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扬州文化论文3000字怎么写才好

发布时间:2024-07-12 11:51:54

扬州文化论文3000字怎么写才好

内容提要:《风月梦》的作者为邗上蒙人,晚清扬州人。小说在鸦片战争的大背景下展示了一个特定地域——扬州城的风俗民情。本文从妓女文化、节日文化、曲艺文化等三个方面揭示了《风月梦》中所蕴涵的浓厚的扬州文化。  关键词:《风月梦》;妓女文化;节日文化;曲艺文化  问世于鸦片战争之后的《风月梦》能够真实反映那一时代的城市生活,而与普通的世情题材或妓女题材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城市小说当然以写城市为主,写出城市特色,且是特定时代的城市特色。从文化的角度来说,乃是体现城市小说的世俗性品格。《风月梦》的内容是对19世纪扬州时代生活的记录,也是对扬州风俗文化的弘扬。[9]扬州之风俗特色,从名物到女妓,从节令到风俗,在《风月梦》中都有反映。  《风月梦》书前有道光戊申(二十八年,1848)邗上蒙人自序,作者当为扬州人,余者不详。[4]“《风月梦》所附的1848年作者自序中表明,该书显然属于写实一类。序作于红梅馆,时间是1848年冬至,作者号邗上蒙人,‘邗上'即扬州,道光年间作品,《风月梦》乃直根于特定地域——扬州城。”①因而《风月梦》中很多运用文字的语言记录着扬州的风俗民情。  “一切严肃作品说到底必然都是自传性质的,而且一个人如果想要创造出一件具有真实价值的东西,他便必须使用他自己生活中的素材和经历。”[7]既然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反观,怜悯和伤感,“不管作家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在作品中投入自己的身影则是理所当然”②。“故事完全设置在扬州城内,清之扬州府含江都、甘泉二县。该书楔子称,书以扬州为背景。”那么作者写实扬州,扬州的风俗文化从其作品中体现出来。  本文具有三大主旨。其一,论证扬州地域的妓女风俗在《风月梦》中的体现;其二,证扬州传统节日风俗在《风月梦》中的体现;其三,论证扬州曲艺风俗在《风月梦》中弹词的关系与体现。  一、《风月梦》与扬州妓女文化  唐诗中呤咏扬州女子的诗很多,杜牧的三首七绝可算是当时的代表作。他这三首著名的七绝,都是写扬州的妓女。其中,《寄扬州韩绰判官》可位列第一,诗云:“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遣怀》可排第二,诗云:“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嬴得青楼薄悻名。”《赠别二首》中的其一则可列为第三,诗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以后在历代的诗文中,常有提及扬州妓女的,以至在中国的古代社会里,一直把扬州看作是出妓女的地方。直到现代,朱自清先生在《说扬州》中还说到此事:“提起扬州这地名,许多人想到的是出女人的地方。”可见,自隋唐至今的千余年里,都有“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佳话在流传。  扬州一带有贱女之俗,“产者则恶之”。[2]不是说这里人不漂亮,因为素来就有“扬州女子貌美”一说,扬州女子为什么貌美呢?其一,扬州位于长江下游的水网地带,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水乡滋润养育了扬州女子的天生丽质和灵秀之气,其二则要归于扬州女子的梳妆打扮了,尤其是妓女更讲究美容的女子,那就“艳妆人比画图工”,“更将梳理斗春容”了。[5]  当时清政府闭关锁国、封建保守,时尚在当时妇女眼里的模本只有标新立异的妓女身上,她们成为一种时尚潮流的风向标,因此她们就是当地独特风俗与时尚潮流的集大成者。扬州风俗从妓女的装饰上可以看出,作为一个艳榜远扬的扬州,它肯定有着自己的管理特色——拆帐;还有它的竞争方式——定花榜来品评妓女水准等等,这些扬州风俗可以在《风月梦》中一一得以印证。  《风月梦》与簪花  在传统社会里,扬州女子讲究发式,更讲究发饰。扬州女子一直喜爱用金玉珠宝类的首饰作为自己的发饰,就出土的文物看,早在隋唐时期扬州人就使用金、玉、牙、骨等各种质地的发簪、发钗、步摇和耳环,这些发饰在扬州的隋唐墓葬中都有发现。[5]  从风俗的地域特点来说,扬州传统风俗发饰的特色在于簪花。  宋人王观在《扬州芍药谱》中曰:“扬之人与西洛不异,无贵贱皆喜戴花,故开明桥之间,方春之月,佛旦有花市焉。”女子簪戴鲜花,则历代都有,并且城市乡村,老妇少女都乐意戴花。由于此俗相当普遍的,所以扬州就有人以种花、卖花为业。[5]在《风月梦》中陆书看见“街市上兰花担”。  扬州人簪戴鲜花的品种很多,几乎各种应时花卉都可以采取簪戴,迎春花、茉莉花、柳枝球、艾草叶等等。[5]譬如:  只见他(月香)头上乌云盘了一条辫子有二两多;偌大一条元色头条辫线辫须,拖在右太阳[穴]傍边,插了四柄玫瑰花,约有三十几条。(第五回)  那一个(巧云)年在二十左右,也是苏塌子鬏,拴了一根烧金簪,面前拴了一根烧金如意插了两柄玫瑰花,刷着刘海箍。(第六回)  (双林)梳的元宝鬏,带着金簪金如意,斜插了一根烧金点翠丹凤朝阳耳挖,玫瑰花箍,戴了两柄玫瑰,又斜插了两柄玫瑰花。(第六回)  萧老妈妈子喊了梳头的妈妈,代月香……换了簪环,带了时鲜花卉并鲜花箍子。  那些村庄妇女,头上带着菖蒲、海艾、石榴花、荞麦吊挂,打的黑蜡……  簪髻在扬州十分普遍,在《风月梦》中提到的簪花、戴花八、九次,具有普遍特色,试想三十朵玫瑰有多庞大,茶花女戴一两朵花,王熙凤也替刘姥姥戴了满头花也没三十几朵,就已经是满头了,那么三十朵数量之多,在别处是不曾见的。  《风月梦》与“扬州脚”  小脚,又叫三寸金莲,俗称裹小脚,是把女子的小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得又小又尖的一种封建陋俗。自古有“天下美女出扬州”一说,实际上与“苏州头”并称“扬州脚”才是扬州美女的最大魅力所在。[2]“三寸金莲标准:瘦、小、尖、弯、香、软、正。”[2]短小是基本特征,月香、凤林的脚“不足四寸”,桂林有“四寸大的脚”,巧云“有五寸大些脚”,双林“有四寸半的脚”。[4]  缠足之所以能够广泛兴盛而且历时弥久,蔓延极广,无疑是宋代以后从精神上到肉体上对女性禁锢的直接后果。小脚女子不仅迎合了封建统治者与士大夫视女性为玩物的低级趣味,满足了封建时代性变态男子所谓小脚“瘦欲无形,越看越生怜惜”,明清以来,当男女缠绵之际,女人的小脚不仅能够激发男人的性欲,而且还能够激发女子的性欲,大肆卖弄莲钩三寸。在那时看来,比暗送秋波、眉目传情还要“刺激”。纤纤小脚已成为古代女子的第三性特征,这种病态的性意识与奇特的审美观,而且还成为封建时代禁锢女人走向社会的一种压迫手段。[2]第二十九回中:  凤林平空笑道:“我还告诉你句笑话,他爱我脚小,叫我跟他从良回去呢。”  奇特的习俗,并且扬州还以“扬州脚”出名!  《风月梦》与花榜、拆帐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也开始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基础遭到了破坏,从而使广大农村的经济和农民的生活面临困境;一方面,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从萌芽时期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从而促使工商业不断得以发展,城市经济也日趋繁荣。近代社会经济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恰好都有利于妓女的发展。因为娼妓业总是城市经济同步发展的。近代城市工商业的扩展与繁荣,尤其需要娼妓业的辅助与刺激,而农民的破产又为城市妓院的扩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妓女来源。[1]  而花榜和拆帐在扬州妓院管理上是十分流行的。花榜往往是由妓院经营者的审美标准来划定,但实际上还是由嫖客的审美标准来决定的女妓等第格局。天启元年,潘之恒在《金陵妓品》中提出四个标准:“一曰品,典则胜;二曰韵,丰仪胜;三曰才,调度胜;四曰色,颖秀胜”,清初花榜大致继及晚明格局。[2]妓女向嫖客讨对联,以抬高身价,“花榜实际上成为了风月界的一种具有权威性的商业广告。”[2]  花榜,既然作为一种品评名妓的格式,即品评仍以诗词或评语题写,着墨于音容笑貌、身姿风采、性情技艺等方面。类似扬州的上海妓院,类别繁多,等级森严,头等妓院有书寓、长三等,长三诸妓,呼曰校书;书寓妓则称之为词史,通称先生。嘉隆年间,《莲台仙会品》原榜前三名[1]:  品目 妓女姓名 花名 妓女居址 评语  女学士 王赛玉 紫薇 旧院后门街 赢楼国色原名玉,瑶岛天仙旧是王  女太史 扬璆姬 莲花 旧院纱帽巷 旧家虢国还秦国,绝世吴璆共楚璆  女状元 蒋兰玉 杏花 旧院鸡窝巷 丽质人如玉,幽香花是兰。  汉宫宜第一,秦史合成双。  仅例三个,可看以评选出来的妓女,以科举功名、花卉来命名,评语属于藏头联,暗含所评妓女名字。《风月梦》没有公布花榜,但是因袭这个传统,简例几个如[4]:  品目 妓女姓名 花名 妓女居址 评语  校书 月香 缺 藏经院进玉楼 月宫不许凡夫履,香味偏沾名士衣  校书 桂林 缺 强大家 桂树临风香愈远,林花映日色偏娇  女史 凤林 缺 强大家 凤鸟和鸣鸾率舞,林花烂熳蝶常飞  显然是对妓女的一种皮里阳秋的恭维,“霜管画眉春睡足,菱花照面晓妆迟”——斥责双林为残花败柳,但是也反应了一种风俗。当然花榜不是一成不变的,月香也被称为“女史”,凤林也被称为“仙史”,主要是由嫖客的审美标准来定,这些花榜仅作为一种扬州现实存在的风俗,在《风月梦》中有所体现。管窥一豹《风月梦》中拆帐,一叶知秋扬州妓院的组合形式与营业方式的完善。  爱林是个“分帐伙计”,翠琴是个“伙计”,秀红也是个“新捆下来的一个伙计”[4],凤林自述:  前年将我捆到清江二年,他得到了多少捆价,私房银两,衣饰,进年又将我捆到扬州,才来了月余日子。[4]  她们的身份不一,而且从上面表格和书中也可以看出,月香、翠琴、翠云住在进玉楼,桂林、双林、凤林、巧云在强大家,扬州实行大院制,其特点就是规模大,房屋由老板(萧老妈妈子、强大)成片成幢租赁猛然后分别布置出大小不等的房间,各房间摆设不一,月香、桂林也不一样,主要看自身的条件了。自由身自称伙计,本家称他们客师,她们可以自选房间,但家具必须自备。所得收入又妓女(客师)和本家(老板)分成,一般为四六开或三七开,称为“拆帐”。她们的行动较为自由,只要结清帐目,即可离院。另外,还有典押而来的妓女,称为“押帐”;包身而来的妓女,称为“包帐”;“捆来”的妓女(指本家为之代还债务者)称为“退帐”。[1]这类妓院盛行于各地,此类风俗扬州不乏有之,从记实的《风月梦》中可以体现出来。  这些扬州风俗的写实素材更反映出《风月梦》的作品的纪实性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艺术性价值,它是一部具有地域特色的狭邪小说,地域风情胜于故事情节。  狎妓冶游,选艳征歌,是中国古代文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邗上蒙人是个经历风月场所的扬州文人,他的文章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区域的节日风俗。扬州的风貌通过几次值得关注的乘舟游览进一步得到揭示,这占据了第五回、十三回、十六回书的绝大部分篇幅。十三回中发生在端午节,读者通过陆书和月香的视角体验到当地的独特风俗。另外两次是去庙里游玩,一次是五人结拜,另一次是为庆祝月香病愈。[6]  扬州冶游也盛行画舫风流,妓女乘画舫游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游客招邀,即可提前预约,也可临时招携。提前预约则必须先投柬贴。临时招携则可省去此道手续。一种是妓女买棹湖上招引游客。  此外,端午节赛龙舟也是扬州的重要民俗。端午节之竞渡竞标的传统在扬州由来已久。《风月梦》第十三回专写小孩子的吊艄,还有端午龙舟,首先是九只龙船斗标抢鸭子,将两笼鸭子送到陆书们的船上,谓之“送标”,意味此活动将由他们开销,拿鸭子的人将鸭子依次丢进河里,而九只龙船也依次快速划过,抢鸭子,这一活动引来了无数游船观看。此外还有多种多样的水上运动,比如“看见有人蹬在龙船头上,一个筋斗跳下河去,多远才冒了上来,名曰跳水头,比抢鸭子还热闹。”  第十三回《贺端阳陆书看龙船》中:  但见榴红似火,艾绿如旗。……用过午饭,那些大小游船纷纷来往,又听得锣鼓喧天,远望族旗蔽日,各色龙船在水上如飞而至。有两条龙船上有洋楼旗伞,总是簇新,龙船上挂的像生人子,那站龙头的朋友,穿着华丽衣服,腰里接着洋表、小刀、葫包、扇套、手帕等物头,带时式雨缨凉帽,足穿时式缎靴,年纪又轻,夜服又新,站得又稳,出色好看。  清代末年,扬州城里以南门钞关运河上的龙舟竞渡最为盛大。当时的富商大户把“赏钱××两”的赏票放在掏空的鸭蛋里,将鸭蛋壳仍到运河中,让划龙舟的水手下河“抢标”。鸭蛋壳在水面上随波逐流,沉浮不定。“抢标”的水手不准用手争抢,一定要用嘴将鸭蛋壳咬住,才算“得标”。  斗标共是九条龙船,后面有一只没篷子小船,上面摆了两个篾笼,内里有十几只活鸭。……随后凡有吊艄小孩的龙船,总靠着他们大船。就将鸭子船内两个蔑笼提上大船,摆在船头。那九条龙船总敲起抢标、锣鼓在他们大船前划来划去,那些游船听见这里撩标,总纷纷赶来,团团围绕。那站在陆书们船头上两个人,见有只青龙划近大船,就将蔑笼内鸭子抓了一只往河里一撩,那青龙船上早有一个划船的朋友,精赤着身体,只穿了一条裤头儿,发辫绕了一个咸菜把子,蹬在龙头上,见鸭子一撩,他就跳下河去,将鸭子抢起,复跳上龙船。  游客掼鸭,人立龙首,争下捉之,曰“抢鸭”。或猪脬掷水中,曰“抢标”。有采绳系短木于龙尾,七八岁小童,双丫髻,红衫绿裤,立短木上演其技,如童子拜观音、金鸡独立、倒挂鸟、鹞子翻身等名目,曰“吊梢”。初五日端午,午后人往天池看龙船,盐船各帮水手,扎纸龙头尾于脚划,酒后醺醺然,飞棹欢舞而来,曰“癞乌龙船”。必花红爆竹迎之,否则抢鸭、抢标,诸多为暴。此来彼往湖船,船中恐溅水,而岸上人见以为乐。  众人敲起吊艄的锣鼓,艄后那小孩在那小红木棍上吊艄,顽的甚么红孩拜观音、鲤鱼三跌子、张飞卖肉……各样花色,总顽过了,袁猷们将钱封把与他们。  同时,文中所展示的七八岁小童在船尾短木上“吊梢”的特写镜头,也使我们明白了扬州古运河上“船梢倒挂小童儿”是怎样一幅扣人心弦的神奇画面。  乡村里的民风更为浓郁,许多妇女都有自己的特殊打扮,有的喜爱在发髻上簪上一片绿绿的艾草叶,有的喜欢在鬓角上插上一朵红红的石榴花,有的用荞麦叶编成奇妙的虎头花,还有的用绒花编出精美的虎头纹,乡村的五月,是如此地花花绿绿,如此地生机勃勃。[5]  今日是端阳佳节,扬州风俗八蛮聚齐,两岸游人男男女女,有搀着男孩,有肩着女孩。那些村庄妇女头上带着菖蒲、海艾、石栏花、荞面吊挂,打的黑蜡,搽的铅粉,在那河岸上靸着一双红布滚红叶拔情五彩花新青布鞋子乱跑,呼嫂唤姑,推姐拉妹,又被太阳晒的黑汗流流。  这些端午时节的特殊妆饰,扬州民众统称为“端午景”。清代韦柏森在描写高邮东乡的《菱川竹枝词》中也云:“金炉一瓣降香焚,和以雄黄酒半醺。绝好梳妆端午景,虎花斜插女儿云。”“端午景”一词,应该说概括得十分贴切,再加上端午时节扬州一带裹粽子、吃“十二红”,送“绿豆糕”等礼俗,的确构成了扬州特有的热热闹闹的民俗风景线。[5]  月香叫老妈剥了一盘棕子,又拿了一个五彩细磁碟,盛的是上白洋糖腌的玫瑰花膏,请陆书吃粽子。陆书吃了一个、月香用牙箸戳起一个粽子、蘸了些玫瑰花膏,衔了半个在口内,那半个粽子靠着脸,送到陆书口内。  平日里扬州有香火,节日时有马披,这些扬州的傩文化在文中都有所体现,这些“神会”,实质上带有半宗教、半风俗的形质。其中,担任主要角色的神职人员——傩有两个名称,即“香火”和“马披”。《扬州画舫录》云:“傩在平时,谓之香火。入会,谓之马披。马披一至,锣鸣震天。”马披善于装神弄鬼,蹦纵窜跳,其行为已略具表演成分。  有两个人精身赤足,用银红兴儿布系着青兴布裤,有二尺多长铁椎穿通臂膊,手腕手里各持铁鞭,在大殿天井里热烘烘香堆子旁边乱跳。……双林向袁猷道:“这两人因为何故乱跳?”袁猷道:“他们名为马披,自称师爷,这是阴犯阳谴。”  还有跌博,又名跌成,是扬州城里有特色且极普遍的赌博娱乐方式,也是个风俗。小说第二回:  见又有些拎着跌博篮子的,那篮内是些五彩淡描磁器、洋络汗巾、顺袋钞马、荷包、扇套、骨牌、象棋、春宫、烟盒等物,站在魏璧旁边,哄着魏璧跌成。魏璧在那篮子内拣了四个五彩人物细磁茶碗,讲定了三百八十文一关。那跌博的拿那夹在夹窝内一张小高板凳坐下,将小苗帚先将地下灰尘扫了几帚,然后将耳朵眼个六个开元钱取了出来,在地上一洒,配成三字三模,递到魏璧手内,用右手将魏璧手腕托住。那傍边站有几个拾博的,向着与魏璧跌博这人嗽嘴,说道:‘叫着!'这人点头答应。魏璧将六个钱在手指上摆好,望地下一跌。那拾博人口数,一一看清了字模,拾起来又递在魏璧手内,魏璧又跌。共跌了五关,只出了两个成,算是输了三关。魏璧道:‘不跌了。'那人也不曾问着钱钞,立起身来拿了小板凳,拎着博篮同那几个拾博的去了。”  再如第十三回:  陆书、魏璧在跌博篮子上,跌了许多水老鼠、黄烟儿,带回船上,吃酒赏午。  由以上的种种描述可以见出,描绘人物的城市生活状态,刻意表现城市娱乐已成为《风月梦》的显著特征。  三、《风月梦》与扬州曲艺文化  一直以来评弹相连,但是《风月梦》中,没有提到评书,而是多处提到与苏州弹词并称的扬州弹词。评书盛兴于明清,主要分袍带(讲史及英雄传奇书)、短打(公案侠义书)、神怪(神话怪异书)三大类。说书人表演道具很简单,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醒木、一方帕,却能将中华洋洋五千年的历史传闻表达出来,确属不易。评书的俗语:“砣子”(一个单元故事)、“书胆”(主人公)、“书贼”(反面人物)、“书筋”(书中的福将)。通过阅读全文,本人认为书中涉及弹词而没有评书。  弹词的历史悠久,可能是从唐代的有说有唱的变文形式中蜕化而来。变文的唱词格式,大多是七字句,偶尔加三字头或夹杂三三的六字句等,后演变成说唱音乐,说唱音乐就是弹词的前身。扬州弹词——扬州地方曲种,原名“弦词”,流行于扬州、南京及苏北里下河地区。其表演以说表为主,弹唱为辅,与评话大致相同,所不同者一是更加讲究字正腔圆,语调韵味;二是演示动作幅度更小,只重在面部表情。[5]弹词艺术中的说、噱、弹、唱,五到、八技,都是弹词演员所具备的基本技艺。多用扬州方言,扬州弹词唱词安排在书词当中。常用曲牌有“吉祥草”、“离京调”、“满江红”、“叠落”等,以羽调和商调居多。曲调朴实典雅,古色古香,多年来无什变化。唱词有代言体和叙事体,一般为三字句或七字句,可适当增减字,多为偶句押韵。伴奏“上、下手”协调默契,三弦弹骨架音,疏放雅朴,琵琶则润、密多变,跌宕绮丽,谓之“三弦骨头琵琶肉”。[10]扬州妓女,在清代是有分等级的,像双林、月香这些“相公”(清有花榜),也是色艺俱全,技艺方面其一就是弹唱。《风月梦》开篇就写:  天凝门水关里面出来的游湖船上面间或有人带的女妓,也有唱大曲的,也有唱小曲的,笛韵幽扬,歌声袅娜。  《风月梦》作为写实小说,纪实性强,扬州艺人弹唱水平高,表现在即兴演唱,弹词的演出形式,灵活多变,较少受舞台、布景、道具、人数以及空间和时间等条件的限制。若演出即谓“双档”,就是二人相应配合,以不同人物的口吻、声调对话,一人侧重叙述,一人侧重唱曲。其实弹词很多都是取材于生活,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民间艺术。在第二十九回《背盟誓风林另嫁》中:  贾铭向凤林道:‘我意欲屈你唱个小曲,不知可赏光否?'凤林听了,喊高妈将琵琶取来,接在手内,又叫高妈将脚蓝内那一双未曾穿过的白洋结顾绣三蓝鞋子拿出来,放在贾铭席前。凤林弹起琵琶,转动歌喉,唱了一个《离京调》其词曰:  洋经花鞋三寸大,未曾穿过送与冤家,送冤家,留为忆念来收下,我没奈何,硬着心肠来改嫁。你若想起我这好,看看鞋子上花。要相逢,除非三更梦里罢,若要想团圆今生不能只好来生罢。  凤林唱毕,将鞋子递在贾铭手内道:‘你收起来做个忆念罢。'贾铭接过去收了,向凤林道:‘你代我弹个《吉祥草》。'凤林答应,弹起琵琶。贾铭遂唱道:  冤家要去留不住,越思越想越负辜。想当初,原说终身不散把时光度,又谁知你抱琵琶走别路。我是竹篮打水、枉费工夫。为多情,谁知反反多情误,为多情,谁知反被多情误!”  如“说,要语言生动,引人入胜;噱,要诙谐幽默,恰如其分;弹,要纯熟自如,托唱熨帖;五到,即是表演上要求做到外形动作与内在感情的统一协调,也就是说要心到、口到、手到、足到、目到;描写八技,即是用人声来模仿自然音响的口技艺术。”  妓女很少是用画吸引人的,都是弹琵琶唱曲的,因为耳软,从没听过眼软的,故吴珍道:“凤相公可算善灌米汤了。”就因为词曲可以传达心声,于是很多就将心声寄托在曲中,双林是想借弹唱琵琶的弹词歌声觅一个“有情人”跟他一辈子,双林唱《满江红》:  俏人儿,我爱你风流俊俏,丰雅是天生。我爱你人品好,作事聪明,说话又温存。我爱你非是假,千真万真,夙世良缘分。易求无价宝,真个少。难觅有情人,何日将心趁。我有句衷肠话,欲言我又忍,不知你有不肯?欲言我又忍,不知你肯不肯?  此所谓:“诗言志,歌永言,声依咏,律和声”,“诗言志,歌咏言”这是前人对诗歌本质的概括和总结。什么是志?《毛诗序》解释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可见,所谓的“志”,就是诗人内心的感情的抒发。诗歌是思想的反映,感情的产物。  口技,弹词中的一种,也是杂技的一种。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扬州曲艺文化在第十三回《庆生辰月香开寿宴》中一段用很长的语言来描述王树仁的口技,他手拿一柄纸扇,学动物、车马声音,然后进帐子里又说一家人的午休精彩片段。尤其是青年妇人唱“南京调”,文中也有词(略)。表演者运用其熟练的艺术技巧,入木三分地来刻划人物,细致生动地展现作品的思想内容,集中、概括而具体地揭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同时放映了弹词中是不分技艺的,优秀的弹词说唱艺术都是杂糅各技之长,综合运用,取长补短的。  题材丰富多样,月香唱了个拿手的二黄赔罪:  林黛玉闷恹恹心中愁闷,听窗外风弄竹无限凄凉。唤紫鹃推纱窗且把心散。想当初进荣府何等闹热。与宝玉日同食夜同炕枕,他爱我我爱他一刻难离。痴心肠实指望终身有托,到如今均长大男女有别。见了面反说些虚言套话,平白的又来了薛氏姨妈。他有女名宝钗容貌端庄,说甚么金玉缘可配鸾凰。痴宝玉听人言心生妄想,可怜我苦伶仃早丧爹娘。无限的心中苦谁诉衷肠,奴只得常垂泪暗自悲伤,最可恨王熙凤拆散鸳鸯。  将《红楼梦》这部长篇小说用弹词短短数句口语化的弹唱的方式演绎,别具一番特色。“果是词出佳人口,非但声音柔脆,字句铿锵,而且这词曲清新,令人心旷神也。”(陆书评曲)如第七回中《常随叹五更》:  叫凤林、月香两人各将琵琶弹起,又喊污师坐在席旁拉起提琴,袁猷用一双牙著、一个五寸细磁碟产在手中敲着,催促文兰“叹五更”:  “一更里,(略)二更里,……五更里,窗前月光沉。可叹咱们不如人,苦难伸,打了门子派差门。接帖田官话,时刻要存神。差来差往闹纷纷,终朝忙碌碌,由处喊掉魂。门印寻银子,看见气坏人。我的天呀,不是大烟家,久已到处滚。天明窗前月光迟,可叹咱们落台时,苦谁知,住在寓所怎支持!行囊都当尽,衣服不兴时,烟癌到了没法施。想起妻和子,不觉泪如丝,寻朋告友。没处打门子。我的天呀,难道跟官人,应派流落他乡死。”  贾铭着人将弦子、笛子、笙、鼓板、琵琶、提琴取来,凤林唱了一套‘想当初,庆皇唐',声音洪亮,口齿铿锵,宛似男子声音。月香等凤林唱毕,唱了一套‘这为你如花美眷',声音柔脆,细腻可人。那些看十壶牌的朋友,连牌都看错了。  这显然有点夸张,但是也从侧面说明这弹词艺术的迷人精妙之处。弹词在相应

