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英国的两位学者发表论文表示,在研究的数百具

发布时间:2024-07-05 21:09:15

英国的两位学者发表论文表示,在研究的数百具

当我们觉得人生不如意时,我们总会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好,可你是否静下心来好好想过?你吃过多少苦,经历过多少磨难,哪里又觉得不如意了。我们都知道努力未必就能成功,但是努力之后不断的失败也是生命的财富,向死而生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人的好运气会用光,坏运气也一样,总有用完的一天。努力过后积累的那些失败,也会成为一个久病成医的路霸,而这正是好运来临的拐点。也许有人会说,他比我聪明那么多,我怎么努力也追赶不上他的脚步,然后索性放弃。其实这只是一个让人滞留,让人安于现状的借口。更何况,你连跟别人拼努力你都达不到,更不用说拼天赋了。其实聪明只是少数人的属性。如果你没有这种属性,你也可以成为一个真诚的人,正直的人,单纯的人,勤奋的人,美好的人……因为这个世界,可不是单靠聪明就能支撑起来的。我曾经听到过一句话:身边的人要求你用功读书,不是因为他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他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只要你足够好,你就配得上这世上一切好的,并且可以选择想要的生活。都说贵在坚持,但是坚持在努力。越努力越幸运,百分百的付出或许得到的是百分之一的结果,但是只要心存信念_越努力,越幸运。我相信定能有所收获!

曹原发现的石墨烯超导对超导体的物理基础理论研究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石墨烯超导对物理学基础研究有着特殊意义,它使得一些此前只能在理论上进行论证的量子效应可以通过实验经行验证。在二维的石墨烯中,电子的质量仿佛是不存在的,这种性质使石墨烯超导成为了一种罕见的可用于研究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凝聚态物质——因为无质量的粒子必须以光速运动,从而必须用相对论量子力学来描述,这为理论物理学家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一些原来需要在巨型粒子加速器中进行的试验,如今可以在小型实验室内用石墨烯进行。石墨烯超导还具有所谓的量子霍尔效应,这种诺贝尔奖量级的重要效应以往是要在极低温下才能显现的,石墨烯却能将它带到室温下。随着批量化生产以及大尺寸等难题的逐步突破,石墨烯的产业化应用步伐正在加快,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最先实现商业化应用的领域可能会是移动设备、航空航天、新能源电池领域。

因为现在整个社会上,其实不管是老年痴呆还是老年的一些其他疾病的,这种病发率越来越少。

来源:卫夕指北 ,作者卫夕本 文 约 6458 字阅 读 需 要17 min这是一个关于人类勇气和理性的传奇故事,而英雄的故事总是如此的相似。Jon Snow(琼恩·雪诺)在热门美剧《权力的游戏》中是一位带领守夜人大战异鬼大军的战士。而在19世纪的伦敦,同样也有一位如守夜人一般守护伦敦市民安全的John Snow(通常译为约翰·雪诺)。没错,名字只差一个字母。《权力的游戏》中的琼恩·雪诺《权游》作者马丁从未在任何公开场合坦露过琼恩·雪诺的原型就是现实中的约翰·雪诺,但他的故事精彩程度丝毫不比那位在北境长城大战异鬼的雪诺逊色。他在19世纪的伦敦以一己之力对抗那时的传染病夜王——霍乱,他用的不是瓦雷利亚钢制成的剑或者神奇的龙晶,而是调查和严密的逻辑。他孤身一人开启了医学史上“流行病学”这一学科,谱写了一首人类对抗传染病的勇气赞歌。约翰·雪诺医生01霍乱——那个时代的传染病之王霍乱是一种让当时的人们闻风丧胆的急性传染病,它和天花、鼠疫并列为人类三大烈性传染病,被称为“19世纪的世界病”。病菌在人体内每12分钟就会增加一倍,得了霍乱的人会在短时间内一直腹泻,腹泻到什么时候?一直到人数小时内迅速脱水死亡!霍乱患者的惨状霍乱最早发源于印度的恒河流域,大航海之后频繁的贸易把它带到了欧洲。在欧洲,霍乱有着更高的死亡率,英国第一波大规模爆发发生在1831年,造成数千人死亡,1849年再次爆发,两次爆发超过14,000人死亡。然而到了霍乱第三次在欧洲大规模爆发时,英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要知道这次大爆发光在俄罗斯就造成了超过100万人的死亡,而英国仅仅死了不到1000人,那么英国人是靠什么战胜了这个传染病之王呢?这就要开始讲一讲我们今天的主人公约翰·雪诺的故事了——02约翰·雪诺——一个出身并不起眼的人约翰·雪诺于1813年出生在英国工业时代的重镇——约克,父亲是一名煤矿工人,通常出身在这样的家庭似乎注定了雪诺的一生会是平凡的一生。但他的父亲并不认命,决心改变孩子的命运,他节衣缩食坚持把雪诺送进了私立教会学校。19世纪的约克城1827年,14岁的雪诺被送到朗本顿市的外科医师哈德卡斯尔那里当学徒。18岁时,年轻的雪诺第一次目睹了恐怖的霍乱,作为医学学徒的他为当地霍乱中煤矿工人提供医疗帮助,毕竟,他的父亲也是一位煤矿工人,同情心激发了雪诺的使命感。23岁时,来自小地方、胸怀理想的年轻实习医生雪诺决定要去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伦敦,他没有骑马,也没有坐车,而是独自徒步走了200英里来到了当时的伦敦。在伦敦,雪诺在Hunterian医学院和伦敦大学开始了他的正规医学教育,1837年,雪诺开始在威斯敏斯特医院工作。长期的实践经历和良好的医学素养让年轻的雪诺在麻醉领域表现突出,雪诺1838年被接纳为皇家外科医学院的成员,甚至他还为维多利亚女王第三个孩子分娩时进行过麻醉手术。雪诺从煤矿工人的儿子到成为给女王接生的知名医生,他用自己的勤奋以及专业完成了艰难的向上流动。然而雪诺对伦敦上流社会的诱惑毫无兴趣;他真正感兴趣的是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03那时的人类对霍乱一无所知人类的科技发展总是跳跃式的,仅仅在200多年前,人类其实对所有传染病的认知程度和2000年前的人类几乎没有什么进步——一无所知。对于霍乱这种烈性传染病,当时英国社会的主流观点是——霍乱是通过被污染的空气传染的。为什么这个观点深入人心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当时伦敦这个城市——伦敦是英国的中心,而维多利亚时代则是日不落帝国无限荣光的顶峰,工业革命随着各类蒸汽工厂的轰鸣声在急速改变这膨胀的帝国。人们开始向城市聚集,物质日益丰富,一个个传奇的财富故事在膨胀的民众中流传。19世纪的伦敦那时候的伦敦坐拥240万人,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它的人口密度是今天孟买的三倍,彼时的伦敦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优雅、宁静、富足,城市的卫生状况极为堪忧——马车在肮脏的街道飞奔,马粪四处飞溅,用抽水马桶的人们把粪便通过露天简陋的下水道排入泰晤士河。整个城市臭气熏天、蚊虫漫天飞舞牛棚、动物粪便、屠宰场、腐烂的味道充斥着大英帝国的雾都。伦敦的掏粪人“那是充满希望的春天,那是让人绝望的冬天”,狄更斯的小说中描绘了那个充满矛盾的时代霍乱的确通常发生在卫生较差的区域,这些地方确实也臭气熏天,医学界在那时候一直认为霍乱是通过空气中的”瘴气”进行传播的。支持这个观点的人除了当时的主流医学界之外还包括《柳叶刀》编辑、现代护理学奠基人南丁格尔以及维多利亚女王等。尽管那时牛顿的力学理论早已在大众中启发了科学启蒙,但对于医学、生理学而言,19世纪中期还是蒙昧的年代。无知和霍乱同样可怕。04来自年轻医生雪诺的质疑年轻医生雪诺对于“霍乱是由空气传播”的理论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霍乱应该是通过被污染的水进行传染的,他的这个想法最初源于一个朴素的判断——如果霍乱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染的,那么发病的部位应该是肺部而不是肠道才对,他的经历能佐证他的判断——18岁的时候为治疗煤矿工人的霍乱曾很长时间活动在臭气熏天的矿井,但他自己却没有得病。当然,如果雪诺只是以这个理由去说服民众显然是行不通的;为什么?因为气味是一种直观的感受,闻过伦敦的恶臭的人们很难相信这些刺鼻的气味里没有问题。而水里的细菌是看不见的(细菌学在当时还没有被提出,显微镜尽管已经被发明,但还很粗糙,没能识别出水里的细菌);在分子层面,鼻子要比眼睛灵敏的多,腐烂物体会挥发出两种物质——尸氨和腐氨,只要几个分子进入鼻腔,人们就会感受到强烈的恶臭。没有直接的感知让人相信一件事情是困难的,比如今天的人们很容易接受戴口罩,但对于同样重要但无法直接感知的洗手很多人却并不重视,而老年人则是既不带口罩也不洗手。一个严谨的科学工作者是不会凭着朴素的判断而轻易下结论的,受过严谨医学训练的雪诺进行了相当细致的调查,他首先对伦敦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调查,发现了一个极具说服力的证据——伦敦的自来水是由两家公司所供应的,一家名为Lambeth,一家名为Southwark,在1849年8月的霍乱流行中,根据雪诺的统计,两家自来水公司居民的死亡率有着极大的差异——Southwark公司覆盖的居民死亡率为15%,Lambeth公司的死亡率为38%,二者几乎差了10倍之多,而死亡率高的Southwark公司在泰晤士河的下游,水被污染的可能性的确会更大一些。雪诺积累了很多类似的证据并加上了自己的分析,写成了《论霍乱传递模式研究》的论文,意在向人们证明霍乱是通过水污染而不是空气污染传播的,同时建议当局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说,雪诺也算是伦敦霍乱的吹哨人。但由于当时空气污染的“瘴气”论过于根深蒂固,同时,雪诺的确没有发现更加直接的证据,因此他的理论在当时依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并不被主流医学界和当时的人们所接受。05魔鬼在跳舞:宽街霍乱爆发雪诺并不气馁,他本身是一名麻醉科医生,研究霍乱其实并不算他的主业,但他总是对这个盘旋在英国上空的幽灵有着宿命般的执着,他在等一个证明自己理论的机会。1854年8月31日,魔鬼再次降临——伦敦的苏豪(Soho)区的宽街附近爆发了霍乱,第一天就有56人死亡,第二天死亡人数猛增到143例,第三天178例这个街区的人们无论贫富几乎都要失去一名成员,而有些家庭则是全家被霍乱夺命。短短几天大部分居民逃离了熟悉的家园,原本热闹的宽街变成了大型死亡现场,只有那些无力离开的人们留在了那里,恐怖在蔓延,绝望笼罩着街区。仅仅5天,超过500人因为霍乱导致的脱水而在挣扎中死去,恶魔在舞蹈雪诺当时在苏豪区开了一家诊所,他没有像其他富人一样逃离日日夜夜生活的家园,尽管他可以轻而易举地那样做,而是选择成为那个时代的逆行者,他是伦敦的守夜人,他决定和魔鬼正面对决。雪诺开始冒着极大的风险调查每一个街区的死亡案例,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场景——在空无一人瘟疫肆虐的伦敦街区,一位年轻的医生一家一家敲开可能躺满尸体的房门,详细询问他们的病情和日常活动情况,每一次敲门都是和死神的擦肩而过,惊心动魄。06死亡地图:和传染病直接对决在那个恐怖的9月,雪诺白天将生死置之度外详细地调查,晚上他在油灯下开始绘图,他想用更加直观的方式来向人们说明他的理论。他找到一幅伦敦的地图,把所有死亡病例详细地标注在地图上,他用黑色的小短横线代表死亡病例的数量。约翰·雪诺当时所画的死亡地图这张呕心沥血制作的地图详细地记录了死亡案例的在街道的位置以及数量,它后来被人们称之为著名的“死亡地图”。当所有的统计完成之后,雪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他发现大部分死亡病例都集中在伦敦宽街附近,而那里正好有一个免费的公共水泵,附近的众多街道的居民都在那里取水。离水泵230米内的街区总共死亡人数高达700人,雪诺怀疑那个水泵被污染了。因为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水泵周围死亡最多,而离水泵越远,死亡病例越少。死亡地图的中心地带,红框为水泵位置雪诺需要继续验证他的理论,他首先想到的是显微镜取样水进行观察,但结果并不如意,那时候的显微镜技术还很不成熟,除了在样水中观察到了一些白色絮状物之外他一无所获。虽然他怀疑这些白色絮状物有问题,但的确并没观察到真正的致病菌,这并不足以说服当时的人们。尽管雪诺绘制死亡地图已经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但有人质疑说,瘴气传播也能解释这张图——瘴气的中心区死亡多,离瘴气中心越远死亡越少。还有人说宽街水泵的水源比离这里不远的“小马尔堡街”水泵公认要干净得多,如果“水源论”没错的话,那小马尔堡街的水应该更加致命才对。雪诺继续像侦探一样调查附近居民的患病情况。这一次,他除了调查那些死亡病例的特征,也开始着手分析附近那些没有患病居民的特征,他发现了以下事实:离宽街仅180米的一家酿造麦芽啤酒的啤酒厂的工人在这次霍乱中全部没有染病,啤酒厂的老板哈金斯告诉雪诺,由于在啤酒工厂里啤酒是免费的,因此这些工人平时都不喝水而只喝啤酒;苏豪区离宽街不远的一个监狱有535名囚犯,也几乎没有霍乱病例,雪诺发现该监狱有自己的水井,同时也从大章克申水厂购买了大量的水,同样没有喝宽街水泵的水;雪诺发现了这次死亡案例中有两个离宽街非常遥远的Hampstead的霍乱死亡病例,是一位年长的寡妇和她的侄女,雪诺骑车找到了寡妇的儿子,经过询问,雪诺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原来寡妇曾经住在宽街,她怀念那口井水的味道,以至于她会让仆人每天从宽街用推车给她打一大瓶水,她和她侄女的最后一瓶水都是疫情开始的8月31日从宽街水井罐装的。至此,真相终于在雪诺抽丝剥茧的调查中变得清晰——问题出在那个水泵,雪诺找到了给异鬼痛击的那块的龙晶,而整个过程如推理小说一般。1854年9月7日,雪诺向苏豪区当局报告了自己的研究,当局采纳了他的意见,在第二天取下了那个水泵的把手,关闭了那个水泵。奇迹发生了——此后伦敦地区的霍乱疫情便迅速消失。从8月31日第一例霍乱病例爆发到9月7日递交详细的调查报告,仅仅8天时间。07历史总有遗憾和曲折当然,现实的剧情总是要曲折复杂一些,尽管这次疫情被消灭,但人们像簇拥英雄一样给雪诺欢呼的场景并没有出现。伦敦的卫生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雪诺的水传播理论依然有人怀疑;在科学和愚昧的斗争中,理性并不是总能轻而易举地占上风。这时候,一位圣卢克教堂的牧师亨利·怀特黑德成为雪诺的忠实支持者,这在瘴气论占据主流的的教会中非常难得。他也生活在苏豪区,尽管他开始并不相信雪诺的理论,但他对雪诺的工作充满敬意,他利用自己在社区的影响力继续验证雪诺的研究。终于,经历了长达几个月的调查,怀特黑德采访到了一名在苏豪区宽街40号的一名叫路易斯的妇女。这名妇女的一个5个月大的女婴在爆发初期就死于腹泻,这位女婴的去世时间表明她是那波伦敦霍乱的第一个病例。亨利·怀特黑德妇女将洗过婴儿尿布的水倒进了宽街的一个污水池,而这个污水池离宽街的水泵对应的水井仅三英尺,人们挖掘之后发现这个污水池的池壁早已损坏,是这个污水池污染了水井。怀特黑德将他的发现以及对苏豪区卫生状况的调查写了一篇详尽的文章,发表在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杂志——《建设者》(The Builder)上。这时民众才真正相信了雪诺的霍乱水源传播的理论;大众读物上开始刊登关于霍乱源头的漫画。1856年,当布罗姆利的新霍乱爆发时,人们运用雪诺的理论进行了迅速的管控,有效阻止了疫情的大规模爆发,至此,雪诺的理论开始深入人心。伦敦政府也开始行动起来了——1859年,在雪诺调查宽街霍乱之后的第五年,伦敦开展了下大规模的下水道改造工程。这个由杰出工程师巴泽尔杰设计的工程历时6年完工,它是世界上第一套现代城市下水道系统,伦敦的污水与饮用水源彻底隔离,被排往泰晤士河出海口,最终汇入大西洋。1865年,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用著名的鹅颈瓶实验才证实了细菌的存在,形成了第一套细菌疾病理论。人类第一次认识了细菌这个物种。又过了18年,1883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赫成功发现并分离了霍乱弧菌,完整彻底地证明了水中的霍乱弧菌是霍乱的真实元凶,1905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奖医学奖。罗伯特·科赫至此,雪诺的理论最终大获全胜。然而,历史总是充满着遗憾——1858年6月10 日,雪诺锻炼时中风,六天后便与世长辞,年仅45岁,这距离他画那张著名的死亡地图仅仅过去四年。他并没有活到科赫在水中发现霍乱弧菌的那一天,也没有等到伦敦下水道工程动工的那一天。01约翰·雪诺的遗产雪诺无疑是伟大的。他1854年展开的这次宽街霍乱调查开启了近现代流行病大规模调查的先河,是这个领域开创性、里程碑的工作,在医学界雪诺被公认为“流行病学之父”。他所绘制的“死亡地图”也被后人工人为是“数据可视化”的开端,用简洁、直观的方式开启了那个时代的民智。北大可视化团队做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可视化地图今天,在亚特兰大的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当科学家们寻找有关流行病的简单答案时,他们有时还会互相问:“这次疫情中的水泵在哪里?”而在更广泛意义上,雪诺对宽街霍乱的研究也是人类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分水岭。自那以后,人类充分认识到了公共卫生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清洁的水源和污水梳理系统纳入到了城市的规划议程,下水道成为“城市的良心”。现代伦敦的下水道系统许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享受到大都市清洁的水源和成熟的污水处理系统依然要感谢一位叫雪诺的医生在100多年前出生入死的那次无畏调查在人类没有对烈性传染病进行有效控制之前,人类几千年的历史经历着宿命般的模式——“人口增长—传染病爆发—人口增长—传染病爆发”。在19世纪之前,人类单个城市的人口规模从来没有超过300万,而今天,日本的东京、印度的孟买早已朝3000万人的规模进发。人口接近3000万的超级大都市——东京雪诺的精神也鼓舞了后人,2010年10月,海地在地震之后霍乱爆发,法国的流行病学家Piarroux以人道主义的身份进入海地进行调查。法国流行病学家——Piarroux2016年出版的《致命河:霍乱和海地地震后的掩盖》一书详细描述了他对海地霍乱防治的调查与贡献。2017年4月,Piarroux被授予“法国骑士勋章”,从某种意义上,Piarroux就是今天的约翰·雪诺。霍乱并没有在地球上消失,人类也继续面临着更多新型传染病的威胁。09伦敦城不会忘记,人类不会忘记今天,如果你到伦敦的苏豪区旅行,依然能够在宽街和剑桥街的拐角处发现一家名叫“John Snow”的酒吧。而在酒吧的对面,一个孤零零的水泵模型安静的竖立在那里,那是伦敦人们纪念这位“伦敦守夜人”的丰碑。这个黑色水泵雕塑似乎在时刻提醒着未来的人们——不要忘记你所拥有的勇气和理性。伦敦苏豪区的John Snow酒吧和水泵雕塑雪诺一生没有结婚,无子嗣,他是一个严格的素食主义者;他甚至不喝酒,只喝煮沸蒸馏过的水。每当灾难肆掠的时候,人们总是会想起那些曾经为人类生命奋斗过的人所给予我们的勇气和智慧。约翰·雪诺墓碑

