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教育对中国发展的影响论文题目大全

发布时间:2024-07-05 12:33:41

教育对中国发展的影响论文题目大全

有很多呀,我就分享几个教育进展这本期刊上的论题给你看看吧1、面向物理核心素养下《加速度》教学设计2、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大学生抑郁影响因素研究3、新时代持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4、大数据背景下的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研究5、“双减”政策下,家校如何为学生“减负”“增识”6、从“国际化”到“本土化”: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研究

儒家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发展的影响

去"90论文"网吧,他们在这个领域相当专业的TOD自己百度搜索哦

什么样的课题?原创我帮忙,附带检测报告。

教育对中国发展的影响论文题目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的传统教育也相应地发生了一系列演变。逐步形成了具有明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色彩的中国近代教育体系,与新兴资产阶级的出现和与反帝反封的爱国民主运动蓬勃兴起相适应,也出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具有近代民主思想的进步的思想家,主张变法革新,改革政治,提出了以“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为中心的向西方学习的口号。这一思想不仅对以后的变法维新运动影响很大,而且为西方近代体育引进中国奠定了思想基矗。1.洋务运动的“新教育”与西方近代教育的输入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阶级中一些掌握军政实权,以镇压人民起家的大官僚、大军阀如:奕讠斤、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看到中国的古老的弓箭、刀矛是敌不过西方的轮船大炮的。为了实行对内镇压人民革命、对外御侮图强,积极主张向西方学习,推行所谓“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在教育方面,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兴办“西学”,以培养科技人材。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在各地开办了造船、兵器等工厂;开办了外语、船政、机器、军事等学堂;并派遣留学生到欧美各国学习。这称之为“新教育”。它是中国设立近代式学校的开始。在“新教育”中,洋务派为了镇压起义和反抗斗争,先后在天津、上海、广州、武昌等地聘请外国军官,废弃传统的骑射、“弓、刀、石、技勇”,改练洋枪、洋炮、洋操,训练新式的陆海军。这样,做为体育运动的体操首先在编练新军的过程中出现了。但此时的体操主要是英国的兵操,包括列队、刺杀、战阵与战术等。在“新教育”中,洋务派为了军事的需要,还开办了一些军事学堂。如北洋水师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广东陆师学堂、广东水师学堂、福建船政学堂等等。这些军事学堂聘有外国教官,依照外国军事学校办理。军事学堂除开设一些近代军事学科外,并设有体育课程,称为体操课。如在北洋水师学堂,“学生入学,授以英国语言,翻译文法……推步、测量、驾驶诸学。虑其或失文弱,授之枪,俾习步伐;树之桅,俾习升降”,“以升降娴其技艺,即以练其筋力”。由此看来,洋务派的军队和学堂教育是近代西方体育输入我国的开端,在一定意义上讲,洋务运动对近代体育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2.维新运动的教育思想与近代体育思想的形成1894年中日战争,中国惨败以后,帝国主义各国企图瓜分中国。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具有资本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想仿效日本的“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进行改良,变法维新,被称为维新运动或维新主义。在维新运动期间,先后颁布了一些有关教育方面的上谕。如:(1)筹办京师大学堂。(2)令各省督、抚、将、将盛州、县的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地方自行捐办的义学、社学等,也一律兼习中西学。(3)所有中小学应读之书,仍由官书局编译、颁布遵行。(4)设立农业、茶务、蚕桑、医学学堂。(5)派人出国游学。可以看出,维新派主张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新学”来改良封建主义的“旧学”,提倡从“西学”入手,组织学会,兴办学校,开发民智。虽然维新运动仅一百天就失败了,但维新主义的教育思想对以后的学校教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积极影响。他们从进步的近代教育的角度提出了发展体育的主张,阐述了体育思想,促使了中国近代体育思想的形成。在维新派中,严复是中国最早的较系统地介绍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思想的先驱人物。他创办了北京通艺学堂、上海复旦公学等学校,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年。