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电气化铁道供电论文题目有哪些类型

发布时间:2024-07-07 01:01:16

电气化铁道供电论文题目有哪些类型

电气化铁道电能质量综合控制研究 摘要:作为典型的非平衡负载,电气化铁道的牵引负载给公共电网带来的谐波、负序和无功等电能质量问题不 容忽视。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是一种减小甚至消除无功、谐波以及其他电能质量问题的有效方法。以静止 无功补偿器(SVC)为基础,对电气化铁道的电能质量问题的综合控制进行研究。 关键词:电气化铁道;电网;电能质量;综合控制 1 前言 中国的电气化铁道总里程已经突破2·4万公里, 跃居世界第二。电气化铁道具有运载能力强、行车速 度快、节约能源、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在现代国民经 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由于电气化铁道牵引负载所具有的随即波 动性和不对称性,其给公共电网带来的诸如负序电流、 谐波以及无功功率等电能质量问题也引起了极大的关 注。研究如何利用有效手段治理电气化铁道牵引负载 所带来的一系列电能质量问题,确保电网中其他电力 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具有重大意义。 2 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 2·1 概述 我国的动力供电电网电压一般为110kV或者 220kV,通过牵引变压器转换为27·5kV作为牵引动力 机车的供电。现在普遍流行的牵引变压器种类主要有 单相牵引变压器、Y-D11牵引变压器、阻抗匹配牵引 变压器、Scott变压器等。我国电气化铁道采用工频交 流50Hz三相供电单相用电,其负荷牵引电力机车的 功率大,速度、负载状况变化频繁,且具有不对称的特 性,导致牵引电网具有功率因数低、谐波含量高、负序 电流大等特点,不但自身损耗大,而且对公共电网及铁 路沿线的其他电力设备也带来严重危害,必须采取有 效措施加以治理[1]。 2·2 单相变压器牵引供电网 采用单相牵引变压器的牵引供电系统拓扑结构如 图1所示[2]。 单相接线牵引网采用单相变压器供电,供电方式 又分为单相接线方式和V-V接线方式。单相接线牵 引变压器的原边跨接于三相电力系统中的两相;副边 一端与牵引侧母线连接,另一端与轨道及接地网连接。 牵引变压器的容量利用率高,但其在电力系统中单相 牵引负荷产生的负序电流较大,对接触网的供电不能 实现双边供电。所以,这种结线只适用于电力系统容 量较大,电力网比较发达,三相负荷用电能够可靠地由 地方电网得到供应的场合。另外,单相牵引变压器要 按全绝缘设计制造。而单相V-V接线将两台单相变 压器以V的方式联于三相电力系统每一个牵引变电 所都可以实现由三相系统的两相线电压供电。两变压 器次边绕组,各取一端联至牵引变电所两相母线上。 而它们的另一端则以联成公共端的方式接至钢轨引回 的回流线。这时,两臂电压相位差60°接线,电流的不 对称度有所减少。这种接线即通常所说的60°接线。 2·3 三相Y-D11变压器牵引供电网 采用三相Y-D11牵引变压器的牵引供电系统拓 扑结构如图2所示[2]。 三相Y-D11结线牵引变压器的高压侧通过引入 线按规定次序接到110kV或220kV,三相电力系统的高 压输电线上;变压器低压侧的一角c与轨道,接地网连 接,变压器另两个角a和b分别接到27·5kV的a相和b 相母线上。由两相牵引母线分别向两侧对应的供电臂 供电,两臂电压的相位差为60°,也是60°接线。因此,在 这两个相邻的接触网区段间采用了分相绝缘器。 3 SVC静止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3·1 SVC的发展 静止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C是一种先进的高 压电网动态功率因数补偿装置。它通过提高功率因数 来节约大量的电能,同时又起到减少电网谐波、稳定电 压、改善电网质量(环境)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 来,以晶闸管控制的电抗器(TCR)、晶闸管投切的电容 器(TSC)以及二者的混合装置(TCR+TSC)等主要形 式组成的静止无功补偿器(SVC)得到快速发展。SVC 可以看成是电纳值能调节的无功元件,它依靠电力电 子器件开关来实现无功调节。SVC作为系统补偿时可 以连续调节并与系统进行无功功率交换,同时还具有 较快的响应速度,它能够维持端电压恒定 3·2 SVC的工作原理及在电网中应用 TCR+TSC型SVC的基本拓扑结构见图3。它由 1台TCR、2台TSC以及2个无源滤波器组成,在实际 系统中,TSC及无源滤波的组数可根据需要设置。 TCR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与相控电抗器连接 的反并联晶闸管对的移相触发脉冲来改变电抗器等效 电纳的大小,从而输出连续可变的无功功率。图3中 两个晶闸管分别按照单相半波交流开关运行,通过改 变控制角α可以改变电感中通过的电流。α的计量以 电压过零点为基准,α在90°~180°之间可部分导通, 导通角增大则电流基波分量减小,等价于用增大电抗 器的电抗来减小基波无功功率。导通角在90°~180° 之间连续调节时电流也从额定到0连续变化,TCR提 供的补偿电流中含有谐波分量[3]。 TSC的工作原理是根据负载感性无功功率的变化 通过反并联晶闸管对来切除或者投入电容器。这里, 晶闸管只是作为投切开关,而不像TCR中的晶闸管起 相控作用。在实际系统中,每个电容器组都要串联一 个阻尼电抗器,以降低非正常运行状态下产生的对晶 闸管的冲击电流值,同时避免与系统产生谐振。用晶 闸管投切电容器组时,通常选取系统电压峰值时或者 过零点时作为投切动作的必要条件。由于TSC中的 电容器只是在两个极端的电流值之间切换,因此它不 会产生谐波,但它对无功功率的补偿是阶跃的。 TCR和TSC组合后的运行原理为:当系统电压低 于设定的运行电压时,根据需要补偿的无功量投入适 当组数的电容器组,并略有一点正偏差(过补偿),此 时再利用TCR调节输出的感性无功功率来抵消这部 分过补偿容性无功;当系统电压高于设定电压时,则切 除所有电容器组,只留有TCR运行。 4 电网电能质量综合控制与治理 4·1 谐波抑止与无功补偿 利用SVC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对牵引供电系统的 谐波和无功进行综合治理的关键是SVC最大无功补 偿量的确定和滤波器支路的设计[3]。 SVC最大无功补偿量Qsvc应该和设计线路牵引负 荷的大小相适应,应该按电气化铁道牵引负荷的最大 有功需求以及补偿后对装设地点功率因数或在最大无 功冲击时的最大电压损耗的要求来确定,具体可以按 照式(1)、(2)来计算。 QSVC=(tanφ1-tanφ2)Pmax(1) 式中,φ1、φ2分别为补偿前后110kV电源测功率 因数角;Pmax为电铁负荷最大有功需求。 QSVC=Qfmax-ΔU%Xs(2) 式中,Qfmax为装设地点最大无功冲击;ΔU%为装 设地点最大电压损耗要求;Xs为系统阻抗。 要想达到理想的谐波抑止效果,必须综合考虑FC 滤波支路的设计,既要保证装置的安全运行,又要达到 预计的理想效果。在实际设计中,首先需要根据供电 臂中所含的谐波分量来确定FC滤波支路的组成。由 于在电力牵引负荷的谐波中, 3、5、7次谐波占了很大 的比重,所以FC滤波支路一般由3、5、7次单调谐滤 波器构成。 当最大无功补偿容量和滤波支路的组成确定后, 如何将需补无功容量合理分配到各滤波支路中,这是 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各滤波支路的容量分配不合 理,一方面会使设备安装总容量偏大,另一方面有可能 因为某此滤波回路补偿功率偏小而发生过负荷,对设 备安全运行造成影响。 一些著名的电气公司采用的一些算法如下[6]: 如西门子公司的无功功率补偿按式(3)分配 Qc(h)=QSVCIh/h∑Ih/h(3) 式中,Qc(h)是第h次滤波支路分配的补偿容量;Ih 为供电臂第h次谐波电流。 BBC电气公司按照式(4)分配无功功率 Qc(h)=QSVC∑Ih(4) AEG电气公司则按照式(5)分配无功 Qc(3)∶Qc(5)∶Qc(11)∶Qc(13)=2∶2∶1∶1 (5) 式中,Qc(3)、Qc(5)、Qc(11)、Qc(13)分别为第3、5、11、 13次滤波支路分配的补偿容量。 4·2 负序电流补偿 牵引电力机车产生的大量负序电流给电网中其他 的电力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极大影响。SVC静 止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在补偿负序和末端电压上有着相 当高的效率。工程应用上可以选择在电网系统和负荷 上都安装SVC[5]。 在电网系统端安装应用SVC来补偿负序电流的 原则是参照斯坦梅茨法则(Steinmetz′s laws)。不管采 用哪一种牵引变压器,负序补偿的实现分为如下两步: (1)电力因数修正。通过安装电容器件,使得每 相负荷都为电阻性。 (2)参照斯坦梅茨法则(Steinmetz′s laws),AB相 的电阻性负荷G,与BC相的电容性负荷G/ 3以及CA 相的电感性负荷G/ 3互相对称。 电流环路图和相位图分别如图4、5所示: 从图5可以明显看到线电流I·A,I·B,I·C是对称 且正序的,BC相和CA相之间的阻抗负载也可以做到 类似的对称,因此系统中的所有负序电流都可以被补 偿而消除。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随着牵引负荷的起伏动态 地控制补偿需要的电容和电感器组。急于数字信号处 理器(DSP)的固定电容(FC)和晶闸管控制的电抗器 (TCR)的组合得以广泛应用,如图6所示。得益于 DSP对数据信息的快速处理,补偿所需的电容和电感 参数可以被快速、精确计算得到。 5 结论与展望 本文提出的基于静止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C)的 电气化铁道牵引电网电能质量综合控制与治理原理与 方案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电气化铁道的电能质量是 一个突出且严峻的课题与难题,要求我们不断探求新 的综合补偿方法,来综合控制与治理影响电能质量的 无功、谐波、负序等因素,以提高电网电能质量,确保电 网安全、经济运行。 参考文献 [1] 李群湛电气化铁道并联综合补偿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铁道 出版社, [2] TB/10009-2005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S] [3] 王兆安谐波抑止和无功功率补偿[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4] 铁道部电气化工程局电气化勘测设计院电气化铁道设计手册牵 引供电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5] 安鹏,张雷,刘玉田电气化铁道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影响及对 策[J]山东电力技术, 2005, (4): 16- [6] 马千里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在牵引变电所的应用[J]电气化铁 道, 2008(4)希望采纳

