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盈利能力分析论文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7-07 05:02:26

盈利能力分析论文主要内容有哪些

企业的盈利水平,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也是投资人正确决定其投资去向,判断企业能否保全其资本的依据;债权人也要通过盈利状况的分析以准确评价企业债务的偿还能力,控制信贷风险。所以不论是投资人、债权人还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都日益重视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在盈利能力分析中,全面领悟分析的,正确掌握分析的方法至关重要。  一、盈利能力分析的内容  盈利能力,也称为获利能力,它是指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应包括盈利水平及盈利的稳定、持久性两方面内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人们往往重视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而忽视企业盈利的稳定性、持久性的分析。实际上,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不能仅以企业利润总额的高低水平来衡量。虽然利润总额可以揭示企业当期的盈利总规模或总水平,但是它不能表明这一利润总额是怎样形成的,也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否按照现在的水平维持或按照一定的速度增长下去,即无法揭示这一盈利的内在品质。所以,对盈利能力的分析不仅要进行总量的分析,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盈利结构的分析,把握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后者在报表分析中更为重要。  二、盈利能力分析的方法  (一)盈利稳定性的分析盈利的稳定性主要应从各种业务利润结构角度分析,即通过分析各种业务利润在利润总额中的比重判别盈利的稳定性。我国损益表中的利润按着业务的性质划分为,商品(产品)销售利润、其它业务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等。各利润项目又是按获利的稳定性顺序排列的,凡是靠前的项目在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越高,说明获利的稳定性越强。由于主营业务是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一个待续经营的企业总是力求保证主营业务的稳定,从而使得盈利水平保持稳定,所以在盈利稳定性的分析中应侧重主营业务利润比重的分析,重点分析主营业务利润对企业总盈利水平的方向和影响程度。  (二)盈利持久性的分析盈利的持久性,即企业盈利长期变动的趋势。分析盈利的持久性通常采用将两期或数期的损益进行比较的方式。各期的对比既可以是绝对额的比较,也可以是相对数的比较。绝对额的比较方式就是将企业经常发生的收支、经营业务或商品的利润的绝对额进行对比,看其盈利是否能维持或增长。相对数的比较方式,是选定某一年度为基年,用各年损益表中各收支项目余额去除以基年相同项目的余额,然后乘以100%,求得各有关项口变动的百分率,从中判断企业盈利水平是否具有持续保持和增长的可能性如企业经常性的商品销售或经营业务利润稳步增长,则说明企业盈利的持久性就越强。  (三)盈利水平分析的几个指标分析企业的盈利水平,通过相对财务指标评价企业盈利水平。这些指标一般根据资源投入及经营特点分为四大类: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分析、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商品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包涵的基本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收入利润率、成本利润率、每股收益、普通股权益报酬率和股利发放率等等。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主要指对利润率的分析。  三、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一)现行利润表反映企业财务业绩的缺陷我国企业的利润表是建立在传统会计收益概念和收入费用配比基础之上的则务业绩报告形式,在这张报表中列报的主要是己实现的收益。它在物价基木稳定、市场活动单一、外部风险低的经济环境下是适当的,能基本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收益。但是,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物价的波动已成为各国经济过程中无法摆脱的现象,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所兴起的创新,出现了价格波动性强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改变了传统资产的价值是由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因而价值相对稳定的观念。于是,采用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已成为必然,但同时又带来了一个:即由于公允价值变化而产生的损益是否在收益表中确认。如果不在收益表中确认,就使得收益表无法如实反映企业当期的全部收益,将未实现增值摒弃在收益计算之外,会使得收益计算缺乏逻辑上的一致性,不能达到公允而充分披露的要求,从而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二)财务指标体系自身的缺陷当前的财务指标带有浓厚的政府考核色彩。由于财务指标体系的设置主要偏重于满足政府宏观调控对财务信息的需要,因而对这些评价信息能否切有效地服务于内部经营决策未作充分考虑。  指标数值具有浅层次和一定的不可靠性。出于保护自身商业机密和市场利益的目的,企业公开于的各项指标数值通常仅限于浅层次、一般性的财务信息。同时,考虑到对市场形象的,并由于得到政府及其机构良好评价,企业往往还会对这些应公开的信息加不同程度的修饰。因此,投资者依据这些指标数很难对企业真实的经营理财状况作出正确的评价。对于企业经营决策者来讲,仅靠这些浅显的指标值同样也无法对企业经营状况与财务状况的实绩以把握,对企业经营者真正有用的一些深层次、涉及商业机密的、详尽的财务信息,则无法从财务标体系中找到,这势必影响企业借助财务手段,改善经营管理的积极性,从而大大降低了财务分的作用。  在指标的名称、公式、计算口径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规范性;在分析时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以及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等。 鉴于以上原因,必须对现行的财务分析指标进行必要的改进与完善。  四、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改进与完善  (一)常见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改进  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常见的计算公式有两种形式,一种分母是年末净资产,另一种分母是年初净资产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这两种形式的分子都是当年的净利润。由于净资产收益率的分子是当年的净利润,所以,分母用年初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同分子的当年利润进行比较更为合理,即用后一种形式的计算公式更为合理。 在利润分配中,现金股利影响年末净资产,从而影响净资产收益率;而股票股利由于不影响年末净资产,因此也就不影响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评价企业当年收益的指标,不应由于分配方案不同,计算值也不同。因此,把分母的年末净资产进一步改进为利润分配前的年末净资产更趋合理。  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的一般意义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表示企业包括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内的全部资产总体的获利能力。企业总资产中的负债由债权人提供,债权人从企业获得利息收入,这笔利息收入相对应的是企业的利息支出。企业总资产中的净资产是股东的投资,股东从企业获得分红,该分红相对应的是企业的净利润,即税后利润,并不是利润总额。所以,把总资产报酬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改为净利润与利息支出之和就更趋于合理。  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同企业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该指标在通过企业收益与支出的比较,评价企业为取得收益所付出的代价,从耗费角度评价企业收益状况,以利于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节约支出,提高经营效益。我们知道,利润总额包括了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等与成本费用不匹配的成本费用支出。因此,将成本费用利润率计算公式的分子改为营业利润更为合理。  (二)常见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完善在市场条件下,企业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生存和的能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盈利能力。这是因为若企业的现金流量不足,现金周转不畅,现金调配不灵,将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常见的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基本上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数据进行计算并给出评价的,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它们不能反映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状况,存在着只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数”量,不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质”量的缺陷和不足。 在我国企业的实践中,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确认的现象较为普遍和严重。因此,在进行企业盈利能力评价和分析时,补充和增加评价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能力指标进行评价,即引入现金流量制定盈利能力指标来对企业的相关能力水平进行评价,显得十分必要。  