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2020宏观经济学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怎么选

发布时间:2024-07-07 07:54:30

2020宏观经济学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

学术堂分两步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怎么写:  1、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①人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别人还没有做的问题。③他人已做过,你认为做得不够(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④别人已做过,你重做实验来验证。  2、目的意义  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有时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

你是写毕业论文,还是写一般的文章,还是参加某个学术比赛……

一、我国经济形势展望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已经基本得到控制,2011年第四季度通胀率走入下行通道,11月通货膨胀率为2%,可见我国的通胀治理已经初见成效。展望2012,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通胀压力仍然较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很可能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反复大幅震荡;各国宏观调控目标和方向存在分歧和冲突,宏观政策协调难度加大(毕吉耀等,2011)。对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张立群(2011)认为,2011年经济增长呈下行态势,货币政策取得明显成效,进入2012年后,经济增长率将继续平稳降低,受世界经济和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整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当然也存在发生较大波动的可能,其中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企业困难和就业问题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2011)总结,中国宏观经济复苏的步伐放缓,呈现出“经济增速逐季回落、通胀压力高位回缓、经济泡沫逆转、资源错配加剧、金融风险上扬与结构刚性持续的局面”。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2011)使用预测模型得出,2012年,GDP增长率可能回落至45%,CPI预计将维持在55%的水平。我们认为,在进入2012年以后,通胀并不像之前那样是宏观调控的最主要目标,但基础还不牢固,仍有继续影响的可能。因此,通货膨胀问题仍不容忽视,但考虑到中国经济内生动力和外围环境都面临一个严峻形势,应当对于增长情况赋予的关注。在国内经济中对民生和经济总量有重要影响的房地市场调控已经取得成效,从经济的长远健康角度而言,目前的房价仍具有泡沫成分,房地产市场调控在2012年仍然重要。(一)通货膨胀问题通货膨胀率虽然回落,但通货膨胀的危险犹在。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进入2010年以来,通货膨胀就开始成为经济中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2011年7月CPI甚至达到了5%的峰值,之后在中央大力的调控治理下虽然开始走入下行通道,但参考09年末的形势,在11月CPI和PPI数据虽然都处于低位,并不意味着来年的通货膨胀可以完全放松。随着美国继续推行小规模的国债购买计划,并长期将名义利率维持在低位,全球的流动性仍然充裕,这部分流动性是否会向我国传导,仍是一个重大问题。纵观2012,通货膨胀仍然是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需要对其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二)增长问题外围环境仍然不稳定2012年,欧元区国家将迎来一个还债高峰,欧洲债务危机将继续发酵,为应对欧洲债务危机,欧元区国家将被迫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据统计,欧洲债务危机主要国家在明年2-4月会有大量债务到期,债务违约风险将会集中凸显,欧洲能否就此问题达成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法,并将其对经济及金融市场的影响降至最小化,将是2012年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驱动事件。欧洲的债务危机已经通过金融市场对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进行传导,在美国、日本等经济体本身增长乏力的状况下,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已经成为大概率事件。观察2000年以来数据,可以发现,出口一直是我国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借鉴2009年的经验,如果我国的净出口表现不理想,那么投资就担负起了保持经济增长的重担,这样与历史数据相比过高的投资拉动额,对之后的经济会有一个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压力。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总体态势下,2012年我国出口将受到严重挑战,而“外向型经济”也将受到重大的影响,经济增长总体情况并不乐观。中国经济的内部制约因素除去国际环境的外生影响,随着我国经济近30年来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的要素禀赋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要素相对价格体系也随之在迅速调整。(1)劳动力成本上升目前我国各地都出现了工资上涨的情况,特别是从事服务业和制造业这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热门行业。苏剑(2010)通过依据经济增长对劳动力需求的拉动作用来进行研究,发现以“民工荒”为特征的特定市场劳动力短缺将是今后中国经济面临的重大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劳动力资源丰富,我国的二元经济特征十分明显,劳动力无限供给是我国的比较优势。然而,在工资上涨的压力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将发生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一农民工为主要劳动力的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的竞争力将受到影响,经济增长方式将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及技术密集型调整;其次,劳动力及价格的上涨对于经济总量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物价控制等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2)房地产泡沫房价泡沫是金融危机的主要来源之一,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成为泡沫资产的温床,其中仅2009年,从年初到年末,北京的房价几乎翻了一番,而政府的房价调控措施几乎毫无效果。而我国的经济增长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仍然按照一个平稳的增长速度进行,这说明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的泡沫化的趋势。进入2009年以来,在北京上海广东等过剩流动性的目标城市,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幅度远远大于全国平均值。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数据,北京市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3元,这就意味着一名平均收入水平的北京市民一年的工资并不能够在同期的北京购买1平方米的房子。房价水平与收入水平脱钩,正是房地产出现泡沫化的重要表现之一。目前,虽然房地产销售价格并没有明显的下降,但是我国的商品房销售增速已经开始下降,这些都说明房价调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应继续加强调控。与此同时,房价下跌将导致我国房地产投资的下降,这也就意味着经济增长率下滑的可能性加大。同时,由于刚需商品房的替代品——“保障房”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商品房投资的增加对经济的冲击可能会得到一部分的缓冲,但由于房地产的高产业关联性,房地产“去泡沫化”给2012年带来的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仍然不容忽视。二、政策目标选择(一)调控政策总体目标的选择2011年12月14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方向和主要任务,“稳中求进”成为2012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主调。所谓“稳中求进”,就是在巩固价格水平稳定这一成果的情况下,实行调整性的政策组合促进经济的增长。张立群(2011)对此的解释是统筹协调好控物价、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之间的关系;孙学工、樊彩跃(2011)认为需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提高重要资源的配置效率,并寻找新的增长点。我们认为,2012年我国应警惕通货膨胀,以保增长为主要政策目标,同时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挤除房价泡沫。因此,我国2012年的政策目标应该是:保增长、抑通胀、控房价。(二)引入供给管理的总供求分析框架目前的宏观调控理论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在保增长和抑通胀二者之间只能保证一个,这就是宏观经济学中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也就是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交替关系。要想解决失业问题,就必须忍受较高的通货膨胀,而要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就得忍受高失业。这是需求管理必然的结果。实际上,有一些政策措施是能够同时保增长、抑通胀的。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税收的措施就是如此。降低生产成本和税收能增加企业的利润,刺激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增加供给,稳定物价,这就同时达到了保增长、抑通胀的目标。这种政策被称作“供给管理政策”。“供给管理政策”与以传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特征的“需求管理政策”不同,后者在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同一时期只能保证一个,而且在实现一个目标时必然以另一个的恶化为代价。苏剑(2008)、刘伟和苏剑(2007)探讨了供给管理在短期宏观调控中的作用。许多人认为,供给管理政策只适应于长期调控,不适合短期宏观调控。在他们看来,一个经济的总供给是由这个经济的技术水平和可用资源的规模决定的,而这些因素在短期内都是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的,因此在短期内总供给是无法调控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正是由于供给管理政策的长期性特点,使人们对供给管理政策的重视仅限于其对经济的长期影响,而对供给管理政策的短期调节效应没有予以充分承认。事实上,供给管理政策不仅能够,而且经常被运用于调节短期经济波动,只是不被人们关注,或者不被视为供给管理政策,被想当然地看作需求管理政策了。总供给是由企业的生产成本决定的,而企业的生产成本却是可以由政府在短期内调控的,政府只要能够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就可以影响短期总供给。因此,供给管理是可以用于短期调控的。苏剑(2008、2011)指出,调节短期经济波动经常运用的供给管理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财政政策,比如针对企业的税收政策,减税意味着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实际利润上升,其效应相当于企业生产成本的下降。(2)要素价格政策。调节生产要素的价格,比如能源、原材料价格、利率等,都能够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货币政策实际上就是要素价格政策的一种。(3)第四,行政、法律手段。这些手段影响企业在某一市场的准入条件和审批手续的难易程度,因此可以达到调节某一行业的总供给的目的。(4)提高企业生产率的政策,比如促进技术进步、改善管理、深化改革等等,都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三、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的政策建议(一)宏观政策组合在进行政策设计时,首先要明确的是,我国目前经济增长的下滑虽然有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等因素的负面影响,但主要原因还是政府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因此,要想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只要稍稍放松政策紧缩力度就可以了,不需要大幅度的刺激措施。否则就会出现经济大起大落的局面,房价调控和抑制通胀的成果就将毁于一旦。因此,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的,我国应采取“稳中求进”的方针。在这一大背景下,为了同时实现保增长、抑通胀、控房价三个目标,我们认为我国应该采取以下的政策组合。货币政策:“总量稳健、定向扩张”用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流动性的总规模,防止流动性在2011年紧缩后的大规模扩张,从而抑制通货膨胀和房价,并以定向扩张的货币政策扶持小微企业以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的企业和项目。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基本偏紧,但是是全面性的偏紧,所以造成了中小企业的运营问题。因此进入2012年以后对经济中的流动性应当进行有目的的倾斜,通过利率政策和信贷政策等,对小微企业以及其他符合长期目标的企业予以定向宽松。