英国的两位学者发表论文表示,在研究的数百具木乃伊

罗布泊,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从远古楼兰的辉煌消失在这里到中国科学家彭的失踪。罗布泊传说太多了。中国奇书《山海经》曾记载夏朝征服西欧,罗布泊附近18个国家与180万士兵发生大战,数千人战死,但夏朝也没有征服西欧。2005年,当一支中国探险队穿越罗布泊时,在这里意外发现了数百具木乃伊。这些木乃伊让人们想起了在罗布泊失踪的中国科学家彭。他留了纸条后,就彻底消失在世界上了。有人说他越过了成为汉朝篡位者的王莽。当地人对探险队的发现并不感到惊讶,或者他们已经习惯了这里木乃伊的出现。据当地人说,这里以前木乃伊比较多,有几千具木乃伊,只是冰山一角。当科学家来到这里时,他们对这些木乃伊进行了化学分析。通过检测这些木乃伊中碳十四的含量,他们推断出这些木乃伊的起源事件,发现都是公元前15世纪的。这时候刚好是我国夏朝,从他们的骨骼形状来看,这些木乃伊应该是欧洲人。这些发现印证了奇书《山海经》中国》中夏朝与西欧的战争。这能否证明西欧人早在夏朝就已经到达中国新疆,中国夏朝早就和西欧人打过仗?这里面存在许多的可疑的地方,不可全信。《山海经》是中国的地理书,不仅记载了地理,还记载了天文、神话、宗教、动物、民族等方面的知识,具体时间和作者不详。有的学者认为是秦汉,有的认为是战国,甚至是夏朝。如果《山海经》是夏朝以后的书,那么夏朝与西欧的战争史是如何记载的?当时的史料早就有记载了?除了能在《山海经》找到一段关于欢乐领域的文字,夏后在这里开始了九代人,带着两条龙,用云覆盖了三层楼。左手拿弓,右手拿戒指,裴。在大云山的北部。其他史书没有叙述。而且《山海经》也没有说是和西欧人的战争。西欧说的时候应该在民间流传。而且夏朝虽然制度比较完善,但是刚刚进入奴隶社会,没有足够的实力组织军队。此时的西欧还处于吃血喝血的时代,更不可能与夏朝发生和平战争。就算有,也不可能做到势均力敌,两败俱伤。那么这些看起来像欧洲人的木乃伊是从哪里来的呢?我觉得罗布泊在新疆。就连现在的新疆人都是高鼻梁,深眼睛,混血儿模样。这也可以说明,在古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不是亚洲人,或者说他们的骨骼更倾向于欧洲人的骨骼。这就是为什么这里发现的木乃伊看起来像欧洲人。

埃及艳后指的是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以为帝王,克娄巴特拉。对埃及艳后美貌的描述只是传说,discovery探索频道有一期对她的相貌进行了复原,结论是一个丑陋的女人,她之所以能够名载史册,依靠的是她的政治手腕。但是我有不同观点。对于克娄巴特拉应该是一个美丽的女子,不然如何能将凯撒和安东尼弄得神魂颠倒。要知道前两者可都是罗马共和国后期最伟大的将军和政治人物,他们甘愿拜倒于艳后的石榴裙下,延续了托勒密王朝的统治,使其成为罗马在埃及的附庸。人们总把艳后与毒蛇联系在一起,的确,克娄巴特拉用毒蛇将自己送入了阿努比斯手中。但是,这个伟大的女人用自己的一生维护这托勒密王朝的统治,使这个在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遗留下来的帝国,得以在各方势力的角逐中幸存。为达到这一目的,她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肉体,这对一位高贵而又骄傲的女皇来说需要多大的勇气。我相信,埃及艳后对安东尼的爱情是真实的,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将一直被人们所传送。克娄巴特拉死后,托勒密帝国对埃及的统治也彻底宣告结束,埃及成为罗马帝国的行省。但埃及艳后为国家所做的贡献,不应被否定。即使她的相貌丑陋,即使她对凯撒的虚情假意。她的目的是崇高的,她的事业是伟大,基于此埃及艳后必然成为古代埃及最美丽最有权利的女人。