扬州一城三都是指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世界运河之都。文思豆腐是一道历史悠久的淮扬菜肴,彰显了扬州作为“世界美食之都”精妙巧思的烹饪之本。鉴真大师东渡,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将中国美食——豆腐也带去了日本,凸显了“东亚文化之都”的招牌。奔腾不息的大运河,是流淌着的千年文脉,亦是滋养人类的生命源泉。扬州护城河的东西演变,南北通达,更体现了“世界运河之都”的发展繁荣。扬州的运河文化、园林文化、美食文化以及科技创业、城市建设。全方位地描摹出新扬州的时空肖像,高度凝练地展示了扬州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和东亚文化之都的城市气质和文化内涵,给人们无限遐想和强烈震撼。扬州的其他文化:14个世纪前隋炀帝兴建了南北大运河,自那开始,扬州就注定将在历史之卷上留有不可磨灭的一笔。古时,一条运河带来的将是无限的商业机会与经济发展,扬州也正是因此拥有过长达一千多年的繁华。扬剧是发源于扬州,它以古老的”花鼓戏“和”香火戏“为基础,同时吸收了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起来。扬剧的唱腔曲调有100多种,常用的有20多种,其中原属花鼓戏的,多数以剧名为调名。

_htm扬州居民观念变迁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03-05-30 11:56:03  作者:江苏省统计局     2003年4月扬州市城调队在市区按照等距抽样的方法,开展了百户城市居民观念变迁的专项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到收入与就业、文化消费、经济交往、对当今社会一些普遍看法的认同度以及对个人状态的描述等几个方面。调查结果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人们对社会的心态,对生活的认识,社会在进步的同时,扬城居民的观念也悄悄在变。 本次调查样本分布为:男性占55%,女性45%;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2%,初中30%,高中37%,大专及以上19%。 一、收入上升,感觉下降,就业以有社会福利(保障)为先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富民强市、建设名城"的目标,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也得到很大改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5年的78元提高到89元。把目前生活水平分为“上、中上、中、中下、下”五等,在被访对象中有超过半数的人认为自己家庭的生活水平在本市属于中等以上,但认为自己的生活水平处于本市上等以上的比1995年有所减少,而认为自己生活水平处于本市中下及下等的比1995年有所增加。(见表一)。说明这几年,我市居民收入总体虽然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购房费用、子女教育费用、医疗费用日渐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三大主要开支,大家普遍感觉收入的增长远不如房价、医(药)价、教育收费的上涨速度快,再加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社会的贫富差距在进一步拉大,不确定消费因素在增加。被访者产生生活水平有所下降的心理感觉。 表一:1995年与2002年生活水平感觉的比较 上 中上 中 中下 下 2002年(%) 02 53 55 65 25 1995年(%) 06 55 82 49 08 在选择工作主要考虑条件时,人们不再以在国营单位工作而荣,最看重的是这份工作是否能解决自己和家庭生活的后顾之忧,有63%的被访者首选“有社会福利(保障)”;其次有29%的被访者选择了“高工资”;82%的被访者选择了“工作合同期长”;有76%的被访者选择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希望自己的工作能与兴趣或专长相结合,通过工作充分体现自身价值;而对于“工作体面,身份高”,选择的人较少,说明扬城人在找工作时更趋于实际。在为自己子女选择工作时,排前两位的没变,依然是“有社会福利(保障)”和“高工资”,但排第三位的由“工作合同期长”变成了“工作强度低,环境好”,父母的爱子(女)之心可见一斑。问及被访者心目中最好的职业时,“政府/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中高层管理人员”因为职业相对稳定,收入较好排第一位,其次为“专业技术人员”,“个体户”这一职业无一人选择。扬城择业标准还是较为传统,以求安定为主,在为子女选择职业时,排列依旧如此。 二、三大传统媒体仍为文化消费主体,政治关注度最高 曾几何时,看电影是人们文化消费的主要方式,随着电影频道的开通,DVD、VCD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消费方式更为多元化,电影已成为昔日黄花。在调查中,49%的被访者已一年没有看过一场电影了,只有16%的人在过去一年里看过两场以上电影。收音机因携带方便,信息及时,仍有不少受众。在被访者中经常听广播的占76%,偶尔听的75%,不听的占49%。所有被访者在调查中都表示看电视。地方新闻收视最高,53%的被访者几乎每天收看,可见我市居民时刻关注着家乡的政治经济情况,城市的发展与进步。其次是国内新闻,有43%的人每天收看,33%的人选择了每天收看电影/电视剧(见表二),专题访谈节目和综艺节目也颇受大众喜欢。看报仍然是大众文化消费的一个主要方式,有84%的被访者几乎每天和一周要看几次。当问及您主要通过哪种来源了解国家大事时,三大传统媒体占了前三位,依次是电视91%、报纸85%和广播42%。 表二:各类节目的收视情况(%) 几乎每天 一周几次 一月几次 一年几次 从不看 体育节目 29 55 37 27 53 地方新闻 53 35 04 04 04 国内新闻 43 39 10 04 04 国际新闻 24 49 06 12 08 专题访谈节目 51 61 43 31 14 教育节目 29 59 63 22 27 电影/电视剧 33 43 18 04 02 综艺节目 51 90 33 16 10 我们把经常在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节目中出现的话题,分为“很感兴趣”,“感兴趣”,“兴趣不大”,“不感兴趣”和“很不感兴趣”几类进行调查,被访者很感兴趣的话题,排前三位的为“国家政策”76%,“社会治安”53%,政治45%;感兴趣的话题前三位为“社会治安”、“国家政策”和“文化”;不感兴趣的话题列前三位的是“时尚”、“宗教”和“性教育”,很不感兴趣的话题排前三位的是“计划生育”、“性教育”和“宗教”。也许是中国人羞于谈“性”,在不感兴趣和很不感兴趣中“性教育”都在其中,就连计划生育这一国策因沾了“性”的边也不能幸免。 三、储蓄一为子女二防老,寻求帮助还靠亲戚和朋友 随着教育产业化和养老社会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储蓄的目的就是为了子女将来受教育用和为自己养老所用。在调查中,有84%的人储蓄是为子女将来受教育用,65%的人是为自己养老所用,有20%的被访者储蓄的目的是以防家庭不测之需,为子女留下一笔财产是18%被访者的首选。 当遇家中有事,需要借钱时,我市居民主要会向谁开口呢?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被访者主要是向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借钱,其他亲戚也是被访者寻求帮助主要的对象。只有在购买住房或大件耐用消费品时大多数人才会想到金融机构。(见表三)。 表三:借钱时寻求帮助的对象(%) 父 母 兄弟姐妹 金融机构 借钱维持生活 65 61 08 借钱替子女付学费 69 67 10 借钱筹办婚礼 76 57 08 借钱购买住房或耐消品 59 43 41 如果自己或子女的统考成绩就差一点,不够上重点中学时,有62%的人选择利用自己可能找到的关系去疏通,同时也有26%的被访者选择什么也不做,06%的被访者会给上级领导写信求助或申诉,06%的人选择给管事的人红包。 当自己或家人到某单位去工作,认为条件合格但却遭到拒绝时,有71%的被访者选择什么也不做,67%的人会利用自己可能找到的关系去疏通,45%的被访者会给上级领导写信求助或申诉,10%的人选择给管事的人红包。 在遇到用补贴的价格购买理应归自己的住房,但遭到拒绝时,71%的被访者首选给上级领导写信求助或申诉,57%的人会利用自己可能找到的关系去疏通,有53%的被访者选择什么也不做, 12%的人选择给管事的人红包。 在与外人有纠纷或发生家庭问题和感情问题时,被访者最愿倾诉的对象是朋友,需要找人疏通关系时,大多数人则选择了子女、兄弟姐妹和其他亲戚。 在问及最近三年内,对您(家)最有帮助的三个人时,68%的人选择了朋友和亲戚,46%的人选择的是同事和领导,86%的人选择了“通过关系找到的人”。主要是在经济帮助、联络事情和疏通关系等方面给予帮助。 四、各种观点百花齐放,社会保障最为关注 对当今社会一些普遍看法,我们用“非常同意”、“同意”、“不大同意”、“不同意”和“很不同意”对被访者进行调查,“非常同意”栏中认同度最高的是“国家应该对社会上每个成员提供或组织社会保障(养老金/失业救济/医疗保险等)”,有46%的被访者非常同意这一说法,没有一位被访者不同意和很不同意这一观点。认同度排第二的是“平安健康比有钱更重要”,这一观点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已普遍得到大众接受,第三位是“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有帮助孤、寡、老、弱、残的责任”。在体现个人价值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应担负的社会责任。在“同意”一栏中排第一位的是“人们现在比较随意地发表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其次为“许多人开始为自己的企业是否亏损而担心”,从中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国家应该对社会上每个成员提供或组织社会保障(养老金/失业救济/医疗保险等)”这一说法认同度最高了。第三位是“现在市场上基本生活用品物价基本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在“不大同意”一栏中排前三位的分别是“个人收入是衡量其成功的尺度,收入越高,成功就越大”,“城里人宁可在城市挣低工资,也不愿到农村挣高工资”,“普通人的观点也会影响国家的决策”。 “不同意”一栏排前三位的是“光有女儿,没有儿子是家庭的不幸”,“把钱用在买书订报上是浪费”、和“一般来讲,农民的孩子不用上大学,他们将来的工作不可能需要太高的文化”。 被访者最不同意的观点是“婚前同居,或同居而不结婚也是正常的生活方式”。 我们将认同度较高的观点作了整理,主要集中在社会治安和就业收入方面和个人状态的描述方面。 1、社会治安方面:“就目前社会治安而论,把木门木窗换成钢门是必要的”,“携带现金不象以前那么安全了”,“犯罪现象比以前增多了”,“和以前相比,人们对周围的陌生人更加警惕”。 2、就业收入方面:“有门路比有收入能带来更高的收入”,“近日来,许多人都在为自己或家人有可能下岗、失业、找不到工作而担心”,“文化程度越高的人,应当获得越高的收入”。 3、个人状态描述方面:认为非常合适被访者状态的是“我愿意尽最大努力保持健康”,有48%的被访者选择了该项,排二、三位的是“我经常看报看新闻”和“我为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而自豪”,分别有69%和65%的被访者选择,认为合适的是“我与同事相处得很好”,“我在家中总感到身心愉快”,“我对社区内所发生的事情很关注”,选择的比例分别为35%,22%和20%。有60%的被访者对自己结婚择偶,家庭生活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有97%的被访者对自己目前的职业、86%的被访者对目前的收入,78%的人对目前的住房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

