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鲁迅散文研究论文5000字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7 06:01:56

鲁迅散文研究论文5000字怎么写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野草》(散文诗集)北新《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鲁迅选集》1952,开明《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鲁迅全集卷一(坟 热风 呐喊)鲁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鲁迅全集卷六(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

《我的失恋》鲁迅的这首诗,不但辛辣地讽刺了当时流行的失恋诗,而且还教育了青年,爱情应建立在共同的志趣的基础上,门第不同,生活不同,立场观点不同,思想感情两样,怎么能相互产生感情呢�这也是对当时流行的或则以地位、财富为条件,或则“一见钟情”的恋爱观的批评。 这首诗是鲁迅作来讽刺徐志摩的。鲁迅在《集外集》自序中他说,“我其实是不喜欢做新诗的……待到称为诗人一出现,就洗手不作了。我更不喜欢徐志摩那样的诗。”无论如何,徐志摩该是个优秀诗人吧,这样的诗人出现了,本该喜欢才是,怎么反而更不喜欢了。只能说鲁迅不光不喜欢徐志摩的诗,更不喜欢徐志摩这个人。他写《我的失恋》,讽刺的不只是徐的诗,更多是徐这个人。盾加剧,进行上下求索时候的作品。《野草》在思想上以书写内心、解剖心灵为主要特色,也有部分针砭现实之作。反映了鲁迅战斗、探索、彷徨、苦闷的内心感受。但是,着重表现的是黑暗重压下的战斗精神、追求精神、牺牲精神。如《秋夜》中枣树可贵的韧性战斗精神,正是鲁迅精神富有诗意的形象表现。《死火》、《腊叶》、《过客》中虽有矛盾的思想,但是更多的表现出鲁迅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雪》和《好的故事》是绚烂明丽的,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光明理想的向往。《野草》中,《影的告别》、《希望》、《墓碣文》等篇章,重点袒露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彷徨,更显示了鲁迅敢于解剖自己的精神。最后两篇《淡淡的雪痕》、《一觉》,可以看出作者已经脱离了苦闷和彷徨,格调明朗,洋溢着乐观、昂扬的战斗精神。《野草》在艺术上多采用象征主义手法,以创造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复杂的内心感受,构思奇特,境界奇幻。同时,作者也注重写实手法、抒情手法的并用。语言精致形象、饱含深情,具有音乐美、绘画美的特点。《野草》以深邃的思想哲理和成熟优美的语言艺术放射异彩,是中国现代散文诗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希望》在《野草·希望》中,鲁迅先生反复地重复这样一句话:“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在“绝望”、“希望”与“虚妄”三者之间,鲁迅不仅表明了通常意义上关于“希望”而“虚妄”的逻辑关系,还更深刻更深邃也更鲁迅个人化的是他同样也表明了与“希望之为虚妄”相同的“绝望之为虚妄”。即在鲁迅那儿,绝望同样也被认知为了一种虚妄。在鲁迅的作品中,“绝望”一词的出现频率远不如另一个词“虚无(虚妄)”。“虚无”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在存在主义哲学家眼里,同其他物质一样也是一种存在的形式和方式。这种虚无作为一个特殊和特定的存在,是人的对象化的虚空,即人在外在世界“恶”的存在中所选择的一种丧失了现实自由后的精神存在,是虚空的抽象。而这种“虚无”在鲁迅先生那儿,则是由“绝望”与“虚妄”之为的虚无。这其中便包含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即表明“绝望”在鲁迅的精神系统中,不是最终的结果,而只是一种情感理性的、指向虚妄的最终结果的认知态度与价值判断。因此,把“绝望”作为分析与判断鲁迅人文精神的重要构成,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基点。分享到网易微博

读《阿Q正传》有感《阿Q正传》是我最喜爱的作品。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个性鲜明。小说的开篇就用大量文字描写标题《阿Q正传》的由来,隐约便暗示了人物的悲惨结局。这样一个连名字也没有的人,无论如何只能是个小人物,一个封建社会的牺牲品。何况阿Q只是旧社会许多人的缩影,他的许多丑陋品质能在当时不少人身上寻觅到。小说中多次描写未庄人对待阿Q态度变化是一大亮点。阿Q是无名小卒时人人讥笑他,不把他当一回事;阿Q是赵太爷的本家时人们对他尊敬了不少;阿Q被赵家教训后,人们对他的态度又冷淡起来,甚至有些排斥。阿Q在城里发了财,与革命军扯上关联,人们对他则有些敬而远之;阿Q惹恼了赵家,他又被疏远了;阿Q被枪毙后,未庄人就自然说阿Q坏。这些具体表现了人们趋炎附势的心态,而官僚则只顾自己利益、见风驶舵。《阿Q正传》影响了无数中国人,至今,我们还能时常听到“阿Q精神”这样的词汇。《阿Q正传》正是一部有生命力的作品。毋庸质疑,鲁迅是中国历史上较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至少在当时,他鼓舞了无数青年人参与新中国的革命,用文字为良药治疗了许多中国人麻木的心灵。我们应学习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格力量,永远传承下去。

