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历史七年级上册论文题目及答案大全

发布时间:2024-07-13 15:35:57

历史七年级上册论文题目及答案大全

这也太BT了吧···初一这么难···

女真族的历史 女真,又名女贞、女直,中国古代生活于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现今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等的前身。公元6至7世纪称“黑水靺鞨”,公元9世纪起始更名女真。12世纪前期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朝,统治中国北方一百多年之久。直至13世纪被蒙古人所灭。17世纪初建州女真部逐渐强大,其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诸部,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至1636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号为满洲,女真一词就此停止中国古代生活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国东北古老民族(原生活在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以及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语言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古满语支。女真源自中国史书中3000多年前的“肃慎”, 公元2至4世纪时期称“挹娄”,公元5世纪时期称“勿吉”(读音“莫吉”),公元6至7世纪称“黑水靺鞨”,公元9世纪起始更名女真。辽代又称“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又以化程度区分辽南境者为熟女真,辽北境不属编户者为生女真。金朝时从称“女真”,因女真一词来自古代女真语(jusen 或 julcen ),因此在明代音译汉字时也写作:诸申、朱里真等。到17世纪初建州女真满洲部逐渐强大,其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到其子皇太极时期已基本统一女真各部。1635年农历10月13日清太宗皇太极颁布谕旨改女真族号为满洲,女真一词就此停止使用,后来满洲人又融纳了蒙古、汉、朝鲜等民族,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满族。 女真人女真人在历史上先后建立过金朝、东夏、扈伦、后金(清朝前身)等古代政权。亦作女真族。“女真”在15世纪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清朝以后,“女真”的主体部份融和其他民族称为“满洲”,后通称为满族至今。一些边远地区的分支未融入满洲族,今天分别形成赫哲、鄂伦春、夫尼赫、满珲、等同属通古斯满语语支的新民族。《金史·世纪》记载:“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元魏时,勿吉有七部:曰粟末部,曰伯咄部,曰安车骨部,曰拂涅部,曰号室部,曰黑水部,曰白山部。隋称靺鞨,而七部并同。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其五部无闻。”使用,后来满洲人又融纳了蒙古族、汉族、朝鲜族等民族,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满族。我国经济中心南移的探究对中国古代史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探究经过一番研究,对中国古代史上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了深入的了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 从远古至西晋中国北方经济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的发展水平都远远超过南方,虽然三国时期吴蜀对南方有所开发,但和处在中国经济中心的魏国比起来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因此这一时期经济重心是在北方的。从西晋末开始,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到唐中晚期,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从唐中晚期至南宋,中国的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移到南方。 到南宋时,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地超过了北方,成为了中国新的经济重心。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呢?原因何在?一、南方经济的发展历程:(一)、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南方得到重点开发。 (二)、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南朝末年开始 赶上北方。 (三)、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 (四)、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大发展。 (五)、南宋至元朝时期,南方经济突出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 (六)、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二、经济重心南移的重大发展时期: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从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还大力兴办漕运和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三、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南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社会原因: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例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比较繁荣,但后来由于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影响,北方的社会安定受到了破坏;五代十国期间,北方几乎平均每十年就要爆发一次大规模战争;两宋期间。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战争更是接连不断。政治原因:统治者的重视。政治中心的南移 (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南方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统治者在楚州“筑白水塘以溉田”;吴越兴修了许多水利设施,例如著名的捍海石塘等。技术原因:生产力高。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例如从西晋末年到南朝开始,北方南迁的农民达九十万之多,占北方总人数的八分之一。这就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南迁的北方人民还给南方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地区从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方法,发展到用粪来作肥料。牛耕得到推广。自然条件:南方气候较优越。宋代以前粮食主要以旱地作物小麦、粟为主,这类作物适宜生长的环境是北方的温带大陆气候。北宋时占城稻传入,到南宋时成为主要农作物,明朝时产量提高、面积扩大。水稻不适宜在温带大陆性气候下种植,而适宜在江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种植,这里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开发好。而北方水土流失严重,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这种情况主要是人为的烧毁森林、滥垦荒地造成的,结果造成水土流失,土地面积减少。江南多以平原丘陵区为主,土层深厚,易于开垦和操作。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四、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二)、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三)、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五、经济重心南移的规律:(一)、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二)、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六、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一)、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二)、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三)、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四)、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七、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的启示:经济重心南移是当地所在的自然环境与整个社会生产力之间辩证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不要悬赏分