盈利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重点,财务结构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等,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分析及时发现,改善企业财务结构,提高企业偿债能力、经营能力,最终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盈利能力分析论文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企业的盈利水平,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也是投资人正确决定其投资去向,判断企业能否保全其资本的依据;债权人也要通过盈利状况的分析以准确评价企业债务的偿还能力,控制信贷风险。所以不论是投资人、债权人还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都日益重视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在盈利能力分析中,全面领悟分析的,正确掌握分析的方法至关重要。  一、盈利能力分析的内容  盈利能力,也称为获利能力,它是指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应包括盈利水平及盈利的稳定、持久性两方面内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人们往往重视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而忽视企业盈利的稳定性、持久性的分析。实际上,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不能仅以企业利润总额的高低水平来衡量。虽然利润总额可以揭示企业当期的盈利总规模或总水平,但是它不能表明这一利润总额是怎样形成的,也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否按照现在的水平维持或按照一定的速度增长下去,即无法揭示这一盈利的内在品质。所以,对盈利能力的分析不仅要进行总量的分析,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盈利结构的分析,把握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后者在报表分析中更为重要。  二、盈利能力分析的方法  (一)盈利稳定性的分析盈利的稳定性主要应从各种业务利润结构角度分析,即通过分析各种业务利润在利润总额中的比重判别盈利的稳定性。我国损益表中的利润按着业务的性质划分为,商品(产品)销售利润、其它业务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等。各利润项目又是按获利的稳定性顺序排列的,凡是靠前的项目在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越高,说明获利的稳定性越强。由于主营业务是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一个待续经营的企业总是力求保证主营业务的稳定,从而使得盈利水平保持稳定,所以在盈利稳定性的分析中应侧重主营业务利润比重的分析,重点分析主营业务利润对企业总盈利水平的方向和影响程度。  (二)盈利持久性的分析盈利的持久性,即企业盈利长期变动的趋势。分析盈利的持久性通常采用将两期或数期的损益进行比较的方式。各期的对比既可以是绝对额的比较,也可以是相对数的比较。绝对额的比较方式就是将企业经常发生的收支、经营业务或商品的利润的绝对额进行对比,看其盈利是否能维持或增长。相对数的比较方式,是选定某一年度为基年,用各年损益表中各收支项目余额去除以基年相同项目的余额,然后乘以100%,求得各有关项口变动的百分率,从中判断企业盈利水平是否具有持续保持和增长的可能性如企业经常性的商品销售或经营业务利润稳步增长,则说明企业盈利的持久性就越强。  (三)盈利水平分析的几个指标分析企业的盈利水平,通过相对财务指标评价企业盈利水平。这些指标一般根据资源投入及经营特点分为四大类: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分析、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商品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包涵的基本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收入利润率、成本利润率、每股收益、普通股权益报酬率和股利发放率等等。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主要指对利润率的分析。  三、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一)现行利润表反映企业财务业绩的缺陷我国企业的利润表是建立在传统会计收益概念和收入费用配比基础之上的则务业绩报告形式,在这张报表中列报的主要是己实现的收益。它在物价基木稳定、市场活动单一、外部风险低的经济环境下是适当的,能基本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收益。但是,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物价的波动已成为各国经济过程中无法摆脱的现象,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所兴起的创新,出现了价格波动性强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改变了传统资产的价值是由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因而价值相对稳定的观念。于是,采用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已成为必然,但同时又带来了一个:即由于公允价值变化而产生的损益是否在收益表中确认。如果不在收益表中确认,就使得收益表无法如实反映企业当期的全部收益,将未实现增值摒弃在收益计算之外,会使得收益计算缺乏逻辑上的一致性,不能达到公允而充分披露的要求,从而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二)财务指标体系自身的缺陷当前的财务指标带有浓厚的政府考核色彩。由于财务指标体系的设置主要偏重于满足政府宏观调控对财务信息的需要,因而对这些评价信息能否切有效地服务于内部经营决策未作充分考虑。  指标数值具有浅层次和一定的不可靠性。出于保护自身商业机密和市场利益的目的,企业公开于的各项指标数值通常仅限于浅层次、一般性的财务信息。同时,考虑到对市场形象的,并由于得到政府及其机构良好评价,企业往往还会对这些应公开的信息加不同程度的修饰。因此,投资者依据这些指标数很难对企业真实的经营理财状况作出正确的评价。对于企业经营决策者来讲,仅靠这些浅显的指标值同样也无法对企业经营状况与财务状况的实绩以把握,对企业经营者真正有用的一些深层次、涉及商业机密的、详尽的财务信息,则无法从财务标体系中找到,这势必影响企业借助财务手段,改善经营管理的积极性,从而大大降低了财务分的作用。  在指标的名称、公式、计算口径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规范性;在分析时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以及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等。 鉴于以上原因,必须对现行的财务分析指标进行必要的改进与完善。  四、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改进与完善  (一)常见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改进  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常见的计算公式有两种形式,一种分母是年末净资产,另一种分母是年初净资产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这两种形式的分子都是当年的净利润。由于净资产收益率的分子是当年的净利润,所以,分母用年初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同分子的当年利润进行比较更为合理,即用后一种形式的计算公式更为合理。 在利润分配中,现金股利影响年末净资产,从而影响净资产收益率;而股票股利由于不影响年末净资产,因此也就不影响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评价企业当年收益的指标,不应由于分配方案不同,计算值也不同。因此,把分母的年末净资产进一步改进为利润分配前的年末净资产更趋合理。  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的一般意义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表示企业包括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内的全部资产总体的获利能力。企业总资产中的负债由债权人提供,债权人从企业获得利息收入,这笔利息收入相对应的是企业的利息支出。企业总资产中的净资产是股东的投资,股东从企业获得分红,该分红相对应的是企业的净利润,即税后利润,并不是利润总额。所以,把总资产报酬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改为净利润与利息支出之和就更趋于合理。  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同企业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该指标在通过企业收益与支出的比较,评价企业为取得收益所付出的代价,从耗费角度评价企业收益状况,以利于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节约支出,提高经营效益。我们知道,利润总额包括了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等与成本费用不匹配的成本费用支出。因此,将成本费用利润率计算公式的分子改为营业利润更为合理。  (二)常见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完善在市场条件下,企业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生存和的能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盈利能力。这是因为若企业的现金流量不足,现金周转不畅,现金调配不灵,将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常见的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基本上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数据进行计算并给出评价的,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它们不能反映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状况,存在着只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数”量,不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质”量的缺陷和不足。 在我国企业的实践中,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确认的现象较为普遍和严重。因此,在进行企业盈利能力评价和分析时,补充和增加评价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能力指标进行评价,即引入现金流量制定盈利能力指标来对企业的相关能力水平进行评价,显得十分必要。  