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油气地质与勘探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

发布时间:2024-07-06 09:23:36

油气地质与勘探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立项背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油气资源工作。温家宝总理强调:“国土资源部门不能放松油气资源战略调查的责任,争取在地质调查程度低的陆地新区和海域有新的发现。”“我国油气资源十分丰富,陆上和海域含油气盆地还有很大潜力”。要“提高油气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油气资源要选准重点,集中力量,有所突破,力争拿下整装大油田。这是地质勘查工作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2003年5月和10月,温家宝总理两次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专门听取中国工程院开展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报告进展情况,并作出重要指示。2003年11月29日,曾培炎副总理对开展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做了重要批示:“石油天然气是重要能源矿产和战略性资源,关系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国家安全。国土资源部与发改委组织开展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很及时,也很重要。希望你们本着科学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这次评价工作,摸清我国的‘家底’,为国家制定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十一五’规划提供坚实基础。”这为提高油气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相继在1981~1987年、1991~1994年组织开展过两次全国常规油气资源评价,石油、天然气资源总量评价结果分别为787×108t、34×1012m3和940×108t、38×1012m3。这两次油气资源评价都为国家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和油气工业发展规划以及指导油气资源勘探等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油气地质理论的发展和油气勘探工作的深入,地质认识在不断加深,前两次油气资源评价成果已不能完全反映我国油气资源现状,不能满足新阶段制定油气资源发展战略和编制油气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需要。1998年石油工业体制改革以来,国家重组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三大石油公司。为满足企业发展和石油公司境外上市的需要,各公司分别在各自勘探开发矿权区内及有关盆地进行了公司层面的油气资源评价工作。这为开展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公司层面的油气资源评价在原则、思路、方法、标准和结果表达方式等方面不尽一致;评价范围仅限于矿权区所在的盆地;评价空间范围存在交叉重叠;南海南部海域、青藏地区及部分中小盆地没有纳入公司层面评价范围;煤层气评价程度低,煤矿区煤层气没有开展过系统评价;油砂和油页岩从未开展过评价。因而无法满足从国家层面全面把握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的需要。世界上主要油气资源国和跨国石油公司都十分重视油气资源评价工作。美国不仅多次开展本国油气资源评价,还于2000年完成了全球油气资源评价,并发表了USGS2000全球油气资源评价报告。这些评价成果是美国制定国内石油战略和全球石油战略的重要依据。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等国家也通过专门队伍定期开展本国油气资源评价。我国各公司在油气资源评价中有关资源、储量的概念和内涵,各类资源分类标准,评价的方法参数及成果表达等方面尚不统一,与国际上通行的油气资源评价术语、概念都存在一定差异,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差,给境外上市的三大石油公司进行国际交流和沟通带来困难,不利于石油公司“走出去”开发境外油气资源。我国油气资源供需形势日趋严峻。大庆油田发现后,我国于1963年实现了原油自给自足,到1993年,我国再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原油进口量逐年增加,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为此,迫切需要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按照统一组织、统一思路、统一方法、统一标准和统一进度的原则,在充分利用石油公司已取得的资源评价成果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开展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工作。(二)项目意义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是一次重大的国情调查,规模大、难度大,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评价任务,意义重大。