图塔卡蒙的黄金面具啊!埃及最著名的法老,具体你自己查吧!请看一下具体资料:【人物简介】  图坦卡蒙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法老(公元前1341-前1323年),人们对他最多的印象,莫过于那张独具一格的22斤重金色面具。他原来的名字叫“图坦卡吞”,意思是“阿吞”的形象,后改为图坦卡蒙,意思是“阿蒙”的形象。说明他的信仰从崇拜阿吞神向崇拜阿蒙神转变。图坦卡蒙并不是在古埃及历史上功绩最为卓著的法老,但却是在今天最为闻名的埃及法老王。(图为图坦卡蒙相貌)  【发现】  图坦卡蒙为现代西方人广为熟知是因为他的坟墓在三千年的时间内从未被盗,直到被英国探险家哈瓦德·卡特 (Howard Carter)在卡尔纳冯伯爵(Lord Carnarvon)的支持下发现他的墓葬,并挖掘出大量珍宝,从而震惊了西方世界。  当图坦卡蒙登基时,大金字塔就已经有1250年的历史了。他死时只有19岁,他的墓未被人盗过,因为他修建的金字塔在他死时还没修好,被后来的宰相阿伊看中,图坦卡蒙只是葬在一个很小的地方,所以他的墓是唯一没被盗过的。  整座墓由前室、墓室、耳室及库室组成。除墓室外,所有的地方都放满了家具、器皿、箱匣等各类器物,其中包括墓主人的宝库。墓中的每件器物,都以金银珠玉装饰而成。在墓室中还发现了两尊真人大小的乌木镀金雕像,学者们认为这就是图坦卡蒙的形象。这两尊雕像生动逼真、栩栩如生,充分反映了古代艺术家们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想像力。在8年的挖掘过程中,人们在墓中发现了2000多件文物,墓中奇珍异宝非常丰富。  图坦卡蒙的石棺与陪葬品原本是他一个祖先要用的。因为谁也没想到他这么早死,临时来不及特别为他准备,只好先拿别人的给他用了。图坦卡蒙著名的黄金面具大约重23公斤。图坦卡蒙的木乃伊由三个人形棺与三个外廓层层保护,每一个的大小恰好卡进另一个,手工技艺相当精细。最内一层的人形棺由22K金打造,重9公斤,依当前市价来算大约是150万美金。最外一层的外廓大到可以当中型汽车的车库。图坦卡蒙的坟墓中有一个个人小型急救箱,里面除了一些急救药品外,还有绷带跟类似骨折时用的吊带。据卡特估算,图坦卡蒙的墓中大约有350公升的珍贵油品,大多存放在一些石头瓶里。图坦卡蒙并不孤单,他坟墓里还有两个流产的女婴陪他。  图坦卡蒙是个时尚男士,酷爱流行。在他坟墓中发现的大批衣物,衣物旁还有一个依他体型而作成的木型模特儿。另外还发现了图坦卡蒙洗礼时用的围巾,质料好,手工又细。图坦卡蒙大约有100双鞋,有用皮做的,有用木头做的,也有用柳条编的,甚至还有用黄金做的。在图坦卡蒙墓中大约有30多种品牌的酒,其中有一种是“图坦卡蒙牌葡萄酒”,上面还标有年份,葡萄产地跟制造商。图坦卡蒙墓中有30只回力棒。在古代回力棒是用来打猎的。除了金棺和金面具外,往往被人提及的大件是皇后给法王身体涂油的王座、两尊如真人大小的木雕哨兵和雪花石膏箱。其中的雪花石膏箱最耐人寻味, 4个雪花石膏罐子,盖子是图坦卡蒙头像,里面放了什么?罐子里竟然放着小法老的肝、肺、胃和肠子。  卡特花了大约五年的时间来挖掘图坦卡蒙的坟墓,花了八年时间清理他,以及花了将近十年为坟墓里发现的约5000件左右的陪葬品编目。不过在他有生之年,他从未把这些惊人发现与整理结果印制发行。  【还原的历史】  图坦卡蒙出生于大约公元前1341年。他的父亲是著名的改革法老阿肯纳顿(又称诗人法老)。母亲阿肯纳顿的亲姊妹。在幼年生母就去世,由王后纳夫蒂蒂抚养。纳夫蒂蒂十分喜爱他,视其如己出,并将自己的一个女儿(安荷森纳姆比他大四岁)许配给图坦卡蒙。他在阿肯纳顿国王的新皇都中长大。阿肯纳顿国王反对埃及传统神灵阿蒙,而信奉新神灵太阳神阿顿,还把皇宫从旧都底比斯迁移出来。  图坦卡蒙是和阿肯那吞的女儿结婚,阿肯那吞曾经进行过一次宗教改革,树立阿吞(日轮神)为主神,削减寺庙,减少崇拜的神,以削弱宗教势力。但是阿肯纳顿冒进的改革深深触动了旧势力的权益,在阿肯纳顿时期整个国家上下都处于动乱之中。图坦卡蒙即位后,实际大权在其祖母,太皇太后泰伊的手中。在泰伊的干预下进行了旧教复辟,重新树立阿蒙神,恢复寺庙,并把首都迁回底比斯。图坦卡蒙的名字也由图坦阿顿(阿顿神的仆人)改为图坦卡蒙(阿蒙神的仆人)。同时他的父亲阿肯纳顿被宣布为“罪人”,他的名字应该从所有人的记忆中抹去,所以“阿肯纳顿”的字样都要从建筑物上被清除。  【关于图坦卡蒙的死因】  结合一些文献史料的记载和出土的壁画文物大体可以得知 :由于图坦卡蒙登基时年纪非常小,只能同老臣阿伊共掌大权。他在19岁时突然死去。接下来,老臣阿伊继承了王位。  对图坦卡蒙的死,历史上没有任何记录。虽然考古学家在对他的木乃伊进行的检验时,发现他的头上有一处受伤的痕迹,但在他死以前已经部分治愈,可能是意外受伤,但也不排除被暗杀的可能,因为根据X光照片显示,他头颅后的下方有一个暗点,表示他的后脑可能有被重击的慢性创伤。而他的继任者力图抹去历史对他的记载,所以在他坟墓被发掘以前,历史很少有对他的记载。  据《星期日泰晤士报》26日报道,考古学界最持久的谜团——埃及少年法老图坦卡蒙离奇死亡之谜终于揭开。上周,考古学家对图坦卡蒙木乃伊进行了进一步更详细的检测发现,并推翻了之前学术界认为图坦卡蒙木死于的结论。  自从83年前图坦卡蒙的陵墓被发现以来,关于这位少年埃及法老的死因,考古学界就一直有种种猜测,研究人员认为他可能是因为争夺继承权问题而被随后继承他的同胞阿伊杀害。由于60年代对图坦卡蒙进行医学检查和X光检测的结果表明其头骨有一处骨折,所以阿伊一直被怀疑是谋杀者。但是,上周对图坦卡蒙木乃伊的进一步更详细的检测发现,最初的怀疑是错误的,阿伊并非凶手。  最新研究表示:图坦卡蒙死于谋杀。凶手是他最亲近的人:艾。艾是图坦卡蒙最亲近的侍从,是这个年轻男孩的大臣。职务为日轮神牧师。可后来信奉老教:阿蒙。最后谋杀图坦卡蒙,并且利用王后想要孩子的心理,迫使王后嫁给了他。王后当上了法老王,他就成了王室的亲戚,有了继承权。最后,杀掉王后,继承了法老王的地位。(谋杀经过:法老王是残疾人,得了一种病。这种病人只要在脑后轻轻给他一击,就会死亡)  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图坦卡蒙去世时只有19岁左右。他在埃及卢克索帝王谷的狭小陵墓于上世纪20年代被发现。英国研究人员后来对他的木乃伊进行X射线扫描,发现死者脑颅中有碎骨,因此推断图坦卡蒙可能是遭到谋杀,突然死亡。  但埃及放射学专家27日报告新发现,推翻了这一论断。报告说,图坦卡蒙死前不久大腿骨折,虽然并不致命,却很可能发生感染,导致这位年轻法老早亡。  骨折又感染  开罗大学放射学专家阿什拉夫·萨利姆27日在芝加哥举行的美国放射学会年会上公布了最近对图坦卡蒙木乃伊进行放射学检查的结果。报告说,检查证实木乃伊大腿部位有一处骨折,可能是图坦卡蒙在去世前不久受伤的痕迹。  图坦卡蒙是古埃及历史上一位引人注目的法老。他8岁登上王位,公元前1352年去世,死时只有19岁左右。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1922年在埃及历史名城卢克索附近的帝王谷发现了图坦卡蒙陵墓。  墓中随葬品十分丰富,包括著名的金面罩,但陵墓空间却相对狭小。考古学家推断,图坦卡蒙可能突然死亡,仓促下葬,将就“挪用”了别人的陵寝。  英国利物浦大学专家1968年对图坦卡蒙木乃伊进行X射线扫描,在死者颅腔中发现了碎骨。这一发现为图坦卡蒙的死因又添迷雾,研究人员怀疑图坦卡蒙头部遭到猛击,遇害身亡。  这种猜测与图坦卡蒙时代政局不稳的历史背景相符。一些人猜测,图坦卡蒙逐渐长大,谋求更多自主权,与其宰相发生冲突,遇害早亡。还有一种猜测是:一位曾指责图坦卡蒙言语不敬的高级神职人员可能有谋杀嫌疑。  脑颅没创伤  萨利姆的研究团队此次扫描图坦卡蒙木乃伊,使用了计算机X射线断层造影术(CT),远比英国研究人员1968年使用的技术复杂。通过这次检查,研究人员取得大约1900张不同角度的断面造像,相当于对木乃伊进行三维“透视”。  萨利姆27日公布的报告说:“没有证据表明他在去世前脑颅或胸部受过剧烈创伤,但大腿骨可能有一处骨折,也许是这导致了他的死亡。”  萨利姆说,大腿骨折可能同时导致创伤外露,引发感染,最终导致法老死亡。专家猜测图坦卡蒙在打猎时意外受伤。  萨利姆还发现,图坦卡蒙的木乃伊“眼下保存状况相当危险,遗体已经分成了几部分,其中一些部件不见了”。  造成图坦卡蒙遗体受损的原因可能有几种,既可能是在制造木乃伊过程中受损,也可能是考古人员1922年发掘陵墓、将木乃伊从墓中移出的过程中搬运不慎,造成损坏。萨利姆倾向于后一种可能性。  萨利姆也在图坦卡蒙木乃伊颅腔中发现了碎骨。他解释说,这块碎骨与死者颈椎部位缺失的第一块椎骨吻合,“我们认为,在卡特团队移除金面罩的过程中,法老脊椎的第一块椎骨被弄折,位置移动。金面罩与死者遗体黏结相当牢固”。  就公21世纪发达科技技术,先进的X光技术应用,由五名世界上最顶尖的法医官(包括联邦法庭现任法医官)经全面检查图坦卡蒙的木乃伊后,法医官们证实:由于身体发育的情况,年轻人在头部发育并不完善,所以年轻人的头骨都有一条裂缝,这是年轻人的特别的生理特征。所以排除头部受伤致死的的猜疑;而是由于腿部的受伤而致死的。而根据历史记载的文献表明:那时图坦卡蒙亲自带队穿过尼罗河与敌人对战,这场战争虽然胜利了,但是在对战的过程中,图坦卡蒙被敌人用斧头对着膝盖下方砍了一刀,虽然这一刀在现代医术上只是简单地缝上几针就会痊愈,但在几千年前的古埃及,那就是致命的伤,法老回到了皇宫,就慢慢地等到血都流干,然后伤口坏死长出坏茧,就这样年轻的法老死去了。  【关于法老的诅咒】  在古埃及法老王图坦卡蒙的陵墓上镌刻着这样一行墓志铭:“谁要是干扰了法老的安宁,死亡就会降临到他的头上。” 数十年来,经过各类电影和小说的大肆渲染,“法老咒语”越传越邪乎,不仅令盗墓者望而却步,也令众多考古学家和观光客忧心忡忡。  刻在图坦卡蒙(Tutankhamen)墓上的咒语,声称要报复擅闯他陵墓的人。1922年11月26日下午,以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Howard Carter)为首的一个探险队打开了这个沉睡几千年的古墓。1923年4月23日,也就是打开法老墓室6个月后,参与此次探险的科学家罗德·卡纳冯勋爵(Lord Carnarvon )神秘死去,这使许多人联想起那个诅咒,媒体和公众也纷纷开始关注,甚至连英国著名侦探小说家、《福尔摩斯探案》一书的作者柯南·道尔(Conan Doyle)也称他很相信这古老诅咒的存在。  墓穴中的法老受到打扰,他复仇的怒火引发了一连串的神秘灾祸。在卡纳冯勋爵死后不久,探险队的另一名成员阿瑟·梅斯(Arthur Mace)被人发现昏死在开罗一家宾馆的房间里。接着,看望过勋爵并进入到墓室的勋爵好友乔治·古尔德(George Gould)因高烧不退而死去。而试图借助X射线技术确定法老死因的科学家阿奇博尔德·里德(Archibald Reid),在刚回伦敦开始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时也撒手人寰。离奇的事情还包括不祥的征兆——就在卡纳冯勋爵死的当天,开罗发生全城大停电,勋爵的狗也在英国死去。  日前,一组埃及科学家将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木乃伊从“帝王谷”坟墓中移出,做了CT扫描,试图解开这名少年国王的死亡之谜。然而据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主席哈瓦斯披露,进行CT扫描的当天,发生了许多怪事。尽管这些也许纯属巧合,但却令他无法对流传了大半个世纪的“法老的诅咒”加以轻视。  据报道,埃及考古和医学界专家日前通过X射线先对古埃及18王朝时期的少年法老图坦卡蒙的木乃伊进行了CT扫描,再用电脑将这些扫描图合成三维立体影像,从而确定图坦卡蒙的死因,并确定他死亡时的实际年龄。  然而,在他们为图坦卡蒙的木乃伊进行CT扫描的当天,负责这项任务的10人研究小组遇上了一连串的“怪事”:他们当天来回“帝王谷”的汽车差点遭遇了一场夺命的车祸,科学家们都被惊出了一身冷汗;而在进行CT扫描实验时,负责CT扫描的计算机却突然无缘无故“罢工”达两小时之久,最后科学家好不容易让计算机重新启动,进行了15分钟的扫描工作。此外,在为木乃伊进行CT扫描当天,埃及“帝王谷”中突然狂风大作,黄沙漫天,这突如其来的狂风让从不信邪的科学家们也感到“十分古怪”,不得不联想到“法老的诅咒”。  图坦卡蒙的木乃伊自1922年在“帝王谷”被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发现以来,第四次被科学家进行详细的检查。从1922年以来,围绕图坦卡蒙的木乃伊发生了许多神秘的死亡事件,首先是卡特的赞助人卡那冯爵士在进入图坦卡蒙的陵墓后没多久,就突然暴毙,据称是被蚊虫叮咬,死于感染;随后参观陵墓者尤埃尔落水溺死;卡特的助手皮切尔也不明身亡,皮切尔的父亲则跳楼自杀,送葬汽车又轧死了一名8岁儿童。  但事实上,现在科学家已经证明了,第一批进入图坦卡蒙墓地的人员中非正常死亡的只占5%而已,如果说有什么异常的东西,大概是因为空间的密闭,墓穴中的病菌不能与外界的空气共同进化,从而形成了独立的的进化体,是人类并未接触过的,并且也无法抵抗的。而其他的所谓的法老的诅咒而引起的事件,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杜撰出来的。  【真正的死因 】  研究人员对数具千年木乃伊实施脱氧核糖核酸(DNA)等检测后揭开埃及图坦卡蒙法老的身世之谜,同时认定这名少年法老死于疟疾和腿部骨折引起的并发症。  法老曾有兄妹联姻  这项研究由埃及古文物最高管理委员会秘书长扎希·哈瓦斯领队,多国研究人员参与,历时数年。研究报告定于17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周刊上。  图坦卡蒙法老又称图坦王。他约公元前1333年成为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法老时年仅10岁,在位9年,死时不满20岁。  考古人员1922年在埃及南部金斯河谷墓穴发现图坦卡蒙法老木乃伊。当时木乃伊身上遍铺珠宝饰物,还有一张做工精美的金面具。  研究人员对图坦卡蒙法老和其他数具木乃伊实施DNA检测和电脑断层扫描后认定,图坦卡蒙的祖父是阿蒙霍特普法老三世,父亲是埃赫那顿法老,后者因改革古埃及众神崇拜传统、强制推行太阳神“一神独尊”而著名。  研究人员检测图坦卡蒙法老母亲的木乃伊后发现,她是图坦卡蒙父亲的姐妹。兄妹联姻常见于埃及法老。  自考古人员发现图坦卡蒙法老木乃伊以来,研究者一直试图解开他的死亡之谜。先前有人推测他死于谋杀,有人认为他从战车上跌落而死或被马踢死,还有人猜测他罹患败血症或脂肪栓塞而死。  图坦卡蒙生前疾病缠身  扫描结果显示,图坦卡蒙生前“疾病缠身”,脊柱严重弯曲,腿脚不便,一条腿骨折;DNA检测结果显示,图坦卡蒙生前得过疟疾并患有多种遗传性疾病。结合最新检测结果和先前研究成果,研究人员认定,图坦卡蒙死于严重的疟疾和并发症。  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史学博士霍华德·马克尔说,图坦卡蒙父母近亲结婚可能是导致他罹患一些遗传性疾病的原因。  哈瓦斯说,在埃及古代图画中,图坦卡蒙坐在战车上射箭,而不是站着射箭,这个细节不寻常。考古人员在他墓中发现大量陪葬拐杖,“起初我们认为那是权力的象征。但他显然用过那些拐杖。他几乎难以站立。”  【真正死因】  新华网开罗电(记者 陈公正 冯康)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主席扎希·哈瓦斯17日公布了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木乃伊的DNA及CT检查结果,称图坦卡蒙为“诗人法老”阿肯纳顿之子,极有可能死于疟疾而非谋杀。 哈瓦斯在埃及博物馆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DNA检查结果表明,图坦卡蒙的父亲是著名法老阿孟霍特普三世之子阿肯纳顿,母亲则是葬于阿孟霍特普三世墓中的一名“年轻女子”,姓名不详。在图坦卡蒙墓中发现的两个死胎木乃伊的DNA与他本人的DNA相当吻合,很可能是其后代,而一具编号KV21A的女性木乃伊与这两个死胎的DNA近似,这名女性很可能是图坦卡蒙的妻子安克苏娜蒙。 此前,一些考古学家认为,图坦卡蒙的父亲是阿孟霍特普三世;也有考古学家说,图坦卡蒙是阿肯纳顿的继任法老之子。 此外,研究人员在图坦卡蒙木乃伊内发现了疟原虫的DNA,CT扫描还表明图坦卡蒙因骨头坏死而跛足。研究小组综合这些检查结果认为,“图坦卡蒙的死因极有可能是疟疾以及随之而来的身体虚弱”,而不是一些专家认为的谋杀。 这项研究历时两年,是历史上首次用DNA测试方法研究木乃伊,研究由哈瓦斯牵头,埃及、德国及意大利专家参加。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医学会杂志》上。 图坦卡蒙生活在公元前14世纪,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末期法老,约8岁或9岁时登基,19岁时神秘去世。图坦卡蒙墓1922年由英国考古学家卡特发现,发现时墓室未遭受过盗墓者洗劫,陪葬品保存完好,其中包括著名的图坦卡蒙金面罩。这个面罩重11公斤,工艺精美,现为埃及博物馆镇馆之宝,也是埃及旅游标志,镌刻在1元面值的埃镑硬币背面。据埃及文物部门的决定,面罩被永久禁止出国展出。 图坦卡蒙的木乃伊经过修复整理,目前保存在埃及南部卢克索帝王谷一个带有空调装置的玻璃柜内并公开展出。  【关于陪葬品的展出】  图坦卡蒙的陪葬品现多收藏于埃及开罗博物馆。(有条件可以去看 哦!)