盈利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重点,财务结构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等,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分析及时发现,改善企业财务结构,提高企业偿债能力、经营能力,最终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和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关于这两个题目企业盈利能力分析需要一些数据和表格的支撑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偏理论化一点个人建议你可以选择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确定选题了接下来你需要根据选题去查阅前辈们的相关论文,看看人家是怎么规划论文整体框架的;其次就是需要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了,进而整理和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论文框架;最后就是按照框架去组织论文了。你如果需要什么参考资料和范文我可以提供给你。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一般要有这样几部分组成:提出问题,阐明基本概念和基本观念;分析问题,说明为什么要坚持你的观点;解决问题,拿出解决问题方案,至于顺序,你可根据你的文章去定。也就是说论文由论点、论据、引证、论证、结论等几个部分构成。1、题目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毕业设计(论文)的中文题目应不超过25字,并不设副标题。2、 摘要与关键词摘要:摘要是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应包括本设计(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3、毕业设计(论文)正文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盈利能力分析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企业的盈利水平,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也是投资人正确决定其投资去向,判断企业能否保全其资本的依据;债权人也要通过盈利状况的分析以准确评价企业债务的偿还能力,控制信贷风险。所以不论是投资人、债权人还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都日益重视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在盈利能力分析中,全面领悟分析的,正确掌握分析的方法至关重要。  一、盈利能力分析的内容  盈利能力,也称为获利能力,它是指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应包括盈利水平及盈利的稳定、持久性两方面内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人们往往重视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而忽视企业盈利的稳定性、持久性的分析。实际上,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不能仅以企业利润总额的高低水平来衡量。虽然利润总额可以揭示企业当期的盈利总规模或总水平,但是它不能表明这一利润总额是怎样形成的,也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否按照现在的水平维持或按照一定的速度增长下去,即无法揭示这一盈利的内在品质。所以,对盈利能力的分析不仅要进行总量的分析,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盈利结构的分析,把握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后者在报表分析中更为重要。  二、盈利能力分析的方法  (一)盈利稳定性的分析盈利的稳定性主要应从各种业务利润结构角度分析,即通过分析各种业务利润在利润总额中的比重判别盈利的稳定性。我国损益表中的利润按着业务的性质划分为,商品(产品)销售利润、其它业务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等。各利润项目又是按获利的稳定性顺序排列的,凡是靠前的项目在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越高,说明获利的稳定性越强。由于主营业务是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一个待续经营的企业总是力求保证主营业务的稳定,从而使得盈利水平保持稳定,所以在盈利稳定性的分析中应侧重主营业务利润比重的分析,重点分析主营业务利润对企业总盈利水平的方向和影响程度。  (二)盈利持久性的分析盈利的持久性,即企业盈利长期变动的趋势。分析盈利的持久性通常采用将两期或数期的损益进行比较的方式。各期的对比既可以是绝对额的比较,也可以是相对数的比较。绝对额的比较方式就是将企业经常发生的收支、经营业务或商品的利润的绝对额进行对比,看其盈利是否能维持或增长。相对数的比较方式,是选定某一年度为基年,用各年损益表中各收支项目余额去除以基年相同项目的余额,然后乘以100%,求得各有关项口变动的百分率,从中判断企业盈利水平是否具有持续保持和增长的可能性如企业经常性的商品销售或经营业务利润稳步增长,则说明企业盈利的持久性就越强。  (三)盈利水平分析的几个指标分析企业的盈利水平,通过相对财务指标评价企业盈利水平。这些指标一般根据资源投入及经营特点分为四大类: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分析、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商品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包涵的基本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收入利润率、成本利润率、每股收益、普通股权益报酬率和股利发放率等等。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主要指对利润率的分析。  三、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一)现行利润表反映企业财务业绩的缺陷我国企业的利润表是建立在传统会计收益概念和收入费用配比基础之上的则务业绩报告形式,在这张报表中列报的主要是己实现的收益。它在物价基木稳定、市场活动单一、外部风险低的经济环境下是适当的,能基本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收益。但是,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物价的波动已成为各国经济过程中无法摆脱的现象,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所兴起的创新,出现了价格波动性强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改变了传统资产的价值是由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因而价值相对稳定的观念。于是,采用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已成为必然,但同时又带来了一个:即由于公允价值变化而产生的损益是否在收益表中确认。如果不在收益表中确认,就使得收益表无法如实反映企业当期的全部收益,将未实现增值摒弃在收益计算之外,会使得收益计算缺乏逻辑上的一致性,不能达到公允而充分披露的要求,从而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二)财务指标体系自身的缺陷当前的财务指标带有浓厚的政府考核色彩。由于财务指标体系的设置主要偏重于满足政府宏观调控对财务信息的需要,因而对这些评价信息能否切有效地服务于内部经营决策未作充分考虑。  指标数值具有浅层次和一定的不可靠性。出于保护自身商业机密和市场利益的目的,企业公开于的各项指标数值通常仅限于浅层次、一般性的财务信息。同时,考虑到对市场形象的,并由于得到政府及其机构良好评价,企业往往还会对这些应公开的信息加不同程度的修饰。因此,投资者依据这些指标数很难对企业真实的经营理财状况作出正确的评价。对于企业经营决策者来讲,仅靠这些浅显的指标值同样也无法对企业经营状况与财务状况的实绩以把握,对企业经营者真正有用的一些深层次、涉及商业机密的、详尽的财务信息,则无法从财务标体系中找到,这势必影响企业借助财务手段,改善经营管理的积极性,从而大大降低了财务分的作用。  在指标的名称、公式、计算口径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规范性;在分析时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以及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等。 鉴于以上原因,必须对现行的财务分析指标进行必要的改进与完善。  四、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改进与完善  (一)常见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改进  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常见的计算公式有两种形式,一种分母是年末净资产,另一种分母是年初净资产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这两种形式的分子都是当年的净利润。由于净资产收益率的分子是当年的净利润,所以,分母用年初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同分子的当年利润进行比较更为合理,即用后一种形式的计算公式更为合理。 在利润分配中,现金股利影响年末净资产,从而影响净资产收益率;而股票股利由于不影响年末净资产,因此也就不影响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评价企业当年收益的指标,不应由于分配方案不同,计算值也不同。因此,把分母的年末净资产进一步改进为利润分配前的年末净资产更趋合理。  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的一般意义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表示企业包括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内的全部资产总体的获利能力。企业总资产中的负债由债权人提供,债权人从企业获得利息收入,这笔利息收入相对应的是企业的利息支出。企业总资产中的净资产是股东的投资,股东从企业获得分红,该分红相对应的是企业的净利润,即税后利润,并不是利润总额。所以,把总资产报酬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改为净利润与利息支出之和就更趋于合理。  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同企业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该指标在通过企业收益与支出的比较,评价企业为取得收益所付出的代价,从耗费角度评价企业收益状况,以利于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节约支出,提高经营效益。我们知道,利润总额包括了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等与成本费用不匹配的成本费用支出。因此,将成本费用利润率计算公式的分子改为营业利润更为合理。  (二)常见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完善在市场条件下,企业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生存和的能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盈利能力。这是因为若企业的现金流量不足,现金周转不畅,现金调配不灵,将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常见的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基本上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数据进行计算并给出评价的,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它们不能反映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状况,存在着只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数”量,不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质”量的缺陷和不足。 在我国企业的实践中,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确认的现象较为普遍和严重。因此,在进行企业盈利能力评价和分析时,补充和增加评价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能力指标进行评价,即引入现金流量制定盈利能力指标来对企业的相关能力水平进行评价,显得十分必要。  盈利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重点,财务结构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等,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分析及时发现,改善企业财务结构,提高企业偿债能力、经营能力,最终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回答 供参考:《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新探》摘 要: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是公司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投资者、股东、债权人、政府和普通大众都想要关心和了解的。在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各种不同的分析方法综合运用,在结合宏观经济环境、同行业的不同公司和本公司历史业绩的横向、纵向的比较过程中,通过多种方法的应用达到透过纷繁的财务业务表象理解公司盈利能力的目的,为利益相关者的能够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帮助。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如何理财日益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而投向证券市场,尤其是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则是不少人投资理财的首选。由于大众普遍对各个上市公司缺乏足够的了解,怎样选择具有良好升值前景的股票、基金并规避可能的投资风险自然成了大众关心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上市公司必须向公众发布的上市报告书、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等报告书中所披露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就可以对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的盈利前景等情况做出比较客观的评判。当然,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决不是只为了“炒股”这么简单,它是了解上市公司过去、现在运营的基本情况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基本途径,是投资者、股东、债权人和政府都要关心和了解的。 所谓财务报表分析就是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使报表中的会计数据、资金流转、财务状况和盈利水平以及公司的经营情况和发展趋势转化成投资决策的依据,是了解上市公司基本面的重要途径。它是运用会计报表数据对企业财务状况和成果及未来前景的一种评价。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为季报、半年报、年报三种,具有公布集中、数量庞大、行业复杂的特点。它的经营状况是通过财务报表反映出来,因此分析和研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很重要的。了解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效及其股票价格涨落的影响是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债权人、投资者、股东和政府都关心的事情。一、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分析 投资者为获得满意的投资回报,必须关心一个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因为盈利数额的大小、利润率的高低是衡量公司管理绩效的主要标志。而公司股票价格的高低,股息发放的多少,也主要是由公司的盈利水平决定的。可见,公司盈利能力的大小是股票投资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同时也是政府、债权人和股东方关心的主要方面。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分析,可根据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提供的资料 提问 盈利能力有何创新点? 回答 :创新之处的,,,进本的 更多1条 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研究论文主要内容有哪些

一、企业盈利模式概述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在于盈利。盈利则主要来自于企业所选择的盈利模式。所谓的盈利模式就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的自身特有的赖以生存及盈利的市场经营运作体系。这一体系的构成有五大要素,即利润源、利润点、利润杠杆、利润屏障和利润家。利润源是指企业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购买者和使用者群体,也就是客户或目标市场;利润点是指企业可以获取利润的产品或服务,也就是企业自身所拥有的产品或特色服务;利润杠杆是指企业生产产品以及为了吸引客户购买和使用其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在营销手段、经营模式、商业模式等方面所开展的一系列业务活动,也就是能够给企业带来利润的业务或经营活动;利润屏障是指企业为防止竞争者掠夺其利润而采取的防范措施,也就是企业所采取的能够让自身保持领先或较大市场份额的竞争手段;利润家是指企业内对企业如何赢利,具有极强的敏感和预见性的人,也就是企业内具有远见卓识的经营者。上述五大要素基本上可以分为企业的内力和外力两类,几乎所有企业的盈利模式都是以某一两个要素为核心的各要素不同形式的组合。某些企业拥有良好的利润点如拳头产品,Know-How或专有技术;某些则拥有高瞻远瞩的利润家如海尔的张瑞敏;某些可能是掌握着重要的利润源如奢侈品消费群体;或者是几个要素的组合。如何使企业获取理想可观的利润,提升盈利能力,不断完善并调整盈利模式,则取决于企业对其客户、资源、市场、资金以及经营者的占有和掌控。盈利模式,实质上体现了三个核心竞争,即以产品为核心的竞争,以服务为核心的竞争和以创新为核心的竞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的盈利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二、中小型贸易企业常用的传统型盈利模式贸易企业大多数都是采用传统的盈利模式,也就是靠从购销差价即低买高卖上获取利润的办法来实现盈利。可用的几种类型分别是零买零售、零买整售、整买整售等以直接差价销售、存货差价销售或集中采购/集中销售从供货商获取优惠政策等方式,博取市场差价而盈利。三、中小型贸易企业传统型盈利模式常见弊端和缺陷(一)客户群体及市场开拓有限,除特殊行业有自己特定的较为稳定的目标市场和最终用户外,其他基本上很难形成,即利润源建立有限。(二)所掌握的产品或者资源有限,除挂靠实体经济,实现关联交易外,贸易企业基本上都不具备自己成熟的定型产品或特色服务,即利润点建设不够。(三)以开展资源推动型或资金推动型的业务活动为主,自身很难建立成熟的销售渠道或者大物流的运行条件,经营模式等单一,即利润杠杆的作用不甚明显。(四)欠缺有效的竞争手段,也就是欠缺针对不同竞争对手或者不同市场及经济环境变化所应采取的有效的应对方案和措施,即利润屏障构建不扎实。(五)经营团队的打造常常欠缺,缺乏长远的企业战略的支撑,经营者多注重短期经营效果,少注重长远发展,即利润家欠缺。四、中小型贸易企业可采取的几种新的盈利模式(一)电子交易。在各种日益成熟的电子交易系统上采购和销售,一是可以摆脱现货交易的传统模式束缚;二是实现了物流与商流的分离。交易行为规范,具有防范风险功能。同时,还可以巧用期货市场的远期套保等功能,应对价格“倒挂”。(二)专业做好物流加工配送。完善采购、运输(含仓储、装卸)、销售和服务等各环节。选择并联合行业内大型生产或加工企业,使贸易业务链延伸至物流与配送环节,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综合性特色服务。(三)整合新生资源。利用地方或地域优势,既要整合传统观念上的资源,更要整合新观念上的新型资源及其衍生品和新生市场。通过资源的导入,占领先机。(四)大品牌专业代理。做行业大品牌的专业代理或特许经营。精心做好供应商的选择,不但要注重其本身及产品的稳定性、还要注重其品牌和质量的稳定性,更要注重其供货的稳定性。(五)规模经营或资本运作。采用重组、并购、联合经营等手段,通过关联交易实现低成本战略。使经营要素与低成本扩张相匹配,实现低价格、高赢利。五、转变盈利模式需要重点注意的事项企业盈利模式的转变意味着变革和调整。需要重点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同步组织实施:(一)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及符合企业实际运行的各种管控制度和机制。在体系、制度和机制有效运行的基础上,保证企业所确定的盈利模式中关键要素的组织实施和落实,主要是机构完善、管理职能到位、系统的协调与统一,并保证相应的制度和机制支持盈利模式的转变。(二)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任何一种盈利模式的实践和运行,应从基础数据的积累抓起,通过一定周期的实践,采用现代化管理工具和手段,对其进行科学地考核和评价,为企业盈利模式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提供决策依据。(三)综合考虑,统筹安排。主要是要把企业盈利模式的建立和完善与企业战略的实施和管理相结合;把企业的整体经营与各业务产品的盈利模式相关联来考虑;把企业的短期与长期盈利模式相结合来考虑。(四)加强过程的管控。重点在于理顺采购、运输、存储、销售各环节,使其费用降到最低,资金占用最少,获取更多的利润。同时,还要做好库存商品的管理和及时销售,避免库存商品跌价损失的风险。(五)组织做好全员宣贯。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为基点,逐步改善管理者及员工的思维定式,建立高效迅捷的信息共享平台,达到上下协调一致。结语:盈利模式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依据市场及环境变化,不断组织完善并加以改进,不仅是企业盈利的根本,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本文在规范的理论阐述基础上,具体说明了盈利模式五大要素的作用以及中小型贸易企业传统型盈利模式及其弊端和缺陷,提出了该类企业拟采用的几种可参考的盈利模式的改进思路,并指出了转变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分享:

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从财务指标上看,主要包括国家政策、全面分析、利润构成、经营模式、资本结构及资本效率、利润及利润质量等;从非财务指标看,主要有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的贡献,盈利能力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的结合,主体的多元化,知识与创新能力,过程与发展趋势等。对这两方面进行评价和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研究企业的盈利能力,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各种经济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成本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各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为基础,通过表内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一套指标体系,通常包括销售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利息保障倍数等,然后对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盈利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在盈利能力分析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不能仅从销售情况看企业盈利能力  对企业销售活动的获利能力分析是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重点。在企业利润的形成中,营业利润是主要的来源,而营业利润高低关键取决于产品销售的增长幅度。产品销售额的增减变化,直接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许多财务分析人员往往比较关注销售额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试图只根据销售额的增减变化情况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然而,影响企业销售利润的因素还有产品成本、产品结构、产品质量等因素,影响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因素还有对外投资情况、资金的来源构成等,所以仅从销售额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不够的,有时不能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要关注税收政策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税收政策是指国家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任务,选择确立的税收分配活动的方针和原则,它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税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调节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企业提供公平的纳税环境,能有效调整产业结构。税收政策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企业能够享受税收优惠,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不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企业,则被要求缴纳高额的税收,从而不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因此,国家的税收政策与企业的盈利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评价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离不开对其面临的税收政策环境的评价。然而,由于税收政策属于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很多财务人员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只注重对影响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进行分析,而容易忽视税收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三、重视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企业的利润主要由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非经常项目收入共同构成,一般来说,主营业务利润和投资收益占公司利润很大比重,尤其主营业务利润是形成企业利润的基础。非经常项目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有一定的贡献,但在企业总体利润中不应该占太大比例。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很多财务分析人员往往只注重对企业利润总量的分析,而忽视对企业利润构成的分析,忽视了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实际上,有时企业的利润总额很多,如果从总量上看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好,但是如果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一些非经常性项目,或者不是由企业主营业务活动创造的,那么这样的利润结构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也不能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  四、关注资本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资本结构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负债经营程度的高低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直接的影响。当企业的资产报酬率高于企业借款利息率时,企业负债经营可以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否则企业负债经营会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有些企业只注重增加资本投入、扩大企业投资规模,而忽视了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有可能会妨碍企业利润的增长。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许多财务人员也忽视了资本结构变动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只注重对企业借入资本或只对企业的自有资本进行独立分析,而没有综合考虑二者之间结构是否合理,因而不能正确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五、注意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资产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资产运转效率的高低不仅关系着企业营运能力的好坏,也影响到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通常情况下,资产的运转效率越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就越好,而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越强,所以说企业盈利能力与资产运转效率是相辅相成的。然而,很多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往往只通过对企业资产与利润、销售与利润的关系进行比较,直接来评析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忽视了企业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忽视了从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效率角度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性。这将不利于企业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进而推动盈利能力。  六、对企业盈利模式因素的考虑  企业的盈利模式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途径和方式,是指企业将内外部资源要素通过巧妙而有机地整合,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经营模式。独特的盈利模式往往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法宝,也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即使是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人才,但若没有一个独特的盈利模式,企业也很难生存。显然,企业的盈利模式并不是指从表面上看到企业的行业选择或经营范围的选择。因此,要想发现企业盈利的源泉,找到企业盈利的根本动力,财务人员就必须关注该企业的盈利模式,要分析这家企业获得盈利的深层机制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从其经营领域或企业行业特征上进行判断和分析。  七、重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的贡献  忽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的贡献,是指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只注重分析企业的销售收入、成本、费用、资产规模、资本结构等直接影响企业盈利水平的物质性因素,而忽视企业的商业信誉、企业文化、管理能力、专有技术以及宏观环境等一些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事实上,非物质性因素也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动因,比如企业有良好的商业信誉、较好的经营管理能力和企业文化,将会使企业在扩大销售市场、成本控制、获取超额利润等方面有所收获,这都有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的财务能力进行分析时,如果只注重通过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的物质性的因素,而忽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就不能够揭示企业盈利的深层次原因,也难以准确预测企业的未来盈利水平。  