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论文选题方向

发布时间:2024-07-04 17:13:03

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论文选题方向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鼓励私营经济,放宽政府管束已经成为国家政策的又一新篇章。而回望历史,当计划经济往市场经济转型的过度当中,一大批中、小型民营企业已经逐渐成为了国内自由竞争市场的中坚力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大部分民用消费品制造行业和流通行业,因为主要生产方式以来料加工为主,不需要自主核心技术研发,进入门槛不高,国际市场容量庞大,国内市场细分和行业垄断局势不明显。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市场格局的改变,竞争的日趋激烈,民营企业很快就遭遇了发展的瓶颈而民营企业在随着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壮大之后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一直绷紧着很多民营企业管理者的神经。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中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没有很长时间的历史积累,而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 细分大大滞后于发达国家以及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的大环境之下,得以抓住机遇,通过自身努力从而获得了高速的增长。发展节奏的跳跃性和财富积累的快捷使得大部分民营企业主忽略了自身再学习的能力,忽视了市场环境的变化往往会超前企业变革这一定律。创新在走向成功的同时也代表着可能正在更快的走向泯灭。老板本人是否具有魄力和对改革后果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面对改革时清醒的思考,非常关键。如果本人不具备决策、执行能力,那必须完全借助他人力量完成,对他人的信任也是人的基本品格之一,包括对改革执行者的管理,这些都将是企业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三、本课题研究内容一介绍了中小企业的基本概念、发展现状、存在的作用和意义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从总体上把握中小企业目前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机遇。其次文章重点研究了中小企业的战略特征、发展战略的模式选择、影响中小企业战略的主要因素等通过实例分析了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定位的几种模式,介绍了中小企业如何选择相应的适合自身特点的战略模式。四、本课题研究方案1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分析我国对外投资策略的利弊以及企业商业项目规划对企业经济发展的作用2 对比论证;根据我国企业投资及发展为基础3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五、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研究目标:中小企业的发展道路很不平坦,还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但是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应用迅猛发展,中小企业不能再依赖别人来拯救,中小企业只能靠自己自救,在新的国际商业竞争格局下,中小企业需要认清忧患,同时看到希望,深入思考自身企业的资源优势,以科学审慎的态度设计自我发展路线,就能拨云见日,找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出路。主要特色:第1 周选题第2~3周收集材料第4~5周左右写正文最后一周指导老师修改并完成六、参考文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课题组 候永志、林家彬2 MBA必修核心课程编译组 《经营管理》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3 仲伟俊等 《企业经营战略和信息系统技术战略的结合方式研究》 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0,14 龚建文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 江西社会科学 1999,125 《改革外部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财经贸易,1999,106 罗国勋 《二十一世纪: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社会科学财出版社 2001,87 林汉川 夏敏仁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与就业问题研究》 国财政出版社 2001,88 周立群 谢恩全 《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 2001,129 秦言 《中国小企业》 1998,1110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中小企业政府支持体系研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1《中国统计年鉴》12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协会 《中国企业发展报告(2004)》 2004,8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中小企业的基本概念、发展现状、存在的作用和意义等,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从总体上把握中小企业目前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机遇。其次文章重点研究了中小企业的战略特征、发展战略的模式选择、影响中小企业战略的主要因素等通过实例分析了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定位的几种模式,介绍了中小企业如何选择相应的适合自身特点的战略模式。最后探讨了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的保障因素,主要从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完善的资金融通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和保障,成为中小企业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越来越宽松必定会在我国经济总量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可以从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现状和具体的影响),分析中小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科技含量低,企业管理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差等),以及如何应对等方面来考虑 在全球经济都不景气的形势下,对中小企业来说,哪个行业更有优势,可能都差不多,关键一点是需要中小企业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有更清醒的认识。在我国加入WTO之前,不仅,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良好,而且其在劳动成本和厂房用地等方面,都具有竞争优势。于是,中小企业在前几年出现了快速的发展的历程。但是,进入07年以后,特别进入06年下半年,这个局面开始逐步转变。过去单纯性依靠劳动密集性、低成本生产模式逐步遇到了发展的瓶颈,甚至成为障碍,这就需要我国中小企业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准备来解决这个问题,以便在金融危机中“全身而退” 第一方面,中小企业需要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其实,我国中小企业的很大的弱势就是缺少技术,研发和创新的能力,过去依靠低劳动力所占的出口优势逐渐被丧失,于是,需要在产品创新和技术设备的升级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这也是未来中小企业必须认识到的一点。第二方面,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以出口型为主的中小企业,需要配备一些熟知经济和金融领域的人才。 在05年5月汇改以前,中国出口基本没有什么汇率风险,市场上的美元和人民币的波动风险也不大,于是,在这种宏观经济面比较好的局面下,几乎不会遇到国内外市场和银根的突变的问题。但是,面对现在的金融动荡的局面,企业要想考虑到自身的生存问题,就必须对包括出口汇率等相关知识和外贸政策有必要了解。甚至,需要专业方面的人员来研究和分析汇率的变化等现象,以此对企业发展给予必要的指引。 第三,在国际经济和金融体制融通之下,企业要了解和掌握国际的金融政策的变化。 企业了解国际的金融政策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外贸企业,这里面比较重要的是国际“银根变化”。所谓的“银根变化”就是指从美联储到中国的人民银行银根的紧与松,包括存款准备金,贷款利率,以及居民存款利率,包括存款准备金率,这些都很可能会根据国家的宏观政策来不断的进行调控。 比如,中国央行最近刚刚宣布减低存款准备金率,又如,最近,国际汇率的变化,这也就涉及到银根“松与紧”的问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结合地更加紧密,轻微的政策调整都可能影响到企业的利益,尤其是,出口企业的利益,外贸政策的调整将对出口产品价格以及出口成本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企业在一个时期内,将国际国内的银根方面的变化糅合到自己的生产决策中。这对我国中小企业未来发展是很重要的思想变革,也是基础性准备。

