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青年杂志后改名为

发布时间:2024-07-01 13:55:12

青年杂志后改名为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1918年1月,《新青年》由陈独秀个人主编的刊物改为同人刊物。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参加编辑部并成为主要撰稿人。《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新老事物容易出现冲撞,《青年杂志》因和老刊物“撞名”,《青年杂志》的出版商群益书局收到上海基督青年会的来信,说《青年杂志》和他们办的杂志刊名雷同,要求《青年杂志》更名。

在出版一卷、总计6本刊物后,1916年9月1日,《青年杂志》改名《新青年》出版,成为其时反封建和呼吁民主革命的中心刊物。

陈独秀在改刊后的第一期上发表《新青年》一文,提出时代青年的新标准是:生理上身体强壮;心理上是“斩尽涤绝做官发财思想”,“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以自力创造幸福”,“不以个人幸福损害国家社会”。

1916年12月26日,黎元洪签署“中华民国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简字第七百九十二号令”,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受命当天上午,蔡元培便到前门外西河沿的中西旅馆拜访来京出差的陈独秀,力邀他出任文科学长。

移居北京,陈独秀为《新青年》寻找到了新阵地,《新青年》迎来了李大钊、鲁迅、胡适等重要作者加盟。从此,陈独秀不再是上海弄堂里的个人办刊,“独人杂志”成为同人杂志。

青年杂志是陈独秀创办的。

《敬告青年》原载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1卷1号,是陈独秀为自己主编的《青年杂志》所写的发刊词,又见《独秀文存》卷1。《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20 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名刊:新青年(国内首部简体横排版)(全12册)》内容简介:从1915年9月到1926年7月终刊时止,《新青年》计出11卷,共有63期,其中前9卷为月刊,第10卷为季刊,第11卷为不定期刊。本书即为其简体字版,为更好的还原历史,本简体横排版在其分卷、分期方式及体例上仍袭其旧,外国人名、地名及著作名、事物名等的译法也保留了当时的译法,未作改动,并在各卷中影印了近280幅《新青年》原稿,以供读者对照欣赏。

陈独秀所作,原载于《新青年》创刊号,吹响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民主与科学号角,并在青年中引起极强烈反响的新文化运动启蒙青年的开山之作——《敬告青年》。胡适所作,原载于《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揭开中国现代文学的改革和白话文运动序幕的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性文。

《青年杂志》后改名为什么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刊。这本期刊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直接影响到陈独秀一生的命运,也强烈而深刻地影响到近代中国的格局。

当时的上海有另一本杂志叫做《上海青年》。这个杂志认为这两本青年期刊容易混淆,要求后者尽快改名。于是陈独秀接受出版发行机构群益书社经理陈子寿的建议,改名《新青年》,并于1916年9月1日复刊,仍然承接《青年杂志》,出版第2卷第1号。

陈独秀本来承受资金压力和社会压力,这次易名复刊可谓排除万难,但是陈独秀能言善道,在《新青年》的第2卷第1号的通告中巧妙解释说:“本志自出版以来,颇蒙国人称许。第一卷六册已经完竣。自第二卷起,欲益加策励。勉副读者诸君属望,因更名为《新青年》。且得当代名流之助,如温宗尧、吴敬恒、张继、马君武、胡适、苏曼殊。诸君允许关于青年文字皆由本志发表。嗣后内容,当较前尤有精彩。此不独本志之私幸,亦读者诸君文字之缘也。”这个解释反而提高了《新青年》的声望。被迫改名变成了众望所归。

青年杂志是陈独秀创办的。

《敬告青年》原载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1卷1号,是陈独秀为自己主编的《青年杂志》所写的发刊词,又见《独秀文存》卷1。《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20 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名刊:新青年(国内首部简体横排版)(全12册)》内容简介:从1915年9月到1926年7月终刊时止,《新青年》计出11卷,共有63期,其中前9卷为月刊,第10卷为季刊,第11卷为不定期刊。本书即为其简体字版,为更好的还原历史,本简体横排版在其分卷、分期方式及体例上仍袭其旧,外国人名、地名及著作名、事物名等的译法也保留了当时的译法,未作改动,并在各卷中影印了近280幅《新青年》原稿,以供读者对照欣赏。

陈独秀所作,原载于《新青年》创刊号,吹响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民主与科学号角,并在青年中引起极强烈反响的新文化运动启蒙青年的开山之作——《敬告青年》。胡适所作,原载于《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揭开中国现代文学的改革和白话文运动序幕的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性文。

