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论文的中心思想和观点怎么写才正确

发布时间:2024-07-06 00:34:54

论文的中心思想和观点怎么写才正确

师答:文章的中心思想(主题)是指作者在文章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归纳中心思想,是属于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能力和要求,要求学生能从整体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文章中心思想(主题)的表现形式是有差异的:在议论文中,中心论点是文章中心思想的集中表现;在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的主题;在各类记叙文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包括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有以下方法:一、从分析文章的标题入手。一般来讲,文章的标题可以成为了解文章内容的窗口。记叙文的标题有的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如福州市2003年中考试卷中的《你震撼我的心灵》;有的则以具有比喻或双关意义的词句作为标题,点明中心,如昆明市2004年中考试卷中的《天使》。说明文的标题也常常把要说明的主要内容显示出来,如福州市2004年中考试卷中的《“空气长寿素”——负氧离子》等。议论文的标题有的直接就阐明了论点,如哈尔滨市2004年中考试卷中的《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等。二、从分析文章的点题句、关键句入手。记叙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主要起点明主题、揭示哲理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等作用。因此在阅读过程中万不可忽视。例如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作者谈到自己在朝鲜前线的思想感情的经历时写道,“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接着,又明确地指出,“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然后用议论的句子直接赞颂志愿军战士的高贵品质,点明他们的可爱之处,揭示文章的中心。三、从分析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入手。议论文中的中心论点常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例如在《谈骨气》一文中,作者在开头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此外,还可以结合文章的表现手法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表现手法是为表现文章的内容服务的,因此,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有助于总结中心。例如《白杨礼赞》一文,作者直接赞美的是白杨树,实际上赞美的是北方的农民,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表现中心。另外还要注意,有些文章没有直接点明中心或写出与中心有关的语句,应把文章各段大意联系起来,综合概括起来加以分析。

概括记叙文中心思想的提炼与的方法:记叙文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对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的内容的概括、提炼,是通过人、事、景物所表现出的中心思想。概括记叙文中心的主要方法有:1、分析文题,概括中心。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可先通过分析文章的标题,结合文章的内容,准确概括出文章中心。如《敬畏自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题目就直接揭示了主题;《变色龙》、《驿路梨花》等题目形象含蓄地揭示文章主题。2、分析写作背景,体会中心。了解背景能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助于准确地归纳文章的主题。如了解了《故乡》的背景就容易分析出文章的主题是通过闰土等人的巨大变化,揭示黑暗统治及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3、分析首段,确定中心。文章常常开篇点题,分析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以把握文章主题。如《背影》、《谁是最可爱的人》开篇写了作者的切身感受,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题。4、分析结尾,总结中心。篇尾点题也是为文之法,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往往在结尾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的中心,可细心品味文章的结尾,结合文章的内容,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5、分析议论、抒情句,品味中心。有的记叙文,作者往往用议论、抒情的语句,表达情感,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要认真品读这些句子,就能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每叙述完一个故事后,就有一段议论抒情的句子,分析每一个典型事例后面的议论抒情性句子,就能把握文章的中心。6、抓每段的中心句,归纳中心。一般的记叙文,每一段落都有一个中心句或重点句,要抓住这些中心句或重点句,归纳出文章的中心。7、概括各段大意,归纳中心。要先把每一段的意思概括出来,在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出文意的中心。如《我的老师》8、分析文章的结构,总结主题。结构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分析结构可以了解作者意图,总结归纳出主题。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先写百草园快乐自由的生活,再写三味书屋的枯燥生活,对比中就揭示了封建教育束缚儿童的健康成长。9、综合分析,把握中心。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概括记叙文中心的一般语言表述形式:本文记叙了(或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赞扬了(或揭露了、歌颂了、说明了、表达了、表现了)……的精神(或思想、品质、道理、感情性格、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中心思想大都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对人性的赞美之类的 多看两篇文章就好