财政政策:以供给管理型财政政策为主,同时实现保增长、抑通胀两个政策目标财政政策总的方向应该是扩张性的,但以供给管理(尤其是降低企业税收)为主。大型的国家财政购买计划可能会使得目前已经过剩的部分夕阳产业再度扩张,不利于经济总体的结构转型和长期稳定增长。而且如果实施大规模刺激需求的财政政策,还可能使经济陷入新一轮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而降低企业税收一方面刺激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供给,从而刺激经济增长,而供给的增加又有助于抑制物价上涨,因此这种政策能够同时实现保增长、抑通胀两个目标。实现体制改革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任何改革措施都会对宏观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些改革措施影响总需求,有些改革措施影响总供给,在宏观调控中应该积极、充分地利用体制改革的有利效果,既推进改革,又实现宏观调控目标。跟降低企业税收一样,一些体制改革措施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刺激供给、抑制物价,有助于同时实现保增长、抑通胀两个目标。(二)具体调控措施1、供给管理层面(1)降低企业税费在短期供给管理政策中,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自然是减税。为了增加企业的生产能力,应当降低企业缴纳的各种税费。企业缴纳的各种税费就相当于企业的成本,因此减税就相当于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值得注意的是,降低企业税收和降低个人税收虽然都是减税,但对经济的影响不一样。降低个人税收通过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了消费需求,因此是需求管理政策;这种政策有助于提高经济增长率,但却会加剧通货膨胀。但降低企业税费是供给管理政策,企业能够在原材料位于高位的情况下维持其原售价,同时又提高了企业扩大生产能力的激励,从而一方面稳定了物价,另一方面又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减少企业生产税费不仅仅从生产成本角度减低了企业的成本,从交易成本的角度而言而言,减税政策一方面压缩了税收机构的运行成本,降低了政府对实体经济的干预,减少了政府规模、另一方面也同样减少了企业的缴税成本,能够为企业正常运营管理节约的经费,激发企业内部管理活力。降低企业税收降低针对企业的各种税收,尤其是要大幅度降低微型企业的税收。我国最近在某些地区试点的营业税改增值税、提高这些税收的起征点的做法就是这种政策。(2)降低物流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显然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成本。我国目前的物流成本很高,据统计,2011年上半年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18%,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1]。其中很大比例是由于高速公路的垄断收费权(过路费、过桥费)使得物流业成本居高不下。实际上,降低物流成本这种政策我国近年来一直在采取,但仅主要针对农产品,对抑制农产品价格上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当前形势下,应该扩大到所有产品的流通过程。由于一国的总生产成本肯定小于其国内生产总值,因此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比重肯定大于18%。因此,如果把物流成本降低10%,就会使我国的总生产成本降低至少8个百分点,假定这会一比一地反映在价格上,那就意味着通货膨胀率下降至少8个百分点。在执行上,政府只需要出台一个降低高速路收费标准的规定就行了,不会增加政府的额外财政支出。因此,这种政策的效果应该非常好。(3)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其他辅助方法降低企业注册门槛,鼓励各种创业活动,尤其是对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更应如此。改进工商管理,简化行政管理环节,降低行政性收费标准,免去可以免去的各种收费。加强和改善经济方面的立法、司法、执法,增加这些方面的透明度,提高执法、司法公平,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合同的履行,尽可能降低经济纠纷出现的可能性和处理经济纠纷的成本。(4)实行以猪肉价格为主的肉禽价格保护制度我国近期的通货膨胀中,食品价格占到了很大一部分,通过观察09年12月以来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食品消费价格指数均基本上高于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而在通货膨胀高企的时期,居民肉禽及其制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远远大于CPI,峰值达到了6%的涨幅,相对应的,本期CPI指数也到了5%的峰值。因此可以认为,肉禽价格对我国的通货膨胀有着巨大的影响。而考虑到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在肉禽价格的上涨中,猪肉价格对CPI上涨率起到了主导性作用。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对猪肉等肉禽价格的管理措施存在问题。以猪肉为例,在价格上涨时,政府出手稳定价格;而在价格下跌伤及养猪者时,政府并没有采取相适应的措施。肉价涨时政府打压,肉价跌时政府不管,其结果,肉价波动的风险大部分由养猪者承担,这种做法严重打击养猪者的生产积极性,其结果是肉价下跌时,养猪者大幅度减少生产,使得下一期猪肉价格大起;肉价上涨时,养猪者不敢大幅度增加产量,结果肉价大涨的局面加剧。这部分风险又将转化到民生中,造成我国的通货膨胀风险。要避免猪肉等肉禽价格的大起大落,就要像粮食保护价一样,实行猪肉保护价制度,而且肉禽保护价应该保证养殖者有一定的正常利润。这样就能保护养殖者的生产积极性,保证肉禽生产。供给有保证,肉价自然不会大起;保护价的存在则避免了肉价大落。这从供给层面,对保证民生,调控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也有着非常好的效果。2、需求管理层面:扩大有效需求(1)实施进口替代战略,把我国对部分产品的进口需求转换为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我国虽然每年出口规模很大,但进口也不少,净出口的规模其实并不大。2009年我国的进口总额达到了4亿元,接近消费总额8亿元的1/3。刨除通货膨胀因素,我国1990-2009年的进口平均增速为5%。这意味着我国的国内需求还是有的,只是有相当一部分需求花在了购买外国产品上,只要能够把这些需求转换为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就相当于扩大了内需。鼓励企业通过引进技术或自主创新的方式进行国产化工作。这既有利于扩大内需,也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转换。(2)严厉打击生产犯罪和地方保护主义,提高产品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尤其是食品安全,增强我国产品的吸引力和美誉度,扩大对我国产品的需求自从三聚氢胺事件发生以来,我国的乳制品业受到了严重打击,尤其是婴幼儿乳制品受到的打击最大,高端婴幼儿乳制品行业几乎成了外国品牌的一统天下。尽管政府加强了监管,但老百姓依然不买账,究其原因,就在于对生产犯罪的惩罚力度太小,老百姓无法相信生产者不会继续造假。因此,加强对生产犯罪的打击力度,确保消费安全,才能保证我国产品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力,才能扩大对我国产品的需求。对生产犯罪的打击力度过小,甚至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庇佑之下犯罪者毫发未损(比如双汇“瘦肉精”事件),必然迫使国内消费者转而消费外国产品,这不仅降低对本国产品的需求,也会削弱政府扩大内需的其他政策的效果。具体措施方面,可以考虑借用市场力量打击生产犯罪。比如鼓励消费者通过法律手段讨回公道,为避免搭便车的情况发生,可以实行最先起诉者优先政策,规定一旦确认生产犯罪,将对犯罪者处以高额罚款,并把对犯罪企业的处罚的一定比例甚至全部归最先起诉者所有。(3)吸引民间资金进行生态治理和生态开发,用对荒地、荒山、荒漠的长期使用权或所有权吸引私人企业投资扩大投资的关键是给企业提供好的投资机会。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我国对土地的需求也将扩大,地价将逐步上升。因此,许多沿海城市都已经开始了填海造地的工程。在内地,我国还有大量的荒山、荒地、荒漠,尤其是面积巨大的沙漠。随着地价的上升,距离繁华经济带较近的荒山、荒地、荒漠甚至沙漠就逐步有了开发价值。我国目前的生态治理主要是由政府进行的,以后可以考虑吸引民间资金,双方共同进行生态开发和治理。可以考虑如下政策:由政府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其他配套设施,然后进行招标,本着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将该土地一定时期的使用权甚至所有权赋予治理企业,以此来吸引企业进行生态治理和开发,从而扩大投资。参考美国“西进运动”对西部地区的成功开发,有理由相信吸引民间资金对荒地、荒山、荒漠等的开发是切实可行的,也具有很大的长期效应,这部分刺激出的有效需求是依乘数扩散的,如果切实能够成规模开发,很可能会带来我国经济的一个新长期增长点。3、控制房价,挤压房产泡沫在房价调控中,应强化住房的居住功能,淡化投资功能,去除投机功能;同时合理调控预期。在2012年,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仍应放在与增长问题和通胀问题同样重要的地位上,对其进行持续性的科学调控,让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的同时又将其对经济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1)税费层面调控首先,按现行所得税法,对住房投资征收利得税,并在此基础上征收住房投资附加利得税,并按持有年限执行累退税率。比如,持有两年以内,对税后所得按100%征收;持有两年以上五年以内,对税后所得按80%征收;持有五年以上至十年以内,对税后所得按50%征收;持有十年以上二十年以内,对税后所得按20%征收;持有20年以上,不再征收附加利得税。这样,就可以有效抑制投机性住房需求,只留下居住性和投资性住房需求。其次,全面征收物业税,把投资性住房逼向房屋租赁市场,抑制房租,并给地方政府提供稳定的税源,预防地方政府财政危机。目前我国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份来自于出售土地使用权,这就形成“房地产绑架地方财政”的情形,而全面征收物业税,有利于开拓地方政府税收来源,不仅对房价起到调控作用,还能消除房产调控的后顾之忧,并预防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一举多得。如果在持有环节不征税,那持有者就几乎没有持有成本,考虑到交易成本等因素,租出住房的积极性就不高。因此,实行物业税可以为市场提供的租房选择,抑制房租大幅上涨,为改善民生起到重要作用。之所以要全面征收物业税,就在于一个人可能在许多城市都有住房,对其持有的部分住房征税将造成地方政府间税收利益的分配不公。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一个住房所在的政府为这套住房及其所有者提供了保安、教育、医疗、道路等公共服务,因此所有者应该缴纳税收。(2)选择执行限购政策,尽量避免用提高利率、提高首付等手段控制房价由于限购政策在根本上还是违背市场的选择机制,长期实行会给社会带来福利损失,因此如果上述税收政策能认真贯彻实施,就不再需要限购手段。但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和政策可能的滞后周期,上述政策不是短期内就能出台的,因此,限购政策就应该继续执行下去,直到住房税收体系完善为止。而控制房价的目的首先是民生范畴的意义,提高利率虽然可能有助于抑制房价,但却提高了房贷和月供,这部分支出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刚性需求”中的工薪收入者。工薪收入者的住房支出可能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然而提高首付则直接限制了工薪收入者的购房能力,对“刚性需求”有大的挤出效应,与调控目的不符。因此房地产市场的直接调控中,还是应选择好调控指标和手段,以防出现与调控初衷背道而驰的现实。(3)合理调控房价预期应该注意到政府政策尤其是政府房价调控目标及政府对该目标的表述方式对老百姓房价预期的影响。房价调控是政府调控者与老百姓之间的博弈,政府对老百姓的房价预期有很大影响,而预期对房价则具有正反馈作用。比如,我国政府去年宣布的房价调控目标是“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这就导致老百姓认为,即使政府的调控目标实现,也只不过是房价增速下降,而房价还会继续上涨,因此老百姓就会抓紧时间购房,结果就导致房价过快增长,政府的调控目标就实现不了。因此,在老百姓的预期作用下,如果政府宣布的目标是“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最终结果必然就是“房价过快增长”。目前,我国的房价下降的预期逐渐形成,这也将有一个正反馈机制,政府应注意谨慎选择宣布房价调控目标,以免房价下降过度。我的建议是,在目前阶段,应该继续坚持“让房价回到合理水平”这样的目标,利用预期的正反馈机制,让房价降下来;随着房价的缓慢回落,逐步调整政策目标和明确合理房价区间,让老百姓形成“房价稳定”的预期。当然,老百姓房价预期的最关键决定因素还是之前所说的政府采取的其他实质性调控措施,比如限购、利得税、物业税等,这些政策的选择应考虑到其对老百姓的预期的影响。(4)加强保障房建设,优化保障房结构,对保障房合理定位,完善保障房分配制度对于极低收入群体,应以保障房来满足其住房需求。同时从经济运行的层面而言,调控房价所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很大一部分可以通过保障方的建设来弥补。可以说,保障房一方面从住房需求角度满足了极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同时又作为调控政策对刺激实体经济方面的“缓冲垫”,防止房地产市场调控对其上下游企业造成的巨大冲击。但一方面,现在保障房太少,另一方面,保障房分配制度有缺陷,导致许多高收入者得到保障房,而极低收入者反而得不到。我们可以在保障房的户型、面积等方面进行专门考虑,以挤出高收入者对保障房的需求。比如,可以考虑保障房面积分20平方米、30平方米、50平方米三种,小面积的给单身使用,中等的给没有孩子的两口家庭使用,大的给三口之家使用。使用者可以申请购买,也可以以保护价租赁。而且保障房不得在市场上出售,也不能出租,只能按原买入价(可以进行通货膨胀调整)卖回给政府主管机构,一个家庭买了商品房之后必须把保障房卖回给政府。这样,高收入者就没有了获取保障房的积极性。第一,户型小,不符合高收入者的需求,而低收入者则能够接受。第二,不能在市场上出售,意味着不能取得投资收益,投机者也不需要。第三,一个人不会永远都是低收入者,随着年龄、资历、经验等的增加,人们的收入水平会提高,比如刚毕业的学生肯定买不起房子,只能住保障房,随着收入的增加,就能买得起更好地房子,于是就会搬走,保障房腾出来给新的年轻人使用。也就是说,保障房就是仅能满足人们的最基本的住房需求的住房,保障房的条件不能太好,否则就会产生寻租行为,保障房可能就到不了真正需要的人手里。对住房有更高需求的人可以进入商品房市场,用市场价格满足自己的居住需求。