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我理解我有办法解决问题

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论文选题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趋势问题初探〔摘要〕本文在分析了在我国加入WTO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存在很大差距的基础上,怎样迎接挑战,指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出路在于技术创新。〔关键词〕中小企业;问题;差距;技术创新二十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中小企业不仅在解决社会就业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以其富有生机的创新活动,为经济增长提供重要的源动力。在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具有创新的紧迫感,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比大企业有独特优势,并有较高的创新效率。从这一点来说,中小企业已成为构成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o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千万家,占全国全部工商注册登记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在全国工业产值和实现利税中分别占60%和40%左右,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1978年至19%年间,从农业转移出去的二点三亿劳动力绝大多数在中小企业就业。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和再就业人员的作用更加明显。这一切表明我国的中小企业已经在成为推动影响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近年来在国家支持和扶持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面临着不少间题,首先,企业的组织制度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科技人员70%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所占比重很小,在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次,技术基础薄弱。中小企业势单力薄,投人能力有限,技术水平低下,大多没有设立技术开发机构,同时由于缺少积累以及难以从正常渠道获取人才,企业缺乏必需的科研设施和急需的科技人才。第三,资金来源不足,研究经费匾乏。资金不足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大障碍,这即包括政府直接的资金支持不足,又包括政府采购的间接扶持手段不力。由于中小企业生存率和期望的平均收益率都很低,而且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因此,中小企业多主要依靠内部有限的融资取得发展,以致往往缺乏所必须的风险投人资金。第四,创新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各地大多没有建立如技术信息中心、技术推广中心、创业中心之类的中介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辅导、技术孵化、技术信息等服务,使得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难题难以解决,制约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进程及效益。另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中小企业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技术创新能力方面都还有很大的差距,仅与日本相比技术水平尚未达到日本10年前的水平。(《日本经济新闻》1997年4月13日)中小企业间的差别使我国的中小企业难以融人国际经济大潮中。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应有的作用,使其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不失为一快捷有效的办法。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出路在于技术创新当前,国内外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中小企业不仅面临改组改造改制后活力日见增强的国有大企业的竞争压力,而且还面临着实力强劲的国际大跨国公司的严峻挑战。面对市场的巨大变化,技术创新已成为中小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实现快速发展的唯一选择。制定法律和政策支持,营造适合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相应的法律法规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完备的法律,才能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铺平道路。为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创新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短缺等困难,在制度提供有效保证的前提下,政府政策的作用就显得愈加重要。为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资金,在金融方面具体政策措施应包括,贷款担保信用及风险担保,设立风险投资基金,设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等,设立专门资助中小企业研究开发的计划。只要中小企业的科研计划符合政府产业技术政策和专门计划指南,政府就应在资金上给予支持,以刺激中小企业创新投资的积极性。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呈现出的六大特点分析  在我国,中小企业同大型企业一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以其不同于大型  企业的性质和特点,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和广泛的发展前景。国家统计局企业调  查总队对全国6010家中小企业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  展呈现出六大特点。  --数量众多,发展较快  数量多、比重大是大多数国家中小企业发展的共同特点。据统计,目前我国  中小企业占到全部企业总数的99.4%。这些企业创造50%的国内生产总  值,吸纳75%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口。  从行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工业行业和批发零售贸易业。其中,工业企业大  约占全部中小企业的45%,批发零售贸易业占35%,社会服务业占8%,建  筑业占3.5%,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占2.5%,其他行业占6%左右。  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占绝对优势。从中小企业个数看,东部地区占全部  中小企业总数的50%左右,中部地区占28%,西部地区占22%;从中小企  业从业人员看,东部地区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为全部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的56%,  中部地区占30%,而西部地区只占大约14%。  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较快。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年  中小企业发展较为迅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根据6010  家中小企业的抽样调查结果,中小企业户均营业收入从1995年2005万元  提高到2000年3034万元,平均每年提高8.6%,特别是私营企业和外  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更快,从1995年到2000年年均增长  速度分别为25.2%和18.2%,高于中小企业平均水平16.6和9.6  个百分点。中小企业经济实力也在明显加强。1995年,中小企业户均资产总  计为2752.1万元,2000年提高到4885.2万元,平均每年提高1  2.2%。从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看,私营企业增长最快,年均增长22.9%,  其次是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年均增长16.5%。  --中小企业经济形式多样化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既有国有企业,也有集体企业,还有相当数量的个体私  营企业,同时也有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根据调查,在20世纪50-70  年代成立的中小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比重为50%左右,集体企业的比重基本维  持在15%-20%之间,其他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不多;80年代成立的企业  中,国有企业的比重已不足40%,集体企业的比重下降到12.9%,外商及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所占比重明显增加;90年代成立的企业中,国有  企业的比重已下降到17.2%,集体企业比重基本保持不变,而有限责任公司  比重上升为24.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上升  至9.5%、23.2%。  同时,中小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逐渐形成。据调查,在6010个被调  查企业中,共有资本金768.8亿元,其中国家资本金358.9亿元,占全  部资本金的46.7%;集体资本金81.8亿元,占10.4%;法人资本金  129.9亿元,占16.9%;外商资本金l07亿元,占13.9%;个人  资本金81.2亿元,占10.6%。  --劳动密集型行业占主体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涉及了所有的竞争性行业和领  域,除了航天、金融保险等技术、资金密集度较高和国家专控的特殊行业外,广  泛地分布在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各个行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传统行业,如  一般加工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和社会服  务业等。从调查中可以知道,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行业:以农副产品深  加工为主的食品制造业,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纺织业,以化肥、农药和日用化工品  为主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以水泥和砖瓦为主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以  小五金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以及劳动力比较密集的土木工程建筑业、日用品批发  业、零售业和旅馆服务业等。  近年来,随着“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的实施,一批以民营科技企业、  三资企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已经成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进高新技  术的有力推动者。在所调查的6010家中小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有127  家,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电子计算机及服务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  备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制造业等。