【考点聚焦】“中心”是文章中心思想的简称,写文章是为表达自己的感情思想的,所以说,文章的中心是灵魂。中心突出或明确,就是指作文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中心并能让这个中心贯穿始终、统帅所有材料。高考作文,因就考场、阅卷等条件的影响,限制采用一些适当的方式、方法,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是很有必要的。【考点解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里,都有对作文中心方面的要求。在基础等级中,明确分四等:一等,中心突出,内容充实;二等,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三等,中心基本明确;四等,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而在发展等级中的“深刻”、“有创意”就明显包含此方面的内容。由此看来,突出文章的中心,是高考作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迁涉到文章的立意、材料、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各个方面,可以说一篇文章的所有方面都为它服务,它处于核心地位,没有它,谈论作文的其他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实在的。下面我们来谈谈记叙文、议论文如何突出中心。【方法点拔】(一)、如何突出记叙文的中心1、抓住记叙文的线索,是做到中心突出的先决条件。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一种思路,是连缀文章的全部材料的一种思路、脉络,只有线索清楚,“言之有序”,才能清楚明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为了更具体深刻地了解线索对突出中心的作用,我们先来看看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王郎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各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幽香,佳木秀而繁荫,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清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荫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之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这篇仅五百字左右的文章,表达的是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那写景抒情的妙笔,巧织成篇的苦心,均值得学习。这里主要谈线索。第一段由面到点,由山到泉,由泉到亭,然后说出“醉翁亭”的得名,但文意一转,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山水之乐,得于心而寓之酒”,由亭名进而突出一个“乐”字,这便是全文的中心思想。二段写山水之乐,三段写在山水之间与民同乐,醒能“述以文”的太守自乐。作者为了贯穿全文的文脉能动起来,便在每段都出现了一个不断跳动的字眼。我们只要把各段中的“乐”字连起来看,就能露出这是一条文脉。之所以说它跳动,一是指它在紧要关头就出现,一是指它一出现就那么引人注目,这就是《醉翁亭记》的线索。我们从线索看到文章的来龙去脉,看到了作者清晰的文脉,所以阅读文章要抓住线索,分析出作者思路。写文章也常要通过文章线索,而透彻表现思路,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那么,什么可以做文章的线索呢?一是以景、物为线索。以景为线索,往往抓住景物的特征,把材料串联起来。如郁达夫《故都的秋》,全文紧扣故都的秋色“清”、“静”、“悲凉”的特征选择和组织各种景色。如果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也完全可以说,一切“物”语皆情语,以“物”为线索结构全文,推动事件或情节的发展,是我们学习中常见的。二是以人、事为线索,以人的某些特征,某些细节或所见所闻组织材料。如《祝福》中的“我”便是祥林嫂悲惨遭遇的见证人,也是安排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也是记叙文中常见的。如《项链》,就是以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的。三是以思想情感为线索。这种线索似乎难以捉摸,但仔细琢磨,就能得到贯穿其中的思想情感线索,发现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都是这方面的范文。当然,也有人把时间的推移和空间位置的变换看作线索,写作时不妨参考。有些记叙文内容比较繁杂,要把材料组织得井然有序,作者常采用两条线索,如《药》。但是初学写作的人应首先学会用单线来结构材料。作家张抗抗说:“单线条的结构,使人一目了然,像一片小树林,优美、恬静,然而双线条、多线条的结构可以组成气势宏大的森林。”我们不妨从“小树林”开始。。。。。。。。。。。。。

论文的中心观点怎么写才正确

中心论点及其提出方式一直是各地中考议论文常出的题型,属于整体感知的考点,一般是议论文的第一道题,能够胸有成竹答好这道题,对本语段的整体阅读非常重要。中心论点的找法可从五个方面考虑。第一,看位置。虽然中心论点可能在任何位置,但最常见的是在总说部分,即标题、开头、结尾。如果标题是一个完整、全面的道理性的句子,那么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生活中需要思索”、 “传统文化须敬畏”。如果开头、结尾都有观点性的句子,那么开头的会是论点,结尾的可能是结论。第二,看句式。中心论点一般是一个陈述句,尤其是判断句。还有复句,如“只有……才……”等。如“学习的目的就是‘善其身、曾其智、兴其国’”、“每个人只有给自己的人生正确定位并发挥潜能,才能在他所选择的领域取得成功”。第三,看关键词。中心论点的前面常有“我认为”、“由此可见”等提示性的关键词。第四,看论题。如果标题不是论点,一般会是论题。我们找到的中心论点应该是围绕论题展开的。如《责任》一文,论题是标题,论点是“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依据论点的定义 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提出的见解和主张,那么出现在文章中的中心论点一定是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的一个观点像“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改造我们的学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恰到好处’”(《恰到好处》),这些都是鲜明表达作者观点和见解的观点,它们又分别是文中所有论据论证的对象,所以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我们在分析把握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时,可以根据论点的定义,先明确作者所要论述的问题,然后看一下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一个见解和主张 (二)依据表达中心论点的句型特点 中心论点是作者的见解与主张,因此表达中心论点的句子一般应该是判断句掌握这一特点,能够帮助我们尽快找到中心论点如上述三例的中心论点,从句型来看都符合这一特征我们强调中心论点一般是用判断句来表述这一特点,还为了可以尽快地排除对中心的错误判断有人经常错误地把论题当作论点,比如学习《个人和集体》、《讲讲实事求是》、《崇高的理想》、《我们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些课文时,常常把标题当作论点,实际上它们有的只是一个词,有的是并列短语,有的是疑问句,都只提示了议论的范围,仅仅是论题,它们都不能象判断句那样明确地表述作者的见解与主张,因此都不是论点只有动宾短语作标题才有可能既是论题又是指示中心,比如“反对党八股”、“改造我们的学习”,那也只是因为它们可以补足、改写为表述中心的判断句,而如果正文中有更完整的对中心的表述文字,我们还是应该确认文中完整的表述文字为中心,而把标题的简述看作一种提示 我们说表述中心论点的句型特征“一般应该是判断句”,既是肯定大部分议论文中,作者用这一句型直接而明确地表述自己的主张与见解,我们可以以此作为依据之一,帮助确认中心论点所在同时,我们又应该看到有一部分议论文,尽管它的中心很明确,但却没有用完整的判断句来表述,或者没有直接表述中心的文字要了解这类文章的中心,就要求读者阅读后,根据内容去补足表述中心的判断句,或者用判断句型去归纳它的中心论点比如《义理、考据和辞章》一文,它的中心论点的几个要点分述在三个小节的小标题上,这是十分清楚的,把握此文中心论点时就要把它们归纳补足为一句包含这些要点的判断句,如“写文章要从关系紧密的义理、考据和辞章三方面考虑,观点与材料要统一,材料要准确,要有好的形式”由上可见,用表述中心论点的判断句这一句型特征来确认中心或归纳中心是很重要的 (三)依据论点常见的位置 中心论点在文章中有它常见的位置,有的在文章开头,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然后论证《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就是这样有的在引论部分的结尾《简笔与繁笔》一文,首段先明确概念内涵,结尾引出中心论点:“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有的文章的中心论点在本论部分的开头这类文章大多是采取先破后立的写法,引论部分针对现实存在问题有所破,然后在本论部分提出作者正面的见解与主张如《拿来主义》,作者在引论部分先抨击、揭露了“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然后在本论部分的开头提出对待文化遗产要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这一主张有的文章的论点是出现在文章的结尾如贾谊的《过秦论》,作者在前文分析阐述的基础上,最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类议论文在开头和中间论证部分并没有明确揭出观点,只是提出话题和就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在结尾时,用一句话或一段简短的话点出文章观点,卒章显志此外,有的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体现在标题上有的则要读者从全文内容中去体会归纳 了解论点常见位置,再参照其他依据,我们就能比较快地找到文章的中心论点 (四)依据论点与题目的关系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与议论文的题目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作者拟定题目时总是要想方设法使它为突出中心论点服务因此,我们确认中心论点,就可以反过来从研究题目中得到一些启示 议论文的论点与题目大体有这样几种关系:有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比如“作家要铸炼语言”、“学问不可穿凿”,这些标题已经十分醒目地把作者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写了出来有的题目是论点的简述,它也很明确地告诉读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如前面提到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就是这样找这类文章的中心论点也比较容易,只要从文中论点常见的位置上找到完整的表述中心的判断句就可以了有许多议论文的题目是文章的论题但仔细研究一下,同是点明了论题,不同的语言表述法,有时又可以从不同角度暗示出中心论点的内容比如“个人和集体”、“简笔与繁笔”、“义理、考据和辞章”这类由并列短语来构成的题目,它们的文章的中心论点大多是要揭示出题目所示的并列的几项内容间的关系或论述应如何正确对待这几方面的关系我们根据这样的暗示,可以从文中找到阐述这些内容的判断句,参照其他依据,把它确定为中心;或者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归纳出表述这些见解的判断句作为中心比如《个人和集体》一文,就可以归纳出它的中心论点:“共产党人要反对个人主义,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像“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类以问句作题目的,题目虽不是文章的论点,但它们的答案往往就是中心论点,我们可以从正文中找出表述问句答案的判断句,参照其他依据确认为中心有的文章的题目,如《拿来主义》、《恰到好处》《不求甚解》等,它们并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但却是文章中心论点的核心所在

