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题目大全初中物理

发布时间:2024-07-01 19:24:05

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题目大全初中物理

高速铁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体现在诸多方面:  第一,高速铁路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即高速铁路的投资效果。  第二,高速铁路建成后对经济的直接经济效果,主要包括节约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交通安全等对经济的效果。  第三,高速铁路建成后对经济的间接经济效果,主要包括产业布局的变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经济带的形成等。  第四,高速铁路建设直接和间接增加就业机会,增加人们的收入。  第五,高速铁路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现代文明和技术进步的体现,能增强一国人民的荣誉感、现代感和民族自信心。  第六,高速铁路拉近地区之间、城际之间和城乡之间的距离,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同城化”效应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第七,高速铁路增强沿线地区居民的荣耀感和自信心,带来人们文化、习俗、观念等方面的变化。  第八,高速铁路建设节约土地资源,高速铁路运输节约能源,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

速铁路的影bai响林林总总,各不相du同。我们应该提前认识到它对区域经济的zhi影响,并从中发现它所蕴dao藏的机会。协调区域经济 沪宁高铁开通之后,社会普遍反映“被高铁”,票价过高是主要因素。铁道部正在研究制订高铁月票,提供一些优惠政策。不过真正要实现优惠,其前提条件是运输能力得到大力提高。 铁道部运输局副局长苏顺虎指出,高铁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明显,加快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高速铁路具有全天候运输、方便快捷和运能强大的特点,最适应现代社会城镇人口的出行。随着京津、武广、郑西、沪宁等一批高速铁路的通车运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关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等区域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明显加速,新的经济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高铁也推动了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我国人口资源分布、经济发展不均衡,决定了生产过程与市场消费需要高速度、长距离、大运量的铁路运输通道来实现。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大幅度提高通道内客货运输能力,促进了区域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跨区域快速流动,已经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促进了产业升级,比如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中小城镇迎来发展良机 在国内,有不少城市被称之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大的省会城市如郑州、石家庄等,中等城市如蚌埠、攀枝花,再小一些的城市如怀化、十堰等,可见铁路对区域经济的提升作用之巨大。现如今,高速铁路的修建,对经济发展又将是怎样一番情形呢?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勒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孙章认为,高速铁路的建设,将极大促进沿线城市经济发展。因为铁路具有集聚生产要素的典型特征,能够将城市连点成线,带动各城市的人员流、资源流和信息流,从而促使区域经济发展。 此前受铁路运力制约,铁路站点建设只能重点考虑大站,小站被放在次要位置。而高速铁路则改变了这种做法,如已经建成的沪宁城际高铁,便将快捷的铁路交通输送到了中小城市。这种改变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促使更多的生产要素向高速铁路沿线集中,因而沿线的中小城镇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铁路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而且兼具安全、经济、便民、实惠、全天候运输,而且速度快、运能大、安全舒适、节能省地、减排高效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它是大众化的交通工具;也决定了其在我国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骨干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铁路在国家安全中的战略与安全作用东亚是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与投资市场之一。我国是东亚地区、也是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铁路建设就是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一方面,我国已有和正在规划、建设的国际铁路运输通道对于资源、物资的输入输出,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军事意义;另一方面,国际经验表明:作为交通运输的铁路是强化控制和保护领土的最有效的工具。作为亚洲最大的陆权国家,必须从全球发展定位和国家经济角度、领土完整及国防安全的战略高度认识中国铁路具有的重大现实和战略意义。在国际市场经济一体化进程和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发展理念的战略层面上,铁路发展的地缘政治战略和安全作用毋庸置疑。  建设发达完善的铁路网,才能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运力支持。铁路是连接各大经济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大动脉,加快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铁路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加快发展铁路,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铁路运输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质量,加快推进铁路现代化,才能在交通运输中充分体现我们党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促进社会和谐。

