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中国石窟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7-12 02:36:14

中国石窟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莫高窟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也是我国现存石窟艺术宝库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座。意义敦煌莫高窟完整保存了大量北魏至宋代各时期的壁画、雕塑、文献,集西域佛教文化和中原儒家文化之大成。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历史研究、文献研究、宗教研究价值。由此产生了一门专业学科——敦煌学。 敦煌莫高窟的发现,对我国古代文献的补遗和校勘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各朝代的壁画,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是古代艺术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是中华民族发达文明的象征。

敦煌莫高窟完整保存了大量北魏至宋代各时期的壁画、雕塑、文献,集西域佛教文化和中原儒家文化之大成。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历史研究、文献研究、宗教研究价值。由此产生了一门专业学科——敦煌学。敦煌石窟艺术研究是全世界石窟艺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石窟艺术最初的风格,必然源自印度、贵霜、希腊,古代犍陀罗地区是重要的佛教艺术中心,随着佛教的东向传播,石窟艺术渐渐有了西域风格、凉州模式,再后来就是以洛阳和长安为中心的中原风格,与佛教艺术风格东进形成对比的是西向回传,而诸种风格汇聚的地方,就是敦煌。敦煌学本身就是国际汉学研究的交叉学科,具有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等性质。欧美诸国的汉学家,无论是从事语言文献研究的,还是从事绘画艺术研究的,多与敦煌学有交叉,他们对敦煌学的开拓有贡献,敦煌学对他们认知东方亦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全世界,敦煌学是国际汉学研究中的“显学”“绝学”。国学大师季羡林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了。”诚然,敦煌的文化价值是突出的,敦煌的标本意义是鲜明的,借助敦煌文化、敦煌艺术、敦煌精神传播中国声音,用文化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立体的、全面的中国,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争夺话语权的有效举措。

每一个时期的艺术形式都是艺术长廊中的一段,艺术同时也反映了历史。

中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石窟艺术是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分布广泛,反映了我国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的佛教艺术。我国主要石窟有甘肃敦煌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四川大足石窟、乐山大佛等。它们随山雕凿、彩绘,形象生动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中国石窟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

龙门、云冈石窟以及敦煌莫高窟都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是中华名族的瑰宝,对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意义

敦煌位于中国西北甘肃省西部。公元前111年,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包括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敦煌位于最西端,是西汉帝国的西部门户,随着古丝绸之路的繁荣,敦煌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镇。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各地建立了寺院与石窟。敦煌因地接西域,受到佛教的影响极其深厚,自东晋以后佛教发达,高僧辈出。著名高僧竺法护被誉为“敦煌菩萨”,他的弟子竺法乘也长期在敦煌进行佛经翻译,此外见于《高僧传》的还有敦煌人于法兰、于道邃等。罽宾僧人昙摩蜜多也曾自龟兹来到敦煌,修建寺院,传播佛教。北魏时,敦煌人宋云与慧生等僧众一道去西域取经。  敦煌浓厚的佛教氛围,造就了佛教石窟的兴盛。敦煌石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36年),此后经历一千多年,历朝历代都有开凿,形成了一处规模宏大的石窟群。至今莫高窟还保存着700多个洞窟,其中有2000多身彩塑,45000多平方米的壁画。如此数量众多、规模宏大、延续时代久远而自成体系的文化遗产,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从美术史方面看,敦煌石窟反映了一千多年间美术的发展及演变,尤其是唐代和唐以前的美术遗存十分稀少,而敦煌石窟却保存了系统而丰富的建筑、雕塑、壁画,成为了我们认识和研究这一阶段美术史不可多得的资料。  越来越多的学者们认识到敦煌石窟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从敦煌美术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中国古代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即除了那些著名画家作品之外,还存在大量的无名画工所绘却是无比辉煌的艺术。而这一个美术系统又是传统美术史著作中未加以记载,或不太重视的部分。  中国美术史的学习和研究,存在两个问题:  其一,当我们讲到历朝历代的著名画家作品时,却往往难以看到真迹。因为中国古代名画大多藏于台北故宫,此外还有相当多的作品流落于国外,国内各地博物馆的收藏虽说数量也不算少,但经典名作相对来说就不多了。而与之相关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各地博物馆收藏的不少名家的作品,往往存在着真品与摹本的争议。比如现存的大多数传为唐、五代、宋的作品,可能有相当多的是后来临摹的,并非原作。  其二:传统的中国美术史是以历代名家作品为中心来讲的。随着中国考古研究的发展,大量的地下出土文物,扩展了美术史的范围,美术史研究不再局限于名家作品,而要兼顾各时代无名艺术家之作,从原始社会的彩陶,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汉代的画像砖、画像石,南北朝隋唐以来的佛教雕刻与壁画等等内容,自然进入了美术史研究者的视野。然而,如何把这两个体系的美术传统融合在一起进行有效的研究,却仍然没有成熟的方法论。因此,很多学者借鉴考古学、人类文化学等等方面来研究美术史。这固然对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史研究是一个冲击。但考古学、历史学或人类文化学是不能代替美术史的。美术史是研究人类的艺术创作、艺术审美,进而从审美意识方面来探讨人类文明进程的,离开了审美思维,离开了艺术表现的个性(包括表现技巧等),美术就无从谈起。  尽管“美术”这个概念在现代社会中存在很多争议,但美术是指造型艺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等项目,这一点还是世所公认的。那么,美术史就是这一系列造型艺术发展的历史,从作品延伸开来——创作者(画家、雕塑家等、作品的材料与制作方法、作品所表现的内涵、作品的时代等等方面,都是美术史需要探讨的问题。  如前所述,中国美术史由于作品存在诸多问题,研究方法也较为局限。而敦煌石窟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现存各时期作品其真实性不容怀疑,作品的相对完整性和时代的系统性,使它在美术史研究中显示出十分独特的优势。它已构成了一部相对完整的美术史体系。写出一部敦煌石窟美术史,不仅可以总结出4-14世纪敦煌佛教美术发展的历史,而且通过敦煌美术史的研究,从内容上可以极大地补充中国美术史,从研究方法上可以为中国美术史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选自赵声良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敦煌石窟艺术简史》,详细精彩内容请读原著。