一般来说,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有五种提出方式,它们包括开门见山式,引经据典式,叙述,设问和直接反驳式。

论文中心思想怎么写才正确

我们每写一篇文章,总要有个明确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有了明确的中心思想,人们才能清楚地知道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1)从题目中寻找。在作文前,我们常常会遇到作文题目。有些作文题目直接规定了中心思想。比如,《我爱家乡的杨梅》、《我从来没有这样悔恨过》,前者规定了爱,后者规定了悔恨,这就明确标明了作文的中心思想,不需作者去另辟蹊径。还有一种情况,题目没有直接规定中心思想,但是规定了内容范围。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范围,想想作文可以写什么内容,再由这个内容分析一下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题目没有规定中心思想,但是,我们根据题目要求的范围,可以知道,文章可以写人们是怎样深入到大自然的怀抱,探索它的秘密的。从而分析它,这个内容可以表达作者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而表达的这种思想感情,正是文章的中心思想。(2)从材料中归纳。我们头脑中积累了很多材料。这些材料有很多是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当我们选择了一些作文材料,而苦于没有中心思想的时候,就可以从材料中总结归纳中心思想。(3)从生活中提炼。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可以从多彩的生活中,提炼出中心思想。比如,我们在冬季会经常遇到下雪的情景。我们在赏雪时,思想感情也会有所变化。下面的这种感觉,我们似乎都有过。雪下起来了。起初,下的是雪粒,好像半空中有个人抓把白糖一把一把地往下撒。不一会儿,雪就下大了小雪粒变成了雪片,像鹅毛似的轻轻飘,慢悠悠地落下来。望着这样的雪景,人们一定会有感受:雪美,生活美,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这就是人们从生活中提炼的中心思想。用这一思想去写作,写出的文章必定有浓厚的思想感情。