影响区域的‘同城化发展高速铁路拉近了沿路地区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城乡之间和城际之间的距离。初步实现了‘同城化。‘同城化最主要的目标是加强相邻区域,相邻城市之间的经济合作。如果实现不同城市间的交流畅通,就能使各城市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在很多公共基础设施上就能够做到尽量的节约,不耗费多余的资源和材料,还能实现各城市之间的产业互补。‘同城化的实现可以促近各地区之间的技术流、信息流、人才流和资金流的快速流通。并且在流通的过程中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而带动很多相关产业的萌发和发展。比如说:休闲娱乐业、金融业和旅游业等。‘同城化的实现在促使信息和资金流通之外还能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减少了两个城市的生活成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推动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沿线城市的GDP 指标随着高速铁路建成到运营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比如说:京沪高铁的运行带动沿线的经济发展,对沿线城市的经济贡献率是45%。高铁的建成到运营对区域经济起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就侧面体现了高铁投资的收益效果。也是高铁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直接经济成果。高速铁路的优势在于降低运输成本、节省运输时间。能够增加沿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规模,加大沿线城市的开发力度,提升土地升值的潜力。还能够推动科学的进步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高铁对区域经济的发展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明显。高速铁路建成后,沿线会设立一大批的中小城市群,有利于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让农村快速实现城镇化。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沿线区域与外界的人员、物资、技术、商品的流通。学习新的资本投入方式,改善投资的环境,形成一个全新的经济发展产业群。为我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打下了基础。 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有着耕地少、人口多、资源储量大,但是人均占有少,开采难度大这样一个基本国情。中国想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还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和阻碍。环境的快速恶化、资源越发短缺、生态逐渐失衡制约着中国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高速铁路有很多的优势,污染小、占地省、运能大、能耗低等优势能让高速铁路被广泛运用。高速铁路具有适应性强、全天候的技术经济优势。高速铁路是中长距离运输中最有节约特性的一种绿色环保型交通运输方式,公路和航路则不具备这样的特性。高速铁路的建设到运营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要求,能够有效的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解决社会就业问题高速铁路的修建到投入运营,能够给沿线地区带去很多就业岗位, 6 499 人的就业问题可以由1亿元的铁路投资来解决。铁路建筑业的就业人数除外,还能为社会解决5 349 人的就业问题。例如:京沪铁路的建设在建设时期一共提供了60多万个就业岗位,解决了很大一部分的就业问题。站在长远计划的角度来看,高铁的建设还会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第二、第三产业。这样一来就可以提高人们的居民收入,很好地解决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形成走廊经济带高速铁路能够促使沿线区域的大中小城市连接在一起,很大尺度的改变空间范围和产业结构,形成一个整体经济走廊或者交通走廊。采用上述可以说明,京沪高速铁路的运营,将山东半岛环渤海经济圈和全国的经济管理中心和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所处的京津唐经济圈和全国最繁荣、经济很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体的京沪大都市带。促进三个经济圈的各个地区间的交流,加深了三个经济圈之间的联系。根据自身所具备的的资源优势,去优化布局,致力改善华北区的整个投资环境。可以有效的增加对外资的吸引力,加强对东部地区甚至全国的覆盖和带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高速铁路的建设到运营,深深的影响着第二产业的产值。这种影响主要因为高速铁路的投资很高,对建材和钢铁的需求很大,带动沿线地区的建筑业和工业的发展。高速铁路的建设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同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对于第二产业来说,高速铁路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少。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围绕高速铁路的规划新城和站点建设去带动当地的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使得高速铁路的建设到运营对第三产业的拉动产生正面影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高速铁路对第三产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明显超过了第二产业。高速铁路的建设会导致沿线区域的产业布局发生变化,促使产业布局不断完善,加快产业调整步伐。京沪高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建设京沪高铁的时候,沿线区域的三大产业结构,在高铁建成之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产值转向了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值均有所下降。

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题目大全初中历史

路通才能财通,有路物品才可以流通,流通了才会产生价值,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例如偏远地区有很多的自然资源,如果没有铁路就运输不出来,就不能产生经济效果,发挥自身的作用。

