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财经小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22:10:09

财经小论文范文

财政是国家的经济实力的表现的重要标准,金融是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那两者之间有什么重要的联系呢?。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财政与金融论文 范文 ,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地方财政与金融虽然性质不同,但都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二者相互补充。当然,二者存在缺位与越位的问题,也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应该采取 措施 ,促进地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转变政府职能以及调整财政与金融“归位”,这样才能保证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地方财政与金融的和谐发展关系。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 地方财政 金融 发展关系 建议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地方财政与金融发展概述

地方财政概述。地方财政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地方政府为实现政府职能,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所形成的分配关系,它体现的是地方政府与所属或所辖区内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居民之间以及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一直以来,地方政府积极运用地方财政发展当地经济,而地方财政在当地的经济发展中也发挥了作用。当然,地方财政的职能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其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化。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赋予地方更多的自主权,地方政府一改计划经济时期萎靡消极的姿态,主动出击,根据地方发展情况和经济水平实行多种体制机制,积极投入地方财政发展经济,一时间,地方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但同时也严重影响中央财政对地方的宏观调控。1994年开始,中央全面实行分税制体制改革,将原本属于地方财政支柱的消费税、增值税和所得税划分为中央收入和共享收入,采取税收返还的形式保证地方利益。这一举措保证了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但是分税制改革将部分地方财政大权上交至中央,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权,而且地方主要财源上交国库,增加了地方财政的风险和困境。

地方金融发展概述。广义来讲,金融是一种经济活动,一般指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金融所包含的种类有很多,主要的有银行、证券、基金、 保险 、信托等。对地方金融来说,银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国有银行等。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金融机构业务和职能不断变迁,对地方金融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例如,农村信用社成立之初属于国家银行的附属机构,2003年国务院颁布《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农村合作社逐渐摆脱了与国家银行的隶属关系,地方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控制也逐渐缩小,农村信用社开始以股权结构的方式吸收股金,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地发挥金融作用。再如,城市商业银行属于地方股份制性质,地方政府是最大股东,银行的一大部分金融资本是用来为地方财政服务的,这是城市商业银行发挥金融作用的主要表现。

地方财政与金融的职能交叉。地方财政与地方金融并不是两个独立的职能主体,二者相辅相成,职能相互交叉,在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等地方金融改革过程中,这种职能交叉在维护地方金融稳定方面,在支持三农、中小企业等薄弱环节和民生方面,在地方财政与金融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方面都能够体现出来①。近年来,由于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地方财政需要对市场进行调控,但是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市场调控中很大一部分由地方金融承担下来,在地方政府的干预下发挥职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区发展的产需矛盾。在地方金融的改革过程中,某些地方的农村信用社等比较依赖于地方行政手段进行增资扩股,这给地方财政干预地方金融提供了契机。但是另一方面,地方财政对金融的干预导致了金融改革过程中的行政色彩浓厚,市场的主导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同时,因为历史原因,地方财政一时难以转变思路,对国有企业采取帮扶的态度,而忽视了那些有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下地方财政与金融发展的关系

地方财政与金融的关系分析。第一,具有高度关联性。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下降,只注重宏观调控,而放宽了市场经济的监管,因此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例相对下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不平衡甚至出现入不敷出的窘境。为了缓解因此带来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开始将目光投向地方金融业,希望借助金融的力量来缓解财政压力,扭转入不敷出的局面。从这一点来说,地方财政能力下降与金融能力上升呈正相关关系,也即,如果一个地区的金融业发展迅速,那么该地区的政府财政也会收支平衡,甚至收大于支,反之亦然。也就是说,用强化的金融能力来弥补弱化的地方财政能力,因此财政与金融是资金配置中相互补充的关系,具有高度的关联性。

第二,财政稳定是前提。高风险性可以说是金融的最大特征,金融的投资环境是否安全也是关系到地方金融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金融机构一旦发生风险,就会产生连锁反应,整个地区甚至是全国、全世界范围内的相关金融机构都会受到波及,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至今仍历历在目,其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大几乎无人能及。那么,如果出现金融风险,单靠金融系统本身的能力是远远不能够化解危机的,这时候就需要地方财政介入调解,运用政府调控手段有效遏制金融风险。所以说,地方财政是金融发展的前提,是地方经济稳定的保证,金融一旦出现危机,地方财政会立即采取行动,力争将金融风险降到最低,特别是在金融机构改革过程中,农村信用社或者银行都会出现很多死账坏账烂帐,给地方的金融稳定带来严重的威胁,这时的地方财政就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帮助金融机构解决困境,稳定金融市场。

第三,金融发展是保障。评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该地区的金融发展是必备评估因素之一,金融系统的发展水平往往能够代表该地区的财政收支水平。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分税制实施以来,地方财政屡现入不敷出的困境,金融产业担负起部分地方财政应承担的职责,将部分金融产值转移到地方财政中去,协助财政为地方经济发挥作用,平衡收支,稳固经济发展水平。目前,刺激居民消费,活跃市场经济是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手段,而通常来说,提高银行储备金率或者降低银行存款利率是刺激居民消费的常见措施,这也是金融业保证地区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所以说,金融发展是地方财政的保障,在目前产业结构调整一时无法改变的大背景下,地区财政在很长时间内还要依靠金融业的发展来平衡收支,以保证该地区的经济稳定发展。 目前地方财政与金融存在的问题。第一,地方财政缺位与越位并存产业结构调整下地方财政自身无力平衡收支,只能借助地方金融的力量调控地区经济发展。因为有了金融的扶持,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投资大项目、建设形象工程,因此产生了大量贷款。但是一旦投资的项目失败产生负收益,那么这些贷款就成为不良贷款,巨额贷款导致地方政府负债累累,又无能力偿还,一直靠借债还债,形成一个死循环,财政缺位导致地区更加贫穷。金融为了弥补财政缺位而过度发挥作用,形成金融越位。同时,农村信用社在改革过程中,更多的依赖于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进行增资,而且地方政府在当地金融机构中占据“大头”,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的自主发展,出现财政越位的现象。地方财政的缺位与越位并存,同时财政与金融无法平衡,一方面影响地区财政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地方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地方金融缺位。地区金融发展是地区财政的保障,金融机构得到地区政府扶持而得到发展,相应的也会为地区提供金融服务,补足地区财政的责任缺陷。但是在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一些金融机构只愿意吸取存款得到发展,却并不愿意提供金融服务,这就造成了金融缺位的现象。金融缺位导致资金由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发达地区的金融供给明显过剩,贫困地区的金融供给明显不足,这种金融服务恰恰相反的现象导致贫困地区越来越贫困,发达地区越来越发达,最直接的后果是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严重者影响社会的平衡与稳定。同时,地区的金融缺位往往会制约地区的财政发展,两者相互制约,对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地方财政与金融和谐发展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地区财政与金融和谐发展可以理解为两者互帮互助,在地区金融机构面临改革重组时,单靠自身力量无法完成,可请求地方政府介入,运用行政手段来掌控改革的方向,有效解决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阻碍。而且,金融机构也可以依靠地方政府金融进行融资、借贷等,依赖政府的力量来促进自身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在产业结构调整大背景下,地区财政因为自负盈亏,收入大幅度减少,一时难以承担地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支出。这时,就需要金融提供服务,帮助地区财政承担发展重任,缓解地区财政困境。地区财政因为有了金融的支持而不会因为巨额负债陷入绝境,比如地方政府可以运用金融力量有针对性的投资项目,利用这些开发性的项目赚取收益,促进资金实现合理有效的配置和循环,利用综合收益还贷,即将收益所得归还金融,这样资金“来于金融还于金融”,既缓解了财政压力、提高了财政能力,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经济实力,同时也稳定了金融市场,可谓一举三得。

第二,有利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一个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决定了该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而一个地区的财政和金融又决定了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同样是在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地方财政能力有限,投入到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有限,不能保证地方居民的生活质量,成为制约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而如果地方财政扶持本地金融发展,金融反过来为地方财政服务,为地方财政提供大量资金投入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地区的面貌将焕然一新。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又催生出一批新兴项目,这些项目经过上市、收益,资金又流回到金融业中,如此形成一个资金的良性循环,不仅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修复和完善,而且地方财政也发挥了该发挥的职能,地方金融也在建设过程中得到收益和发展。由此可见,一个地区的财政与金融如果能够和谐发展,那么将会受到双赢的结果。

第三,有利于建设健康稳定的金融体系。②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国有银行都需要进行改革和重组来寻求新的发展商机,以便应对瞬息万变的金融挑战。地区财政在这些金融机构的改革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地区财政的参与调控,金融机构本身无法完成质的转变。地区财政与金融的和谐发展是建设健康稳定金融体系的前提和保证,地区财政可以以身作则,从金融机构贷款投资,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人们存款或借贷,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有利条件,并成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支持力量。同时,金融机构也要把握地区财政提供的良好契机,注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金融发展之中,形成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以及民间金融多种金融形式并存的市场格局。运用地区集中起来的资金流来发展金融,促进金融,从而保证了一个良性循环模式,对于建设健康稳定的地区金融体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地方财政与金融和谐发展相关建议

促进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努力达到地区财政收支平衡。产业结构调整大背景下地方财政收入大大减少,因此在发挥公共服务方面所承担的压力相应增加,这样就会造成地区财政收入与支出产生不平衡现象,严重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地方政府要想平衡财政收支除了借助地方金融的力量,还可以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上下功夫。比如颁布一些利于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措施等。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地区的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地区的经济产值储备也会相应上升,从而充实地区财政金库,减轻地区财政的债务压力,以达到财政收支平衡的目的。

加快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具有约束力的举债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加微妙,原则上来说,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相比计划经济时期大大降低。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却并不十分明显,可以说政府承担了一些本不该承担的事项,这大大增加了财政支出的压力,对政府与地方经济发展都很不利。所以应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与市场的界限,从一般性竞争性领域及时退出,转向投入公共服务领域,真正使地方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从根本上杜绝在财政与金融中出现的缺位和越位现象,使得地方财政与金融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和谐发展。

分税制体制下,地方政府既要保证投入地方经济建设的力度,也要平衡财政收支,一定规模的举债是必然选择,地方政府可以对一些利于地区发展的项目进行投资,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向金融机构贷款,这也是地方财政与金融相互扶持的重要表现。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应该建立具有约束力的政府举债机制,适当的政府举债是允许的,可以促进地区经济与金融的共同发展,如果政府举债毫无节制,没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大量贷款投资建设大项目大工程,而且这些工程投资失败,没有获得相应的收益,这样政府因为无力偿还而继续贷款,数额会越来越大陷入死循环中,于金融与经济发展不利。建立具有约束力的政府举债机制,明确举债法律规定,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运用法律的强制约束力来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将举债额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应该建立政府债务公开透明机制,提高地方财政透明度,让地方政府职能在阳光下运行。

保证地区财政与金融“归位”。地区财政与金融二者职能相互交叉,因此出现了缺位与越位的问题,严重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所以,各归各位,各司其职是最好的选择。首先,地区财政与金融的关系需要重新梳理和明确,政府可以对金融发展进行适当调控和干预,金融同样可以分担财政部分责任,缓解财政压力,但是其中的“度”必须明确,不能越俎代庖,即政府不能直接办金融,金融不能全部代替政府行使职能。其次,地方政府应该摆正在金融中的位置,不能把自己当成特殊顾客而要求获得特权,金融机构也不应该把地方政府当做特殊顾客对待,要严格按照相应法律法规办事,进行正常服务和交易。再次,地方政府要逐步将重点放在公共服务上来,着力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尤其对地区的“三农”发展、中小企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将“服务型政府”理念切实落到实处。只有严格按照程序办事,财政和金融才能真正“归位”,在各司其职的同时相辅相成,共同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

【注释】

①董宁,郑玉坤:“我国地方财政与金融关系研究”,《生产力研究》,2011年第4期。

②王力:“浅谈地方财政与开发性金融的和谐发展”,《海南金融》,2006年第10期。

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现状可以得知,尽管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不合理,进而影响市场的发展。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来确保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我们都知道,国家进行经济的调控时首先需要控制好国家财政与金融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新的市场经济下,只有确保财政与金融两者的和谐才能推动市场经济的稳定长远发展。财政与金融之间的合理整合能够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动力,能够很好地调控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让市场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综上所述,我们只有认真研究市场经济下财政与金融的整合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新的市场经济下财政与金融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在新的市场经济下,一方面除了市场自身的作用外,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运用财政与金融的良好关系来调整控制市场经济的发展。比如,如果市场经济的发展太快就会导致物价的飞涨以及高升的离岗率等,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能够通过科学调整财政和金融来宏观调控市场经济,让其减慢发展速度。具体的措施如下,从财政的角度上考虑,我们需要落实相关的财政策略,缩小财政的支出,增加国家的税收;另一方面从金融角度考虑,我们就可以采取比较有效的金融策略,即提升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缩小信贷的规模等。相反,如果我们的市场经济出现发展缓慢的情况,就要把上述策略反过来做。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不难发现,财政与金融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新的市场经济下制约财政与金融发挥作用的原因

1.市场调控方面较为滞后

一般情况下,我国政府运用财政与金融来调控市场经济时,大都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也就是说,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在不停的发展变化,有一些潜在的问题不易于我们发现,只有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显现出来。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政府仍然采取一些调控措施,就会为自己不理智的行为付出惨重的代价,后果不堪设想。尽管市场经济的发展本身存在一定的规律,但是规律有时候也会存在偏差,一成不变的按照规矩办事就会导致工作失误。即使是目前市场经济发展比较靠前的美国也会存在市场调控的滞后问题,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

2.政府制定的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不协调

通常情况下,政府会采取科学的财政及金融手段来调控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但是财政 方法 及金融方法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所以,政府在制定相关策略时,经常会引起财政与金融策略不协调的情况。例如,在2008年爆发的那场金融危机中,我国的政府首先提出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拨出4万亿元资金用来刺激财政发展,确实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一年之后问题出现了,单凭财政措施无法很好的调控我国的经济发展。所以在2009年政府又推出了一系列降低信贷利息的政策,并利用银行的资金整合作用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复苏与发展。之前也采用了一些降息方法,因为降息的幅度偏小效果不太理想。总而言之,不论是国外的政府还是国内的政府在进行市场经济的调控过程中都会普遍存在财政与金融不协调的问题。

当然,除了上面提出的一些问题,政府在运用财政及金融方法调控市场经济时也存在其他问题,比如财政部门与银行之间的整合较为缓慢,政府制定调控策略时偏重与两者之一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财政与金融的合理整合。

三、推进经济发展的财政和金融政策

1.改变发展观念,制定明确的指导方针

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开始阶段只注重经济的发展,忽略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现阶段,想要推进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就是从财政金融政策着手,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完善整改经济结构,大力传扬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策略,建设由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基础的经济发展社会。想要推进经济发展还需要将社会客观需求与政府财政金融政策合理的融合在一起,详细展示在:对国家财政和金融政策要合理运用,加强对财政的投入,构建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宏观环境,保证经济市场的竞争公平公正,从而更好的满足人们对物质 文化 的追求。

2.不断强化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将财政金融基础不断优化和增强

经济发展想要得到财政和金融的支持,首先要将之前只依赖于财政资金投入的局势彻底改变,应该在发展市场机制基础的同时,采用调整机制和指引政策等各种财政金融方式推进经济的增长。调整经济结构主要是想实现将传统经济产业转化为具备科技含量且附加价值高的高科技产业。财政与金融政策也将逐渐形成具备一定竞争力的产业,大力支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

3.财政和金融政策应大力开展对社会事业的建设

我国经济发展一直存在的问题就是经济发展不均衡,采用有效合理的财政和金融政策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不均衡问题。因此,社会事业的发展需要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可是在一定期限内政府很难投入大量的资金。财政金融在支持社会事业发展时应找准重点入手,比如优惠税费、财政补贴、货币政策等,运用这些方式更有效的推进我国非农业产业的发展。还要向着城市化不断的发展,将我国的就业市场大力的发展,保障就业能力的发展。将财政金融支出结构不断调整,提升财政金融对社会各种事业的支持力,更好的保证了社会公共事业的顺利发展。

四、提升财政与金融整合效率的措施

1.认真调查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的财政金融整合方法

我们只有不断深入研究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及时发现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通过深入研究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才能从根本上完成财政与金融的整合工作,促使财政与金融政策充分发挥出对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并进一步发现市场潜在的问题,及时准确的提出解决对策,缓解财政与金融对市场调控的滞后问题,为政府制定科学的财政与金融政策奠定扎实的基础。

2.科学调控财政与金融策略之间的关系,让两者充分发挥作用

我们都知道,政府调控市场经济时,首先需要认真了解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落实相应的对策。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落实不同的对策,当然这些都需要把财政与金融两者结合起来。通常情况下如果出现市场经济发展过快时,政府为了更好的调控市场经济应该分别从财政和金融两个方面入手采取对策,具体落实过程中可以按情况分先后顺序,充分发挥两者的整合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落实财政与金融的整合工作,充分发挥出其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的作用。

