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关于棉花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17:01:22

关于棉花的研究论文

这里是关于棉纤维的作用、生长环境、详细介绍:棉纤维概述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籽上被覆的纤维,又称棉花,简称棉。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棉纤维制品吸湿和透气性好,柔软而保暖。棉花大多是一年生植物。它是由棉花种子上滋生的表皮细胞发育而成的。棉纤维的生长可以分为伸长期、加厚期和转曲期三个阶段。棉纤维是我国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它在纺织纤维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我国是世界上的主要产棉国之一,目前,我国的棉花产量已经进入世界前列。我国棉花种植几乎遍布全国。其中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主,再加上西北内陆、辽河流域和华南、共五大棉区。[编辑本段]棉纤维种类棉花种类很多,目前主要按以下的两钟方法分类。1.按棉花的品种分类(1)细绒棉:又称陆地棉。纤维线密度和长度中等,一般长度为25~35mm,线密度为 dtex(4700~6400公支)左右,强力在左右。我国目前种植的棉花大多属于此类。(2)长绒棉:又称海岛棉。纤维细而长,一般长度在33mm以上,线密度在(6500~8500公支)左右,强力在以上。它的品质优良,主要用于编制细于10tex的优等棉纱。目前,我国种植较少,除新疆长绒棉以外,进口的主要有埃及棉、苏丹棉等。此外,还有纤维粗短的粗绒棉,目前已趋淘汰。2.按棉花的初加工分类从棉花中采得的是籽棉,无法直接进行纺织加工,必须先进行初加工,即将籽棉中的棉籽除去,得到皮棉。该初加工又称轧花。籽棉经轧花后,所得皮棉的重量占原来籽棉重量的百分率称衣分率。衣分率一般为30~40%。按初加工方法不同,棉花可分为锯齿棉和皮辊棉。(1)锯齿棉:采用锯齿轧棉机加工得到的皮棉称锯齿棉。锯齿棉含杂、含短绒少,纤维长度较整齐,产量高。但纤维长度偏短,轧工疵点多。目前,细绒棉大都采用锯齿轧棉。(2)皮辊棉:采用皮辊棉机加工得到的皮棉称皮辊棉。皮辊棉含杂、含短绒多,纤维长度整齐度差,产量低。但纤维长度操作小,轧工疵点少,但有黄根。皮 轧棉适宜长绒棉、低级棉等。[编辑本段]棉纤维性质1.长度棉纤维长度是指纤维伸直时两端间的距离,是棉纤维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棉纤维的长度主要由棉花品种、生长条件、初加工等因素决定。棉纤维长度与成纱质量和纺纱工艺关系密切。棉纤维长度长,整齐度好,短绒少,则成纱强力高,条干均匀,纱线表面光洁,毛羽少。棉纤维的长度是不均匀的,一般用主体长度、品质长度、均匀度、短绒率等指标来表示棉纤维的长度及分布。主体长度是指棉纤维中含量最多的纤维的长度。品质长度是指比主体长度长的那部分纤维的平均长度,它在纺纱工艺中,用来确定罗拉隔距。短绒率是指长度短于某一长度界限的纤维重量占纤维总量的百分率。一般当短绒率超过15%时,成纱强力和条干会明显变差。此外,还有手扯长度、跨距长度等长度指标。2.线密度棉纤维的线密度是指纤维的粗细程度,是棉纤维的重要品质指标之一,它与棉纤维的成熟程度、强力大小密切相关。棉纤维线密度还是决定纺纱特数与成纱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与织物手感、光泽等有关。纤维较细,则成纱强力高,纱线条干好,可纺较细的纱。3.成熟度棉纤维的成熟度是指纤维细胞壁的加厚程度,即棉纤维生长成熟的程度,它与纤维的各项物理性能密切相关。正常成熟的棉纤维,截面粗、强度高、转曲多、弹性好、有丝光、纤维间抱合力大、成纱强力也高。所以,可以将成熟度看成棉纤维内在质量的一个综合性指标。4.强度和弹性棉纤维的强度是纤维具有纺纱性能和使用价值的必要条件之一,纤维强度高,则成纱强度也高。棉纤维的强度常采用断裂强力和断裂长度表示。细绒棉的强力为,断裂长度为21~25km;长绒棉的强力为4~6cN,断裂长度为30km.由于单根棉纤维的强力差异较大,所以一般测定棉束纤维强力,然后再换算成单纤维的强度指标。棉纤维的断裂伸长率为3%~7%,弹性较差。5.吸湿性棉纤维是多孔性物质,且其纤维素大分子上存在许多亲水性基因(—OH),所以其吸湿性较好,一般大气条件下,棉纤维的回潮率可达左右。6.耐酸碱性棉纤维耐无机酸能力弱。棉纤维对碱的抵抗能力较大,但会引起横向膨化。可利用稀碱溶液对棉布进行“丝光”。此外,棉纤维中还夹着杂质和疵点,杂质有泥沙、树叶、铃壳等,疵点有棉结、索丝等。它们即影响纺织的用棉量,也影响加工和纱部质量,所以必须进行检验,严格控制。[编辑本段]棉型织物的特点棉型织物是指以棉纱或棉与棉型化纤混纺纱线织成的织品。它具有以下特点:1.吸湿性强,缩水率较大,约为4~10%2.耐碱不耐酸。棉布对无机酸极不稳定,即使很稀的硫酸也会使其受到破坏,但有机酸作用微弱,几乎不起破坏作用。棉布较耐碱,一般稀碱在常温下对棉布不发生作用,但强碱作用下,棉布强度会下降。常利用20%的烧碱液处理棉布,可得到“丝光”棉布。3.耐光性、耐热性一般。在阳光与大气中棉布会缓慢的被氧化,使强力下降。长期高温作用会使棉布遭受破坏,但其耐受125~150℃短暂高温处理。4.微生物对棉织物有破坏作用,表现在不耐霉菌。5.卫生性:棉纤维是天然纤维,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还有少量的蜡状物质和含氮物与果胶质。纯棉织物经多方面查验和实践,织品与肌肤接触无任何刺激,无负作用,久穿对人体有益无害,卫生性能良好。[编辑本段]纯棉织物的品种纯棉织物由纯棉纱线织成,织物品种繁多,花色各异。它可按染色方式分为原色棉布、染色棉布、印花棉布、色织棉布;也可以按织物组织结构分为平纹布、斜纹布、锻纹布。(1)原色棉布 没有经过漂白、印染加工处理而具有天然棉纤维的色泽的棉布称为原色棉布。它可根据纱支的粗细分为市布、粗布、细布,它们的特点是:布身厚实、布面平整、结实耐用,缩水率较大。可用做被单布、坯辅料或衬衫衣料。(2)府绸 府绸是棉布的主要品种,兼有丝绸风格。其质地细而富有光泽,布身柔软爽滑,穿着挺括舒适,用平纹组织织成。府绸组织结构上的特点是:经纱密度比纬纱密度大一倍左右,布身上经纱露出面积多于纬纱,其凸起部分在布面外观形成明显的菱形颗粒,加之其所用纱支质量较高,因此布面纹路清晰、颗粒饱满、光洁紧密。但府绸面料有一大缺点,即用其缝制的服装易出现纵向裂纹,这是因为府绸经、纬密度相差太大,经、纬纱间强度不平衡,造成经向强度大于纬向强度近一倍的结果。(3)毛蓝布 一般的坯布在染色前都要经过烧毛处理,使布面平整、光洁,而毛蓝布则不然,在染色前无需烧毛,染色后布面保留一层绒毛,故称“毛”蓝布。毛蓝布一般以靘蓝染料染色,染色牢度较好,色泽大方,并有越洗越艳之感。其规格有多种:毛蓝粗布、毛蓝细布等。一般适合作外衣,遍销城乡各地。(4)素色布、漂白布、印花布这类布由各类白坯布经印染、漂白而成。根据不同色彩分为素色布、漂白布、印花布。素色布:指单一颜色的棉织物,一般经丝光处理后匹染。漂白布:由原色坯布经过漂白处理而得到的洁白外观的棉织物,它又可分为丝光布和本光布两种。丝光布表面平整光泽好,手感滑爽;本光布表面光泽暗淡,手感粗糙。漂白布一般用来制作内衣、床单等。印花布:由纱支较低的白坯布经印花加工而成,有丝光和本光两类。这类布根据印花方式不同,其外观效果也不同,多为正面色泽鲜艳,反面较暗淡。适合制作妇女、儿童服装。[编辑本段]棉纤维的印染棉纤维 染色配方:活性染料(高温型)X%;无水硫酸钠50—70a/1;磷酸三钠l~2g/1。操作要求:在上述染浴中,加入预先溶化好的活性染料及助剂,调节pH=9,升温至70℃保温染色30分钟,加入碳酸钠,使pH=11.5,固色处理30分钟,冷洗、热洗、皂洗、水洗、脱水、烘干。附:纯棉织物染整工艺流程纯棉织物染整工艺流程的选择,主要是根据织物的品种、规格、成品要求等,可分为练漂、染色、印花、整理等。1. 练漂 天然纤维都含有杂质,在纺织加工过程中又加入了各浆料、油剂和沾染的污物等,这些杂质的存在,既妨碍染整加工的顺利进行,也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练漂的目的是应用化学和物理机械作用,除去织物上的杂质,使织物洁白、柔软,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以满足服用要求,并为染色、印花、整理提供合格的半制品。纯棉织物练漂加工的主要过程有:原布准备、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 1) 原布准备:原布准备包括原布检验、翻布(分批、分箱、打印)和缝头。原布检验的目的是检查坯布质量,发现问题能及时加以解决。检验内容包括物理指标和外观疵点两项。前者包括原布的长度、幅度、重量、经纬纱线密度和密度、强力等,后者如纺疵、织疵、各种班渍及破损等。通常抽查总量的10%左右。原布检验后,必须将原布分批、分箱,并在布头上打印,标明品种、加工工艺、批号、箱号、发布日期和翻布人代号,以便于管理。为了确保连续成批的加工,必须将原布加以缝接。2) 烧毛:烧毛的目的在于烧去布面上的绒毛,使布面光洁美观,并防止在染色、印花时因绒毛存在而产生染色不匀及印花疵病。织物烧毛是将织物平幅快速通过高温火焰,或擦过赤热的金属表面,这时布面上存在的绒毛很快升温,并发生燃烧,而布身比较紧密,升温较慢,在未升到着火点时,即已离开了火焰或赤热的金属表面,从而达到烧去绒毛,又不操作织物的目的。3) 退浆:纺织厂为了顺利的织布,往往对经纱上浆以提高强力和耐磨性。坯布上的浆料即影响织物的吸水性能,还影响染整产品的质量,且会增加染化药品的消耗,故在煮练前应先去除浆料,这个过程叫退浆。棉织物上的浆料可采用碱退浆、酶退浆、酸退浆和氧化剂退浆等方法,将其从织物上退除。碱退浆使浆料膨化,与纤维粘着力下降,经水洗从织物上退除。酶、酸、氧化剂使淀粉降解,在水中溶解度增大,经水洗退除。由于酸、氧化剂对棉纤损伤大,很少单独使用,常与酶退浆、碱退浆联合使用。4) 煮练:棉纤维生长时,有天然杂质(果胶质、蜡状物质、含氮物质等)一起伴生。棉织物经退浆后,大部分浆料及部分天然杂质已被去除,但还有少量的浆料以及大部分天然杂质还残留在织物上。这些杂质的存在,使绵织布的布面较黄,渗透性差。同时,由于有棉籽壳的存在,大大影响了棉布的外观质量。故需要将织物在高温的浓碱液中进行较长时间的煮练,以去除残留杂质。煮练是利用烧碱和其他煮练助剂与果胶质、蜡状物质、含氮物质、棉籽壳发生化学降解反应或乳化作用、膨化作用等,经水洗后使杂质从织物上退除。5) 漂白:棉织物经煮练后,由于纤维上还有天然色素存在,其外观不够洁白,用以染色或印花,会影响色泽的鲜艳度。漂白的目的就在于去除色素,赋于织物必要的和稳定的白度,而纤维本身则不受显著的损伤。棉织物常用的漂白方法有次氮酸钠法、双氧水法和亚氯酸钠法。次氯酸钠漂白的漂液PH值为10左右,在常温下进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但对织物强度损伤大,白度较低。双氧水漂白的漂液PH值为10,在高温下进行漂白,漂白织物白度高而稳定,手感好,还能去除浆料及天然杂质。缺点是对设备要求高,成本较高。在适当条件下,与烧碱联合,能使退浆、煮练、漂白一次完成。亚氯酸钠漂白的漂液PH值为4~,在高温下进行,具有白度好,对纤维损伤小的优点,但漂白时易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腐蚀设备,设备需要特殊的金属材料制成,故在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次氯酸钠和亚氯酸钠漂白后都要进行脱氯,以防织物在存在过程中因残氯存在而受损。6) 丝光:丝光是指棉织物在室温或低温下,在经纬方向上都受到张力的情况下,用浓的烧碱溶液处理,以改善织物性能的加工过程。棉织物经过丝光后,由于纤维膨化,纤维纵向天然扭转消失,横截面成椭圆形,对光的反向更有规律,因而增进了光泽。纤维无形定区的增加,使染色时染料的上染率增加。取向度的提高,使织物强力增加,同时还有定形作用。丝光后,一定要采用冲吸去碱或蒸箱去碱,或平洗地去碱等方法充分去碱,直至织物呈中性。2. 染色 染色是借染料与纤维发生物理或化学的结合,或用化学方法在纤维上生成颜料,使整个纺织品具有一定色泽的加工过程。染色是在一定温度、时间、PH值和所需染色助剂等条件下进行的。染色产品应色泽均匀,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染色牢度。织物的染色方法主要分浸染和轧染。浸染是将织物浸渍于染液中,而使染料逐渐上染织物的方法。它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染色。绳状染色、卷染都属于此范畴。轧染是先把织物浸渍于染液中,然后使织物通过轧辊,把染液均匀轧入织物内部,再经汽蒸或热熔等处理的染色方法。它适用于大批量织物的染色。[编辑本段]棉纤维的鉴别近来,由于市场上销售的一些纺织品和服装生产厂家对面料成分名称和含量标注不规范,致使不法商人乘机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欺消费者。为了帮助消费者准确辨认服装面料的主要真实成分,现介绍一个简易的鉴别方法,鉴别服装面料成分的简易方法是燃烧法。做法是在服装的缝边处抽下一缕包含经纱和纬纱的布纱,用火将其点燃,观察燃烧火焰的状态,闻布纱燃烧后发出的气味,看燃烧后的剩余物,从而判断与服装耐久性标签上标注的面料成分是否相符,以辨别面料成分的真伪。棉纤维与麻纤维都是刚近火焰即燃,燃烧迅速,火焰呈黄色,冒蓝烟。二者在燃烧散发的气味及烧后灰烬的区别是,棉燃烧发出纸气味,麻燃烧发出草木灰气味;燃烧后,棉有极少粉末灰烬,呈黑或灰色,麻则产生少量灰白色粉末灰烬。这里是棉纤维的发展史:墨西哥植棉历史更为悠久。当今占世界棉花总产90%以上的陆地棉棉种都原产于墨西哥,是陆地棉的起源中心.墨西哥被称为“棉花的故乡”。它为世界棉花育种改良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种质资源和野生棉品种,被誉为世界棉花天然的大种质基地。现已确定全世界32个棉属野生种中有9个原产于墨西哥。墨西哥的全国棉花研究中心总部设在墨西哥城。它将收集到的19个棉种的 120个野生和半野生类型的标本就种植在该所的棉花种质资源种植园内。墨西哥从80年代开始,国家农业科研单位和私人农场共同签约设立了专门从事彩色棉育种与栽培的研究课题,近年来很有进展,已培育出棕红色、 土黄色、驼色等不同色彩的彩色棉花。据资料记载早在纪元以前,墨西哥的乌雅族和阿西德克族人已经栽培彩色棉花,当西班牙人 16世纪进入墨西哥南部和尤卡坦半岛时,当地植棉业已很发达,岛民将彩色棉纺成土布,做成墨西哥人爱穿的民族服装在集市上销售大受欢迎。棉花的历史人类利用棉花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5000年甚至公元前7000年前,中美洲已开始利用,在南亚次大陆也有5000年历史。我国至少在2000年以前,在广西、云南、新疆等地区已采用棉纤维作纺织原料。起初人们并未认识到它的经济价值。古代著名的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在其《苏莱曼游记》中记述,在今北京地区所见到的棉花,还是在花园里被作为“花”来观赏的。《梁书·高昌传》记载:其地有“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纩,名为白叠子。”由此可见,现今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棉花,最初是被人当作花、草一类的东西看待的。棉花传入我国,大约有3条不同的途径。根据植物区系结合史料分析,一般认为棉花是由南北两路向中原传播的。南路最早是印度的亚洲棉,经东南亚传入海南岛和两广地区,据史料记载,至少在秦汉时期,之后传入福建、广东、四川等地区。第二条途径是由印度经缅甸传入云南,时间大约在秦汉时期。第三条途径是非洲棉经西亚传入新疆、河西走廊一带,时间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北路即古籍“西域”,宋元之际,棉花传播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到13世纪,北路棉花已传到陕西渭水流域。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中国边疆地区各族人民对棉花的种植和利用远比中原早,直到汉代,中原地区的棉纺织品还比较稀奇珍贵。唐宋时期,棉花开始向中原移植。目前中原地区所见到的最早的棉纺织品遗物,是在一座南宋古墓中发现的一条棉线毯。也就是从这时期起,棉布逐渐替代丝绸,成为我国人民主要的服饰材料。元代初年,政府设立了木棉提举司,大规模向人民征收棉布实物,每年多达10万匹,后来又把棉布作为夏税(布、绢、丝、棉)之首,可见棉布已成为主要的纺织衣料。元以后统治这都极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从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可知当时植棉和棉纺织已遍布全国。由于非洲棉和亚洲棉质量不好,产量也低,所以到了清末,我国又陆续从美国引进了陆地棉良种,现在我国种植的全是各国陆地棉及其变种。本世纪60年代,许多国家相继开展彩色棉的研究、试验,进入90年代,美国率先在改造利用野生彩色棉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彩色棉,即自然生长的带有颜色的棉花,因其具有天然色彩,无需印染、漂白等我国工序,不仅避免了染料对水质的污染和织物的危害,也降低了工业成本,因而彩色棉织品成为“绿色环保产品”,“市场未来的宠儿”,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参考资料:百度百科、bosszou - 2007-5-17 11:19