2020宏观经济学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怎么选

前人研究的成果,所选题目到目前所研究到的状况,而你又对选题有何特别看法,为何会选此题,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看法有何异议或者是有何更深入的观点

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撰写的学术论文叫学位论文。这种论文是考核申请者能否被授予学位的重要条件。  学位申请者如果能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而论文的审查和答辩合格,那么就给予学位。如果说学位申请者的课程考试通过了,但论文在答辩时被评为不合格,那么就不会授予他学位。  有资格申请学位并为申请学位所写的那篇毕业论文就称为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既是学位论文又是毕业论文。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 ②科学性 ③创造性 ④理论性一、学术性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二、科学性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三、创造性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 唯物主义和 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四、理论性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表论文的过程   投稿-审稿-用稿通知-办理相关费用-出刊-邮递样刊  一般作者先了解期刊,选定期刊后,找到投稿方式,部分期刊要求书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采用电子稿件形式。   发表论文审核时间  一般普通刊物(省级、国家级)审核时间为一周,高质量的杂志,审核时间为14-20天。   核心期刊审核时间一般为4个月,须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   期刊的级别问题   国家没有对期刊进行级别划分。但各单位一般根据期刊的主管单位的级别来对期刊划为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主管单位是省级单位。国家级期刊主管单位是国家部门或直属部门。

学术堂分两步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怎么写:  1、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①人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别人还没有做的问题。③他人已做过,你认为做得不够(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④别人已做过,你重做实验来验证。  2、目的意义  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有时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

