斤。根据国家粮食发展规划和我省“两个率先”要求,结合我省人口、耕地发展趋势及农业科技、粮食单产潜力等因素进行测算,确定粮食亩产年递增1%,2020年达到450公斤左右。3、高效设施农业(渔业)面积比重。这是反映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土地产出率及农业效益的指标。列入本指标体系统计的高效设施农业指年亩纯效益达5000元以上的各类设施园艺(渔业)及高效农业等。2008年全省亩效益5000元以上的高效设施农业(渔业)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2010年则为()。综合考虑现代农业特征和我省高效设施农业(渔业)发展潜力,确定2020年全省高效设施农业(渔业)面积比重达到20%(26%)左右。4、农民人均纯收入。是综合反映农民生活收入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2008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57元,2010年为9118元。根据省委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到2017年达18236元,按今后10年年均增长计算,确定2020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000元左右。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这是反映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率贡献份额的重要指标。2008年我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6%,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1%。2010年全省为。农业部提出力争2020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率达63%,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我省农业科技发展实际情况,确定2020年我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左右。6、持证农业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的比重。这是反映整个农业从业者素质的重要指标。持证人员是指农业从业者(指各类农业企业人员和规模农业经营者及一般农民)中持有涉农专业中等及以上职业学历教育毕业证书和农业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人员。2008年我省持证农业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为,2010年为。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及农民培训情况,确定2020年持证农业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比重达到35%左右。7、乡镇或区域性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率。这是反映基层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公共服务的内涵宽广、内容较多,根据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和农民群众需要,选取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农村经营管理服务、农业信息服务五个方面体系健全率共同反映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率,要求达到“有先进服务手段、有优良专业人员、有规模示范基地、有严格责任制度、有稳定财政保障”的五有标准。2008年五个体系健全率分别为30%、10%、3%、40%、11%,平均为,2010年平均为。确定2020年分别达到100%、100%、90%、100%、95%,平均为97%。8、新型农业信息服务覆盖率。这是反映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新型农业信息服务覆盖率是指通过包括省级农业网、为农服务网、优质农产品营销网、短信系统、视频系统、电视点播系统等“三网三系统”,市县电脑网站、“12316”三农服务热线、短信等 “二电一信”服务方式,镇村“信息服务站点”等服务平台和载体,对农业市场竞争主体提供信息服务的覆盖范围。2008年我省农业信息服务覆盖率达50%,2010年为65%。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我省实际情况,确定2020年我省对农业市场竞争主体的新型农业信息服务覆盖率达97%左右。9、农户参加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比重。这是反映农业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地股份合作社、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劳务合作社等。农户参加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比重是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成员数占总农户的比重。2008年我省参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为421万户,占全省总农户数的,2010年为。根据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确定2020年全省参加农民合作组织的农户比例达到80%左右。10、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这是反映农业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重是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2008年全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耕地面积的,2010年为43%。根据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目标,确定2020年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80%左右。11、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这是反映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重要指标。2010年我省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我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潜力,确定2020年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12、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这是反映农产品市场流通效率是重要指标。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是指本地农产品通过专业批发、订单购销、拍卖、期货交易、连锁配送、超市、便利店、网络营销等新型交易方式和流通业态实现的销售额占农产品销售总额的比重。2008年全省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为60%,2010年为。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我省实际情况,确定2020年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达到80%左右。13、高标准农田比重。这是反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指高标准农田占农田面积的比重。高标准农田的具体标准参照《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试行)。目前我省高标准农田比重为,按照平均每年新增150万亩的建设进度,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根据到2020年实现人均半亩高标准农田的目标,确定2020年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60%左右。14、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这是反映现代农业物质装备水平的指标,指粮油生产、畜禽养殖、水产养殖、蔬菜园艺等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装备量、机械化作业和管理服务水平。2008年我省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为62%,2010年为71%。根据农业机械化阶段划分,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确定2020年全省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左右。15、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这是综合反映农田水利工程状况和管理水平的一项指标。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涵盖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旱涝保收农田面积比例、节水灌溉工程控制面积比例、灌溉水利用系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标准化率等5项指标。2008年全省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得分为68分,2010年为70分,根据农村水利现代化发展要求和我省实际情况,确定到2020年我省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得分为90分。16、认定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占耕地、水面比重。这是反映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指标。2008年我省这一指标值为,2010年为。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我省实际情况,确定2020年我省认定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占耕地、水面比重达到90%左右。17、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这是反映农业生态功能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指标之一。农业废弃物是指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的总称,当前主要包括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是指通过多种方式处理利用的秸秆量和畜禽粪便量占本地秸秆和畜禽粪便产生总量之比,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包括秸秆气化、粉碎还田、饲料转化、用作工业原料、编制利用、食用菌栽培基料等,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方式包括制沼气、堆制沤肥及经无害化处理后直接用于还田等。2008年我省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为60%,2010年为80%。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我省实际情况,确定到2020年我省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左右。18、林木覆盖率。这是反映农村生态环境和绿化水平的指标。指以行政区域为单位,林木覆盖面积占土地面积(不包括大的水面)的百分比。林木覆盖面积包括郁闭度以上的乔木林地面积和竹林地面积、灌木林地面积、农田林网以及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的覆盖面积。2008年我省林木覆盖率为,2010年为。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确定2020年我省林木覆盖率达到23%左右。19、财政支农增幅与一般预算支出增幅之比。这项指标主要反映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根据《预算法》和《农业法》确保“两个高于”,即财政预算内支农资金当年预算安排数高于一般预算安排数增长,当年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的要求而设置。近几年来,我省财政投入达到了这个比例。因此,设定这一指标目标值为≥1。20、农业贷款增幅与贷款总额增幅之比。这是反映信贷资金对农业支持和保护度的指标。农业贷款为整个“三农”的口径。2008年全省农业贷款增长幅度与贷款总额增长幅度之比为,2010年为。考虑农业发展需要和涉农贷款发展趋势,确定2020年全省农业贷款增长幅度与贷款总额增长幅度之比达到1:1以上。21、高效农业保险覆盖面。这是体现高效农业发展保障与支持水平的指标。2008年我省小麦、水稻、棉花、油菜、玉米等主要农作物保险承保面为,但高效农业保险承保面很低,2010年仅为。根据现代高效农业发展需要和我省实际情况,将高效农业品种如蔬菜、花卉、果品等逐步纳入保险范围,确定2020年我省高效农业保险覆盖面应达60%。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足用,谁笑腹空虚

开发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建立新型的教育体系,已成为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热点。幼儿园教育与社区教育息息相关,社区在幼儿园教育中也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社区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引入社区教育资源,开拓幼儿园校本课程》

摘要:开发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建立新型的教育体系,已成为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热点。幼儿园教育与社区教育息息相关,社区在幼儿园教育中也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幼儿园应重新认识家、园、社区互动的意义,把研究重点放在提升教育合力上,从而同步、协调地提高幼儿素质,促进幼儿发展。

关键词:社区教育资源;幼儿园;校本课程资源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社区教育资源的积极开发与充分利用,不仅可以使孩子开阔眼界、丰富经验,弥补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拓展课程内容,还可以发展孩子的社会意识,使幼儿更加关心社会与周围的生活。

近年来,我园在《纲要》理念的引领下,积极改变教育资源观,坚持从本园实际出发,建立开放性的幼儿教育体系,优化幼儿园教育资源,在合理有效地依托社区资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方面做出了一些思考与探索。