新疆棉花出口贸易论文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新疆棉花出口贸易论文可以用到运用产业经济学、比较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棉花商品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在大量搜集相关数据、信息资料的基础上,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研究影响新疆棉花进出口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以此作为稳定发展新疆棉花进出口贸易的依据。

我国纺织生产历史悠久,纺织技术发展历程漫长而曲折,因此,研究纺织技术发展历程与沿革,总结发展规律对今后我国纺织的更大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棉纺织在我国纺织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纺织工业的主要行业和基础性行业,也是纺织工业中工艺、技术、装备和管理基础较好的行业。因此研究棉纺织技术发展历程具有代表意义。 本论文以技术革新和发展作为线索对我国棉纺织技术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论述了我国棉纺织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历史背景与技术特征。借助文献检索、社会调研、图表分析、技术分析等方法,归纳出促进我国棉纺织技术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对中国棉纺织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棉纺织技术的具体建议。 论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纺织的起源和手工丝、麻纺织技术的发展情况。总结出我国原始手工棉纺织技术是在原有丝、麻纺织技术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改进纺织工艺和技术,使我国古代手工棉纺织技术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其次,论文阐述了我国古代一家一户式的小农经济对棉纺织技术发展的制约、西欧进入工业化纺织生产时期对我国棉纺织的影响以及鸦片战争后西欧列强在我国大量开办纺织工厂对我国手工棉纺织业的冲击,分析出我国古代手工棉纺织业陷入停滞继而进入近代动力机器棉纺织时期的原因;再次,论文通过对现代新型棉纺织技术发展历程的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棉纺织技术几乎完全脱离传统技术的特征朝着自动化和高产高速高效方向发展,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涌现。棉纺织产品突破服用领域,向着产业用、装饰用方向发展;最后,论文对我国棉纺织技术发展未来进行预测,指出我国自主开发和研制新型棉纺织设备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棉纺织技术将进一步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棉纺织产品的功能性、舒适性和艺术美感将进一步提高。

棉花,经历了寒凉暑热的春秋,饱尝风雪雷电的考验……在困境中顽强地生长、吐蕾、成熟,从没有垂头丧气,始终昂首从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三篇关于棉花的作文,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作文一】

棉花,顾名思义是一种花。可是在五彩缤纷里,却没有它的席位。它不美吗?不是。

棉花虽然没有牡丹那样雍容华贵,也没有水仙那样亭亭玉立,既不象玫瑰那样绚丽多彩,更不象海棠那样婀娜多姿。但它的美,却另有所在。

它坚强:乍暖还寒的冬天,它破土发芽;赤日炎炎的酷暑,它现蕾开花;秋风瑟瑟的深秋,它吐出了如银似雪的棉絮。

它经历了炎凉暑热的季节,风雨雷电的时候,早涝病虫等灾难,可它坚强的在逆境中成长,从来没有垂头丧气,始终是昂首向上。

它团结:它的纤维虽然细小,可总是手拉手,膀靠膀报成一团。人们用它织成线,织布衣,作成衣服,便再不是一根根微不足道的细毛毛,而是能经得起相当大的拉力、磨力、折力的团结整体。

它纯洁:洁白的心灵,容不得半点污垢。它无私:自己饱受大自然风霜之苦,奉献给人们的却是温暖和安慰……

棉花,它不是花,可它比花美,它的美不在于外形,而在于内涵,心灵的美,纯朴、持久的美……

我敬仰棉花,愿棉花之美,传遍人间,充满天下!

【作文二】

奶奶家种棉花。每当我去地里看棉花的时候,田野里一片雪白,像是下了一层厚厚的雪。

棉花苗刚长出来的时候只有两片叶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慢慢地长高长大,开始分叉,长出许多枝干。到了七月份,枝上会开出一朵朵像蝴蝶一样的花,有红的,有黄的,有粉的……这些五颜六色的花朵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格外耀眼。慢慢地,当这些美丽的花朵谢了,就会长出棉桃来。

棉桃开花以后,便会露出白白的,软软的,像棉花糖似的絮状物,这就是棉花。棉花的叶子是绿色的,老了以后,就变成了赤褐色。它的壳也会随着叶子变成赤褐色。

仔细看,棉花里还有许多小籽。以前我认为那是脏东西,就一定要把它们挖出来,其实那是棉花的种子。把它们种到土里,明年又会长出棉花来。棉花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繁衍下去的。

【作文三】

春天到了,外婆家种了四亩棉花。

放暑假了,我来到棉花地里,棉花绿色的杆上长出了些许多枝丫,像一棵棵小树在迎风飘扬,翠绿的叶子像一张张手掌,叶子中间开出了淡粉色和淡黄色的花,非常漂亮。我捡了几片掉落的花瓣,做了一个书签,夹进书里。

半个月后,棉花的花儿渐渐枯萎凋谢,没过多久就长出了棉桃儿。棉桃翠绿翠绿的,有着小小的尖儿。它们十分可爱,有的棉桃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着这美好的世界,有的像害羞的姑娘,把头缩进绿叶里,不肯出来。

渐渐地,棉花成熟了,饱胀的棉桃裂开了嘴,白色的棉花从里面钻了出来,像云朵一样,摸着软绵绵的。

一个周末,我和爷爷奶奶去地里摘棉花。看见白花花的棉花,我用手轻轻的捏住,慢慢一拽,棉花就被我摘下来了,不一会儿就摘了一大袋子。看着自己亲手摘的棉花,我的心情比棉花还轻柔,还舒服。

奶奶告诉我,棉花可以做棉衣、棉被、还可以做成棉纺织品,它的用途很大,我更加喜欢棉花了。

棉花的研究论文

自建所近五十年来,共取得科研成果50余项,其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39项。在遗传育种方面,先后培育出了鲁棉1号等近30个优良棉花品种(系)。其中鲁棉1号以其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特性,在全国曾累计种植过亿亩,创直接经济效益超过57亿元,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近年来,将高新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在转基因抗虫育种研究方面又取得了重大研究进展,培育出抗虫杂交棉、常规抗虫棉、短季抗虫棉鲁棉研15号至鲁棉研38号三大类型24个系列抗虫棉花新品种,先后通过了国家和(或)省级审定,这些棉花新品种均表现高产、优质、抗病、高抗棉铃虫,目前推广应用面积占全省棉花总面积的80%以上。2008年,鲁棉研15、19、21和28号同时被选为国家黄河流域4个不同类型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对照品种。2006~2009年,鲁棉研21号、鲁棉研28号先后被农业部确定为黄河流域主推品种。“高产稳产广适高效转基因抗虫杂交棉鲁棉研15号选育与产业化开发”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累计增加社会经济效益亿元。“转Bt Cry1A 基因抗虫棉品种选育和抗虫棉生产技术体系研究”2007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新增经济效益亿元。“转基因抗虫棉及种子生产的理论与技术体系研究与开发”2006年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棉花经济施肥的研究、抗虫棉害虫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山东省四十万亩棉花亩产皮棉100公斤大面积高产开发、山东省棉花大面积综合高产技术研究与开发分别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编著、合著出版棉花科技著作20余部,每年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累计发表SCI文章20多篇。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注册有“鲁棉研”、“鲁壹”商标,其中“鲁棉研”商标2006年获得山东省著名商标称号;出版内部期刊《山东棉业》,开办有鲁棉研网站。

新疆棉花出口贸易论文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新疆棉花出口贸易论文可以用到运用产业经济学、比较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棉花商品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在大量搜集相关数据、信息资料的基础上,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研究影响新疆棉花进出口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以此作为稳定发展新疆棉花进出口贸易的依据。

1、棉花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现状及未来2、玉米种质资源对六种重要病虫害的抗性鉴定与评价3、繁殖群体量及隔离对蚕豆种质遗传完整性的影响4、基于地高辛标记对小麦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的优化和验证5、小麦品种资源耐盐性鉴定6、76份特用甘薯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7、冀鲁豫花生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8、茶梅品种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及种质创新9、不同温度条件下高粱温敏雄性不育系冀130A育性变化规律及花粉败育研究10、云南红花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11、肉质色不同萝卜遗传多样性的SSR分子标记分析12、河北省冬小麦丰产抗旱性表型鉴定指标分析13、不同生态区罂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14、基于染色体片段导入系发掘抗玉米丝黑穗病主效QTL15、盐芥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ThGPX6)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棉花研究所论文