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由对沿线,牵引变电所输送电力的外部供电系统;以及从牵引变电所经降压、变相或换流(转换为直流电)后,向电力机车、动车组供电的变、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组成。电气化铁路直接供电方式最简单、投资少、运营和维护方便,但是其供电能力有限,且对临近通讯线路的干扰最严重。为保留直接供电方式的优点克服其不足,人们在其结构上增设与轨道并联的架空回流线,发展出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对临近通讯线路的屏蔽效果,使得牵引网阻抗和轨道电位都有所降低,但是其供电能力并没有本质的提高。BT供电方式为了减少直接供电方式对周围通讯线路的干扰,通过在接触网中串联吸流变压器(BT),将在钢轨中回流的电流吸上到回流线中流通来减少对通讯的干扰。扩展资料电气化铁路供电除电力牵引供电系统和电力机车动车外,还应包括对供电设施集中监控的远动系统。牵引供电设施分布在铁路沿线,运行管理复杂,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国际上即开始研制并采用远动装置。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引入,远动装置已逐步形成能日臻完善的系统(电力牵引供电系统的子系统)。远动系统的功能可归纳为“四遥”,即遥控、遥信、遥测和遥调。采用微机远动系统,可及时掌握供电设施的运行状态、节省人力和实现无人操作,防止误传指令和误操作,提高牵引供电的可靠性,保证运输安全。电气化铁路成机务设施,除通常意义下的电力机车机务段外,还应有集机车、车辆于一体的电动车组运用和检修基地。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发展是采用车上与地面信号相结合,以车上信号为主的控制方式。这就要求机务和动车组运用检修基地适应这种机电一体化的情况,配备相应的检修设备和技术力量,并加强与电务部门的合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气化铁道

有直接供电(简称TR供电)、自耦变压供电(简称AT供电)、吸流变压器供电(简称BT供电)和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简称DN供电)等供电方式 牵引网是由馈电线、接触网、钢轨及回流线组成的供电网络,如图: 一般情况下,接触网电压不应低于21kv,干线额定电压25kv,对地5kv。 单变供电:每个供电分区只从一端的牵引变电所获得电能(分区亭设备开关打开) 双边供电:两个供电臂同时从两个牵引变电所获得电能(分区亭设备开关关闭) 越区供电:当牵引变电所不能正常供电时,通过分区亭开关,由两侧相邻的变电所供电的临时措施(非正常状态) 直供方式,在牵引网中不加特殊防护措施,一般只在通信线路少的山区采用,AT和BT供电方式比较复杂,因此在沪杭、浙赣和京沪线电气化改造中均采用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 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取消BT供电方式中的吸流变压器,保留了回流线,利用接触网与回流线之间的互感作用,使钢轨中的回流尽可能地由回流线流回牵引变电所,因而部分抵消接触网对临近通信线路的干扰,其防干扰效果不如BT供电方式,通常在对通信线防干扰要求不高的区段采用。这种供电方式设备简单,因此供电设备的可靠性得到了提高;由于取消了吸流变压器,只保留了回流线,因此牵引网阻抗比直供方式低一些,供电性能好一些,造价也不太高,所以这种供电方式在我国电气化铁路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直接供电方式 优点: 简单、投资省。 缺点:由于牵引供电系统为单相负荷,该供 电方式的牵引回流为钢轨,是不平衡的供电方式I≠I?),对通信线路产生感应影响。 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AT供电方式) 由于自耦变压器的作用,接触网和正馈线的电流均为I/2,方向相反,有效地减少牵引网对通信线的干扰。 由于自耦变压器的中性点与钢轨相连,牵引网的供电电压为2x25kV,电压提高了一倍,因此牵引变电所的间距理论上提高了一倍。 例如直供+回流线供电方式牵引变电所间距为20-30km,则AT供电方式为40-60km。AT供电方式用于重载、高速需大电流的牵引供电系统。 馈线电流只有直供方式的一半。

