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通用技术作品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07:26:09

通用技术作品论文

你要是找国淘论文写作,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了好不好?1.题名规范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2.命题方式3.撰写英文题名的注意事项①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

百度文库有 通用技术小论文通用技术小论文——论结构强度与稳定性摘要:通过对通用技术这门学科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本文是我针对“结构强度与稳定性”这一内容,所作的一篇小论文。其中,我介绍了“强度”、“稳定性”等概念,并结合一些具体事例进行合理分析,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与感受。关键词:关键词1、结构;关键词2、强度;关键词3、稳定性;关键词4、材料;关键词5:改进措施通用技术是一门应用广泛,具有宽广的迁移价值的学科,它的综合性和实用性都非常强,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帮助。我通过这段时间对通用技术的学习,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也知道了:学习技术与设计的基本思想与基本方法,将使我们终身受益。本篇论文的主题,是围绕“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展开的。“结构”是指物体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搭配和排列,常见的结构有:实心结构(如墙体、大坝等)、框架结构(如门、窗等)、壳体结构(如饮水杯、文具盒等)等等。那么,哪种结构更“稳”,更“结实”呢?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助“简易弯曲试验”等试验来完成。通过这个试验,我们发现:中间固定了小木条的木板,不易被压弯,相比没有固定小木条的木板更结实。所以,我们知道了结构的变形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且,试验后,我们发现,对于结构的变形,只给以“结实”或“不结实”来评说,是不确切的,所以,我们引入了“强度”这个概念。首先解释几个概念:外力使构建发生变形的同时,构建内部分子之间随之产生一种抵抗变形的抵抗力,成为内力;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内力,成为应力;通常,物体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都以强度来表述;且用应力来衡量强度。在“简易拉伸试验”中,多股绳比起单股绳来,前者受力面积大,即承受的应力小。应力小,变形就小,也就是抗变形能力大。换句话说,就是粗绳抗拉强度大。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有很多,具体的说,包括:形状、材料、材料的连接方式等等。正确认识这些因素,对我们正确选择结构和材料是很重要的。除了强度,稳定性在结构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结构具有阻碍翻倒或移动的特性,就是结构稳定性,这是一种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原有的平衡状态的能力。比如单摆,在受到外力作用后,如果干扰外力小时,单摆的运动会逐渐减弱,直至停止,回到平衡状态。摆的这种性能,就叫做稳定。同强度一样,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也有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1、结构的形状:金字塔、或金字塔形状的建筑,如江河的人造堤坝,稳定性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2、重心的位置:不倒翁之所以稳定,就是因为它的中心设置的很低,在它纵向长度的一半以下。那么,知道了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我们就要知道怎样才能增加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了。严格说来,笼统的说提高结构强度的措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结构不同,其承受的载荷也不同,因而提高强度的措施也不会相同。这里,我们简要讨论一下提高“梁”的强度的几点措施。(1)采用合理的截面形状:经理论证明和实践验证,在横截面面积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工字梁”是合理的,而采用圆形截面就不合理。(2)采用变截面梁:让承受最大弯曲的截面面积大一些,其应力也就小一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强度,还可以节约材料,减轻自重。(3)合理安排梁的支座和载荷:要提高梁的强度,应该减小作用在梁上的最大弯矩,在载荷一定时,梁上的最大弯矩和梁支座间的长度有关,因而,适当减小支座间的距离,可以有效地降低最大弯矩值。(4)合理使用材料 :不同材料的受力特性不一样,应尽量利用每种材料的长处。说过了强度,增加结构的稳定性也是有巧妙方法的。(1) 减小长细比:长细比,指的是结构的纵向长度与横向截面的最大尺寸之比。如果是梁,长细比越大,越易弯曲;如果是杆件,长细比越大也越易变形。(2) 利用三角形框架及其组合结构,可以有效地增加结构的稳定性:自行车车体正是一种巧妙的结构。通过对这一章节的学习,我了解了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有关知识,包括一些概念、影响因素、改进措施等等,并学到了许多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使我受益匪浅。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它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一门课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学生通用技术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高中学生通用技术论文篇一:《试谈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活动的思考》 摘 要: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基本目标,课程性质强调技术设计的过程,鼓励有创新意识的设计,通过实践活动能不断提高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试验能力。教学中如何设计好能展现学生创造力的实践环节并有效组织和安排实践活动,是达到课程目标所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关键词:通用技术;实践活动;创新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技术与设计,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且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这门全新的课程,学生普遍缺乏了解,陌生感较强。刚接触时因为新鲜,有一定兴趣,但几堂课下来后,由于教学环境和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课程目标。 对于一门进入高中课堂时间并不长的新课程,作为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通用技术课程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意义和主要任务,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为目标,认真设计并完成教学实践活动。 一、用案例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当前 教育 选拔体制的大背景下,学生普遍对《通用技术》这样的科目不重视,也不愿意多花时间来学习。因此,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通用技术课程的趣味性和实践性,通过案例、情景仿真、实践创新等方式,使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积极性,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充满期待。 我们所使用中的教材本身提供了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大多与教学目标结合紧密、重点突出,教学中很适用。但由于各学校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科技发展与进步带来的巨大变革,单靠教材上的案例难以吸引学生,因此,教师备课时就要贴合自身实际,与时俱进地搜集、整理更多的案例运用到教学中来。在这方面,央视CCTV-10《我爱发明》栏目就可以作为我们案例的重要来源之一。这个栏目所讲述的发明创造案例生动、鲜活,大多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不一定有高深的科技含量,但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实用性。节目中来自民间的发明者的发明和制作经历讲述,让学生感受到发明创造并不是那么神秘莫测和高不可攀,并不是只有高智商或高级知识阶层才能完成,关键在于善于观察和思考,具备发现问题和大胆创新的意识。发明者的亲身讲述,让学生看到了创造发明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给发明者自身带来的变化,从而产生热爱发明的共鸣。通过精心挑选栏目中技术难度和复杂度相对较低,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来作为课堂素材应用到课堂中,必然会触动学生,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带进技术与创新的大门。 单纯的理论知识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如果将技术与设计的原理结合到实践,尤其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实践中,理论知识就有了强大的活力。在“流程与设计”这部分的教学中,就可以和班主任配合,在课堂上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协作设计一主题班会的流程,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去理解、掌握流程的概念、组成、表述 方法 等。评选出的最佳流程方案利用班会时间来具体实现,再回到通用技术课堂上来 总结 流程设计和实施的得失。整个教学过程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确定主题、设计各环节内容和参与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只起引导和点化的作用,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这部分的学习。 二、实践与创新的培养 通用技术课程是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造与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其课程性质强调技术设计的过程,鼓励有创新意识的设计,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试验能力。教学中如何设计好能展现学生创造力的实践环节并有效组织和安排实践活动,是达到课程目标所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通用技术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生必须亲力亲为整个设计过程,在过程中展现和提高能力,当前学生普遍欠缺的基本动手技能就成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重大障碍。凡事欲速则不达,如果一心只盯着终极目标,不顾眼下的实际情况,强制拔高要求,最终可能会完全偏离预期目标。模型和实物的制作是设计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制作离不开基本工具的使用技能和对材料的认识了解。这些基本技能的具备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实践活动的设计必须从最基本和最简单的做起,暂缓或放宽对创新和探究的要求,让活动目标简单而明晰,以顺利完成活动,为后面的高要求打下基础。比如,将简单易行的“纸桥过车”“水火箭”等科技活动搬到通用技术课堂上来,尽管在活动中更多的可能是借鉴、利用别人的 经验 ,甚至是直接模仿,但学生仍然能从制作和竞赛过程中体会到实践能力的提高,既改变了之前眼高手低,看别人做简单、自己动手却困难重重的状态,又养成了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 在一段时间以锻炼、形成学生基本动手技能为主的活动之后,就要转移到“多样性”和“开放性”为主的实践中来,在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由创造能力。个人认为这一类活动才是通用技术课程的精髓所在,但这类活动自由度高,地域环境、学校条件和学生程度的差异使很难照搬书本的实例,老师在设计这类活动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现有条件和学生实际,本着少而精的原则,以创新为核心,精心挑选能经历发现问题、方案构思、技术试验、方案优化等过程的项目作为实践活动的内容。比如,在设备和相关工具、器材都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就可以选定这样一个活动内容:设计一个让鸡蛋从楼上掉下来而不破的技术方案。这个活动所需材料不多,制作中也不需要太复杂和有一定技能要求的设备,简单易行,充满趣味性和竞赛性,最后学生形成的方案也各有独到之处。 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时间远比通用技术课程长,各学校在设备条件和教学积累上都相对较好,学生也基本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通用技术实践活动中如果能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完成相关内容,如,动画、视频演示,试验模拟和仿真等,既加深和提高了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又解决了通用技术课程设备和材料缺乏的问题,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比如,在“结构设计”中,为了了解赵州桥的小拱设计是否合理,有没有降低桥的承重,就可以利用Algodoo这样一个方针软件,在计算机上按赵州桥真实尺寸搭建起有小拱和没有小拱的结构模型,通过观察对比小车在桥面运动时拱桥各部分受力和载荷传递的变化,得到半圆形的小拱对桥梁承载能力基本没有影响的结论。 通用技术是一门新的课程,在高中课程中才刚刚起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要走的路也会很长。作为一线教师,需要不断开展、研究通用技术实践活动,通过研究和积累,获取更多的方法和经验,建设多样化的充满活力的课堂,促使学生的技术创造潜能及技术素养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同时也推动通用技术课程的持续发展。 高中学生通用技术论文篇二:《通用技术课程学生学习状态浅析》 摘 要:从学生听课表情上观察到三种学习状态:即新奇状态――正常状态――放弃状态。加强试验设备的建设,这是推进通用技术课程正常发展最佳的和必须的手段。目前通用技术必修部分的课程设置为两个学年完成教学,每周安排一课时。我觉得将其设置成每周两课时并连堂,一学年完成效果会更好。 关键词:试验设备;能力;状态 我校已经进行了六年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一门从无到有的世界各国争相开设的学科,一门正在不断探索、不断成长的课程,需要我们精心的呵护,不断的积累和总结。这六年时间,我进行了三轮的通用技术必修课程教学,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似乎成了规律,因此,觉得有必要说出来,供大家参考,并希冀由此让通用技术课程在我校开展得更加顺利和更好,让学生学起这门课时更加高效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每轮教学的过程总出现类似的一些特征,从学生听课表情上观察到三种学习状态:即新奇状态――正常状态――放弃状态。新奇状态是在高一开始到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前,这段时间学习效果很好,学生有渴望听这门课的感觉,老师能感受到教学的乐趣。正常状态是在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到高二开始准备抓反向会考前期间,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效果不错。放弃状态是高二抓反向会考开始到这门课结束期间,学生处于放弃听课状态,精神状态很差,上课效果不好,学生不大配合教学,老师感觉到的是教学的痛苦。这已经成了我校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规律性的过程。下面我初浅的分析下原因及提出一些应对办法: 1 原因分析 通用技术是一门高中才开设的课程,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加之课程编排第一章是《走进技术世界》很容易吸引住学生,自然就出现了学生开始时的新奇状态,这是原因之一。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学生才进入高一, 其它 学科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小,学生处于自然的少有偏见的学习状态,是放松学习的时间,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而好奇的学习。这就促成了通用技术最黄金的教学状态时间。而到了高中第一次月考后,来自成绩的排名,学生感受到了高考会考学科的压力,加之来至社会功利思想的影响,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考试的巨大威力,我每次都能从考试前后课堂学生反应看得真切,强烈的反差,让我感受到了学生内心中的激烈变化和痛苦。考试前全班的朝气和初生牛犊般的神态,讨论时的热烈,透出学生的自信;而考试后部分学生的萎靡,耷拉的头,不愿讨论和缺少兴趣,让我感受到了遭受打击和自信受损的悲痛。每到这时,我总会想,为什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这么早就被我们浇灭了呢?高一上学期离高考还有很长的时间啊,给学生一学期的学习热情和快乐时光就这么难吗?我们为什么非得让部分学生每个月都要遭到一次打击而抬不起头呢?高一上学期难道就不能取消月考和期中考吗?有必要这么早就为高考准备吗?参加 长跑 的人也是最后阶段才冲刺了嘛,从没见过好的选手一上场就冲刺的,上场就冲刺的肯定跑不出好成绩的。当然月考的威力还是远不及会考高考的威力,所以,第一次月考后,学生新奇的学习状态调整成正常学习状态,少部分分化下去,大多数能认真听课。但到了会考准备时和会考后的高考鼓动下,通用技术课学生的状态就变成了放弃状态。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情况是同考试的压力和紧张程度反向的,抓考试越强,这门课就越难上,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差,学生创新的思维就越弱。我感觉到,高二学生的 创新思维 还不如高一时,为什么呢?始终想不明白。 再一个重要原因,通用技术课后面教学手段的单一,目前缺乏动手的试验设备只能单一的运用多媒体手段,也是学生学习状态差的原因。本来通用技术课程到后面应该是学生动手设计试验,这样可以持续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关键的内容,这也是通用技术的灵魂所在。但我们学校目前没有试验设备与工具,处在纸上谈兵阶段,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让学生验证自己设计创新成功的可能性,和在制作创新设计的过程中的种种挫折带来的意志磨炼和经验的积累,也更没有办法体会到从设计到制作完成的成功喜悦的感受。这也是导致通用技术课程末期,学生不怎么听课的重要因素。 第三,这门课程的必修部分,安排的时间跨度过长,每周一课时,这样吊着,也不利于这门课的学习。如果有试验设备,或许这个问题还不突出,时间跨度安排长一点,或许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但若没有试验设备,这么安排,应该不利这门课程的教学和学习。 2 应对办法 加强试验设备的建设,这是推进通用技术课程正常发展最佳的和必须的手段,也是发展的方向。未来这门课程的发展空间巨大,我们目前还只能上必修部分,并且没有任何的试验设备,所以,只能算开设了这门课程,严格说来,还算不上正常开设。后面的选修部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是发展方向。现在,大家看到的中学是在拼高考分数,或许同时你也发现考上大学越来越容易,这个信号告诉我们,未来对中学的要求会从重分数向重能力方向转化,十年后,中学或许是拼学生的能力了,那时,通用技术必是学生家长非常重视的一个部分,所以,改变教育的观念,提前谋划,将对我校长远发展是有利的。 另外,目前通用技术必修部分的课程设置为两个学年完成教学,每周安排一课时。我觉得将其设置成每周两课时并连堂,一学年完成效果会更好,其实课本设计是如此的。就目前的学习态势,最好是高一学年上这门课程并结束,对这门课程本身的教学而言是最为有利的。当然我是站在这门学科的角度思考的,只是给一个角度的参考。 最后,引几句话,作为结束语。看国外怎么认识和对待这门课程,而我们又该如何来看待呢?摘录美国《2061计划》里的几句话:“在人类发展变化的下一个历史阶段,科学、技术、数学是变化的中心,它们引起社会的变化,塑造社会变化,并应对社会变化,是今日 儿童 应对明日世界的基础。”“普通教育应当以神圣的方式,把技术介绍成我们的历史,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我们的未来的一个组成部分……技术教育应当是当代儿童和青年人的基本教养。” 高中学生通用技术论文篇三:《试谈高中通用技术教学》 通用技术是一门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为基本目标,坚持基础性、通用性、选择性与时代性的高度统一的学科。它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立足于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 文化 ;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元化。笔者从事通用技术教学工作已经有三年的时间,结合这几年的教学,谈谈对通用技术这门课的认识。 1 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制定适合的“三维目标” 通用技术课程目标的实现靠教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的高低是课程理念落实成败的关键。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了解课程目标,要分析本节的教材、学情,才能制定出合适的“三维目标”,进而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分析教材 分析教材是教师备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分析教材,应从全书的角度来看教材,对教材进行系统的、关联的分析,真正做到“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分析学情 学情分析就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 学习方法 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教学活动是为了学生而组织的,只有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兴趣、学习动机、学习需要、起点水平和认知倾向等实际情况,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教学程序,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制定合适的“三维目标” 根据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可以看出,普通高中技术课程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从技术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的素质出发,确立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计算、调查等技能。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强调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指的是认知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认知过程中 人际交往 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也包括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三个维度的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应注意三者的融合与协调,努力实现三者的统一。要想真正写好三维目标,必须仔细研读课标,仔细分析学情,仔细分析教材,一份好的三维目标应该是从学生角度来写的,用“了解”“知道”“掌握”“通过”“体验”“感悟”等措辞,而不应该从教师角度出发,出现“培养学生……”“使学生……”“教会学生……”等这样的措辞。 2 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 常言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成功的导入形式和内容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成功的导入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对于一节课来说,导入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但它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导入可以很快地吸引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实际教学中,导入的形式有很多种:复习导入、图片导入、视频导入以及实物导入等。鉴于通用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坚持图片不如视频、视频不如实物的导入原则。 如在讲《技术与设计2》中“了解控制”时,笔者考虑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控制现象,但是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现象就是控制现象,尤其是对自动控制还有一定的神秘感,因此在导入时选择了实物(玩具:小狗爬楼梯)导入的形式,通过打开开关,使小狗在电机的驱动下爬上楼梯。这其实是一个简单的控制现象,由于学生小时候玩过玩具,容易引起共鸣,也打破了控制的神秘感。 3 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好的学习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在教学的最初阶段,由于学校条件有限,教师只能是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传递给学生知识,枯燥单一,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情绪;后来,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在同事的合作下,每节课都给学生印一张导学案,把比较新的技术、案例等融入到教学中来。有时也创造条件,自制一些简易的教具等。现在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学又注入新的形式。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的是以多媒体为核心的教学手段。在通用技术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直观、形象的图片、视频等,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内在潜能得到激发,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有效转变。 在讲《技术与技术2》中“了解控制”时,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控制,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现象就是控制现象,对控制还有一定的神秘感,因此,笔者搜集了一些有关控制的图片以及视频如“电视制导导弹”“自动门的开与关”等。通过“电视制导导弹”的视频,学生了解了电视制导导弹是如何攻击目标的;通过“自动门的开与关”的视频,学生了解了自动门是如何实现门的开与关的,从而打破了控制的神秘感,很好地理解了什么是控制。 4 教学与实践并重 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通用技术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通用技术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由此可见,“实践”是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立足点。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技术与设计1》中的“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了“模型的制作(泡沫塑料模型)”和“简单结构的设计(小板凳的制作和秋千的制作等)”,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对通用技术学科的兴趣。 5 教学 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后反省自己的得与失,它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阶梯。笔者每上完一节课,就会静心沉思,从课的设计、师生互动、学生的掌握情况、多媒体运用等方面做出深刻反思,记下精彩的部分以及疏漏之处,写下心得与体会,作为今后改进教学、探索规律的依据。有时,课堂上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或自己对知识点讲解的想法)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种“灵感”“顿悟”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去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间的推移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知识日新月异,要想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把新的知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中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将虚心向老教师、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努力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参考文献 [1]王景华.通用技术教学研究与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4. [2]刘琼发.技术与设计:1[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131-140 [3]刘琼发.技术与设计:2[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107-114. 猜你喜欢: 1. 高中学生管理论文 2. 高中学生物理论文范文 3. 高中通用教学技术论文例文 4. 关于高中学生历史小论文 5. 高中信息技术创新论文 6. 高中通用教学技术论文2000字