第三世界的兴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大的事件,对于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亚洲经济的发展在第三世界中非常突出,这其中的经验值得所用发展中国家借鉴。教学思路 本课的教学内容时间跨度较大,从50年代中到90年代初。教材三目的内容的内在联系的把握对初中学生由一定的难度。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总体上把握教材。 亚非会议和不结盟运动的教学可以播放经过编辑的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在进行分析。 亚洲经济的发展。不同地区的发展速度不同,在教学中应引起学生注意。对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的分析应更多地结合当前实际,调动学生参与。教学重点:亚非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亮点。对第三世界的崛起有着重要作用。 在这次会议上,中国为推动亚非国家的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亚非会议是在亚非国家纷纷独立,各国之间出现了联合进行反帝、反殖斗争愿望的背景下召开的,它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它标志着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主宰亚非各国人民命运的终结;标志着亚非国家开始作为一支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这次会议进一步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促进了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合作与团结;此后,许多中小国家纷纷开始摆脱了大国的控制,走上了团结合作、共同维护自己利益的道路。因而,这次会议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折性事件。教学难点以新加坡、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是本课的难点。 新加坡和韩国自身的经济发展条件并不突出,但是它们的经济发展速度惊人,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如果我们把这些经验与我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会大有益处。探讨相关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 新加坡、韩国是亚洲经济发展的代表和典型。举一反三,从它们的发展,可看出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纵观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其基本经验是: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结合国情,制定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正确了解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吸取它国成功经验并加深对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正确认识。重点突破方案亚非会议是本课的重点。关于亚非会议召开的背景,可以引导学生回忆20世纪50年代,亚洲和非洲有哪些国家先后独立?在此基础上总结,独立之后的亚非国家逐渐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在国际事物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些国家都认识到:形成合力是对抗殖民主义最有效的手段。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体现了中国在亚非会议上的突出作用。通过播放精选的视频资料,增强历史教学的直观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求同”的基础是什么? “存异”是指的又是什么?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能力。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求同”是反对殖民压迫,争取独立发展。“存异”与会各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难点突破方案关于韩国和新加坡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的分析。教师在充分的课前准备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大量展示有关韩国和新加坡发展的图片,数字、图表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这两个国家的飞速发展。运用讨论法分析它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各抒己见,给他们充分的发挥的空间。同时引导学生将历史和现实紧密的联系起来。指出他们经济迅速发展对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借鉴作用。课堂导入:A常规导入: 请同学们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当时世界上存在的几种势力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教师简单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和壮大;同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力量也得到发展,各国的民族独立意识进一步增强。这一切都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创造了有利条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15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B兴趣导入 提出问题:当今的亚洲,哪些地区形势比较紧张? 学生的答案可能包括巴以地区,海湾地区,朝鲜半岛,教师在此基础上补充南亚次大陆的形势也比较紧张,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素来不睦,而双方矛盾的根源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印巴分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内容。

