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小学生五年级数学小论文800字以上的题目

发布时间:2024-07-06 10:31:40

小学生五年级数学小论文800字以上的题目

那是星期六的一天下午,我嚷着要吃西瓜,妈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和奶奶就去买西瓜。走进菜市场,我一眼就瞅住了一个西瓜堆儿。这里的西瓜是红瓤的,又大又圆,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奶奶说:“给我挑个熟的!”那个小贩在西瓜上敲了敲,说:“包熟!”于是放在电子秤上说:“一斤十块半,6斤,17元8角。”奶奶说:“什么?17元8角,这么贵?不买了不买了!”小贩急了,说:“别,别,别,你去其它地方买就不贵吗?我这儿可是全市最便宜的了,我这儿一斤十块半,人家一斤半十五块五了!”奶奶数学本来就不好,被小贩这么一说便糊涂了,我当时也在想:一斤十块半,也就是1斤5元,单价是:5÷1=5元,而一斤半十五块五,也就是5斤5元,它的单价是:5÷5,我没细算,想想可能应该比5多,但是却犯了个致命的错误。算错就会犯错,我向奶奶使了个眼色,示意让她买,于是奶奶说:“价格能少一点吗?”“不能、不能,本能就比人家便宜,再少,我就亏大了,干脆别卖了。”看着小贩的“真诚”的态度,奶奶于是付了钱,拎着装好西瓜的袋子就走了。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给妈妈。妈妈听了之后又问了一遍价钱。我说:“小贩说他这儿一斤十块半,别人那一斤半十五块五。”妈妈哭笑不得,问:“你怎么知道别人那儿贵呢?你再好好的算算”。“因为这儿是5÷1=5,而别人那儿是5÷5,反正他这儿便宜”我理直气壮。妈妈说:“你呀,太马虎了,5÷5=333……,谁便宜呀!”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学好数学十分重要,另外还要记住:“不要利用数学骗人,也不能不懂数学而被人骗!”

我国古代教育心理学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就非常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古往今来,许多发明家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更是与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关。 传统的数学课堂把丰富复杂、动态变化的教学过程简约化归为“明算理,重练习”的特殊认识活动,导致数学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机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枯燥、乏味,没有激情。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用新颖有趣的教法诱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这就要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这就需要我们要善于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好奇感,从而神情专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例如果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我说:“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开展计算比赛,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接着我出示了如下题目:3+3+3,7+7+7+7+7,8+8+8+8……+8(100个8)。看了题目以后,小朋友们马上投入到紧张的计算比赛中去,正在兴致勃勃的把数字一个一个的加,我却立即说出了得数。小朋友们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很奇怪。这时我说:”其实,老师做加法的本领并不比你们强,只是我掌握了一种新的运算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以后,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时,速度就会快多了。这种运算叫乘法,你们想学吗?“正是这一举措,展示了乘法这一教学内容的内在魅力和巨大作用,无疑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了,从而诱发了学生急切学习乘法的需要和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用数学本身的内在力量唤起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数学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解决数学问题时思路的开阔和敏捷,数学思维的各种特殊而巧妙的形式……构成了数学这门学科的潜在的吸引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这种内在力量显示出来,使学生看到一个“快乐的数学王国”,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对数学产生深刻的兴趣。如在教学“20以内个数的认识”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同学们排队做操,小华的前面有5个同学,后面有8个同学,这一队一共有多少同学?让学生解答,结果学生们不假思索的告诉我:5+8=13(个)。看着学生们一个个神气的神态,我并没有急于表态,而是讲了一个故事:兔妈妈带小兔们到草地上去做游戏。天黑了,兔妈妈让小兔们把队伍整理好准备回家。她认认真真的数了数,大吃一惊:“不好,丢了一只小兔”。她又仔仔细细数了一次,小兔却一只都没少。为什么14只兔子变成了13只呢?这时学生们顿有所悟,边笑边喊:“兔妈妈把自己都忘了数了。”也正是此时,学生们马上意识到刚才那道题存在的错误。纷纷表示怎么把小华给忘了。如此妙趣横生的数学内容,当然深深的吸引了学生。此外,还可以组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算,一题多编等活动,显示出数学特有的内在力量,唤起学生对之产生深刻的兴趣。 三、用数学的应用价值调动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也都直接或间接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领域和生产实际。因此,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要讲来源,讲用处,通过联系实际,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起来自然有亲切感、真实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可设计让学生很快翻书找到指定页码的练习;应用题的练习,要尽量设计解决生活实际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又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在教室里布置了一家超市,里面摆了好多商品,琳琅满目,选一位小朋友扮演售货员,其他小朋友先仔细观察这些商品的价格,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使课内的数学知识得以巩固。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既看得见也摸得着,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用学习的成功感增添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是在自身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责任在于相机鼓励、诱导点拨、帮助学生学习获得成功。当学生想独立的去探索某个新知时,要十分注意情绪鼓舞:“你一定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你一定能行!”等。当学生的学习停留于一定的水平时,要注意设“跳板”引渡,使他们成功的到达知识的彼岸。当学生的学习活动遇到困难,特别是后进生泄气自卑时,要特别注意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使他们“跳一下也能摘到果子吃”。这样,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就会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感油然而生,进一步增添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总之,要使课堂气氛活跃焕发生机,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科学的设计学习活动,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活泼,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数学成为孩子们自觉追求的东西。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 应用数学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有人说,它是我们的全部知识中,能用数学语言来表示的那一部分。应用数学只限于说明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是纯粹数学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桥梁。大家常说现在是信息社会,专门研究信息的“信息论”,就是应用数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数学有3个最显著的特征: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广泛的应用性。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加减法,修筑房屋总要画图纸。三角形很稳定,许多支架都是三角形的,这就运用了“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的数学公理;我们玩玩具枪时,总是用眼睛瞄准准星和靶心,使之成为一条直线,这样命中率才高,这就证明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数学公理;轮胎之所以设计成圆的,是因为它容易滚…… 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小时候,妈妈烙饼,锅里一次只能放两张饼,我一想,这不就是一个应用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两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至少要用多少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三分钟:先把第一张饼和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一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再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一分钟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将第二张饼的反面放入锅中,将第三张饼翻面,这样三分钟就能全部搞定。可是过年家里人多,要烙许多饼,怎样才能早点烙好饼?经过不断测试,我得出了一个限用两饼一锅的公式:饼数×单面用时=烙饼最少用时。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爸爸,他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小学生五年级数学小论文800字以上