铁道电气化论文题目有哪些类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题目我这里有好多。 原创论文 整套 需要可以用户名联系

这类的选题有很多,在这里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往期的论文选题,如:高功率引述整流器的建模与仿真、直流电机闭环控制调速系统的SIMULINK软件仿真、电力系统故障录波器的实验平台开发、抽油机抽空监测及控制器的软件设计、电容器分时投切无功补偿技术在抽油机上的应用研究、油水分离罐的自动运行系统的开发、新型开关电源拓扑的PSPICE的仿真研究、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的仿真,等等,这类的选题有很多,大家想要了解相关信息不妨来期刊目录网看看。

电气自动化的。还没定题目是吧。我们有题目和整套论文 可给你参考需要可以用户名联系方法

电气自动化 原创论文需要可以联系用户名 给你想要的结果。

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论文题目有哪些类型

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由对沿线,牵引变电所输送电力的外部供电系统;以及从牵引变电所经降压、变相或换流(转换为直流电)后,向电力机车、动车组供电的变、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组成。电气化铁路直接供电方式最简单、投资少、运营和维护方便,但是其供电能力有限,且对临近通讯线路的干扰最严重。为保留直接供电方式的优点克服其不足,人们在其结构上增设与轨道并联的架空回流线,发展出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对临近通讯线路的屏蔽效果,使得牵引网阻抗和轨道电位都有所降低,但是其供电能力并没有本质的提高。BT供电方式为了减少直接供电方式对周围通讯线路的干扰,通过在接触网中串联吸流变压器(BT),将在钢轨中回流的电流吸上到回流线中流通来减少对通讯的干扰。扩展资料电气化铁路供电除电力牵引供电系统和电力机车动车外,还应包括对供电设施集中监控的远动系统。牵引供电设施分布在铁路沿线,运行管理复杂,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国际上即开始研制并采用远动装置。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引入,远动装置已逐步形成能日臻完善的系统(电力牵引供电系统的子系统)。远动系统的功能可归纳为“四遥”,即遥控、遥信、遥测和遥调。采用微机远动系统,可及时掌握供电设施的运行状态、节省人力和实现无人操作,防止误传指令和误操作,提高牵引供电的可靠性,保证运输安全。电气化铁路成机务设施,除通常意义下的电力机车机务段外,还应有集机车、车辆于一体的电动车组运用和检修基地。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发展是采用车上与地面信号相结合,以车上信号为主的控制方式。这就要求机务和动车组运用检修基地适应这种机电一体化的情况,配备相应的检修设备和技术力量,并加强与电务部门的合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气化铁道

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power supply system for electrified railway)由电力系统经高压输电、牵引变电所降压、变相或换流等环节,向电气化铁道运行的电力机车、动车组输送电力的全部供电系统。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通常包括两大部分,即对沿线,牵引变电所输送电力的外部供电系统(参见电气化铁道外部供电系统);以及从牵引变电所经降压、变相或换流(转换为直流电)后,向电力机车、动车组供电的变、直流牵引供电系统(参见电力牵引供电系统)

题目:高速铁路牵引供电自动化网络通信系统研究摘 要:我国铁路建设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高速铁路的设计、建设正在进一步展开。面对日、德、法等先进技术的竞争,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速铁路牵引供电自动化系统(TPSAS,Traction Power Supply AutomaticSystem)是十分有意义的。控制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的TPSAS是高速铁路供电系统可靠运行的基础,可以替代进口,节省外汇和国家投资,同时也是高速铁路急需的重大技术装备。实现TPSAS的关键是通信,通信问题已成为牵引供电自动化系统研究和开发的核心问题。 现在运行的供电调度系统(PSDS,Power Supply DispatchingSystem)、牵引变电所自动化系统(TSAS,Traction Substation integratedAutomation System)、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PSMIS,Power Supply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接触网工区、检测车、牵引供电维修管理中心、路局管理部门等通信接口复杂,信息流混乱,要求不清,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管控一体化,同时存在“信息化孤岛”问题。在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按照管理和控制分流的原则,对TPSAS每个子系统的输入输出信息流进行了规范,提出了每个子系统的接口和要求,规划了TPSAS完整的信息流。按照铁路信息规范化要求,研究了相应的信息数据词典。按照TPSAS信息流对通信的要求,在现有通信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了TPSAS网络通信架构的解决方案。 FPSAS系统实时性主要是TSAS网络以及PSDS控制网络的实时性。通过深入研究以太网技术,结合高速铁路对TSAS实时性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工业控制以太网解决方案:分布交换式双环光纤自愈以太网。针对该方案,展开了研究:①详细设计了通信单元和TSAS中智能电子装置(IED,Intelligent Electric Device)的接口硬件。②提出了基于实时数据通道、最短路径表的最短路径算法,提高了通信的实时性。③提出了通信故障自愈和定位算法,使通信更易于维护,易于实现无人职守的TSAS,同时该方案也满足工业以太网对网络中断时间的要求。④利用最短路径的思想,给出了基于标准以太网的:PSDS通信网络的实现方案。⑤考虑到现场环境,研制了相应的工业级分布交换式网络通信单元。该方案大大提高了PSDS控制网络实时性、可靠性,实现了PSDS与TSAS之间真正意义上的无缝连接。利用排队论,讨论了通信CPU处理能力与输入缓冲区大小的关系,输入报文到达率与缓冲区大小的关系,得到了通信接口硬件的设计原则,为工业以太网通信接口硬件设计中CPU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利用OPNET,对TSAS采用总线式、交换式、分布交换式以太网方案进行系统仿真,在相同的条件下,仿真结果表明,分布交换式以太网优于总线式和交换式以太网,且改进了以太网数据时延确定性,避免了冲突。利用故障树分析法,在元件可靠度相同的条件下,比较现有的PSDS网络结构和本文提出的2路双环SDH网络结构的可靠性,结果表明2路双环SDH网络可靠性优于现有的PSDS网络结构;比较了TSAS中采用交换式和分布交换式以太网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分布交换式以太网可靠性大大高于交换式以太网。综上所述,PSDS采用2路双环SDH网络结构,TSAS采用分布交换式双环光纤自愈以太网,采用最短路径、故障自愈和故障定位算法,将是高速铁路TPSAS通信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基于本文所提出的分布交换式工业以太网架构,论文研究了IEC61850标准在TSAS的实现过程,从IED建模、数据对象和服务建立,GOOSE/GSSE特殊映射,MMS应用,实时操作系统,到硬件设计(IEC61850标准对硬件是有特殊要求的),IED和变电站层配置软件研究。 若是可以的话,就加分,给邮箱,给你传过去。这个是博士论文,怎么说也够你用了。