中国古代历史 1.先秦(1)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夏朝的建立:时间、人物、地位、灭亡原因,重王位世袭制的必然性和进步意义 商朝的兴衰:兴亡时间、人物,重盘庚迁殷作用 武王伐纣:时间、人物、结果 西周的分封制和井田制:目的、内容、关系,重作用和影响 国人暴动:原因、时间、影响 西周灭亡:时间、原因 (2)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重齐桓公称霸原因,重战争性质和影响 民族融合:第一次民族融合高潮——途径、影响 (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发展表现,重铁器、牛耕、水利、铸铁柔化处理技术、《考工记》、商业特点 土地所有制的变迁:原因、表现,重对经济政治变革(赋税和改革变法)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背景、事件、影响,重商鞅变法内容、评价 (4)先秦时期的文化 老子:思想主张,重评价 孔子:思想主张,重和谐社会的作用 百家争鸣:各学派代表人物、主张、评价 文学和艺术: 主要史实 天文和物理:主要成就,重哈雷彗星、十九年七闰、甘石星经 扁鹊:四诊法 2.秦汉 (1)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朝的统一:原因条件、过程、疆域、意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目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重作用和评价、重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区别与联系 (2)秦末农民战争:原因、经过、意义,重农民战争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3)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 刺史制度:内容、作用、演变,重刺史制度对当今完善监督机制,增强执政能力的借鉴作用 郡县制与封国制的并存:含义、影响,重王国问题的解决 察举制:目的、含义、作用、演变 编户齐民:目的(控制人口,剥削农民)、含义、作用(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有利于国家对农民征收赋税,对后代户籍管理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匈奴的兴衰:冒顿统一、汉初和亲、武帝反击、匈奴分裂、东汉反击 张骞通西域:时间、人物,重作用、意义 西南夷与百越:重中央集权和边疆开发角度 (5)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与朝鲜的关系:人员、贸易往来 与日本的关系:人员、贸易往来,重友好交往角度 与西亚、欧洲的往来:安息、大秦 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概念、开通条件、意义)、海上丝绸之路(概念、意义),重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演变 (6)秦汉时期的文化 科学技术:天文历法、数学、医学、造纸,重准确记忆领先世界的成就 哲学与宗教:西汉董仲舒新儒学(原因、内容、影响)、东汉王充唯物思想(内容、评价)、东汉道教的兴起(经典) 史学与文学:《史记》、《汉书》、汉赋 雕塑与绘画:兵马俑、马王堆帛画、汉代画像石(砖),重文物是研究历史的珍贵资料角度 3.三国、两晋、南北朝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江南经济的发展:重农业(原因、表现、影响)、手工业、商业 均田制:背景、内容、作用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科学技术:数学、农学、地理学新成果 道教与佛教:道教的变化、佛教的迅速传播,重佛教兴盛的原因、评价(积极方面:一定意义上讲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南方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奠定基础;同时也带来佛教文化的繁荣;消极方面:略) 唯物论思想家:范缜无神论思想内容、意义 文学和艺术:诗歌、民歌、书法、绘画、石窟,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角度

历史七年级上册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

千古悠悠,长河汤汤,年华无法挽留历史匆匆前行的脚步。华夏大地上,有元谋人、蓝田人、山顶洞人的足迹,有夏商西周青铜文化的盛行;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辉煌,有东临碣石、西进取经的遗迹。我们古老而富有活力的华夏文明,历经时间的洗濯越发熠熠生辉。朝代更迭,却不能磨灭我们延续五千年的文化。在博大文化的滋养下,我们中华儿女腹有诗书气自华,身怀傲骨应铮铮!历史有万邦来朝的繁华,亦有黑暗受辱的暗淡。我们有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的战败,有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的耻辱;但我们也有虎门销烟的豪情,有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儿女是最伟大的!我们要以史为鉴,不忘根本,在新时期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扬我国威,振兴中华!