买西瓜的数学那是星期六的一天下午,我嚷着要吃西瓜,妈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和奶奶就去买西瓜走进菜市场,我一眼就瞅住了一个西瓜堆儿。这里的西瓜是红瓤的,又大又圆,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奶奶说:“给我挑个熟的!”那个小贩在西瓜上敲了敲,说:“包熟!”于是放在电子秤上说:“一斤十块半,6斤,17元8角。”奶奶说:“什么?17元8角,这么贵?不买了不买了!”小贩急了,说:“别,别,别,你去其它地方买就不贵吗?我这儿可是全市最便宜的了,我这儿一斤十块半,人家一斤半十五块五了!”奶奶数学本来就不好,被小贩这么一说便糊涂了,我当时也在想:一斤十块半,也就是1斤5元,单价是:5÷1=5元,而一斤半十五块五,也就是5斤5元,它的单价是:5÷5,我没细算,想想可能应该比5多,但是却犯了个致命的错误。算错就会犯错,我向奶奶使了个眼色,示意让她买,于是奶奶说:“价格能少一点吗?”“不能、不能,本能就比人家便宜,再少,我就亏大了,干脆别卖了。”看着小贩的“真诚”的态度,奶奶于是付了钱,拎着装好西瓜的袋子就走了。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给妈妈。妈妈听了之后又问了一遍价钱。我说:“小贩说他这儿一斤十块半,别人那一斤半十五块五。”妈妈哭笑不得,问:“你怎么知道别人那儿贵呢?你再好好的算算”。“因为这儿是5÷1=5,而别人那儿是5÷5,反正他这儿便宜”我理直气壮。妈妈说:“你呀,太马虎了,5÷5=333……,谁便宜呀!”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学好数学十分重要,另外还要记住:“不要利用数学骗人,也不能不懂数学而被人骗!”