一、精心遴选可以课程化的社区教育资源

社区是幼儿赖以生存、成长的地方,蕴涵着丰富而广泛的教育资源,但并不是只需具备教育价值的资源都可引入课程内,这就要求教师对社区资源进行充分调查,在此基础上科学选择,以实现资源与课程的有机结合。

(一)选择符合安全性、参与性的资源

在任何情况下,幼儿的生命安全都是第一位的,因此幼儿园在开发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时应把物质环境的安全、卫生放在首要位置。

(二)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资源

幼儿园课程只有面向幼儿、面向生活,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生活,才能使幼儿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才能真正培养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人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因而教师应选择那些与幼儿生活联系密切的社区教育资源,对于幼儿来说,这些资源是他们十分乐意接受的内容,也是他们易于吸收的内容,深入地认识这类资源也是引导幼儿学习需要掌握的社会认知和技能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三)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资源

新《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应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因而教师应选择那些能激起幼儿强烈兴趣,吸引幼儿好奇心的社区教育资源。因为这类社区教育资源往往与幼儿本身或幼儿身边的人发生着联系,也是他们需要学习的社会知识。

二、精心做好社区教育资源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一)以社区活动为纽带,开拓校本课程资源

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应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立足幼儿生活而展开课程模式。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主题活动,应重视将社区资源转化为课程内容,将幼儿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动力,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展开探究,使生活中的偶然转化为教育的必然。社区中的很多事件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往往能引发为具有教育价值的课程资源。因此,可以将社区资源纳入主题课程内容,引导幼儿以社区资源为内容展开探究。

例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随着天气逐渐转凉,一片片树叶飘落下来,农民们忙着收割、播种,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正是一个活生生的课堂。我们利用丰富的农村自然资源,开展了以“秋天”为主题的活动。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带领幼儿观察秋天树和花的变化,鼓励家长在秋天多带幼儿到大自然中活动,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中班主题活动:“多彩的秋天”,使幼儿知道稻子、棉花、花生等是秋天农田里长出的农作物,认识家猪、兔子,知道它们的主要特征,要求家长能积极关注、支持幼儿园的活动,懂得如何利用周围的环境资源进行教育。大班主题活动:“秋游”,组织幼儿进行野外活动,充分利用周围的社区资源,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丰富幼儿对秋景的认识,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秋天的美景。

我们还利用自然资源开展了具有本园特色的主题活动“家乡的农作物”,在活动中带着孩子走进自然,走进农家,走进生活,让幼儿与农民伯伯一起摘菜豆,剥玉米,拾稻穗,在劳动中习得了简单的劳动技能,感受和体验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懂得了自觉去爱惜粮食,尊重劳动成果,从而产生尊重一切劳动者的情感。

(二)以实践活动为桥梁,丰富校本课程资源

社区教育资源中,文化广场、邮局、银行、超市等活动空间较大,幼儿可以自由地观察,与人们充分交流、对话。还可以组织幼儿到医院、邮局参观,鼓励幼儿与医生和营业员自由交谈,请教问题,回园后开展角色游戏“爱心医院”“小小邮局”等。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生成新的游戏活动,使游戏的角色和情节不断丰富,成全班幼儿关注的焦点。

选择社区教育资源时还应考虑到地方的特色,武坚素有“中国体育器材城”之称,工业园区生产的体育器材品种丰富多彩: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网球拍、跳绳、篮球、跳马、体操垫、双杠、单杠等,我们通过带幼儿实地参观生产车间,让他们知道这些体育用品的加工过程,在晨间锻炼时幼儿会很爱惜地玩此类体育用品,在游戏中幼儿不仅获得了有关体育用品的丰富知识,而且在他们心中产生了深厚的爱家乡情结。

选择社区教育资源时还要考虑到地方文化的传承,将扬州民间艺术剪纸引进幼儿园,形成本土气息浓郁、地方特色鲜明的游戏课程,将各式各样的剪纸张贴于美工室的墙面上,引导幼儿欣赏、制作,在每个班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能力发展开辟了“剪纸”活动区,真正让“扬州剪纸”手工艺术进入幼儿园中。

总之,在实践工作中,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不仅可以将各种活动有机整合在一起,同时也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促进了良好品质的形成。今后,我们将继续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深入挖掘社区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园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形式。

参考文献:

[1]郭丽.农村幼儿教育资源开发的误区及实践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4(1):60-61.

[2]刘丽云.整合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三方合作资源的实践研究[J].儿童发展研究,2013(4):65-68.

《如何实现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共享》

摘要:幼儿教育已不仅仅局限在幼儿园,促进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单靠幼儿园和教师的作用和影响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幼儿教育来说,积极利用大自然,大社会中有利的教育因素来丰富幼教课程内容,使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三结合,将幼儿园的课程真正与家庭、社区资源整合起来,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优势互补,实现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合作共享,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对幼儿合作共育,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重要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共享

幼儿教育是多方面、多元化的综合系统的工程,是家庭、幼儿园、社会密切结合的综合整体。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幼儿教育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就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三方面结合方能发挥其充分的功效。”《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的教育环境,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由此可见家园、社区一体化教育模式已成为当代学前教育的大趋势。

一、幼儿园与社区资源共享,合作共育的策略

社区是社会和自然的缩影,反映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文明、文化的进步,又具有本地区的特点,包括人文景观、风俗习惯、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社区设施等。社区环境天天为幼儿所接触,社区资源就象是一本本精彩的书籍,一幅幅美妙的画卷,它给幼儿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现在许多幼儿园所处小区都有中心花园,这使幼儿园周围优美的环境、完善的绿化设施,各种社会服务机构以及工作人员都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可利用资源。教师应该及时地去发现去挖掘去利用,有目的地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题材,适时地将幼儿从“课堂中”带到“社会情境中”来。我们现行的传统教学模式过多地禁锢了幼儿创造与想象空间,把幼儿从“课堂中学习”引领到“社会情境中学习”,给幼儿充分、自由想象和发挥的空间,达到家、园、社区共享共育的效果。把幼儿带入社区,让幼儿在社会情境中去感知、学习,并且获得快乐的体验,绝不是简单的否定或者替代,而是一种新举措、新进步。

二、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家长提供幼教信息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是不完全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辅助幼儿园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又是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合作伙伴和同盟军,共同肩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家长和教师的配合教育更能营造一个积极主动的家园共育氛围。当前,许多家长对这个问题已经有所认识,但并不真正懂得正确的育儿方法。要取得家长与幼儿园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的尽可能一致,幼儿园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学校,针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具有共性的问题和他们对育儿知识的不同需求,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知识讲座,专家咨询等活动,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认真开辟好“家长园地”,及时向家长传递新时期幼教信息;并引导家长认真阅读学习有关育儿的科学知识,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的针对性和合理性,以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质量,帮助家长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

三、家、园、社区共享、共育的措施

1.走进社区,走向社会,是幼儿教育的必由之路

幼儿教育必须与社区教育相结合,才能在最大范围内产生影响。首先,幼儿园在与社区交流的过程中,应坚持互利互惠、平等交流的原则。在开发社区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幼儿园要了解社区对教育的态度,只有社区重视教育,理解并接受正确的教育观,幼儿园与社区的共育才能顺利进行。其次,幼儿园要致力于改善社区教育环境,协助社区建立和发展社区教育网络,并发挥幼儿园的教育辐射功能,形成区域性的学前教育中心,达到幼儿园、社区资源共享,互相服务,共同培养幼儿的目的。