通用技术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内容及要求

大学生活要接近尾声了,大家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毕业论文内容及要求,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封面

封面由学校统一印制。

(二)题目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字数不得超过20个汉字,题目过长可设副标题。

(三)中外文摘要(中文在前,外文在后)及关键词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应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不含图表,不加注释,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中文摘要一般为不少于800 字,外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完全相同。

“摘要”字样位置居中。

关键词是反映毕业论文(设计)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检索使用的。主题词条应为通用技术词汇,不得自造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外延层次(学科目录分类),由高至低顺序排列。

关键词排在摘要正文部分下方。

(四)目录

目录要与正文题序层次一致,按级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主要包括绪论、正文主体、结论、主要参考文献等。

(五)正文

论文正文部分包括:绪论(或前言、序言)、论文主体及结论。

绪论是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求层次清楚,文字简练,通顺,重点突出。

结论(或结束语)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标题前不加“第xxx章”字样。结论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一般不超过两页。

(六)注释

正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及原话、主要数据等必须注明出处,有需要解释的内容,可以加注说明。所引来自著作需注明:作者、著作名、出版单位和出版年号、页号;所引资料来自刊物需注明:作者、篇名、发表的刊物名、出版年号、期号。论文中的注释不得少于20个,且一律采用尾注。

(七)主要参考文献

为了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同时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刊出主要参考文献。列出的只限于那些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最重要的且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文献或网上下载的资料。论文中被引用的参考文献序号置于所引用部分的右上角如******1。参考文献表上的著作按论文中引用顺序排列,著作按如下格式著录:序号 著者. 书名(期刊).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顺序列出。

(八)致谢(可选)

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文字要简捷、实事求是,切忌浮夸和庸俗之词。

拓展阅读

毕业论文答辩要求

(一)毕业论文答辩的条件

交清学费,全部课程考核合格,毕业论文有导师评语并同意参加答辩者,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二)毕业论文答辩的程序

1、由各专业答辩委员就论文的有关内容提出3-5个问题;

2、论文作者退席准备20分钟,由答辩秘书安排返回;

3、答辩秘书宣读论文评语;

4、由论文作者简述论文选题、结构、主要内容及写作情况(时间为5分钟);

5、回答提出的问题;

6、各专业答辩委员会按照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在成绩记分表上打分;

7、答辩秘书统计每位答辩委员所给的成绩并计算平均分;

8、各专业答辩委员会根据每篇论文的平均分合议评定论文成绩等次,成绩分为优秀(85分以上)、良好(70—84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四个等次,其中优秀不超过15%;

9、各专业答辩委员会主席登录论文成绩等级并由所有答辩委员签字,答辩委员会秘书在评语栏中根据成绩等次参照参考评语撰写答辩评语。

(三)毕业论文答辩的要求

1、在职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由答辩委员会负责审查和组织答辩。

2、答辩委员会由不含论文指导教师的1名主席、2名委员和1名秘书组成。

3、学员应按时到指定地点参加答辩。由于各种原因确实不能按时参加答辩者,可申请参加下一年级的答辩,并按规定交纳答辩费。

4、答辩委员会认定为不合格的论文,作者可在一年内修改,重新提出申请,随下一年级答辩,并按规定交纳答辩费。

怎么写毕业论文论文各部分内容怎么写?有哪些要求标准?

一篇完整的论文通常包括:题目、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等几部分。论文各部分内容怎么写?有哪些要求标准?

一、题目

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论文题目不应超过25字,原则上不得使用标点符号,不设副标题。

二、摘要与关键词

1.摘要。

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摘要均要求用中、英两种文字给出,中文在前。摘要应扼要叙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精炼,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应包括本论文的主要成果和结论性意见。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2. 关键词。

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应在摘要中出现。

三、目录

目录应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

四、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 绪论。

一般作为论文的首篇,应说明选题的目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文管类论文的绪论是毕业论文的开头部分,一般包括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提出问题。绪论只是文章的开头,不必写章号。

2. 论文主体。

是论文的主要部分,要求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论文主体各章后应有一节“本章小结”。

3. 结论。

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不加章号。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要突出论文的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一般为400-1000字。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论文的取材来源和广博程度。论文中要注重引用近期发表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献。

对理工类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一般为15篇以上,其中学术期刊类文献不少于8篇,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

对文科、管理类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一般为10~20篇,其中学术期刊类文献不少于8篇,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

在论文正文中必须有参考文献的编号,参考文献的序号应按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列。产品说明书、各类标准、各种报纸上刊登的文章及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著名的内部报告如PB、AD报告及著名大公司的企业技术报告等除外)不宜做为参考文献引用。但对于工程设计类论文,各种标准、规范和手册可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网上参考文献时,应注明该文献的准确网页地址,网上参考文献不包含在上述规定的文献数量之内。

六、附录

如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译文及外文文献复印件、公式的推导、程序流程图、图纸、数据表格等有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论文的附录中。

完毕!

2015毕业论文格式模板

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其质量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是本科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必须按照确定的规范认真执行。指导教师应加强指导,严格把关。

毕业设计(论文)撰写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

1、内容要求

题目

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毕业设计(论文)的中文题目应不超过25字,并不设副标题。

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

摘要是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应包括本设计(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一章。绪论应包括: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的基本思路与采用的方法。

毕业设计(论文)主体

毕业设计(论文)主体应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各方面:

本研究内容的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论证;

本研究内容各部分(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设计计算;

本研究内容试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本研究内容的理论分析。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应着重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创新、改进与实际应用之处。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研究成果单独书写,并注明出处,不得将其与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对于将其他领域的理论、结果引用到本研究领域者,应说明该理论的出处,并论述引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结论

毕业设计(论文)的结论单独作为一章排写,但不加章号。

结论是对整个毕业设计(论文)主要成果的总结。在结论中应明确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创造性成果或创新点理论(含新见解、新观点),对其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等加以预测和评价,并指出今后进一步在本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结论内容一般在2字以内。

致谢

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对课题给予资助者应予感谢。

参考文献

外文资料翻译

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阶段,对学生外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内容要求与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相关,或与学生本专业相关。字数不少于1万外文字符,有中文译文,并附上翻译资料原文。作为附件打印,放入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存档。

2、书写规定

毕业设计(论文)字数

1.学生应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做到设计合理,叙述简练,文字工整,绘图整洁、正确、规范,并完成不少于1万外文字符的翻译,用外文写出本人的毕业设计(论文)摘要(不少于5汉字),在答辩时用外语宣读。

2.土木、机械类专业设计型题目,一般而言每个学生至少应完成相当于两张号的设计图,说明书不少于一万五千字;论文型题目其说明书不少于二万八千字,答辩时应附上本人第六或第七学期课程设计图。

3.电、运输、管理、材料类专业设计型题目说明书不少于二万四千字,要有一定数量的设计图;论文型题目其说明书不少于二万八千字。

4.文科类专业论文原则上不少于一万五千字,并附资料索引,外语类专业论文要求三千到五千单词。

5.应用理科类专业论文中要有定性的分析,定量的计算,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程序处理和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论文说明书不少于二万字。

论文书写

毕业设计(论文)一律要求采用A4幅面的纸张打印。

论文版心大小为155mm×245mm,页边距:上,下,左,右2cm,装订线位置左,装订线1cm,包括页眉和页脚,页码放在页眉右端;摘要、目录、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等正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形如第M页,其中M为阿拉伯数字。

摘要

外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的内容应完全一致,在外文语法、用词上应正确无误。编排上中文摘要在前、外文摘要在后。

目录

目录应包括毕业设计(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含:

正文章节题目(要求编到第3级标题,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章节及各章标题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

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层次

层次不宜太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层次代号采用中表1的格式。

层次要求统一,但若节下内容无需列条的,可直接列款、项。层次用到哪一层次视需要而定。

引用文献

引用文献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五号字体。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如“二次 铣 削[1]”。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用4号字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14]可知”。

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

名词术语

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应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标准中未规定的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

采用英语缩写词时,除本行业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应该用括号注明英文全文。

物理量名称、符号与计量单位

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

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符合GB31~312-86的规定。论文中某一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统一。

物理量的符号必须采用斜体。表示物理量的符号作下标时也用斜体。

物理量计时单位

物理量计量单位及符号应按国务院198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及GB21~312执行,不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计量单位符号,除用人名命名的单位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之外,一律用小写字母。

非物理量单位(如件、台、人、元、次等)可以采用汉字与单位行号混写的方式,如“万t·km”,“t/(人·a)”等。

文稿叙述中不定数字之后允许用中文计量单位符号,如“几千克至1kg”。

表达时刻时应采用中文计量单位,如“上午8点3刻”,不能写成“8h45min”。

计量单位符号一律用正体。

外文字母的正、斜体用法

按照GB31~312及GB7159-87的规定使用,即物理量符号、物理常量、变量符号用斜体,计量单位等符号均用正体。

数字

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7年发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除习惯中文数字表示的以外,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