1982年至1985年,“六五国家棉花育种攻关”低酚棉育种专题,参加1986年至1990年,“七五国家棉花育种攻关”低酚棉育种专题,参加,1988年后主持1991年至1995年,“八五国家棉花育种攻关”低酚棉育种专题,专题主持人1996年至2000年,“九五国家棉花育种攻关”抗虫棉育种专题,主持1995年至1997年,农业部发展棉花生产专项基金--低酚棉新品种筛选,主持人1996年至1998年,中华农业科教基金项目--双价抗虫基因导入研究,主持人1998年至1999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棉酚在植株体内的形成机理研究,主持人1998年至2000年,浙江省科委项目--早熟棉新品种改良研究,主持人1999年至2001年,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棉花子叶色素腺体形成的分子标记研究,主持人1999年至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棉花品质、产量和抗性的分子标记与基因定位研究,协助主持2000年至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因--棉花抗萎病性的分子标记与辅助育种,主持人2001年至2003年,农业部发展棉花生产专项资金--棉花特异种质资源的创造,主持人2001年至2005年,863项目子项目年,专用棉育种技术与新品种选育,参加2002年至2005年,863项目年,棉花雄性不育系与三系杂交棉选育,主持2003-2005年,863专项年,棉花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主持2003年至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年,棉花花药迟熟突变体性状的遗传与应用,主持2005年至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年,棉花抗草甘膦突变体的遗传机理及其在杂交棉制种中的应用,主持2005年至2009年,国家973项目年,棉花纤维品质性状的功能基因与分子改良研究,课题主持人2002年至2005年,浙江省重点课题年,三系杂交棉新组合的选育,主持人2003年至2005年,浙江省重点课题年,棉花抗黄萎病分子标记育种研究,主持人2004年至2006年,浙江省重点项目年,非转基因抗草甘膦棉新品种选育与应用,主持人2003年至2005年,国家农业成果转化基金年,优质多抗棉花新品种浙905的试验与示范,主持人2003年至2005年,国家重大成果推广项目年,优质多抗棉花新品种浙905的扩繁与推广,主持人2004年至2006年,国家农业成果转化基因年,抗草甘膦杂交棉制种技术的试验与示范,主持人 (一)获奖成果项目名称:亚洲棉(A)与比克氏棉(G)人工合成[AG]复合染色体组新棉种研究获奖级别:国家发明三等奖(第四发明人)获奖时间:1995年12月项目简介:棉花除生产大量优质天然纤维外,其棉仁中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43~45%,是一项可贵的食用蛋白质资源,但由于棉籽中含有色素腺体和对人和单胃动物有毒的棉酚及其衍生物,其优质的蛋白质资源不能食用。无色素腺体棉品种虽全株无色素腺体,其种仁棉酚极低而可安全食用,但同时又因含酚量低而失去对多种病虫害的拮抗作用,使低酚棉的种植受到限制。原产澳大利亚的二倍体野生棉种比克氏棉(Gossypium bickii Prokh,G染色体组,2n=26)具有一种特殊的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性状,即种子无色素腺体,但种子萌发以后的子叶、下胚轴和植株其它器官和组织均出现含有棉酚的色素腺体。因此,如能将该性状转育给栽培陆地棉( L.),育成具有种子无色素腺体、植株有色素腺体性状的陆地棉品种,则可以结合低酚棉和有酚棉的优点,在不降低对棉花病虫害抗逆性的前提下,生产出无色素腺体、棉酚含量极低的种子供综合利用,以提高植棉的经济效益。该成果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野生比克氏棉子叶腺体延缓形成特性研究课题,编号39070564。主要应用植物染色体工程技术将同源二倍体A染色体组的亚洲棉与G染色体组的野生比克氏棉杂交成异源二倍体,经染色体加倍和生根诱导,育成可育的[AG]异源四倍体—亚比棉,为棉属增加了一个新的[AG]复合染色体组,丰富了棉花的遗传资源。该资源保留了比克氏棉的种子无腺体植株有腺体的特点,其棉仁无棉酚可直接食用(无需脱毒),棉株又高含棉酚,高抗病、虫、鼠、免等的为害,对于棉籽蛋白质的综合利用和提高棉株自身抗逆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国际首创研究成果。合成的[AG]复合染色体组新材料在自然条件下可以自我繁殖群体,性状一致,具有物种的稳定性;染色体核型和染色体组分析表明,该材料具有物种的独立性,可为棉种起源和进化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该材料及其染色体工程技术已供棉花育种广泛应用。项目名称:四种专用棉新品种选育技术获奖级别: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三完成人)获奖时间:1996年12月项目简介:四种专用棉花包括抗虫棉、低酚棉、耐旱碱棉和长绒棉。选育并推广这四种专用棉新品种对于提高植棉经济效益、降低植棉成本、提高棉花产值等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然而,这些专用棉种质资源普遍存在着专用性状与不利的农艺和经济性状的相关性,传统的育种方法难于从根本上改良这些专用棉品种的生产性能。因此,专用棉的推广受到一定的限制。该成果是国家“八五”攻关项目——专用棉花新品种选育专题的主要内容。通过五年的协作攻关,从提高专用棉的生产适应性、抗逆性和纤维品质等方面着手,研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专用棉育种技术体系,包括(1)采用专用棉各类型内品种(系)间杂交、复合杂交和改良回交等杂交方法,打破专用棉的专用性状与不利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存在着的不良相关;(2)采用异地选择和鉴定、歧化选择等育种选育技术,提高现有专用棉品种的生产适应性和稳产性;(3)采用连续定向筛选的育种方法,逐步改良专用棉的农艺性状和抗逆性;(4)采用边试边繁、扩大繁殖系数等方法,结合海南加代,加速专用棉的育种进程,以缩短专育棉育种与常规棉育种的差距。通过这些育种技术的实施,五年内攻关协作组育成并通过审定的四种专用棉新品种28个,新育成的专用棉新品种的产量水平已达到并超过现有常规棉的生产水平,纤维品质优良,抗虫性、低酚性状、抗旱碱性和纤维品质等均达到或超过了攻关要求的指标。由于新品种生产性能的显著提高,四种专用棉新品种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五年内各类专用棉品种推广面积1034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亿元。此外,专用棉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已显示出巨大的社会和生态效益:抗虫棉的推广减轻了棉花主要害虫的为害,节省治虫投入,改善了棉区的生态环境;低酚棉的推动了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和增加了植棉经济效益;而耐旱碱棉的推广直接缓解了棉区益紧缺的水资源矛盾。项目名称:棉花抗草甘膦突变体及其在杂交棉制种中的应用鉴定级别:浙江省科技厅成果鉴定(第一完成人)鉴定时间:2003年4月项目简介:采用植物组织培养和γ-射线诱变处理,结合定向体细胞和再生植株连续抗性筛选,培育出抗草甘膦除草剂的陆地棉种质系——R1098。遗传试验表明,该材料对草甘膦的抗性是由单一显性基因控制,无细胞质效应,抗性稳定。R1098属中熟陆地棉类型,皮棉产量与对照品种相当,纤维品质属于优质纤维类型,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是一新的优异棉花种质系。该种质系的抗草甘膦特性,在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上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用R1098作父本或将其抗性转育到高优势杂交组合的父本所生产的杂交棉种子,其杂种经除草剂处理后能正常生长发育,而假杂种因不抗除草剂而全部死亡。因此,利用R1098的抗草甘膦这一特点可以用于杂交棉种子和田间纯度快速鉴定,确保杂交棉的纯度,对于杂交棉生产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R1098为非转基因抗草甘膦除草剂的种质系,无环境释放安全性问题。该材料的育成及其在棉花杂种优势中的应用在国内外棉花育种研究领域中尚属首创。该项研究采用的技术路线新颖,研究方法先进,试验设计合理,分析、鉴定、测试资料完整可靠,创新点突出,总体研究水平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二)新品种选育品种名称:种子高蛋白低酚棉新品种——中棉所13审定省市:河北省审定,山东省认定,国家认定审定时间:河北省1990年,山东省1990年,国家1991年主要贡献:第二完成人品种简介:中棉所13是从中151采用系统育种结合抗病筛选育成的低酚棉新品种。1988~1989年河北省低酚棉区试,平均亩产霜前皮棉 公斤,为对照(冀8) 的,居低酚棉品种首位; 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霜前皮棉 公斤,比对照增产, 居第一位。纤维品质,据北京市纤维检验所1985~1986测定,平均纤维主体长度毫米,单纤维强力克,细度6326米/克,断长千米,成熟系数。棉子含棉酚量,低于国际卫生组织规定标准。抗病性据本所植保室1986~1987年人工接种病池鉴定结果,属兼抗枯黄萎病类型,抗性优于中棉12。1990年先后经河北及山东两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及认定和国家认定,1986~1989年示范推广累计面积115万亩。品种名称:低酚棉新品种——中棉所22审定省市:河北省审定审定时间:1994年主要贡献:第一完成人品种简介:中棉所22是从复合杂交组合7263-4278×[(758×争31)(250×兰5)]中,经多重选择而育成的集丰产、稳产、优质、抗病和早熟为一体的低酚棉新品种。1994年3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全生育期120~130天,铃重左右,衣分40%左右,子指。中棉所22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其子棉产量和霜前皮棉产量一般都能超过有酚棉对照品种中棉所12,克服了以往低酚棉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差的缺陷。更值得提出的是,中棉所22在丰收年份的实际产量水平较高,丰产潜力较大;而在歉收年份,其产量损失比一般有酚棉和低酚棉品种小,表现出较好的品种适应性。纤维品质据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1986~1993年连续8年的测定结果,纤维跨长为,整齐度,比强度,麦克隆值;种子品质经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种子检验室测定,种仁棉酚含量为,大大低于国际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蛋白质含量为;脂肪含量。枯萎病病株率,病指;黄萎病病株率,病指,属于抗枯耐黄类型品种。品种名称:优质多抗棉花新品种——浙905审定省市:河南省审定审定时间:2001年主要贡献:第一完成人品种简介:优质多抗品种新品种是用花粉管通过法,将苏云菌芽孢杆菌的Bt基因和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CPTI基因(双价基因)导入到由复合杂交产生的育种后代,并通过常规育种方法对抗虫性、纤维品质和农艺性状进行提高,最后育成的丰产、优质、高抗棉铃虫和红铃虫的棉花新品种。1999~2001参加河南省棉花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2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1999~2000年河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在正常治虫条件下,平均霜前子棉产量公斤/亩,比对照(中棉所19)增产;平均霜前皮棉公斤/亩,比对照增产,增产达显著水平。纤维品质由农业部棉花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纤维跨长为 ,纤维整齐度,纤维比强度 cN/tex,麦克隆值,属优质纤维类型;抗病性由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鉴定,平均枯萎病病株率为,病性指数为;黄萎病病株率为,病性指数为,属于抗枯耐黄类型品种,并具有抗苗病和耐铃病的特性。品种名称:优质高产耐盐棉花新品种——浙大3号审定省市:山西省审定审定时间:2005年主要贡献:第一完成人品种简介:浙大3号(原名Z9087)是复合杂交组合{中棉所10号×[(中8×争31)×(250×兰5)]F7}F6中,通过耐盐碱筛选,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而育成的丰产、稳产、优质、耐盐碱棉花新品种,1998年成系,2000~2001年参加品系比较试验,2002年参加河南、安徽和浙江省的多点试验,2003年参加山西省棉花区域试验,2004年同时参加山西省棉花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浙大3号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较高,丰产和稳产性好。在2000~2001年品系比较试验中平均霜前子棉产量公斤/亩,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平均霜前皮棉公斤/亩,比对照增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2年三省多点试验中(5点)平均霜前子棉产量公斤/亩,比对照(中棉所19)增产,平均霜前皮棉公斤/亩,比对照增产,增产达显著水平。2003年山西省棉花区域试验中,平均霜前子棉产量公斤/亩,比对照(晋棉31)增产,平均霜前皮棉公斤/亩,比对照增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4年山西省棉花区域试验中,平均霜前子棉产量斤/亩,为对照的,平均霜前皮棉公斤/亩,比对照增产。两年平均霜前子棉产量公斤/亩,比对照(晋棉31)增产,霜前皮棉公斤/亩,比对照增产。2004年山西省棉花生产试验中,平均霜前子棉产量公斤/亩,比对照增产,平均霜前皮棉公斤/亩,比对照增产,具有一定的生产潜力。浙大3号纤维品质优良。经农业部棉花品种检测中心2003~2004年连续2年的测定结果,平均的纤维跨长为,纤维整齐度,纤维比强度,伸长率,麦克隆值为,属于优质纤维类型品种。抗病性据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鉴定结果,浙大3号的平均枯萎病发病率为,病情指数;黄萎病发病率为,病情指数,属抗枯耐黄类型品种。2003年山西省区试鉴定结果,浙大3号的抗病性与对照(晋棉31)相同。