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舞蹈美学论文3000字内容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7 11:39:53

舞蹈美学论文3000字内容怎么写

本科舞蹈论文,就给你

舞蹈是凭借人体动作抒发情感的一门表演艺术, “舞蹈鉴赏”则 是以舞蹈者表演的作品为主要欣赏对象,鉴赏者通过欣赏作品中所展示的人体动态美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舞蹈鉴赏课程既适合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爱好,又是富有教育意义的一种健康高雅的艺术活动,因此深受大学生的喜爱。 可以说 她 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大量经典舞蹈作品的鉴赏以及舞蹈艺术实践的训练, 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塑造了学生的自身美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谈舞蹈教师肢体语言的美育功能舞蹈既然是有生命的、运动中的人体艺术,那么舞蹈教师就要对舞者的肢体进行严格而科学的训练,以便达到舞蹈内涵所要达到、所要表现的最佳状态。如从简单的站姿、坐姿、走姿到软开度的训练,以及身体各部分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的训练,以至于跳、转、翻等各种技能技巧的训练,这些都是更好地表现舞蹈最高境界之所需。同时还要通过老师的训导、示范等,使舞者日常的行为举止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显现出其人格及职业的魅力。舞蹈教育是一种通过肢体语言进行的教育。身教重于言教,是专业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统一,也就是教书(学)与育人的统一。这是一个对肢体进行严格训练和科学训练的过程,也是对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动作养成的过程,舞蹈教师是整个训练的执行者、诱导者和贯彻者。舞蹈教育是用肢体语言通过示范动作传递肢体艺术进行教学,其他学科的教师则是把所要教授的内容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因此,舞蹈教师的肢体语言有着更特别的意义,有着特殊的美育功能。舞蹈教师是用肢体语言把舞蹈的内涵、教育的内涵和老师本身的内涵,通过舞蹈中的肢体美、教学中的教态美和生活中的自然美表现出来。它不仅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愉悦和美的享受,而且还具有欣赏价值和对学生的美育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和欲望,更是一种动力。它所传递的信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姿多彩。舞蹈教师的美育功能来自舞蹈艺术本身的美这种美是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这种美是经过严格训练后的精雕细琢,修饰性很强,具有艺术造诣所赋予的灵气,它符合舞蹈审美诸元素的需要。不同风格的舞蹈动作以及各种优美的舞姿和高难度的技巧等,是经过艰苦磨炼后才能达到的专业性很强的富有艺术性的肢体美,是任何口头语言都难以比拟的。教师在教学中,把这些富有专业内涵的舞蹈动作,通过美的肢体语言,示范给学生们,如:在教授中国古典舞身韵所要表现的“形、神、劲、律”中的“律”时,其中一个简单的“亮相”,既可运用正律,也可运用反律。正律动作通过顺力顺势则顺水推舟,一气呵成,犹如行云流水。而反律,一个动作和动势的走向分明是往左却突然急转直下地往右,或者由前突然变化向后等等。这种反律通过教师的肢体表达,有着异峰突起、出其不意的效果,使动作有了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感觉。更美的是教师在动作过程中,从手指尖到脚指头、从头发梢到神经末梢、从眼神到呼吸都给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舞蹈只有通过美的肢体和美的神韵,配以美的音乐,才能表达美的内涵,达到美的享受。这种肢体语言美,给人一种美的意境。而学生在享受美的熏陶的同时,就会情不自禁地跃跃欲试,渴望效仿和追求……舞蹈教师的美育功能是教态语言的美这种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直接表现或理想的形象显现,与人的精神品质息息相关。这种美的教态语言是一种知识品位、文化修养、职业道德、聪明智慧、教学方法及态度等方面综合素质的体现。教师优雅的艺术气质,始终是学生竭力效仿和尊崇的榜样,尤其是教师的艺术涵养更能激发学生对艺术美的追求。教育的最高水平应该是无声胜有声,身教重于言教。舞蹈教师有着用肢体语言和教态语言传递美的内涵的得天独厚的机会和能力。这是一种舞蹈内涵和教师职业内涵以及教师本人素养的融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印在学生们的脑海里。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掌握舞蹈的技术、技能,更要教他们做人的标准。一个学生追求的生活目标是高深还是庸俗,是奋发还是功利,是诚实还是虚伪,舞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比任何其他教师更直接更有力更深远。大到教师的教学风格,人格魄力,小到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个手势,一个呼吸,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表情,教师在课堂上的举手投足和每一个细小动作都有他的用意所在。教师的表率作用是无穷的,是对学生具有强烈震撼力和感染力的,一个自身修养高的老师,常常是学生崇拜的偶像、模仿的榜样,在教学中其讲述的观点及阐述的内容,极易为学生接纳,其言行极易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做到“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身体力行、身先士卒、为人师表,既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对学生爱的体现。特别是舞蹈教师,以愉快的教态语言和学生沟通,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舞蹈教师的美育功能是教师本身的一种自然美如果说第一种美是来自于舞蹈本身的肢体美,是经过专业训练才能达到的话,而第二种教态美则是教师综合素质在课堂上有意识的表现及活动,那么第三种美就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结合,是前两种美在教师心灵深处的烙印,或者说是前两种美在脑海中的积淀,是一种渗透到骨子里的东西,是任何人无法拿走的东西,也就是人的内在气质的一种表现。这里既有职业特点,又有专业特点,是个人的学识水平和文化修养等的整体显现,是一种不经意的表现,是一种下意识(本文来自领舞网)的最自然美的流露。有人常讲,一位好演员不一定是位好教师,但好的专业教师一定是一位好的演员,这也充分说明对舞蹈教师的要求标准很高,在专业上既要会跳,又要会教,必须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并且还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法,更要学会育人。舞蹈教师所从事的是教育的职业,传授的是舞蹈的专业,因此,在舞蹈教师的肢体语言里,既有舞蹈演员的艺术气质,又有教师的学者风范,既有舞蹈演员的个性张扬和坚韧的毅力,又有教师那种含蓄和丰厚的内涵。舞蹈教师的肢体语言或者说体态语言是一种外在形象,也反映着他的气质和内心,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教师把各种形式的美的形象,呈献在自己的学生面前,深深留在他们的脑海里,达到净化灵魂、提高境界、丰富知识、陶冶情操的美育目的,因而以形象—肢体语言美感教育人会有显著的功效,会帮助学生树立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感受、理解、想象和创造能力,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从而造就一代人格完美、素质全面的新型人才。