扬州文化论文3000字怎么写才好呢

内容提要:《风月梦》的作者为邗上蒙人,晚清扬州人。小说在鸦片战争的大背景下展示了一个特定地域——扬州城的风俗民情。本文从妓女文化、节日文化、曲艺文化等三个方面揭示了《风月梦》中所蕴涵的浓厚的扬州文化。  关键词:《风月梦》;妓女文化;节日文化;曲艺文化  问世于鸦片战争之后的《风月梦》能够真实反映那一时代的城市生活,而与普通的世情题材或妓女题材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城市小说当然以写城市为主,写出城市特色,且是特定时代的城市特色。从文化的角度来说,乃是体现城市小说的世俗性品格。《风月梦》的内容是对19世纪扬州时代生活的记录,也是对扬州风俗文化的弘扬。[9]扬州之风俗特色,从名物到女妓,从节令到风俗,在《风月梦》中都有反映。  《风月梦》书前有道光戊申(二十八年,1848)邗上蒙人自序,作者当为扬州人,余者不详。[4]“《风月梦》所附的1848年作者自序中表明,该书显然属于写实一类。序作于红梅馆,时间是1848年冬至,作者号邗上蒙人,‘邗上'即扬州,道光年间作品,《风月梦》乃直根于特定地域——扬州城。”①因而《风月梦》中很多运用文字的语言记录着扬州的风俗民情。  “一切严肃作品说到底必然都是自传性质的,而且一个人如果想要创造出一件具有真实价值的东西,他便必须使用他自己生活中的素材和经历。”[7]既然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反观,怜悯和伤感,“不管作家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在作品中投入自己的身影则是理所当然”②。“故事完全设置在扬州城内,清之扬州府含江都、甘泉二县。该书楔子称,书以扬州为背景。”那么作者写实扬州,扬州的风俗文化从其作品中体现出来。  本文具有三大主旨。其一,论证扬州地域的妓女风俗在《风月梦》中的体现;其二,证扬州传统节日风俗在《风月梦》中的体现;其三,论证扬州曲艺风俗在《风月梦》中弹词的关系与体现。  一、《风月梦》与扬州妓女文化  唐诗中呤咏扬州女子的诗很多,杜牧的三首七绝可算是当时的代表作。他这三首著名的七绝,都是写扬州的妓女。其中,《寄扬州韩绰判官》可位列第一,诗云:“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遣怀》可排第二,诗云:“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嬴得青楼薄悻名。”《赠别二首》中的其一则可列为第三,诗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以后在历代的诗文中,常有提及扬州妓女的,以至在中国的古代社会里,一直把扬州看作是出妓女的地方。直到现代,朱自清先生在《说扬州》中还说到此事:“提起扬州这地名,许多人想到的是出女人的地方。”可见,自隋唐至今的千余年里,都有“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佳话在流传。  扬州一带有贱女之俗,“产者则恶之”。[2]不是说这里人不漂亮,因为素来就有“扬州女子貌美”一说,扬州女子为什么貌美呢?其一,扬州位于长江下游的水网地带,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水乡滋润养育了扬州女子的天生丽质和灵秀之气,其二则要归于扬州女子的梳妆打扮了,尤其是妓女更讲究美容的女子,那就“艳妆人比画图工”,“更将梳理斗春容”了。[5]  当时清政府闭关锁国、封建保守,时尚在当时妇女眼里的模本只有标新立异的妓女身上,她们成为一种时尚潮流的风向标,因此她们就是当地独特风俗与时尚潮流的集大成者。扬州风俗从妓女的装饰上可以看出,作为一个艳榜远扬的扬州,它肯定有着自己的管理特色——拆帐;还有它的竞争方式——定花榜来品评妓女水准等等,这些扬州风俗可以在《风月梦》中一一得以印证。  《风月梦》与簪花  在传统社会里,扬州女子讲究发式,更讲究发饰。扬州女子一直喜爱用金玉珠宝类的首饰作为自己的发饰,就出土的文物看,早在隋唐时期扬州人就使用金、玉、牙、骨等各种质地的发簪、发钗、步摇和耳环,这些发饰在扬州的隋唐墓葬中都有发现。[5]  从风俗的地域特点来说,扬州传统风俗发饰的特色在于簪花。  宋人王观在《扬州芍药谱》中曰:“扬之人与西洛不异,无贵贱皆喜戴花,故开明桥之间,方春之月,佛旦有花市焉。”女子簪戴鲜花,则历代都有,并且城市乡村,老妇少女都乐意戴花。由于此俗相当普遍的,所以扬州就有人以种花、卖花为业。[5]在《风月梦》中陆书看见“街市上兰花担”。  扬州人簪戴鲜花的品种很多,几乎各种应时花卉都可以采取簪戴,迎春花、茉莉花、柳枝球、艾草叶等等。[5]譬如:  只见他(月香)头上乌云盘了一条辫子有二两多;偌大一条元色头条辫线辫须,拖在右太阳[穴]傍边,插了四柄玫瑰花,约有三十几条。(第五回)  那一个(巧云)年在二十左右,也是苏塌子鬏,拴了一根烧金簪,面前拴了一根烧金如意插了两柄玫瑰花,刷着刘海箍。(第六回)  (双林)梳的元宝鬏,带着金簪金如意,斜插了一根烧金点翠丹凤朝阳耳挖,玫瑰花箍,戴了两柄玫瑰,又斜插了两柄玫瑰花。(第六回)  萧老妈妈子喊了梳头的妈妈,代月香……换了簪环,带了时鲜花卉并鲜花箍子。  那些村庄妇女,头上带着菖蒲、海艾、石榴花、荞麦吊挂,打的黑蜡……  簪髻在扬州十分普遍,在《风月梦》中提到的簪花、戴花八、九次,具有普遍特色,试想三十朵玫瑰有多庞大,茶花女戴一两朵花,王熙凤也替刘姥姥戴了满头花也没三十几朵,就已经是满头了,那么三十朵数量之多,在别处是不曾见的。  《风月梦》与“扬州脚”  小脚,又叫三寸金莲,俗称裹小脚,是把女子的小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得又小又尖的一种封建陋俗。自古有“天下美女出扬州”一说,实际上与“苏州头”并称“扬州脚”才是扬州美女的最大魅力所在。[2]“三寸金莲标准:瘦、小、尖、弯、香、软、正。”[2]短小是基本特征,月香、凤林的脚“不足四寸”,桂林有“四寸大的脚”,巧云“有五寸大些脚”,双林“有四寸半的脚”。[4]  缠足之所以能够广泛兴盛而且历时弥久,蔓延极广,无疑是宋代以后从精神上到肉体上对女性禁锢的直接后果。小脚女子不仅迎合了封建统治者与士大夫视女性为玩物的低级趣味,满足了封建时代性变态男子所谓小脚“瘦欲无形,越看越生怜惜”,明清以来,当男女缠绵之际,女人的小脚不仅能够激发男人的性欲,而且还能够激发女子的性欲,大肆卖弄莲钩三寸。在那时看来,比暗送秋波、眉目传情还要“刺激”。纤纤小脚已成为古代女子的第三性特征,这种病态的性意识与奇特的审美观,而且还成为封建时代禁锢女人走向社会的一种压迫手段。[2]第二十九回中:  凤林平空笑道:“我还告诉你句笑话,他爱我脚小,叫我跟他从良回去呢。”  奇特的习俗,并且扬州还以“扬州脚”出名!  《风月梦》与花榜、拆帐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也开始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基础遭到了破坏,从而使广大农村的经济和农民的生活面临困境;一方面,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从萌芽时期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从而促使工商业不断得以发展,城市经济也日趋繁荣。近代社会经济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恰好都有利于妓女的发展。因为娼妓业总是城市经济同步发展的。近代城市工商业的扩展与繁荣,尤其需要娼妓业的辅助与刺激,而农民的破产又为城市妓院的扩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妓女来源。[1]  而花榜和拆帐在扬州妓院管理上是十分流行的。花榜往往是由妓院经营者的审美标准来划定,但实际上还是由嫖客的审美标准来决定的女妓等第格局。天启元年,潘之恒在《金陵妓品》中提出四个标准:“一曰品,典则胜;二曰韵,丰仪胜;三曰才,调度胜;四曰色,颖秀胜”,清初花榜大致继及晚明格局。[2]妓女向嫖客讨对联,以抬高身价,“花榜实际上成为了风月界的一种具有权威性的商业广告。”[2]  花榜,既然作为一种品评名妓的格式,即品评仍以诗词或评语题写,着墨于音容笑貌、身姿风采、性情技艺等方面。类似扬州的上海妓院,类别繁多,等级森严,头等妓院有书寓、长三等,长三诸妓,呼曰校书;书寓妓则称之为词史,通称先生。嘉隆年间,《莲台仙会品》原榜前三名[1]:  品目 妓女姓名 花名 妓女居址 评语  女学士 王赛玉 紫薇 旧院后门街 赢楼国色原名玉,瑶岛天仙旧是王  女太史 扬璆姬 莲花 旧院纱帽巷 旧家虢国还秦国,绝世吴璆共楚璆  女状元 蒋兰玉 杏花 旧院鸡窝巷 丽质人如玉,幽香花是兰。  汉宫宜第一,秦史合成双。  仅例三个,可看以评选出来的妓女,以科举功名、花卉来命名,评语属于藏头联,暗含所评妓女名字。《风月梦》没有公布花榜,但是因袭这个传统,简例几个如[4]:  品目 妓女姓名 花名 妓女居址 评语  校书 月香 缺 藏经院进玉楼 月宫不许凡夫履,香味偏沾名士衣  校书 桂林 缺 强大家 桂树临风香愈远,林花映日色偏娇  女史 凤林 缺 强大家 凤鸟和鸣鸾率舞,林花烂熳蝶常飞  显然是对妓女的一种皮里阳秋的恭维,“霜管画眉春睡足,菱花照面晓妆迟”——斥责双林为残花败柳,但是也反应了一种风俗。当然花榜不是一成不变的,月香也被称为“女史”,凤林也被称为“仙史”,主要是由嫖客的审美标准来定,这些花榜仅作为一种扬州现实存在的风俗,在《风月梦》中有所体现。管窥一豹《风月梦》中拆帐,一叶知秋扬州妓院的组合形式与营业方式的完善。  爱林是个“分帐伙计”,翠琴是个“伙计”,秀红也是个“新捆下来的一个伙计”[4],凤林自述:  前年将我捆到清江二年,他得到了多少捆价,私房银两,衣饰,进年又将我捆到扬州,才来了月余日子。[4]  她们的身份不一,而且从上面表格和书中也可以看出,月香、翠琴、翠云住在进玉楼,桂林、双林、凤林、巧云在强大家,扬州实行大院制,其特点就是规模大,房屋由老板(萧老妈妈子、强大)成片成幢租赁猛然后分别布置出大小不等的房间,各房间摆设不一,月香、桂林也不一样,主要看自身的条件了。自由身自称伙计,本家称他们客师,她们可以自选房间,但家具必须自备。所得收入又妓女(客师)和本家(老板)分成,一般为四六开或三七开,称为“拆帐”。她们的行动较为自由,只要结清帐目,即可离院。另外,还有典押而来的妓女,称为“押帐”;包身而来的妓女,称为“包帐”;“捆来”的妓女(指本家为之代还债务者)称为“退帐”。[1]这类妓院盛行于各地,此类风俗扬州不乏有之,从记实的《风月梦》中可以体现出来。  这些扬州风俗的写实素材更反映出《风月梦》的作品的纪实性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艺术性价值,它是一部具有地域特色的狭邪小说,地域风情胜于故事情节。  狎妓冶游,选艳征歌,是中国古代文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邗上蒙人是个经历风月场所的扬州文人,他的文章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区域的节日风俗。扬州的风貌通过几次值得关注的乘舟游览进一步得到揭示,这占据了第五回、十三回、十六回书的绝大部分篇幅。十三回中发生在端午节,读者通过陆书和月香的视角体验到当地的独特风俗。另外两次是去庙里游玩,一次是五人结拜,另一次是为庆祝月香病愈。[6]  扬州冶游也盛行画舫风流,妓女乘画舫游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游客招邀,即可提前预约,也可临时招携。提前预约则必须先投柬贴。临时招携则可省去此道手续。一种是妓女买棹湖上招引游客。  此外,端午节赛龙舟也是扬州的重要民俗。端午节之竞渡竞标的传统在扬州由来已久。《风月梦》第十三回专写小孩子的吊艄,还有端午龙舟,首先是九只龙船斗标抢鸭子,将两笼鸭子送到陆书们的船上,谓之“送标”,意味此活动将由他们开销,拿鸭子的人将鸭子依次丢进河里,而九只龙船也依次快速划过,抢鸭子,这一活动引来了无数游船观看。此外还有多种多样的水上运动,比如“看见有人蹬在龙船头上,一个筋斗跳下河去,多远才冒了上来,名曰跳水头,比抢鸭子还热闹。”  第十三回《贺端阳陆书看龙船》中:  但见榴红似火,艾绿如旗。……用过午饭,那些大小游船纷纷来往,又听得锣鼓喧天,远望族旗蔽日,各色龙船在水上如飞而至。有两条龙船上有洋楼旗伞,总是簇新,龙船上挂的像生人子,那站龙头的朋友,穿着华丽衣服,腰里接着洋表、小刀、葫包、扇套、手帕等物头,带时式雨缨凉帽,足穿时式缎靴,年纪又轻,夜服又新,站得又稳,出色好看。  清代末年,扬州城里以南门钞关运河上的龙舟竞渡最为盛大。当时的富商大户把“赏钱××两”的赏票放在掏空的鸭蛋里,将鸭蛋壳仍到运河中,让划龙舟的水手下河“抢标”。鸭蛋壳在水面上随波逐流,沉浮不定。“抢标”的水手不准用手争抢,一定要用嘴将鸭蛋壳咬住,才算“得标”。  斗标共是九条龙船,后面有一只没篷子小船,上面摆了两个篾笼,内里有十几只活鸭。……随后凡有吊艄小孩的龙船,总靠着他们大船。就将鸭子船内两个蔑笼提上大船,摆在船头。那九条龙船总敲起抢标、锣鼓在他们大船前划来划去,那些游船听见这里撩标,总纷纷赶来,团团围绕。那站在陆书们船头上两个人,见有只青龙划近大船,就将蔑笼内鸭子抓了一只往河里一撩,那青龙船上早有一个划船的朋友,精赤着身体,只穿了一条裤头儿,发辫绕了一个咸菜把子,蹬在龙头上,见鸭子一撩,他就跳下河去,将鸭子抢起,复跳上龙船。  游客掼鸭,人立龙首,争下捉之,曰“抢鸭”。或猪脬掷水中,曰“抢标”。有采绳系短木于龙尾,七八岁小童,双丫髻,红衫绿裤,立短木上演其技,如童子拜观音、金鸡独立、倒挂鸟、鹞子翻身等名目,曰“吊梢”。初五日端午,午后人往天池看龙船,盐船各帮水手,扎纸龙头尾于脚划,酒后醺醺然,飞棹欢舞而来,曰“癞乌龙船”。必花红爆竹迎之,否则抢鸭、抢标,诸多为暴。此来彼往湖船,船中恐溅水,而岸上人见以为乐。  众人敲起吊艄的锣鼓,艄后那小孩在那小红木棍上吊艄,顽的甚么红孩拜观音、鲤鱼三跌子、张飞卖肉……各样花色,总顽过了,袁猷们将钱封把与他们。  同时,文中所展示的七八岁小童在船尾短木上“吊梢”的特写镜头,也使我们明白了扬州古运河上“船梢倒挂小童儿”是怎样一幅扣人心弦的神奇画面。  乡村里的民风更为浓郁,许多妇女都有自己的特殊打扮,有的喜爱在发髻上簪上一片绿绿的艾草叶,有的喜欢在鬓角上插上一朵红红的石榴花,有的用荞麦叶编成奇妙的虎头花,还有的用绒花编出精美的虎头纹,乡村的五月,是如此地花花绿绿,如此地生机勃勃。[5]  今日是端阳佳节,扬州风俗八蛮聚齐,两岸游人男男女女,有搀着男孩,有肩着女孩。那些村庄妇女头上带着菖蒲、海艾、石栏花、荞面吊挂,打的黑蜡,搽的铅粉,在那河岸上靸着一双红布滚红叶拔情五彩花新青布鞋子乱跑,呼嫂唤姑,推姐拉妹,又被太阳晒的黑汗流流。  这些端午时节的特殊妆饰,扬州民众统称为“端午景”。清代韦柏森在描写高邮东乡的《菱川竹枝词》中也云:“金炉一瓣降香焚,和以雄黄酒半醺。绝好梳妆端午景,虎花斜插女儿云。”“端午景”一词,应该说概括得十分贴切,再加上端午时节扬州一带裹粽子、吃“十二红”,送“绿豆糕”等礼俗,的确构成了扬州特有的热热闹闹的民俗风景线。[5]  月香叫老妈剥了一盘棕子,又拿了一个五彩细磁碟,盛的是上白洋糖腌的玫瑰花膏,请陆书吃粽子。陆书吃了一个、月香用牙箸戳起一个粽子、蘸了些玫瑰花膏,衔了半个在口内,那半个粽子靠着脸,送到陆书口内。  平日里扬州有香火,节日时有马披,这些扬州的傩文化在文中都有所体现,这些“神会”,实质上带有半宗教、半风俗的形质。其中,担任主要角色的神职人员——傩有两个名称,即“香火”和“马披”。《扬州画舫录》云:“傩在平时,谓之香火。入会,谓之马披。马披一至,锣鸣震天。”马披善于装神弄鬼,蹦纵窜跳,其行为已略具表演成分。  有两个人精身赤足,用银红兴儿布系着青兴布裤,有二尺多长铁椎穿通臂膊,手腕手里各持铁鞭,在大殿天井里热烘烘香堆子旁边乱跳。……双林向袁猷道:“这两人因为何故乱跳?”袁猷道:“他们名为马披,自称师爷,这是阴犯阳谴。”  还有跌博,又名跌成,是扬州城里有特色且极普遍的赌博娱乐方式,也是个风俗。小说第二回:  见又有些拎着跌博篮子的,那篮内是些五彩淡描磁器、洋络汗巾、顺袋钞马、荷包、扇套、骨牌、象棋、春宫、烟盒等物,站在魏璧旁边,哄着魏璧跌成。魏璧在那篮子内拣了四个五彩人物细磁茶碗,讲定了三百八十文一关。那跌博的拿那夹在夹窝内一张小高板凳坐下,将小苗帚先将地下灰尘扫了几帚,然后将耳朵眼个六个开元钱取了出来,在地上一洒,配成三字三模,递到魏璧手内,用右手将魏璧手腕托住。那傍边站有几个拾博的,向着与魏璧跌博这人嗽嘴,说道:‘叫着!'这人点头答应。魏璧将六个钱在手指上摆好,望地下一跌。那拾博人口数,一一看清了字模,拾起来又递在魏璧手内,魏璧又跌。共跌了五关,只出了两个成,算是输了三关。魏璧道:‘不跌了。'那人也不曾问着钱钞,立起身来拿了小板凳,拎着博篮同那几个拾博的去了。”  再如第十三回:  陆书、魏璧在跌博篮子上,跌了许多水老鼠、黄烟儿,带回船上,吃酒赏午。  由以上的种种描述可以见出,描绘人物的城市生活状态,刻意表现城市娱乐已成为《风月梦》的显著特征。  三、《风月梦》与扬州曲艺文化  一直以来评弹相连,但是《风月梦》中,没有提到评书,而是多处提到与苏州弹词并称的扬州弹词。评书盛兴于明清,主要分袍带(讲史及英雄传奇书)、短打(公案侠义书)、神怪(神话怪异书)三大类。说书人表演道具很简单,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醒木、一方帕,却能将中华洋洋五千年的历史传闻表达出来,确属不易。评书的俗语:“砣子”(一个单元故事)、“书胆”(主人公)、“书贼”(反面人物)、“书筋”(书中的福将)。通过阅读全文,本人认为书中涉及弹词而没有评书。  弹词的历史悠久,可能是从唐代的有说有唱的变文形式中蜕化而来。变文的唱词格式,大多是七字句,偶尔加三字头或夹杂三三的六字句等,后演变成说唱音乐,说唱音乐就是弹词的前身。扬州弹词——扬州地方曲种,原名“弦词”,流行于扬州、南京及苏北里下河地区。其表演以说表为主,弹唱为辅,与评话大致相同,所不同者一是更加讲究字正腔圆,语调韵味;二是演示动作幅度更小,只重在面部表情。[5]弹词艺术中的说、噱、弹、唱,五到、八技,都是弹词演员所具备的基本技艺。多用扬州方言,扬州弹词唱词安排在书词当中。常用曲牌有“吉祥草”、“离京调”、“满江红”、“叠落”等,以羽调和商调居多。曲调朴实典雅,古色古香,多年来无什变化。唱词有代言体和叙事体,一般为三字句或七字句,可适当增减字,多为偶句押韵。伴奏“上、下手”协调默契,三弦弹骨架音,疏放雅朴,琵琶则润、密多变,跌宕绮丽,谓之“三弦骨头琵琶肉”。[10]扬州妓女,在清代是有分等级的,像双林、月香这些“相公”(清有花榜),也是色艺俱全,技艺方面其一就是弹唱。《风月梦》开篇就写:  天凝门水关里面出来的游湖船上面间或有人带的女妓,也有唱大曲的,也有唱小曲的,笛韵幽扬,歌声袅娜。  《风月梦》作为写实小说,纪实性强,扬州艺人弹唱水平高,表现在即兴演唱,弹词的演出形式,灵活多变,较少受舞台、布景、道具、人数以及空间和时间等条件的限制。若演出即谓“双档”,就是二人相应配合,以不同人物的口吻、声调对话,一人侧重叙述,一人侧重唱曲。其实弹词很多都是取材于生活,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民间艺术。在第二十九回《背盟誓风林另嫁》中:  贾铭向凤林道:‘我意欲屈你唱个小曲,不知可赏光否?'凤林听了,喊高妈将琵琶取来,接在手内,又叫高妈将脚蓝内那一双未曾穿过的白洋结顾绣三蓝鞋子拿出来,放在贾铭席前。凤林弹起琵琶,转动歌喉,唱了一个《离京调》其词曰:  洋经花鞋三寸大,未曾穿过送与冤家,送冤家,留为忆念来收下,我没奈何,硬着心肠来改嫁。你若想起我这好,看看鞋子上花。要相逢,除非三更梦里罢,若要想团圆今生不能只好来生罢。  凤林唱毕,将鞋子递在贾铭手内道:‘你收起来做个忆念罢。'贾铭接过去收了,向凤林道:‘你代我弹个《吉祥草》。'凤林答应,弹起琵琶。贾铭遂唱道:  冤家要去留不住,越思越想越负辜。想当初,原说终身不散把时光度,又谁知你抱琵琶走别路。我是竹篮打水、枉费工夫。为多情,谁知反反多情误,为多情,谁知反被多情误!”  如“说,要语言生动,引人入胜;噱,要诙谐幽默,恰如其分;弹,要纯熟自如,托唱熨帖;五到,即是表演上要求做到外形动作与内在感情的统一协调,也就是说要心到、口到、手到、足到、目到;描写八技,即是用人声来模仿自然音响的口技艺术。”  妓女很少是用画吸引人的,都是弹琵琶唱曲的,因为耳软,从没听过眼软的,故吴珍道:“凤相公可算善灌米汤了。”就因为词曲可以传达心声,于是很多就将心声寄托在曲中,双林是想借弹唱琵琶的弹词歌声觅一个“有情人”跟他一辈子,双林唱《满江红》:  俏人儿,我爱你风流俊俏,丰雅是天生。我爱你人品好,作事聪明,说话又温存。我爱你非是假,千真万真,夙世良缘分。易求无价宝,真个少。难觅有情人,何日将心趁。我有句衷肠话,欲言我又忍,不知你有不肯?欲言我又忍,不知你肯不肯?  此所谓:“诗言志,歌永言,声依咏,律和声”,“诗言志,歌咏言”这是前人对诗歌本质的概括和总结。什么是志?《毛诗序》解释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可见,所谓的“志”,就是诗人内心的感情的抒发。诗歌是思想的反映,感情的产物。  口技,弹词中的一种,也是杂技的一种。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扬州曲艺文化在第十三回《庆生辰月香开寿宴》中一段用很长的语言来描述王树仁的口技,他手拿一柄纸扇,学动物、车马声音,然后进帐子里又说一家人的午休精彩片段。尤其是青年妇人唱“南京调”,文中也有词(略)。表演者运用其熟练的艺术技巧,入木三分地来刻划人物,细致生动地展现作品的思想内容,集中、概括而具体地揭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同时放映了弹词中是不分技艺的,优秀的弹词说唱艺术都是杂糅各技之长,综合运用,取长补短的。  题材丰富多样,月香唱了个拿手的二黄赔罪:  林黛玉闷恹恹心中愁闷,听窗外风弄竹无限凄凉。唤紫鹃推纱窗且把心散。想当初进荣府何等闹热。与宝玉日同食夜同炕枕,他爱我我爱他一刻难离。痴心肠实指望终身有托,到如今均长大男女有别。见了面反说些虚言套话,平白的又来了薛氏姨妈。他有女名宝钗容貌端庄,说甚么金玉缘可配鸾凰。痴宝玉听人言心生妄想,可怜我苦伶仃早丧爹娘。无限的心中苦谁诉衷肠,奴只得常垂泪暗自悲伤,最可恨王熙凤拆散鸳鸯。  将《红楼梦》这部长篇小说用弹词短短数句口语化的弹唱的方式演绎,别具一番特色。“果是词出佳人口,非但声音柔脆,字句铿锵,而且这词曲清新,令人心旷神也。”(陆书评曲)如第七回中《常随叹五更》:  叫凤林、月香两人各将琵琶弹起,又喊污师坐在席旁拉起提琴,袁猷用一双牙著、一个五寸细磁碟产在手中敲着,催促文兰“叹五更”:  “一更里,(略)二更里,……五更里,窗前月光沉。可叹咱们不如人,苦难伸,打了门子派差门。接帖田官话,时刻要存神。差来差往闹纷纷,终朝忙碌碌,由处喊掉魂。门印寻银子,看见气坏人。我的天呀,不是大烟家,久已到处滚。天明窗前月光迟,可叹咱们落台时,苦谁知,住在寓所怎支持!行囊都当尽,衣服不兴时,烟癌到了没法施。想起妻和子,不觉泪如丝,寻朋告友。没处打门子。我的天呀,难道跟官人,应派流落他乡死。”  贾铭着人将弦子、笛子、笙、鼓板、琵琶、提琴取来,凤林唱了一套‘想当初,庆皇唐',声音洪亮,口齿铿锵,宛似男子声音。月香等凤林唱毕,唱了一套‘这为你如花美眷',声音柔脆,细腻可人。那些看十壶牌的朋友,连牌都看错了。  这显然有点夸张,但是也从侧面说明这弹词艺术的迷人精妙之处。弹词在相应

_htm扬州居民观念变迁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03-05-30 11:56:03  作者:江苏省统计局     2003年4月扬州市城调队在市区按照等距抽样的方法,开展了百户城市居民观念变迁的专项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到收入与就业、文化消费、经济交往、对当今社会一些普遍看法的认同度以及对个人状态的描述等几个方面。调查结果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人们对社会的心态,对生活的认识,社会在进步的同时,扬城居民的观念也悄悄在变。 本次调查样本分布为:男性占55%,女性45%;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2%,初中30%,高中37%,大专及以上19%。 一、收入上升,感觉下降,就业以有社会福利(保障)为先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富民强市、建设名城"的目标,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也得到很大改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5年的78元提高到89元。把目前生活水平分为“上、中上、中、中下、下”五等,在被访对象中有超过半数的人认为自己家庭的生活水平在本市属于中等以上,但认为自己的生活水平处于本市上等以上的比1995年有所减少,而认为自己生活水平处于本市中下及下等的比1995年有所增加。(见表一)。说明这几年,我市居民收入总体虽然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购房费用、子女教育费用、医疗费用日渐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三大主要开支,大家普遍感觉收入的增长远不如房价、医(药)价、教育收费的上涨速度快,再加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社会的贫富差距在进一步拉大,不确定消费因素在增加。被访者产生生活水平有所下降的心理感觉。 表一:1995年与2002年生活水平感觉的比较 上 中上 中 中下 下 2002年(%) 02 53 55 65 25 1995年(%) 06 55 82 49 08 在选择工作主要考虑条件时,人们不再以在国营单位工作而荣,最看重的是这份工作是否能解决自己和家庭生活的后顾之忧,有63%的被访者首选“有社会福利(保障)”;其次有29%的被访者选择了“高工资”;82%的被访者选择了“工作合同期长”;有76%的被访者选择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希望自己的工作能与兴趣或专长相结合,通过工作充分体现自身价值;而对于“工作体面,身份高”,选择的人较少,说明扬城人在找工作时更趋于实际。在为自己子女选择工作时,排前两位的没变,依然是“有社会福利(保障)”和“高工资”,但排第三位的由“工作合同期长”变成了“工作强度低,环境好”,父母的爱子(女)之心可见一斑。问及被访者心目中最好的职业时,“政府/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中高层管理人员”因为职业相对稳定,收入较好排第一位,其次为“专业技术人员”,“个体户”这一职业无一人选择。扬城择业标准还是较为传统,以求安定为主,在为子女选择职业时,排列依旧如此。 二、三大传统媒体仍为文化消费主体,政治关注度最高 曾几何时,看电影是人们文化消费的主要方式,随着电影频道的开通,DVD、VCD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消费方式更为多元化,电影已成为昔日黄花。在调查中,49%的被访者已一年没有看过一场电影了,只有16%的人在过去一年里看过两场以上电影。收音机因携带方便,信息及时,仍有不少受众。在被访者中经常听广播的占76%,偶尔听的75%,不听的占49%。所有被访者在调查中都表示看电视。地方新闻收视最高,53%的被访者几乎每天收看,可见我市居民时刻关注着家乡的政治经济情况,城市的发展与进步。其次是国内新闻,有43%的人每天收看,33%的人选择了每天收看电影/电视剧(见表二),专题访谈节目和综艺节目也颇受大众喜欢。看报仍然是大众文化消费的一个主要方式,有84%的被访者几乎每天和一周要看几次。当问及您主要通过哪种来源了解国家大事时,三大传统媒体占了前三位,依次是电视91%、报纸85%和广播42%。 表二:各类节目的收视情况(%) 几乎每天 一周几次 一月几次 一年几次 从不看 体育节目 29 55 37 27 53 地方新闻 53 35 04 04 04 国内新闻 43 39 10 04 04 国际新闻 24 49 06 12 08 专题访谈节目 51 61 43 31 14 教育节目 29 59 63 22 27 电影/电视剧 33 43 18 04 02 综艺节目 51 90 33 16 10 我们把经常在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节目中出现的话题,分为“很感兴趣”,“感兴趣”,“兴趣不大”,“不感兴趣”和“很不感兴趣”几类进行调查,被访者很感兴趣的话题,排前三位的为“国家政策”76%,“社会治安”53%,政治45%;感兴趣的话题前三位为“社会治安”、“国家政策”和“文化”;不感兴趣的话题列前三位的是“时尚”、“宗教”和“性教育”,很不感兴趣的话题排前三位的是“计划生育”、“性教育”和“宗教”。也许是中国人羞于谈“性”,在不感兴趣和很不感兴趣中“性教育”都在其中,就连计划生育这一国策因沾了“性”的边也不能幸免。 三、储蓄一为子女二防老,寻求帮助还靠亲戚和朋友 随着教育产业化和养老社会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储蓄的目的就是为了子女将来受教育用和为自己养老所用。在调查中,有84%的人储蓄是为子女将来受教育用,65%的人是为自己养老所用,有20%的被访者储蓄的目的是以防家庭不测之需,为子女留下一笔财产是18%被访者的首选。 当遇家中有事,需要借钱时,我市居民主要会向谁开口呢?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被访者主要是向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借钱,其他亲戚也是被访者寻求帮助主要的对象。只有在购买住房或大件耐用消费品时大多数人才会想到金融机构。(见表三)。 表三:借钱时寻求帮助的对象(%) 父 母 兄弟姐妹 金融机构 借钱维持生活 65 61 08 借钱替子女付学费 69 67 10 借钱筹办婚礼 76 57 08 借钱购买住房或耐消品 59 43 41 如果自己或子女的统考成绩就差一点,不够上重点中学时,有62%的人选择利用自己可能找到的关系去疏通,同时也有26%的被访者选择什么也不做,06%的被访者会给上级领导写信求助或申诉,06%的人选择给管事的人红包。 当自己或家人到某单位去工作,认为条件合格但却遭到拒绝时,有71%的被访者选择什么也不做,67%的人会利用自己可能找到的关系去疏通,45%的被访者会给上级领导写信求助或申诉,10%的人选择给管事的人红包。 在遇到用补贴的价格购买理应归自己的住房,但遭到拒绝时,71%的被访者首选给上级领导写信求助或申诉,57%的人会利用自己可能找到的关系去疏通,有53%的被访者选择什么也不做, 12%的人选择给管事的人红包。 在与外人有纠纷或发生家庭问题和感情问题时,被访者最愿倾诉的对象是朋友,需要找人疏通关系时,大多数人则选择了子女、兄弟姐妹和其他亲戚。 在问及最近三年内,对您(家)最有帮助的三个人时,68%的人选择了朋友和亲戚,46%的人选择的是同事和领导,86%的人选择了“通过关系找到的人”。主要是在经济帮助、联络事情和疏通关系等方面给予帮助。 四、各种观点百花齐放,社会保障最为关注 对当今社会一些普遍看法,我们用“非常同意”、“同意”、“不大同意”、“不同意”和“很不同意”对被访者进行调查,“非常同意”栏中认同度最高的是“国家应该对社会上每个成员提供或组织社会保障(养老金/失业救济/医疗保险等)”,有46%的被访者非常同意这一说法,没有一位被访者不同意和很不同意这一观点。认同度排第二的是“平安健康比有钱更重要”,这一观点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已普遍得到大众接受,第三位是“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有帮助孤、寡、老、弱、残的责任”。在体现个人价值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应担负的社会责任。在“同意”一栏中排第一位的是“人们现在比较随意地发表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其次为“许多人开始为自己的企业是否亏损而担心”,从中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国家应该对社会上每个成员提供或组织社会保障(养老金/失业救济/医疗保险等)”这一说法认同度最高了。第三位是“现在市场上基本生活用品物价基本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在“不大同意”一栏中排前三位的分别是“个人收入是衡量其成功的尺度,收入越高,成功就越大”,“城里人宁可在城市挣低工资,也不愿到农村挣高工资”,“普通人的观点也会影响国家的决策”。 “不同意”一栏排前三位的是“光有女儿,没有儿子是家庭的不幸”,“把钱用在买书订报上是浪费”、和“一般来讲,农民的孩子不用上大学,他们将来的工作不可能需要太高的文化”。 被访者最不同意的观点是“婚前同居,或同居而不结婚也是正常的生活方式”。 我们将认同度较高的观点作了整理,主要集中在社会治安和就业收入方面和个人状态的描述方面。 1、社会治安方面:“就目前社会治安而论,把木门木窗换成钢门是必要的”,“携带现金不象以前那么安全了”,“犯罪现象比以前增多了”,“和以前相比,人们对周围的陌生人更加警惕”。 2、就业收入方面:“有门路比有收入能带来更高的收入”,“近日来,许多人都在为自己或家人有可能下岗、失业、找不到工作而担心”,“文化程度越高的人,应当获得越高的收入”。 3、个人状态描述方面:认为非常合适被访者状态的是“我愿意尽最大努力保持健康”,有48%的被访者选择了该项,排二、三位的是“我经常看报看新闻”和“我为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而自豪”,分别有69%和65%的被访者选择,认为合适的是“我与同事相处得很好”,“我在家中总感到身心愉快”,“我对社区内所发生的事情很关注”,选择的比例分别为35%,22%和20%。有60%的被访者对自己结婚择偶,家庭生活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有97%的被访者对自己目前的职业、86%的被访者对目前的收入,78%的人对目前的住房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

