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发布时间:2024-07-05 16:33:54

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既然是战略,从指导思想上,仍是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农村发展,也需要创新驱动,优先发展农村教育,提升农民素质,发展农业科技与人才培养。乡村振兴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途径,实施反哺方针。转变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强资源节约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如何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源农村社区发展的思考与建议?这位知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18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具体意见。乡村规划对落实意见中夯实农业生产能力,推进乡村绿色发展,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文化等要求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新时代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就如何编制出高质量、可实施的乡村规划,为乡村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综合环境治理等方面做好战略部署等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乡村振兴,产业是重点。就乡村而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居住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生活富裕,文化丰富,当然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综合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需要产业的支撑。乡村规划不是简单的建设工程安排,是对整个乡村发展的统筹安排,包括对乡村的经济、土地、公共服务等内容。因此新型的乡村规划,要避免为完成规划编制任务,在不经过充分调研的情况下,随意确定主导产业,圈定各类有名无实的各类园区和基地。跟风套用乡村旅游、采摘种植等发展模式,而忽视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乡村规划的编制要对当地的现有资源进行充分调研,就拟定的主导发展产业要在用地、资金、劳动力、农民意愿、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充分论证。确保产业能够顺利启动、发展、收益。规划编制和管理单位,要摒弃套用城市规划思维,学习了解农村农业产业发展新方式,如: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民宿、康养基地、休闲观光、特色小镇等,用心挖掘乡村发展潜力,构建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规划编制要牢固树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规划编制。一是要绷紧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二是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治理。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脏乱差绝不是我们要的全面小康社会。新型乡村规划,应将环境治理作为单独篇章进行详细安排,决不能为了整治而整治,搞“涂脂抹粉”。三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做加法,补齐民生短板。我认为应该将道路、排污、垃圾回收、危房改造等内容作为近期规划优先实施。四是统筹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特别是开发脆弱自然生态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时,要先保护后开发。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乡村规划要做好对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提升。一是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迹。二是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支持农村地区优秀传统戏曲曲艺、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 当然编制新型乡村规划还需要我们去了解新时代的农民对乡村的需求,毕竟乡村不只是用来看的,更是用来住的。规划的再好如果住在里面的群众不满意,这就违背了我们规划的初心了。摘自网络