五、结语

政府只有做好科学的财政规划及金融规划,才能真正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长远发展。另外,完成财政规划与金融规划的结合,也可以对市场经济起到不可忽视的调控作用。针对市场经济调控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们还需要认真思考解决办法。认真分析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依此提出比较先进的财政与金融融合方法,科学调控财政规划与金融规划的关系,让两者充分发挥出融合的功效,推动市场经济的长远稳定发展。

财务管理 是处理企业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财务管理论文2000字 范文 ,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财务管理论文2000字范文篇一 《试谈电网企业财务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不管是企业还是居民对电力的需求量都有增无减,这无形中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力企业发展,提升我国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我国政府加快了电力行业的改革力度。伴随着电力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现代企业制度在电力企业中的不断确立,使得电网企业迫切建立现代化的财务体系,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很多电网企业都难以达到这个要求,这就制约了我国电网企业的发展。 文章 就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了一些浅显的探讨,并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电网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预警 1 引 言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使得电网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由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很多电网企业的管理方式还是遵循着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这使得我国电网企业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国政府加快了对电力企业的改革力度,希望可以帮助我国电力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财务管理部门作为企业的核心部门之一,我国电力企业要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就必须要重视财务管理,对企业财务管理进行创新与改革,使其可以为我国电网企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但是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我国电网企业由于体制、观念等因素的制约,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不足。因此,加强对电网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了。 2 电网企业财务管理发展趋势 外界监督力度不断提升 电力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发展不仅仅关系到电力行业的利益,更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电网企业的发展,在电力体制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社会对电网企业的监督力量也不断提升。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消费者对电网企业的监督意识不断增强。随着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化,广大消费者为了可以获得更好的电力服务,对电网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无形中就会增加广大消费者对电力企业的监督力度,使其可以提供更好的电力服务;二是国家对电网企业的监督不断成熟。在我国,电网企业基本都是国有企业,其财务状况不仅关系到电力企业的发展,更关系到国有资产的安全。因此,除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审计署、国税局等部门对电网企业进行监管以外,我国政府还设置了电监会与国资会对其进行监督,以便可以全面强化对电网企业的监管。 我国财务管理法律不断完善 目前,我党正在大力倡导建设法治社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一项极为重要的管理活动,其正常开展也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我国政府在2007年颁布《企业财务通则》以后,又在2008年颁布了新的准则《企业会计准则》。这两部有关企业财务管理法律法规的颁布对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我国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此外,为了确保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先后出台了诸如《 公司法 》《企业所得税》等多部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都提升了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也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也日渐突出。要想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企业就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尤其是在我国,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与财务管理有关的各项政策也不断完善,这就无形中对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具有扎实的财会知识,更需要其具有一定的金融、法律、税务、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此外,财务管理工作者还需要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不能将自身仅仅局限为一名纯粹的财务工作者。这些既是现阶段我国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也是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3 我国电网企业财务管理创新途径分析 创新电网企业财务管理观念 对于我国电网企业而言,建立现代化的财务体系势在必行。但是要想构建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财务体系,首先就需要电网企业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管理。只有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才能更好地帮助我国电网企业构建现代化的财务体系。现阶段,我国电网企业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对财务管理理念进行创新:一是树立人本化的财务管理理念。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在各行各业中,人始终都是最重要的资源。所以,在我国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将对员工的激励与约束放在重点位置上,以便可以建立与我国电网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本化财务运行体系;二是树立知识化财务管理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网企业财务管理活动面临的问题日趋复杂多变,同时加上电网企业多为技术密集型与资金密集型企业,树立知识化的财务管理观念是电网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必然方向;三是树立信息化的财务管理观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极为广泛的运用。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 企业管理 活动的质量,更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活动的效率。因此,我国电网企业要构建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系统,实现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全面信息化。 进行风险预警与控制,实现风险管理创新 风险具有客观性。在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尤其是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企业面临的风险不仅数量增多,而且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如果企业不能合理有效地控制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势必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健康、快速、稳定发展。最近几年,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电力需求不断增加,使得我国电网企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虽然我国电网企业发展迅速,但是电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尤其是财务风险在不断增加。因此,我国电网企业要想取得进一步发展,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与控制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具体而言:一是提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现阶段我国电网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不能因此就忽视风险的存在,而是要切实提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积极主动地做好风险预警与控制工作,将其视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二是建立风险识别体系。风险具有多样性与隐藏性,这就需要电网企业建立风险识别系统,可以更好地识别各种风险;三是建设风险控制系统,以便企业可以及时采取各种 措施 来化解风险。 财务工作人员能力创新 对于电网企业来说,电网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企业现代化财务体系的构建与执行。因此,现阶段,我国电网企业要重视财务工作人员能力的创新,使其可以更好地适应电网企业未来发展需求。在2008年,新的会计准则颁布以后,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所以,我国电网企业应该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能力的创新。具体而言:一是要加强对电网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可以严格执行财务与经济法规,灵活贯彻和运用会计准则,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经济预测和投资决策能力,从而可以为企业的战略管理和资本运营提供较高的财务咨询建议;二是做好财务人员的选拔机制,使企业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可以脱颖而出,从而可以不断调整与优化企业财务队伍结构,使企业财务队伍始终保持活力,同时也有助于财务管理队伍更好地满足企业未来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庆艳.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对电网企业经营管理带来的影响[J]. 财经 界:学术版,2010(2):116-117. [2]梁国栋,王楠.电网企业财务管理流程优化思路与 方法 研究[J].商业会计,2013(11):75-76. [3]周磊.电网企业基建财务管理模式改革探索[J].东方 企业 文化 ,2015(15):281. [4]叶霞.现阶段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3(21):239-244. 财务管理论文2000字范文篇二 《试论财务管理及财务管理方法》 【摘 要】企业财务管理是根据资金运动的规律,随着经济体制的转换要求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思想和观念也随之更新,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巨大作用后,企业界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现代企业必须重视管理,企业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市场经济 1.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组织企业资金活动、处理企业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就是资金运动增值的过程,财务管理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管理必须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如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物资供应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他们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具有各自的特点:有的侧重于使用价值的管理,有的侧重于价值的管理,有的侧重于信息的管理,有的侧重于劳动因素的管理。鉴于在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地存在着奖金活动,于是对企业资金活动的管理就逐渐独立化,形成了企业的财务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财务分析、财务预测、决策、计划、奖金筹集管理、投资产品成本管理、收入与利润分配等。此外,还包括企业设立、合并、分立、改组、解散、破产的财务处理。所以财务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价值管理,是对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运动所进行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务管理是综合性的企业管理 财务管理又是企业管理中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企业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大都可以资金运动中综合反映出来,而通过合理地组织资金运动,又可以对企业各方面的生产经营活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财务管理的各项价值指标,是企业经济决策的主要依据,将企业生产情况与财务情况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来,并深入分析,寻找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措施,堵塞漏洞,提高效益,加强成本管理,以更低的耗费获取同样或更高的收益。 在我国财务管理从国家对企业高度集中管理到成为企业综合管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计划经济体制占主导地位时,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企业经营和管理始终是围绕着国家统一计划来进行的。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竞争的主体,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使社会资源流向那些利用效率高、效益好的企业,而最终达到合理配置使投入的资本不断运动和增值,这就迫使企业注重运用资金控制成本和增加赢利。现代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以赢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企业一旦成立,便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企业只有在发展中求生存,取得利润才能实现其存在的价值。企业为实现其生存发展的目的而实施各种各样的如生产、质量、销售等管理工作,而这些管理工作的轴心是财务管理,它们的最终结果都会反映到企业的财务成果上来。可见,如果缺乏财务管理的观念,其他工作做得再好,产品的价值不能得以实现或不能补偿支出费用,企业也就不能得到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总之企业财务管理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覆盖经营全方位。搞好财务管理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 要做好资金的运作 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前提,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血液,资金管理是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合理筹集资金,确保资金占用和资金成本最低。集团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除少部分经营资金由各子公司筹集外,由集团公司财务部门统一安排。集团公司根据集团预算编制筹资计划。集团公司筹资时,应充分考虑各个子公司之间的资金余缺,充分利用集团的闲置资金;另外还要考虑银行贷款利率的变动趋势,合理安排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之间的结构,以确保资金占用和资金成本最低。 合理使用资金,加强资金使用过程的控制。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最好的办法是实行集权式管理,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出现资金使用散乱的现象,而且可以利用闲散资金进行研究开发、对外投产等工作,谋求资金的短期效益。 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 财务管理是一个循环过程,一般来说它应与本企业生产周期相吻合,它应包括财务预测,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检查五个环节。这些管理环节,互相配合,紧密联系,形成周而复始的财务管理循环过程,构成完整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 通过科学的财务管理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从预测、目标的发布、监控、考核、信息的反馈与分析,到目标的下一次修正、发布、往复循环,使整个企业管理得以强化,充分发挥了财务管理的中心作用。 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 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对整个集团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宜在集团公司总会计师的领导下进行,在对市场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以目标利润为前提,编制全面的销售预算、采购预算、费用预算、成本预算、现金收支预算和损益表预算,使企业生产经营能沿着预算管理轨道科学合理地进行。 3.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管理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覆盖经营全方位,处于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现代管理的核心,以社会效益为生命线;不仅要重视有形资产和投入资本的配置,更要重视知识资本的有效配置;要调动企业人才的积极性、开拓性,防范抵御各种风险,使企业更好的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真正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充分认识和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科] 【参考文献】 [1]裴慧丽,张晓冬.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关系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7(26):149. [2]王晓洁,周艳平.内、外资企业合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J].经济与管理,2005(10). [3]哈特维尔·亨利三世.企业并购和国际会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财务管理论文2000字范文篇三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呈现一种快速发展态势。但随着企业发展,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企业扩大再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开始突显出来。一些企业为了追求产品的产销量以及市场份额的占有比例而忽略了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作用,生产经营管理胜过了财务管理,使得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重要作用被忽略,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经济体制也使其财务管理的加强变得困难重重。例如:融资政策、行政干预等,使中小企业在谋求企业生存面前,无暇顾及财务管理问题。 二、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财务管理模式固化,管理观念落后 中小型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企业领导高度集权,采用家族式管理。一些企业领导者由于对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再者,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思想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性。企业管理者基于其自身的原因,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同时对外来人员又缺乏一定的信任,对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方式不能敞开胸怀接纳,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企业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融资方面有很大的困难,一方面,资本实力有限。由于中小企业原始资本少,经营规模较小,难以扩大生产规模,效益不稳定,而且经营粗放、技术装备落后,产品竞争力较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因此难以形成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信用度低。由于中小企业信息的不透明,一些企业中存在财务信息虚假、财务管理水平低、报表账册不全等现象,贷后不能及时偿还,甚至没有能力还款,让金融机构不得不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保持谨慎的态度,同时中小企业没有可靠的担保体系,使得中小企业很难贷到款。 再者,融资 渠道 少,缺乏有效的抵押资产。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可供抵押的有效资产少,因此要想通过贷款的渠道来扩大融资并不容易 ,而且国家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优惠政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政策性强、手续复杂,门槛高等,这些都是中小企业在融资难的因素。 以上三方面原因使得金融机构在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查发放更加严格、慎重,商业银行出现“惜贷”现象也在情理之中,从而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 (三)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企业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 中小企业一方面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融资后又存在着较高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金成本高。中小企业因其本身条件存在的局限性,使其难以获得金融机构贷款。但是为了生存、发展和应对竞争,中小企业不得不考虑 其它 的资金来源渠道,例如从投资担保公司借款,企业间拆借,个人借款。这些资金来源和从银行筹资相比,利率高,风险大。使得中小企业在增加了资金的使用成本的同时也使面临着严重的财务风险。二是过度负债。一部分中小企业为追求销售,大量进行赊销,造成资金周转慢,资金使用效率低,影响到扩大再生产,不得不从企业外部进行融资,从而进入靠贷款维持经营的恶性循环。三是短融长投。一些中小企业为扩大再生产,先融来资再说,不考虑资金偿还周期的长短,将一些流动资金借款用于投资回收周期较长的项目,使企业存大较大的支付风险,同时也极易产生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四)机构不建全,财务管理水平比较低 多数中小企业因规模小,业务简单,一般不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的财务管理人员,常常一人兼多职,包括一些不相容职务,造成职责不清,财务管理基础薄弱。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考虑到工资成本问题,不愿以较高的工资水平引进专业人员,一般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低下,在进行会计相关工作时有很大的随意性,由于会计的理论知识比较薄弱,很多时候都不会按照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方法进行操作。在工作中会还受企业所有者的制约,财务处理、税款缴纳、资金管理等很难按照规范来进行。 (五)企业财务控制力薄弱,忽视资金管理 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信不足,在进行市场经济活动中, 一般以现金或银行存款来支付货款,很难进行短期融资,对货币资金的需求往往较大。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增加利润而不得不采用赊销这种方式, 但是,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没有有效的催收措施,高额的应收账款也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入,造成资金回笼困难,导致了资金运用效益上的损失。另外很多中小企业在原材料的采购管理上也没有计划,库存物资的收、发、结存缺乏严格的控制, 使得会计期末存货占用资金较大,存货周转率低,也会造成流动资金短缺。 三、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方案与对策 由于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是由企业自身因素和宏观经济环境造成的,要想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还需多措并举,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改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企业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一)政府充分发挥其调控作用,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支持力度 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要有好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还要靠外部环境和有利的政策支持。近几年来政府通过 财税 、金融政策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如提高小型微利企业税收起征点,发行小微企业债等,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政府还需进一步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制定并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发展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融资方式,尽快构建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机构体系,拓宽融资渠道,有效搭建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对接的平台和载体,积极探索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长效机制,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引导企业加强信用建设,改善银企关系,获得资金支持。 (二)强化资金管理 要保证企业健康发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强化资金管理尤为重要。一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保证有充足的资金来满足正常生产经营的需求情况下,合理规划现有的资金,提高资金高效率的使用,降低现金流动过程中的风险。二是加强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制定完善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权衡收益和成本,严格控制账龄,减少呆坏账,提高资金周转率。合理确定企业库存,减少库存积压,以销定产,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提高存货周转率。 (三)树立财务风险观念 企业要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确定合理的负债率,充分考虑企业的偿还能力和资金的使用效益,规避高负债和不能到期支付的风险,降低经营成本和财务费用。同时要充分考虑借款的周期,对借款的用途加强控制,避免将短期融资用于投资回收周期较长的项目。 (四)树立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 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经营中的方方面面,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公司管理者应切实树立企业管理的关键是财务管理的观念,要把强化财务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使财务管理充分发挥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五)健全内部制度,完善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 中小企业要从自身健全治理结构,规范管理制度,建立严谨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财务管理基础工作。 1.建立健全内控体系。 2.责权利结合,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3.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规范会计工作秩序。 4.加强内部审计控制。 5.企业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内控制度并自觉接受监督。 四、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将会变得越来越突出,并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在政府积极推出各项政策进行扶持和引导同时,中小企业要以国家政策为依托,积极利用好外部环境资源,不断强化自身资金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树立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只有如此中小企业才能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长期生存、健康发展,为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1. 财务管理论文的范文 2. 关于财务管理论文精选 3. 财务管理专业论文范文 4. 财务管理专业论文优秀范文 5. 财务管理论文精选范文

财经素养专题小论文范文

财政是国家的经济实力的表现的重要标准,金融是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那两者之间有什么重要的联系呢?。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财政与金融论文 范文 ,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地方财政与金融虽然性质不同,但都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二者相互补充。当然,二者存在缺位与越位的问题,也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应该采取 措施 ,促进地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转变政府职能以及调整财政与金融“归位”,这样才能保证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地方财政与金融的和谐发展关系。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 地方财政 金融 发展关系 建议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地方财政与金融发展概述

地方财政概述。地方财政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地方政府为实现政府职能,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所形成的分配关系,它体现的是地方政府与所属或所辖区内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居民之间以及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一直以来,地方政府积极运用地方财政发展当地经济,而地方财政在当地的经济发展中也发挥了作用。当然,地方财政的职能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其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化。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赋予地方更多的自主权,地方政府一改计划经济时期萎靡消极的姿态,主动出击,根据地方发展情况和经济水平实行多种体制机制,积极投入地方财政发展经济,一时间,地方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但同时也严重影响中央财政对地方的宏观调控。1994年开始,中央全面实行分税制体制改革,将原本属于地方财政支柱的消费税、增值税和所得税划分为中央收入和共享收入,采取税收返还的形式保证地方利益。这一举措保证了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但是分税制改革将部分地方财政大权上交至中央,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权,而且地方主要财源上交国库,增加了地方财政的风险和困境。

