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论文摘要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7-05 14:18:54

中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论文摘要是什么

一:  【目 录】  【摘要】:我在宁波北仑圣亚家具有限公司管理了一个月的账目,尝到了工作的艰辛与不易,获益匪浅。  【关键词】:宁波北仑圣亚家具有限公司 管账  【实践体验与收获】:  身为大一新生,本次实践的目的着重在于体验社会,从而锻炼自己的社会适应力。而且,这是我第一份工作,这对我是一个挑战,并且我也学到了与别人沟通交流的技巧,体验到了工作的艰辛。丰富工作经验的同时自身价值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我在宁波北仑圣亚家具有限公司帮忙记账。家具厂中有员工的工资要计件或者计天来算,加夜班的话另加钱,如果有人要出去帮助买者测量家具尺寸的话也得加钱,有几天比较忙时还要别的厂中的人来帮忙做临时工。我得记清每个人的工资情况分别制作表格,比较麻烦。员工工资还比较容易,我还得记录出厂的家具数目及价格,各种材料的价格以及汽车的运输费等一些项目并从中得出收支情况,很厚的一大本账本,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简直傻眼了。在阿姨的帮助与指导之下,我慢慢的习惯翻看厚账本去记录每一笔收支也习惯了工作的环境。工作结束后我必须小心的把所有的信息登录到电脑上。这一步一定要仔细,争取不要弄错,登录到电脑后还要再检查一次。最后制成几张表,损益表,毛利表,费用表等。一个月的努力变成了几张薄薄的表格。  一个月的实践很快结束了,虽然挣了不到一千块钱,却挣到了用一千块钱买不到的经验和生活。  在这段时间内,我不仅仅得到了宝贵的工作经验,我还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从中感到工作的氛围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在学校里或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要知道做什么,要自己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但在这里,拥有一种忙碌的气氛,毕竟每个人都是为了工资而奋斗。其实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在这次实践中,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  我也从工作中学习到了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事的技巧。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能看到自身的价值。人往往是很执着的。可是如果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么你一定会交得到很多朋友。对待朋友,切不可斤斤计较,不可强求对方付出与你对等的真情,要知道给予比获得更令人开心。不论做是事情,都必须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成功要有信心,要学会和周围的人沟通思想、关心别人、支持别人。打工的日子,有喜有忧,有欢乐,也有苦累,也许这就是打工生活的全部吧。我不知道多少打工的人有过这种感觉,但总的来说,这次的工作经验人生中迈向社会的重要一步,是值得回忆的。现在想来,一个月的打工生活,我收获还是蛮大的。我所学到的生活的道理是我在学校里无法体会的,这也算是我的一分财富吧。现今人才市场上大学生已不是什么“抢手货”,而在每个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中,几乎都有工作经验。所以,大学生不仅仅要有理论知识,工作经验的积累对将来找工作也同样重要。事情很简单,同等学历去应聘一份工作,公司当然更看重个人的相关工作经验。就业环境的不容乐观,竞争形式的日趋激烈。暑期虽然只有短短的1个月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却可以体会一下工作的辛苦,锻炼一下意志品质,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是一个大学生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真正到了关键时刻,它们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  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因为知识要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社会,我觉得大学生应该转变观念,不要简单地把暑期打工作为挣钱或者是积累社会经验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机培养自己的创业和社会实践能力。现在的招聘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作为一名大学生,只要是自己所能承受的,就应该把握所有的机会,正确衡量自己,充分发挥所长,以便进入社会后可以尽快走上轨道。在这次暑期的工作中,我懂得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获益良多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了解到为事的不易,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更加坚定了我为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奋斗的决心与信心,是我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  二:  【目 录】  【摘要】: 参观西飞公司,中国试飞研究院,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以及航空科技馆。  【关键词】:参观学习 西飞 试飞院 航空基地 航空科技馆  【实践目的和意义】:学习航空知识,感受航空精神  【实践过程与体会】:我们在西飞财务科曹鲁格叔叔的带领下,通过参观西飞公司,试飞院,航空产业基地以及航空馆,深刻的感悟到阎良这座航空城的航空文化与精神,体会到中航工业发展是多么的迅猛。和工人师傅的交流,让我们学习到很多航空制造相关的知识。  【实践收获与思考】:在航空城阎良的这些天,我们不但收获了航空制造方面的知识,了解了西飞公司的企业文化,更是体会到作为航空人的自豪和信心。实践对我们这些飞行器制造专业的学生启发极大,我们也思考着如何在大学里丰富自己,用专业知识武装自己,将来来到中航工作,做一位优秀而先进的航空人。  【实践时间,地点和参与者】:  时间:2011年8月4日至8月8日。  地点:陕西西安阎良区  参与者:张大军,胡浩,朱万海,曹瑾,李世凯,左蔚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龙腾阎良,我心飞翔  ——参观西安阎良航空城  对于从小喜欢飞机的我们来说,阎良这座有着“中国西雅图“美誉的航空城就是我心目中的圣地,阎良全区航空工业高度发达,是集飞机设计、制造、鉴定、试飞、教学、研究于一体的著名中国航空城,对于航空迷来说是很好的学习,激发兴趣的地方。这次借着南航暑期社会实践的大好机会,联系了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财务科的曹鲁格叔叔,我们终于有机会去“朝圣”,大饱一下眼福!这是第一次真正接触中航工业,第一次看到真真实实的各种飞机,我们的心早已经飞到了阎良!  社会实践第一天——参观西飞(观看影像资料,文字资料以及西飞历史物品展览)  八月四日,我们社会实践小分队成员于早晨八点之前齐聚古都西安,开始为期五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当天中午乘坐汽车到达阎良---中国航空城。下午两点小组成员安顿好住处之后,就开始联系西飞的曹叔叔,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开始了。第一天,曹叔叔带领我们观看了西飞的宣传片以及一些西飞发展的影像资料,我们深刻的感受到西飞五十几年发展是多么惊人!随后看到国家各届各级领导人参观西飞时的资料,以及遗留下来的物品,我们又深刻的体会到了西飞在国家航空工业的重要性。在看到温总理对西飞参与大飞机项目研究制造的题词后,我们深感国家领导人对西飞建设的重视。之后,小组成员与曹叔叔告别,回去整理今天参观的资料,同时收集更多关于飞机装配制造的资料,为接下来几天的实践做好准备。  (附:由于西飞严格保密,内部建筑和一些车间禁止拍照,仅附上小组成员在一号门的合影。)  社会实践第二天——参观西飞(了解西飞企业文化,员工文娱生活)  继昨天观看西飞宣传片以及西飞发展的部分影像资料后,我们小队六人计划今天进一步了解西飞工作人员的生活。  通过和曹叔叔的交流,我们了解到,在西飞流传着这样一首朗朗上口、优美动听的歌:  西飞是我们美丽的家园,  飞机城绚丽如画,风光无限,  一座座高大的厂房,蔚为壮观,  一架架矫健的战鹰,翘首蓝天。  我们用勤劳的双手,  实现远古飞的梦幻,  把共和国的尊严,  铸在华夏的蓝天。  西飞啊西飞,你是鹰的摇篮,  西飞啊西飞,是我美丽的家园  我们爱这美丽的家园,  飞机城笑语荡漾,处处欢颜,  新建的住宅小区里,高楼成片,  人们的生活步步高,幸福美满。  我们用火热的激情,  谱写未来壮丽诗篇,  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  一颗明珠璀璨斑斓。  西飞啊西飞,你是鹰的摇篮  西飞啊西飞,是我美丽的家园  这一首歌听罢,西飞员工幸福快乐的生活已俨然浮现于我们眼前,我们甚至开始畅想:通过用心的努力,几年后的我们是否也能跻身其中,进一步为祖国的航空事业不懈奋斗?  在参观完西飞俱乐部、西飞广场以及西飞宾馆后,恰逢西飞下班时间。这时我们看到了阎良城的另一大特色:军号一吹,浩浩荡荡的自行车队使我们眼前一亮,伴随着广播上一首“甜蜜蜜”,我们感受到在市内因下班高峰期堵车的时候,这座航空城反而有种身处世外桃源的感觉,在西飞工作的他们不仅为祖国的航空事业拼搏着,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环保的理念。我们随即采访了一位在西飞工作的阿姨,她告诉我们西飞的文娱活动也很丰富:2008年举办的中航工业西飞公司第十届职工运动会、2009年举办的彩带操比赛以及首届职工艺术节,2010年西飞还以多种形式庆祝百年“三八节”。这一系列活动使我们认识到西飞职工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  社会实践第三天——参观西飞(参观西飞车间)  今天一大早,我们在曹叔叔的带领下开始“正式”参观西飞公司。  和前两天参观一样,西飞的保密工作非常严格,我们向武警战士出示了学校开的暑期社会实践介绍信还有曹叔叔从西飞公司单位开出的证明才让我们进入西飞。  西飞有很多装配车间,而且每个车间从外面看起来占地就很大。  我们在曹叔叔的带领下参观了西飞几个有特色的部门:数控中心、技术装备、机械加工、钣金、非金属、飞机零部件装配车间、飞机总装车间、试飞中心。大家看到了各种大型的数控机床,飞机零部件的生产、装配过程。尤其在装配零部件转配车间,我们近距离观看了大型客机的机翼装配,这和参观南航航空馆还有从航概课上学习知识的感觉大为不同。我们发现往机翼上打铆钉的确是个苦差事,需要极高的技术而且噪音很大,时间长了对工人身体有害。  随后我们参观飞机总装车间,感觉总装车间是所有车间中最大的,而且亲眼看到 “飞豹”飞机以及歼6、运七系列飞机和新舟60飞机这些“庞然大物”,心里上十分震撼!我们还与西飞的工人师傅进行了交流。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很多,包括国内目前支线飞机的研发生产情况,我们将来学到的专业知识有哪些具体应用等等,现场气氛很好,大家有说有笑。通过和工人师傅叔叔的交流,我们对我国目前的飞机工业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据说有个车间主任是南航毕业生,只是我们没那么荣幸见到我校这位杰出的校友。  总装车间出门不远处停放着各种飞机,与刚才的不同,这些飞机都是成品,没有飞豹战机,轰六还“害羞的蒙着盖头”也许是出于内部座舱的保密。停机坪旁边的一大块隔离区域有很多武警战士站岗,里面貌似有更为机密的飞机谢绝参观。  参观结束后,我总想拍点什么来证明曾经“到此一游“,但是曹叔叔说最好不要拍,以免泄密,而且监控很严格。的确,刚转过去就发现有三个对着我们,我们不禁对西飞保密工作做得如此之好大为佩服!  随后,我们告别了曹叔叔,回宾馆整理今天参观学到的东西,心得体会。今天参观确实很震撼,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暗暗发誓:一定好好努力,将来进西飞,为中航工业的发展做贡献!  社会实践第四天——参观试飞院,国家航空产业基地,航空科技馆  今天是此次阎良暑期社会实践的最后一天,也是充满惊喜的一天。  早晨,这几天将要带领我们参观西飞的曹叔叔告诉我们:可以去试飞院里面参观,但是仅限于在大院里看看,不能进任何车间及研究基地。尽管如此,我们每个人都高兴得飞了起来,呵呵,这完全完全是一个天大的惊喜啊!  于是在曹叔叔的带领下,我们登记过身份证和姓名,这群“刘姥姥”开始参观试飞院这个“大观园”了。  我们一行首先来到试飞院报国苑广场,了解了试飞院的发展历程。接着我们参观了功勋飞机展,我们看到了1959年建院初的苏联老式教练机、我国自己设计制造的运7飞机、轰6飞机、以及强大的飞豹战机。  大饱完眼福后,我们告别西飞曹叔叔,感谢他这几天来对我们的照顾,让我们顺利完成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也来到阎良之旅的最后一站———国家航空产业基地以及航空科技馆。  国家航空产业基地虽然还未建成,但是看了其规划方案还有一些基础设施后,我们每个人都觉得国家对此投入巨大,这里将来肯定会成为中航工业的领军者!国家航空产业基地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航空科技馆,此馆旨在普及航空知识,突显阎良航空城特色。  每个人缴了三十元门票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进馆参观。航空科技馆整体外观设计为充满动感的飞机造型,里面分为世界航空发展馆和中国航空发展史两个专题馆。  馆内陈列大量的飞机实物模型和袖珍模型,当我们拿出我院社会实践的队旗合影时,馆里工作人员都竖起了大拇指,称赞我们是将来祖国的航空航天精英,我们都为南航感到骄傲,为五院感到骄傲!  参观的时候我们偶遇了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的领导们,这是今天第二大惊喜!我们和其中的一飞院叔叔聊了此次社会实践参观阎良航空城的感受,说阎良真的无愧于“中航工业从这里起步”这句话,叔叔笑了笑,勉励我们好好努力。航空科技馆还有飞机驾驶体验区,飞行员训练体验区等设施,我们每个人都抢着过了把瘾。  馆内还有航空知识问答的仪器,凭借航空航天概论课上学到的知识,回答这些问题还是没有问题的。  至此,阎良暑期社会实践算是结束了,我们多少有点恋恋不舍,但是我们收获了很多,学到了很多,感受到了很多。希望以后再来阎良时是作为南航优秀毕业生而来,作为一个中航人而来!  社会实践第五天——参观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  这次实践恰逢西安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因而从航空城回来后,我们一致认为很有必要去世园会一饱眼福。  世界园艺博览会是由国际园艺花卉行业组织一一国际园艺者协会(AIPH)批准举办的国际性园艺展会。由于“世园会”能给举办地带来巨大的国际影响和综合效益,吸引了世界上许多城市积极申办。迄今为止,“世园会”共举办了20多次,基本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举办。中国已经举办过“1999年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和“2006年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于2011年4月28日在西安开幕。  2011西安世园会以“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会徽和吉祥物均命名为“长安花”,取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理念为“绿色引领时尚”,倡导“简单而不奢侈,低碳告别高耗,回归自然,不事雕饰,绿色生活成为追求的时尚”。