电气化铁道供电论文题目有哪些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其质量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是学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必须按照确定的规范认真执行。指导教师应加强指导,严格把关。  毕业设计(论文)撰写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  1 内容要求  1 题目  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毕业设计(论文)的中文题目应不超过25字,并不设副标题。  2 摘要与关键词  1 摘要  摘要是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应包括本设计(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2 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3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 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一章。绪论应包括: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的基本思路与采用的方法。  2 毕业设计(论文)主体  毕业设计(论文)主体应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各方面:  本研究内容的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论证;  本研究内容各部分(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设计计算;  本研究内容试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本研究内容的理论分析。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应着重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创新、改进与实际应用之处。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研究成果单独书写,并注明出处,不得将其与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对于将其他领域的理论、结果引用到本研究领域者,应说明该理论的出处,并论述引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3 结论  毕业设计(论文)的结论单独作为一章排写,但不加章号。  结论是对整个毕业设计(论文)主要成果的总结。在结论中应明确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创造性成果或创新点理论(含新见解、新观点),对其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等加以预测和评价,并指出今后进一步在本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结论内容一般在2000字以内。  4 致谢  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对课题给予资助者应予感谢。  5 参考文献  2 书写规定  1 毕业设计(论文)字数  1.学生应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做到设计合理,叙述简练,文字工整,绘图整洁、正确、规范。  2.土木、机械类专业设计型题目,一般而言每个学生至少应完成相当于一张0号、一张1号的的设计图(专科2张1号设计图),说明书不少于一万五千字(专科不少于一万字);论文型题目其说明书不少于二万八千字。  3.电、运输、管理、材料类专业设计型题目说明书不少于二万字(专科一万六千字),要有一定数量的设计图;论文型题目其说明书不少于二万四千字(专科不少于二万字)。  4.文科类专业论文原则上不少于一万字,并附资料索引,外语类专业论文要求三千到五千单词。  5.应用理科类专业论文中要有定性的分析,定量的计算,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程序处理和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论文说明书不少于二万字。  2 论文书写  毕业设计(论文)一律要求采用A4幅面的纸张打印。  论文版心大小为155mm×245mm,页边距:上6cm,下6cm,左5cm,右2cm,装订线位置左,装订线1cm,包括页眉和页脚,页码放在页眉右端;摘要、目录、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等正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形如第M页,其中M为阿拉伯数字。  3 摘要  外语类专业论文,外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的内容应完全一致,在外文语法、用词上应正确无误。编排上中文摘要在前、外文摘要在后。  4 目录  目录应包括毕业设计(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含:  正文章节题目(要求编到第3级标题,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1 章节及各章标题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  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2 层次  层次不宜太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层次代号采用8中表1的格式。  层次要求统一,但若节下内容无需列条的,可直接列款、项。层次用到哪一层次视需要而定。  6 引用文献  引用文献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五号字体。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如“二次铣削[1]”。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用4号字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4]可知”。  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  7 名词术语  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应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标准中未规定的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  采用英语缩写词时,除本行业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应该用括号注明英文全文。  8 物理量名称、符号与计量单位  1 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  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符合GB3100~3102-86的规定。论文中某一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统一。  物理量的符号必须采用斜体。表示物理量的符号作下标时也用斜体。  2 物理量计时单位  物理量计量单位及符号应按国务院198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及GB2100~31002执行,不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计量单位符号,除用人名命名的单位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之外,一律用小写字母。  非物理量单位(如件、台、人、元、次等)可以采用汉字与单位行号混写的方式,如“万t•km”,“t/(人•a)”等。  文稿叙述中不定数字之后允许用中文计量单位符号,如“几千克至1000kg”。  表达时刻时应采用中文计量单位,如“上午8点3刻”,不能写成“8h45min”。  计量单位符号一律用正体。  9 外文字母的正、斜体用法  按照GB3100~3102及GB7159-87的规定使用,即物理量符号、物理常量、变量符号用斜体,计量单位等符号均用正体。  10 数字  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7年发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除习惯中文数字表示的以外,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  11 公式  原则上居中书写。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空两格写,公式仍居中写。公式末不加标点。  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附录A中的第一个公式为(A-1)等。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  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应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1/(bcosx)。通常“乘”的关系在前,如acosx/b而不写成(a/b)cosx。  12 插表  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1-1”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用中文居中排写。  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表头中可采用化学符号或物理量符号。  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至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  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2个数字宽度)。表内文字或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采用通栏处理方式,不允许用“〃”、“同上”之类的写法。  表内文字说明,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  13 插图  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技术内容正确。选图要力求精练。  1 制图标准  插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及专业标准。  机械工程图:采用第一象限投影法,严格按照GB4457~4460,GB131-83《机械制图》标准规定。  电气图: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流程图:原则上应采用结构化程序并正确运用流程框图。  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  2 图题及图中说明  每个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图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图的图号为“图1-1”等。图题置于图下,用中文居中书写。有图注或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等置于分图之下。  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除外)或数字项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题之上(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  3 插图编排  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该图整体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  4 坐标单位  有数字标注的坐标图,必须注明坐标单位。  5 毕业设计(论文)原件中照片图及插图  毕业设计(论文)论文原件中的照片图均应是原版照片粘贴,不得采用复印方式。照片可为黑白或彩色,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照片采用光面相纸,不宜用布纹相纸。对金相显微组织照片必须注明放大倍数。  毕业设计(论文)原件中的插图不得采用复印件。  14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写格式应符合BG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常用参考文献编写项目和顺序规定如下:(仅作参考,没有引用者不写引用起止页)  著作图书文献  序号 作者 书名 版次 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  翻译图书文献  序号 作者书名 译者 版次 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  学术刊物文献  序号 作者 文章名 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术会议文献  序号 作者 文章名 编者名 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 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位论文类参考文献  序号 研究生名 学位论文题目 学校及学位论文级别 答辩年份:引用部分起止页  产品说明书、各类标准、各种报纸上刊登的文章及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著名的内部报告如PB、AD报告及著名大公司的企业技术报告等除外)等不宜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15 附录  对需要收录于毕业设计(论文)中且又不适合书写正文中的附加数据、资料、详细公式推导等有特色的内容,可作为附录排写,序号采用“附录1”、“附录2”等。  3 打印要求  1 字体  毕业设计(论文)所用字体要求为宋体。  2 字号  各章题序及标题 小2号黑体;  各节的一级题序及标题 小3号黑体;  各节的二级题序及标题 4号黑体;  各节的三级题序及标题 小4号黑体;  款、项 均采用小4号黑体;  正文用小4号宋体。  3 页眉  毕业设计(论文)各页均加页眉、页脚,在版心上边线隔一行加粗线,宽8mm,其上居中打印页眉。页眉内容一律用“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字号用小四号黑体。除此以外不得采用任何其它形式内容,页码置于页眉右端,采用形式为:第M页,其中M为阿拉伯数字。  页脚为一直线。  页眉和页脚示例见附录2。  4 内封(扉页)  1 扉页  扉页是对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导师、单位等较详细的说明,其格式为下面内容所对应的内容:  西南交通大学 (黑体小2号字)  毕业设计(论文) (黑体小2号字)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黑体2号字)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也接上行 (黑体2号字)  英文题目中的字母  要求全部大写  年级  姓名  黑体小4号字  专业  指导教师  5 评语及任务书  评语及任务书中字体采用小4 号宋体,具体格式见附录3、附录4。  6 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题头应居中,字样如下:  摘 要 (小2 号黑体)  然后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  摘要文字之后隔一行顶格(齐版心左边线)写出关键词,格式如下:  关键词 词 ;词 ;… ;词  关键词3~5个  空一格  小4号黑体  7 目录  目录中各章题序及标题用小4号黑体,其余用小4号宋体。目录打印实例见附录5。  8 正文层次  正文层次的编排建议用以下格式:  表1 层次代号及说明  章 第□章 □□……□ 居中排  章编号用阿拉伯数字  □1 □□……□  节 空一格  章编号,顶格  □ 1 □□……□ 不接排  条 □1 □□……□ □□……□□ 接排  □□……  款 □□…□ □□…□□…□□ 接排  □□……  项 (1)□□…□ □□…□□…□□ 接排  □□……  ↑ ↑  版心左边线 版心右边线  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孤行)。  版心边线,上、下框线只起说明作用,不必画出。  9 公式  公式序号的右侧符号与右边线顶边排写。  公式较长时最好在等号“=”处转行,如难实现,则可在+、-、×、÷运算符号处转行,转行时运算符号仅书写于转行式前,不重复书写。  公式中第一次出现的物理量应给予注释,注释的转行应与破折号“—”后第一个字对齐,格式见下列:  式中 Mf—试样断裂前的最大扭矩(N•m);  占二字  —试样断裂时的单位长度上的相对扭转角 ,(rad/mm)  公式中应注意分数线的长短(主、副分线严格区分),长分线与等号对齐,如  10 毕业设计(论文)印刷与装订  毕业设计(论文)全文一律要求打印,采用A4纸张单面印刷装订成册。  装订时严格按照下面顺序:  1、论文封面  2、扉页  3、评语  4、任务书  5、中文摘要  6、外文摘要  7、目录  8、正文(绪论、正文、结论)  9、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毕业设计(论文)正面封面一律采用学校统一印发的封面装订,按规定内容填写封面的各项内容,专业一栏按国家规范专业名称书写,不能附加任何其它说明。装订好后放入学校统一印发的毕业设计资料袋中,按规定填写资料袋上的各项内容。  西 南 交 通 大 学  成人(本、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此处为论文题目,黑体2号字)  (以下各项居中列)  年 级:  学 号:  姓 名:  专 业:  指导老师:  年 月  院 系 专 业  年 级 姓 名  题 目  指导教师  评 语  指导教师 (签章)  评 阅 人  评 语  评 阅 人 (签章)  成 绩  答辩委员会主任 (签章)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班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发题日期: 年 月 日 完成日期: 月 日  题 目  1、本论文的目的、意义  2、学生应完成的任务  3、论文各部分内容及时间分配:(共 12 周)  第一部分 ( 周)  第二部分 ( 周)  第三部分 ( 周)  第四部分 ( 周)  第五部分 ( 周)  评阅及答辩 ( 周)  备 注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审 批 人: 年 月 日