地方金融发展概述。广义来讲,金融是一种经济活动,一般指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金融所包含的种类有很多,主要的有银行、证券、基金、 保险 、信托等。对地方金融来说,银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国有银行等。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金融机构业务和职能不断变迁,对地方金融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例如,农村信用社成立之初属于国家银行的附属机构,2003年国务院颁布《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农村合作社逐渐摆脱了与国家银行的隶属关系,地方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控制也逐渐缩小,农村信用社开始以股权结构的方式吸收股金,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地发挥金融作用。再如,城市商业银行属于地方股份制性质,地方政府是最大股东,银行的一大部分金融资本是用来为地方财政服务的,这是城市商业银行发挥金融作用的主要表现。

地方财政与金融的职能交叉。地方财政与地方金融并不是两个独立的职能主体,二者相辅相成,职能相互交叉,在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等地方金融改革过程中,这种职能交叉在维护地方金融稳定方面,在支持三农、中小企业等薄弱环节和民生方面,在地方财政与金融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方面都能够体现出来①。近年来,由于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地方财政需要对市场进行调控,但是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市场调控中很大一部分由地方金融承担下来,在地方政府的干预下发挥职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区发展的产需矛盾。在地方金融的改革过程中,某些地方的农村信用社等比较依赖于地方行政手段进行增资扩股,这给地方财政干预地方金融提供了契机。但是另一方面,地方财政对金融的干预导致了金融改革过程中的行政色彩浓厚,市场的主导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同时,因为历史原因,地方财政一时难以转变思路,对国有企业采取帮扶的态度,而忽视了那些有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下地方财政与金融发展的关系

地方财政与金融的关系分析。第一,具有高度关联性。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下降,只注重宏观调控,而放宽了市场经济的监管,因此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例相对下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不平衡甚至出现入不敷出的窘境。为了缓解因此带来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开始将目光投向地方金融业,希望借助金融的力量来缓解财政压力,扭转入不敷出的局面。从这一点来说,地方财政能力下降与金融能力上升呈正相关关系,也即,如果一个地区的金融业发展迅速,那么该地区的政府财政也会收支平衡,甚至收大于支,反之亦然。也就是说,用强化的金融能力来弥补弱化的地方财政能力,因此财政与金融是资金配置中相互补充的关系,具有高度的关联性。

第二,财政稳定是前提。高风险性可以说是金融的最大特征,金融的投资环境是否安全也是关系到地方金融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金融机构一旦发生风险,就会产生连锁反应,整个地区甚至是全国、全世界范围内的相关金融机构都会受到波及,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至今仍历历在目,其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大几乎无人能及。那么,如果出现金融风险,单靠金融系统本身的能力是远远不能够化解危机的,这时候就需要地方财政介入调解,运用政府调控手段有效遏制金融风险。所以说,地方财政是金融发展的前提,是地方经济稳定的保证,金融一旦出现危机,地方财政会立即采取行动,力争将金融风险降到最低,特别是在金融机构改革过程中,农村信用社或者银行都会出现很多死账坏账烂帐,给地方的金融稳定带来严重的威胁,这时的地方财政就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帮助金融机构解决困境,稳定金融市场。

第三,金融发展是保障。评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该地区的金融发展是必备评估因素之一,金融系统的发展水平往往能够代表该地区的财政收支水平。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分税制实施以来,地方财政屡现入不敷出的困境,金融产业担负起部分地方财政应承担的职责,将部分金融产值转移到地方财政中去,协助财政为地方经济发挥作用,平衡收支,稳固经济发展水平。目前,刺激居民消费,活跃市场经济是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手段,而通常来说,提高银行储备金率或者降低银行存款利率是刺激居民消费的常见措施,这也是金融业保证地区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所以说,金融发展是地方财政的保障,在目前产业结构调整一时无法改变的大背景下,地区财政在很长时间内还要依靠金融业的发展来平衡收支,以保证该地区的经济稳定发展。 目前地方财政与金融存在的问题。第一,地方财政缺位与越位并存产业结构调整下地方财政自身无力平衡收支,只能借助地方金融的力量调控地区经济发展。因为有了金融的扶持,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投资大项目、建设形象工程,因此产生了大量贷款。但是一旦投资的项目失败产生负收益,那么这些贷款就成为不良贷款,巨额贷款导致地方政府负债累累,又无能力偿还,一直靠借债还债,形成一个死循环,财政缺位导致地区更加贫穷。金融为了弥补财政缺位而过度发挥作用,形成金融越位。同时,农村信用社在改革过程中,更多的依赖于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进行增资,而且地方政府在当地金融机构中占据“大头”,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的自主发展,出现财政越位的现象。地方财政的缺位与越位并存,同时财政与金融无法平衡,一方面影响地区财政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地方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地方金融缺位。地区金融发展是地区财政的保障,金融机构得到地区政府扶持而得到发展,相应的也会为地区提供金融服务,补足地区财政的责任缺陷。但是在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一些金融机构只愿意吸取存款得到发展,却并不愿意提供金融服务,这就造成了金融缺位的现象。金融缺位导致资金由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发达地区的金融供给明显过剩,贫困地区的金融供给明显不足,这种金融服务恰恰相反的现象导致贫困地区越来越贫困,发达地区越来越发达,最直接的后果是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严重者影响社会的平衡与稳定。同时,地区的金融缺位往往会制约地区的财政发展,两者相互制约,对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地方财政与金融和谐发展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地区财政与金融和谐发展可以理解为两者互帮互助,在地区金融机构面临改革重组时,单靠自身力量无法完成,可请求地方政府介入,运用行政手段来掌控改革的方向,有效解决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阻碍。而且,金融机构也可以依靠地方政府金融进行融资、借贷等,依赖政府的力量来促进自身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在产业结构调整大背景下,地区财政因为自负盈亏,收入大幅度减少,一时难以承担地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支出。这时,就需要金融提供服务,帮助地区财政承担发展重任,缓解地区财政困境。地区财政因为有了金融的支持而不会因为巨额负债陷入绝境,比如地方政府可以运用金融力量有针对性的投资项目,利用这些开发性的项目赚取收益,促进资金实现合理有效的配置和循环,利用综合收益还贷,即将收益所得归还金融,这样资金“来于金融还于金融”,既缓解了财政压力、提高了财政能力,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经济实力,同时也稳定了金融市场,可谓一举三得。

第二,有利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一个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决定了该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而一个地区的财政和金融又决定了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同样是在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地方财政能力有限,投入到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有限,不能保证地方居民的生活质量,成为制约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而如果地方财政扶持本地金融发展,金融反过来为地方财政服务,为地方财政提供大量资金投入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地区的面貌将焕然一新。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又催生出一批新兴项目,这些项目经过上市、收益,资金又流回到金融业中,如此形成一个资金的良性循环,不仅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修复和完善,而且地方财政也发挥了该发挥的职能,地方金融也在建设过程中得到收益和发展。由此可见,一个地区的财政与金融如果能够和谐发展,那么将会受到双赢的结果。

第三,有利于建设健康稳定的金融体系。②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国有银行都需要进行改革和重组来寻求新的发展商机,以便应对瞬息万变的金融挑战。地区财政在这些金融机构的改革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地区财政的参与调控,金融机构本身无法完成质的转变。地区财政与金融的和谐发展是建设健康稳定金融体系的前提和保证,地区财政可以以身作则,从金融机构贷款投资,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人们存款或借贷,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有利条件,并成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支持力量。同时,金融机构也要把握地区财政提供的良好契机,注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金融发展之中,形成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以及民间金融多种金融形式并存的市场格局。运用地区集中起来的资金流来发展金融,促进金融,从而保证了一个良性循环模式,对于建设健康稳定的地区金融体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地方财政与金融和谐发展相关建议

促进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努力达到地区财政收支平衡。产业结构调整大背景下地方财政收入大大减少,因此在发挥公共服务方面所承担的压力相应增加,这样就会造成地区财政收入与支出产生不平衡现象,严重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地方政府要想平衡财政收支除了借助地方金融的力量,还可以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上下功夫。比如颁布一些利于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措施等。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地区的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地区的经济产值储备也会相应上升,从而充实地区财政金库,减轻地区财政的债务压力,以达到财政收支平衡的目的。

加快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具有约束力的举债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加微妙,原则上来说,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相比计划经济时期大大降低。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却并不十分明显,可以说政府承担了一些本不该承担的事项,这大大增加了财政支出的压力,对政府与地方经济发展都很不利。所以应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与市场的界限,从一般性竞争性领域及时退出,转向投入公共服务领域,真正使地方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从根本上杜绝在财政与金融中出现的缺位和越位现象,使得地方财政与金融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和谐发展。

分税制体制下,地方政府既要保证投入地方经济建设的力度,也要平衡财政收支,一定规模的举债是必然选择,地方政府可以对一些利于地区发展的项目进行投资,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向金融机构贷款,这也是地方财政与金融相互扶持的重要表现。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应该建立具有约束力的政府举债机制,适当的政府举债是允许的,可以促进地区经济与金融的共同发展,如果政府举债毫无节制,没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大量贷款投资建设大项目大工程,而且这些工程投资失败,没有获得相应的收益,这样政府因为无力偿还而继续贷款,数额会越来越大陷入死循环中,于金融与经济发展不利。建立具有约束力的政府举债机制,明确举债法律规定,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运用法律的强制约束力来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将举债额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应该建立政府债务公开透明机制,提高地方财政透明度,让地方政府职能在阳光下运行。

保证地区财政与金融“归位”。地区财政与金融二者职能相互交叉,因此出现了缺位与越位的问题,严重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所以,各归各位,各司其职是最好的选择。首先,地区财政与金融的关系需要重新梳理和明确,政府可以对金融发展进行适当调控和干预,金融同样可以分担财政部分责任,缓解财政压力,但是其中的“度”必须明确,不能越俎代庖,即政府不能直接办金融,金融不能全部代替政府行使职能。其次,地方政府应该摆正在金融中的位置,不能把自己当成特殊顾客而要求获得特权,金融机构也不应该把地方政府当做特殊顾客对待,要严格按照相应法律法规办事,进行正常服务和交易。再次,地方政府要逐步将重点放在公共服务上来,着力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尤其对地区的“三农”发展、中小企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将“服务型政府”理念切实落到实处。只有严格按照程序办事,财政和金融才能真正“归位”,在各司其职的同时相辅相成,共同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

【注释】

①董宁,郑玉坤:“我国地方财政与金融关系研究”,《生产力研究》,2011年第4期。

②王力:“浅谈地方财政与开发性金融的和谐发展”,《海南金融》,2006年第10期。

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现状可以得知,尽管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不合理,进而影响市场的发展。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来确保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我们都知道,国家进行经济的调控时首先需要控制好国家财政与金融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新的市场经济下,只有确保财政与金融两者的和谐才能推动市场经济的稳定长远发展。财政与金融之间的合理整合能够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动力,能够很好地调控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让市场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综上所述,我们只有认真研究市场经济下财政与金融的整合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新的市场经济下财政与金融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在新的市场经济下,一方面除了市场自身的作用外,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运用财政与金融的良好关系来调整控制市场经济的发展。比如,如果市场经济的发展太快就会导致物价的飞涨以及高升的离岗率等,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能够通过科学调整财政和金融来宏观调控市场经济,让其减慢发展速度。具体的措施如下,从财政的角度上考虑,我们需要落实相关的财政策略,缩小财政的支出,增加国家的税收;另一方面从金融角度考虑,我们就可以采取比较有效的金融策略,即提升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缩小信贷的规模等。相反,如果我们的市场经济出现发展缓慢的情况,就要把上述策略反过来做。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不难发现,财政与金融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新的市场经济下制约财政与金融发挥作用的原因

1.市场调控方面较为滞后

一般情况下,我国政府运用财政与金融来调控市场经济时,大都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也就是说,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在不停的发展变化,有一些潜在的问题不易于我们发现,只有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显现出来。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政府仍然采取一些调控措施,就会为自己不理智的行为付出惨重的代价,后果不堪设想。尽管市场经济的发展本身存在一定的规律,但是规律有时候也会存在偏差,一成不变的按照规矩办事就会导致工作失误。即使是目前市场经济发展比较靠前的美国也会存在市场调控的滞后问题,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

2.政府制定的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不协调

通常情况下,政府会采取科学的财政及金融手段来调控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但是财政 方法 及金融方法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所以,政府在制定相关策略时,经常会引起财政与金融策略不协调的情况。例如,在2008年爆发的那场金融危机中,我国的政府首先提出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拨出4万亿元资金用来刺激财政发展,确实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一年之后问题出现了,单凭财政措施无法很好的调控我国的经济发展。所以在2009年政府又推出了一系列降低信贷利息的政策,并利用银行的资金整合作用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复苏与发展。之前也采用了一些降息方法,因为降息的幅度偏小效果不太理想。总而言之,不论是国外的政府还是国内的政府在进行市场经济的调控过程中都会普遍存在财政与金融不协调的问题。

当然,除了上面提出的一些问题,政府在运用财政及金融方法调控市场经济时也存在其他问题,比如财政部门与银行之间的整合较为缓慢,政府制定调控策略时偏重与两者之一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财政与金融的合理整合。

三、推进经济发展的财政和金融政策

1.改变发展观念,制定明确的指导方针

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开始阶段只注重经济的发展,忽略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现阶段,想要推进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就是从财政金融政策着手,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完善整改经济结构,大力传扬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策略,建设由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基础的经济发展社会。想要推进经济发展还需要将社会客观需求与政府财政金融政策合理的融合在一起,详细展示在:对国家财政和金融政策要合理运用,加强对财政的投入,构建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宏观环境,保证经济市场的竞争公平公正,从而更好的满足人们对物质 文化 的追求。

2.不断强化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将财政金融基础不断优化和增强

经济发展想要得到财政和金融的支持,首先要将之前只依赖于财政资金投入的局势彻底改变,应该在发展市场机制基础的同时,采用调整机制和指引政策等各种财政金融方式推进经济的增长。调整经济结构主要是想实现将传统经济产业转化为具备科技含量且附加价值高的高科技产业。财政与金融政策也将逐渐形成具备一定竞争力的产业,大力支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

3.财政和金融政策应大力开展对社会事业的建设

我国经济发展一直存在的问题就是经济发展不均衡,采用有效合理的财政和金融政策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不均衡问题。因此,社会事业的发展需要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可是在一定期限内政府很难投入大量的资金。财政金融在支持社会事业发展时应找准重点入手,比如优惠税费、财政补贴、货币政策等,运用这些方式更有效的推进我国非农业产业的发展。还要向着城市化不断的发展,将我国的就业市场大力的发展,保障就业能力的发展。将财政金融支出结构不断调整,提升财政金融对社会各种事业的支持力,更好的保证了社会公共事业的顺利发展。

四、提升财政与金融整合效率的措施

1.认真调查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的财政金融整合方法

我们只有不断深入研究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及时发现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通过深入研究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才能从根本上完成财政与金融的整合工作,促使财政与金融政策充分发挥出对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并进一步发现市场潜在的问题,及时准确的提出解决对策,缓解财政与金融对市场调控的滞后问题,为政府制定科学的财政与金融政策奠定扎实的基础。

2.科学调控财政与金融策略之间的关系,让两者充分发挥作用

我们都知道,政府调控市场经济时,首先需要认真了解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落实相应的对策。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落实不同的对策,当然这些都需要把财政与金融两者结合起来。通常情况下如果出现市场经济发展过快时,政府为了更好的调控市场经济应该分别从财政和金融两个方面入手采取对策,具体落实过程中可以按情况分先后顺序,充分发挥两者的整合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落实财政与金融的整合工作,充分发挥出其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的作用。

五、结语

政府只有做好科学的财政规划及金融规划,才能真正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长远发展。另外,完成财政规划与金融规划的结合,也可以对市场经济起到不可忽视的调控作用。针对市场经济调控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们还需要认真思考解决办法。认真分析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依此提出比较先进的财政与金融融合方法,科学调控财政规划与金融规划的关系,让两者充分发挥出融合的功效,推动市场经济的长远稳定发展。

风险是现代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之一,是贯穿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范畴。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在近几年的国家发展中,事业单位的运行体制进行了修改,随着改革体制的逐步深入,单位中各个部门的管理制度也开始进行改变,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中的重要部门,财务部门原有的核算方式与事业单位的相关制度有所出入,因此,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制度不适应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

一、事业单位财务的特征

事业单位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大部分单位都是不能自给的单位,在单位开展各项活动和处理事件时都需要财政部门的拨款,并且财政部门的经费几乎都是每年的纳税收入,由于这样的特殊性,事业单位中的财政部门的工作与大型私营企业的工作方式,与在单位中发挥的作用也有不同之处,由此可以看出事业单位中的财政管理制度,区别于私营单位财政管理。