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我理解我有办法解决问题

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论文选题意义

意义:资金筹措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企业管理者必须拓展融资渠道,并权衡不同资金来源的可靠性、持续性、成本以及对公司经营风险的影响,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取得源源不断的资金供应,才能够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投资机会,提高企业发展潜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筹资风险的管理就成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内容。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筹资活动越来越体现其重要性,当前,资金短缺是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企业能否健康良性地发展,筹资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筹资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资金的合理筹集和使用而获取一定的收益,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通过各种途径筹集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以利于企业的发展,但是筹资又伴随着各种各样不同层次的风险,企业可以对筹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控制,以避免筹资失误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我国筹资风险研究还不健全,尤其是在定量分析方面还是很薄弱,因此,正确分析企业筹资风险及其控制策略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规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本课题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来探析企业筹资风险的成因及控制策略。(一)国外研究现状由于产业革命,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扩大了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许多以前的私营及合伙企业,由于其融资渠道的相对狭小,不能满足大规模现代化生产的需要,由此产生了股份公司。股份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把社会游闲散资金集合起来,拓宽了融资渠道,同时也给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带来许多崭新的研究内容。美国的三位著名经济学家Markowitz、Sharpe和Miller先后对财务风险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952年,Markowitz发表的关于理智投资行为的论文,他指出投资者自行引导自己进行明智的决策,这种决策方式首先反映投资者对风险的厌恶,即他们不愿意承担没有相应预期收益加以补偿的外加风险,随后,他又提出了证券组合的效率边界概念。60年代初,Sharpe继承并发展了Markowitz的理论,提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1958年米勒在研究公司资本结构的策划上,同Modigliani提出MM理论,MM理论论证了在不同的资本结构下,公司资本成本保持不变,从资本成本的角度论证了由于财务杠杆收益与财务杠杆风险同步涨落,公司价值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后来Stiglitz等学者引入市场均衡理论和代理成本、财务拮据成本等因素,对MM理论进一步加以完善。资本结构理论为企业筹资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可以指导决策行为。1976年,詹森和麦克林提出了“詹森—麦克林委托代理模型”,其已经成为经济学界研究企业价值、股东风险偏好和管理者风险道德的财务规则。Myers和Majluf在1984年提出,公司在为新项目融资时,应首先考虑内部融资,其次是举债,最后才是发行新股。同时,布瑞理和Myers指出,从1965到1982年,在美国非金融企业筹资总量中,平均内部积累筹资占61%,债券筹资占23%,新股发行筹资占7%,显然,Myers和Majluf的融资次序理论和美国企业的经验统计相一致。1987年C M Sandberg将财务战略研究的焦点放到了筹资决策中的财务杠杆使用度上,他指出杠杆决策即是选择公司的债务和资本总额的目标比率,也是财务和战略相结合的关键点。1990年James E Walter在研究财务战略关于筹资战略的制定中,研究了负债政策、通货膨胀的影响,也研究了财务杠杆的限度及其决定因素,同时还将租赁决策也纳入到筹资战略的决策内容中。1998年Stephen指出风险管理与保险的研究应该从对纯粹风险的研究转向对投资风险的研究,从对人身和财产风险管理的研究转向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Janette Rutterford在2000年编辑的关于财务战略的文集中,有关筹资战略的内容主要由一篇关于最佳资本结构的研究文献和三个分别关于资本结构、项目筹资、股利分割的案例研究构成。筹资风险作为财务风险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也随着财务风险理论的发展而发展。由财务风险理论的发展来看,初期国外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保险金融业风险管理的研究,应付及摆脱财务危机的策略主要研究方向在财务危机发生后,很少对事前财务风险进行控制和研究,现在财务风险理论逐渐转向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并涉及财务风险管理能够带来的价值。(二)国内研究现状当前中国财务学界对有关筹资风险理论达成共识,认为筹资风险是由于企业负债经营而产生的因不能还本付息,是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的可能性。筹资风险的成因主要是投资收益不确定,即投资风险、利率变动和资本结构不合理等。1987年郭仲伟编写了《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书中全面系统的研究了风险分析与决策的方法。1989年刘思录、汤古良第一次全面论述了财务风险的定义、特性及财务风险管理的步骤和方法。向德伟在1994年发表的《论财务风险》一文,全面细致的分析了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基础,他认为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并且明确指出了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为财务风险理论向更深一层推进奠定了基础。1995年张涛、侯红兵也先后发表了关于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文章。1999年于川等人所写的《风险经济学导论》对经济风险尤其是我国所特有的经济风险作了全面深刻的剖析。庄仁敏在2000年论述了筹资风险的分类和衡量方法,结合航空工业企业的现状进行案例分析,最后针对国内企业筹资风险的现状提出筹资风险的防范原则和具体措施。盛连东也在2000年指出筹资风险的定性分析主要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本结构、资金分布和成长能力五个角度考虑,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杠杆系数法和概率分析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企业贷款筹资决策模型,针对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现状和成因,给出了简单的优化策略。吴长煜在2002年以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为理论基石,围绕着企业风险及风险经营这一核心,把企业财务决策作为风险决策的选择过程加以研究,通过分析企业不同阶段的风险状况来科学的制定企业财务战略,拓宽和深化了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理论研究。2007年马建威、卢秋实将筹资风险分为支付风险和财务杠杆风险,并提出筹资风险的综合影响因素:负债率。因为支付风险是负债率的函数,财务杠杆风险也是负债率的函数,所以他们得出这一结论:企业筹资风险是负债率的函数。用函数关系表示即为:σ=C*f(D/V),式中,σ表示筹资风险;D/V 表示负债率;C 是一个常数,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对筹资风险的影响程度。2008年,王志忠、吴君民认为筹资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是筹资风险控制不容忽视的三个重要环节,以这三个环节为核心建立筹资风险控制的模型,对筹资风险进行控制,是提高筹资控制策略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有效途径。2009年李兴刚将企业筹资风险分为三种即债务性资金风险、权益性资金风险、利润分配风险,针对这三种筹资风险类型,他提出利率风险规避措施和外汇风险规避;分析企业资金需求量,合理确定筹资规模,分析筹资成本,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正确的收益分配政策是降低收益分配风险的关键所在,企业的股利政策应一方面使所有者的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融资。我国的风险理论和风险管理研究只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传统财务理论将企业筹资风险定义为“由于负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认为筹资风险就是负债风险,但是这种认识存在误区,事实上,企业筹资风险既包括负债筹资风险,又包括权益筹资风险。对权益筹资风险的忽视,会导致权益资金的用资成本被人为降低,所有者获得红利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而企业管理者不需为此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因此,可以随心所欲地、无偿地使用这些资金,而风险却最终由投资者承担。