油气资源评价是促进油气工业发展、制定油气发展战略、编制油气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评价成果直接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所采纳,同时为国务院制定《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决定》等提供重要参考。油气资源评价工作有利于进一步认识我国油气资源潜力,摸清我国油气资源“家底”,有利于预测油气资源发现趋势;有利于油气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鼓励石油公司“走出去”勘探开发境外油气资源;有利于国际间能源领域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开展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对指导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编制国民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油气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调整能源产业政策,实现油气资源可持续供给,保障国家安全,提高油气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石油工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准噶尔盆地面积约13×104km2。盆地发育经历了泥盆—石炭纪的地体碰撞与陆陷阶段、二叠纪的前陆盆地阶段、三叠纪—古近纪的内陆坳陷阶段和新近纪—第四纪的再生前陆盆地阶段等四大演化阶段。由于受多旋回构造运动的影响,构成了多个含油气系统,各含油气系统地质要素与作用的特征和演化差异,造就了盆地油气分布的复杂性和油气藏的多样性。盆地多套烃源,尤其是二叠系和中上三叠统、中下侏罗统奠定了盆地油气勘探基础。各含油气系统的复合叠置,确定了油气地域和地层分布范围,为油气勘探有效区和勘探目的层选择提供了良好条件。以二叠系烃源岩沉积时构造格局为基础,盆地构造单元可以划分为“三隆两坳”5个一级构造单元,即:乌伦古坳陷、陆梁隆起、中央坳陷、西部隆起区和东部隆起区。除西北缘断裂带及东部帐北断褶带勘探程度较高外,其他地区勘探程度相对较低,且极不均衡。到2003年底,盆地共完成二维地震167901 km,三维地震20043km2,探井总数2821口,进尺530×104m。先后发现了独山子、克拉玛依等29个油气田。截至2004年底,石油累计探明地质储量96×108t,探明程度8%,平均采收率53%,累计探明可采储量23×108t,累计采出量07×108t,当年采出量11×108t,剩余可采储量2×108t,储采比19;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62×108m3,探明程度3%,平均采收率51%,累计探明可采储量15×108m3,累计采出量75×108m3,当年采出量59×108m3,剩余可采储量15×108m3,储采比36。

油气地质与勘探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前人研究的成果,所选题目到目前所研究到的状况,而你又对选题有何特别看法,为何会选此题,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看法有何异议或者是有何更深入的观点

我国20世纪60年代的石油勘探战略东移,是典型的地质新理论、新认识引起对盆地资源潜力认识的改变,并指导了勘探的新突破。由此可见油气地质理论对勘探实践的巨大影响。一、从海相生烃理论扩大到陆相、海相生烃理论并存世界上油气勘探主要是以海相生烃理论认识占主导。从1878年中国近代石油工业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初的70多年中,海相生油理论指导油气勘探。由于我国陆相地层发育,故在20世纪中国近代石油工业开始萌芽时期,一些外国学者得出“中国贫油”的错误结论。我国学者在石油地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大量陆相生油的迹象和事实,逐步认识到我国西部的一些石油产自陆相地层,形成了陆相生油的基本观点,但理论发展还不成熟,只发现了延长、老君庙和独山子3个陆相小油田,油气地质储量和产量很小。陆相生油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得到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认识到陆相地层的生油能力也很强,可以形成规模油气聚集。陆相生油理论应用于指导勘探,特别是我国东部大庆油田的发现,证实了陆相含油气盆地仍可找到大型油气田。从全球看,目前陆相含油气盆地年产原油仅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约6%,其中80%以上产自中国。由于中国构造具多旋回性、活动性强、控盆断裂活跃,因此陆相盆地数量多而面积相对较大,陆相烃源岩发育,因而我国陆相石油储、产量均居世界之首,今后还有相当的潜力。近10年来,我国海相生油理论和认识得到发展,相继也发现了诸多海相大中型油气田,进入海、陆相生烃理论并存指导油气勘探开发的时期。二、由背斜成藏理论、复式油气成藏理论到岩性地层成藏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前,背斜成藏理论一直占据油气成藏理论的统治地位,并指导油气勘探。在渤海湾盆地的勘探过程中,形成了复式油气成藏理论。在勘探实践中,背斜成藏理论得到极大丰富,勘探目标由以单纯背斜为主,开始向断背斜、断块、潜山等多种类型正向构造拓展。但总体上还是正向构造为勘探的主要目标。