二、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

1.事业单位中的财政管理作用

在我国的管理体制下,事业单位的工作有着其特殊性,在单位中贯穿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抱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态开展工作,主要展开公益性的活动为主。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任务为管理与科学化的分配各种资源,将部分资源合理化分于单位中各个执行部门,协调各个部门有效的开展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主要作用包括,在年初根据实际情况预算今年的整体开资;管理整合单位每年没能及时回笼的资金;其次管理与计算出单位的资产;计算单位每年进行实际业务的支出资金;还要管理事业单位中为每个项目申请的基金;

2.财务管理的弊端

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由于收入的特殊性,加之我国现代对于事业单位的工作的改革,单位的财务管理在实际的操作中容易出现多种问题,其中问题有工作中的内部问题,也存在外部造成的不可调控的问题,在本文中主要将造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单位内部问题简单阐述与分析,在外部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所造成财务管理的问题还有待国家进行相应的制度调控解决。

(1)外部环境造成现代制度的不健全

随着我国对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逐渐深入,各省份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的改革还在进行的同时,相当一部分成员抓住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漏洞而造成不良的影响,其中主要体现在执行力上,由于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对于单位经费的管理缺乏严格的把关,在单位对上级申请项目资金时,项目缺乏必要的论证实行,导致实际资金与项目脱节,资金没有或很少的部分用到相应的项目上,由此导致财务管理对资金的使用记录出现含糊不清现象。

(2)财务管理的实行力度不足

由于在事业单位部门使用资金时缺乏计划,给单位财政部门的管理造成困难,并且财务部门都是在后期结算总账,部门在前期的时候时没有做好严格计划,每次结算时各个部门都在向财务部进行汇报,很可能导致超出今年的总预算情况,并且在这样的模式下进行工作,使部分成员钻了空子,造成资金流向不明现象或出现死账,造成资金的使用率降低。

(3)财务管理预算的松散

在事业单位中部分财务管理部门的自身出现松散现象,其中造成影响和资金流失不明的环节主要在于部门预算上,在实际的预算当中做出不合理的规划,导致资金没有用到实处,如在预算中出现浪费现象,部门人员使用公款旅游,单位公用车辆超标,公款吃喝,招待费用谎报等现象,严重导致事业单位的经费不足,也对自身的公众形象造成严重影响。在财务管理中没有对于单位经费做出详细的规划,如:根据今年的实际情况,对全年的重要项目保留足够资金,导出项目在实际的实行中出现资金不足后又用其它资金继续进行项目实行,长期出现这样的情况将导致部门资金使用不明确,造成后期工作的困难。

(4)财务管理中个人的违纪行为

由于对事业单位的管理进行改革,财务管理出现变化,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很少有学习的时间,因此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会出现后备知识存储不足,长期的工作中员工出现由于自身工作技术的匮乏,造成差错性工作,加之单位财务制度章程的不重视以及操作流程建设的不完整,或者只重视其工作制度的完整假设,在工作的监督不完善,导致员工在工作中出现错误的时候有空可钻,为弥补自己错误,从而引发出会计事故的发生。因此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及专业技术的不标准导致了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出现问题。

三、改善财务管理的方式

1.改善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核心部门,在工作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是部门开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门,因此有效的使财务管理部门的适应目前的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是促进我国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环节,将财务管理的作用发挥能促进各个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将资金最大化的利用,使得我国的社会经济与群众获得更多福利措施。

2.改善财务管理方法方式

(1)加强财务管理制度

根据各个事业的单位的实际情况从新建立更加健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建立制度时要注意对于事业单位的项目工作流程进行改变,如:实际项目在开展前由所属部门做出详细的项目预算,财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考察项目所需要的资金并且做好专项基金,避免出现项目在开展前出现问题,也可以要求部门提前一年做好工作安排,并向财务管理部门申请资金,这样更能防止出现资金不足现象,并且在建立制度的时候注意制度与制度之间不能出现矛盾等情况,规范部门的消费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等。

(2)实行制度时严格把关

在相应的管理制度推出后,财务管理部门在适应制度的时候要严格把关,对于单位的主要重要支出要做出相应的计划。在监管部门财务支出是要详细的记录部门项目资金使用的情况,并且在每年的实际资金使用的数据进行分析,在年终做出相应的总结,在工作中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当前的形势做出分析,并将信息整理后给上级部门,快速根据事实情况当事业单位的工作做出最新的安排。

(3)对单位员工进行培训

由于工作中,财务管理工作者自身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不管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是内部管理制度对于会计工作者造成的因素,其中主要还是财务管理工作者自身知识存储不足造成的,通过对工作者自身素质和知识储备的提升将会克服外部的因素,同时提升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的作用,因此在工作中不断充实工作人的知识存储能有效的解决单位中的问题,在社会的发展同时,要求他们不断的巩固自己所学习的内容,在自身技术问题解决的同时,让会计工作者感受到单位对其的重视程度,一方面起到监督会计工作者的工作监督作用,另一方面让会计工作者感受到部门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视,感受到部门的关爱,提高工作者的忠诚度,避免个人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

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部门是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门,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不断成熟,若想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重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这是发展中的主要内容,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在工作中,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关注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对现在制度作出正确的理解,把握住事业单位工作的性质,在实际的项目发展中,一定要对施工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控制,以期在实际的单位工作中,能够有效地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为国民经济做出自身的贡献,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

我国一些县市区采取乡政财政所管理的财务制度,在一定程度方面强化了对基层财政资金之监管力度。可对一部分乡镇实施审计时发觉依旧在财务方面存有一部分问题。通过审计调查状况来看,一部分乡镇政府在财力较为困难的状况下,尽力完成预算支出,保证了诸项事业的发展,可是存于财政财务管理当中一部分具备普遍与倾向特点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乡镇之政权、财权、事权的建立与正常行使,给乡镇各项经济与社会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1乡镇财政所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预决算管理流于形式,漏缴税金使税款流失

乡镇预算编制较为粗化,没有全面具体地体现乡镇本级的收支状况,只是依据市级财政规定核对同上级来往的科目,决算编制时,也没有对本级的收入与专项资金编制。[1]并且变动随意,少数人决定,没有履行程序予以批复调整。乡镇政府在兑付员工个人借款利息,下发各类员工个人奖金、补助款时,一般不会代扣代征个人所得税,抑或在支付建设工程款项时,在对方单位出具了一般收款收据的状况下,乡镇政府没有代扣代征营业税金以及附加税,及至凭借白条收据支付抑或垫付工程款,不知不觉中致使国家税款流失。

国有资产管理未到位,会计资料稽核审查不严瑾

个别乡镇没有完善本乡镇国有资产管理机制。资产收益收支不进账,譬如承包款与租金直接抵扣其他经费支出。[2]购置资产不予以资产登记,资产明细不明确,个人利用资产不办理交接手续及至不归还。国有资产处置没有通过集体决策,不执行批准程序。会计稽核制度属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性工作,可在乡镇政府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凭证等会计资料的稽核同审查工作者、稽核工作者岗位责任制的构建往往是财务管理当中极易忽略的问题。

资金管理混乱,财务监督职能未发挥

乡镇本级财力同其他专项资金模糊不清,混淆应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问题十分普遍。拨发的专款跟踪管理未落实,资金成效未能体现。应用专款尤其是建设项目资金不规范,许多项目不具备工程预决算,未采取招、投标,结算不具备正规税务发票。一些领导法制观念淡薄,乡镇财务监督力度不够。目前乡镇采取任期制,一部分领导重视完成上级分配的各项目标任务,忽略乡政内部的财政财务管理,随意安排账务、变更会计工作者和运用专项资金,一些乡镇会计集中核算独立性很低,监督职能没有有效发挥。

债权债务结算不及时,往来款项长期挂账

在总预算帐与机关帐中存有许多笔借出款项,大多数是外出差、学习培训、项目等的借支。若当事人调动,几年及至十几年不结清账目,则长时期挂着账,有部分乡镇的白条积累达几十万元。有些乡镇在小城镇建设活动中、新农村建设活动中、招商引资活动中等举债导致直接负债抑或挤挪专项资金致使隐形负债。

2强化和改进乡镇财政所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

完善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

建立起切实可行的有关财政财务管理办法,应当对财政财务管理工作要求不断细化。主要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1).政府要统一完善乡镇内控制度,确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构建资金、票据领用、财产物资、政府采购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等。形成切实可行的监督机制,规避风险。并且,强化对财务工作的监管,督促各乡镇切实落实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工作;

2).严格履行建账监管制度,依据财政部门的规定,乡镇运用的各项帐薄,均应采取建账监管,会计、出纳得到的原始发票一定要符合规定且严格履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并且强化往来账目的管理制度,构建往来款定期审核与清理制度。建立起组织机构,确立专门人员负责,针对呆账、死账、坏账实施清理调整,严格防范利用往来款调理财政收支;

3).进一步强化对票证的管理。构建起一系列严瑾的票据领取上缴内控监督制度,进而规范收入管理;

4).财政要强化对乡镇平时办公费用的监督管理,杜绝铺张浪费现象,让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加速步入规范的、制度的、法制的轨道。

落实责任审计,加强预算监督

主要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应当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应用,不断健全完善乡镇主管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把关口往前移,广泛推行主管领导任中审计,借助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使得乡镇主管领导不断确立正确的政绩观,规范财政财务收支管理工作;

2).利用审计廉政成绩,促使乡镇主管领导加强严格要求自己的观念。应当增大对违法违纪案的惩处。针对违反财经纪律的人要及时给予处理,进而起到警醒的作用;

3).借助财务审计效果,使得乡镇主管领导加强勤俭节约理念,对审计环节体现出来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而使得各单位强化内部控制与管理;

4).借助政绩审查成绩,使得乡镇主管领导加强务实理念,将政绩审查同干部考察有机融合,将审计体现出的统计数据状况、经济效益状况、个人廉洁状况写入审查报告,当成领导干部任免奖惩的关键性依据,将领导行使权力与担负的责任联结起来,加强权力应用的约束监督力。

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核算水平

乡镇政府应当依据《会计法》的规定,严格执行财会工作者持证上岗制度,确保财务工作者队伍的相对稳定,不可随意变更,定期不定期对财会工作者实施业务培训,借助考试考核等进一步提升财会工作者的业务素质与核算水平。

注重乡镇债务,消除财政风险

主要应注重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1).构建债务责任追究机制,由乡镇财政所与债务产生的相关单位一同对债权债务实施清理,同时对将来产生的债权、债务于其业务出现时实施审核,严瑾把关,构建债权债务及呆账死账坏账之责任追查制度,使得乡镇转变新官不管陈旧账目的做法,进而降低不必要的损失;

2).理清债务性质,按年逐渐偿还,针对那些共公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构成的债务,可列进乡镇预算与上级补助等规划,逐渐消化,对于新办企业与实体构成的债务,要拍卖其资产予以偿还,对于财政担保方面的债务,要核实用款对象,落实偿还计划,建立起偿还责任等。

结束语

财经写作经济小论文格式

经济论文格式要求及写作技巧

下面是我整理的经济论文格式要求及写作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概念

经济论文是研究经济现象,揭示经济规律的学术论文。它是经济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是研讨经济理论,推广研究成果,开展学术交流的工具。

二、选题

选题是写作经济论文的第一步,也是决定论文价值高低和成败的关键。显然,从写作角度来看,经济论文的写作不外乎是“写什么”和“怎样写”两个方面,而“写什么”则首当其冲。因此,论文写作必须首先把握好选题这一环节。

(一)选题的原则

1.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是在论题的学术价值的基础上提出的,有价值的必合理。马克思说:“价值就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属性。”经济论文的价值也就是它能满足某种社会需要的属性。只要是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的课题,都应当视为是合理的,理所应当受到社会的认可与赞同。

2.必要性原则:有些课题是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或学科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这类课题引人注目,急待解决,就有优先考虑之必要。如果能选择这类课题从理论上加以透彻的阐述,将是极有社会价值和深远意义的。反之,有些课题或前人已有定论,近期又无开拓性发现,或现阶段研究条件尚不成熟,其必要性就不大,不宜盲目选择。

3.建设性原则:指选题要有新意,要力求开拓新的领域,涉猎新的问题,揭示新的规律,从而对推动学科的发展具有建设性的作用。许多能够填补学科空白的课题即有这方面的价值。

4.可行性原则:指从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两方面考虑选题的可能性。主观条件包括研究者本人的文化素养、科研能力、爱好兴趣、研究方向等。选题要考虑要有浓厚兴趣,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难易程度和自己的科研能力相适应,自己能够完成的课题。客观条件包括科研经费、科研的时间、考虑实验的条件,必要的仪器设备,充足的文献资料、导师的指点等,这些条件欠缺,选题再好,也难以展开研究。

(二)经济论文选题的方法

选题不单纯是写作目标、写作方向的问题,还包含着丰富复杂的“选”的原则和“择”的方法,这些方法大体归类如下:

1.怀疑法: 即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大胆质疑,否定和纠正其中的谬误。孔子曾经说过“疑思问”,问题的提出,首先在于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的关键,又往往在于怀疑。怀疑是问题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是探寻真理的开端。马克思说他最喜爱的座右铭是“怀疑一切”,其道理正在这里,如果应疑不疑,那么问题就往往无从提起,真理即使走到我们面前,也会失之交臂。在科学研究中,运用怀疑法,常常能够纠正通说。通说,就是在社会上或某一学术领域普遍流行、被多数人所认可的观点,由于受某种形势的影响或条件的限制,这些观点的错误一时还难以被人辨别,以致形成一种流行趋势,形成“通说”。对这种通说,大胆质疑,匡正其失误,自然就有科学价值。例如对计划经济姓社,市场经济姓资的通说的怀疑与否定,就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研究中纠正通说的典型实例。

2.寻隙法: 即通过寻求学科中的空白区来发现研究课题的方法。空白区是科学发展不平衡的结果。从学科建设上来看,由于某一时期侧重于某些方面的研究而忽视了另外一些方面的建设,就出现了学科上的短缺、空白。空白,意味着许多尚待解决或尚未认识的问题,填补空白,探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成了十分必要的研究课题了。填补空白,属于开拓性的研究,其难度是比较大的,但其价值之高也是一般研究无法比拟的。

3.交叉法: 即从学科之间的交叉点上发现问题。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人类的知识体系呈现出大分化又大融合的状态。传统学科的.鸿沟分界逐渐模糊,从而出现了大量的分支学科及边缘性学科。各种学科之间建立起共同的研究对象并形成综合研究的新形式,出现了许多交叉的新课题,开拓了广阔的研究领域。这样,把自己熟练掌握的不同学科中相对独立的知识或问题结合起来,使之构成一个新的课题进行研究,是很容易引发全新的观点来的。而且还有可能创立一门新的学科。恩格斯说:“科学在两门学科的交界处是最有前途的。”这是因为任何知识之间都存在着联系,而相对独立的知识系统之间的联系并不明显,一般鲜为人知,成为“无人区”或“边远区带”,因而也就成为科学研究领域中的薄弱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涉足这些交叉地带,发现了其中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研究,自然易于明显突破,自成一家之言。

4.拓展法: 在选择论题的过程中,要发现一个前人未曾涉足的领域是不大容易的,更为常见的情况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和深化,从而开拓出补充性的课题。这是因为学术领域的探究、认识不可能穷尽绝对真理,而只能逐步接近绝对真理,一种理论必须经过不断的验证、补充、丰富、发展,才能逐步成为比较完整、成熟的理论观点。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努力拓展,深化,同样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发现。

三、结构 经济论文格式要求及写作技巧相关文章:

1. 经济论文写作技巧

2. 学术论文论文格式及字体要求

3. 标准学术论文格式模板

4. 2015小论文格式范文

5. 毕业论文

6. 论文写作

7. 毕业论文基本格式规范

8. 2014学术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9. 研究生科技小论文格式写作技巧

经过长期的写作实践,经济论文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基本格式,主要包括标题、作者署名、摘要、绪论、本论、结论、参考文献等。

(一)标题

经济论文的标题是论文课题或论点的简明概括。揭示课题的标题如<混合经济初探)、(试论当代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关贸总协定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及其影响);揭示论点的标题如<应当重视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人关有利于发展我国外向型经济)。也有的论文采用双标题,一般正标题点明主旨,副标题交代论题,如(交通先行,一通百通——论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无论采用哪种标题,都要准确简练,具有吸引力。

经济论文的标题是研究目录,索引等二次文献的重要著录内容,是供读者检索论文的主要标识,因此论文标题必须提供必要的信息量,能概括全文的中心内容。在实际写作中,有的论文标题过长,很难使人一目了然;有的标题又比较空洞,难以突出最重要的信息,大而无当,这些都是应当避免的。