女真族的历史 女真,又名女贞、女直,中国古代生活于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现今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等的前身。公元6至7世纪称“黑水靺鞨”,公元9世纪起始更名女真。12世纪前期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朝,统治中国北方一百多年之久。直至13世纪被蒙古人所灭。17世纪初建州女真部逐渐强大,其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诸部,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至1636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号为满洲,女真一词就此停止中国古代生活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国东北古老民族(原生活在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以及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语言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古满语支。女真源自中国史书中3000多年前的“肃慎”, 公元2至4世纪时期称“挹娄”,公元5世纪时期称“勿吉”(读音“莫吉”),公元6至7世纪称“黑水靺鞨”,公元9世纪起始更名女真。辽代又称“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又以化程度区分辽南境者为熟女真,辽北境不属编户者为生女真。金朝时从称“女真”,因女真一词来自古代女真语(jusen 或 julcen ),因此在明代音译汉字时也写作:诸申、朱里真等。到17世纪初建州女真满洲部逐渐强大,其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到其子皇太极时期已基本统一女真各部。1635年农历10月13日清太宗皇太极颁布谕旨改女真族号为满洲,女真一词就此停止使用,后来满洲人又融纳了蒙古、汉、朝鲜等民族,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满族。 女真人女真人在历史上先后建立过金朝、东夏、扈伦、后金(清朝前身)等古代政权。亦作女真族。“女真”在15世纪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清朝以后,“女真”的主体部份融和其他民族称为“满洲”,后通称为满族至今。一些边远地区的分支未融入满洲族,今天分别形成赫哲、鄂伦春、夫尼赫、满珲、等同属通古斯满语语支的新民族。《金史·世纪》记载:“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元魏时,勿吉有七部:曰粟末部,曰伯咄部,曰安车骨部,曰拂涅部,曰号室部,曰黑水部,曰白山部。隋称靺鞨,而七部并同。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其五部无闻。”使用,后来满洲人又融纳了蒙古族、汉族、朝鲜族等民族,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满族。我国经济中心南移的探究对中国古代史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探究经过一番研究,对中国古代史上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了深入的了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 从远古至西晋中国北方经济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的发展水平都远远超过南方,虽然三国时期吴蜀对南方有所开发,但和处在中国经济中心的魏国比起来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因此这一时期经济重心是在北方的。从西晋末开始,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到唐中晚期,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从唐中晚期至南宋,中国的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移到南方。 到南宋时,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地超过了北方,成为了中国新的经济重心。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呢?原因何在?一、南方经济的发展历程:(一)、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南方得到重点开发。 (二)、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南朝末年开始 赶上北方。 (三)、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 (四)、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大发展。 (五)、南宋至元朝时期,南方经济突出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 (六)、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二、经济重心南移的重大发展时期: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从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还大力兴办漕运和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三、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南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社会原因: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例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比较繁荣,但后来由于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影响,北方的社会安定受到了破坏;五代十国期间,北方几乎平均每十年就要爆发一次大规模战争;两宋期间。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战争更是接连不断。政治原因:统治者的重视。政治中心的南移 (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南方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统治者在楚州“筑白水塘以溉田”;吴越兴修了许多水利设施,例如著名的捍海石塘等。技术原因:生产力高。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例如从西晋末年到南朝开始,北方南迁的农民达九十万之多,占北方总人数的八分之一。这就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南迁的北方人民还给南方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地区从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方法,发展到用粪来作肥料。牛耕得到推广。自然条件:南方气候较优越。宋代以前粮食主要以旱地作物小麦、粟为主,这类作物适宜生长的环境是北方的温带大陆气候。北宋时占城稻传入,到南宋时成为主要农作物,明朝时产量提高、面积扩大。水稻不适宜在温带大陆性气候下种植,而适宜在江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种植,这里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开发好。而北方水土流失严重,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这种情况主要是人为的烧毁森林、滥垦荒地造成的,结果造成水土流失,土地面积减少。江南多以平原丘陵区为主,土层深厚,易于开垦和操作。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四、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二)、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三)、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五、经济重心南移的规律:(一)、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二)、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六、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一)、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二)、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三)、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四)、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七、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的启示:经济重心南移是当地所在的自然环境与整个社会生产力之间辩证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不要悬赏分