人类文明是一个整体,由许多分支文明组成。由于每个文明的地理环境、文化、生产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诞生了各自文明的代表。说到埃及文明的代表,大家会异口同声地说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法老等等。其中木乃伊是埃及文化中充满神秘色彩的代表,因为木乃伊里面可能是法老,也可能是一只动物。根据报道,前段时间英国斯旺西大学的研究团队在《科学报告》上发表了一篇考古埃及木乃伊动物的研究论文。研究人员在利用X射线三维成像技术对三具形状不像人形的木乃伊进行扫描检测后,惊讶地发现里面竟然藏着三种动物,分别是猫、禽类和蛇。考古人员这次不仅发现了三具动物化石,还发现了在保持木乃伊原状的情况下完成了考古研究。那么这三只动物生前遭遇了什么,以至于被制作成木乃伊?在探索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动物木乃伊进行了解。木乃伊是埃及文明的象征之一,一般只有身份高贵的人才有机会被制成木乃伊,因为人们希望这个人能够在木乃伊中获得重生的机会,因此埃及历史上能被制成木乃伊的人通常是法老和王室成员。在民间,动物在生前或者死后也会被制成木乃伊,人们这么做出于两种目的,一是为了给逝者陪葬,二是表示对动物的尊敬。在古埃及,很多动物都由于陪葬的原因而被制成木乃伊,而猫通常是因为被尊敬、被敬仰而被制成木乃伊,可见猫在古埃及人的心目中有着多么特殊的地位。在过去科技不发达的年代,考古学家要想知道木乃伊里面藏着什么东西,不得不采用破坏木乃伊完整性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如今考古学家已经可以做到不破坏木乃伊的完整性就可以对里面的东西进行探测,这种方式被称为“非侵入式”探测。此次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就是非侵入式的三维扫描成像,而且是改进版的技术,目的是提高探测仪器的分辨率。通过这种技术,研究人员发现三具木乃伊中分别藏着埃及家猫、禽类和眼镜蛇。其中埃及家猫的头部和身体已经分开,研究人员从骨骼的发育程度推断它出生还不到5个月,是什么原因导致它身首异处呢?对此研究人员表示,这只猫可能生前就遭遇了头身分离而死亡,也有可能是在被制作成木乃伊的过程中被人为折断了。至于第二只动物是什么鸟类,目前该考古团队还没有定论,而且未能从它的重构图上发现明显的伤痕。第三只动物是年幼的眼镜蛇,它的嘴巴里面存在一块树脂,熟悉古埃及文化的考古人员解释道,这就是所谓的“开口仪式”。这三种动物最后都成为了木乃伊遗留至今,说明它们生前应该受到了一定的尊重。

