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景观生态学有关论文选题题目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7-07 08:52:56

景观生态学有关论文选题题目有哪些

帮你找了一篇供你参考,你看下有用没: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原理在现代景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从古典园林私密性空间到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  刘振兴  • 简介: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例,以其空间处理手法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为基点,通过对浙江省龙游市江滨公园的景点空间分析,论述古典园林私密性空间到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的联系与发展。  • 关键字:空间处理;私密性;开放性;公共休闲  1. 概述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  园林是物质环境,构成园林的物质要素称为构景要素。构景要素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山水、建筑物和动、植物。第二类建筑,广义的包括人工构筑的园林建筑、园路、广场雕塑和园林小品等[1]。  在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中,与其说是造园,还不如说是建筑的布局和构造,因为建筑构成了整个园子,而其他要素的则作为建筑的附属部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的园林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园林构筑物与山水要素、动、植物要素达到了完美的融合,根据文人雅客对圆子的实用要求与艺术要求构筑了独具一格的东方造园艺术。  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处理手法:比例协调,尺度适应,高低变化,错落有致;即要能很好地运用光影明暗的变幻,虚实的对比,又能将各种空间彼此穿插、渗透,首尾相顾,前后呼应,互相因借,此外,还使静态空间流动,达到动、静结合[2] 。   城市化加剧,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开放性空间呼唤人性的场所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地区出现了“城市化”,城市整体所面临的建设环境范围的,速度快,甚至有许多大尺度的公共空间建设项目,都被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从立项、策划到设计的全过程。前写年的“疏林草地”,“喷泉广场”流行与全国,对外来艺术风格和视觉形象过分追求,布置大量的草地,反而减少了人的活动空间,吸引不到人们来使用[3]。  现代人文地理学派及现象主义景观学派强调人在场所中的体验,强调普通人在普通、日常的环境中的活动,强调场所的物理特性、人的活动以及含义的三位一体性。这里的物理特性包括场所的空间结构和所有具体的现象;这里的人则是一个景中的人而不是一个旁观者;这里的含义是指人在具体做什么。因此,场所和景观离开了人的使用便失去了意义,成为失落的场所(placeless)(Ralph,1976)。现代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关系应该是形式的,她是体验、是生活、是交流——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4]。  3 案例分析  1 以浙江龙游市江滨公园为例  1 龙游市概述  (一)悠久的历史文脉  龙游,地处浙江西部,钱塘江上游,金衢盆地的中心,大约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龙游为姑蔑国都城,当时一直是浙西南一带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公元222年秦始皇在全国首批设立县时,龙游为太末县治所,距今有2228年的建县历史。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更名为龙丘,五代时称龙游,一直沿用至今。历史文化积淀极其丰厚,境内有各种古遗址十七处,其中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有各种石器、陶土出土,透露了“浙西文明发源地”的信息。  (二)得天独厚的条件  龙游县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拥有“二山二江二滩”,鸡鸣山、凤凰山盘踞县城南北,衢江、灵山江穿城而过,衢江船厂沙洲、石窟沙洲于县城东西。  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创建“生态型文化旅游城市”和建设“没有围墙的景区”提供良好的基础。龙游物产丰饶,是文明的“中国笋竹之乡”、“中国黄花梨之乡”,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资源丰富,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理想区域。  近年来发掘的龙游石窟,位于龙游县城北三公里的凤凰山麓,是一处气势恢弘、瑰丽壮观的古代地下石窟群,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石窟群的发现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考古、探谜、旅游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和青睐,成为华东重要的旅游新亮点,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其它如鸡鸣山明清民居苑,龙南竹海森林,白佛岩瀑布,三叠岩,唐代古刹招庆寺等风景名胜均为中外游客钟爱。  2 龙游江滨公园实地考察  (一)概况  位于衢江南岸临环城北路,东至交警大队办公室,西接城西公园,长约1800米,宽为35~250米间,总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4000平方米,绿化面积65000平方米,铺装面积35000平方米,水体面积6000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整个公园由杭州园林设计院设计,上海市政园林工程公司负责施工,工程建设历时160天,内设童趣苑,明月湾,凝碧轩,天香斋,翠光阁,日晷台,磊园,清幽谷,百舸急流,遍地龙游等十大功能分区,是集休闲、文化、娱乐与一体的城市开放性公园。  (二)主要景点分析  (1)童趣苑  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不同,本身公园就是一个开放性的场地,主要面对对象是儿童,因此该场地建有迷宫、戏沙池、十二生肖、大双亭等设施。各设施由一条曲廊相联系,顶为木制花架,两册设有大理石石凳,可供儿童和家长休憩见(见附图1~2)。  十二生肖石雕栩栩如生,程弧状排列在一小台地上,台地左边设有2米高的铁制隔离墙,既防止儿童划入对面的水池游乐场,又起到“引景”的作用;右边挡土墙上方种有一片竹林,既为景墙,又有隔离空间的作用,这样,既有一定的私密性,又有一定的开放性,但是作为现代的公园,本质上它是一个开放性的,至少也是一半围合的空间。  (2)明月湾  该景点是一个宽窄变化无规律的人工湖,引衢江之水,设为岩间涌泉,流至主体湖。在此过程中设有流水落差,可听潺潺之声,湖畔置石与古典园林之法颇似,如仿自然之势,湖中种植睡莲、菖蒲以及本地的水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湾内有一长42米,重1500多吨的天然溪滩石,上设涌泉、流水,四周配有雾森,喷雾是云雾缭绕,流水潺潺,如梦如幻。溪滩石一旁设有两列原石汀步,游人可踏汀步登上该石玩耍,同时汀步也形成水位落差,以观水之动感(见附图3)。  在处理手法上更注重公共休闲,使得游人能够亲自登上所置之石,满足场所由人来参与的思想,这在古典园林里的假山那里是见不到的,从古典的假山发展到现在的“假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超越。在湾旁设有多处亲水平台,一满足游人的亲水的天性。  (3)翠光阁  一座小桥横卧于明月湾上,直通向临江的翠光阁。翠光阁是一仿古建筑,因与翠光岩隔江相望而得名。阁分6层(地下1层),高30余米,总建筑面积1285平方米,以波罗阁木材装饰,上雕有精美的龙凤图案,黑色亚光琉璃瓦,栏杆材料为雪花百花岗岩九龙壁浮雕,阁内摆设主要体现龙游地方文化(见附图4)。  阁两旁还建有两道曲廊,不仅可供游人休憩,这样的布局还使得翠光阁显得更加的和谐,横与竖的结合充分体现了设计语言的表达。  翠光阁虽为仿古建筑,但它与一般的仿古建筑有所不同的是,他的底座气势恢弘,30米高的阁,真如一座玲珑宝塔,登于阁上,其感觉犹如王勃当年登滕王阁,可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景,在次美景之中也产生了“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之感。此等借景手法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中的手法如出一辙,使得自然与建筑合二为一,我国古代造园家对借景一直十分重视,并认为园林设计最关键的便是借景,如计成在《园冶》中说:“夫借景,林园之最重要者也。”接着,他对借景作了进一步的论述:“借者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翰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手之,不分町田童,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5]  阁以江面为背景,浩瀚无比,而高阁也成了江这一立面上的亮点,纵向的阁与横向的江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统一的关系。  而且,翠光阁作为全园的主体建筑,已经成为全园的中心和重心,同时,在阁中可以看到周围的景色,是全园的至高点,这种处理手法在古典园林里也是比较常见的,如颐和园中的佛香阁的布局,它处在园的中部最高处万寿山上,控制全园的风景,它既是颐和园的艺术构图中心,又可当作该园的标志(见图1—1) [6]。  (4)凝碧轩(见图1—2)、天香斋轩、斋是中国见古典园林建筑里所特有的,对它们也有特定的定义。  轩,园林中的轩,乃是指较高敞、安静的园林建筑而言,功能为供游人安静地休息,所以园林中造轩,形体要小巧,宜设置于体量较大的建筑物的后方,必藏而不露,隐现于幽静的花木深处[7]。  斋,其园林功能是给游人安静地休息和阅书读报,建设用地力求深处为好[8]。在这里,凝碧轩为民居风格建筑,是游人品名休闲之处。而天香斋主要功能是展现龙游饮食文化。  凝碧轩为歇山顶,屋顶用草披盖,轩前设一木制平台(见附图5)。选址上,这里有一定的限制,但先从它的功能考虑,在这样一个公园中,而且是作为“没有围墙”的开放性空间,其次,面对对象是市民和游客,再者,它们得反映这里的地方文化思想。即便这样,他的选址还是在明月湾旁边,处于众石所置之间,周围种有大树和竹子,构成了一个半围合的空间,有一定的私密性,但更多的是它所表现出来的可供大众游赏、观景的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而在古典园林里,轩大部分只是作为园主及家人的书房,可以说是一个纯粹的私密性空间,那种宁静、幽雅的环境确实是一个在当时可以超脱世俗的“世外桃源”。但是在今天,人的社会性越来越显著的社会里,人们必须得面对现实,人是社会的产物,必须要融入到这个社会里,虽然,现代的轩在形式上还是原来的风格,但在本质上已经发生了变化,它们的存在必须得满足大众的要求,否则,它们在现代游憩场所就回成为一个失落的场所[9]。  (5)磊园  在笔者看来,磊园倒是有点“少就是多”概念——在一个半径为15米的圆形的水池里,类似与一个平底锅(见图1—3),“锅”面镶嵌较小的卵石,“锅”的中间摆设了两块20多吨的大卵石作为主景,周围配有旱喷和花坛,倒是有几分禅意(见附图6)。    (6)清幽谷  经历几分禅意后,沿着步道走进一片芦苇丛,感觉有一种压抑感,周围是密密的芦苇杆和芦苇叶,不是有步道的话还以为走到了荒野呢!穿过十米左右的芦苇,忽然,眼前豁然开朗,脚下的步道变成了一座宽3米的木制曲桥横跨在一人工湖上,曲桥的一侧设有一条40厘米高的木制“栏杆”——或者说是坐凳,可供游人休憩、垂钓(见附图7)。湖岸设计为自然的形态,完全采用当地的植物种类,显得非常地自然和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可以说,这个景说是笔者比较喜欢的场所,它的自然生态让人感觉到非常的惬意。  理性地说,它的空间处理充分表达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设计手法,先合后开,一张一弛,充分考虑到了人的环境行为心理学。取名为清幽谷,似有表达环境的之意,这种场所对整天忙于工作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个很能够放松的地方。  再说这座曲桥,在古典园林结构曲直对比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曲”,是以曲带直。造园理论中的“水必曲,园必隔”;“不妨偏径,板置婉转”等都是古代艺术家对园林的曲直布局的经验总结[10]。“曲”与“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既然是以曲带直,就还要包含直的因素。因此,从图片上可以看到曲桥的左边是一块高地,那有一条沿翠光阁走过来笔直的步道,有4米宽,步道另一侧沿六个台阶走下可达一大理石铺面的水泥平台,平台上有一些现代亭以及可供休憩的坐凳,坐在登上可以望到平台下面的衢江,以及对面起伏的山峦,偶见江中渔帆点点,空中飞鸟掠过,自然心旷神怡。  从观赏学角度上来看,曲桥可以增大游览路线的距离,延长了赏景的时间宽度,扩大园林的空间感。同时,风景延续空间的曲又为游赏空间序列的节奏感、音乐感创造了条件,单一的“直”无法形成简单的重复空间,惟有“曲”才能带来各种变化,使空间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韵律[11]。加之为木制曲桥,其风韵无比,既是一道风景的好才场所,本身有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采用本地的原生植物,使得设计更人性、更生态、更经济,使得整个清幽谷与自然的融合达到了极至,更有几分野趣。  (7)日晷台  日晷台设置于一平台上,与其说是一个景点,笔者倒觉得它只是作为一个雕塑。日晷为青铜所制,上刻有十二生肖图案,笔者认为它所要表达的意义更为抽象,日晷本身是古代计时的工具,与青铜、十二生肖结合所要表达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积淀。  (8)百舸急流  主景为旱滩和商船,作为一个景观和文化的符号,象征龙游历史上水路航运便利,水运商贸兴盛。  (9)遍地龙游  这是一个历史文化气息很浓郁的场所。在古典园林中,景观的设置不需要表达多少历史层面的东西,只要表达园主的个人喜好就可以了。而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则不一样,特别是龙游,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她必须把这些历史和优秀的传统理念传承给年轻的一代,使之不断地发展。以及,作为浙西地区的旅游名城,她也必须把这些历史文化展现给外地来的游客,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拓展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  因此,在这个景点,设计师采用了一系列的图腾柱和各种抽象形状的景墙,上面雕刻着龙游的历史,以图形和象形文字的结合,使得直观却又那么地神秘。这样一来,立刻就把游人的心理给抓住了,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人类的动机论认为,人类的心理,社会需求高与生理、安全的需求,在人的生理和安全之上还有社会认同、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因此,舒适的休闲环境还需要提供适当的、足够的人文因素,来满足人的文化心理需求。例如,中国传统园林中,除了良好的物理环境之外,更多的注意人文环境的塑造,满足人们崇尚自然的心理 ,引导和暗示人们对文化上的认同感,追随空灵、幽远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12]。例如,(附图8)所展现的是遍地龙游的一条步道,道旁边是历史字画浮雕——这种处理手法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使游人了解龙游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同时,不知不觉走过了一段路程,而且这种布置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种开放性的设计格局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营造中是比较普遍的,从本质上说,这种手法已经完全超越了古典园林的手法,或者说是借鉴了国外的造园手法。  4 现代城市开放性休闲空间的发展   设计要素的沿用与发展创新  1 自然设计要素  自然的地理、山水要素基本上沿用了古典园林的手法,特别是对“边缘区域”的钟爱。但在现代城市里,这些要素也具有较大的限制性,设计师不能够根据理想的模式来设计,而只能运用现代的技术进行改造。  2 构筑物设计要素  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里构筑物的设计越来越显得抽象和艺术化,而不是想古典园林中的建筑物那么精细。特别是“景观盒”[13](见图1—4,1—5)概念的提出,这些盒子由墙、网或柱构成,以最简单的方式,给人以三维的体验。相对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亭。景观盒同样具有借景、观景、点景等功能,但亭的符号意义是外向的,而盒子的符号是内敛的。因此,通过景观盒,体验的是“小中见大”和“粗中见细”,相悖于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小中见大”。  3 视觉设计要素[14]  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设计中,在某些景观处理上更大胆地借用视觉的冲击力,不论在形式感、秩序感还是比例、尺度以及样式、图案、格局的处理上有超越古典的手法。而且,在空间的层次性上,使得空间向着多维化发展。  4 历史文脉设计要素  城市的发展和文化、文脉、历史发展唇齿相依,与古典园林不同的是,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所表述的历史文化远远比古典园林中所表达的更系统化,科学化。  5 理论及技术要素  自1900年,Landscape Architecture 作为一门现代独立学科开始,西方的造园理论逐渐成为一个系统化的知识学科。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加促进了该学科的发展,基于GIS上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使得规划设计更加科学化。同时景观生态学中景观格局[15]的提出,把人性的崇尚自然、效法自然的心理更加直观化、理性化。对景观敏感度的分析[16]以及设立最低安全标准(Safe Minimum Standard 简称SMS )[17]对现代景观生态设计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另外,夏建统的博士论文《面向对象设计方法》被国际计算机和城市设计协会评为“未来最具潜力希望研究课题”,以及2004年8月他在“2004北京国际城市景观与建筑设计博览会”上的演讲——《用自己的方式祈祷:当代中国景观规划设计的挑战》,不论对于国际还是国内的景观设计都是有重大意义的。  5 结 语  记得劳伦斯 哈普林说过:“现代风景园林不只是简单地营造空间,而且是将环境设计理解成一种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的神圣行为。”有这么一种说法,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那么从我们这个专业角度出发,我觉得今后的风景园林设计应该是东西方的结合与升华。中国的古典园林有她自身独特的东西,西方也有他理想的方面,中国的城市化正不断地加剧,开放性的公共空间的增加是必然的,所谓“饮水思源”,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目前绝大部分城市中的开封性公共休闲空间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继承和发展,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一个不借助于任何先例而凭空产生的设计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是为园主自己设计的,那是一种人性化,他所营造的私密性小空间也是人性化的设计。现代城市休闲空间设计是为市民和游人设计的,他必须人性化,他所营造的开放性空间必须体贴人,否则就不能适应现代人类的思维,所设计的空间如果失去了人的参与,那么这个空间就是毫无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 刘静, 孙风歧,文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与法规及规划的相关问题解析,《中国园林》 06/ 北京:《中国园林》杂志社   [4] 刘滨谊,文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呼唤人性场所   [5] 陈从周,主编 《中国园林鉴赏辞典》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7]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8]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9]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0] 陈从周,主编 《中国园林鉴赏辞典》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1] 陈从周,主编 《中国园林鉴赏辞典》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2] 荆其敏,张丽安,著《城市休闲空间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3] 俞孔坚,刘玉杰,刘东云,文 河流再生设计——浙江黄岩永宁公园生态设计,《中国园林》05/ 北京:《中国园林》杂志社   [14] 荆其敏,张丽安,著《城市休闲空间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15] 俞孔坚,著 《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北京:科学出版社,  [16] 俞孔坚,著 《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北京:科学出版社,  [17] 俞孔坚,著 《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北京:科学出版社,