姐姐没有学过这首诗 只能给你提供些资料让童诗之花轻舞飞扬 ——浅谈低段童诗写作教学 一个孩子,就是一首诗。 孩子的小脑瓜里盛开着诗的花朵,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在他们的眼里,大树是长胡须的爷爷,雨点儿是云妈妈淘气的孩子,露珠儿是叶子透亮的眼睛,孩子们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风儿会跑……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有着最纯真的童心,蕴藏着美好的情感、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他们会同情上了一整天班累得满脸通红的太阳公公,会担心夜里小鱼儿在荷叶上睡得是否安好,会为小蚂蚁乘上了落叶船去远航而欣喜…… 这就是孩子写诗的优势,只不过这优势如同一颗种子被埋在孩子的心灵花园里,如果作为园丁的我们能给予阳光,施予雨露,我想这诗的种子也许就能长成参天大树,新绿的枝头就是那轻舞飞扬的童诗。 一、大量赏读童诗,和诗亲密接触。 从儿童认知的规律看,他们入学后学习语文是以口语为基础来发展其书面语的,易接受短小的文学形式。童诗中有精练的语言,奇特的比喻,机智的比拟,鲜活的动词,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细腻的感受,纯真的童心等等,到处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释放着无穷的魅力,是最适合孩子作为语言学习的短文。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的话也告诉我们,要做好一件事必须先进行了解,童诗写作也是如此。让孩子们从欣赏开始,多读一些好的童诗作品,让诗和他们亲密接触。关键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听诗、读诗、赏诗的氛围。让孩子们浸泡在优美的、灵动的,充满智慧的诗歌作品之中,体会人间至真、至纯、至美的感情,从而得到最初的文学的感染。 组织学生阅读童诗,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既有课内读,也有课外读,既有集中读,也有分散读,可以用眼睛读,也可以用耳朵读。赏读的诗歌非常丰富,既可以是圣野、金波、柯岩、高洪波、梅子涵等名家的童诗;也可以是小孩子自己创作的优秀的童诗,还可以从成人诗中寻找,像徐志摩、顾城等的有些创作就充满了童趣。 孩子们读多了好的诗歌,就会从中受到熏陶,感受到诗的节奏、情趣和优美的意境。这样一路读来,不但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增强了他们的语文素养,更是激发了他们对诗歌的喜爱和写童诗的欲望。 二、积累童诗表象,睁开诗意眼睛。 童诗写作跟所有的写作一样,需要有丰富的表象储备。童诗从根本上说“是生活的折光,是某种比喻”。因此,指导儿童写童诗,必须通过各种途径丰富他们头脑中的表象。 自然界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童诗表象,一草一木,一虫一鱼,都像谜一般地吸引着儿童,要多组织儿童去郊游,去寻找,去猜想。我们要引导儿童去捕捉自然界中最细微而感受最深刻的表象,如初冬冒着寒气的红日、池塘深处的咝咝声、蜻蜓翅翼上的纹路、春日田野的油菜花、夏日瑰丽的晚霞、秋天飞舞的落叶……这一切能激起儿童多少神奇的想象啊! 生活是童诗创作最肥沃的土壤。儿童的生活中处处都含有童诗的基因。只要你睁开诗意的眼睛,童诗的神思便会在心海里游荡。从生活中获取童诗表象的最大好处是更有真情实感,而真实的情感是诗歌能打动人的灵魂。儿童生活中的各种种样的感受,快乐、生气、伤心、愤怒等等,都是真实的感受。 网络中有些精彩的FLASH片断,也颇具启发性。如《我是一只小小鸟》、《蚯蚓的一生》等,深深碰撞着他们天真、美好、善良的心灵。 三、尝试童诗写作,让诗轻舞飞扬。 当儿童对童诗已经有所了解并在头脑中储备了大量新奇的童诗表象时,就要积极地为他们创设条件,激活这种种表象,让儿童尝试写出属于儿童自己的儿童诗。 (一)模仿是通往创作的桥梁。 心理学告诉我们,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创造的基础。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创作童诗也是如此。模仿优秀的作品不仅可以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佳作的熏陶,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体会作者怎样表情达意的,从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当然,指导孩子们模仿并不是机械的,而是促使他们将模仿的对象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发展个性,提高孩子童诗写作的能力。 童诗的模仿可以与诗的欣赏结合在一起进行。刚开始时,读一首诗,我会在与孩子们赏析完诗歌后,选择最精彩的一句让孩子仿写。如,欣赏了金波的《春的消息》后,孩子们仿照“风,摇绿了树的枝条。”写出了“雨,润红了花的笑脸。”然后慢慢过渡到一节诗,一首诗的模仿。读了高洪波的《我想》后,孩子们模仿着写出了自己美好的想象,有一个孩子这样写道:我想把爱心,/种在春天的土地上,/汲取甜美的糖浆,/长呀,长——/长成一棵爱心树,/将爱心播撒。 (二)创作属于儿童自己的童诗。 尽管一位哲人曾这样说过。“天真的儿童天生就是诗人。”孩子也常会出其不意地吐出很有韵味的话来。但是,孩子们缺少写诗的经验。我们指导儿童进行童诗创作的主要工作在于挖掘孩子潜在的能力,及时捕捉信息,而不必刻意灌输太多专门的写作技巧。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孩子们写诗的: 把生活中的小事写成诗。生活就是诗,诗就在生活中。儿童写诗要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和经历过的事,否则就没有生命,没有真情实感,只能是无病呻吟。所以,引导孩子写诗首先就要让孩子找到触动过自己的内容,再以诗的形式、形象、语言去表现它。如,有一个孩子每天听着爸爸的鼾声,心血来潮写了一首《爸爸的鼾声》:爸爸的鼾声/ 就像是路上的小火车/ 使我想起美丽的大草原/ 爸爸的鼾声/ 总是时断时续的 /我真担心火车会出了轨 /咦 /爸爸的鼾声停了 /是不是火车到站了 多么有意思的想象,多么纯真的童心,原来讨厌的鼾声也能写得这么美好。 挖掘文本内容写成诗。读了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孩子们都被弱小的萨沙保护了比自己更弱小的风雨中的野蔷薇而感动着,于是我就顺势引导学生把自己曾经有过的这样的经历用诗表达出来,孩子这样写:我不是最弱小的。/一只蚂蚁困河边,/望着落叶直叹气。/轻轻地,我跑过去,/把它送入落叶船。又如学了课文《画风》,孩子们就迷上了写风:风来了,/淘气地来了,/天空中高飞的风筝,/那是风心爱的玩具。/风来了,/快活地来了,/河边转动的风车,/那是风飞快的脚步。/风来了,/急匆匆地来了,/云儿让出一条条小路,/我知道,风就在小路上奔跑。 在孩子的眼里,风就是一个爱玩耍的娃娃,也许只有孩子才会有这么可爱的想法。 把自然界的景物写成诗。在孩子的心目中,日月星辰、风云雷电、花鸟虫鱼都是一首首瑰丽的诗篇。孩子们这样写太阳: 蓝天上,太阳是白云飘出来的。/“沙漠里,太阳是驼铃摇出来的。 / 山路上,太阳是竹桶唱出来的。/ 校园里,太阳是我们笑出来的。 当然,诗歌本身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它是有灵性的。我不奢望所有的诗之花都能结出诗之果,但是我坚信,只要有阳光,有雨露,诗之种子能长成诗之树,树的枝头定会有诗之花在轻舞飞扬!

