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论文1500字题目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8-01 07:59:31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论文1500字题目有哪些

不管是什么学校都面临就业的问题,这一点不容逃避;但是有的学校包括大学毕业就找不到工作,也是不可否认的;努力学好一门技术,以后的生活肯定是不错的。在选择的时候,选好一个热门好就业技术,现在餐饮业发展很不错,尤其是湘菜厨师现在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职业。

百度一下吧,我也正在搜

一、前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青春易逝,人生短暂,人不能停留在等待与迷茫中,特别是我们这些有理想的二十一世纪的青年们,一定要趁我们年轻力胜,来规划我们的人生。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我们要为梦而战,特别是在就业压力巨大的今天,好好规划我们的未来,有目标有层次的实现心中的梦!大学生职业规划,就是对我们心中那个蓝图的描绘,对我们职业规划,就是给我们的梦想插上结实的翅膀。因此,我要好好规划自己未来的路!  二、个人简介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历:大学本科一年级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座右铭:没有追求,就没有生活。  三、成长经历  我是农村出生,从小就有走出农村,干一番大事业的“梦想”。到现在才知道,那是所谓的“梦想”只是一种奢望。想做个好的官员,有权有势;想成为百万富翁,李嘉诚那样的人物;想成为巨人般,不受他人的欺负!现在才知道,我的这些所谓的“梦想”,只是种当时的愿望。现在,上了大学,才知道梦想不是那么朦胧,梦想需要现实。  小学,那只是一个沉睡的阶段。不知道什么是现实,只是知道老师问我们梦想是什么的时候,脑袋里想的是什么就说什么,对这个世界和这个社会没有什么了解。每一天则是在父母的监督下去上学。突然一天,望着站在讲台上帅帅的班主任,原来当老师是那么让我羡慕的事。就这样,在我心里,当老师则是我的第一梦想。  初中,刚开始的一次胃病,让我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以至于我天天回家给暂管我的爷爷奶奶说,我不去上学,我宁愿在家拿锄头。到有一天,班主任带着同学在我家来看望我的时候,我热泪盈眶。我想也没有想就和他们一起又回到了学校。这是我才感受到,学校,老师,同学给我的是多么温暖的关心。这样,我更希望做一名教师,给更多的孩子带去我温暖,带给他们知识。  高中,想到高中的生活真的感触很深,当刚刚踏进大城市的第一步,我才发现我有多么的渺小。一切是那么的陌生,突然间有一种失落的感觉。这个世界,我要则么去闯?这倒是想的太远。但是高中的学习并不轻松,压力是一叠一叠的往我身上压,在我考试失利的时候,我真的好想放弃,可是看着身边的同学仍然在不断的奋斗,我又竖起来斗志。我不能这样受不住小挫折。高一的成绩相对稳定,这是我高中最轻松的一年。但是到了高二,我熟悉了大城市,我想在大城市中自在的生活,把学习放在了一边。到期终考的时候,看着下降的名次好伤心。我对自己说:“不要在马虎了,我还要考大学。”但是那是自己是一个自制力不强的高中生,结果高三我仍然没有紧迫感,昏昏沉沉的就过去了。当然,高考失利。这时我才感到紧张,摆在我面前的就只有两条路,一是复读,二是外出打工。是啊,我还未有做好退出学校,走入社会的准备。感觉自己就是一直没有方向的鸟儿,无助,失落。通过好久好久的考虑,我决定再奋斗一年,不要让自己后悔。我还有机会,去好好感受一下高中忙碌的生活。  “没有经历过高四的人生不是完美的人生”这是我补习的老师说的一句话,我也不再看不起高四的学生,甚至以为他们是勇敢的!高四这一年我学到了很多。高中,我收获最多的一年就是最后一年。让我感受到了现实。  现在,到了大学,大学就是准社会,我们面临的就是一种生存问题。现在就是我们思考,规划人生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慎重的计划。这样就有让我想到了当老师的念头。不仅仅是因为我读的是师范专业,而是一个最初的梦想,也是最现实的梦想。  既然选择了,就要去努力。就如师兄说的一句话:选择我所爱的,爱我所选择的。在我没有被这个职业判处死刑之前。我不轻易放弃!  四、自我盘点  1、性格盘点:  (1)性格品质:责任心强,不怕吃苦;具有一颗善良的心,待人真诚,能得到大部分人的尊重;  (2)个人素质:适应性较强,不常抱怨一些琐事,道德素质较好,喜欢助人为乐。具有一颗包容的心;  (3)气质:自我形象较好,不是很高雅,但是绝不低俗,具有一定亲和力;  (4)学习能力:可以下功夫去钻研不懂的问题,领悟性较强;  2、优势盘点:  从小生活条件坚苦,让我养成了不怕苦的精神,创业是一个坚苦的过程,在这个漫长坚苦的过程中,它将是我唯一的,也是最宝贵的财富。另外,责任心强,守时,守信用。在朋友眼中有较高的信用度。  3、劣势盘点:  因为来自农村,没有经济基础,决定了我的事业起点相对言要低,而且,到目前为止,工作经验很少,有的兼职工作,根本没有经验可谈!不太善于交际和表达,对陌生的事有一点胆怯心理。  五、解决自我盘点中的劣势和缺点  我要认真思考,耐心改正。优胜劣汰,这个永恒不变的真理。要化劣势为优势。当劣势和缺点成为了你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时,就应充分得用你的优点,让其把你带出围障;虽然恒心不够,但可凭借那份积极向上的热情鞭策自己,久而久之,就会慢慢培养起来,充分利用一直关心支持我的庞大亲友团的优势,真心向同学、老师、朋友请教,及时指出自存存在的各种不同并制定出相应计划以针对改。  六、时势分析  (1)社会总体就业形势分析:  未来是美好的,可是现实又是多么的残酷!特别是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又是何其之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处在这个关键口,一定要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使自己在将来的就业中,能够有一席之地。中国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不是很顺畅,经历了雪灾,地震,以及今年的金融危机等等的影响,加大了就业的压力。再加之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地增加,这无疑是又给就业的难的问题加了一个重磅!据调查分析,前几年没有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加起来有480万之多。加上09年的600万毕业生。需要就业的毕业生达到了千万以上。一年比一年就业压力大。专家指出,预计2008年大学毕业生560万左右,估计到年底的时候,会有150万人难以找到工作 。2009年,中国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明年的调查失业率有可能超过4%,将是官方登记失业率的两倍…温总理说过,要把大学生就业放在首位。这也算是给我们只写大学生一点安慰了!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国务院也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可因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些政策实施起来有点困难!想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可是大学生创业群体面临着资金、场地、行业准入、市场技术、知识等多方面的瓶颈…… 在开展方面很是困难!但是,国家计划建立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省级担保基金。通过省财政拨款、国内外机构和团体资助以及社会募集等形式筹集,初期由省财政拨款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作为小额贷款省级担保基金,提供贷款担保,支持青年从银行取得小额担保贷款,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实现就业。创新青年创业贷款担保机制。