一、宏观视角的总体史式审视 将近代中国铁路作为一个整体,从某一个侧面来加以研究、审视,这种总体式的史学研究成果不少,其中有论述铁路的作用、影响的,有关于铁路发展方面的,有涉及外债问题的,此乃学界着意的大要所在。铁路的影响:学界在谈及此问题时,强调了三个方面,即城市化、农业、民俗。探讨铁路的城市化作用的文章有两篇:李占才所著《铁路与近代中国城镇变迁》(《铁道师院学报》1996年第5期)、姜益和徐精鹏合著《铁路对近代中国城市化的作用探析》(《上海铁道大学学报》2000年第7期),两文指出,铁路促进了客货运输,人口流动,市场扩大,经济发展及城市的变迁:一些新兴城镇崛起,一些古城镇的功能发生变化,一些不通铁路的古城镇衰落。关于铁路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李占才著有两文:《铁路对近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影响》(《同济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铁路与近代中国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区域化趋向》(《铁道师院学报》1997年第5期)。两文阐述的主体意思是:铁路运输促进了商品流通的扩大,从而也就促进了农业生产商品化、区域化倾向的发展,加速了农村自然经济的解体。从民俗角度看铁路的影响,这是较为新颖的探索。这方面李占才之文《铁路与近代中国民俗的嬗变》(《铁道师院学报》1994年第3期)及《铁路与中国近代的民俗嬗变》(《史学月刊》1996年第1期)认为:铁路引发了民俗心理的更新,导致衣、食、住、行等生活习俗的变迁,促使相见礼、婚礼、丧礼等礼仪风尚演变,推动了国人娱乐、纪年、剪辫放足等习俗的进化,尽管民俗嬗变中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现象,但总体而论,是朝着进步、健康的方向发展。 另外,王旭章还著文《走向市场的中国铁路向历史借鉴什么》(《铁道师院学报》1995年第2期),指出铁路当之无愧是市场经济的主动脉,其表现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沿线资源的规模经营,加快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产业的转移,促使统一的全国市场逐步形成和国内外市场的接轨,经济区域化趋势发展。朱从兵著文《铁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广西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第4期)相对要冷静一些,该文认为:铁路与沿线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双向需要的互动关系,铁路对沿线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是以工业为中介的,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铁路建成后还需有正确的政策导向,完善配套的规章制度以及社会经济各部门的密切配合。 铁路发展:包括商办铁路、修筑及管理特色、政府政策、不发展的原因等方面的内容。 商办铁路的研究是学界的弱项,对此问题宓汝成著文(《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史上民间创业活动》,《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1期)通过对民间投资铁路史的梳理,得出如下结论:民间资本有投资铁路的意愿,其压抑力量主要来自列强资本,其次才是封建势力;资金匮乏、技术落后不是商办资本铁路不发达的主要原因,二者的因果关系恰恰应该颠倒;商办铁路资本在清政府国有化政策影响下零碎化是历史的倒退。 关于铁路管理问题,芮坤改之文《晚清对官办铁路的管理述论》(《保定师专学报》2002年第3期)厘清了晚清朝廷逐渐将最初由地方大臣管理的“官办”铁路收归朝廷统一管理的过程。对于我国近代铁路的修筑及管理特色,胡正民、李占才著文(《强人筑路以线设局——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特色》,《铁道师院学报》1995年第2期)将之归纳为:强人筑路,以线设局,铁路的修筑及管理权掌握在实力派官僚的手中,因而非常混乱和纷繁。 论及清政府的铁路政策,骆向韶著文(《清政府的铁路政策》,《湘潭师院学报》2002年第6期)将之划分为三个阶段:1863—1889年、1889—1900年、1900—1911年。孙自俭之文《晚清铁路政策的官办与商办之争》(《安庆师院学报》2002年第6期)则主要讨论了官办还是商办的问题。该文指出:经过多年实践,清政府对铁路的认识逐步深化,最终在1911年确立了官办铁路政策,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客观必然性和可行性。 