回答 您好,中国乡村产业发展必须立足中国供给解决中国需求,立足中国资源解决中国问题。从总体上看,中国农业资源禀赋呈现人多地少水缺的基本特征,从地域分布上看,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具有鲜明的多元化特征。中国乡村产业发展的多元化特征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资源禀赋多元与美国的资源农业、日本的精细农业、以色列的旱作农业、荷兰的设施农业等特色鲜明的农业模式相比,中国农业最大的特征就是资源禀赋多元对应的农业模式多元。东北地区人少地多,适合发展大规模粮食生产;西北地区水资源相对缺乏,适合发展旱作农业生产;东部、中部地区农业资源多样,劳动力、技术资源具有优势,适合发展多样化农业和都市农业;西南地区地少水丰,丘陵、山区并存,适合发展特色农业。资源禀赋多元决定了产业发展类型的多元,促使中国立足于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农业生产条件, 发挥不同区域农业比较优势,因地制宜确定乡村产业的发展方向。 产业形态多元从传统农业的角度来看,中国农林牧渔产业门类齐全,可以提供全球最多元的农业产业类型和农产品种类, 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的农产品需求。从新产业新业态的角度来看, 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功能农业等各类新兴业态蓬勃发展,丰富了中国农业产业的类型类别。产业形态的多元化发展孕育了中国农业深厚的潜在竞争力,新产业新业态的兴起进一步拓展了产业发展的边界, 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增收空间。 经营主体多元中国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农业资源禀赋的不均衡,决定了农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经营主体多元是中国农业向现代农业演进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一方面,大国小农仍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农情,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小规模农户多达6亿。另一方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目前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接近400万家,另有黑龙江农垦等国有性质的经营主体,以及广泛存在于大城市郊区、东部地区的集体性质的经营主体。这些经营主体所有制构成多元、组织形式多元、利益联结机制多元,不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现代农业的不同环节、不同层面扮演着不同角色,共同构建了多元化农业经营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深刻表明中国在农业分工分业、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方面有充分的资源配置潜力,各类专业人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牢固树立中国乡村产业发展的基本目标推动中国乡村产业发展必然要立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乡村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目标任务依然是要聚焦保供给、保就业、保收入。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农业的功能、路径、政策组合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乡村产业由物质产出向非物质产出伸延,由平面农业向立体农业转变,由有边有形向无边无形拓展,由“农林牧渔”向“山水田林湖草”生命共同体迈进。尽管乡村产业的内涵外延发生了改变,但是乡村产业的基本功能不能有丝毫改变,即确保以粮食安全为中心的农产品有效供给。“粮猪安天下,任重而道远”,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中国饭碗必须装中国粮。对此,认识必须清醒,理念必须坚守。 提高农业发展质量乡村产业要不断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多元化的需求,不仅要吃得好, 更要吃得安全,同时,千方百计释放农业的生态环境维护、文化传承以及观光旅游休闲等多元化体验, 这是乡村产业的第二个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乡村产业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保障供给链、完善利益链,实现农民在农业内部更充分的就业和农业经营收入的不断增长。与此同时,要通过乡村产业的发展遏止农产品贸易逆差越来越大的趋势,从而达到从国内来看满足需求保证供给、从全球来讲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目的。 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农业既是传统的产业,更是永恒的新生产业,农业农村要实现永续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必须深入人心,乡村应该呈现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景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做到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水则水、宜牧则牧,保持已经取得的好成绩,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负增长。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底, 我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已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化肥农药使用量显著减少,化肥农药利用率明显提升。经科学测算,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2%,比2015年提高5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6%,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畜禽粪污集中处理率达75%;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80%以上,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增加农民收入水平乡村产业发展,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显著增加农业内部就业容量,要在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这个方面做文章,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工作着力点。这些年,不少贫困地区依托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既实现了农民在农业内部的充分就业, 也大大地增加了从业收入,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找到了自身的位置, 比如山西的杂粮生产,陕西的苹果产业,西南丘陵山区的茶叶、药材生产,不仅对农民收入的增长效果明显,而且极大地丰富了乡村产业的产业类型。加快形成中国乡村产业发展的创新格局创新是产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发展中国乡村产业,必须要形成与时俱进的创新格局。既要注重不同业态的交叉融合,也要注重各种模式的创新发展,在依靠技术创新的同时推动技术进步。 业态创新拓宽乡村产业发展业态,形成现代种养业、乡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休闲旅游业、乡村新型服务业、乡村信息产业等业态“百花齐放”的状态。创新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支持改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公共服务条件,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发展电商产业园, 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创新发展现代食品产业,引导加工企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产业园区集中, 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加工设备,加大食品加工业技术改造支持力度,在优势农产品产地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积极推进传统主食工业化、规模化生产。加强产业综合配套做大做强核心产业,完善包装、物流、仓储、餐饮等配套产业,既发展与农村相关的产业,也引导城市的互联网产业、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在特色小镇等农村地区扎根落户。 模式创新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确定如何培育多元融合主体,如何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构建利益联结机制, 对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三大体系” 建设,实现延长农业产业链、保障农业供给链、提升农业价值链、完善农业利益链、拓展农业生态链“五大链条”同步发展。 发掘产业历史文化,选择和发展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推进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发展一大批优质专用、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做大做强区域公用品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面向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靠近田间地头,改造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完善仓储、冷链等基础设施条件,打造农产品营销公共服务平台,推广农社农企等形式的产销对接,支持城市社区设立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创建现代特色产业园,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创建一批带动农民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立农民充分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的体制机制,允许园区以规划为依据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对园区内辐射带动农民作用强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 技术创新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创新技术的应用。重点结合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动农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增强新业态的技术保障。必须强化战略性前沿性技术在乡村产业中的超前布局,加强农产品柔性加工、区块链+农业 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基础研究和攻关,形成一系列数字农业战略技术储备和产品储备。强化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 开展3S、智能感知、模型模拟、智能控制等技术及软硬件产品的集成应用和示范,熟化推广一批典型模式和范例,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以乡村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推动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同时祝您生活愉快!同时也能给个赞 更多13条 