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 管希雄 文献来自: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1年 第01期 鲁迅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的农民的形象,塑造了一系列知识分子的形象,除此之外,还塑造了好几个妇女的形象。在鲁迅所塑造的妇女形象中,作为主人公出现的就有单四嫂子、祥林嫂、子君和爱姑等。 鲁迅所塑造的妇女形象,虽也有涉及婚姻问题或其他问题的,但主要在于揭示封建社会中 浅析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 徐红云 文献来自: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3年 第01期 张小萍1浅析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徐红云$景德镇三中!江西景德镇 333000鲁迅;;妇女形象;;可怜 略论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 薛艳萍 文献来自: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年 第04期 略论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薛艳萍$清远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清远,511500鲁讯;;小说;;妇女 鲁迅笔下妇女形象的反抗性格 薛伟 伍夫楹 文献来自: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 第01期 子君、爱姑这三个富于反抗性的妇女形象。 在鲁迅描写的妇女形象中,受封建压迫之重,摧残之烈,莫过于((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 谈鲁迅小说中的劳动妇女形象 李善修 文献来自:许昌学院学报 1986年 第04期 ②鲁迅《南腔北调集·我怎样做起小说来》。谈鲁迅小说中的劳动妇女形象@李善修<正> 妇女,是中国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在社会解放和建设事业中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由于历代反动阶级的压迫和封建 略谈鲁迅小说中的几个妇女形象 张衍芸 文献来自:朔方 1981年 第10期 时广大妇女的彻底 解放,仍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略谈鲁迅小说中的几个妇女形象@张衍芸<正> 妇女问题是阶级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也是社会改造的主要内容之一。恩格斯曾明确指出:“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 谈鲁迅的妇女观及其笔下的女性形象 印晓红 文献来自: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 第01期 对此鲁迅非常讨厌,并且但愿“阿金也不能算是中国女性的标本”卢在鲁迅笔下的妇女形象中,爱姑是最不具备传统女性逆来顺受的品性的。然而她拼个“家贴人亡”的目的,只不过是要维持在无爱的封建家庭中的奴隶地位,而且是极为屈辱的 论阿金形象系统(鲁迅笔下的别一类妇女形象) 夏明钊 文献来自:绥化学院学报 1986年 第03期 论阿金形象系统(鲁迅笔下的别一类妇女形象)@夏明钊<正> “愿阿全也不能算是中国女性的标本。”——鲁迅提起鲁迅笔下的妇女形象,人们印象最深的怕要算是祥林嫂,其次如子君、爱姑、杨二嫂、华大妈等。而阿金这个女性形象似乎不被读者和评 鲁迅对中国妇女命运问题的探索——从鲁迅小说中的三个妇女形象谈起 郜润科 张计生 文献来自:开封大学学报 1997年 第02期 妇女问题仍然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鲁迅对妇女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对我们仍然很有启迪 鲁迅小说中妇女形象的内涵十分丰富,还需要我们后人一代代探讨下去。鲁迅对中国妇女命运问题的探索——从鲁迅小说中的三个妇女形象谈起@郜润科$山西阳泉教育学院@张计生$山西阳泉教育学院鲁迅小说中的女性主人公具有形象、 妇女解放要从自身做起——试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邹海燕 文献来自: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 第02期 是鲁迅二十年代中期创作的三部反映中国妇女命运的小说。三部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三个不同的女性形象,无论是善良勤劳的祥林嫂,还是大胆泼辣的爱姑,或是果敢又脆弱的子君,都给人留下了鲜明而强烈的印象。作者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一 回答:2007-12-22 16:10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十分感谢! 共2条评论