扬州的话,你可以从河运港口和对外贸易之类的地方着手,参考资料也很多,但相对来说比较杂散,筹备的时候请仔细一点,避免出现衔接错误。像是丝绸之路什么的也是个不错的切入点

扬州文化论文3000字怎么写才好看

我出生在扬州,所以童年的回忆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理。扬州不仅是风景秀丽的风景城,也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城,历史悠久的博物城。这有中国最古老的运河,汉隋帝王的陵墓,唐宋古城的遗址,明清私家园林。众多的人文景观,秀丽的自然风景,把扬州装扮得更加美丽。我家附近有一处名瘦西湖之地,那里风景优美,是可以散步的地方。瘦西湖在江苏省扬州西北部,因湖面瘦长,故称“瘦西湖”。胡道迂回曲折,仿佛圣女的腰带。两岸有小金山,徐园,白塔等景点。清乾隆、康熙二帝曾数次南巡扬州。当地豪绅争相建园,遂得“园林之盛,甲于天下” 之说。瘦西湖附近,也有两处著名的景点,那就是个园与何园。个园园主花大力财力修建此园,其最负盛名的乃是四季假山。其令我最喜欢的是冬山,冬山宣石似未消积雪。何园园主何芷舟刀在光绪年间修建此园。园内布局乃是中西合璧,住游结合,是人居,游玩的好地方。家乡还有许多民间小吃,特色工艺,在此我就不多说了。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就像那蜜蜂与花朵,小草与土壤似的。那种感情使用语言无法表达的。名师点评:“扬州不仅是风景秀丽的风景城,也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城,历史悠久的博物城”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读者对扬州的深刻印象。扬州的重点写的是瘦西湖和个园何园。“胡道迂回曲折,仿佛圣女的腰带”点出了瘦西湖的特点在于一个“瘦”;个园“冬山宣石似未消积雪”令人心旷神怡;何园“乃是中西合璧,住游结合,是人居,游玩的好地方”让人心生向往。“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短短一句,激起后世多少人对这个城市绵绵不绝的向往。扬州的存在,对于骨子里浪漫的中国文人,更多是一种对意气风发的怀念,即使没去过,仅仅从前人的诗句里,便不乏对她的动人想象。哪怕到了现在,她已经不再是历史上的通都大邑,但“扬州”二字,却依旧包含着不尽风流,永不失其“繁华似锦地”的精神感染力。这一切,我想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大运河。中国的城市,多因水而兴,扬州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在大运河未开凿以前,扬州在历史上的出镜率是很有限的。大家盖棺论定的暴君隋炀帝,想想还是有功绩的,唐代诗人皮日休就有诗云“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至少在我看,那些贤明圣主,很少有象他这样,兴修了一个工程——不管他的动机如何——能够遗惠至今的。被东西走向的大河横切的中国,于是有了南北的沟通,由此也造就了扬州第一个大红大紫的兴盛时期——唐代。 今天,扬州的东北方有个茱萸湾公园,西边紧挨着京杭运河。说是公园,到了那儿才发现,冷冷清清,无甚游人。通向公园深处的寂静路上,两旁满眼是枝蔓丛生的灌木、树林,河边风很大,快半人高的蒿草被吹得颤颤巍巍,透着荒凉。几乎难以想象,在隋唐时期,运河由北向南进入扬州的第一个码头便是这里——茱萸湾。看着寂静的河面,一个人,有点儿“独立小桥风满袖”的意味。于是在那儿,我又一次听了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音乐声起,脑海里又一次浮现出两个城市:长安和扬州。不同以往的是,站在茱萸湾,我终于身临其境—— 这里是大唐最重要的港口,往南直通长江、出海口,往北可入黄淮、关中,放眼全国,再无这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航运连接点。一年四季,千帆竞会,万商云集,随之而来的少不了有各色店家、梨园子弟、墨客骚人……而街市坊间,绣户珠帘,每华灯初上,觥酬交错吟咏唱和,其一时之盛,不让京师,天下人号为“扬一益二”(天府之国四川都没这里富足)。就连寻道访仙的李白,听说哥们孟浩然要去广陵,也带着几许神往,留诗“烟花三月下扬州”。 我不得不叹息自己想象力的平乏。对于扬州当年的盛境,我始终不能刻画周全,就象去完成一幅画,隐隐约约觉得有个大致,但一落笔,出来的总是一鳞半爪的局部。可能时间的跨度太大,我的想象要向源头洄游,其所能凭籍的,也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片段,比如某些方言。 “麻胡子”就不说了,还有其它的例子。比如从小就学会的一句,叫“波斯献宝”,地道的扬州话。唐朝的扬州是一个对外贸易的港口城市,不少外国人从海道来此,其中波斯商人、僧侣,辗转来扬州一带居住的不下数百人,大多做珠宝生意。久而久之,就产生了“波斯献宝”一语,喻指洋洋得意地把自己的好东西拿出来炫耀。另外一句扬州话“吾儿碌山”,意思是指一个人不正经、不检点、吊儿郎当。这个词的来源更戏剧化:据传安碌山作乱之前,颇骗得唐玄宗赏识,常出入宫禁,后来便与杨玉环有了一腿,某日二人在浴池嬉戏, 》昊帝进来,情急之下,杨贵妃大呼:“吾儿碌山!帮我递上ΧΧ东西”,安录山借机匍匐而前,非但把场面掩饰了,就此还捞了个干儿子当。呵呵。儿时学会的这些话,长大了慢慢竟发现能剥出一些关于历史的内核,这真是很有意思。我常忍不住去想,在唐代的大都会扬州,一些社会现象与宫廷绯闻,真真假假的,它们怎么就慢慢地从街谈巷议变成了固定的词汇;而且当它们所产生的那个时代一点一点湮没于风尘,它们却代代相传,充满了生命力。 唐朝对这个地方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语言是其中的一部分,比较容易寻找线索的一部分。现在我们看每个城市,都有其自己的特性,扬州的气质与性格,不夸张地说,就是在唐代慢慢形成的。运河给了扬州得天独厚的条件,与那些绝大多数的政治性城市不同,扬州是在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接下来她的性格塑造,应该把鲜花献给大唐帝国的文人们,尤其是诗人。唐代的著名诗人,到过扬州的为数众多。李白、白居易、孟浩然、骆宾王、刘禹锡、王昌龄等,都曾在这片土地上留有足迹。他们的到来,把他们张扬的激情随他们题咏的诗篇挥洒在扬州的空气里,总之到最后,很难弄清楚,是城市的浪漫感染了诗人还是诗人的浪漫感染了城市。 用现在的眼光看,诗人们游历各地,他们的很多作品就是各自个性化的游记。扬州的“游记”里面,我最最 郎投拍恋模 尤推如下两首——《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相对于大把大把酸溜溜的文人,杜牧的率直令我钦佩。或许只有在那个大开大盍的时代,那个大起大落的城市,才能写出如此诗歌,坦荡、直白,又不失韵味。对心仪的美丽女子说“你很漂亮”,想来很多现代人能做到,但是毫不讳言一段年少孟浪的时光,狎昵青楼,这等勇气,可不是谁都有的。反正换了我,肯定做不到。杜牧的表达虽然直接,但他的字句下面,那层淡淡的哀愁与男人的喟然一叹,是谁也学不来的——有些象现在都市人的落寞。不过他也确实有很多年,生活在他那个时代的大都市里。他的扬州诗,使这个城市多了几分憨直之气,这就开始跟同为水乡的江南有了差别。 一个强盛的唐代过去了,它让大家记住了“扬州”,但却不是扬州人。到了扬州的二度兴起,扬州人的形象才逐渐清晰起来。这其间时光流转,一晃已经是明清时代了。唐以后的一个时期,扬州确实消停了一阵,不过大运河的漕运,却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越来越重要。到明代,不许片板入海,南北水运完全以运河为主,这使得扬州慢慢地,再次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如果唐代的扬州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维系,那明清时期则给了我们一个物化的扬州,带着生活味的各种市井画面。 盐商是那时最有势力的一群。垄断使他们富可敌国,当然,这前提自是离不开官商一体,联袂演出。如今扬州的标签,瘦西湖里水色空朦的白塔、五亭桥,便是这个阶层当时的“马屁”杰作,为了让南下的皇帝尽兴,真是不息工本,弄了几个大创意。除此之外,那些隐没在街巷中的大大小小的园林、宅院就不用说了。可惜现在留下的越来越少,弄不好以后只能看看照片配文字了。腰包里有了钱,当然要来点风花雪月了,所以在那一阶段,盐商的养士之风盛行,引来不少文人流寓扬州,其情形,跟欧洲中世纪的贵族们资助文学艺术有些类似之处。“扬州八怪”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现的,他们身上的傲气,表明扬州还是存有一点不可多得的自由气息,回想一下清代那么多的文字狱,就知道这有多不容易。 很多时候,扬州被人云亦云地说成跟苏杭是一样的格调,其实不然。江南长期受了士大夫的影响,比较多儒雅之气。扬州市井味则比较重,因为在盐商及开行的商人之外,便是广大的城市平民,这两个阶层,让扬州显得更为世俗化。不过这种世俗并不惹人生厌,它反而是富有人情味的,让你更能贴近扬州人的生活——城市平民的一大贡献是让扬州以三把刀出名,就是所谓厨刀、剃刀、修脚刀。这三种职业,在很多的中国人看来,都是不入流的活儿,非人上之人所为,即使到了现在,这样的意识恐怕改变也不大。但是扬州人的心态却平和得很,不仅做了,而且传下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口碑。三把刀目前的境遇,以剃刀最不乐观,俗话“剃头挑子一头热”,但这个剃头挑子,就是在扬州的城乡也不大见得到了,早就让位于门口安着转灯的美发厅了。修脚刀稍微好点,虽然传统的老浴室比从前少了,但泡澡的新浴池冒出挺多,算是修脚工的阵地,而且外埠的浴室,多喜欢打出聘请扬州师傅的旗号,以显示自己的实力,可见这把刀还是有市场的。最火的无疑是厨刀,盐商的考究和厨师的钻研造就了名满天下的淮扬菜系,道道美馔,若是要尝遍的话,估计得花上几天。一定要推出代表性的一两个,我的选择就是大煮干丝和狮子头,都很平民化,寻常人家也经常做的。大煮干丝讲究的是刀功,一块小小的豆腐干,据说大厨能横切32刀,干丝先过水,开水里烫数次,沥去卤水,再添到已经炖着的鸡汤中,用大火煮,这样干丝里慢慢入了鸡汤的鲜味,才算是至美。狮子头扬州话叫“斩肉”,关键就在这个“斩”上,切板呢最好要用银杏木的,先细切,三分肥七分瘦;然后再斩,剁成肉泥不行,斩不碎也不行,同时还需加上少许兄姜汁,做得更精致的,肉里面还会配上时令菜,象春天就是芽笋狮子头,秋天就是蟹黄狮子头;肉丸做好过油,然后红烧亦可,清蒸亦可,清蒸更嫩一些,想吃得痛快,最好直接就用调羹。这两样菜,为了保证这辈子能月月吃,年年吃,我甚而花了好几个暑假,跟在妈妈后面,边看边学,终于也算是会做了。 “扬州从前可是大地方”,不少扬州人有时会如是说,记得朱自清的散文里依稀有这样的意思。不过回忆归回忆,他们并没有死抱着“大地方”的派头不放,而是该干什么干什么,毕竟这才是生活。扬州人跟这个城市一样,经历了高高低低,开始懂得乐天知命、道法自然了。能够会门手艺,安身立命,平静地干活吃饭,这就足够了,无所谓什么风头。举个例子,象藏在故宫的《大禹治水图》玉山,重一万多斤,观者无不惊叹,但他们中间恐怕很少人知道,这是扬州玉工历时几年的成果。除了说到的这些手艺人,扬州城市平民其实还包括很多,靠运河为生的纤夫、脚夫,摆渡的船家,做笆斗的,酱园、茶房的伙计,唱曲的艺人……他们生活在城市的底层,但因为有了他们蚂蚁般的劳作,扬州始终保持着她的活力,而且显得这么亲切,让我听不厌爷爷的叙述,并决心要亲自去看一看。 值得一提的是,在平民人物中间,有个很可爱的另类,这就是扬州评话里面的皮五辣子——皮五爷。扬州地区之外可能很少流传他的故事,不过对于扬州人来说,这可是个少不了的活宝。皮五辣子何许人也?一个流氓无产者。他败了家业, 困潦倒,于是成了个混混,自诩自己是开鹅(讹,讹诈)行的,整天连蒙带骗,讹诈个200文钱,赌两把,耍两回,人人见了他头大;不过,他并非完全是欺压善良的恶棍,有时倒也江湖义气,帮穷得没钱过年的夫妇骗几两银子,替受气寻死的小媳妇撑腰送她回家,如此等等。当市井恶习、善良本性混杂在这么个油嘴滑舌的人身上,似乎没来由地便产生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吸引力,我至今记得夏天晚上乘凉,巴巴地等着听一段皮五辣子。倘是还觉得这个人物抽象,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一套《鹿鼎记》,看看韦小宝是个什么德性——其性格特征与皮五爷可以说别无二致,除了遭遇更幸运一点,官场得意、老婆若干等等。不知金庸是否也曾听过扬州评话,但他对于扬州小厮韦小宝的刻画,实在没得说,“呱呱叫”。我爱扬州的精致,爱扬州的整洁,爱扬州的绿化,爱扬州的古典韵味,爱扬州的淮扬菜,也爱扬州满大街的美媚。扬州好人文,草木皆有诗。李太白曾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唐时扬州“雄富冠天下”,有“扬一益二”之称,益即益州成都。如若仅是消费之地,那扬州也就落得一俗名而已,偏偏是又多了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便是扬州之妙了。古时扬州所辖江南数省,时至今,扬州便成了不折不扣的江南。其实扬州治所于江北,与镇江南京隔江相望,那么地理上的江北却成了人文上的江南。江南不可无扬州。扬州水秀,人美,多才俊。四季景色皆宜,四时如画。春满烟花,夏翠荫,维扬洁秋,美冬雪。四时之中,又以春最可人。扬州多景,景小情雅,多园林,北雄南秀合一。除知名景点外,古运河亦是一佳处,穿城东而过,两岸多柳,多桥有亭榭。及至春和景明,水暖花开,游人繁盛,古时如此,现亦然。杜牧于扬州做官十数载,风流不羁,诗词无数:“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唐张祜也有诗云“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南宋姜夔在《扬州慢》中也说“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可见扬州多诗词,诗词好(第四声)维扬。这几日游玩,心里总泛着这些古诗词,却发现除了古典韵味,作为现代意义都市,扬州绿化、卫生、城建堪称模范。建筑多古风,因而扬州有涵义,有文化,有灵魂。我们在外苦读,或负笈京师,或求学远地,处处修德行,好善乐,与人言语,无不自豪自称“扬州人”。在外借家乡名,亦要增辉家乡。若有不慎,恐负家乡父老。若他人议之皆曰“善”,则可。时人说扬州多美女,几日游玩所见,此言不虚。小家碧玉,小巧玲珑,秀外慧中,楚楚动人。女孩有灵气,则神态清新,面目朗润,赏心悦目。不嗔怒,不乖戾,不尖锐,不轻浮,由里及外,宛如琼花。然,美女满街跑,恐龙也不少。是事实。我等为求功名,漂泊长安,长年身处异地,方知家乡之妙。此仅非思恋故土之情,更是对身心归宿的渴望,对通往心中的幽秘小道的向往。扬州有涵义,可寄托之。 作为一个地道的扬州人,我很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高兴,毕竟这是一座拥有了2000多年历史的优秀古城,她不同于其他的古城,她拥有着一种独特的灵秀之气,她温柔而典雅,清新而自然,所到之处,都散发着一种发自本能的呼唤,都孕育者一种古老而又如痴如醉的文化氛围。扬州的街,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几乎没有很大的喧闹,吵杂声,一切都是那么的宁静如水,就像瘦西湖畔的垂柳,别看她静静地在威风中荡漾,其实她心里在想,这才是人事间最美好的景色一湾清水蜿蜒逶迤,人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像情人的眼光,从来不曾远离。她有理由说明:这边风景独好!!!扬州的水,扬州虽然身处长江以北,但至古至今都被认为是江南水乡的代表城市,扬州的水是清澈见底的,到过扬州的人都知道,喝扬州的早茶是一种唯美的享受,它能让你忘记一切烦恼,心情达到舒畅至及!!!大运河的水记载了上千年的扬州历史,也目睹了这个城市的沧桑巨变,它有理由说明:这边风景独好!!扬州的建筑和风景,扬州城里的建筑里基本没有高楼大厦,她拥有的是具有古色古香气息的楼厅宅院,自然而不做作,朴实而不是人工雕琢,草坪永远剃着“小平头”;路旁的梧桐树永远相互吸引着,热情而奔放,路边随意可见的小园林里,也是九曲十八廊,左弯右转,别有一番情趣!也就是这些看似迷宫的弯路,会引导里走进另一处天堂---扬州的一些著名风景景点:平山堂,个园,何园,扬州八怪纪念馆,史公祠,朱自清故居……还有最具代表性的汪嗣小苑!这些地方蕴藏着无数的传奇和典故,遗留者无数位历代大文豪的亲笔题词,弥漫着浓重的清秀诗意之气,让你留恋往返,她有理由说明:这边风景独好!! 扬州的小吃,煮干丝,兰花干,富春包,狮子头,蛋炒饭,夏日晚上大排挡上的龙虾和田螺,还有“三和”、“四美”、“五福”的酱菜……扬州人是最爱吃的,而且清淡不甜腻,如风一样的清爽,吃后更是回味无穷。下次有朋友来做客,千万别望了来扬州的美食街逛逛做一名扬州人还真是有福了,就冲着四大菜系之维扬菜系,,她有理由说明:这边风景独好!!!扬州的美女,古人云:自古扬州出美女的确: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扬州的美女,修长清秀细腻,清水出芙蓉,不事雕琢,和其他城市的美女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走在大街,商场里,你会不经意间发现一个美女闪过你的眼旁,千万不要被看晕咯!如果好看的无才美女是花瓶的话,那扬州的美女则是才华横溢娇柔而不做作,他们也是扬州文化的经典遗产她更有理由说明这边风景独好!扬州的花,琼花,,茉莉花是最有名的扬州花种,其中琼花是市花,其他地方非常稀有,她有着非常美丽动人的传说,据说隋炀帝最喜这种花,他可能看惯了牡丹的雍容华贵,芍药的千姿百媚,倒喜欢琼花的素洁。茉莉花就更不用说了,唱遍大江南北的"好一朵茉莉花",就出自我们扬州,是扬州的市歌,大家有空也来看看,听听,毕竟她们留住了千年的文化,让许多人走了以后,梦里还千百度地寻觅。想着"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叫吹萧",听着那"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再吟着"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扬州这一座充满古典与浪漫的轻盈靓丽之城,有没有让陌生的你希望对你有帮助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扬州的话,你可以从河运港口和对外贸易之类的地方着手,参考资料也很多,但相对来说比较杂散,筹备的时候请仔细一点,避免出现衔接错误。像是丝绸之路什么的也是个不错的切入点