公式

原则上居中书写。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空两格写,公式仍居中写。公式末不加标点。

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附录A中的第一个公式为(A-1)等。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

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应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1/(bcosx)。通常“乘”的关系在前,如acosx/b而不写成(a/b)cosx。

插表

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1-1”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用中文居中排写。

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表头中可采用化学符号或物理量符号。

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至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

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2个数字宽度)。表内文字或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采用通栏处理方式,不允许用“″”、“同上”之类的写法。

表内文字说明,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

插图

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技术内容正确。选图要力求精练。

制图标准

插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及专业标准。

机械工程图:采用第一象限投影法,严格按照GB4457~446,GB131-83《机械制图》标准规定。

电气图: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流程图:原则上应采用结构化程序并正确运用流程框图。

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

图题及图中说明

每个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图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图的图号为“图1-1”等。图题置于图下,用中文居中书写。有图注或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等置于分图之下。

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除外)或数字项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题之上(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

插图编排

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该图整体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

坐标单位

有数字标注的坐标图,必须注明坐标单位。

毕业设计(论文)原件中照片图及插图

毕业设计(论文)论文原件中的照片图均应是原版照片粘贴,不得采用复印方式。照片可为黑白或彩色,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照片采用光面相纸,不宜用布纹相纸。对金相显微组织照片必须注明放大倍数。

毕业设计(论文)原件中的插图不得采用复印件。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写格式应符合BG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常用参考文献编写项目和顺序规定如下:(仅作参考,没有引用者不写引用起止页)

著作图书文献

序号 作者. 书名. 版次. 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

翻译图书文献

序号 作者.书名. 译者. 版次. 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

学术刊物文献

序号 作者. 文章名. 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术会议文献

序号 作者. 文章名. 编者名. 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 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位论文类参考文献

序号 研究生名. 学位论文题目. 学校及学位论文级别. 答辩年份:引用部分起止页

产品说明书、各类标准、各种报纸上刊登的文章及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著名的内部报告如PB、AD报告及著名大公司的企业技术报告等除外)等不宜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附录

对需要收录于毕业设计(论文)中且又不适合书写正文中的附加数据、资料、详细公式推导等有特色的内容,可作为附录排写,序号采用“附录1”、“附录2”等。

以上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15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通用技术论文期刊

不完整 全面 要怎么解决?mwti没问题 帮忙的.

论文题目(宋体:3号字)基金项目作者姓名、单位、地址、邮编 {标题,作者及单位等居中}关键词:xxx(宋体,5号字)摘 要:xxx(宋体,5号字,300字以内)正 文:……(宋体,5号字,正文字数不少于2200)参考文献: 按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列出,给出编号,并在文章中引用的地方上标此编号,注明引文出处、作者、出版社、页码(宋体,5号)

有:工程与设计,包装与设计,工业技术与创新,工业设计研究,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核心期刊有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一般核心期刊默认为北大核心,即由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发布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但还是要先明确一下毕业要求具体是什么核心期刊。

最新的北大核心是2018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7第八版.2018~2022适用),2018年12月出版。判断清楚该期刊确实是中文核心之后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很多这种群发邮件广告打着核心期刊的幌子,其实是伪造的期刊网站。所以一定要先在官网核实收到邮件的邮箱是否为官方邮箱。