鲁迅散文研究论文5000字怎么写的

买本《鲁迅杂文精选》。

如果你知道 在米色的阳光后面也有一片看不见的黑暗   你是否还会一如既往地憧憬那种温暖   如果你知道 在温顺的外表下猫咪也会有锋利的爪子

到书店买这本《鲁迅杂文精选》……

《我的失恋》鲁迅的这首诗,不但辛辣地讽刺了当时流行的失恋诗,而且还教育了青年,爱情应建立在共同的志趣的基础上,门第不同,生活不同,立场观点不同,思想感情两样,怎么能相互产生感情呢�这也是对当时流行的或则以地位、财富为条件,或则“一见钟情”的恋爱观的批评。 这首诗是鲁迅作来讽刺徐志摩的。鲁迅在《集外集》自序中他说,“我其实是不喜欢做新诗的……待到称为诗人一出现,就洗手不作了。我更不喜欢徐志摩那样的诗。”无论如何,徐志摩该是个优秀诗人吧,这样的诗人出现了,本该喜欢才是,怎么反而更不喜欢了。只能说鲁迅不光不喜欢徐志摩的诗,更不喜欢徐志摩这个人。他写《我的失恋》,讽刺的不只是徐的诗,更多是徐这个人。盾加剧,进行上下求索时候的作品。《野草》在思想上以书写内心、解剖心灵为主要特色,也有部分针砭现实之作。反映了鲁迅战斗、探索、彷徨、苦闷的内心感受。但是,着重表现的是黑暗重压下的战斗精神、追求精神、牺牲精神。如《秋夜》中枣树可贵的韧性战斗精神,正是鲁迅精神富有诗意的形象表现。《死火》、《腊叶》、《过客》中虽有矛盾的思想,但是更多的表现出鲁迅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雪》和《好的故事》是绚烂明丽的,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光明理想的向往。《野草》中,《影的告别》、《希望》、《墓碣文》等篇章,重点袒露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彷徨,更显示了鲁迅敢于解剖自己的精神。最后两篇《淡淡的雪痕》、《一觉》,可以看出作者已经脱离了苦闷和彷徨,格调明朗,洋溢着乐观、昂扬的战斗精神。《野草》在艺术上多采用象征主义手法,以创造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复杂的内心感受,构思奇特,境界奇幻。同时,作者也注重写实手法、抒情手法的并用。语言精致形象、饱含深情,具有音乐美、绘画美的特点。《野草》以深邃的思想哲理和成熟优美的语言艺术放射异彩,是中国现代散文诗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希望》在《野草·希望》中,鲁迅先生反复地重复这样一句话:“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在“绝望”、“希望”与“虚妄”三者之间,鲁迅不仅表明了通常意义上关于“希望”而“虚妄”的逻辑关系,还更深刻更深邃也更鲁迅个人化的是他同样也表明了与“希望之为虚妄”相同的“绝望之为虚妄”。即在鲁迅那儿,绝望同样也被认知为了一种虚妄。在鲁迅的作品中,“绝望”一词的出现频率远不如另一个词“虚无(虚妄)”。“虚无”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在存在主义哲学家眼里,同其他物质一样也是一种存在的形式和方式。这种虚无作为一个特殊和特定的存在,是人的对象化的虚空,即人在外在世界“恶”的存在中所选择的一种丧失了现实自由后的精神存在,是虚空的抽象。而这种“虚无”在鲁迅先生那儿,则是由“绝望”与“虚妄”之为的虚无。这其中便包含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即表明“绝望”在鲁迅的精神系统中,不是最终的结果,而只是一种情感理性的、指向虚妄的最终结果的认知态度与价值判断。因此,把“绝望”作为分析与判断鲁迅人文精神的重要构成,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基点。分享到网易微博