我出生在扬州,所以童年的回忆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理。扬州不仅是风景秀丽的风景城,也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城,历史悠久的博物城。这有中国最古老的运河,汉隋帝王的陵墓,唐宋古城的遗址,明清私家园林。众多的人文景观,秀丽的自然风景,把扬州装扮得更加美丽。我家附近有一处名瘦西湖之地,那里风景优美,是可以散步的地方。瘦西湖在江苏省扬州西北部,因湖面瘦长,故称“瘦西湖”。胡道迂回曲折,仿佛圣女的腰带。两岸有小金山,徐园,白塔等景点。清乾隆、康熙二帝曾数次南巡扬州。当地豪绅争相建园,遂得“园林之盛,甲于天下” 之说。瘦西湖附近,也有两处著名的景点,那就是个园与何园。个园园主花大力财力修建此园,其最负盛名的乃是四季假山。其令我最喜欢的是冬山,冬山宣石似未消积雪。何园园主何芷舟刀在光绪年间修建此园。园内布局乃是中西合璧,住游结合,是人居,游玩的好地方。家乡还有许多民间小吃,特色工艺,在此我就不多说了。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就像那蜜蜂与花朵,小草与土壤似的。那种感情使用语言无法表达的。名师点评:“扬州不仅是风景秀丽的风景城,也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城,历史悠久的博物城”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读者对扬州的深刻印象。扬州的重点写的是瘦西湖和个园何园。“胡道迂回曲折,仿佛圣女的腰带”点出了瘦西湖的特点在于一个“瘦”;个园“冬山宣石似未消积雪”令人心旷神怡;何园“乃是中西合璧,住游结合,是人居,游玩的好地方”让人心生向往。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短短一句,激起后世多少人对这个城市绵绵不绝的向  往。扬州的存在,对于骨子里浪漫的中国文人,更多是一种对意气风发的怀念,即使没去  过,仅仅从前人的诗句里,便不乏对她的动人想象。哪怕到了现在,她已经不再是历史上  的通都大邑,但“扬州”二字,却依旧包含着不尽风流,永不失其“繁华似锦地”的精神  感染力。这一切,我想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大运河。中国的城市,多因水而兴,扬州就是  这样的一个典型。在大运河未开凿以前,扬州在历史上的出镜率是很有限的。大家盖棺论  定的暴君隋炀帝,想想还是有功绩的,唐代诗人皮日休就有诗云“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  论功不较多”。至少在我看,那些贤明圣主,很少有象他这样,兴修了一个工程——不管  他的动机如何——能够遗惠至今的。被东西走向的大河横切的中国,于是有了南北的沟通  ,由此也造就了扬州第一个大红大紫的兴盛时期——唐代。  今天,扬州的东北方有个茱萸湾公园,西边紧挨着京杭运河。说是公园,到了那儿才发  现,冷冷清清,无甚游人。通向公园深处的寂静路上,两旁满眼是枝蔓丛生的灌木、树林  ,河边风很大,快半人高的蒿草被吹得颤颤巍巍,透着荒凉。几乎难以想象,在隋唐时期  ,运河由北向南进入扬州的第一个码头便是这里——茱萸湾。看着寂静的河面,一个人,  有点儿“独立小桥风满袖”的意味。于是在那儿,我又一次听了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  ,音乐声起,脑海里又一次浮现出两个城市:长安和扬州。不同以往的是,站在茱萸湾,  我终于身临其境——  这里是大唐最重要的港口,往南直通长江、出海口,往北可入黄淮、关中,放眼全国,  再无这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航运连接点。一年四季,千帆竞会,万商云集,随之而来的少  不了有各色店家、梨园子弟、墨客骚人……而街市坊间,绣户珠帘,每华灯初上,觥酬交  错吟咏唱和,其一时之盛,不让京师,天下人号为“扬一益二”(天府之国四川都没这里  富足)。就连寻道访仙的李白,听说哥们孟浩然要去广陵,也带着几许神往,留诗“烟花  三月下扬州”。  我不得不叹息自己想象力的平乏。对于扬州当年的盛境,我始终不能刻画周全,就象去  完成一幅画,隐隐约约觉得有个大致,但一落笔,出来的总是一鳞半爪的局部。可能时间  的跨度太大,我的想象要向源头洄游,其所能凭籍的,也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片段,比如  某些方言。  “麻胡子”就不说了,还有其它的例子。比如从小就学会的一句,叫“波斯献宝”,地道  的扬州话。唐朝的扬州是一个对外贸易的港口城市,不少外国人从海道来此,其中波斯商  人、僧侣,辗转来扬州一带居住的不下数百人,大多做珠宝生意。久而久之,就产生了“  波斯献宝”一语,喻指洋洋得意地把自己的好东西拿出来炫耀。另外一句扬州话“吾儿碌  山”,意思是指一个人不正经、不检点、吊儿郎当。这个词的来源更戏剧化:据传安碌山  作乱之前,颇骗得唐玄宗赏识,常出入宫禁,后来便与杨玉环有了一腿,某日二人在浴池  嬉戏, 》昊帝进来,情急之下,杨贵妃大呼:“吾儿碌山!帮我递上ΧΧ东西”,安录  山借机匍匐而前,非但把场面掩饰了,就此还捞了个干儿子当。呵呵。儿时学会的这些话  ,长大了慢慢竟发现能剥出一些关于历史的内核,这真是很有意思。我常忍不住去想,在  唐代的大都会扬州,一些社会现象与宫廷绯闻,真真假假的,它们怎么就慢慢地从街谈巷  议变成了固定的词汇;而且当它们所产生的那个时代一点一点湮没于风尘,它们却代代相  传,充满了生命力。  唐朝对这个地方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语言是其中的一部分,比较容易寻找线索的一部分  。现在我们看每个城市,都有其自己的特性,扬州的气质与性格,不夸张地说,就是在唐  代慢慢形成的。运河给了扬州得天独厚的条件,与那些绝大多数的政治性城市不同,扬州  是在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接下来她的性格塑造,应该把鲜花献给大唐帝国的文人  们,尤其是诗人。唐代的著名诗人,到过扬州的为数众多。李白、白居易、孟浩然、骆宾  王、刘禹锡、王昌龄等,都曾在这片土地上留有足迹。他们的到来,把他们张扬的激情随  他们题咏的诗篇挥洒在扬州的空气里,总之到最后,很难弄清楚,是城市的浪漫感染了诗  人还是诗人的浪漫感染了城市。  用现在的眼光看,诗人们游历各地,他们的很多作品就是各自个性化的游记。扬州的“  游记”里面,我最最 郎投拍恋模 尤推如下两首——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相对于大把大把酸溜溜的文人,杜牧的率直令我钦佩。或许只有在那个大开大盍的时代  ,那个大起大落的城市,才能写出如此诗歌,坦荡、直白,又不失韵味。对心仪的美丽女  子说“你很漂亮”,想来很多现代人能做到,但是毫不讳言一段年少孟浪的时光,狎昵青  楼,这等勇气,可不是谁都有的。反正换了我,肯定做不到。杜牧的表达虽然直接,但他  的字句下面,那层淡淡的哀愁与男人的喟然一叹,是谁也学不来的——有些象现在都市人  的落寞。不过他也确实有很多年,生活在他那个时代的大都市里。他的扬州诗,使这个城  市多了几分憨直之气,这就开始跟同为水乡的江南有了差别。  一个强盛的唐代过去了,它让大家记住了“扬州”,但却不是扬州人。到了扬州的二度  兴起,扬州人的形象才逐渐清晰起来。这其间时光流转,一晃已经是明清时代了。唐以后  的一个时期,扬州确实消停了一阵,不过大运河的漕运,却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越来  越重要。到明代,不许片板入海,南北水运完全以运河为主,这使得扬州慢慢地,再次成  为繁荣的商业城市。如果唐代的扬州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维系,那明清时期则给了我们  一个物化的扬州,带着生活味的各种市井画面。  盐商是那时最有势力的一群。垄断使他们富可敌国,当然,这前提自是离不开官商一体  ,联袂演出。如今扬州的标签,瘦西湖里水色空朦的白塔、五亭桥,便是这个阶层当时的  “马屁”杰作,为了让南下的皇帝尽兴,真是不息工本,弄了几个大创意。除此之外,那  些隐没在街巷中的大大小小的园林、宅院就不用说了。可惜现在留下的越来越少,弄不好  以后只能看看照片配文字了。腰包里有了钱,当然要来点风花雪月了,所以在那一阶段,  盐商的养士之风盛行,引来不少文人流寓扬州,其情形,跟欧洲中世纪的贵族们资助文学  艺术有些类似之处。“扬州八怪”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现的,他们身上的傲气,表明扬  州还是存有一点不可多得的自由气息,回想一下清代那么多的文字狱,就知道这有多不容  易。  很多时候,扬州被人云亦云地说成跟苏杭是一样的格调,其实不然。江南长期受了士大  夫的影响,比较多儒雅之气。扬州市井味则比较重,因为在盐商及开行的商人之外,便是  广大的城市平民,这两个阶层,让扬州显得更为世俗化。不过这种世俗并不惹人生厌,它  反而是富有人情味的,让你更能贴近扬州人的生活——  城市平民的一大贡献是让扬州以三把刀出名,就是所谓厨刀、剃刀、修脚刀。这三种职业  ,在很多的中国人看来,都是不入流的活儿,非人上之人所为,即使到了现在,这样的意  识恐怕改变也不大。但是扬州人的心态却平和得很,不仅做了,而且传下去,久而久之就  形成了口碑。三把刀目前的境遇,以剃刀最不乐观,俗话“剃头挑子一头热”,但这个剃  头挑子,就是在扬州的城乡也不大见得到了,早就让位于门口安着转灯的美发厅了。修脚  刀稍微好点,虽然传统的老浴室比从前少了,但泡澡的新浴池冒出挺多,算是修脚工的阵  地,而且外埠的浴室,多喜欢打出聘请扬州师傅的旗号,以显示自己的实力,可见这把刀  还是有市场的。最火的无疑是厨刀,盐商的考究和厨师的钻研造就了名满天下的淮扬菜系  ,道道美馔,若是要尝遍的话,估计得花上几天。一定要推出代表性的一两个,我的选择  就是大煮干丝和狮子头,都很平民化,寻常人家也经常做的。  大煮干丝讲究的是刀功,一块小小的豆腐干,据说大厨能横切32刀,干丝先过水,开水里  烫数次,沥去卤水,再添到已经炖着的鸡汤中,用大火煮,这样干丝里慢慢入了鸡汤的鲜  味,才算是至美。狮子头扬州话叫“斩肉”,关键就在这个“斩”上,切板呢最好要用银  杏木的,先细切,三分肥七分瘦;然后再斩,剁成肉泥不行,斩不碎也不行,同时还需加  上少许兄姜汁,做得更精致的,肉里面还会配上时令菜,象春天就是芽笋狮子头,秋天  就是蟹黄狮子头;肉丸做好过油,然后红烧亦可,清蒸亦可,清蒸更嫩一些,想吃得痛快  ,最好直接就用调羹。这两样菜,为了保证这辈子能月月吃,年年吃,我甚而花了好几个  暑假,跟在妈妈后面,边看边学,终于也算是会做了。  “扬州从前可是大地方”,不少扬州人有时会如是说,记得朱自清的散文里依稀有这样的意思。不过回忆归回忆,他们并没有死抱着“大地方”的派头不放,而是该干什么干什么,毕竟这才是生活。扬州人跟这个城市一样,经历了高高低低,开始懂得乐天知命、道法自然了。能够会门手艺,安身立命,平静地干活吃饭,这就足够了,无所谓什么风头。举个例子,象藏在故宫的《大禹治水图》玉山,重一万多斤,观者无不惊叹,但他们中间恐怕很少人知道,这是扬州玉工历时几年的成果。除了说到的这些手艺人,扬州城市平民其实还包括很多,靠运河为生的纤夫、脚夫,摆渡的船家,做笆斗的,酱园、茶房的伙计,唱曲的艺人……他们生活在城市的底层,但因为有了他们蚂蚁般的劳作,扬州始终保持着她的活力,而且显得这么亲切,让我听不厌爷爷的叙述,并决心要亲自去看一看。  值得一提的是,在平民人物中间,有个很可爱的另类,这就是扬州评话里面的皮五辣子  ——皮五爷。扬州地区之外可能很少流传他的故事,不过对于扬州人来说,这可是个少不了的活宝。皮五辣子何许人也?一个流氓无产者。他败了家业, 困潦倒,于是成了个混混,自诩自己是开鹅(讹,讹诈)行的,整天连蒙带骗,讹诈个200文钱,赌两把,耍两回,人人见了他头大;不过,他并非完全是欺压善良的恶棍,有时倒也江湖义气,帮穷得没钱过年的夫妇骗几两银子,替受气寻死的小媳妇撑腰送她回家,如此等等。当市井恶习、善良本性混杂在这么个油嘴滑舌的人身上,似乎没来由地便产生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吸引力,我至今记得夏天晚上乘凉,巴巴地等着听一段皮五辣子。倘是还觉得这个人物抽象,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一套《鹿鼎记》,看看韦小宝是个什么德性——其性格特征与皮五爷可以说别无二致,除了遭遇更幸运一点,官场得意、老婆若干等等。不知金庸是否也曾听过扬州评话,但他对于扬州小厮韦小宝的刻画,实在没得说,“呱呱叫”。  我爱扬州的精致,爱扬州的整洁,爱扬州的绿化,爱扬州的古典韵味,爱扬州的淮扬菜,也爱扬州满大街的美媚。  扬州好人文,草木皆有诗。  李太白曾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唐时扬州“雄富冠天下”,有“扬一益二”之称,益即益州成都。如若仅是消费之地,那扬州也就落得一俗名而已,偏偏是又多了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便是扬州之妙了。  古时扬州所辖江南数省,时至今,扬州便成了不折不扣的江南。其实扬州治所于江北,与镇江南京隔江相望,那么地理上的江北却成了人文上的江南。江南不可无扬州。  扬州水秀,人美,多才俊。四季景色皆宜,四时如画。春满烟花,夏翠荫,维扬洁秋,美冬雪。四时之中,又以春最可人。扬州多景,景小情雅,多园林,北雄南秀合一。除知名景点外,古运河亦是一佳处,穿城东而过,两岸多柳,多桥有亭榭。及至春和景明,水暖花开,游人繁盛,古时如此,现亦然。  杜牧于扬州做官十数载,风流不羁,诗词无数:“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唐张祜也有诗云“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南宋姜夔在《扬州慢》中也说“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可见扬州多诗词,诗词好(第四声)维扬。  这几日游玩,心里总泛着这些古诗词,却发现除了古典韵味,作为现代意义都市,扬州绿化、卫生、城建堪称模范。建筑多古风,因而扬州有涵义,有文化,有灵魂。我们在外苦读,或负笈京师,或求学远地,处处修德行,好善乐,与人言语,无不自豪自称“扬州人”。在外借家乡名,亦要增辉家乡。若有不慎,恐负家乡父老。若他人议之皆曰“善”,则可。  时人说扬州多美女,几日游玩所见,此言不虚。小家碧玉,小巧玲珑,秀外慧中,楚楚动人。女孩有灵气,则神态清新,面目朗润,赏心悦目。不嗔怒,不乖戾,不尖锐,不轻浮,由里及外,宛如琼花。然,美女满街跑,恐龙也不少。是事实。  我等为求功名,漂泊长安,长年身处异地,方知家乡之妙。此仅非思恋故土之情,更是对身心归宿的渴望,对通往心中的幽秘小道的向往。扬州有涵义,可寄托之。  作为一个地道的扬州人,我很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高兴,毕竟这是一座拥有了2000多年历史的优秀古城,她不同于其他的古城,她拥有着一种独特的灵秀之气,她温柔而典雅,清新而自然,所到之处,都散发着一种发自本能的呼唤,都孕育者一种古老而又如痴如醉的文化氛围。  扬州的街,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几乎没有很大的喧闹,吵杂声,一切都是那么的宁静如水,就像瘦西湖畔的垂柳,别看她静静地在威风中荡漾,其实她心里在想,这才是人事间最美好的景色一湾清水蜿蜒逶迤,人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像情人的眼光,从来不曾远离。她有理由说明:这边风景独好!!!  扬州的水,扬州虽然身处长江以北,但至古至今都被认为是江南水乡的代表城市,扬州的水是清澈见底的,到过扬州的人都知道,喝扬州的早茶是一种唯美的享受,它能让你忘记一切烦恼,心情达到舒畅至及!!!大运河的水记载了上千年的扬州历史,也目睹了这个城市的沧桑巨变,它有理由说明:这边风景独好!!  扬州的建筑和风景,扬州城里的建筑里基本没有高楼大厦,她拥有的是具有古色古香气息的楼厅宅院,自然而不做作,朴实而不是人工雕琢,草坪永远剃着“小平头”;路旁的梧桐树永远相互吸引着,热情而奔放,路边随意可见的小园林里,也是九曲十八廊,左弯右转,别有一番情趣!也就是这些看似迷宫的弯路,会引导里走进另一处天堂---扬州的一些著名风景景点:平山堂,个园,何园,扬州八怪纪念馆,史公祠,朱自清故居……还有最具代表性的汪嗣小苑!这些地方蕴藏着无数的传奇和典故,遗留者无数位历代大文豪的亲笔题词,弥漫着浓重的清秀诗意之气,让你留恋往返,她有理由说明:这边风景独好!!  扬州的小吃,煮干丝,兰花干,富春包,狮子头,蛋炒饭,夏日晚上大排挡上的龙虾和田螺,还有“三和”、“四美”、“五福”的酱菜……扬州人是最爱吃的,而且清淡不甜腻,如风一样的清爽,吃后更是回味无穷。下次有朋友来做客,千万别望了来扬州的美食街逛逛做一名扬州人还真是有福了,就冲着四大菜系之维扬菜系,,她有理由说明:这边风景独好!!!  扬州的美女,古人云:自古扬州出美女的确: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扬州的美女,修长清秀细腻,清水出芙蓉,不事雕琢,和其他城市的美女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走在大街,商场里,你会不经意间发现一个美女闪过你的眼旁,千万不要被看晕咯!如果好看的无才美女是花瓶的话,那扬州的美女则是才华横溢娇柔而不做作,他们也是扬州文化的经典遗产她更有理由说明这边风景独好!  扬州的花,琼花,,茉莉花是最有名的扬州花种,其中琼花是市花,其他地方非常稀有,她有着非常美丽动人的传说,据说隋炀帝最喜这种花,他可能看惯了牡丹的雍容华贵,芍药的千姿百媚,倒喜欢琼花的素洁。茉莉花就更不用说了,唱遍大江南北的"好一朵茉莉花",就出自我们扬州,是扬州的市歌,大家有空也来看看,听听,毕竟她们留住了千年的文化,让许多人走了以后,梦里还千百度地寻觅。  想着"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叫吹萧",听着那"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再吟着那"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扬州这一座充满古典与浪漫的轻盈靓丽之城,有没有让陌生的你