城市,作为一种物质的表现,是一种可以看到的物质形态。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其目的是通过城市与周围影响地区的整体研究,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居住、游憩和。 1 城市规划与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是对土地功能的利用,是在对土地的性质研究后对之作出的综合利用,如哪些可用于建怎样的,哪些最好用作绿地,哪些应保持其现状。 城市的美,不仅仅意味着应有一些美丽的公园、优秀的公共建筑,而且城市的整个环境乃至细部都应是美的。这些内容构成了城市风景的所有东西,都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题材。景观设计除了必须满足其适当的功能外,还应符合客观的原则,即形式美原则。 规划师、建筑师、道路工程师在自己的工作中都必须表现精巧的美,但又必须组成一个具有同一性的画面,即它们联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城市景观。例如,上海浦东的陆家嘴上,在南京东路纵轴线延长线上建成的亚洲第一高度的东方明珠塔。其建成后所得到的景观,不是简单的A+B=AB,它等于X,这是一种新的因素,是南京路空间的延伸与定位。 城市的景观应反映城市的性质与规模。城市规划工作在确定城市规模与性质后,其景观设计就应反映城市的性质。如名城西安的城市景观组织中透着浓郁的古都气息;首都北京的长安街气氛浓重;杭州作为城市,山光水色气脉相联、自然景物与人文环境融洽。 城市景观,还应反映城市各物质要素之间功能分区与布局。随着国家化的发展,各地不断出现了工业城市、工业区,一些现代化的厂房、高炉、水塔、码头等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就成为这类城市的景观。 原有的城市景观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自然的水域和丘陵,原有的建筑物的类型,都是景观设计的创作之源。 2 城市景观形成要素 人们对一个特殊的景观或整个城市的印象,不仅仅来源于视觉,对城市的印象,还来源于自身的回忆、经验、周围的人群等等,每个人在自己的环境中建立起关于城市局部的印象,形成一系列在精神上或上的相互联系的形象,但一个城市的基本形象则是他同时代人所共同的感受。 每一个建筑物都会影响城市景观的细部,并可能影响到城市整个形象的整体。人们共同的心理上的城市图象由人们所看到的许多东西的综合。 构成城市景观的基本要素有路、区、边缘、标志、中心点五种: 路:一个城市有主要道路网和较小的区级路网。一个建筑有几条出入的路。城市公路网是城市间的通道。路的图象主要是连续性和方向性,因此应构成简单的系统,起点和终点要明确。路旁的建筑和空间特性是方向性的基础,有助于对距离的判断。 区:它是较大范围的城市地区,一个区应具有共同的特征和功能,并与其他区有明显的区别。城市由不同的区构成,如居住区、商业区、高等学校教学区、郊区等等。但有时它们的性质是混合的,没有明显的界限。 边缘:区与区之间的界限是边缘。有的区可能完全没有边缘,而是逐渐混入另一区。边缘应能从远处望见,也易于接近,提高其形象作用。如一条绿化地带、河岸、山峰、高层建筑等都能形成边缘。 标志:是城市中令人产生印象的突出景观。有些标志很大,能在很远的地方看到,如电视塔、摩天楼;有些标志很小,只能在近处看到,如街钟、喷泉、雕塑。标志是形成城市图象的重要因素,有助于使一个区获得统一。一个好的标志既是突出的,也是协调环境的因素。中心点:中心点也可看作是标志的另一种类型。标志是明显的视觉目标,而中心点是人们活动的中心。空间四周的墙、铺地、植物、地形、照明灯具等小建筑物的布置和连贯性,决定了人们对中心点图象的形成能力。 道路、区、边缘、标志和中心点是城市图象的骨架,它们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城市的景观,在城市规划时,应创造出新的、鲜明的景观,以激起人们对整个城市的想象。 3 城市远景和轮廓线的作用 每个城市都可能有引人注目的远景景观。进入和离开城市的景观是城市的珍品,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点,需要保护一些有价值的城市景观,或采取某种手法,去平衡这些景观。 城市的轮廓线是城市生命的体现,如上海的外滩建筑群轮廓线,同时也是城市潜在的形象,城市轮廓线是城市的远景,是唯一的。对每一幢可能改变城市轮廓线的建筑都应研究它与城市的整体关系,特别是远离市中心的一幢较小的塔式建筑,常能使城市轮廓线得到改进。 远景和轮廓线的另一景象是夜里的灯光,富有戏剧性的灯光以及黎明和黄昏的朦胧的阳光提高了城市的艺术感染力。 4 城市各类中心的景观设计 在城市里,由于一定地域内聚集成的特定的功能分区,因此就存在着各类功能不同的中心,一般可分为:城市中心、市民广场。城市的景观设计与这两类中心的景观设计密不可分。 1 城市中心的景观设计 城市中心是城市的主要、商业、文化和娱乐中心的区域,是表现城市有价值特性最有利位置,在这里,人们对这个城市个性的认识得到强化。城市中心的功能是根据城市规划决定的,因为中心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 城市中心的景观能否产生良好的视觉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从市中心有什么远景可以眺望?怎样使人去观看重要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与重要的特征的地点之间有什么视觉联系?哪些建筑物在城市景观中应有重要作用?能赋予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因素是什么?对这样一些问题在城市中心景观设计中,都应作出回答。 重要的特征的地点之间有什么视觉联系?哪些建筑物在城市景观中应有重要作用?能赋予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因素是什么?对这样一些问题在城市中心景观设计中,都应作出回答。 2 市民广场的景观设计 市民广场具有多样性,它是指由各种用途的道路、停车场、沿街建筑的前沿地带。由建筑组成的空间形式有三种:(1)市民集合的主要广场,它一般与市政厅或其他市民建筑相结合;(2)娱乐建筑的空间,如影剧院、宾馆前面的供人流集散的广场;(3)购物的空间,如商业街、商业区和以及办公建筑所围成的空间。 市民广场上的公共建筑物对广场景观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街景的公共建筑其立面处理的重点,应放在完整的街道立面上,而不要强调个别建筑物的立面;作为纪念碑式的公共建筑,在造型、位置和高度上应是一个视线焦点,是可以被人们欣赏的主要景观。 使用轴线可以使多个空间相互发生关系,是景观设计的一般方法,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当一个建筑物与另一个建筑物有一定距离,同时是行道树形成狭长景观以强调一个理想的视点,于是建筑物变成了一个有镜框的焦点。在一个对景上集中的街道愈多,获得的狭长景观也就愈多。 市民广场应有一定的比例和尺度,当广场的地面过大,使建筑物看去象是站在空间的边缘,墙和地面分离开来,使空间的封闭感消失,广场的景观也随着发生质的变化。 2 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浅谈内容摘要;现代城市是一个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如何维持并促进其不断发展已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新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概念的解释以及对景观规划与生态规划之间关系的比较,阐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生态规划和可持续发展间的可协调性与一致性。; 前言 城市是人类社会、和发展的产物,又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极易受到人为的和自然条件的干扰。近几十年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密集、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就我国城市目前的环境状况而言,问题十分严峻,在一些城市地区,污染已相当严重,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景观设计方法去改变城市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市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体系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空间环境,实现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现代城市是一类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在生态过程上是耗竭性的,其最大特点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和开放式的,主要体现在需要其它生态系统的支持(如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需要人为的输入大量的能源与物质,同时,城市中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排泄的大量废物,也不能完全在本系统内分解,还需要其他 生态系统(如农田、海洋等)中处理消化。 城市在自然界占有很小的一部分空间,却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交通和信息流,建立了大量的人工设施,并生产破坏城市环境的污染物质,改变了原来的生态平衡,造成城市环境的变化,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土壤板结等。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不断影响着人类自身,他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形态,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引发公害。 城市景观与空间设计的特点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它包含有大量的物质构成因素和若干子系统,是人类活动的物质载体。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是人们的主观意愿的物化表现,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情感、想象力和理想的追求。城市景观空间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人的主观意愿引导着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建成,并对已存环境施加影响力;城市景观与空间向人们传递着无限的信息,支持人们的活动,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 城市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的演化受到“空间”和“时间”两个向度的影响,即在任何一个时间片段,人们都可以获得创造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各种物质要素;同样,任何一个正在营造的城市景观环境又不得不考虑时间的意义:“过去时”的延续,“现在时”的应用意义和“未来时”的理想追求。城市景观的本质是人们主观意愿的一种物质表达,反映了人们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正确合理的城市景观设计规划理念本质上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并不矛盾,反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现代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的关系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它的主题是地与生态学的交叉。它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已经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包括生命系统、环境系统,具有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活动与城市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城市环境规划作为宏观指导和协调部门利益、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合理组织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战略部署,必须要具备生态观。只有具备了生态观,才能指导城市在今后的各项建设中向生态城市的目标迈进,建立高效、和谐的人居环境。近年来,景观规划在城市景观特色保护与城市环境设计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把它运用于学、规划学中,开创了景观规划与环境设计的先例。其目标在于创造人类与他们的环境之间协调和谐的气氛,建立起土地开发利用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和谐的关系 1景观设计以生态效果为目的 景观作为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实体,兼具经济、生态和价值,这种多重性价值判断是景观规划和的基础。其生态价值主要体现为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功能等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也在变化,人工景观的创造是社会强大生产力的体现,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生;然而久居高楼如林、车声嘈杂、空气污染的城市之后,人们又企盼着亲近自然和返回自然,返朴归真成为时尚。 景观规划和设计总是以创建宜人景观为中心。景观的宜人性可理解为比较适于人类生存、体现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包括景观通达性、建筑经济性、生态稳定性、环境清洁度、空间拥挤度、景观优美度等内容,当前许多地方对于居民小区绿、静、美、安的要求即是这方面的通俗表达。景观也特别重视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如形状和大小、密度和容量、连接和隔断、区位和层序……,如同它们所含有的物质和自然资源质量一样重要。如城市景观规划要注意合理安排城市空间格局,相对集中开敞空间,建筑空间要疏密相间;在人工环境中努力显现自然;增加景观的视觉多样性;保护环境敏感区和推进绿色空间体系建设。 2生态规划设计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 “规划设计”是有意识地塑造物质、能量和过程,来满足预想的需要或欲望,规划设计是通过物质能流及土地使用来联系自然与文化的纽带。参照Sim;Van;der;Ryn;和Stuart;Cown(1996)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规划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规划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规划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生态规划设计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生态规划设计为我们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对景观、城市、建筑的设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简单地说,生态规划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对于每一个规划设计,我们需要问:它是有利于改善或恢复生命世界还是破坏生命世界,它是保护相关的生态结构和过程呢?还是有害于它们? 如果我们把景观规划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有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而景观规划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西蒙兹,2000)。那么,景观规划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规划设计,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Landscape;Architecture)的核心。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规划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Minimum;design),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Regenerative;design,Lyle,1994),即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和能流的输入和排放模式,而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其所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Sustainable;landscape,Thayer,1993)。 ; 3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是相互融合的 城市的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它伴随着化的进程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而日益清晰,从主义运动先驱欧文的新和谐工业村,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20年代70~80年代兴起的生态城市;(eco-city,eco-community)以及可持续城市;(sustainable;cities,sustainable;communities)。这个梦想就是自然与、设计的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地融合,它要让公园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入千家万户;它要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过程伴依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过程和自然的设计。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理 1;地方性原理。也就是说,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对于任何一个设计问题,设计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在什么地方?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自然又能帮助我们做什么?我们常常惊叹桃花源般的中国乡村布局及美不胜收的民居,实际上它们多半不是设计师创造的,而是居者在与场所的长期体验中,在对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与自然过程相和谐的当地人的创造性设计。遵循这一原理主要表现为:尊重和乡土知识,适应场所自然过程,和使用当地;植物和建材。 2;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动物等)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等)。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对它们的使用也需要采用保本取息的方式而不是杀鸡取卵的方式。 3;尊重自然,展现自然。现代城市居民离自然越来越远,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日趋隐形,远山的天际线、脚下的地平线和水平线,都快成为抽象的名词了。如同自然过程在传统设计中从大众眼中消失一样,城市生活的支持系统也往往被遮隐。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发电厂及变电站都被作为丑陋的对象而有意识地加以掩藏。自然景观及过程以及城市生活支持系统结构与过程的消隐,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也就谈不上对于环境生态的关心而节制日常的行为自然景观及过程的消隐,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也就谈不上对于环境生态的关心而节制日常的行为。因此,要让人人参与设计、关怀环境,必须重新显露自然过程,让城市居民重新感到雨后溪流的暴涨、地表径流汇于池塘;通过枝叶的摇动,感到自然风的存在;从花开花落,看到四季的变化;从自然的叶枯叶荣,看到自然的腐烂和降解过程。用Thayer;的话说,景观是一种显露生态的(1998)。 除了上述基本原理外,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还强调人人都是设计师,人人参与设计过程。景观规划生态设计是人与自然的合作,也是人与人合作的过程。传统设计强调设计师的个人创造,认为设计是一个纯粹的、高雅的过程。而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则强调人人皆为设计师。因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对其生活和末来作决策,而这些都将直接影响自己及其他人共同的未来。从每天上班出行的方式到选择家具、装修材料、水的使用、食物的选购、垃圾的处理甚至于包装袋的使用,都是一个生态的问题。因为它们都对整个社区和环境的健康有着深刻的影响,每个人的决策选择都应成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所以,从本质上讲,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包含在每个人的一切日常行为之中。对专业设计人员来说,这意味着自己的设计必须走向大众,走向社会,溶大众的知识于设计之中。同时,使自己的生态设计理念和目标为大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人人的设计和人人的行为。 6.问题与讨论 现代城市生态型景观强调通过景观生态规划与建设来优化景观格局及过程,减轻热岛效应、水资源耗竭及水环境恶化、温室效应等环境影响。生态型景观是包括格局、水文过程、生物活力、人类影响和上的和谐程度在内的复合生态多维景观。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是一种整体论的学习、设计过程,旨在达到形态、生态功能和美学效果上的创新,遵循整合性、和谐性、流通性、活力、自净能力、安全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等科学原理。 然而,就国内目前的景观设计现状来说,无论是五一、十一的花坛,还是景观大道或是城市广场,也无论是郊野"自然公园"还是整治一新的市区水系;从普通的住宅绿地设计,到“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的建设,人们所看到的却是非生态的规划设计引导着不可持续的景观的创造(俞孔坚,吉庆萍,2000;俞孔坚,2001)。 未来城市环境建设要实现几个转变;一是从物理空间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活质量的需求。二是从污染治理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理和健康需求。三是从城市绿化需求到生态服务功能需求。四是从面向形象的城市美化到面向过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要引进天人合一的系统观,道法天然的自然观,巧夺天工的观和以人为本的人文观,实现城市建设的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和人性化。 参考文献: Sim;van;der;Ryn;and;Cown,Stuart,;Ecological;Design,Island;Press;WDC。 西蒙兹(俞孔坚、王志芳、孙鹏等译),2000,景观设计学中国工业出版社。 Lyle,J;T,;Regenerative;Design;for;Sustainable;D;John;Wiley;&;Sons,Inc。 Thayer,R;L,J;;Gray;World,Green;Heart:;Technology,Nature,and;the;Sustainable;L;John;Wiley;&;Sons,Inc。