莫高窟是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穹隆顶窟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自1900年5月26日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五万多卷宗教和世俗文书后,敦煌艺术震撼了整个世界,“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显学。由日本捐资,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北朝时期洞窟中主像一般是释迦牟尼或弥勒,主像两侧多为二胁侍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塑像背部多与壁画相连。窟内顶部和四壁满绘壁画。顶及上部多为天宫伎乐。下部为夜叉或装饰花纹。中部壁画除千佛外,主要画佛传故事、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其中本生故事有割肉求鸽、舍身饲虎、九色鹿舍己救人等。隋唐为莫高窟全盛时期,隋代百窟样式由北朝的中央塔式改为中心佛坛,组像同前。唐出现一佛、二弟子、二天王或二力士的组合。塑像亦由早期的“瘦骨清秀”造型,重返“丰硕壮实”之貌。窟中壁画主要是大场面的说法图和简单的经变图。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于唐,第96窟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的塑像。唐代壁画是多种经变图,其规模极为宏伟,表现出天国的壮丽图景。石窟造像五代时已丧失生命力,宋代起步入衰退。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是中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敦煌莫高窟》,在甘肃敦煌市境内,始建于南北朝前秦时期,后经北魏,唐武周时期开凿,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大多是<皇族>所建,历经了很多朝代。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一开始就融入了对本民族审美意识和形式的悟性与强烈追求,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势,堪称展现中国石窟艺术变革的“里程碑”。这些洞窟的开凿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所以龙门石窟的兴衰,不仅反映了中国5至10世纪皇室崇佛信教的盛衰变化,同时从某些侧面也反映出中国历史上一些政治风云的动向和社会经济态势的发展。《云冈石窟》也是始建于北魏时代,是当初为了供奉西来东往佛教创建的,依连接西域进京的<丝绸之路>而供奉的。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代雕刻艺术的优秀传统,又吸取和融合了印度的有益成份,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品,在我国雕塑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云冈石窟不但是今天了解和研究我国古代历史、雕刻、建筑、音乐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重要形象资料,也是追溯古代中西文化的交流和人民友好往来的实物佐证。《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代,历经了历经 东魏 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的营造,时间之久。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景色优美,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麦积山石窟》始于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不断地开凿和修缮,现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它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同时也为后世研究我国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