舞蹈美学论文3000字内容

舞蹈是凭借人体动作抒发情感的一门表演艺术, “舞蹈鉴赏”则 是以舞蹈者表演的作品为主要欣赏对象,鉴赏者通过欣赏作品中所展示的人体动态美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舞蹈鉴赏课程既适合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爱好,又是富有教育意义的一种健康高雅的艺术活动,因此深受大学生的喜爱。 可以说 她 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大量经典舞蹈作品的鉴赏以及舞蹈艺术实践的训练, 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塑造了学生的自身美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有着五千年漫长岁月的中华,积淀出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在这一块孕育悠久历史文化的沃土上,孕育了袖舞这一朵奇葩。作为服饰道具的“袖”,作为表演形式的“袖舞”源远流长。袖舞是中国舞蹈文化精神与民族审美观的体现,经过历史各时代的艺术加以选择、创造,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赋予它们新的气韵、新的品格。袖舞成为了独立的舞蹈肢体语言,体现中国古典舞的精神与风貌。   一、水袖、袖舞   (一)水袖、袖舞的概念水袖的概念水袖是演员用来进行舞蹈表演的一种服饰文化的舞蹈道具,它既有服饰功能,又兼有道具的属性。水袖通过舞者身体的舞动来带动,就像道具一样具有可操纵性的特点。袖包括袖身和袖体两部分。袖身是指穿在身上的服饰部分,袖体是指接在衣服袖口处向外延长的长袖部分。袖舞的概念袖舞是以独具特色的袖作为道具的舞蹈,是一种能够代表中华传统审美特征的典型舞蹈样式之一。袖舞综合了观赏性、技艺性、表现性,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气质精练地反映出中国舞蹈独具韵味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从而具有了独特的审美品格和艺术价值。   (二)水袖、袖舞的来源“袖”在舞中可以用简约的“长袖善舞”四个字说明。华夏民族的宽衣大袖是袖的源头,经过历史的沉淀,在追求美的同时加以延长与夸张,独具特色的“水袖”就形成了。我们都知道,中国古典舞中的袖是提炼中国戏曲的“水袖”而成的。那么,“水袖”名称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水袖的最早的叫法是“水衣”,水衣的袖子随着发展逐渐变长变宽,便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水袖。因为袖舞动的形态像水波荡漾,所以叫“水袖”。袖舞在这块历史文化的沃土上,不断吸收和继承精华部分再加以创新,才得以发展成熟与完善。   二、水袖的历史发展及当代表演形式的演变   树有根才能生长繁茂,袖舞也有生长和流传的根,它深深地屹立在民间艺术的土壤中。袖舞在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中,袖的形态和舞的风格随着朝代的更迭和文化的演变发生着变化。它或虔诚与迷狂,或妩媚与婀娜,或纯熟与精美,或逍遥与飘逸,或华贵与端庄,或精练   (一)原始时期水袖的发展在舞蹈艺术起源的远古时期,原始宗教和舞蹈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舞蹈艺术是宗教仪式的一种手段和活动。中国远古时期的典型的例子就是巫舞,在中国古文中,“巫”和“舞”两者是相通的,“褎”字是古代“袖”字的写法,从这可以看出,“袖”最初是献祭的仪式舞蹈中一种手执的舞具。从“褎”字看出了以“手”摘“禾”的形象,体现了“禾熟拔其穗”的动态。原始“袖舞”中所执的稻穗是宗教活动中具有明确意义指向的器物,舞蹈的形态受到了影响,道具和服饰成为中国舞蹈的一大特色。   (二)汉代时期水袖的发展袖舞在汉代迎来了发展的高峰。史料里记载着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在汉代,长袖的形状分为细长的舞袖和喇叭形状的宽大长袖这两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袖舞”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长袖的纵向延伸,在袖口端接一长飘带;另一个是袖式稍短,是“水袖”演化的由来,后来成为中国古典戏曲不可缺少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一。也有手执巾而舞的形态,它的舞名被称为“巾舞”。从“罗衣从风,长袖交横”“表飞毅之长袖,舞细腰以抑扬”“君似飞鸾,袖如回雪”这些漂亮的词句中,我们可以看到汉代袖舞的动人之处。它一脉相承于细腰长袖的“楚舞”,经过进行加工创作,使它更纯熟更精美。在汉代的袖舞中就有了精湛的技艺,例如加长的巾袖舞在挥洒间自然会增加难度,巾越长,要求舞者的臂力、技巧越高;例如大幅度横向折腰的动态对身体的柔韧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注重的是腰功与袖式的变化;例如追求赵飞燕“掌上舞”那样“机迅体轻”等等。   (三)隋唐时期水袖的发展隋唐时期,封建社会上升至一个鼎盛时期,乐舞艺术尤其是宫廷乐舞也随之进入一个繁盛的阶段。袖舞成为了一种中原乐舞文化的传统,滋养着舞蹈的发展。袖舞在唐代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方向是长袖的发展,“纤腰弄明月,长袖舞春风”说明了唐代对前代传统长袖舞的继承。另一个方向是广袖的发展,“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说明了“广袖”的形态。从广袖中,我们看到了唐代袖舞的华贵与大气。运用舞巾、风带、长袖以及腰肢的软功,柔曼婉畅、具有浓厚的抒情性。时而长袖拂垂翻飞,时而慢舞双袖,时而扬袖、转袖,时而飞舞长袖,时而急翻双袖,各种舞袖的姿态和技法,是“细腰长袖”的舞风在唐代乐舞中的延续和发展变化,即使袖的形态有所改变,但是袖舞身体动作的韵律已经根深蒂固地流传下来。   (四)明清时期水袖的发展从宋元市民文化的潮流可以看到舞蹈发展重要的现象,戏曲艺术脱颖而出,创立了独立地位。明清时期,戏曲舞蹈已逐步发展成熟和流行起来。在这一进程中,袖舞不断适应戏曲的表演程式与要求,袖舞融入到了唱、念、做、打的戏曲艺术当中,成为一种高度凝练的表现手段,“水袖”也成为了一门独特的技巧。在前代袖舞的基础上,戏曲的水袖着重发展和丰富了袖技,将袖作为一种专门的技巧来发展,并服务于戏曲中人物和情节的表现。戏曲的水袖不仅在袖舞的传统审美上发生了改变,而且复杂和丰富了表现技巧和手段。也可以说,因为戏曲水袖技巧的集中发展,袖舞有了较强的“语言性”。   (五)当代水袖表演形式的演变在当代,袖舞的追求与发展需要超越历史传统,成为一种语言机制,一种能够营造中国古典文化意象、能够表现中国人感情、能够向现代审美趣味延伸的语言机制。这对于中国传统袖舞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中国古典舞”正式确立后,在中国古典舞创新的同时,袖舞技术也得到了突破,尤其是古典舞身韵的产生,水袖发展为独立的道具身韵,借助舞蹈表演,才让我们体会到今天袖舞的魅力所在。盛培琪教授为袖舞注入了新元素,给予袖舞新的气息和温度。她还提出袖与腰、重心、步伐之间的“三节六合”的关系要贯穿于身法的要求中,让舞者身体和袖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结合体。袖舞的完善与成熟,是中国古典舞民族文化精神的当代延伸的体现,也是传统舞蹈风貌的当代建构。   结束语   浅析中国古典舞水袖的历史发展是在宏观上分析和概括水袖的发展,历史发展演变,水袖的技术技巧表现以及美的体现。丰富而绚丽的袖舞经过漫长的艺术长河的沉淀,吸取了许多优美的动态和静态舞姿,在圆转、回荡与流动的曼妙风韵中,展示奇崛雄肆、清婉柔丽的无穷魅力,创造出灿烂辉煌的东方艺术。袖舞就像一股清泉,清新,淡雅,婉丽。凝聚着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追求,丰富的舞蹈语汇,折射出变化、演化、幻化的无穷意境。希望对你有帮助