扬州文化论文3000字怎么写的

我出生在扬州,所以童年的回忆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理。扬州不仅是风景秀丽的风景城,也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城,历史悠久的博物城。这有中国最古老的运河,汉隋帝王的陵墓,唐宋古城的遗址,明清私家园林。众多的人文景观,秀丽的自然风景,把扬州装扮得更加美丽。我家附近有一处名瘦西湖之地,那里风景优美,是可以散步的地方。瘦西湖在江苏省扬州西北部,因湖面瘦长,故称“瘦西湖”。胡道迂回曲折,仿佛圣女的腰带。两岸有小金山,徐园,白塔等景点。清乾隆、康熙二帝曾数次南巡扬州。当地豪绅争相建园,遂得“园林之盛,甲于天下” 之说。瘦西湖附近,也有两处著名的景点,那就是个园与何园。个园园主花大力财力修建此园,其最负盛名的乃是四季假山。其令我最喜欢的是冬山,冬山宣石似未消积雪。何园园主何芷舟刀在光绪年间修建此园。园内布局乃是中西合璧,住游结合,是人居,游玩的好地方。家乡还有许多民间小吃,特色工艺,在此我就不多说了。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就像那蜜蜂与花朵,小草与土壤似的。那种感情使用语言无法表达的。名师点评:“扬州不仅是风景秀丽的风景城,也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城,历史悠久的博物城”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读者对扬州的深刻印象。扬州的重点写的是瘦西湖和个园何园。“胡道迂回曲折,仿佛圣女的腰带”点出了瘦西湖的特点在于一个“瘦”;个园“冬山宣石似未消积雪”令人心旷神怡;何园“乃是中西合璧,住游结合,是人居,游玩的好地方”让人心生向往。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短短一句,激起后世多少人对这个城市绵绵不绝的向  往。扬州的存在,对于骨子里浪漫的中国文人,更多是一种对意气风发的怀念,即使没去  过,仅仅从前人的诗句里,便不乏对她的动人想象。哪怕到了现在,她已经不再是历史上  的通都大邑,但“扬州”二字,却依旧包含着不尽风流,永不失其“繁华似锦地”的精神  感染力。这一切,我想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大运河。中国的城市,多因水而兴,扬州就是  这样的一个典型。在大运河未开凿以前,扬州在历史上的出镜率是很有限的。大家盖棺论  定的暴君隋炀帝,想想还是有功绩的,唐代诗人皮日休就有诗云“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  论功不较多”。至少在我看,那些贤明圣主,很少有象他这样,兴修了一个工程——不管  他的动机如何——能够遗惠至今的。被东西走向的大河横切的中国,于是有了南北的沟通  ,由此也造就了扬州第一个大红大紫的兴盛时期——唐代。  今天,扬州的东北方有个茱萸湾公园,西边紧挨着京杭运河。说是公园,到了那儿才发  现,冷冷清清,无甚游人。通向公园深处的寂静路上,两旁满眼是枝蔓丛生的灌木、树林  ,河边风很大,快半人高的蒿草被吹得颤颤巍巍,透着荒凉。几乎难以想象,在隋唐时期  ,运河由北向南进入扬州的第一个码头便是这里——茱萸湾。看着寂静的河面,一个人,  有点儿“独立小桥风满袖”的意味。于是在那儿,我又一次听了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  ,音乐声起,脑海里又一次浮现出两个城市:长安和扬州。不同以往的是,站在茱萸湾,  我终于身临其境——  这里是大唐最重要的港口,往南直通长江、出海口,往北可入黄淮、关中,放眼全国,  再无这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航运连接点。一年四季,千帆竞会,万商云集,随之而来的少  不了有各色店家、梨园子弟、墨客骚人……而街市坊间,绣户珠帘,每华灯初上,觥酬交  错吟咏唱和,其一时之盛,不让京师,天下人号为“扬一益二”(天府之国四川都没这里  富足)。就连寻道访仙的李白,听说哥们孟浩然要去广陵,也带着几许神往,留诗“烟花  三月下扬州”。  我不得不叹息自己想象力的平乏。对于扬州当年的盛境,我始终不能刻画周全,就象去  完成一幅画,隐隐约约觉得有个大致,但一落笔,出来的总是一鳞半爪的局部。可能时间  的跨度太大,我的想象要向源头洄游,其所能凭籍的,也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片段,比如  某些方言。  “麻胡子”就不说了,还有其它的例子。比如从小就学会的一句,叫“波斯献宝”,地道  的扬州话。唐朝的扬州是一个对外贸易的港口城市,不少外国人从海道来此,其中波斯商  人、僧侣,辗转来扬州一带居住的不下数百人,大多做珠宝生意。久而久之,就产生了“  波斯献宝”一语,喻指洋洋得意地把自己的好东西拿出来炫耀。另外一句扬州话“吾儿碌  山”,意思是指一个人不正经、不检点、吊儿郎当。这个词的来源更戏剧化:据传安碌山  作乱之前,颇骗得唐玄宗赏识,常出入宫禁,后来便与杨玉环有了一腿,某日二人在浴池  嬉戏, 》昊帝进来,情急之下,杨贵妃大呼:“吾儿碌山!帮我递上ΧΧ东西”,安录  山借机匍匐而前,非但把场面掩饰了,就此还捞了个干儿子当。呵呵。儿时学会的这些话  ,长大了慢慢竟发现能剥出一些关于历史的内核,这真是很有意思。我常忍不住去想,在  唐代的大都会扬州,一些社会现象与宫廷绯闻,真真假假的,它们怎么就慢慢地从街谈巷  议变成了固定的词汇;而且当它们所产生的那个时代一点一点湮没于风尘,它们却代代相  传,充满了生命力。  唐朝对这个地方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语言是其中的一部分,比较容易寻找线索的一部分  。现在我们看每个城市,都有其自己的特性,扬州的气质与性格,不夸张地说,就是在唐  代慢慢形成的。运河给了扬州得天独厚的条件,与那些绝大多数的政治性城市不同,扬州  是在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接下来她的性格塑造,应该把鲜花献给大唐帝国的文人  们,尤其是诗人。唐代的著名诗人,到过扬州的为数众多。李白、白居易、孟浩然、骆宾  王、刘禹锡、王昌龄等,都曾在这片土地上留有足迹。他们的到来,把他们张扬的激情随  他们题咏的诗篇挥洒在扬州的空气里,总之到最后,很难弄清楚,是城市的浪漫感染了诗  人还是诗人的浪漫感染了城市。  用现在的眼光看,诗人们游历各地,他们的很多作品就是各自个性化的游记。扬州的“  游记”里面,我最最 郎投拍恋模 尤推如下两首——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相对于大把大把酸溜溜的文人,杜牧的率直令我钦佩。或许只有在那个大开大盍的时代  ,那个大起大落的城市,才能写出如此诗歌,坦荡、直白,又不失韵味。对心仪的美丽女  子说“你很漂亮”,想来很多现代人能做到,但是毫不讳言一段年少孟浪的时光,狎昵青  楼,这等勇气,可不是谁都有的。反正换了我,肯定做不到。杜牧的表达虽然直接,但他  的字句下面,那层淡淡的哀愁与男人的喟然一叹,是谁也学不来的——有些象现在都市人  的落寞。不过他也确实有很多年,生活在他那个时代的大都市里。他的扬州诗,使这个城  市多了几分憨直之气,这就开始跟同为水乡的江南有了差别。  一个强盛的唐代过去了,它让大家记住了“扬州”,但却不是扬州人。到了扬州的二度  兴起,扬州人的形象才逐渐清晰起来。这其间时光流转,一晃已经是明清时代了。唐以后  的一个时期,扬州确实消停了一阵,不过大运河的漕运,却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越来  越重要。到明代,不许片板入海,南北水运完全以运河为主,这使得扬州慢慢地,再次成  为繁荣的商业城市。如果唐代的扬州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维系,那明清时期则给了我们  一个物化的扬州,带着生活味的各种市井画面。  盐商是那时最有势力的一群。垄断使他们富可敌国,当然,这前提自是离不开官商一体  ,联袂演出。如今扬州的标签,瘦西湖里水色空朦的白塔、五亭桥,便是这个阶层当时的  “马屁”杰作,为了让南下的皇帝尽兴,真是不息工本,弄了几个大创意。除此之外,那  些隐没在街巷中的大大小小的园林、宅院就不用说了。可惜现在留下的越来越少,弄不好  以后只能看看照片配文字了。腰包里有了钱,当然要来点风花雪月了,所以在那一阶段,  盐商的养士之风盛行,引来不少文人流寓扬州,其情形,跟欧洲中世纪的贵族们资助文学  艺术有些类似之处。“扬州八怪”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现的,他们身上的傲气,表明扬  州还是存有一点不可多得的自由气息,回想一下清代那么多的文字狱,就知道这有多不容  易。  很多时候,扬州被人云亦云地说成跟苏杭是一样的格调,其实不然。江南长期受了士大  夫的影响,比较多儒雅之气。扬州市井味则比较重,因为在盐商及开行的商人之外,便是  广大的城市平民,这两个阶层,让扬州显得更为世俗化。不过这种世俗并不惹人生厌,它  反而是富有人情味的,让你更能贴近扬州人的生活——  城市平民的一大贡献是让扬州以三把刀出名,就是所谓厨刀、剃刀、修脚刀。这三种职业  ,在很多的中国人看来,都是不入流的活儿,非人上之人所为,即使到了现在,这样的意  识恐怕改变也不大。但是扬州人的心态却平和得很,不仅做了,而且传下去,久而久之就  形成了口碑。三把刀目前的境遇,以剃刀最不乐观,俗话“剃头挑子一头热”,但这个剃  头挑子,就是在扬州的城乡也不大见得到了,早就让位于门口安着转灯的美发厅了。修脚  刀稍微好点,虽然传统的老浴室比从前少了,但泡澡的新浴池冒出挺多,算是修脚工的阵  地,而且外埠的浴室,多喜欢打出聘请扬州师傅的旗号,以显示自己的实力,可见这把刀  还是有市场的。最火的无疑是厨刀,盐商的考究和厨师的钻研造就了名满天下的淮扬菜系  ,道道美馔,若是要尝遍的话,估计得花上几天。一定要推出代表性的一两个,我的选择  就是大煮干丝和狮子头,都很平民化,寻常人家也经常做的。  大煮干丝讲究的是刀功,一块小小的豆腐干,据说大厨能横切32刀,干丝先过水,开水里  烫数次,沥去卤水,再添到已经炖着的鸡汤中,用大火煮,这样干丝里慢慢入了鸡汤的鲜  味,才算是至美。狮子头扬州话叫“斩肉”,关键就在这个“斩”上,切板呢最好要用银  杏木的,先细切,三分肥七分瘦;然后再斩,剁成肉泥不行,斩不碎也不行,同时还需加  上少许兄姜汁,做得更精致的,肉里面还会配上时令菜,象春天就是芽笋狮子头,秋天  就是蟹黄狮子头;肉丸做好过油,然后红烧亦可,清蒸亦可,清蒸更嫩一些,想吃得痛快  ,最好直接就用调羹。这两样菜,为了保证这辈子能月月吃,年年吃,我甚而花了好几个  暑假,跟在妈妈后面,边看边学,终于也算是会做了。  “扬州从前可是大地方”,不少扬州人有时会如是说,记得朱自清的散文里依稀有这样的意思。不过回忆归回忆,他们并没有死抱着“大地方”的派头不放,而是该干什么干什么,毕竟这才是生活。扬州人跟这个城市一样,经历了高高低低,开始懂得乐天知命、道法自然了。能够会门手艺,安身立命,平静地干活吃饭,这就足够了,无所谓什么风头。举个例子,象藏在故宫的《大禹治水图》玉山,重一万多斤,观者无不惊叹,但他们中间恐怕很少人知道,这是扬州玉工历时几年的成果。除了说到的这些手艺人,扬州城市平民其实还包括很多,靠运河为生的纤夫、脚夫,摆渡的船家,做笆斗的,酱园、茶房的伙计,唱曲的艺人……他们生活在城市的底层,但因为有了他们蚂蚁般的劳作,扬州始终保持着她的活力,而且显得这么亲切,让我听不厌爷爷的叙述,并决心要亲自去看一看。  值得一提的是,在平民人物中间,有个很可爱的另类,这就是扬州评话里面的皮五辣子  ——皮五爷。扬州地区之外可能很少流传他的故事,不过对于扬州人来说,这可是个少不了的活宝。皮五辣子何许人也?一个流氓无产者。他败了家业, 困潦倒,于是成了个混混,自诩自己是开鹅(讹,讹诈)行的,整天连蒙带骗,讹诈个200文钱,赌两把,耍两回,人人见了他头大;不过,他并非完全是欺压善良的恶棍,有时倒也江湖义气,帮穷得没钱过年的夫妇骗几两银子,替受气寻死的小媳妇撑腰送她回家,如此等等。当市井恶习、善良本性混杂在这么个油嘴滑舌的人身上,似乎没来由地便产生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吸引力,我至今记得夏天晚上乘凉,巴巴地等着听一段皮五辣子。倘是还觉得这个人物抽象,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一套《鹿鼎记》,看看韦小宝是个什么德性——其性格特征与皮五爷可以说别无二致,除了遭遇更幸运一点,官场得意、老婆若干等等。不知金庸是否也曾听过扬州评话,但他对于扬州小厮韦小宝的刻画,实在没得说,“呱呱叫”。  我爱扬州的精致,爱扬州的整洁,爱扬州的绿化,爱扬州的古典韵味,爱扬州的淮扬菜,也爱扬州满大街的美媚。  扬州好人文,草木皆有诗。  李太白曾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唐时扬州“雄富冠天下”,有“扬一益二”之称,益即益州成都。如若仅是消费之地,那扬州也就落得一俗名而已,偏偏是又多了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便是扬州之妙了。  古时扬州所辖江南数省,时至今,扬州便成了不折不扣的江南。其实扬州治所于江北,与镇江南京隔江相望,那么地理上的江北却成了人文上的江南。江南不可无扬州。  扬州水秀,人美,多才俊。四季景色皆宜,四时如画。春满烟花,夏翠荫,维扬洁秋,美冬雪。四时之中,又以春最可人。扬州多景,景小情雅,多园林,北雄南秀合一。除知名景点外,古运河亦是一佳处,穿城东而过,两岸多柳,多桥有亭榭。及至春和景明,水暖花开,游人繁盛,古时如此,现亦然。  杜牧于扬州做官十数载,风流不羁,诗词无数:“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唐张祜也有诗云“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南宋姜夔在《扬州慢》中也说“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可见扬州多诗词,诗词好(第四声)维扬。  这几日游玩,心里总泛着这些古诗词,却发现除了古典韵味,作为现代意义都市,扬州绿化、卫生、城建堪称模范。建筑多古风,因而扬州有涵义,有文化,有灵魂。我们在外苦读,或负笈京师,或求学远地,处处修德行,好善乐,与人言语,无不自豪自称“扬州人”。在外借家乡名,亦要增辉家乡。若有不慎,恐负家乡父老。若他人议之皆曰“善”,则可。  时人说扬州多美女,几日游玩所见,此言不虚。小家碧玉,小巧玲珑,秀外慧中,楚楚动人。女孩有灵气,则神态清新,面目朗润,赏心悦目。不嗔怒,不乖戾,不尖锐,不轻浮,由里及外,宛如琼花。然,美女满街跑,恐龙也不少。是事实。  我等为求功名,漂泊长安,长年身处异地,方知家乡之妙。此仅非思恋故土之情,更是对身心归宿的渴望,对通往心中的幽秘小道的向往。扬州有涵义,可寄托之。  作为一个地道的扬州人,我很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高兴,毕竟这是一座拥有了2000多年历史的优秀古城,她不同于其他的古城,她拥有着一种独特的灵秀之气,她温柔而典雅,清新而自然,所到之处,都散发着一种发自本能的呼唤,都孕育者一种古老而又如痴如醉的文化氛围。  扬州的街,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几乎没有很大的喧闹,吵杂声,一切都是那么的宁静如水,就像瘦西湖畔的垂柳,别看她静静地在威风中荡漾,其实她心里在想,这才是人事间最美好的景色一湾清水蜿蜒逶迤,人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像情人的眼光,从来不曾远离。她有理由说明:这边风景独好!!!  扬州的水,扬州虽然身处长江以北,但至古至今都被认为是江南水乡的代表城市,扬州的水是清澈见底的,到过扬州的人都知道,喝扬州的早茶是一种唯美的享受,它能让你忘记一切烦恼,心情达到舒畅至及!!!大运河的水记载了上千年的扬州历史,也目睹了这个城市的沧桑巨变,它有理由说明:这边风景独好!!  扬州的建筑和风景,扬州城里的建筑里基本没有高楼大厦,她拥有的是具有古色古香气息的楼厅宅院,自然而不做作,朴实而不是人工雕琢,草坪永远剃着“小平头”;路旁的梧桐树永远相互吸引着,热情而奔放,路边随意可见的小园林里,也是九曲十八廊,左弯右转,别有一番情趣!也就是这些看似迷宫的弯路,会引导里走进另一处天堂---扬州的一些著名风景景点:平山堂,个园,何园,扬州八怪纪念馆,史公祠,朱自清故居……还有最具代表性的汪嗣小苑!这些地方蕴藏着无数的传奇和典故,遗留者无数位历代大文豪的亲笔题词,弥漫着浓重的清秀诗意之气,让你留恋往返,她有理由说明:这边风景独好!!  扬州的小吃,煮干丝,兰花干,富春包,狮子头,蛋炒饭,夏日晚上大排挡上的龙虾和田螺,还有“三和”、“四美”、“五福”的酱菜……扬州人是最爱吃的,而且清淡不甜腻,如风一样的清爽,吃后更是回味无穷。下次有朋友来做客,千万别望了来扬州的美食街逛逛做一名扬州人还真是有福了,就冲着四大菜系之维扬菜系,,她有理由说明:这边风景独好!!!  扬州的美女,古人云:自古扬州出美女的确: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扬州的美女,修长清秀细腻,清水出芙蓉,不事雕琢,和其他城市的美女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走在大街,商场里,你会不经意间发现一个美女闪过你的眼旁,千万不要被看晕咯!如果好看的无才美女是花瓶的话,那扬州的美女则是才华横溢娇柔而不做作,他们也是扬州文化的经典遗产她更有理由说明这边风景独好!  扬州的花,琼花,,茉莉花是最有名的扬州花种,其中琼花是市花,其他地方非常稀有,她有着非常美丽动人的传说,据说隋炀帝最喜这种花,他可能看惯了牡丹的雍容华贵,芍药的千姿百媚,倒喜欢琼花的素洁。茉莉花就更不用说了,唱遍大江南北的"好一朵茉莉花",就出自我们扬州,是扬州的市歌,大家有空也来看看,听听,毕竟她们留住了千年的文化,让许多人走了以后,梦里还千百度地寻觅。  想着"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叫吹萧",听着那"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再吟着那"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扬州这一座充满古典与浪漫的轻盈靓丽之城,有没有让陌生的你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这个不错:墨青的天际,古宅青苔,梦回乡里,那洁白的琼花美的令人心醉。曾几何时,那份独爱扬州的幸福就留在了幽深小巷的尽头…… 精灵的紫燕在空中画出道道呢喃的虚线,漫步在青砖青瓦的巷中,听着周围那熟悉的属于我们扬州人的母语,真是倍感幸福。历史的车轮生生不息,我站在车轮上回望,心中百感交集,但那唯一不变的就是我们如歌如诗般惬意的生活。 清晨,微微睁开惺忪的双眼,美美的伸个懒腰,听着窗外锅碗瓢盆的交响曲,伴着晨露去公园走走。“大爷,又去锻炼啊?”“是啊,你早啊!”“你早!”和谐的早晨由此开始。 作为一个地道的扬州人早上是不喜欢自己做早餐的,今儿谁起的早都会拿着碗去巷口的早点摊买油条包子等各类早点,一路哼着扬剧,乐呵呵的走回家,分享那美味的早餐。 孩子们最爱的还是巷口的臭豆腐,记忆里那是家的味道,那次回家再次路过那个温馨的小摊,那人那物,那味一切都没变。迫不及待地要婆婆给我一份,只见那嫩白的豆腐嬉笑着跳入油中,在油中翻滚,打转,慢慢地沉下去又慢慢地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婆婆娴熟地捞了上来,小方块的豆腐外酥里嫩,金黄黄的,再用小刷儿刷上酱,别提有多美味,有时好心的婆婆还会多给几块,好幸福啊! 傍晚的扬州有时也会下起淅沥的小雨,霓虹映衬雨幕给了这个小城又多了一份朦胧。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轻轻地坐在窗边听雨,过路人有时还会停下那匆忙的步履在小巷边的院落里避雨,谈一谈家常理短。听着雨点敲在磷磷千瓣屋瓦上的声音,清清的细流顺着瓦沿慢慢的流下,也许只有在扬州这个小城里才会有这样的雨声吧,着就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幸福吧。 啊!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幸福特别多。 我 爱 扬 州!