一、我国经济形势展望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已经基本得到控制,2011年第四季度通胀率走入下行通道,11月通货膨胀率为2%,可见我国的通胀治理已经初见成效。展望2012,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通胀压力仍然较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很可能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反复大幅震荡;各国宏观调控目标和方向存在分歧和冲突,宏观政策协调难度加大(毕吉耀等,2011)。对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张立群(2011)认为,2011年经济增长呈下行态势,货币政策取得明显成效,进入2012年后,经济增长率将继续平稳降低,受世界经济和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整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当然也存在发生较大波动的可能,其中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企业困难和就业问题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2011)总结,中国宏观经济复苏的步伐放缓,呈现出“经济增速逐季回落、通胀压力高位回缓、经济泡沫逆转、资源错配加剧、金融风险上扬与结构刚性持续的局面”。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2011)使用预测模型得出,2012年,GDP增长率可能回落至45%,CPI预计将维持在55%的水平。我们认为,在进入2012年以后,通胀并不像之前那样是宏观调控的最主要目标,但基础还不牢固,仍有继续影响的可能。因此,通货膨胀问题仍不容忽视,但考虑到中国经济内生动力和外围环境都面临一个严峻形势,应当对于增长情况赋予的关注。在国内经济中对民生和经济总量有重要影响的房地市场调控已经取得成效,从经济的长远健康角度而言,目前的房价仍具有泡沫成分,房地产市场调控在2012年仍然重要。(一)通货膨胀问题通货膨胀率虽然回落,但通货膨胀的危险犹在。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进入2010年以来,通货膨胀就开始成为经济中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2011年7月CPI甚至达到了5%的峰值,之后在中央大力的调控治理下虽然开始走入下行通道,但参考09年末的形势,在11月CPI和PPI数据虽然都处于低位,并不意味着来年的通货膨胀可以完全放松。随着美国继续推行小规模的国债购买计划,并长期将名义利率维持在低位,全球的流动性仍然充裕,这部分流动性是否会向我国传导,仍是一个重大问题。纵观2012,通货膨胀仍然是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需要对其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二)增长问题外围环境仍然不稳定2012年,欧元区国家将迎来一个还债高峰,欧洲债务危机将继续发酵,为应对欧洲债务危机,欧元区国家将被迫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据统计,欧洲债务危机主要国家在明年2-4月会有大量债务到期,债务违约风险将会集中凸显,欧洲能否就此问题达成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法,并将其对经济及金融市场的影响降至最小化,将是2012年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驱动事件。欧洲的债务危机已经通过金融市场对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进行传导,在美国、日本等经济体本身增长乏力的状况下,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已经成为大概率事件。观察2000年以来数据,可以发现,出口一直是我国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借鉴2009年的经验,如果我国的净出口表现不理想,那么投资就担负起了保持经济增长的重担,这样与历史数据相比过高的投资拉动额,对之后的经济会有一个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压力。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总体态势下,2012年我国出口将受到严重挑战,而“外向型经济”也将受到重大的影响,经济增长总体情况并不乐观。中国经济的内部制约因素除去国际环境的外生影响,随着我国经济近30年来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的要素禀赋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要素相对价格体系也随之在迅速调整。(1)劳动力成本上升目前我国各地都出现了工资上涨的情况,特别是从事服务业和制造业这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热门行业。苏剑(2010)通过依据经济增长对劳动力需求的拉动作用来进行研究,发现以“民工荒”为特征的特定市场劳动力短缺将是今后中国经济面临的重大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劳动力资源丰富,我国的二元经济特征十分明显,劳动力无限供给是我国的比较优势。然而,在工资上涨的压力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将发生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一农民工为主要劳动力的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的竞争力将受到影响,经济增长方式将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及技术密集型调整;其次,劳动力及价格的上涨对于经济总量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物价控制等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2)房地产泡沫房价泡沫是金融危机的主要来源之一,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成为泡沫资产的温床,其中仅2009年,从年初到年末,北京的房价几乎翻了一番,而政府的房价调控措施几乎毫无效果。而我国的经济增长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仍然按照一个平稳的增长速度进行,这说明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的泡沫化的趋势。进入2009年以来,在北京上海广东等过剩流动性的目标城市,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幅度远远大于全国平均值。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数据,北京市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3元,这就意味着一名平均收入水平的北京市民一年的工资并不能够在同期的北京购买1平方米的房子。房价水平与收入水平脱钩,正是房地产出现泡沫化的重要表现之一。目前,虽然房地产销售价格并没有明显的下降,但是我国的商品房销售增速已经开始下降,这些都说明房价调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应继续加强调控。与此同时,房价下跌将导致我国房地产投资的下降,这也就意味着经济增长率下滑的可能性加大。同时,由于刚需商品房的替代品——“保障房”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商品房投资的增加对经济的冲击可能会得到一部分的缓冲,但由于房地产的高产业关联性,房地产“去泡沫化”给2012年带来的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仍然不容忽视。二、政策目标选择(一)调控政策总体目标的选择2011年12月14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方向和主要任务,“稳中求进”成为2012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主调。所谓“稳中求进”,就是在巩固价格水平稳定这一成果的情况下,实行调整性的政策组合促进经济的增长。张立群(2011)对此的解释是统筹协调好控物价、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之间的关系;孙学工、樊彩跃(2011)认为需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提高重要资源的配置效率,并寻找新的增长点。我们认为,2012年我国应警惕通货膨胀,以保增长为主要政策目标,同时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挤除房价泡沫。因此,我国2012年的政策目标应该是:保增长、抑通胀、控房价。(二)引入供给管理的总供求分析框架目前的宏观调控理论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在保增长和抑通胀二者之间只能保证一个,这就是宏观经济学中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也就是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交替关系。要想解决失业问题,就必须忍受较高的通货膨胀,而要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就得忍受高失业。这是需求管理必然的结果。实际上,有一些政策措施是能够同时保增长、抑通胀的。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税收的措施就是如此。降低生产成本和税收能增加企业的利润,刺激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增加供给,稳定物价,这就同时达到了保增长、抑通胀的目标。这种政策被称作“供给管理政策”。“供给管理政策”与以传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特征的“需求管理政策”不同,后者在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同一时期只能保证一个,而且在实现一个目标时必然以另一个的恶化为代价。苏剑(2008)、刘伟和苏剑(2007)探讨了供给管理在短期宏观调控中的作用。许多人认为,供给管理政策只适应于长期调控,不适合短期宏观调控。在他们看来,一个经济的总供给是由这个经济的技术水平和可用资源的规模决定的,而这些因素在短期内都是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的,因此在短期内总供给是无法调控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正是由于供给管理政策的长期性特点,使人们对供给管理政策的重视仅限于其对经济的长期影响,而对供给管理政策的短期调节效应没有予以充分承认。事实上,供给管理政策不仅能够,而且经常被运用于调节短期经济波动,只是不被人们关注,或者不被视为供给管理政策,被想当然地看作需求管理政策了。总供给是由企业的生产成本决定的,而企业的生产成本却是可以由政府在短期内调控的,政府只要能够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就可以影响短期总供给。因此,供给管理是可以用于短期调控的。苏剑(2008、2011)指出,调节短期经济波动经常运用的供给管理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财政政策,比如针对企业的税收政策,减税意味着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实际利润上升,其效应相当于企业生产成本的下降。(2)要素价格政策。调节生产要素的价格,比如能源、原材料价格、利率等,都能够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货币政策实际上就是要素价格政策的一种。(3)第四,行政、法律手段。这些手段影响企业在某一市场的准入条件和审批手续的难易程度,因此可以达到调节某一行业的总供给的目的。(4)提高企业生产率的政策,比如促进技术进步、改善管理、深化改革等等,都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三、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的政策建议(一)宏观政策组合在进行政策设计时,首先要明确的是,我国目前经济增长的下滑虽然有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等因素的负面影响,但主要原因还是政府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因此,要想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只要稍稍放松政策紧缩力度就可以了,不需要大幅度的刺激措施。否则就会出现经济大起大落的局面,房价调控和抑制通胀的成果就将毁于一旦。因此,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的,我国应采取“稳中求进”的方针。在这一大背景下,为了同时实现保增长、抑通胀、控房价三个目标,我们认为我国应该采取以下的政策组合。货币政策:“总量稳健、定向扩张”用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流动性的总规模,防止流动性在2011年紧缩后的大规模扩张,从而抑制通货膨胀和房价,并以定向扩张的货币政策扶持小微企业以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的企业和项目。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基本偏紧,但是是全面性的偏紧,所以造成了中小企业的运营问题。因此进入2012年以后对经济中的流动性应当进行有目的的倾斜,通过利率政策和信贷政策等,对小微企业以及其他符合长期目标的企业予以定向宽松。财政政策:以供给管理型财政政策为主,同时实现保增长、抑通胀两个政策目标财政政策总的方向应该是扩张性的,但以供给管理(尤其是降低企业税收)为主。大型的国家财政购买计划可能会使得目前已经过剩的部分夕阳产业再度扩张,不利于经济总体的结构转型和长期稳定增长。而且如果实施大规模刺激需求的财政政策,还可能使经济陷入新一轮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而降低企业税收一方面刺激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供给,从而刺激经济增长,而供给的增加又有助于抑制物价上涨,因此这种政策能够同时实现保增长、抑通胀两个目标。实现体制改革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任何改革措施都会对宏观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些改革措施影响总需求,有些改革措施影响总供给,在宏观调控中应该积极、充分地利用体制改革的有利效果,既推进改革,又实现宏观调控目标。跟降低企业税收一样,一些体制改革措施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刺激供给、抑制物价,有助于同时实现保增长、抑通胀两个目标。(二)具体调控措施1、供给管理层面(1)降低企业税费在短期供给管理政策中,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自然是减税。为了增加企业的生产能力,应当降低企业缴纳的各种税费。企业缴纳的各种税费就相当于企业的成本,因此减税就相当于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值得注意的是,降低企业税收和降低个人税收虽然都是减税,但对经济的影响不一样。降低个人税收通过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了消费需求,因此是需求管理政策;这种政策有助于提高经济增长率,但却会加剧通货膨胀。但降低企业税费是供给管理政策,企业能够在原材料位于高位的情况下维持其原售价,同时又提高了企业扩大生产能力的激励,从而一方面稳定了物价,另一方面又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减少企业生产税费不仅仅从生产成本角度减低了企业的成本,从交易成本的角度而言而言,减税政策一方面压缩了税收机构的运行成本,降低了政府对实体经济的干预,减少了政府规模、另一方面也同样减少了企业的缴税成本,能够为企业正常运营管理节约的经费,激发企业内部管理活力。降低企业税收降低针对企业的各种税收,尤其是要大幅度降低微型企业的税收。我国最近在某些地区试点的营业税改增值税、提高这些税收的起征点的做法就是这种政策。(2)降低物流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显然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成本。我国目前的物流成本很高,据统计,2011年上半年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18%,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1]。其中很大比例是由于高速公路的垄断收费权(过路费、过桥费)使得物流业成本居高不下。实际上,降低物流成本这种政策我国近年来一直在采取,但仅主要针对农产品,对抑制农产品价格上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当前形势下,应该扩大到所有产品的流通过程。由于一国的总生产成本肯定小于其国内生产总值,因此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比重肯定大于18%。因此,如果把物流成本降低10%,就会使我国的总生产成本降低至少8个百分点,假定这会一比一地反映在价格上,那就意味着通货膨胀率下降至少8个百分点。在执行上,政府只需要出台一个降低高速路收费标准的规定就行了,不会增加政府的额外财政支出。因此,这种政策的效果应该非常好。(3)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其他辅助方法降低企业注册门槛,鼓励各种创业活动,尤其是对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更应如此。改进工商管理,简化行政管理环节,降低行政性收费标准,免去可以免去的各种收费。加强和改善经济方面的立法、司法、执法,增加这些方面的透明度,提高执法、司法公平,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合同的履行,尽可能降低经济纠纷出现的可能性和处理经济纠纷的成本。(4)实行以猪肉价格为主的肉禽价格保护制度我国近期的通货膨胀中,食品价格占到了很大一部分,通过观察09年12月以来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食品消费价格指数均基本上高于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而在通货膨胀高企的时期,居民肉禽及其制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远远大于CPI,峰值达到了6%的涨幅,相对应的,本期CPI指数也到了5%的峰值。因此可以认为,肉禽价格对我国的通货膨胀有着巨大的影响。而考虑到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在肉禽价格的上涨中,猪肉价格对CPI上涨率起到了主导性作用。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对猪肉等肉禽价格的管理措施存在问题。以猪肉为例,在价格上涨时,政府出手稳定价格;而在价格下跌伤及养猪者时,政府并没有采取相适应的措施。肉价涨时政府打压,肉价跌时政府不管,其结果,肉价波动的风险大部分由养猪者承担,这种做法严重打击养猪者的生产积极性,其结果是肉价下跌时,养猪者大幅度减少生产,使得下一期猪肉价格大起;肉价上涨时,养猪者不敢大幅度增加产量,结果肉价大涨的局面加剧。这部分风险又将转化到民生中,造成我国的通货膨胀风险。要避免猪肉等肉禽价格的大起大落,就要像粮食保护价一样,实行猪肉保护价制度,而且肉禽保护价应该保证养殖者有一定的正常利润。这样就能保护养殖者的生产积极性,保证肉禽生产。供给有保证,肉价自然不会大起;保护价的存在则避免了肉价大落。这从供给层面,对保证民生,调控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也有着非常好的效果。2、需求管理层面:扩大有效需求(1)实施进口替代战略,把我国对部分产品的进口需求转换为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我国虽然每年出口规模很大,但进口也不少,净出口的规模其实并不大。2009年我国的进口总额达到了4亿元,接近消费总额8亿元的1/3。刨除通货膨胀因素,我国1990-2009年的进口平均增速为5%。这意味着我国的国内需求还是有的,只是有相当一部分需求花在了购买外国产品上,只要能够把这些需求转换为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就相当于扩大了内需。鼓励企业通过引进技术或自主创新的方式进行国产化工作。这既有利于扩大内需,也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转换。(2)严厉打击生产犯罪和地方保护主义,提高产品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尤其是食品安全,增强我国产品的吸引力和美誉度,扩大对我国产品的需求自从三聚氢胺事件发生以来,我国的乳制品业受到了严重打击,尤其是婴幼儿乳制品受到的打击最大,高端婴幼儿乳制品行业几乎成了外国品牌的一统天下。尽管政府加强了监管,但老百姓依然不买账,究其原因,就在于对生产犯罪的惩罚力度太小,老百姓无法相信生产者不会继续造假。因此,加强对生产犯罪的打击力度,确保消费安全,才能保证我国产品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力,才能扩大对我国产品的需求。对生产犯罪的打击力度过小,甚至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庇佑之下犯罪者毫发未损(比如双汇“瘦肉精”事件),必然迫使国内消费者转而消费外国产品,这不仅降低对本国产品的需求,也会削弱政府扩大内需的其他政策的效果。具体措施方面,可以考虑借用市场力量打击生产犯罪。比如鼓励消费者通过法律手段讨回公道,为避免搭便车的情况发生,可以实行最先起诉者优先政策,规定一旦确认生产犯罪,将对犯罪者处以高额罚款,并把对犯罪企业的处罚的一定比例甚至全部归最先起诉者所有。(3)吸引民间资金进行生态治理和生态开发,用对荒地、荒山、荒漠的长期使用权或所有权吸引私人企业投资扩大投资的关键是给企业提供好的投资机会。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我国对土地的需求也将扩大,地价将逐步上升。因此,许多沿海城市都已经开始了填海造地的工程。在内地,我国还有大量的荒山、荒地、荒漠,尤其是面积巨大的沙漠。随着地价的上升,距离繁华经济带较近的荒山、荒地、荒漠甚至沙漠就逐步有了开发价值。我国目前的生态治理主要是由政府进行的,以后可以考虑吸引民间资金,双方共同进行生态开发和治理。可以考虑如下政策:由政府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其他配套设施,然后进行招标,本着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将该土地一定时期的使用权甚至所有权赋予治理企业,以此来吸引企业进行生态治理和开发,从而扩大投资。参考美国“西进运动”对西部地区的成功开发,有理由相信吸引民间资金对荒地、荒山、荒漠等的开发是切实可行的,也具有很大的长期效应,这部分刺激出的有效需求是依乘数扩散的,如果切实能够成规模开发,很可能会带来我国经济的一个新长期增长点。3、控制房价,挤压房产泡沫在房价调控中,应强化住房的居住功能,淡化投资功能,去除投机功能;同时合理调控预期。在2012年,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仍应放在与增长问题和通胀问题同样重要的地位上,对其进行持续性的科学调控,让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的同时又将其对经济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1)税费层面调控首先,按现行所得税法,对住房投资征收利得税,并在此基础上征收住房投资附加利得税,并按持有年限执行累退税率。比如,持有两年以内,对税后所得按100%征收;持有两年以上五年以内,对税后所得按80%征收;持有五年以上至十年以内,对税后所得按50%征收;持有十年以上二十年以内,对税后所得按20%征收;持有20年以上,不再征收附加利得税。这样,就可以有效抑制投机性住房需求,只留下居住性和投资性住房需求。其次,全面征收物业税,把投资性住房逼向房屋租赁市场,抑制房租,并给地方政府提供稳定的税源,预防地方政府财政危机。目前我国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份来自于出售土地使用权,这就形成“房地产绑架地方财政”的情形,而全面征收物业税,有利于开拓地方政府税收来源,不仅对房价起到调控作用,还能消除房产调控的后顾之忧,并预防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一举多得。如果在持有环节不征税,那持有者就几乎没有持有成本,考虑到交易成本等因素,租出住房的积极性就不高。因此,实行物业税可以为市场提供的租房选择,抑制房租大幅上涨,为改善民生起到重要作用。之所以要全面征收物业税,就在于一个人可能在许多城市都有住房,对其持有的部分住房征税将造成地方政府间税收利益的分配不公。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一个住房所在的政府为这套住房及其所有者提供了保安、教育、医疗、道路等公共服务,因此所有者应该缴纳税收。(2)选择执行限购政策,尽量避免用提高利率、提高首付等手段控制房价由于限购政策在根本上还是违背市场的选择机制,长期实行会给社会带来福利损失,因此如果上述税收政策能认真贯彻实施,就不再需要限购手段。但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和政策可能的滞后周期,上述政策不是短期内就能出台的,因此,限购政策就应该继续执行下去,直到住房税收体系完善为止。而控制房价的目的首先是民生范畴的意义,提高利率虽然可能有助于抑制房价,但却提高了房贷和月供,这部分支出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刚性需求”中的工薪收入者。工薪收入者的住房支出可能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然而提高首付则直接限制了工薪收入者的购房能力,对“刚性需求”有大的挤出效应,与调控目的不符。因此房地产市场的直接调控中,还是应选择好调控指标和手段,以防出现与调控初衷背道而驰的现实。(3)合理调控房价预期应该注意到政府政策尤其是政府房价调控目标及政府对该目标的表述方式对老百姓房价预期的影响。房价调控是政府调控者与老百姓之间的博弈,政府对老百姓的房价预期有很大影响,而预期对房价则具有正反馈作用。比如,我国政府去年宣布的房价调控目标是“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这就导致老百姓认为,即使政府的调控目标实现,也只不过是房价增速下降,而房价还会继续上涨,因此老百姓就会抓紧时间购房,结果就导致房价过快增长,政府的调控目标就实现不了。因此,在老百姓的预期作用下,如果政府宣布的目标是“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最终结果必然就是“房价过快增长”。目前,我国的房价下降的预期逐渐形成,这也将有一个正反馈机制,政府应注意谨慎选择宣布房价调控目标,以免房价下降过度。我的建议是,在目前阶段,应该继续坚持“让房价回到合理水平”这样的目标,利用预期的正反馈机制,让房价降下来;随着房价的缓慢回落,逐步调整政策目标和明确合理房价区间,让老百姓形成“房价稳定”的预期。当然,老百姓房价预期的最关键决定因素还是之前所说的政府采取的其他实质性调控措施,比如限购、利得税、物业税等,这些政策的选择应考虑到其对老百姓的预期的影响。(4)加强保障房建设,优化保障房结构,对保障房合理定位,完善保障房分配制度对于极低收入群体,应以保障房来满足其住房需求。同时从经济运行的层面而言,调控房价所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很大一部分可以通过保障方的建设来弥补。可以说,保障房一方面从住房需求角度满足了极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同时又作为调控政策对刺激实体经济方面的“缓冲垫”,防止房地产市场调控对其上下游企业造成的巨大冲击。但一方面,现在保障房太少,另一方面,保障房分配制度有缺陷,导致许多高收入者得到保障房,而极低收入者反而得不到。我们可以在保障房的户型、面积等方面进行专门考虑,以挤出高收入者对保障房的需求。比如,可以考虑保障房面积分20平方米、30平方米、50平方米三种,小面积的给单身使用,中等的给没有孩子的两口家庭使用,大的给三口之家使用。使用者可以申请购买,也可以以保护价租赁。而且保障房不得在市场上出售,也不能出租,只能按原买入价(可以进行通货膨胀调整)卖回给政府主管机构,一个家庭买了商品房之后必须把保障房卖回给政府。这样,高收入者就没有了获取保障房的积极性。第一,户型小,不符合高收入者的需求,而低收入者则能够接受。第二,不能在市场上出售,意味着不能取得投资收益,投机者也不需要。第三,一个人不会永远都是低收入者,随着年龄、资历、经验等的增加,人们的收入水平会提高,比如刚毕业的学生肯定买不起房子,只能住保障房,随着收入的增加,就能买得起更好地房子,于是就会搬走,保障房腾出来给新的年轻人使用。也就是说,保障房就是仅能满足人们的最基本的住房需求的住房,保障房的条件不能太好,否则就会产生寻租行为,保障房可能就到不了真正需要的人手里。对住房有更高需求的人可以进入商品房市场,用市场价格满足自己的居住需求。