鲁迅散文研究论文5000字怎么写好

伴随着鲁迅先生的作品,一同凝望逝去的历史,解读上个世纪中国最忧患的灵魂,同时在成长中,不断剖析自我个体的生命存在,这已是我们见证深刻的必修课,而且势必仍将持续下去,成为我们灵魂深处不可磨灭的永恒。有人说:鲁迅是一个难以表述的存在,走进他的内心深处,是相当困难的,鲁迅思想的深刻性和复杂性,使得后人在接近的时候,常常会陷入表述的尴尬。但对于我们而言,从学者抑或评论家的角度去品味、体会,实在是被置入另一种无地的尴尬中,我只能记下那些在我的成长中慢慢风化却又自信弥坚的感想,来告慰先生的伟大,以及见证一些…… 田园牧歌中的现实主义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最早时读到的先生的作品,幽默、诙谐、妙趣横生,那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黄蜂、叫天子以及人形的何首乌,还有长妈妈讲的有关赤练蛇、美女蛇的故事,都曾引起儿时最远最深的遐想,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恰似那时的心境。文章天成,如同园中的草木,枝叶繁茂,尽皆奇花异草,随手摘取。这种以孩童的眼光来观察事物,使之形成一种张力,令人目不暇接。《故乡》里的闰土是经常盼望突然来临的远客,带着故乡的趣事,捕鸟、拾贝壳、守西瓜地,以及如歌吟般的“一轮金黄的圆月”所照亮的美丽的世界。还有《社戏》,那么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兀自划了船去看戏,“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散发出来的清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依稀见望的山庄,和咿咿呀呀地旦角的哼唱,归来时偷煮豆的欢晌,都成为我们回忆中的美景。 鲁迅以他特有的细腻的笔触为许多年后中国的孩子勾勒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童年图景,却以自我的孤独实践、审识了所谓的原乡情调,这种怀旧中隐藏的对现实的思考是更为深刻的历史使命感与生命剖析,这是我很久以后再读先生作品的体会,继而颠覆了置于一个时期和年龄的思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之中少有的童话般的文字,也使之成为儿童教育中的经典读物。百草园中的草木鸟兽、三味书屋里的摇头晃脑,都以一种幽默的笔调来调节给人的目不暇接的紧张感,这些都在文末“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的感慨中结束,给人一种回忆的阶段性与模糊感,带着无法挽回的忧伤继续行走,在回望与现实中,反而更突显了生命存在悲哀,这种悲哀正是鲁迅思想中有关“中间物”的体现,他是一个“感得全人间世,而同时领会天国之极乐和地狱之大苦恼”的博大的诗人,不承认历史发展,社会形态,他拒绝了永恒,否定了历史社会生命的“凝固”与“不朽”,制造了空前的现实感与孤立姿态,这种“中间”的论调使对于百草园、三味书屋的回忆与现实产生一种巨大的隔膜,把人置于虚无的境界,推向绝望的极致。 《呐喊》小说之一《故乡》将虚构作者与现实结合,令人不得不怀疑作者与小说人物的统一性,浓郁、强烈的抒情性,使这首“还乡诗”塑造了童话般的抒情世界。在所谓的“离去——归来——再离去”的建构模式中,田园牧歌的情感也在闰土的一声”老爷”中彻底破灭,“我”的再次离去与闰土的离去是相互见证与背离的。鲁迅是真正透彻了解农民的心灵的作家,这种隐含在文字中的对农民个体生命意识的描写正是于悄无声息中洞穿,而这又是于平静中对现实的毁灭性的认识,在人们被乡村美丽深深打动的同时,不得不直视现实。《故乡》比起古典文学构筑的童话世界更富于现代性,它是描写无暇的童话世界中被毁灭的悲哀,他“描写现实世界与童年经历的分裂对立,表现在现实世界中童年的纯粹而美丽的童话般世界的崩坏与堕落,以及那个为‘一轮金黄的圆月’所照亮的想象世界的歌吟般的追寻”,实际上是引导人们的目光投入更深沉与痛苦的现实。乡村是没有陌生人的世界,与《祝福》、《社戏》中的“我”一样,鲁迅却正是从一个陌生人的视角来发现、观察“陌生化”的“故乡”的,它是对现实的一种永恒的拯救,关照现实对立的想象,以田园牧歌的笔调上位于这种自己身处其间却又终是孤独的陌生,极其高超的寄托了自己的现实主义精神。这种现实主义,不同于直接的白描,正是童话般的想象世界加深了现实的深重性。“幻景”与”现实”混沌一片,从“离乡”到“作怀乡梦”,“我现在的故事”始终在“心理的回乡”与“现实的回乡”所构成的张力中展开,而且必然是一个“幻景”与”现实”相互剥离的过程,剥离的痛苦与“金黄的圆月”相映成辉,是折射后更为苦痛的现实。 中学语文课本里的《社戏》并非原文的全部,而这种删节或许正引导和规定了更多的人对小说原作的理解