行业主要上市企业:目前国内农村电商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川发龙蟒(002312)、通威股份(600438)、新洋丰(000902)、云图控股(002539)、红太阳(000525)、汇鸿集团(600981)、家家悦(603708)、华扬联众(603825)、路通视信(300555)本文核心数据:农村网络零售额、国各区域农村网络零售额、农村网络零售市场各品类零售额占比农村网络零售额稳步提升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79万亿元,占全国网络零售总额的3%,同比增长9%。其中,农村实物网络零售额达63万亿元,占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的93%,同比增长5%。分品类看,零售额前三位的品类分别为服装鞋帽针纺织品、日用品和家具,分别占农村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的36%、7%和88%。增速前三位的品类分别是中西药品、烟酒和通讯器材,同比增速分别为1%、2%和9%。东部地区农村电商规模领先分地区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农村网络零售额分别占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的9%、1%、4%和6%,同比增速分别为1%、1%、8%和5%。分省份看,浙江、江苏、福建、河北和山东农村网络零售额排名前五,合计占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比重为8%,零售额前十位省份合计占比为35%。从增速来看,山西、西藏、黑龙江、内蒙古和宁夏同比增速位列前五,增速在30%以上。农村电商发展基础不断增强农村网民数量增长迅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09亿,占网民整体的3%,较2020年3月增长5471万,城镇网民规模为8亿,占网民整体的7%,较2020年3月增长3069万。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8%,较2020年3月提升3个百分点,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9%,较2020年3月提升7个百分点。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较2020年3月缩小4个百分点。截至2020年末,电信普遍服务试点累计支持超过13万个行政村光纤网络通达和数万个4G基站建设,其中约1/3的任务部署在贫困村,全国贫困村通光纤比例从“十三五”初期的不足70%提升至98%,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通宽带比例从25%提升到98%,提前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的宽带网络覆盖90%以上贫困村的目标。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农村电商市场前瞻预测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回答 您好,中国乡村产业发展必须立足中国供给解决中国需求,立足中国资源解决中国问题。从总体上看,中国农业资源禀赋呈现人多地少水缺的基本特征,从地域分布上看,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具有鲜明的多元化特征。中国乡村产业发展的多元化特征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资源禀赋多元与美国的资源农业、日本的精细农业、以色列的旱作农业、荷兰的设施农业等特色鲜明的农业模式相比,中国农业最大的特征就是资源禀赋多元对应的农业模式多元。东北地区人少地多,适合发展大规模粮食生产;西北地区水资源相对缺乏,适合发展旱作农业生产;东部、中部地区农业资源多样,劳动力、技术资源具有优势,适合发展多样化农业和都市农业;西南地区地少水丰,丘陵、山区并存,适合发展特色农业。资源禀赋多元决定了产业发展类型的多元,促使中国立足于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农业生产条件, 发挥不同区域农业比较优势,因地制宜确定乡村产业的发展方向。 产业形态多元从传统农业的角度来看,中国农林牧渔产业门类齐全,可以提供全球最多元的农业产业类型和农产品种类, 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的农产品需求。从新产业新业态的角度来看, 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功能农业等各类新兴业态蓬勃发展,丰富了中国农业产业的类型类别。产业形态的多元化发展孕育了中国农业深厚的潜在竞争力,新产业新业态的兴起进一步拓展了产业发展的边界, 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增收空间。 经营主体多元中国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农业资源禀赋的不均衡,决定了农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经营主体多元是中国农业向现代农业演进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一方面,大国小农仍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农情,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小规模农户多达6亿。另一方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目前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接近400万家,另有黑龙江农垦等国有性质的经营主体,以及广泛存在于大城市郊区、东部地区的集体性质的经营主体。这些经营主体所有制构成多元、组织形式多元、利益联结机制多元,不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现代农业的不同环节、不同层面扮演着不同角色,共同构建了多元化农业经营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深刻表明中国在农业分工分业、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方面有充分的资源配置潜力,各类专业人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牢固树立中国乡村产业发展的基本目标推动中国乡村产业发展必然要立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乡村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目标任务依然是要聚焦保供给、保就业、保收入。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农业的功能、路径、政策组合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乡村产业由物质产出向非物质产出伸延,由平面农业向立体农业转变,由有边有形向无边无形拓展,由“农林牧渔”向“山水田林湖草”生命共同体迈进。尽管乡村产业的内涵外延发生了改变,但是乡村产业的基本功能不能有丝毫改变,即确保以粮食安全为中心的农产品有效供给。“粮猪安天下,任重而道远”,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中国饭碗必须装中国粮。对此,认识必须清醒,理念必须坚守。 提高农业发展质量乡村产业要不断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多元化的需求,不仅要吃得好, 更要吃得安全,同时,千方百计释放农业的生态环境维护、文化传承以及观光旅游休闲等多元化体验, 这是乡村产业的第二个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乡村产业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保障供给链、完善利益链,实现农民在农业内部更充分的就业和农业经营收入的不断增长。