(二)署名

作者署名的位置在经济论文的标题之下。如系合作研究撰写的论文,可按所承担任务和贡献的大小,先后具名。署名表明作者身份,也表示文责自负,即对论文的全部内容负责,一般要求用真实姓名。

(三)摘要

摘要位于经济论文正文之前,是论文的梗概,是对论文内容不加诠释和评论的概括性陈述。

摘要是经济论文的窗口,具有节省读者的时间,引导读者迅速了解全文内容的作用。同时又可以满足二次文献工作的需要,使文献索引杂志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就可转载,避免由他人摘要所产生的误解和缺漏。

摘要是经济论文全文内容的高度浓缩,一定要经过反复推敲,简洁概括地表达出论文的要点,包括论点和主要论据,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对象和范围,成果的价值和意义等。写作时要忠实于原文、突出重点、文字精炼,语言连贯。长短一般在150—300字之间。

(四)绪论

也叫前言、导论。其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本课题的缘起、目的、要求;研究所涉及的界限、规模或范围;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情况;指导思想、原则或有关的政策;对以往研究情况及相关论著的回顾;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运用资料的来源及可靠性说明;有关术语概念的界定,等等。

这些内容在实际写作中无须面面俱到,也不需详细铺开,而是要有所侧重,有所选择,有的只需点到为止。

绪论部分在内容上要注重客观、准确,对涉及到课题的学术价值和研究结论的意义等问题要做到既不拔高夸大,也不过分谦虚,在表达上要做到简洁明快,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不要说题外话,更不必堆砌客套话。

(五)本论

本论是经济论文描述研究成果、具体展开论证的核心部分,是作者学术水平和创造才能的集中体现,直接决定着论文质量的优劣高低。

本论部分根据写作意图,或正面立论,或破除谬误,或争鸣探讨,或解决疑难。不管哪种情况,都需提炼出明确的中心论点,并以中心论点为轴心贯串全文。对中心论点的阐释与论证应当严密,做到层层深入,节节展开,使事物内部的联系及本质呈现出来,从而使文章具有无懈可击的逻辑力量。为了使材料与观点相统一,还需要对掌握到的材料进行去芜存菁,去伪存真的筛选、取舍,使之准确可靠,能够支撑、证明论点。论述要条理清楚,由表及里地开掘,自浅而深地推进,体现思维的论辩性、顺序性、有机性。

本论部分最困难的往往是分析问题。分析是使充足的材料转化为独自性的结论的思维中介,需要对材料进行周密而透彻的分解、组合,推演,使之上升为新概念、新理论。经济论文的分析要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求得最佳的数量界限。随着研究对象的日益复杂化,对事物仅做定性分析是不够的,还必须运用数学、统计学、运筹学、计量经济学等做定量分析,使研究成果更加科学化。

在经济论文中层开学术争鸣,要注意有利、有理、有节,观点的表述要中肯,态度要诚挚,语言要平和。对不同观点不要轻率简单地予以否定,而要以理服人;对分歧要实事求是地加以辨析,不要乱扣大帽子,说过头话;对是非的评价既要旗帜鲜明,也要注意留有余地,多用商讨的口吻;要正视自己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给以客观说明,决不抬高自己。

(六)结论

结论是经济论文的结束语,结论的作用。

起着归纳总结全文,完整揭示研究成果或经济论文的结论是理论分析的逻辑发展的自然归宿。它可以是中心论点的重申,或主要结论的概括,也可以是对本课题研究前景的展望,或是在研究结果基础上进行的预测。此外,研究中遗留的问题,或尚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也可以在这一部分提出来。从表达上看,结论部分必须逻辑严密,措词考究,观点明确,文字简洁,要避免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七)参考文献

经济论文中凡是引用了有关资料、文章,必须在后边注明参考文献的出处。这样做既是表示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尊重,不敢掠人之美,也是方便读者查阅原文出处,以便全面深入地了解有关内容。

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一般包括著者、文献篇名、发表期刊名称及期号、卷页,或出版社及版次、年月、页码等。常见的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有以下几种:

1.夹文注:直接在引文后用括号注明作者、篇名和出版发表事项。这种方法用于引文出现次数不多的经济论文,否则会不便于阅读正文。

2.页下注:也叫脚注。将同一页引用的文献按顺序编号,然后集中在本页下端依序号注明。这种方法最便于阅读,是目前在学术专著中常用的方法。

3.尾注:将全文引用的文献统一按顺序编号,然后在文未依次注明。这是一般经济论文常用的方法

经济学论文写作格式

导语:一篇好的论文并不是研究过程的日志。读者并不在乎你是如何得到正确答案的,也不在乎你的上百次的、以失败告终的尝试。把这些内容放到你的个人回忆录中吧。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经济学论文写作格式,希望有所帮助!

首先要找出论文的一个核心的、有创意的贡献。用一段话表述这个贡献。这一段和整个文章一样,都必须具体。不要写出这样的抽象句子“我分析了企业经理薪酬数据,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结果”。你要详细解释这些主要结论具体是什么。例如,Fama和French(1992)的摘要是这样开头的:“股票平均收益率往往与市场β、公司规模、杠杆率、账面市值比和收益价格比等多个因素相关,但公司规模和账面市值比这两个容易度量的变量一起就可以解释股票平均收益率的截面差异。”

提炼出一个核心贡献需要深思熟虑。有时你会觉得很痛心,因为必须忍痛割爱舍弃很多内容。但一旦提炼出了核心贡献,你就能更好地把握论文,使论文专注于这一贡献,从而有助于读者迅速抓住文章的精髓。

你的读者一般都很忙且缺乏耐心。没有谁会从头到尾读完整篇论文。你应该方便读者快速浏览你的论文。大多数读者希望了解你的基本结论。只有少部分读者会关心你的结论如何与他人的结论不同。只有少数读者会关心,在变量的定义不同、使用的工具变量不同等情况下,你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文章应该采用“三角形”结构或者“新闻报道”式的风格,不要采用“笑话”或“小说”的风格。你可能注意到,新闻报道总是以最重要的信息开头,然后再补充相关背景,供关心细节的读者阅读。好的笑话或推理小说总是在漫长的铺垫之后,才把包袱抖出来。但学术论文不能这样写—应该把“包袱”放在开头,然后再慢慢解释这个“笑话”。读者们没有耐心坚持读到表12去寻找笑点。

绝大多数博士生的论文和讨论会发言(不仅仅是学生!)却正好犯了这个错误。往往直等到最后一页、最后一个表格、讲座的最后五分钟,我们才知道这篇论文的贡献。

一篇好的论文并不是研究过程的日志。读者并不在乎你是如何得到正确答案的,也不在乎你的上百次的、以失败告终的尝试。把这些内容放到你的个人回忆录中吧。

摘要

大多数期刊将摘要限制在100到150字。务必遵守这一字数限制。摘要的主要功能是传达论文的那个如前所述的核心的新贡献。摘要中不要提及其它文献。如同论文的其他部分,摘要也必须具体。说明你已经发现了什么,而不是你计划得到什么。同样,不要写“本文分析了数据,证明了定理,讨论了结果”这样的抽象句子。

引言

引言部分应该开门见山,直接介绍你论文的研究内容及主要贡献。你必须明确解释你的贡献,以便读者能理解你的贡献。不要只是陈述结论,如:“我的结果表明,融资顺位理论不成立。”要说明这些结果背后的事实。比如,“在控制了z以后,用y对x进行回归,x的系数是q。”

论文开头第一句最难写。不要以哲学式的句子开头:“很久以来,金融学家都无法确定金融市场是否有效。”也不要这样开头:“金融学文献长久以来一直关注X。”论文自身必须引人入胜,而不是因为有很多人已经在这个问题上大费笔墨。同样,不要一开头就用大量篇幅描述写作动机,论述这个问题对公共政策有多么重要。对作者而言,这些都只是在“清嗓子”,徒费笔墨罢了。务必一开始就说明论文的核心贡献。

引言的篇幅宜以三页为限。

我不写这样的“路标”段为读者导航:“第二节设定模型,第三节讨论模型的识别,第四节报告主要结果,第五节进行稳健性检验,第六节总结结论。”这是在徒占篇幅;读者翻到某页自然会明白读到哪里了;去掉这段,就在编辑的页数限制内节省了一段的篇幅。你可就此自行斟酌;但要意识到“路标”段绝非硬性要求。

文献综述

在引言开头,不要花一页半的篇幅介绍其它文献。首先,读者最关心的是你做了什么。除非读者了解了你做了什么,否则他们无法判断你所做的是否优于他人。其次,大多数读者并不熟悉相关文献。深入浅出地解释你自己的论文已经颇为困难;若还要解释他人的论文,那我只能祝你好运了。

解释完你自己的贡献之后,便可撰写简要的文献综述了。文献综述应独立成段,较长的文献综述应单独成节,这样对文献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跳过。请注意,此时读者尚未理解你的论文,并且大多数读者可能没有读过其他文献,因此读者会很难看出你的论文如何与其他论文不同。

要慷慨引用文献。你不必为突出你自己的方法和贡献而把别人的研究批得一无是处。很多论文的文献综述洋洋洒洒,一发不可收拾。没有必要引用相关领域里的每一篇文献,也没有必要按照JournalofEconomicLiterature(《经济学文献综述》期刊)的'行文风格来撰写综述。文献综述的要点在于将你的论文和最为相关的、最新的两三篇文献区别开来,同时恰当地肯定这些作者所做的贡献以避免某些内容被误认为是你的创新。有些人对“策略性引用”颇为顾虑;他们大量引用某人的文章,向主编暗示此人是审稿人的合适人选,也想确保审稿人能在参考文献中看到他们自己的论文被大量引用。这些做法是否得体姑且不论,在论文终稿里,这些带水份的东西应该删掉。

正文

在正文部分,你的任务是尽快阐述核心结论。多数论文恰好背道而驰:它们花大量篇幅铺陈动机,综述文献洋洋洒洒,描述庞大、复杂的模型但在后文中不再涉及,罗列描述性统计量、初步结果、一两个不太相关的讨论,而“重要估计结果”直到表12才列出。至此,读者们早已昏昏欲睡了。

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只有那些有助于读者理解主要结论的内容,才能放在主要结论的前面。

理论模型

多数文章中的“主要结果”是实证研究的结果。文中可能会有一些理论或一个模型。如你(或主编!)问“这篇论文是否拓展了经济学理论?”答案肯定是“没有”。这些论文的理论是为了有助于理解实证研究。根据这个原则,只有读者理解实证结果所必需的理论才应保留;在读者能够理解实证结果的前提下,理论部分能简则简。

不要建立“一般化的”模型,然后说“在实证部分中,我们将冲击简化为AR(1)过程;假设有两个企业而不是一个连续集;假设行为人具有二次型效用函数”等等。只需建立、求解与数据相匹配的特定的理论模型。

实证研究

应该从报告主要结果开始。不要做“热身”练习,不要详细地描述数据(特别是众所周知的数据)、初步的估计结果和对他人结果的复制。也不要介绍失败的模型设定来突出你的有效的模型。如果确有必要,可以将它们放到后文或者附录中。

你或许会强烈排斥我的建议。如果你实在不愿意采纳我的建议,至少,在介绍你的主要结论之前,不要写无助于读者理解主要结果的内容。

主要结果之后应该放置一些具有经济学直觉的图表,说明主要结果能够稳健地反映数据中的程式化的、有说服力的事实。接着,应对潜在的批评作出简短回应,并进行必要的稳健性检验;这些讨论和稳健性检验的大部分内容最终其实可以作为附录放在网上。

结论

委实说,结论部分是多余的。如果引言部分已经深入浅出地阐明了贡献,并且论文主体部分又论述了主要结论和贡献(按照“三角形”式结构),那么结论部分再次申明贡献真是毫无意义。我曾有几次尝试在文章中省略掉结论部分,但在主编和审稿人看来,这种做法太过激进。

诚然,有些读者会直接跳到结论部分去查看主要结果,但这只是因为很多作者在引言里不着要点从而使得这些读者习惯于跳过引言。

因此,结论部分要简短、有趣。不要重述你的所有发现。摘要里提一次,引言里提一次,正文里又提一次,这已经够了!可以用一两段话承认研究的局限性,引申正文中未提到的推论。

但要简短——不要象写经费申请报告似的勾勒未来的所有研究计划。也不要猜测;读者想知道你所发现的事实,而不是你的想法。

附录

附录是个极好的收纳箱。把你对文献的深刻见解、一般化的模型、57个稳健性检验统统扔到附录里吧。这是把它们从正文中剔除的好办法。最终,你也会把它们从附录中倒掉。

严格来讲,认真负责的作者、审稿人和评论者总是想展示主要结果在多种不同情况下都是稳健的。你也必须进行稳健性检验,但一旦你能够证明那些稳健性检验对主要结果并无显著影响,并且发现了一个得到主要结果的最优方法,那么,在正文中就不值得浪费篇幅罗列所有稳健性检验了。附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你可以在正文中只是简要总结所做的一切稳健性检验。你可以把附录放到你的个人网站或期刊的网站上。