“我知道地球是圆的,因为我看见了圆形;然后,又看到它还是立体的。当我往下看时,……看到印度洋上船舶拖着尾波前进,非洲一些地方出现灌木林火,一场雷电交加的暴风雨席卷了澳大利亚1000英里的地区,呈现出大自然的一幅立体风景画。” 这是航天员在谈到从航天飞机上看地球的情景时的一段描述。航天技术发展是当今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业之一,它推动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活动的领域由大气层内扩展到宇宙空间。航天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是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的集成,航天技术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航天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制导与控制技术,热控制技术,喷气推进技术,能源技术,空间通信技术,遥测遥控技术,生命保障技术,航天环境工程技术,火箭及航天器的设计、制造和试验技术,航天器的发射、返回和在轨技术等。由多种技术融于一体的航天系统是现代高技术的复杂大系统,不仅规模庞大,技术高新、尖端,而且人力、物力耗费巨大,工程周期长。时至今日,航天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政治、军事、经济和科学探测等领域,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人类很早就有遨游太空、征服宇宙的理想。宇宙的星球对人类一直充满着吸引力和神秘感,许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反映了人类对宇宙的向往和探索空间奥秘的心情。《嫦娥奔月》、《牛郎织女》,以及孙悟空腾云驾雾、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等。航天飞行的历史是从火箭技术的历史开始的,没有火箭也就没有航天飞行。追溯源头,中国是最早发明火箭的国家。“火箭”这个词在三国时代(公元220~280年)就出现了。不过那时的火箭只是在箭杆前端绑有易燃物,点燃后由弩弓射出,故亦称为“燃烧箭”。• 随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出现,火药便取代了易燃物,使火箭迅速应用到军事中。公元lO世纪唐末宋初就已经有了火药用于火箭的文字记载,这时的火箭虽然使用了火药,但仍须由弩弓射出。真正靠火药喷气推进而非弩弓射出的火箭的外形被记载于明代茅元仪编著的《武备志》中,见图1。这种原始火箭虽然没有现代火箭那样复杂,但已经具有了战斗部(箭头)、推进系统(火药筒)、稳定系统(尾部羽毛)和箭体结构(箭杆),完全可以认为是现代火箭的雏形。中华民族不但发明了火箭,而且还最早应用了串联(多级)和并联(捆绑)技术以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明代史记中记载的“神火飞鸦”就是并联技术的体现;“火龙出水”就是串、并联综合技术的具体运用,如图2所示。世界上第一个试图乘坐火箭上天的“航天员”也出现在中国。相传在14世纪末期,中国有位称为“万户”的人,两手各持一大风筝,请他人把自己绑在一把特制的座椅上,座椅背后装有47支当时最大的火箭(又称“起火”)。他试图借助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气动升力来实现“升空”的理想。“万户”的勇敢尝试虽遭失败并献出了生命,但他仍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的力量进行飞行的人。 19世纪末20世纪初,火箭才又重新蓬勃地发展起来。近代的火箭技术和航天飞行的发展,涌现出许多勇于探索的航天先驱者,其中代表人物K.3.齐奥尔科夫斯基(~OHCTaHTHH3ayap且oBHq UHOaKOBCKHfi),R.戈达德(Robert Goddard),H.奥伯特(Hermann Oberth)。 前苏联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一生从事利用火箭技术进行航天飞行的研究。在他的经典著作中,对火箭飞行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论证,最早从理论上证明了用多级火箭可以克服地心引力进入太空的论点。 1、建立了火箭运动的基本数学方程,奠定航天学的基础。 2、首先肯定了液体火箭发动机是航天器最适宜的动力装置,论述了关于液氢一液氧作为推进剂用于火箭的可能性,为运载器的发展指出了方向,这些观点仅仅几十年就成为了现实。 3、指出过用新的燃料(原子核分解的能量)来作火箭的动力;并具体地阐明了用火箭进行航天飞行的条件,火箭由地面起飞的条件,以及实现飞向其他行星所必须设置中间站的设想。 4、提出过许多的技术建议,如他建议使用燃气舵来控制火箭,用泵来强制输送推进剂到燃烧室中,以及用仪器来自动控制火箭等,都对现代火箭和航天飞行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美国的火箭专家、物理学家和现代航天学奠基人之一戈达德博士在1910年开始进行近代火箭的研究工作,他在1919年发表的《达到极大高度的方法》的论文中,阐述了火箭飞行的数学原理,指出火箭必须具有7.9 km/s的速度才能克服地球的引力,并研究了利用火箭把有效载荷送至月球的几种可能方案。 德国的奥伯特教授在他1923年出版的《飞向星际空间的火箭》一书中不仅确立了火箭在宇宙空间真空中工作的基本原理,而且还说明火箭只要能产生足够的推力,便能绕地球轨道飞行。同齐奥尔科夫斯基和戈达德一样,他也对许多推进剂的组合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在1932年德国发射A2火箭,飞行高度达到3 km。1942年10月3日,德国首次成功地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枚弹道导弹¡ª¡ªV¡ª2(A4型),并于1944年9月6日首次投入作战使用。V-2的成功在工程上实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航天技术先躯者的技术设想,并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有实践经验的火箭专家,对现代大型火箭的发展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V-2的设计虽不尽完善,但它却是人类拥有的第一件向地球引力挑战的工具,成为航天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用¡°卫星¡±号运载火箭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卫星呈球形,外径O.58 m,外伸4根条形天线,质量83.6 kg,卫星在天上正常工作了3个月。按照今天的标准衡量,前苏联的第一颗卫星只不过是一个伸展开发射机天线的圆球,但它却是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天体,把人类几千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为人类开创了航天新纪元,标志着人类活动范围的又一飞跃。 •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艘¡°东方号¡±载人飞船,尤里加加林成为人类第一位航天员,揭开了人类进入太空的序幕,开始了世界载人航天的新时代。• 1962年8月27日,美国发射的“水手2号”探测器第一次成功飞越金星。• 1969年7月20日,美国N.A.阿姆斯特朗和E.E.奥尔德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在月球静海西南角着陆,成为涉足地球之外另一天体的首批人员。他们在月球上安放了科学实验装置,拍摄了月面照片,搜集了22虹月球岩石与土壤样品,然后自月面起飞,与指挥舱会合,返回地球。首次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理想。 • 1971年4月19日,前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人轨成功,其质量约18 t,总长14 m,轨道高度200~250 km,轨道倾角51.6。,成为人类第一个空间站,完成了有关天体物理学、航天、医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科研计划,考察地球资源和进行长期失重条件下的技术实验。• 1972年3月2日,美国发射了木星和深远空间探测器¡°先驱者10号¡±。它携有表明人类信息的镀金铝板,经过11年飞行,于1983年6月越过海王星轨道,而后成为飞离太阳系的第一个人造天体。• 1975年6月8日,前苏联发射了¡°金星9号¡±探测器,实现了在金星表面着陆。• 1975年7月18日,美国¡°阿波罗号¡±飞船与前苏联¡°联盟19号¡±飞船在大西洋上空对接成功(视频资料)。• 1975年8月20日,美国发射了¡°海盗1号¡±探测器,第一次在火星表面着陆成功(视频资料)。• 1977年9月,美国发射了¡°旅行者2号¡±探测器,对天王星、海王星进行探测。• 1981年4月,世界上第一架垂直起飞、水平着陆、可重复使用的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试飞成功,标志着航天运载器由一次性使用的运载火箭转向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器的新阶段,是航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人类在空间时代又上了一层楼,进入了航天飞机时代。至2000年10月,航天飞机已成功飞行100次。 • 1986年2月,前苏联¡°和平号¡±轨道空间站发射成功,它成为目前人类发射的在轨运行时间最长的载人航天器,在轨运行超过15年。2001年3月23日,¡°和平号¡±轨道空间站被引入大气层销毁,完成了其辉煌的历史使命。 • 目前,更大规模的国际空间站在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意大利和欧洲空间局的合作下,正在进行在轨组装建设¡­¡­人类就是以如此快速的步伐冲击着宇宙大门! • 不难看出,从公元10世纪的中国火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V一2导弹,人类是出于军事需求发展了火箭技术,而这恰恰为航天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20世纪40年代至今,航天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并日臻完善。我们可以坚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基础的不断增强,航天技术将会有更大的突破并更趋完善。 • 航天技术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研究试验阶段到70年代中期,发展到了广泛实际应用阶段。其中60年代以来,为科学研究、国民经济和军事服务的各种科学卫星与应用卫星得到了很大发展。至70年代,军、民用卫星已全面进入应用阶段。