此外,经浙江萧山和和慈溪海涂地试验表明,以及浙江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室内鉴定,浙大3号耐盐性较好,可在盐浓度下正常生长,并表现较抗干旱,为耐盐、旱棉花品种类型。(三)研究论文1、祝水金、汪若海、陈华、吕昌华, 晚播条件下低酚棉的生产性能研究, 中国棉花, 1991,(1):2、祝水金、汪若海、陈华、吕昌华, 抗虫低酚棉育种初报, 中国棉花, 1991,(6):21~243、李炳林、祝水金、王红梅、张伯静, 种子无腺体植株有腺体棉花异源四倍体新种质的育成及研究, 棉花学报, 1991,3(1):27~324、祝水金、王红梅、吕昌华、汪若海, 低酚棉晚播生产性能变化, 中国棉花, 1991,18(1):5、祝水金、汪若海、王红梅、陈华, 抗虫低酚棉育种初报, 中国棉花, 1991,18(6):216、祝水金、王红梅、李炳林、张伯静, 比克氏棉子叶腺体延缓发生性状转育研究, 国际棉花学术讨论会文集,北京1994年9月,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3,p141~1507、祝水金, 非洲棉花抗性品种资源, 棉花文摘, 1993,1993,(5):8、祝水金、王红梅、宋小轩、吴汉北、李炳林、张伯静, 亚洲棉×比克氏棉异源四倍体子叶腺体延缓发生特性的研究, 棉花学报, 1993,5(1):31~369、Zhu SJ,Li BL, Studies on introgression of glandless seeds- glanded plant trait from into cultivated upland cotton ()。, Coton Fibres Trop., 1993,58(3):195~20010、祝水金、汪若海、王红梅、吴汉北, 我国早熟低酚棉品种资源评述, 作物品种资源, 1994,(3):18~1911、祝水金, 棉花半配合生殖与单倍体育种, 江西棉花, 1994,(3):15~1812、祝水金、汪若海、王红梅, 我国早熟低酚棉新品种资源评述, 作物品种资源, 1994,(3):18~1913、祝水金、汪若海、王红梅, 低酚棉新品种-中棉所22, 中国棉花, 1994,21(12):2314、祝水金, 植物同倍种间杂交进化的实例-比克氏棉, 中国棉花, 1994,21(4):3115、祝水金、王红梅、吴汉北、李炳林、张伯静, 有酚与低酚陆地棉配制的种间三元杂种腺体遗传性状的研究, 棉花学报, 1994,6(增):19~2416、祝水金、汪若海、王红梅、吴汉北, 低酚棉棉铃虫防治效果及其原因分析, 棉花学报, 1994,6(增):84~8517、祝水金、汪若海、王红梅、吴汉北, 低酚棉棉铃虫发生与防治效果研究, 中国棉花, 1995,22(1):16~1718、祝水金、汪若海、季道藩,1995, 棉属分类及其染色体组研究进展, 棉花学报, 1995,7(3):1~619、祝水金、李炳林、汪若海、张伯静、王红梅, 亚洲棉、比克氏棉和海岛棉种间杂种的合成及性状研究, 棉花学报, 1995,7(3):160~16320、祝水金、汪若海、王红梅、吴汉北, 陆地棉显性无腺体近等基因系的培育, 中国棉花, 1995,23(9):14~1521、祝水金、汪若海、王红梅、吴汉北, 显性无腺体性状对陆地棉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江西棉花, 1995,(2):15~1722、祝水金、汪若海、王红梅、吴汉北, 法国低酚棉品种资源引种简报, 中国棉花, 1995,22(2):2423、祝水金、汪若海、王红梅、吴汉北, 棉铃虫在低酚棉上的取食习性与防治效果研究, 新疆国际棉花学术讨论会文集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祝水金、汪若海、季道藩, 植物蛋白酶抑制因子及其在抗虫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 1995,5(3):1~525、祝水金, 中国棉花生产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国际棉铃虫抗药性学术讨论会北京, 1996年10月8日~12日;[40e]:英文26、祝水金, THE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TTON PRODUCTION IN CHINA, 国际棉铃虫抗药性学术讨论会北京, 1996年10月8日~12日;[40e]:英文27、祝水金、季道藩, 棉花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生物工程进展, 1997,16(1):36~3928、祝水金, 五个澳洲野生棉种的核型研究, 棉花学报, 1997,9(5):248~25329、祝水金, 五个澳洲野生棉种色素腺体和棉酚性状研究, 棉花学报 , 1997,9(2):84~8930、祝水金, 五个澳洲野生棉种植株形态性状与叶片过氧化物同工酶谱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1997,17(4):433~43831、祝水金, 五个澳洲野生棉种的种子营养成份分析, 作物品种资源, 1997,3:32、祝水金, 澳洲野生棉种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的组织结构观察(长沙会), 棉花学报, 1998,10(2):81~8733、王红梅、祝水金, 利用全程逆境筛选抗黄萎病品种的效果, 中国棉花, 1998,25(5)34、祝水金, 澳洲野生棉种的子叶棉酚动态及与色素腺体形态的关系, 棉花学报, 1999,11(4):169~17335、祝水金、季道藩, 陆地棉与斯特提棉的种间杂种及其色素腺体性状的遗传研究, 遗传学报, 1999,26(4):403~40936、Zhu SJ, Ji DF, Studies on the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between Gossypium sturtianum Willis and L. and the inheritance of its pigment gland traits, Chinese J. Of Genetics, 1999,26(3):257~26437、祝水金、季道藩, 陆地棉不同色素腺体基因对比克氏棉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性状的遗传效应, 作物学报, 1999,25(5):585~59038、祝水金, 陆地棉抗黄萎病近等基因系的培育及其研究(修改稿), 中国棉花, 1999,26(3):39、祝水金, 棉花色素腺体和棉酚对棉铃虫抗药性的诱导作用(英), 未完成, 26(3):23~2440、祝水金、季道藩, 棉花离体根尖培养体系的建立, 棉花学报, 2000,12(6):288~29341、祝水金、季道藩、刘胜安、汪若海, 棉花色素腺体和棉酚对棉铃虫抗药性的诱导作用及其酯酶同工酶谱分析, 棉花学报, 2000,12(1):12~1642、祝水金, 棉花色素腺体和棉酚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抗药性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01,34(2):157~16243、祝水金、季道藩, 棉花幼苗和离体根系无性系的棉酚动态研究, 棉花学报, 2001,13(4):195~19944、房卫平、祝水金、季道藩, 棉花黄萎病菌与抗黄萎病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棉花学报, 2001,13(2):116~12045、祝水金、季道藩, 澳洲野生棉种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性状的遗传分析, 科学通报, 2001,46(2):132~13646、Zhu SJ, Ji DF, inheritance of the delayed gland morphogenesis trait in Australian wild species of Gossypium,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1,46(14):1168~117347、祝水金、季道藩, 色素腺体和棉酚对陆地棉茎尖培养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01,27(6):737~74248、祝水金、季道藩、刘胜安、汪若海, 色素腺体和棉酚对陆地棉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影响, 科学通报, 2001,46(16):1380~138349、Zhu SJ, Ji DF, Effect of pigment glands and gossypol on somatic cell culture of uplan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1,46(23):1975~197950、祝水金、季道藩, 陆地棉花药迟熟突变体的选育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棉花学报, 2001,13(3):19351、Zhu SJ, Fan WP, Ji DF, Studies on the molecular marker assistant selection for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 in uplan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ium), 全国第二次植物基因组大学论文集, 2001年8月23~26日杭州52、任爱霞、胡家恕、祝水金, 棉花黄萎病抗性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棉花学报, 2002,14(5):273~27653、胡丹艳、祝水金, (亚洲棉×比克氏棉)F1双二倍体不育系的花粉败育机理研究[1], 棉花学报, 2002,14(6):330~33554、Zhu SJ, Fan WP, Ji DF, Studies on the molecular marker assistant selection for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 in uplan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ium)。, 棉花学报, 2002,14(增)55、祝水金、童旭宏、季道藩、房卫平, 久效磷杀虫剂对陆地棉黄萎病的诱发作用, 棉花学报, 2003年10月投出56、祝水金, 优质、多抗棉花新品种——浙905, 中国棉花, 2003,30(2):31~3257、丁亮、祝水金、胡丹艳、季道藩, 比克氏棉和司笃克氏棉色素腺体形态建成的组织结构观察, 棉花学报, 2003,15(1):17~2258、丁亮、祝水金、胡丹艳、季道藩, 司笃克氏棉()色素腺体的形态建成与棉酚动态研究, 作物学报, 2004,30(2):100~10459、房卫平、祝水金、季道藩, 陆地棉和海岛棉的黄萎病抗性遗传研究, 棉花学报, 2003,15(1):3~760、卢德赵、祝水金、钱前、王慧中、颜美仙、黄大年, BADH基因转化水稻方法比较, 中国水稻科学, 2003,17(4):323~32761、栾启福、祝水金, 陆地棉重组近交系HM188及其性状表现, 棉花学报, 2003,15(4):62、祝水金、汪静儿, 棉花抗草甘膦突变体筛选及其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 棉花学报, 2003,15(4): 227~23063、高燕会 祝水金 季道藩, 四种栽培棉合成的四元杂种F1细胞遗传学研究, 棉花学报, 2003,15(5): 259~26364、王世恒、祝水金、张雅、王艳芳, 航天搭载对茄子SP1生物学特性和SOD活性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04,18(4)303~30665、祝水金、高燕会、房卫平、季道藩, 抗黄萎病低酚棉种质系中5629的选育与抗性机理研究, 棉花学报, 2004,16(5):307~31266、祝水金 Reddy Naganagouda蒋玉蓉 季道藩, 陆地棉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种质系的育成及其遗传研究, 科学通报, 2004,49(19):1987~199267、Zhu SJ, Reddy N, JiangYR, Ji DF, Breeding, introgression and inheritance of delayed gland morphogenesis trait from Gosspium bickii into upland cotton germplasm,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4,49(23): 2470~246768、Reddy N, Zhu SJ, Jiang YR, Tong XH. Pollen tuble pathway mediate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cotton. Proc.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Cotton Production – A Global Vision” I. Crop , India, 23-25, Nevember 、Zhu SJ, Jiang YR, Reddy N, Ji DF, Study on the introgression method for the delayed pigment gland morphogenesis gene from Gossypium bickii into Upland cotton (G. hirsutum),Plant Breeding, (2005, in press)70、蒋玉蓉 房卫平 祝水金 季道藩, 陆地棉植株组织结构和生化代谢与黄萎病抗性的关系, 2005, 作物学报, 2005,31(3)71、高燕会 祝水金 季道藩, 四个栽培棉种间的杂种F1细胞遗传学与亲缘关系研究,遗传学报, 2005, 32(7~8)72、Reddy N, Zhu SJ Patil VC, Planting to catch more sunlight, Leisa, 2005,21(1):773、马啸,祝水金,丁伟,张永强, 美洲商陆粗提物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控制作用,西南农业学服, 2005,18(2):168~171(四)出版著作1.遗传学实验指导(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主编)2.短季棉育种。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合著)3.植物生物技术。科学出版社出版,2004(合著)4.棉花遗传育种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合著)5.作物育种学(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合著)6.农业百科全书。作物卷。棉花。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合著)7.农作物种子生产和质量控制技术。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合著)8.当代世界棉业。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合著)9.无腺体棉育种与棉籽综合利用。农业出版社,1988(合著)

