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应用论文目录最新

发布时间:2024-07-04 18:29:14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应用论文目录最新

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写,制作饮料时我们需植物的果实,植物细胞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就能分解果肉细胞的纤维素,从而提高果汁的产量。

第1章 绪论  1 微生物的概念  2 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3 人类对微生物的认识及研究  4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概念  5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6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 废水生物处理研究进展  2 废气的生物治理研究进展  3 固体废物的生物治理研究进展  7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所涉及的学科  思考题  第2章 原核微生物  1 细菌  1 细菌的形态与大小  2 细菌的细胞结构  3 细菌的繁殖方式  4 细菌的培养特征  2 放线菌 (Actinomycetes)  1 放线菌的形态结构  2 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3 放线菌的培养特征  3 蓝细菌 (Cyanobacteria)  1 蓝细菌的形态  2 蓝细菌的结构  3 蓝细菌的繁殖  4 环境治理中重要的蓝细菌及其作用  4 古细菌  1 古细菌的一般特征  2 古细菌重要的分类特征  5 其他原核微生物  1 鞘细菌  2 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3 支原体(mycoplasma)  4 衣原体(Chlamydia)   5 螺旋体(spirochaete)  思考题  第3章 真核微生物  1 真菌(Fungi)  1 霉菌(Mould,Mold)  2 酵母菌(Yeasts)  2 其他真核微生物  1 微型藻类  2 原生动物  3 微型后生动物  思考题  第4章 非细胞微生物——病毒  1 病毒的一般特征及其分类  1 病毒的一般特征  2 病毒的分类  2 病毒的形态及结构  1 病毒的大小和基本形态  2 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3 病毒的增殖  1 吸附  2 侵入及脱壳  3 生物合成  4 装配  5 释放  4 病毒的培养和检测  1 病毒的培养  2 动物病毒的检测  3 噬菌体的检测  5 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和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  1 环境因素对病毒存活的影响  2 污水处理过程中病毒的去除  思考题  第5章 微生物的营养  1 微生物的营养及类型  1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2 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3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2 培养基   1 培养基的概念  3 配制培养基的原则  3 营养物质的吸收  1 单纯扩散(diffusion)  2 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3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思考题  第6章 微生物的代谢   1 代谢概述   2 微生物的酶及酶促反应  1 酶的组成   2 酶的结构与功能   3 酶促反应的特点   4 酶的种类   5 酶促反应动力学   3 微生物的分解代谢   1 生物氧化概述   2 糖的分解代谢   3 微生物的呼吸类型   4 脂肪的分解代谢   5 蛋白质的分解   6 自养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4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1 自养微生物的生物合成   2 异养微生物的生物合成   5 微生物的代谢调控   1 酶活性的调节——控制反应速率   2 酶合成的调节——控制反应方向  思考题  第7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1 细菌的群体生长  1 细菌的群体生长规律——生长曲线  2 微生物生长曲线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指导作用  3 不同废水生物处理法生长曲线的特点及意义   2 基质浓度与微生物比生长速率的关系  3 研究微生物生长的培养方法   1 微生物的分批培养(bath culture of microorganisms)   2 微生物的连续培养(continuous culture of microorganisms)   4  微生物纯培养物的分离及生长的测定   1 纯培养物的分离   2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5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 温度  2 pH值  3 氧化还原电位(Eh)  4 溶解氧(DO)  5 重金属及其化合物  6 微生物生长的控制  1 物理方法的控制  2 化学方法的控制  思考题  第8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1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1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2 DNA的结构与复制  3 DNA的变性、复性与杂交  4 转录  5 翻译  2 质粒结构及类型  1 质粒的分子结构  2 质粒的主要类型  3 DNA的突变和诱变育种  1 DNA的突变  2 诱变与育种  4 基因重组  1 基因工程工具酶  4,2 基因工程载体  3 目的基因的获得  4 DNA分子的体外连接  5 重组DNA导入宿主菌  4,6 重组体的筛选  7 基因工程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5 微生物细胞融合育种  1 细胞融合  2 微生物原生质体及其制备  3 细胞融合的方法  4 融合重组的测定  5 利用细胞融合技术构建环境工程菌  思考题  第9章 微生物的生态  1 微生物生态学  1 什么是微生物生态学  2 微生物生态学的任务  3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  1 土壤环境中的微生物  2 水环境中的微生物  3 空气中的微生物  4 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3 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1 互生 (syntrophism)  2 共生 (symbiosis)  3 寄生 (parasitism)  4 拮抗 (antagonism)  4 微生物群落的发展和演替  1 微生物群落演替的概念  2 演替的类型  3 微生物群落发展和演替  5 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1 碳素循环 (the carbOncycle)  2 氮素循环 (the nitrogencycle)  3 硫素循环 (the sulphurcycle)  4 磷素循环 (the phosphorus cycle)  5 铁素循环 (the iron cycle)  6 锰素循环 (the manganese cycle)  思考题  第10章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  1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及影响因素  1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适应能力及巨大的降解潜力  2 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影响因素  2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  1 无毒污染物的降解  2 有毒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思考题  第11章 环境微生物检测  1 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与控制  1 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2 空气微生物污染的控制  2 水的微生物检测及控制  1 水质的细菌学检测  2 水质指示微生物——大肠菌群(coliform group,简称coliform)  3 水微生物污染的控制  3 发光细菌的微毒检测  1 发光细菌检测的原理  2 发光细菌法检测的操作  3 发光细菌法的应用  4 污染物致突变性检测(Ames试验)  1 Ames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2 Ames试验的应用  5 生物传感器  1 生物传感器的定义与分类  2 生物传感器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 生物传感器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  6 PCR技术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  1 PCR反应原理  2 PCR反应条件  3 PCR技术用于环境微生物检测的方法  4 PCR在环境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5 小结与展望  7 用于环境保护的工程菌的安全性问题  1 用于环境保护的基因工程茵的构建  2 基因工程菌存在的问题  3 展望  思考题  第12章 微生物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1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1 概述  2 活性污泥法  3 生物膜法  4 其他生物处理法  2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1 概述  2 废水厌氧降解机理  3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工艺  3 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氮磷的去除  1 水体的富营养化概述  2 生物脱氮  3 生物除磷  思考题  第13章 微生物在固体废物和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1 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  1 堆肥法  2 卫生填埋法  3 厌氧发酵  2 废气的生物处理  1 废气生物处理微生物学  2 废气生物处理方法  思考题  第14章 生物修复技术  1 概述  1 基本概念  2 应用生物修复技术应具备的条件  3 理论及技术来源  14,4 生物修复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  5 生物修复技术的特点  2 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  1 在生物修复技术中应用的微生物  2 影响生物修复的环境因素  3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1 原位生物处理  2 异位生物修复  4 地下水的生物修复  1 原位生物处理  2 异位修复技术  3 物理拦阻  5 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  思考题  第15章 微生物新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1 固定化技术(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  1 固定化细胞与酶的特点  2 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2 废物资源化技术  1 可生物降解塑料PHAs  2 单细胞蛋白的生产  3 污染预防微生物技术  1 燃煤脱硫  2 微生物湿法冶金技术  4 微生物絮凝剂  5 微生物吸附剂  思考题  第16章 微生物的分类命名与保藏  1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1 微生物的分类单位  2 微生物的命名原则  3 微生物的分类鉴定依据  2 微生物分类检索系统  1 原核微生物的分类系统——Bergey氏原核生物分类系统  16,2 真菌的分类系统——Ainsworth等人的菌物分类系统  3 菌种保藏  1 菌种保藏的原理  2 菌种保藏的常用方法  思考题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1 光学显微镜的操作、细菌形态的观察及大小的测量  实验2 放线菌、真菌、藻类及原生动物形态的观察  实验3 微生物的染色  实验4 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  实验5 细菌纯种的分离及接种技术  实验6 微生物培养特征及个体形态的观察  实验7 显微镜微生物计数法  实验8 大肠菌群生长曲线的测定  实验9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实验10 大肠菌群数的测定——多管发酵法  实验11 大肠菌群数的测定——滤膜法  实验12 空气中微生物的检验  实验13 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14 酚降解菌的驯化、分离与筛选  实验15 有机氯农药降解菌的分离筛选  实验16 氧化酶试验  实验17 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  附录  附录1 教学用染色液的配制  附录2 特殊结构的染色方法  附录3 教学用培养基的配制  附录4 环境工程中用于分离某些特殊污染物降解菌的培养基  参考文献