一方面向侦察、通信、导航、预警、气象、测地、海洋、天文观测和地球资源等专门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另一方面,各类卫星亦向多用途、长寿命、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 回顾近50年来航天技术应用的历程,具有代表性的大事列举如下:• 1958年12月,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通信卫星¡°斯科尔号¡±;• 1960年4月,美国先后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和导航卫星¡°子午仪1B号¡±;• 1963年7月,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 1964年8月,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 1965年4月,美国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商用通信卫星¡°国际通信卫星1号¡±,正式为北美与欧洲之间提供通信业务,它标志着通信卫星进入了实用阶段;• 1972年7月,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陆地卫星1号¡±;• 1982年11月,美国航天飞机开始商业性飞行;1984年11月,美国航天飞机成功地施放了两颗卫星并回收了两颗失效的通信卫星,第一次实现了双向运载任务;• 1983年4月,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 1999年,由66颗小型卫星组网形成的美国¡°铱¡±星全球电话通讯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 目前,美国的GPS系统和俄罗斯的卫星导航系统已成为全世界各领域普遍应用的定位导航系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我国,继1970年4月24日首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以来,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975年11月,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并顺利回收;• 1984年4月,我国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1986年2月,我国第一颗静止轨道实用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1988年9月,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发射成功;• 至2000年10月,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成功发射62次。•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航天技术应用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大容量通信卫星¡°东方红三号¡±、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以及资源卫星先后发射成功。• 1999年11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综上可见,从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算起,迄今仅40余年,航天技术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前所未有的,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总之,随着航天技术应用的发展,航天活动已越来越显示出其巨大的军事意义和经济效益,已成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过来,这种社会和经济效益又进一步推动着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航天技术是一门研究和实现如何把航天器送人空间,并在那里进行活动的工程技术。它主要包括航天器、运载工具和地面测控三大部分。为了便于了解,我们首先对航天器进行分类。• 同一个航天器可兼有数种任务,故机械地、绝对地分类,是不可能的。同一类航天器,往往包括了几种系列,而每一系列又可分成数种不同的卫星系统或型号。• 航天器可分为无人航天器与载人航天器两大类。无人航天器按是否绕地球运行又可分为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探测器两类。它们又可以进一步按用途分类,如图3所示。 • 简称人造卫星,是数量最多的航天器(占90%以上)。它们的轨道长度由i00多公里到几十万公里。按用途它们又可分为: 目前的载人航天器只在近地轨道飞行和从地球到月球的登月飞行。今后将出现可以到达各种星球的载人飞船,以及供人类长期在空间生活和工作的永久性空间站。载人航天器按飞行和工作方式可分为: 可以重复使用的,往返于地面和高度在1000 km以下的近地轨道之间,运送有效载荷的航天器。 3.宇宙探测器 旅行者1号 旅行者2号• 按航天器在轨道上的功能来进行分类,就人造地球卫星而言,可分为观测站、中继站、基准站和轨道武器四类。每一类又包括了各种不同用途的航天器。卫星处在轨道上,对地球来说,它站得高,看得远(视场大),用它来观察地球是非常有利的。此外,由于卫星在地球大气层以外不受大气的各种干扰和影响,所以用它来进行天文观测也比地面天文观测站更加有利。属于这种功能的卫星有下列几种典型的用途。 在各类应用卫星中侦察卫星发射得最早(1959年发射),发射的数量也最多。侦察卫星有照相侦察和电子侦察卫星两种。 资源卫星是在侦察卫星和气象卫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利用星上装载的多光谱遥感器获取地面目标辐射和反射的多种波段的电磁波,然后把它传送到地面,再经过处理,变成关于地球资源的有用资料。它们包括地面的和地下的,陆地的和海洋的等等。海洋卫星的任务是海洋环境预报,包括远洋船舶的最佳航线选择,海洋渔群分析,近海与沿岸海洋资源调查,沿岸与近海海洋环境监测和监视,灾害性海况预报和预警,海洋环境保护和执法管理,海洋科学研究,以及海洋浮标、台站、船舶数据传输,海上军事活动等。• 当然,作为观测站的卫星远不止以上几种,预警卫星、核爆炸探测卫星、天文预测卫星(如美国的“哈勃”太空望远镜)等均属于这一类。虽然它们的功能各有侧重,但基本观测原理都是相似的。2.中继站 利用卫星进行通信和平常的地面通信相比较,具有下列优点: ①通信容量大; ②覆盖面积广; ③通信距离远; ④可靠性高; ⑤灵活性好; ⑥成本低。广播卫星是一种主要用于电视广播的通信卫星。这种广播卫星不需要经过任何中转就可向地面转播或发射电视广播节目,供公众团体或者个人直接接收,因此又称为直播卫星。目前普通的家庭电视机配一架直径不到1m的天线就可以直接接收直播卫星的电视广播节目。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是通信卫星技术的一个重大发展。它是利用卫星来跟踪与测量另一颗卫星的位置,其基本思想是把地球上的测控站搬到地球同步轨道上,形成星地测控系统网。 3.基准站 这种卫星是轨道上的测量基准点,所以要求它测轨非常准确。属于这种功能的卫星有:4.轨道武器 这是一种积极进攻的航天器,具有空间防御和空间攻击的职能。它主要包括:不同类型的航天器,其系统的结构、外型和功能干差万别,但是它们的基本系统组成都是一致的。典型航天器都是由不同功能的若干分系统组成的,其基本系统一般分为有效载荷和保障系统两大类。 1.有效载荷 用于直接完成特定的航天飞行任务的部件、仪器或分系统。有效载荷种类很多,随着飞行任务即航天器功能的不同而异。例如,科学卫星上的粒子探测器,天文观测卫星上的天文望远镜,侦察卫星上的可见光相机、CCD相机、红外探测器、无线电侦察接收机,气象卫星上的可见光和红外扫描辐射仪,地球资源卫星上的电视摄像机、CCD摄像机、主题测绘仪、合成孔径雷达,通信卫星上的转发器和通信天线,生物科学卫星上的种子和培养基等,均属有效载荷。• 单一用途的卫星装有一种类型的有效载荷,而多用途的卫星可以装有几种类型的有效载荷。• 2.保障系统• 用于保障航天器从火箭起飞到工作寿命终止,星上所有分系统的正常工作。各种类型航天器的保障系统一般包括下列分系统:(1)结构系统:用于支承和固定航天器上各种仪器设备,使它们构成一个整体,以承受地面运输、运载器发射和空间运行时的各种力学环境(振动、过载、冲击、噪声)以及空间运行环境。对航天器结构的基本要求是重量轻、可靠性高、成本低等,因此航天器的结构大多采用铝、镁、钛等轻合金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制造。通常用结构质量比,即结构重量占航天器总重量的比例来衡量航天器结构设计和制造水平。 (3)电源系统:用来为航天器所有仪器设备提供所需的电能。现代航天器大多采用太阳电池和蓄电池联合供电系统。 (4)姿态控制系统:用来保持或改变航天器的运行姿态。常用的姿态控制方式有重力梯度稳定、自旋稳定和三轴稳定。 (5)轨道控制系统:用来保持或改变航天器的运行轨道。轨道控制往往与姿态控制配合,它们构成航天器控制系统。(6)测控系统:包括遥测、遥控和跟踪三部分。遥测部分主要由传感器、调制器和发射机组成,用于测量并向地面发送航天器的各种仪器设备的工程参数(212作电压、电流、温度等)和其他参数(环境参数和姿态参数等)。遥控部分一般由接收机和译码器组成,用于接收地面测控站发来的遥控指令,传送给有关系统执行。跟踪部分主要是信标机和应答机,它们不断发出信号,以便地球测控站跟踪航天器并测量其轨道位置和速度。除了以上基本系统组成外,航天器根据其不同的飞行任务,往往还需要有一些不同功能的专用系统。例如,返回式卫星有回收系统,载人飞船有乘员系统、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交会与对接系统,航天飞机有着陆系统等。一个刚体航天器的运动可以由它的位置、速度、姿态和姿态运动来描述。其中位置和速度描述航天器的质心运动,这属于航天器的轨道问题;姿态和姿态运动描述航天器绕质心的转动,属于姿态问题。从运动学的观点来说,一个航天器的运动具有6个自由度,其中3个位置自由度表示航天器的轨道运动,另外3个绕质心的转动自由度表示航天器的姿态运动。航天器的控制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轨道控制和姿态控制。 1.轨道控制 轨道控制包括轨道确定和轨道控制两方面的内容。轨道确定的任务是研究如何确定航天器的位置和速度,有时也称为空间导航,简称导航;轨道控制是根据航天器现有位置、速度、飞行的最终目标,对质心施以控制力,以改变其运动轨迹的技术,有时也称为制导。轨道控制按应用方式可分为四类。 (1)轨道机动: 指使航天器从一个自由飞行段轨道转移到另一个自由飞行段轨道的控制。例如,地球静止卫星发射过程中为进入地球静止轨道,在其转移轨道的远地点就须进行一次轨道机动。(3)轨道交会:指航天器能与另一个航天器在同一时间以相同速度达到空间同一位置而实施的控制过程。 (4)再人返回控制:指使航天器脱离原来的轨道,返回进入大气层的控制。2.姿态控制 姿态控制也包括姿态确定和姿态控制两方面内容。 姿态确定是研究航天器相对于某个基准的确定姿态方法。这个基准可以是惯性基准或者人们所感兴趣的某个基准,例如地球。 姿态控制是航天器在规定或预先确定的方向(可称为参考方向)上定向的过程,它包括姿态稳定和姿态机动。姿态稳定是指使姿态保持在指定方向,而姿态机动是指航天器从一个姿态过渡到另一个姿态的再定向过程。姿态控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具体概念。 (1)定向:指航天器的本体或附件(如太阳能电池阵、观测设备、天线等)以单轴或三轴按一定精度保持在给定的参考方向上。此参考方向可以是惯性的,如天文观测;也可以是转动的,如对地观测。由于定向需要克服各种空间干扰以保持在参考方向上,因此需要通过控制加以保持。 (2)再定向:指航天器本体从对一个参考方向的定向改变到对另一个新参考方向的定向。再定向过程是通过连续的姿态机动控制来实现的。 (3)捕获:又称为初始对准,是指航天器由未知不确定姿态向已知定向姿态的机动控制过程。如航天器人轨时,星箭分离,航天器从旋转翻滚等不确定姿态进入对地对日定向姿态;又如航天器运行过程中因故障失去姿态后的重新定姿等。为了使控制系统设计更为合理,捕获一般分粗对准和精对准两个阶段进行。 (4)粗对准:指初步对准,通常须用较大的控制力矩以缩短机动的时间,但不要求很高的定向精度。 (5)精对准:指粗对准或再定向后由于精度不够而进行的修正机动,以保证定向的精度要求。精对准一般用较小的控制力矩。(6)跟踪:指航天器本体或附件保持对活动目标的定向。 (7)搜索:指航天器对活动目标的捕获。 总之,姿态控制是获取并保持航天器在空间定向的过程。例如,卫星对地进行通信或观测,天线或遥感器要指向地面目标;卫星进行轨道控制时,发动机要对准所要求的推力方向;卫星再人大气层时,要求制动防热面对准迎面气流。这些都需要使星体建立和保持一定的姿态。姿态稳定是保持已有姿态的控制,航天器姿态稳定方式按航天器姿态运动的形式可大致分为两类。 (1)自旋稳定:卫星等航天器绕其一轴(自旋轴)旋转,依靠旋转动量矩保持自旋轴在惯性空间的指向。自旋稳定常辅以主动姿态控制,来修正自旋轴指向误差。 (2)三轴稳定:依靠主动姿态控制或利用环境力矩,保持航天器本体三条正交轴线在某一参考空间的方向。 3.姿态控制与轨道控制的关系 航天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控制对象,一般来说轨道控制与姿态控制密切相关。为实现轨道控制,航天器姿态必须符合要求。也就是说,当需要对航天器进行轨道控制时,同时也要求进行姿态控制。在某些具体情况或某些飞行过程中,可以把姿态控制和轨道控制分开来考虑。某些应用任务对航天器的轨道没有严格要求,而对航天器的姿态却有要求。航天器控制按控制力和力矩的来源可以分为两大类。 (1)被动控制:其控制力或力矩由空间环境和航天器动力学特性提供,不需要消耗星上能源。 4.主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航天器主动控制系统,无论是姿态控制系统还是轨道控制系统,都有两种组成方式。(1)星上自主控制:指不依赖于地面干预,完全由星载仪器实现的控制,其系统结构见图1.4 (2)地面控制:或称星一地大回路控制,指依赖于地面干预,由星载仪器和地面设备联合实现的控制,其结构见图1.5。