他翻译了斯宾塞的《德育、智育、体育》一书,译名为《劝学论》。他是首先在我国传播西方资本主义德、智、体三育并重教育的维新主义者。严复认为改良中国的社会,自强图存,保种保国,主要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就是要使国家三强:“血气体力之强、聪明智虑之强、德行仁义之强”。他提出的自强保种的三大要政中的“鼓民力”,就是要使人民具有强健的身体,有“血气体力之强”。他认为要具有强健的身体,一方面要通过体育和其它劳动“练体力”,一方面要讲卫生。康有为在他的维新主义思想中,非常重视教育。他认为“今日中国之敝,人才乏也,人才之乏,不讲学也”,“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康有为的教育思想、体育思想,主要表明在他的《大同书》中。他认为大同社会的学校教育应分为《婴儿院》、《小学院》、《中学院》、《大学院》四级。各级教育都要培养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并提出了各级学校的目的任务、课程和教育措施。他重视体育,在《大同书》中,较系统全面地提出各级学校的体育和卫生的理论与应有的措施。如:在婴儿院,注意饮食、嬉游安息,壮儿体;在小学院,“体操尝游步场无不广大适宜,秋干、跳木、沿竿无不具备”;在中学院“体操尝游步园、操舟诸莫不毕备”;在大学院,“大学亦重体操,以行血气而强筋罕。这表明,康有为是从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教育思想基础上来表述其体育思想的,《大同书》不仅提出了我国最早的一个全面、系统而富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教育制度,也反映了康有为较为系统的学校体育思想。梁启超师承康有为,非常强调学校教育的重要意义,甚至认为要使国家富强,“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他认为:“德育、智育、体育三者,为教育上缺一不可之物”。主张学校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发展的“新民”。他还认为“尚武”是新国民的特性之一,因此他非常重视尚武精神和学校体育。他在《论尚武》一书中,从国家、民族的存亡论述尚武的重要意义说:“尚武者国民之元气,国家所恃之以立,而文明所赖以维持者也。……立国者苟无尚武之国民,铁血之主义,则虽有文明,虽有智识,虽有民众,虽有广土,必无以自立于竞争剧烈之舞台”。梁启超的体育思想,是其教育救国、教育图强爱国思想的组成部分。总之,资产阶级维新派是最早接受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和体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们以“救亡图存”为目的,从教育的观点来论述和倡导体育,这样就初步形成了中国近代体育思想。这一思想对促进近代体育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学校体育的兴起,尚武风气的开拓,都起了极大的作用。张伯苓是以其传奇人生丈量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者。50余年里先后创建了天津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子中学、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以毕生心血构建了南开完整的教育体系。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4月5日清明节,是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的冥诞。我以拙著《张伯苓年谱长编》寄托“心祭”。那一个个方块字,似乎都化成了与这位教育先哲进行心灵沟通的轻声细语。张伯苓先生是以其传奇人生丈量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者。他从清朝末年走上三尺讲台,创办新式教育,筚路蓝缕,开拓前行,历经北洋军阀和民国时代,直至新中国成立。50余年里先后创建了天津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子中学、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以毕生心血构建了南开完整的教育体系。张伯苓办学伊始,即以凌厉的锐气、开放的文化心态、“东西称盛”的教育目标和宗奉不渝的独特办学理念,为把南开做成“私立民有”的学校不懈求索。南开以办学立意高峻、校风优良、名师荟萃、人才辈出著称。从南开走出了周恩来、吴大猷、陈省身、曹禺、叶笃正、刘东生、张忠谋(台湾台积电董事长)等一大批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和实业家。梁启超曾说:“南开为我教育界之一元气”。孙中山也称赞:“南开是世界有名的好学校”。胡适称张伯苓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美国教育界评价张伯苓:“50年来,以坚定的信仰和毫不动摇的意志献身教育,振兴中华,是全国自信的象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先后授予张伯苓名誉博士学位。改革开放后,国家在南开大学隆重纪念张伯苓诞辰110周年,重新肯定他的一生,是进步的、爱国的一生。他办教育是有成绩的。矢志不移的教育信念张伯苓是在旧时代办教育,在复杂动荡的社会条件下,国力萎靡,民不聊生,教育所面临的生机与命运,与今天不可同日而语。特别是张伯苓要办私立教育,没有政府投入和纳税人供给,独立支撑一座学府,经费就是头等难题。1934年,张伯苓写给南京教育部的报告中曾经慨叹以私立学校有限之财力,“十五年来,屡感竭蹶”。