与此同时,要通过乡村产业的发展遏止农产品贸易逆差越来越大的趋势,从而达到从国内来看满足需求保证供给、从全球来讲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目的。 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农业既是传统的产业,更是永恒的新生产业,农业农村要实现永续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必须深入人心,乡村应该呈现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景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做到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水则水、宜牧则牧,保持已经取得的好成绩,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负增长。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底, 我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已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化肥农药使用量显著减少,化肥农药利用率明显提升。经科学测算,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2%,比2015年提高5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6%,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畜禽粪污集中处理率达75%;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80%以上,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增加农民收入水平乡村产业发展,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显著增加农业内部就业容量,要在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这个方面做文章,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工作着力点。这些年,不少贫困地区依托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既实现了农民在农业内部的充分就业, 也大大地增加了从业收入,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找到了自身的位置, 比如山西的杂粮生产,陕西的苹果产业,西南丘陵山区的茶叶、药材生产,不仅对农民收入的增长效果明显,而且极大地丰富了乡村产业的产业类型。加快形成中国乡村产业发展的创新格局创新是产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发展中国乡村产业,必须要形成与时俱进的创新格局。既要注重不同业态的交叉融合,也要注重各种模式的创新发展,在依靠技术创新的同时推动技术进步。 业态创新拓宽乡村产业发展业态,形成现代种养业、乡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休闲旅游业、乡村新型服务业、乡村信息产业等业态“百花齐放”的状态。创新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支持改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公共服务条件,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发展电商产业园, 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创新发展现代食品产业,引导加工企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产业园区集中, 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加工设备,加大食品加工业技术改造支持力度,在优势农产品产地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积极推进传统主食工业化、规模化生产。加强产业综合配套做大做强核心产业,完善包装、物流、仓储、餐饮等配套产业,既发展与农村相关的产业,也引导城市的互联网产业、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在特色小镇等农村地区扎根落户。 模式创新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确定如何培育多元融合主体,如何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构建利益联结机制, 对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三大体系” 建设,实现延长农业产业链、保障农业供给链、提升农业价值链、完善农业利益链、拓展农业生态链“五大链条”同步发展。 发掘产业历史文化,选择和发展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推进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发展一大批优质专用、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做大做强区域公用品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面向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靠近田间地头,改造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完善仓储、冷链等基础设施条件,打造农产品营销公共服务平台,推广农社农企等形式的产销对接,支持城市社区设立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创建现代特色产业园,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创建一批带动农民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立农民充分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的体制机制,允许园区以规划为依据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对园区内辐射带动农民作用强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 技术创新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创新技术的应用。重点结合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动农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增强新业态的技术保障。必须强化战略性前沿性技术在乡村产业中的超前布局,加强农产品柔性加工、区块链+农业 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基础研究和攻关,形成一系列数字农业战略技术储备和产品储备。强化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 开展3S、智能感知、模型模拟、智能控制等技术及软硬件产品的集成应用和示范,熟化推广一批典型模式和范例,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以乡村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推动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同时祝您生活愉快!同时也能给个赞 更多13条 