关于铁路干线国有问题,马陵合著文(《论清末铁路干线国有政策的两个促动因素》,《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第1期)认为,该政策出台的原因有二:一是盛宣怀建立官僚垄断资本集团的野心,二是立宪派社会舆论宣传的推动。 论述铁路权为外资侵夺的文章有谢撼澜之文《近代列强对中国铁路利权的疯狂掠夺》(《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年第6期)。探讨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缓慢的原因的文章较多,其中归咎于内因的有三篇:祝曙光所著文《近代中日两国铁路发展比较研究》(《贵州师大学报》2000年第1期),尹铁所著《近代中国铁路建设延误原因探析》(《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李文耀、王成林之文《近代中国农民对铁路态度的变化》(《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归咎于外因的有宓汝成所著文《中国产业近代化为什么徘徊不前——以中国铁路的建设和运营(1895—1927年)为中心作一试探》(《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1期)。铁路外债: 丁永刚在《论近代清政府建设中的外债问题》(《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一文中,将清政府借用外债修铁路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甲午战前、甲午到《辛丑条约》、《辛丑条约》到辛亥革命前。借债筑路符合历史趋向,功不可没,不应片面地认定是“卖国主义”行经。张九洲也著有《论甲午战后清政府的铁路借款》(《史学月刊》1998年第5期)一文,类之。孔永松、蔡佳伍之文《晚清铁路外债述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1期)将清政府借外债修路划分为四个阶段:1881年唐胥铁路的修成到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到1903年颁布《铁路简明章程》,1903年到1911年5月10日颁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1911年5月10日到10月10日武昌起义;外债的类别有筑路、赎路、路政借款三种;借款抵押有一个从以路为抵向以地方厘金税捐抵押的转变。基于解读近代国人外债观的努力,马陵合著文《经济民族主义的悖论——关于近代中国对铁路外债认识历程的思考》(《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以经济民族主义为概念支撑,道出了外债观中的超经济性质,及其所具有的政治上的功利。否定经济民族主义,有利于理性阐释铁路外债问题。马陵合另著文《略论清季东北铁路外债的超经济特质——以均势外交为中心》(《历史教学》2003年第10期)、《晚清铁路外债观初探——以芦汉铁路为中心》(《史学月刊》2001年第6期),类此。 从外债角度重新审视芦汉铁路的收回,马陵合之文《论芦汉铁路的外债问题》(《历史教学》1996年第5期)认为其意义要打折扣。马陵合之另文《文明排外与赎路情结》(《安徽师大学报》2003年第3期)也指出:文明排外是20世纪初中国收回铁路利权的基本口号,它较集中地体现了近代国人的赎路情结,文明排外不能解决近代中国所面临的维持国权与引进外资的两难抉择。至于《潜流:清季对铁路外债的重新估价》(《江汉论坛》2003年第11期)一文,马陵合的主体意思是:晚清最后几年,收回利权运动趋于式微。而从经济学理角度就债论债,肯定借款筑路的积极作用,逐渐为人注意。只是它的声音是微弱的,难以得到社会更多的认同。清季对铁路外债的部分认同,应是近代中国在维护主权与利用外资之间难以取舍的真实体现。在借款模式方面的研究中,马陵合著文《“浦口条件”:近代中国铁路借款模式的变与不变》(《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1期),以1908年中国与英、德签定的、以地方税捐为担保而非以路作抵的《津浦铁路借款合同》为研究对象,集中论述了学界忽视的有关条约的运用情况及其如何被弃用等问题。从政策角度研究外债,王致中之文《论晚清铁路外债国家政策的确立》(《上海铁道大学学报》2000年第7期)认为:晚清铁路外债国家政策的确立,时在甲午战败之后。决策背景为筹筑卢汉铁路,铁路发展定为国家“实政图强”要务,但国库“点金乏术”,商资筹招落空,铁路资金来源仅有外债外资一途。政策要点乃“洋债”由国家铁路总公司统筹,路借路还,以路作抵,拒招洋股,“路权仍属于我”。 二、铁路与地方的区域史式探析 铁路与地方的关系研究,属于个案式、区域式的史学研究。京汉铁路作为晚清时期修筑的第一大动脉,此前学界已予以较多注目,对此,田伯伏从直隶采煤业人手,著文《京汉铁路与直隶沿线近代采煤业的起步》(《河北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分析了京汉铁路修建对直隶煤矿业如井陉、临城、磁州等的影响,指出铁路作用体现在运输速度的提高和运费的降低扩大了煤的销售市场,此外,铁路本身就是煤的固定消费者。