八、不仅要看利润多少,还要关心利润质量  对企业盈利能力高低的判断,取决于企业提供的利润信息,企业的利润的多少,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说,在资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越多,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应越好,反之,企业利润越少,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差。因此,很多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非常重视利润数量的多少。然而,企业的利润额由于受会计政策的主观选择,资产的质量、利润的确认与计量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质量风险问题。只看重利润的多少,不关心利润的质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利润信息及盈利能力的真实性,从而有可能导致财务分析主体的决策缺乏准确性。  九、不能仅以历史资料评价盈利能力  在财务分析时,大多数财务人员都是以企业年度决算产生的财务会计报告为基础计算各种盈利能力指标,来评价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在这种盈利能力分析中,人们所计算、评价的数据反映的是过去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情况,都是来源于企业过去的生产经营活动,属于历史资料。而对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评价,不仅要分析它过去的盈利能力,还要预测分析它未来的盈利能力。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不仅与前期的积累、前期盈利能力的强弱有关,还与企业未来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有关。因此,如果仅以历史资料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很难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做出一个完整、准确的判断。对现行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分析摘要:盈利能力分析指标是财务分析的核心,是所有者最为关注的,也是企业经营者和债权人必须关注的。对于企业获利能力的反映,要力求客观、全面、准确。本文针对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中的缺陷,提出了一些改进与完善的观点和具体操作方法。 关键词:盈利能力;财务分析;现金流量 企业的盈利水平,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也是投资人正确决定其投资去向,判断企业能否保全其资本的依据;债权人也要通过盈利状况的分析以准确评价企业债务的偿还能力,控制信贷风险。所以不论是投资人、债权人还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都日益重视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在盈利能力分析中,全面领悟分析的内容,正确掌握分析的方法至关重要。 一、盈利能力分析的内容盈利能力,也称为获利能力,它是指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应包括盈利水平及盈利的稳定、持久性两方面内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人们往往重视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而忽视企业盈利的稳定性、持久性的分析。实际上,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不能仅以企业利润总额的高低水平来衡量。虽然利润总额可以揭示企业当期的盈利总规模或总水平,但是它不能表明这一利润总额是怎样形成的,也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否按照现在的水平维持或按照一定的速度增长下去,即无法揭示这一盈利的内在品质。所以,对盈利能力的分析不仅要进行总量的分析,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盈利结构的分析,把握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后者在报表分析中更为重要。 二、盈利能力分析的方法(一)盈利稳定性的分析 盈利的稳定性主要应从各种业务利润结构角度分析,即通过分析各种业务利润在利润总额中的比重判别盈利的稳定性。我国损益表中的利润按着业务的性质划分为,商品(产品)销售利润、其它业务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等。各利润项目又是按获利的稳定性顺序排列的,凡是靠前的项目在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越高,说明获利的稳定性越强。由于主营业务是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一个待续经营的企业总是力求保证主营业务的稳定,从而使得盈利水平保持稳定,所以在盈利稳定性的分析中应侧重主营业务利润比重的分析,重点分析主营业务利润对企业总盈利水平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二)盈利持久性的分析 盈利的持久性,即企业盈利长期变动的趋势。分析盈利的持久性通常采用将两期或数期的损益进行比较的方式。各期的对比既可以是绝对额的比较,也可以是相对数的比较。绝对额的比较方式就是将企业经常发生的收支、经营业务或商品的利润的绝对额进行对比,看其盈利是否能维持或增长。相对数的比较方式,是选定某一会计年度为基年,用各年损益表中各收支项目余额去除以基年相同项目的余额,然后乘以100%,求得各有关项口变动的百分率,从中判断企业盈利水平是否具有持续保持和增长的可能性如企业经常性的商品销售或经营业务利润稳步增长,则说明企业盈利的持久性就越强。 (三)盈利水平分析的几个指标 分析企业的盈利水平,通过计算相对财务指标评价企业盈利水平。这些指标一般根据资源投入及经营特点分为四大类: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分析、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商品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包涵的基本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收入利润率、成本利润率、每股收益、普通股权益报酬率和股利发放率等等。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主要指对利润率的分析。 三、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的局限性(一)现行利润表反映企业财务业绩的缺陷 我国企业的利润表是建立在传统会计收益概念和收入费用配比基础之上的则务业绩报告形式,在这张报表中列报的主要是己实现的收益。它在物价基木稳定、市场经济活动单一、外部风险低的经济环境下是适当的,能基本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收益。但是,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物价的波动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摆脱的现象,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所兴起的金融创新,出现了价格波动性强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改变了传统资产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因而价值相对稳定的观念。于是,采用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已成为必然,但同时又带来了一个问题:即由于公允价值变化而产生的损益是否在收益表中确认。如果不在收益表中确认,就使得收益表无法如实反映企业当期的全部收益,将未实现增值摒弃在收益计算之外,会使得收益计算缺乏逻辑上的一致性,不能达到公允而充分披露的要求,从而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盈利能力分析论文主要内容包括

一般开题的步骤是,在你的兴趣的基础上查找相关资料,看这方面的研究前人有没有做过,如果有的话研究的是否深入,在得到导师的同意后就可以开题了。在题目的选择上要有个度,这个度的标准是既不能太大,又不能太小,因为是硕士论文,必须要有一定的深度。例:XX 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 目 盈利能力分析研究 指导教师姓名学号姓名 开题报告内容:一、选题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经济正在逐步融入世界范围的经济大潮,对企业而言,所处的 经营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变化。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有战略眼光和长远奋斗目标。就必须形成和 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而企业盈利能力是企业发展和壮大的基础,保持企业持续盈利能力是企业 竞争优势形成的保证,这样就使企业处在一个良性的循环当中不断发展壮大。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业 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大小是—个相对的概念,即利润相对于一定的资源投入、一 定的收入而言。利润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利润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差。企业经营的最终评价是盈利的 多少,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利润是企业内外有关各方都关心的中心问题,也就是企业 的效益问题。利润是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债权人收取本息的资金来源,是经营者经营业绩和管理效 率的集中体现,也是职工福利的保障。 (一)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50年代,莫迪里亚尼和米勒提出了MM资本结构理论,首次以严格、科学的方法研究资本结 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1950年杰克逊·马丁德尔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贡献、 组织结构、收益的健康状况、对股东的服务、研究与发展、董事会业绩分析、公司财务政策、公司生 产效率、销售组织、对经理人的评价等。