2.成立专门的社区教育机构

管理和协调社区教育,家、园、社区共育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权威的管理机构,这使得三方的交流与合作比较随意,难以形成持久的、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为解决这一问题,可成立专门的社区教育机构,负责管理和协调整个社区教育。专门的社区教育管理机构可以使家、园、社区合作纳入政府管理范畴,改变目前比较松散乃至不合作的合作状态。近年来,人们对学前教育机构功能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即由单一的保教专职机构转变为社区综合性服务机构。这一认识的转变促使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关系也发生转变。幼儿园与家庭不应只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幼儿园与社区不应是互不干涉的关系,三者应加强联系,构建共育平台,共同承担保教责任,从而保证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勇《国外幼儿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教育导刊》,2001年,第2期。

2.桑林《与家长多沟通,让家长多参与》.《学前教育》,2001年,第6期。

3.黄少霞《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结合的学前教育网络》.《教育导刊》,2002年11月。

4.张丽琼《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思考与实践》.《科教文汇》,2009年6月。

牡丹花养护种植毕业论文

牡丹花是我国的国花牡丹,有富贵之城,牡丹花的养殖需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大面积的牡丹生产基地,一定要注意科学化的管理。

1、时间:种植 牡丹花 可以在每年8-10月份进行。2、土壤:使用腐殖土、沙壤土、园土调配栽种土壤。3、浇水: 牡丹 花不耐涝,浇水时保持盆土微湿偏干即可。4、温度:养殖温度保持在16-20度之间,高于30度时牡丹花会进入休眠期。

1、种植时间

在种植牡丹花时,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时间。牡丹花是一种不耐热的植物,为了避免高温影响到其开花,我们应该早8-10月份进行,少数地区可以推进到11-来年1月进行种植,避免在春季时进行,让牡丹花接受一段时间的低温以促花。

2、土壤选择

我们在正式种植之前要准备好合适的土壤,依照牡丹花的生理习性,我们需要准备疏松多孔、排水透气性强的肥沃土壤,因此可以用腐殖土、沙壤土和园土混合调配一种土壤,这种混合质土壤能够满足牡丹的生长发育之所需。

3、浇水管控

在种植好了牡丹花后,我们在养护植株时第一要务就是浇水的管控。牡丹是一种不耐涝的植物,特别害怕积水,因此我们在浇水时要保证牡丹花盆土的微微干燥状态,做到不干不浇,土壤不能完全干涸,但更不能有积水出现。

4、温度管控

牡丹花能否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能否开花都取决于温度是否合适。牡丹花最佳的生长温度在16-20摄氏度之间,如果温度高于25摄氏度,牡丹花就会生长停滞,如果高于30摄氏度,牡丹花就会休眠,因此我们要保证环境温度处于一个合适的区间。

牡丹花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国色天香被人们称为花王,是我国最著名的观赏花木。牡丹花的养殖温度最高不要超过25摄氏度最适合的气温在17至20摄氏度。不要给牡丹花浇太多的水,否则容易烂根,同时还要选择排水性号的土壤。牡丹花一年施肥三次,分别在开花前,开花后和过冬前施肥。

牡丹花怎样种植养护方法是合理浇水、科学施肥、养护管理到位等。

牡丹花的土壤要求质地疏松、肥沃、呈中性微碱的状态,栽种前将牡丹苗的断裂、病根剪除,然后将根系舒展开,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盆钵或坑内,并踏实土壤。牡丹花栽植后要浇透1次定根水,后期根据夏季变化合理浇水,夏季高温时,每天浇2次水,春秋两季气候温和,可以每隔3-5天浇一次,冬季为了避免冻害的发生,最好一周浇一次。

牡丹花栽植一年后,需要在秋季施加一次腐熟的有机肥料,而春夏两季以化学肥料为主,施肥时要结合松土进行,以促进肥料的充分吸收。牡丹花春季萌发后,要将过密的枝叶抹除,保留5个主枝即可,以促进养分的集中,使第二年开花时花大色艳,等植株生长2-3年后,要及时为其更换大盆或者分株移栽。

牡丹生长环境

地栽牡丹种苗时,应需选地势较高的朝东向阳处,盆栽牡丹一般要放在阳光充足的东向阳台,如放南阳台或屋顶平台,西边要设法遮荫。牡丹花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或砂土壤,忌粘重土壤或低温处栽植。

牡丹能耐-30℃的低温,在年平均相对湿度45%左右的地区可正常生长。比如吉林长春牡丹园的牡丹在冬天露天也不会冻死。牡丹开花时的适合温度为17-20℃,但开花前必须经过1-10℃的低温处理2-3个月才可。也就是常说的春花,广东、广西等南方地区牡丹不开花,就是因为没有低温处理。

花草种植论文题目

为什么是毕业论文而不是毕业设计呢?

偷懒啊。看起来专修这门的,连找资料都不会。百度一搜费啥事?