张伯苓的好朋友司徒雷登说过,我作为燕京大学校长,在美国有一批潜在的赞助者,而张伯苓没有这些条件。我深深知道,张伯苓在中国创办一所私立大学的困难。张伯苓也说,南开在最困难的时候,八里台(即南开大学所在地)笼罩在愁云惨雾之中,甚至每棵小树都好像在向我哭。其实,要克服办学困难,不是没有“取巧”的办法。比如扩大招生名额,增收学费,或者卖文凭,开“后门”,南开立马会有转机。但是教育家的良心,使他坚决不做有损学校声誉的事情。张伯苓就是这么一个人,乐观、进取、知难而进。每遇挫折总说:“不要紧,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北洋政府请他做教育总长,张学良请他当天津市长,他都婉辞不干,依然矢志不渝地带领南开前进。1937年,日本大举侵略中国,南开被炸毁,校园被日军盘踞,师生四散。面对如此惨局,张伯苓在悲痛中奋然表示,只要举国抗战,南开被毁算什么?打完了仗,再办一个南开。当时《中央日报》发表社论:“62岁的老人,34年苦心经营的学府,一朝毁灭,而所表现的态度,乃‘重为南开树立一新生命’,这就是南开精神。”这一张大报,破天荒为一位教育家立碑立言。坚定的教育信念,是张伯苓实现他的奋斗目标和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而坚定的教育信念,又来自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执著期盼和岿然不动的定力。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他就说过,我日夜所努力所希望者,欲二三十年内在世界史中,有一章是“新中国之觉悟之崛起”。张伯苓的全部教育奋斗史即立足于此。把教育的情爱播撒校园学校是张伯苓的第二生命,学生是他的精神寄托。他从外地归来,或从国外归来,不先回家看妻儿,而是先到学校看师生。平常在校,他不是一头扎在办公室里,而是常到学生寝室、教室走走,或者找学生谈话。每周的“修身”集会,照例都给学生讲话,从国家大事到人格养成,从南开校史到校训校风,娓娓道来,入心入脑。周末也常常与学生在一起,或观摩学生排演话剧,或站在学生堆儿里观看球赛。新生入学,他能很快记住学生的姓名。南开中学满千人之前,张伯苓几乎都能叫出学生的名字,熟知每人的情况。对于具有特长或者经济困难的学生,他会格外给予关注。他把关爱、体贴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一抹微笑、一句规劝、一份理解,不只传递着温情和鼓励,也蕴含了学生在课堂未必学得到的人生秘诀。当然,他对学生的爱,更多还是体现在为学生营造全面发展的文化氛围上。南开以学生社团多、课外活动丰富多彩而闻名。正如周恩来所说,南开的教育是自由活泼的。当时的南开教育不是现在的“应试文化”,而是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培养学生适应各方面的能力。夏丏尊在《爱的教育》中曾说,教育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张伯苓对学生的爱就是一泓永不枯竭的池水。始终把教师放在重要地位张伯苓是教师出身的职业校长,深知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对一所学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在南开大学初期就明确提出“大学最要者即良教师”。他是教师的朋友,尊重教师,善待教师,让教师当家作主,参与学校管理。后来张伯苓进一步提出,大学是学者为学问而聚集之所,吸引学生的最大力量是好教授。为此,要求南开各院系都要有相当的学术带头人,“才必上选,数必充实”,由他们组成教授团队的核心。同时强调选聘和引进人才要坚持“学行并茂,资质与学力兼长”的标准,而不能“论学不论人,重天才而忽略功夫”。张伯苓的教师观影响了几代南开的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南开重视选拔培养优秀青年学者的良好风尚。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晚年在台湾发表纪念张伯苓的文章,其中特别谈到南开“藉伯乐识才之能,聘得年轻学者,予以教研环境,使其继续成长,卒有大成”的经验,认为南开在这方面确有极高的成就。所谓“予以教研环境”,无非是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而已。太多的功利色彩不利于青年学者健康成长,当今创新人才呼之难出,毛病恐怕就出在人才导向和教育价值观上。强调“三不”办学主张独立的大学精神,最重要的体现是办学特色。张伯苓注重从自有的资源出发,突出特色和精品,坚持把适应和引导社会需要放在首位,构建有特色的学科和创新人才平台。他不盲目攀比,不贪大求全,坚守办学的底线,控制发展规模,量力招生,绝不图财扩招,不开“学店”,不卖文凭。他公开申明办学“三不”主张:一曰不偏——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二曰不私——清廉为本,以诚立校,不以办学为致富之门,不以办学为狩官之阶;三曰不假——不虚假招摇,不欺学生,不欺社会。“三不”主张既是校长的人格,也是学校的“校格”。南开凭此“安身立命”,也赖此赓续不衰。张伯苓的办学精神和办学成就,在拙著《张伯苓年谱长编》中都有翔实的记述。为了尽可能将一个全面、立体的张伯苓展现给读者,笔者多年埋首于故纸堆中,无论朝夕,孜孜矻矻,广事搜求。不仅获得了大量书刊资料,而且发掘了大量档案秘籍,仅未刊的张伯苓函札即多达3000余件;不仅追寻张伯苓的国内足迹,又远赴哥伦比亚大学访查张伯苓留美轶事,还从校友中得到不少有价值的口述史素材。在此丰厚基础上,爬梳剔罗,辨析考证,去伪存真,力求真实客观,准确可靠。“年谱长编”在体例上也作了一些尝试,加入历史真象的细节探究与剖析,还原谱主所处时代的历史语境,融史料与史识为一体,以期凸显年谱兼具资料性与学术性的功能。“年谱长编”或可成为真正认识张伯苓的资源,成为学习借鉴张伯苓办学精神的宝库。面对时下“娱乐化解读”历史人物的流风,耐心读一点年谱之类的书,也许是一味不错的清醒剂。