80年代以来,随着勘探实践的深入,在凹陷区、斜坡区不断有油气藏发现,岩性、地层成藏理论得到不断发展,勘探家也开始主动关注岩性、地层等非构造油气藏的勘探,勘探领域开始向盆地的凹陷区、斜坡区拓展,勘探目标从正向构造拓展到凹陷区,勘探领域进一步扩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藏动力学研究取得进展,对流体输导系统预测能力有所提高,能量场演化机制及其控制的化学动力学过程和流体流动样式研究取得进步,油气成藏机理研究进一步深化。对深入认识油气成藏机理和过程,预测有利成藏区提供了理论技术支持。三、层序地层理论技术发展与直接寻找有利圈闭20世纪90年代,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取得突破,借助地震、井筒技术,可以在多数盆地中较为准确地恢复地层沉积层序,确定有利成藏区和目标层位,直接确定岩性地层圈闭,极大地提高了油气勘探的成功率。我国石油地质学家结合中国陆相盆地发育的实际,发展了陆相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分析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震积岩不仅能反映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的有关地质事件,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油气地质学意义,主要表现为:改善储层的物性特征震积岩的发育反映了古地震记录的存在,地震活动使岩层产生大量的微裂缝,裂缝沟通了原有的孔隙。因此,震积岩发育期能够极大地改善储集层渗透性,使渗透率大幅度增加。震积岩自身构成储层震积岩特别是震裂岩和震碎角砾岩是一种潜在的油气储层,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领域。反映不同储集砂体的成因关系形成震积岩的同时,由于古地震触发机制的存在,很容易引起三角洲前缘相的岩石发生滑塌,进而导致滑塌扇、浊积等一系列沉积体的形成,而这些储集体目前已成为国内外部分油田储量增长的新亮点。所以,深入研究震积岩特征、分布及成因对于含油气盆地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油气地质与勘探论文选题背景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一)立项背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油气资源工作。温家宝总理强调:“国土资源部门不能放松油气资源战略调查的责任,争取在地质调查程度低的陆地新区和海域有新的发现。”“我国油气资源十分丰富,陆上和海域含油气盆地还有很大潜力”。要“提高油气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油气资源要选准重点,集中力量,有所突破,力争拿下整装大油田。这是地质勘查工作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2003年5月和10月,温家宝总理两次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专门听取中国工程院开展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报告进展情况,并作出重要指示。2003年11月29日,曾培炎副总理对开展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做了重要批示:“石油天然气是重要能源矿产和战略性资源,关系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国家安全。国土资源部与发改委组织开展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很及时,也很重要。希望你们本着科学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这次评价工作,摸清我国的‘家底’,为国家制定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十一五’规划提供坚实基础。”这为提高油气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相继在1981~1987年、1991~1994年组织开展过两次全国常规油气资源评价,石油、天然气资源总量评价结果分别为787×108t、34×1012m3和940×108t、38×1012m3。这两次油气资源评价都为国家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和油气工业发展规划以及指导油气资源勘探等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油气地质理论的发展和油气勘探工作的深入,地质认识在不断加深,前两次油气资源评价成果已不能完全反映我国油气资源现状,不能满足新阶段制定油气资源发展战略和编制油气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需要。1998年石油工业体制改革以来,国家重组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三大石油公司。为满足企业发展和石油公司境外上市的需要,各公司分别在各自勘探开发矿权区内及有关盆地进行了公司层面的油气资源评价工作。这为开展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公司层面的油气资源评价在原则、思路、方法、标准和结果表达方式等方面不尽一致;评价范围仅限于矿权区所在的盆地;评价空间范围存在交叉重叠;南海南部海域、青藏地区及部分中小盆地没有纳入公司层面评价范围;煤层气评价程度低,煤矿区煤层气没有开展过系统评价;油砂和油页岩从未开展过评价。因而无法满足从国家层面全面把握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的需要。