地被菊是菊科菊属植物,现有2O多个优良品种。其最大特点是露地栽培,在北方寒冷地区可以露地越冬,是城市园林绿化中重要的观赏植物之一。一、生物学特性地被菊是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由7—8种野菊杂交而来,植株低矮(25—45厘米),根系发达,不定根每年移动复生扩大,萌发新个体,形成丛状低矮的棵墩,枝叶繁茂,冠形丰满。叶为单叶互生,每节一片,叶片卵圆形或长圆形,边缘有缺刻或锯齿,基部心形,叶片具毛。通常一年一季,秋天始花,开3—5厘米小花,单生或簇生,枝梢花团紧密,~墩同时可盛开千朵,繁花似锦。单株冠幅3O一1OO厘米或更大。花色主要有黄色、白色、红色、紫色、粉色、橙色、褐色及杂色等。抗寒、抗旱、耐盐碱、耐半阴、抗污染、抗病虫害、耐瘠薄、耐粗放管理,具有一次栽植多年开花的优点。萌发早,绿色期长,花期长,具有很长的观赏期。二、用途地被菊覆盖度高,美化效果好,适合自然种植于缓坡地,形成大色块,组成精美的图案。地被菊适应性强,管理粗放,适合在公路、广场、街道、公园风景区、居住区、厂矿区做整形及自然地被等用,充分发挥宏观群体之美。地被菊观赏价值高,装饰性强,深受人们的喜爱,因而广泛用来布置花境、花坛,装点庭院和美化居室。比如:很多具有低矮、匍匐茎,分枝多、冠幅大的植株可栽植于花盆、花钵等容器中,美化环境,点缀庭院;茎干高挺,重瓣性强的品种可作为瓶插材料,美化居室;有些品种可作盆景、吊篮等用。地被菊较耐荫,镶嵌性好,所以适合在林下或林缘作自然式的种植,也可种植于草坪中,形成嵌花草坪。地被菊抗寒性强,花期长。所以特别适合在北方地区的城市绿化中广泛应用。有些地被菊品种具有一定的药用和饮用价值。如我们熟知的杭白菊、杭黄菊等都是很好的茶用菊花,而地被菊中的乳荷、银杯、玉人面等在营养成分、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均与杭白菊、杭黄菊相似,甚至在某一方面要强于杭白菊、杭黄菊。三、栽培管理1、繁殖地被菊的繁殖包括有性繁殖和营养繁殖两种。有性繁殖即播种繁殖,这种方法成本低,繁殖系数大,可获得大量变异种,但后代性状良莠不齐。营养繁殖包括分株、扦插、嫁接、压条等方法。为了保持地被菊的优良特性,通常采用扦插方法繁殖。乌兰浩特地区曾做过地被菊的顶蕾嫩枝扦插试验,获得成功。这种繁殖方法可在任何月份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开花的地被菊幼苗。2、定植定植地点:应选择在通风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之处。幼苗定植:用20%多菌灵400倍液均匀喷洒,进行土壤消毒。定植时根系要舒展,生长点不能埋入土内,根系周围用土压实。栽后浇透水,保持通风,及时除草,温度控制在1 5℃一25℃之间。露地定植:5月中下旬移栽到大田,株行距为20厘米X 35厘米,栽植深度为将基部1—2片叶节埋入土中为宜,根部用土压实,苗要栽正,之后浇透水。生长前期,要多次松土除草,增强土壤的透气性。为防止雨季积水,当植株长到20—30厘米高时,可结合施肥进行培土。3、摘除残花,修剪病枝地被菊生长期间,要及时摘除残花,修剪生长过密和病枯枝,以保证健壮枝的营养供应和保持株型良好。4、施肥地被菊喜肥,定植前施足底肥,一般选用腐熟的畜粪、饼肥及少量的骨粉、过磷酸钙等混合使用。地被菊生长初期应追施尿素、饼肥等。进入花芽分化阶段和孕蕾期间,应增施磷钾复合肥,喷施0 2%一O 5%磷酸二氢钾和O.1%尿素溶液,每周一次。5、病虫害防治地被菊的主要病害是叶斑病和病毒病。发现植株发病后要及时摘除病叶,剪掉病枝,清除病株并销毁。发病初期可喷洒65% 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3—4次即可。在发病前喷50% 甲基托布津1 0O0倍液或50% 多茵灵500倍液,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地被菊的主要虫害有蚜虫和蛴螬。地被菊发生虫害可采用化学药剂灭杀,如喷施50%辛硫磷或50%杀螟松1000倍液等。天人菊 - 繁殖方法天人菊(一)播种:常在夏季进行播种,对播种用的基质进行消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锅里炒热,什么病虫都能烫死。用温热水(温度和洗脸水差不多)把种子浸泡3~10个小时,直到种子吸水并膨胀起来。对于很常见的容易发芽的种子,这项工作可以不做。对于用手或其它工具难以夹起来的细小的种子,可以把牙签的一端用水沾湿,把种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基质的表面上,覆盖基质1公分厚,然后把播种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为花盆高度的1/2~2/3,让水慢慢地浸上来。对于能用手或其它工具夹起来的种粒较大的种子,直接把种子放到基质中,按3×3公分的间距点播。播后覆盖基质,覆盖厚度为种粒的2~3倍。播后可用喷雾器、细孔花洒把播种基质质淋湿,以后当盆土略干时再淋水,仍要注意浇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种子冲起来;播种后的管理:播后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把薄膜揭开,并在每天上午的9:30之前,或者在下午的3:30之后让幼苗接受太阳的光照,否则幼苗会生长得非常柔弱;大多数的种子出齐后,需要适当地间苗:把有病的、生长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空间;当大部分的幼苗长出了3片或3片以上的叶子后就可以移栽上盆了。天人菊(二)扦插繁殖:用来扦插的枝条称为插穗。通常结合摘心工作,把摘下来的粗壮、无病虫害的顶梢作为插穗,直接用顶梢扦插。扦插后应注意以下管理:温度:插穗生根的最适温度为18℃~25℃,低于18℃,插穗生根困难、缓慢;高于25℃,插穗的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烂,并且温度越高,腐烂的比例越大。扦插后遇到低温时,保温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来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来;扦插后温度太高温时,降温的措施主要是给插穗遮荫,要遮去阳光的50~80%,同时,给插穗进行喷雾,每天3~5次,晴天温度较高喷的次数也较多,阴雨天温度较低温度较大,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湿度:扦插后必须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在75~85%。可以通过给插穗进行喷雾来增加湿度,每天1~3次,晴天温度越高喷的次数越多,阴雨天温度越低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但过度地喷雾,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烂,因为很多种类的病菌就存在于水中。光照:扦插繁殖离不开阳光的照射,但是,光照越强,则插穗体内的温度越高,插穗的蒸腾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于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后必须把阳光遮掉50~80%,待根系长出后,再逐步移去遮光网:晴天时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网,第二天上午9:00前盖上遮光网。天人菊(三)移栽:小苗装盆时,先在盆底放入2~3公分厚的粗粒基质或者陶粒来作为滤水层,其上撒上一层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厚度约为1~2公分,再盖上一层基质,厚约1~2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上盆用的基质可以选用下面的一种。菜园土:炉渣=3:1;或者园土:中粗河沙:锯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叶土中的一种。或者草炭+珍珠岩+陶粒=2份+2份+1份;菜园土+炉渣=3份+1份;草炭+炉渣+陶粒=2份+2份+1份;锯末+蛭石+中粗河沙=2份+2份+1份。上完盆后浇一次透水,并放在略荫环境养护一周。小苗移栽时,先挖好种植穴,在种植穴底部撒上一层有机肥料作为底肥(基肥),厚度约为4~6公分,再覆上一层土并放入苗木,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放入苗木后,回填土壤,把根系覆盖住,并用脚把土壤踩实,浇一次透水。在开花之前一般地进行两次摘心,以促使萌发更多的开花枝条;上盆一至两周后,或者当苗高6~10公分并有六片以上的叶片后,把顶梢摘掉,保留下部的3~4片叶,促使分枝。在第一次摘心3~5周后,或当侧枝长到6~8公分长时,进行第二次摘心,即把侧枝的顶梢摘掉,保留侧枝下面的4片叶。进行两次摘心后,株型会更加理想,开花数量也多。编辑本段 回目录 天人菊 - 日常管理天人菊湿度管理:喜欢较高的空气湿度,空气湿度过低,会加快单花凋谢。也怕雨淋,晚上需要保持叶片干燥。最适空气相对湿度为65~75%。温度管理:耐热,不耐霜寒。光照管理:喜阳光充足,略耐半荫。肥水管理:与其它草花一样,对肥水要求较多,但要求遵循“淡肥勤施、量少次多、营养齐全”的施肥(水)原则,并且在施肥过后,晚上要保持叶片和花朵干燥:夏、秋季:是它的生长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宝”——“花宝”——清水——“花宝”——“花宝”——清水的顺序循环(最起码每周要保证两次“花宝”)。进入开花期后适当控肥,以利种子成熟。鸢尾学名:Iris又名蝴蝶蓝、蝴蝶花、铁扁担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具短而粗的根状茎,坚硬匍匐多节,节间短、浅黄色。株高30-60厘米。叶剑形,长30-50厘米,宽厘米,2列,薄草质,淡绿色。花茎与叶片同长,1-2分枝,每枝着花1-3朵;有佛焰状苞片2枚。花蓝紫色,于5-6月份开花,蒴果长椭圆形,具6棱。原产我国中部,云南、四川及江苏、浙江均有分布,长于海拔800-1800米灌木林缘。耐寒性强,喜排水良好,适度湿润的土壤,以含石灰质的弱碱性土壤最为适宜。地上部在冬季不完全枯死。花芽分化在秋季进行。