对舞蹈艺术作全面、系统、历史的研究的一门科学。舞蹈学包括舞蹈理论、舞蹈历史和舞蹈鉴赏 3个主要部分。 舞蹈理论 重点研究舞蹈艺术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舞蹈艺术的特征、舞蹈艺术的发展规律等问题。舞蹈和其他艺术一样,都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舞蹈和其他艺术的主要区别在于艺术表现工具和表现手段的不同。舞蹈艺术的主要表现工具是人的身体,主要表现手段是人体的舞蹈动作。舞蹈是一种以人体的动态形象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起源于对生产劳动、战斗、社会生活动作的模拟再现,图腾崇拜和表现、交流思想感情的内在冲动。从简单的模拟再现,到复杂的概括表现,是舞蹈艺术发展的必然进程。从群众自娱性、社交性、礼仪性的抒发单一情绪的生活舞蹈,到表现繁复多样的社会生活内容,形成多种舞蹈形式和体裁的艺术舞蹈,是舞蹈艺术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在舞蹈艺术的历史发展中,舞蹈家们为了扩大表现生活题材的范围和丰富舞蹈艺术的表现能力,不断从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中汲取滋养,逐步形成高度发展的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舞蹈源于生活,又对生活予以积极的作用和影响。舞蹈 艺术具有认识、教育、审美、娱乐、交谊、健身等功能和作用。 舞蹈理论的研究又分为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两个主要门类。舞蹈基本理论主要包括:舞蹈和生活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舞蹈艺术的本质和特性、舞蹈的起源和发展、舞蹈的内容和形式、舞蹈的种类和体裁、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关系等基本问题。舞蹈应用理论主要包括:舞蹈创作理论(或称舞蹈编导理论)、舞蹈表演理论和舞蹈教育理论等。舞蹈创作理论主要研究舞蹈创作的一般规律和创作各类体裁舞蹈的特殊规律、舞蹈创作的过程、舞蹈的创作方法,以及舞蹈编导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技巧。舞蹈表演理论主要研究舞蹈演员如何以自己身体为工具和手段,塑造出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深刻地反映和表现广阔和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以使观众在舞蹈的审美活动中思想上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鼓舞、情感上受到陶冶和净化;以及舞蹈演员所应具备的条件、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巧能力。舞蹈教育理论主要研究训练和培养创作、表演、教学、理论研究等各种专业舞蹈人才的方法,必修的主要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大纲制定的原则等,通过对各种舞蹈人才的培养,以期达到在 继承、保存、创造、发展、提高和普及舞蹈文化方面保持其科学性和系统性。 由于舞蹈艺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由于各人研究方法和侧重面的不同,舞蹈理论的研究必然要向多方面发展,产生各种不同的新科目。如从社会学(包括民俗学、伦理学)、美学、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来对舞蹈进行研究,就形成和发展起舞蹈社会学、舞蹈美学、舞蹈心理学、舞蹈解剖生理学等一些新的学科。进入80年代以来,中国有些舞蹈理论家已经开始从事这些学科的研究和探索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发表了一些学术论著,目前仍处于开创建设阶段。 舞蹈历史 这门学科既属于历史学的范畴,又是舞蹈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舞蹈艺术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历史发展规律,并对历史上促进舞蹈艺术前进和发展的一些著名舞蹈家和舞蹈作品作出客观的历史的评价。任何时代的舞蹈艺术的存在和发展都受其社会的经济基础的制约,同时还受其社会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审美意识、文化艺术思潮等的影响。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舞蹈艺术从内容到形式的发展和当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以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舞蹈文化的交流活动,对促进舞蹈艺术的繁荣发展也是舞蹈历史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舞蹈历史,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研究,就要从舞蹈的历史现象出发,理出舞蹈的历史发展线索,展示出舞蹈历史的发展过程;从舞蹈学的角度来研究,就要求通过舞蹈历史的发展进程,进一步探索舞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其作出理论的说明,从而达到历史的研究和逻辑的研究相结合。研究过去舞蹈艺术的历史进程及其发展规律,就能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今天舞蹈发展的现状,并从舞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中,预示出未来舞蹈艺术发展的方向。 舞蹈艺术是人类极为丰富多样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研究它的历史,必须分类来进行。如以国家和地区来划分,就有国家、地区和整个世界的舞蹈史。例如中国舞蹈史、欧洲舞蹈史;世界舞蹈史等。如以舞蹈艺术的形式和体裁来划分,就有中国舞剧史、中国民间舞蹈史、世界芭蕾史、欧美现代派舞蹈史等。如以时代来划分,就有舞蹈通史、舞蹈断代史;中国舞蹈史则可分为中国舞蹈通史、中国古代舞蹈史、中国近现代舞蹈史等;再细分,中国古代舞蹈史还可分为唐代舞蹈史、宋代舞蹈史等。 舞蹈鉴赏 是舞蹈学中最活跃、最有群众性和社会性的一个方面,是研究舞蹈欣赏、舞蹈评论和舞蹈作品如何取得和加强其社会效果的一门科学,它和舞蹈编导、舞蹈演员的创作、表演以及广大群众舞蹈审美艺术实践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舞蹈欣赏主要研究舞蹈欣赏的性质和作用,舞蹈欣赏和舞蹈创作、舞蹈评论的关系,舞蹈欣赏活动所应具备的主客观条件,舞蹈欣赏中的共鸣现象以及心理特征等。舞蹈评论是对具体的舞蹈作品的创作和演出的评价活动。它的研究对象虽然应当以当代舞蹈艺术实践为重点,但同时也要对过去的舞蹈艺术给予历史的评价,总结它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给以理论上的说明。每个时代的舞蹈评论,都受那个时代人们的舞蹈历史观和舞蹈审美趣味的制约,因此舞蹈评论活动必然以一定的舞蹈理论和舞蹈历史观为基础,同时舞蹈评论又反过来影响舞蹈理论和舞蹈历史观的发展。舞蹈评论的主要任务是对具体的舞蹈作品(某个作品、几个性质相同或近似的作品、某个舞蹈家创作和表演的作品等)进行思想和艺术分析,作出客观的评价,指出 成就与不足,从而影响观众,提高观众对舞蹈艺术的欣赏和鉴别能力;同时又反映出观众的要求和呼声,使舞蹈编导和演员了解观众的爱憎、好恶、重视客观的社会效果,对以后的舞蹈艺术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舞蹈评论是舞蹈工作者和广大观众之间的桥梁,是发展和繁荣舞蹈创作重要的一环。