景观生态学相关论文题目有哪些

据肖笃宁的统计,从1990年到1996年的短短7年内,景观生态学外文专著即达12本之多(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通讯,1996,1)。其中影响较大的有M G Turner和RHGardner 主编的《景观生态学的定量方法》一书(1990)和RTTforman的《土地镶嵌-景观与区域的生态学》(1995)以及ISZonneveld的《土地生态学》。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还很短暂。从8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的学术刊物上才正式出现了景观生态学方面的文章。1981年,黄锡畴在《地理科学》上发表了《德意志联帮共和国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一文,同期还发表了刘安国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景观生态研究》,这是国内首次介绍景观生态学的文献;1983年林超在《地理译报》的第1期、第3期上发表了两篇景观生态学的译文,一篇是Troll的《景观生态学》,一篇是E纳夫的《景观生态学发展阶段》;1985年《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第3期发表了陈昌笃《评介Z纳维等著的景观生态学》一文,这是国内首次对景观生态学理论问题的探讨;1986年《地理学报》第1期发表了景贵和《土地生态评价与土地生态设计》,这是国内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第一篇文献;1988年《生态学进展》第1期发表了李哈滨《景观生态学-生态学领域里的新概念构架》一文,该文扼要地介绍了北美学派景观生态学的主要概念、理论及其在北美的研究状况,对景观生态学在中国的普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同年的《生态学杂志》第4、6期分别发表了金维根的《土地资源研究与景观生态学》和肖笃宁等的《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与应用》;1990年肖笃宁主持翻译了RTTforman和MGodron的《景观生态学》一书。这一阶段可以说是中国景观生态学研究的起步阶段,侧重于国外文献的介绍。中国景观生态学研究工作的真正起步开始于1990年以后。1990年,肖笃宁等在《应用生态学报》第1期上发表了《沈阳西郊景观结构变化的研究》一文,该文是中国学者参照北美学派的研究方法而开展的景观格局研究的典范著作。同年景贵和出版了《吉林省中西部沙化土地景观生态建设》论文集。之后,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推进,中国的科研经费管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所有研究单位都相继走上了自主发展的道路,绝大部分的科研工作也从国家统一下拨经费、自主设题研究,转为自由申请、公平竞争、专家审议通过之后批准立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新的体制下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该委员会批准的研究项目,基本上可以反映中国基础研究领域的现状和特点。据统计,从1992-1995年的4年间,通过该会的地理学科部与生态学科部共设立了14个有关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项目。正是通过这些研究工作的开展,使得中国景观生态学领域的研究水平走向了更深入的程度,也涌现出了一批高水平的论文,主要有:伍业钢和李哈滨的《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发展》(1992)和《景观生态学的数量研究方法》(1992)、傅伯杰的《黄土区农业景观空间格局分析》(1995)、《景观多样性分析及其制图研究》(1995)、《景观多样性的类型及其生态意义》(1996)、王仰麟《渭南地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1995)、《景观生态分类的理论方法》(1996)、陈利顶《景观连接度的生态学意义及其应用》(1996)、《黄河三角洲地区人类活动对景观结构的影响分析》(1996)、王宪礼等《辽河三角洲湿地的景观格局分析》(1997)、马克明等《景观多样性测度:格局多样性的亲和度分析》(1998)、邵国凡等《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模拟森林景观动态的研究》(1991)。在大批论文涌现的同时,也出版了几本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专著,先是在1989年10月举行的中国首届景观生态学学术讨论会之后,1991年出版了这次讨论会的论文集《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之后1993年又相继出版了三本景观生态学的专著,它们分别是许慧、王家骥编著的《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应用》、董雅文编著的《城市景观生态》、以及宗跃光编著的《城市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森林景观的研究其内容包括森林景观结构、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森林景观动态及群落生态效应、森林边际效应及动态、森林景观格局与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森林景观生态研究是中国开展景观生态学研究较早的领域之一,研究工作也卓有成效。彭小麟于1991年就提出森林景观中的边缘效应影响问题;而徐化成(1994)、刘先银等(1994)则是林业工作者中较早将景观生态学原理、方法应用到森林景观生态研究中的学者。之后,以郭晋平等人为代表的课题组开展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森林景观动态及其群落生态效应的研究》首次对森林景观生态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成果《森林景观生态研究》也是中国森林景观生态研究领域的第一部专著,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臧润国等(1999)则主要探讨了森林斑块动态与物种共存机制及森林生物多样性问题。此外,马克明等(1999~2000)对北京东灵山地区的森林景观格局、森林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以及刘灿然等(1999~2000)对北京地区的植被景观斑块特征等也都作了一些颇有意义的探索。1995年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了徐化成主编的《景观生态学》教材。1996年5月又于北京举行了“第二届全国景观生态学术讨论会”,在会议召开的同时,成立了“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1998年又在沈阳成功举行了“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景观生态学国际会议”。可以预见,景观生态学在中国其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景观生态学能为您做。