春季根茎先端顶芽生长开花,在顶芽两侧常发生数个侧芽,侧芽在春季生长后,形成新的根茎,并在秋季重新分化花芽,花芽开花后则顶芽死亡,侧芽继续形成花芽。采用分株繁殖。当根状茎长大时就可进行分株繁殖,可每隔2-4年进行一次,于春、秋两季或花后进行。分割根茎时,应使每块至少具有1芽,最好有芽2-3个。大量繁殖时,可将分割的根茎扦插于20℃的湿砂中,促进根茎萌发不定芽。也可采用播种的方法繁殖。播种在种子成熟后立刻进行,播种后2-3年可开花。若种子成熟后(9月上旬)浸水24小时,再冷藏10天,播于冷床中,10月间即可发芽。在种植前的培土时,应施入腐熟的堆肥作为基肥,生长期间可适当地追施化学肥料,以促进其正常生长。鸢尾的生态习性鸢尾类中,除宿根类,均具有根茎,粗细依种类而异。一般较耐寒,地上茎叶多在冬季枯死,春或初夏开花。对土壤的要求依种类不同差异较大,大致上分成三类:喜生于排水良好而适度湿润的土壤者,如鸢尾、德国鸢尾;喜生于湿润土壤或浅水中者,如西伯利亚鸢尾;喜生于浅水或湿润土壤中者,如玉蝉花等。这一类鸢尾,花芽分化多在秋季完成,春季根茎先端之顶芽生长开花,其顶芽两侧常发生数个侧芽,侧芽在春季生长后,形成新的根茎,并在秋季重新分化花芽。球根类鸢尾鳞茎较小,直径1厘米~3厘米,外具褐色皮膜。喜冷凉,忌炎热,要求充足的阳光,9~10月生根,早春抽叶生长,初夏休眠,为秋植球根花卉。鸢尾的繁殖方法宿根鸢尾常用分株繁殖,亦有播种者。分株繁殖,待根状茎伸长时即可进行,每隔2~4年进行一次,春季花后及秋季均可。花后分株,花芽可在秋季分化,次年着花较好。分割根茎时,每块以2~3芽为好,至少要具一芽。播种应于种子成熟后立即进行,播后2~3年开花。球根鸢尾多用鳞茎繁殖,鳞茎可隔2~3年采收一次。采收后,摊放于通风、干燥而冷凉处,其上所附子球及须根不要分离或除去,否则伤口会腐烂,应于秋季栽植时才分离。亦可用腋芽、腋片、底盘、花茎等不同器官,通过组培方法培养新的球茎。鸢尾的栽培技术宿根鸢尾,栽培比较粗放,但应根据对水分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立地条件和环境,湿生者要有充足的水分,而陆生者则对水分要适度控制。球根鸢尾除温暖地区露地栽培外,我国多作促成栽培。促成栽培前,将鳞茎放在 1C~C下冷藏 60天左右,如要 12月开花,则需要在开花前 70天左右种植。准备 2月开花的,在花前 50~60天栽植,前期置于 8 C~12 C条件下,待花莲渐抽出时,可渐升高至 20 C~24 C,浇水量也增加,并保持光照充足,通风良好。切花时至少留叶2枚,以利鳞茎继续生长,茎叶枯萎后,及时挖起,贮藏温度以 27C~29C为宜。1、 花絮蜀葵原产我国,现世界各地均有栽培。蜀葵华色彩缤纷,鲜艳可爱。《本草纲目》中称:“蜀葵似葵,花如木桂花,有五色。……过小满后生茎,高五六尺,花似大木槿而大,有深红、浅红、紫、白色,单叶千叶之异。昔人谓其疏茎密叶,翠萼艳花,金粉檀心者,颇善状之”。蜀葵不仅花美色艳,而且还有向阳的特点。历代诗人对此颇多赞赏。宋人韩琦的诗云:“不入当时眼,其如向阳心”。金人姚孝锡的诗云:“倾心知向日,布叶解承荫”。蜀葵的花期较长,生长强健,栽培容易,成片栽植时,花开时或一片鲜红,或五彩缤纷,委实壮观,若列植于篱边、墙下或建筑物前,即可成为花的屏障,在庭院或阳台上盆栽亦引人注目。2、 生态习性蜀葵为锦葵科蜀葵属的多年生草本花卉,株高可达米。全株有星状毛,茎直立,少分枝,下部木质化。单叶互生,叶柄长6~15厘米;叶片近圆形,掌状5~7浅裂,直径6~15厘米,基部心形,边缘有锯齿,表面粗糙。托叶卵形,顶端具三尖。花掖生,从植株中部至顶部,每掖生花,故名一丈红,花大,直径6~10厘米;单瓣种花瓣5枚,单体雄蕊;小苞片6~7,基部合生;萼钟形,5齿裂;亦有重瓣品种,重瓣种除外乱轮花瓣为平瓣外,内部有很多皱瓣。花具锦葵科花的特征,有副萼,花色有红、粉红、紫红、暗红、黄、白、墨紫等。果实盘状,为分裂果,心皮多数,种子肾形,成熟时易脱落。花期5~10月,果实期7~11月。蜀葵性健壮,耐寒、耐旱。喜肥沃、深厚的土壤,但要求不严。较喜冷凉气候,耐半荫。有自播习性。3、 栽培管理(1) 浇水开花期应适当浇水,以促使花期长、开花好,一直开到茎干顶端。(2) 施肥幼苗生长期应注意施肥、除划、松土、以使植株生长健壮。叶腋形成花芽后,需追施磷、钾肥,并将基部的叶片稍剪去几片。(3) 其他为使植株低矮,防止倒伏,可于6月在植株周围用楸作圆锥形下切断根,每2~3周断根一次,然后立即浇水养护。果实黄熟时应立即采收,以免种子散落,花期结束后,可将植株地上部剪去,待萌发新芽,可形成丛生植株。蜀葵易衰老,栽培2~3年应更新。4、 繁殖蜀葵多用播种方法繁殖,春季或秋季均可进行,南方以秋播为好,北方以春播为主,播种后,勤以灌溉,待真叶长到3~4片时进行移植,播种苗一般在11月份定植。为保留一些优良的重瓣品种,蜀葵也可用扦插或分株方法繁殖。扦插多于10月上旬取根部发出的芽,剪成8厘米长的插条,插入砂床,搭棚遮荫,经2~3周即可生根。分株多在花后秋凉时进行,将根基抽出的枝条带根分割后即可另行栽植。紫露草 - 栽培繁殖紫露草一、扦插繁殖:用来扦插的枝条称为插穗。把茎杆剪成5~8公分长一段,每段带三个以上的叶节,也可用顶梢做插穗。扦插后应注意管理:(1)温度:插穗生根的最适温度为18℃~25℃,低于18℃,插穗生根困难、缓慢;高于25℃,插穗的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烂,并且温度越高,腐烂的比例越大。扦插后遇到低温时,保温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来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来;扦插后温度太高温时,降温的措施主要是给插穗遮荫,要遮去阳光的50~80%,同时,给插穗进行喷雾,每天3~5次,晴天温度较高喷的次数也较多,阴雨天温度较低温度较大,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2)湿度:扦插后必须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在75~85%。可以通过给插穗进行喷雾来增加湿度,每天1~3次,晴天温度越高喷的次数越多,阴雨天温度越低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但过度地喷雾,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烂,因为很多种类的病菌就存在于水中。(3)光照:扦插繁殖离不开阳光的照射,但是,光照越强,则插穗体内的温度越高,插穗的蒸腾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于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后必须把阳光遮掉50~80%。二、移栽:小苗装盆时,先在盆底放入2~3公分厚的粗粒基质或者陶粒来作为滤水层,其上撒上一层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厚度约为1~2公分,再盖上一层基质,厚约1~2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上盆用的基质可以选用下面的一种。菜园土:炉渣=3:1;或者园土:中粗河沙:锯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叶土中的一种。或者草炭+珍珠岩+陶粒=2份+2份+1份;菜园土+炉渣=3份+1份;草炭+炉渣+陶粒=2份+2份+1份;锯末+蛭石+中粗河沙=2份+2份+1份。上完盆后浇一次透水,并放在遮荫环境养护。编辑本段 回目录 紫露草 - 日常管理紫露草湿度管理:喜欢湿润的气候环境,要求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温度在60~75%。温度管理:最适生长温度为18℃~30℃,忌寒冷霜冻,越冬温度需要保持在10℃以上,在冬季气温降到4℃以下进入休眠状态,如果环境温度接近0℃时,会因冻伤而死亡。在夏季:1、加强空气对流,以使其体内的温度能散发出去;2、放在半荫处,或给它遮荫50%;3、给它适当喷雾,每天2~3次。在冬季:1、搬到室内光线明亮的地方养护;2、在室外,可用薄膜把它包起来越冬,但要每隔两天就要在中午温度较高时把薄膜揭开让它透气;光照管理:怕强光直射,需要放在半荫处养护,或者给它遮荫70%。放在室内的养护的,尽量放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并每隔一、二个月移到室外半荫处或遮荫养护一个月,以让其积累养分,恢复长势。肥水管理:对肥水要求多,但最怕乱施肥、施浓肥和偏施氮、磷、钾肥,要求遵循“淡肥勤施、量少次多、营养齐全”的施肥(水)原则。紫露草春、夏、秋三季:这两个季节是它的生长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宝”——“花宝”——清水——“花宝”——“花宝”——清水的顺序循环(最起码每周要保证两次“花宝”),间隔周期大约为:室外养护的1~4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放在室内养护的2~6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浇水时间尽量安排在早晨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夏季在早晨或傍晚温度低时浇灌,还要经常给植株喷雾。冬季:在冬季休眠期,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清水——清水——“花宝”——清水——清水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7~10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浇水时间尽量安排在晴天中午温度较高的时候进行。编辑本段 回目录 紫露草 - 吊栽技术紫露草粉花紫叶,是人们喜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吊栽紫露草可以使用塑料花盆。先用一块旧布衬在盆内壁,再放入适量沙质壤土,将3株刚扦插成活,高约10厘米的紫露草小苗均匀栽种在盆中,浇一次透水,然后用尼龙绳或细铁丝将花盆拴好,悬挂于每天日照时间不少于2小时之处。花盆底部距离地面最好能有2米左右,这样不仅观赏效果好,而且日常管理也比较方便。在小苗未长出新叶前不要施肥,其他管理与一般花卉栽培方法相同。需要注意的是,当植株开始迅速生长后,要多次为它摘心促发新枝,使紫露草看起来丰满美观。另外,在浇水时最好使用细嘴容器,每次的浇水量应该控制在刚好使盆土浸透为宜。可以在塑料花盆下面加一垫盘,以避免浇水时将地板弄湿。