《教育研究与评论》(技术教育版)双月刊,每本内文92页。每期定价元,全年价元。邮发代号28-403

5g通信技术应用论文

5G通信是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当前这种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处于探索和研发阶段。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5g通信技术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5g通信技术论文篇一:《5G无线通信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摘要:5G无线通信是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当前这种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处于探索和研发阶段。笔者在对5G无线通信技术系统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之上,重点针对了5G无线通信系统的大规模MIMO 技术、超密集异构 网络技术 和全双工技术进行论述。 关键词:5G无线通信大规模MIMO 技术全双工技术超密集异构网络 引言: 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移动通信使得人们生活和工作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今已进入了信息化发展的新时代,由于移动终端越来越普及,使得多媒体数据业务的需求量极具增长。可以预测到,移动通信网络将在2020年增长1000倍的容量和100倍的连接数,众多的用户接入以及很低的营运成本的需求也会随之出现。因此,对5G 无线网络 技术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鉴于此,笔者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对5G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5G无线通信系统概述 5G无线通信和4G相比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其覆盖性能、传输时延以及用户体验方面比4G更加良好,5G通信和4G通信之间有效的结合将贵构成一个全新的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促进其进一步扩展。当前国内外对5G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已经进入到了深入时期,如2013年欧盟建立的5G研研发项目METIS(mobil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nablers for the 2020 information society)项目,中国和韩国共同建立的5G技术论坛以及我国的813计划研发工程的启动。 由此可以看出5G无线通信是移动互联网在外来发展的最为重要的驱动力,将对移动互联网作为未来新兴业务的基础平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当前在互联网进行的各种业务大多都是通过无线传播的方式进行,而5G技术对这种传输的效率和传输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将5G通信系统和 其它 通信系统进行有效的结合以及无缝的对接是5G无线通信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和目标。因此,在5G无线蓬勃发展的今天,其技术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5G通信技术系统更加注重用户体验,而良好的用户体验主要是以传输时延、3D交互游戏为主要支撑来实现。 其次,5G无线通信系统以多点和多用户协作的网络组织是其与与其它通信系统相比最为明显的特点和优势,这种网络组织系统使得系统整体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再次,5G无线通信系统和其它通信系统相比应用到了较多的高端频谱,但是高端频谱无线电波穿透能力有限,因此,有线和无线相结合是系统采取的最为普遍的组成形式。 二、5G无线通信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一)大规模MIMO 技术 1技术分析 在多种无线通信系统中已经普遍采用了多天线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例如,3G系统、LTE、LTE-A、WLAN 等.频谱效率是随着天线数量的增多而效率随之提高。MIMO信道容量的增加和收发天线的数量呈现出近似线性的关系,因此在5G无线系统内采取较多数量的天线是为了有效的提高系统容量。但是当前系统收发终端配备的收发天线数量不多,这是由于天线数量的增多使得系统的空间容量会被压缩,并且多数量天线技术复杂所造成的。 但是,大规模MIMO 技术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规模MIMO分辨率更强,能够更加深入挖掘到空间维度资源,从而使得多个用户能够在大规模MIMO的基站平台上实现同一频率资源的同时通信,因此,使得能够实现小规模数量基站的前提下高频谱的信息传输。其次,大规模 MIMO抗干扰性能强,这是由于其能够将波束进行集中。再次,能够极大程度的降低发射功率,提高发射效率。 2我国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我国对大规模MIMO 技术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信道模、信道容量以及传输技术等方面,在理论模型和实测模型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公认的信道模型当前还没有建立起来,而且传输方案都是采用TTD系统,用户数量少于基站数量使得导频数和用户数呈现出线性增长的关系。除此之外采用矩阵运算等非常复杂的运算技术来进行信号检测和信息编码。因此,我国要充分挖掘MIMO 技术的内在优势,结合实际来对通信信道模型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在频谱效率、无线传输 方法 、合资源调配方法等方面应当进行更多的有效分析和研究。 (二)全双工技术 所谓全双工技术就是指信息的同时传输和同频率传输的一种通信技术。由于无线网络通信系统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传输终端和接受终端存在一种固有的信号自干扰。全双工计划苏能够充分的提高频率利用率,以实现多频率的信息的信息传输,从而改变了一般通信系统不能够实现同频率和双向传输的技术现状,因此这种技术已经成为无线通信技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关键点。这种技术应用在5G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实现无线频谱资源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当前5G无线通信系统由于接受信号的终端和发射信号的终端频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使得其产生自干扰的现象比较突出,是5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因此,全双工技术在5G无线通信系统内有效的应用使得信号自干扰的问题能够通过相互抵消的方式得到有效的解决。通过模拟端干扰抵消、对已知的干扰信号的数字端干扰抵消等各种新的干扰技术的发展以及这些技术的有效结合使得极大多数信号之间的自干扰现象都基本上得到了有效的抵消。 (三)超密集异构网络技术 5G无线通信通信系统不仅包括无线传输技术,而且也包括后续演化的无线接入技术,因此,5G网络系统就是各种无线接入技术,例如,5G,4G,LTE, UMTS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以及wireless fidelity等技术共同组成的通信系统,在系统内部,宏站和小站共同存在,例如,Micro,Pico,Relay以及Femot等多层覆盖的异构网络。在异构网络内部,运营商和用户共同部署基站,而用户部署的主要是一些功率较低的小站,并且节点的类型也比较多使得网络拓扑变得相当复杂。并且由于异构网络网络基站的密集程度较高,因此其网络节点和用户终端之间的距离就更为接近,使得功率的效率和频谱的效率以及网络系统容量等方面比一般通信网络系统更为优良。 虽然这种技术应用于5G无线网络通信系统中有着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缺陷,这种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节点之间比较密集使得节点之间的距离相应就比较短,这样就会造成系统内会存在同种无线接入技术之间的同频干扰的现象以及不同无线接入技术在共享频谱之间分层干扰的现象,这种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对5G无线通信网络系统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其次,由于系统内存在着大量的用户部署的节点,使得拓扑以及干扰图样呈现出范围较大的动态变化。因此,要加强应对这种动态变化的相关技术的研究。 结束语 5G无线网络系统的建立是建立在现有无线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新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研发的基础之上,通过5G无线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在未来极大的拓展移动通信业务的应用领域和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石炯.5G移动通信及其关键技术发展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5(06) [2]尤肖虎.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J]中国科学,2014(05). [3]杨绿溪.面向5G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综述[J]。东南大学学报,2015(09). 5g通信技术论文篇二:《试谈5G移动通信发展现状及其关键技术》 【摘要】 第5代移动通信(5G)是面向2020年以后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其愿景和需求已逐步得以确立,但相关技术发展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简单介绍了5G移动通信的发展前景;概述了国内外5G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及相关研发单位和组织的学术活动;重点针对5G移动通信中富有发展前景的若干项关键技术做了详细的阐述,包括Massive MIMO、超密集异构网络、毫米波技术、D2D通信、全双工无线传输、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和自组织网络等。 【关键词】 5G 发展现状 关键技术 前言 社会的进步,使人与人、人与万物的交集越来越大,人们对通信技术的需求和更优性能的追求在当今变得更加迫切。无论是在移动通信起步的伊始,还是迅速发展的当下,人们对移动通信的追求都是更快捷,更低耗,更安全。第五代移动通信为满足2020年以后的通信需求被提出,现今受到无数学人的关注。 第5代移动通信(fif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5G)作为新一代的移动通信肩负着演进并创新现有移动通信的使命。它主要通过在当今无线通信技术的基础上演进并开发新技术加以融合从而构建长期的网络社会,是新、旧无线接入技术集成后方案总称,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网络。 一、5G发展现状 移动通信界,每一代的移动无线通信技术,从最开始的愿景规划,到技术的研发,标准的制定,商业应用直至其升级换代大致周期都是十年。每一次的周期伊始,谁能抢占技术高地,更早的谋划布局,谁就能在新一轮‘通信大洗牌’中获得领先优势。我国在5G之前的全球通信竞备中一直是落后或慢于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因而在新一轮5G通信的竞备中国家是非常重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2013年初,我国便成立了专项面对5G移动通信研究与发展的IMT-2020推进组,迅速明确了5G移动通信的愿景,技术需求,应用规划。2013年6月,国家863计划启动了5G移动通信系统先期研究一期重大项目。令人振奋的是2016年伊始,我国正式启动5G技术试验,这是我国通信业同国际同步的一个重要信号。 同样2013年以来,欧盟、韩国等国家与地区也成立相关组织并启动了针对5G的相关重大的科研计划[1]:1)METIS是欧盟第七框架计划中的一部分,项目研究组由爱立信、法国电信及欧洲部分学术机构共29个成员组成,旨在5G的愿景规划,技术研究等。2)5G PPP是由政府(欧盟)出资管理项目吸引民间企业与组织参加,其机制类似于我国的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发展800个成员,包括ICT的各个领域。3)5G Forum是由韩国发起的5G组织,成员涵盖政府,产业,运营商和高校,主要愿景是引领和推进全球5G技术。 二、5G关键技术 结合当前移动通信的发展势头来看,5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的确立仍需要进一步的考量和市场实际需求的检验。未来的技术竞争中哪种技术能更好的适应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谁能够在各项技术中脱颖而出,现阶段仍然不能明确的确立。但结合当前移动通信网络的应用需求和对未来5G移动通信的一些展望,不难从诸多技术中 总结 出几项富有发展和应用前景的关键性技术[1]。 Massive MIMO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其实在5G之前的通信系统中已经得到了一些应用,可以说它是一种作为提高系统频谱效率和传输可靠性的有效手段。