探索通过建立青年未来信用、个人信用在全省流动、建立青年信用档案、资信评价体系、发放创业卡、创业导师联保、业务合同抵押等多种担保方式,进一步扩大青年创业申请贷款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为创业青年提供多方面的信贷支持,并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加大力度扶持青年就业创业。  (2)当今教师行业就业分析:  有关分析资料显示,在今后较长的时间内,尽管我国市场就业总态势呈现为竞争激烈的“需方市场”,但就业工作仍然是依学校类别及专业不同而需求各异。一方面是一些技术性专业比较走俏,另一方面是基础专业,如汉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相对紧缺。据国家教育部预测,今后5年内,我国高中教师缺口达到116万人,其中对数学、语文等基础学科的教师需求量最大。广东省许多市县甚至出现数学“教师荒”。全国37个大中城市人才市场的统计分析表明,数学教师十分抢手。据《教育文摘周报》披露,北京市将需求毕业生48890人,其中需求毕业人数最多的十大专业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需求量位居前列。陕西作为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对数学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将会越来越旺。从上述资料分析不难看出,数学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就业前景看好。而且可以预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市场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其就业前景比较广阔。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属于基础专业,是其他相关专业的“母专业”。无论是进行科研数据分析、软件开发、三维动画制作还是从事金融保险,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化工制药、通讯工程、建筑设计等,都离不开相关的数学专业知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教授在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开学典礼上寄语大学生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软件人才,需要有“扎实的数学功底”,“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来自于深厚扎实的数学功底。可见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从事其他相关专业的基础。随着科技事业的发展和普及,数学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的联系将会更加紧密,数学专业知识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据有关专家分析论证,我国未来人才就业的特点呈现为: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而形成的就业专业化和职业化(一辈子从事一种固定职业),另一方面是由于竞争激烈和社会需求变化带来的改行跳槽与职业再选择。而职业的变换需要以某种基础专业知识作为依托,才能进行有效的转换。有关专家对IT行业230名成功人士抽样调查表明,以数学专业或相其关专业为依托实现职业再选择的人数占87%。由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联系紧密,以它为依托的相近专业可供选择的比较多,因而报考该专业较之其他专业回旋余地大,重新择业改行也容易得多,有利于将来更好的就业。  虽然如此,但是总体来看,部属师范院校与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本科生与研究生就业目标市场定位重合,既有潜在的就业机会又面临较大的就业竞争压力,这是师范类毕业生在普教系统就业面临的大形势。伴随着师资来源多样化、师范毕业生就业多元化,教育系统就业竞争加剧。近年来国家致力于维护就业公平,逢招必考,教育局和中学通常也要通过面试和试讲确定教师人选,很多比较好的中学在招聘季节内通常要从北到南,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优秀毕业生,不夸张地说,最终录用的毕业生真是百里挑一。在教育系统就业,唯一的资本是自身实力,相比其他领域,选拔过程和录用结果更具公平性,因此,毕业生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尤显重要。  在选择教师的标准上,除了要求有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计算机证等硬性条件外,教师岗位还需要应聘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外在气质等综合素质和能力,很多用人单位表示录用教师“第一看专业成绩,第二看个人能力”,除了专业知识,学校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角色建议  父亲:好好学习,争取考上研,给我们争口气!  母亲:踏踏实实的学习,听老师的话,身在外地,不要惹是生非。  老师:老实,诚实,机智,有魄力!  同学:锻炼好身体,做一个好老师!  八、职业生涯规划  1、大学本科阶段计划  大学毕业时要达到本科学历水平,大一大二主要是完成学校归定的学习任务,大三大四开始以自主学习为主。  大一:以适应大学生活为主,尽量考过英语四级,学好数学基础知识,干好在学生会的工作。  大二:熟悉掌握专业课知识,在不落下学习的同时,开始做兼职,不仅要去赚钱,更要去积累经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量脱离对父母的父母,生活费要靠自己,学费也尽量靠自己,锻炼自己的能力,对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大三:参加社会各类证书考试,为找工作准备,着重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同时极锻炼自己得到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假如可以不做兼职的话尽量不去做,好好珍惜这段时间,专攻学习,假如有可能考英语六级。  大四:通过三年的积累,考虑是考研还是直接工作,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  2、近十年的目标  2009~2013年,以学业为主,多拿证书,过英语六级。多了解社会,积累经验。锻炼好自己上讲台的能力。学会当家教,从中分析教学方法,力争做好一个教师。若有能力考研究要争取。  2014~2016年,在教学工作中研究教育事业,干好所任职务。思考教育的经验,以及自己是否还要继续从事教育事业,再考虑是否要改行。另外,要多找钱,报答父母。  2017~2019年,主要还是以工作为主,不打算创业,或许会终身从事教育事业。如果考公务员成功,则要好好发挥,力争往上走。  3、求职计划  在大学期间,在闲暇时间找一份兼职,或去当家教,积累经验。实习的时候,要多总结。毕业以后还是打算在宜宾工作,那是一个有美好回忆的地方。或许,有能力就在南充工作。当一名好教师,是我的一个梦想。  九、结束语  有的人说,不要过度去规己的未来。因为你要是把自己的未来过度划了,你将会失去好多机会,也不会发现自己其他方面的才能!是啊,事实确实是这样子的,我们要根据事态的发展,去完善自己的规划,或者改变自己的一些规划,这样我们才能在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有一个立足之地。规划写好了,就要拿出斗志,付出努力,去奋斗,去拼搏。成功,是靠自己的打拼。未来,我不相信眼泪。唯有孜孜不倦的学习、工作才能证明自己。目标的实现历程,不仅遥远,更是艰难!路途的坎坷,坚持的负累,失败的打击……这都是我前进的阻力。但不要因为挫折而畏缩不前,不要因为失败而一蹶不振;要有屡败屡战的精神,要有越挫越勇的气魄;成功最终会属于自己的的。  这份职业生涯规划也差不多落入尾声了,这份规划没有很高尚,很远大的目标,可是,这确实是我想要做的,在生活中做一个平凡的人,在事业中保持一颗不甘平凡的心。相信自己!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好!  为了您的安全,请只打开来源可靠的网址  打开网站 取消  来自:

这个问题太大了,我可是说不了啊,呵呵 多谢楼主抬举!楼主自己搜搜吧 !祝你好运!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论文1500字题目

网上搜 ,实在不行请人捉刀

这个问题太大了,我可是说不了啊,呵呵 多谢楼主抬举!楼主自己搜搜吧 !祝你好运!

[论文摘要] 由于近几年高等教育的改革,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就业竞争压力大。就业难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文章主要根据当前石河子大学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问题的调查。就其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应对就业难的相关措施,为大学生认真对待就业难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民以生为本,以业为基,有业为乐,无业为祸”。大学生就业是人生一次重要的选择,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社会上能有一个合适的位置,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的大学生人数都呈上升趋势,大学生就业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问题显得尤其重要。 一、大学生应对就业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对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存在信息不对称 大学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的增加速度。从2003年至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13万增加到495万,是扩招前的2倍多,而工作岗位的增加却是有限的,每年岗位增长率在36%,而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长率保持在120%左右。 调查结果显示,63%的学生对2008年的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大部分在校学生没有意识到就业人数的递增速度已远远超过工作岗位的增加速度,忽略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的重要性,只顾埋头苦读、热衷考证或忙于各类社团活动,充实了自己的头脑和经验,而在实际就业供需矛盾面前束手无策,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前夕由于这些方面的忽略使择业、就业时走很多弯路。 (二)就业信息获取不及时 另外一个问题是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发布缺乏时效性、大学生没能及时获取相应的信息及大学生发布了应聘信息但由于种种原因用人单位没有获取。这两种情况造成了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人的局面,延长了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搜寻的过程。 调查显示,73%的同学找工作的主要渠道是人才交流市场,这在渠道上就有局限性,因为人才交流市场开放的时间和地点有限,不能充分满足大学生择业信息的筛选。因此,信息渠道的局限导致了信息获取不及时。 (三)自我能力认识不足,所学知识与现实要求不匹配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缺乏良好心理的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 接受调查的同学中有8%的同学并不是很了解自己的能力,且缺乏自身能力与实际就业形势相联系。盲目就业是人力资源的错误使用,造成人才的浪费。一个人只有通过自我评估,正确深刻地认识和了解自己,才能对就业做出最佳抉择,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才是大学生就业的最终目标。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分析论文1500字

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1.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从2002年开始,高校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当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人,较上年增加了1万人,增幅达1%。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比上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到2002年底,又有约22万人实现就业,就业人数达到116万人,就业率上升到80%。2002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从地区看,北京、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需求较旺,需求总量大于当地的生源数。中西部不少省区虽然有较大的用人需求,面临的问题是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往往招不到合格的人才,出现了“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在一些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当前就业岗位相当有限,难以吸纳本地毕业生。从院校类别看,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初次就业率为85%,部门高校次之,地方院校较差。从学历看,用人单位对学历高的毕业生需求高于对学历低的毕业生需求。研究生供需比约为1:6,本科生约为1:3,专科(高职)生约为1:4。从专业看,一些紧缺专业如计算机、通讯、电子、土建、自动化、机械、医药和师范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一些长线专业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较少。2.今后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快,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根据前几年招生数据推算,今后几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保持大幅度的增长。2003年为212万人,较上年增加了67万,增幅达到2%的高峰。2004年毕业生为280万人,较上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到1%;2005年为340万人,较上年增加60万人,增幅达到4%。届时,毕业生总量为扩招前的9倍。由于今后几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可以预计,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3.有就业意愿但未能就业的大学生群体最值得关注。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社会上称之为“毕业漂族”。其具体情况有以下三类:一类是复习考研者。为提高自身的就业条件,获得更好的工作职位,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工作而选择考研的毕业生迅速增多,这部分人约占“毕业漂族”的30%左右。他们中的不少人集聚在大中城市的大学附近租房住,以便及时获得考试信息,参加学校组织的考研培训。这批人如能考上研究生,则在三年后进入就业市场;若考不上,当年就会加入失业行列。 二类是边看边干者。有些是毕业后到处打短工,频繁变换工作岗位;有些是因用人单位或个人原因,时而应聘,时而解约。这些人约占“毕业漂族”的20%。三类是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他们没有考研的打算,仍将户口、档案放在学校里,虽然有就业的意愿但难以就业,他们约占“毕业漂族”的50%。其中不少人通过各种方式多次求职,但仍找不到工作,心理受到较大的打击。在上述三类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第一类人有明确的目标,他们一般集聚在一起,互相鼓励,如无大的变故,属于相对稳定的群体。第二类人虽然边看边干,但能逐步融入市场,适应市场就业。但第三类人市场就业能力相对不强,心理较脆弱,而其数量在今后还会成倍增加,需要特别关注。