我国近代的铁路网是以北京为中心的,苏生文著文《晚清以北京为中心的铁路网的形成》(《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2001年第1期),针对这一问题做了专题研究,该文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修路风气已经大开,清政府在北方地区修筑了京奉铁路、京汉铁路、京张铁路和津浦铁路四条主干线和一些支线,构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铁路网。 西北铁路发展在近代属于落后地区,有关研究注意到了这一问题。赵志龙著文《近代西北铁路规划述论》(《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认为,从晚清到民国,西北铁路规划经历了一个内容由简到繁,地位由次要到主要的发展过程,西北铁路的重要性已成为共识。任军利著文《铁路与近代陕西的商品经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主要分析了铁路所导致的陕西经济变化。 正太铁路是山西近代第一条铁路,自如雪之文《正太铁路建筑始末》(《广西师大学报》1997年增刊),阐述了该路建设过程中的艰难历程,并指出其对山西经济的影响如下:运输量很大且逐年递增,收益可观屡有盈余,促进了工厂的建立。 滇越铁路对封闭的云南来说,高势能的影响之大可以相象。顾继国、杨金江合著《滇越铁路与云南近代进出口贸易》(《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指出:滇越铁路开通后,云南形成了与世界资本主义相联系的、相对独立于国内市场的云南地方市场。王文成也著文《滇越铁路与近代云南对外贸易——兼谈云南与东南亚间的通道建设和经济技术合作》(《经济问题探索》1994年第1期)做了相似的分析。而张轶群之文《滇越铁路的历史记忆——滇越铁路沿线的近代铁路社区建筑初探》(《小城镇建设》2003年第4期),则以建筑为视点。 广西铁路的发展,绅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此,陈志波著文《绅商与近代广西经济》(《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指出其具体表现有二:首先,从领导力量上看,政府虽然是名义上的领导者,但直接操作各项具体事务的却是绅商;其次,从路款的认集的比例来看,绅商认集的路款占绝大部分。专论龙州铁路的有朱从兵之文《广西龙州铁路筹建始末》(《广西师大学报》1998年第4期)。 南浔路是近代江西第一条商办铁路,杨会清之文《略论南浔铁路兴衰的历史命运》(《抚州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分析了筑路过程中在筹款、技术、时局等诸多方面的困难,运营中有关会计制度、股东大会制度等内部管理改革,及对汀西经济产业结构变化的促进作用。 沪宁铁路乃清末最为重要的铁路之一,对此,高志斌、王国平合著《晚清政府借外债修筑沪宁铁路述论》(《江海学刊》2000年第3期)阐释了借外债的原因、经过及民众抵制情形。除了上引文之外,还有其它一些文章,其中有粗涉上海铁路发展的(刘华明:《近代上海地区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工具的变迁(1840—1949)》,《史学月刊》1999年第3期),有谈论铁路与晋商兴衰关系的(谢元鲁:《明清北方边境对外贸易与晋商的兴衰》,《四川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有探讨铁路对移民的助力的(周春英:《浅析近代华北移民大规模迁居东北的社会背景》,《荷泽师专学报》2000年第3期),有研究铁路促进城市发展的(王杉:《简析近代东北城市的兴起》,《辽宁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段光达:《哈尔滨早期城市特点刍议》,《北方文物》1994年第2期;纪凤辉、张翠华:《哈尔滨近代城市的特点与作用》,《黑龙江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有介绍铁路股票的(夏详烈:《清代川汉铁路股票》,《中国钱币》1998年第3期)。 三、关键人物与铁路发展 与铁路发展有关的近代人物主要有李鸿章、张之洞、孙中山、詹天佑、刘铭传、盛宣怀、容闳等。在研究李鸿章与近代铁路的文章中,余明侠所著《李鸿章在中国近代铁路史上的地位》(《徐州师院学报》1994年第3期)论述的较为全面。该文认为,李鸿章在修建铁路问题上的认识,从1863—1867年的短短四年间,经历了严词拒绝、朦胧认识、正确了解和坚决实践等四个阶段。李鸿章不顾谤议丛集,独开风气之先,主张利用西方技术但必须权自我操,初步规划了铁路干路蓝图,执着不渝兴修铁路,于此可知,李鸿章在中国近代铁路史上的贡献是不容抹杀的。此外,余明侠另著有《李鸿章和甲午战争前后的铁路建设——兼论洋务运动在甲午战后的新发展》(《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第6期)一文,类之。