论文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表述形式之一。就是专门针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讨论的文章。 一般讲,这个问题都是很复杂的,很大的,比较重要.只要根据自己的专业认真写下就有可以了。

毕业论文金银花种植和管理

金银花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方法如下:

一、金银花种植技术

1、金银花对土壤没有特殊要求,一般的土壤都行,最佳土壤为湿润、肥沃的沙质土壤。

2、金银花的繁殖方法有扦插、压条和分株三种。

(1)扦插繁殖法:选择在连续阴天大雨时扦插为好,扦插前挖好种植穴,一般穴深23-33厘米,株行距为130-170厘米,长宽各17厘米左右,挖好穴后,选择生长健壮2年生的枝条作插穗,用手劈下来,插穗约42厘米长,将下一段插到地的叶子摘去。

每穴斜立着均匀地排上三四或五六根插穗,上端露出地面两三节,然后填土踏结实。

(2)压条繁殖法:一般多在扦插繁殖后1年内,利用伏雨时期将每丛长出来的条子,分别压在各丛周围。用这种方法繁殖,既能扩大金银花丛的面积,增强其保持水土的能力,又能生长多量的条子,增加金银花的产量。

(3)分株繁殖法:从生长几年的金银花枝丛中,分出一部分来剪去老根,然后移栽到别的地方,分株时期大多在春季2月间,金银花还未发芽时进行,用此法繁殖,不如扦插法简便,且影响金银花当年产量。

二、金银花种植管理

1、金银花在春季开始爬蔓,需要吸收大量的肥料,需要施适量饼肥作为基肥,以后在谷雨、芒种、大暑等节气每茬花前,在盆面撒些饼肥干粉即可,其他季节停止施肥。

2、金银花较耐旱也比较好,不容易干式,一般雨水充足的情况下,不用浇水,在天气较干旱的情况下,要适当浇水,一般晴朗的天气下,采枝叶和摘花之后要每3-5天浇一次水,梅雨季节注意防涝,夏季增加浇水量,冬季减少浇水量,等盆土发白时再浇水。

3、夏秋冬季都可进行修剪,一般情况下要对枝条较长的老枝条重剪,促进植株生长;另外,修剪时不要过分剪除,而应该多保留几根主干,任其四方伸展开花。

4、金银花最适合的生长温度为20-30℃,生长需要充足光照,但炎热的夏季育苗需要适当进行遮阳。

栽种金银花的过程中,主要先将种子放在35℃~40℃的温水中浸泡催芽处理,配制土层深厚土质的沙质土壤,选在春季的4月份左右栽种,栽种后保持间距在20~30公分左右,到了秋季进行移栽定植,经常浇水保湿即可。

1、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是金银花种植方法中的关键一步,首先将种子放在35℃~40℃的温水中浸泡24个小时后,放在湿沙中进行催芽,保持间距在20~22公分左右,覆盖1cm左右厚度的土质,每隔2天喷水一次,大约在10天左右出苗。

2、配制基质

栽培金银花的基质最好保证排水流畅且十分透气,一般在土表上撒入少量的沙土,这样就可以让根系充分的生长,一般以较厚的沙质土壤为主,栽培前需要将土壤彻底的深耕处理,使之保持疏软状态。

3、入栽定植

一般选在春季的4月份左右栽种最佳,栽种后保持每株的间距在20~30公分左右,切忌不要栽种的密度过大,如果雨水较多的情况下可在上面覆盖一层地膜,以避免积水,到了秋季进行移栽定植,以利于根系的生长。

4、栽后管理

当植株栽种后1~2年左右,施肥主要以尿素或者粪水溶液为主,到了2~3年后可追施饼肥和过磷酸钙溶液,在生长期间每隔15~20天左右施加稀薄的有机肥1~2次左右,现蕾期追施少量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即可。

5、养分环境

定植成活后处于幼苗期间,此时应加大肥水管理,这样植株就会长的很快,在生长中期的时候一般天气较好的时候可每隔3~5天浇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可利于根系生长,此外还要及时做好对病虫危害的预防。