回答 航天技术是指将航天器送入太空,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又称空间技术其组成主要包括: (1)航天运载器技术航天运载器技术是航天技术的基础要想把各种航天器送到太空,必须利用运载器的推力克服地球引力和空气阻力常用的运载器是运载火箭 运载火箭主要由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箭体和仪器,仪表系统组成为了使航天器获得飞出地球所需要的速度,靠单级运载火箭的推力目前难以达到为此,人们发展了多级运载火箭多级运载火箭是由几个能独立工作的火箭沿轴向串联组成 (2)航天器技术航天器是在太空沿一定轨道运行并执行一定任务的飞行器,亦称空间飞行器航天器分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两大类 无人航天器按是否环绕地球运行又分为人造地球卫星和空间探测器等其中人造地球卫星按用途分为:①科学卫星:用于探测和研究;②应用卫星:直接为国民经济和军事服务;③技术试验卫星:用于技术试验和应用卫星试验空间探测器按探测目标分为月球探测器,行星(金星,火星,水星,土星等)探测器和星际探测器 载人航天器按飞行和工作方式分为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等其中载人飞船可分为卫星式载人飞船,登月式载人飞船和行星际载人飞船等;空间站可分为单一式空间站和组合式空间站 (3)航天测控技术航天测控技术是对飞行中的运载火箭及航天器进行跟踪测量,监视和控制的技术为了保证火箭正常飞行和航天器在轨道上正常工作,除了火箭和航天器上载有测控设备外,还必须在地面建立测控(包括通信)系统地面测控系统由分布全球各地的测控台,站及测量船组成航天测控系统主要包括:光学跟踪测量系统,无线电跟踪测量系统,遥测系统,实时数据处理系统,遥控系统,通信系统等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更多2条 