财经系论文范文

财务管理 是处理企业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财务管理论文2000字 范文 ,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财务管理论文2000字范文篇一 《试谈电网企业财务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不管是企业还是居民对电力的需求量都有增无减,这无形中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力企业发展,提升我国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我国政府加快了电力行业的改革力度。伴随着电力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现代企业制度在电力企业中的不断确立,使得电网企业迫切建立现代化的财务体系,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很多电网企业都难以达到这个要求,这就制约了我国电网企业的发展。 文章 就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了一些浅显的探讨,并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电网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预警 1 引 言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使得电网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由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很多电网企业的管理方式还是遵循着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这使得我国电网企业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国政府加快了对电力企业的改革力度,希望可以帮助我国电力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财务管理部门作为企业的核心部门之一,我国电力企业要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就必须要重视财务管理,对企业财务管理进行创新与改革,使其可以为我国电网企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但是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我国电网企业由于体制、观念等因素的制约,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不足。因此,加强对电网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了。 2 电网企业财务管理发展趋势 外界监督力度不断提升 电力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发展不仅仅关系到电力行业的利益,更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电网企业的发展,在电力体制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社会对电网企业的监督力量也不断提升。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消费者对电网企业的监督意识不断增强。随着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化,广大消费者为了可以获得更好的电力服务,对电网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无形中就会增加广大消费者对电力企业的监督力度,使其可以提供更好的电力服务;二是国家对电网企业的监督不断成熟。在我国,电网企业基本都是国有企业,其财务状况不仅关系到电力企业的发展,更关系到国有资产的安全。因此,除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审计署、国税局等部门对电网企业进行监管以外,我国政府还设置了电监会与国资会对其进行监督,以便可以全面强化对电网企业的监管。 我国财务管理法律不断完善 目前,我党正在大力倡导建设法治社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一项极为重要的管理活动,其正常开展也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我国政府在2007年颁布《企业财务通则》以后,又在2008年颁布了新的准则《企业会计准则》。这两部有关企业财务管理法律法规的颁布对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我国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此外,为了确保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先后出台了诸如《 公司法 》《企业所得税》等多部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都提升了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也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也日渐突出。要想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企业就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尤其是在我国,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与财务管理有关的各项政策也不断完善,这就无形中对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具有扎实的财会知识,更需要其具有一定的金融、法律、税务、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此外,财务管理工作者还需要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不能将自身仅仅局限为一名纯粹的财务工作者。这些既是现阶段我国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也是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3 我国电网企业财务管理创新途径分析 创新电网企业财务管理观念 对于我国电网企业而言,建立现代化的财务体系势在必行。但是要想构建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财务体系,首先就需要电网企业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管理。只有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才能更好地帮助我国电网企业构建现代化的财务体系。现阶段,我国电网企业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对财务管理理念进行创新:一是树立人本化的财务管理理念。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在各行各业中,人始终都是最重要的资源。所以,在我国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将对员工的激励与约束放在重点位置上,以便可以建立与我国电网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本化财务运行体系;二是树立知识化财务管理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网企业财务管理活动面临的问题日趋复杂多变,同时加上电网企业多为技术密集型与资金密集型企业,树立知识化的财务管理观念是电网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必然方向;三是树立信息化的财务管理观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极为广泛的运用。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 企业管理 活动的质量,更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活动的效率。因此,我国电网企业要构建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系统,实现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全面信息化。 进行风险预警与控制,实现风险管理创新 风险具有客观性。在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尤其是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企业面临的风险不仅数量增多,而且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如果企业不能合理有效地控制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势必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健康、快速、稳定发展。最近几年,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电力需求不断增加,使得我国电网企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虽然我国电网企业发展迅速,但是电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尤其是财务风险在不断增加。因此,我国电网企业要想取得进一步发展,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与控制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具体而言:一是提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现阶段我国电网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不能因此就忽视风险的存在,而是要切实提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积极主动地做好风险预警与控制工作,将其视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二是建立风险识别体系。风险具有多样性与隐藏性,这就需要电网企业建立风险识别系统,可以更好地识别各种风险;三是建设风险控制系统,以便企业可以及时采取各种 措施 来化解风险。 财务工作人员能力创新 对于电网企业来说,电网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企业现代化财务体系的构建与执行。因此,现阶段,我国电网企业要重视财务工作人员能力的创新,使其可以更好地适应电网企业未来发展需求。在2008年,新的会计准则颁布以后,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所以,我国电网企业应该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能力的创新。具体而言:一是要加强对电网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可以严格执行财务与经济法规,灵活贯彻和运用会计准则,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经济预测和投资决策能力,从而可以为企业的战略管理和资本运营提供较高的财务咨询建议;二是做好财务人员的选拔机制,使企业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可以脱颖而出,从而可以不断调整与优化企业财务队伍结构,使企业财务队伍始终保持活力,同时也有助于财务管理队伍更好地满足企业未来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庆艳.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对电网企业经营管理带来的影响[J]. 财经 界:学术版,2010(2):116-117. [2]梁国栋,王楠.电网企业财务管理流程优化思路与 方法 研究[J].商业会计,2013(11):75-76. [3]周磊.电网企业基建财务管理模式改革探索[J].东方 企业 文化 ,2015(15):281. [4]叶霞.现阶段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3(21):239-244. 财务管理论文2000字范文篇二 《试论财务管理及财务管理方法》 【摘 要】企业财务管理是根据资金运动的规律,随着经济体制的转换要求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思想和观念也随之更新,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巨大作用后,企业界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现代企业必须重视管理,企业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市场经济 1.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组织企业资金活动、处理企业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就是资金运动增值的过程,财务管理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管理必须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如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物资供应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他们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具有各自的特点:有的侧重于使用价值的管理,有的侧重于价值的管理,有的侧重于信息的管理,有的侧重于劳动因素的管理。鉴于在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地存在着奖金活动,于是对企业资金活动的管理就逐渐独立化,形成了企业的财务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财务分析、财务预测、决策、计划、奖金筹集管理、投资产品成本管理、收入与利润分配等。此外,还包括企业设立、合并、分立、改组、解散、破产的财务处理。所以财务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价值管理,是对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运动所进行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务管理是综合性的企业管理 财务管理又是企业管理中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企业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大都可以资金运动中综合反映出来,而通过合理地组织资金运动,又可以对企业各方面的生产经营活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财务管理的各项价值指标,是企业经济决策的主要依据,将企业生产情况与财务情况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来,并深入分析,寻找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措施,堵塞漏洞,提高效益,加强成本管理,以更低的耗费获取同样或更高的收益。 在我国财务管理从国家对企业高度集中管理到成为企业综合管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计划经济体制占主导地位时,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企业经营和管理始终是围绕着国家统一计划来进行的。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竞争的主体,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使社会资源流向那些利用效率高、效益好的企业,而最终达到合理配置使投入的资本不断运动和增值,这就迫使企业注重运用资金控制成本和增加赢利。现代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以赢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企业一旦成立,便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企业只有在发展中求生存,取得利润才能实现其存在的价值。企业为实现其生存发展的目的而实施各种各样的如生产、质量、销售等管理工作,而这些管理工作的轴心是财务管理,它们的最终结果都会反映到企业的财务成果上来。可见,如果缺乏财务管理的观念,其他工作做得再好,产品的价值不能得以实现或不能补偿支出费用,企业也就不能得到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总之企业财务管理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覆盖经营全方位。搞好财务管理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 要做好资金的运作 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前提,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血液,资金管理是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合理筹集资金,确保资金占用和资金成本最低。集团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除少部分经营资金由各子公司筹集外,由集团公司财务部门统一安排。集团公司根据集团预算编制筹资计划。集团公司筹资时,应充分考虑各个子公司之间的资金余缺,充分利用集团的闲置资金;另外还要考虑银行贷款利率的变动趋势,合理安排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之间的结构,以确保资金占用和资金成本最低。 合理使用资金,加强资金使用过程的控制。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最好的办法是实行集权式管理,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出现资金使用散乱的现象,而且可以利用闲散资金进行研究开发、对外投产等工作,谋求资金的短期效益。 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 财务管理是一个循环过程,一般来说它应与本企业生产周期相吻合,它应包括财务预测,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检查五个环节。这些管理环节,互相配合,紧密联系,形成周而复始的财务管理循环过程,构成完整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 通过科学的财务管理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从预测、目标的发布、监控、考核、信息的反馈与分析,到目标的下一次修正、发布、往复循环,使整个企业管理得以强化,充分发挥了财务管理的中心作用。 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 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对整个集团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宜在集团公司总会计师的领导下进行,在对市场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以目标利润为前提,编制全面的销售预算、采购预算、费用预算、成本预算、现金收支预算和损益表预算,使企业生产经营能沿着预算管理轨道科学合理地进行。 3.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管理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覆盖经营全方位,处于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现代管理的核心,以社会效益为生命线;不仅要重视有形资产和投入资本的配置,更要重视知识资本的有效配置;要调动企业人才的积极性、开拓性,防范抵御各种风险,使企业更好的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真正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充分认识和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科] 【参考文献】 [1]裴慧丽,张晓冬.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关系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7(26):149. [2]王晓洁,周艳平.内、外资企业合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J].经济与管理,2005(10). [3]哈特维尔·亨利三世.企业并购和国际会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财务管理论文2000字范文篇三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呈现一种快速发展态势。但随着企业发展,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企业扩大再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开始突显出来。一些企业为了追求产品的产销量以及市场份额的占有比例而忽略了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作用,生产经营管理胜过了财务管理,使得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重要作用被忽略,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经济体制也使其财务管理的加强变得困难重重。例如:融资政策、行政干预等,使中小企业在谋求企业生存面前,无暇顾及财务管理问题。 二、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财务管理模式固化,管理观念落后 中小型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企业领导高度集权,采用家族式管理。一些企业领导者由于对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再者,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思想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性。企业管理者基于其自身的原因,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同时对外来人员又缺乏一定的信任,对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方式不能敞开胸怀接纳,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企业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融资方面有很大的困难,一方面,资本实力有限。由于中小企业原始资本少,经营规模较小,难以扩大生产规模,效益不稳定,而且经营粗放、技术装备落后,产品竞争力较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因此难以形成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信用度低。由于中小企业信息的不透明,一些企业中存在财务信息虚假、财务管理水平低、报表账册不全等现象,贷后不能及时偿还,甚至没有能力还款,让金融机构不得不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保持谨慎的态度,同时中小企业没有可靠的担保体系,使得中小企业很难贷到款。 再者,融资 渠道 少,缺乏有效的抵押资产。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可供抵押的有效资产少,因此要想通过贷款的渠道来扩大融资并不容易 ,而且国家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优惠政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政策性强、手续复杂,门槛高等,这些都是中小企业在融资难的因素。 以上三方面原因使得金融机构在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查发放更加严格、慎重,商业银行出现“惜贷”现象也在情理之中,从而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 (三)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企业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 中小企业一方面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融资后又存在着较高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金成本高。中小企业因其本身条件存在的局限性,使其难以获得金融机构贷款。但是为了生存、发展和应对竞争,中小企业不得不考虑 其它 的资金来源渠道,例如从投资担保公司借款,企业间拆借,个人借款。这些资金来源和从银行筹资相比,利率高,风险大。使得中小企业在增加了资金的使用成本的同时也使面临着严重的财务风险。二是过度负债。一部分中小企业为追求销售,大量进行赊销,造成资金周转慢,资金使用效率低,影响到扩大再生产,不得不从企业外部进行融资,从而进入靠贷款维持经营的恶性循环。三是短融长投。一些中小企业为扩大再生产,先融来资再说,不考虑资金偿还周期的长短,将一些流动资金借款用于投资回收周期较长的项目,使企业存大较大的支付风险,同时也极易产生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四)机构不建全,财务管理水平比较低 多数中小企业因规模小,业务简单,一般不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的财务管理人员,常常一人兼多职,包括一些不相容职务,造成职责不清,财务管理基础薄弱。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考虑到工资成本问题,不愿以较高的工资水平引进专业人员,一般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低下,在进行会计相关工作时有很大的随意性,由于会计的理论知识比较薄弱,很多时候都不会按照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方法进行操作。在工作中会还受企业所有者的制约,财务处理、税款缴纳、资金管理等很难按照规范来进行。 (五)企业财务控制力薄弱,忽视资金管理 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信不足,在进行市场经济活动中, 一般以现金或银行存款来支付货款,很难进行短期融资,对货币资金的需求往往较大。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增加利润而不得不采用赊销这种方式, 但是,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没有有效的催收措施,高额的应收账款也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入,造成资金回笼困难,导致了资金运用效益上的损失。另外很多中小企业在原材料的采购管理上也没有计划,库存物资的收、发、结存缺乏严格的控制, 使得会计期末存货占用资金较大,存货周转率低,也会造成流动资金短缺。 三、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方案与对策 由于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是由企业自身因素和宏观经济环境造成的,要想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还需多措并举,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改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企业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一)政府充分发挥其调控作用,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支持力度 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要有好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还要靠外部环境和有利的政策支持。近几年来政府通过 财税 、金融政策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如提高小型微利企业税收起征点,发行小微企业债等,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政府还需进一步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制定并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发展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融资方式,尽快构建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机构体系,拓宽融资渠道,有效搭建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对接的平台和载体,积极探索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长效机制,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引导企业加强信用建设,改善银企关系,获得资金支持。 (二)强化资金管理 要保证企业健康发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强化资金管理尤为重要。一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保证有充足的资金来满足正常生产经营的需求情况下,合理规划现有的资金,提高资金高效率的使用,降低现金流动过程中的风险。二是加强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制定完善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权衡收益和成本,严格控制账龄,减少呆坏账,提高资金周转率。合理确定企业库存,减少库存积压,以销定产,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提高存货周转率。 (三)树立财务风险观念 企业要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确定合理的负债率,充分考虑企业的偿还能力和资金的使用效益,规避高负债和不能到期支付的风险,降低经营成本和财务费用。同时要充分考虑借款的周期,对借款的用途加强控制,避免将短期融资用于投资回收周期较长的项目。 (四)树立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 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经营中的方方面面,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公司管理者应切实树立企业管理的关键是财务管理的观念,要把强化财务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使财务管理充分发挥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五)健全内部制度,完善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 中小企业要从自身健全治理结构,规范管理制度,建立严谨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财务管理基础工作。 1.建立健全内控体系。 2.责权利结合,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3.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规范会计工作秩序。 4.加强内部审计控制。 5.企业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内控制度并自觉接受监督。 四、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将会变得越来越突出,并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在政府积极推出各项政策进行扶持和引导同时,中小企业要以国家政策为依托,积极利用好外部环境资源,不断强化自身资金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树立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只有如此中小企业才能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长期生存、健康发展,为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1. 财务管理论文的范文 2. 关于财务管理论文精选 3. 财务管理专业论文范文 4. 财务管理专业论文优秀范文 5. 财务管理论文精选范文

会计系毕业论文范文

导语:经济越发展,会计的地位就越高,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会计。下面和我一起来看会计系毕业论文范文,希望有所帮助!

[摘要] 近几年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模式,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着很多风险隐患和挑战。本文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会计监督的背景出发,分析行业在监督主体,监督客体和监督资金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会计监督方面建设性的探讨意见,以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督;市场机制

1引言

随着“互联网+”被纳入国家经济顶层设计,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向互联网行业抛出橄榄枝。在市场机制的背景下,互联网与金融这两个行业联系在一起立刻产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这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督面临的问题

会计监督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督面临着监督主体不明,监督客体存在过失行为,会计活动和行为的安全性等问题,因此,要在鼓励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同时健全我国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管体系,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3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督主体分析

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的工具,但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市场机制都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于新兴行业来说,市场本身的缺陷需要有外部的监督管理。但是不能完全用金融行业的监督模式去监督互联网金融,应该针对其特殊性采取有针对性的国家、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督方式,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督。

多部门协作,适度监管原则

现如今互联网金融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导致技术领先于监管,缺乏准入门槛和行业规范。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明确监管部门,确定部门职责。发挥国家会计监督工作委员会等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经营活动的协作监督管理职能,以行为监管和功能监管为主;相关金融、信息、商务等部门作为辅助,形成完善的监管体系,明确监管分工及合作机制。第二,应实施松紧适度的监管,应当根据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情况,逐步建立起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对不同风险特征、不同规模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实行差异化监管标准。

成本效益原则

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会计政府监管无论在宏观经济活动还是微观经济活动领域都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制约。会计监管的成本包括监管机构设立和运行等方面的消耗,制度转变而发生的适应成本,处理违规过程中社会资源的耗费,政府的机会成本等。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督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的,但是我国立法是相当审慎的.,具有相当高的成本与较长的周期,然而互联网金融的特色就是不断创新,与其投入巨大的成本和精力花在立法程序上,不如通过现有的适用法律解决,把问题加以归纳,对其组织形式、资格条件、经营模式、风险防范和监督管理等内容加以规范。其次,政府建设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对于检测和防范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有重大意义。避免出现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向公众发行股票与债券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降低后续监管成本。

社会协同监督原则

社会监督也是会计监督的重要部分,提高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需要制定相应的社会监督举报制度。要加大各机构以及社会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会计师事务所中的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互联网金融的经济活动进行依法审计,并据实作出客观评价,鼓励引导行业第三方评级、咨询机构的发展,推动信用报告网络查询服务、信用资信认证、信用等级评估和信用咨询服务发展。

4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督客体分析

市场机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费用、最简单的形式把资源配置的信息传递给利益相关者,即会计监督的客体。会计监督客体是主体进行会计监督工作的指向对象,是监督活动的核心,会计监管客体包括企事业单位和会计人员。应从多方面强化单位内部监督职能。

建立内控体系

财政部陆续颁布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是解决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同样也是互联网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的核心环节。新型互联网金融的内控缺失会导致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商业银行常见的经营风险,并会无限放大这些风险。因此急需建立适合互联网金融的健全完善的内控会计体系,强化部门协调监管沟通机制,同时加强风险管理与评估,尤其是加强对借款人资质的审核和全程持续跟踪。

加强行业企业的市场自律,自觉防范风险

由于互联网金融是市场自发形成的业态,行业自律比政府监管会更为灵活,效果更明显,是对政府监管有益的补充,自律行为是行业成熟的标志。

首先,需要增强行业自律意识。

其次,要制定自律标准和自律要求。

第三,要建立内部自律实施机制。

第四,要建立内部自律监督和评价机制。

由于网络贷款行业存在大量的非直接融资业务的水分,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因此这种自我约束机制应与外部治理措施配合互动,发挥双重作用,取得乘数效应。

加强信息披露,减少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风险

会计核算是确保互联网金融会计信息准确性、真实性的主要环节,会计核算工作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治理由于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所造成的会计信息过失性失真。因此会计人员需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收集、分类、匹配和数据化处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信息,将自己的经营信息、风险信息、财务信息、技术信息、管理信息等多种信息向客户、员工、股东等利益相关者及时、准确、全面、充分地披露,履行告知义务。有利于加强数据管理,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增强金融系统内部的互动,提供安全保障基础,增强风险监测能力,提升风险防范水平。同时金融消费者和投资群体不至于因信息不透明、不对称而发生选择判断失误而造成风险损失。

提升会计人员素质培养风险监督防范能力

互联网金融各项经济活动与会计工作关系密切,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可以对会计人员的本身特征分析出个体的心理或人格因素和个体处于环境相关因素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由于缺乏对内控和互联网金融业务流程的学习,导致无法有效引入和借鉴传统金融业成熟的风险控制模型与标准业务管理程序,会产生非过失性智力型会计信息失真。因此互联网金融业务机构应从提升专业人员素质方面切入,根据财经法律、法规和学习相关风险控制知识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模型,培养会计人员的风险监督和风险防范的能力。

5结语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推动着改革的前行,同时也在考验着会计监督之路。只有完善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督的体系,发挥会计监督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的作用,确保会计监督工作得到良好落实,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才能在市场机制中,有限资源条件下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互联网金融健康、稳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屈涛.为互联网金融系上内控“缰绳”[N].中国会计报,2014-02-28(01).

[2]魏鹏.互联网金融:喧嚣过后的监管思考[J].财富管理,2014(9).

[3]高兰英.如何强化会计监督[J].改革与开放,2011(10):89.

[4]李耀东.互联网金融的民间监督设想[J].金融博览,2014(4):17-18.

[5]任春华,卢珊.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其治理[J].学术交流,2014(11):106-111.