题目:高速铁路牵引供电自动化网络通信系统研究摘 要:我国铁路建设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高速铁路的设计、建设正在进一步展开。面对日、德、法等先进技术的竞争,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速铁路牵引供电自动化系统(TPSAS,Traction Power Supply AutomaticSystem)是十分有意义的。控制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的TPSAS是高速铁路供电系统可靠运行的基础,可以替代进口,节省外汇和国家投资,同时也是高速铁路急需的重大技术装备。实现TPSAS的关键是通信,通信问题已成为牵引供电自动化系统研究和开发的核心问题。 现在运行的供电调度系统(PSDS,Power Supply DispatchingSystem)、牵引变电所自动化系统(TSAS,Traction Substation integratedAutomation System)、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PSMIS,Power Supply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接触网工区、检测车、牵引供电维修管理中心、路局管理部门等通信接口复杂,信息流混乱,要求不清,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管控一体化,同时存在“信息化孤岛”问题。在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按照管理和控制分流的原则,对TPSAS每个子系统的输入输出信息流进行了规范,提出了每个子系统的接口和要求,规划了TPSAS完整的信息流。按照铁路信息规范化要求,研究了相应的信息数据词典。按照TPSAS信息流对通信的要求,在现有通信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了TPSAS网络通信架构的解决方案。 FPSAS系统实时性主要是TSAS网络以及PSDS控制网络的实时性。通过深入研究以太网技术,结合高速铁路对TSAS实时性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工业控制以太网解决方案:分布交换式双环光纤自愈以太网。针对该方案,展开了研究:①详细设计了通信单元和TSAS中智能电子装置(IED,Intelligent Electric Device)的接口硬件。②提出了基于实时数据通道、最短路径表的最短路径算法,提高了通信的实时性。③提出了通信故障自愈和定位算法,使通信更易于维护,易于实现无人职守的TSAS,同时该方案也满足工业以太网对网络中断时间的要求。④利用最短路径的思想,给出了基于标准以太网的:PSDS通信网络的实现方案。⑤考虑到现场环境,研制了相应的工业级分布交换式网络通信单元。该方案大大提高了PSDS控制网络实时性、可靠性,实现了PSDS与TSAS之间真正意义上的无缝连接。利用排队论,讨论了通信CPU处理能力与输入缓冲区大小的关系,输入报文到达率与缓冲区大小的关系,得到了通信接口硬件的设计原则,为工业以太网通信接口硬件设计中CPU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利用OPNET,对TSAS采用总线式、交换式、分布交换式以太网方案进行系统仿真,在相同的条件下,仿真结果表明,分布交换式以太网优于总线式和交换式以太网,且改进了以太网数据时延确定性,避免了冲突。利用故障树分析法,在元件可靠度相同的条件下,比较现有的PSDS网络结构和本文提出的2路双环SDH网络结构的可靠性,结果表明2路双环SDH网络可靠性优于现有的PSDS网络结构;比较了TSAS中采用交换式和分布交换式以太网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分布交换式以太网可靠性大大高于交换式以太网。综上所述,PSDS采用2路双环SDH网络结构,TSAS采用分布交换式双环光纤自愈以太网,采用最短路径、故障自愈和故障定位算法,将是高速铁路TPSAS通信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基于本文所提出的分布交换式工业以太网架构,论文研究了IEC61850标准在TSAS的实现过程,从IED建模、数据对象和服务建立,GOOSE/GSSE特殊映射,MMS应用,实时操作系统,到硬件设计(IEC61850标准对硬件是有特殊要求的),IED和变电站层配置软件研究。 若是可以的话,就加分,给邮箱,给你传过去。这个是博士论文,怎么说也够你用了。