城市,作为一种物质的表现,是一种可以看到的物质形态。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其目的是通过城市与周围影响地区的整体研究,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居住、游憩和。 1 城市规划与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是对土地功能的利用,是在对土地的性质研究后对之作出的综合利用,如哪些可用于建怎样的,哪些最好用作绿地,哪些应保持其现状。 城市的美,不仅仅意味着应有一些美丽的公园、优秀的公共建筑,而且城市的整个环境乃至细部都应是美的。这些内容构成了城市风景的所有东西,都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题材。景观设计除了必须满足其适当的功能外,还应符合客观的原则,即形式美原则。 规划师、建筑师、道路工程师在自己的工作中都必须表现精巧的美,但又必须组成一个具有同一性的画面,即它们联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城市景观。例如,上海浦东的陆家嘴上,在南京东路纵轴线延长线上建成的亚洲第一高度的东方明珠塔。其建成后所得到的景观,不是简单的A+B=AB,它等于X,这是一种新的因素,是南京路空间的延伸与定位。 城市的景观应反映城市的性质与规模。城市规划工作在确定城市规模与性质后,其景观设计就应反映城市的性质。如名城西安的城市景观组织中透着浓郁的古都气息;首都北京的长安街气氛浓重;杭州作为城市,山光水色气脉相联、自然景物与人文环境融洽。 城市景观,还应反映城市各物质要素之间功能分区与布局。随着国家化的发展,各地不断出现了工业城市、工业区,一些现代化的厂房、高炉、水塔、码头等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就成为这类城市的景观。 原有的城市景观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自然的水域和丘陵,原有的建筑物的类型,都是景观设计的创作之源。 2 城市景观形成要素 人们对一个特殊的景观或整个城市的印象,不仅仅来源于视觉,对城市的印象,还来源于自身的回忆、经验、周围的人群等等,每个人在自己的环境中建立起关于城市局部的印象,形成一系列在精神上或上的相互联系的形象,但一个城市的基本形象则是他同时代人所共同的感受。 每一个建筑物都会影响城市景观的细部,并可能影响到城市整个形象的整体。人们共同的心理上的城市图象由人们所看到的许多东西的综合。 构成城市景观的基本要素有路、区、边缘、标志、中心点五种: 路:一个城市有主要道路网和较小的区级路网。一个建筑有几条出入的路。城市公路网是城市间的通道。路的图象主要是连续性和方向性,因此应构成简单的系统,起点和终点要明确。路旁的建筑和空间特性是方向性的基础,有助于对距离的判断。 区:它是较大范围的城市地区,一个区应具有共同的特征和功能,并与其他区有明显的区别。城市由不同的区构成,如居住区、商业区、高等学校教学区、郊区等等。但有时它们的性质是混合的,没有明显的界限。 边缘:区与区之间的界限是边缘。有的区可能完全没有边缘,而是逐渐混入另一区。边缘应能从远处望见,也易于接近,提高其形象作用。如一条绿化地带、河岸、山峰、高层建筑等都能形成边缘。 标志:是城市中令人产生印象的突出景观。有些标志很大,能在很远的地方看到,如电视塔、摩天楼;有些标志很小,只能在近处看到,如街钟、喷泉、雕塑。标志是形成城市图象的重要因素,有助于使一个区获得统一。一个好的标志既是突出的,也是协调环境的因素。中心点:中心点也可看作是标志的另一种类型。标志是明显的视觉目标,而中心点是人们活动的中心。空间四周的墙、铺地、植物、地形、照明灯具等小建筑物的布置和连贯性,决定了人们对中心点图象的形成能力。 道路、区、边缘、标志和中心点是城市图象的骨架,它们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城市的景观,在城市规划时,应创造出新的、鲜明的景观,以激起人们对整个城市的想象。 3 城市远景和轮廓线的作用 每个城市都可能有引人注目的远景景观。进入和离开城市的景观是城市的珍品,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点,需要保护一些有价值的城市景观,或采取某种手法,去平衡这些景观。 城市的轮廓线是城市生命的体现,如上海的外滩建筑群轮廓线,同时也是城市潜在的形象,城市轮廓线是城市的远景,是唯一的。对每一幢可能改变城市轮廓线的建筑都应研究它与城市的整体关系,特别是远离市中心的一幢较小的塔式建筑,常能使城市轮廓线得到改进。 远景和轮廓线的另一景象是夜里的灯光,富有戏剧性的灯光以及黎明和黄昏的朦胧的阳光提高了城市的艺术感染力。 4 城市各类中心的景观设计 在城市里,由于一定地域内聚集成的特定的功能分区,因此就存在着各类功能不同的中心,一般可分为:城市中心、市民广场。城市的景观设计与这两类中心的景观设计密不可分。 1 城市中心的景观设计 城市中心是城市的主要、商业、文化和娱乐中心的区域,是表现城市有价值特性最有利位置,在这里,人们对这个城市个性的认识得到强化。城市中心的功能是根据城市规划决定的,因为中心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 城市中心的景观能否产生良好的视觉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从市中心有什么远景可以眺望?怎样使人去观看重要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与重要的特征的地点之间有什么视觉联系?哪些建筑物在城市景观中应有重要作用?能赋予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因素是什么?对这样一些问题在城市中心景观设计中,都应作出回答。 重要的特征的地点之间有什么视觉联系?哪些建筑物在城市景观中应有重要作用?能赋予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因素是什么?对这样一些问题在城市中心景观设计中,都应作出回答。 2 市民广场的景观设计 市民广场具有多样性,它是指由各种用途的道路、停车场、沿街建筑的前沿地带。由建筑组成的空间形式有三种:(1)市民集合的主要广场,它一般与市政厅或其他市民建筑相结合;(2)娱乐建筑的空间,如影剧院、宾馆前面的供人流集散的广场;(3)购物的空间,如商业街、商业区和以及办公建筑所围成的空间。 市民广场上的公共建筑物对广场景观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街景的公共建筑其立面处理的重点,应放在完整的街道立面上,而不要强调个别建筑物的立面;作为纪念碑式的公共建筑,在造型、位置和高度上应是一个视线焦点,是可以被人们欣赏的主要景观。 使用轴线可以使多个空间相互发生关系,是景观设计的一般方法,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当一个建筑物与另一个建筑物有一定距离,同时是行道树形成狭长景观以强调一个理想的视点,于是建筑物变成了一个有镜框的焦点。在一个对景上集中的街道愈多,获得的狭长景观也就愈多。 市民广场应有一定的比例和尺度,当广场的地面过大,使建筑物看去象是站在空间的边缘,墙和地面分离开来,使空间的封闭感消失,广场的景观也随着发生质的变化。 2 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浅谈内容摘要;现代城市是一个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如何维持并促进其不断发展已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新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概念的解释以及对景观规划与生态规划之间关系的比较,阐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生态规划和可持续发展间的可协调性与一致性。; 前言 城市是人类社会、和发展的产物,又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极易受到人为的和自然条件的干扰。近几十年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密集、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就我国城市目前的环境状况而言,问题十分严峻,在一些城市地区,污染已相当严重,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景观设计方法去改变城市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市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体系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空间环境,实现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现代城市是一类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在生态过程上是耗竭性的,其最大特点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和开放式的,主要体现在需要其它生态系统的支持(如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需要人为的输入大量的能源与物质,同时,城市中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排泄的大量废物,也不能完全在本系统内分解,还需要其他 生态系统(如农田、海洋等)中处理消化。 城市在自然界占有很小的一部分空间,却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交通和信息流,建立了大量的人工设施,并生产破坏城市环境的污染物质,改变了原来的生态平衡,造成城市环境的变化,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土壤板结等。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不断影响着人类自身,他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形态,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引发公害。 城市景观与空间设计的特点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它包含有大量的物质构成因素和若干子系统,是人类活动的物质载体。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是人们的主观意愿的物化表现,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情感、想象力和理想的追求。城市景观空间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人的主观意愿引导着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建成,并对已存环境施加影响力;城市景观与空间向人们传递着无限的信息,支持人们的活动,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 城市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的演化受到“空间”和“时间”两个向度的影响,即在任何一个时间片段,人们都可以获得创造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各种物质要素;同样,任何一个正在营造的城市景观环境又不得不考虑时间的意义:“过去时”的延续,“现在时”的应用意义和“未来时”的理想追求。城市景观的本质是人们主观意愿的一种物质表达,反映了人们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正确合理的城市景观设计规划理念本质上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并不矛盾,反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现代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的关系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它的主题是地与生态学的交叉。它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已经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包括生命系统、环境系统,具有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活动与城市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城市环境规划作为宏观指导和协调部门利益、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合理组织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战略部署,必须要具备生态观。只有具备了生态观,才能指导城市在今后的各项建设中向生态城市的目标迈进,建立高效、和谐的人居环境。近年来,景观规划在城市景观特色保护与城市环境设计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把它运用于学、规划学中,开创了景观规划与环境设计的先例。其目标在于创造人类与他们的环境之间协调和谐的气氛,建立起土地开发利用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和谐的关系 1景观设计以生态效果为目的 景观作为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实体,兼具经济、生态和价值,这种多重性价值判断是景观规划和的基础。其生态价值主要体现为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功能等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也在变化,人工景观的创造是社会强大生产力的体现,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生;然而久居高楼如林、车声嘈杂、空气污染的城市之后,人们又企盼着亲近自然和返回自然,返朴归真成为时尚。 景观规划和设计总是以创建宜人景观为中心。景观的宜人性可理解为比较适于人类生存、体现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包括景观通达性、建筑经济性、生态稳定性、环境清洁度、空间拥挤度、景观优美度等内容,当前许多地方对于居民小区绿、静、美、安的要求即是这方面的通俗表达。景观也特别重视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如形状和大小、密度和容量、连接和隔断、区位和层序……,如同它们所含有的物质和自然资源质量一样重要。如城市景观规划要注意合理安排城市空间格局,相对集中开敞空间,建筑空间要疏密相间;在人工环境中努力显现自然;增加景观的视觉多样性;保护环境敏感区和推进绿色空间体系建设。 2生态规划设计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 “规划设计”是有意识地塑造物质、能量和过程,来满足预想的需要或欲望,规划设计是通过物质能流及土地使用来联系自然与文化的纽带。参照Sim;Van;der;Ryn;和Stuart;Cown(1996)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规划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规划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规划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生态规划设计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生态规划设计为我们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对景观、城市、建筑的设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简单地说,生态规划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对于每一个规划设计,我们需要问:它是有利于改善或恢复生命世界还是破坏生命世界,它是保护相关的生态结构和过程呢?还是有害于它们? 如果我们把景观规划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有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而景观规划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西蒙兹,2000)。那么,景观规划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规划设计,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Landscape;Architecture)的核心。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规划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Minimum;design),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Regenerative;design,Lyle,1994),即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和能流的输入和排放模式,而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其所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Sustainable;landscape,Thayer,1993)。 ; 3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是相互融合的 城市的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它伴随着化的进程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而日益清晰,从主义运动先驱欧文的新和谐工业村,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20年代70~80年代兴起的生态城市;(eco-city,eco-community)以及可持续城市;(sustainable;cities,sustainable;communities)。这个梦想就是自然与、设计的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地融合,它要让公园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入千家万户;它要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过程伴依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过程和自然的设计。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理 1;地方性原理。也就是说,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对于任何一个设计问题,设计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在什么地方?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自然又能帮助我们做什么?我们常常惊叹桃花源般的中国乡村布局及美不胜收的民居,实际上它们多半不是设计师创造的,而是居者在与场所的长期体验中,在对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与自然过程相和谐的当地人的创造性设计。遵循这一原理主要表现为:尊重和乡土知识,适应场所自然过程,和使用当地;植物和建材。 2;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动物等)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等)。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对它们的使用也需要采用保本取息的方式而不是杀鸡取卵的方式。 3;尊重自然,展现自然。现代城市居民离自然越来越远,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日趋隐形,远山的天际线、脚下的地平线和水平线,都快成为抽象的名词了。如同自然过程在传统设计中从大众眼中消失一样,城市生活的支持系统也往往被遮隐。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发电厂及变电站都被作为丑陋的对象而有意识地加以掩藏。自然景观及过程以及城市生活支持系统结构与过程的消隐,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也就谈不上对于环境生态的关心而节制日常的行为自然景观及过程的消隐,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也就谈不上对于环境生态的关心而节制日常的行为。因此,要让人人参与设计、关怀环境,必须重新显露自然过程,让城市居民重新感到雨后溪流的暴涨、地表径流汇于池塘;通过枝叶的摇动,感到自然风的存在;从花开花落,看到四季的变化;从自然的叶枯叶荣,看到自然的腐烂和降解过程。用Thayer;的话说,景观是一种显露生态的(1998)。 除了上述基本原理外,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还强调人人都是设计师,人人参与设计过程。景观规划生态设计是人与自然的合作,也是人与人合作的过程。传统设计强调设计师的个人创造,认为设计是一个纯粹的、高雅的过程。而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则强调人人皆为设计师。因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对其生活和末来作决策,而这些都将直接影响自己及其他人共同的未来。从每天上班出行的方式到选择家具、装修材料、水的使用、食物的选购、垃圾的处理甚至于包装袋的使用,都是一个生态的问题。因为它们都对整个社区和环境的健康有着深刻的影响,每个人的决策选择都应成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所以,从本质上讲,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包含在每个人的一切日常行为之中。对专业设计人员来说,这意味着自己的设计必须走向大众,走向社会,溶大众的知识于设计之中。同时,使自己的生态设计理念和目标为大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人人的设计和人人的行为。 6.问题与讨论 现代城市生态型景观强调通过景观生态规划与建设来优化景观格局及过程,减轻热岛效应、水资源耗竭及水环境恶化、温室效应等环境影响。生态型景观是包括格局、水文过程、生物活力、人类影响和上的和谐程度在内的复合生态多维景观。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是一种整体论的学习、设计过程,旨在达到形态、生态功能和美学效果上的创新,遵循整合性、和谐性、流通性、活力、自净能力、安全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等科学原理。 然而,就国内目前的景观设计现状来说,无论是五一、十一的花坛,还是景观大道或是城市广场,也无论是郊野"自然公园"还是整治一新的市区水系;从普通的住宅绿地设计,到“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的建设,人们所看到的却是非生态的规划设计引导着不可持续的景观的创造(俞孔坚,吉庆萍,2000;俞孔坚,2001)。 未来城市环境建设要实现几个转变;一是从物理空间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活质量的需求。二是从污染治理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理和健康需求。三是从城市绿化需求到生态服务功能需求。四是从面向形象的城市美化到面向过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要引进天人合一的系统观,道法天然的自然观,巧夺天工的观和以人为本的人文观,实现城市建设的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和人性化。 参考文献: Sim;van;der;Ryn;and;Cown,Stuart,;Ecological;Design,Island;Press;WDC。 西蒙兹(俞孔坚、王志芳、孙鹏等译),2000,景观设计学中国工业出版社。 Lyle,J;T,;Regenerative;Design;for;Sustainable;D;John;Wiley;&;Sons,Inc。 Thayer,R;L,J;;Gray;World,Green;Heart:;Technology,Nature,and;the;Sustainable;L;John;Wiley;&;Sons,Inc。