大学生就业浅谈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毕业生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6%,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1%,2005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而市场需求没有明显的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业压力大。这两年毕业生人数仍有较大增长,面对工作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现实,毕业生们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农村富余人口进行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对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表明,有几个很明显的特点:一、供需差: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二、选材难:应届生就业不吃香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三、专业同: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四、薪酬低: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五、假招聘: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 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首先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减弱。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减员增效,国有单位这些传统的就业领域对毕业生的需求没有明显增加,而且还相对萎缩;其次是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06年是扩招后第一个就业高峰,毕业生的数量比往年明显增加,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三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地增加,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毕业生的就业,将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再次是结构性就业不足,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很大的差距;毕业生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集中的趋势相当明显;,我们相当部分高校毕业生仍抱着进国家大学读书,要解决户口和干部身份问题,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最有保障的观念。最后,来自农村的学生、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09%,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低4%。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在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8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够及时完成角色转换。 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就业前如何选择职业,要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来决定。气质和性格往往对人选择职业和事业成功有很大影响。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兴趣是爱好的推动者,爱好是兴趣的实行者。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这就更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己充分的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而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一、树立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人生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职业理想是校对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切入点和核心内容。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是他们人生职业实现的精神支柱,它对促进大学生在学业上奋发进取,顽强拼搏,弃而不舍地按照自己的职业需要充实完善自我,实现未来人生的职业目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正确的职业理想还有助于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正确处理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和合理地确立求职的期望值,自觉将国家需要与个人利益相结合。要使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必须用现代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就业、择业和创业,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职业观辩证统一起来,让正确的职业理想成为大学生成人、成才、成业人生风范的不竭动力。作为一名高职学生,我们要找准自己的职业位置,立足根本,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了解职业个性 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个性是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点。社会人力资源的研究成果表明,职业个性对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职业素质培养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大学生的兴趣、能力与工作机会相匹配的问题,帮助大学生寻找与其特性相一致的职业。例如,他喜欢什么样的同事,喜欢怎样的活动,对什么问题感兴趣,这些问题都会与他们未来的工作状态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学生了解这一点,在确定自己的工作时,会多一层理性的思考,择业的针对性就会增强一些。如个性偏内向的学生要知道自己的个性如何更好地发挥优势;个性外向类型的学生在做研究工作时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好的职业性格有助于个体在相应职业中更良好地完成工作。 三、提升职业品质 大学生职业品质是指大学生在职业行为、工作作风方面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态度和品质等。提升学生职业品质的过程,也是帮助他们逐步实现社会化的过程,这是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关键所在。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成功因素中的85%取决于积极的职业态度,15%才是本人的职业技能。从这个角度看问题,我们已认识到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已为就业者的职业品质注入了新的内涵。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职业品质需求从某种角度讲,对学生发展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诸如积极的人生态度、开拓创新精神、沉着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等,许多职业已向就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培养职业技能 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职业技能是职业素质培养的落脚点。大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技能,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好处。提高技能,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组织进步的需要;另一方面,为自己今后更进一步,取得更好的职位做准备。相应的技能是大学生进入职业领域的资本,不同的职业会对人们有不同的技能要求。大学生对技能的理解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认为经过了专业学习,就有了相应的技能。要让大学生了解知识教育是学习技能的基础。要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一定要经过反复实践或者体验。大学生要学会整理自己的技能清单,了解这些技能与自己的职业目标之间的差距,以及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和认识的方法,这都是职业素质教育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制定职业计划大学生应该通过制定自己的职业计划来了解自己,也包括了解他人和了解社会。在制定计划中大学生需要经历几个实践环节;一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一些相关的信息来补充、完善自己制定的职业培养计划;二是在做计划时要评估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兼顾自己的能力,环境条件的限制,周围人对自己的期望;三是要预测在现实目标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阻碍和如何逾越障碍特别是应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临时性的工作,以获取更多的经验和社会信息。通过实践,让学生对自我有更全面的了解 我们要通过三年的勤奋学习刻苦努力,使自己塑造成一位掌握专业,能说会写,品德高尚,善与社会沟通的应用性人才切实认识到从学校人,单位人,社会人,职业人的角色的转变,把社会的职业需求和个人的职业理想,职业素质很好的结合起来。