电气化铁道供电论文题目有哪些及答案

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摘要][关键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高档智能化建筑已成为当今建筑的主流。文章就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谈一下自己的观点。电气自动化智能建筑接地一、TN-S系统二、TN-C-S系统三、交流工作接地四、安全保护接地五、屏蔽接地与防静电接地六、直流接地七、防雷接地八、结束语TN-S系统是把中性线N和保护接地线PE严格分开的低压配电系统,是一个三相四线加PE线的接地系统。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线PE除在变压器中性点共同接地外,两线不再有任何的电气连接。系统正常运行时,中性线N带电,而PE线不带电。该接地系统具备安全可靠的基准电位,PE线不允许断线,对地没有电压,故设备金属外壳接在PE线上安全、可靠。因此,TN-S系统可作为智能建筑的电气接线系统。在智能建筑里,单相用电设备较多,单相负荷比重较大,三相负荷通常是不平衡的,因此在中性线N中带有随机电流。另外,由于大量采用荧光灯照明,其所产生的三次谐波叠加在N线上,加大了N线上的电流量,如果将N线接到设备外壳上,会造成电击或火灾事故;如果在TN-S系统中将N线与PE线连在一起再接到设备外壳上,那么危险更大,凡是接到PE线上的设备,外壳均带电;会增加电击事故的范围;如果将N线、PE线、直流接地线均接在一起除会发生上述的危险外,电子设备将会受到干扰而无法工作。因此智能建筑应设置电子设备的直流接地,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及普通建筑也应具备的防雷保护接地。此外,由于智能建筑内多设有具有防静电要求的程控交换机房、计算机房、消防及火灾报警监控室以及大量易受电磁波干扰的精密电子仪器设备,所以在智能楼宇的设计和施工中,还应考虑防静电接地和屏蔽接地的要求。TN-C-S系统由两个接地系统组成,第一部分是TN-C系统,第二部分是TN-S系统,分界面在N线与PE线的连接点。该系统一般用在建筑物的供电由区域变电所引来的场所,进户之前采用TN-C系统,进户处做重复接地,进户后变成TN-S系统。TN-S接地系统明显提高了人及物的安全性。同时只要我们采取接地引线,各自都从接地体一点引出,及选择正确的接地电阻值使电子设备共同获得一个等电位基准点等措施,因此TN-C-S系统可以作为智能型建筑物的一种接地系统。工作接地主要指的是变压器中性点或中性线(N线)接地。N线必须用铜芯绝缘线。在配电中存在辅助等电位接线端子,等电位接线端子一般均在箱柜内。必须注意,该接线端子不能外露;不能与其它接地系统,如直流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混接;也不能与PE线连接。在高压系统里,采用中性点接地方式可使接地继电保护准确动作并消除单相电弧接地过电压。中性点接地可以防止零序电压偏移,保持三相电压基本平衡,这对于低压系统很有意义,可以方便使用单相电源。安全保护接地就是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体之间作良好的金属连接。即将大楼内的用电设备以及设备附近的一些金属构件,用PE线连接起来,但严禁将PE线与N线连接。在现代建筑内,要求安全保护接地的设备非常多,有强电设备,弱电设备,以及一些非带电导电设备与构件,均必须采取安全保护接地措施。当没有做安全保护接地的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时,其外壳有可能带电。如果人体触及此电气设备的外壳就可能被电击伤或造成生命危险。我们知道:在一个并联电路中,通过每条支路的电流值与电阻的大小成反比,即,接地电阻越小,流经人体的电流越小,通常人体电阻要比接地电阻大数百倍,经过人体的电流也比流过接地体的电流小数百倍。当接地电阻极小时,流过人体的电流几乎等于零。实际上,由于接地电阻很小,接地短路电流流过时所产生的压降很小,所以设备外壳对大地的电压是不高的。人站在大地上去碰触设备的外壳时,人体所承受的电压很低,不会有危险。加装保护接地装置并且降低它的接地电阻,不仅是保障智能建筑电气系统安全,有效运行的有效措施,也是保障非智能建筑内设备及人身安全的必要手段。在现代建筑中,屏蔽及其正确接地是防止电磁干扰的最佳保护方法。可将设备外壳与PE线连接;导线的屏蔽接地要求屏蔽管路两端与PE线可靠连接;室内屏蔽也应多点与PE线可靠连接。防静电干扰也很重要。在洁净、干燥的房间内,人的走步、移动设备,各自磨擦均会产生大量静电。例如在相对湿度10~20%的环境中人的走步可以积聚5万伏的静电电压,如果没有良好的接地,不仅仅会产生对电子设备的干扰,甚至会将设备芯片击坏。将带静电物体或有可能产生静电的物体(非绝缘体)通过导静电体与大地构成电气回路的接地叫防静电接地。防静电接地要求在洁静干燥环境中,所有设备外壳及室内(包括地坪)设施必须均与PE线多点可靠连接。智能建筑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越小越好,独立的防雷保护接地电阻应≤10Ω;独立的安全保护接地电阻应≤4Ω;独立的交流工作接地电阻应≤4Ω;独立的直流工作接地电阻应≤4Ω;防静电接地电阻一般要求≤100Ω。在一幢智能化楼宇内,包含有大量的计算机、通讯设备和带有电脑的大楼自动化设备。在这些电子设备在进行输入信息、传输信息、转换能量、放大信号、逻辑动作及输出信息等一系列过程中都是通过微电位或微电流快速进行,且设备之间常要通过互联网络进行工作。因此为了使其准确性高,稳定性好,除了需有一个稳定的供电电源外,还必须具备一个稳定的基准电位。可采用较大截面的绝缘铜芯线作为引线,一端直接与基准电位连接,另一端供电子设备直流接地。该引线不宜与PE线连接,严禁与N线连接。智能化楼宇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与布线系统,如通信自动化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保安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闭路电视系统以及他们相应的布线系统。这些电子设备及布线系统一般均属于耐压等级低、防干扰要求高、最怕受到雷击的部分。不管是直击、串击、反击都会使电子设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或严重干扰。因此,智能化楼宇的所有功能接地,必须以防雷接地系统为基础,并建立严密、完整的防雷结构。智能建筑多属于一级负荷,应按一级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设计,接闪器采用针带组合接闪器,避雷带采用25×4(mm)镀锌扁钢在屋顶组成≤10×10(m)的网格,该网格与屋面金属构件作电气连接,与大楼柱头钢筋作电气连接,引下线利用柱头中钢筋、圈梁钢筋、楼层钢筋与防雷系统连接,外墙面所有金属构件也应与防雷系统连接,柱头钢筋与接地体连接,组成具有多层屏蔽的笼形防雷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防止雷击损坏楼内设备,而且还能防止外来的电磁干扰。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的应用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技术领域,随着更多智能建筑的出现,将有更加先进的技术补充到这一领域中,使这一技术更加成熟、完善。参考文献[1]朱甫泉。论电气技术与智能建筑[J]建筑电气,4[2]刘胜荣,史美芳,姜圣天。防雷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3