你不拿货卖是ヾ(❀╹◡╹)ノ~ヾ(●´∇`●)ノ哇~哦利润空间锁困了就进入太用力酷我极速蜗牛太庸俗哦空

阿姨的数学题 我妈妈开了文具店,今天是星期天,妈妈有事,叫我去看店。一会,来了一位阿姨,她说要考考我,才能告诉我买什么,她说:“李辉买了一枝铅笔和一个练习本,一共花了48元。练习本的价钱是铅笔的两倍。铅笔和练习本的单价各是多少钱?” 我想了想:练习本和铅笔一共是三倍,只要用48/3就能求出铅笔的价格,那练习本的价格也能求出来了。我把答案说了出来,阿姨夸我:“能够仔细的分析题目,真不错!”“你这里练习本每本0。6元,作文本每本0。9元,我要买10本,给你1元,不用找,你该给我几本练习本 ,几本作文本?”我想了想说:“先假设10本全是作文本,需要10*9=9元,实际付了1元,比假设少付了9-1=9元,实际作文本比练习本多9-6=3元,就可求出练习本是9/3=3本,作文本是10-3=7本。”算出来了,阿姨直夸我聪明,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阿姨又买来几样文具,结帐时我还沉浸在欢乐之中,结果呢把钱算错了,我没发现,阿姨却对我说:“你呀,一夸你就得意忘形了。把该付的钱的小数点看错了,结果呢我少付15。3元。”“对不起,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一位,比原来的价格缩小了10倍,相差了9倍,只要3/9=7元,由于刚才缩小了10倍,所以要7*10=17元。”阿姨又买了几个文具,就走了。 今天,阿姨的数学题我一一攻破了,心想: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博大精深,我要更加努力,争取再上一层楼!

今天,我和妈妈去买灯泡。到了超市,发现超市里有两种灯泡:一种是节能灯泡,一种是普通灯泡。节能灯泡虽然开200小时只需要用一度电,比普通灯泡一度电多用170个小时,但是它一个要5元,;普通灯泡一个只要1元,比节能灯泡便宜4元,但是它30个小时就要用一度电。     妈妈问我:“考考你,如果我要买一个灯泡回家,买哪种的灯泡最划算?”     我思索了一会儿,不慌不忙地说:“可以这样算:     5÷1=5     30×5=150(小时)200小时>150小时     还可以这样算:     5÷1=5     200÷5=40(小时)30小时<40小时     由这几步可得出结论,节能灯泡省钱。”     妈妈又问我:“很好。再想想看,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来算?”   我又想了一会儿,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可不可以百分数?来 算。”也可以这样算:     5÷200×100=025×100=5     1÷30×100≈033×100=3     3>5     或者这样算:     200÷5×100=40×100=4000     30×1×100=30×100=3000     4000>3000     因此,也是节能灯泡便宜。。”     我和妈妈买了比较划算的节能灯泡回去了。   从这件事中,我知道了:“生活处处有数学”。

小学生五年级数学小论文800字以上怎么写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大纲》中的规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和足够的重视。一个时期内,大家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又例如,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到促进作用。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重视。至于辩证思维,从思维科学的理论上说,它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从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说,它迟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据初步研究,小学生在10岁左右开始萌发辨证思维。因此在小学不宜过早地把发展辩证思维作为一项教学目的,但是可以结合某些数学内容的教学渗透一些辩证观点的因素,为发展辩证思维积累一些感性材料。例如,通用教材第一册出现,可以使学生初步地直观地知道第二个加数变化了,得数也随着变化了。到中年级课本中还出现一些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被乘数(或被除数)变化,积(或商)是怎样跟着变化的。这就为以后认识事物是相互联系、变化的思想积累一些感性材料。 二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怎样体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式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看到,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三)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不宜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就作出结论。最好举两三个例子,每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如(2+3)+5=2+(3+5),先把2和3加在一起再同5相加,与先把3和5加在一起再同2相加,结果相同〕。然后引导学生对几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等号左端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而等号右端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结果不变。最后作出一般的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清楚,而且学到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然后再把得到的一般结论应用到具体的计算(如57+28+12)中去并能说出根据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这样又学到演绎的推理方法至于解应用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这里不再赘述。 三 设计好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举个具体例子:“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如要作出正确判断,学生就要分析偶数里面有没有质数。而要弄清这一点,要明确什么叫做偶数,什么叫做质数,然后应用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去分析能被2整除的数里面有没有一个数,它的约数只1和它自身。想到了2是偶数又是质数,这样就可以断定上面的判断是错误的。