法律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立足县情民情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瓶颈、短板、弱项,靶向施策,破题解难,趟出路子,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农业农村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第一条 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制定本法。

行业主要上市企业:目前国内农村电商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川发龙蟒(002312)、通威股份(600438)、新洋丰(000902)、云图控股(002539)、红太阳(000525)、汇鸿集团(600981)、家家悦(603708)、华扬联众(603825)、路通视信(300555)本文核心数据:农村网络零售额、国各区域农村网络零售额、农村网络零售市场各品类零售额占比农村网络零售额稳步提升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79万亿元,占全国网络零售总额的3%,同比增长9%。其中,农村实物网络零售额达63万亿元,占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的93%,同比增长5%。分品类看,零售额前三位的品类分别为服装鞋帽针纺织品、日用品和家具,分别占农村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的36%、7%和88%。增速前三位的品类分别是中西药品、烟酒和通讯器材,同比增速分别为1%、2%和9%。东部地区农村电商规模领先分地区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农村网络零售额分别占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的9%、1%、4%和6%,同比增速分别为1%、1%、8%和5%。分省份看,浙江、江苏、福建、河北和山东农村网络零售额排名前五,合计占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比重为8%,零售额前十位省份合计占比为35%。从增速来看,山西、西藏、黑龙江、内蒙古和宁夏同比增速位列前五,增速在30%以上。农村电商发展基础不断增强农村网民数量增长迅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09亿,占网民整体的3%,较2020年3月增长5471万,城镇网民规模为8亿,占网民整体的7%,较2020年3月增长3069万。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8%,较2020年3月提升3个百分点,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9%,较2020年3月提升7个百分点。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较2020年3月缩小4个百分点。截至2020年末,电信普遍服务试点累计支持超过13万个行政村光纤网络通达和数万个4G基站建设,其中约1/3的任务部署在贫困村,全国贫困村通光纤比例从“十三五”初期的不足70%提升至98%,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通宽带比例从25%提升到98%,提前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的宽带网络覆盖90%以上贫困村的目标。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农村电商市场前瞻预测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和建议怎么写

法律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立足县情民情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瓶颈、短板、弱项,靶向施策,破题解难,趟出路子,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农业农村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第一条 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制定本法。

如何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源农村社区发展的思考与建议?这位知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18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具体意见。乡村规划对落实意见中夯实农业生产能力,推进乡村绿色发展,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文化等要求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新时代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就如何编制出高质量、可实施的乡村规划,为乡村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综合环境治理等方面做好战略部署等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乡村振兴,产业是重点。就乡村而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居住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生活富裕,文化丰富,当然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综合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需要产业的支撑。乡村规划不是简单的建设工程安排,是对整个乡村发展的统筹安排,包括对乡村的经济、土地、公共服务等内容。因此新型的乡村规划,要避免为完成规划编制任务,在不经过充分调研的情况下,随意确定主导产业,圈定各类有名无实的各类园区和基地。跟风套用乡村旅游、采摘种植等发展模式,而忽视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乡村规划的编制要对当地的现有资源进行充分调研,就拟定的主导发展产业要在用地、资金、劳动力、农民意愿、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充分论证。确保产业能够顺利启动、发展、收益。规划编制和管理单位,要摒弃套用城市规划思维,学习了解农村农业产业发展新方式,如: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民宿、康养基地、休闲观光、特色小镇等,用心挖掘乡村发展潜力,构建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规划编制要牢固树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规划编制。一是要绷紧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二是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治理。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脏乱差绝不是我们要的全面小康社会。新型乡村规划,应将环境治理作为单独篇章进行详细安排,决不能为了整治而整治,搞“涂脂抹粉”。三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做加法,补齐民生短板。我认为应该将道路、排污、垃圾回收、危房改造等内容作为近期规划优先实施。四是统筹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特别是开发脆弱自然生态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时,要先保护后开发。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乡村规划要做好对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提升。一是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迹。二是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支持农村地区优秀传统戏曲曲艺、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 当然编制新型乡村规划还需要我们去了解新时代的农民对乡村的需求,毕竟乡村不只是用来看的,更是用来住的。规划的再好如果住在里面的群众不满意,这就违背了我们规划的初心了。摘自网络

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怎么写

法律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立足县情民情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瓶颈、短板、弱项,靶向施策,破题解难,趟出路子,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农业农村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第一条 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制定本法。