浅析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_企业战略论文[摘要]目前,国内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普遍低下,依然是传统的增长模式,技术装备、信息化水平、生产方式还比较落后。虽然众多中小企业意识到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仍困难重重。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会计信息化;管理;信息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信息化是带动企业工作创新和升级,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有力武器。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是以ERP为主展开的,利用ERP系统,能把先进的管理思想落实到具体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能带来1个企业的组织创新、流程优化和管理变革。   据统计,我国目前大约有几千家企业系统运用ERP,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型国有股份企业和合资公司,很多企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单项计算机的应用,应用水平和应用效率不高。虽然ERP实施成功率已提高到20%,但却都以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居多,中小企业的数量占我国企业的99%,却只有10%左右实施了信息化,而且由于资金、技术力量、管理水平等原因,实施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升中小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1、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   企业信息化是1个企业提高运作效率、改善服务水平和降低运营成本的手段,是运用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的管理。信息化管理冲破了人们原有的观念,更新传统的管理方法。按照信息化的要求,目前企业无论从观念上还是内部组织结构和运作程序上,都有许多不适应信息化的地方,管理的不规范,成为企业推进信息化的瓶颈。因此,企业信息化必须对传统管理进行变革,否则,信息化管理难以推进。目前,信息化建设在互联网推动下,已成为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潮流。企业信息化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如何去搞,怎样搞好,并如何加快进程的问题。但现在有许多中小企业对此认识不足,企业领导思想犹豫,认为信息化是1个很遥远的事情,态度不很积极。有的企业认为企业当前效益好,不急于信息化;有的企业认为自己基础差,人才缺乏,无法信息化。有了这些认识,推进信息化就缺乏力度,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缺乏深度。因此,改变企业管理者的观念,是企业信息化的前提。企业管理者要把实施信息化当作1个非常紧迫的事情,是关系到企业生死攸关的事情,只有实现管理信息化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企业信息化目标不明确   信息化通过规范企业管理,加速信息的传递,参与企业决策,进行协同合作,以达到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和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目标。很多中小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替代手工劳动,提高信息输出的速度,而这些只是信息化的初级阶段的目标。如果按照这样的初级目标进行信息化,势必会造成企业资金和人力的严重浪费,而且会影响信息化的升级和发展。每个企业都要按照企业的经营战略需求确定信息化的目标。企业的信息化要有长远经营战略。另外在具体实施时,企业还缺乏明确量化的信息化应用目标,大多数企业做得不到位,都是1些宏观定性的目标,微观量化的可操作的目标比较少,比如企业管理基础问题、管理模式问题、企业库存问题、企业生产问题、企业市场问题、企业战略问题等,还有同指标反映企业管理状况的目标,都没有去作深度研究和分析,从而失去信息化管理实施的可操作性的目标。   3.企业信息化仅限于会计信息化   现在有1些中小企业已认识到信息化的价值,纷纷购置电脑,购买1些电算化软件,就认为实施了企业信息化,其实这是非常片面的观点。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都有这样错误的观点,把办公自动化管理和会计信息化看作企业的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信息化要求企业的信息系统的覆盖面遍及整个企业和与企业有往来的各个单位。   4.企业管理落后,创新力度不够   中小企业长期处于粗放的管理状态,无法适应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应用,比如ERP、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没有好的管理环境,无法在企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同时企业创新力度不够,无法通过创新来提高企业落后的管理水平,来适应和满足ERP等先进管理方法的应用。企业即使目前暂时不进行信息化管理,也要通过创新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创新力度不够,还表现在企业领导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整个中国的大环境的问题,还没有形成足以使企业的领导下决心去改变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以适应新经济环境下的发展的大环境。      2、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业务流程和生产经营活动重组和优化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企业进行集成化管理,实现企业内部、外部信息共享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信息化是1个过程,信息化的广度和深度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经营活动实际需求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对于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从会计信息化逐步升级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   据IT168的调查结果,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比率分别是:财务管理75%,办公自动化12%,协同管理12%,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高端应用普及程度较低。企业实施信息化需要有个认识的过程,逐步深入。我国企业信息化走在前头的是会计电算化,所以许多企业都在会计领域率先实现电算化,企业可以在此基础上,以会计电算化为切入点,然后逐渐增加其他模块,不断进行信息化的扩展和升级,使会计电算化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1个部分,和其他系统相互配合,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达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目的,不断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   2.选择适合企业的ERP软件   面对全球化竞争,应用ERP提升竞争力成为我国许多企业的共识。正处在发展阶段的大量中小企业,需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具,来支持企业的快速发展。从我国企业发展的历史来看,现在面临的是以ERP为代表的企业信息化应用阶段。ERP作为当代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先进技术、系统,在我国企业的整体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历史性角色。企业要选择适用的ERP软件,分析自己企业的特点和需求,不是越先进就越好,先进的东西不1定适合所有企业。对于规模不是很大的中小企业最好选择中等规模的国际化软件产品,这样不但从成本上有1个合理的投入,关键是实施难度相对小很多,软件对于企业人员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产品的功能相对比较全面,可以满足企业管理标准化和国际化的需求。另外企业选择的系统要有较好的扩展性,有友好的开放的技术平台,而且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要与软件企业密切合作,有好的技术支持。   3.加强数据的准备工作   很多企业认为信息化就是和软件公司谈,购买软件就可以,而忽视基础数据的准备工作。有人用“3分技术、7分管理、102分数据”来形容数据的重要性。有许多企业在最初实施时不以为然,但在实施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因为数据不全,数据不准确,只要有1个数据出问题,就会影响全局。企业要做好标准化和物料编码工作,这是实施信息化的1个基础工作,要结合国家标准和企业习惯进行编写,做到数出1家,数据共享。  4.企业信息化可以由专家引路   信息化建设和实施,是1个风险很高的项目,是1个系统工程,企业不能“闭门造车”,要借助外脑来帮助企业做好这个项目。因此企业要引入管理咨询。企业在没有实施信息化系统之前,企业领导1般都心里没有底,没有实施过信息系统,不可能对整个信息系统有深刻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领导可以提出要求,至于如何做,怎样做,可以交给有经验专家或咨询顾问帮助考虑。在准备阶段,由专家协助企业做需求分析、信息化的管理方案、软件选型、计算机的配置、编码的指导、人力资金的投入计划等项工作。在实施阶段,要处理的问题更多,信息化系统是1个企业行为,要和企业文化相结合,软件系统不是买来就能够使用的,从基础数据的建立开始,逐步推进系统的实施,处理异常情况,都有实际应用的问题,这时都需要有经验的专家指导,这样能够缩短实施的周期,少走弯路,以便系统的成功实施。   5.做好培训工作   要求企业对所有员工进行ERP等先进管理思想的培训,使所有员工都能接受新思想、新方法、新观点、新理论,进而转化为生产力。针对不同系统的不同项目、不同人员组织培训是极其必要的。由于培训不足导致系统实施项目受阻、项目拖期、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经验教训比比皆是。培训要贯穿整个系统实施过程,每实施1步都要进行相应内容的培训。同时要解决在实施过程中的“夹生饭”的问题,因为随着系统的实施,对系统的认识不断加深,结合业务提出的新问题,都要通过培训来解决。培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除了上课培训,开会讨论、分发学习资料组织阅读、带领企业有关人员到用户走访,了解其他企业的实施情况进行学习,都可以作为培训的形式,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灵活进行。同时可以把培训纳入到部门考核当中,对于关键内容组织答卷考试、评分,人事部门记录在案,利用以上手段可以加强培训的效果。   6.实施信息化建设要量力而行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和管理水平较低等原因,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结合实际,量力而行。有条件的,可以直接上ERP等管理信息系统,如有困难,也可以从解决财务管理、物资管理、销售管理的突出问题入手,分步实施。企业信息化并不是高不可攀、神秘高深的事情,关键是因企制宜,对症下药。   总之,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应适应新经济时代的挑战,及时走上信息化之路,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主要参考文献   [1]彭运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7):58-   [2]刘谦对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的进1步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5):14-   [3]王钊ERP在我国企业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3):33-   [4]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ERP应用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50-另外,团IDC网上有许多产品团购,便宜有口碑