中国石窟艺术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

敦煌位于中国西北甘肃省西部。公元前111年,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包括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敦煌位于最西端,是西汉帝国的西部门户,随着古丝绸之路的繁荣,敦煌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镇。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各地建立了寺院与石窟。敦煌因地接西域,受到佛教的影响极其深厚,自东晋以后佛教发达,高僧辈出。著名高僧竺法护被誉为“敦煌菩萨”,他的弟子竺法乘也长期在敦煌进行佛经翻译,此外见于《高僧传》的还有敦煌人于法兰、于道邃等。罽宾僧人昙摩蜜多也曾自龟兹来到敦煌,修建寺院,传播佛教。北魏时,敦煌人宋云与慧生等僧众一道去西域取经。  敦煌浓厚的佛教氛围,造就了佛教石窟的兴盛。敦煌石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36年),此后经历一千多年,历朝历代都有开凿,形成了一处规模宏大的石窟群。至今莫高窟还保存着700多个洞窟,其中有2000多身彩塑,45000多平方米的壁画。如此数量众多、规模宏大、延续时代久远而自成体系的文化遗产,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从美术史方面看,敦煌石窟反映了一千多年间美术的发展及演变,尤其是唐代和唐以前的美术遗存十分稀少,而敦煌石窟却保存了系统而丰富的建筑、雕塑、壁画,成为了我们认识和研究这一阶段美术史不可多得的资料。  越来越多的学者们认识到敦煌石窟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从敦煌美术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中国古代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即除了那些著名画家作品之外,还存在大量的无名画工所绘却是无比辉煌的艺术。而这一个美术系统又是传统美术史著作中未加以记载,或不太重视的部分。  中国美术史的学习和研究,存在两个问题:  其一,当我们讲到历朝历代的著名画家作品时,却往往难以看到真迹。因为中国古代名画大多藏于台北故宫,此外还有相当多的作品流落于国外,国内各地博物馆的收藏虽说数量也不算少,但经典名作相对来说就不多了。而与之相关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各地博物馆收藏的不少名家的作品,往往存在着真品与摹本的争议。比如现存的大多数传为唐、五代、宋的作品,可能有相当多的是后来临摹的,并非原作。  其二:传统的中国美术史是以历代名家作品为中心来讲的。随着中国考古研究的发展,大量的地下出土文物,扩展了美术史的范围,美术史研究不再局限于名家作品,而要兼顾各时代无名艺术家之作,从原始社会的彩陶,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汉代的画像砖、画像石,南北朝隋唐以来的佛教雕刻与壁画等等内容,自然进入了美术史研究者的视野。然而,如何把这两个体系的美术传统融合在一起进行有效的研究,却仍然没有成熟的方法论。因此,很多学者借鉴考古学、人类文化学等等方面来研究美术史。这固然对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史研究是一个冲击。但考古学、历史学或人类文化学是不能代替美术史的。美术史是研究人类的艺术创作、艺术审美,进而从审美意识方面来探讨人类文明进程的,离开了审美思维,离开了艺术表现的个性(包括表现技巧等),美术就无从谈起。  尽管“美术”这个概念在现代社会中存在很多争议,但美术是指造型艺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等项目,这一点还是世所公认的。那么,美术史就是这一系列造型艺术发展的历史,从作品延伸开来——创作者(画家、雕塑家等、作品的材料与制作方法、作品所表现的内涵、作品的时代等等方面,都是美术史需要探讨的问题。  如前所述,中国美术史由于作品存在诸多问题,研究方法也较为局限。而敦煌石窟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现存各时期作品其真实性不容怀疑,作品的相对完整性和时代的系统性,使它在美术史研究中显示出十分独特的优势。它已构成了一部相对完整的美术史体系。写出一部敦煌石窟美术史,不仅可以总结出4-14世纪敦煌佛教美术发展的历史,而且通过敦煌美术史的研究,从内容上可以极大地补充中国美术史,从研究方法上可以为中国美术史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选自赵声良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敦煌石窟艺术简史》,详细精彩内容请读原著。

每一个时期的艺术形式都是艺术长廊中的一段,艺术同时也反映了历史。

考证人类历史的发展,当时代所用的工具可以推断出人类智慧的觉悟已经有多高了。石窟艺术一般用在宗教崇拜的比较多,成了宗教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考证