世界上主要油气资源国和跨国石油公司都十分重视油气资源评价工作。美国不仅多次开展本国油气资源评价,还于2000年完成了全球油气资源评价,并发表了USGS2000全球油气资源评价报告。这些评价成果是美国制定国内石油战略和全球石油战略的重要依据。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等国家也通过专门队伍定期开展本国油气资源评价。我国各公司在油气资源评价中有关资源、储量的概念和内涵,各类资源分类标准,评价的方法参数及成果表达等方面尚不统一,与国际上通行的油气资源评价术语、概念都存在一定差异,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差,给境外上市的三大石油公司进行国际交流和沟通带来困难,不利于石油公司“走出去”开发境外油气资源。我国油气资源供需形势日趋严峻。大庆油田发现后,我国于1963年实现了原油自给自足,到1993年,我国再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原油进口量逐年增加,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为此,迫切需要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按照统一组织、统一思路、统一方法、统一标准和统一进度的原则,在充分利用石油公司已取得的资源评价成果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开展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工作。(二)项目意义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是一次重大的国情调查,规模大、难度大,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评价任务,意义重大。油气资源评价是促进油气工业发展、制定油气发展战略、编制油气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评价成果直接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所采纳,同时为国务院制定《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决定》等提供重要参考。油气资源评价工作有利于进一步认识我国油气资源潜力,摸清我国油气资源“家底”,有利于预测油气资源发现趋势;有利于油气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鼓励石油公司“走出去”勘探开发境外油气资源;有利于国际间能源领域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开展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对指导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编制国民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油气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调整能源产业政策,实现油气资源可持续供给,保障国家安全,提高油气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石油工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油气地质与勘探论文选题意义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西部四大含油气盆地之一(面积约为13×104km2),也是实现我国石油战略西部大接替的勘探主战场。在原有的石油地质理论指导下,经过多年的勘探实践,在准噶尔盆地南缘、西北缘、陆梁隆起及东部隆起区相继发现了一系列大中型油气田,这些油气田主要分布于盆地的断阶带、隆起区和前陆断褶带,总结出扇控论、梁控论、断控论、源控论等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和油气分布规律。就特定沉积盆地而言,理论上成藏流体的来源、运移路径、充注过程和充注时间是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的主要内容。然而,不同构造单元的演化历史、成藏要素及其空间组合和时间配置、油气勘探程度等存在巨大差异,尤其是准噶尔盆地中部深层主要处于构造的低洼陷、低隆起、低斜坡部位,按原有成藏理论属于圈闭不落实、勘探不利区域,以至于勘探程度近于空白。随着油气勘探向复杂条件拓展,近年来少量钻井的突破,初步表明盆地腹部具有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和勘探价值,同时其所揭示的成藏模式也对“四控论”所总结的油气成藏条件与分布规律提出了挑战。目前,准噶尔盆地腹部所揭示的深层、调整改造型的复杂隐蔽油气藏已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但围绕这些复杂油气藏的成藏机理仍存在一系列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如深部优质储层形成与分布,骨架砂体及隐蔽圈闭的识别,深层油气成藏的能量配置关系,叠合盆地隐蔽油气藏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等众多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的前沿与热点。所以,全面地认识准噶尔盆地中部油气成藏条件与分布规律,不仅是在学术上丰富、完善陆相叠合盆地油气成藏机理的石油地质理论,同时也为指导我国西部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亦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