电气化铁道电能质量综合控制研究摘 要:作为典型的非平衡负载,电气化铁道的牵引负载给公共电网带来的谐波、负序和无功等电能质量问题不容忽视。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是一种减小甚至消除无功、谐波以及其他电能质量问题的有效方法。以静止无功补偿器(SVC)为基础,对电气化铁道的电能质量问题的综合控制进行研究。关键词:电气化铁道;电网;电能质量;综合控制1 前言中国的电气化铁道总里程已经突破2·4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电气化铁道具有运载能力强、行车速度快、节约能源、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在现代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电气化铁道牵引负载所具有的随即波动性和不对称性,其给公共电网带来的诸如负序电流、谐波以及无功功率等电能质量问题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研究如何利用有效手段治理电气化铁道牵引负载所带来的一系列电能质量问题,确保电网中其他电力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具有重大意义。2 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2·1 概述我国的动力供电电网电压一般为110kV或者220kV,通过牵引变压器转换为27·5kV作为牵引动力机车的供电。现在普遍流行的牵引变压器种类主要有单相牵引变压器、Y-D11牵引变压器、阻抗匹配牵引变压器、Scott变压器等。我国电气化铁道采用工频交流50Hz三相供电单相用电,其负荷牵引电力机车的功率大,速度、负载状况变化频繁,且具有不对称的特性,导致牵引电网具有功率因数低、谐波含量高、负序电流大等特点,不但自身损耗大,而且对公共电网及铁路沿线的其他电力设备也带来严重危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1]。2·2 单相变压器牵引供电网采用单相牵引变压器的牵引供电系统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2]。单相接线牵引网采用单相变压器供电,供电方式又分为单相接线方式和V-V接线方式。单相接线牵引变压器的原边跨接于三相电力系统中的两相;副边一端与牵引侧母线连接,另一端与轨道及接地网连接。牵引变压器的容量利用率高,但其在电力系统中单相牵引负荷产生的负序电流较大,对接触网的供电不能实现双边供电。所以,这种结线只适用于电力系统容量较大,电力网比较发达,三相负荷用电能够可靠地由地方电网得到供应的场合。另外,单相牵引变压器要按全绝缘设计制造。而单相V-V接线将两台单相变压器以V的方式联于三相电力系统每一个牵引变电所都可以实现由三相系统的两相线电压供电。两变压器次边绕组,各取一端联至牵引变电所两相母线上。而它们的另一端则以联成公共端的方式接至钢轨引回的回流线。这时,两臂电压相位差60°接线,电流的不对称度有所减少。这种接线即通常所说的60°接线。2·3 三相Y-D11变压器牵引供电网采用三相Y-D11牵引变压器的牵引供电系统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2]。三相Y-D11结线牵引变压器的高压侧通过引入线按规定次序接到110kV或220kV,三相电力系统的高压输电线上;变压器低压侧的一角c与轨道,接地网连接,变压器另两个角a和b分别接到27·5kV的a相和b相母线上。由两相牵引母线分别向两侧对应的供电臂供电,两臂电压的相位差为60°,也是60°接线。因此,在这两个相邻的接触网区段间采用了分相绝缘器。3 SVC静止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3·1 SVC的发展静止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C是一种先进的高压电网动态功率因数补偿装置。它通过提高功率因数来节约大量的电能,同时又起到减少电网谐波、稳定电压、改善电网质量(环境)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晶闸管控制的电抗器(TCR)、晶闸管投切的电容器(TSC)以及二者的混合装置(TCR+TSC)等主要形式组成的静止无功补偿器(SVC)得到快速发展。SVC可以看成是电纳值能调节的无功元件,它依靠电力电子器件开关来实现无功调节。SVC作为系统补偿时可以连续调节并与系统进行无功功率交换,同时还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它能够维持端电压恒定3·2 SVC的工作原理及在电网中应用TCR+TSC型SVC的基本拓扑结构见图3。它由1台TCR、2台TSC以及2个无源滤波器组成,在实际系统中,TSC及无源滤波的组数可根据需要设置。TCR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与相控电抗器连接的反并联晶闸管对的移相触发脉冲来改变电抗器等效电纳的大小,从而输出连续可变的无功功率。图3中两个晶闸管分别按照单相半波交流开关运行,通过改变控制角α可以改变电感中通过的电流。α的计量以电压过零点为基准,α在90°~180°之间可部分导通,导通角增大则电流基波分量减小,等价于用增大电抗器的电抗来减小基波无功功率。导通角在90°~180°之间连续调节时电流也从额定到0连续变化,TCR提供的补偿电流中含有谐波分量[3]。TSC的工作原理是根据负载感性无功功率的变化通过反并联晶闸管对来切除或者投入电容器。这里,晶闸管只是作为投切开关,而不像TCR中的晶闸管起相控作用。在实际系统中,每个电容器组都要串联一个阻尼电抗器,以降低非正常运行状态下产生的对晶闸管的冲击电流值,同时避免与系统产生谐振。用晶闸管投切电容器组时,通常选取系统电压峰值时或者过零点时作为投切动作的必要条件。由于TSC中的电容器只是在两个极端的电流值之间切换,因此它不会产生谐波,但它对无功功率的补偿是阶跃的。TCR和TSC组合后的运行原理为:当系统电压低于设定的运行电压时,根据需要补偿的无功量投入适当组数的电容器组,并略有一点正偏差(过补偿),此时再利用TCR调节输出的感性无功功率来抵消这部分过补偿容性无功;当系统电压高于设定电压时,则切除所有电容器组,只留有TCR运行。4 电网电能质量综合控制与治理4·1 谐波抑止与无功补偿利用SVC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对牵引供电系统的谐波和无功进行综合治理的关键是SVC最大无功补偿量的确定和滤波器支路的设计[3]。SVC最大无功补偿量Qsvc应该和设计线路牵引负荷的大小相适应,应该按电气化铁道牵引负荷的最大有功需求以及补偿后对装设地点功率因数或在最大无功冲击时的最大电压损耗的要求来确定,具体可以按照式(1)、(2)来计算。QSVC=(tanφ1-tanφ2)Pmax(1)式中,φ1、φ2分别为补偿前后110kV电源测功率因数角;Pmax为电铁负荷最大有功需求。QSVC=Qfmax-ΔU%Xs(2)式中,Qfmax为装设地点最大无功冲击;ΔU%为装设地点最大电压损耗要求;Xs为系统阻抗。要想达到理想的谐波抑止效果,必须综合考虑FC滤波支路的设计,既要保证装置的安全运行,又要达到预计的理想效果。在实际设计中,首先需要根据供电臂中所含的谐波分量来确定FC滤波支路的组成。由于在电力牵引负荷的谐波中, 3、5、7次谐波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FC滤波支路一般由3、5、7次单调谐滤波器构成。当最大无功补偿容量和滤波支路的组成确定后,如何将需补无功容量合理分配到各滤波支路中,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各滤波支路的容量分配不合理,一方面会使设备安装总容量偏大,另一方面有可能因为某此滤波回路补偿功率偏小而发生过负荷,对设备安全运行造成影响。一些著名的电气公司采用的一些算法如下[6]:如西门子公司的无功功率补偿按式(3)分配Qc(h)=QSVCIh/h∑Ih/h(3)式中,Qc(h)是第h次滤波支路分配的补偿容量;Ih为供电臂第h次谐波电流。BBC电气公司按照式(4)分配无功功率Qc(h)=QSVC∑Ih(4)AEG电气公司则按照式(5)分配无功Qc(3)∶Qc(5)∶Qc(11)∶Qc(13)=2∶2∶1∶1 (5)式中,Qc(3)、Qc(5)、Qc(11)、Qc(13)分别为第3、5、11、13次滤波支路分配的补偿容量。4·2 负序电流补偿牵引电力机车产生的大量负序电流给电网中其他的电力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极大影响。SVC静止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在补偿负序和末端电压上有着相当高的效率。工程应用上可以选择在电网系统和负荷上都安装SVC[5]。在电网系统端安装应用SVC来补偿负序电流的原则是参照斯坦梅茨法则(Steinmetz′s laws)。不管采用哪一种牵引变压器,负序补偿的实现分为如下两步:(1)电力因数修正。通过安装电容器件,使得每相负荷都为电阻性。(2)参照斯坦梅茨法则(Steinmetz′s laws),AB相的电阻性负荷G,与BC相的电容性负荷G/ 3以及CA相的电感性负荷G/ 3互相对称。电流环路图和相位图分别如图4、5所示:从图5可以明显看到线电流I·A,I·B,I·C是对称且正序的,BC相和CA相之间的阻抗负载也可以做到类似的对称,因此系统中的所有负序电流都可以被补偿而消除。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随着牵引负荷的起伏动态地控制补偿需要的电容和电感器组。急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固定电容(FC)和晶闸管控制的电抗器(TCR)的组合得以广泛应用,如图6所示。得益于DSP对数据信息的快速处理,补偿所需的电容和电感参数可以被快速、精确计算得到。5 结论与展望本文提出的基于静止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C)的电气化铁道牵引电网电能质量综合控制与治理原理与方案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电气化铁道的电能质量是一个突出且严峻的课题与难题,要求我们不断探求新的综合补偿方法,来综合控制与治理影响电能质量的无功、谐波、负序等因素,以提高电网电能质量,确保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参考文献[1] 李群湛电气化铁道并联综合补偿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 TB/10009-2005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S][3] 王兆安谐波抑止和无功功率补偿[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4] 铁道部电气化工程局电气化勘测设计院电气化铁道设计手册牵引供电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5] 安鹏,张雷,刘玉田电气化铁道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影响及对策[J]山东电力技术, 2005, (4): 16-[6] 马千里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在牵引变电所的应用[J]电气化铁道, 2008(4)