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为航空。气球,飞艇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在大气层内飞行,飞机则是利用与空气相互作用产生的空气动力在大气层内飞行。飞机上的发动机依靠飞机携带的燃料(汽油)和大气中的氧气工作。 人类在征服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早就产生了翱翔天空、遨游宇宙的愿望。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都很低下的时代,这种愿望只能停留在幻想的阶段。虽然人类很早就做过种种飞行的探索和尝试,但实现这一愿望还是从18世纪的热空气气球升空开始的。 航空器上,一般是将排泄物进行真空压缩后储存 自从20世纪初第一架带动力的、可操纵的飞机完成了短暂的飞行之后,人类在大气层中飞行的古老梦想才真正成为现实。经过许多杰出人物的艰苦努力,航空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飞机性能不断提高。 1986年1月28日是寒冷的一天,在美国佛罗里达的卡那维拉尔角,比天气更让人心寒的是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生的悲剧。 这天早晨,成千上万名参观者聚集到肯尼迪航天中心,等待一睹挑战者号腾飞的壮观景象。上午11时38分,耸立在发射架上的挑战者号点火升空,直飞天穹,看台上一片欢腾。但航天飞机飞到73秒时,空中突然传来一声闷响,只见挑战者号顷刻之间爆裂成一团桔红色火球,碎片拖着火焰和白烟四散飘飞,坠落到大西洋。挑战者号发生爆炸,全世界为之震惊。 7名宇航员在这次事故中罹难,包括两名女宇航员。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第一次以平民身份参加太空飞行的女教师麦考利夫。原计划她将在太空给她的学生进行现场授课,不幸的是麦考利夫壮志未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根据调查这一事故的总统委员会的报告,爆炸是一个O型封环失效所致。这个封环位于右侧固体火箭推进器的两个低层部件之间。失效的封环使炽热的气体点燃了外部燃料罐中的燃料。O型封环会在低温下失效,尽管在发射前夕有些工程师警告不要在冷天发射,但是由于发射已被推迟了5次,所以警告未能引起重视。 挑战者号飞机是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第二架航天飞机。它以航行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上的英国研究船挑战者号而命名。也许有人还记得阿波罗17号登月舱也叫挑战者号。就像它的前辈一样,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也为人类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82年7月,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成为美国可再度使用的带冀航天器,共成功完成了九次航天飞行任务。1986年1月28日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乘载七名宇航员,进行航天飞机的第10次飞行。在挑战者号十次的飞行任务中,共绕轨道飞行987次,太空停留时间累积69天。 挑战者号的失事曾使美国的航天事业受到沉重打击,航天飞机在以后的3年中停止了飞行。但是,在总结了挑战者号的教训之后,人类对太空的探测仍在继续。从航天飞机恢复飞行至今,已执行了76次飞行任务,包括组建国际空间站。挑战者号的宇航员是人类航天事业的先驱。 参加这次航天飞机的宇航员一共有七人。他们是:机长弗朗西斯·斯科比,四十六岁;驾驶员迈克尔·史密斯,四十岁;宇航员朱迪恩·雷斯尼克,三十六岁;罗纳德·麦克奈尔,三十五岁;埃利森,鬼冢,三十九岁;格里高利·杰维斯,四十一岁;女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三十七岁。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论文摘要是什么