2个问题 都回答了``` 不一样的2篇论文 你可以参考下  摘 要 针对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状况,论述了现代生物技术在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现代生物技术 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1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  目前我国由于工业“三废”污染、农用化肥和农药的污染以及废弃塑料和农用地膜的污染,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使得水污染日益加剧,水资源严重短缺,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已有一半城市缺水,农村则有8 000万人和6 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土壤污染严重,耕地面积锐减,近10年来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t,土地荒漠化日益加剧;森林覆盖面积下降,草场退化,每年减少森林面积达2 500万亩;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疾病发病率急剧上升。因此,加大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加快应用高新技术,如现代生物技术来控制环境污染和保持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已成为环保工作者的工作重点。  2 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DNA分子技术为基础,包括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一系列生物高新技术的总称。现代生物技术不仅在农作物改良、医药研究、食品工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随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在治理污染、环境生物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20 世纪 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已普遍受到世界各国和民间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发展十分迅猛。与传统方法比较,生物治理方法具有许多优点。  (1)生物技术处理垃圾废弃物是降解破坏污染物的分子结构,降解的产物以及副产物,大都是可以被生物重新利用的,有助于把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减轻到最小程度,这样既做到一劳永逸,不留下长期污染问题,同时也对垃圾废弃物进行了资源化利用。  (2) 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处理污染物质,最终转化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的稳定物质,如二氧化碳、水、氮气和甲烷气体等,常常是一步到位,避免污染物的多次转移而造成重复污染,因此生物技术是一种既安全又彻底消除污染的手段。  (3)生物技术是以酶促反应为基础的生物化学过程,而作为生物催化剂的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其反应过程是在常温常压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大多数生物治理技术可以就地实施,而且不影响其他作业的正常进行,与常常需要高温高压的化工过程比较,反应条件大大简化,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廉、效果好、过程稳定、操作简便等优点。  所以,当今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清洁生产、工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有毒有害物质的无害化处理等各个方面。  3 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 污水的生物净化  污水中的有毒物质的成分十分复杂,包括各种酚类、氰化物、重金属、有机磷、有机汞、有机酸、醛、醇及蛋白质等等。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可以解除污水的毒害作用,从而使污水中的有毒物质转化为有益的无毒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当今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处理污水就是生物净化污水的方法之一。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酶工程技术。固定化酶又称水不溶性酶,是通过物理吸附法或化学键合法使水溶性酶和固态的不溶性载体相结合,将酶变成不溶于水但仍保留催化活性的衍生物,微生物细胞是一个天然的固定化酶反应器,用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直接将微生物细胞固定,即是可催化一系列生化反应的固定化细胞。运用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可以高效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无机金属毒物等,此方面国内外成功的例子很多,如德国将能降解对硫磷等9种农药的酶,以共介结合法固定于多孔玻璃及硅珠上,制成酶柱,用于处理对硫磷废水,去除率达95%以上;近几年我国在应用固定化细胞技术降解合成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对于含100mg/L废水,降解率和酶活性保存率均在90%以上;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降解含酚废水也已实际应用于废水处理。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重金属污染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植物)作用,削减、净化土壤中重金属或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其原理是:通过生物作用(如酶促反应)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使重金属固定或解毒,降低其在土壤环境中的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通过生物吸收、代谢达到对重金属的削减、净化与固定作用。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过程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激发微生物的活性,由此可以改善土壤的生态结构,这将有助于土壤的固定,遏制风蚀、水蚀等作用,防止水土流失。  3 白色污染的消除  废弃塑料和农用地膜经久不化解,估计是形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成分。据估计我国土壤、沟河中塑料垃圾有百万吨左右。塑料在土壤中残存会引起农作物减产,若再连续使用而不采取措施,十几年后不少耕地将颗粒无收,可见数量巨大的塑料垃圾严重影响着生态和环境,研究和开发生物可降解塑料已迫在眉睫。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一方面可以广泛地分离筛选能够降解塑料和农膜的优势微生物、构建高效降解菌,另一方面可以分离克隆降解基因并将该基因导入某一土壤微生物(如:根瘤菌)中,使两者同时发挥各自的作用,将塑料和农膜迅速降解。同时,还需大力推行可降解塑料和地膜的研发、生产和应用。  有些微生物能产生与塑料类似的高分子化合物即聚酯,这些聚酯是微生物内源性贮藏物质,可以用发酵方法进行生产,由此形成的塑料和地膜因有可被生物降解、高熔点、高弹性、不含有毒物质等优点而在医学等许多领域有极好的应用前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人们正在用重组DNA技术对相关的微生物进行改造,此方面目前一个研究热点是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聚-β羟基烷酸(PHAs),研究人员正设法构建出自溶性PHAs生产菌种,即将PHAs重组菌进行发酵,在积累大量的PHAs后,加入信号物质,使裂解蛋白产生,细胞壁破坏,PHAs析出,以简化胞内产物PHAs的提取过程,降低提取成本。  4 化学农药污染的消除  一般情况下,使用的化学杀虫剂约80%会残留在土壤中,特别是氯代烃类农药是最难分解的,经生态系统造成滞留毒害作用。因此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办法,而利用微生物降解农药已成为消除农药对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能降解农药的微生物,有的是通过矿化作用将农药逐渐分解成终产物CO2和H2O,这种降解途径彻底,一般不会带来副作用;有的是通过共代谢作用,将农药转化为可代谢的中间产物,从而从环境中消除残留农药,这种途径的降解结果比较复杂,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为了避免负面效应,就需要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对已知有降解农药作用的微生物进行改造,改变其生化反应途径,以希望获得最佳的降解、除毒效果。要想彻底消除化学农药的污染,最好全面推广生物农药。  所谓生物农药是指由生物体产生的具有防止病虫害和除杂草等功能的一大类物质总称,它们多是生物体的代谢产物,主要包括微生物杀虫剂、农用抗生素制剂和微生物除草剂等。其中微生物杀虫剂得到了最广泛的研究,主要包括病毒杀虫剂、细菌杀虫剂、真菌杀虫剂、放线菌杀虫剂等。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现在人们正在利用重组DNA技术克服其缺点来提高杀虫效果,例如目前病毒杀虫剂的一个研究热点是杆状病毒基因工程的改造,人们正在研究将外源毒蛋白基因如编码神经毒素的基因克隆到杆状病毒中以增强杆状病毒的毒性;将能干扰害虫正常生活周期的基因如编码保幼激素酯酶的基因插入到杆状病毒基因组中,形成重组杆状病毒并使其表达出相关激素,以破坏害虫的激素平衡,干扰其正常的代谢和发育从而达到杀死害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孔繁翔 环境生物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陈坚 环境生物技术[J], 生物工程进展,2001(5)  3 姜成林,徐丽华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微生物在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好氧处理还是厌氧处理,都是靠微生物的分解来消除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磷等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以活性污泥举例:在废水处理系统投入使用时,从外面投入一些污泥(当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或者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因为废水自身含有一些营养物质,会生成微生物),系统中就会有大量的生物出现。这些生物在有机物、n、p和一些微量的物质,如s,有一定量的氧的存在下,就会把有机物分解成co2、ho2等无污染的物质,从而来获取能量,合成细菌。这样循环,污水就得到净化,系统却能保持稳定。另外,在废水处理中,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种类,也能了解到水的水质。over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应用论文目录