2020宏观经济学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怎么写

写意义的时候根据你的选题来决定形式可以分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也可以不细分,把目的和意义和在一起写,总之突出你观点的新颖和重要性即可;建议可以从这两点来叙述,不过要根据自己的选题,不要生搬硬套: (你的选题)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也就是说研究领域中一个新颖有意义的课题,被前人所忽略的 前人有研究过,或者说阐述过但是没有阐述论证的足够全面,你加以丰满,或者驳斥前人的观点,总之,意义和目的一定要叙述的清晰并且是有一定新意的;其次注意自己所使用的理论,你是用什么理论证明你的观点;也要叙述清楚,否则难以有说服力;在做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研究水平的评价等等也要有翔实的根据;这样才能衬托出你的选题的意义所在。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1)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2)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您的开题报告有什么要求呢开题报告是需要多少字呢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帮到你,祝顺利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 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希望可以帮你。您的调查报告有什么要求呢调查报告是需要多少字呢调查报告准备往哪个方向写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帮到你,祝顺利怎么写开题报告呢?  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  七、课题的经费估算。  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你所选题目的现今社会相关情况 对选题有何特别看法 为何会选此题 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看法有何异议或者是有何更深入的观点 综合所选题目的相关学科对它的影响 你的研究目的祝论文顺利完成!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标题开题摘要目录介绍文献综述研究问题与假设方法论工作安排预期结果和结果的意义暂定论文章节大纲参考文献列表各部分撰写内容标题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开题摘要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问题陈述研究的基本原理假设建议使用的方法预期的结果研究的意义目录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介绍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研究问题与假设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2020宏观经济学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怎么选