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为航空。气球,飞艇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在大气层内飞行,飞机则是利用与空气相互作用产生的空气动力在大气层内飞行。飞机上的发动机依靠飞机携带的燃料(汽油)和大气中的氧气工作。 人类在征服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早就产生了翱翔天空、遨游宇宙的愿望。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都很低下的时代,这种愿望只能停留在幻想的阶段。虽然人类很早就做过种种飞行的探索和尝试,但实现这一愿望还是从18世纪的热空气气球升空开始的。 航空器上,一般是将排泄物进行真空压缩后储存 自从20世纪初第一架带动力的、可操纵的飞机完成了短暂的飞行之后,人类在大气层中飞行的古老梦想才真正成为现实。经过许多杰出人物的艰苦努力,航空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飞机性能不断提高。 1986年1月28日是寒冷的一天,在美国佛罗里达的卡那维拉尔角,比天气更让人心寒的是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生的悲剧。 这天早晨,成千上万名参观者聚集到肯尼迪航天中心,等待一睹挑战者号腾飞的壮观景象。上午11时38分,耸立在发射架上的挑战者号点火升空,直飞天穹,看台上一片欢腾。但航天飞机飞到73秒时,空中突然传来一声闷响,只见挑战者号顷刻之间爆裂成一团桔红色火球,碎片拖着火焰和白烟四散飘飞,坠落到大西洋。挑战者号发生爆炸,全世界为之震惊。 7名宇航员在这次事故中罹难,包括两名女宇航员。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第一次以平民身份参加太空飞行的女教师麦考利夫。原计划她将在太空给她的学生进行现场授课,不幸的是麦考利夫壮志未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根据调查这一事故的总统委员会的报告,爆炸是一个O型封环失效所致。这个封环位于右侧固体火箭推进器的两个低层部件之间。失效的封环使炽热的气体点燃了外部燃料罐中的燃料。O型封环会在低温下失效,尽管在发射前夕有些工程师警告不要在冷天发射,但是由于发射已被推迟了5次,所以警告未能引起重视。 挑战者号飞机是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第二架航天飞机。它以航行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上的英国研究船挑战者号而命名。也许有人还记得阿波罗17号登月舱也叫挑战者号。就像它的前辈一样,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也为人类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82年7月,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成为美国可再度使用的带冀航天器,共成功完成了九次航天飞行任务。1986年1月28日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乘载七名宇航员,进行航天飞机的第10次飞行。在挑战者号十次的飞行任务中,共绕轨道飞行987次,太空停留时间累积69天。 挑战者号的失事曾使美国的航天事业受到沉重打击,航天飞机在以后的3年中停止了飞行。但是,在总结了挑战者号的教训之后,人类对太空的探测仍在继续。从航天飞机恢复飞行至今,已执行了76次飞行任务,包括组建国际空间站。挑战者号的宇航员是人类航天事业的先驱。 参加这次航天飞机的宇航员一共有七人。他们是:机长弗朗西斯·斯科比,四十六岁;驾驶员迈克尔·史密斯,四十岁;宇航员朱迪恩·雷斯尼克,三十六岁;罗纳德·麦克奈尔,三十五岁;埃利森,鬼冢,三十九岁;格里高利·杰维斯,四十一岁;女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三十七岁。