微生物论文>>巧塔桥助达标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学习是复杂的思维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巧妙搭桥,帮助学生达标。巧设疑,搭好兴趣—思维之桥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形式,是师生感情交流的纽带,是课堂教学中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同时,也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其思维,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好的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激活酶”,强化记忆的“催化剂”。在讲授某一内容伊始,可先用适当有趣的事物来设置疑问,以诱发学生急于解疑的思维活动,引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讲授线形动物门——蛔虫时,学生对蛔虫比较熟悉,可是教师提出:蛔虫体积这样大,怎么能在人体内寄生呢?人体小肠分泌的消化液为什么不能将其消化吸收呢?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抓住学生熟悉但又不完全了解的事物,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问题设计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了解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目标,从而设计出不同的提问形式。所设计的问题要严谨,有针对性、灵活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激发其兴趣,启发其思维,才能真正帮他们高效达标

第1章 绪论  1 微生物的概念  2 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3 人类对微生物的认识及研究  4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概念  5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6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 废水生物处理研究进展  2 废气的生物治理研究进展  3 固体废物的生物治理研究进展  7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所涉及的学科  思考题  第2章 原核微生物  1 细菌  1 细菌的形态与大小  2 细菌的细胞结构  3 细菌的繁殖方式  4 细菌的培养特征  2 放线菌 (Actinomycetes)  1 放线菌的形态结构  2 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3 放线菌的培养特征  3 蓝细菌 (Cyanobacteria)  1 蓝细菌的形态  2 蓝细菌的结构  3 蓝细菌的繁殖  4 环境治理中重要的蓝细菌及其作用  4 古细菌  1 古细菌的一般特征  2 古细菌重要的分类特征  5 其他原核微生物  1 鞘细菌  2 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3 支原体(mycoplasma)  4 衣原体(Chlamydia)   5 螺旋体(spirochaete)  思考题  第3章 真核微生物  1 真菌(Fungi)  1 霉菌(Mould,Mold)  2 酵母菌(Yeasts)  2 其他真核微生物  1 微型藻类  2 原生动物  3 微型后生动物  思考题  第4章 非细胞微生物——病毒  1 病毒的一般特征及其分类  1 病毒的一般特征  2 病毒的分类  2 病毒的形态及结构  1 病毒的大小和基本形态  2 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3 病毒的增殖  1 吸附  2 侵入及脱壳  3 生物合成  4 装配  5 释放  4 病毒的培养和检测  1 病毒的培养  2 动物病毒的检测  3 噬菌体的检测  5 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和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  1 环境因素对病毒存活的影响  2 污水处理过程中病毒的去除  思考题  第5章 微生物的营养  1 微生物的营养及类型  1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2 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3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2 培养基   1 培养基的概念  3 配制培养基的原则  3 营养物质的吸收  1 单纯扩散(diffusion)  2 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3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思考题  第6章 微生物的代谢   1 代谢概述   2 微生物的酶及酶促反应  1 酶的组成   2 酶的结构与功能   3 酶促反应的特点   4 酶的种类   5 酶促反应动力学   3 微生物的分解代谢   1 生物氧化概述   2 糖的分解代谢   3 微生物的呼吸类型   4 脂肪的分解代谢   5 蛋白质的分解   6 自养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4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1 自养微生物的生物合成   2 异养微生物的生物合成   5 微生物的代谢调控   1 酶活性的调节——控制反应速率   2 酶合成的调节——控制反应方向  思考题  第7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1 细菌的群体生长  1 细菌的群体生长规律——生长曲线  2 微生物生长曲线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指导作用  3 不同废水生物处理法生长曲线的特点及意义   2 基质浓度与微生物比生长速率的关系  3 研究微生物生长的培养方法   1 微生物的分批培养(bath culture of microorganisms)   2 微生物的连续培养(continuous culture of microorganisms)   4  微生物纯培养物的分离及生长的测定   1 纯培养物的分离   2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5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 温度  2 pH值  3 氧化还原电位(Eh)  4 溶解氧(DO)  5 重金属及其化合物  6 微生物生长的控制  1 物理方法的控制  2 化学方法的控制  思考题  第8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1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1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2 DNA的结构与复制  3 DNA的变性、复性与杂交  4 转录  5 翻译  2 质粒结构及类型  1 质粒的分子结构  2 质粒的主要类型  3 DNA的突变和诱变育种  1 DNA的突变  2 诱变与育种  4 基因重组  1 基因工程工具酶  4,2 基因工程载体  3 目的基因的获得  4 DNA分子的体外连接  5 重组DNA导入宿主菌  4,6 重组体的筛选  7 基因工程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5 微生物细胞融合育种  