舞蹈美学论文3000字内容怎样写

摘 要:可视性、动态性、抒情性、文学性、时代性等构成了舞蹈美的艺术特征。当人类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美的享受。 关键词:舞蹈;特性;艺术关 什么叫舞蹈美?这个问题似乎不需要解释,舞蹈生来就是一门艺术。舞蹈里有诗、有画、有雕塑、有韵律、有情节,这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有人说舞蹈没有语言,是哑巴戏。岂不知当舞蹈美目流盼、纤腰婀娜、举手投足时,那种传情达意的美姿妙态,犹如幅幅流动的雕塑深撼人心,令人神往,足以引起观者的共鸣和遐想,这岂不是一种特有的舞蹈语言在发挥功能。视觉性的形象之美,尽在不言之中,常常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那么,在我们讨论和研究舞蹈美感,有那些特征和功能之时,不得不对舞蹈的美感是如何形成和产生这样的问题追溯到人类的史前社会。 一、舞蹈美的产生 在那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先民过着荒凉的原始生活方式,劳动条件是低劣的,为了生存,他们得和大自然、猛兽搏斗。正是在艰苦卓绝的劳动实践中,人变得越来越聪明,越发有创造性。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创造了艺术。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讲道:“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要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出发表,其中有一个人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鲁迅先生用简单而精辟的语言,阐述了艺术的起源原理——劳动创造了艺术。舞蹈艺术当然也不例外。 一九七三年,在我国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马家窄墓群,发掘了一件珍贵的文物。这只距今有五千年历史的彩陶盆上,绘有五人一组的原始舞蹈纹饰,全盆共分三组,是十五人的集体舞。他们头上有发辫,身后有尾饰,五人一组的两端之人,还手持羽饰。这种舞态不正是反映了原始社会的舞蹈实况吗?舞者共同转头眼向,动作整齐划一,配合默契和谐,他们用舞蹈歌颂自己的劳动生活。为什么要歌颂?其中包含着祈求丰年的宗教成分,用歌舞交流思想感情,增强氏族族员的意志,模仿劳动生活,发泄剩余精力。 舞蹈起源的看法,还有众多的学派。例如,认为舞蹈起源于情感说;起源于游戏说(过剩精力的发泄);起源于巫术宗教等等。总之,这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过程。舞蹈产生的各种起源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其中也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而且探索舞蹈具体形成的基因,都是对总概念的补充,有益于这个问题的深入探讨。 二、舞蹈美的特征 舞蹈是什么?中外舞蹈理论家探讨很久,结论不一。我国舞蹈家吴晓邦先生说:“舞蹈三要素——表情、节奏、构图。”十分概括而洗练地提示了舞蹈的内涵。以人体动作为主,依靠其力度(强弱)、幅度(大小)、速度(快慢),结合音乐节奏的对比,配合舞台画图的变化,组成舞蹈语言,塑造出多种富有表现力的感染力和舞蹈形象。通过它向观众传递思想和感情的艺术,则可以叫作舞蹈。所以,舞蹈又称为时空艺术。舞蹈的造型占有了空间,音乐旋律又占有时间。观众对舞蹈的欣赏,首先要通过视觉来接受。可视性,既成为舞蹈审美的第一个特征。 舞蹈审美的第二个特征,是动态性。舞蹈俗称流动的雕塑、线条性的艺术。舞蹈自古就和绘画、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唐代画家吴道玄(初名吴道子)作画时,裴曼将军为他舞剑;书法家张旭从公孙大娘剑器舞中,得到了写字用笔的启示。诗人李白在《草书歌行》中诗曰:“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诗人杜甫《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并序中说到,因公孙大娘弟子李十二娘舞剑器,“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观舞蹈之后,书画得以长进,诗兴大发。上述已成流传千古的佳话。今日,各门类的艺术家更是互为吸收、交融,借他,借他之长,补己之短,例子之多则不胜枚举了。 舞蹈审美的第三个特征,是抒情性。舞蹈长于抒情,拙于叙事。在用诗、歌、音乐都不足以表达感情的时候,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东汉有位学者叫傅毅,他官爵显赫,学识渊博,他写的《舞赋》是我国古代第一篇讲述舞蹈审美的文章,赋曰:“歌以咏言,舞以尽意。是以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其形。”这里明确地阐述了,舞蹈形象可以传达出音乐、诗歌所表达不了的感情。这些舞蹈热情如熊熊烈火,豪情如滔滔海浪,柔情如绵绵春雨,无不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观众会在共鸣起来的情感支配下,去进行自由的遐想。例如,中国古典舞《春江花月夜》,当舞台帷幕启开,一束束柔和姣洁的月光,洒在手持舞扇的少女身上,她观花赏月,顾影自怜,倏忽间,双双春燕穿柳而过,又勾起了无限的春情。看那一颦一笑的神情,轻盈柔曼的舞姿,含蓄而生动地展现了一个深居闺阁、端庄矜持,对爱情、生活、自由又挚着追求的古代少女形象。舞蹈如诗一般的意境,又如一幅色绝绚丽、格调雅致的仕女游春图,多层次地揭示出她纯洁而美好的心灵,使观众沉浸和陶冶在古典艺术的美感之中。再如,《西班牙舞》。这是欧洲西南部伊比利亚半岛的舞蹈,它受吉卜赛歌舞的影响很深,这是一个感情强烈、风格独特的舞蹈。舞者用大滑步、踢跶步、快换步显示了奔放和爽朗的性格,柔悠腿、急下腰、快反身又增加了妩媚、潇洒。演员的激情象被压在地层下的岩浆,一旦迸发即形成一种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有时甚至能使观众也会情不自禁地即席而舞。《西班牙舞》的激情和《春江花月夜》的温情,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抒情方法。总之,舞蹈的抒情是舞蹈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美学特征。 舞蹈审美的第四个特征,是文学性。舞蹈的文学性,我认为主要体现在“舞蹈能反映一定的思想内容。”正如普列诺夫说:“艺术既表现人民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舞蹈表现思想,是通过活动着的人体,而人体动作由感情逻辑来贯串,它和诗歌、音乐一样,都具有文学思想的结构法。文章的结构法是:字、词、句、段、章。舞蹈的结构法是:舞动、舞姿、舞汇、舞段、舞蹈。文学是用文字塑造人物形象;舞蹈是用形体动作来塑人物形象。也表现简单的情节、矛盾、冲突等等。 舞蹈审美的第五个特征,是时代性。艺术的模拟能引起人的快感。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模拟的内容的形式也在变化,乃至深化。正如我国由农村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都在变化,舞蹈形式和内容必然也要变化。单纯模拟外形不行了,要求表现人的精神面貌,人的思想感情。目前现代文明生活中,讲究高速度、快效率,信息社会、电子世界是工业时代的标志,对原有的舞蹈形式有了很大的冲击。在这种心理因素的支配下,人们比较喜欢强烈、有力、豪迈、自信的舞姿,在短暂的时间中,完成一连串复杂的舞步,迅速而多姿的旋转,急促的扭动等。从演员热情、奔放的精神状态,富有时代感的脚下节奏,使观众从心理上深深感受到现代生活的脉搏和节奏,把人们的思想带到一个崭新的境界,去唤起人们内心对美好的追求,启发人们对生活、工作、学习强烈的爱。 舞蹈艺术的时代性,无疑使传统舞蹈面临一个严峻的考验,如何使其保持原有的艺术生命力,是值得探讨研究的课题。 三、舞蹈美的功能 揭开舞蹈的历史,会察觉它是和人类历史共存的,而且还和人类的社会发展同步,所以它就很具有群众性。为此,它的功能就带有社会意义的。当前国外,许多国家都已将舞蹈列入学校教育的内容。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在部分大学选修课程中已开设舞蹈课程,并倍受青年学生的欢迎。足见舞蹈的社会功能,在人们心目中大大地增强。 首先,舞蹈有着道德、情操的教化作用。在赏心悦目的舞蹈形象中,蕴藏着编舞者和舞蹈者真实、善良、美好的感情、愿望和理想。它起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陶冶着人们的性情,唤起人们高尚的情操,振奋情绪,激励斗志等等。 其二,舞蹈能使形体健美,有着健身的作用。舞蹈者的体型和体育者的体型,既有相同又有不同。运动员的健美是和他的运动项目,需要的肌肉负荷量相应,而舞蹈者却需要有一个线条纤秀、肌肉匀称的身体。过瘦或过胖的舞者都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国外说他们的古典美人,只重面部面貌,不注重身体线条的美,其实我国古代也重视身材。就说“容”字吧,(古字“容”即“颂”),不仅仅指容貌,而是指人的整体。只是每个时代对美的理解不尽相同,会加上时代美的要求。总之,适当的舞蹈能减少疾病,增进人们的身体健康。 其三,舞蹈能加强艺术修养,有审美作用。舞蹈在进行外部形体动作的同时,也训练着内在修养,如音乐、文学、品格等方面。只有这样综合地表演舞蹈,才能使外在美和内在美相结合,才能有外表美和心灵美的和谐,才能够产生真正的艺术美。一个好的舞蹈者,应该是艺术修养比较全面的。当前在姊妹艺术中,借鉴舞蹈作为发展手段的很多,如冰上芭蕾、杂技舞蹈、艺术体操、戏曲、话剧、电影、乃至服装模特儿,这些专业都用舞蹈技艺来丰富,才能增加艺术色彩。 看来舞蹈对美化生活,确实有着更为广泛的实用价值。 其四,舞蹈的娱乐功能,能起到调剂精神的作用。奴隶社会的《周礼》,曾用舞蹈培养有风度的统治者,这是为了统治人民。封建社会的统治者,用舞蹈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这是为了巩固统治地位。那么,在形势大好的今天,舞蹈有无功利呢?当然是有的。舞蹈要为国俗民情所接受,对人民身心健康有利。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舞蹈的娱乐性会加强,不仅舞台表演性舞蹈如此,群众自娱性舞蹈也是如此。我国传统悠久的民族民间舞和西方交谊舞,已使群众亲身尝到跳舞的乐趣——娱乐,它可以使人消除疲劳,生活节奏得到调剂。 总之,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当人类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美的享受,人类不仅按照美的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也在努力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身,缺少美的文明是畸形的文明。 我们深信,舞蹈艺术将随着日新月异的生活而变化、发展、提高,并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让绚丽多姿的舞蹈美,绽放出更加灿烂的艺术光彩。