几丁质酶转基因植物几丁质酶(chitinase)广泛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它能降解几丁质,该酶一般由单基因编码.几丁质是许多植物病原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因而利用几丁质酶转基因植物在防治植物真菌病害中有重要意义.几丁质酶对真菌的抑制作用是通过水解菌丝尖端新合成的几丁质而发挥的.正常的植物中几丁质酶的活性很低,但当病原真菌侵染植物时能诱导产生很高的几丁质酶活性.Broglie等将菜豆几丁质酶的cDNA与CMV 35S启动子重组,导入烟草和番茄中,转化株对立枯丝核菌的抗性显著提高植物抗毒素转基因植物植物抗毒素是植物对病原真菌侵染抵抗所产生的有毒性低分子化学物质.不同的植物可产生不同的抗毒素,目前已从不同的植物中鉴定了200多种植物抗毒素,它们大多数是类黄酮与类萜类物质.病原真菌对非寄主植物抗毒素比较敏感,植物抗毒素的合成和积累与植物的抗病性密切相关.采用rt-pcr的方法,用针对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3′-端序列的简并引物和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外壳蛋白基因的特异引物,对采自山东聊城的一表现严重花叶、黄化、蕨叶及果实畸形的南瓜(cucurbita moschata)样品进行了检测,同时扩增到了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 zymv)、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 wmv)、tmv和cmv 4种病毒的基因组片段,说明该样品受到zymv、wmv、tmv和cmv 4种病毒的复合侵染。这4个病毒分离物分别被命名为zymv-lc、wmv-lc、tmv-lc和cmv-lc。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与其它相应病毒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根据完整cp基因核苷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42个zymv 分离物可划分为6个基因型,zymv-lc与con、cal、flo等11个分离物属于基因型Ⅲ。zymv中国分离物的变异性最大,不同地区的zymv分离物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相关性。wmv-lc与中国hlj、chn两分离物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30个tmv分离物可分为4个组,其中tmv-lc与中国fujian、017等7个分离物属于Ⅱ组;48个cmv分离物分为3个亚组,cmv-lc属于亚组ib。 关键词: 南瓜;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复合侵染;cp基因;序列分析 发表日期: 2007年03月06日 同行评议: (暂时没有) 综合评价:复合侵染南瓜的4种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来自: 免费论文网 复制酶即特异性依赖于病毒RNA的RNA多聚酶。是病毒基因组编码的自身复制不可缺少的部分,特异地合成病毒的正负链RNA。1990年Golemboski等报道他们将TMVU1株编码的复制酶的一部分基因序列,即54kD蛋白基因转入烟草中得到的工程植株用很高浓度的TMVU1(500μg/mL)及TMV RNA(300μg/mL)接种时,均表现出很高的抗性,比一般转外壳蛋白基因的植物介导的植物抗病性高得多。后来豌豆早枯病毒54kD的蛋白基因和CMVFny RNA2编码的切去活性中心部位GDD(Gly-Asp-Asp)的复制酶部分基因片段转入烟草,均获得了高抗的工程植物。此外在马铃薯病毒X和Y中也报道了同样成功的研究结果。转入的这些基因均为切除了复制酶活性中心部位GDD核苷酸序列,大多数人认为表达的这些不稳定蛋白产物会干扰病毒复制过程中复制酶复合体的形成及其功能的行使,从而使工程植株具有抗病性。复制酶策略很有应用前景。 抗病毒转基因植物植物病毒病害已成为植物病害的最大类群之一,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培育抗病毒的植物品种开辟了新的途径.目前已有多种方法获得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利用植物自身编码的抗病毒基因培育抗病毒植物.病毒外壳蛋白转基因植物病毒复制酶转基因植物.移动蛋白转基因植物.植物病毒系统侵染宿主包括两个重要的过程,病毒通过胞间连丝在细胞间移动和通过微管束系统在组织器官间的移动.核糖体失活蛋白转基因植物