选题的背景和价值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民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增长,结构也不断的优化。互联网作为网民权利、利益表达的新渠道,致使网络事件风起云涌,但是我们的政府在态度和机制上表现不足。在政府建立的各种网络民意通道也存在着各种现实的问题,致使网络民意向政府表达的内部通道不畅。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网络民意和公共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就有了理论和现实的价值。2互联网发展迅速从1986年高能物理所ALEPH组从北京给斯坦伯格(JackSteinberger)发出的第一份电子邮件到1994年中国被允许加入互联网,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可谓迅速。截至2012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3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为9%}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88亿,网民数量全球第一。在IP地址方面,也仅仅次于美国和巴西。①同时,以用户参与为本质的W0,以其开放性、真实性、自组织性、聚合性等特性也为互联网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互联网正以蓬勃的发展之势影响着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互联网的时代己然到来。3网民结构优化除了网民数量在逐渐扩大以外,网民的结构也在不断的优化。网民的年龄结构逐步向中年和老年人转移,网民意见的理性表达有了提升;网民的高学历结构渐趋稳ice`,大专及以下学历稳占网民比例的l/5以上,网民意见的知识性得到了保障;网民的职业结构方面,学生群体呈现连年下降的趋势,变得更加丰富、合理;城乡结构方面,农村网民的规模逐渐上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农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这一比例一也将进一步的改善。总之,网民结构的优化,为网民V"见的真实性、了一眨表性私!独立性的表达奠定了基础。

额,说说这个东西可以应用到哪些场合,然后谈谈这些应用现在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你实现它的意义在哪里。说完这些就可以了。

写意义的时候根据你的选题来决定形式  可以分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也可以不细分,把目的和意义和在一起写,总之突出你观点的新颖和重要性即可  建议可以从这两点来叙述,不过要根据自己的选题,不要生搬硬套:   (你的选题)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也就是说研究领域中一个新颖有意义的课题,被前人所忽略的   前人有研究过,或者说阐述过但是没有阐述论证的足够全面,你加以丰满,或者驳斥前人的观点,  总之,意义和目的一定要叙述的清晰并且是有一定新意的  其次注意自己所使用的理论,你是用什么理论证明你的观点  也要叙述清楚,否则难以有说服力  在做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研究水平的评价等等也要有翔实的根据  这样才能衬托出你的选题的意义所在。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主要内容包括:  (1)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2)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前人研究的成果,所选题目到目前所研究到的状况,而你又对选题有何特别看法,为何会选此题,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看法有何异议或者是有何更深入的观点

2020宏观经济学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前人研究的成果,所选题目到目前所研究到的状况,而你又对选题有何特别看法,为何会选此题,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看法有何异议或者是有何更深入的观点

略论我国政府宏观调控模式的转变 我国政府宏观调控模式,就是指政府在调节和控制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所形成的特定关系。主要包括政府经济职能、政府宏观调控行为和政府宏观调控关系三个方面。三者内在逻辑关系是:政府经济职能是基础,它决定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的性质,也就是说,政府管什么,决定了它采取什么性质的措施(施用什么性质的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的性质,又最终决定政府宏观调控关系的性质,即不同性质的政府经济调控行为导致政府与经济主体之间建立的关系类型不同;不向类型(性质)的政府宏观调控关系又反过来影响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的性质和政府经济职能的实现程度。这样三者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形成二个动态的宏观调控模式。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深入,我国政府宏观调控模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的转变;政府宏观调控关系的转变。本文试图从这三方面对我国政府宏观调控模式的转变问题进行探讨。 我国政府宏观调控模式有效运行的条件之一就是解决它将对“什么”发挥作用,即宏观调控的对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经济职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即由计划经济时以对微观经济为中心的调控转变为以对宏观经济为中心的调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这种转变具有以下特点: 我国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恰当性。我国政府经济职能不是原来计划经济时期那种完全抛弃市场的作用,政府垄断性的调控,而是市场和政府职责合理分工,二者职能互补。市场和政府都是配置社会资源的工具,凡是市场配置资源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如效率、竞争力、活力等市场都发挥作用。同时,由于市场又不是万能的,凡是市场失灵的地方,政府应充分行使其职能,主要表现为:(1)市场机制既无法控制宏观经济总量平衡又无法控制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通货膨胀等同题。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是政府的经济职能之一;(2)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成本高、效益低等特点,这使以价格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失灵。这样,提供公共物品是政府的经济职能之二;(3)经济活动产生的“消极外部性”,即对他人产生不利影响,将部分成本强加于他人而无需支付代价,如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等。仅靠市场机制无法吸引企业自觉控制污染,消除消极的外部性。政府应责无旁贷承担排除经济外部性的职能,这是政府的经济职能之三:(4)人所共知,虽然市场机制能有效解决效率问题,但不能解决社会公平问题。调节社会分配,缩小收入差距是政府的经济职能之四。(5)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在于法律规范的保障。因此,建立法律体系,维护市场秩序是政府的经济职能之五。这五项基本政府经济职能是政府与市场相互配合、协调互补的产物,表明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恰当性。 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科学性。经济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性,人们遵循其规律就会成功。否则,就会遭到惩罚。掌握经济规律的关键是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对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的关系。这一点已为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所证明。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由于我们完全忽视市场的作用,一味强调政府的作用,政府的经济职能无所不包,其结果使我国国民经济几乎崩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四大以后,我们逐步突破计划经济的樊篱,实行市场经济,转换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二者协调作用,使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健康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世人瞩目。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初期,一些国家接受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思想,把政府仅仅置于“守夜人”的地位,弱化政府经济职能,完全让市场来调节经济的运行,其结果造成了20世纪 30年代“最深刻、最持久、最广泛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于是,各国纷纷抛弃自由放任思想,而接受凯恩斯的经济干预思想,政府由“守夜人”转变为积极“干预者”,强化政府职能,经济活动由政府来调节,削弱市场机制的作用,其结果再一次导致了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滞胀”。为此,各国纷纷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采取了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混合型”经济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协调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综上所述,中外政府在探求政府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作用,即合理确定政府经济职能时,都因没有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职责关系而产生失误,这充分证明了我国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科学性。