成长的滋味 时间的年轮已悄然转过了十六个春秋,生命的丝线也已拉扯了十六个年头。我成长在不知不觉中,但后知后觉以后,感悟…… 不再是那个吵着要妈妈讲故事的小女孩,不会为了一个洋娃娃大哭大闹,而是常常看到镜中渐渐脱去稚气的外衣的自己,想着如何不再让妈妈爸爸太操心受累。成长的滋味是理解。 不再像以前一样摇着小脑袋童声童气的唱《小锣号》了,却常常被《二泉映月》感动得泪如雨下,体味着盲人阿炳留给我的悲伤苍凉的人生思考。成长的滋味是感悟人生。 不再在作业本中故意写两个错别字来考察老师的眼力,却常常对老师花白的发丝、额上的皱纹以及沾满粉笔灰的手指充满感激。老师谆谆的教导和不倦的帮助让我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了更深的理解。于是便有了心无旁骛、忘身书海、俯首案旁、用功到天亮的刻苦。成长的滋味是感恩报答。 不再为了一个意见不统一而和同学争得面红耳赤,却常常会在夜深人静时,品一杯冒着热气的苦丁茶,看着深蓝的夜空,让浮躁的心归于平静,数着星星抱着梦想入睡。成长的滋味是成熟。 成长的滋味是地上的一棵小苗渴望长成参天大树。 成长的滋味是海中的一条游鱼渴望跃过龙门,遨游沧海。 成长的滋味是天空的一只小鸟渴望自由自在的飞得好高好高,云海任由搏击。 …… 成长的滋味,自己体会。那似酸又甜、似辣又咸、似悲凉又快乐、似多愁又善感的滋味,萦绕着我度过了十六个春秋、十六个年头后,浸入我的魂灵,永远、永远…… 成长 蓦然回首,发现我们已渐渐长大,不知什么时候起,18岁这个字眼已时常挂在嘴边。曾几何时,认为18岁是那么神圣,只知道那时我们长大了,可以飞得更高更远。而此时,当我真正要面对它的时候,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手足无措。我担心自己是否能够充分理解18岁这一平凡数字所蕴藏的丰富内涵,但我明白,18岁意味着责任。也许成长本身就是一种责任吧! 高中两年,不觉中我们度过6岁的花季,经历了17岁的雨季。曾经在迷茫中叹息,又在平静中寻找自己,在迷茫与平静中我们长大了。于是,开始习惯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周围的一切,也许这种思考是肤浅的,但我们这一群骄傲而不盲从的孩子,渴望用理智与成熟告别曾经的年少懵懂。 18岁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开始。这一刻,在得到与失去的交替中,在迫求与放弃的转换之间,我们感受着快乐,也经历着痛苦。几乎所有的痛苦都源于对梦想的追逐。当我们经历了无数痛苦实现自己的梦想后,总算体味了欢乐,这才明白:痛苦,常常孕育着快乐的种子。成长本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痛苦也不一定是坏事,于痛苦中,我们知道,当现实无法改变时,我们要适时地改变自己,但是我们还总爱同现实讨价还价,因为我们深深地爱着这个世界,这个幸福、温暖,爱与痛苦交织的世界。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发现,学会了珍惜,对于我们心中那些解不开的小小的结,我们学会了淡淡一笑,去欣赏它的缺憾美。因为我们知道,只要洒脱地转过身,就能寻找到新的美丽的风景。 成长是一种痛,但我不愿让它留下伤痕。成长是一种蜕变,经历了磨难才能破茧而出。 在成长的路上往往是孤独的,要学会在没有人喝彩的时候自己给自己加油。不用畏惧,不用担心,勇敢、坦然地面对成长中遇到的一切给自己鼓励,给自己信念,给自己快乐。在成长的旅程中,我们需要的是从容的经历,平静的感知,勇敢地面对。 站在成人的门槛上,眼前或许仍然是一张张稚嫩的脸。年轻而明亮的眼睛,透露出那么一丝愤世嫉俗,寂寞的笑容里潜藏着淡淡的忧伤。也许成长是这样:忧伤和着欢喜,失落和着欣慰,喧哗和着宁静。 曾经苦涩的日子,在回忆的画面里,已酿成芬芳。每当夜幕迈着轻盈的脚步姗姗而来,白昼的繁华和喧闹渐渐销声匿迹,在朦胧和宁静的夜晚,我常常陷入无边的回忆之中。在回忆中,那曾经许下的愿望和美丽的诺言,那执著的坚持与不懈的努力,都化为幸福的叶片,被我精心收藏。 是的,成长记录着痛苦,也镌刻下欢乐,沿着成长的足迹,一步步,我们走向成熟,走向未来。 成长中的一件事 快乐的事儿就像夜空中的星星一样多得数也数不清,有些已随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模糊不清,但在我十岁时暑假里发生的一件事,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在前年暑假,我回到了我的故乡。有一次,我和外婆去超市买东西。超市里的人真多啊,那些售货员叔叔阿姨个个忙得满头大汗,但仍然不辞辛苦地认真工作着,这种精神多么可贵呀。看他们这样累,我忍不住对一位售货员阿姨说:“让我来帮帮你吧。”阿姨惊奇地张大嘴巴,说:“你……行吗?”“让我试试吧,慢慢学。”阿姨答应了,她先让我在一旁看。只见她麻利地拿起读码器对准条形码一照,价格马上就出现在小屏幕上,全部照完之后,又在键盘上打了几个字母,最后收一下钱,就大功告成了。哈哈……原来这么简单,我忍不住跃跃欲试。哎呀,真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我笨手笨脚的,好不容易才把面前货品的条形码照完了,可键盘上的字母好像在跟我捉迷藏,半天打不出一个。阿姨“扑哧”一声笑了,对我说:“这样吧,我来打字,你来照条形码。”我爽快地答应了。时间慢慢过去了,我越来越熟练,工作顺利地进行着。我正暗自得意呢,困难就来了。一位顾客捧着一大堆的东西过来了,嘴里还不停地说着:“快,快,我赶时间……”这下我慌了手脚,一下子乱了秩序,还有些条形码像是故意跟我作对似的,怎么也打不进去,真是越忙越乱,最后还是阿姨帮我搞定的呢。一晃,都下午五点了,我得回家了,临走时,阿姨还送给我一盒巧克力,说这是我今天的工资。 我快乐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虽然汗流浃背,但心里是比吃了蜜还甜,有说不出的高兴。手上拿着的这盒巧克力,似如有千斤重,这可是我第一次靠劳动、辛辛苦苦挣来的啊。我拿了一块放进嘴里,觉得格外香甜。