买本《鲁迅杂文精选》。

到书店买这本《鲁迅杂文精选》……

鲁迅散文研究论文7000字怎么写

伴随着鲁迅先生的作品,一同凝望逝去的历史,解读上个世纪中国最忧患的灵魂,同时在成长中,不断剖析自我个体的生命存在,这已是我们见证深刻的必修课,而且势必仍将持续下去,成为我们灵魂深处不可磨灭的永恒。有人说:鲁迅是一个难以表述的存在,走进他的内心深处,是相当困难的,鲁迅思想的深刻性和复杂性,使得后人在接近的时候,常常会陷入表述的尴尬。但对于我们而言,从学者抑或评论家的角度去品味、体会,实在是被置入另一种无地的尴尬中,我只能记下那些在我的成长中慢慢风化却又自信弥坚的感想,来告慰先生的伟大,以及见证一些…… 田园牧歌中的现实主义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最早时读到的先生的作品,幽默、诙谐、妙趣横生,那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黄蜂、叫天子以及人形的何首乌,还有长妈妈讲的有关赤练蛇、美女蛇的故事,都曾引起儿时最远最深的遐想,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恰似那时的心境。文章天成,如同园中的草木,枝叶繁茂,尽皆奇花异草,随手摘取。这种以孩童的眼光来观察事物,使之形成一种张力,令人目不暇接。《故乡》里的闰土是经常盼望突然来临的远客,带着故乡的趣事,捕鸟、拾贝壳、守西瓜地,以及如歌吟般的“一轮金黄的圆月”所照亮的美丽的世界。还有《社戏》,那么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兀自划了船去看戏,“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散发出来的清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依稀见望的山庄,和咿咿呀呀地旦角的哼唱,归来时偷煮豆的欢晌,都成为我们回忆中的美景。 鲁迅以他特有的细腻的笔触为许多年后中国的孩子勾勒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童年图景,却以自我的孤独实践、审识了所谓的原乡情调,这种怀旧中隐藏的对现实的思考是更为深刻的历史使命感与生命剖析,这是我很久以后再读先生作品的体会,继而颠覆了置于一个时期和年龄的思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之中少有的童话般的文字,也使之成为儿童教育中的经典读物。百草园中的草木鸟兽、三味书屋里的摇头晃脑,都以一种幽默的笔调来调节给人的目不暇接的紧张感,这些都在文末“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的感慨中结束,给人一种回忆的阶段性与模糊感,带着无法挽回的忧伤继续行走,在回望与现实中,反而更突显了生命存在悲哀,这种悲哀正是鲁迅思想中有关“中间物”的体现,他是一个“感得全人间世,而同时领会天国之极乐和地狱之大苦恼”的博大的诗人,不承认历史发展,社会形态,他拒绝了永恒,否定了历史社会生命的“凝固”与“不朽”,制造了空前的现实感与孤立姿态,这种“中间”的论调使对于百草园、三味书屋的回忆与现实产生一种巨大的隔膜,把人置于虚无的境界,推向绝望的极致。 《呐喊》小说之一《故乡》将虚构作者与现实结合,令人不得不怀疑作者与小说人物的统一性,浓郁、强烈的抒情性,使这首“还乡诗”塑造了童话般的抒情世界。在所谓的“离去——归来——再离去”的建构模式中,田园牧歌的情感也在闰土的一声”老爷”中彻底破灭,“我”的再次离去与闰土的离去是相互见证与背离的。鲁迅是真正透彻了解农民的心灵的作家,这种隐含在文字中的对农民个体生命意识的描写正是于悄无声息中洞穿,而这又是于平静中对现实的毁灭性的认识,在人们被乡村美丽深深打动的同时,不得不直视现实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野草》(散文诗集)北新《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鲁迅选集》1952,开明《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鲁迅全集卷一(坟 热风 呐喊)鲁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鲁迅全集卷六(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

《我的失恋》鲁迅的这首诗,不但辛辣地讽刺了当时流行的失恋诗,而且还教育了青年,爱情应建立在共同的志趣的基础上,门第不同,生活不同,立场观点不同,思想感情两样,怎么能相互产生感情呢

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 管希雄 文献来自: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1年 第01期 鲁迅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的农民的形象,塑造了一系列知识分子的形象,除此之外,还塑造了好几个妇女的形象。在鲁迅所塑造的妇女形象中,作为主人公出现的就有单四嫂子、祥林嫂、子君和爱姑等。 鲁迅所塑造的妇女形象,虽也有涉及婚姻问题或其他问题的,但主要在于揭示封建社会中 浅析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 徐红云 文献来自: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3年 第01期 张小萍1浅析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徐红云$景德镇三中!江西景德镇 333000鲁迅;;妇女形象;;可怜 略论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 薛艳萍 文献来自: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年 第04期 略论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薛艳萍$清远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清远,511500鲁讯;;小说;;妇女 鲁迅笔下妇女形象的反抗性格 薛伟 伍夫楹 文献来自: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 第01期 子君、爱姑这三个富于反抗性的妇女形象。 在鲁迅描写的妇女形象中,受封建压迫之重,摧残之烈,莫过于((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 谈鲁迅小说中的劳动妇女形象 李善修 文献来自:许昌学院学报 1986年 第04期 ②鲁迅《南腔北调集·我怎样做起小说来》。谈鲁迅小说中的劳动妇女形象@李善修<正> 妇女,是中国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在社会解放和建设事业中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由于历代反动阶级的压迫和封建 略谈鲁迅小说中的几个妇女形象 张衍芸 文献来自:朔方 1981年 第10期 时广大妇女的彻底 解放,仍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略谈鲁迅小说中的几个妇女形象@张衍芸<正> 妇女问题是阶级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也是社会改造的主要内容之一。恩格斯曾明确指出:“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 谈鲁迅的妇女观及其笔下的女性形象 印晓红 文献来自: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 第01期 对此鲁迅非常讨厌,并且但愿“阿金也不能算是中国女性的标本”卢在鲁迅笔下的妇女形象中,爱姑是最不具备传统女性逆来顺受的品性的。然而她拼个“家贴人亡”的目的,只不过是要维持在无爱的封建家庭中的奴隶地位,而且是极为屈辱的 论阿金形象系统(鲁迅笔下的别一类妇女形象) 夏明钊 文献来自:绥化学院学报 1986年 第03期 论阿金形象系统(鲁迅笔下的别一类妇女形象)@夏明钊<正> “愿阿全也不能算是中国女性的标本。”——鲁迅提起鲁迅笔下的妇女形象,人们印象最深的怕要算是祥林嫂,其次如子君、爱姑、杨二嫂、华大妈等。而阿金这个女性形象似乎不被读者和评 鲁迅对中国妇女命运问题的探索——从鲁迅小说中的三个妇女形象谈起 郜润科 张计生 文献来自:开封大学学报 1997年 第02期 妇女问题仍然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鲁迅对妇女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对我们仍然很有启迪 鲁迅小说中妇女形象的内涵十分丰富,还需要我们后人一代代探讨下去。鲁迅对中国妇女命运问题的探索——从鲁迅小说中的三个妇女形象谈起@郜润科$山西阳泉教育学院@张计生$山西阳泉教育学院鲁迅小说中的女性主人公具有形象、 妇女解放要从自身做起——试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邹海燕 文献来自: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 第02期 是鲁迅二十年代中期创作的三部反映中国妇女命运的小说。三部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三个不同的女性形象,无论是善良勤劳的祥林嫂,还是大胆泼辣的爱姑,或是果敢又脆弱的子君,都给人留下了鲜明而强烈的印象。作者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一 回答:2007-12-22 16:10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十分感谢! 共2条评论