一、我国经济形势展望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已经基本得到控制,2011年第四季度通胀率走入下行通道,11月通货膨胀率为2%,可见我国的通胀治理已经初见成效。展望2012,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通胀压力仍然较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很可能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反复大幅震荡;各国宏观调控目标和方向存在分歧和冲突,宏观政策协调难度加大(毕吉耀等,2011)。对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张立群(2011)认为,2011年经济增长呈下行态势,货币政策取得明显成效,进入2012年后,经济增长率将继续平稳降低,受世界经济和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整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当然也存在发生较大波动的可能,其中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企业困难和就业问题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2011)总结,中国宏观经济复苏的步伐放缓,呈现出“经济增速逐季回落、通胀压力高位回缓、经济泡沫逆转、资源错配加剧、金融风险上扬与结构刚性持续的局面”。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2011)使用预测模型得出,2012年,GDP增长率可能回落至45%,CPI预计将维持在55%的水平。我们认为,在进入2012年以后,通胀并不像之前那样是宏观调控的最主要目标,但基础还不牢固,仍有继续影响的可能。因此,通货膨胀问题仍不容忽视,但考虑到中国经济内生动力和外围环境都面临一个严峻形势,应当对于增长情况赋予的关注。在国内经济中对民生和经济总量有重要影响的房地市场调控已经取得成效,从经济的长远健康角度而言,目前的房价仍具有泡沫成分,房地产市场调控在2012年仍然重要。(一)通货膨胀问题通货膨胀率虽然回落,但通货膨胀的危险犹在。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进入2010年以来,通货膨胀就开始成为经济中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2011年7月CPI甚至达到了5%的峰值,之后在中央大力的调控治理下虽然开始走入下行通道,但参考09年末的形势,在11月CPI和PPI数据虽然都处于低位,并不意味着来年的通货膨胀可以完全放松。随着美国继续推行小规模的国债购买计划,并长期将名义利率维持在低位,全球的流动性仍然充裕,这部分流动性是否会向我国传导,仍是一个重大问题。纵观2012,通货膨胀仍然是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需要对其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二)增长问题外围环境仍然不稳定2012年,欧元区国家将迎来一个还债高峰,欧洲债务危机将继续发酵,为应对欧洲债务危机,欧元区国家将被迫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据统计,欧洲债务危机主要国家在明年2-4月会有大量债务到期,债务违约风险将会集中凸显,欧洲能否就此问题达成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法,并将其对经济及金融市场的影响降至最小化,将是2012年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驱动事件。欧洲的债务危机已经通过金融市场对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进行传导,在美国、日本等经济体本身增长乏力的状况下,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已经成为大概率事件。观察2000年以来数据,可以发现,出口一直是我国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借鉴2009年的经验,如果我国的净出口表现不理想,那么投资就担负起了保持经济增长的重担,这样与历史数据相比过高的投资拉动额,对之后的经济会有一个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压力。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总体态势下,2012年我国出口将受到严重挑战,而“外向型经济”也将受到重大的影响,经济增长总体情况并不乐观。中国经济的内部制约因素除去国际环境的外生影响,随着我国经济近30年来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的要素禀赋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要素相对价格体系也随之在迅速调整。(1)劳动力成本上升目前我国各地都出现了工资上涨的情况,特别是从事服务业和制造业这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热门行业。苏剑(2010)通过依据经济增长对劳动力需求的拉动作用来进行研究,发现以“民工荒”为特征的特定市场劳动力短缺将是今后中国经济面临的重大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劳动力资源丰富,我国的二元经济特征十分明显,劳动力无限供给是我国的比较优势。然而,在工资上涨的压力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将发生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一农民工为主要劳动力的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的竞争力将受到影响,经济增长方式将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及技术密集型调整;其次,劳动力及价格的上涨对于经济总量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物价控制等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2)房地产泡沫房价泡沫是金融危机的主要来源之一,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成为泡沫资产的温床,其中仅2009年,从年初到年末,北京的房价几乎翻了一番,而政府的房价调控措施几乎毫无效果。而我国的经济增长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仍然按照一个平稳的增长速度进行,这说明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的泡沫化的趋势。进入2009年以来,在北京上海广东等过剩流动性的目标城市,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幅度远远大于全国平均值。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数据,北京市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3元,这就意味着一名平均收入水平的北京市民一年的工资并不能够在同期的北京购买1平方米的房子。房价水平与收入水平脱钩,正是房地产出现泡沫化的重要表现之一。目前,虽然房地产销售价格并没有明显的下降,但是我国的商品房销售增速已经开始下降,这些都说明房价调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应继续加强调控。与此同时,房价下跌将导致我国房地产投资的下降,这也就意味着经济增长率下滑的可能性加大。同时,由于刚需商品房的替代品——“保障房”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商品房投资的增加对经济的冲击可能会得到一部分的缓冲,但由于房地产的高产业关联性,房地产“去泡沫化”给2012年带来的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仍然不容忽视。二、政策目标选择(一)调控政策总体目标的选择2011年12月14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方向和主要任务,“稳中求进”成为2012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主调。所谓“稳中求进”,就是在巩固价格水平稳定这一成果的情况下,实行调整性的政策组合促进经济的增长。张立群(2011)对此的解释是统筹协调好控物价、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之间的关系;孙学工、樊彩跃(2011)认为需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提高重要资源的配置效率,并寻找新的增长点。我们认为,2012年我国应警惕通货膨胀,以保增长为主要政策目标,同时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挤除房价泡沫。因此,我国2012年的政策目标应该是:保增长、抑通胀、控房价。(二)引入供给管理的总供求分析框架目前的宏观调控理论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在保增长和抑通胀二者之间只能保证一个,这就是宏观经济学中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也就是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交替关系。要想解决失业问题,就必须忍受较高的通货膨胀,而要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就得忍受高失业。这是需求管理必然的结果。实际上,有一些政策措施是能够同时保增长、抑通胀的。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税收的措施就是如此。降低生产成本和税收能增加企业的利润,刺激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增加供给,稳定物价,这就同时达到了保增长、抑通胀的目标。这种政策被称作“供给管理政策”。“供给管理政策”与以传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特征的“需求管理政策”不同,后者在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同一时期只能保证一个,而且在实现一个目标时必然以另一个的恶化为代价。苏剑(2008)、刘伟和苏剑(2007)探讨了供给管理在短期宏观调控中的作用。许多人认为,供给管理政策只适应于长期调控,不适合短期宏观调控。在他们看来,一个经济的总供给是由这个经济的技术水平和可用资源的规模决定的,而这些因素在短期内都是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的,因此在短期内总供给是无法调控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正是由于供给管理政策的长期性特点,使人们对供给管理政策的重视仅限于其对经济的长期影响,而对供给管理政策的短期调节效应没有予以充分承认。事实上,供给管理政策不仅能够,而且经常被运用于调节短期经济波动,只是不被人们关注,或者不被视为供给管理政策,被想当然地看作需求管理政策了。总供给是由企业的生产成本决定的,而企业的生产成本却是可以由政府在短期内调控的,政府只要能够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就可以影响短期总供给。因此,供给管理是可以用于短期调控的。苏剑(2008、2011)指出,调节短期经济波动经常运用的供给管理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财政政策,比如针对企业的税收政策,减税意味着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实际利润上升,其效应相当于企业生产成本的下降。(2)要素价格政策。调节生产要素的价格,比如能源、原材料价格、利率等,都能够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货币政策实际上就是要素价格政策的一种。(3)第四,行政、法律手段。这些手段影响企业在某一市场的准入条件和审批手续的难易程度,因此可以达到调节某一行业的总供给的目的。(4)提高企业生产率的政策,比如促进技术进步、改善管理、深化改革等等,都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三、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的政策建议(一)宏观政策组合在进行政策设计时,首先要明确的是,我国目前经济增长的下滑虽然有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等因素的负面影响,但主要原因还是政府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因此,要想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只要稍稍放松政策紧缩力度就可以了,不需要大幅度的刺激措施。否则就会出现经济大起大落的局面,房价调控和抑制通胀的成果就将毁于一旦。因此,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的,我国应采取“稳中求进”的方针。在这一大背景下,为了同时实现保增长、抑通胀、控房价三个目标,我们认为我国应该采取以下的政策组合。货币政策:“总量稳健、定向扩张”用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流动性的总规模,防止流动性在2011年紧缩后的大规模扩张,从而抑制通货膨胀和房价,并以定向扩张的货币政策扶持小微企业以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的企业和项目。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基本偏紧,但是是全面性的偏紧,所以造成了中小企业的运营问题。因此进入2012年以后对经济中的流动性应当进行有目的的倾斜,通过利率政策和信贷政策等,对小微企业以及其他符合长期目标的企业予以定向宽松。财政政策:以供给管理型财政政策为主,同时实现保增长、抑通胀两个政策目标财政政策总的方向应该是扩张性的,但以供给管理(尤其是降低企业税收)为主。大型的国家财政购买计划可能会使得目前已经过剩的部分夕阳产业再度扩张,不利于经济总体的结构转型和长期稳定增长。而且如果实施大规模刺激需求的财政政策,还可能使经济陷入新一轮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而降低企业税收一方面刺激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供给,从而刺激经济增长,而供给的增加又有助于抑制物价上涨,因此这种政策能够同时实现保增长、抑通胀两个目标。