景观生态学有关论文题目有哪些类型

第一节 嵌块体一般是物种的集聚地,无生物群落或微生物。1、 嵌块体的起源与类型(成因机制、物种动态、周转演替过程)。大火过后,留下火烧迹地如:森林、草原、农田(黑钙土是采伐植被、种植的结果)。干扰机制:干扰环境异质性如人类种植造成残存(余)的环境资源。1) 干扰嵌块体:干扰是引起生态系统格局显著偏离常态的事件。有内部(如风倒木)和外部(火)二种。外部干扰有自然和人为之分。物种动态:最初,主要是群落大小的变化。许多种的种群大小变化较快,后因个体伤亡而急剧下降。然后是种的灭绝。某些物种在其领地范围灭绝,另一些生存下来。较低的种群甚至处于休眠。幸存种的种群大小发生急剧变化,数量上升,超过对初始个体损失的补偿。最终是种的迁入。此时有物种迁入,由先锋群落演替至顶极。物种动态的特点是:具有最高的周转率,或平均年龄持续时间最短(消失最快)。具体的类型有:单一干扰:能使物种迁入灭绝速度大幅度增加,而后逐渐下降最后嵌块体消失。长期干扰:灭绝速度大幅上升,迁入速度略增,后来的干扰阻止了物种演替的正常序列。主要为人类干扰,存留时间长并重复干扰如大气污染,形成某种稳定性。而自然干扰使物种趋向适应。2)残存(余)嵌块体:由包围着一小块未受干扰地区的大范围干扰(火烧、虫灾)造成的相同点:A都是干扰B初始,种群大小迁入、灭绝(主要是种群小,需要领地大的物种)变化较大,随后进入演替阶段。当基质与其融为一体时消失变动速率处较高时期,具较高的周转率且生态交错区窄。独特点:有较长的调整期。物种变动速度增高之高不是稳定而是由迁入走向灭绝。松驰期:种和灭绝种数量超过侵入种(最初的侵入种消失了)仍交替整个生命过程。侵入取决于远处的种源地;一般较为缓慢。长期干扰:造成长期隔离,物种灭绝速度更高。种群小,松弛期更长,损失的种更多。3) 环境资源嵌块体起源于环境异质性。例如森林景观中的沼泽地其尺度小在林中中下部。像兴安落叶松中的樟子松林在山坡顶部。草原上的白桦林,热带稀树草原的低洼地的泡子。特点:1、生态交错区宽。2、边界较固定。3、周转率低。4、种群变动、迁入、灭绝变化水平低,无松驰期和调整期。4) 引入嵌块体A、种植嵌块体:种植嵌块体内的物种动态和嵌块体周转率取决于人类的不断管理活动。由自然进入至人为引入。动物(像牛羊群)亦如此。该嵌块体是动态发展的,从急剧变化的短暂的初始时期到管理期间相对稳定的长久期,最终到拓荒和演替期间的另一短暂重大变化时期。B、聚居地:人为干扰,在物种上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人为地引进的动植物;二是不慎引入的害虫和异地移入的本地种。这种干扰取决于人类管理的程度和恒定性。在城市和郊区里人和非本地物种占优势,而在城镇、乡村、农业区、孤立房舍的农业区等则以当地物种、人以及非当地物种为主。补充概念:短生嵌块体——物种的短暂聚集现象,它是由群落相互作用或环境因素正常而短暂波动引起的。2、 嵌块体的大小物种、物质能量差异明显它直接影响到管理上所需嵌块体的最小面积是多少?最佳面积是多少?这两个数学参数极重要。对于采伐区大小、形状、排列等问题;自然保护区的更新、持续生产、生态经济效益等密切相关。1)对能量和养分的影响一般地,能量养分总量等于面积乘以例外的残存嵌块体A、边缘:物种密度高,单位面积生物量高。这是由于阳光利用率高并且其开敞性减弱竞争。B、内部:高营养级物种对大小最敏感。因此,一个拥有许多大嵌块体,并且环绕小嵌块体和廊道的边缘地带特别长的景观。拥有敏感的内部种和边缘种的野生生物宝库。2) 对物种的影响[1] 岛屿:岛与嵌块体相类似。1967年(美)麦克阿瑟和威尔逊创立了生物地理学理论,认为岛屿种的多样性取决于物种的迁移速度、面积、隔离程度及年龄。物种多样性(S)=f(生境多样性—干扰+面积—隔离程度+年龄)对于岛屿面积A、大面积则生境多样性高 B、中等面积则稀有种出现的机会多 C、小面积种群小,只有近亲繁殖,年龄结构小易被干扰或灭绝。[2] 陆地景观A、与岛屿的区别<1>边界并不都是明确的,有些边界呈梯度变化吸引动物运动。<2>基底远比海洋异质性高。<3>隔离程度低。B、生物多样性(S)=F(生境多样性—干扰+面积+年龄+基底异质性—隔离程度—边界不连续性)基于这个原理,在自然保护区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高数量的物种。2、维持稀有种、濒危物种。3、生态系统的稳定。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C、森林岛 所谓岛的概念实际上就是任何有别于周围生境的景观或生态系统。与海岛情况相似,由于工业化的发展使得林地变成非林地,同周边生态系统相隔离。其结果将是1、一小片具有类似动植物的土地单元间隔。2、生境的变异和大小受到限制,可预期岛上的一些种将灭绝。森林岛与海岛的区别在于:1、障碍物不同,隔离程度上水体大,风播和飞翔动物活动困难而森林岛相对容易。2、形成的时间大相径庭。3、与周围群落的作用区别上:森林的破碎化及其生态后果较严重,存在物种生存危机。[3] 嵌块体与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原则:A、多样性程度高的物种其嵌块体要大于多样性程度低的物种。B、单一的大的自然保护区要好于与其等总面积的几个小面积的保护区。C、小保护区必须尽量靠近以减少隔离度。D、嵌块体簇状分布要优于线状分布。E、走廊连接,便于物种扩散。F、尽可能使其成圆形。3、 嵌块体的形状1) 生态学意义 用形状系数表达:D=L斑块/2*(14*A)1/2 其中A为斑块。具体表现为:A、种的分布、种的动态(稳定、扩展、收缩、迁移及路线)B、生物的散布和觅食:动物领地范围一般是细长的,容易发现与迁移方向相垂直的狭长的采伐迹地。C、林中裸地形状与环境变化及更新过程密切相关。D、不同景观要素的配置。2) 边缘和边缘效应{1}边缘:两个不同生态系统的交错区(过渡带)如森林与沼泽。固有边缘是环境资源上的差异,其过渡缓慢连续性变化很小。诱导边缘则干扰显著且是短期现象。 边缘效应:边缘有不同于内部的物种组成和丰度。从而造成不同形状嵌块体中生态学差异的最主要原因。典型的物种被限制在边缘或内部环境之中。内部多样性与边缘多样性的比率说明了形状对物种的意义。一般地,圆形要大于长条形;狭长的则更小甚至为零。