从铁路外债角度研究李鸿章的文章有马陵合之文《论甲午前借债筑路的开启及其困境——兼评李鸿章的铁路外债观》(《安徽史学》2002年第1期)。相形亦肯亦否李鸿章的文章也有一些,如周辉湘之文《李鸿章与中国铁路业的开创》(《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在肯定了李于凇沪铁路谈判中维护国家利益、首倡自建铁路的同时,指出:李鸿章在19世纪80年代中法谈判中及之后的思想开始向出让路权转变,其借债修路思想损害了国家利益。此外,筑路也有发展个人实力的意图。类似的文章有赵东喜之文《论李鸿章与近代中国铁路的兴办》(《河南职业技术师院学报》2000年第1期)、朱从兵之文《李鸿章与中东铁路》(《徐州师大学报》1998年第1期)、《试论李鸿章在中国铁路史上的地位》(《玉林师专学报》1997年第4期)。从总体上研究张之洞的文章有吴剑杰之文《张之洞与近代中国铁路》(《武汉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该文认为,真正能从开发利源以振兴经济的高度认识铁路的近代化价值的,张之洞是第一人,铁路成为他一生最后20年的生命主题。此外,陈晓东也著文《张之洞与晚清铁路》(《铁道师院学报》1994年第3期)对张之洞发展铁路的贡献作了介绍。具体研究张之洞的文章有朱从兵之文《粤汉路权赎回后张之洞的自建主张与实践》(《广西师大学报》1999年第3期)、吴剑杰之文《论张之洞湖广任内的外才引进》(《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将李鸿章与张之洞联系起来予以研究是有益的探索,这方面的文章有周辉湘所著《李鸿章和张之洞与近代中国铁路建设论略》(《长沙电力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研究孙中山与铁路的文章有数篇,之一是朱从兵所著《孙中山对近代世界铁路的认知述论》(《学术论坛》2003年第5期),该文认为:由于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时期美国的铁路建设速度最快,孙中山对近代世界铁路的认知以美国为主。他对近代世界铁路的发展大势、基本成就、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建设与管理体制或经验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认识,其认知水平超出了他以前的中国近代的其他先进人物。之二是冯君之文《论孙中山铁路建设的战略构想》(《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此外,朱从兵另有文《铁路建设与民生主义——民元孙中山铁路建设思想新探》(《学术论坛》2002年第5期)以铁路与民生的关系为视点,来探悉民元孙中山的铁路思想。詹天佑在近代中国铁路史上,如同秋瑾在近代妇女史上一样,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也很值得研究。以往人们多注目于京张铁路的独立筑造,而经盛鸿等则着意于其他方面的内容,其著文《詹天佑与清末民办川汉铁路》(《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詹天佑与辛亥革命》(《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指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在中国近代铁路建设中,不仅开创了中国独立造路的奇迹,建成了震惊世界的京张铁路,而且率先支持在20世纪初兴起的民办铁路事业,并亲自主持艰险异常的民办川汉铁路。当清廷在1911年5月颁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后,他勇敢地支持保路运动,进而支持辛亥革命。这是他对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又—伟大贡献。关于刘铭传在台湾修筑铁路问题,陈九如著文《刘铭传与台湾铁路近代化》(《安徽师大学报》2002年第1期)指出:刘铭传从御侮图强的目的出发,力主修筑台湾铁路,妥善解决资金短缺和技术力量不足的难题。台湾铁路的兴筑,便利了台湾的交通,促进了台湾的开发,传播了近代化观念。刘铭传在台湾近代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盛宣怀是近代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吕锡生著文《盛宣怀传略》(《无锡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涉及到了这一问题。关于容闳的影响,陈汉才之文《容闳的留学教育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华南师大学报》1998年第6期)主要强调了他对铁路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