鲁迅散文研究论文7000字怎么写的

买本《鲁迅杂文精选》。

我心中的鲁迅伟大——这就是我对鲁迅先生的第一印象。他“俯首甘为孺子牛”日夜为改变民族的命运而忙碌着。身体瘦弱的他却是文学上的巨人。鲁迅先生幽默,且不乏亲切。他憎恨黑暗如魔鬼,而且处处为他人着想,淡化自己。在我看来,他是平凡而伟大的人! 鲁迅先生逝世的时候,终年才55岁,却写出了无数经久不衰的书:《阿Q正传》、《狂人日记》、《彷徨》、《坟》等作品广为流传。但被世人所敬仰的鲁迅先生却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鲁迅先生的房间必定是最“热闹”的时候,他正演奏着“文字交响曲”希望这一首首动听的曲子能唤醒麻木不仁的中国人。 鲁迅先生在日本学医时,意识到中国人“中国人的病不在身体上,而是在心理上。”于是他决定拿起笔,通过自己的文章来呼吁所有的中国人,所以有的人说:“鲁迅先生的笔是同黑暗作斗争最厉害的武器。” 人们把鲁迅先生誉为“民族魂”,原因是鲁迅先生或者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他给人民当牛做马,却毫不骄傲,更不曾骑在人民的头上高呼:“啊!我多么的伟大!”所以,群众们把他举得很高,很高。鲁迅先生从不突出自己的地位,卖弄自己的知识。他只是默默地接受人们给他的荣誉和赞赏。 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有一分热,发一分光。”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的文章永远是中国历史上最璀璨耀眼的光芒。我心中的鲁迅在我开始识字的时候,我所知道姓鲁的只有三个。一个是倒拔垂杨柳的梁山好汉鲁智深,再一个是班门弄斧中说的那个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鲁班,我还模模糊糊的记得有个叫鲁迅的,我只知道他的文章很难懂。上了六年级学了“鲁迅单元”才觉得他充满了正义感。从此我开始读鲁迅的文章,鲁迅便在我心中树立了高大的形象。它比鲁智深还英勇,比鲁班还聪明,是一个把杂文视为匕首和刀枪,勇于跟反动派作斗争的伟人。 在众多的作家群中,鲁迅是突出的一个,也是特殊的一个。与其他举世瞩目的文豪相比,人们不禁要发出疑问:仅仅是写些短小的结构杂文,小说的鲁迅,何以在世界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放出夺目的异彩?是的,鲁迅没有莎士比亚的累累巨著,没有卢梭的长篇自传,也没有雨果那曲折、动人的小说情节。然而他的确是位伟大的作家,因为他首先是位伟大的战士。他生活在一片混沌的世界中,却异常地清醒与敏锐,他不屈地战斗着、抗争着,以思想作剑,寸笔为枪,划存漫漫长夜,挑出些许亮色 读鲁迅的作品,实际上是在了解鲁迅的为人。他敢骂,骂苟延喘、阴险狡诈的“落水狗”,骂奴颜卑膝,貌似中庸的伪君子;他敢论,论国民众生的劣根本性,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的悲剧之源;他敢抨击,抨击狂人眼中“吃人”的世界,抨击把孔乙己推上绝路的封建礼教;报敢呐喊,为艰辛而麻木地生活着的闰土,为爱四大权力压迫的祥林嫂。他嫉恶如仇,使那些反动御用的文人们捉襟见肘,心惊肉跳,使病态社会的千疮百孔暴露无遗。他的幽默中闪烁出睿智与深刻,内中包含的是一颗忧愤深沉的爱国之心! 这,就是鲁迅。他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消失了,又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让我们发扬鲁迅精神,把病态社会的千疮百孔暴露无遗,人人内心中包含着一颗忧愤深沉的爱国之心吧! 我心中的鲁迅我国有这样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就是鲁迅。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一位成功的思想家,更是一位爱国的革命家。一提到他,我们心中无不生起一股敬佩之情,而且从我们刚学过的课文中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可以看得出鲁迅拥有着美好而崇高的品质。 我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个文笔很流畅的人,他一生以笔为武器,与敌人战斗一生,因此,还被誉为“民族魂”。毛主席评价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非常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来写作,给青少年回信,默默关心着青年,并且用许多名言警句来教育我们,因此,我对鲁迅先生不仅仅是尊敬,还对他怀有感激之情。 