党委书记、所长喻树迅研究员,男,1953年11月生,1979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 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专家。2011年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棉花遗传育种工作。先后育成8个早熟棉花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亿亩,获经济效益117亿元。其中“中棉所16”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棉所20”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棉所18”、“中棉所10”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在《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等一类期刊上发表论文42篇。主持我国棉花“九五”科技攻关、国家转基因专项、跨越计划等8个研究项目与专题。经费总计1500万元。现任国家棉花品种改良中心主任,兼任全国农作物审定委员会棉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农技推广协会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棉花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农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科院职称评委会评委。入选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人选、农业部“人才神农计划”和中国农科院“首届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科技部“300名科技骨干”。党委副书记、副所长 侯志勇男,1958年7月生,河南内黄县人,中共党员。现任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副书记兼副所长、副研究员、工会主席。1974年4月参加工作,1987年1月到棉花所工作,1995年11月至2001年6月任棉花所副所长。1987年至1989年在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学习;2001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本科毕业。长期从事行政、人事人才管理和党建、工会、思想政治等工作,先后任人事处副处长、处长、所长助理、副所长、副书记、纪委书记等职,分管的工作先后获得中共河南省委“五好”基层党组织、河南省“省级卫生先进单位”、中国农科院2005-2006年度文明单位、河南省总工会“模范职工之家”等多项表彰。负责我所在安阳开发区的新址筹建,完成了新工作区和生活区征地、建设产业楼(省优工程)和棉花苑职工3-4号住宅楼工作,改善了科研工作条件和提高了职工生活水平。党委副书记、副所长 李付广男,1966年出生,河南省延津县人,博士、中共党员。1989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同年到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工作,现任该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被授予河南省“五四”青年奖章、“河南省劳模”、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农学会第十届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200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副所长 王坤波男,1956年生于湖北麻城。1982年元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迄今一直在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工作。现任该所副所长、研究员、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农业部棉花检测中心主任、棉花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农科院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学术委员会委员、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安阳市十届人大常委;中国棉花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农学会植物遗传资源分会和河南省分会理事;华中农业大学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棉花学报》编委会主任,《中国农业科学》、《植物资源遗传学报》、Phys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of Plants (PMBP)、Research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RJBS)等期刊编委。副所长 刘金海男,1966年出生,河南省安阳县人,中共党员。1987年到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工作,现任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副所长、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研究员,先后取得工商管理和农业推广硕士学位。长期从事棉花产业开发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计委生物技术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转基因抗虫棉种子产业化项目”、农业部发展棉花生产专项资金项目、国家发改委生物育种专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创新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重点计划“杂交棉花规模化制种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重大项目。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国三大棉区集种子繁育、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市场营销网络体系及棉种产业化“技术创新、中间试验、良种繁育、种子加工、质量监控、营销推广”体系架构。先后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1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发表论文20余篇。2003年被授予“全国农业科技年活动先进工作者”;2004年评为安阳市专业技术人才突出贡献奖;2006年评为“河南省优秀专家”;2007年农业部“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等荣誉称号。副所长 李建萍女,1962年7月出生于湖北孝感,中共党员。1983年7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此后一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从事农业科技管理工作,先后任高技术处副处长、计划处处长、项目处处长、项目与成果处处长、创新能力建设处处长。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兼任中国农学会高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关于新疆棉花的论文题目