铁路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而且兼具安全、经济、便民、实惠、全天候运输,而且速度快、运能大、安全舒适、节能省地、减排高效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它是大众化的交通工具;也决定了其在我国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骨干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铁路在国家安全中的战略与安全作用东亚是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与投资市场之一。我国是东亚地区、也是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铁路建设就是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一方面,我国已有和正在规划、建设的国际铁路运输通道对于资源、物资的输入输出,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军事意义;另一方面,国际经验表明:作为交通运输的铁路是强化控制和保护领土的最有效的工具。作为亚洲最大的陆权国家,必须从全球发展定位和国家经济角度、领土完整及国防安全的战略高度认识中国铁路具有的重大现实和战略意义。在国际市场经济一体化进程和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发展理念的战略层面上,铁路发展的地缘政治战略和安全作用毋庸置疑。  建设发达完善的铁路网,才能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运力支持。铁路是连接各大经济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大动脉,加快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铁路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加快发展铁路,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铁路运输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质量,加快推进铁路现代化,才能在交通运输中充分体现我们党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促进社会和谐。

铁路对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题目大全初中数学

影响区域的‘同城化发展高速铁路拉近了沿路地区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城乡之间和城际之间的距离。初步实现了‘同城化。‘同城化最主要的目标是加强相邻区域,相邻城市之间的经济合作。如果实现不同城市间的交流畅通,就能使各城市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在很多公共基础设施上就能够做到尽量的节约,不耗费多余的资源和材料,还能实现各城市之间的产业互补。‘同城化的实现可以促近各地区之间的技术流、信息流、人才流和资金流的快速流通。并且在流通的过程中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而带动很多相关产业的萌发和发展。比如说:休闲娱乐业、金融业和旅游业等。‘同城化的实现在促使信息和资金流通之外还能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减少了两个城市的生活成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推动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沿线城市的GDP 指标随着高速铁路建成到运营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比如说:京沪高铁的运行带动沿线的经济发展,对沿线城市的经济贡献率是45%。高铁的建成到运营对区域经济起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就侧面体现了高铁投资的收益效果。也是高铁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直接经济成果。高速铁路的优势在于降低运输成本、节省运输时间。能够增加沿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规模,加大沿线城市的开发力度,提升土地升值的潜力。还能够推动科学的进步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高铁对区域经济的发展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明显。高速铁路建成后,沿线会设立一大批的中小城市群,有利于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让农村快速实现城镇化。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沿线区域与外界的人员、物资、技术、商品的流通。学习新的资本投入方式,改善投资的环境,形成一个全新的经济发展产业群。为我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打下了基础。 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有着耕地少、人口多、资源储量大,但是人均占有少,开采难度大这样一个基本国情。中国想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还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和阻碍。环境的快速恶化、资源越发短缺、生态逐渐失衡制约着中国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高速铁路有很多的优势,污染小、占地省、运能大、能耗低等优势能让高速铁路被广泛运用。高速铁路具有适应性强、全天候的技术经济优势。高速铁路是中长距离运输中最有节约特性的一种绿色环保型交通运输方式,公路和航路则不具备这样的特性。高速铁路的建设到运营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要求,能够有效的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解决社会就业问题高速铁路的修建到投入运营,能够给沿线地区带去很多就业岗位, 6 499 人的就业问题可以由1亿元的铁路投资来解决。铁路建筑业的就业人数除外,还能为社会解决5 349 人的就业问题。例如:京沪铁路的建设在建设时期一共提供了60多万个就业岗位,解决了很大一部分的就业问题。站在长远计划的角度来看,高铁的建设还会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第二、第三产业。这样一来就可以提高人们的居民收入,很好地解决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形成走廊经济带高速铁路能够促使沿线区域的大中小城市连接在一起,很大尺度的改变空间范围和产业结构,形成一个整体经济走廊或者交通走廊。采用上述可以说明,京沪高速铁路的运营,将山东半岛环渤海经济圈和全国的经济管理中心和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所处的京津唐经济圈和全国最繁荣、经济很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体的京沪大都市带。促进三个经济圈的各个地区间的交流,加深了三个经济圈之间的联系。根据自身所具备的的资源优势,去优化布局,致力改善华北区的整个投资环境。可以有效的增加对外资的吸引力,加强对东部地区甚至全国的覆盖和带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高速铁路的建设到运营,深深的影响着第二产业的产值。这种影响主要因为高速铁路的投资很高,对建材和钢铁的需求很大,带动沿线地区的建筑业和工业的发展。高速铁路的建设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同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对于第二产业来说,高速铁路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少。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围绕高速铁路的规划新城和站点建设去带动当地的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使得高速铁路的建设到运营对第三产业的拉动产生正面影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高速铁路对第三产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明显超过了第二产业。高速铁路的建设会导致沿线区域的产业布局发生变化,促使产业布局不断完善,加快产业调整步伐。京沪高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建设京沪高铁的时候,沿线区域的三大产业结构,在高铁建成之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产值转向了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值均有所下降。

高铁的建成给当地的经济带来很大的影响,不用发愁出行的时候怕时间太长,或者交通工具太少

铁路对沿线农业生产的主要有利影响(1)完善铁路网,使铁路网更加合理。本格拉铁路通车后,不仅连接至刚果民主共和国,而且将在卢阿卡诺车站与规划建设的安哥拉至赞比亚铁路相连,进而与坦赞铁路相接,成为刚果民主共和国、赞比亚等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通道,极大降低这些国家铜矿等资源的出口成本。并将通过与纳米比亚、马拉维、莫桑比克等周边国家铁路网接轨,实现南部非洲区域铁路的互联互通,进而形成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国际铁路大通道,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2)本格拉铁路通车后,有利于促进沿线自然资源的开发,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3)本格拉铁路通车后,当地部分农牧民可以转化为铁路职工,缓解了人口对土地的压力,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4)本格拉铁路通车后,当地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也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便于引进外资,发展经济。