1 细胞融合  2 微生物原生质体及其制备  3 细胞融合的方法  4 融合重组的测定  5 利用细胞融合技术构建环境工程菌  思考题  第9章 微生物的生态  1 微生物生态学  1 什么是微生物生态学  2 微生物生态学的任务  3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  1 土壤环境中的微生物  2 水环境中的微生物  3 空气中的微生物  4 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3 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1 互生 (syntrophism)  2 共生 (symbiosis)  3 寄生 (parasitism)  4 拮抗 (antagonism)  4 微生物群落的发展和演替  1 微生物群落演替的概念  2 演替的类型  3 微生物群落发展和演替  5 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1 碳素循环 (the carbOncycle)  2 氮素循环 (the nitrogencycle)  3 硫素循环 (the sulphurcycle)  4 磷素循环 (the phosphorus cycle)  5 铁素循环 (the iron cycle)  6 锰素循环 (the manganese cycle)  思考题  第10章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  1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及影响因素  1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适应能力及巨大的降解潜力  2 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影响因素  2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  1 无毒污染物的降解  2 有毒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思考题  第11章 环境微生物检测  1 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与控制  1 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2 空气微生物污染的控制  2 水的微生物检测及控制  1 水质的细菌学检测  2 水质指示微生物——大肠菌群(coliform group,简称coliform)  3 水微生物污染的控制  3 发光细菌的微毒检测  1 发光细菌检测的原理  2 发光细菌法检测的操作  3 发光细菌法的应用  4 污染物致突变性检测(Ames试验)  1 Ames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2 Ames试验的应用  5 生物传感器  1 生物传感器的定义与分类  2 生物传感器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 生物传感器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  6 PCR技术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  1 PCR反应原理  2 PCR反应条件  3 PCR技术用于环境微生物检测的方法  4 PCR在环境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5 小结与展望  7 用于环境保护的工程菌的安全性问题  1 用于环境保护的基因工程茵的构建  2 基因工程菌存在的问题  3 展望  思考题  第12章 微生物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1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1 概述  2 活性污泥法  3 生物膜法  4 其他生物处理法  2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1 概述  2 废水厌氧降解机理  3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工艺  3 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氮磷的去除  1 水体的富营养化概述  2 生物脱氮  3 生物除磷  思考题  第13章 微生物在固体废物和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1 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  1 堆肥法  2 卫生填埋法  3 厌氧发酵  2 废气的生物处理  1 废气生物处理微生物学  2 废气生物处理方法  思考题  第14章 生物修复技术  1 概述  1 基本概念  2 应用生物修复技术应具备的条件  3 理论及技术来源  14,4 生物修复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  5 生物修复技术的特点  2 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  1 在生物修复技术中应用的微生物  2 影响生物修复的环境因素  3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1 原位生物处理  2 异位生物修复  4 地下水的生物修复  1 原位生物处理  2 异位修复技术  3 物理拦阻  5 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  思考题  第15章 微生物新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1 固定化技术(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  1 固定化细胞与酶的特点  2 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2 废物资源化技术  1 可生物降解塑料PHAs  2 单细胞蛋白的生产  3 污染预防微生物技术  1 燃煤脱硫  2 微生物湿法冶金技术  4 微生物絮凝剂  5 微生物吸附剂  思考题  第16章 微生物的分类命名与保藏  1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1 微生物的分类单位  2 微生物的命名原则  3 微生物的分类鉴定依据  2 微生物分类检索系统  1 原核微生物的分类系统——Bergey氏原核生物分类系统  16,2 真菌的分类系统——Ainsworth等人的菌物分类系统  3 菌种保藏  1 菌种保藏的原理  2 菌种保藏的常用方法  思考题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1 光学显微镜的操作、细菌形态的观察及大小的测量  实验2 放线菌、真菌、藻类及原生动物形态的观察  实验3 微生物的染色  实验4 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  实验5 细菌纯种的分离及接种技术  实验6 微生物培养特征及个体形态的观察  实验7 显微镜微生物计数法  实验8 大肠菌群生长曲线的测定  实验9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实验10 大肠菌群数的测定——多管发酵法  实验11 大肠菌群数的测定——滤膜法  实验12 空气中微生物的检验  实验13 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14 酚降解菌的驯化、分离与筛选  实验15 有机氯农药降解菌的分离筛选  实验16 氧化酶试验  实验17 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  附录  附录1 教学用染色液的配制  附录2 特殊结构的染色方法  附录3 教学用培养基的配制  附录4 环境工程中用于分离某些特殊污染物降解菌的培养基  参考文献