两弹一星 (28)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全世界为之震惊;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是我国著名的“两弹”。而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着《东方红》飞出地球,进入了太空。自此,“两弹一星”被写入新中国科技史册。 (29) 1960年,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研制成功。长征系列火箭 (30) 6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研制大型运载火箭技术。1980年5 月,向太平洋海域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31) 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使用一枚大型火箭将3颗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多星的壮举。 (32) 根据航天运载的需要,我国研制成功了“长征一号”、“ 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等4种“长征”系列火箭。目前,我国的长征火箭家族已发展为有9种型号的火箭系列,使国外认识到中国航天的运载能力和水平,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具有坚实的基础。人造地球卫星 (33) 1970年4月24日,我国进行了首次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地将第一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1972年3月3日,我国又发射了第二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1975年11月1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给我你的邮箱,科技论文要不?你是不是大学生啊?

论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2010)摘要 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发展前景。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就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随之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得以提升、国际影响力也扩大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几乎所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的解决,都少不了中国的参与。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格局发生重要的变化,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更加凸显了出来,这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更离不开中国。关键字 中国 国际影响力 国际地位 国际形势 金融危机 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文化正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巨龙一样,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 那时的中国,民生凋敝,经济严重落后,国家事业百废待兴。光阴如水,岁月如梭 ,弹指一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已今非昔比。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仍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尚未根本改变,局部的战乱、紧张、动荡此起彼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全球安全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 面对新的挑战,各国应超越传统观念,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交流合作,密切相互协调。应当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努力建立适应各国发展水平和要求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改革不合理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体制,保障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平等发展的权利。应当充分尊重各国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各种文明和各种发展道路应和谐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进步。也就是说,和平、缓和与发展,合作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主流。在这种形势下许多大国都寻求与中国合作,中国的市场潜力与综合国力是众所瞩目的。大国关系主旋律是协调、良性互动。美国一超多强中的超级大国,但是尽管美国的全球安全战略目前没有变化,但它政治上失策、经济上失控使它不得不放弃单边主义,更注意寻求大国间的合作支持。欧盟的战略地位有所上升,国际参与力度进一步增强;俄罗斯进一步抗衡西方的战略挤压,特别是北约东扩。俄格冲突表明俄不会牺牲战略底线,但不寻求同西方的对抗,不会回复到冷战时期。日本寻求大国地位的战略意图并没有改变,但也十分注意处理好同邻国的关系。一些新兴经济体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增强,西方大国在处理国际热点时寻求与它们的合作与协调。大国关系力量对比的这些变化会牵动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变,不少国家已提出要建立新的地区经济体或货币体系。新的地缘战略正在酝酿调整之中。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中国同国际社会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在反恐、防扩散、打击海盗等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负责任的建设性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经济实力地位显著上升。进入21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在2008年达到4万亿美元,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在此轮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也提升了自己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今年2月16日,日本内阁府(Cabinet Office)发表的统计速报显示,扣除物价变动因素,2008年四季度(10月至12月)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实际下降了7%,创下自1974年以来近35年的最大跌幅。1974年日本经济因受第一次石油危机影响,当年一季度GDP曾下跌1%。反观中国,GDP逐年增长保持着上升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日本不得不谋求与中国的合作,日首相鸠山在与中国主席胡锦涛会晤期间提出其按欧盟形式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构想,其方式可能包括采用单一货币等。胡锦涛未对该提议表示同意,但他表示希望通过解开争端症结以实现海域的和平与友好。早在日本侵华时期,日本就提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那时候明显是为侵略所找的借口。但现在这种形势下提出,明显是日本的民主党派认为中国可以帮日本脱离美国,寻求更好的发展,东亚共同体的主导国必然是中国,统一的货币必然是人民币,这难道不能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提升吗?除经济实力外,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持续上升。军事上,中国的投入较之前有很大提高,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神舟七号载人航天,2008年9月25日晚21时10分04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月27日下午16时30分航天员翟志刚首次进行出舱活动, 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中国的航天事业已经发展到了令世人另眼看待的地步了,法国等一些国家也纷纷找中国帮忙发射卫星,这不也是变相的承认中国航天科技的发达吗?2009年中国60周年国庆大阅兵上,中国展示了歼十战斗机、新型主战坦克、新型战略导弹、“空警-二000”和“空警-二00”预警机、。“直-九” 新型武装直升机、改进型九五式枪族。在中国建国以来的第十四次阅兵中以全部是国产的先进装备出现在阅兵方块中,歼十的横空出世,令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第三代战斗机的国家;ZTZ-99式新型坦克综合性能处于世界第三代坦克的前三位;九五式枪族再次说明中国是全球少数几个能够独立研制轻武器的国家之一。在这一系列的名头面前还有哪个国家敢于以身试险呢?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上升的同时,世界其他主要力量的国际地位持续下降,更加显示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上升。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中国对外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在联合国事务、国际经济金融改革、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海盗等方面的行动和表现,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中国,六十年以来的巨变,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也坚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祖国还会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6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我们要继续努力,实现中华之复兴

中国航天技术发展论文摘要写什么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50年代中期开始的,1956年,中国制定了12年科 学发展远景规划,把火箭和喷气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同年建立了第 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1958年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 划,组建机构开展空间物理学研究和探空火箭研制工作,并开展星际航 行的学术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中国航天事业在创业之初经历了 经济上、技术上的种种困难,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0年2月发射成 功第一枚探空试验火箭,同年11月又发射成功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 在60年代后期又研制成功中程和中远程运载火箭,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中国于60年代中期制定了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空 间计划。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 、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卫星的国家。1971年 3月3日发射成功的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向地面发回了各项科学实验数据 ,正常工作了多年。1975年11月26日首次发射成功返回型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成了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0 年5月,向南太平洋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取得成功,1981年9月20日首次用 一枚大型运载火箭把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地球轨道,1982年10月 从水下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1984年4月,发射一颗对地静止轨道试 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4月16日卫星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 至1985年10月,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 卫星。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 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已用于国内通信广播和电视节目传输,对改善边远地区的通信和广播状 况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已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 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 ,建成了能发射近地卫星和对地静止轨道卫星,拥有光测、遥测和雷达 等多种跟踪测量手段的酒泉和西昌航天器发射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 面台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 术队伍,从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 10月15日到16日神州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中国高科技领域继 “两弹一星”之后又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 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你找的这类文章应该是属于综述类的文章吧~那你对应的就去找下国际航空航天科学这类的期刊文献参考呗~写论文总不是要多找文献多动笔多思考的