一曲优美动听的《新疆好》,唱出了两千万天山儿女的心声。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新疆大地安定祥和,到处奏响民族团结的凯歌。 “团结月”凝铸兄弟情 新疆生活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等47个民族,在历代抵御外敌入侵、反对分裂祖国的斗争中,各族人民结下了兄弟般的深厚情谊。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和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贯彻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以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建立“平等、团结、互助、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在加强民族团结、搞好民族工作的实践中,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总结出一套成功经验,那就是加强对各族干部群众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开展群众性的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使民族团结的思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1982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隆重召开新疆首次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发出了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把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的倡议,将每年5月定为全区的民族团结教育月。从此,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天山南北广泛开展起来。 每年5月春暖花开时,新疆各地的农村牧区、工厂矿山就荡漾起民族团结教育的思想之风和政策之风,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报刊、广播、电视宣传,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和党的民族政策带到各族干部群众的身边,团结互助蔚成风气。 20年来,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以月促年,在新疆各族干部群众中牢固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使他们懂得了“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民族纷争则百姓遭殃”的道理。针对少数民族分裂分子和暴力恐怖分子的活动,自治区党委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使破坏民族团结的极少数人无处藏身。民族团结教育同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密切结合,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得到普遍尊重。同时,一大批德才兼备、立场坚定的少数民族干部被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目前,全区少数民族干部已达34.8万人,占干部总数的51.8%。随着少数民族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少数民族各级各类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年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的第20个年头,各地不仅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和报告会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而且举办了一系列的电影周、文艺演出、图片展览、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吸引各族群众广泛参与。自治区各家新闻媒体通过对20年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回顾和评论进行宣传,营造出浓厚的舆论氛围。 盛开的民族团结之花 1963年,一名刚从扬州医专毕业的青年,满怀希望来到高寒缺氧、风沙肆虐的帕米尔高原,在海拔2100米的乌恰县做了一名医生。他就是已经退休的原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人民医院院长吴登云。 来自江南水乡的吴登云没有被高原恶劣的环境吓倒退缩,而是兢兢业业地在西部边陲的高原上救死扶伤38年。他视柯尔克孜族牧民如亲友、如手足,忠实履行着自己“做一名人民的好医生”的诺言,前后30次为病人无偿鲜血,累计鲜血7000毫升,被当地牧民亲切地称作“白衣圣人”。 吴登云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换回了少数民族同胞的尊敬和爱戴,多次获得各级政府颁发的民族团结模范称号。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之际,党中央表彰了一批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及优秀党务工作者,这位始终如一、扎根边疆缔结各族人民兄弟情谊的人民医生也名列其中。 在并肩建设社会主义、推动社会进步的实践当中,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像吴登云这样无私奉献的民族团结先进模范。从1982年至今,新疆共表彰奖励了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748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273名。 白克日•卡依尔是塔什店火电厂一位普通工人,今年夏天为了抢救不慎落水的汉族儿童,他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这名优秀的维吾尔族工人眼中,汉族同胞就是自己的“吐汗吾干木”(亲兄弟)。他不止一次地伸手援助遇到困难的汉族乡邻同事,替不认识的汉族病人垫付医药费,在各族群众中间传唱成了一曲民族团结的赞歌。 杨忠贤,巴里坤草原上的一名乡村医生。他为草原上的哈萨克族妇女接生3000名婴儿,挽救了数百濒危病人的生命,培养出上百名弟子在草原上救死扶伤。在他死后,哈萨克牧民破例第一次用自已的风俗接纳了这位汉族兄弟,将他安葬在雪山脚下的哈萨克族部落墓群中。 阿布旦,阿勒泰草原上的哈萨克族牧民。1996年冬天,阿勒泰地区遭受30年不遇的特大雪灾,上百名汉族矿工被大雪围困在离阿布旦家毡房不远的地方,随时有生命危险。阿布旦毅然把自家储备的面粉分给断粮的人,把自家正在怀胎的8头奶牛宰杀,将牛肉分给饥饿的汉族弟兄。他让冻伤的矿工住进自己的毡房并让儿子冒着被大雪埋没的危险踩着雪橇下山送信。他说:“为了挽救汉族兄弟的生命,就是遇到再大的困难和危险,也要把信送到。” 自治区各级党委和政府通过树立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在全区营造出一种人人讲团结、个个争先进的氛围,推动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民族团结的思想,已经深深扎根在新疆各族百姓的心中。热爱民族团结的无数群众,在生活和工作中身体力行,数十年如一日地贯彻民族团结的精神,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默默付出。 团结稳定促社会发展 民族团结带来了社会的安宁与稳定,形成了建设合力,为新疆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新疆的发展。20多年来,新疆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3000多亿元,其中国家投资占60%以上。这一时期,新疆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建立起以农业为基储以工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体系。一批大型骨干项目的完成和生产能力的实现,使新疆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大大加强。 棉花和石油是新疆两大优势资源,在中央政府和兄弟省市的支持下,这两项资源已经变成新疆的支柱产业。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的三分之一,这几年各级干部和技术人员下到田间地头,帮助各族群众掌握生产技术,使得棉花连年高产,棉农收入稳步增长。随着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两大油气田不断探明新的储量,新疆已经成为我国石油资源战略接替区,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也给新疆各族人民带来巨大实惠。伴随石油开发进行的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了长期困扰南疆人民的出行不便和照明问题,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条件。 新疆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世居高原和沙漠边缘,尤其是南疆地区的各族群众,生产和生活条件特别艰苦。解决这部分群众的温饱问题,始终是自治区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工作。去年,新疆30个贫困县市农牧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1138元,比“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前增加了570多元,农牧区的贫困发生率从1994年的20%下降到目前的4.4%左右,贫困地区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了新疆对内对外的经贸合作,吸引了大量外来资金。无论是首府乌鲁木齐,还是南疆重镇喀什或西部边城伊宁,到处都是一派和睦安宁的景象,吸引着国内外的投资者。 在新疆这片祖国西部的热土上,各族人民正团结一心,共同营造着团结、稳定、繁荣的美好家园。