我国古代教育心理学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就非常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古往今来,许多发明家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更是与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关。 传统的数学课堂把丰富复杂、动态变化的教学过程简约化归为“明算理,重练习”的特殊认识活动,导致数学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机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枯燥、乏味,没有激情。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用新颖有趣的教法诱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这就要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这就需要我们要善于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好奇感,从而神情专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例如果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我说:“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开展计算比赛,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接着我出示了如下题目:3+3+3,7+7+7+7+7,8+8+8+8……+8(100个8)。看了题目以后,小朋友们马上投入到紧张的计算比赛中去,正在兴致勃勃的把数字一个一个的加,我却立即说出了得数。小朋友们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很奇怪。这时我说:”其实,老师做加法的本领并不比你们强,只是我掌握了一种新的运算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以后,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时,速度就会快多了。这种运算叫乘法,你们想学吗?“正是这一举措,展示了乘法这一教学内容的内在魅力和巨大作用,无疑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了,从而诱发了学生急切学习乘法的需要和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用数学本身的内在力量唤起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数学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解决数学问题时思路的开阔和敏捷,数学思维的各种特殊而巧妙的形式……构成了数学这门学科的潜在的吸引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这种内在力量显示出来,使学生看到一个“快乐的数学王国”,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对数学产生深刻的兴趣。如在教学“20以内个数的认识”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同学们排队做操,小华的前面有5个同学,后面有8个同学,这一队一共有多少同学?让学生解答,结果学生们不假思索的告诉我:5+8=13(个)。看着学生们一个个神气的神态,我并没有急于表态,而是讲了一个故事:兔妈妈带小兔们到草地上去做游戏。天黑了,兔妈妈让小兔们把队伍整理好准备回家。她认认真真的数了数,大吃一惊:“不好,丢了一只小兔”。她又仔仔细细数了一次,小兔却一只都没少。为什么14只兔子变成了13只呢?这时学生们顿有所悟,边笑边喊:“兔妈妈把自己都忘了数了。”也正是此时,学生们马上意识到刚才那道题存在的错误。纷纷表示怎么把小华给忘了。如此妙趣横生的数学内容,当然深深的吸引了学生。此外,还可以组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算,一题多编等活动,显示出数学特有的内在力量,唤起学生对之产生深刻的兴趣。 三、用数学的应用价值调动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也都直接或间接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领域和生产实际。因此,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要讲来源,讲用处,通过联系实际,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起来自然有亲切感、真实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可设计让学生很快翻书找到指定页码的练习;应用题的练习,要尽量设计解决生活实际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又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在教室里布置了一家超市,里面摆了好多商品,琳琅满目,选一位小朋友扮演售货员,其他小朋友先仔细观察这些商品的价格,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使课内的数学知识得以巩固。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既看得见也摸得着,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用学习的成功感增添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是在自身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责任在于相机鼓励、诱导点拨、帮助学生学习获得成功。当学生想独立的去探索某个新知时,要十分注意情绪鼓舞:“你一定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你一定能行!”等。当学生的学习停留于一定的水平时,要注意设“跳板”引渡,使他们成功的到达知识的彼岸。当学生的学习活动遇到困难,特别是后进生泄气自卑时,要特别注意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使他们“跳一下也能摘到果子吃”。这样,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就会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感油然而生,进一步增添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总之,要使课堂气氛活跃焕发生机,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科学的设计学习活动,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活泼,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数学成为孩子们自觉追求的东西。