但因天线占据空间问题、实现复杂度大等一系列条件的制约,导致现有MIMO技术应用中的收发装置所配置的天线数量偏少。但在Massive MIMO中,将会对基站配置数目相当大的天线,将把现阶段的天线数量提升一到两个数量级。它所带来的巨大的容量和可靠性吸引了大量通信研究人员的眼球,彰显了该技术的优越性。 它的应用能够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1)较于以往的多入多出系统,Massive MIMO可以加大对空间维度资源的利用,为系统提供更多的空间自由度。2)因其系统架构的优越性,可以做到降干扰、提升功率效率等。 同时它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1)因缺乏大量理论建模、实测建模方面工作的支撑,当前没有认可度较高的信道模型。2)在获取信道信息时的开销要依靠信道互易性来降低,但是当前的假定方案中使用比较多的是TDD系统,且用户均为单天线,与基站天线数量相比明显不足,当用户数量增加时则会致使导频数量线性增加,冗余数据剧增。3)当前Massive MIMO面对的瓶颈问题主要是导频污染。 Massive MIMO在5G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可以说是被寄予厚望,它将是5G区别以往移动通信的主要核心技术之一。 超密集异构网络 应5G网络发展朝着多元、综合、智能等方向发展的要求,同时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数据流的爆炸式增长将逐步彰显出来,减小小区半径、增加低功率节点数等举措将成为满足5G发展需求并支持愿景中提到的网络流量增长的核心技术之一。超密集组网的组建将承担5G网络数据流量提高的重任。未来无线网络中,在宏站覆盖范围内,无线传输技术中的各种低功率的节点密度将会是现有密度5-15倍,站点间的距离将缩小到10米以内,站点与激活用户甚至能够做到一对一的服务,从而形成超密集异构网络[2]。超密集异构组网中,网络的密集化的构造拉近了节点与终端的距离,从而使功率效率和频谱效率加以提升,并且可以让系统容量得到巨幅提升。 毫米波技术 在5G网络中,与即将面对的巨大的业务需求相冲突的是传统移动通信频谱资源已趋于饱和。如何将移动通信系统部署在6GHz以上的毫米波频段正成为业界广泛研究的课题。相比于传统移动通信频谱的昂贵授权费,MMW频段中包含若干免费频段,这使得其使用成本可能会降低。MMW频谱资源极为丰富可以寻找到带宽为数百兆甚至数千兆的连续频谱,连续频谱部署在降低部署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频谱的使用率[3]。 D2D通信 在未来5G网络中,无论是网络的容量还是对频谱资源的利用率上都将会得到很大空间的提升,丰富的信道模式以及出色的用户体验也将成为5G重要的研发着力点。D2D通信具有潜在的提升系统性能,增强用户体验,减轻基站压力,提高频谱利用率等前景,因而它也是未来5G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 D2D通信是一种在蜂窝系统架构下的近距离数据直接传输技术。用户之间使用的智能终端可以在不经基站转发的情况下直接传输会话数据,且相关的控制信号仍由蜂窝网络负责。这种新型传输技术让终端可以借助D2D在网络覆盖盲区实现端到端甚至接入蜂窝网络,从而实现通信功能。 全双工无线传输 全双工无线传输是区别于以往同一时段或同一频率下只能单向传输的一种通信技术。能够实现双向同时段、同频传输的全双工无线传输技术在提升频谱利用率上彰显出其优越性,它能够使频谱资源的利用趋于灵活化。全双工无线传输技术为5G系统挖掘无线频谱资源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手段,使其成为5G移动通信研究的又一个 热点 技术。 同样,在全双工无线传输技术的应用上也有很多阻力因素:同频、同时段的传输,在接收端和发射端的直接功率差异是非常大的,会产生严重自干扰。而且全双工技术在同其他5G技术融合利用时,特别是在Massive MIMO条件下的性能差异现在还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4]。 软件定义网络(SDN)与网络功能虚拟化(NFV) SDN技术是源于Internet的一种新技术。该技术的思路是将网络控制功能从设备上剥离,统一交由中心控制器加以控制,从而实现控、转分离,使控制趋于灵活化,设备简单化。 同时在考虑网络运营商的运维实际也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网络架构体系NFV,该体系利用IT技术及其平台将网元功能虚拟化,根据用户的不同业务需求在VNF(Virtual Network Feature)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功能块连接与编排。NFV的核心所在即降低网络逻辑功能块和物理硬件模块的相互依赖,提高重用,利用软件编程实现虚拟化的网络功能,并将多种网元硬件归于标准化,从而实现软件的灵活加载,大幅度降低基础设备硬件成本。 自组织网络 运营商在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中,网络的部署和基站的维护等都需要大量人工去一线维护,这种依赖人力的方式提供的服务低效、高昂等弊端一直深受用户诟病。因此,为了解决网络部署、优化的复杂性问题,降低运维成本相对总收入的比例,便有了自组织网络的概念。 SON的应用将会为无线接入技术带来巨大的便利,如实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自我融合配置,网络故障自我愈合,多种网络协同优化等等。但当前在技术的完备上也存在一系列挑战:不支持多网络之间的协调,邻区关系因低功率节点的随机部署和复杂化需发展新的自动邻区关系技术等。 三、小结 5G移动通信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的承载者,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在完成人们对未来移动通信的诸多憧憬上被寄予厚望。本文概述了当前5G几项富有发展前景的关键性技术,结合5G一系列的发展背景和人们多方面的通信需求,对几项关键技术的利弊加以剖析。可以预计的是未来几年5G的支撑性技术将被确立,其关键技术的实验、标准的制定以及商业化的应用也将逐步展开。 参 考 文 献 [1]赵国峰,陈婧等.5G移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综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DOI: [2] Kela,P. Turkka,J. Costa,M. Borderless Mobility in 5G Outdoor Ultra-Dense Networks[J],Access, IEEE(Volume:3),,pages1462-1476. [3] JungSook Bae, Yong Seouk Choi,Architecture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mWave Based 5G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C],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nvergence(ICTC),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ages847-851. [4] Wang,,,T. On the Capacity Gain from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s in A Large Scale Wireless Network[J], IEEE EARLY ACCESS ARTICLES, . 5g通信技术论文篇三:《试论5G无线通信技术概念》 引言 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历数次变革,从20世纪80年代速度慢、质量差、安全性小、业务量低的1G通信技术,到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低智能的2G无线通信技术,再到近年来的频谱利用率较低的3G网络,和现在的前三代无可比拟的4G无线通信技术,可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啊!5G无线通信工程技术作为当代最具前景的技术,将可以满足人们近期的对移动无线技术的需求。 1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相关概念 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实际上就是在前面无线网络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充分利用无线互联网网络。这项技术是最近才在国际通信工程大会上被优点提出的,他将会是一项较为完美的、完善的无线通信技术,他将可能会将纳米技术运用到这种将会在未来占据一席之地的无线互联网网络工程中,运用纳米技术更好的做好防护工作,保护使用者的一切信息。在未来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将会融合之前所有通信工程的优点,他将会是更为灵活与方便的核心网站,在运营过程中将会减少在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速度更快。若是在传输信息的过程中受到阻碍,将会被立刻发现且能很好的保护个人信息起到保护作用。 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将会有很多优点,不仅融会贯通了在它之前所有通信技术的长处而且集百家之长于一身,是个更加灵活的网络核心平台,也会就有更加激烈的竞争力。在这项网络技术中将会为人类提供更加优秀、比其他平台更优惠的价位,更接近人类生活的服务。它的覆盖面要比现如今的3G、4G的更为广阔,有利于用户更快更好的体验,智能化的服务与网络快速推进进程的核心化的全球无缝隙的连接。为了使人类体验到更优惠的、更先进化的、具有多样性的、保障人类通信质量的服务,我们必须利用有限的无限博频率接受更大的挑战,充分利用现在国家领导人为我们提供的宽松的网络平台,让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在不久的将来更好的服务于我们。 2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相关技术优点与特点 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也就是指第五代移动网络通用技术,它与前几代通信技术有些许不同之处,他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融合了别的技术的许多优点更为特别的是将现有的无限技术接入其中,它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实现“天人合一”达到真正的融合。它的体型会更加的小巧,便于我们随时随地安装。现如今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已经被提上日程,成为了全球相关移动通信讨论热议的话题,互联网公司在争先恐后的提高与改善自身的通信设备,加快创新的步伐,想要在未来的通信技术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现在让我么一起来探讨一下他可能具有哪些其他通信技术无可比拟的优点与特点: (1)全新的设计理念:在未来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将会是所有通信工程中的龙头老大,它设计的着重点是室内无限的覆盖面与覆盖能力,这与之前的通信工程的最根本的设计理念都不同。 (2)较高的频率利用率: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将会使用较高频率的赫兹,而且会被广泛的使用在生活中但是我们国家现阶段的技术水平还较为低下,达不到这样的层次,所以我们必须先提高我们的科学技术,才能跟上通信技术更新的步伐。 (3)耗能、成本投入量较低:之前我们所使用的通信工程技术都是较为简单的将物理层面的知识营运的网络中,没有创新意识,不能够将环保的理念运用到通信工程中,都是一些较为传统的方法与手段,只是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现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需要做到全方面的考虑,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所以低耗能、高质量的通信技术将是未来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要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难点问题,我们必须学会适时的对相应状况作出调整。 (4)优点: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作为未来世界通信技术的主力,在不久将会得到实质性的开展,他将大大的提高我们的上网速度,将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起来,较其他之前的通信技术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安全性也会得到保障不会出现个人信息外漏的现象,总而言之它的各个方面将都会得到改善,成为人们心中理想的模样,它具有较大的灵活程度可以适时更具客户的需求做出合理的调整,它的优点相信不久我们就会有切身的感受. 3小结 随着现代的快速进步,移动无线通讯技术也紧随时代的进步,呈现着日新月异的变革,现如今我国综合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当然在通信技术领域这一块我们也不愿屈居人后,必须加快通信技术改革与创新的脚步,满足人们对互联网的需求,尽快的、更好的发展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才能在未来的通信技术中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1. 移动无线网络技术的论文三篇1000字 2. 大学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3. 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4. 浅谈无线网络通讯技术的论文1000字 5. 通信工程的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6. 通信学术论文范文