金银花又名双花、忍冬花等,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金银花的栽培技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金银花的栽培技术论文篇一 论金银花的生物特性及高效栽培技术 [摘 要]金银花又名双花、忍冬花等,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金银花提取物的主要成分是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与木犀草甘(luteoloside),具有独特的抗菌性,被人们誉为”中药抗生素”。据有关部门统计,临床常用中药方剂中近1/3含有金银花,特别是在”非典”“甲流感”“禽流感”“手足口病”发生与流行期间,金银花成为防治这些疾病的首选药物。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日益关注,金银花作为一种天然的大宗药材,越来越受到青睐,市场需求量很大。本文对金银花的生物特性、繁育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金银花;生物特性;繁育;病虫害;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6-0207-01 1、生物学特性 生长环境。金银花适应性强,喜通风透光,怕枝条密挤;喜温暖干燥,怕阴冷潮湿。金银花为温带及亚热带喜阳植物,春季孕蕾前,若晴天干燥,抽枝展叶特别茂盛。金银花喜阳,对水分、土壤要求不严,在pH值为~的微酸偏碱地均能正常生长,尤以砂壤土、阳坡、半阳坡为最适组合生境,特别是在肥沃、疏松的土质中生长极其旺盛,在中国北至辽宁、南至广东均有种植。 生长发育习性。金银花适应性强,根系发达,地上生长旺盛,藤茎分生能力强,茎叶覆盖度大,故能起到良好的蓄水保土、防风固沙作用。金银花的主干有较强的直立性,藤茎有一定的缠绕性与”自剪性”。 2、繁殖技术 金银花一般采用扦插繁殖方式,分为直接扦插和扦插育苗2种。直接扦插就是在金银花藤茎生长季节,选择生长旺盛的枝条,截成长20~30cm的插条,每根至少具有3~5个牙位,剪去下部叶片,将下端切成斜口,用促根生长剂浸10秒后趁鲜扦插。株行距×,挖穴,每穴扦插3~5根,地上留1/3的茎,至少有1个芽露在土面,踩紧压实后浇透水,1个月左右即可生根发芽。扦插育苗就是将插条先育成苗子,然后再移栽大田。 3、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金银花对土壤要求不严,向阳的山坡地、山坳地、山坞田均可种植;但若要达到优质高产,应尽量选择向阳、土层较为深厚、土质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坡度在15℃以下的沙质壤土栽植,坡度偏大的可整理成阶梯状条栽。栽前土壤适当深耕,平整耙细,开沟作畦,一般畦宽~2m,株行距为(~)×2m。 精细移栽春季、晚秋或初冬均可移栽。晚秋或初冬移栽,于栽前挖定植穴,穴底可适当深施基肥,一般每穴施肥1kg或45%三元复合肥,再覆土待移栽,以免烧根;春季移植的,可等移栽成活后再采用环状沟施。移栽苗一般选择直径1cm以上、高20cm以上的扦插苗,移栽时将苗木根系舒展开,栽植在定植穴中,并踩紧土、浇透水。有条件的可选择阴雨天移栽,以提高成活率。 田间管理 施肥第一年,晚秋或初冬移栽的,建议先施基肥;而春季一般在空白地移栽,成活后结合中耕培土。之后每年分别结合中耕除草,施春、冬2季肥,化肥和农家肥配合,根据树冠大小确定施肥沟位置。此外,每次采花轻剪后,均需追肥一次,以施用速效氮肥为主、辅以部分磷肥,还可喷施叶面肥;施肥量视金银花长势、树冠大小、土壤肥沃程度等灵活确定,一般头茬花施肥量多于后几茬。施肥尽量在阴雨天前后进行,既可节约劳力,又可提高肥效。同时,每次修剪后都应追肥1次。 中耕除草金银花移栽前几年,每年最少需除草3~4次。每年开春,长出新叶时,结合施肥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培土;7~8月份第一季花后二季花前,进行第2次;秋冬霜降前后,结合施越冬肥进行第3次中耕除草、培土。3~4月后,视金银花长势、杂草滋生情况,酌情减少除草次数。为确保金银花的药用价值,一般不使用除草剂,以人工或机器除草为宜。 整形修剪整形修剪是金银花种植成功与否和实现优质高产的关键环节之一。通常移植后1-3个月后主要是培育直立粗壮的主干,修剪培养成伞形直立小灌木。 整形修剪的方法第1年移栽成活后,当主干高度长到30~40cm时,剪去顶梢,促进侧芽萌发成枝;当年冬季霜降后,略加修剪,剪去过长枝、病枝、密枝。第2年春季萌芽后,在主干上部选留生的粗壮枝条4~5个,作为主枝;到冬季,再从各主枝上长出的分枝中分别有选择地保留5~6个,剪去顶部作为主枝的一级分枝。此后,再从一级分枝上长出的分枝中每枝保留4~6个,剪去顶部作为二级分枝;以此类推,最终形成主干直立粗壮、分枝均匀的伞形灌木。以后每年春季,金银花尚未萌发时,再将枯老、细弱、直立能力差的枝条剪除;一般开春后在二级分枝中或原来的老花枝上萌发出的节密而短、叶细的幼枝均是花枝,应予保留;主干基部新抽出的蔓生枝和枝干上的内膛枝一定要剪去,以免消耗营养。 整形修剪的时间每年于冬、夏2季进行修剪。冬季修剪主要是剪去下垂枝、徒长枝、交叉枝、病枯枝、细弱枝等,保留健壮枝条;要求枝枝都剪,即对所剩余下的枝要全部进行轻剪,以形成多个粗壮主侧枝,逐年修剪形成枝条疏朗、分布均匀、通风透光、主干粗壮直立的伞形灌木状树形,促使通风透光性能好,增加产量又便于摘花。夏季修剪,以“打顶”为主,促进多发新枝;适当对少数旺枝进行中度修剪,控制金银花徒长,以利于形成均匀的伞形枝;剪除郁闭枝,细弱枝,枝粗、节长、叶大的无花徒长枝,以改善光照条件,提高光合效能,增加营养积累。每季花后都要进行轻剪,剪去已开花梢,促使形成新的花梢,以免未采摘干净的花稍转变成生殖生长,即开花结籽,影响下一季开花。而且靠近根部发出的枝条和徒长枝条都要剪去,以减少养分消耗,促使大批量花蕾提早形成,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4、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金银花抗病性较好,只要保持植株通风透光、田间排水良好,则很少发生病害。若雨水过多,则应注意叶部和嫩茎的褐斑病、白粉病的发生。防治对策:(1)加强管理,增施有机肥,提高植株抗病力;(2)发病初期用1∶1∶200倍的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600倍液、25%粉锈宁1500倍液喷雾防治,每7天1次,连喷2~3次。 虫害防治主要虫害有蚜虫、天牛,蚜虫主要危害叶片、嫩枝,天牛主要危害茎干。蚜虫一般每年防治2次,即在每年的4月份花期前10~15天和9月上中旬采花前10~15天,用菊酯类农药或40%氧化乐果防治。天牛一般采用注射法防治,当发现植株被天牛幼虫危害且已蛀入枝干时,用医用注射器及针头吸取40%氧化乐果原药直接插入虫孔,将药液注入,注药量以孔洞注满、从另一个孔洞冒出为止,随即拔出注射器后用湿粘土将2个出口封住,防效可达98%以上。最后一次用药须至少在采花前10~15天进行,以免造成农药残留,影响金银花的质量。 金银花的栽培技术论文篇二 金银花的利用价值与丰产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金银花的特性和利用价值,并总结其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促进金银花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 金银花;特性;开发价值;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207-02 金银花又名二花、金花、银花、忍冬花等,为忍冬科忍冬属多年生常绿缠绕灌木。金银花在我国分布较广,辽宁以南、华北、华中、华东、西南等地均有分布或栽培,河南、山东栽培较多。