到中国舞蹈网里面去找吧,找得到

别人写的东西,你可以学习学习哈~我们所说的“群众舞蹈”,是指由非职业舞者创作和表演的舞蹈作品。一般来说,这类舞蹈作品大多以群舞的体裁出现;而舞蹈的形象,又直接观照着群众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劳动生活。与职业舞蹈相比,群众舞蹈的动作技术难度不高而动态特色比较鲜明,它的构图层次比较单薄而动机展开复沓有序,它的叙述拒绝抽象理念而采纳生动细节……事实上,群众舞蹈创作的某些共同特征已暗示出其基本法则的存在,我们在此摭论二三。 一、从生活中提炼一个“走起来”的动态 看比较优秀的群众舞蹈作品,首先扑入眼帘而又过后经久难忘的,就是作品从其反映的生活中所提炼出的典型动态。比如《担鲜藕》中“担筐迈步”加“上步掖腿”的动态,比如《簸谷》中“边簸边行”加“回身轻扬”的动态,比如《踩咸菜》中“浅跳微蹲”加“扭摆踩挤”的动态……还有《上梁》、《老锅靓汤》等也都有特征鲜明、韵味浓郁的生活状态。提炼一个特征鲜明、韵味浓郁的生活动态作为作品的“主题动机”,是群众舞蹈创作的起始之点。这一生活动态除造型的美化、节奏的韵化、形象的特化、情思的物化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它要“走起来”;也就是说,它是可以让舞者在走动中加以表现的生活动态,这是群众舞蹈以队列移动和队形变换见长的构图特征所决定的。 二、以“三步加”为基本的动态展开原则 我们注意到,以典型生活动态见长的群众舞蹈作品,其动态展开的方式比较单纯,这使得其作品的构成形态也比较单纯。在我看来,构成形态的单纯比较符合群众舞蹈创作的心理状态;同时,也正是这种单纯的构成状态或日展开方式,使得作为作品“主题动机”的生活动态更加鲜明起来。通过对群众舞蹈作品中动态展开方式的分析,我们能看到这一动态展开方式的基本原则是:“主题动机”在双腿行进中重复三次,然后加上一个略加变化的动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三步加”。仍以上述作品为例,比如《担鲜藕》就是在3次“担筐迈步”后加1次“上步掖腿”;又比如《簸谷》就是在3次“边簸边行”后加1次“回身轻扬”……实际上,这种“三步加”的动态展开方式普遍存在于群众自发参与、自由发挥的民俗舞蹈活动中,维吾尔族“刀朗”的三步一抬、藏族“弦子”的三步一撩、土家族“摆手”的三步一甩身等都是如此。也就是说,作为群众舞蹈作品动态展开基本原则的“三步加”,其实,也是群众生活中游艺民俗在其创作活动中的自然流露和传承。当然,除了“三步加”之外,群众舞蹈作品中比较常见的动态还有“裂变式”和“模进式”。“裂变式”主要表现为“主题动机”的节奏变化,并且主要是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的几何级数的变化;也即在同等的时值中,有完成一个“主题动机”到完成若干个“主题动机”,单个“主题动作”的速率成倍增长。“模进式”其实是“主题动机”在不同条件下的重复再现,条件的变化促成了“主题动机”的发展。因此,“模进式”的展开主要体现为“主题动机”的空间变化(方位或区位)、体量变化(增量或减量)以及“织体”变化。 三、寓“主题叙述”于“线性流动”之中群众舞蹈作品构成形态的单纯性,一方面在于其动态展开方式的单纯性,另一方面还在于其主题叙述方式的单纯性。按照通常的说法,群众舞蹈作品主要是“情绪舞”而并非“情节舞”。与“情节舞”依情节的起承转合来推进不同,“情绪舞”所表现的“情绪”饱和度的变化,决定着作品“主题叙述”的样态;而“主题叙述”样态的体现,正是舞队的“线性流动”。或者可以说,作品的“主题叙述”是寓于“线性流动”之中的。认识到“线性流动”是群众舞蹈的主要构图方式,就要认真思考“线性流动”所可能产生的视觉效应:比如横线的宽阔、竖线的深远、波状线的流动;又比如弧线的柔和、折线的刚健、长线条的舒展和细碎线段的活泼;还比如“龙摆舞”给人以川流不息之感,而“满天星”则让人感到花树缤纷……也就是说,“线性流动”作为群众舞蹈的“主题叙述”方式,对其“线性”的运用,要考虑其视觉效应与作品情绪变化的一致性。这是“线性流动”的内在逻辑。 四、要精心设计生动细节和灵动意向指出群众舞蹈作品在动态展开方式和主题叙述方式上的单纯性,并非说这类作品只能凸显经过“三步加”原则展开的某种典型生活动态。我们知道,即使是在主题叙述比较单纯的“情绪舞”中,典型的生活动态也必须置身于典型的生活场景和显现于典型的生活细节之中,群众舞蹈的优秀工作,除成功地提炼出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典型动态外,往往还由于对生活细节和灵动意向的精心设计。在这里我特别要提到《担鲜藕》与《山野小曲》。《担鲜藕》以细节的生动见长,突出表现为舞者肩担的两只藕筐中,拟人化的莲藕渴水而焦灼的情态,在舞者以水滋润莲藕的同时,其在炎夏之生活场景中赶路送“鲜”的主题叙述得到了充分呈现。与之有别,《山野小曲》以意向的灵动见长,它突出表现为山野“村姑”与山野“清溪”在意象呈现中的“两重性”,也可以说是“双重意象”通过“比兴”手法实现了意象的转换从而也实现了意蕴的再生;当舞者柔曼的臂膀模拟“清溪”的流淌之时,比溪流更清纯的“村姑”也呼之欲出了。一般说来,生动的细节是描龙绘凤的点“睛”之笔,灵动的意向则是呼风唤雨的“神”来之笔。在对二者加以精心设计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出现“哑剧性”的细节和“风马牛”的意象,它们会干扰群众舞蹈作品的艺术呈现。 五、“舞群织体”与“等重平衡”在实践中的应用 “织体”是舞蹈创作从作曲技法中借用的概念,原指“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关系”。我校(深圳大学)兼职教授于平先生来院授课时讲到,作为编舞技法一个重要概念的“织体”,应当是指“舞群与舞群之间的关系”;他提出了“舞群”这一概念,并将其界定为“舞蹈设计中相对独立的视觉单位”。以“线性流动”来体现“主题叙述”的群众舞蹈创作,不可避免地会遭遇点与线、线段与线段、短线与长线乃至线与形的时空关系,这里就有个“舞群与舞群之间的关系”,也即我们所说的作为编舞技法的“织体”问题。面对“舞群织体”我们关注的是“复调舞群织体”,其关系主要有矛盾关系、消长关系、模进关系和共鸣关系等,这在于平先生的专著《舞蹈文化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4年出版)一书中有进一步的阐述。与“舞群织体”相关,“等重平衡”也是在群众舞蹈创作实践中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既往谈舞台构图的平衡,多延续“对称平衡”与“自然平衡”的说法。“自然平衡”作为“非对称”的平衡,在理论表述和实践操作中难免语焉不详和词不达意。于平先生为此提出了“等重”的概念。所谓“等重平衡”是将舞台中线(特别是两个对角线的交点)假设为天平的支点,通过影响接受者视知觉、平衡觉、运动觉的种种舞台要素的调节来实现“平衡”。由于这种调节是对接受者感官“轻重”感知觉的调节并实现“等重”,所以称为“等重平衡”。正如于平先生所指出的,舞者的空间方位、区位及其运动幅度、方式对于接受者而言都有“轻重”之分:如空间方位的面向观众重于背向观众,空间区位的前区重于后区,远离“支点”重于近靠“支点”;又如运动幅度大重于运动幅度小,舞姿旋律性运动重于节律复性运动,舞者的位移运动重于定点运动;此外,舞台照明的亮度、舞台事件的聚焦、舞台布景的设置都会对“等重”要素产生影响。我们在实践中如能自觉地思考“舞群织体”的关系和应用“等重平衡”的理念,我们的群众舞蹈创作就会有更大的进展。 回答者:jellygu - 助理 二级 1-14 11:04--------------------------------------------------------------------------------群众舞蹈,顾名思议,就是以群众为主体的,在群众中进行的、并以群众自我娱乐为主要目的的舞蹈活动。群众自己掌握和应用舞蹈的手段,通过舞蹈艺术的创造和传播来表现群众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根据目前我国社会舞蹈活动的现状,群众舞蹈大致可分为民间舞蹈、社交舞蹈、校园舞蹈、儿童舞蹈等主要门类。 我们知道,群众舞蹈和其他群众文化一样起源于劳动和人类特有的精神生活需求。我们的祖先,为表达捕鱼、狩猎和采集收获物的欢乐心情,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以自我娱乐。倘若群众舞蹈没有了“自娱性”,也就不能成为群众舞蹈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舞蹈在内容上日益丰富,形式上多姿多彩、多方面地反映表现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情感及审美需求。因此,群众性的舞蹈活动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群众舞蹈的现状。 大凡国力昌盛,经济繁荣之帮,群众舞蹈呈兴旺发达之势,这是历史的规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较快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民以食为天”,人们在解决温饱之后,注意力就逐步转移到文化需求方面。