小一论文 (362字) 发挥微生物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潜力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就十分重视微生物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并开展了大规模的科研活动。已开发了一系列的微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并在世界上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大气净化及污染环境介质治理等诸多方面。当前,环境微生物技术在国际上已进入蓬勃发展的轨道。随着全球范围内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和越来越严厉的环境法,市场对环境微生物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广泛。 我国的微生物技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该技术的进一步开发需要得到社会、同行及主管部门的广泛支持,大力开展以污染控制技术为主体的微生物技术的研究,将大力推进微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并发展带动整个环保科技的发展,解决我国目前和未来面临的严峻的环境保护问题,并为环保市场提供高品质的环境保护高技术。应该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这样才能发挥微生物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潜力。

利用电脑先查些资料 然后根据题意展开联想 想象要丰富 才能得高分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应用论文目录图片

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写,制作饮料时我们需植物的果实,植物细胞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就能分解果肉细胞的纤维素,从而提高果汁的产量。

第1章 绪论  1 微生物的概念  2 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3 人类对微生物的认识及研究  4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概念  5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6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 废水生物处理研究进展  2 废气的生物治理研究进展  3 固体废物的生物治理研究进展  7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所涉及的学科  思考题  第2章 原核微生物  1 细菌  1 细菌的形态与大小  2 细菌的细胞结构  3 细菌的繁殖方式  4 细菌的培养特征  2 放线菌 (Actinomycetes)  1 放线菌的形态结构  2 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3 放线菌的培养特征  3 蓝细菌 (Cyanobacteria)  1 蓝细菌的形态  2 蓝细菌的结构  3 蓝细菌的繁殖  4 环境治理中重要的蓝细菌及其作用  4 古细菌  1 古细菌的一般特征  2 古细菌重要的分类特征  5 其他原核微生物  1 鞘细菌  2 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3 支原体(mycoplasma)  4 衣原体(Chlamydia)   5 螺旋体(spirochaete)  思考题  第3章 真核微生物  1 真菌(Fungi)  1 霉菌(Mould,Mold)  2 酵母菌(Yeasts)  2 其他真核微生物  1 微型藻类  2 原生动物  3 微型后生动物  思考题  第4章 非细胞微生物——病毒  1 病毒的一般特征及其分类  1 病毒的一般特征  2 病毒的分类  2 病毒的形态及结构  1 病毒的大小和基本形态  2 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3 病毒的增殖  1 吸附  2 侵入及脱壳  3 生物合成  4 装配  5 释放  4 病毒的培养和检测  1 病毒的培养  2 动物病毒的检测  3 噬菌体的检测  5 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和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  1 环境因素对病毒存活的影响  2 污水处理过程中病毒的去除  思考题  第5章 微生物的营养  1 微生物的营养及类型  1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2 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3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2 培养基   1 培养基的概念  3 配制培养基的原则  3 营养物质的吸收  1 单纯扩散(diffusion)  2 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3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思考题  第6章 微生物的代谢   1 代谢概述   2 微生物的酶及酶促反应  1 酶的组成   2 酶的结构与功能   3 酶促反应的特点   4 酶的种类   5 酶促反应动力学   3 微生物的分解代谢   1 生物氧化概述   2 糖的分解代谢   3 微生物的呼吸类型   4 脂肪的分解代谢   5 蛋白质的分解   6 自养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4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1 自养微生物的生物合成   2 异养微生物的生物合成   5 微生物的代谢调控   1 酶活性的调节——控制反应速率   2 酶合成的调节——控制反应方向  思考题  第7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1 细菌的群体生长  1 细菌的群体生长规律——生长曲线  2 微生物生长曲线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指导作用  3 不同废水生物处理法生长曲线的特点及意义   2 基质浓度与微生物比生长速率的关系  3 研究微生物生长的培养方法   1 微生物的分批培养(bath culture of microorganisms)   2 微生物的连续培养(continuous culture of microorganisms)   4  微生物纯培养物的分离及生长的测定   1 纯培养物的分离   2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5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 温度  2 pH值  3 氧化还原电位(Eh)  4 溶解氧(DO)  5 重金属及其化合物  6 微生物生长的控制  1 物理方法的控制  2 化学方法的控制  思考题  第8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1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1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2 DNA的结构与复制  3 DNA的变性、复性与杂交  4 转录  5 翻译  2 质粒结构及类型  1 质粒的分子结构  2 质粒的主要类型  3 DNA的突变和诱变育种  1 DNA的突变  2 诱变与育种  4 基因重组  1 基因工程工具酶  4,2 基因工程载体  3 目的基因的获得  4 DNA分子的体外连接  5 重组DNA导入宿主菌  4,6 重组体的筛选  7 