青年杂志后改名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刊。这本期刊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直接影响到陈独秀一生的命运,也强烈而深刻地影响到近代中国的格局。

当时的上海有另一本杂志叫做《上海青年》。这个杂志认为这两本青年期刊容易混淆,要求后者尽快改名。于是陈独秀接受出版发行机构群益书社经理陈子寿的建议,改名《新青年》,并于1916年9月1日复刊,仍然承接《青年杂志》,出版第2卷第1号。

陈独秀本来承受资金压力和社会压力,这次易名复刊可谓排除万难,但是陈独秀能言善道,在《新青年》的第2卷第1号的通告中巧妙解释说:“本志自出版以来,颇蒙国人称许。第一卷六册已经完竣。自第二卷起,欲益加策励。勉副读者诸君属望,因更名为《新青年》。且得当代名流之助,如温宗尧、吴敬恒、张继、马君武、胡适、苏曼殊。诸君允许关于青年文字皆由本志发表。嗣后内容,当较前尤有精彩。此不独本志之私幸,亦读者诸君文字之缘也。”这个解释反而提高了《新青年》的声望。被迫改名变成了众望所归。

陈独秀。根据百科发布信息显示,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陈独秀,原名陈庆同,陈乾生,字仲甫,号实庵。

青年杂志改名新青年

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添加一个新字,实则新意迭出,寄托着人民群众独特的理念和深厚的思想感情。

《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

《新青年》是综合性的文化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初期的《新青年》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

1917年7月4日,《新青年》第三卷五号陈独秀发表文章答顾克刚关于政治思想问题。8月9日,钱玄同邀请鲁迅加盟《新青年》。第四卷起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刊登新体诗。

新老事物容易出现冲撞,《青年杂志》因和老刊物“撞名”,《青年杂志》的出版商群益书局收到上海基督青年会的来信,说《青年杂志》和他们办的杂志刊名雷同,要求《青年杂志》更名。

在出版一卷、总计6本刊物后,1916年9月1日,《青年杂志》改名《新青年》出版,成为其时反封建和呼吁民主革命的中心刊物。

陈独秀在改刊后的第一期上发表《新青年》一文,提出时代青年的新标准是:生理上身体强壮;心理上是“斩尽涤绝做官发财思想”,“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以自力创造幸福”,“不以个人幸福损害国家社会”。

1916年12月26日,黎元洪签署“中华民国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简字第七百九十二号令”,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受命当天上午,蔡元培便到前门外西河沿的中西旅馆拜访来京出差的陈独秀,力邀他出任文科学长。

移居北京,陈独秀为《新青年》寻找到了新阵地,《新青年》迎来了李大钊、鲁迅、胡适等重要作者加盟。从此,陈独秀不再是上海弄堂里的个人办刊,“独人杂志”成为同人杂志。

青年杂志改名新青年的原因

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添加一个新字,实则新意迭出,寄托着人民群众独特的理念和深厚的思想感情。

《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

《新青年》是综合性的文化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初期的《新青年》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

1917年7月4日,《新青年》第三卷五号陈独秀发表文章答顾克刚关于政治思想问题。8月9日,钱玄同邀请鲁迅加盟《新青年》。第四卷起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刊登新体诗。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刊。这本期刊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直接影响到陈独秀一生的命运,也强烈而深刻地影响到近代中国的格局。

当时的上海有另一本杂志叫做《上海青年》。这个杂志认为这两本青年期刊容易混淆,要求后者尽快改名。于是陈独秀接受出版发行机构群益书社经理陈子寿的建议,改名《新青年》,并于1916年9月1日复刊,仍然承接《青年杂志》,出版第2卷第1号。

陈独秀本来承受资金压力和社会压力,这次易名复刊可谓排除万难,但是陈独秀能言善道,在《新青年》的第2卷第1号的通告中巧妙解释说:“本志自出版以来,颇蒙国人称许。第一卷六册已经完竣。自第二卷起,欲益加策励。勉副读者诸君属望,因更名为《新青年》。且得当代名流之助,如温宗尧、吴敬恒、张继、马君武、胡适、苏曼殊。诸君允许关于青年文字皆由本志发表。嗣后内容,当较前尤有精彩。此不独本志之私幸,亦读者诸君文字之缘也。”这个解释反而提高了《新青年》的声望。被迫改名变成了众望所归。

《青年一代》杂志停刊原因是,初名为《青年杂志》。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记得是当年办了一段时间,后来就停刊了,停刊之后就再没有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