就是摘要呗,中心思想就是你的论文的研究主要内容以及你的创新点就行了。

论文的中心观点怎么写才正确呢

中心论点及其提出方式一直是各地中考议论文常出的题型,属于整体感知的考点,一般是议论文的第一道题,能够胸有成竹答好这道题,对本语段的整体阅读非常重要。中心论点的找法可从五个方面考虑。第一,看位置。虽然中心论点可能在任何位置,但最常见的是在总说部分,即标题、开头、结尾。如果标题是一个完整、全面的道理性的句子,那么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生活中需要思索”、 “传统文化须敬畏”。如果开头、结尾都有观点性的句子,那么开头的会是论点,结尾的可能是结论。第二,看句式。中心论点一般是一个陈述句,尤其是判断句。还有复句,如“只有……才……”等。如“学习的目的就是‘善其身、曾其智、兴其国’”、“每个人只有给自己的人生正确定位并发挥潜能,才能在他所选择的领域取得成功”。第三,看关键词。中心论点的前面常有“我认为”、“由此可见”等提示性的关键词。第四,看论题。如果标题不是论点,一般会是论题。我们找到的中心论点应该是围绕论题展开的。如《责任》一文,论题是标题,论点是“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中心思想大都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对人性的赞美之类的 多看两篇文章就好

一般来说,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有五种提出方式,它们包括开门见山式,引经据典式,叙述,设问和直接反驳式。