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是一个由不同生态系统以相似方式重复出现的异质性陆地区域。按照在景观中的地位和形状,景观要素可以分为斑块廊道基质3种类型。斑块斑块是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但又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部分。其大小类型形状边界位置数目动态以及内部均质程度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都有特定的生态学意义。斑块面积的大小不仅影响物种的分布和生产力水平,而且影响能量和养分的分布。一般来说,斑块面积越大,物种多样性越高。斑块数目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物栖息地的增减上,减少一个斑块就意味着抹去一个栖息地;增加一个斑块,则意味着增加一个避难所,一份保险。一般而言,两个大型的自然斑块是保护某一物种的最低斑块数目,4~5个同类型斑块对维持物种的长期健康与安全较为理想。斑块的形状对生态学过程和各种功能流有重要的影响,例如,紧密型斑块有利于保储能量养分和生物,松散型形状易于促进斑块与周围环境物质能量生物方面的交换。廊道廊道是具有通道或屏障功能的线状或带状的景观要素,是联系斑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它不同于两侧的基质,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廊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斑块间的连通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斑块间物种营养物质能量的交流和基因交换。廊道的生态功能取决于其内部生境结构长度和宽度及目标种的生物学特性等因素。廊道有着双重性质:一方面将景观不同部分隔开,对被隔开的景观是一个障碍物;另一方面又将景观中不同部分连接起来,是一个通道,最显著的作用是运输,它还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廊道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①为物种提供特殊生境或者栖息地;②增加物种重新迁入机会;③促进斑块间物种的扩散(6)。基质基质是景观的本底,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度最好对景观控制力最强的景观要素。基质对斑块嵌体等景观要素内及景观要素之间的物质能量流动生物迁移觅食等生态学过程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因而作为背景的基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关键作用。景观基质至少在3个方面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起着关键作用。

(一)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landscap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principle):在景观尺度上,每一独立的生态系统(或景观生态元素)可看作是一宽广的斑块,狭窄的廊道或基质。生态学对象在景观生态元素间是异质分布的。景观生态元素的大小,形状,数目,类型和结构是反覆变化的,其空间分布由景观结构所决定。(二)生物多样性原理(biodiversity principle):景观异质性程度高,造成斑块及其内部环境的物种减少,同时也增加了边缘物种的丰度。(三)物种流动原理(species flow principle):景观结构和物种流动是反馈环中的链环。在自然或人类干扰形成的景观生态元素中,当干扰区有利于外来种传播时,会造成敏感物种分布的的减少。(四)养分再分配原理(nutrient redistribution principle):矿质养分可以在一个景观中流入和流出,或被风,水及动物从景观的一个生态系统到另一个生态系统重新分配。(五)能量流动原理(energy flow principle):空间异质性增加,会使各种景观生态元素的边界有更多能量的流动。(六)景观变化原理(landscape change principle):在景观中,适度的干扰常常可建立更多的嵌块或廊道,增加景观异质性;当无干扰时,景观内部趋于均质性;强烈干扰可增加亦可减少异质性。(七)景观稳定性原理(landscape stability principle):景观稳定性起因于景观干扰的抗性和干扰后复原的能力。

该图示意4种典型斑块类型及其持久性时间、干扰强度、干扰范围。从图中可知4种斑块类型的特点如下:环境资源斑块这是一种相当稳定且与干扰无关的斑块,主要是由于环境条件或资源的不同,斑块内的生物与周围基质有所不同。如沙漠中的绿洲,火山口处的天池,甚至海洋中的岛屿等等。确切地说,这种斑块是由于环境资源在空间上的异质性引起的。环境资源斑块与周围基质之间的交界有时不太明显,如草原上局部的湿草甸斑块就是这样;并且由于资源的分布相对持久,所以斑块的寿命较长,斑块内的物种周转率较低。干扰斑块干扰斑块主要是由于基质内的局部干扰引起的,如森林火烧、采伐,草原过牧、烧荒,以及局部植被暴发病虫害等。其特点是干扰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往往难以预料,持续时间也长短不同,因此造成的后果也就有所不同。一般说来,干扰的发生可能会引起斑块内的物种组成、物种相对丰度和变化速率与基质之间产生明显差异。首先是物种种群发生很大变化,有的会造成个体大量伤亡,有的物种甚至会局地灭绝,而有些物种则在干扰条件下更加繁盛,有时还伴随着新物种的迁入和原有物种,特别是动物物种的迁出。如黄河改道新形成的低湿洼地,使原来的盐生植被大量消失,而以芦苇、香蒲等为主的水生、湿生植被会趁机蔓延;如果再次发生改道,淡水补给量减少,甚至全无,盐生植被又会重新在这里定居。这时就可以认为干扰斑块已经消失。干扰斑块通常是寿命最短的一类斑块,一般随干扰的消失而消失,但如果干扰反复发生或持续时间过长,或者干扰过重,以至超过了原生态系统恢复能力的极限,这种斑块往往能持续很长的时间。如毁林开荒、长期过牧、人工采石等活动形成的斑块,持续时间就较长。残存斑块残存斑块是由于基质受到广泛干扰后残留下来的部分未受干扰的小面积区域,其成因机制与干扰斑块正好相反。典型例子就是火烧后留下的小片植被,这在林区和草原地区都是比较常见的。还有严冬过后在背风区留下的一些草木群落,以及免遭蝗虫袭击的小片农田等等。动物群落也有残存斑块,如棉区未打农药的小块棉田里,就可能残存有大量蚜虫或其它害虫,为下次的虫汛提供虫源。残存斑块和干扰斑块之间也有不少相似之处:1) 二者都起源于自然或人为干扰;2) 二者都具有较高的物种周转率;3) 种群大小、迁入和灭绝的速度都在干扰发生之初变化较大,随后进入演替阶段;4) 当基质和斑块溶为一体时,两者都将消失。残存斑块很难保持未受干扰前的基质状况。在景观基质受干扰后,某些物种会迁移至残存斑块,有的甚至定居下来,从而改变了这里原来的物种组成。随着基质的演替,残存斑块内的物种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最终与周围基质融为一体,但这种新的景观可能与干扰前的景观大相径庭。如沙漠化发展过程中,最初会在水源较好的地方残存一些绿洲,但随着风沙推进,水分补给减少,最终绿洲消失,完全变成了沙漠。还有一种与残存斑块相似的再生斑块,是在大面积干扰区内未受干扰而发生演替的小面积区域,其外貌酷似残存斑块,但演替中物种的动态却与干扰斑块相似。如农业景观中局部的新“天然”林地,以及有些新成立的“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引进斑块这是由于人为活动将某些物种(动物、植物或人类自身)引进某一地区时所形成的斑块,实际上也是一种干扰斑块,只不过其分布面广量大,遍及全球,影响深远,故单独划为一类。它主要包括种植斑块和聚居斑块两大类。种植斑块主要是由人类引种植物形成的,如稻田、麦田、柑桔园、苹果园、人工红松林、人工刺槐林等等。这类斑块的寿命取决于人类的管理活动。一旦人为管理停止,野生或半野生物种很快就会侵入这类斑块,从而进入自然演替过程。这一点非常类似于干扰斑块,不同之处在于,引进物种可能在很长时间内占据优势,如人工林,也可能周转很快,如轮作的农田,这些都延缓了自然演替过程。种植斑块的形成缘于有目的的人类活动,即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所需要的产品,所以人类种植之后一般都要采取措施防止自然演替的发生,如除草、杀虫、修剪、翻耕、施肥、灌水等等,这样就可以使种植斑块长期延续下去。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这样的斑块有的持续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我国做为一个农业大国,农田景观生态学研究有着丰富内容,而农田斑块作为最基本的景观结构单元,其形态、功能和变化更应成为研究的重点。还有一类种植斑块是以刀耕火种的形式形成的,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南美的潮湿热带地区,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也有。首先在林中开辟一块空地,种植2-3年后撂荒,使之发生自然演替,然后在另一处重复同一过程。这类种植斑块保留期较短,而且周转较快。种植斑块的物种动态包括与干扰和种植相关的急剧变化的初始时期,管理期间相对稳定的长久时期,以及撂荒和演替期间的又一短暂重大变化时期。当斑块与周围基质融为一体时,这种变化序列也就结束,但要恢复到斑块形成前的状态是相当难的。将某些动物引进某一区域也会形成动物引进斑块。比如在广阔的草原地区,原来单一的、散布着野生动物的草地上,可能会由于人为引进畜群而形成动物引进斑块。还有沿海水产养殖业发达的地方,往往有一系列的鱼塘、虾塘、蟹塘,都可以认为是动物引进斑块。聚居斑块是当今地球上最明显而又普遍存在的景观成分之一,它是由人类定居形成的,大到城市、郊区,小到村落、庭院及其毗邻环境,持续时间往往较长,短则数年,长则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取决于人类管理的程度和恒定性。聚居地内的自然生态系统几乎全部被破坏,代之以人工建筑物和人工种植、养殖的物种,或者自然富集一些伴人物种,如家鼠、跳蚤之类,有时还会从异地迁入一些物种。聚居斑块是高度不稳定的生态系统,它与周围环境之间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入-输出上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并高度依赖于周围环境。在聚居地内,人类是最大的消费者,所需要的粮食、原材料、能源等绝大部分要靠外界供给,而生产的产品和消耗之后产生的废弃物又要输出到周围环境中去。聚居斑块大小相差悬殊,大型斑块如城市和郊区本身就可以独立成为景观,这里人和非当地物种是主体;而大部分小型斑块则以多住所聚居地的形式镶嵌在农业景观中,有些地方,独立房舍、场院形成的斑块也很常见,这种斑块更多地受到周围基质影响,以人和当地物种为主体。