基因工程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5 微生物细胞融合育种  1 细胞融合  2 微生物原生质体及其制备  3 细胞融合的方法  4 融合重组的测定  5 利用细胞融合技术构建环境工程菌  思考题  第9章 微生物的生态  1 微生物生态学  1 什么是微生物生态学  2 微生物生态学的任务  3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  1 土壤环境中的微生物  2 水环境中的微生物  3 空气中的微生物  4 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3 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1 互生 (syntrophism)  2 共生 (symbiosis)  3 寄生 (parasitism)  4 拮抗 (antagonism)  4 微生物群落的发展和演替  1 微生物群落演替的概念  2 演替的类型  3 微生物群落发展和演替  5 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1 碳素循环 (the carbOncycle)  2 氮素循环 (the nitrogencycle)  3 硫素循环 (the sulphurcycle)  4 磷素循环 (the phosphorus cycle)  5 铁素循环 (the iron cycle)  6 锰素循环 (the manganese cycle)  思考题  第10章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  1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及影响因素  1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适应能力及巨大的降解潜力  2 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影响因素  2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  1 无毒污染物的降解  2 有毒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思考题  第11章 环境微生物检测  1 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与控制  1 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2 空气微生物污染的控制  2 水的微生物检测及控制  1 水质的细菌学检测  2 水质指示微生物——大肠菌群(coliform group,简称coliform)  3 水微生物污染的控制  3 发光细菌的微毒检测  1 发光细菌检测的原理  2 发光细菌法检测的操作  3 发光细菌法的应用  4 污染物致突变性检测(Ames试验)  1 Ames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2 Ames试验的应用  5 生物传感器  1 生物传感器的定义与分类  2 生物传感器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 生物传感器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  6 PCR技术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  1 PCR反应原理  2 PCR反应条件  3 PCR技术用于环境微生物检测的方法  4 PCR在环境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5 小结与展望  7 用于环境保护的工程菌的安全性问题  1 用于环境保护的基因工程茵的构建  2 基因工程菌存在的问题  3 展望  思考题  第12章 微生物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1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1 概述  2 活性污泥法  3 生物膜法  4 其他生物处理法  2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1 概述  2 废水厌氧降解机理  3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工艺  3 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氮磷的去除  1 水体的富营养化概述  2 生物脱氮  3 生物除磷  思考题  第13章 微生物在固体废物和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1 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  1 堆肥法  2 卫生填埋法  3 厌氧发酵  2 废气的生物处理  1 废气生物处理微生物学  2 废气生物处理方法  思考题  第14章 生物修复技术  1 概述  1 基本概念  2 应用生物修复技术应具备的条件  3 理论及技术来源  14,4 生物修复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  5 生物修复技术的特点  2 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  1 在生物修复技术中应用的微生物  2 影响生物修复的环境因素  3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1 原位生物处理  2 异位生物修复  4 地下水的生物修复  1 原位生物处理  2 异位修复技术  3 物理拦阻  5 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  思考题  第15章 微生物新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1 固定化技术(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  1 固定化细胞与酶的特点  2 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2 废物资源化技术  1 可生物降解塑料PHAs  2 单细胞蛋白的生产  3 污染预防微生物技术  1 燃煤脱硫  2 微生物湿法冶金技术  4 微生物絮凝剂  5 微生物吸附剂  思考题  第16章 微生物的分类命名与保藏  1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1 微生物的分类单位  2 微生物的命名原则  3 微生物的分类鉴定依据  2 微生物分类检索系统  1 原核微生物的分类系统——Bergey氏原核生物分类系统  16,2 真菌的分类系统——Ainsworth等人的菌物分类系统  3 菌种保藏  1 菌种保藏的原理  2 菌种保藏的常用方法  思考题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1 光学显微镜的操作、细菌形态的观察及大小的测量  实验2 放线菌、真菌、藻类及原生动物形态的观察  实验3 微生物的染色  实验4 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  实验5 细菌纯种的分离及接种技术  实验6 微生物培养特征及个体形态的观察  实验7 显微镜微生物计数法  实验8 大肠菌群生长曲线的测定  实验9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实验10 大肠菌群数的测定——多管发酵法  实验11 大肠菌群数的测定——滤膜法  实验12 空气中微生物的检验  实验13 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14 酚降解菌的驯化、分离与筛选  实验15 有机氯农药降解菌的分离筛选  实验16 氧化酶试验  实验17 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  附录  附录1 教学用染色液的配制  附录2 特殊结构的染色方法  附录3 教学用培养基的配制  附录4 环境工程中用于分离某些特殊污染物降解菌的培养基  参考文献