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思想,是议论文的灵魂。在议论文中,如何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许多学生比较为难的事情之一。其实,只要掌握了规律,并不是很难。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种确定中心论点的好方法——概括。一、何谓“概括”概括是形成普遍性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在议论文写作中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论点,还可以形成文章的结论。二、如何在议论文中运用“概括”在我们概括时须注意如下三点:1、尽可能充分占有材料,做到“胸中有数”概括的目的是形成普遍性的认识,占有的材料越充分,所形成的普遍性认识越可能具有正确性。否则我们在概括时就可能犯“以偏概全”的错误。2、概括必须有正确理论指导概括过程中必须借助于归纳法,从这个别事物的认识扩展到一般性认识,所形成的结论带有一定的或然性。【例如】根据“达芬奇画蛋”的材料,很多学生可以概括出苦练基本功、循序渐进、名师出高徒等论点。而有些学生则概括出“观察、思考问题要全面”,这种概括既有新意,又有一定深度,这和该考生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是有关系的。3、概括是为了形成普遍性的认识,但是要尽量防止所形成的认识笼统浮泛。因此,我们要注意以下两点:(1)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殊性。所谓特殊性,就是指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要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在寻找事物的特征时,我们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对该事物进行仔细、深刻的观察;二是要进行认真比较,只有比较,才容易发现事物独特的一面。【例如】《玉雕《三奔玉马》》写了三匹马的姿态:前面的一匹黑马:“三蹄腾空,回首后顾,神态略显紧张”;中间的一匹白马:“体态轻盈,前两蹄蹬着地面,后两蹄蹬着两块玉石,奋起若飞奔状,尾巴好似一团白云浮在空中”;最后的一匹黑马:“嘴唇紧闭,把头高高地昂起,四蹄蹬在玉板上??脖子上的鬃毛一律竖起”。三匹奔马,各有各的特点。(2)要注意将结论加以必要的限制,否则立论便会有失偏颇。【例如】材料是一幅漫画。画面的内容是一个挖井找水的人,挖了好几口井,都没有找到水,结果便扬长而去。大多数考生往往只抓往这个人没有恒心,结果干不成整整这一特点,而没有注意到画面上清清楚楚地画着,每口没有挖到底的井下面都有水,而挖井的人所以没有坚持到底,根本原因是他认为“这里没有水”,把握住这一特点,论点的概括将会更为明确。所以在把握特殊性的基础上,对概括中形成的认识加以准确的限制是非常重要的。对所形成的论点进行限制,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量的限制。要注意“个别”、“少数”、“一些”、“许多”、“多数”、“绝大多数”和“全体”等用语的区别。态度的限制。要注意“肯定”、“基本肯定”、“不完全肯定”、“可能”、“不能肯定”等用语的区别。其他还要注意时间、地点、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既追求尽可能广泛的普遍性,又要尽可能加以严密的限制,这就是概括中要遵循的思维的辩证法。编辑:心台

论文中心思想怎么写才正确呢

【考点聚焦】“中心”是文章中心思想的简称,写文章是为表达自己的感情思想的,所以说,文章的中心是灵魂。中心突出或明确,就是指作文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中心并能让这个中心贯穿始终、统帅所有材料。高考作文,因就考场、阅卷等条件的影响,限制采用一些适当的方式、方法,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是很有必要的。【考点解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里,都有对作文中心方面的要求。在基础等级中,明确分四等:一等,中心突出,内容充实;二等,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三等,中心基本明确;四等,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而在发展等级中的“深刻”、“有创意”就明显包含此方面的内容。由此看来,突出文章的中心,是高考作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迁涉到文章的立意、材料、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各个方面,可以说一篇文章的所有方面都为它服务,它处于核心地位,没有它,谈论作文的其他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实在的。下面我们来谈谈记叙文、议论文如何突出中心。【方法点拔】(一)、如何突出记叙文的中心1、抓住记叙文的线索,是做到中心突出的先决条件。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一种思路,是连缀文章的全部材料的一种思路、脉络,只有线索清楚,“言之有序”,才能清楚明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为了更具体深刻地了解线索对突出中心的作用,我们先来看看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王郎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各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幽香,佳木秀而繁荫,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清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荫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之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这篇仅五百字左右的文章,表达的是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那写景抒情的妙笔,巧织成篇的苦心,均值得学习。这里主要谈线索。第一段由面到点,由山到泉,由泉到亭,然后说出“醉翁亭”的得名,但文意一转,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山水之乐,得于心而寓之酒”,由亭名进而突出一个“乐”字,这便是全文的中心思想。二段写山水之乐,三段写在山水之间与民同乐,醒能“述以文”的太守自乐。作者为了贯穿全文的文脉能动起来,便在每段都出现了一个不断跳动的字眼。我们只要把各段中的“乐”字连起来看,就能露出这是一条文脉。之所以说它跳动,一是指它在紧要关头就出现,一是指它一出现就那么引人注目,这就是《醉翁亭记》的线索。我们从线索看到文章的来龙去脉,看到了作者清晰的文脉,所以阅读文章要抓住线索,分析出作者思路。写文章也常要通过文章线索,而透彻表现思路,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那么,什么可以做文章的线索呢?一是以景、物为线索。以景为线索,往往抓住景物的特征,把材料串联起来。如郁达夫《故都的秋》,全文紧扣故都的秋色“清”、“静”、“悲凉”的特征选择和组织各种景色。如果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也完全可以说,一切“物”语皆情语,以“物”为线索结构全文,推动事件或情节的发展,是我们学习中常见的。二是以人、事为线索,以人的某些特征,某些细节或所见所闻组织材料。如《祝福》中的“我”便是祥林嫂悲惨遭遇的见证人,也是安排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也是记叙文中常见的。如《项链》,就是以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的。三是以思想情感为线索。这种线索似乎难以捉摸,但仔细琢磨,就能得到贯穿其中的思想情感线索,发现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都是这方面的范文。当然,也有人把时间的推移和空间位置的变换看作线索,写作时不妨参考。有些记叙文内容比较繁杂,要把材料组织得井然有序,作者常采用两条线索,如《药》。但是初学写作的人应首先学会用单线来结构材料。作家张抗抗说:“单线条的结构,使人一目了然,像一片小树林,优美、恬静,然而双线条、多线条的结构可以组成气势宏大的森林。”我们不妨从“小树林”开始。。。。。。。。。。。。。