2010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目前最热的话题之一。很多以往十分热门的专业如计算机今年也成了老大难,那些中冷门专业招聘状况更可想而知。因此大学毕业生考碗的、读研的、筹备留学的。。。。。。纷纷想办法解决面临就业的问题,而大部分毕业生仍选择继续厮杀于无数招聘会里。到底中国的大学教育和就业发生了什么变化,下面我们将进行客观的探讨。 1、大学扩招导致大学生就业难,也有专家认为,就业和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周期、经济形势波动有关系。从总体上讲,经济危机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弱。而假如不扩招,要么是高中生失业,要么是农民工失业,扩招只是改变了劳动力的结构,没有改变劳动力的供给总量,不上大学的人还是要找工作,就业总数在增加,难度肯定也会相应加大。 2、“先就业后择业”还是“先择业后就业”,人们对这两种观点各执一词,其实这主要取决于每个人的自身环境形势,或者说看你选择的是什么,两种观点并没有什么是一不二的! 3、大学生喜欢“孔雀东南飞”,独独钟情于北京、上海、广东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所谓“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小地方一套房”,这种现象加剧了区域性人才供需矛盾,导致东部地区人力供给相对过剩;而广大中西部却人才缺乏。 4、大学生薪酬预期仍与企业有差距就业起点的平台最重要,就业起点的薪水不是最重要的! 5、大学生对国企、机关单位、外企的青睐形成新的“独木桥”现象。应届往届大学生都对这三类用人单位感兴趣,三者所占比例接近70%,大学生就业选择上“扎堆”现象突出。大学生创业遭遇冷落,是极少数大学生选择。 6.毕业生和企业认为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素质中,对“品德素质”认知差异最大。“品德”被大学生排在非常靠后的位置,而对企业来说对“品德”的重视仅次于“专业水平”及“沟通能力”。“德才兼备”是企业用人的恒久标准。企业对毕业生“品德”的重视程度远远比毕业生对自身“品德”的重视程度高的多。企业选人的标准其实很简单:德才兼备;而毕业生更倾向于表现“才”的方面,而对“德”的方面重视不足。深圳人才网 大学生就业的建议 1、树立自信,保持冷静,不要被就业难吓倒,积极充电,坚信自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企业和岗位! 2、抛去自己身上天子骄子的光环,自己仅仅是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前面是一条不平的工作之路,”学为了用”,大学毕业仅仅是职业生涯开始,学习无止境,不要认为自己已经拥有的无数的知识,仅等着用就行,社会和市场在不断变化,知识需要不断的学习,更新,要适应市场和环境的变化! 3、重视品德素质,不要一天到晚想着耍小聪明,也许会给你带来一时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耍小聪明的才是真正的“愚人”!再说招聘方眼睛都很辣,你的小伎俩逃不过他们眼睛的! 4、多参与用人单位就业讲座或者其它就业讲座建立双方更流畅、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大学生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不能畅通、有效的被大学生了解,这其中缺乏有效沟通的平台。大学生就业政策解读一、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的政策措施二、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政策三、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四、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五、对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措施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从2002年开始,高校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当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人,较上年增加了1万人,增幅达1%。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比上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到2002年底,又有约22万人实现就业,就业人数达到116万人,就业率上升到80%。2002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从地区看,北京、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需求较旺,需求总量大于当地的生源数。中西部不少省区虽然有较大的用人需求,面临的问题是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往往招不到合格的人才,出现了“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在一些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当前就业岗位相当有限,难以吸纳本地毕业生。从院校类别看,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初次就业率为85%,部门高校次之,地方院校较差。从学历看,用人单位对学历高的毕业生需求高于对学历低的毕业生需求。研究生供需比约为1:6,本科生约为1:3,专科(高职)生约为1:4。从专业看,一些紧缺专业如计算机、通讯、电子、土建、自动化、机械、医药和师范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一些长线专业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较少。今后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快,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根据前几年招生数据推算,今后几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保持大幅度的增长。2003年为212万人,较上年增加了67万,增幅达到2%的高峰。2004年毕业生为280万人,较上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到1%;2005年为340万人,较上年增加60万人,增幅达到4%。届时,毕业生总量为扩招前的9倍。由于今后几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可以预计,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有就业意愿但未能就业的大学生群体最值得关注。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社会上称之为“毕业漂族”。其具体情况有以下三类:一类是复习考研者。为提高自身的就业条件,获得更好的工作职位,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工作而选择考研的毕业生迅速增多,这部分人约占“毕业漂族”的30%左右。他们中的不少人集聚在大中城市的大学附近租房住,以便及时获得考试信息,参加学校组织的考研培训。这批人如能考上研究生,则在三年后进入就业市场;若考不上,当年就会加入失业行列。  二类是边看边干者。有些是毕业后到处打短工,频繁变换工作岗位;有些是因用人单位或个人原因,时而应聘,时而解约。这些人约占“毕业漂族”的20%。三类是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他们没有考研的打算,仍将户口、档案放在学校里,虽然有就业的意愿但难以就业,他们约占“毕业漂族”的50%。其中不少人通过各种方式多次求职,但仍找不到工作,心理受到较大的打击。在上述三类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第一类人有明确的目标,他们一般集聚在一起,互相鼓励,如无大的变故,属于相对稳定的群体。第二类人虽然边看边干,但能逐步融入市场,适应市场就业。但第三类人市场就业能力相对不强,心理较脆弱,而其数量在今后还会成倍增加,需要特别关注。

分析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论文题目有哪些

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1.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从2002年开始,高校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当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人,较上年增加了1万人,增幅达1%。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比上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到2002年底,又有约22万人实现就业,就业人数达到116万人,就业率上升到80%。2002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从地区看,北京、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需求较旺,需求总量大于当地的生源数。中西部不少省区虽然有较大的用人需求,面临的问题是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往往招不到合格的人才,出现了“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在一些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当前就业岗位相当有限,难以吸纳本地毕业生。从院校类别看,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初次就业率为85%,部门高校次之,地方院校较差。从学历看,用人单位对学历高的毕业生需求高于对学历低的毕业生需求。研究生供需比约为1:6,本科生约为1:3,专科(高职)生约为1:4。从专业看,一些紧缺专业如计算机、通讯、电子、土建、自动化、机械、医药和师范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一些长线专业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较少。2.今后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快,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根据前几年招生数据推算,今后几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保持大幅度的增长。2003年为212万人,较上年增加了67万,增幅达到2%的高峰。2004年毕业生为280万人,较上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到1%;2005年为340万人,较上年增加60万人,增幅达到4%。届时,毕业生总量为扩招前的9倍。由于今后几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可以预计,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3.有就业意愿但未能就业的大学生群体最值得关注。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社会上称之为“毕业漂族”。其具体情况有以下三类:一类是复习考研者。为提高自身的就业条件,获得更好的工作职位,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工作而选择考研的毕业生迅速增多,这部分人约占“毕业漂族”的30%左右。他们中的不少人集聚在大中城市的大学附近租房住,以便及时获得考试信息,参加学校组织的考研培训。这批人如能考上研究生,则在三年后进入就业市场;若考不上,当年就会加入失业行列。 二类是边看边干者。有些是毕业后到处打短工,频繁变换工作岗位;有些是因用人单位或个人原因,时而应聘,时而解约。这些人约占“毕业漂族”的20%。三类是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他们没有考研的打算,仍将户口、档案放在学校里,虽然有就业的意愿但难以就业,他们约占“毕业漂族”的50%。其中不少人通过各种方式多次求职,但仍找不到工作,心理受到较大的打击。在上述三类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第一类人有明确的目标,他们一般集聚在一起,互相鼓励,如无大的变故,属于相对稳定的群体。第二类人虽然边看边干,但能逐步融入市场,适应市场就业。但第三类人市场就业能力相对不强,心理较脆弱,而其数量在今后还会成倍增加,需要特别关注。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从2002年开始,高校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当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人,较上年增加了1万人,增幅达1%。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比上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到2002年底,又有约22万人实现就业,就业人数达到116万人,就业率上升到80%。2002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从地区看,北京、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需求较旺,需求总量大于当地的生源数。中西部不少省区虽然有较大的用人需求,面临的问题是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往往招不到合格的人才,出现了“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在一些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当前就业岗位相当有限,难以吸纳本地毕业生。从院校类别看,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初次就业率为85%,部门高校次之,地方院校较差。从学历看,用人单位对学历高的毕业生需求高于对学历低的毕业生需求。研究生供需比约为1:6,本科生约为1:3,专科(高职)生约为1:4。从专业看,一些紧缺专业如计算机、通讯、电子、土建、自动化、机械、医药和师范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一些长线专业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较少。今后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快,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根据前几年招生数据推算,今后几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保持大幅度的增长。2003年为212万人,较上年增加了67万,增幅达到2%的高峰。2004年毕业生为280万人,较上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到1%;2005年为340万人,较上年增加60万人,增幅达到4%。届时,毕业生总量为扩招前的9倍。由于今后几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可以预计,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有就业意愿但未能就业的大学生群体最值得关注。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社会上称之为“毕业漂族”。其具体情况有以下三类:一类是复习考研者。为提高自身的就业条件,获得更好的工作职位,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工作而选择考研的毕业生迅速增多,这部分人约占“毕业漂族”的30%左右。他们中的不少人集聚在大中城市的大学附近租房住,以便及时获得考试信息,参加学校组织的考研培训。这批人如能考上研究生,则在三年后进入就业市场;若考不上,当年就会加入失业行列。  二类是边看边干者。有些是毕业后到处打短工,频繁变换工作岗位;有些是因用人单位或个人原因,时而应聘,时而解约。这些人约占“毕业漂族”的20%。三类是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他们没有考研的打算,仍将户口、档案放在学校里,虽然有就业的意愿但难以就业,他们约占“毕业漂族”的50%。其中不少人通过各种方式多次求职,但仍找不到工作,心理受到较大的打击。在上述三类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第一类人有明确的目标,他们一般集聚在一起,互相鼓励,如无大的变故,属于相对稳定的群体。第二类人虽然边看边干,但能逐步融入市场,适应市场就业。但第三类人市场就业能力相对不强,心理较脆弱,而其数量在今后还会成倍增加,需要特别关注。