5G来了!你准备好了吗2018年,我国多地开展5G试点。以高速率、高可靠、低时延、超大数量终端网络为特点的5G,正在走入我们的生活。5G时代来临,普通用户将收获哪些红利,又需要做好什么准备?5G+上网,超快网速需设备升级。每秒传输10GB,相当于1秒钟能下载一部高清电影,速度是4G网络的100倍从4G到5G的升级,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意味着用户上网体验的大升级。用户可以轻松在手机上看高清电影,玩VR虚拟现实游戏更加流畅真实。铺设5G网络,需要大量基础设施投入。为了获得更快传输速率,需要建设数量更多、密度更大的5G基站,基站设备、天线选址建设、优化调试等方面,都需要比4G高得多的资本投入。对于用户来说,目前的主流手机均不支持5G,用户想尝鲜,先得换一台新手机。预计我国将在2019年下半年生产出第一批5G手机。想要升级换代,还得耐心等待。5G+出行,无人驾驶应安全第一。湖北一司机对无人驾驶技术既兴奋又忐忑。一方面,司机变乘客,解放了双手;另一方面,把生命安全拱手交给看不见、摸不着的人工智能,总是不太放心。今年3月,中国电信、中兴通讯、百度公司在雄安新区完成国内首个基于5G网络实况环境下的无人驾驶车测试。测试中,无人车转向、加速、刹车不在话下,未来,无人车还将针对红绿灯信息、天气信息、路面情况处理等接受一系列测试。今年4月,重庆宣布将建立基于分级自动驾驶的智慧交通及自动驾驶演示验证与示范平台。5月17日,工信部相关人士提出将在5G和车联网领域推动人工智能应用。5G+家居,还可以提升智慧生活家居体验。业内人士指出,5G网络地址数量大,允许每个人都拥有很多台物联网设备,5G网络的功耗又相对较低,能保障较长的续航时间,加之网络延迟小、出错概率小,因此为智能家居等物联网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有网友担心,到了5G时代,很多智能家居由手机操控。如果发生手机丢失、手机信息泄露,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5G的大带宽、低时延、大连接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最直接的改变,智能生活离我们越来越近。秒下电影、告别玩游戏卡顿、万人演唱会也能畅快刷票圈、智能家居、无人驾驶汽车、足不出户在家就医......目前中国电信的5G套餐从129元起,分为7档,流量最高达300GB。不同档位的5G套餐,资费标准、套餐内容均有所不同,相比4G同档位套餐,5G套餐包含更多流量资源,流量单价更为优惠,并且提供5G网络、服务、业务、会员等多项权益。用户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5G套餐。

通用技术课毕业论文

2015毕业论文格式模板

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其质量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是本科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必须按照确定的规范认真执行。指导教师应加强指导,严格把关。

毕业设计(论文)撰写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

1、内容要求

题目

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毕业设计(论文)的中文题目应不超过25字,并不设副标题。

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

摘要是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应包括本设计(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一章。绪论应包括: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的基本思路与采用的方法。

毕业设计(论文)主体

毕业设计(论文)主体应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各方面:

本研究内容的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论证;

本研究内容各部分(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设计计算;

本研究内容试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本研究内容的理论分析。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应着重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创新、改进与实际应用之处。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研究成果单独书写,并注明出处,不得将其与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对于将其他领域的理论、结果引用到本研究领域者,应说明该理论的出处,并论述引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结论

毕业设计(论文)的结论单独作为一章排写,但不加章号。

结论是对整个毕业设计(论文)主要成果的总结。在结论中应明确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创造性成果或创新点理论(含新见解、新观点),对其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等加以预测和评价,并指出今后进一步在本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结论内容一般在2字以内。

致谢

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对课题给予资助者应予感谢。

参考文献

外文资料翻译

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阶段,对学生外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内容要求与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相关,或与学生本专业相关。字数不少于1万外文字符,有中文译文,并附上翻译资料原文。作为附件打印,放入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存档。

2、书写规定

毕业设计(论文)字数

1.学生应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做到设计合理,叙述简练,文字工整,绘图整洁、正确、规范,并完成不少于1万外文字符的翻译,用外文写出本人的毕业设计(论文)摘要(不少于5汉字),在答辩时用外语宣读。

2.土木、机械类专业设计型题目,一般而言每个学生至少应完成相当于两张号的设计图,说明书不少于一万五千字;论文型题目其说明书不少于二万八千字,答辩时应附上本人第六或第七学期课程设计图。

3.电、运输、管理、材料类专业设计型题目说明书不少于二万四千字,要有一定数量的设计图;论文型题目其说明书不少于二万八千字。

4.文科类专业论文原则上不少于一万五千字,并附资料索引,外语类专业论文要求三千到五千单词。

5.应用理科类专业论文中要有定性的分析,定量的计算,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程序处理和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论文说明书不少于二万字。

论文书写

毕业设计(论文)一律要求采用A4幅面的纸张打印。

论文版心大小为155mm×245mm,页边距:上,下,左,右2cm,装订线位置左,装订线1cm,包括页眉和页脚,页码放在页眉右端;摘要、目录、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等正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形如第M页,其中M为阿拉伯数字。

摘要

外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的内容应完全一致,在外文语法、用词上应正确无误。编排上中文摘要在前、外文摘要在后。

目录

目录应包括毕业设计(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含:

正文章节题目(要求编到第3级标题,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章节及各章标题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