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正在给整个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近年来,随着因特网在中国的迅速延伸,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从因特网上获取各种信息(参见图1),因特网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因特网为依托,远程教学、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正在中国迅速兴起,据调查统计:在中国未来最有希望的十项网上事业中,网上学校(13%的可能性)仅次于网上购物(15%的可能性)和网络通讯(15%的可能性),名列第三(参见图2)。由此可见,教育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一场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到教学内容,乃至教育观念和教育目的的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正在静悄悄地发生,并已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之一。如何正确地认识这场新的教育变革,客观地分析因特网对当前教育的各种影响,积极地推进教育改革,是当前颇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因特网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模式,但可能会动摇教育的目的  从学校教育到网络教育——社会需求的满足  因特网为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模式——网络教育。网络教育是近十年才兴起的、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教学中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与传统的学校教育方式相比,网络教育的最大优点在于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教师不必到教室去授课,学生也不必按部就班地学习,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通信网络在一种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交流,教学方式由传统的教师控制教学进度改为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内容和安排学习进度,从而满足了社会普通性和个体独立性学习的需要,并为进一步实现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了条件。  附图 目前,网络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根据网络校园(TeleCampus)网站的数据显示,在北美和欧洲,提供本科网络教育的就有164所大学,提供研究生网络教育的有313所大学(注: )。加州虚拟大学(California VirtualUniversity,以下简称CVU)便是一个成功的尝试。CVU成立于1997年10月,由加州政府资助,合作的注册学院和大学从成立时候的65间,至1998年8月增加到95间。在过去6个月,网上课程成倍增长,目前共有1600门网上课程。  有人甚至预言:随着“无纸社会”的到来,将来的所有学校都会变成“虚拟学校”,没有校园,没有课室,没有教师,没有同学,学生只需要有一台连通因特网的电脑,便可通过利用电子教室、电子黑板、电子图书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学到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获得学位。念大学不再是大学生的“专利”。当然,人们网上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获得文凭,而是训练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基本技能,提高了解新知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网络教育倡导自主学习,使学制变得更加灵活。学生通过网络自主选修自己需要的课程,自主决定听课的时段,自主查阅电子图书资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完成学业所需的时间和进度。学制因人而异,有的人可能两年或三年完成学业,有的人可能在五年或更长时间内完成。网络教育更加接近社会需要。网上学习不限于专业课程,还要接触大量的新知识新信息。学生在获得就业机会的同时,还可以实行半工半读。学生了解社会越真实广泛,学习的侧重点和努力方向就越明确,走出“校门”后的适应能力也就越强。  从情感交流到网络交流——教育目的的动摇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教书育人。传统的教育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地交流、讨论与沟通。学生们必须知道他们应该学习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学习这些东西。学生们需要去发现求知的内在涵义,以获得学习的动力,并将之应用到他们的个人生活中去。教师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即是要向学生解释这一切,并随时给予指导。但是电脑和因特网将会改变这种交流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无需直接面对面,彼此只是通过通信网络在一种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交流,不再有面对面的情感交流,不再有心灵火花的撞击,不再有由于相处而产生的师生情谊。这种长期的冷面无情的交流将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接受道德与理想教育的兴趣,对前途产生迷惘的情绪,失去行为规范,学校也就将会失去存在的意义。  虽然因特网将会逐渐取代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它却无法代替教师教给学生所有重要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如理想、纪律、责任以及协作精神等。因此,因特网可能会削弱教师在德育方面的作用,从而动摇教育的根本目的。