这也太BT了吧···初一这么难···

历史七年级上册论文题目及答案

科学还是艺术,――历史学学科属性再探浅论历史学实用性功能及其应用历史学发展与史学工作者素质浅论历史规律认识的模糊性伏尔泰及其文化史观的影响乾嘉考据学对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中的影响中国古籍版本源流初探再论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浅评西方近现代某史学流派(如年鉴学派、相对主义史学、计量经济史学等)神话传说与远古历史意识

第三世界的兴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大的事件,对于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亚洲经济的发展在第三世界中非常突出,这其中的经验值得所用发展中国家借鉴。教学思路 本课的教学内容时间跨度较大,从50年代中到90年代初。教材三目的内容的内在联系的把握对初中学生由一定的难度。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总体上把握教材。 亚非会议和不结盟运动的教学可以播放经过编辑的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在进行分析。 亚洲经济的发展。不同地区的发展速度不同,在教学中应引起学生注意。对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的分析应更多地结合当前实际,调动学生参与。教学重点:亚非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亮点。对第三世界的崛起有着重要作用。 在这次会议上,中国为推动亚非国家的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亚非会议是在亚非国家纷纷独立,各国之间出现了联合进行反帝、反殖斗争愿望的背景下召开的,它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它标志着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主宰亚非各国人民命运的终结;标志着亚非国家开始作为一支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这次会议进一步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促进了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合作与团结;此后,许多中小国家纷纷开始摆脱了大国的控制,走上了团结合作、共同维护自己利益的道路。因而,这次会议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折性事件。教学难点以新加坡、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是本课的难点。 新加坡和韩国自身的经济发展条件并不突出,但是它们的经济发展速度惊人,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如果我们把这些经验与我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会大有益处。探讨相关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 新加坡、韩国是亚洲经济发展的代表和典型。举一反三,从它们的发展,可看出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纵观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其基本经验是: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结合国情,制定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正确了解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吸取它国成功经验并加深对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正确认识。重点突破方案亚非会议是本课的重点。关于亚非会议召开的背景,可以引导学生回忆20世纪50年代,亚洲和非洲有哪些国家先后独立?在此基础上总结,独立之后的亚非国家逐渐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在国际事物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些国家都认识到:形成合力是对抗殖民主义最有效的手段。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体现了中国在亚非会议上的突出作用。通过播放精选的视频资料,增强历史教学的直观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求同”的基础是什么? “存异”是指的又是什么?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能力。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求同”是反对殖民压迫,争取独立发展。“存异”与会各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难点突破方案关于韩国和新加坡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的分析。教师在充分的课前准备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大量展示有关韩国和新加坡发展的图片,数字、图表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这两个国家的飞速发展。运用讨论法分析它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各抒己见,给他们充分的发挥的空间。同时引导学生将历史和现实紧密的联系起来。指出他们经济迅速发展对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借鉴作用。课堂导入:A常规导入: 请同学们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当时世界上存在的几种势力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教师简单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和壮大;同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力量也得到发展,各国的民族独立意识进一步增强。这一切都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创造了有利条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15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B兴趣导入 提出问题:当今的亚洲,哪些地区形势比较紧张? 学生的答案可能包括巴以地区,海湾地区,朝鲜半岛,教师在此基础上补充南亚次大陆的形势也比较紧张,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素来不睦,而双方矛盾的根源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印巴分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内容。