中国石窟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怎么写

敦煌位于中国西北甘肃省西部。公元前111年,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包括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敦煌位于最西端,是西汉帝国的西部门户,随着古丝绸之路的繁荣,敦煌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镇。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各地建立了寺院与石窟。敦煌因地接西域,受到佛教的影响极其深厚,自东晋以后佛教发达,高僧辈出。著名高僧竺法护被誉为“敦煌菩萨”,他的弟子竺法乘也长期在敦煌进行佛经翻译,此外见于《高僧传》的还有敦煌人于法兰、于道邃等。罽宾僧人昙摩蜜多也曾自龟兹来到敦煌,修建寺院,传播佛教。北魏时,敦煌人宋云与慧生等僧众一道去西域取经。  敦煌浓厚的佛教氛围,造就了佛教石窟的兴盛。敦煌石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36年),此后经历一千多年,历朝历代都有开凿,形成了一处规模宏大的石窟群。至今莫高窟还保存着700多个洞窟,其中有2000多身彩塑,45000多平方米的壁画。如此数量众多、规模宏大、延续时代久远而自成体系的文化遗产,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从美术史方面看,敦煌石窟反映了一千多年间美术的发展及演变,尤其是唐代和唐以前的美术遗存十分稀少,而敦煌石窟却保存了系统而丰富的建筑、雕塑、壁画,成为了我们认识和研究这一阶段美术史不可多得的资料。  越来越多的学者们认识到敦煌石窟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从敦煌美术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中国古代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即除了那些著名画家作品之外,还存在大量的无名画工所绘却是无比辉煌的艺术。而这一个美术系统又是传统美术史著作中未加以记载,或不太重视的部分。  中国美术史的学习和研究,存在两个问题:  其一,当我们讲到历朝历代的著名画家作品时,却往往难以看到真迹。因为中国古代名画大多藏于台北故宫,此外还有相当多的作品流落于国外,国内各地博物馆的收藏虽说数量也不算少,但经典名作相对来说就不多了。而与之相关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各地博物馆收藏的不少名家的作品,往往存在着真品与摹本的争议。比如现存的大多数传为唐、五代、宋的作品,可能有相当多的是后来临摹的,并非原作。  其二:传统的中国美术史是以历代名家作品为中心来讲的。随着中国考古研究的发展,大量的地下出土文物,扩展了美术史的范围,美术史研究不再局限于名家作品,而要兼顾各时代无名艺术家之作,从原始社会的彩陶,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汉代的画像砖、画像石,南北朝隋唐以来的佛教雕刻与壁画等等内容,自然进入了美术史研究者的视野。然而,如何把这两个体系的美术传统融合在一起进行有效的研究,却仍然没有成熟的方法论。因此,很多学者借鉴考古学、人类文化学等等方面来研究美术史。这固然对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史研究是一个冲击。但考古学、历史学或人类文化学是不能代替美术史的。美术史是研究人类的艺术创作、艺术审美,进而从审美意识方面来探讨人类文明进程的,离开了审美思维,离开了艺术表现的个性(包括表现技巧等),美术就无从谈起。  尽管“美术”这个概念在现代社会中存在很多争议,但美术是指造型艺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等项目,这一点还是世所公认的。那么,美术史就是这一系列造型艺术发展的历史,从作品延伸开来——创作者(画家、雕塑家等、作品的材料与制作方法、作品所表现的内涵、作品的时代等等方面,都是美术史需要探讨的问题。  如前所述,中国美术史由于作品存在诸多问题,研究方法也较为局限。而敦煌石窟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现存各时期作品其真实性不容怀疑,作品的相对完整性和时代的系统性,使它在美术史研究中显示出十分独特的优势。它已构成了一部相对完整的美术史体系。写出一部敦煌石窟美术史,不仅可以总结出4-14世纪敦煌佛教美术发展的历史,而且通过敦煌美术史的研究,从内容上可以极大地补充中国美术史,从研究方法上可以为中国美术史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选自赵声良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敦煌石窟艺术简史》,详细精彩内容请读原著。