儒家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发展的影响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论文题目大全

有很多呀,我就分享几个教育进展这本期刊上的论题给你看看吧1、面向物理核心素养下《加速度》教学设计2、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大学生抑郁影响因素研究3、新时代持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4、大数据背景下的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研究5、“双减”政策下,家校如何为学生“减负”“增识”6、从“国际化”到“本土化”: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研究

小学教育主要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社会、政治、体育、艺术等各方面的基础教育,对儿童后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基础打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才。下面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小学教育论文题目有哪些?    1、自媒体背景下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定位和内容体系研究  2、小学英语教育理论与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和应用的有效结合  3、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教育软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4、小学科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  5、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衔接与贯通研究  6、技术支持下的小学协同教育需求分析  7、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素养教育  8、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  10、拉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11、试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  12、整合网络教育资源 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13、临沂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14、教育公平视角下流动儿童受教育质量的性别差异研究--以上海市小学为例  15、互联网对小学数学教育影响研究  16、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17、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初探  18、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团体干预研究  19、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效应  20、民汉合校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发展的现实路径  2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提高实效性的尝试  22、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2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策略  24、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探索  25、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6、信息技术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27、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28、基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29、小学低年级在新课改中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探讨  30、家庭系统治疗对小学行为问题学生教育的启示  31、小学教学过程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32、小学常规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33、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以广州市桂花岗小学为例  34、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35、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36、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37、小学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  38、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39、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相关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的作用  40、远程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41、新常态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优化研究  42、探索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新思路  43、探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4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45、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46、探研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整合小学思想品德课堂  47、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教育发展方向探讨  48、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技术优化探寻  49、信息化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革新  50、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有效开展小学科学教育的策略研究  5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52、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5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实施途径  54、浅谈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55、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翻转课堂实践研究  56、新课改中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57、美国心理健康教育对我国农村小学心理辅导的启示  58、我省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59、建寄宿制小学促教育均衡发展  60、探索微课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61、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62、认知神经科学青春期研究理论对小学高学段教育的启示  63、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  64、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研究  65、小学思想品德课中Flash教育动画的开发与教学应用  66、基于学生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以山东省牡丹区第五小学为例  67、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谈  68、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以贵州省安龙县毛草坪小学为例  69、对改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的思考--基于北京市A小学的调研  70、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以江西省南昌市小学为例  71、本土化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育功能发挥探索  72、省内财政分权与“新机制”对城乡义务教育经费差距的影响  73、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行为在父母教育卷入及学习成绩的中介作用  74、宿迁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南蔡中心小学为例  75、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探讨  76、小学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应对策略  77、朋辈心理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78、浅谈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  79、漫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80、用多媒体技术助飞农村小学语文教育  81、浅谈小学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82、正确应用现代教育设备于小学语文教学中  83、信息网络环境对小学科学教育方法的影响研究  8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85、小学教育教学中互联网资源的应用与完善  86、媒体技术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87、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88、现代教育技术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索  89、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淮安市中小学家校协同教育研究  90、广西农村小学英语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考  91、从教育技术视角探讨克服小学高年级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  92、教育质量“资本化”对住房价格的影响  93、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发展新探  94、信息技术“同步共享” 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95、积极心理学对开展小学生涯教育的启发  96、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策略探究  97、情感教育现状评析--基于云南XX小学调查  98、普通小学特殊儿童心理教育初探  99、浅谈小学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00、中加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学类课程教学比较研究  101、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102、“微翻转”学习方式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促进  103、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与相关方法  104、探小学德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05、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06、薄议远程教育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  107、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看教育公平  108、浅谈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育整合的校本课程开发  109、浅谈心理咨询在小学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价值  110、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数字化教育游戏影响因素分析及设计策略探析  111、教育公平视野下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  112、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析  113、义务制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四川省12所农村小学实地调查报告  114、例谈农村小学“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探求  115、浅谈多媒体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优越性  116、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价值体现  117、农村小学有效运用教育技术装备的探索  118、活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119、农村寄宿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少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小学教育这个专业致力于研究学习儿童心理、儿童教育方面。主要是心理学、教育学;并侧重于儿童心理,儿童教育。以上小学教育论文题目只是给大家作一个参考。希望大家顺利写出满意的小学教育论文。