[6]吴联生.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处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吴作章.我国会计政府监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8]黄震,邓建鹏.论道互联网金融[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财经类论文范文

您好,我这有篇范文,你可以借鉴一下这个格式和题目;浅析会计电算化【摘要】:会计电算化是审计变革的催化剂,它将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审计环境要求进行审计变革的进程。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都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产生重大影响,需要我们根据这些影响研究和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达到审计的目的,切实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审计 中图分类号:F22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2-6809(2007)0710061-02 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会计电算化已成为现实并广泛应用。在我国,目前虽然没有完成普及会计电算化,但是,由于计算机可以大量存储信息并容易调用,不仅可以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而且从广度上还大大扩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所以,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会计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在审计线索的获取、审计的内容、审计程序和方法及审计风险等多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开展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必要性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推行,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时的审计风险不断增大。因而,不论对手工系统还是对电算化系统进行审计,进行风险的重新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由于计算机的应用,使计算机作弊不留痕迹,更具有隐蔽性。因而,在美国有58%的内部审计部门参与了系统检测,而35%则被要求在系统运行前,对新系统签字批准,19%有权参与修改程序的审批,64%检查了程序编码,73%参与了系统研制阶段的审核,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防止使用计算机作弊,但是,全世界每年通过计算机被盗走的资金高到数百亿美元。这无疑给审计增加了查处的难度和风险,正如国际会计联合会会长曾指出的:“会计师将不得不对实际上通过计算机报告的财务信息承担责任。” 在电算化系统下,数据由计算机集中处理,其发生错误的可能性比较小。目前,不少软件都有取消审计、反计账、反结账的功能,可以对会计记录进行不留痕迹的修改,特别是当有关人员故意篡改程序时,在电算化系统下就更不易被察觉,而程序一旦被篡改,就会导致连锁性、重复性错误。内存资料可以毫不留痕迹地被消除篡改,若没有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其对于会计报表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从总体上看,在电算化系统下,固有风险更大一些,多数情况下,审计人员可以把它设定为100%。 电算化系统下,数据处理的环节减少,并且数据处理过程都是不可见的,手工系统下一些原有的控制便不复存在。一般来说电算化系统下的控制风险和手工系统下的相比更高一些。因而对电算化系统应采取更广泛的符合性测试。由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都有上升的趋势,若要把审计风险维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上,就必须把检查风险降低到一个较低的水平上。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相应扩大实质性测试的内容及范围。 三、会计电算化的转变 电算化软件开发要从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为准型,向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计算机核算特点相结合型转变 1.会计平衡验证方面的转变。在手工会计下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规定在登帐时,对总帐和明细帐,分别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科目汇总表等进行平衡登记,目的是对于发生的错误可以利用这种平衡登记方式检查差错。但会计电算化后,由于总帐和明细帐的数据均来源于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计算机按照登录总帐和明细帐的程序命令将数据从凭证数据库中转移到总帐数据库和明细帐数据库,只要记帐凭证审核无误,计算机的内部运算不可能发生数据运算错误。所以,总帐金额一定衡等于各所属明细帐金额之和。那种在会计实务检验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用来检验实务工作是否正确的最基本“平衡验证”,仍出现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中,就成为画蛇添足。 2.日记帐和明细帐功用的转变。手工会计通过对现金、银行存款设置日记帐,主要是现金、银行存款的流动性强,业务频度较大,比较容易出现差错和舞弊。通过日记帐达到日清月结,从而增强了对货币资金的管理。设置明细帐主要是为了归类信息,便于查询。当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利用计算机较强的运算速度和可靠运算能力,对各种记帐凭证进行统计和求和,并对记帐凭证提供多种查询方式。如日期、凭证号、摘要、科目代码、单位名称、金额、凭证类型等,若要了解货币资金的收支结余以及各明细帐的情况,只需敲入几个指令,其结果便跃入屏上。针对货币资金管理的独特性,我认为改每日登记为每隔5天(或10天)登记一次,而对于明细帐除了年终存档外,平时就没有再设一个模块每月都去登记日记帐的必要了。 3.会计信息传输形式的转变。在手工条件下,信息载体是纸张,不仅成本高,而且使大容量的信息处理和大范围的信息交流极受限制;同时运算速度慢。因此,对外提供信息时不得不将信息予以综合,并且主要采用定期(每月或每年)发布通用财务报告的方式输出会计信息,然后输入到使用者那里,使用者再将其进行解集。 现行的不少会计电算化软件为了紧扣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这个轴心,使手工会计在计算机上再现,导致软件开发思维停留在现行传输模式下。这种模式的主要局限是现行传输的时空固定化、格式化和高度集中化。在经济内容纷繁复杂、经济业务与市场瞬息万变的时代,已满足不了管理者的需要了。因此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应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除了定时、按规定格式提供信息外,更多的精力应花在设计出适时提供各种现行使用者所需的各种信息,通过网络系统使得各信息使用者能及时、有效地选取,分析其所需的信息,作出各种决策,不必再等到分期报告出来之后,获取那些经综合的历史信息。这种会计信息传输模式如下: 四、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方法的影响 五、改造会计方法 会计电算化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基本上是按传统的会计方法来处理会计事务,会计软件除了作些小的改造,无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例如: (一)会计科目级别的命名。 传统会计教科书把统驭性质的科目称为总帐科目,总帐科目下属科目称为二级科目或子目,子目下属科目称为明细科目。如果明细科目下属还有科目,怎么命名呢?会计电算化根据实践,把总帐科目称为一级科目,一级科目下属科目称为二级科目,依次类推。这样,科目的上下级关系明确,表达也很方便,使用也很灵活。 (二)会计科目代码的统一。 1.一级科目代码长度的统一。根据目前出台的16种行业会计制度分析,只有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制度一级科目用了4位数。但只要舍去它们第一位,并对某些科目的编码稍作调整,那么16种行业的会计科目便可统一为3位数了。 2.一级科目代码对应的科目名称的统一。比如,施工企业中511的科目名称为“其他业务支出”,而旅游企业511的科目名称为管理费用,还不统一,有待改进。 会计科目代码长度的统一与对应的科目名称的统一,将为上级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数据采集与共享带来极大方便。 (三)记帐凭证种类的统一。根据现行的会计制度,记帐凭证的种类有三大类九种。传统的记帐凭证分类有其原因,一是查找方便,二是工作习惯。实现会计电算化之后,查找凭证的方法增加了许多,如可以按凭证号查、按会计科目查、按摘要中的文字查、按金额查等。因此,传统记帐凭证的分类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只用一种统一的记帐凭证(即不分业务种类),不但仍能做到查找方便、迅速,而且省去了操作上的麻烦,提高了计算机处理的速度。(四)三大会计报表的统一。三大会计报表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分析16种行业的三大会计报表,内容上、格式上均存在大同小异的现象。如果把这些小“异”加以改造,更便于上级企业与政府部门对基层企业数据的汇总或比较,更便于计算机处理。根据当今集团企业越来越多的现状和集团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的发展趋势,三大报表统一的要求将更强烈。 (五)帐簿形式的改造。 1.帐簿载体的改造。传统帐簿载体是纸张,会计电算化之后,除了传统的帐簿必须打印之外,还有磁性介质(硬盘、软盘、光盘)作帐簿,但只是处于从属地位。当时是财政部门考虑到相当一部分人不习惯使用电子帐簿,因此采用高成本的措施——打印所有帐簿。现在20年过去了,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迫使一部分人改掉旧习惯,确立电子帐簿在会计电算化中的主导地位。 2.帐簿格式的改造。传统帐簿格式有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再加上外币格式等。目前,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只习惯用传统的帐簿格式来查帐。其实电脑可以对任何数据进行分类、组合,远远超过现行帐簿的格式。比如,有一客户的往来涉及到四个帐户:应收帐款、应付帐款、预收帐款、预付帐款。用现行帐簿格式,只能逐一打开这四本帐。用电脑帐簿,只要把这一客户名找到,然后将与该客户名的有关帐目进行组合,就能分析到底是我欠人,还是人欠我。 因此,只要会计人员从传统的帐簿格式的观念中解放出来,灵活地使用会计软件,而会计软件再融入“会计业务重组”思想,那么传统的帐簿格式将被无格式但能进行任意分类、组合、汇总的形式替代。 (六)取消中间过程表式的输出。所谓中间过程,指“科目汇总表”、“汇总记帐凭证”、“总帐科目试算平衡表”等在手工操作中的一些方法、格式。 其实,编制这些中间过程表式无非是为了登总帐方便与做报表方便;分析电算化中登帐与做报表的思路,完全可以依照对凭证的分类登记总帐,再形成报表,根本不必考虑平衡与否的问题,因为在凭证输入时,借贷不平的凭证是无法存盘的。取消中间过程的输出,不仅可以减轻操作人员的负担,而且可以使会计软件更简洁明了。 (七)强化内部控制制度。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强调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表相符、帐实相符,即四相符。会计电算化之后,前三者相符已不用担心。但是由于电脑中的数据很容易被修改、被窃取,而且不留痕迹,因此,预防电脑犯罪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既是预防电脑犯罪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减少差错的有力保障。我们应当建立“职权控制”、“运行控制”、“修改控制”、“保密控制”、“硬件控制”等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对传统的会计工作组织制度也应当作出相应的调整。 参考资料: 〔1〕 邓钠.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及防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4,(05) . 〔2〕 张文祥. 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风险的特征与控制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 , 2005,(11) . 〔3〕 陈辉军.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 , 2006,(21) . 〔4〕 韩光强,张永. 现代审计发展的新阶段--网络审计〔J〕企业经济 , 2004,(11) . 〔5〕 郑娟.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J〕科技资讯 , 2005,(27) .这是我大学时同学的论文,您看一下吧,祝你论文写作成功!

学术堂给大家整理了一篇6000字的会计论文范文,供大家进行参考:《基于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运用分析》:摘 要: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允价值主要包含交易活动双方平等、资源和了解具体情况,这些要素的形成主要依托于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在企业会计制度应用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公允价值核算不仅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同时也弥补了历史成本计量的不足, 促进我国金融产品的的快速发展.它作为我国重要的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之一,对财务核算有着深远影响,但是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比较晚,在具体的应用和实践中存在着计量难度大、价值确认随意性大和信息的可靠性难以保证等问题,我们应结合我国会计发展的实际,提出相关的建议对策,不断的对其进行完善,推动我国会计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对策一、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应用中的必要性(一)我国会计和国际会计接轨的体现根据有关统计分析,目前的国际会计准则和新出台的相关规范中约有75% 采用现值和公允价值的,实际使用的比例更大.美国从一九九零年到二零零二年十月所出台四十二份报表的准则公告当中,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已经影响了公允价值.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国际上公允价值在会计上的大力运用已经势不可挡,这也在极大的程度层面上说明了世界范围内会计研究的发展大方向.因此,会计公允价值实际用用范围能够表现国家会计发展程度和国际化程度的标志.在我国新出台的会计准则中,已经将会计的公允价值作为了一种重要计量属性,除此之外,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十七个具体会计准则也采取了此计量属性.(二)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披露信息为资本市场的系统构建提供了基础性的条件,在可靠、真实的会计信息能够为财务决策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同时也是资本市场经济能够平稳长远发展的现实条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市场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然而如果还将将计量的方式局限在历史成本方式就会阻碍市场经济取得进步.一方面, 在市场经济中金融工具极其附属产品出现在资产中,而历史成本的计量方式并不能起到良好作用;另一方面,投资者进行决策的时候需要依据会计信息,而历史性成本计量的方式只能对以往的贸易提供会计信息.基于这样的情况,新的会计准则提出:公允价值应当以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并且应当将实际情况予以充分的了解,开展负债清偿或是资产交换的基本金额.新准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推进我国的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二、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一)公允价值确定随意性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需求难以保证现在,我们国家的市场依然非常不成熟,并不能够给予公允价值一个公平和公正的实际交易类环境.不完善的市场体制,极具复杂化的市场环境,不健全的市场法规,这都致使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受到了很大的质疑.公允价值计量上的准确度受到了很大影响.(二)公允价值计量难度加大公允价值的计量要想能够获得市场的信息就一定要大量吸纳信息采集的人员、专业评估的人员等等,这些都会导致出现很大的计量成本.市场信息的收集工作需要花销一些费用,审计公允价值的信息工作也需要花费一些费用,这些现实情况都使得公允价值计量的成本得以增加.我们国家的市场还始终处在一种发展的初级阶段,不能够从市场之上直接性地获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实际公允价值,在大多数的情况之下都是借助于资产评估的这种方式开展的,采用公允价值对于资产和负债进行计量就一定要对于各个期间的实际资产和负债予以计量,这个过程除了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评估和技术人员,也需要对资产和负债进行调整的会计人员,这就需要投入更大的财务管理费.(三)公允价值计量的实施成本高公允价值是通过估价从而得出来的基本金额,需要我们的会计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判断,由于我们国家市场的环境比较复杂, 市场的价格并不是规范.公允价值的计量过程是动态式的,它所出现的变动将会被计入到当期的损益,企业很有可能会充分利用这种选择权,采用新的盈余方式来积极创造出账面的利润.三、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的对策建议(一)建立开放、活跃、有竞争力的市场环境在项目法、市价法和估价技术法这三种基本方式当中,市价法应该算是最为具有公允性的.公允价值是否能够得到充分的运用,前提条件就是一定要具有开放而且活跃的市场环境.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市场经济的建设力度,打破市场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创造有利的条件使得各企业能够真正自主化依据市场上的公允价格开展交易活动,获得比较客观的实际市场价格,切实保障市场价格的公允性和可靠性.(二)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会计人员所具有的道德修养高低将会直接影响会计计量中是否利用公允价值开展利润操纵,因此,在公允价值的计量过程中, 彻底改善会计人员所具有的综合素质是相当重要的.第一,会计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强自己职业道德的基本修养,强化自己的法制教育力度.彻底消除财务 的现象最终发生.第二,不断强化对于会计人员进行的业务培训.会计工作人员是否具有比较高的职业判断力也在公允价值的计量过程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因此改善会计工作人员对于交易的实际确认、计量和报告等比较正确性判断的基 力,不断强化对于会计工作人员开展的业务相关培训,会相应减少公允价值判断失真的问题.(三)建立健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公允价值在计量的理论上是否具有完善性是它是否能够得以最终有效实施的一个基础条件,我们国家新的会计准则当中已经吸收引入了公允价值,然而准则当中还没有独立的章节对于公允价值进行具体的实际规定,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公允价值的大力应用和良好发展.所以,需要制定出可操作性比较强的计量准则, 使得公允价值计算的方法能够得到很好的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四)加大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督力度企业具有会计政策的实际选择权,公允价值很有可能将会成为各公司实际操纵利润的一种工具.因此,我国的监管部门一定要加大对于会计的选择权实际监管的力度,有效保证公司所披露出来的信息具有真实性,大力保障投资者的既得利益.除此之外, 还一定要能够完善好我国会计师的审计制度,保证审计工作应该具有的独立性,在我国审计的准则当中一定要对于公允价值标准做出详细的规定,保证公允价值的计量应该具有的客观性.四、结语公允价值是指在熟悉市场情况下,经济交易双方自愿进行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会计计量作为一种相对科学和规范的计量模式,已经在我国现代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有利于有效地保全企业资本;有利于更加合理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有利于更好地适应金融体系的创新;有利于提高决策信息的实用性;有利于促进会计收益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应用体现了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进步,顺应了新会计准则下对公允价值的要求.但是我国目前企业在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时,并没有真正做到规范和合理.为了能够有效地规范我国企业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行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第一,完善和公允价值相适应的市场经济环境;第二,提高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可操作性;第三,完善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第四,加强对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监督和管理;第五,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相信做到以上四点,能够有效地解决新会计准则下应用公允价值的弊端,从而推动企业发展.参考文献:[1]王建成,胡振国. 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现状及相关问题探析[J]. 会计研究.2007(05)[2]纪晓明,贾守华.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问题探析[J]. 会计之友( 上旬刊).2009(06)[3]陈美华著.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研究[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4]杨鹏杰.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和经济后果研究[D]. 山西财经大学,2011公允价值论文参考资料:价值工程杂志社价值论文思修论文人生价值价值工程杂志人生价值论文价值工程期刊结论:基于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运用分析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公允价值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商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财政是国家的经济实力的表现的重要标准,金融是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那两者之间有什么重要的联系呢?。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财政与金融论文 范文 ,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地方财政与金融虽然性质不同,但都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二者相互补充。当然,二者存在缺位与越位的问题,也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应该采取 措施 ,促进地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转变政府职能以及调整财政与金融“归位”,这样才能保证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地方财政与金融的和谐发展关系。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 地方财政 金融 发展关系 建议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地方财政与金融发展概述