你这个是专科本科呢,具体字数要求有多少呢。我先给你个大纲你看下,不行的话我再给你份别的内 容 摘 要(选题动机)我国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心思想)通过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剖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段落大意)第一部分,总体阐述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基本现状、融资的主要方式以及其主要表现。第二部分,从金融机构、政府及企业自身三个层面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进行剖析。第三部分,结合我国当前国情,寻求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主要对策。(个人新观点)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仅仅依靠一个部门是不行的,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加以解决,它需要政府、银行以及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的共同努力,从机制、体制等多方面寻求解决的突破口,只有如此,才能有效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 融资 成因 对策 目 录一、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分析 1(一)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基本现状 1(二)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 1(三)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表现 2二、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3(一)金融机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3(二)政府职能机构不健全 3(三)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 3三、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主要对策 4(一)充分行使政府职能,营造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 4(二)促进金融机构的专业化、多元化 4(三)培育信用环境,提高社会信用水平 5(四)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金融风险识别能力 5(五)大力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创业资本的创业投资 5(六)努力提高中小民营企业整体素质,增强内在融资能力 5(七)总结经验,做大做强“担保”蛋糕 6。

意义:资金筹措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企业管理者必须拓展融资渠道,并权衡不同资金来源的可靠性、持续性、成本以及对公司经营风险的影响,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取得源源不断的资金供应,才能够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投资机会,提高企业发展潜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筹资风险的管理就成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内容。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筹资活动越来越体现其重要性,当前,资金短缺是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企业能否健康良性地发展,筹资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筹资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资金的合理筹集和使用而获取一定的收益,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通过各种途径筹集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以利于企业的发展,但是筹资又伴随着各种各样不同层次的风险,企业可以对筹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控制,以避免筹资失误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我国筹资风险研究还不健全,尤其是在定量分析方面还是很薄弱,因此,正确分析企业筹资风险及其控制策略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规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课题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来探析企业筹资风险的成因及控制策略。 (一)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产业革命,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扩大了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许多以前的私营及合伙企业,由于其融资渠道的相对狭小,不能满足大规模现代化生产的需要,由此产生了股份公司。股份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把社会游闲散资金集合起来,拓宽了融资渠道,同时也给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带来许多崭新的研究内容。 美国的三位著名经济学家Markowitz、Sharpe和Miller先后对财务风险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952年,Markowitz发表的关于理智投资行为的论文,他指出投资者自行引导自己进行明智的决策,这种决策方式首先反映投资者对风险的厌恶,即他们不愿意承担没有相应预期收益加以补偿的外加风险,随后,他又提出了证券组合的效率边界概念。60年代初,Sharpe继承并发展了Markowitz的理论,提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1958年米勒在研究公司资本结构的策划上,同Modigliani提出MM理论,MM理论论证了在不同的资本结构下,公司资本成本保持不变,从资本成本的角度论证了由于财务杠杆收益与财务杠杆风险同步涨落,公司价值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后来Stiglitz等学者引入市场均衡理论和代理成本、财务拮据成本等因素,对MM理论进一步加以完善。资本结构理论为企业筹资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可以指导决策行为。 1976年,詹森和麦克林提出了“詹森—麦克林委托代理模型”,其已经成为经济学界研究企业价值、股东风险偏好和管理者风险道德的财务规则。 Myers和Majluf在1984年提出,公司在为新项目融资时,应首先考虑内部融资,其次是举债,最后才是发行新股。同时,布瑞理和Myers指出,从1965到1982年,在美国非金融企业筹资总量中,平均内部积累筹资占61%,债券筹资占23%,新股发行筹资占7%,显然,Myers和Majluf的融资次序理论和美国企业的经验统计相一致。 1987年C M Sandberg将财务战略研究的焦点放到了筹资决策中的财务杠杆使用度上,他指出杠杆决策即是选择公司的债务和资本总额的目标比率,也是财务和战略相结合的关键点。 1990年James E Walter在研究财务战略关于筹资战略的制定中,研究了负债政策、通货膨胀的影响,也研究了财务杠杆的限度及其决定因素,同时还将租赁决策也纳入到筹资战略的决策内容中。 1998年Stephen指出风险管理与保险的研究应该从对纯粹风险的研究转向对投资风险的研究,从对人身和财产风险管理的研究转向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 Janette Rutterford在2000年编辑的关于财务战略的文集中,有关筹资战略的内容主要由一篇关于最佳资本结构的研究文献和三个分别关于资本结构、项目筹资、股利分割的案例研究构成。 筹资风险作为财务风险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也随着财务风险理论的发展而发展。由财务风险理论的发展来看,初期国外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保险金融业风险管理的研究,应付及摆脱财务危机的策略主要研究方向在财务危机发生后,很少对事前财务风险进行控制和研究,现在财务风险理论逐渐转向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并涉及财务风险管理能够带来的价值。 (二)国内研究现状 当前中国财务学界对有关筹资风险理论达成共识,认为筹资风险是由于企业负债经营而产生的因不能还本付息,是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的可能性。筹资风险的成因主要是投资收益不确定,即投资风险、利率变动和资本结构不合理等。 1987年郭仲伟编写了《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书中全面系统的研究了风险分析与决策的方法。1989年刘思录、汤古良第一次全面论述了财务风险的定义、特性及财务风险管理的步骤和方法。向德伟在1994年发表的《论财务风险》一文,全面细致的分析了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基础,他认为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并且明确指出了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为财务风险理论向更深一层推进奠定了基础。1995年张涛、侯红兵也先后发表了关于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文章。1999年于川等人所写的《风险经济学导论》对经济风险尤其是我国所特有的经济风险作了全面深刻的剖析。 庄仁敏在2000年论述了筹资风险的分类和衡量方法,结合航空工业企业的现状进行案例分析,最后针对国内企业筹资风险的现状提出筹资风险的防范原则和具体措施。盛连东也在2000年指出筹资风险的定性分析主要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本结构、资金分布和成长能力五个角度考虑,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杠杆系数法和概率分析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企业贷款筹资决策模型,针对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现状和成因,给出了简单的优化策略。吴长煜在2002年以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为理论基石,围绕着企业风险及风险经营这一核心,把企业财务决策作为风险决策的选择过程加以研究,通过分析企业不同阶段的风险状况来科学的制定企业财务战略,拓宽和深化了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理论研究。2007年马建威、卢秋实将筹资风险分为支付风险和财务杠杆风险,并提出筹资风险的综合影响因素:负债率。因为支付风险是负债率的函数,财务杠杆风险也是负债率的函数,所以他们得出这一结论:企业筹资风险是负债率的函数。用函数关系表示即为:σ=C*f(D/V),式中,σ表示筹资风险;D/V 表示负债率;C 是一个常数,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对筹资风险的影响程度。2008年,王志忠、吴君民认为筹资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是筹资风险控制不容忽视的三个重要环节,以这三个环节为核心建立筹资风险控制的模型,对筹资风险进行控制,是提高筹资控制策略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有效途径。2009年李兴刚将企业筹资风险分为三种即债务性资金风险、权益性资金风险、利润分配风险,针对这三种筹资风险类型,他提出利率风险规避措施和外汇风险规避;分析企业资金需求量,合理确定筹资规模,分析筹资成本,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正确的收益分配政策是降低收益分配风险的关键所在,企业的股利政策应一方面使所有者的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融资。 我国的风险理论和风险管理研究只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传统财务理论将企业筹资风险定义为“由于负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认为筹资风险就是负债风险,但是这种认识存在误区,事实上,企业筹资风险既包括负债筹资风险,又包括权益筹资风险。对权益筹资风险的忽视,会导致权益资金的用资成本被人为降低,所有者获得红利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而企业管理者不需为此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因此,可以随心所欲地、无偿地使用这些资金,而风险却最终由投资者承担。