因此,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要求也随之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改革的浪潮,给群众舞蹈的原有传统观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人们再也不能满足于四、五十年代的“秧歌腰鼓”等一类民间舞蹈了,观念发生了由单一走向多元,从封闭步进开放,由外界转入自身的深刻变化。重要的在于参与,从自身的投入中展示生命的韵律,从中获得自我审美价值和生活情趣。因此,人们为消除疲劳,陶冶情操,焕发精神,常常会自觉地步入自我娱乐的天地,在舞场中、在家庭里翩翩起舞,并从舞蹈活动中得到愉悦、知识、友谊、爱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政通人和局面的出现,自娱性群众舞蹈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在群众中自发地普及、并相应地得到提高。 ⑴自娱性的群众舞蹈,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写下了自己悠久的历史。从古代极其丰富的民族民间舞,到今天的集体舞、儿童舞、交谊舞、迪斯科以及近年来蓬勃兴起的国际标准交谊舞等,无不反映当时的时代风貌和人们的精神生活。就拿集体舞和交谊舞来说,在解放初期,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们所钟爱。既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前几年,由于开放,迪斯科、霹雳舞传入我国,顿时,从大都市到小县城、从舞厅到家庭、从街头到巷尾、从老人到玩童,都在合着强劲的节拍,忘情地学着,跳着迪斯科,他们把它视作既能得到自我娱乐,又可锻炼身体的极好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舞蹈的内涵。 ⑵民间舞蹈作为“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大多载歌载舞,它具有歌舞结合、善用道具的特点”。(见《文化小百科、民间舞蹈条目》)例如:江苏的浒浦花鼓、渔篮花鼓、涟湘,山东的海洋秧歌、胶州秧歌,以及安徽花鼓灯和云南花鼓灯等等就是自娱性极强的群众舞蹈。它来自生活,具有直接反映生活,表现劳动者的理想、情感和爱情。热情奔放,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情感流露方式等舞蹈的个性特征。象这种古老的民间舞蹈真正是人民的艺术。人民创造、人民欣赏、人民保存、人民发展,它永远生根在人民中间,充分反映出民间舞蹈的特征和它的群众性。 ⑶校园舞蹈在沉寂了十几年以后,于八十年代中期在高等院校复苏了,集体舞和交谊舞相继在学校的校园里,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普及开来。有些大学相继成立了舞蹈团、文工队等,创作和排练学生们自己喜爱的舞蹈。在一天的紧张学习后,到团委或学生会举办的舞会里放松一下自己。青年学生在自娱性的舞蹈过程中,得到多种精神需要,如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进友谊。在悠扬的舞曲中舒展舞姿,满足审美的需要。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展示自我、突出自我。使自己光彩照人,增强吸引力,得到社会的认同,使感情得到满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的一种需要,人人都爱美,渴望美的享受,自娱舞的场合,就是人们最好的去处了。 二、当前开展群众舞蹈活动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群众舞蹈活动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现综述如下: 1.衡量群众舞蹈工作开展得好不好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出作品、出人才”的问题。群众舞蹈中的表演性舞蹈是以自娱为主要目的,它与专业舞蹈在性质上是大相径庭的。一九八六年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以来,《元宵夜》、《担鲜藕》、《安塞腰鼓》、《欢腾的鼓乡》等一批优秀作品的出现,开创了群众舞蹈创作的新局面。近几年来,我市相继出现了一些优秀作品,如《绣》、《碧水红菱》、《情系沙家浜》、《耕绿》、《织》等等。但这些好作品仅出自牛小艾一人之手。因此,培养一些年轻的创作骨干是当务之急。深入基层抓创作,举办各种类型的舞蹈创作讲习班、培训班,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舞蹈会演、调演。让年轻人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促进和繁荣群众舞蹈创作。 2.作为专业的群众舞蹈干部,除了搞好现有的辅导任务和组织任务外,还要加强自己的业务技能的学习。不断地吸取新鲜营养,多学习、多实践。各种风格、各种种类的舞蹈力求多掌握,提高业务素质,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需要。各级领导要为他们的业务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3.专职舞蹈干部的配备与否,是衡量对群众舞蹈重视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专职干部,便不能开展这方面的业务工作,我市的群众舞蹈事业的发展将会受到挫折,请有关领导给予必要的关注和重视。 4.广大农村是开展群众舞蹈活动的广阔天地。长期以来,农村群众对舞蹈艺术缺乏多方面的知识,甚至是舞音。现在,改革开放了,物质生活提高了,青年们想跳就跳,但又不知道怎样才能跳得好、跳得美。苦于得不到老师的辅导和指导。目前,农村都建立了文化中心、文化站,但我们这些文化站干部本身不一定会跳,更不用说对其他人的辅导了。所以我认为要使群众舞蹈活动均衡地发展,首先要对广大的文化站干部进行舞蹈艺术的培训工作,对他们先进行群众舞蹈的普及工作,把他们作为种子,撒到农村去开花结果。但目前的困难是很多的,诸如师资、经费、场地的不足等等,这些不利因素,应该采取相应的有力措施来加以改变。 三、群众舞蹈活动的发展趋势。 舞蹈艺术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包含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它不仅具有赏心悦目的直观形体美,而且已经从反映表象走向表现更深刻的内涵,使人们从中获得极大的审美情趣和美感享受。因此,在人们心目中的审美价值也越来越高。正如有的评论家说:“它将是现在和未来社会中极有前途的艺术门类。”群众舞蹈又以群众为主体,更具有广泛性。它的基本群众是充满朝气和青春活力的年轻人,随着人们的不断需求,又把中老年人扩大了进来,少年儿童也不例外。群众舞蹈这个艺术门类同时容纳各种年龄层次的人们,这样的吸引力是其他门类可望不可及的。因为他们似乎寻找到一种艺术形式来寄托和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的思想情感。他们不仅是舞蹈艺术的观赏者,而且是群众舞蹈的积极参与者、表演者和创造者,事实已经证明,群众舞蹈是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综上所述,既然群众舞蹈是舞蹈艺术事业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又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我们群众舞蹈工作者大有用武之地,对于广大群众的各种舞蹈活动给予大力扶植,积极组织、热情服务、善于引导。要广开门路,除了举办各种类型的舞蹈讲习班、培训班、组织调演、文艺晚会等外,还要提倡企业、单位举办各种比赛,以至举办家庭的自娱性舞蹈比赛,多渠道地开展舞蹈活动。为了群众舞蹈的明天,必须重视普及舞蹈文化的教育,向群众讲授舞蹈基础知识,启发群众自觉的舞蹈意识,提高艺术修养、舞蹈素质及审美能力等等。为了群众舞蹈的明天,更不能忽视对中小学生进行舞蹈文化教育。目前我市这方面的工作已经有了起色,每年都有中小学生文艺汇演,但还不够重视,建议教育部门从现在起,在有条件的学校着手配备师资、增加设施,象重视体育那样,尽快在中小学增设舞蹈课,让学生接受形体训练来提高舞蹈基础。学习舞蹈艺术作为美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艺术修养、审美意识,陶冶高尚情操,增进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舞蹈美学论文3000字内容概括