在这里问,还不如去图书馆查呢找书去看吧,或者你就去cnki上面搜索,在学校里面是可以登陆的。一般都在图书馆的主页里面有链接。搜索点东西凑凑吧

微生物降解污水的作用。

微生物在环境治理的应用论文目录

小一论文 (362字) 发挥微生物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潜力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就十分重视微生物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并开展了大规模的科研活动。已开发了一系列的微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并在世界上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大气净化及污染环境介质治理等诸多方面。当前,环境微生物技术在国际上已进入蓬勃发展的轨道。随着全球范围内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和越来越严厉的环境法,市场对环境微生物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广泛。 我国的微生物技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该技术的进一步开发需要得到社会、同行及主管部门的广泛支持,大力开展以污染控制技术为主体的微生物技术的研究,将大力推进微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并发展带动整个环保科技的发展,解决我国目前和未来面临的严峻的环境保护问题,并为环保市场提供高品质的环境保护高技术。应该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这样才能发挥微生物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潜力。

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微生物在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好氧处理还是厌氧处理,都是靠微生物的分解来消除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磷等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以活性污泥举例:在废水处理系统投入使用时,从外面投入一些污泥(当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或者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因为废水自身含有一些营养物质,会生成微生物),系统中就会有大量的生物出现。这些生物在有机物、n、p和一些微量的物质,如s,有一定量的氧的存在下,就会把有机物分解成co2、ho2等无污染的物质,从而来获取能量,合成细菌。这样循环,污水就得到净化,系统却能保持稳定。另外,在废水处理中,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种类,也能了解到水的水质。over

在这里问,还不如去图书馆查呢找书去看吧,或者你就去cnki上面搜索,在学校里面是可以登陆的。一般都在图书馆的主页里面有链接。搜索点东西凑凑吧

到GOOGLE里搜 BIOREMEDIATION就可以拉,我现帮你搜几个这个是wiki的,比较综合这是麻绳理工的一个重金属降解的论文%20Files/Barker%20PDF/MiniRpdf这个是一个利用真菌降解的论文的abstrac我的生物群,欢迎阿。 19584462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应用论文目录怎么写