内容提要:《风月梦》的作者为邗上蒙人,晚清扬州人。小说在鸦片战争的大背景下展示了一个特定地域——扬州城的风俗民情。本文从妓女文化、节日文化、曲艺文化等三个方面揭示了《风月梦》中所蕴涵的浓厚的扬州文化。  关键词:《风月梦》;妓女文化;节日文化;曲艺文化  问世于鸦片战争之后的《风月梦》能够真实反映那一时代的城市生活,而与普通的世情题材或妓女题材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城市小说当然以写城市为主,写出城市特色,且是特定时代的城市特色。从文化的角度来说,乃是体现城市小说的世俗性品格。《风月梦》的内容是对19世纪扬州时代生活的记录,也是对扬州风俗文化的弘扬。[9]扬州之风俗特色,从名物到女妓,从节令到风俗,在《风月梦》中都有反映。  《风月梦》书前有道光戊申(二十八年,1848)邗上蒙人自序,作者当为扬州人,余者不详。[4]“《风月梦》所附的1848年作者自序中表明,该书显然属于写实一类。序作于红梅馆,时间是1848年冬至,作者号邗上蒙人,‘邗上'即扬州,道光年间作品,《风月梦》乃直根于特定地域——扬州城。”①因而《风月梦》中很多运用文字的语言记录着扬州的风俗民情。  “一切严肃作品说到底必然都是自传性质的,而且一个人如果想要创造出一件具有真实价值的东西,他便必须使用他自己生活中的素材和经历。”[7]既然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反观,怜悯和伤感,“不管作家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在作品中投入自己的身影则是理所当然”②。“故事完全设置在扬州城内,清之扬州府含江都、甘泉二县。该书楔子称,书以扬州为背景。”那么作者写实扬州,扬州的风俗文化从其作品中体现出来。  本文具有三大主旨。其一,论证扬州地域的妓女风俗在《风月梦》中的体现;其二,证扬州传统节日风俗在《风月梦》中的体现;其三,论证扬州曲艺风俗在《风月梦》中弹词的关系与体现。  一、《风月梦》与扬州妓女文化  唐诗中呤咏扬州女子的诗很多,杜牧的三首七绝可算是当时的代表作。他这三首著名的七绝,都是写扬州的妓女。其中,《寄扬州韩绰判官》可位列第一,诗云:“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遣怀》可排第二,诗云:“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嬴得青楼薄悻名。”《赠别二首》中的其一则可列为第三,诗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以后在历代的诗文中,常有提及扬州妓女的,以至在中国的古代社会里,一直把扬州看作是出妓女的地方。直到现代,朱自清先生在《说扬州》中还说到此事:“提起扬州这地名,许多人想到的是出女人的地方。”可见,自隋唐至今的千余年里,都有“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佳话在流传。  扬州一带有贱女之俗,“产者则恶之”。[2]不是说这里人不漂亮,因为素来就有“扬州女子貌美”一说,扬州女子为什么貌美呢?其一,扬州位于长江下游的水网地带,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水乡滋润养育了扬州女子的天生丽质和灵秀之气,其二则要归于扬州女子的梳妆打扮了,尤其是妓女更讲究美容的女子,那就“艳妆人比画图工”,“更将梳理斗春容”了。[5]  当时清政府闭关锁国、封建保守,时尚在当时妇女眼里的模本只有标新立异的妓女身上,她们成为一种时尚潮流的风向标,因此她们就是当地独特风俗与时尚潮流的集大成者。扬州风俗从妓女的装饰上可以看出,作为一个艳榜远扬的扬州,它肯定有着自己的管理特色——拆帐;还有它的竞争方式——定花榜来品评妓女水准等等,这些扬州风俗可以在《风月梦》中一一得以印证。  《风月梦》与簪花  在传统社会里,扬州女子讲究发式,更讲究发饰。扬州女子一直喜爱用金玉珠宝类的首饰作为自己的发饰,就出土的文物看,早在隋唐时期扬州人就使用金、玉、牙、骨等各种质地的发簪、发钗、步摇和耳环,这些发饰在扬州的隋唐墓葬中都有发现。[5]  从风俗的地域特点来说,扬州传统风俗发饰的特色在于簪花。  宋人王观在《扬州芍药谱》中曰:“扬之人与西洛不异,无贵贱皆喜戴花,故开明桥之间,方春之月,佛旦有花市焉。”女子簪戴鲜花,则历代都有,并且城市乡村,老妇少女都乐意戴花。由于此俗相当普遍的,所以扬州就有人以种花、卖花为业。[5]在《风月梦》中陆书看见“街市上兰花担”。  扬州人簪戴鲜花的品种很多,几乎各种应时花卉都可以采取簪戴,迎春花、茉莉花、柳枝球、艾草叶等等。[5]譬如:  只见他(月香)头上乌云盘了一条辫子有二两多;偌大一条元色头条辫线辫须,拖在右太阳[穴]傍边,插了四柄玫瑰花,约有三十几条。(第五回)  那一个(巧云)年在二十左右,也是苏塌子鬏,拴了一根烧金簪,面前拴了一根烧金如意插了两柄玫瑰花,刷着刘海箍。(第六回)  (双林)梳的元宝鬏,带着金簪金如意,斜插了一根烧金点翠丹凤朝阳耳挖,玫瑰花箍,戴了两柄玫瑰,又斜插了两柄玫瑰花。(第六回)  萧老妈妈子喊了梳头的妈妈,代月香……换了簪环,带了时鲜花卉并鲜花箍子。  那些村庄妇女,头上带着菖蒲、海艾、石榴花、荞麦吊挂,打的黑蜡……  簪髻在扬州十分普遍,在《风月梦》中提到的簪花、戴花八、九次,具有普遍特色,试想三十朵玫瑰有多庞大,茶花女戴一两朵花,王熙凤也替刘姥姥戴了满头花也没三十几朵,就已经是满头了,那么三十朵数量之多,在别处是不曾见的。  《风月梦》与“扬州脚”  小脚,又叫三寸金莲,俗称裹小脚,是把女子的小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得又小又尖的一种封建陋俗。自古有“天下美女出扬州”一说,实际上与“苏州头”并称“扬州脚”才是扬州美女的最大魅力所在。[2]“三寸金莲标准:瘦、小、尖、弯、香、软、正。”[2]短小是基本特征,月香、凤林的脚“不足四寸”,桂林有“四寸大的脚”,巧云“有五寸大些脚”,双林“有四寸半的脚”。[4]  缠足之所以能够广泛兴盛而且历时弥久,蔓延极广,无疑是宋代以后从精神上到肉体上对女性禁锢的直接后果。小脚女子不仅迎合了封建统治者与士大夫视女性为玩物的低级趣味,满足了封建时代性变态男子所谓小脚“瘦欲无形,越看越生怜惜”,明清以来,当男女缠绵之际,女人的小脚不仅能够激发男人的性欲,而且还能够激发女子的性欲,大肆卖弄莲钩三寸。在那时看来,比暗送秋波、眉目传情还要“刺激”。纤纤小脚已成为古代女子的第三性特征,这种病态的性意识与奇特的审美观,而且还成为封建时代禁锢女人走向社会的一种压迫手段。[2]第二十九回中:  凤林平空笑道:“我还告诉你句笑话,他爱我脚小,叫我跟他从良回去呢。”  奇特的习俗,并且扬州还以“扬州脚”出名!  《风月梦》与花榜、拆帐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也开始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基础遭到了破坏,从而使广大农村的经济和农民的生活面临困境;一方面,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从萌芽时期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从而促使工商业不断得以发展,城市经济也日趋繁荣。近代社会经济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恰好都有利于妓女的发展。因为娼妓业总是城市经济同步发展的。近代城市工商业的扩展与繁荣,尤其需要娼妓业的辅助与刺激,而农民的破产又为城市妓院的扩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妓女来源。[1]  而花榜和拆帐在扬州妓院管理上是十分流行的。花榜往往是由妓院经营者的审美标准来划定,但实际上还是由嫖客的审美标准来决定的女妓等第格局。天启元年,潘之恒在《金陵妓品》中提出四个标准:“一曰品,典则胜;二曰韵,丰仪胜;三曰才,调度胜;四曰色,颖秀胜”,清初花榜大致继及晚明格局。[2]妓女向嫖客讨对联,以抬高身价,“花榜实际上成为了风月界的一种具有权威性的商业广告。”[2]  花榜,既然作为一种品评名妓的格式,即品评仍以诗词或评语题写,着墨于音容笑貌、身姿风采、性情技艺等方面。类似扬州的上海妓院,类别繁多,等级森严,头等妓院有书寓、长三等,长三诸妓,呼曰校书;书寓妓则称之为词史,通称先生。嘉隆年间,《莲台仙会品》原榜前三名[1]:  品目 妓女姓名 花名 妓女居址 评语  女学士 王赛玉 紫薇 旧院后门街 赢楼国色原名玉,瑶岛天仙旧是王  女太史 扬璆姬 莲花 旧院纱帽巷 旧家虢国还秦国,绝世吴璆共楚璆  女状元 蒋兰玉 杏花 旧院鸡窝巷 丽质人如玉,幽香花是兰。  汉宫宜第一,秦史合成双。  仅例三个,可看以评选出来的妓女,以科举功名、花卉来命名,评语属于藏头联,暗含所评妓女名字。《风月梦》没有公布花榜,但是因袭这个传统,简例几个如[4]:  品目 妓女姓名 花名 妓女居址 评语  校书 月香 缺 藏经院进玉楼 月宫不许凡夫履,香味偏沾名士衣  校书 桂林 缺 强大家 桂树临风香愈远,林花映日色偏娇  女史 凤林 缺 强大家 凤鸟和鸣鸾率舞,林花烂熳蝶常飞  显然是对妓女的一种皮里阳秋的恭维,“霜管画眉春睡足,菱花照面晓妆迟”——斥责双林为残花败柳,但是也反应了一种风俗。当然花榜不是一成不变的,月香也被称为“女史”,凤林也被称为“仙史”,主要是由嫖客的审美标准来定,这些花榜仅作为一种扬州现实存在的风俗,在《风月梦》中有所体现。管窥一豹《风月梦》中拆帐,一叶知秋扬州妓院的组合形式与营业方式的完善。  爱林是个“分帐伙计”,翠琴是个“伙计”,秀红也是个“新捆下来的一个伙计”[4],凤林自述:  前年将我捆到清江二年,他得到了多少捆价,私房银两,衣饰,进年又将我捆到扬州,才来了月余日子。[4]  她们的身份不一,而且从上面表格和书中也可以看出,月香、翠琴、翠云住在进玉楼,桂林、双林、凤林、巧云在强大家,扬州实行大院制,其特点就是规模大,房屋由老板(萧老妈妈子、强大)成片成幢租赁猛然后分别布置出大小不等的房间,各房间摆设不一,月香、桂林也不一样,主要看自身的条件了。自由身自称伙计,本家称他们客师,她们可以自选房间,但家具必须自备。所得收入又妓女(客师)和本家(老板)分成,一般为四六开或三七开,称为“拆帐”。她们的行动较为自由,只要结清帐目,即可离院。另外,还有典押而来的妓女,称为“押帐”;包身而来的妓女,称为“包帐”;“捆来”的妓女(指本家为之代还债务者)称为“退帐”。[1]这类妓院盛行于各地,此类风俗扬州不乏有之,从记实的《风月梦》中可以体现出来。  这些扬州风俗的写实素材更反映出《风月梦》的作品的纪实性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艺术性价值,它是一部具有地域特色的狭邪小说,地域风情胜于故事情节。  狎妓冶游,选艳征歌,是中国古代文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邗上蒙人是个经历风月场所的扬州文人,他的文章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区域的节日风俗。扬州的风貌通过几次值得关注的乘舟游览进一步得到揭示,这占据了第五回、十三回、十六回书的绝大部分篇幅。十三回中发生在端午节,读者通过陆书和月香的视角体验到当地的独特风俗。另外两次是去庙里游玩,一次是五人结拜,另一次是为庆祝月香病愈。[6]  扬州冶游也盛行画舫风流,妓女乘画舫游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游客招邀,即可提前预约,也可临时招携。提前预约则必须先投柬贴。临时招携则可省去此道手续。一种是妓女买棹湖上招引游客。  此外,端午节赛龙舟也是扬州的重要民俗。端午节之竞渡竞标的传统在扬州由来已久。《风月梦》第十三回专写小孩子的吊艄,还有端午龙舟,首先是九只龙船斗标抢鸭子,将两笼鸭子送到陆书们的船上,谓之“送标”,意味此活动将由他们开销,拿鸭子的人将鸭子依次丢进河里,而九只龙船也依次快速划过,抢鸭子,这一活动引来了无数游船观看。此外还有多种多样的水上运动,比如“看见有人蹬在龙船头上,一个筋斗跳下河去,多远才冒了上来,名曰跳水头,比抢鸭子还热闹。”  第十三回《贺端阳陆书看龙船》中:  但见榴红似火,艾绿如旗。……用过午饭,那些大小游船纷纷来往,又听得锣鼓喧天,远望族旗蔽日,各色龙船在水上如飞而至。有两条龙船上有洋楼旗伞,总是簇新,龙船上挂的像生人子,那站龙头的朋友,穿着华丽衣服,腰里接着洋表、小刀、葫包、扇套、手帕等物头,带时式雨缨凉帽,足穿时式缎靴,年纪又轻,夜服又新,站得又稳,出色好看。  清代末年,扬州城里以南门钞关运河上的龙舟竞渡最为盛大。当时的富商大户把“赏钱××两”的赏票放在掏空的鸭蛋里,将鸭蛋壳仍到运河中,让划龙舟的水手下河“抢标”。鸭蛋壳在水面上随波逐流,沉浮不定。“抢标”的水手不准用手争抢,一定要用嘴将鸭蛋壳咬住,才算“得标”。  斗标共是九条龙船,后面有一只没篷子小船,上面摆了两个篾笼,内里有十几只活鸭。……随后凡有吊艄小孩的龙船,总靠着他们大船。就将鸭子船内两个蔑笼提上大船,摆在船头。那九条龙船总敲起抢标、锣鼓在他们大船前划来划去,那些游船听见这里撩标,总纷纷赶来,团团围绕。那站在陆书们船头上两个人,见有只青龙划近大船,就将蔑笼内鸭子抓了一只往河里一撩,那青龙船上早有一个划船的朋友,精赤着身体,只穿了一条裤头儿,发辫绕了一个咸菜把子,蹬在龙头上,见鸭子一撩,他就跳下河去,将鸭子抢起,复跳上龙船。  游客掼鸭,人立龙首,争下捉之,曰“抢鸭”。或猪脬掷水中,曰“抢标”。有采绳系短木于龙尾,七八岁小童,双丫髻,红衫绿裤,立短木上演其技,如童子拜观音、金鸡独立、倒挂鸟、鹞子翻身等名目,曰“吊梢”。初五日端午,午后人往天池看龙船,盐船各帮水手,扎纸龙头尾于脚划,酒后醺醺然,飞棹欢舞而来,曰“癞乌龙船”。必花红爆竹迎之,否则抢鸭、抢标,诸多为暴。此来彼往湖船,船中恐溅水,而岸上人见以为乐。  众人敲起吊艄的锣鼓,艄后那小孩在那小红木棍上吊艄,顽的甚么红孩拜观音、鲤鱼三跌子、张飞卖肉……各样花色,总顽过了,袁猷们将钱封把与他们。  同时,文中所展示的七八岁小童在船尾短木上“吊梢”的特写镜头,也使我们明白了扬州古运河上“船梢倒挂小童儿”是怎样一幅扣人心弦的神奇画面。  乡村里的民风更为浓郁,许多妇女都有自己的特殊打扮,有的喜爱在发髻上簪上一片绿绿的艾草叶,有的喜欢在鬓角上插上一朵红红的石榴花,有的用荞麦叶编成奇妙的虎头花,还有的用绒花编出精美的虎头纹,乡村的五月,是如此地花花绿绿,如此地生机勃勃。[5]  今日是端阳佳节,扬州风俗八蛮聚齐,两岸游人男男女女,有搀着男孩,有肩着女孩。那些村庄妇女头上带着菖蒲、海艾、石栏花、荞面吊挂,打的黑蜡,搽的铅粉,在那河岸上靸着一双红布滚红叶拔情五彩花新青布鞋子乱跑,呼嫂唤姑,推姐拉妹,又被太阳晒的黑汗流流。  这些端午时节的特殊妆饰,扬州民众统称为“端午景”。清代韦柏森在描写高邮东乡的《菱川竹枝词》中也云:“金炉一瓣降香焚,和以雄黄酒半醺。绝好梳妆端午景,虎花斜插女儿云。”“端午景”一词,应该说概括得十分贴切,再加上端午时节扬州一带裹粽子、吃“十二红”,送“绿豆糕”等礼俗,的确构成了扬州特有的热热闹闹的民俗风景线。[5]  月香叫老妈剥了一盘棕子,又拿了一个五彩细磁碟,盛的是上白洋糖腌的玫瑰花膏,请陆书吃粽子。陆书吃了一个、月香用牙箸戳起一个粽子、蘸了些玫瑰花膏,衔了半个在口内,那半个粽子靠着脸,送到陆书口内。  平日里扬州有香火,节日时有马披,这些扬州的傩文化在文中都有所体现,这些“神会”,实质上带有半宗教、半风俗的形质。其中,担任主要角色的神职人员——傩有两个名称,即“香火”和“马披”。《扬州画舫录》云:“傩在平时,谓之香火。入会,谓之马披。马披一至,锣鸣震天。”马披善于装神弄鬼,蹦纵窜跳,其行为已略具表演成分。  有两个人精身赤足,用银红兴儿布系着青兴布裤,有二尺多长铁椎穿通臂膊,手腕手里各持铁鞭,在大殿天井里热烘烘香堆子旁边乱跳。……双林向袁猷道:“这两人因为何故乱跳?”袁猷道:“他们名为马披,自称师爷,这是阴犯阳谴。”  还有跌博,又名跌成,是扬州城里有特色且极普遍的赌博娱乐方式,也是个风俗。小说第二回:  见又有些拎着跌博篮子的,那篮内是些五彩淡描磁器、洋络汗巾、顺袋钞马、荷包、扇套、骨牌、象棋、春宫、烟盒等物,站在魏璧旁边,哄着魏璧跌成。魏璧在那篮子内拣了四个五彩人物细磁茶碗,讲定了三百八十文一关。那跌博的拿那夹在夹窝内一张小高板凳坐下,将小苗帚先将地下灰尘扫了几帚,然后将耳朵眼个六个开元钱取了出来,在地上一洒,配成三字三模,递到魏璧手内,用右手将魏璧手腕托住。那傍边站有几个拾博的,向着与魏璧跌博这人嗽嘴,说道:‘叫着!'这人点头答应。魏璧将六个钱在手指上摆好,望地下一跌。那拾博人口数,一一看清了字模,拾起来又递在魏璧手内,魏璧又跌。共跌了五关,只出了两个成,算是输了三关。魏璧道:‘不跌了。'那人也不曾问着钱钞,立起身来拿了小板凳,拎着博篮同那几个拾博的去了。”  再如第十三回:  陆书、魏璧在跌博篮子上,跌了许多水老鼠、黄烟儿,带回船上,吃酒赏午。  由以上的种种描述可以见出,描绘人物的城市生活状态,刻意表现城市娱乐已成为《风月梦》的显著特征。  三、《风月梦》与扬州曲艺文化  一直以来评弹相连,但是《风月梦》中,没有提到评书,而是多处提到与苏州弹词并称的扬州弹词。评书盛兴于明清,主要分袍带(讲史及英雄传奇书)、短打(公案侠义书)、神怪(神话怪异书)三大类。说书人表演道具很简单,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醒木、一方帕,却能将中华洋洋五千年的历史传闻表达出来,确属不易。评书的俗语:“砣子”(一个单元故事)、“书胆”(主人公)、“书贼”(反面人物)、“书筋”(书中的福将)。通过阅读全文,本人认为书中涉及弹词而没有评书。  弹词的历史悠久,可能是从唐代的有说有唱的变文形式中蜕化而来。变文的唱词格式,大多是七字句,偶尔加三字头或夹杂三三的六字句等,后演变成说唱音乐,说唱音乐就是弹词的前身。扬州弹词——扬州地方曲种,原名“弦词”,流行于扬州、南京及苏北里下河地区。其表演以说表为主,弹唱为辅,与评话大致相同,所不同者一是更加讲究字正腔圆,语调韵味;二是演示动作幅度更小,只重在面部表情。[5]弹词艺术中的说、噱、弹、唱,五到、八技,都是弹词演员所具备的基本技艺。多用扬州方言,扬州弹词唱词安排在书词当中。常用曲牌有“吉祥草”、“离京调”、“满江红”、“叠落”等,以羽调和商调居多。曲调朴实典雅,古色古香,多年来无什变化。唱词有代言体和叙事体,一般为三字句或七字句,可适当增减字,多为偶句押韵。伴奏“上、下手”协调默契,三弦弹骨架音,疏放雅朴,琵琶则润、密多变,跌宕绮丽,谓之“三弦骨头琵琶肉”。[10]扬州妓女,在清代是有分等级的,像双林、月香这些“相公”(清有花榜),也是色艺俱全,技艺方面其一就是弹唱。《风月梦》开篇就写:  天凝门水关里面出来的游湖船上面间或有人带的女妓,也有唱大曲的,也有唱小曲的,笛韵幽扬,歌声袅娜。  《风月梦》作为写实小说,纪实性强,扬州艺人弹唱水平高,表现在即兴演唱,弹词的演出形式,灵活多变,较少受舞台、布景、道具、人数以及空间和时间等条件的限制。若演出即谓“双档”,就是二人相应配合,以不同人物的口吻、声调对话,一人侧重叙述,一人侧重唱曲。其实弹词很多都是取材于生活,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民间艺术。在第二十九回《背盟誓风林另嫁》中:  贾铭向凤林道:‘我意欲屈你唱个小曲,不知可赏光否?'凤林听了,喊高妈将琵琶取来,接在手内,又叫高妈将脚蓝内那一双未曾穿过的白洋结顾绣三蓝鞋子拿出来,放在贾铭席前。凤林弹起琵琶,转动歌喉,唱了一个《离京调》其词曰:  洋经花鞋三寸大,未曾穿过送与冤家,送冤家,留为忆念来收下,我没奈何,硬着心肠来改嫁。你若想起我这好,看看鞋子上花。要相逢,除非三更梦里罢,若要想团圆今生不能只好来生罢。  凤林唱毕,将鞋子递在贾铭手内道:‘你收起来做个忆念罢。'贾铭接过去收了,向凤林道:‘你代我弹个《吉祥草》。'凤林答应,弹起琵琶。贾铭遂唱道:  冤家要去留不住,越思越想越负辜。想当初,原说终身不散把时光度,又谁知你抱琵琶走别路。我是竹篮打水、枉费工夫。为多情,谁知反反多情误,为多情,谁知反被多情误!”  如“说,要语言生动,引人入胜;噱,要诙谐幽默,恰如其分;弹,要纯熟自如,托唱熨帖;五到,即是表演上要求做到外形动作与内在感情的统一协调,也就是说要心到、口到、手到、足到、目到;描写八技,即是用人声来模仿自然音响的口技艺术。”  妓女很少是用画吸引人的,都是弹琵琶唱曲的,因为耳软,从没听过眼软的,故吴珍道:“凤相公可算善灌米汤了。”就因为词曲可以传达心声,于是很多就将心声寄托在曲中,双林是想借弹唱琵琶的弹词歌声觅一个“有情人”跟他一辈子,双林唱《满江红》:  俏人儿,我爱你风流俊俏,丰雅是天生。我爱你人品好,作事聪明,说话又温存。我爱你非是假,千真万真,夙世良缘分。易求无价宝,真个少。难觅有情人,何日将心趁。我有句衷肠话,欲言我又忍,不知你有不肯?欲言我又忍,不知你肯不肯?  此所谓:“诗言志,歌永言,声依咏,律和声”,“诗言志,歌咏言”这是前人对诗歌本质的概括和总结。什么是志?《毛诗序》解释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可见,所谓的“志”,就是诗人内心的感情的抒发。诗歌是思想的反映,感情的产物。  口技,弹词中的一种,也是杂技的一种。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扬州曲艺文化在第十三回《庆生辰月香开寿宴》中一段用很长的语言来描述王树仁的口技,他手拿一柄纸扇,学动物、车马声音,然后进帐子里又说一家人的午休精彩片段。尤其是青年妇人唱“南京调”,文中也有词(略)。表演者运用其熟练的艺术技巧,入木三分地来刻划人物,细致生动地展现作品的思想内容,集中、概括而具体地揭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同时放映了弹词中是不分技艺的,优秀的弹词说唱艺术都是杂糅各技之长,综合运用,取长补短的。  题材丰富多样,月香唱了个拿手的二黄赔罪:  林黛玉闷恹恹心中愁闷,听窗外风弄竹无限凄凉。唤紫鹃推纱窗且把心散。想当初进荣府何等闹热。与宝玉日同食夜同炕枕,他爱我我爱他一刻难离。痴心肠实指望终身有托,到如今均长大男女有别。见了面反说些虚言套话,平白的又来了薛氏姨妈。他有女名宝钗容貌端庄,说甚么金玉缘可配鸾凰。痴宝玉听人言心生妄想,可怜我苦伶仃早丧爹娘。无限的心中苦谁诉衷肠,奴只得常垂泪暗自悲伤,最可恨王熙凤拆散鸳鸯。  将《红楼梦》这部长篇小说用弹词短短数句口语化的弹唱的方式演绎,别具一番特色。“果是词出佳人口,非但声音柔脆,字句铿锵,而且这词曲清新,令人心旷神也。”(陆书评曲)如第七回中《常随叹五更》:  叫凤林、月香两人各将琵琶弹起,又喊污师坐在席旁拉起提琴,袁猷用一双牙著、一个五寸细磁碟产在手中敲着,催促文兰“叹五更”:  “一更里,(略)二更里,……五更里,窗前月光沉。可叹咱们不如人,苦难伸,打了门子派差门。接帖田官话,时刻要存神。差来差往闹纷纷,终朝忙碌碌,由处喊掉魂。门印寻银子,看见气坏人。我的天呀,不是大烟家,久已到处滚。天明窗前月光迟,可叹咱们落台时,苦谁知,住在寓所怎支持!行囊都当尽,衣服不兴时,烟癌到了没法施。想起妻和子,不觉泪如丝,寻朋告友。没处打门子。我的天呀,难道跟官人,应派流落他乡死。”  贾铭着人将弦子、笛子、笙、鼓板、琵琶、提琴取来,凤林唱了一套‘想当初,庆皇唐',声音洪亮,口齿铿锵,宛似男子声音。月香等凤林唱毕,唱了一套‘这为你如花美眷',声音柔脆,细腻可人。那些看十壶牌的朋友,连牌都看错了。  这显然有点夸张,但是也从侧面说明这弹词艺术的迷人精妙之处。弹词在相应