景观生态学论文题目有哪些

我是今年毕业的,学的也是园林方面要看你喜欢弄什么方面了,是做设计还是喜欢写论文设计方面:题目可以很简单,不过就是要小,越小越好,大的难把握比如:xx庭院的景观设计xx小区的景观设计xx公园的绿化设计等你可以虚拟一个名称,这种没什么影响,而且地形大小形状你也可以自己定,长方形等规程的地块是比较好做的,地势可以设成平的,你好规划,不过这种是我的建议设计就是做图,主要是包括:简介(你所设计项目的概况,如所处方位、周边环境、主要用途等),平面(也就是cad的整体平面图)、效果图(如整体的彩屏图、鸟瞰图、截点的效果图),还有什么封面、封底、目录这类的,做成类似一本书的结构,还有小的效果图要都做几张,可以在傍边写上介绍。论文方面:可以论述某处景观设计的缺陷,不过要结合实际,而且你论述的地方要实际存在,比如说它的功能分区不合理啊,植物搭配不好啊,最好还是要结合图来说,就是把实际你要论述的不好的地方用相机照下来,放在论文里,在下面说他的不好,说了之后要给以建议,就是要怎么改进你还可以写景观设计的植物应用调查,这种是调查式的论文,比如:xx(你知道的某个景点名字)植物调查报告这种论文要实际去一种一种植物的去看,把所有树种的名字都罗列下来,标明科属种,最后要写一点你的观点,比如你觉得调查的景点那些地方成功啊等,就是要实景观方面大体就这些,这些就是我们班同学所选的方面,论文答辩简单的很,论文只要不去抄,自己写的都能过

<<试论中国古典园林不能适应当代中国绿化的发展要求>>《园林为什么不能实现城市生态》《试论<生态学>在园林中的发展前景》《环境艺术与园林的比较》《建筑上的“灰空间”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园林 风景园林 景观设计学的区别》《景观设计学如何实现城市生态建设》《景观设计学的发展及其局限》………………还要不要参考书????

这么晚了论文还没写完?是不是不想毕业了?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植物景观设计方向的论文选题,供大家参考:  郑州紫荆山公园植物群落美景度评价  多肉植物在景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南宁市彩叶植物研究概况  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植物配置研究  浅析园林植物病虫害现状及综合防治  佳木斯市园林木本植物多样性与应用调查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植物景观美学评价  塔里木盆地园林工程提高植物成活率的途径  地锦育苗及园林绿化栽培技术  陕西关中主要城市观花树种花的观赏性状分析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及生态控制策略  广西地区15种典型园林观赏植物的耐阴性及光合特性  上海常绿树种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效益研究  南京市不同园林植物根际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富集特征  园林道路绿化种植的配置方法探索

生态景观论文题目有哪些

色彩艺术,嗯,可以改成园林景观中的调色板 ,调色板就是五颜六色,园林中有地面上的,也有立体面的五颜六色,所以调色板最佳,个人建议哈

专科相对好写。。。不知你是做设计还是要只写论文可以写你们地区某个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分析、某小区的植物景观设计、老城区或商业区的植物设计 也可以写一些特殊区域的,比如 工厂、矿区或者医院,这些地方在做植物设计的时候都有额外的要求。

为什么是毕业论文而不是毕业设计呢?

1 ①谈“当地”(学生所在的地方)休闲农业的现状和发展 2 ②谈儿童活动区的规划要求 3 ③探讨“生态”在公园规划中的体现 4 ④谈园林景观中的休闲空间及应用 5 ①居住区景观设计探讨 6 ②公园景观设计探讨 7 ③广场景观设计探讨 8 ④小区水体景观生态设计方法探索 9 ①水生花卉及其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10 ②~~(省/市/县)花卉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11 ③~~(花卉)组织培养繁殖技术研究 12 ④~~切花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 13 ①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分析研究 14 ②开放性公园规划设计初探 15 ③匾额、楹联在园林中的应用 16 ④观光农业园发展初探 17 ①城市景观大道植物造景 18 ②居住社区植物造景 19 ①~~(城市)色叶植物资源调查 20 ②~~(城市)行道树资源调查 21 ①高校校园规划设计 22 ②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23 ③公园规划设计 24 ①乡村旅游(景观)探讨 25 ②观光农业(景观)探讨 26 ③浅析XXX校园景观 27 ④浅析XXX城市景观 28 ①~~小区园林规划设计 29 ②~~社区公园规划设计 30 ③~~工厂核心区园林规划设计 31 ①滨水景观设计 32 ②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33 ③乡村景观保护与规划 34 ④公共绿地可达性调查研究 35 ①浅谈住宅小区景观的色彩设计与应用 36 ②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营造手法 37 ③园林景观设计中小品的表现手法和作用 38 ④园林景观设计中铺装材料调查 39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研究 40 关于城市广场人性化设计方法的思考 41 城市广场植物景观设计方法研究 42 关于城市广场铺装设计方法的思考 43 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方法研究 44 城市步行街景观设计方法的研究45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方法的思考 46 山地城市中地形设计方法的研究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2013年春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 当地果树生产现状及对策 2 当地蔬菜产业现状调查及对策 3 设施栽培效益分析 4 节水灌溉系统的建设及管理 5 园艺作物节水灌溉效益分析 6 “某一种”蔬菜产销体系的调查研究 7 当地蔬菜生产模式现状与对策 8 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方向与新技术推广的研究 9 当地蚜虫危害园艺作物的种类及消长规律研究 10 当地农业杂草种类的调查及防治方法研究 11 当地蔬菜生产与营销现状及对策 12 品牌在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13 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农药污染问题的调查研究 14 蔬菜标准化生产的实践与思考 15 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现状 16 绿色食品蔬菜生产中的问题及对策 17 蔬菜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18 果树苗木繁殖技术研究(以当地你感兴趣的某一种果树为材料) 19 xx地区果树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以某市或者某县的果树产业为研究对象) 20 果树病虫害防治研究(以当地一种果树的某种病害或者虫害为研究对象) 21 xx地区水果行情调查分析(以某市或者某县的水果行情为研究对象) 22 某种蔬菜作物的繁殖技术研究 23 某种蔬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24 当地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5 当地特色蔬菜的开发与利用 26 植物激素在果树生产上的应用 27 植物激素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 28 植物激素在花卉生产上的应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