如何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源农村社区发展的思考与建议?这位知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18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具体意见。乡村规划对落实意见中夯实农业生产能力,推进乡村绿色发展,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文化等要求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新时代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就如何编制出高质量、可实施的乡村规划,为乡村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综合环境治理等方面做好战略部署等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乡村振兴,产业是重点。就乡村而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居住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生活富裕,文化丰富,当然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综合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需要产业的支撑。乡村规划不是简单的建设工程安排,是对整个乡村发展的统筹安排,包括对乡村的经济、土地、公共服务等内容。因此新型的乡村规划,要避免为完成规划编制任务,在不经过充分调研的情况下,随意确定主导产业,圈定各类有名无实的各类园区和基地。跟风套用乡村旅游、采摘种植等发展模式,而忽视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乡村规划的编制要对当地的现有资源进行充分调研,就拟定的主导发展产业要在用地、资金、劳动力、农民意愿、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充分论证。确保产业能够顺利启动、发展、收益。规划编制和管理单位,要摒弃套用城市规划思维,学习了解农村农业产业发展新方式,如: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民宿、康养基地、休闲观光、特色小镇等,用心挖掘乡村发展潜力,构建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规划编制要牢固树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规划编制。一是要绷紧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二是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治理。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脏乱差绝不是我们要的全面小康社会。新型乡村规划,应将环境治理作为单独篇章进行详细安排,决不能为了整治而整治,搞“涂脂抹粉”。三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做加法,补齐民生短板。我认为应该将道路、排污、垃圾回收、危房改造等内容作为近期规划优先实施。四是统筹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特别是开发脆弱自然生态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时,要先保护后开发。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乡村规划要做好对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提升。一是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迹。二是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支持农村地区优秀传统戏曲曲艺、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 当然编制新型乡村规划还需要我们去了解新时代的农民对乡村的需求,毕竟乡村不只是用来看的,更是用来住的。规划的再好如果住在里面的群众不满意,这就违背了我们规划的初心了。摘自网络