是小鬼耶~居然偶尔看到你这个问题了……

航天技术的发展论文摘要是什么

是小鬼耶~居然偶尔看到你这个问题了……

神州五号 1999年11月20日~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无人试验飞船飞行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2001年初至2002年底又相继研制并发射成功了神舟2~4号无人试验飞船,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为实施载人航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神舟-5飞船是在无人飞船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运行1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总长8860mm,总重7840kg。飞船的手动控制功能和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为航天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飞船由长征-2f运载火箭发射到近地点200km、远地点350km、倾角4°初始轨道,实施变轨后,进入343km的圆轨道。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神舟-5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神州六号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飞船系列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神州七号 全国政协委员、载人航天火箭系统顾问组组长、“神舟”五号火箭总指挥黄春平表示,“神舟”七号发射时间将推迟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发射计划将拖后到2008年。与“神舟五号”、“神舟六号”不同,“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宇航服和气闸舱。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闸舱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神舟七号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发射升空。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 编辑本段【飞船简介】 王兆耀2008年9月24日下午14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上,受“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总指挥部的委托宣布:9月25日21时07分至22时27分直接发射,进行载人航天飞行。届时中国航天员将首次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当前,气闸舱等核心技术难关已被攻克,整船已进入综合测试阶段,用于发射神舟七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火箭预计在2007年12月底前完成全箭总装。据悉,“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对航天员的考核要求更高。由于航天服内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低,有可能会使人体组织内的氮气释放,在血管内形成气栓,导致减压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因此航天员在穿好航天服以后,必须在气闸舱内充分吸氧,协助工作的航天员回到内舱(即轨道舱),关闭内舱门,然后气闸舱开始泄压到真空,与飞船外的真空状态保持一致,此时航天员可以出舱活动。而完成舱外任务回到舱内时,还要对航天服进行一定的减压,再对气闸舱充气。 “航天员出舱活动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活动。”专家介绍,“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员必须在地面做充分的试验和训练,其地面训练一般在一个对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里进行。这种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试验房里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拟太空的失重现象,然后航天员在水池里面进行出入舱和舱外操作训练。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庆伟表示,未来的神舟七号飞船,不会是神舟六号的简单重复,突破许多关键技术。发射神舟七号飞船的仍然是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此前这种火箭已经成功地将六艘神舟飞船送入太空,具有成熟的技术基础。目前新一枚运载火箭元器件的采购与生产已经展开,火箭总设计师荆木春说,这一次他们将采用质量更高的元器件。针对前几发火箭的飞行情况,科研人员还将对这枚火箭进行局部改进,来进一步提高火箭的可靠性。此外,他们还考虑在火箭上增加一些摄像头。 从神舟七号开始,我国进入载人航天二期工程。在这一阶段里,将陆续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空间交会对接等科学目标。整个二期工程的所有发射任务全部由长二F火箭担任[编辑本段]航天系统都包括什么? 1957年10月,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 1在前苏联发射成功,开创了人类航天新纪元,宇宙空间开始成为人类活动的新疆域,并且将这一年定为第一个国际空间年。近半个世纪以来,航天技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航天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科学活动、军事活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部门,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航天是指进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即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又称外层空间)以及地球以外天体各种活动的总称。航天活动包括航天技术(又称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三大部分。航天技术是指为航天活动提供技术手段和保障条件的综合性工程技术。空间应用是指利用航天技术及其开发的空间资源在科学研究、国民经济、国防建设、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各种应用技术的总称。空间资源系指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可为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各种环境、能源与物质资源,入空间高远位置、高真空、超低温、强辐射、微重力环境、太阳能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物质资源等。 航天系统是指由航天器、航天运输系统、航天发射场、航天测控网、应用系统组成的完成特定航天任务的工程系统。其中应用系统指航天器的用户系统,一般是地面应用系统,如各类卫星的地面应用系统、载人航天器的地面应用系统、空间探测器的地面应用系统。 航天系统按是否可载人可分为无人航天系统、载人航天系统;按用途可分为民用航天系统和军事航天系统;按航天器种类可分为多忠,如卫星航天系统、载人飞船航天系统、月球卫星航天系统等。 航天系统是现代典型的复杂工程大系统,具有规模庞大、系统复杂、技术密集、综合性强,以及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应用广泛和社会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等特点,是国家级大型工程系统。组织管理航天系统的设计、制造、试验、发射、运行和应用,要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在航天工程实践中形成了航天系统工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完善的航天系统是一个国家航天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目前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拥有这种实力。

54188。18845

科技是会促进人的发展的。毕竟再先进的机器,都是人类发明创造的,要靠人来使用。而那些因为工具的产生而获得便利的人,如果因为依赖机器而放弃人的劳动本能,那他们会被社会淘汰,但这不意味着科技的发展会阻碍人的进步,因为任何事物有具有两面性,科技也是如此,它是一把双刃剑,如何使用全看我们自己,我们不可以因为个人因素,就否认科技给人类带的进步,因为人总是最高等的智慧生物,电脑在某些方面性能非常卓越,但电脑绝对不会比人脑聪明,因为无论怎样,机器是要人来发明的,它不会自己产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如果没有科技的进步,哪会有今天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科技的进步关键在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如果没有科技的进步,哪会有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稳定,科技的进步会大大促进人类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为科技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发展条件,人们能在科技发展的前提下,不断完善自我,使自身在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所以,科技的发展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今社会,科学发展迅速,许多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电脑、汽车、洗碗机、洗衣机……已经走入寻常人家的生活。它们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与此同时,它们也使人类的基本能力逐渐丧失。有了电脑,人们不再用人脑去思考一些东西,因为只要利用电脑就能办到;有了汽车,人们不再习惯走路散步,取而代之的是开车兜风;有了洗碗机,人们不再用手去洗碗,也许有一天人类会忘记怎样洗碗。科技的发展,让人欢喜让人忧。喜的是它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忧的是它终有一天会让电脑代替人脑,机器代替双手,到时主宰这个世界的不再是我们自以为聪明的人类,而是那些人类发明的机器!所以,我认为:科技的发展会抑制人的全面发展电脑作为一种工具,在更深远的意义上提高了人的思维能力和办事效率。但是电脑永远是人类思维和劳动的工具,即使它能代替人的许多思维活动也不能证明它能代替人的一切思维活动,人的思维活动始终把握电脑的程序处理过程。电脑作为人类的一种工具,永远是被人类所操纵的,电脑离开人类则是一堆废物,科技离开人类也就无从发展,他们是人类思维和劳动的丰硕成果提高了思维能力?人类的一切行动都在依赖电脑了,人类除了电脑对许多东西都开始变得麻木,你所谓的思维能力只是说人怎样操纵电脑的问题,这不是人类真正的思维能力!还记得那台叫做"深蓝"的电脑吗?你还记得那场"人机大战"吗?现在的电脑已经能和人类对抗,即使电脑能被人控制,科技能被人利用,但是人的四肢却在不断退化,因为她们自己利用四肢除了控制电脑和机器已经没什么用!所以,人的能力在逐步丧失电脑代替了的是部分简单劳动力的付出,人的劳动能力是反映在多方面的,不能就此简单地说人类的劳力在逐步丧失,这太片面了是代替了部分劳力呀!所以说人类的劳力在逐步丧失呀!所以科技的发展会抑制人的全面发展呀!连基本的劳动力都丧失了,真不知是人类在进步还是退步科技发展使人们摆脱一些简单的、机械的、重复的劳动,使人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更复杂的、更具有创新意义的劳动,这不促进人的发展吗什么叫简单机械重复的劳动?那是人类的本能劳动力,做什么都不应该忘本,可是科技却在教我们怎样忘本,所以科技在抑制人的全面发展有了汽车,人们不是不习惯走路散步了,以车代步使人们消耗在路上的时间少了,做事的时间就肯定多了,做什么事的效率都提高了可是人们走路的能力也在办事的效率中逐渐丧失了!想想当年的红军长征二万五,请问现在的人能走二万五的还剩下几人?现在的人比起前辈人明显走路的能力低了,将来的人比我们走路的能力更低。红军时代的科技不如我们现在,但是走路、吃苦的能力却比我们强呀,这不正说明了人们的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在逐步丧失吗正是因为有了航天技术的发展,我们人类才能探索地球以外的空间,这难道不是人类探索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吗。现在有了轮船了,难道你还要泅渡太平洋吗?科学技术发展过程的一些缺陷和负面影响,正是在人们的不断探索中得到纠正和消除,这难道不是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吗看一个问题的对与错、好与坏,都要看它存在的主流,比如说药品是可以治病的,有时是可以救命的,但它也会有副作用,你能说它不好吗?即使再好的东西也难免有副作用,因此,科技发展最终还是能促进人类全面进步的。科技的发展是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当这样来衡量,一是看人的平均寿命是否延长,二是看人的思维方法是否进步,三是看人的综合体能和智能是否发展,四是看人类在把握自然世界发展的水平。原始人擅长的是在丛林里的生存技能,或许还有我们缺乏的团结、勇敢,但我们发展的是我们的知识技能,我们会使用极为复杂的工具,可以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两者各有利弊,我们不能说谁是全面。人类绵延至今,无不依仗科技谋取幸福。科技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比如飞机、火箭、网络、卫星最初都是为军事战争而出现的相同的科技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被用作毁灭人类的帮凶。科技只能在人类的控制与掌握之下,才能称其为进步的手段和工具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中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论文摘要

你应该先查下相关的文献资料呀~看看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现状,可以参考下国际航空航天科学,从发展现状入手应该是可以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