英国的两位学者发表论文表示

研究表明,宇宙间存在着许多能胜任生命摇篮的“候选者”也许,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远远超过了人们过去的想像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除地球外在宇宙中还有没有生命?还有没有其他可供人类居住繁衍的星球?最近一些科学发现和研究的消息表明,宇宙中完全可能有其他可供生命存在的地方,生命家园不只是地球因此,宇宙中也就完全可能有外星生命,甚至有与人相近乃至比人还高级的外星智慧生命织女星系有“第二地球”   第一个消息是,今年11月,英国皇家天文台的天文学家们在织女星系发现一颗与地球相似的“第二地球”,这是一颗较小的、由岩石组成的类地行星织女星位于天琴座,距离地球25光年,是浩翰夜空中最亮的10颗星辰之一   “第二地球”的发现使太阳系外存在外星生命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因为生命是由碳和水组成的,只有在固体且含水的类地行星上才能有足够稳定适宜的环境衍生出生命   不过,科学家们暂时还无法断定织女星系中是否会有外星生命存在,因为织女星是一颗燃烧氢的矮星,它的亮度是太阳的54倍,即使在那儿存在着“第二地球”,但在那种极端的环境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相当可疑但是科学家估计,在20年内,将有多颗“第二地球”相继被人类发现   美国航空航天局已决定于2007年启动“开普勒计划”,向太空中发射一枚专门寻找“第二地球”的太空望远镜按逻辑推断,在众多类地行星中,人们完全可以期望有一颗或更多颗适合生命繁衍“生物圈”向太空蔓延   像这样通过观察天空企图实际发现外星生命,很像是在博彩,希望买彩票中大奖——没找到是正常的,找到了才是奇迹毕竟,宇宙太浩瀚了因此,如要真正发现外星生命的存在,重要的是从理论上论证地球之外在宇宙中还有生命的家园许多科学家都在进行这种研究,而最近3份研究即对此根本问题给予了肯定回答,令人如同真的发现“第二地球”一样振奋   头两份研究是由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年底发表的两篇论文,一篇论文是英国加的夫大学马克斯·沃利斯和钱德拉·威克拉马辛格两位学者撰写的,他们认为地球上的微生物可通过小行星或彗星的撞击被掀到太空中,并能生存下来另一篇由阿马天文台的比尔·纳皮尔撰写的论文则声称,载有微生物的太空碎片会由于日光压力的作用而被推送出我们的太阳系纳皮尔据此假设,环绕我们地球家园的是一个范围巨大的、不断向外扩展的“生物圈”该生物圈由包含“休眠”中的微生物的太空岩石碎片构成生命因此可以从一个行星系统“跳跃”到另一个行星系统中去这样的“生物圈”比通常认为范围不超出大气圈的“生物圈”广大多了“类地行星”数量惊人   无独有偶,美国天文学会行星科学分会会刊不久也将发表华盛顿大学的肖恩·雷蒙德等人撰写的一篇意义重大的研究论文雷蒙德等人在论文中宣称,有惊人数量的行星可以支持生命发展   他们进行了44次行星形成过程电脑模拟,每次模拟都产生出1至4个类地行星,其中包括11个理论上适应人类居住的行星,这11颗行星与它们的“母星”(太阳)之间的距离和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相似雷蒙德说:“我们模拟出了几乎所有种类的固体行星,有像火星一样非常干燥的,也有和地球相同的,还有比地球大3倍或者小一半的”   从该模拟实验来看,有可能产生生命的行星应该不只地球一个星球换句话说,宇宙间存在着许多能胜任生命摇篮的“候选者”也许,在地球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远远超过了人们过去的想像

1950年,英国的图灵发表《计算机和智力》一文,提出机器能思维的观点 图灵英年早逝。在他42年的人生历程中,他的创造力是丰富多彩的,他是天才的数学家和计算机理论专家。他24岁提出图灵机理论,31岁参与COLOSSUS的研制,33岁设想仿真系统,35岁提出自动程序设计概念,38岁设计“图灵测验”。这一朵朵灵感浪花无不闪耀着他在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预见性。阿兰·图灵本人,被人们推崇为人工智能之父,在计算机业十倍速变化的历史画卷中永远占有一席之地。他的惊世才华和盛年夭折,也给他的个人生活涂上了谜一样的传奇色彩。 1939年,返回剑桥从事研究工作,并应邀加入英国政府破译二战德军密码的工作。 1940年-1942年,作为主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之一,在破译纳粹德国通讯密码的工作上成就杰出,并成功破译了德军U-潜艇密码,为扭转二战盟军的大西洋战场战局立下汗马功劳。 1943年-1945年,担任英美密码破译部门的总顾问。 1945年,应邀在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从事计算机理论研究工作。 1946年,这个时候,图灵在计算机和程序设计原始理论上的构思和成果,已经确定了他的理论开创者的地位。由于图灵的杰出贡献,年轻的他被英国皇室授予OBE爵士勋衔。 1947年-1948年,主要从事计算机程序理论的研究,并同时在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领域做出开创性的理论研究。 1948年,应邀加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担任曼彻斯特大学计算实验室副主任。 1949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把计算机实际用于数学研究的科学家。 1950年,发表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为后来的人工智能科学提供了开创性的构思。提出著名的“图灵测试”理论。 1951年,从事生物的非线性理论研究。年仅39岁的图林,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952年,在当年保守愚昧和冷战的时代,当警察得知图灵与同性朋友密切交往的消息之后,同性恋倾向的图灵被逮捕入狱。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图灵明确告知人们,他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事。在那个观念落后的年代,为了避免被判刑入狱,图灵被迫选择了为期一年的雌性激素注射的所谓“治疗”,才得以重新返回研究工作。 1953年-1954年,继续在生物和物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被迫承受的对同性恋倾向的“治疗”,致使原本热爱体育运动的图灵在身心上受到极大的伤害。 1954年6月7日,图灵被发现死于家中的床上。死因是氰化物中毒,警方调查结论是自杀。一代英灵,就此过早离去,成为人类科学史上的一大遗憾。 图灵的诞辰和去世纪念日,都在六月份。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去世纪念日更显得特别。图灵的诞辰,只是象其他无数普通人那样,来到这个世界上。而图灵的过早离世,却是当年愚昧落后的社会观念导致的。对同性恋者的无知和偏见,正是杀害图灵的幕后凶手。如今的英国以及世界上其它很多地方,已经从半个多世纪前的落后观念和政策中改变,走向了尊重、平等和反对歧视的现代社会。今天,人们在纪念图灵的同时,除了敬仰和感佩图灵为计算机科学做出的杰出贡献之外,更应该懂得尊重和珍视每一个不同的人。正是每一个各自不同的善良的人,在以不同的方式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假如图灵能够快乐的多活在世上十年、二十年或者更久,凭着他的才华智慧和探索精神,说不定,我们当今世界的计算机科学以及所有被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的方方面面,都会更加向前推进。歧视和偏见,只会阻碍社会的文明进步,尊重和包容,才能带来社会的繁荣美好。这方面的思考,正是我们纪念图灵去世五十周年的意义所在。 作为个人,图灵是一个同性恋者。不论你在个人观念上是理解或不理解同性爱,有一点是无法否认的:图灵是一个有深邃思想和敏锐智慧的人,图灵是一个勤奋工作和勇于探索的人,图灵是一个广受世人尊敬的人,图灵为我们的社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应该对所有为人类做出伟大贡献的人表达敬意,包括其中的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包括阿兰-图林。 阿兰-图灵(Alan Turing,也被译作阿兰-图林)生平简介(部分资料参考自Andrew Hodges所著的图灵传记“Alan Turing: the Enigma”) 图灵奖,是国际计算机协会(ACM)于1966年设立的,又叫“AM 图灵奖”,专门奖励那些对计算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其名称取自计算机科学的先驱、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这个奖设立目的之一是纪念这位科学家。获奖者的贡献必须是在计算机领域具有持久而重大的技术先进性的。大多数获奖者是计算机科学家。 图灵奖是计算机界最负盛名的奖项,有“计算机界诺贝尔奖”之称。图灵奖对获奖者的要求极高,评奖程序也极严,一般每年只奖励一名计算机科学家,只有极少数年度有两名以上在同一方向上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同时获奖。目前图灵奖由英特尔公司赞助,奖金为100,000美元。 每年,美国计算机协会将要求提名人推荐本年度的图灵奖候选人,并附加一份200到500字的文章,说明被提名者为什么应获此奖。任何人都可成为提名人。美国计算机协会将组成评选委员会对被提名者进行严格的评审,并最终确定当年的获奖者。 截止至2005年,获此殊荣的华人仅有一位,他是2000年图灵奖得主姚期智。

虽然特朗普政府试图把在中国的供应链转回美国或其它国家,但中国在全球贸易的地位没有受影响。中国的供应链在价格上有竞争力、韧性更强、联通更广而且有本地需求的支持。即使有部分国家被视为可替代的选择,在短期内仍然无法复制中国这些优点。

英国的两位学者发表论文

首先,肯定是人口红利的优势,使得中国生产的劳动成本比较低,出口贸易优势大大提升,而人口红利是无法复制的。其次中国贸易的优势还表现在进口方面,也是我们强大的消费需求是很多国家遥不可及的,所以这些都表明了中国贸易就是不可复制的。