101、教师(或学生)工作(或学习)动机的激发研究102、教师(或学生)心理素质问题研究103、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104、教师成长(发展)的途径、方式探索105、学习(或教学)策略研究106、教学活动中知识、技能与能力的转化研究107、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有效性研究108、网络环境下的班主任工作研究109、网络环境下的师生关系建设研究110、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与适应研究111、网络环境下的指导——自主学习研究112、新课改下的教师工作挑战及其适应研究113、新课改下的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研究114、新课改下的教师观重建研究115、新课改下的学生观重树研究116、新课改下师生关系的更新及其教育对策研究117、新课改下不同教学模式的比较及其实践综合研究118、新课改中地方课程的实践与反思119、新课改中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120、论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地位与作用121、新课改中家长的教育影响力研究122、论现代化大潮下的学校管理战略设计123、论国际化大潮下的学校教育目标设计124、论人性化思潮下的教育规则修改125、论信息化趋势下的培养目标设计126、论科学化思潮下的科学主义教育127、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问题与解决研究128、城乡儿童教育机会均等的考察与反思129、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应试化倾向的观察与批判130、论网络教育质效的评价131、论网络教育的管理与考核132、系统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133、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决策及其特征134、系统评价及其教育中的应用135、课堂教学系统的系统分析136、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利弊探悉137、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38、试论教师资源的有效配置139、试论中小学教师聘任制的建立和建全140、当前中小学教师聘任工作的规范研究141、教师积极性调动的途径142、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研究143、校长负责制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权力关系研究144、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党支部的功能和作用145、班级教育力量的形成146、网络时代德育工作新途径147、领导应变能力研究148、学校管理中良好工作态度的培养149、管理目标的功能研究150、学校管理中决策科学化(或民主化)研究151、现代学校管理中教代会职能研究152、期望理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153、双因素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激励154、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筹措155、成就动机理论与教师成就感的培养156、公平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157、外国教育史与中国教育改革(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158、论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教育先行战略159、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评述160、班主任工作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162、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途径163、学校管理制度研究164、校本管理研究165、教师依法执教研究166、学生品德评价研究167、信息化时代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68、高校扩招对基础教育的影响169、教师教学科研和教学质量的关系研究170、后进生的成因和转化对策171、网络教育中的教师素质结构及其应对研究172、网络背景下学生学习的特征及其教育变革研究173、网络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特征及其教育导向研究174、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175、网络下的教学过程特点研究176、基于网络开放性特征的教育变革研究177、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行为研究178、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少年的心理及行为方式影响的研究179、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180、教育发展与就业需求的社会心理学研究181、书院的产生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启示18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心理学研究183、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184、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研究185、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研究186、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研究187、青少年的情感能力培养的研究188、青少年的智力开发研究189、青少年的创造力培养研究190、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的创新191、适应新课程改革,加强学校教学管理192、新课程与教育评价的改革193、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语言可包括口语、体态语和书面语)194、基础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研究195、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196、我国家庭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对策197、独生子女心理特点及成因分析198、论离异家庭对儿童性格形成的消极影响199、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对策200、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设想201、试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因素202、青少年人际心理异常与家庭教育20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设想204、教师队伍现状和问题透视及改革对策205、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206、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207、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校评价208、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转化209、数学发展性评价内容研究210、说课的艺术性与规范性

关于教育的论文题目很多,不知你想要的是教育哪个方面的论文题目。一、中小学生心理教育方面;二、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发展方面;三、中小学德育、校外教育方面;四、课程与教学方面;五、家庭教育方面;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教育对中国发展的影响论文选题

《浅谈中国教育发展》、《从中国教育简史看现代中国教育》。

101、教师(或学生)工作(或学习)动机的激发研究102、教师(或学生)心理素质问题研究103、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104、教师成长(发展)的途径、方式探索105、学习(或教学)策略研究106、教学活动中知识、技能与能力的转化研究107、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有效性研究108、网络环境下的班主任工作研究109、网络环境下的师生关系建设研究110、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与适应研究111、网络环境下的指导——自主学习研究112、新课改下的教师工作挑战及其适应研究113、新课改下的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研究114、新课改下的教师观重建研究115、新课改下的学生观重树研究116、新课改下师生关系的更新及其教育对策研究117、新课改下不同教学模式的比较及其实践综合研究118、新课改中地方课程的实践与反思119、新课改中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120、论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地位与作用121、新课改中家长的教育影响力研究122、论现代化大潮下的学校管理战略设计123、论国际化大潮下的学校教育目标设计124、论人性化思潮下的教育规则修改125、论信息化趋势下的培养目标设计126、论科学化思潮下的科学主义教育127、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问题与解决研究128、城乡儿童教育机会均等的考察与反思129、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应试化倾向的观察与批判130、论网络教育质效的评价131、论网络教育的管理与考核132、系统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133、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决策及其特征134、系统评价及其教育中的应用135、课堂教学系统的系统分析136、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利弊探悉137、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38、试论教师资源的有效配置139、试论中小学教师聘任制的建立和建全140、当前中小学教师聘任工作的规范研究141、教师积极性调动的途径142、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研究143、校长负责制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权力关系研究144、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党支部的功能和作用145、班级教育力量的形成146、网络时代德育工作新途径147、领导应变能力研究148、学校管理中良好工作态度的培养149、管理目标的功能研究150、学校管理中决策科学化(或民主化)研究151、现代学校管理中教代会职能研究152、期望理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153、双因素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激励154、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筹措155、成就动机理论与教师成就感的培养156、公平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157、外国教育史与中国教育改革(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158、论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教育先行战略159、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评述160、班主任工作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162、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途径163、学校管理制度研究164、校本管理研究165、教师依法执教研究166、学生品德评价研究167、信息化时代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68、高校扩招对基础教育的影响169、教师教学科研和教学质量的关系研究170、后进生的成因和转化对策171、网络教育中的教师素质结构及其应对研究172、网络背景下学生学习的特征及其教育变革研究173、网络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特征及其教育导向研究174、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175、网络下的教学过程特点研究176、基于网络开放性特征的教育变革研究177、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行为研究178、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少年的心理及行为方式影响的研究179、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180、教育发展与就业需求的社会心理学研究181、书院的产生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启示18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心理学研究183、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184、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研究185、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研究186、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研究187、青少年的情感能力培养的研究188、青少年的智力开发研究189、青少年的创造力培养研究190、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的创新191、适应新课程改革,加强学校教学管理192、新课程与教育评价的改革193、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语言可包括口语、体态语和书面语)194、基础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研究195、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196、我国家庭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对策197、独生子女心理特点及成因分析198、论离异家庭对儿童性格形成的消极影响199、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对策200、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设想201、试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因素202、青少年人际心理异常与家庭教育20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设想204、教师队伍现状和问题透视及改革对策205、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206、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207、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校评价208、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转化209、数学发展性评价内容研究210、说课的艺术性与规范性