那是星期六的一天下午,我嚷着要吃西瓜,妈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和奶奶就去买西瓜。走进菜市场,我一眼就瞅住了一个西瓜堆儿。这里的西瓜是红瓤的,又大又圆,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奶奶说:“给我挑个熟的!”那个小贩在西瓜上敲了敲,说:“包熟!”于是放在电子秤上说:“一斤十块半,6斤,17元8角。”奶奶说:“什么?17元8角,这么贵?不买了不买了!”小贩急了,说:“别,别,别,你去其它地方买就不贵吗?我这儿可是全市最便宜的了,我这儿一斤十块半,人家一斤半十五块五了!”奶奶数学本来就不好,被小贩这么一说便糊涂了,我当时也在想:一斤十块半,也就是1斤5元,单价是:5÷1=5元,而一斤半十五块五,也就是5斤5元,它的单价是:5÷5,我没细算,想想可能应该比5多,但是却犯了个致命的错误。算错就会犯错,我向奶奶使了个眼色,示意让她买,于是奶奶说:“价格能少一点吗?”“不能、不能,本能就比人家便宜,再少,我就亏大了,干脆别卖了。”看着小贩的“真诚”的态度,奶奶于是付了钱,拎着装好西瓜的袋子就走了。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给妈妈。妈妈听了之后又问了一遍价钱。我说:“小贩说他这儿一斤十块半,别人那一斤半十五块五。”妈妈哭笑不得,问:“你怎么知道别人那儿贵呢?你再好好的算算”。“因为这儿是5÷1=5,而别人那儿是5÷5,反正他这儿便宜”我理直气壮。妈妈说:“你呀,太马虎了,5÷5=333……,谁便宜呀!”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学好数学十分重要,另外还要记住:“不要利用数学骗人,也不能不懂数学而被人骗!”

买西瓜的数学那是星期六的一天下午,我嚷着要吃西瓜,妈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和奶奶就去买西瓜走进菜市场,我一眼就瞅住了一个西瓜堆儿。这里的西瓜是红瓤的,又大又圆,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奶奶说:“给我挑个熟的!”那个小贩在西瓜上敲了敲,说:“包熟!”于是放在电子秤上说:“一斤十块半,6斤,17元8角。”奶奶说:“什么?17元8角,这么贵?不买了不买了!”小贩急了,说:“别,别,别,你去其它地方买就不贵吗?我这儿可是全市最便宜的了,我这儿一斤十块半,人家一斤半十五块五了!”奶奶数学本来就不好,被小贩这么一说便糊涂了,我当时也在想:一斤十块半,也就是1斤5元,单价是:5÷1=5元,而一斤半十五块五,也就是5斤5元,它的单价是:5÷5,我没细算,想想可能应该比5多,但是却犯了个致命的错误。算错就会犯错,我向奶奶使了个眼色,示意让她买,于是奶奶说:“价格能少一点吗?”“不能、不能,本能就比人家便宜,再少,我就亏大了,干脆别卖了。”看着小贩的“真诚”的态度,奶奶于是付了钱,拎着装好西瓜的袋子就走了。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给妈妈。妈妈听了之后又问了一遍价钱。我说:“小贩说他这儿一斤十块半,别人那一斤半十五块五。”妈妈哭笑不得,问:“你怎么知道别人那儿贵呢?你再好好的算算”。“因为这儿是5÷1=5,而别人那儿是5÷5,反正他这儿便宜”我理直气壮。妈妈说:“你呀,太马虎了,5÷5=333……,谁便宜呀!”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学好数学十分重要,另外还要记住:“不要利用数学骗人,也不能不懂数学而被人骗!”

小学生五年级数学小论文450字以上的题目

娱人娱己 该法规及附件一番热闹和刚才发的话说的明白过,是第八次,十八春,是不错的市场的水泥厂但是才半年市场

买西瓜的数学那是星期六的一天下午,我嚷着要吃西瓜,妈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和奶奶就去买西瓜走进菜市场,我一眼就瞅住了一个西瓜堆儿。这里的西瓜是红瓤的,又大又圆,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奶奶说:“给我挑个熟的!”那个小贩在西瓜上敲了敲,说:“包熟!”于是放在电子秤上说:“一斤十块半,6斤,17元8角。”奶奶说:“什么?17元8角,这么贵?不买了不买了!”小贩急了,说:“别,别,别,你去其它地方买就不贵吗?我这儿可是全市最便宜的了,我这儿一斤十块半,人家一斤半十五块五了!”奶奶数学本来就不好,被小贩这么一说便糊涂了,我当时也在想:一斤十块半,也就是1斤5元,单价是:5÷1=5元,而一斤半十五块五,也就是5斤5元,它的单价是:5÷5,我没细算,想想可能应该比5多,但是却犯了个致命的错误。算错就会犯错,我向奶奶使了个眼色,示意让她买,于是奶奶说:“价格能少一点吗?”“不能、不能,本能就比人家便宜,再少,我就亏大了,干脆别卖了。”看着小贩的“真诚”的态度,奶奶于是付了钱,拎着装好西瓜的袋子就走了。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给妈妈。妈妈听了之后又问了一遍价钱。我说:“小贩说他这儿一斤十块半,别人那一斤半十五块五。”妈妈哭笑不得,问:“你怎么知道别人那儿贵呢?你再好好的算算”。“因为这儿是5÷1=5,而别人那儿是5÷5,反正他这儿便宜”我理直气壮。妈妈说:“你呀,太马虎了,5÷5=333……,谁便宜呀!”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学好数学十分重要,另外还要记住:“不要利用数学骗人,也不能不懂数学而被人骗!”