中国在全球贸易的地位没有受影响,中国的供应链在价格上有竞争力,韧性更强,联通更广,而且有本地需求的支持,即使有部分国家被视为可替代的选择,在短期内仍然无法复制中国这些优点。且中国市场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我有那么多的想法,如果那些比我更敏锐的人有一天深入其中,把他们绝妙的见解同我的努力结合起来,这些想法或许有些用处。  ——莱布尼茨  (一)  德国的莱布尼茨(GWIeibnlz,公元1646~1716年),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万能大师”。  数学和哲学,是莱布尼茨显示其杰出天才的诸多领域之一。他在法律、管理、历史、文学、逻辑等方面都作出过卓越贡献,因其在这些领域显赫的成就,人们永远纪念他。用“全才”这个词形容莱布尼茨,可以说并不夸张。  1646年7月1日,莱布尼茨出生于德国莱比锡。他的祖父以上三代人均曾在萨克森政府供职;他的父亲是莱比锡大学的伦理学教授。莱布尼茨的少年时代是在官宦家庭以及浓厚的学术气氛中度过的。  莱布尼茨在6岁时失去父亲,但他父亲对历史的钟爱已经感染了他。虽然考进莱比锡学校,但他主要是靠在父亲的藏书室里阅读自学的。8岁时他开始学习拉丁文,12岁时学希腊文,从而广博地阅读了许多古典的历史、文学和哲学方面的书籍。  13岁时,莱布尼茨对中学的逻辑学课程特别感兴趣,不顾老师的劝阻,他试图改进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范畴。  1661年,15岁的莱布尼茨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专业。他跟上了标准的二年级人文学科的课程,其中包括哲学、修辞学、文学、历史、数学、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莱文。1663年,17岁的莱布尼茨因其一篇出色的哲学论文《论个体原则方面的形而上学争论——关于“作为整体的有机体”的学说》,获得学士学位。  莱布尼茨需在更高一级的学院,如神学院、法律学院或医学院学习才能拿到博士学位。他选择了法学。但是,法律并没有占据他全部的时间,他还广泛地阅读哲学,学习数学。例如他曾利用暑期到耶拿听韦尔的数学讲座,接触了新毕达哥拉斯主义——认为数是宇宙的基本实在,以及一些别的“异端”思想。  1666年,20岁的莱布尼茨已经为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莱比锡的教员们拒绝授予他学位。他们公开的借口是他太年轻,不够成熟,实际上是因为嫉妒而恼怒——当时莱布尼茨掌握的法律知识,远比他们那些人的知识加在一起还要多!  于是,莱布尼茨转到纽伦堡郊外的阿尔特多夫大学,递交了他早已准备好的博士论文,并顺利通过答辩,被正式授予博士学位。阿尔特多夫大学还提供他一个教授的职位,他谢绝了。他说他另有志向——他要改变过学院式生活的初衷,而决定更多地投身到外面的世界中去。  1666年是牛顿创造奇迹的一年——发明了微积分和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一年也是莱布尼茨作出伟大创举的一年——在他自称为“中学生习作”的《论组合术》一书中,这个20岁的年轻人,试图创造一种普遍的方法,其间一切论证的正确性都能够归结为某种计算。同时,这也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或文字,其间的符号甚至词语会导致推理,而除了那些事实以外的谬误,只能是计算中的错误。  形成和发明这种语言或数学符号是很困难的,但不借助任何字典看懂这种语言却是很容易的事情。这是莱布尼茨在20岁时所做的“万能符号”之梦——其时为17世纪60年代,而它的发扬光大则是两个世纪之后的事——19世纪40年代格拉斯曼的“符号逻辑”。  莱布尼茨的思想是超越时代的!  (二)  1667年,21岁的莱布尼茨在德国纽伦堡加入一个炼金术士团体任秘书。通过这个团体,他结识了政界人物博因堡男爵,男爵将他推荐给迈因茨选帝侯,担任其法律顾问的助手,后来,莱布尼茨很快被提拔到上诉法院陪审法官的职位,从而登上政治舞台。  莱布尼茨试图重新编纂法规,希望通过使用少数几个基本法律概念,定义所有的法律概念;从很少的一套自然、正义且不容置疑的原则中,演绎出所有的具体法规,从而把法规整理好。他想把自然法规结为一个体系,为此他发表了《法学教学新法》。  1669年,通过阅读英国皇家学会《会刊》,莱布尼茨了解到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正在与别人讨论有关“碰撞”问题,促使他开始思考力和能量等自然科学问题。  1671年莱布尼茨写出《物理学新假说》一书,包括献给英国皇家学会的“具体运动原理”和献给巴黎科学院的“抽象运动原理”。  从1671年开始,莱布尼茨利用外交活动广泛开展同外界的联系,而通信为其获取外界情况、与别人进行思想交流的主要方式。从这年开始,他与英国皇家学会秘书奥顿伯格和巴黎科学院的著名学者们进行书信往来长达数十年之久。  1671~1672年,莱布尼茨受迈因茨选帝侯之托,着手准备制止法国进攻德国的计划。1672年,他作为一名外交官出使巴黎,拟游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放弃进攻,却始终未能与法王见面,这次外交活动以失败告终。  但是,在1672~1676年留居巴黎期间,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莱布尼茨,开始了自己的学术生涯。当时巴黎是欧洲的科学文化中心。莱布尼茨学习法语,结识了科学界、哲学界许多著名人士,使他的思想和行动开始越出德国走向世界。  例如,1673年1月,为了促使英国和荷兰之间和解,他前往伦敦斡旋未果,但他趁机与英国学术界知名学者建立了联系,见到了已通信3年的奥顿伯格,结识了胡克、玻意耳等人。1673年3月他回到巴黎,4月即被推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又如,1676年10月,他在荷兰见到了列文虎克。列文虎克使用显微镜第一次观察了细菌、原生动物和精子,这些对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曾产生影响。莱布尼茨对自然科学日益感兴趣。他一生中的许多科学成就和科学思想,都是在这一时期获得和萌发的。  早在1671~1672年间,莱布尼茨就着手设计和创造一种机械计算机——能够进行加、减、乘、除及开方运算。1673年他到伦敦,随身携带的木制计算机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他自己也为这一发明深感自豪。  1674年,莱布尼茨在生物学家马略特的帮助下,制成一架计算机,并将之呈交巴黎科学院验收,后来他还当众做演示。莱布尼茨设计的这种新型计算机,其用于加法和减法的固定部分,沿用的是帕斯卡加法器,但乘法器和除法器,特别是两排齿轮(被乘数轮和乘数轮)则是莱布尼茨首创的。这架计算机中的许多装置后来成为技术的标准,那些齿轮被称为“莱布尼茨轮”。  莱布尼茨充分认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指出:“这是十分有价值的。把计算交给机器去做,可以使优秀人才从繁重的计算中解脱出来。”他还预言:“我所说的关于该机器的建造和未来的应用,将来一定会更完善,并且,我相信对于将来能见到它的人,会看得更清楚。”  (三)  1676年底,30岁的莱布尼茨离开在此已经生活了5年的法国巴黎,转道英国伦敦回到德国汉诺威,担任不伦瑞克公爵府的法律顾问兼图书馆馆长。从此,他以汉诺威为永久居住地达40年,直至1716年70岁时去世。  在汉诺威定居后,莱布尼茨广泛地研究了哲学和各种科学与技术问题。他的哲学思想逐渐走向成熟。同时,他也从事多方面的学术文化和社会政治活动。不久他就成为宫庭议员,在社会上开始声名显赫,生活也由此而富裕。  1682年,莱布尼茨与门克创办拉丁文科学杂志《教师学报》(又译做《学术记事》)。他的数学、哲学文章大都刊登在该杂志上。  1679年3月15日,莱布尼茨题为“二进位算术”的论文,对二进位制进行了相当充分的讨论,并与十进位制进行了充分的比较。他不仅完整地解决了二进制的表示问题,而且给出了正确的二进位制加法与乘法规则。  16年后,1695年5月,鲁道夫·奥古斯特大公在与莱布尼茨的一次谈话中,对他的二进位制非常感兴趣,认为“一切数都可以由0与1创造出来”这一点,为基督教《圣经》所讲的创世纪提供了依据。莱布尼茨利用大公的这一想法争取人们关注他的二进位制。1697年,他在致大公的信中,将他设计的象征二进位制的纪念章图案当作新年礼品奉献给大公。纪念章的正面是大公图像,背面是象征创世纪的故事——水面上笼罩着一片黑暗,顶部太阳光芒四射,中间排列着二进位制和十进位制数字对照表,两侧是加法与乘法的实例。  1701年,莱布尼茨将自己关于二进位制的论文送交法国巴黎科学院,但要求暂时不要发表。两年后,他将修改补充后的论文再次给巴黎科学院,并要求公开发表,于是,在1703年,二进位制公之于众。  莱布尼茨发明了十进制的计算机,又发明了二进制,但他却没有把二进位制用于计算机,这是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一个二进位制的机器会增加技术上的困难。只有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人们才得以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那种认为莱布尼茨是为计算机而发明二进制的说法,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四)  1684年,38岁的莱布尼茨在他创办的《教师学报》上第一次发表他的微分学论文,比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早了3年时间,这使得该文成为世界上最早公开出版的微积分文献。  莱布尼茨的微分学论文全文仅6页纸,但题目却很长,一般简译为《一种求极大极小和切线的新方法》,其中含有现代微分符号和基本微分法则,给出极值的条件dy=0及拐点的条件d2y=0等重要结果。  1686年,40岁的莱布尼茨又在同一杂志上第一次发表他的积分学论文《深奥的几何与不可分量和无限的分析》,同样首次在印刷品中出现沿用至今的积分符号。在这篇论文中,他还用积分表示了超越曲线的例子,如∫a2±x2dx 。  1年以后,即1687年,44岁的牛顿发表了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首次公布了他的微积分方法——流数法,在此处,牛顿加有这样一段评注:  “10年前,我在给学问渊博的数学家莱布尼茨的信中曾指出:我发现了一种方法,可用以求极大值与极小值、作切线及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而且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无理数。这位名人回信说他也发现了类似的方法,并把他的方法写给我看了。他的方法与我的大同小异,除了用语、符号、算式和量的产生方式外,没有实质性区别。”  莱布尼茨也高度评价牛顿的数学成就。1701年,在柏林王宫的一次宴会上,当普鲁士王后问到对牛顿的评价时,莱布尼茨说:  “纵观有史以来的全部数学,牛顿做了一多半的工作。”  但是,由于瑞士数学家法蒂奥德迪耶于1699年向皇家学会递交一篇论文,其中肯定牛顿是微积分的第一发明者,而莱布尼茨可能是剽窃,这就引发了英国和欧洲大陆之间一场旷日持久的关于微积分的优先权之争。出于狭隘的民族偏见,英国数学家迟迟不肯接受莱布尼茨优良的符号系统,拘泥于牛顿的流数术,因而在微积分学之后的进展中相对地落后了。而欧洲大陆的数学家很快就接受了莱布尼茨的优越符号,在伯努利家族、欧拉、达朗贝尔、拉格朗日、拉普拉斯等人的努力下很快取得了丰硕成果,引导了近代数学的发展。  1700年前后,莱布尼茨热衷于组织科研团体的工作。从1695年起,他就一直为在柏林建立科学院而四处奔波,为此1698年他亲往柏林;1700年,莱布尼茨应召做柏林普鲁士王后的家庭教师,这时他建立科学院的宿愿终于实现,并且成为柏林科学院的首任院长。其后10多年间,他又奔走于奥地利、俄国,鼓吹建立科学院,这些主张在他生前未果,但后来维也纳科学院、彼得堡科学院先后建立起来。传说莱布尼茨还曾写信,建议康熙皇帝在北京建立科学院。  不过,莱希尼茨为他的雇主也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如为不伦瑞克家族追寻和编写家谱,以证明这个家族对欧洲王权有继承的权利,但这个家族在通婚史上的混乱不堪,以至于万能的莱布尼茨也无法使它“天衣无缝”。在为此项工作的调查过程中,莱布尼茨经常坐在颠簸透风、格格作响的破旧马车里,忽此忽彼地奔跑在17世纪欧洲的牛车道上。然而,他竟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连续不断地思考、阅读,甚至写作。他遗留下来的学术著作手稿,纸张大小不一,质量不等,但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辉。  (五)  莱布尼茨是名副其实的“万能大师”。在化学方面,1677年他写成了《磷发现史》;在物理学方面,除1671年的《物理学新假说》外,他的学术成果还有1684年关于材料力学的论文《固体受力的新分析证明》、1686年在力的量度方面的论文《关于笛卡儿和其他人在自然定律方面的显著错误的简短证明》;在地质学方面,他于1693年出版了《原始地球》一书等。  在生命的最后20多年间,莱布尼茨把兴趣转向了哲学,并以此作为主要精神寄托。他同他的弟子沃尔夫所创立的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极大地影响了德国哲学的发展。  莱布尼茨在哲学史上,与亚里士多德齐名。他提出的“单子论”,是唯心主义唯理论的主要代表之一,其中含有一些辩证法的因素,如认为单子是一与多的统一,单子是本身具有能动性的实体。他把真理分为必然真理和偶然真理,既承认必然性又承认偶然性。他的哲学著作《形而上学谈话》、《人类理智新论》、《神正论》、《单子论》、《以理性为基础的自然和神恩的原则》等,是欧洲哲学两大派别——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对峙中,理性主义的重要代表。费尔巴哈曾说:“近代哲学领域继笛卡儿和斯宾诺莎之后,内容最为丰富的哲学乃是莱布尼茨。”莱布尼茨开创了德国的自然哲学,他影响了康德、黑格尔乃至20世纪的罗素。  同牛顿一样,莱布尼茨终生未婚。同牛顿不同的是,莱布尼茨从未在大学执教,他平时也从不进教堂,他于1716年11月14日70岁时,因痛风和胆结石去世,教士以此为借口不予理睬,宫庭也不过问,无人前往吊 。与牛顿死后厚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形成鲜明对照,莱布尼茨下葬于一个无名墓地,仅仅是他的私人秘书和带着铁锹的工人前往。不过,他死后七八十年,人们于1793年在汉诺威为他建立了纪念碑;于1883年在莱比锡的一个教堂附近为他竖起了一座立式个人雕像;1983年,人们在汉诺威照原样重修了被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莱布尼茨故居”供后人瞻仰。  莱布尼茨那样地认真思考他发表过的文章和尚未发表手稿中所有的问题,对常人来说,似乎不可思议。  据说,作为一个对骨相学家和解剖学家感兴趣的研究题目,莱布尼茨的头颅骨曾被掘出测量过,人们发现其竟然比正常成人的头颅骨要小。虽然不知这一说法可靠与否,但这或许有些道理。  (摘自大众科技报 王渝生)