西方教育孩子是跟据孩子的兴趣!中国只是传统观念严紧!所以中国与西方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差别!~

教育学的学科思考— — 从西方教育学科研究的历史演变探讨教育学学科发展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人类出现的初始阶段就存在了。但是,教育作为一种认识或社会问题而被人们探讨,有意识地研究,则要迟得多。因此,可以说,作为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 教育学。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教育宴践的高度概括和科学的抽象。教育学科首先在西方形成,其历史过程可分为三大时期:一、前学科时期从研究结果在历史上留下痕迹井产生深远影响这一角度看,可把古希腊哲人对教育的有关探讨作为前学科时期的起点,把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诞生作为终点,时间跨度约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l6世纪末共20∞ 多年。这段时期又可分为“古希腊”和“中世纪”两大阶段。1.教育存在的台理性— — 研究对象与中心课题。从古希腊哲人遗留下来的有关文献看,首先进入他们思考领域的教育问题,并不是诸如“教育是什么 这样与认识事物性质密切相关的问题.而是社会为什/厶要办教育,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教育应该怎么办(包括结构、内容与方法)等直接面对教育实践的原则性问题。有关“教育必要性”,有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强调教育的功利或实用价值的回答;有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与共同利益有关的非功利性价值的回答�6�8 �6�8 这些古希腊哲人对教育必要性问题的探讨,实际上是对教育价值和目的的探讨。它指向的是教育对人类、社会、个人的意义问题。它与哲人对自然的探讨有巨大差异。过去忽视了这一差异,但它却是“教育 这一人为事物特性充分、顽强而突出的表现。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进行教育括动的,所以研究教育,必然首先研究和论证自己需要的台理性。而后把教育当作满足自己需要的工具来设计 (从目的到内容、方法)。人的需要和对需要的意识、价值判断的不同与变化,必然会反映到教育问题上来,教育这一研究对象性质上的非自然性,教育研究与自然研究在问题域上存在区别。2,两种研究传统的发端— — 研究方法。古希腊哲人由哲学观直接导出教育价值观与目的观,成为他们主要的认识方法,是这时期教育研究方法整体上的一大特征。哲学在教育研究中发挥着双重作用,既是教育观形成的哲学理论前提,也是认识教育现象的理性工具,这两者的台一使教育观与哲学观直接对应,思考哲学问题的方法也就是思考教育问题的方法。因此,可以说,古希腊时期哲人关于教育问题的探讨,在一定意义上,只是他们的哲学观在教育这一具体领域中的运用和体现。这一最初形成的研究方式,哲学与教育观的密切关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保持下来,成为教育研究中第一个最古老的传统。另外,以古罗马著名雄辩家和教育家昆体良为代表的另一种传统,即以如何培养雄辩家为核心问题的有关教育的系统探讨,他采用的立足于经验的总结与反思,面对现实的思辩与依赖直觉的判断及以服务于教育实践为目标的研究方法,成为古代又一种研究传统.对以教育实践问题为对象的教育研究产生持久的影响。犹如第一种传统在方法上有赣于哲学,并未形成特殊一样,第二种传统在方法上也未超出经验反思的范围,未形成教育研究的特殊,只是反思的内容是教育经验,在方法上更注意对与对象相关事物系统、全面的关注.因而显得缜密而有条理。3.认识教育现象的前提性问题域形成— — 研究结果。古希腊的教育研究,无论从方法,还是从研究结果的存在形式看,都还未达到专门化的程度,只是以一些观点、见解的方式存在,很难说是系统的理论,更未形成学科。但这并不等于说古代对教育的探讨不重要,古希腊时期教育研究的结果形成了认识教育现象的前提性问题域,是教育理论的基础构成。有关教育的问题,古希腊哲人的基本回答可概述如下:(1)人与社会是否需要教育? — — 从社会功利及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的需要来论述其必要性。(2)人是否有接受教育的可能? 提出了教育中身与心、感性与理性、智与德等一系列范畴的肯定回答。(3)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的原因是什幺?— — 遗传、习惯与教育。(4)教育对人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 — 规范与塑造作用。(5)人什么时期接受教育最重要和有效?— — 儿童时期。可以说,人类历史上教育探究的初始期对人类教育认识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贡献,不在于得出的结论.而在于形成的基本问题域。4.中世纪的变化与意义。从中世纪一些教育文献中可看到,循着演绎的路线探讨教育问题时,神学家们不再以哲学.而是以神学为起点,论证过程中主要引用圣经中的话作为理论依据.或者以上帝的名义来证明结论的正确。哲学服从神学、理性服从信仰,这样一个中世纪神学家推崇的最高原则,也体现在对教育问题的探讨中,神学统治是中世纪学术僵死、倒遇、贫乏的重要原因。它从反面告诉了我们演绎过程中大前提的决定性意义。神学至上的教育观区分了信仰与真理、道德与知识两对范畴,就此而言.是一种认识上的进步.因为至着与至真尽管相关,但并不等同,区分有助于对它差异和各自特性的研究。与此相关的是,中世纪的宗教教育家关注内心体验、反省、感悟等一系列人的内心世界与精神领域的变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作为范例解剖人性.描写人皈依上帝所走过的长长的心路。中世纪的教育研究并非一片空白,也不都是倒退。当时已有人开始注意和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因素.井把此作为研究、确定教育行为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路线与哲学思辩路线的有意识区分,对信仰与知识的区分,都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创造了认识条件.但是,从总体上看这些都来形成一种普遍的研究因素和传统。因此,前学科时期教育研究的主要形态还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奠定的。中世纪孕育着新时期的曙光,它是从古希腊原始哲学的辉煌通向近代科学诞生的桥梁