其中对收益的健康状况就是对收益质量的关注,马丁德尔的 评价方法也是采用访谈的形式,对各项指标进行打分,并将本公司的评价分数与该公司历史业绩和行 业标准进行对比,判断公司的管理绩效。同期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通过实证研究后提出企 业绩效评价八项指标,即市场地位、革新生产率、实物资源和财物资源、获利能力、管理者的业绩与 发展、员工的业绩与态度、社会责任,这其中对获利能力的评价就是指标之一。1971年M e l n n e s 分析了美国30家跨国公司,发现最常用的盈利能力指标是投资报酬率。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基于投 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绩效评价的具体内容基本上包括了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并以 此评价结果与经理人或雇员的报酬挂钩。进入80年代后,美国管理会计委员会从财务效益的角度发布 了“计量企业绩效说明书” ,提出了净收益、每股盈余、现金流量、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市场价值、 经济收益、调整通货膨胀后的业绩等8项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指标。其中净收益、每股盈余、投资报酬 率、市场价值、经济收益等都是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的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和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关于这两个题目企业盈利能力分析需要一些数据和表格的支撑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偏理论化一点个人建议你可以选择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确定选题了接下来你需要根据选题去查阅前辈们的相关论文,看看人家是怎么规划论文整体框架的;其次就是需要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了,进而整理和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论文框架;最后就是按照框架去组织论文了。你如果需要什么参考资料和范文我可以提供给你。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一般要有这样几部分组成:提出问题,阐明基本概念和基本观念;分析问题,说明为什么要坚持你的观点;解决问题,拿出解决问题方案,至于顺序,你可根据你的文章去定。也就是说论文由论点、论据、引证、论证、结论等几个部分构成。1、题目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毕业设计(论文)的中文题目应不超过25字,并不设副标题。2、 摘要与关键词摘要:摘要是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应包括本设计(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3、毕业设计(论文)正文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从财务指标上看,主要包括国家政策、全面分析、利润构成、经营模式、资本结构及资本效率、利润及利润质量等;从非财务指标看,主要有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的贡献,盈利能力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的结合,主体的多元化,知识与创新能力,过程与发展趋势等。对这两方面进行评价和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研究企业的盈利能力,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各种经济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成本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各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为基础,通过表内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一套指标体系,通常包括销售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利息保障倍数等,然后对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盈利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在盈利能力分析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不能仅从销售情况看企业盈利能力  对企业销售活动的获利能力分析是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重点。在企业利润的形成中,营业利润是主要的来源,而营业利润高低关键取决于产品销售的增长幅度。产品销售额的增减变化,直接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许多财务分析人员往往比较关注销售额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试图只根据销售额的增减变化情况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然而,影响企业销售利润的因素还有产品成本、产品结构、产品质量等因素,影响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因素还有对外投资情况、资金的来源构成等,所以仅从销售额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不够的,有时不能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要关注税收政策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税收政策是指国家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任务,选择确立的税收分配活动的方针和原则,它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税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调节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企业提供公平的纳税环境,能有效调整产业结构。税收政策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企业能够享受税收优惠,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不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企业,则被要求缴纳高额的税收,从而不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因此,国家的税收政策与企业的盈利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评价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离不开对其面临的税收政策环境的评价。然而,由于税收政策属于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很多财务人员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只注重对影响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进行分析,而容易忽视税收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三、重视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企业的利润主要由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非经常项目收入共同构成,一般来说,主营业务利润和投资收益占公司利润很大比重,尤其主营业务利润是形成企业利润的基础。非经常项目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有一定的贡献,但在企业总体利润中不应该占太大比例。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很多财务分析人员往往只注重对企业利润总量的分析,而忽视对企业利润构成的分析,忽视了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实际上,有时企业的利润总额很多,如果从总量上看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好,但是如果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一些非经常性项目,或者不是由企业主营业务活动创造的,那么这样的利润结构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也不能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  四、关注资本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资本结构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负债经营程度的高低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直接的影响。当企业的资产报酬率高于企业借款利息率时,企业负债经营可以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否则企业负债经营会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有些企业只注重增加资本投入、扩大企业投资规模,而忽视了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有可能会妨碍企业利润的增长。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许多财务人员也忽视了资本结构变动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只注重对企业借入资本或只对企业的自有资本进行独立分析,而没有综合考虑二者之间结构是否合理,因而不能正确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五、注意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资产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资产运转效率的高低不仅关系着企业营运能力的好坏,也影响到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通常情况下,资产的运转效率越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就越好,而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越强,所以说企业盈利能力与资产运转效率是相辅相成的。