题目:高速铁路牵引供电自动化网络通信系统研究摘 要:我国铁路建设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高速铁路的设计、建设正在进一步展开。面对日、德、法等先进技术的竞争,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速铁路牵引供电自动化系统(TPSAS,Traction Power Supply AutomaticSystem)是十分有意义的。控制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的TPSAS是高速铁路供电系统可靠运行的基础,可以替代进口,节省外汇和国家投资,同时也是高速铁路急需的重大技术装备。实现TPSAS的关键是通信,通信问题已成为牵引供电自动化系统研究和开发的核心问题。 现在运行的供电调度系统(PSDS,Power Supply DispatchingSystem)、牵引变电所自动化系统(TSAS,Traction Substation integratedAutomation System)、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PSMIS,Power Supply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接触网工区、检测车、牵引供电维修管理中心、路局管理部门等通信接口复杂,信息流混乱,要求不清,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管控一体化,同时存在“信息化孤岛”问题。在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按照管理和控制分流的原则,对TPSAS每个子系统的输入输出信息流进行了规范,提出了每个子系统的接口和要求,规划了TPSAS完整的信息流。按照铁路信息规范化要求,研究了相应的信息数据词典。按照TPSAS信息流对通信的要求,在现有通信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了TPSAS网络通信架构的解决方案。 FPSAS系统实时性主要是TSAS网络以及PSDS控制网络的实时性。通过深入研究以太网技术,结合高速铁路对TSAS实时性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工业控制以太网解决方案:分布交换式双环光纤自愈以太网。针对该方案,展开了研究:①详细设计了通信单元和TSAS中智能电子装置(IED,Intelligent Electric Device)的接口硬件。②提出了基于实时数据通道、最短路径表的最短路径算法,提高了通信的实时性。③提出了通信故障自愈和定位算法,使通信更易于维护,易于实现无人职守的TSAS,同时该方案也满足工业以太网对网络中断时间的要求。④利用最短路径的思想,给出了基于标准以太网的:PSDS通信网络的实现方案。⑤考虑到现场环境,研制了相应的工业级分布交换式网络通信单元。该方案大大提高了PSDS控制网络实时性、可靠性,实现了PSDS与TSAS之间真正意义上的无缝连接。利用排队论,讨论了通信CPU处理能力与输入缓冲区大小的关系,输入报文到达率与缓冲区大小的关系,得到了通信接口硬件的设计原则,为工业以太网通信接口硬件设计中CPU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利用OPNET,对TSAS采用总线式、交换式、分布交换式以太网方案进行系统仿真,在相同的条件下,仿真结果表明,分布交换式以太网优于总线式和交换式以太网,且改进了以太网数据时延确定性,避免了冲突。利用故障树分析法,在元件可靠度相同的条件下,比较现有的PSDS网络结构和本文提出的2路双环SDH网络结构的可靠性,结果表明2路双环SDH网络可靠性优于现有的PSDS网络结构;比较了TSAS中采用交换式和分布交换式以太网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分布交换式以太网可靠性大大高于交换式以太网。综上所述,PSDS采用2路双环SDH网络结构,TSAS采用分布交换式双环光纤自愈以太网,采用最短路径、故障自愈和故障定位算法,将是高速铁路TPSAS通信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基于本文所提出的分布交换式工业以太网架构,论文研究了IEC61850标准在TSAS的实现过程,从IED建模、数据对象和服务建立,GOOSE/GSSE特殊映射,MMS应用,实时操作系统,到硬件设计(IEC61850标准对硬件是有特殊要求的),IED和变电站层配置软件研究。 若是可以的话,就加分,给邮箱,给你传过去。这个是博士论文,怎么说也够你用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