二十一世纪,世界生物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随之也引发了一系列法律上的新问题。分析微生物及其基因是专利法意义上的发明还是科学发现?探讨其是否具备专利法保护所应具备的条件,了解发达国家加强生物技术专利保护的国际惯例,对我国的生物技术专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94 ·液调pH,使之成为5Be’,pH7~8的母液溶液。用IRC一50[NH4 ]型树脂吸附,再用2%氨水溶液洗脱,将洗脱液浓缩至15Be’。将其上D一2018型大孔吸附树脂,并用高纯水洗脱,分段收集各组分。将卡那霉素B稀溶液进行浓缩至24Be’,用乙醇结晶,即得到卡那霉素B成品。卡那霉素结晶母液一5Be’、pH7—8的母液溶液一IRC一50[NI-h ]一2%氨水洗脱一浓缩一上D一2018型大孔吸附树脂一卡那霉素B收集液一浓缩一乙醇结晶一卡那霉素B成品。3 小结3.1 新工艺中的D一2018型树脂为弱酸型阳离子大孔吸附树脂,它的再生处理彻底与否决定了对卡那霉素B的分离效果。3.2 浓缩时要求真空度在0.095 Mpa以上,温度在30℃辽宁药物与临床2003年第6卷第2期左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卡那霉素B成品的色泽和纯度。3.3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两种工艺条件下生产的卡那霉素B的纯度:新工艺生产的卡那霉素B纯度在90% 以上,达到出口的要求;老工艺生产的卡那霉素B纯度只有70% 左右。3.4 在新工艺中采用乙醇结晶,比老工艺中采用甲醇、丙酮重结晶更经济、更安全,同时更简便。3.5 结晶母液中的杂质对分离柱的分离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我们通过用卡那霉素A和卡那霉素B纯品的混合液上柱分离作对比,它的分离效果明显好于结晶母液上柱分离的效果,所以在上柱分离之前应对结晶母液进行除杂质处理。参考文献:[1] 孙淑卿.从卡那霉素结晶母液中分离卡那霉索B[J].抗生素杂志,1985,5(2):26.27.(收稿:2002—08—07)HPLC法测定阿司匹林片的含量王震红。,卞志家(1、辽宁省药品检验所,辽宁沈阳 110023;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沈阳110004)中图分类号:R9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858(2003)02—0094—02阿司匹林片为常用的解热、镇痛药【1】,收载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原含量测定方法为酸、碱中和滴定法。本文提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2】测定其含量,可消除其他含有酸、碱的物质对其测定的干扰,可更有效的控制制剂的质量。方法操作简便,专一性强,结果准确。1 仪器与试药1.1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LC一10A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LC一10AD泵,SPD一10A紫外检测器);CLASS— LC10工作站。色谱柱:ODS C18色谱柱(150 mm×4.6mm,填料:Kromasil,粒度:5 m)。1.2 试药 阿司匹林对照品(大连某制药厂),甲醇(色谱纯试剂),冰醋酸、盐酸(分析纯试剂)。2 方法与结果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色谱柱:ODS C】8色谱柱(150mm×4.6ram),填料Kro.masil(5 m),流动相:甲醇一水一冰醋酸(40:59:1),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室温。进样量:20 。理论板数按阿司匹林计算不低于6 000,分离度符合要求。2.2 分离度试验(方法的专属性考察)用强光照射,高温,酸、碱水解,进行加速破坏,以研究降解产物对阿司匹林主成分测定的干扰;同时对辅料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降解产物及辅料存在的条件下,采用反相HPLC法可准确测定出阿司匹林的含量,方法专属性良好。2.3 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称取阿司匹林对照品适量,加0.1 mo1/L盐酸溶液配制成每1 ml中含100,ug阿司匹林的溶液,作为储备液。精密量取储备液1,3,5,7,9 ml,分别置25 ml量瓶中,作者简介:王震红(1976一),女,山东成武人,药剂师。加0.1 mol/L盐酸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进样20 l,以峰面积为纵坐标(Y),阿司匹林的绝对进样量( g)为横坐标(x)作图。其结果表明,阿司匹林在0.083~0.750“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3.90×10 X+4.89×10(r=0.999 9)。2.4 回收率试验准确称取阿司匹林对照品8~12 mg.分别按处方量加入辅料,按“2.7”项操作,阿司匹林的平均回收率为99.5% .RSD % : 0.58% 。2.5 准确性试验精密称取同一批号的样品5份,按“2.7”项操作,计算出每份的含量分别为99.6%,99.6% ,99.7%,98.6% ,99.0% ,平均含量为99.3% ,RSD% =0.48% ,结果表明此方法的准确度较好。2.6 精密度试验取“准确性试验”中的样品溶液1份,按“2.7”项操作.连续进样5次,测得平均峰面积为13540 C,RSD% =0.34% ,结果表明阿司匹林的精密度较好。2.7 含量测定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10 mg)。置100 ml量瓶中,加0.1 mol/L盐酸溶液适量。超声使阿司匹林溶解,放冷至室温.加0.1 mo1/L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 ml,置25 ml量瓶中,加0.1 mol/L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取20 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阿司匹林对照品适量。加0.1 mol/L盐酸溶液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 ml中约含阿司匹林20 g的溶液,取20 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测定3批样品,结果分别为99.9%.维普资讯 辽宁药物与临床2003年第6卷第2期98。096,99.3% o3 讨论3.1 阿司匹林在水中易水解,所以选用0.1 mol/L盐酸溶液为溶液,防止其水解成游离水杨酸。3.2 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中阿司匹林栓含量测定t31的检测波长为280 nm,所以将检测波长定为280 nm。3.3 制剂的含量限度较宽,因而对于制剂的含量测定方· 95 ·法,应以专一性为主,可更好的确定制剂的成分,以便更好控制样品的质量。采用HPLC法符合这一要求,为制剂含量测定的最佳选择。参考文献:[1] 中国药典[s].二部.2000.327—328.[2] 孙毓庆.现代色谱法及其在医药中的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46—152。180—188.[3] 中国药典[s].二部.2000.330—331.(收稿:2003—01—08)薄层扫描法测定牛黄醒脑丸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杜 震 ,刘 阳 ,李 虹(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剂科,辽宁沈阳110001;2.辽宁省药品检验所,辽宁沈阳 110023)中图分类号:R9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858(2003)02—0095—01牛黄醒脑丸主要具有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止痛之功效,由黄连、黄芩、栀子、郁金、冰片、朱砂等十二味中药组成。其中黄连为君药。黄连中含有盐酸小檗碱。为了有效地控制药品质量,我们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牛黄醒脑丸中的黄连进行含量测定。1 仪器与试药日本岛津CS一930薄层扫描仪.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盐酸小檗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经薄层扫描测定,纯度为98.6% 。2 实验方法与结果2.1 对照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0.04mg的溶液。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重量差异项下的本品剪碎,取约1.2 g,精密称定,置100ml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盐酸一甲醇(1:100)25ml,称定重量,6o℃ 水浴中加热15分钟,取出超声处理3O分钟室温放置过夜,再称定重量,用盐酸一甲醇(1:lOO)~b足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2.3 色谱条件及扫描条件吸附剂:硅胶G。展开剂:苯一醋酸乙酯一异丙醇一甲醇一水(6:3:1.5:1.5:o.3),另槽加入等体积的浓氨试液,预平衡15分钟。荧光直线扫描汞灯为光源,激发波长 =366 rimo狭缝2 m1n×7mmo2.4 线性关系考察精密吸取浓度为0.042 6 mg/ml的盐酸小檗碱溶液1,2,3,4,5 ,分别点于同一板,盐酸小檗碱点样量在0.042 6- 0.213 0,u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回归方程为A=579.531+524 71.497 6 C,r=0.998 5。直线不通过原点。采用外标两点法计算。2.5 稳定性试验取供试品溶液依法展开,每隔1小时扫描测定1次,结果表明,斑点在5小时内稳定。RSD% =0.675% 。2.6 精密度试验a.同板精密度: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在同一硅胶G薄层作者简介:杜震(1974一).男,辽宁锦州人,药剂师。板上点样5次,依法点样展开、显色测定。结果RSD% =1.30%。b.异板精密度: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在5块硅胶G薄层板上,分别依法点样、展开、显色、测定。结果RSD%= 1.59% 。2.7 重复性试验取同一批号样品5份,按上述方法测定含量结果为6.467,6.376,6.355,6.466。6.

这么好的东西,当然是留着自己用的。你还是想别的办法吧

在网上查吧,很多的,降解残留,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和废液、废气处理都用微生物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