金银花是一种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看好的优良药用经济树种,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近年来,随着国内对金银花开发利用速度的加快,金银花市场缺口越来越大,2012年市场缺口将高达万t。为此,笔者结合栽培经验和有关文献资料,对金银花的利用价值和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1 金银花的特性 金银花为多年生常绿缠绕性灌木。茎中空,多分枝,密生短柔毛。叶片凌冬不凋,单叶对生,卵形或椭圆形,长3~8 cm,先端短渐尖至钝,全缘,叶缘浅紫色,叶柄短。花生于叶腋,一梗两花,花下2苞片叶状,花冠筒状唇形,长3~4 cm,初开白色,2~3 d后为金黄色。浆果球形,熟后褐色,有光泽,内含种子4~10粒。花期5—9月,果熟期7—11月。金银花喜光、喜湿润、喜通风、耐热、耐寒、耐旱、耐涝、耐瘠薄,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植物。金银花根系发达,根深可达3 m左右,根幅比树冠大2~3倍,浮根多集中在深30 cm的土层内。豫南地区3月上旬金银花芽体膨大,4月中旬第3、4对叶开始现蕾,5月中旬可摘第1茬花,土、肥、水管理好的条件下,一年可收3茬花。丰产期可产干花2 250 kg/hm2左右,丰产期一般可维持30年以上[1-2]。 2 金银花的利用价值 经济价值 近年来,国内对金银花的开发利用发展很快,在香料、化妆品、保健食品和饮料等多个产业领域都有应用。在香料工业方面开发出金银花香水、金银花香液、金银花浴液等,在食品与饮料方面已开发出金银花面包、点心、花茶、啤酒等,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和市场开发的深入,市场对金银花的需求将逐年增加。 药用价值 金银花药用价值高,花、叶、根、藤都可以入药,其含有30多种人体所必需的元素,并且有抗菌消炎和对某些病毒的抑制作用,其制剂应用十分广泛。用于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扁桃体炎、急性乳腺炎、急性结膜炎、急性阑尾炎、大叶性肺炎、细菌性痢疾、外伤感染、子宫颈腐烂等症。 环境价值 金银花是地被灌木,分枝力强,根系繁密,固土性能好,适应性强,是优良的固堤、防止水土流失的灌木树种。 观赏价值 金银花色香具备,可攀援花架、花廊等作垂直绿化材料,或附植于山石上、沟边、山坡作地被材料。十年生的金银花可以进行整枝造型,做成盆景以供观赏。 3 金银花丰产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金银花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微酸、微碱及中性土壤都能较好生长,最好选通风向阳、水利条件好的土地,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对选好的地块施农家肥6 t/hm2左右,深翻细耙,做成 m× m的平畦,以备育苗。大田栽植可穴状整地,穴株行距90 cm×150 cm,穴大小为40 cm×40 cm×40 cm,每穴施农家肥10 kg与土拌和,以备栽植[3]。 培育壮苗 育苗有种子育苗和扦插育苗2种方式。种子育苗生长慢,生产中一般不采用,而扦插育苗简单易行,省功省力,收益快,在生产中应用较为普通。扦插育苗在春、夏、秋3季均可进行,但以9—10月为好,此时地温高于气温3~5 ℃,伤口愈合快、生根快、成活率高。扦插方法:选择一年生以上健壮枝条,剪成30~40 cm长(须保持3对叶以上)作为插穗。在苗床上按行距30 cm、深25 cm开沟,株距10~15 cm垂直摆入沟内,插穗埋土2/3,覆土踏实,及时浇水,保持湿润,10 d即可生根发芽,来年秋季即可移栽大田。 大田移栽 成苗后进行大田移栽,春、秋2季均可,春移在3月上旬,秋移在9月中下旬。将根系好的壮苗栽入整好的大田里,株行距90 cm×150 cm,每穴1株,覆土压紧,及时浇水,以保成活[4]。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大田移栽成活后,在前2年要注意清除植株周围的杂草,以后结合除草普遍进行松土,除草一般在夏季前后进行。 浇水追肥。金银花喜湿润,要求土壤湿度在70%以上,促使植株生长旺盛、稳产、高产。每年入冬前浇1次防冻水,萌芽前浇1次促芽水,每次夏剪后根据天气结合追肥,适时各浇1次催长水。 整形修剪。金银花萌芽率高,成枝率高,不适时修剪很容易密不透风,发生病虫害,影响产量、质量和田间作业。修剪要求做到“株形直立蘑菇状,群枝离地斜向上;内膛清除无效枝,外围留枝要适当;瘦小弱枝全剪掉,株形美观透风光”。修剪全年进行3次,其中冬剪1次,夏剪2次。冬剪在10月下旬至封冻前进行,过早会发芽,过晚则消耗养分。冬剪主要剪除细弱枯老枝、横串密集枝、下垂着地枝、油条徒长枝及交叉枝,留强壮、旺盛、顺生枝,剪后达到主干、侧枝明显,层次分明,摆布均匀,多而不乱,树高控制在 m以内。夏剪在摘完每茬花后3~5 d内完成。夏剪主要剪除细弱枯老枝、密生枝及交叉枝,留强壮花枝第1对花蕾的以下部分,上半部分全部剪掉,一般留15 cm左右。金银花具有当年新枝发育成花枝的特点,通过合理修剪即可达到枝多花多、提高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病虫害防治 蚜虫。在4月上中旬开始发生,15~25 ℃繁殖最快,主要刺吸植物的汁液,使叶变黄、卷曲、皱缩,严重时会造成绝收。可用40%氧化乐果、5%灭蚜松1 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2 000倍液喷雾毒杀,采花前15 d应停止用药。采花期发生时可用洗衣粉1 kg对水100 kg,或用酒精1 kg对水100 kg,或用生物农药鱼藤酮乳油500倍液喷雾防治。 咖啡虎天牛。多发生天5月中下旬,可用50%辛硫磷乳油600~1 000倍液或50%磷胶乳油1 500倍液喷雾,7~10 d喷1次,连喷数次。 红蜘蛛。多发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可用螨虫净或螨必治1 000~2 000倍液喷雾。采花期可喷洒10%浏阳霉素1 000~1 500倍液。 白粉病。多发生于夏季高温多雨后,田间郁蔽、通风不良时易发生。防治方法:及时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合理施肥,使植株生长健壮而不旺长;发病初期,喷洒20%粉锈宁1 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每隔7 d喷1次,连喷3~4次,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4 参考文献 [1] 唐密林.金银花经济价值及繁殖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11(3):36. [2] 叶传财.金银花栽培关键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1(6):85-87. [3] 严振旺,柳宗林,林敏莉,等.药用植物金银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初探[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6):131-132. [4] 郭艳萍,丁文静,张李娜,等.金银花新品种中花1号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要点[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1):121-122.看了"金银花的栽培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金银花盆景的栽培技术 2. 对园林绿化种植类型及养护研究 3. 地方经济发展论文 4. 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论文3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