一,美国经验主义传播学的形成和特点人们认为美国传播学具有经验主义或行为主义的特征,而形成这样的传统有两方面的历史原因。第一,它是在20世纪初美国五大社会科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人类学)形成强势的背景下,汲取它们的研究成果而逐渐形成的学科。这些美国的社会科学倾向于主要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手段进行研究,认为社会科学主要是描述性的而不是规范性的科学,较多地使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解释社会现象的有效性,要求把科学知识与关于对科学知识的道德评价区分开来,以便对社会和人类行为的各个方面进行客观的研究。美国早期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验的、量化的、以实际结果为中心的研究方法,对于后来传播学研究影响很大。第二,美国传播学形成的过程中,较多地得到各种基金会、财团和私人的捐款,因而多少要反映这些投资者的投资要求和意图,当然会更多地体现出实用性。特别在媒介市场和广告方面,传播学的研究达到了相当的精确性和预见性,大受欢迎,以致一些研究机构成为这些领域的必要附属机构。概括地说,经验主义传播学建立在以下三个哲学基点上:量化的归纳主义、因果决定论、诉诸持续的量化分析、统计实验的观念。不少赞同这些哲学基点的学者认为,统计实验是检验理论假设的唯一方法。他们较少关注各种权力组织或媒介组织结构带来的控制问题,较少从传播工具的历史和现代角度分析工具的社会意义。二,美国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形成和发展直接与经验主义传播学相对的批判学派,主要集中在美国,所以有"欧洲批判学派"之说,这是由于批判学派的思想来源,主要在西欧。第一次两个学派(这只是从现在使用这两个概念的意义上)的冲突,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流亡美国的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一些学者,通过论证意识形态霸权的美国形式——大众文化,开始与萌芽时期的经验主义传播学对立。这些受到法西斯迫害而来到美国的学者,其哲学思辨的传统与美国社会科学中反思辨的倾向发生冲突。出于对本土法西斯统治的憎恨,以及学术传统的延续性,他们较多地注意到美国与纳粹德国的联系和相似性,美国给他们提供了一种不尽相同的研究题材和契机。对法西斯的批判并没有导致简单地认同美国文化,他们认为这都是权威主义,只是形式不同,美国不是用恐怖和高压统治,而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大众传媒为途径的大众文化,来实现"权威主义"。所以他们倾向于使用批判的、较为极端的词句来谈论美国的大众社会和大众传播媒介。他们大多在美国主流文化中影响不大,其中一些人后来回到欧洲(例如阿多诺,Adorno,T)。但是他们在美国还是培养或影响了一批新的批判学派学者,使得连续出现关于美国媒介文化研究的著作,主要讨论大众传播的"内容"在社会文化意义上的"效果",进而对整个社会结构的影响。他们认为,当今娱乐与新闻已经不可分离,特别在电视中,只有娱乐节目才能使新闻得到销售。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早期的例如C米尔斯(Mills,代表作《权力精英》the power elite,1956)、B罗森伯格(Rosenberg)、D布尔斯廷(Boorstin)等等。他们注重大众传播的"内容"对"效果"问题的研究,通过批判性的考察传播效果而阐述了媒介如何发生作用,如何影响受众的思想。70-80年代从各方面审视传播现象的批判学派代表中,较为激进的如J阿特休尔的《权力的媒介》,而最为"激进"的是H席勒(Schiller)的一系列著作,他提出了媒介帝国主义理论,代表作是《大众传播和美国帝国》,其他著作还有《思想管理者》(1973)、《传播与文化霸权》(1976)等。其他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还有H甘斯(Gans,代表作《什么在决定新闻》deciding what's news,1979)、J凯里(Carey)、T吉特林(Gitlin)、M里尔(Real)、L格罗斯堡(Grossberg)等等。60年代,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McLuhan,M)从媒介技术和文化角度提出一系列新的观点。如果从研究方法的角度看,他不同于美国的经验主义学派,但与批判学派的观点差距也很大。批判学派是从大众媒介的内容及其控制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着手进行研究的;麦氏是从大众媒介工具本身、尤其是广播电视等电子传播工具对人的认识及人类的社会作用,着手进行研究的。就研究方法而言,早在40年代L林德就对经验主义的研究偏向提出了问题:"坚持它的人通常将自己置于现行的体制之中,暂时接受它的价值和目标,从事收集数据和描述趋势这些工作……时间是漫长的、数据总是不会完整,形势不断在变化,当'客观的'分析家在情况中发现更多的应记录东西时,他就会被更深地拉进假设的网络中,从这种假设出发,他正在研究的体制假装在运转。"(殷晓蓉,1999:29)当经验主义传播学深入证明一些假设的时候,例如色情和暴力的电视镜头是否会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这样的研究项目,批判学派的观点不在于证明是或否,而认为即使数据证明无害也无意义,因为这是要靠价值观来解决的。数据在这里无能为力,科学的数据只能客观地发现存在什么,但不能表示应该存在什么。三,欧洲批判学派的理论、理论来源和代表人物欧洲学者的研究涉及到大众传播的,有一部分是专门研究大众传播的学者,例如英国的R威廉斯(Williams,著有《传播学》)、S豪(Hall,著有《制码/解码》Encoding/Decoding)、N加恩哈姆(Garnham,发表过论文《关于大众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贡献》For a Contribution of Political Economy of Mass Communication)等。另一部分人不是专门研究大众传播媒介的,而主要是研究社会学、符号学、政治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学、文艺理论等等方面的。他们较少同美国的经验主义传播学观点直接对立,各研究各的,但是若分析各自的观点,从研究方法、切入的视角到结论,差异确实较大。例如J哈贝马斯(Habermas,著有多卷本《交往行动理论》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action)、M福柯(Foucault)、P布尔迪厄(Bourdieu,著有《关于电视》Sur la Television)、R巴尔特(Barthes,著有《神话——一大众文化诠释》Mythologies)、T凡迪克(van Dijk,著有《作为话语的新闻》News as Discourse)等等。他们的著作自成体系,相当艰深,从不同视角对当代传媒的权力体系和大众文化的商业化倾向进行了分析性的批判。如果一定要再划分一下,可以有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英国的政治经济学派和文化学派、法国的结构主义和符号学、地中海沿岸学派等等,但是界线划分得并不十分清晰。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传播学欧洲批判学派的主要学理基础之一,当代还有一些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补充、修正的"后马克思主义",观点较为纷繁。以下是批判学派的几个主要的理论研究视角:1,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批判的观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从经济基础来说明大众传播的性质,着重指出了媒介工业如何受制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各种权力,从媒介所有权、经济结构探讨各种媒介现象。这一点是欧洲批判学派的要点,如凯米勒所说:"对批判学派的学者而言,再没有比权力更重要的概念了。权力控制及支配等问题是所有批判理论——不论是有关经济的、社会的还是传播的理论——的中心。"(米勒,2000:101)2,文化工业论和非真实意识论(cultural industry theory and false consciousness theory)的观点。这方面的研究认为,媒介的意识形态具有决定受众观念的作用,以文化工业的形式出现的媒介,往往掩盖了它们这方面的本质。人们很难知觉自己所相信的意识形态正在奴役自己,偶有反抗,也会被既定的意识形态所压抑。如一些批判学派的学者所说,意识形态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或信仰,它还"构建我们的思想,控制我们对现实的理解"。意识形态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存在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可能的。(米勒,2000:105)3,主流意识形态分析(dominant ideological analysis)的观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想说明:大众传播如何以间接的、无意识的方式,透过传播结构、专业理念或例行业务,不断复制着主流意识,从而成为统治者统治的一个环节。4,唯名论(nominalism)和多义性(polysemy)研究的观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对反映意识形态的流通符号,进行内在涵义的分析。研究者认为,统治的权力结构不仅存在于政治经济或意识形态领域,也存在于日常流通的生活符号中。权力的存在是多面向的,各种符号的涵义也是多样化的,需要探讨日常生活情境、媒介使用和意义建构之间的联系。给批判学派提供相对具体的理论基础的主要人物,首推意大利共产党的领袖葛兰西(Gramsci,A1891-1937),他1926年被意大利法西斯逮捕,判刑20年,在狱中写作了长达4000页的笔记手稿,对以往革命活动进行了总结和反省。其中,他提出的"文化霸权"(cultural hegemony)理论对于后人分析社会,提供了一种宏观的基本认识的切入口。 当代为批判学派提供了理论基础的学者中,下面的几位较为著名: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阿尔都塞(Althusser,L1918-1990),他的研究主要涉及意识形态在社会中的功能、扮演何种角色。他关于意识形态建构主体功能的论证,认为人本质上就是意识形态的,并且在不同的类别、领域和实际仪式等意识形态中生活、变动和存在着。这对于传播学批判学派中的意识形态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英国文化学家S豪(1931年出生于牙买加)被视为批判学派的又一个当代理论来源。1985年国际传播学年会上批判学派的主要发言人就是豪,当时引起很大的轰动。他从宏观文化学角度,提出了媒介建构社会知识、形成规范和反应价值、塑造共识和提供"合法性",从而扮演意识形态的连构(articulation)角色。这对于批判学派的文化分析,提供了一种思路。法国当代哲学家福柯(1926-1984)的广义文化符号分析方法,对于从本文分析角度入手研究大众传播,影响巨大。他通过一系列具体分析的实例,实际上认为权力广泛分布于知识、交往词汇之中。意识形态泛化,并且形成"权力/知识"的对应。由于权力潜在于知识中,因而当人们更了解自己和控制自己时,也更被了解和控制。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1929-)属于第三代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理论大家,著作等身。他提出的合理的交往的理念,以及质疑媒介商业化、从而提出的"公共领域"的概念,对于批判学派分析、区分媒介发挥作用的领域,提供了启示性的思路。四,近年批判学派的主要代表作近年世界各地以批判的或非经验主义的方法对大众传播进行研究的著作有不少,试举例如下:——英国学者默利(Morley,D)的《电视、受众和文化研究》(television,audiences and cultural studies,1992),作为文化学派的研究者,他对电视观众构筑过程进行了研究;——以色列学者戴岩(Daniel,D)、凯茨(Katz,E)的《媒介事件:历史的实况转播》(media events:the live broadcasting of history,1992),他们以文化批判的取向,对电视同步转播的文化构成进行了研究;——澳大利亚学者费斯科(Fiske,J)的《理解流行文化》(understanding popular culture,1989),对流行文化进行了本文分析和意识形态解读;——美国学者巴格迪肯(Bagdikian,B)的《媒介垄断》(the Media Monopo-ly,1992),对各种控制媒介的隐蔽权力进行了揭露和分析;——美国学者吉特林(Gitilin,T)的《内在的黄金时段》(inside prime time,1994),对媒介生产、传播过程中权力关系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媒介研究小组的《获取信息:新闻、真理与权力》(getting the message:news,truth and power,1993),以本文分析和政治经济学分析的方法,论证了媒介与权力的关系;——英国学者戈丁(Golding,P)的《媒介的政治经济学》(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media,1997),从政治经济学角度阐述了传播产业中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关系;——以色列学者李伯斯(Liebes,T)和凯茨的《意义的外销》(the export of meaming,1993),研究了人的文化积淀如何影响接受信息意义的构成问题;——美国学者麦克马内斯(McManus,J)的《市场驾驭新闻学》(market driven journalism,1994),研究了市场机制在媒介生产过程中的体现;——英国女学者莉文斯通(Livingstone,S)的《感受电视:受众解读心理学》(making sense of television:the psychology of audience interpretation,1990),采用解读本文、构造意义的理论分析了电视观众的接受心理;——美国女学者格雷厄姆(Graham,L)的《在Subaru-Isuzu线上》(On the LIne at Subaru-Isuzu,1995),研究了组织传播中的"团队",如何通过协调控制实现组织霸权,等等。这些研究本身不一定是针对经验主义传播学的传统的,但是从另外的研究视角平衡着传播学研究的天平。五,我们如何评价批判学派不论是美国的还是欧洲的传播学批判学派,他们与经验主义传播学的差别,除了方法上侧重面不同外,在研究视角上也存在较多的差异。批判学派一般是从宏观、中观角度分析问题;经验主义传播学较多地是从具体问题出发,较为微观地分析各种因素如何构成某种结果。但是双方不论在方法还是角度上,仍然是互通的。英国不少传播学者,观点上属于批判学派,研究方法上则采用了相当多的经验主义的作法;美国当代传播学研究中,也越来越多地渗入了批判学派的研究方法。传播学批判学派,特别是美国国内的的一些这方面的著作,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它主要针对的是资本主义传播业中的缺陷,在表现自由的环境中,提出的批判是深刻的和尖锐的,其中有些观点特别激进,带有相当的乌托邦特征。但是它对于遏制资本主义条件下传播业过分的发展偏向,是有一定抑制作用的,甚至是一种必要的学理性的监督。对美国而言的欧洲以其他学科研究为主的大家(例如现在较著名的福柯、哈贝马斯、布尔迪厄等等),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视角,对于经验主义传播学的缺陷,在学术上恰恰给予了相对应的补充,并且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使得现在的主流传播学,不知不觉地借鉴了不少批判学派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我们可以较多地借鉴批判学派的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其中很多严肃的科学方法也是我们所缺乏的。但是我们似乎更缺乏精确的经验主义传播学的研究传统,差异造成更大的吸引力,形成引介的主流,这是经验主义传播学能够得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刚刚开始,不宜在缺乏市场经济因素之时过分强调批判学派的批判观点,但要有意识地适当引进批判学派认识问题的视角和研究方法,因为造成一种学术平衡是必须的;这对于提醒人们尽可能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曾经出现的问题,也是及时和有益的。现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传播中已经出现的各种问题,有些可能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但是有些则是由于我们没有或很少引进传播学批判学派的观点造成的,对于应该知道的东西无知,把人家已经经历过的教训还在当作正面的新鲜经验。在这个意义上,目前需要较集中地引进一些批判学派的经典著作,学习他们的研究方法,采用他们的切入视角,观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众传播。 36×196=7056参考论著:贝尔(1989):《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中文版巴特(1999):《神话——大众文化诠释》,上海人民出版社中文版。布尔迪厄、哈克(1996):《自由交流》,三联书店中文版。包亚明主编(1997):《哈贝马斯访谈录》,上海人民出版社中文版。包亚明主编(1997):《布尔迪厄访谈录》,上海人民出版社中文版。米勒(2000):《组织传播:入门与程序》,华夏出版社中文版。刘北成编著(1997):《福柯思想肖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阮新邦(1999):《批评诠释与知识重建——哈伯马斯视野下的社会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张锦华(1994):《传播批判理论》,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版。陈学明等编(1998):《阿多诺、马尔库塞、本杰明论大众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版。陈学明等编(1998):《哈贝马斯论交往》,云南人民出版社版。林丽云(1999):《一个英国传播研究左派重镇的崛起》,《传播研究简讯》20期。哈贝马斯(1995):《交往行动理论》第一、二卷,重庆出版社中文版。席勒(1996):《思想管理者》,台湾远流出版公司中文版。殷晓蓉(1999):《论战后美国传播学的理论发展》,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论文。奥斯维特(1999):《哈贝马斯》,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中文版。赛弗林、坦卡德(2000):《传播理论的起源、方法和应用》,华夏出版社中文版。潘忠党(1998):《媒介、文化与社会译丛计划》,打印稿。