震积岩不仅能反映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的有关地质事件,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油气地质学意义,主要表现为:改善储层的物性特征震积岩的发育反映了古地震记录的存在,地震活动使岩层产生大量的微裂缝,裂缝沟通了原有的孔隙。因此,震积岩发育期能够极大地改善储集层渗透性,使渗透率大幅度增加。震积岩自身构成储层震积岩特别是震裂岩和震碎角砾岩是一种潜在的油气储层,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领域。反映不同储集砂体的成因关系形成震积岩的同时,由于古地震触发机制的存在,很容易引起三角洲前缘相的岩石发生滑塌,进而导致滑塌扇、浊积等一系列沉积体的形成,而这些储集体目前已成为国内外部分油田储量增长的新亮点。所以,深入研究震积岩特征、分布及成因对于含油气盆地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回答 您好, 儿童问题行为领域的最新研究范式、理论观点、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阐述、辨析,同时根据实践工作者的要求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干预方案与干预技术,学理性与操作性互为印证,相得益彰,从而很好地体现了当前应用发展科学的学术范式。 实践操作性强。在十章内容中,除了第二章学前问题行为发生的机制之外,其他章节的内容均与实践有关。特别是作者结合自己的课题研究成果详细分析了学前阶段儿童问题行为的诊断方法、干预理论、干预原理以及心理与行为干预的具体技术,为儿童父母和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可操作的、生动形象的干预教程或范本。学前阶段儿童几种主要问题行为——说谎、社交退缩、攻击与多动的表现、发生发展机制,研究方法以及干预策略进行了详细阐述,操作性强,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油气地质与勘探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

随着世界油气勘探的深入发展,在“背斜理论”指导下,容易寻找的背斜油气田多已被  发现,用新理论、新技术指导的现代油气勘探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油气勘探人员面临的重大挑  战。地壳上油气分布的不均衡性,受地层、岩性因素控制的大量非构造油气藏形成、分布的  隐蔽性,天然气气藏在形成机理上与油藏的差异性,海上及边远地区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  复杂性等等,都迫使我们发展新的石油地质学及油气勘探理论、油气勘探技术,以适应现代  油气勘探形势的需要与发展。  上述世界油气勘探的趋势及特点,决定了石油地质学必须向若干边缘学科方向发展,并  在基本原理方面有所进展,才能满足勘探的需要,促进生产的发展。近余年来,石油地  质学在如下方面获得了显著进展。  一、边缘学科  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被誉为“地质学上的革命”。它给石油地质学也带来了新的活力,  表现在:  含油气盆地分类方案繁多。过去的含油气盆地分类多限于陆地和大陆边缘,板块构  造学说诞生后,含油气盆地分类方案如雨后春笋,异常活跃,不再限于陆壳型和过渡壳型的  盆地,而是眼光更为开阔,注意到洋壳型盆地;对盆地类型及其形成机制的认识也更为深刻,  油气勘探的预见性增强,领域更广。  油气无机成因说重新活跃。板块构造学说的出现,以及在巨大转换断层带和环太平  洋俯冲带发现了大量烃类显示,说明其生成与上地幔的物质活动有关。因此,国内外不少学  者重新提倡油气生成的无机来源,在地盾、俯冲带及转换断层带的油气勘探与科学研究显著  加强了。  逆掩推覆体找油引起重视。以往地质家们认为逆掩断层带构造复杂,保存条件差,  很少列为油气勘探对象。由于板块构造学说将烃类生成及显示与上地幔活动联系起来,大型  逆掩断层带正可成为深部油气向上移动的通道,只要遇见良好圈闭便可聚集成油气藏。美国  落基山东麓逆掩推覆体若干重要油气田的发现证实了上述观点,开拓了油气勘探领域。  有机地球化学的应用——  有机地球化学的应用,使石油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油气成因的研  究从定性向定量发展,提高了油气勘探成功率。有机地球化学的现代技术和先进设备,使有  机质类型、丰度及成熟度研究愈益深入,地球化学指标大量涌现,烃源岩及生气区、生油区  的评价均可达到定量水平。生物标志化合物及同位素地球化学近年来发展尤快,甾、萜、  异戊间二烯型烷烃等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有助于探讨油源对比、母质类型及成熟度;同位素  地球化学研究对解释气源对比、油源对比、有机质成熟度、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地层绝对年龄  等,均具有重要意义。现在有机地球化学技术正被推广用来探讨油气运移、聚集和保存问题,  用来发展地面地球化学勘探技术,探索直接找油气的途径和方法。  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的应用——  地震地层学是现代数字地震勘探技术与地层学、沉积学、石油地质学相结合衍生的一门  新兴边缘学科,对油气勘探与开发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可将地震地层学明确地划分为区域  地震地层学(含层序地层学)与储层地震地层学(含开发地震学)两个范畴。