地方财政概述。地方财政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地方政府为实现政府职能,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所形成的分配关系,它体现的是地方政府与所属或所辖区内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居民之间以及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一直以来,地方政府积极运用地方财政发展当地经济,而地方财政在当地的经济发展中也发挥了作用。当然,地方财政的职能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其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化。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赋予地方更多的自主权,地方政府一改计划经济时期萎靡消极的姿态,主动出击,根据地方发展情况和经济水平实行多种体制机制,积极投入地方财政发展经济,一时间,地方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但同时也严重影响中央财政对地方的宏观调控。1994年开始,中央全面实行分税制体制改革,将原本属于地方财政支柱的消费税、增值税和所得税划分为中央收入和共享收入,采取税收返还的形式保证地方利益。这一举措保证了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但是分税制改革将部分地方财政大权上交至中央,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权,而且地方主要财源上交国库,增加了地方财政的风险和困境。

地方金融发展概述。广义来讲,金融是一种经济活动,一般指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金融所包含的种类有很多,主要的有银行、证券、基金、 保险 、信托等。对地方金融来说,银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国有银行等。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金融机构业务和职能不断变迁,对地方金融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例如,农村信用社成立之初属于国家银行的附属机构,2003年国务院颁布《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农村合作社逐渐摆脱了与国家银行的隶属关系,地方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控制也逐渐缩小,农村信用社开始以股权结构的方式吸收股金,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地发挥金融作用。再如,城市商业银行属于地方股份制性质,地方政府是最大股东,银行的一大部分金融资本是用来为地方财政服务的,这是城市商业银行发挥金融作用的主要表现。

地方财政与金融的职能交叉。地方财政与地方金融并不是两个独立的职能主体,二者相辅相成,职能相互交叉,在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等地方金融改革过程中,这种职能交叉在维护地方金融稳定方面,在支持三农、中小企业等薄弱环节和民生方面,在地方财政与金融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方面都能够体现出来①。近年来,由于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地方财政需要对市场进行调控,但是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市场调控中很大一部分由地方金融承担下来,在地方政府的干预下发挥职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区发展的产需矛盾。在地方金融的改革过程中,某些地方的农村信用社等比较依赖于地方行政手段进行增资扩股,这给地方财政干预地方金融提供了契机。但是另一方面,地方财政对金融的干预导致了金融改革过程中的行政色彩浓厚,市场的主导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同时,因为历史原因,地方财政一时难以转变思路,对国有企业采取帮扶的态度,而忽视了那些有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下地方财政与金融发展的关系

地方财政与金融的关系分析。第一,具有高度关联性。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下降,只注重宏观调控,而放宽了市场经济的监管,因此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例相对下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不平衡甚至出现入不敷出的窘境。为了缓解因此带来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开始将目光投向地方金融业,希望借助金融的力量来缓解财政压力,扭转入不敷出的局面。从这一点来说,地方财政能力下降与金融能力上升呈正相关关系,也即,如果一个地区的金融业发展迅速,那么该地区的政府财政也会收支平衡,甚至收大于支,反之亦然。也就是说,用强化的金融能力来弥补弱化的地方财政能力,因此财政与金融是资金配置中相互补充的关系,具有高度的关联性。

第二,财政稳定是前提。高风险性可以说是金融的最大特征,金融的投资环境是否安全也是关系到地方金融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金融机构一旦发生风险,就会产生连锁反应,整个地区甚至是全国、全世界范围内的相关金融机构都会受到波及,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至今仍历历在目,其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大几乎无人能及。那么,如果出现金融风险,单靠金融系统本身的能力是远远不能够化解危机的,这时候就需要地方财政介入调解,运用政府调控手段有效遏制金融风险。所以说,地方财政是金融发展的前提,是地方经济稳定的保证,金融一旦出现危机,地方财政会立即采取行动,力争将金融风险降到最低,特别是在金融机构改革过程中,农村信用社或者银行都会出现很多死账坏账烂帐,给地方的金融稳定带来严重的威胁,这时的地方财政就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帮助金融机构解决困境,稳定金融市场。

第三,金融发展是保障。评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该地区的金融发展是必备评估因素之一,金融系统的发展水平往往能够代表该地区的财政收支水平。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分税制实施以来,地方财政屡现入不敷出的困境,金融产业担负起部分地方财政应承担的职责,将部分金融产值转移到地方财政中去,协助财政为地方经济发挥作用,平衡收支,稳固经济发展水平。目前,刺激居民消费,活跃市场经济是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手段,而通常来说,提高银行储备金率或者降低银行存款利率是刺激居民消费的常见措施,这也是金融业保证地区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所以说,金融发展是地方财政的保障,在目前产业结构调整一时无法改变的大背景下,地区财政在很长时间内还要依靠金融业的发展来平衡收支,以保证该地区的经济稳定发展。 目前地方财政与金融存在的问题。第一,地方财政缺位与越位并存产业结构调整下地方财政自身无力平衡收支,只能借助地方金融的力量调控地区经济发展。因为有了金融的扶持,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投资大项目、建设形象工程,因此产生了大量贷款。但是一旦投资的项目失败产生负收益,那么这些贷款就成为不良贷款,巨额贷款导致地方政府负债累累,又无能力偿还,一直靠借债还债,形成一个死循环,财政缺位导致地区更加贫穷。金融为了弥补财政缺位而过度发挥作用,形成金融越位。同时,农村信用社在改革过程中,更多的依赖于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进行增资,而且地方政府在当地金融机构中占据“大头”,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的自主发展,出现财政越位的现象。地方财政的缺位与越位并存,同时财政与金融无法平衡,一方面影响地区财政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地方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地方金融缺位。地区金融发展是地区财政的保障,金融机构得到地区政府扶持而得到发展,相应的也会为地区提供金融服务,补足地区财政的责任缺陷。但是在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一些金融机构只愿意吸取存款得到发展,却并不愿意提供金融服务,这就造成了金融缺位的现象。金融缺位导致资金由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发达地区的金融供给明显过剩,贫困地区的金融供给明显不足,这种金融服务恰恰相反的现象导致贫困地区越来越贫困,发达地区越来越发达,最直接的后果是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严重者影响社会的平衡与稳定。同时,地区的金融缺位往往会制约地区的财政发展,两者相互制约,对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地方财政与金融和谐发展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地区财政与金融和谐发展可以理解为两者互帮互助,在地区金融机构面临改革重组时,单靠自身力量无法完成,可请求地方政府介入,运用行政手段来掌控改革的方向,有效解决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阻碍。而且,金融机构也可以依靠地方政府金融进行融资、借贷等,依赖政府的力量来促进自身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在产业结构调整大背景下,地区财政因为自负盈亏,收入大幅度减少,一时难以承担地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支出。这时,就需要金融提供服务,帮助地区财政承担发展重任,缓解地区财政困境。地区财政因为有了金融的支持而不会因为巨额负债陷入绝境,比如地方政府可以运用金融力量有针对性的投资项目,利用这些开发性的项目赚取收益,促进资金实现合理有效的配置和循环,利用综合收益还贷,即将收益所得归还金融,这样资金“来于金融还于金融”,既缓解了财政压力、提高了财政能力,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经济实力,同时也稳定了金融市场,可谓一举三得。

第二,有利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一个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决定了该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而一个地区的财政和金融又决定了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同样是在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地方财政能力有限,投入到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有限,不能保证地方居民的生活质量,成为制约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而如果地方财政扶持本地金融发展,金融反过来为地方财政服务,为地方财政提供大量资金投入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地区的面貌将焕然一新。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又催生出一批新兴项目,这些项目经过上市、收益,资金又流回到金融业中,如此形成一个资金的良性循环,不仅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修复和完善,而且地方财政也发挥了该发挥的职能,地方金融也在建设过程中得到收益和发展。由此可见,一个地区的财政与金融如果能够和谐发展,那么将会受到双赢的结果。

第三,有利于建设健康稳定的金融体系。②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国有银行都需要进行改革和重组来寻求新的发展商机,以便应对瞬息万变的金融挑战。地区财政在这些金融机构的改革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地区财政的参与调控,金融机构本身无法完成质的转变。地区财政与金融的和谐发展是建设健康稳定金融体系的前提和保证,地区财政可以以身作则,从金融机构贷款投资,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人们存款或借贷,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有利条件,并成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支持力量。同时,金融机构也要把握地区财政提供的良好契机,注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金融发展之中,形成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以及民间金融多种金融形式并存的市场格局。运用地区集中起来的资金流来发展金融,促进金融,从而保证了一个良性循环模式,对于建设健康稳定的地区金融体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地方财政与金融和谐发展相关建议

促进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努力达到地区财政收支平衡。产业结构调整大背景下地方财政收入大大减少,因此在发挥公共服务方面所承担的压力相应增加,这样就会造成地区财政收入与支出产生不平衡现象,严重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地方政府要想平衡财政收支除了借助地方金融的力量,还可以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上下功夫。比如颁布一些利于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措施等。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地区的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地区的经济产值储备也会相应上升,从而充实地区财政金库,减轻地区财政的债务压力,以达到财政收支平衡的目的。

加快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具有约束力的举债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加微妙,原则上来说,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相比计划经济时期大大降低。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却并不十分明显,可以说政府承担了一些本不该承担的事项,这大大增加了财政支出的压力,对政府与地方经济发展都很不利。所以应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与市场的界限,从一般性竞争性领域及时退出,转向投入公共服务领域,真正使地方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从根本上杜绝在财政与金融中出现的缺位和越位现象,使得地方财政与金融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和谐发展。

分税制体制下,地方政府既要保证投入地方经济建设的力度,也要平衡财政收支,一定规模的举债是必然选择,地方政府可以对一些利于地区发展的项目进行投资,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向金融机构贷款,这也是地方财政与金融相互扶持的重要表现。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应该建立具有约束力的政府举债机制,适当的政府举债是允许的,可以促进地区经济与金融的共同发展,如果政府举债毫无节制,没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大量贷款投资建设大项目大工程,而且这些工程投资失败,没有获得相应的收益,这样政府因为无力偿还而继续贷款,数额会越来越大陷入死循环中,于金融与经济发展不利。建立具有约束力的政府举债机制,明确举债法律规定,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运用法律的强制约束力来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将举债额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应该建立政府债务公开透明机制,提高地方财政透明度,让地方政府职能在阳光下运行。

保证地区财政与金融“归位”。地区财政与金融二者职能相互交叉,因此出现了缺位与越位的问题,严重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所以,各归各位,各司其职是最好的选择。首先,地区财政与金融的关系需要重新梳理和明确,政府可以对金融发展进行适当调控和干预,金融同样可以分担财政部分责任,缓解财政压力,但是其中的“度”必须明确,不能越俎代庖,即政府不能直接办金融,金融不能全部代替政府行使职能。其次,地方政府应该摆正在金融中的位置,不能把自己当成特殊顾客而要求获得特权,金融机构也不应该把地方政府当做特殊顾客对待,要严格按照相应法律法规办事,进行正常服务和交易。再次,地方政府要逐步将重点放在公共服务上来,着力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尤其对地区的“三农”发展、中小企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将“服务型政府”理念切实落到实处。只有严格按照程序办事,财政和金融才能真正“归位”,在各司其职的同时相辅相成,共同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

【注释】

①董宁,郑玉坤:“我国地方财政与金融关系研究”,《生产力研究》,2011年第4期。

②王力:“浅谈地方财政与开发性金融的和谐发展”,《海南金融》,2006年第10期。

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现状可以得知,尽管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不合理,进而影响市场的发展。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来确保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我们都知道,国家进行经济的调控时首先需要控制好国家财政与金融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新的市场经济下,只有确保财政与金融两者的和谐才能推动市场经济的稳定长远发展。财政与金融之间的合理整合能够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动力,能够很好地调控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让市场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综上所述,我们只有认真研究市场经济下财政与金融的整合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新的市场经济下财政与金融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在新的市场经济下,一方面除了市场自身的作用外,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运用财政与金融的良好关系来调整控制市场经济的发展。比如,如果市场经济的发展太快就会导致物价的飞涨以及高升的离岗率等,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能够通过科学调整财政和金融来宏观调控市场经济,让其减慢发展速度。具体的措施如下,从财政的角度上考虑,我们需要落实相关的财政策略,缩小财政的支出,增加国家的税收;另一方面从金融角度考虑,我们就可以采取比较有效的金融策略,即提升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缩小信贷的规模等。相反,如果我们的市场经济出现发展缓慢的情况,就要把上述策略反过来做。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不难发现,财政与金融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新的市场经济下制约财政与金融发挥作用的原因

1.市场调控方面较为滞后

一般情况下,我国政府运用财政与金融来调控市场经济时,大都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也就是说,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在不停的发展变化,有一些潜在的问题不易于我们发现,只有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显现出来。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政府仍然采取一些调控措施,就会为自己不理智的行为付出惨重的代价,后果不堪设想。尽管市场经济的发展本身存在一定的规律,但是规律有时候也会存在偏差,一成不变的按照规矩办事就会导致工作失误。即使是目前市场经济发展比较靠前的美国也会存在市场调控的滞后问题,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

2.政府制定的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不协调

通常情况下,政府会采取科学的财政及金融手段来调控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但是财政 方法 及金融方法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所以,政府在制定相关策略时,经常会引起财政与金融策略不协调的情况。例如,在2008年爆发的那场金融危机中,我国的政府首先提出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拨出4万亿元资金用来刺激财政发展,确实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一年之后问题出现了,单凭财政措施无法很好的调控我国的经济发展。所以在2009年政府又推出了一系列降低信贷利息的政策,并利用银行的资金整合作用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复苏与发展。之前也采用了一些降息方法,因为降息的幅度偏小效果不太理想。总而言之,不论是国外的政府还是国内的政府在进行市场经济的调控过程中都会普遍存在财政与金融不协调的问题。

当然,除了上面提出的一些问题,政府在运用财政及金融方法调控市场经济时也存在其他问题,比如财政部门与银行之间的整合较为缓慢,政府制定调控策略时偏重与两者之一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财政与金融的合理整合。

三、推进经济发展的财政和金融政策

1.改变发展观念,制定明确的指导方针

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开始阶段只注重经济的发展,忽略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现阶段,想要推进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就是从财政金融政策着手,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完善整改经济结构,大力传扬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策略,建设由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基础的经济发展社会。想要推进经济发展还需要将社会客观需求与政府财政金融政策合理的融合在一起,详细展示在:对国家财政和金融政策要合理运用,加强对财政的投入,构建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宏观环境,保证经济市场的竞争公平公正,从而更好的满足人们对物质 文化 的追求。

2.不断强化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将财政金融基础不断优化和增强

经济发展想要得到财政和金融的支持,首先要将之前只依赖于财政资金投入的局势彻底改变,应该在发展市场机制基础的同时,采用调整机制和指引政策等各种财政金融方式推进经济的增长。调整经济结构主要是想实现将传统经济产业转化为具备科技含量且附加价值高的高科技产业。财政与金融政策也将逐渐形成具备一定竞争力的产业,大力支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

3.财政和金融政策应大力开展对社会事业的建设

我国经济发展一直存在的问题就是经济发展不均衡,采用有效合理的财政和金融政策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不均衡问题。因此,社会事业的发展需要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可是在一定期限内政府很难投入大量的资金。财政金融在支持社会事业发展时应找准重点入手,比如优惠税费、财政补贴、货币政策等,运用这些方式更有效的推进我国非农业产业的发展。还要向着城市化不断的发展,将我国的就业市场大力的发展,保障就业能力的发展。将财政金融支出结构不断调整,提升财政金融对社会各种事业的支持力,更好的保证了社会公共事业的顺利发展。

四、提升财政与金融整合效率的措施

1.认真调查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的财政金融整合方法

我们只有不断深入研究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及时发现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通过深入研究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才能从根本上完成财政与金融的整合工作,促使财政与金融政策充分发挥出对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并进一步发现市场潜在的问题,及时准确的提出解决对策,缓解财政与金融对市场调控的滞后问题,为政府制定科学的财政与金融政策奠定扎实的基础。

2.科学调控财政与金融策略之间的关系,让两者充分发挥作用

我们都知道,政府调控市场经济时,首先需要认真了解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落实相应的对策。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落实不同的对策,当然这些都需要把财政与金融两者结合起来。通常情况下如果出现市场经济发展过快时,政府为了更好的调控市场经济应该分别从财政和金融两个方面入手采取对策,具体落实过程中可以按情况分先后顺序,充分发挥两者的整合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落实财政与金融的整合工作,充分发挥出其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的作用。

五、结语

政府只有做好科学的财政规划及金融规划,才能真正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长远发展。另外,完成财政规划与金融规划的结合,也可以对市场经济起到不可忽视的调控作用。针对市场经济调控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们还需要认真思考解决办法。认真分析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依此提出比较先进的财政与金融融合方法,科学调控财政规划与金融规划的关系,让两者充分发挥出融合的功效,推动市场经济的长远稳定发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