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论文选题怎么选

一位客户在大半年前还是一个百分之百的电脑盲,现在却可以就网络营销侃侃而谈几个小时。从她的谈话中,笔者看到了部分有前瞻性的中小型企业管理者正在用他们自己的方法来接近网络营销。企业走近网络,无疑是件令人鼓舞的事情;但是与此同时,对这个过程中的挫折和苦涩也无法视而不见。要帮助管理者们缩短这个痛苦的摸索过程,首先,就需要从消除对网络营销的一些误解开始。 三个误区  随着网络全面渗透到企业运营和个人生活当中,网络营销也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与采用。然而,由于网络营销是一种很新型的营销手段,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企业难免出现诸多误区,造成投入与产出的效果总是未能如愿,让满怀信心希望的企业受到打击,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网络营销这种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营销手段的发展。  第一个误解——“建网站帮企业赚钱”。这句话本身没问题,错就错在大多数人把这句话理解成“有了网站就一定能够赚到钱”。其实,企业建网站,只代表企业走出了开展网络营销的第一步。有了网站,就有了通过互联网络展示产品、展示服务的窗口。但在茫茫网海中,如何建立你的品牌,让更多的人了解你的产品和服务,这才是网络营销真正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第二个误解——“网上广告就是网络营销”。投放网站广告,只是网络营销体系中网络推广的一种方式,仅仅是网络营销体系的冰山一角。成功的网络营销,不仅仅是一两次网络推广,而是集品牌策划、广告设计、IT技术、销售管理和市场营销等于一身的新型销售体系。应该有完整周详的策划,加上准确有效的实施,才能够得到期待的效果。  第三个误解——“中小企业没有实力做网络营销”。恰恰相反,中小企业完全有实力做网络营销,缺乏的只是意识。网络营销相对于传统的宣传途径来说,价格最低廉,如3721的网络实名最低价格在500元/年,正适合中小企业采用。今年初,广州的一家普通的礼品公司,把自己的网站投入了3721的实名搜索产品,在上半年内,通过在3721中搜索“礼品”和“礼品公司”主动联络的潜在客户每天都在10~15个。花费只有2000元/月,仅仅是登陆搜索引擎的半年的时间。  要开展网络营销,首先自身要有畅通的网络通讯渠道,才能在营销过程中保持信息来源的通畅,并能够给客户更迅速的反馈和跟进。这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建立上网的环境,建立内部网络,并以高效安全的方式,实现公司内部与互联网的连接,让公司的销售人员、客户服务人员,能够方便、紧密地与外部网络接触;二是建立稳定安全的信息交流和接收系统,这里特指的是企业邮件系统,让公司的员工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交流、互联,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接收到客户的咨询、订单和投诉,并做出迅速、稳妥的反应和跟进。  有了以上的两个预备,我们就可以开始第一阶段的网络推广了。  根据最新的调研报告,6%的互联网用户通过搜索引擎去找寻网站。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推广,绝对不只简单地登记一下而已。同一行业、提供相同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有很多,他们的网站也会登记在搜索引擎上,而且采用的关键字也很类似。而据统计,超过九成的搜索引擎用户,只会阅读并点击第一、二页所显示的网站链接,排名越前,得到注意并点击的机会越大。同一行业、提供相同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有很多,要令自己网站的排名能够更靠前,可以根据不同的搜索引擎的排名标准,改造网站以适应搜索引擎;另外,现在也可以选择“3721搜索排名”给付一定的费用,就可以在许多3721合作的搜索引擎上得到最前面的排名。  网络信息搜集  信息搜集是网络营销中很重要的一步,也比较容易为大家所忽视。中小企业在信息渠道方面往往都是依靠长期的传统营销中的经验,其实互联网就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只不过这些信息是散乱分布的。如果掌握了方法,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找到大量的商业情报、目标客户的信息和市场反映与投放效果等营销信息。网络信息搜集的形式,主要包括前期的网上调查、中期的反馈跟进和后期的信息整理。  增值的网络营销  对于有条件的中小型企业,也可以进一步开展建立增值的网络营销,例如“一对一”网络营销。以“一对一”的网络营销方式为例:一个可能大家都很熟悉的规律就是,争取一个新的客户,要比维系一个旧客户的投入高5倍。所以,在“一对一”网络营销中,重要的并非是你对所有客户了解多少,而是你对每位客户了解多少。在传统上,要实现与客户相互的交流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只有一些针对性很强的产品和服务,或者一些投入规模很大的企业,才会采用这种营销的方式。但随着网络的来临,许多中小型企业,在先进的IT技术支持下,都有条件以较低的成本投入,开展起“一对一”网络营销。“一对一”网络营销的概念很宽广,可以覆盖前面所提到的网络营销的每一个范畴:“一对一”的网站服务、“一对一”的网络推广、“一对一”的市场调研……现在国际上,“一对一”网络营销已经相当盛行,在国内,也正是方兴未艾。