人多工作少,就业难,就应该看重社会经验了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哪些? 毫无疑问,这些事件不仅影响到总体就业状况,也必然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然而,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最关键的影响因素还是“结构性的”。这些因素包括短期供给超量、区域选择偏好、就业能力不足等方面,其中解决就业能力不足问题将是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根本所在。 在时间结构上,大学毕业生供给超量增长在短期内超出了需求的增长,劳动力市场还需要时间逐步调整。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快速增长,特别是经济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带动了对高人力资本存量的高校毕业生的强劲需求,从而促动了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我国从业人口中具有各类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5%,而工业发达国家则为25%-30%,因此,加快提升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问题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寻找工作。劳动力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步消化大学毕业生在短期内的超量供给。 但是,必须说明的是,不能仅仅以大学生暂时的就业困难就去否定高等教育政策,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严格地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为更多的青年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仅促进了教育公平,改进了个人职业发展潜力,还从整体上促进了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的提升。 在区域结构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与政府政策激励上的错位导致实际有效需求不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从而对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市场需求是一个不利因素。 虽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计划而产生大量需求,但由于欠发达地区所能支付的价格(工资收入、发展机会、流动性等)不足以补偿大学生的人力资本投资,因此,按照劳动力市场机制,无法实现供求结合。在我国,由于人才流动的单向性特点导致的流动成本过高进一步恶化了欠发达地区的有效需求不足。尽管国家也采取了“西部志愿者计划”等政策措施,但是无论从需求量扩大还是人力资本补偿来说,都难以有效改变这种状况。 与此相反,由于大城市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对大学生就业的吸引力很大,而且这些中心大都居于高端的产业结构而对大学生有着强劲的需求,但是一些地方性的需求抑制(显性的指标限制与隐性的行政限制)与对中小企业或非正规部门的需求抑制(户口、社会保障、流动等),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人为分割,其结果要么是直接人为地降低了用人单位的有效需求,要么是“促进”灵活就业,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成本与风险。 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例如,IBM中国区对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有:第一个方面是服务意识,能不能从客户的角度去出发,去想问题;第二个方面是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方面是沟通的能力;第四个方面是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职业操守和商业道德。 然而,大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任职资格模型”。对个人而言,就业能力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等资产,他们使用和配置这些资产的方式与向用人单位展示这些资产的方式以及他们寻找工作的特定环境(个人环境与劳动力市场环境)。由于大学生是作为一个“产品”在一个高等教育系统中被制造出来的,因此就业能力不足主要是与大学联系在一起的。这既与传统上相对集中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有关,也与高校本身的教育能力不足相联系。 长期以来,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此外,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市场能力”——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等等。