到中国舞蹈网里面去找吧,找得到

对舞蹈艺术作全面、系统、历史的研究的一门科学。舞蹈学包括舞蹈理论、舞蹈历史和舞蹈鉴赏 3个主要部分。 舞蹈理论 重点研究舞蹈艺术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舞蹈艺术的特征、舞蹈艺术的发展规律等问题。舞蹈和其他艺术一样,都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舞蹈和其他艺术的主要区别在于艺术表现工具和表现手段的不同。舞蹈艺术的主要表现工具是人的身体,主要表现手段是人体的舞蹈动作。舞蹈是一种以人体的动态形象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起源于对生产劳动、战斗、社会生活动作的模拟再现,图腾崇拜和表现、交流思想感情的内在冲动。从简单的模拟再现,到复杂的概括表现,是舞蹈艺术发展的必然进程。从群众自娱性、社交性、礼仪性的抒发单一情绪的生活舞蹈,到表现繁复多样的社会生活内容,形成多种舞蹈形式和体裁的艺术舞蹈,是舞蹈艺术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在舞蹈艺术的历史发展中,舞蹈家们为了扩大表现生活题材的范围和丰富舞蹈艺术的表现能力,不断从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中汲取滋养,逐步形成高度发展的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舞蹈源于生活,又对生活予以积极的作用和影响。舞蹈 艺术具有认识、教育、审美、娱乐、交谊、健身等功能和作用。 舞蹈理论的研究又分为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两个主要门类。舞蹈基本理论主要包括:舞蹈和生活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舞蹈艺术的本质和特性、舞蹈的起源和发展、舞蹈的内容和形式、舞蹈的种类和体裁、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关系等基本问题。舞蹈应用理论主要包括:舞蹈创作理论(或称舞蹈编导理论)、舞蹈表演理论和舞蹈教育理论等。舞蹈创作理论主要研究舞蹈创作的一般规律和创作各类体裁舞蹈的特殊规律、舞蹈创作的过程、舞蹈的创作方法,以及舞蹈编导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技巧。舞蹈表演理论主要研究舞蹈演员如何以自己身体为工具和手段,塑造出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深刻地反映和表现广阔和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以使观众在舞蹈的审美活动中思想上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鼓舞、情感上受到陶冶和净化;以及舞蹈演员所应具备的条件、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巧能力。舞蹈教育理论主要研究训练和培养创作、表演、教学、理论研究等各种专业舞蹈人才的方法,必修的主要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大纲制定的原则等,通过对各种舞蹈人才的培养,以期达到在 继承、保存、创造、发展、提高和普及舞蹈文化方面保持其科学性和系统性。 由于舞蹈艺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由于各人研究方法和侧重面的不同,舞蹈理论的研究必然要向多方面发展,产生各种不同的新科目。如从社会学(包括民俗学、伦理学)、美学、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来对舞蹈进行研究,就形成和发展起舞蹈社会学、舞蹈美学、舞蹈心理学、舞蹈解剖生理学等一些新的学科。进入80年代以来,中国有些舞蹈理论家已经开始从事这些学科的研究和探索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发表了一些学术论著,目前仍处于开创建设阶段。 舞蹈历史 这门学科既属于历史学的范畴,又是舞蹈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舞蹈艺术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历史发展规律,并对历史上促进舞蹈艺术前进和发展的一些著名舞蹈家和舞蹈作品作出客观的历史的评价。任何时代的舞蹈艺术的存在和发展都受其社会的经济基础的制约,同时还受其社会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审美意识、文化艺术思潮等的影响。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舞蹈艺术从内容到形式的发展和当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以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舞蹈文化的交流活动,对促进舞蹈艺术的繁荣发展也是舞蹈历史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舞蹈历史,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研究,就要从舞蹈的历史现象出发,理出舞蹈的历史发展线索,展示出舞蹈历史的发展过程;从舞蹈学的角度来研究,就要求通过舞蹈历史的发展进程,进一步探索舞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其作出理论的说明,从而达到历史的研究和逻辑的研究相结合。研究过去舞蹈艺术的历史进程及其发展规律,就能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今天舞蹈发展的现状,并从舞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中,预示出未来舞蹈艺术发展的方向。 舞蹈艺术是人类极为丰富多样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研究它的历史,必须分类来进行。如以国家和地区来划分,就有国家、地区和整个世界的舞蹈史。例如中国舞蹈史、欧洲舞蹈史;世界舞蹈史等。如以舞蹈艺术的形式和体裁来划分,就有中国舞剧史、中国民间舞蹈史、世界芭蕾史、欧美现代派舞蹈史等。如以时代来划分,就有舞蹈通史、舞蹈断代史;中国舞蹈史则可分为中国舞蹈通史、中国古代舞蹈史、中国近现代舞蹈史等;再细分,中国古代舞蹈史还可分为唐代舞蹈史、宋代舞蹈史等。 舞蹈鉴赏 是舞蹈学中最活跃、最有群众性和社会性的一个方面,是研究舞蹈欣赏、舞蹈评论和舞蹈作品如何取得和加强其社会效果的一门科学,它和舞蹈编导、舞蹈演员的创作、表演以及广大群众舞蹈审美艺术实践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舞蹈欣赏主要研究舞蹈欣赏的性质和作用,舞蹈欣赏和舞蹈创作、舞蹈评论的关系,舞蹈欣赏活动所应具备的主客观条件,舞蹈欣赏中的共鸣现象以及心理特征等。舞蹈评论是对具体的舞蹈作品的创作和演出的评价活动。它的研究对象虽然应当以当代舞蹈艺术实践为重点,但同时也要对过去的舞蹈艺术给予历史的评价,总结它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给以理论上的说明。每个时代的舞蹈评论,都受那个时代人们的舞蹈历史观和舞蹈审美趣味的制约,因此舞蹈评论活动必然以一定的舞蹈理论和舞蹈历史观为基础,同时舞蹈评论又反过来影响舞蹈理论和舞蹈历史观的发展。舞蹈评论的主要任务是对具体的舞蹈作品(某个作品、几个性质相同或近似的作品、某个舞蹈家创作和表演的作品等)进行思想和艺术分析,作出客观的评价,指出 成就与不足,从而影响观众,提高观众对舞蹈艺术的欣赏和鉴别能力;同时又反映出观众的要求和呼声,使舞蹈编导和演员了解观众的爱憎、好恶、重视客观的社会效果,对以后的舞蹈艺术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舞蹈评论是舞蹈工作者和广大观众之间的桥梁,是发展和繁荣舞蹈创作重要的一环。

舞蹈是凭借人体动作抒发情感的一门表演艺术, “舞蹈鉴赏”则 是以舞蹈者表演的作品为主要欣赏对象,鉴赏者通过欣赏作品中所展示的人体动态美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舞蹈鉴赏课程既适合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爱好,又是富有教育意义的一种健康高雅的艺术活动,因此深受大学生的喜爱。 可以说 她 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大量经典舞蹈作品的鉴赏以及舞蹈艺术实践的训练, 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塑造了学生的自身美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舞蹈美学论文1000字内容怎么写