中小型企业如果能够适当地采取准确高效的网络营销,就能够在网络社会争取自己的一席之地,出奇而制胜。  当然,真正的网络营销范畴远不止这些,但针对一般的中小型企业,这就是一个建立网络营销体系的基本步骤。其实在这些步骤之前,都应该有一个专业的策划服务,结合自己的行业特点和投入、现有资源,拟定一个整体策划,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将会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施网络营销的过程中,最后给大家两个建议:  找专业的网络营销策划顾问公司。国内企业普遍不愿意重视策划和顾问,其实,一个专业的网络营销顾问为你所做的发展策划,往往可以节省许多后面的投入。就北京而言,紫博蓝科技、龙拓互联、天地先锋、奇致互动等都是网络营销方面的专业机构。  量力而为,循序渐进。不要以为网络营销可以让你一步登天,网络营销虽然有反馈快的特点,但也是需要机遇和时间的配合。所以在投入网络营销的同时,也要有量力投入、长期投入的准备。由于现在国内提供此种服务的公司良莠不齐,许多公司可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尽力去说服企业做最大的一次投入,其实这对企业网络营销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并没有好处,正确的发展方式应该是循序渐进,因势而为的。  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推广资金有限始终是无法高效地形成规模营销。网络营销正为中小型企业带来了一个能够以较少的资金,得到更广泛推广范围、更迅速反馈的营销手段。一直以来,许多中小型企业会认为,网络这种新兴的高科技事物,只有大企业才能够掌握,于是对网络敬而远之。现在,随着网络逐渐的平民化,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已经开始感觉到,网络并非一个很遥远的东西,是到了该试试网络营销的时候了。

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我理解我有办法解决问题

可以从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现状和具体的影响),分析中小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科技含量低,企业管理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差等),以及如何应对等方面来考虑 在全球经济都不景气的形势下,对中小企业来说,哪个行业更有优势,可能都差不多,关键一点是需要中小企业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有更清醒的认识。在我国加入WTO之前,不仅,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良好,而且其在劳动成本和厂房用地等方面,都具有竞争优势。于是,中小企业在前几年出现了快速的发展的历程。但是,进入07年以后,特别进入06年下半年,这个局面开始逐步转变。过去单纯性依靠劳动密集性、低成本生产模式逐步遇到了发展的瓶颈,甚至成为障碍,这就需要我国中小企业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准备来解决这个问题,以便在金融危机中“全身而退” 第一方面,中小企业需要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其实,我国中小企业的很大的弱势就是缺少技术,研发和创新的能力,过去依靠低劳动力所占的出口优势逐渐被丧失,于是,需要在产品创新和技术设备的升级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这也是未来中小企业必须认识到的一点。第二方面,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以出口型为主的中小企业,需要配备一些熟知经济和金融领域的人才。 在05年5月汇改以前,中国出口基本没有什么汇率风险,市场上的美元和人民币的波动风险也不大,于是,在这种宏观经济面比较好的局面下,几乎不会遇到国内外市场和银根的突变的问题。但是,面对现在的金融动荡的局面,企业要想考虑到自身的生存问题,就必须对包括出口汇率等相关知识和外贸政策有必要了解。甚至,需要专业方面的人员来研究和分析汇率的变化等现象,以此对企业发展给予必要的指引。 第三,在国际经济和金融体制融通之下,企业要了解和掌握国际的金融政策的变化。 企业了解国际的金融政策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外贸企业,这里面比较重要的是国际“银根变化”。所谓的“银根变化”就是指从美联储到中国的人民银行银根的紧与松,包括存款准备金,贷款利率,以及居民存款利率,包括存款准备金率,这些都很可能会根据国家的宏观政策来不断的进行调控。 比如,中国央行最近刚刚宣布减低存款准备金率,又如,最近,国际汇率的变化,这也就涉及到银根“松与紧”的问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结合地更加紧密,轻微的政策调整都可能影响到企业的利益,尤其是,出口企业的利益,外贸政策的调整将对出口产品价格以及出口成本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企业在一个时期内,将国际国内的银根方面的变化糅合到自己的生产决策中。这对我国中小企业未来发展是很重要的思想变革,也是基础性准备。