简单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题目有哪些

1.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从2002年开始,高校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当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人,较上年增加了1万人,增幅达1%。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比上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到2002年底,又有约22万人实现就业,就业人数达到116万人,就业率上升到80%。2002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从地区看,北京、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需求较旺,需求总量大于当地的生源数。中西部不少省区虽然有较大的用人需求,面临的问题是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往往招不到合格的人才,出现了“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在一些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当前就业岗位相当有限,难以吸纳本地毕业生。从院校类别看,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初次就业率为85%,部门高校次之,地方院校较差。从学历看,用人单位对学历高的毕业生需求高于对学历低的毕业生需求。研究生供需比约为1:6,本科生约为1:3,专科(高职)生约为1:4。从专业看,一些紧缺专业如计算机、通讯、电子、土建、自动化、机械、医药和师范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一些长线专业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较少。2.今后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快,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根据前几年招生数据推算,今后几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保持大幅度的增长。2003年为212万人,较上年增加了67万,增幅达到2%的高峰。2004年毕业生为280万人,较上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到1%;2005年为340万人,较上年增加60万人,增幅达到4%。届时,毕业生总量为扩招前的9倍。由于今后几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可以预计,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3.有就业意愿但未能就业的大学生群体最值得关注。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社会上称之为“毕业漂族”。其具体情况有以下三类:一类是复习考研者。为提高自身的就业条件,获得更好的工作职位,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工作而选择考研的毕业生迅速增多,这部分人约占“毕业漂族”的30%左右。他们中的不少人集聚在大中城市的大学附近租房住,以便及时获得考试信息,参加学校组织的考研培训。这批人如能考上研究生,则在三年后进入就业市场;若考不上,当年就会加入失业行列。二类是边看边干者。有些是毕业后到处打短工,频繁变换工作岗位;有些是因用人单位或个人原因,时而应聘,时而解约。这些人约占“毕业漂族”的20%。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从2002年开始,高校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当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人,较上年增加了1万人,增幅达1%。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比上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到2002年底,又有约22万人实现就业,就业人数达到116万人,就业率上升到80%。2002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从地区看,北京、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需求较旺,需求总量大于当地的生源数。中西部不少省区虽然有较大的用人需求,面临的问题是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往往招不到合格的人才,出现了“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在一些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当前就业岗位相当有限,难以吸纳本地毕业生。从院校类别看,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初次就业率为85%,部门高校次之,地方院校较差。从学历看,用人单位对学历高的毕业生需求高于对学历低的毕业生需求。研究生供需比约为1:6,本科生约为1:3,专科(高职)生约为1:4。从专业看,一些紧缺专业如计算机、通讯、电子、土建、自动化、机械、医药和师范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一些长线专业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较少。今后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快,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根据前几年招生数据推算,今后几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保持大幅度的增长。2003年为212万人,较上年增加了67万,增幅达到2%的高峰。2004年毕业生为280万人,较上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到1%;2005年为340万人,较上年增加60万人,增幅达到4%。届时,毕业生总量为扩招前的9倍。由于今后几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可以预计,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有就业意愿但未能就业的大学生群体最值得关注。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社会上称之为“毕业漂族”。其具体情况有以下三类:一类是复习考研者。为提高自身的就业条件,获得更好的工作职位,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工作而选择考研的毕业生迅速增多,这部分人约占“毕业漂族”的30%左右。他们中的不少人集聚在大中城市的大学附近租房住,以便及时获得考试信息,参加学校组织的考研培训。这批人如能考上研究生,则在三年后进入就业市场;若考不上,当年就会加入失业行列。  二类是边看边干者。有些是毕业后到处打短工,频繁变换工作岗位;有些是因用人单位或个人原因,时而应聘,时而解约。这些人约占“毕业漂族”的20%。三类是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他们没有考研的打算,仍将户口、档案放在学校里,虽然有就业的意愿但难以就业,他们约占“毕业漂族”的50%。其中不少人通过各种方式多次求职,但仍找不到工作,心理受到较大的打击。在上述三类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第一类人有明确的目标,他们一般集聚在一起,互相鼓励,如无大的变故,属于相对稳定的群体。第二类人虽然边看边干,但能逐步融入市场,适应市场就业。但第三类人市场就业能力相对不强,心理较脆弱,而其数量在今后还会成倍增加,需要特别关注。

在选择工作时,我们往往会考虑行业前景、薪资水平、福利待遇、晋升通道、专业对口度、个人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但个性的95后们从不介意赤裸裸的表达自己对钱的喜爱和崇拜,什么兴趣爱好、职业发展都不如工资条上的阿拉伯数字真实,认为只有解决温饱问题才能追求更加高尚的价值观!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都会考虑哪些因素?很现实!最重视自己的意愿和兴趣95后的一代可以说是大部分人都可以活出自我,选择工作时最重视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而不太愿意为了完成父母的期待而选择回家发展或者从事稳定的工作,他们更愿意自己去外面的世界拼和闯,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蓝图,而不愿意活在父母的安排之下,过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即使前路并不平坦,但依然勇敢前行!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都会考虑哪些因素?很现实!最注重工作地的发展机会和消费水平在工作地点的选择上,最先考虑的是发展机会和消费水平,说白了,就是在工作地生活的性价比高低。其次离老家的距离远近、当地人才政策等也是考虑因素之一,毕竟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离爸妈太远也不见得是好事。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都会考虑哪些因素?很现实!