英国的两位学者发表论文的时间

1950年,英国的图灵发表《计算机和智力》一文,提出机器能思维的观点 图灵英年早逝。在他42年的人生历程中,他的创造力是丰富多彩的,他是天才的数学家和计算机理论专家。他24岁提出图灵机理论,31岁参与COLOSSUS的研制,33岁设想仿真系统,35岁提出自动程序设计概念,38岁设计“图灵测验”。这一朵朵灵感浪花无不闪耀着他在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预见性。阿兰·图灵本人,被人们推崇为人工智能之父,在计算机业十倍速变化的历史画卷中永远占有一席之地。他的惊世才华和盛年夭折,也给他的个人生活涂上了谜一样的传奇色彩。 1939年,返回剑桥从事研究工作,并应邀加入英国政府破译二战德军密码的工作。 1940年-1942年,作为主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之一,在破译纳粹德国通讯密码的工作上成就杰出,并成功破译了德军U-潜艇密码,为扭转二战盟军的大西洋战场战局立下汗马功劳。 1943年-1945年,担任英美密码破译部门的总顾问。 1945年,应邀在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从事计算机理论研究工作。 1946年,这个时候,图灵在计算机和程序设计原始理论上的构思和成果,已经确定了他的理论开创者的地位。由于图灵的杰出贡献,年轻的他被英国皇室授予OBE爵士勋衔。 1947年-1948年,主要从事计算机程序理论的研究,并同时在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领域做出开创性的理论研究。 1948年,应邀加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担任曼彻斯特大学计算实验室副主任。 1949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把计算机实际用于数学研究的科学家。 1950年,发表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为后来的人工智能科学提供了开创性的构思。提出著名的“图灵测试”理论。 1951年,从事生物的非线性理论研究。年仅39岁的图林,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952年,在当年保守愚昧和冷战的时代,当警察得知图灵与同性朋友密切交往的消息之后,同性恋倾向的图灵被逮捕入狱。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图灵明确告知人们,他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事。在那个观念落后的年代,为了避免被判刑入狱,图灵被迫选择了为期一年的雌性激素注射的所谓“治疗”,才得以重新返回研究工作。 1953年-1954年,继续在生物和物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被迫承受的对同性恋倾向的“治疗”,致使原本热爱体育运动的图灵在身心上受到极大的伤害。 1954年6月7日,图灵被发现死于家中的床上。死因是氰化物中毒,警方调查结论是自杀。一代英灵,就此过早离去,成为人类科学史上的一大遗憾。 图灵的诞辰和去世纪念日,都在六月份。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去世纪念日更显得特别。图灵的诞辰,只是象其他无数普通人那样,来到这个世界上。而图灵的过早离世,却是当年愚昧落后的社会观念导致的。对同性恋者的无知和偏见,正是杀害图灵的幕后凶手。如今的英国以及世界上其它很多地方,已经从半个多世纪前的落后观念和政策中改变,走向了尊重、平等和反对歧视的现代社会。今天,人们在纪念图灵的同时,除了敬仰和感佩图灵为计算机科学做出的杰出贡献之外,更应该懂得尊重和珍视每一个不同的人。正是每一个各自不同的善良的人,在以不同的方式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假如图灵能够快乐的多活在世上十年、二十年或者更久,凭着他的才华智慧和探索精神,说不定,我们当今世界的计算机科学以及所有被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的方方面面,都会更加向前推进。歧视和偏见,只会阻碍社会的文明进步,尊重和包容,才能带来社会的繁荣美好。这方面的思考,正是我们纪念图灵去世五十周年的意义所在。 作为个人,图灵是一个同性恋者。不论你在个人观念上是理解或不理解同性爱,有一点是无法否认的:图灵是一个有深邃思想和敏锐智慧的人,图灵是一个勤奋工作和勇于探索的人,图灵是一个广受世人尊敬的人,图灵为我们的社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应该对所有为人类做出伟大贡献的人表达敬意,包括其中的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包括阿兰-图林。 阿兰-图灵(Alan Turing,也被译作阿兰-图林)生平简介(部分资料参考自Andrew Hodges所著的图灵传记“Alan Turing: the Enigma”) 图灵奖,是国际计算机协会(ACM)于1966年设立的,又叫“AM 图灵奖”,专门奖励那些对计算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其名称取自计算机科学的先驱、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这个奖设立目的之一是纪念这位科学家。获奖者的贡献必须是在计算机领域具有持久而重大的技术先进性的。大多数获奖者是计算机科学家。 图灵奖是计算机界最负盛名的奖项,有“计算机界诺贝尔奖”之称。图灵奖对获奖者的要求极高,评奖程序也极严,一般每年只奖励一名计算机科学家,只有极少数年度有两名以上在同一方向上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同时获奖。目前图灵奖由英特尔公司赞助,奖金为100,000美元。 每年,美国计算机协会将要求提名人推荐本年度的图灵奖候选人,并附加一份200到500字的文章,说明被提名者为什么应获此奖。任何人都可成为提名人。美国计算机协会将组成评选委员会对被提名者进行严格的评审,并最终确定当年的获奖者。 截止至2005年,获此殊荣的华人仅有一位,他是2000年图灵奖得主姚期智。

发表于2000年,英国学者乔纳森·贝特 (Jonathan Bate)的著作《大地之歌》 (The Song of the Earth,2000)是一部关于生态批评的专著。

1684年莱布尼茨发表第一篇微分论文,定义了微分概念,采用了微分符号dx,dy1686年他又发表了积分论文,讨论了微分与积分,使用了积分符号 ∫1674年11月11日他完成一套完整的微分学1667年牛顿手稿完成了代表了微积分发明的《流数法》(发表时间为1671年)从手稿完成的时间看,牛顿确是比莱布尼茨早了七年,但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发明比牛氏的更完善,而且囿于当年通迅条件和学术交流条件的限制,莱布尼茨完全是在独立的情况下发明微积分的。1695年英国学者宣称:微积分的发明权属于牛顿1699年又说:牛顿是微积分的“第一发明人”1712年英国皇家学会成立了一个机构,专门调查此案,1713年发布公告,确认了牛顿是微积分的“第一发明人”由于对牛顿的盲目崇拜,英国学者长期固守于牛顿的“流数术”,只用牛顿的“流数”符号,不屑采用莱布尼茨更优越的符号。以致英国的数学脱离了数学发展的时代潮流,这些无谓的争论,均是一些外面的学痞、学阀在瞎胡闹。事实上当事人牛顿和莱布尼茨两位,均是谦逊礼让。牛顿对他同时代的莱布尼茨,态度极为诚恳,他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第一版中,毫不含糊地承认了莱布尼茨的天才。而莱布尼茨对牛顿的评价非常的高,1701年,在柏林宫廷的一次宴会上,普鲁士国王询问莱布尼茨对牛顿的看法,莱布尼茨说道“在从世界开始到牛顿生活的时代的全部数学中,牛顿的工作超过了一半”。这是一种说法,还有另外一种说法:1699年,移居英国的一名瑞士人一方面为了讨好英国人,另一方面由于与莱布尼茨的个人恩怨,指责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是剽窃自牛顿的流数术,但此人并无威望,遭到莱布尼茨的驳斥后,就没了下文。1704年,在其光学著作的附录中,牛顿首次完整地发表了其流数术。当年出现了一篇匿名评论,反过来指责牛顿的流数术是剽窃自莱布尼茨的微积分。 于是究竟是谁首先发现了微积分,就成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了。1711年,苏格兰科学家、英国王家学会会员约翰·凯尔在致王家学会书记的信中,指责莱布尼茨剽窃了牛顿的成果,只不过用不同的符号表示法改头换面。同样身为王家学会会员的莱布尼茨提出抗议,要求王家学会禁止凯尔的诽谤。王家学会组成一个委员会调查此事,在次年发布的调查报告中认定牛顿首先发现了微积分,并谴责莱布尼茨有意隐瞒他知道牛顿的研究工作。此时牛顿是王家学会的会长,虽然在公开的场合假装与这个事件无关,但是这篇调查报告其实是牛顿本人起草的。他还匿名写了一篇攻击莱布尼茨的长篇文章。 当然,争论并未因为这个偏向性极为明显的调查报告的出笼而平息。事实上,这场争论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没有人,包括莱布尼茨本人,否认牛顿首先发现了微积分。说牛顿耍阴招应该是指第二种吧,当时牛顿比莱布尼茨的声望更高,影响更大,说是牛顿发明的也没错,从发明时间上看牛顿确实比莱布尼茨早,但他在莱布尼茨公布自己的发现之后才站出来,那时候交流不便,谁也说不清莱布尼茨有没有看过牛顿的手稿。我觉得在这场争论中更多的是国家力量,是英国的岛国心态在作祟,由于对牛顿的盲目崇拜,英国学者长期固守于牛顿的“流数术”,只用牛顿的“流数”符号,不屑采用莱布尼茨更优越的符号,最终导致英国的数学脱离了数学发展的时代潮流达一百多年,直到1820年才愿意承认其他国家的数学成果,重新加入国际主流。这其中各种纠结,具体如何已无答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