历史七年级上册论文题目及答案解析

临沂市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测试七年级历史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字母代号填入下面表格内。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1.1965年5月,我国考古学家在云南省某县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它们距今约170万年。这就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2.2009年11月,被确认为我国发现的最早人工栽培水稻地区之一的苏州草鞋山遗址又有新的考古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其文化内涵。在下列远古人类中,也已经种植水稻的是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3.2005年5月6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榆率团首站拜祭了陕西桥山的黄帝陵,因为黄帝是A.文字的发明者 B.曾打败了炎帝 C.制造出指南车 D.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4.第一届全运会于2009年10月在山东省举行,“和谐齐鲁风,精彩全运情”等是本届全运会的宣传口号。那么,用“齐鲁”代表山东应追溯于古代的什么制度?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极大的推动了物质文明发展。据此回答5—7题。5.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是五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其中,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借鉴了我国原始居民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C.半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6.右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请问,出土于我国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巨鼎是A.司母戊鼎 B.青铜立人 C.青铜树 D.四羊方尊7.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上海世博园的中华美食街上,挂着“中国味,世界享”特色招牌的五芳斋店铺里的粽子散发着阵阵诱人的清香。请问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的哪位文化名人?A.孟子 B.司马迁 C.孔子 D.屈原8.有谚语云:“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说明了24节气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你知道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是在何时吗?A.夏朝 B.商朝 C.战国 D.西周9.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在战国时期就曾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使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10.在美国西点军校,一个2000多年前的中国人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思想受到了学员的追捧。这个人是A.孙膑 B.孔子 C.韩非子 D.孙武毛泽东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唯物史观认为:虽然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杰出人物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据此回答11—15题。11.“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12.作家余秋雨曾经写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下列历史人物中,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A.禹 B.李冰 C.商鞅 D.李春13.“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首诗中赞颂的历史人物是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14.京剧多用脸谱刻画人物形象,如红脸的关公,蓝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其中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下列事件与曹操有关的是①三顾茅庐 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魏国建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15.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节目网上答题,题目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的科学家是谁?”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A.贾思勰 B.顾恺之 C.祖冲之 D.王羲之16.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的态度截然不同的是A.汉武帝 B.汉景帝 C.汉文帝 D.汉高祖17.2010年5月17日至19日,新疆工作会议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书记提出了新形势下新疆工作的目标任务,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你知道新疆地区最早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开始于哪个朝代?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元朝18.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A.《尚书》 B.《春秋》 C.《史记》 D.《道德经》19.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而背井离乡到东北“闯关东”的故事。而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则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结果是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使北方趋于平静C.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D.平衡了南北经济的发展20.某校七年级二班正在举行历史知识抢答赛,主持人说:“他是东晋人,创造出一种新颖秀丽的书法,后人尊称他为‘书圣’。”你认为主持人描述的历史人物是A.颜真卿 B.王羲之 C.黄庭坚 D.董其昌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1题20分,第22题18分,第23题22分,共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秦朝统一后,官员王绾建议说:如今六国刚亡,燕、齐、荆(楚)处于僻远之地,如不分封建国,谁去管理?臣等请陛下分封诸位皇子为王。李斯说:只能建立郡县,而绝对不能封王。至于皇子和众位功臣,国家从赋税中拿出钱财重重给予赏赐就可以了。周青臣说:把诸侯国变成郡县,人人都可安居乐业,避免战争祸患,皇帝的江山可以传之万世。淳于越说:殷、周王国绵延千余年,是因为将王室的子弟和功臣分封为诸侯国作为依靠,若废分封,置郡县,一旦发生大臣篡权之事,将无以自救。最终,秦始皇采纳李斯等人的意见。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秦始皇下令烧毁六国的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著作,百姓只可以保留秦国的史书和医药、占卜、种树之类的书籍;如有人再谈论儒家诗书,就判处死刑。此后,还有一些儒生和方士批评他的治国政策,被他活埋。请回答:(1)下列结论均是正确的。请你仔细阅读材料,如果该结论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括号中划上“√”;如果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中划上“×”。(5分)①秦朝统一后,国家应该实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大臣们持不同意见。 ( )②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 )③秦朝建立后,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 )④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 ( )⑤秦始皇好大喜功,穷奢极欲,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他建造宫殿和陵墓。 (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胡曾(2)材料二中“秦王”、“秦皇”指的都是谁?(2分)两位诗人对他的评价情感是否一样?(1分)他们分别从哪个角度来评价的?(2分)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评价“秦皇”?(2分)(3)材料二中“防胡万里城”的诗句反映了哪一史实?(2分)(4)“秦王”“扫六合”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秦朝的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至少回答四点)(4分)22.阅读下列材料:(18分)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西汉《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宋书》请回答:(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2)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8分)(3)江南的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3分)(4)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4分)2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请你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相关问题:(22分)材料一: 材料二:魏主(孝文帝)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为物之元也,皆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皆改之。……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材料三: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引自元末诗歌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主”是指谁?本诏令提出了哪些具体改革措施?(3)除材料二所述内容外,“魏主”改革的措施还有哪些?(8分)(4)请说出这次改革的历史作用(2分)以及对当今社会的指导意义?(2分)(5)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哪几种?(4分)临沂市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测试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D D B C A D C D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B A B C A B C C B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1题20分,第22题18分,第23题22分,共60分。21.(20分)(1)①√;②√;③×;④√;⑤×。(5分)(2)秦始皇(嬴政)。(2分);不一样(1分)李白的情感是褒扬(或答从正面),胡曾的情感却是贬责(或答从反面)。(2分)一分为二的方法(或正反两方面、或辨证的方法)。(2分)(3)秦朝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万里长城”。(2分)(4)秦灭六国,完成统一(或答:秦统一六国)。(2分)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的一切大小政事都有皇帝一人裁决;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筑长城;开凿灵渠等等。(只要答出任意4点即可,其它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每答对一点得1分,共4分)22.(18分)(1)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3分)(2)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辛勤劳动。(8分)(3)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3分)(4)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等等。(4分,每要点2分,答对两个要点即可,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3.(22分)(1)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内迁。(只答少数民族内迁也可)(2分)(2)北魏孝文帝;改汉姓,说汉语。(也可用课本原话回答,每要点2分,共4分)(3)穿汉服;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汉礼,尊孔、尊老,以孝治国。(也可用课本原话回答,每要点2分,共8分)(4)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2分)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勇于创新。(2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5)民族迁徙(或答:民族迁移也可);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民族间的友好交往;民族间通婚等。(每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共4分)

这也太BT了吧···初一这么难···

第一题是;夏朝 夏朝 第二题是;城市,文字,青铜器第三题是;长江流域第四题是;约公年前2070年 咸阳 禹 由部落联盟首领变成了国王第五题是;启 伯溢 家天下第六题是;军队 刑法 监狱 国家政治权机构 城堡 大型机构第七题是;二里头 第一题是;桀 约1600年 汤 夏桀 于毫第二题是;1300年 盘庚 殷 殷朝第三题是;兄终治 第一题是;纣 周文王 姜太公第二题是;公元前1046 周武王 商纣王第三题是;镐京 西周

科学还是艺术,――历史学学科属性再探浅论历史学实用性功能及其应用历史学发展与史学工作者素质浅论历史规律认识的模糊性伏尔泰及其文化史观的影响乾嘉考据学对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中的影响中国古籍版本源流初探再论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浅评西方近现代某史学流派(如年鉴学派、相对主义史学、计量经济史学等)神话传说与远古历史意识