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回答 您好,中国乡村产业发展必须立足中国供给解决中国需求,立足中国资源解决中国问题。从总体上看,中国农业资源禀赋呈现人多地少水缺的基本特征,从地域分布上看,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具有鲜明的多元化特征。中国乡村产业发展的多元化特征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资源禀赋多元与美国的资源农业、日本的精细农业、以色列的旱作农业、荷兰的设施农业等特色鲜明的农业模式相比,中国农业最大的特征就是资源禀赋多元对应的农业模式多元。东北地区人少地多,适合发展大规模粮食生产;西北地区水资源相对缺乏,适合发展旱作农业生产;东部、中部地区农业资源多样,劳动力、技术资源具有优势,适合发展多样化农业和都市农业;西南地区地少水丰,丘陵、山区并存,适合发展特色农业。资源禀赋多元决定了产业发展类型的多元,促使中国立足于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农业生产条件, 发挥不同区域农业比较优势,因地制宜确定乡村产业的发展方向。 产业形态多元从传统农业的角度来看,中国农林牧渔产业门类齐全,可以提供全球最多元的农业产业类型和农产品种类, 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的农产品需求。从新产业新业态的角度来看, 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功能农业等各类新兴业态蓬勃发展,丰富了中国农业产业的类型类别。产业形态的多元化发展孕育了中国农业深厚的潜在竞争力,新产业新业态的兴起进一步拓展了产业发展的边界, 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增收空间。 经营主体多元中国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农业资源禀赋的不均衡,决定了农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经营主体多元是中国农业向现代农业演进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一方面,大国小农仍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农情,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小规模农户多达6亿。另一方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目前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接近400万家,另有黑龙江农垦等国有性质的经营主体,以及广泛存在于大城市郊区、东部地区的集体性质的经营主体。这些经营主体所有制构成多元、组织形式多元、利益联结机制多元,不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现代农业的不同环节、不同层面扮演着不同角色,共同构建了多元化农业经营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深刻表明中国在农业分工分业、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方面有充分的资源配置潜力,各类专业人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牢固树立中国乡村产业发展的基本目标推动中国乡村产业发展必然要立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乡村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目标任务依然是要聚焦保供给、保就业、保收入。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农业的功能、路径、政策组合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乡村产业由物质产出向非物质产出伸延,由平面农业向立体农业转变,由有边有形向无边无形拓展,由“农林牧渔”向“山水田林湖草”生命共同体迈进。尽管乡村产业的内涵外延发生了改变,但是乡村产业的基本功能不能有丝毫改变,即确保以粮食安全为中心的农产品有效供给。“粮猪安天下,任重而道远”,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中国饭碗必须装中国粮。对此,认识必须清醒,理念必须坚守。 提高农业发展质量乡村产业要不断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多元化的需求,不仅要吃得好, 更要吃得安全,同时,千方百计释放农业的生态环境维护、文化传承以及观光旅游休闲等多元化体验, 这是乡村产业的第二个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乡村产业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保障供给链、完善利益链,实现农民在农业内部更充分的就业和农业经营收入的不断增长。与此同时,要通过乡村产业的发展遏止农产品贸易逆差越来越大的趋势,从而达到从国内来看满足需求保证供给、从全球来讲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目的。 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农业既是传统的产业,更是永恒的新生产业,农业农村要实现永续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必须深入人心,乡村应该呈现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景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做到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水则水、宜牧则牧,保持已经取得的好成绩,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负增长。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底, 我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已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化肥农药使用量显著减少,化肥农药利用率明显提升。经科学测算,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2%,比2015年提高5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6%,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畜禽粪污集中处理率达75%;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80%以上,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增加农民收入水平乡村产业发展,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显著增加农业内部就业容量,要在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这个方面做文章,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工作着力点。这些年,不少贫困地区依托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既实现了农民在农业内部的充分就业, 也大大地增加了从业收入,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找到了自身的位置, 比如山西的杂粮生产,陕西的苹果产业,西南丘陵山区的茶叶、药材生产,不仅对农民收入的增长效果明显,而且极大地丰富了乡村产业的产业类型。加快形成中国乡村产业发展的创新格局创新是产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发展中国乡村产业,必须要形成与时俱进的创新格局。既要注重不同业态的交叉融合,也要注重各种模式的创新发展,在依靠技术创新的同时推动技术进步。 业态创新拓宽乡村产业发展业态,形成现代种养业、乡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休闲旅游业、乡村新型服务业、乡村信息产业等业态“百花齐放”的状态。创新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支持改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公共服务条件,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发展电商产业园, 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创新发展现代食品产业,引导加工企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产业园区集中, 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加工设备,加大食品加工业技术改造支持力度,在优势农产品产地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积极推进传统主食工业化、规模化生产。加强产业综合配套做大做强核心产业,完善包装、物流、仓储、餐饮等配套产业,既发展与农村相关的产业,也引导城市的互联网产业、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在特色小镇等农村地区扎根落户。 模式创新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确定如何培育多元融合主体,如何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构建利益联结机制, 对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三大体系” 建设,实现延长农业产业链、保障农业供给链、提升农业价值链、完善农业利益链、拓展农业生态链“五大链条”同步发展。 发掘产业历史文化,选择和发展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推进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发展一大批优质专用、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做大做强区域公用品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面向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靠近田间地头,改造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完善仓储、冷链等基础设施条件,打造农产品营销公共服务平台,推广农社农企等形式的产销对接,支持城市社区设立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创建现代特色产业园,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创建一批带动农民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立农民充分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的体制机制,允许园区以规划为依据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对园区内辐射带动农民作用强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 技术创新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创新技术的应用。重点结合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动农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增强新业态的技术保障。必须强化战略性前沿性技术在乡村产业中的超前布局,加强农产品柔性加工、区块链+农业 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基础研究和攻关,形成一系列数字农业战略技术储备和产品储备。强化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 开展3S、智能感知、模型模拟、智能控制等技术及软硬件产品的集成应用和示范,熟化推广一批典型模式和范例,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以乡村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推动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同时祝您生活愉快!同时也能给个赞 更多13条 

未来农村会发展的越来越好,会有很多现代化产品进入农村,而且农村的生活质量也不会比城市差。

农村不应该只发展经济,也需要发展人们的精神文明,让人们不止在生活上有保障,精神上也要得到满足。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