中国石窟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的理解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境内,距敦煌市城东南25公里处。这是中国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莫高窟处于中国西北的荒漠之中。不过,当公元365年,乐樽和尚在此开凿第一个石窟时,这里却是中西方交流之要冲,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其香火之盛,客商、僧侣之多可以想见。  敦煌莫高窟以壁画、泥塑著称。这里的壁画有5万多平方米,其内容除了佛经故事外,还有大量的人类渔猎、耕作、制陶的生活场景;也描绘了当时的生产交通工具,如车船、农具、织机等;还保留了大量的亭台楼阁、塔寺店铺、桥梁水榭等古建筑形象。除壁画和泥塑,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中发现的经文也有着举世闻名的价值,它的存在及发现,使国内外学者研究敦煌有了丰富的依据,遂形成了专门学科“敦煌学”。敦煌莫高窟有五座唐宋木结构窟檐建筑,是中国现存建筑中的珍贵标本。  【云冈石窟】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16公里处的云冈石窟建于北魏时期。它以壮观的石刻闻名。“雕饰奇伟,冠于一世”是古人对云冈石窟的赞美。云冈石窟现存洞窟53个,东西绵延一公里,洞内大小佛像1万多身,是中国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  云冈石窟最大的雕像高17米,这尊佛像的脚上可容12人站立。大佛的周围有小佛围绕,甚为壮观。云冈石窟的石刻之所以有名,在于它的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丰富多彩的内容。这里五万多尊塑像,大至十几米,小至几厘米,形态、神采都很动人。有些石佛,透过他们薄薄的罗纱可见其优美身段;有些飞天、乐伎明显地流露出波斯的色彩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区南12公里处的伊水河畔。这里的特色之一是景色极佳,龙门石窟所在的龙门山被誉为洛阳地区最好的风景区。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现存窟龛2100多个,佛塔近40个,造像题记和碑碣3600多块,造像十万多尊。龙门石窟有着与上述三个石窟不同的一个特色,即它是历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皇窟”使它的地位得天独厚。其源流是这样的:公元493年,时白寤帝北魏孝文帝入主中原,迁都洛阳。此皇帝极为开明,除极力推行“汉化政策”处,还尊崇佛教,发愿营造已初步开凿的古阳洞——这是龙门石窟最早开凿的洞窟。继孝文帝之后,历代皇室纷纷效法,北魏隋唐长达400多年的连续大规模营建开始,“皇窟”遂成规模。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也处于甘肃省境内,距天水市东南45公里处。这个石窟开凿于十六国时期,麦积山石窟有两大特色:一是其地势险峻,在中国现存石窟中绝无仅有;二是其泥塑艺术出类拔萃。  麦积山石窟建在一座圆锥体、中间粗大、底部细小、状似农家麦垛的麦积山上。其洞窟多开凿在二三十米及至七八十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这些栈道就已是很刺激、很有寻古之况味的事。麦积山的泥塑出类拔萃至何种程度呢?中国历史学家范文澜将其誉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著名雕塑家刘开渠说:“敦煌如果是一个历代壁画的大画馆,麦积山则是我国历代的一大雕塑馆。”这里保存了从北魏以来的数以千计的精美塑像,大的高达十五六米,小的仅二十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在中国著名石窟中,以麦积山石窟周围的风景最为秀丽。树木繁盛,野花鲜艳,在山顶可见重叠嶂,云雾飘绕,构成著名风景“麦积烟雨”。