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层次

层次不宜太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层次代号采用中表1的格式。

层次要求统一,但若节下内容无需列条的,可直接列款、项。层次用到哪一层次视需要而定。

引用文献

引用文献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五号字体。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如“二次 铣 削[1]”。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用4号字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14]可知”。

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

名词术语

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应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标准中未规定的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

采用英语缩写词时,除本行业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应该用括号注明英文全文。

物理量名称、符号与计量单位

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

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符合GB31~312-86的规定。论文中某一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统一。

物理量的符号必须采用斜体。表示物理量的符号作下标时也用斜体。

物理量计时单位

物理量计量单位及符号应按国务院198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及GB21~312执行,不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计量单位符号,除用人名命名的单位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之外,一律用小写字母。

非物理量单位(如件、台、人、元、次等)可以采用汉字与单位行号混写的方式,如“万t·km”,“t/(人·a)”等。

文稿叙述中不定数字之后允许用中文计量单位符号,如“几千克至1kg”。

表达时刻时应采用中文计量单位,如“上午8点3刻”,不能写成“8h45min”。

计量单位符号一律用正体。

外文字母的正、斜体用法

按照GB31~312及GB7159-87的规定使用,即物理量符号、物理常量、变量符号用斜体,计量单位等符号均用正体。

数字

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7年发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除习惯中文数字表示的以外,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

公式

原则上居中书写。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空两格写,公式仍居中写。公式末不加标点。

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附录A中的第一个公式为(A-1)等。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

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应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1/(bcosx)。通常“乘”的关系在前,如acosx/b而不写成(a/b)cosx。

插表

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1-1”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用中文居中排写。

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表头中可采用化学符号或物理量符号。

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至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

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2个数字宽度)。表内文字或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采用通栏处理方式,不允许用“″”、“同上”之类的写法。

表内文字说明,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

插图

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技术内容正确。选图要力求精练。

制图标准

插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及专业标准。

机械工程图:采用第一象限投影法,严格按照GB4457~446,GB131-83《机械制图》标准规定。

电气图: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流程图:原则上应采用结构化程序并正确运用流程框图。

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

图题及图中说明

每个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图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图的图号为“图1-1”等。图题置于图下,用中文居中书写。有图注或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等置于分图之下。

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除外)或数字项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题之上(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

插图编排

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该图整体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

坐标单位

有数字标注的坐标图,必须注明坐标单位。

毕业设计(论文)原件中照片图及插图

毕业设计(论文)论文原件中的照片图均应是原版照片粘贴,不得采用复印方式。照片可为黑白或彩色,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照片采用光面相纸,不宜用布纹相纸。对金相显微组织照片必须注明放大倍数。

毕业设计(论文)原件中的插图不得采用复印件。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写格式应符合BG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常用参考文献编写项目和顺序规定如下:(仅作参考,没有引用者不写引用起止页)

著作图书文献

序号 作者. 书名. 版次. 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

翻译图书文献

序号 作者.书名. 译者. 版次. 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

学术刊物文献

序号 作者. 文章名. 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术会议文献

序号 作者. 文章名. 编者名. 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 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位论文类参考文献

序号 研究生名. 学位论文题目. 学校及学位论文级别. 答辩年份:引用部分起止页

产品说明书、各类标准、各种报纸上刊登的文章及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著名的内部报告如PB、AD报告及著名大公司的企业技术报告等除外)等不宜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附录