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影响论文题目大全初中

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研究 加快中西部开发,借以扩大内需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分析论人力资本的节约略论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初步设想从人力资本结构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可选为你所用。这些题目看似大,其实你选准切入的角度,是容易展开的。祝你顺利!

你这篇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甚至百度文库都有!  ==================论文写作方法===========================论文网上没有免费的,与其花人民币,还不如自己写,万一碰到骗人的,就不上算了。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通读一遍,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参照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补充内容,实在不会,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2020年最新经济学论文题目:   社会经济视角下农民工社会融入研究   山西省老年妇女社会经济现状的分析与研究--基于山西省第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   关怀经济学:另一种可能性   市场经济下我国统计组织体系改革   论女性家庭角色的社会经济作用   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需求与统计供给存在问题的思考   做好基层统计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   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基础教学改革探讨   经济收入 精神文化与公众的快乐生活--基于“现阶段我国公众精神生活水平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陶希圣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学术转向   女性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   基于因子分析的陕南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研究   基于经济社会活动视角的城市空间演化过程模型   福利国家与私人慈善的法律经济学比较分析   统计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本回答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学术堂整理了20个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研究进展  2、探析艺术品市场与社会经济的相互影响  3、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探讨  4、清末民国时期四川烟草业与地域社会经济初论  5、基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城市管理模式探究  6、社会经济发展与电力需求关联研究综述  7、社会经济发展中审计问责的内涵与实现途径  8、统计工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9、雾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治理对策--基于无锡地区的探索  10、我国房地产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  11、"营改增"对我国社会经济及企业的意义  12、浅析我国房地产行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3、新常态下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14、电子商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演进路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展开  15、新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城市经营的定位转变  16、干旱区耕地景观格局碎化特征及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分析  17、关于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系统影响的机理和途径的探讨  18、民航安全状况与社会经济指标关联分析  19、新媒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简析  20、当代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困境与策略选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