莫高窟是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穹隆顶窟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自1900年5月26日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五万多卷宗教和世俗文书后,敦煌艺术震撼了整个世界,“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显学。由日本捐资,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北朝时期洞窟中主像一般是释迦牟尼或弥勒,主像两侧多为二胁侍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塑像背部多与壁画相连。窟内顶部和四壁满绘壁画。顶及上部多为天宫伎乐。下部为夜叉或装饰花纹。中部壁画除千佛外,主要画佛传故事、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其中本生故事有割肉求鸽、舍身饲虎、九色鹿舍己救人等。隋唐为莫高窟全盛时期,隋代百窟样式由北朝的中央塔式改为中心佛坛,组像同前。唐出现一佛、二弟子、二天王或二力士的组合。塑像亦由早期的“瘦骨清秀”造型,重返“丰硕壮实”之貌。窟中壁画主要是大场面的说法图和简单的经变图。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于唐,第96窟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的塑像。唐代壁画是多种经变图,其规模极为宏伟,表现出天国的壮丽图景。石窟造像五代时已丧失生命力,宋代起步入衰退。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是中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敦煌莫高窟的人文价值  敦煌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大泉沟河床西岸,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洞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现存491个洞窟,有2,400多尊雕塑,45,000平方米壁画。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财富。  自从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了五万多卷宗教文书和世俗文书,敦煌艺术震惊了世界,“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显学。由日本捐资,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莫高窟地处中国西北部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千米的鸣沙山,风景名胜区境内的鸣沙山东麓岩泉河崖壁上,上下五层,高低错落,鳞次相比,石窟南北长1600米,石窟大小不一,小的37窟,刚能把头伸入进去;大的16窟,面积为268平方米,高的96窟,从山脚到山顶,高50米。石窟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东晋太和元年,即公元366年),历经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十个朝代,连续营造达千年之久。现存壁画和彩塑的洞窟500多个,其中珍存北凉至元各朝代制作的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000多身。这些壁画和彩塑技艺造诣之深,想象力之丰富,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的伟大宝库,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佛教画廊之一。  敦煌石窟位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植被稀少的温带干旱气候区域内,周围是一片连绵起伏的茫茫荒漠景观,分布着温带荒漠植被类型。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敦煌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敦煌石窟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文化遗产  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是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建筑艺术 现存500多个洞窟中保存有绘画、彩塑的492个,有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形制,还有一些佛塔。窟型最大者高40余米、宽30米见方,最小者高不足盈尺。  从早期石窟所保留下来的中心塔柱式这一外来形式的窟型,反映了古代艺术家在接受外来艺术的同时,加以消化、吸收,使它成为我国民族形式。其中不少是现存古建筑的杰作。  彩塑艺术 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采,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右(善业泥木石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  17窟唐代河西都憎统的肖像塑,和塑像后绘有持杖近侍等,把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我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壁画艺术 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  在大量的壁画艺术中还可发现,古代艺术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是中华民族发达文明的象征。  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  敦煌艺术 光绪26年(公元1900年),在16窟北壁发现砌封于隐室中满贮从三国魏晋到北宋时期的经卷、文书,织绣和画像等约5万余件。文书除汉文写本外,栗特文、佉卢文、回骨文、吐蕃文、梵文、藏文等各民族文字写本约占六分之一。文书内容有佛、道等教的教门杂文的宗教文书,文学作品、契约、账册、公文书函等的世俗文书。  敦煌艺术的发现,名闻中外,它对我国古代文献的补遗和校勘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莫高窟是中国从十六国至元代开凿的佛教石窟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千米的鸣沙山东麓。莫高窟开凿在南北长l680米的三危山上。在高l5米到30米的崖面上,现存洞窟有750多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3000多身,木构窟檐5座。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是中华文化艺术史上的瑰宝,也是古代东方文化艺术的灿烂明珠。l96l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悠久的开凿历史  公元前l39年和公元前1l9年,张霉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横贯亚洲大陆、勾通中西文化经济交流的“丝绸之路”。敦煌,地处“丝绸之路”交通枢纽,东来西往的文化都在此交汇,极大地促进了它的繁华。“教”意为“大”,“煌”意为“盛”。  佛教,就是通过敦煌从西域传人内地的。莫高窟的开凿始于公元366年。到了隋和唐代前期,莫高窟的开凿进人鼎盛时期。到宋时,西北的西夏仍有兴造修聋,但这时,由于经济萧条和陆上丝绸之路失去重要作用,莫高窟已经衰落。元代以后就停止了开凿,逐渐冷落荒废,鲜为人知。  莫高窟的发现  清代康熙年间,莫高窟逐惭被人注意。光绪二十六年(l900年),道士王圆篆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里面完好保存着历代文书、写经、文物4万余件。这一发现被称为本世纪世界文化史上最有价值的发现。它轰动了世界。于是,英、法、日、俄、美等国的冒险家陆续前来,窃取莫高窟的珍宝和文物。l943年,莫高窟被收归国有,在该地设立了敦煌艺术研究所,开始了对莫高窟的保护和研究。  珍贵的艺术宝库  莫高窟的精华是彩塑和壁画。彩塑共有3000余身,大的佛像高达30多米,小的彩塑仅有十几厘米高。壁画如果按自身高度连接起来,长达30干米,其内容包括佛本生故事、经变、尊像、供养人像和装饰图案等。其历沿革自十六国至元代,长达l000多年。其中,隋唐时期的作品数量约占一半以上。中国古代艺术的主流是佛艺术。佛教传播的必然产物是佛教造像和壁画。遗憾的是,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许多佛教艺术品我们今天已无法看到了。敦煌地处气候干燥的西北沙漠,衰落后人迹罕至,所以彩塑、壁画保存完好,使我们可以一睹在别处已很难见到的佛教艺术鼎盛时期的辉煌杰作。这正是敦煌莫高窟在艺术史上占有极其显要地位的原因。

龙门、云冈石窟以及敦煌莫高窟都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是中华名族的瑰宝,对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意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