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论文题目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趋势问题初探〔摘要〕本文在分析了在我国加入WTO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存在很大差距的基础上,怎样迎接挑战,指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出路在于技术创新。〔关键词〕中小企业;问题;差距;技术创新二十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中小企业不仅在解决社会就业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以其富有生机的创新活动,为经济增长提供重要的源动力。在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具有创新的紧迫感,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比大企业有独特优势,并有较高的创新效率。从这一点来说,中小企业已成为构成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o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千万家,占全国全部工商注册登记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在全国工业产值和实现利税中分别占60%和40%左右,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1978年至19%年间,从农业转移出去的二点三亿劳动力绝大多数在中小企业就业。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和再就业人员的作用更加明显。这一切表明我国的中小企业已经在成为推动影响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近年来在国家支持和扶持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面临着不少间题,首先,企业的组织制度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科技人员70%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所占比重很小,在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次,技术基础薄弱。中小企业势单力薄,投人能力有限,技术水平低下,大多没有设立技术开发机构,同时由于缺少积累以及难以从正常渠道获取人才,企业缺乏必需的科研设施和急需的科技人才。第三,资金来源不足,研究经费匾乏。资金不足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大障碍,这即包括政府直接的资金支持不足,又包括政府采购的间接扶持手段不力。由于中小企业生存率和期望的平均收益率都很低,而且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因此,中小企业多主要依靠内部有限的融资取得发展,以致往往缺乏所必须的风险投人资金。第四,创新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各地大多没有建立如技术信息中心、技术推广中心、创业中心之类的中介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辅导、技术孵化、技术信息等服务,使得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难题难以解决,制约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进程及效益。另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中小企业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技术创新能力方面都还有很大的差距,仅与日本相比技术水平尚未达到日本10年前的水平。(《日本经济新闻》1997年4月13日)中小企业间的差别使我国的中小企业难以融人国际经济大潮中。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应有的作用,使其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不失为一快捷有效的办法。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出路在于技术创新当前,国内外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中小企业不仅面临改组改造改制后活力日见增强的国有大企业的竞争压力,而且还面临着实力强劲的国际大跨国公司的严峻挑战。面对市场的巨大变化,技术创新已成为中小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实现快速发展的唯一选择。制定法律和政策支持,营造适合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相应的法律法规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完备的法律,才能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铺平道路。为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创新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短缺等困难,在制度提供有效保证的前提下,政府政策的作用就显得愈加重要。为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资金,在金融方面具体政策措施应包括,贷款担保信用及风险担保,设立风险投资基金,设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等,设立专门资助中小企业研究开发的计划。只要中小企业的科研计划符合政府产业技术政策和专门计划指南,政府就应在资金上给予支持,以刺激中小企业创新投资的积极性。

可以从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现状和具体的影响),分析中小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科技含量低,企业管理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差等),以及如何应对等方面来考虑 在全球经济都不景气的形势下,对中小企业来说,哪个行业更有优势,可能都差不多,关键一点是需要中小企业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有更清醒的认识。在我国加入WTO之前,不仅,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良好,而且其在劳动成本和厂房用地等方面,都具有竞争优势。于是,中小企业在前几年出现了快速的发展的历程。但是,进入07年以后,特别进入06年下半年,这个局面开始逐步转变。过去单纯性依靠劳动密集性、低成本生产模式逐步遇到了发展的瓶颈,甚至成为障碍,这就需要我国中小企业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准备来解决这个问题,以便在金融危机中“全身而退” 第一方面,中小企业需要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其实,我国中小企业的很大的弱势就是缺少技术,研发和创新的能力,过去依靠低劳动力所占的出口优势逐渐被丧失,于是,需要在产品创新和技术设备的升级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这也是未来中小企业必须认识到的一点。第二方面,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以出口型为主的中小企业,需要配备一些熟知经济和金融领域的人才。 在05年5月汇改以前,中国出口基本没有什么汇率风险,市场上的美元和人民币的波动风险也不大,于是,在这种宏观经济面比较好的局面下,几乎不会遇到国内外市场和银根的突变的问题。但是,面对现在的金融动荡的局面,企业要想考虑到自身的生存问题,就必须对包括出口汇率等相关知识和外贸政策有必要了解。甚至,需要专业方面的人员来研究和分析汇率的变化等现象,以此对企业发展给予必要的指引。 第三,在国际经济和金融体制融通之下,企业要了解和掌握国际的金融政策的变化。 企业了解国际的金融政策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外贸企业,这里面比较重要的是国际“银根变化”。所谓的“银根变化”就是指从美联储到中国的人民银行银根的紧与松,包括存款准备金,贷款利率,以及居民存款利率,包括存款准备金率,这些都很可能会根据国家的宏观政策来不断的进行调控。 比如,中国央行最近刚刚宣布减低存款准备金率,又如,最近,国际汇率的变化,这也就涉及到银根“松与紧”的问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结合地更加紧密,轻微的政策调整都可能影响到企业的利益,尤其是,出口企业的利益,外贸政策的调整将对出口产品价格以及出口成本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企业在一个时期内,将国际国内的银根方面的变化糅合到自己的生产决策中。这对我国中小企业未来发展是很重要的思想变革,也是基础性准备。

免费论文网站 找找看 有没有你要的希望采纳

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我有自己写的要吗。俺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