作文怎么突出中心思想 突出中心的三种方法首先,观点单一,明确中心。  考场作文有些题目的中心比较明确;有些题目意在题外,隐喻性强,比较有深意,含蓄,表现出几个不同的中心。这就要求考生要认真分析题目,把握题目的深层含义,即使文章有多种角度多种立意,一旦落实到一个具体的题目上,又必须形成自己的写作中心。否则“意多乱文”。记住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记叙文的主旨不能太泛;议论文的论点应始终不变。整篇文章要紧扣一个中心,防止偏离题意。  而有的的学生在一篇文章中确有多个中心,这一段说的是这个理,下一段却又跑到下一个理上了。如河南一位考生的作文,题目是《放手》,第一段写面对现实要坦然对待,第二段写的是不要伪装,第三段写居里夫人有成果与人分享,第四段写外国一个孩子凭毅力学会了用筷子,第五段写虚心使人进步,最后一段总结:要放松自己。颠三倒四,忽东忽西。  因此确立观点时,一定要单一。确立中心后,必须列出作文提纲,有了提纲就如同盖房子有了草图,有助于作者掌握全局,避免丢三拉四,前后重复,本末倒置。这样,既可提高写作质量,又可加快写作速度。  其次,精心选材,紧扣中心。  凡是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对表现中心思想突出有力的材料就选用到习作中去,否则就舍弃。材料选好后,再从中选出最具新意的材料来。如浙江卷满分作文《醉乡》,这篇文章行文很大气。作者先以一首七绝点明世上万事本为空的道理,接着以一组整齐的句式点明醉乡二字,总领全文。正文部分,作者以李白、张若虚等为例,论述我们不要在酸甜苦辣的潮水中迷失方向,迷失心灵。收尾两段,作者以诗意的语言,优美的意境,再次强调我们应放逐自己的心灵,觅得的一个最快乐最自然的醉乡。作者从名利场起笔,引出寻找“醉乡”的话题,紧契生有所息的话题。列举的人物李白、张若虚以及由此营造的空灵情境都突出了“醉乡”的主旨。精心选材,紧扣主旨,使文章中心突出。  但是如果所选的材料不能紧扣话题,即使是新鲜、生动的材料,也要“忍痛割爱”。选好后,并不是把材料记录下来就行了,还要分析材料是怎样表现中心的,只有这样,所选的材料才能真正为中心服务。  另外,巧用技法,凸现中心。  要善于点明中心,在考场作文中,这一点更为重要。点题的方式多种多样:  从表达方式上看,有抒情点题、议论点题、叙述点题、描写点题。全国卷满分作文《烟随风逝,名随史流》的结尾处“溶溶月,淡淡风,能够忘记该忘记的,留下该留下的,是我们的福分。让往事随风,看云卷云舒,闻梅花香飘万里,忆花香淡雅。”描写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点明了“忘记该忘记的,留下该留下的”这一主题。  从修辞的角度看,有反复点题、设问点题、排比点题、引用点题、比喻点题。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头部分:“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设问直接点题,引出典型事例的叙写。北京卷一考生的满分作文《北京的符号》中有一句话“请救救北京的符号”反复出现三次,这三句话,一句置于文首,一句置于文中,一句置于文尾。这三句话,反复点示,反复映现既突出文章的主旨,又严整了结构、渲染了感情。  从点题的位置看,可以标题点题、开头点题、结尾点题。我们知道高考作文的阅卷速度是很快的。如果你把文章主旨埋在文中,阅卷老师可不会像工兵扫地雷一样,拿着工具小心翼翼地探测,更不可能帮你去归纳。所以考场作文的中心要在醒目的位置亮出。

我们每写一篇文章,总要有个明确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有了明确的中心思想,人们才能清楚地知道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1)从题目中寻找。在作文前,我们常常会遇到作文题目。有些作文题目直接规定了中心思想。比如,《我爱家乡的杨梅》、《我从来没有这样悔恨过》,前者规定了爱,后者规定了悔恨,这就明确标明了作文的中心思想,不需作者去另辟蹊径。 还有一种情况,题目没有直接规定中心思想,但是规定了内容范围。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范围,想想作文可以写什么内容,再由这个内容分析一下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题目没有规定中心思想,但是,我们根据题目要求的范围,可以知道,文章可以写人们是怎样深入到大自然的怀抱,探索它的秘密的。从而分析它,这个内容可以表达作者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而表达的这种思想感情,正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2)从材料中归纳。我们头脑中积累了很多材料。这些材料有很多是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当我们选择了一些作文材料,而苦于没有中心思想的时候,就可以从材料中总结归纳中心思想。 (3)从生活中提炼。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可以从多彩的生活中,提炼出中心思想。 比如,我们在冬季会经常遇到下雪的情景。我们在赏雪时,思想感情也会有所变化。下面的这种感觉,我们似乎都有过。 雪下起来了。起初,下的是雪粒,好像半空中有个人抓把白糖一把一把地往下撒。不一会儿,雪就下大了小雪粒变成了雪片,像鹅毛似的轻轻飘,慢悠悠地落下来。 望着这样的雪景,人们一定会有感受:雪美,生活美,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这就是人们从生活中提炼的中心思想。用这一思想去写作,写出的文章必定有浓厚的思想感情。

文章通过描写。。。。(记叙。。。事),赞颂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仅供参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