对需要收录于毕业设计(论文)中且又不适合书写正文中的附加数据、资料、详细公式推导等有特色的内容,可作为附录排写,序号采用“附录1”、“附录2”等。

以上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15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它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一门课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学生通用技术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高中学生通用技术论文篇一:《试谈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活动的思考》 摘 要: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基本目标,课程性质强调技术设计的过程,鼓励有创新意识的设计,通过实践活动能不断提高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试验能力。教学中如何设计好能展现学生创造力的实践环节并有效组织和安排实践活动,是达到课程目标所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关键词:通用技术;实践活动;创新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技术与设计,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且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这门全新的课程,学生普遍缺乏了解,陌生感较强。刚接触时因为新鲜,有一定兴趣,但几堂课下来后,由于教学环境和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课程目标。 对于一门进入高中课堂时间并不长的新课程,作为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通用技术课程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意义和主要任务,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为目标,认真设计并完成教学实践活动。 一、用案例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当前 教育 选拔体制的大背景下,学生普遍对《通用技术》这样的科目不重视,也不愿意多花时间来学习。因此,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通用技术课程的趣味性和实践性,通过案例、情景仿真、实践创新等方式,使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积极性,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充满期待。 我们所使用中的教材本身提供了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大多与教学目标结合紧密、重点突出,教学中很适用。但由于各学校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科技发展与进步带来的巨大变革,单靠教材上的案例难以吸引学生,因此,教师备课时就要贴合自身实际,与时俱进地搜集、整理更多的案例运用到教学中来。在这方面,央视CCTV-10《我爱发明》栏目就可以作为我们案例的重要来源之一。这个栏目所讲述的发明创造案例生动、鲜活,大多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不一定有高深的科技含量,但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实用性。节目中来自民间的发明者的发明和制作经历讲述,让学生感受到发明创造并不是那么神秘莫测和高不可攀,并不是只有高智商或高级知识阶层才能完成,关键在于善于观察和思考,具备发现问题和大胆创新的意识。发明者的亲身讲述,让学生看到了创造发明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给发明者自身带来的变化,从而产生热爱发明的共鸣。通过精心挑选栏目中技术难度和复杂度相对较低,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来作为课堂素材应用到课堂中,必然会触动学生,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带进技术与创新的大门。 单纯的理论知识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如果将技术与设计的原理结合到实践,尤其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实践中,理论知识就有了强大的活力。在“流程与设计”这部分的教学中,就可以和班主任配合,在课堂上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协作设计一主题班会的流程,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去理解、掌握流程的概念、组成、表述 方法 等。评选出的最佳流程方案利用班会时间来具体实现,再回到通用技术课堂上来 总结 流程设计和实施的得失。整个教学过程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确定主题、设计各环节内容和参与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只起引导和点化的作用,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这部分的学习。 二、实践与创新的培养 通用技术课程是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造与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其课程性质强调技术设计的过程,鼓励有创新意识的设计,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试验能力。教学中如何设计好能展现学生创造力的实践环节并有效组织和安排实践活动,是达到课程目标所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通用技术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生必须亲力亲为整个设计过程,在过程中展现和提高能力,当前学生普遍欠缺的基本动手技能就成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重大障碍。凡事欲速则不达,如果一心只盯着终极目标,不顾眼下的实际情况,强制拔高要求,最终可能会完全偏离预期目标。模型和实物的制作是设计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制作离不开基本工具的使用技能和对材料的认识了解。这些基本技能的具备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实践活动的设计必须从最基本和最简单的做起,暂缓或放宽对创新和探究的要求,让活动目标简单而明晰,以顺利完成活动,为后面的高要求打下基础。比如,将简单易行的“纸桥过车”“水火箭”等科技活动搬到通用技术课堂上来,尽管在活动中更多的可能是借鉴、利用别人的 经验 ,甚至是直接模仿,但学生仍然能从制作和竞赛过程中体会到实践能力的提高,既改变了之前眼高手低,看别人做简单、自己动手却困难重重的状态,又养成了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 在一段时间以锻炼、形成学生基本动手技能为主的活动之后,就要转移到“多样性”和“开放性”为主的实践中来,在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由创造能力。个人认为这一类活动才是通用技术课程的精髓所在,但这类活动自由度高,地域环境、学校条件和学生程度的差异使很难照搬书本的实例,老师在设计这类活动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现有条件和学生实际,本着少而精的原则,以创新为核心,精心挑选能经历发现问题、方案构思、技术试验、方案优化等过程的项目作为实践活动的内容。比如,在设备和相关工具、器材都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就可以选定这样一个活动内容:设计一个让鸡蛋从楼上掉下来而不破的技术方案。这个活动所需材料不多,制作中也不需要太复杂和有一定技能要求的设备,简单易行,充满趣味性和竞赛性,最后学生形成的方案也各有独到之处。 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时间远比通用技术课程长,各学校在设备条件和教学积累上都相对较好,学生也基本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通用技术实践活动中如果能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完成相关内容,如,动画、视频演示,试验模拟和仿真等,既加深和提高了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又解决了通用技术课程设备和材料缺乏的问题,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比如,在“结构设计”中,为了了解赵州桥的小拱设计是否合理,有没有降低桥的承重,就可以利用Algodoo这样一个方针软件,在计算机上按赵州桥真实尺寸搭建起有小拱和没有小拱的结构模型,通过观察对比小车在桥面运动时拱桥各部分受力和载荷传递的变化,得到半圆形的小拱对桥梁承载能力基本没有影响的结论。 通用技术是一门新的课程,在高中课程中才刚刚起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要走的路也会很长。作为一线教师,需要不断开展、研究通用技术实践活动,通过研究和积累,获取更多的方法和经验,建设多样化的充满活力的课堂,促使学生的技术创造潜能及技术素养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同时也推动通用技术课程的持续发展。 高中学生通用技术论文篇二:《通用技术课程学生学习状态浅析》 摘 要:从学生听课表情上观察到三种学习状态:即新奇状态――正常状态――放弃状态。加强试验设备的建设,这是推进通用技术课程正常发展最佳的和必须的手段。目前通用技术必修部分的课程设置为两个学年完成教学,每周安排一课时。我觉得将其设置成每周两课时并连堂,一学年完成效果会更好。 关键词:试验设备;能力;状态 我校已经进行了六年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一门从无到有的世界各国争相开设的学科,一门正在不断探索、不断成长的课程,需要我们精心的呵护,不断的积累和总结。这六年时间,我进行了三轮的通用技术必修课程教学,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似乎成了规律,因此,觉得有必要说出来,供大家参考,并希冀由此让通用技术课程在我校开展得更加顺利和更好,让学生学起这门课时更加高效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每轮教学的过程总出现类似的一些特征,从学生听课表情上观察到三种学习状态:即新奇状态――正常状态――放弃状态。新奇状态是在高一开始到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前,这段时间学习效果很好,学生有渴望听这门课的感觉,老师能感受到教学的乐趣。正常状态是在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到高二开始准备抓反向会考前期间,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效果不错。放弃状态是高二抓反向会考开始到这门课结束期间,学生处于放弃听课状态,精神状态很差,上课效果不好,学生不大配合教学,老师感觉到的是教学的痛苦。这已经成了我校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规律性的过程。下面我初浅的分析下原因及提出一些应对办法: 1 原因分析 通用技术是一门高中才开设的课程,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加之课程编排第一章是《走进技术世界》很容易吸引住学生,自然就出现了学生开始时的新奇状态,这是原因之一。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学生才进入高一, 其它 学科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小,学生处于自然的少有偏见的学习状态,是放松学习的时间,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而好奇的学习。这就促成了通用技术最黄金的教学状态时间。而到了高中第一次月考后,来自成绩的排名,学生感受到了高考会考学科的压力,加之来至社会功利思想的影响,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考试的巨大威力,我每次都能从考试前后课堂学生反应看得真切,强烈的反差,让我感受到了学生内心中的激烈变化和痛苦。考试前全班的朝气和初生牛犊般的神态,讨论时的热烈,透出学生的自信;而考试后部分学生的萎靡,耷拉的头,不愿讨论和缺少兴趣,让我感受到了遭受打击和自信受损的悲痛。每到这时,我总会想,为什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这么早就被我们浇灭了呢?高一上学期离高考还有很长的时间啊,给学生一学期的学习热情和快乐时光就这么难吗?我们为什么非得让部分学生每个月都要遭到一次打击而抬不起头呢?高一上学期难道就不能取消月考和期中考吗?有必要这么早就为高考准备吗?参加 长跑 的人也是最后阶段才冲刺了嘛,从没见过好的选手一上场就冲刺的,上场就冲刺的肯定跑不出好成绩的。当然月考的威力还是远不及会考高考的威力,所以,第一次月考后,学生新奇的学习状态调整成正常学习状态,少部分分化下去,大多数能认真听课。但到了会考准备时和会考后的高考鼓动下,通用技术课学生的状态就变成了放弃状态。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情况是同考试的压力和紧张程度反向的,抓考试越强,这门课就越难上,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差,学生创新的思维就越弱。我感觉到,高二学生的 创新思维 还不如高一时,为什么呢?始终想不明白。 再一个重要原因,通用技术课后面教学手段的单一,目前缺乏动手的试验设备只能单一的运用多媒体手段,也是学生学习状态差的原因。本来通用技术课程到后面应该是学生动手设计试验,这样可以持续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关键的内容,这也是通用技术的灵魂所在。但我们学校目前没有试验设备与工具,处在纸上谈兵阶段,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让学生验证自己设计创新成功的可能性,和在制作创新设计的过程中的种种挫折带来的意志磨炼和经验的积累,也更没有办法体会到从设计到制作完成的成功喜悦的感受。这也是导致通用技术课程末期,学生不怎么听课的重要因素。 第三,这门课程的必修部分,安排的时间跨度过长,每周一课时,这样吊着,也不利于这门课的学习。如果有试验设备,或许这个问题还不突出,时间跨度安排长一点,或许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但若没有试验设备,这么安排,应该不利这门课程的教学和学习。 2 应对办法 加强试验设备的建设,这是推进通用技术课程正常发展最佳的和必须的手段,也是发展的方向。未来这门课程的发展空间巨大,我们目前还只能上必修部分,并且没有任何的试验设备,所以,只能算开设了这门课程,严格说来,还算不上正常开设。后面的选修部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是发展方向。现在,大家看到的中学是在拼高考分数,或许同时你也发现考上大学越来越容易,这个信号告诉我们,未来对中学的要求会从重分数向重能力方向转化,十年后,中学或许是拼学生的能力了,那时,通用技术必是学生家长非常重视的一个部分,所以,改变教育的观念,提前谋划,将对我校长远发展是有利的。 另外,目前通用技术必修部分的课程设置为两个学年完成教学,每周安排一课时。我觉得将其设置成每周两课时并连堂,一学年完成效果会更好,其实课本设计是如此的。就目前的学习态势,最好是高一学年上这门课程并结束,对这门课程本身的教学而言是最为有利的。当然我是站在这门学科的角度思考的,只是给一个角度的参考。 最后,引几句话,作为结束语。看国外怎么认识和对待这门课程,而我们又该如何来看待呢?摘录美国《2061计划》里的几句话:“在人类发展变化的下一个历史阶段,科学、技术、数学是变化的中心,它们引起社会的变化,塑造社会变化,并应对社会变化,是今日 儿童 应对明日世界的基础。”“普通教育应当以神圣的方式,把技术介绍成我们的历史,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我们的未来的一个组成部分……技术教育应当是当代儿童和青年人的基本教养。” 高中学生通用技术论文篇三:《试谈高中通用技术教学》 通用技术是一门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为基本目标,坚持基础性、通用性、选择性与时代性的高度统一的学科。它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立足于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 文化 ;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元化。笔者从事通用技术教学工作已经有三年的时间,结合这几年的教学,谈谈对通用技术这门课的认识。 1 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制定适合的“三维目标” 通用技术课程目标的实现靠教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的高低是课程理念落实成败的关键。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了解课程目标,要分析本节的教材、学情,才能制定出合适的“三维目标”,进而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分析教材 分析教材是教师备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分析教材,应从全书的角度来看教材,对教材进行系统的、关联的分析,真正做到“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分析学情 学情分析就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 学习方法 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教学活动是为了学生而组织的,只有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兴趣、学习动机、学习需要、起点水平和认知倾向等实际情况,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教学程序,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制定合适的“三维目标” 根据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可以看出,普通高中技术课程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从技术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的素质出发,确立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计算、调查等技能。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强调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指的是认知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认知过程中 人际交往 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也包括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三个维度的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应注意三者的融合与协调,努力实现三者的统一。要想真正写好三维目标,必须仔细研读课标,仔细分析学情,仔细分析教材,一份好的三维目标应该是从学生角度来写的,用“了解”“知道”“掌握”“通过”“体验”“感悟”等措辞,而不应该从教师角度出发,出现“培养学生……”“使学生……”“教会学生……”等这样的措辞。 2 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 常言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成功的导入形式和内容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成功的导入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对于一节课来说,导入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但它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导入可以很快地吸引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实际教学中,导入的形式有很多种:复习导入、图片导入、视频导入以及实物导入等。鉴于通用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坚持图片不如视频、视频不如实物的导入原则。 如在讲《技术与设计2》中“了解控制”时,笔者考虑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控制现象,但是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现象就是控制现象,尤其是对自动控制还有一定的神秘感,因此在导入时选择了实物(玩具:小狗爬楼梯)导入的形式,通过打开开关,使小狗在电机的驱动下爬上楼梯。这其实是一个简单的控制现象,由于学生小时候玩过玩具,容易引起共鸣,也打破了控制的神秘感。 3 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好的学习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在教学的最初阶段,由于学校条件有限,教师只能是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传递给学生知识,枯燥单一,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情绪;后来,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在同事的合作下,每节课都给学生印一张导学案,把比较新的技术、案例等融入到教学中来。有时也创造条件,自制一些简易的教具等。现在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学又注入新的形式。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的是以多媒体为核心的教学手段。在通用技术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直观、形象的图片、视频等,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内在潜能得到激发,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有效转变。 在讲《技术与技术2》中“了解控制”时,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控制,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现象就是控制现象,对控制还有一定的神秘感,因此,笔者搜集了一些有关控制的图片以及视频如“电视制导导弹”“自动门的开与关”等。通过“电视制导导弹”的视频,学生了解了电视制导导弹是如何攻击目标的;通过“自动门的开与关”的视频,学生了解了自动门是如何实现门的开与关的,从而打破了控制的神秘感,很好地理解了什么是控制。 4 教学与实践并重 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通用技术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通用技术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由此可见,“实践”是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立足点。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技术与设计1》中的“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了“模型的制作(泡沫塑料模型)”和“简单结构的设计(小板凳的制作和秋千的制作等)”,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对通用技术学科的兴趣。 5 教学 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后反省自己的得与失,它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阶梯。笔者每上完一节课,就会静心沉思,从课的设计、师生互动、学生的掌握情况、多媒体运用等方面做出深刻反思,记下精彩的部分以及疏漏之处,写下心得与体会,作为今后改进教学、探索规律的依据。有时,课堂上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或自己对知识点讲解的想法)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种“灵感”“顿悟”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去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间的推移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知识日新月异,要想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把新的知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中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将虚心向老教师、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努力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参考文献 [1]王景华.通用技术教学研究与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4. [2]刘琼发.技术与设计:1[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131-140 [3]刘琼发.技术与设计:2[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107-114. 猜你喜欢: 1. 高中学生管理论文 2. 高中学生物理论文范文 3. 高中通用教学技术论文例文 4. 关于高中学生历史小论文 5. 高中信息技术创新论文 6. 高中通用教学技术论文2000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