实现体制改革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任何改革措施都会对宏观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些改革措施影响总需求,有些改革措施影响总供给,在宏观调控中应该积极、充分地利用体制改革的有利效果,既推进改革,又实现宏观调控目标。跟降低企业税收一样,一些体制改革措施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刺激供给、抑制物价,有助于同时实现保增长、抑通胀两个目标。(二)具体调控措施1、供给管理层面(1)降低企业税费在短期供给管理政策中,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自然是减税。为了增加企业的生产能力,应当降低企业缴纳的各种税费。企业缴纳的各种税费就相当于企业的成本,因此减税就相当于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值得注意的是,降低企业税收和降低个人税收虽然都是减税,但对经济的影响不一样。降低个人税收通过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了消费需求,因此是需求管理政策;这种政策有助于提高经济增长率,但却会加剧通货膨胀。但降低企业税费是供给管理政策,企业能够在原材料位于高位的情况下维持其原售价,同时又提高了企业扩大生产能力的激励,从而一方面稳定了物价,另一方面又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减少企业生产税费不仅仅从生产成本角度减低了企业的成本,从交易成本的角度而言而言,减税政策一方面压缩了税收机构的运行成本,降低了政府对实体经济的干预,减少了政府规模、另一方面也同样减少了企业的缴税成本,能够为企业正常运营管理节约的经费,激发企业内部管理活力。降低企业税收降低针对企业的各种税收,尤其是要大幅度降低微型企业的税收。我国最近在某些地区试点的营业税改增值税、提高这些税收的起征点的做法就是这种政策。(2)降低物流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显然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成本。我国目前的物流成本很高,据统计,2011年上半年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18%,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1]。其中很大比例是由于高速公路的垄断收费权(过路费、过桥费)使得物流业成本居高不下。实际上,降低物流成本这种政策我国近年来一直在采取,但仅主要针对农产品,对抑制农产品价格上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当前形势下,应该扩大到所有产品的流通过程。由于一国的总生产成本肯定小于其国内生产总值,因此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比重肯定大于18%。因此,如果把物流成本降低10%,就会使我国的总生产成本降低至少8个百分点,假定这会一比一地反映在价格上,那就意味着通货膨胀率下降至少8个百分点。在执行上,政府只需要出台一个降低高速路收费标准的规定就行了,不会增加政府的额外财政支出。因此,这种政策的效果应该非常好。(3)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其他辅助方法降低企业注册门槛,鼓励各种创业活动,尤其是对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更应如此。改进工商管理,简化行政管理环节,降低行政性收费标准,免去可以免去的各种收费。加强和改善经济方面的立法、司法、执法,增加这些方面的透明度,提高执法、司法公平,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合同的履行,尽可能降低经济纠纷出现的可能性和处理经济纠纷的成本。(4)实行以猪肉价格为主的肉禽价格保护制度我国近期的通货膨胀中,食品价格占到了很大一部分,通过观察09年12月以来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食品消费价格指数均基本上高于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而在通货膨胀高企的时期,居民肉禽及其制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远远大于CPI,峰值达到了6%的涨幅,相对应的,本期CPI指数也到了5%的峰值。因此可以认为,肉禽价格对我国的通货膨胀有着巨大的影响。而考虑到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在肉禽价格的上涨中,猪肉价格对CPI上涨率起到了主导性作用。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对猪肉等肉禽价格的管理措施存在问题。以猪肉为例,在价格上涨时,政府出手稳定价格;而在价格下跌伤及养猪者时,政府并没有采取相适应的措施。肉价涨时政府打压,肉价跌时政府不管,其结果,肉价波动的风险大部分由养猪者承担,这种做法严重打击养猪者的生产积极性,其结果是肉价下跌时,养猪者大幅度减少生产,使得下一期猪肉价格大起;肉价上涨时,养猪者不敢大幅度增加产量,结果肉价大涨的局面加剧。这部分风险又将转化到民生中,造成我国的通货膨胀风险。要避免猪肉等肉禽价格的大起大落,就要像粮食保护价一样,实行猪肉保护价制度,而且肉禽保护价应该保证养殖者有一定的正常利润。这样就能保护养殖者的生产积极性,保证肉禽生产。供给有保证,肉价自然不会大起;保护价的存在则避免了肉价大落。这从供给层面,对保证民生,调控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也有着非常好的效果。2、需求管理层面:扩大有效需求(1)实施进口替代战略,把我国对部分产品的进口需求转换为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我国虽然每年出口规模很大,但进口也不少,净出口的规模其实并不大。2009年我国的进口总额达到了4亿元,接近消费总额8亿元的1/3。刨除通货膨胀因素,我国1990-2009年的进口平均增速为5%。这意味着我国的国内需求还是有的,只是有相当一部分需求花在了购买外国产品上,只要能够把这些需求转换为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就相当于扩大了内需。鼓励企业通过引进技术或自主创新的方式进行国产化工作。这既有利于扩大内需,也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转换。(2)严厉打击生产犯罪和地方保护主义,提高产品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尤其是食品安全,增强我国产品的吸引力和美誉度,扩大对我国产品的需求自从三聚氢胺事件发生以来,我国的乳制品业受到了严重打击,尤其是婴幼儿乳制品受到的打击最大,高端婴幼儿乳制品行业几乎成了外国品牌的一统天下。尽管政府加强了监管,但老百姓依然不买账,究其原因,就在于对生产犯罪的惩罚力度太小,老百姓无法相信生产者不会继续造假。因此,加强对生产犯罪的打击力度,确保消费安全,才能保证我国产品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力,才能扩大对我国产品的需求。对生产犯罪的打击力度过小,甚至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庇佑之下犯罪者毫发未损(比如双汇“瘦肉精”事件),必然迫使国内消费者转而消费外国产品,这不仅降低对本国产品的需求,也会削弱政府扩大内需的其他政策的效果。具体措施方面,可以考虑借用市场力量打击生产犯罪。比如鼓励消费者通过法律手段讨回公道,为避免搭便车的情况发生,可以实行最先起诉者优先政策,规定一旦确认生产犯罪,将对犯罪者处以高额罚款,并把对犯罪企业的处罚的一定比例甚至全部归最先起诉者所有。(3)吸引民间资金进行生态治理和生态开发,用对荒地、荒山、荒漠的长期使用权或所有权吸引私人企业投资扩大投资的关键是给企业提供好的投资机会。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我国对土地的需求也将扩大,地价将逐步上升。因此,许多沿海城市都已经开始了填海造地的工程。在内地,我国还有大量的荒山、荒地、荒漠,尤其是面积巨大的沙漠。随着地价的上升,距离繁华经济带较近的荒山、荒地、荒漠甚至沙漠就逐步有了开发价值。我国目前的生态治理主要是由政府进行的,以后可以考虑吸引民间资金,双方共同进行生态开发和治理。可以考虑如下政策:由政府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其他配套设施,然后进行招标,本着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将该土地一定时期的使用权甚至所有权赋予治理企业,以此来吸引企业进行生态治理和开发,从而扩大投资。参考美国“西进运动”对西部地区的成功开发,有理由相信吸引民间资金对荒地、荒山、荒漠等的开发是切实可行的,也具有很大的长期效应,这部分刺激出的有效需求是依乘数扩散的,如果切实能够成规模开发,很可能会带来我国经济的一个新长期增长点。3、控制房价,挤压房产泡沫在房价调控中,应强化住房的居住功能,淡化投资功能,去除投机功能;同时合理调控预期。在2012年,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仍应放在与增长问题和通胀问题同样重要的地位上,对其进行持续性的科学调控,让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的同时又将其对经济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1)税费层面调控首先,按现行所得税法,对住房投资征收利得税,并在此基础上征收住房投资附加利得税,并按持有年限执行累退税率。比如,持有两年以内,对税后所得按100%征收;持有两年以上五年以内,对税后所得按80%征收;持有五年以上至十年以内,对税后所得按50%征收;持有十年以上二十年以内,对税后所得按20%征收;持有20年以上,不再征收附加利得税。这样,就可以有效抑制投机性住房需求,只留下居住性和投资性住房需求。其次,全面征收物业税,把投资性住房逼向房屋租赁市场,抑制房租,并给地方政府提供稳定的税源,预防地方政府财政危机。目前我国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份来自于出售土地使用权,这就形成“房地产绑架地方财政”的情形,而全面征收物业税,有利于开拓地方政府税收来源,不仅对房价起到调控作用,还能消除房产调控的后顾之忧,并预防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一举多得。如果在持有环节不征税,那持有者就几乎没有持有成本,考虑到交易成本等因素,租出住房的积极性就不高。因此,实行物业税可以为市场提供的租房选择,抑制房租大幅上涨,为改善民生起到重要作用。之所以要全面征收物业税,就在于一个人可能在许多城市都有住房,对其持有的部分住房征税将造成地方政府间税收利益的分配不公。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一个住房所在的政府为这套住房及其所有者提供了保安、教育、医疗、道路等公共服务,因此所有者应该缴纳税收。(2)选择执行限购政策,尽量避免用提高利率、提高首付等手段控制房价由于限购政策在根本上还是违背市场的选择机制,长期实行会给社会带来福利损失,因此如果上述税收政策能认真贯彻实施,就不再需要限购手段。但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和政策可能的滞后周期,上述政策不是短期内就能出台的,因此,限购政策就应该继续执行下去,直到住房税收体系完善为止。而控制房价的目的首先是民生范畴的意义,提高利率虽然可能有助于抑制房价,但却提高了房贷和月供,这部分支出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刚性需求”中的工薪收入者。工薪收入者的住房支出可能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然而提高首付则直接限制了工薪收入者的购房能力,对“刚性需求”有大的挤出效应,与调控目的不符。因此房地产市场的直接调控中,还是应选择好调控指标和手段,以防出现与调控初衷背道而驰的现实。(3)合理调控房价预期应该注意到政府政策尤其是政府房价调控目标及政府对该目标的表述方式对老百姓房价预期的影响。房价调控是政府调控者与老百姓之间的博弈,政府对老百姓的房价预期有很大影响,而预期对房价则具有正反馈作用。比如,我国政府去年宣布的房价调控目标是“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这就导致老百姓认为,即使政府的调控目标实现,也只不过是房价增速下降,而房价还会继续上涨,因此老百姓就会抓紧时间购房,结果就导致房价过快增长,政府的调控目标就实现不了。因此,在老百姓的预期作用下,如果政府宣布的目标是“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最终结果必然就是“房价过快增长”。目前,我国的房价下降的预期逐渐形成,这也将有一个正反馈机制,政府应注意谨慎选择宣布房价调控目标,以免房价下降过度。我的建议是,在目前阶段,应该继续坚持“让房价回到合理水平”这样的目标,利用预期的正反馈机制,让房价降下来;随着房价的缓慢回落,逐步调整政策目标和明确合理房价区间,让老百姓形成“房价稳定”的预期。当然,老百姓房价预期的最关键决定因素还是之前所说的政府采取的其他实质性调控措施,比如限购、利得税、物业税等,这些政策的选择应考虑到其对老百姓的预期的影响。(4)加强保障房建设,优化保障房结构,对保障房合理定位,完善保障房分配制度对于极低收入群体,应以保障房来满足其住房需求。同时从经济运行的层面而言,调控房价所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很大一部分可以通过保障方的建设来弥补。可以说,保障房一方面从住房需求角度满足了极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同时又作为调控政策对刺激实体经济方面的“缓冲垫”,防止房地产市场调控对其上下游企业造成的巨大冲击。但一方面,现在保障房太少,另一方面,保障房分配制度有缺陷,导致许多高收入者得到保障房,而极低收入者反而得不到。我们可以在保障房的户型、面积等方面进行专门考虑,以挤出高收入者对保障房的需求。比如,可以考虑保障房面积分20平方米、30平方米、50平方米三种,小面积的给单身使用,中等的给没有孩子的两口家庭使用,大的给三口之家使用。使用者可以申请购买,也可以以保护价租赁。而且保障房不得在市场上出售,也不能出租,只能按原买入价(可以进行通货膨胀调整)卖回给政府主管机构,一个家庭买了商品房之后必须把保障房卖回给政府。这样,高收入者就没有了获取保障房的积极性。第一,户型小,不符合高收入者的需求,而低收入者则能够接受。第二,不能在市场上出售,意味着不能取得投资收益,投机者也不需要。第三,一个人不会永远都是低收入者,随着年龄、资历、经验等的增加,人们的收入水平会提高,比如刚毕业的学生肯定买不起房子,只能住保障房,随着收入的增加,就能买得起更好地房子,于是就会搬走,保障房腾出来给新的年轻人使用。也就是说,保障房就是仅能满足人们的最基本的住房需求的住房,保障房的条件不能太好,否则就会产生寻租行为,保障房可能就到不了真正需要的人手里。对住房有更高需求的人可以进入商品房市场,用市场价格满足自己的居住需求。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