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 摘要:大学生就业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但大学生在求职面试时,往往因为忽视了细节处的表现,以及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从而与工作失之交臂。所以,大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礼仪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关键词: 不可 忽视 细节 礼仪 心理 大学生 就业 高等的学历、丰富的知识为大学生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在求职面试时,许多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生,往往因为一些细小的问题而与工作失之交臂。 当今大学生进行面试时,除了常规的问题之外,还会碰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而招聘单位也正是从这些千奇百怪的面试中,选拔出他们所需要的人才。最近就从电视上看到这样一档节目:一家公司在对三位大学生进行面试时,搞了一次活动,让三位大学生到一家幼儿园,分别向小朋友们解释“竞争”这个词的含义。招聘单位不仅从三位大学生在这次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更是从他们在细节处的表现,去评价他们是否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是否诚恳、认真,是否具有爱心、耐心,是否尊重对方、把服务对象放在第一位等等,由此他们总结出三位面试者综合能力的高低,从而选出一位最佳的人才。因为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是综合型的、应用型的人才。只具备了高等的学历和丰富的知识是不行的,还要有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所以招聘单位也都希望得到这样的人才。但面试时间很短,因此他们就从面试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进行判断。一位礼仪专家曾说:“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现素质。”因为一些小事情或一些不经意的细节往往会透露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显现出一个人的本质,招聘方就能从中迅速产生判断,结果就可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前程。而这些都不是大学生短时间靠突击就能具备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如果你拥有良好的全面素质,你就会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机遇。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要想把握住更多的机会,就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在知识面广、专业技术精通、业务能力强的基础上,还必须提高个人的修养,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以避免因为一些细节问题而影响自己的前程。要想提高个人的修养,就必须掌握一些必备的礼仪知识。 首先是个人礼仪。虽然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但要想塑造良好的大学生形象,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就必须注意学习一些个人礼仪知识。比如修饰、化妆、仪态、服饰、谈话等等。在现代市场经济下,每个组织都在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其中就包括员工形象。一位打扮不合时宜的、或粗心的、或邋遢的大学生与形象良好的大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参加面试,前者肯定是落选者。因为员工的不良形象也有损组织的形象,给组织带来损失。就有这样一位大学生,他在面试时穿了一身刚买的深色西装、一双黑色的皮鞋和一双白色的袜子,希望自己形象不俗,能给主试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但他不知自己已违背了西装着装的基本规则。他虽然穿上了深色的西装和黑色的皮鞋,却不合时宜地以一双与前者反差过大的白色袜子同其搭配,而且在他所穿的西装上衣的左侧衣袖上,本当先行拆掉的商标,依旧赫然在目。本想给考官留下良好印象的这位大学生得到了相反的结果。所以,大学生参加面试时,一定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比如皮肤要洁净,指甲要及时修剪,头发要整洁,口腔要卫生,要有正确的站、坐、走相,服装要合时宜,鞋要擦干净,不要随便打断主考官的谈话,谈话时要注意语音、语调、语速、语气等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面试过程中要始终面带微笑。这些细节都是体现大学生素质修养的,掌握了这些礼节,将有助于大学生求职的成功。 其次是公共礼仪。公共礼仪是大学生介入社会生活的一种基本工具,更有助于大学生的求职就业。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金利来品牌的创始人曾宪梓在面试应聘者时,出了一道有趣的测试题:将一把用来打扫卫生的扫把斜放在办公室门口。 应聘者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应聘者都能把扫把扶起来。曾宪梓最后录取的是那些达到条件并主动将倒在地上的扫把扶起来的人。他的道理很简单,应试的人进出时看到了倒在地上的扫把,虽然自己不会跌倒,但可能会碰到其他的人,并且看着也别扭,而他却不愿意弯一弯腰把扫把扶起来,说明这个人不习惯为他人着想,或是不灵敏,而且很懒。如果有能力的大学生因为这件事而与将要到手的工作失之交臂,实在是太可惜了。 还有一位品学兼优、精明强干的女大学生,被一家外资企业看中了,但就因为她不知道有关轿车座次的礼节,而大意失荆州。根据礼仪规范,当轿车的主人亲自驾车时,一名搭车者只有在轿车的前排与之平起子坐,才是尊重对方的做法。但当那位外资企业的外方总经理亲自驾车时,这位女大学生却坐在了轿车的后排座位,这通常被理解为有意怠慢亲自驾车的主人。这样一来,其结果便可想而知。如果掌握了公共礼仪知识,大学生就不会因为这些细节问题而阻碍求知就业了。比如要有良好的公德心,尊重、关心别人,真诚待人,能正确称呼对方,掌握握手的礼仪,乘坐交通工具的礼仪,能正确使用现代通信工具,懂得一些国际礼仪等等。 面对就业,大学生的心理也是复杂多变的。通过几年大学生活,同学们在知识、能力与人格方面有了积极的显著发展,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积极的就业动机,为能尽快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由衷的欢欣;而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许多大学生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在所学专业领域一展身手。但是在就业过程中,又难免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 大学生就业的一般心理问题: 大学生群体是个体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集多种特殊性于一身,具有处于“第二次心理断乳期”、“边缘人”地位,处于“心理延续尝负期”,多重价值观、人格的再构成等心理内在原因;同时存在着环境中诱发因素的作用,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个体一生中的其他阶段人群及处于这一时期的其他群体明显要低。一般的观点认为“大学生就业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挫折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及其他心理如注重实惠、坐享其成的心态、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等。为了帮助广大毕业生同学更好地认识这些问题,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和心理调适,我们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大学生就业时一般存在哪些心理问题。 (一)就业心理压力与焦虑 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使就业问题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在各年级学生都存在。清华大学2000年的调查显示,个人前途与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中最大的因素,而且压力有随着年级增高而上升的趋势。学生就业压力体验相当严重,尤其以心理体验最为严重。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压力较过去有明显增大,主要原因是毕业方向的选择、就业、考研、恋爱分合、大学中不愉快经历、离别感伤、突发事件、经济条件等冲突和事件;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大于男大学生,农村学生的焦虑水平高于城市学生。而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的释放方式则过于内向化,主要是自己解决和求助于同学朋友。 (二)就业心理期望与失落感 许多大学生都有一种“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心理,因此对择业的期望相当高。大学生大多希望到生活条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工作,而不愿到急需人才但条件艰苦的中小城市和基层小单位,过分地考虑择业的地域、职位的高低和单位的经济效益。高期望驱使毕业生总是向往高薪水、高职位、高起点,渴求高收入、高物质回报率,并一厢情愿地对用人单位提出种种要求,将自己就业的目标定得很高,即使找不到合适的单位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值。比如,有一些学生就说:“非北京、上海、深圳不去。”可是现实就业岗位大多不像大学生所想象得那么美好,因此当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较大时,就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并产生偏执、幻想、自卑、虚伪等心理问题,并可能导致择业行为的偏差。 (三)就业观念不合理 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虽然在总体上是倾向于务实化与理性化,但由于处于择业观念的转型过程,因此各种不良观念也存在着,并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顺利就业。这些不良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只顾眼前利益,忽视职业发展。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标准中只有工作条件、收入等眼前实在利益,而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虑,因而极易选择到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 2、职业标准过于功利化、等级化。一些毕业生同学过分强调职业的功利价值,甚至还将职业划分为不同等级,而不考虑国家与社会的需要,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去工作。 3、求安稳,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很多大学生仍然喜欢稳定、清闲、福利保障好的单位,希望以此就能选定理想的职业,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 4、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在求职时,只要是与自己专业关系不密切的职业就不考虑,这样做只能是人为地增加了自己的就业难度。 5、职业意义认识不当。许多大学生从观念上来说,还是仅仅把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