前者主要是利用地震反射剖面结合少量岩心及测井资料,研究盆地内各层序的沉积环境,分析体系域的类  型、特点及分布,重塑沉积史及构造史,对生、储、盖、圈等条件作出评价,寻找非构造圈  闭,为预探井提供钻探对象;后者是近几年萌芽的一个新研究动向,在一个局部构造或沉积  单元内对地震资料进行特殊处理,综合测井及岩心资料,定量研究薄砂层或薄石灰岩,确定  薄砂层厚度或薄石灰岩溶蚀带厚度,计算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等物性参数与含气饱和  度、含油饱和度、气水界面、油水界面、剩余孔隙流体压力等含烃性参数,甚至探索直接寻  找气藏或油藏的方法,为详探井、生产井、调整井等提供钻探对象。  储层评价技术——  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发展,尤其是在深部油气勘探和天然气勘探中,对储集层的研究和  评价技术愈益显得重要,在盆地、区带及油田的勘探、开发全过程中,如何对储集体、储集  层、储集性质及储集效率逐级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日益成为勘探或开发成败的关键,所以  国内外学者正在加强储层评价技术的系统研究,基本包括区域储层评价技术、单井储层评价  技术、开发储层评价技术、动态储层评价技术和敏感储层评价技术等套技术。这些成套储  层评价技术的研究,必将显著提高油气勘探与开发的成功率。  数学地质和计算机的应用——  数学地质和计算机技术的引入,正在促使石油地质学及油气勘探技术发生更加深刻的革  命。各种数理统计方法在沉积学、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中早已得到广泛的应  用。特别是近几年来,应用计算机技术,编制各种地质图件,建立各种数据库,开展盆地分  析与模拟,进行不同勘探阶段的油气资源评价和储量计算,并进一步探索建立各地质学科的  综合专家系统。  综合石油地质学的上述边缘学科的新进展,它们可以为油气勘探工作中的盆地分析、区  带评价、圈闭(油藏)描述提供新技术,显著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促进油气地质勘探及开  发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石油地质学原理  在上述边缘学科迅速发展的同时,石油地质学原理也获得了重要进展,显著特征在于从  静态向动态、从单学科向多学科综合发展,所谓“成藏动力学”的呼声日益高涨。表现在下  列诸方面:  地温场、地压场、地应力场(三场)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  流体压力封存箱;  油气系统。  上述三方面是本世纪年代以来在石油地质学原理领域的重要进展,尽管它们尚处于  发展过程中,有待完善,但它们已显示出对指导油气勘探开发的巨大作用。

本书是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海相前瞻性研究项目“中上扬子构造地层演化差异性与成藏主控条件”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南方中上扬子区叠合盆地沉积充填过程与物质分布规律”等项目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笔者作为该两个课题的主要研究人员,具体参与并完成了子课题的总体研究目标设定、方法思路设计、成果研究等所有内容,因此综合以上课题作为笔者博士论文的基础资料,具有很好的研究基础,同时该选题也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和实际的应用价值。本书是以上两个纵向课题的进一步总结与提升。四川盆地是世界上天然气勘探开发历史最悠久的气区,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开发研究历史。研究区川东南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南缘有利的天然气富集带上,曾经是20世纪四川盆地的主要天然气产区,为四川乃至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川东南地区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勘探研究,大部分钻井达三叠系和二叠系,并在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获得工业气流;仅有少部分井钻达志留系、奥陶系。近几十年的油气勘探已经证实,川东南地区在纵向上存在三大勘探领域,即上三叠统-侏罗系碎屑岩、石炭系-三叠系碳酸盐岩以及震旦系-志留系下组合(童崇光,1992;谢增业等,2005;张晓东等,2005)。中生界、古生界在纵向上发育多套生储盖组合,具备油气勘探资源基础,油气勘探前景较好。然而,几十年过去了,上震旦统灯影组-下二叠统气藏除二叠系气藏早已勘探开发,少部分钻井在志留系中有工业气流显示外,并无进一步的突破。目前仍以二叠-三叠系为主要产层,然而经过长期的开采,老区可采储量逐年减少,老层系的勘探发现也越来越困难,因而急需寻找新的勘探领域(老区新层系、新区老层系和新区新层系),获得新的储量接替。震旦系-志留系是川东南地区油气勘探的新层系、新领域。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灰黑色泥岩和页岩是区内主要烃源岩,其中龙马溪组烃源岩最为发育。研究区下志留统小河坝组砂岩标准剖面出露在南川县龙骨溪小河坝,连续沉积厚度为8m。其余主要分布于川东、川东南及湘西等地区。小河坝组砂岩之下为龙马溪组黑色笔石泥、页岩作为优质烃源岩,之上有巨厚的韩家店组泥、页岩作为良好的盖层。因此,下古生界志留系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且大面积被保存下来,埋藏适中,是很有勘探潜力的目的层系。在如此较好的勘探前景下,研究区是否具有较好的油气储集体便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