我心目中的鲁迅还是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这是鲁迅最关心的侄女周晔发自内心赞美伯父鲁迅的深切话语。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教导周晔看书,并没有批评打骂,而是和蔼可亲,幽默委婉,既维护了她的自尊,又很好地教育她。我体会到了鲁迅先生关心他人,做事讲究方法,难怪有那么多人都尊敬和爱戴他呢! 鲁迅受人尊敬,他不但朴实,而且很有精神,别人给的评价他根本不在乎,只是一直操心着祖国、人民。多么顽强的老战士啊! 千言万语都不足以描述鲁迅先生的可敬。在这位宽厚、慈祥、知识渊博的伟人逝世之后,许多受到过他帮助的人都来怀念他,或者以散文、诗歌等形式来纪念他。是啊,他那对民众无私奉献,甘作牛马的精神,我们都会铭记。他永远是我们心目中最受尊敬的人! 我心中的鲁迅一张瘦削的脸庞,透露出刚毅与坚强;两道犀利的目光,仿佛能刺透那沉沉的黑夜;一头不屈的硬发,根根显示着与恶势力的不调和。每每读完鲁迅的文字,眼前便会出现这样一个面部特写。这形象与那不朽的文字一起,随岁月的增长,由模糊而清晰。终于画出了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 在众多的作家群中,鲁迅是突出的一个,也是特殊的一个。与其他举世瞩目的文豪相比,人们不禁要发出疑问:仅仅是以写小说、短小杂文见长的鲁迅,何以在世界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放出夺目的异彩来?是的,鲁迅没有莎士比亚的累累巨著,没有卢梭的长篇自传,也没有屠格涅夫那清新优美的诗一般的笔调,没有雨果那曲折动人的小说情节。然而他的确是位伟大的作家,因为他首先是伟大的战士。他生活在一片混沌的世界中,却异常地清醒与敏锐。他不屈地战斗着,抗争着,以思想做剑,寸笔为枪,划破漫漫长夜,挑出些许亮色。 我心中的鲁迅对我来说,有两个鲁迅。 一个是供在“神龛”里的鲁迅,他去世不到两周年,“谥号”就有了许多,多得我必须细细打点才能说全。“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中国的一等圣人”“新中国的圣人”“革命队伍中最革命的很老练的先锋分子”。在我还是蒙童的时候,我只能听到师长千篇一律地告白:鲁迅的文章是“匕首”,是“投枪”;鲁迅对民众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倡导“壕堑战”,主张“韧的战斗”。这个鲁迅离我很远,很远,好像除了“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外,就是先生那“倔强地竖立起来”的头发,别的什么印象也没留下。 另一个是活在他自己著作里的鲁迅。他写下了很多深刻的话,也说了些过激的话。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圣人”,而且一辈子也没有承认谁是“圣人”。他的祖上也“曾阔过”,到他却家道中落,成了“破落户儿”;父亲久病,作为长子的他经常奔走于当铺与药铺,受尽白眼;他曾因溜进百草园翻何首乌,捉斑蝥,被先生责罚;他留过学,学过医,成绩平平,弃医从文;他思想活跃,先是进化论,继之超人哲学,后来社会主义思潮,在他身上深深地烙上了中国近代思想快速发展的痕迹。但他始终秉承“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一精髓,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世界观,影响几代中国人。他“呐喊”过,想凭一己之力,唤醒沉睡的同胞,捣毁令人窒息的“铁屋子”;他也“彷徨”过,孤独地在故纸堆里抄写古碑;他更妥协过,接受了母亲“赠送”给他的“礼物”;他绝对疲惫过,“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总之,他同普通人一样,但想得多,看得深;他的思想未必都对,他自己也曾说“矫枉必须过正”;他深情祝福中国人“忘掉我吧”,但即便是七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也无法“忘却”! 两个鲁迅,我痛惜前一个,喜欢后一个。前者虽然妙相庄严,但渐失生气。这个鲁迅只需人顶礼膜拜,让人盲目崇拜,却难以给人一点新鲜的思想,自己也成为生前痛恨的被高高供奉的土偶;后者虽然不是那么神圣庄严,但那思想却是鲜活的,可以接受,可以批评,可以补充,可以修正,也因此可以愈益完备、愈益发展。 一切思想家——即使是最伟大的思想家,一旦被当作“神”,供于“神龛”之上,他的思想就不能与时俱进,从而僵化,继而终结生命。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要想扼杀一种思想,最简单、最方便、最冠冕的办法,就是把它供起来。如果我们真的尊敬一位伟人,那就请把他当作一位智者而不要把他吹捧成“神”吧。我们吸收他的智慧,而不要匍匐着求他替我们解决他生前未曾遇到的问题。 前面的路,要自己来走,这就是我心中的“鲁迅”