摘 要:可视性、动态性、抒情性、文学性、时代性等构成了舞蹈美的艺术特征。当人类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美的享受。 关键词:舞蹈;特性;艺术关 什么叫舞蹈美?这个问题似乎不需要解释,舞蹈生来就是一门艺术。舞蹈里有诗、有画、有雕塑、有韵律、有情节,这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有人说舞蹈没有语言,是哑巴戏。岂不知当舞蹈美目流盼、纤腰婀娜、举手投足时,那种传情达意的美姿妙态,犹如幅幅流动的雕塑深撼人心,令人神往,足以引起观者的共鸣和遐想,这岂不是一种特有的舞蹈语言在发挥功能。视觉性的形象之美,尽在不言之中,常常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那么,在我们讨论和研究舞蹈美感,有那些特征和功能之时,不得不对舞蹈的美感是如何形成和产生这样的问题追溯到人类的史前社会。 一、舞蹈美的产生 在那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先民过着荒凉的原始生活方式,劳动条件是低劣的,为了生存,他们得和大自然、猛兽搏斗。正是在艰苦卓绝的劳动实践中,人变得越来越聪明,越发有创造性。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创造了艺术。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讲道:“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要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出发表,其中有一个人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鲁迅先生用简单而精辟的语言,阐述了艺术的起源原理——劳动创造了艺术。舞蹈艺术当然也不例外。 一九七三年,在我国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马家窄墓群,发掘了一件珍贵的文物。这只距今有五千年历史的彩陶盆上,绘有五人一组的原始舞蹈纹饰,全盆共分三组,是十五人的集体舞。他们头上有发辫,身后有尾饰,五人一组的两端之人,还手持羽饰。这种舞态不正是反映了原始社会的舞蹈实况吗?舞者共同转头眼向,动作整齐划一,配合默契和谐,他们用舞蹈歌颂自己的劳动生活。为什么要歌颂?其中包含着祈求丰年的宗教成分,用歌舞交流思想感情,增强氏族族员的意志,模仿劳动生活,发泄剩余精力。 舞蹈起源的看法,还有众多的学派。例如,认为舞蹈起源于情感说;起源于游戏说(过剩精力的发泄);起源于巫术宗教等等。总之,这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过程。舞蹈产生的各种起源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其中也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而且探索舞蹈具体形成的基因,都是对总概念的补充,有益于这个问题的深入探讨。 二、舞蹈美的特征 舞蹈是什么?中外舞蹈理论家探讨很久,结论不一。我国舞蹈家吴晓邦先生说:“舞蹈三要素——表情、节奏、构图。”十分概括而洗练地提示了舞蹈的内涵。以人体动作为主,依靠其力度(强弱)、幅度(大小)、速度(快慢),结合音乐节奏的对比,配合舞台画图的变化,组成舞蹈语言,塑造出多种富有表现力的感染力和舞蹈形象。通过它向观众传递思想和感情的艺术,则可以叫作舞蹈。所以,舞蹈又称为时空艺术。舞蹈的造型占有了空间,音乐旋律又占有时间。观众对舞蹈的欣赏,首先要通过视觉来接受。可视性,既成为舞蹈审美的第一个特征。 舞蹈审美的第二个特征,是动态性。舞蹈俗称流动的雕塑、线条性的艺术。舞蹈自古就和绘画、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唐代画家吴道玄(初名吴道子)作画时,裴曼将军为他舞剑;书法家张旭从公孙大娘剑器舞中,得到了写字用笔的启示。诗人李白在《草书歌行》中诗曰:“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诗人杜甫《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并序中说到,因公孙大娘弟子李十二娘舞剑器,“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观舞蹈之后,书画得以长进,诗兴大发。上述已成流传千古的佳话。今日,各门类的艺术家更是互为吸收、交融,借他,借他之长,补己之短,例子之多则不胜枚举了。 舞蹈审美的第三个特征,是抒情性。舞蹈长于抒情,拙于叙事。在用诗、歌、音乐都不足以表达感情的时候,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东汉有位学者叫傅毅,他官爵显赫,学识渊博,他写的《舞赋》是我国古代第一篇讲述舞蹈审美的文章,赋曰:“歌以咏言,舞以尽意。是以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其形。”这里明确地阐述了,舞蹈形象可以传达出音乐、诗歌所表达不了的感情。这些舞蹈热情如熊熊烈火,豪情如滔滔海浪,柔情如绵绵春雨,无不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观众会在共鸣起来的情感支配下,去进行自由的遐想。例如,中国古典舞《春江花月夜》,当舞台帷幕启开,一束束柔和姣洁的月光,洒在手持舞扇的少女身上,她观花赏月,顾影自怜,倏忽间,双双春燕穿柳而过,又勾起了无限的春情。看那一颦一笑的神情,轻盈柔曼的舞姿,含蓄而生动地展现了一个深居闺阁、端庄矜持,对爱情、生活、自由又挚着追求的古代少女形象。舞蹈如诗一般的意境,又如一幅色绝绚丽、格调雅致的仕女游春图,多层次地揭示出她纯洁而美好的心灵,使观众沉浸和陶冶在古典艺术的美感之中。再如,《西班牙舞》。这是欧洲西南部伊比利亚半岛的舞蹈,它受吉卜赛歌舞的影响很深,这是一个感情强烈、风格独特的舞蹈。舞者用大滑步、踢跶步、快换步显示了奔放和爽朗的性格,柔悠腿、急下腰、快反身又增加了妩媚、潇洒。演员的激情象被压在地层下的岩浆,一旦迸发即形成一种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有时甚至能使观众也会情不自禁地即席而舞。《西班牙舞》的激情和《春江花月夜》的温情,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抒情方法。总之,舞蹈的抒情是舞蹈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美学特征。 舞蹈审美的第四个特征,是文学性。舞蹈的文学性,我认为主要体现在“舞蹈能反映一定的思想内容。”正如普列诺夫说:“艺术既表现人民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舞蹈表现思想,是通过活动着的人体,而人体动作由感情逻辑来贯串,它和诗歌、音乐一样,都具有文学思想的结构法。文章的结构法是:字、词、句、段、章。舞蹈的结构法是:舞动、舞姿、舞汇、舞段、舞蹈。文学是用文字塑造人物形象;舞蹈是用形体动作来塑人物形象。也表现简单的情节、矛盾、冲突等等。 舞蹈审美的第五个特征,是时代性。艺术的模拟能引起人的快感。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模拟的内容的形式也在变化,乃至深化。正如我国由农村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都在变化,舞蹈形式和内容必然也要变化。单纯模拟外形不行了,要求表现人的精神面貌,人的思想感情。目前现代文明生活中,讲究高速度、快效率,信息社会、电子世界是工业时代的标志,对原有的舞蹈形式有了很大的冲击。在这种心理因素的支配下,人们比较喜欢强烈、有力、豪迈、自信的舞姿,在短暂的时间中,完成一连串复杂的舞步,迅速而多姿的旋转,急促的扭动等。从演员热情、奔放的精神状态,富有时代感的脚下节奏,使观众从心理上深深感受到现代生活的脉搏和节奏,把人们的思想带到一个崭新的境界,去唤起人们内心对美好的追求,启发人们对生活、工作、学习强烈的爱。 舞蹈艺术的时代性,无疑使传统舞蹈面临一个严峻的考验,如何使其保持原有的艺术生命力,是值得探讨研究的课题。 三、舞蹈美的功能 揭开舞蹈的历史,会察觉它是和人类历史共存的,而且还和人类的社会发展同步,所以它就很具有群众性。为此,它的功能就带有社会意义的。当前国外,许多国家都已将舞蹈列入学校教育的内容。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在部分大学选修课程中已开设舞蹈课程,并倍受青年学生的欢迎。足见舞蹈的社会功能,在人们心目中大大地增强。 首先,舞蹈有着道德、情操的教化作用。在赏心悦目的舞蹈形象中,蕴藏着编舞者和舞蹈者真实、善良、美好的感情、愿望和理想。它起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陶冶着人们的性情,唤起人们高尚的情操,振奋情绪,激励斗志等等。 其二,舞蹈能使形体健美,有着健身的作用。舞蹈者的体型和体育者的体型,既有相同又有不同。运动员的健美是和他的运动项目,需要的肌肉负荷量相应,而舞蹈者却需要有一个线条纤秀、肌肉匀称的身体。过瘦或过胖的舞者都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国外说他们的古典美人,只重面部面貌,不注重身体线条的美,其实我国古代也重视身材。就说“容”字吧,(古字“容”即“颂”),不仅仅指容貌,而是指人的整体。只是每个时代对美的理解不尽相同,会加上时代美的要求。总之,适当的舞蹈能减少疾病,增进人们的身体健康。 其三,舞蹈能加强艺术修养,有审美作用。舞蹈在进行外部形体动作的同时,也训练着内在修养,如音乐、文学、品格等方面。只有这样综合地表演舞蹈,才能使外在美和内在美相结合,才能有外表美和心灵美的和谐,才能够产生真正的艺术美。一个好的舞蹈者,应该是艺术修养比较全面的。当前在姊妹艺术中,借鉴舞蹈作为发展手段的很多,如冰上芭蕾、杂技舞蹈、艺术体操、戏曲、话剧、电影、乃至服装模特儿,这些专业都用舞蹈技艺来丰富,才能增加艺术色彩。 看来舞蹈对美化生活,确实有着更为广泛的实用价值。 其四,舞蹈的娱乐功能,能起到调剂精神的作用。奴隶社会的《周礼》,曾用舞蹈培养有风度的统治者,这是为了统治人民。封建社会的统治者,用舞蹈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这是为了巩固统治地位。那么,在形势大好的今天,舞蹈有无功利呢?当然是有的。舞蹈要为国俗民情所接受,对人民身心健康有利。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舞蹈的娱乐性会加强,不仅舞台表演性舞蹈如此,群众自娱性舞蹈也是如此。我国传统悠久的民族民间舞和西方交谊舞,已使群众亲身尝到跳舞的乐趣——娱乐,它可以使人消除疲劳,生活节奏得到调剂。 总之,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当人类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美的享受,人类不仅按照美的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也在努力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身,缺少美的文明是畸形的文明。 我们深信,舞蹈艺术将随着日新月异的生活而变化、发展、提高,并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让绚丽多姿的舞蹈美,绽放出更加灿烂的艺术光彩。

舞蹈是凭借人体动作抒发情感的一门表演艺术, “舞蹈鉴赏”则 是以舞蹈者表演的作品为主要欣赏对象,鉴赏者通过欣赏作品中所展示的人体动态美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舞蹈鉴赏课程既适合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爱好,又是富有教育意义的一种健康高雅的艺术活动,因此深受大学生的喜爱。 可以说 她 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大量经典舞蹈作品的鉴赏以及舞蹈艺术实践的训练, 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塑造了学生的自身美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这种问题没200分,谁回答你

悬赏0分楼主你是急着交稿吧。悬赏0分 汗都出来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