最近,网上关于新疆棉花的新闻比较多,HM抵制新疆棉花事件相信大家都知道,每一位中国人对于这种无耻的行为都是很痛恨的。但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棉花生产国,大部分的棉花产量都来自新疆,新疆棉花的历史也是比较悠久的。很多朋友对新疆棉花的历史以及重要的意义是不了解的。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新疆棉花的历史,新疆棉花的重要性。新疆棉花的历史是这样的:根据考古学的一些证据来看,新疆开始种植棉花至少是在汉晋时期,从一些新疆出土的种类繁多的棉纺制品来看,古代新疆的棉花产量和质量都处于比较高的水平,而且都是在热量条件好、生长周期比较长、宜棉程度很高的东疆和南疆发展起来的。 新疆棉花的重要性有这些: 新疆棉花是新疆的支柱产业,要想发展新疆的经济,扩大棉花产业是必要的,再加上新疆地广人稀,气候非常适合种植棉花,产量大幅度提升没有问题,对新疆当地扶贫就业很有帮助,能有效的改善新疆的经济情况,摆脱贫穷落后。 新疆棉花也是中国纺织业的核心,中国作为棉花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会遭遇不友好国家“断供”的风险,保障新疆棉花的产量,就是保障国内棉花需求,这样不会过度依赖进口,也能让世界棉花市场稳定。

区域发展,民族团结两大方面

棉花黄萎病研究综述论文

棉花在幼苗期几乎不会出现、整个生育期都可能发作的真菌病害。一般在3~5片真叶期开始显症,生长中后期棉花现蕾后田间大量发病,容易导致整个植株枯死或萎蔫。为害的病原为大丽花轮枝孢和黑白轮枝菌,属于半知菌亚门。该病害可以通过种植管理或药剂喷洒以及细菌撒放来防治。

棉花黄萎病由大丽轮枝孢(VerticilliumdahliaeKleb)和黑白轮枝菌()引起,二者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我国主要是前者。分生孢子梗直立,长110~130μm,呈轮状分枝,每个孢子梗有3~4个分枝,分枝大小~μ~,轮枝顶端或顶枝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长卵圆形,单胞,无色,大小~μ~μm。孢壁增厚形成黑褐色的厚垣孢子,许多厚壁细胞结合成近球形微菌核,大小30~50μm。在选择性培养基上可形成特征性的培养性状。空气干燥时,孢子在瓶梗末端聚集成堆,空气湿润时,则形成孢子球。

棉花黄萎病菌变异性较大,存在着生理分化现象,不同地区菌种的致病力差异显著。美国曾报道有2个生理小种:T-9菌系(致病力强、落叶型)和ss-4菌系(致病力弱、非落叶型)。T-9菌系的致病力比ss-4菌系强10倍以上,可引起棉株大量落叶,在℃下每升含血根碱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紫外线照射下可发出蓝色焚光,而ss-4菌系则生长缓慢,无荧光反应。前苏联报道有3个生理小种:0号生理小种致病力弱,1号生理小种致病力中等,2号生理小种致病力最强。我国根据来自8个省(自治区)的10个菌系对3大棉种的9个品种(中棉石系亚1号、海岛棉8763-衣、中海130、陆地棉632-124、8004、Si-3、中棉3号、敬安508、徐州58)的致病力差异,分为3个生理型:

(1)生理型1号以陕西泾阳菌系为代表,致病力最强。

(2)生理型2号以新疆和田、车排子两个菌系为代表,致病力弱。

(3)生理型3号包括河南安阳、河北栾城、永年、辽宁辽阳、江苏丰县、四川南部、云南宾川等地菌系,致病力中等。

致病力不同的菌系所引起的症状有所不同。例如,江苏省存在的3种类型菌系中,致病力强的Ⅰ型(落叶型)菌系,导致叶片严重萎蔫,并迅速脱落为光杆;致病力中等的Ⅱ型(叶枯型)菌系,导致叶片局部枯斑或掌状枯斑,病叶枯死后易脱落,但一般不形成光秆;致病力弱的Ⅲ型(黄斑型)菌系,导致叶片出现黄色斑块,后发展为掌状黄条斑,叶片不脱落,早期不枯死。其中,Ⅱ型菌系和Ⅲ型菌系广泛分布于江苏各个棉区,而Ⅰ型菌系主要分布在江苏省的南通市和常熟市。棉花黄萎病菌的寄主范围极广,已报道660种。其中农作物有184种。除危害棉花外,还危害茄子、番茄、瓜类、豆类、烟草和芝麻等,但不侵害大麦、小麦、玉米、高粱和水稻等禾本科作物。发病的适宜温度25~28℃,25℃以下和30℃以上发病缓慢,35℃以上时症状隐蔽,即隐症。多雨年份或适温、高湿条件利于发病。其他影响发病的因素同枯萎病。

棉花黄萎病防治方法:

1、化防

杀菌剂可选用乙蒜素、70%敌磺钠、3%多抗霉素、36%棉枯净、70%恶霉灵等;营养剂可选用磷酸二氢钾、黄腐酸钾或其它磷钾肥等;促进型调节剂可选用芸苔素内酯、复硝酚钠等。

化学防治方法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高稳定性,但大量的化学药剂的使用会在食物链循环中积累,不仅会使环境质量变得糟糕,而且危害人体机能;长期使用化学药剂会杀死其他有益的菌体。

在预防疾病的同时,也会引起病原菌的耐药性。目前,人们正在积极寻求其他防治方法来替代化学药剂的使用。

2、生物菌防治棉花枯黄萎病技术

生物菌对病原菌有拮抗作用同时能够改良土壤、促进作物生长等,在防治棉花枯黄萎病害上具有多重作用方式。

生防菌会产生对病原菌具有杀死作用的物质,如枯草芽孢杆菌、抗生素、细菌素、嗜铁素等代谢产物。施入的生物菌在土壤中会形成优势菌群,迅速占领植物体上一切可能被病原物侵染的位点,竞争枯黄萎病原菌的营养和氧气,使得其无处生存。

生防菌可打开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生酚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等,这些物质具有直接杀菌的作用。生防菌可增加植物体内吲哚乙酸、乙烯等生长调节素的生成,增强根尖活力、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间接的提高作物的抗病性。

棉花黄萎病的危害与损失:

棉花黄萎病对棉花植株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棉株感染后,叶片变黄变干,造成结铃少,结铃重减轻,造成大量叶片脱落,甚至所有叶片脱落,不结铃、结铃脱落变干,棉花产量和品质均下降。

一般情况会减产10-30%左右,严重时减产80%以上,甚至不收获。常常给农民带来了惨重的损失,使得一年血本无归,因此抓好防治工作就变得非常关键。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棉花黄萎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