鲁迅先生用一生来揭示批判中国存在的种种问题,然而一直到现在,有些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经济制度改革,思想的解放,犹如纸上谈兵,人们的生活依旧,并没有因为国家改变某些制度而改变。“在经济方面得到自由,就不是傀儡了吗?”鲁迅先生看到了问题的实质。也仍然是傀儡,无非是被人所牵的事可以减少,而自己能牵的傀儡可以增多罢了。鲁迅用幽默的语言说出了存在的问题,如何解放女性,如何得到经济权。鲁迅不羞于贪钱,因为他深深体会到没钱的痛苦,他用一个例子说明了他对于金钱观的认识,“在冬天,我们只有这一件棉袄,然而必须救助一个将要冻死的苦人,否则便须坐在菩提树下冥想普度一切人类的方法。普度一切人类和救活一个人,大小实在相去太远了,然而倘叫我挑选,我就立刻到菩提树下去坐着,因为免得脱下唯一的棉袄来冻杀自己。”这使得鲁迅的视角与其他读书人不同。他是怀着对穷苦人的深深的同情,来讽刺那些所谓的君子。又比如:给人搬行李的无赖者,对他说这行李小,他说要两元,对他说道路近,他说要两元,对他说不搬了,他仍要两元。这无疑显示出对于经济权是多么重要。中国传统观念的束缚太严重,女性不仅在那个年代无法实现自身价值,就算是现在,女性也仍然肩负着重担。即使女性掌握了经济重权,也无非是可以稍稍抬起头,但她们的脊背始终都是弓着的。并不是所有的女性都能拥有经济权,那些无法拥有的就只能做傀儡,即使逃跑,然而最终的路也无非是死路。反抗也不能算是好事,你拥有经济权,但思想却被禁锢,仍然是逃不出牢笼。因此,对于女性的解放至今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女性作为社会重要的一份子,对社会的贡献是无需置疑的,然而,社会仍用旧的眼光来对待女性,比如,当代女大学生的就业率是比男大学生的高,这说明什么?无非是企业招聘者对待女性有着“另类”的眼光。难道能说女性没有经济权吗,显然不是这样。女性能够自己养活自己,可社会却仍旧没有解放女性,这就能说明问题。光女性努力是不够的,整个中国不努力,就算有几个女性掌握大权也是没有多大作用的。这样,我们又回到了鲁迅先生的根本出发点——国民性,不管经济如何发展,女性如何自救,只要国民没有改变,一切都是徒劳。鲁迅用他独特的视角,幽默的语言揭示了这个重要的问题。谈论了女性解放和经济权的问题,其根本还是国民性问题,从此可以看出中国的国民性是多么严重,国民性改造问题是多么急切。鲁迅通过他的小说,散文揭露批判国民性,能够使我们找出民族的病根,也为我们以后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因此,一系列的问题也就随之解决,女性的地位才能真正提高,女性才能真正的解放

楼主可以分析鲁迅的一篇文章,比如《孔乙己》,可以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当然要结合文章写作背景,谈得深一些),或者分析鲁迅文章中的意象(《野草》里有很多,楼主可以选一篇或者几篇看看,找个意象分析,我有个同学作的论文也是意象分析,不过是古诗词的~~这个比较容易谈得深些~~)另外可以作的就是鲁迅所受的西方影响,比如他读过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对他的价值观有影响的~~鲁迅受外来影响还是蛮多的,毕竟留日归来嘛,当时的日本引进了很多西方理论和著作,楼主只要把鲁迅所受的一个影响来龙去脉、表现写清楚,您的论文就可以搞定了(就是要查很多资料……)还有鲁迅自身的谜团,比如和周作人的“分家”,这个在历史上也是引起很多人讨论的问题,楼主有兴趣也可以找找资料,看好不好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