七年级上册历史论文题目有哪些及答案

第三世界的兴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大的事件,对于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亚洲经济的发展在第三世界中非常突出,这其中的经验值得所用发展中国家借鉴。教学思路 本课的教学内容时间跨度较大,从50年代中到90年代初。教材三目的内容的内在联系的把握对初中学生由一定的难度。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总体上把握教材。 亚非会议和不结盟运动的教学可以播放经过编辑的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在进行分析。 亚洲经济的发展。不同地区的发展速度不同,在教学中应引起学生注意。对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的分析应更多地结合当前实际,调动学生参与。教学重点:亚非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亮点。对第三世界的崛起有着重要作用。 在这次会议上,中国为推动亚非国家的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亚非会议是在亚非国家纷纷独立,各国之间出现了联合进行反帝、反殖斗争愿望的背景下召开的,它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它标志着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主宰亚非各国人民命运的终结;标志着亚非国家开始作为一支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这次会议进一步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促进了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合作与团结;此后,许多中小国家纷纷开始摆脱了大国的控制,走上了团结合作、共同维护自己利益的道路。因而,这次会议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折性事件。教学难点以新加坡、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是本课的难点。 新加坡和韩国自身的经济发展条件并不突出,但是它们的经济发展速度惊人,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如果我们把这些经验与我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会大有益处。探讨相关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 新加坡、韩国是亚洲经济发展的代表和典型。举一反三,从它们的发展,可看出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纵观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其基本经验是: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结合国情,制定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正确了解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吸取它国成功经验并加深对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正确认识。重点突破方案亚非会议是本课的重点。关于亚非会议召开的背景,可以引导学生回忆20世纪50年代,亚洲和非洲有哪些国家先后独立?在此基础上总结,独立之后的亚非国家逐渐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在国际事物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些国家都认识到:形成合力是对抗殖民主义最有效的手段。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体现了中国在亚非会议上的突出作用。通过播放精选的视频资料,增强历史教学的直观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求同”的基础是什么? “存异”是指的又是什么?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能力。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求同”是反对殖民压迫,争取独立发展。“存异”与会各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难点突破方案关于韩国和新加坡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的分析。教师在充分的课前准备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大量展示有关韩国和新加坡发展的图片,数字、图表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这两个国家的飞速发展。运用讨论法分析它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各抒己见,给他们充分的发挥的空间。同时引导学生将历史和现实紧密的联系起来。指出他们经济迅速发展对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借鉴作用。课堂导入:A常规导入: 请同学们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当时世界上存在的几种势力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教师简单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和壮大;同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力量也得到发展,各国的民族独立意识进一步增强。这一切都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创造了有利条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15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B兴趣导入 提出问题:当今的亚洲,哪些地区形势比较紧张? 学生的答案可能包括巴以地区,海湾地区,朝鲜半岛,教师在此基础上补充南亚次大陆的形势也比较紧张,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素来不睦,而双方矛盾的根源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印巴分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内容。

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论文,要具有研究价值,包括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初中历史教学研究,学生历史知识储备研究,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等

科学还是艺术,――历史学学科属性再探浅论历史学实用性功能及其应用历史学发展与史学工作者素质浅论历史规律认识的模糊性伏尔泰及其文化史观的影响乾嘉考据学对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中的影响中国古籍版本源流初探再论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浅评西方近现代某史学流派(如年鉴学派、相对主义史学、计量经济史学等)神话传说与远古历史意识

千古悠悠,长河汤汤,年华无法挽留历史匆匆前行的脚步。华夏大地上,有元谋人、蓝田人、山顶洞人的足迹,有夏商西周青铜文化的盛行;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辉煌,有东临碣石、西进取经的遗迹。我们古老而富有活力的华夏文明,历经时间的洗濯越发熠熠生辉。朝代更迭,却不能磨灭我们延续五千年的文化。在博大文化的滋养下,我们中华儿女腹有诗书气自华,身怀傲骨应铮铮!历史有万邦来朝的繁华,亦有黑暗受辱的暗淡。我们有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的战败,有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的耻辱;但我们也有虎门销烟的豪情,有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儿女是最伟大的!我们要以史为鉴,不忘根本,在新时期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扬我国威,振兴中华!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