弘扬中国文化论文3000字怎么写才好看

就是弘扬我国的强力自主;相关外交国家的论文。

米的时候回来吧友圈发红包

中国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孔子、老子传统文化,事实5000多年前中华大地就是文明于世、地上没有的、超出世界的──神州。   春秋中文网文章说,清代道光24年甲辰11月,梁廷楠《海国四说》:“溯天主教之始,盖原于摩西。而耶稣后出,始则推衍之,继乃渐变之(语详下。)摩西既死,其子孙乃出所遗书以行于世,半传于亚细亚洲之西希伯国,半传于欧罗巴洲之东希腊国,合而全之,谓之《古经》,亦曰《古遗诏书》,谓摩西得天之诏示,所言自夏讫汉,皆耶稣未生以前时事。其曰《新经》,亦曰《新遗诏书》者,谓如大民迁复本国时,师士再得天启之语,预指耶稣救世之事。两者并尊之曰《圣书》,曰《真经》。其摩西后耶稣前诸信奉者所纂两诏之意,则谓之《经录》。……”   一九六八年遗传学家发现,全人类来自同一个祖先。伟大的中国文化从汉字上预先给中国后人留下“道”文化证据到今天;   “禁”《圣经》伊甸园中有生命树和知识树,当初上帝向亚当示明:知识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你吃的日子必定死,所以双木下一个示,叫“禁”;   “婪”《圣经》“二木之下一女”,当初伊甸园中有生命树和知识树,女人夏娃受蛇的诱骗,见知识树上的果子好看好吃又给人智慧,一时贪婪心起,就摘下来吃了。汉字就当“婪”字,那果子又叫“禁果”也有人叫“蛇果”;   “船” 字,为什么舟加八口呢? 因《圣经》大洪水中只有挪亚遵从上帝的命进了方舟,上帝救了挪亚和他的妻子、三个儿子和三个儿媳,一共八口,舟加八口不就变成“船”字。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学者梁燕城访谈:太初有道、道(Logos)是信息的意思。造物主的话成为万有的根据,也成为万有的规律。当代的量子力学就非常奇妙地发现,万有事实上是根据很多信息的秩序组成。这主要是由戴维·玻姆(DavidBohm)著名的量子力学大师提出的学说:万有有一个看不见的秩序叫“ImplicateOrder”,里面都是非常复杂的信息系统,造成我们看见的秩序,叫作“ExplicateOrder”。   在牛津的博德莱安图书馆里有一份手稿,作者名叫马斯——乌迪。他在这份手稿中宣称所谓胡夫的金字塔是埃及王苏里特叫人建造的,而这个苏里特是在大洪水前统治埃及的。根据其它文献记载,这位目光深远的苏里特王命令他的僧侣们,写下他们的全部常识,藏在金字塔里,给洪水后的人们留下必要的知识。  《圣经》创世记前11章,关于人类早期共同史的记述,在中国古经中几乎都可以找到印证:  《周易》也神秘地说:七日来复,天行也;  《圣经》说:上帝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  《淮南子》上说:天下有四水,凡此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药,以润万物;  《圣经》说:伊甸园里有四条河,流出珍珠玛瑙。  《山海经》上说:当初有不死树和圣树,圣树又叫睿木,“食之令人圣智也”;  《圣经》说:伊甸园中有生命树和智慧树。  《尚书》和《国语》上说:人犯了罪,上帝命令重黎堵绝天路,上下不相来往;  《圣经》说:人类始祖贪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被上帝赶出伊甸园,并有基路伯和火焰之剑,阻断了人神通路。   中文“道”这个字也有信息、语言的意思。老子那个时候非常奇妙地体会到,宇宙背后是有真理的信息存在。《老子》说:天地之母,万物之根,众妙之源,从无中生有,乃天地之始;  《庄子》说: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  《圣经》说:太初有道,道就是上帝,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是人的光。中国最早文化的古经《尚书》和《诗经》记载着:中国人来自上帝。早在老子古经中便记载旧约《圣经》预言中的“耶稣”。而且两千多年来,举凡太平盛世,竟无一不是遵循了老子之学说。顺天道治国的皇帝,囊括了仅有的几百年辉煌时代。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之治等等。孔子倾注毕生心力宣扬敬天爱人的忠恕之道,当代多个皇帝均尊纯了老子“天道”的统治方式,那么老子的神学知识是那里来的呢?就目前世界不管任何一种教门的国家,他们的统治方式都在努力提高到上帝的道上来,这又是为什么?  古人老子、孔子、孟子对“道”的认识,已如此入神境界,实令人难以置信。其代表着中国的古人,代表着中国的文化。他的“道”影响着整个中国尽至世界的每个人的行为和思想。  可悲的是现今一辈自己不进去,却连急俗得到真知走进真理的下辈也挡在门口。而至今只能在未接触过这批“贵人”的最低层中找到蛛丝马迹:  《广东新闻网》2011年10月21日10:12王华报道:10月13日晚,两岁女童小悦悦在佛山市某市场内被两辆车相继辗过,肇事车辆逃逸。18名路人陆续经过均对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的孩子视而不见。让人想不到的是,最后伸出援手的竟然是一位俗世里被视为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捡垃圾的阿婆。期间,阿婆想向附近店主要块纸皮为孩子遮挡有些凉意的秋雨,亦被拒绝。历史以来,司机驾车交通肇事撞伤了人,伤者都是理直气壮责令司机赔偿,司机都是礼亏连连道歉。可是现今被车撞伤者爬起来就逃,问曰何故?答:我怕又是高校大三的大学生药家鑫!老辈人们看到读书人都会夸耀说:“读书人讲句话都特别有道理,不像我们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的文盲,开口就只知道讲女人、男人那一点东西”。可是现今算是文化的中国,耳朵听到的、眼睛看见的,千篇一律。都是男人、女人的那点东西“爱”。  公安不辞辛苦天天在扫黄,而名牌的幼儿用、小儿科教片打开就听见“谈恋爱啦!” 2010年4月8日《杭州日报》B11版告诉人们:开发商的卖房广告:“卵巢寻找精子”、“如果你不能给她一个名分,那就送她一套房子”、手提红裙露出大腿的靓女画旁“要提,还要往上提”等雷人广告已经出现。60岁的人答不出的有关男女问题,现今6岁的孩童都能回答。不论看的、听的若不加上男的女的哪些事休想出版、上架。历史以来关于男、女哪些事,没有一个朝代能写得如此透彻、细腻,比现今更精粹了。  2009年8月6日《杭州日报》B7版文章:八岁儿子给他们女班长写情书;  2007年3月9日《钱江晚报》A12版文章:11岁女孩遇害,谜底令人震惊,凶手今年12岁。文章说:11岁的小女孩就因为不接受12岁小男孩歪歪斜斜的“我爱你”三个字送了命。  更可悲的是,党中央再三强调“社会和谐、人民稳定”的今天,“弱肉强食”斗争“进化论” 新、老剧本通行无阻,而历史悠久极力推行的孔子、孟子、老子优良传统的“天道”实体;世界上最古老的人类道德源头、中国文化背景;劝人为善、不要犯罪、否认地上“有神论”的《圣经》有关文章出版界成了一条不可碰的红线、上不了架。  人啊! 一个失去了心灵的口头道德世界,用子弹是无法收服的。我国祖先文明建设靠的就是:一直传到今天从未分离的“道德”二字,若没有了“道”还有什么“德”呢?  2012年3月27日《参考消息》15版“中国流学中的学生因骂人被罚款2376美元”。  优良传统文化的中国啊!你上了世界的报刊竟然是骂人文化呢?  但是也不要过于忧愁,有破就有立,中国已经醒来!  2012年1月26日《参考消息》12版题:人生三件事,说:人生三样东西一去不复返:时间、言词,机会;三样东西足以毁掉一个人:怒火、骄傲、不宽怒;……作为最后刹局的人生三样东西,最神圣的:父母、孩子、信仰。而这人生三样东西中,最神圣重点却放在信仰上;信仰将保佑你,指引你……。  2012年5月8日《参考消息》15版题,中国官员赴美研修追问:慈善。文章说:“考虑到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显然中国人知道如何挣钱。但是他们并不擅长把钱捐赠出去。  2010年,087亿美国人捐赠了8亿美元用于慈善事业。而据中国官方网站数据,逾13亿中国人的捐款仅164亿美元。 ……把钱放入教堂的奉献盘中,开出支票捐款,……认为自己有任务回馈社会,──这些对我们中的许多人而言,如此自然的事情却没有在中国出现。”  从“中国官员赴美研修慈善”的文章来看,中国已经醒来。不论最终目的是为了想中国人心灵的改变,还是为了想中国人口袋里的钱,这都是中国人民的一大喜讯,天人合一的神州从此又将在地球上展现了!因为只有从精神文明的道德源头──《圣经》统领,才能让人自觉地做好一个人。让祖国统一,人民和谐,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将要显出优良传统精神文明真实力走上世界吧!

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经不成问题。但走上近代社会后,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们开始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很大程度上调整了以前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但是,这种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艰难的过程中前进。有前进,有障碍,有时甚至还会倒退。于是鸦片战争结束已有一百六十年,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仍旧没有根本性的突破。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中,可谓绝无仅有,也使许多人感到大奇不解。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如此困难,有政治环境恶劣的原因。中国的政治家,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其思想文化观点相对保守,对专制主义的思想文化很容易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一旦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有了一定前进、突破,总会有一些从特权政治获得甜头的政治家,从幕后跳出来,用政治权力加以打击。近代不是有一些军阀,在国内大肆鼓吹尊孔吗?不懂思想文化,又要对思想文化横加干预,是中国传统文化反思难以前进的重要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构成复杂,也是一个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有数千年历史。时间长,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增加一些东西,因此内容十分丰富,构成成份极其复杂。有许多东西是好的。有许多东西是糟粕。而精华与糟粕又往往混在一块。这使后人感到困惑:想说爱你,又不容易。因为分明有着太多的腐朽成份。想恨你吧,又恨不起来。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许多至可宝贵的东西。不能不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复杂的这个特点,令后人感到十分尴尬。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难以前进的一个原因。笔者此文主要谈谈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及今后发展方向的一些观点。在写作过程中,努力提出自己的一些新想法,这样或许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必须把握人类前进的方向。人类社会总在不断前进的,这种前进,在政治上,表现为以民为本,直至后来的由民作主;在经济上,表现在重农重商,直至后来的市场经济;在思想文化上,表现为尊重别人的思想观点,直至后来的思想自由;在对待人上,关心人,爱护人,直至后来的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中国人古代一直存在着以民为本的思想。商周时代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些思想本身,是进步的。在人生态度上,司马迁那种虽处逆境而奋发有为,苏东坡豪放达观的胸怀,张衡、徐霞客那种对真理的执着热爱,孟子“我善养浩然之气”,伟大诗人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抱负,均是一种健康的精神境界。对待自然、命运上,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柳宗元、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王夫子的“相天”、“造命”说,无不包含着人定胜天的思想光辉。在对待个体生命的权利和自由上,《古诗十九首》和阮籍《咏怀诗》对人生意义的关注,《世说新语》中对个人价值的肯定,《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都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注入了一般新鲜的血液。在对待个人与社会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位卑不肯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均是很高尚的精神境界。而对待人与自然上,《棘敕川》、《岳阳楼记》、《春江花月夜》和其它大量的文学作品,更是体现了我们这个民族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的特殊感情。登长江,诵“大江日夜流”,顿生一种豪情。临高山,读“一览众山小”,顿生一种斗志。读《腾王阁序》,吟及“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又生一种慷慨。如此厚重,如此不屈不挠,如此强健,唯斯国方有也!但是,同别的国家一样,中国思想文化也有糟粕。由于时间久,在若干年时间里又没有及时进行打扫,使糟粕越积越多,给我们民族带来极大损害。女人有独特生命价值吗?不过是男人附庸。每一个中国女子,应以生活于现代为庆幸,而以生活于古代为悲哀。不但女人如此,男人也没有独立生命价值。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官僚,以及无数苍生,都在皇权高压下葡葡。他们或许渺茫过,怀疑过,反对过,但后来,他们再也不曾有过这个念头,甚至以高呼“吾皇万岁”为终身荣耀。马克思曾经把这种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蔑视地称之为普遍奴隶制。不是崇高创新,不是倡导一代胜过一代,而是推崇守旧,“天可变,地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使几千年期间,政治体制、思想观念、科学文化,一直难以进步,终于在近代社会不可避免地落后于国际社会。一方面是皇帝穷奢极欲,三宫七十二院,生活腐朽靡烂,官僚贵族欺压人民、掠夺百姓,另一方面却鼓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忧道不忧贫”,对平民百姓通过商业或其它途径谋求更多的物质利益,进行种种抑制。既使人民生活水平难以进一步提高,又使社会经济发展失去内在动力。压制个性,压制自由思想,压制个体生命正当欲望。哪个人特立独行,即“枪打出头鸟”,导致国民虽众多,实则千人一面,有胆有识的人百中无一。有新的思想,即“鸣鼓而攻之”。有不逊之言,即“祸及九族”、“诛灭十族”。在家听父母的话,在乡听长辈的话,社会上听官僚的话,而全体官僚则听皇帝的话。个人的婚姻大事,听父母的话。否则便是“大逆不道”,群起而伐之。闭关自守,夜郎自大。对外部世界缺乏关心。虽然在鸦片战争被打败,仍不肯认输,以天朝上国自居,不肯放下架子认真学习别人文化的有价值东西。一次次失败,仍没有从中吸取教训,不能对自己体制弊端痛加改革,全面激发自己民族生机活力。好了伤疤忘了痛,这样的情况实在是多得不可胜数!愚昧、落后、抑制人性、阻碍发展的因素,何其多也!一个人若没有足够的抵抗力,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生活,其思维岂能不退化,其个性岂能不扭曲?与此同时,在这种社会环境中,还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善于钻营、欺骗,又有背景的人,青云直上;浑浑噩噩、平平庸庸、处事圆滑的人,一帆风顺,庸人一生平安;而才华横溢、正直善良、富有抱负之士,却往往是英雄难有用武之地,郁郁一生。不是优胜劣汰,而是劣胜优汰,整个社会处于一种逆淘汰的现象——几乎哪朝哪代,都是如此,少有例外,少有例外!(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必须用比较的观点和方法看问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自在此山中。中国文化是优是劣,孤立地看,是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应该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其它国家、民族的文化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认识各自优缺点,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这里主要是把中国传统文化同西方文化进行比较。这也是近一两百年来,学者们十分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同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其长处。“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中国人崇高天伦,这是西方文化往往比不上的,很大程度上温暖着我们的人生,支持着我们战胜各种困难。“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谁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中国人热爱现实,关心现实,很大程度克服了各种虚无主义思想对人心灵的损害,能把人们注意力吸引到建设现实生活上。“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面对生活中种种挑战,中国人并不屈服,而始终保持一种信心、斗志,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仁者爱人”。中国人常常讲究道德,以友善态度看人,以友善态度对待其它民族,这对于国内社会秩序的建立,对于国际社会良好秩序的建立,其作用也是积极的。有着强烈的为国为民建功立业思想。从马援的马革裹尸,霍去病的“匈奴未破,何以家为”,曹操的“对酒当家,人生几何”,到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均体现这种强烈抱负的存在。与自然也有着天然的共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闲桂花落,月静春上空”,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西方文化望尘莫及的。世界文化时代的到来,终将是任何保守力量所难以阻挡的。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些长处,必将成为世界文化的极其珍贵部分。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会文明为其背景。而西方文化,严格地说,是在文艺复兴之前才逐渐形成,是以资本主义文明为背景的。文艺复兴以前的古希腊文明,已被赋予新的内涵;而在此之前的中世纪文明,遭到彻底批判。一个是封建色彩浓厚的文明,一个是资本主义色彩浓厚的文明,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落后性,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薄弱之处。试概括出几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体生命的自由、尊严,讲得不够。更多的是帝王的权利,而不是百姓的权利;是上级的权利,而不是下级的权利;是单位的权利,而不是个人的权利。现代社会学认为,社会活力来自激发个人的积极性,社会尊严来自尊重个体生命的价值与尊严。而中国传统文化之做法,显然与此背道而驰,既是文明不发达的表现,也必然妨碍社会的发展。在对待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千方百计限制思想自由,搞一言堂。要求民众的思想,与官方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否则,则视为离经叛道。这使各种新思想新观点难以发展。西方则坚持思想自由。各种学术可以自由争鸣。因此几百年来,西方思想文化界英才辈出,新的学术成果接连不断,令世人叹为观止。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儒、道、佛并存,为什么还说是没有思想自由,是一言堂呢?儒道佛不是对立的,而实则皇权政治下一种思想的三个方面:出则为佛,入则为儒,修身则为道,三者一出。儒家之正统地位,皇帝的以言代法,是不能挑战,也不容挑战。除非在政权没落,或瓦解情况,批判儒家、专制政治的一些思想,才稍有抬头之日。在社会矛盾的处理上,中国传统文化崇高人治。以权力代替法律。司法不公的现象十分普遍。西方则崇高法治,在全社会崇高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既维护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又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成本。在人才选拔模式上,西方文化注重公平竞争。这样能够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能够给其他想发展的人提供公平的机会;能够确保人才队伍新陈代谢工作顺利进行。中国的人才选拔模式则不科学、不合理。干部队伍是“官选官”,上一级选下一级。客观上助长各级干部不是把精力放在为民办事,而是把精力放在迎合上级旨意上。公务员选拔,也不够透明、公开。这使中国人才队伍整体质量不高;效率低下;腐败泛滥;也挫伤了大量锐意进取的民众的积极性。在发展道路上,西方文化讲的是科学和民主。科学,不但是重视科学技术,也包括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真理。民主,即人民选举国家机关,并进行相应监督。这使西方社会数百年来一直生机勃勃向前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讲的是人情和集权。卫生部部长、北京市市长在处理非典工作有严重失职。在法制比较健全的国家,按照法律制度处理就可以了。但中国对这起事情的处理,却十分费力。这类情况,在中国十分普遍。每一起腐败案件发生后,都有许多人在背后活动,找人讲情。没有人情,便办不成事。各种事情的解决,如评职称,重大课题立项,各种评奖,均离不开人情。人情是这个社会得以运转的万金油。集权,即大权独榄,什么事都由有关领导说了算。结果只能是脱离民意,自行其是,乃至以公家之权谋个人之私。这必然使民心受挫,社会正常秩序遭破坏;在维护极少数人的特权利益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损害了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最大程度地阻碍了整个民族的不断发展。由此看来,中华传统文化,是有重大缺陷的。从总体上说,我们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落后了一个阶段。也就是说,西方文化经历过一个较充分的现代化阶段。而我们民族,则尚未经历过这个现代化阶段。至少可以说,我们的现代化阶段很不成熟,很不充分。(三)新的时代,呼唤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文化新的时代,必须建设新的文化。使人的生活更加境界,更加高尚,也进而推动我们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文化应该是怎么样的呢?人们都会关心这个问题。有一点可以肯定,应该比现在的文化要美好得多。——这还用说!人们会说道。我说的美好,有这么几层意思。一、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将更加深刻。新的文化不是建立在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知之甚少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对自己、社会、自然有较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在无知、愚昧基础上的文化,是不能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真正幸福的。这就要求个人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破除种种迷信思想、教条主义,勇于探索正确认识。也要求社会倡导思想自由,倡导尊重真理,重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二、新的文化必然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要使命。个人生活的进步,与社会的进步发展密不可分。不断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始终是每一代人的责任。新的文化,也必然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要使命。因此,在新的文化建设中,必须倡导人的社会责任,鼓励人们在实现个人利益基础上,为社会多做贡献;必须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人的矛盾,维持社会正常秩序;必须使人们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创造更多优秀的劳动成果。三、新的文化必然大力宏扬人的价值和尊严,尊重人的合理需求。人是大千世界最尊贵的生命,是万物之灵。理应雄纠纠、气昂昂地活着,理应受到充分的尊重。任何打击人的尊严,而抬高人以外其他事物、力量的尊严,都是不允许的。人与人之间权利与自由是平等的。任何一个人,任意侵犯他人的尊严,侵犯他人的权利和自由,都是不允许的。新的文化,必须唤起人们对自己生命的尊严意识!唤起他创造生活的热情!唤起他对别人生命价值的尊重的热爱。努力使自己做一个大写的人,开创大写的人生。同时,还要考虑人的需要,创造相应的精神文化产品。既有高雅的,又有通俗的,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脱离人的需要,这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必定是没有生命力的。(四)继承、借鉴与创新,并主动融入世界文化,是中国今后文化发展必由之路。中国新文化的建设,正如人们常说,必须坚持继承、吸收、创新。继承是必要的。主要是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事物本质和规律,或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继承的。但要反对无限拔高。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时代局限性,任何夸大其辞,都是错误的。这些年来,有些人看到周易、论语、禅宗等思想成果的价值,这本是一件好事。但盲目崇拜,极尽溢美之词,那便走上了歧路了。甚至有人在看到西方文明碰到一些挫折后,便反过来大力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了,儒家文明重新复兴是大势所趋!这纯粹是一种意淫,愚昧可笑。中华文明是要复兴,但绝不是去复兴儒家文化,而是建立在科学、民主、崇高人的尊严和价值是新中华文化。还要虚心学习。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角度来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长短,应该互相学习,才能共同进步。别人可以学习我们,我们也可以学习别人。别人不来向我们学习,是别人的愚蠢。而我们不去学习别人,则是我们的愚蠢。学习永远不是一件丢面的事,而是一种聪明的表现,是一种追求进步的表现。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才能赶上别人,超过别人。即使已经超过别人,也要继续向别人学习,因为别人总会在一些方面,做得比我们好一些。不同国家国情不同,学习中不能照搬照抄。这是肯定的。不同在哪里?人口多一些,生产力起点低一些,文化教育落后一些,人均资源少一些,这一切都是我们的特殊性。但是,更有许多方面是相同的。如:都要发展经济,都要科学、民主,都热爱美好生活,都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都要讲道德和法律。因此,别人在这些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就应积极借鉴。有些人动不动以中外国情不同为由,千方百计为学习别人先进文化设置障碍。中外国情不同,所以中国不能搞市场经济,不能崇高人权,不能普选,不能倡导思想自由,不能搞股份制,等等。这与其说是重视本国国情,不如说是自甘落后。许多别人文明的先进成果,被排斥在一边。害了谁?害了自己民族的未来,害了广大人民的最切身利益。若以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来指导我们的文化建设,那么我们民族与世界先进民族的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必然越来越大了。在我看来,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由许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携手前进是最明智的。你看看我是怎么做的,我也看看你是怎么做的。你向我学一点东西,我也向你学一点东西。这样大家都会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成熟。人类文明,必然要以这种方式前进,才能发展更好,也才能使各个民族更快地进步。关于创新。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没有创新,旧事物不会灭亡,新事物不会发展,世界永远原地踏步,不能前进。文化也是如此,仅仅只有继承,或仅仅中只有学习他人,都是不够的。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新不易。一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根深叶茂。文化积累是根,根基不扎实,是长不出新枝的。即使破土了,也长不高,长不壮。二要明确方向。方向错了,不是创新,而是守旧、复古,前功尽弃。一定要透过种种迷雾,把握文化发展的方向。这个方向,说到底,是与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与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价值观相一致。三要有宽松环境。要允许磨擦事物存在、发展,不能视新事物为洪水猛兽,要鼓励不同思想文化自由交锋。四要有勇气和意志。以新的文化代替旧的文化,并非一帆顺,必然会碰到斗争。这离不开政治家的胆识,也离不开有识之士的顽强奋斗。说到底,是要整个民族的勇气和意志。旧的文化代表不了社会前进的方向,只要新的文化持之不懈地奋斗,并尊重事物发展规律,最终必然能取得胜利。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已进行了一百多年。总的印象,是太慢了。亚洲几个发展中国家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比我们快得多。这可能同他们直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便于接收同属资本主义国家的西方世界先进成果有关。而我们则直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于我们在很长时间内不能以开阔的胸怀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文明一直保持一种强烈的警惕性,不能积极地学习西方文化那些先进成果,结果反过来损害了我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但是,中华民族这个传统民族,走向现代民族的脚步,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是谁也难以阻挡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尽管路途坎坷,却是最终要完成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和国际上对外交往的增多,我们的胸怀将更开阔,我们对文化发展的规律将认识得更深刻,各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障碍,将逐渐被打破,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必将大大加快。这里还想就国家热谈一谈自己的精浅想法。这十多年后,又出现国学热,涌现一些国学大师。但笔者发现,一些人只是就国学谈国学,这已经走入歧路。时代不同了。今日谈国学,应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背景去研究。要研究国学,就必须精通西学。就必须了解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一个现代国学家,就必须同时也是现代西学家。这样,他研究国学,才能真正得出比较全面、成熟、中肯的结论。要研究国学必须研究春秋百家学,大唐文学,鲁迅文学。有人把千古罪学当成国学,其实把自己也变成了千古罪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