然而,很多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往往只通过对企业资产与利润、销售与利润的关系进行比较,直接来评析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忽视了企业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忽视了从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效率角度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性。这将不利于企业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进而推动盈利能力。  六、对企业盈利模式因素的考虑  企业的盈利模式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途径和方式,是指企业将内外部资源要素通过巧妙而有机地整合,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经营模式。独特的盈利模式往往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法宝,也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即使是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人才,但若没有一个独特的盈利模式,企业也很难生存。显然,企业的盈利模式并不是指从表面上看到企业的行业选择或经营范围的选择。因此,要想发现企业盈利的源泉,找到企业盈利的根本动力,财务人员就必须关注该企业的盈利模式,要分析这家企业获得盈利的深层机制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从其经营领域或企业行业特征上进行判断和分析。  七、重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的贡献  忽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的贡献,是指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只注重分析企业的销售收入、成本、费用、资产规模、资本结构等直接影响企业盈利水平的物质性因素,而忽视企业的商业信誉、企业文化、管理能力、专有技术以及宏观环境等一些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事实上,非物质性因素也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动因,比如企业有良好的商业信誉、较好的经营管理能力和企业文化,将会使企业在扩大销售市场、成本控制、获取超额利润等方面有所收获,这都有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的财务能力进行分析时,如果只注重通过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的物质性的因素,而忽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就不能够揭示企业盈利的深层次原因,也难以准确预测企业的未来盈利水平。  八、不仅要看利润多少,还要关心利润质量  对企业盈利能力高低的判断,取决于企业提供的利润信息,企业的利润的多少,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说,在资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越多,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应越好,反之,企业利润越少,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差。因此,很多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非常重视利润数量的多少。然而,企业的利润额由于受会计政策的主观选择,资产的质量、利润的确认与计量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质量风险问题。只看重利润的多少,不关心利润的质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利润信息及盈利能力的真实性,从而有可能导致财务分析主体的决策缺乏准确性。  九、不能仅以历史资料评价盈利能力  在财务分析时,大多数财务人员都是以企业年度决算产生的财务会计报告为基础计算各种盈利能力指标,来评价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在这种盈利能力分析中,人们所计算、评价的数据反映的是过去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情况,都是来源于企业过去的生产经营活动,属于历史资料。而对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评价,不仅要分析它过去的盈利能力,还要预测分析它未来的盈利能力。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不仅与前期的积累、前期盈利能力的强弱有关,还与企业未来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有关。因此,如果仅以历史资料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很难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做出一个完整、准确的判断。对现行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分析摘要:盈利能力分析指标是财务分析的核心,是所有者最为关注的,也是企业经营者和债权人必须关注的。对于企业获利能力的反映,要力求客观、全面、准确。本文针对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中的缺陷,提出了一些改进与完善的观点和具体操作方法。 关键词:盈利能力;财务分析;现金流量 企业的盈利水平,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也是投资人正确决定其投资去向,判断企业能否保全其资本的依据;债权人也要通过盈利状况的分析以准确评价企业债务的偿还能力,控制信贷风险。所以不论是投资人、债权人还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都日益重视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在盈利能力分析中,全面领悟分析的内容,正确掌握分析的方法至关重要。 一、盈利能力分析的内容盈利能力,也称为获利能力,它是指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应包括盈利水平及盈利的稳定、持久性两方面内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人们往往重视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而忽视企业盈利的稳定性、持久性的分析。实际上,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不能仅以企业利润总额的高低水平来衡量。虽然利润总额可以揭示企业当期的盈利总规模或总水平,但是它不能表明这一利润总额是怎样形成的,也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否按照现在的水平维持或按照一定的速度增长下去,即无法揭示这一盈利的内在品质。所以,对盈利能力的分析不仅要进行总量的分析,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盈利结构的分析,把握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后者在报表分析中更为重要。 二、盈利能力分析的方法(一)盈利稳定性的分析 盈利的稳定性主要应从各种业务利润结构角度分析,即通过分析各种业务利润在利润总额中的比重判别盈利的稳定性。我国损益表中的利润按着业务的性质划分为,商品(产品)销售利润、其它业务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等。各利润项目又是按获利的稳定性顺序排列的,凡是靠前的项目在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越高,说明获利的稳定性越强。由于主营业务是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一个待续经营的企业总是力求保证主营业务的稳定,从而使得盈利水平保持稳定,所以在盈利稳定性的分析中应侧重主营业务利润比重的分析,重点分析主营业务利润对企业总盈利水平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二)盈利持久性的分析 盈利的持久性,即企业盈利长期变动的趋势。分析盈利的持久性通常采用将两期或数期的损益进行比较的方式。各期的对比既可以是绝对额的比较,也可以是相对数的比较。绝对额的比较方式就是将企业经常发生的收支、经营业务或商品的利润的绝对额进行对比,看其盈利是否能维持或增长。相对数的比较方式,是选定某一会计年度为基年,用各年损益表中各收支项目余额去除以基年相同项目的余额,然后乘以100%,求得各有关项口变动的百分率,从中判断企业盈利水平是否具有持续保持和增长的可能性如企业经常性的商品销售或经营业务利润稳步增长,则说明企业盈利的持久性就越强。 (三)盈利水平分析的几个指标 分析企业的盈利水平,通过计算相对财务指标评价企业盈利水平。这些指标一般根据资源投入及经营特点分为四大类: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分析、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商品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包涵的基本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收入利润率、成本利润率、每股收益、普通股权益报酬率和股利发放率等等。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主要指对利润率的分析。 三、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的局限性(一)现行利润表反映企业财务业绩的缺陷 我国企业的利润表是建立在传统会计收益概念和收入费用配比基础之上的则务业绩报告形式,在这张报表中列报的主要是己实现的收益。它在物价基木稳定、市场经济活动单一、外部风险低的经济环境下是适当的,能基本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收益。但是,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物价的波动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摆脱的现象,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所兴起的金融创新,出现了价格波动性强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改变了传统资产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因而价值相对稳定的观念。于是,采用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已成为必然,但同时又带来了一个问题:即由于公允价值变化而产生的损益是否在收益表中确认。如果不在收益表中确认,就使得收益表无法如实反映企业当期的全部收益,将未实现增值摒弃在收益计算之外,会使得收益计算缺乏逻辑上的一致性,不能达到公允而充分披露的要求,从而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