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初中

我国经济发展的做出哪些贡献我知道

速铁路的影bai响林林总总,各不相du同。我们应该提前认识到它对区域经济的zhi影响,并从中发现它所蕴dao藏的机会。协调区域经济 沪宁高铁开通之后,社会普遍反映“被高铁”,票价过高是主要因素。铁道部正在研究制订高铁月票,提供一些优惠政策。不过真正要实现优惠,其前提条件是运输能力得到大力提高。 铁道部运输局副局长苏顺虎指出,高铁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明显,加快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高速铁路具有全天候运输、方便快捷和运能强大的特点,最适应现代社会城镇人口的出行。随着京津、武广、郑西、沪宁等一批高速铁路的通车运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关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等区域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明显加速,新的经济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高铁也推动了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我国人口资源分布、经济发展不均衡,决定了生产过程与市场消费需要高速度、长距离、大运量的铁路运输通道来实现。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大幅度提高通道内客货运输能力,促进了区域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跨区域快速流动,已经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促进了产业升级,比如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中小城镇迎来发展良机 在国内,有不少城市被称之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大的省会城市如郑州、石家庄等,中等城市如蚌埠、攀枝花,再小一些的城市如怀化、十堰等,可见铁路对区域经济的提升作用之巨大。现如今,高速铁路的修建,对经济发展又将是怎样一番情形呢?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勒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孙章认为,高速铁路的建设,将极大促进沿线城市经济发展。因为铁路具有集聚生产要素的典型特征,能够将城市连点成线,带动各城市的人员流、资源流和信息流,从而促使区域经济发展。 此前受铁路运力制约,铁路站点建设只能重点考虑大站,小站被放在次要位置。而高速铁路则改变了这种做法,如已经建成的沪宁城际高铁,便将快捷的铁路交通输送到了中小城市。这种改变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促使更多的生产要素向高速铁路沿线集中,因而沿线的中小城镇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铁路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是自己的,。也有资料的。z

青藏铁路通车后,使得该地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1、旅游业呈现出迅猛发展势头,得到了长足发展。2、极大地增强了该地区物流运输的能力。3、贸易业迅猛发展。4、服务业迅速发展。5、为沿线及邻县农牧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农牧民增收。

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题目大全高中生

可以有效的吸引河南河北湖南湖北的人才到北京广州发展打工,对于北京广州建设世界级城市作出重大贡献。

速铁路的影bai响林林总总,各不相du同。我们应该提前认识到它对区域经济的zhi影响,并从中发现它所蕴dao藏的机会。协调区域经济 沪宁高铁开通之后,社会普遍反映“被高铁”,票价过高是主要因素。铁道部正在研究制订高铁月票,提供一些优惠政策。不过真正要实现优惠,其前提条件是运输能力得到大力提高。 铁道部运输局副局长苏顺虎指出,高铁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明显,加快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高速铁路具有全天候运输、方便快捷和运能强大的特点,最适应现代社会城镇人口的出行。随着京津、武广、郑西、沪宁等一批高速铁路的通车运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关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等区域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明显加速,新的经济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高铁也推动了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我国人口资源分布、经济发展不均衡,决定了生产过程与市场消费需要高速度、长距离、大运量的铁路运输通道来实现。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大幅度提高通道内客货运输能力,促进了区域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跨区域快速流动,已经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促进了产业升级,比如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中小城镇迎来发展良机 在国内,有不少城市被称之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大的省会城市如郑州、石家庄等,中等城市如蚌埠、攀枝花,再小一些的城市如怀化、十堰等,可见铁路对区域经济的提升作用之巨大。现如今,高速铁路的修建,对经济发展又将是怎样一番情形呢?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勒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孙章认为,高速铁路的建设,将极大促进沿线城市经济发展。因为铁路具有集聚生产要素的典型特征,能够将城市连点成线,带动各城市的人员流、资源流和信息流,从而促使区域经济发展。 此前受铁路运力制约,铁路站点建设只能重点考虑大站,小站被放在次要位置。而高速铁路则改变了这种做法,如已经建成的沪宁城际高铁,便将快捷的铁路交通输送到了中小城市。这种改变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促使更多的生产要素向高速铁路沿线集中,因而沿线的中小城镇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货运,减低物流成本,降低绝大多数商品的价格,有利于企业以及全社会;运人,方便交通,利于劳动力的转移,铁路作为一种政府投资,会直接拉动就业和经济增长。

铁路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而且兼具安全、经济、便民、实惠、全天候运输,而且速度快、运能大、安全舒适、节能省地、减排高效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它是大众化的交通工具;也决定了其在我国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骨干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铁路在国家安全中的战略与安全作用东亚是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与投资市场之一。我国是东亚地区、也是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铁路建设就是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一方面,我国已有和正在规划、建设的国际铁路运输通道对于资源、物资的输入输出,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军事意义;另一方面,国际经验表明:作为交通运输的铁路是强化控制和保护领土的最有效的工具。作为亚洲最大的陆权国家,必须从全球发展定位和国家经济角度、领土完整及国防安全的战略高度认识中国铁路具有的重大现实和战略意义。在国际市场经济一体化进程和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发展理念的战略层面上,铁路发展的地缘政治战略和安全作用毋庸置疑。  建设发达完善的铁路网,才能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运力支持。铁路是连接各大经济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大动脉,加快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铁路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加快发展铁路,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铁路运输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质量,加快推进铁路现代化,才能在交通运输中充分体现我们党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促进社会和谐。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