从生活中的小数点开始

1、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说,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在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而生活也是缺不了数学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用正多边形拼成的各种图案,例如,平时在家里、在商店里、在中心广场、进入宾馆、饭店等等许多地方会看到瓷砖。他们通常都是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其实,这里面就有数学问题。 在用瓷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上,相邻的地砖或瓷砖平整地贴合在一起,整个地面或墙面没有一点空隙。这些形状的地砖或瓷砖为什么能铺满地面而不留一点空隙呢? 例如,三角形。三角形是由三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连结组成的平面图形。我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6个正三角形就可以铺满地面。 再看正四边形,它可以分成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36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9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4个正四边形就可以铺满地面。 正五边形呢?它可以分成3个三角形,内角和是54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108度,外角和是360度。它不能铺满地面。 …… 由此,我们得出了。n边形,可以分成(n-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n-2)*18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n-2)*180÷2度,外角和是360度。若(n-2)*180÷2能整除360,那么就能用它来铺满地面,若不能,则不能用其铺满地面。 瓷砖,这样一种平常的东西里都存在了这么有趣的数学奥秘,更何况生活中的其它呢? 至于文艺、体育,也无一不用到数学.我们从中央电视台的文艺大奖赛节目中看到,给一位演员计分时,往往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就剩下的分数计算平均分,作为这位演员的得分.从统计学来说,“最高分”、“最低分”的可信度最低,因此把它们去掉.这一切都包含着数学道理. 正如华罗庚先生所说的:近100年来,数学发展突飞猛进,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在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个方面,用“无处不有数学”来概括数学的广泛应用.可以预见,科学越进步,应用数学的范围也就越大.一切科学研究在原则上都可以用数学来解决有关的问题. 可以断言:只有现在还不会应用数学的部门,却绝对找不到原则上不能应用数学的领域

小学生五年级数学小论文500字以上

买西瓜的数学那是星期六的一天下午,我嚷着要吃西瓜,妈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和奶奶就去买西瓜走进菜市场,我一眼就瞅住了一个西瓜堆儿。这里的西瓜是红瓤的,又大又圆,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奶奶说:“给我挑个熟的!”那个小贩在西瓜上敲了敲,说:“包熟!”于是放在电子秤上说:“一斤十块半,6斤,17元8角。”奶奶说:“什么?17元8角,这么贵?不买了不买了!”小贩急了,说:“别,别,别,你去其它地方买就不贵吗?我这儿可是全市最便宜的了,我这儿一斤十块半,人家一斤半十五块五了!”奶奶数学本来就不好,被小贩这么一说便糊涂了,我当时也在想:一斤十块半,也就是1斤5元,单价是:5÷1=5元,而一斤半十五块五,也就是5斤5元,它的单价是:5÷5,我没细算,想想可能应该比5多,但是却犯了个致命的错误。算错就会犯错,我向奶奶使了个眼色,示意让她买,于是奶奶说:“价格能少一点吗?”“不能、不能,本能就比人家便宜,再少,我就亏大了,干脆别卖了。”看着小贩的“真诚”的态度,奶奶于是付了钱,拎着装好西瓜的袋子就走了。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给妈妈。妈妈听了之后又问了一遍价钱。我说:“小贩说他这儿一斤十块半,别人那一斤半十五块五。”妈妈哭笑不得,问:“你怎么知道别人那儿贵呢?你再好好的算算”。“因为这儿是5÷1=5,而别人那儿是5÷5,反正他这儿便宜”我理直气壮。妈妈说:“你呀,太马虎了,5÷5=333……,谁便宜呀!”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学好数学十分重要,另外还要记住:“不要利用数学骗人,也不能不懂数学而被人骗!”

这个故事很好,我会仿写的。

今天,我和妈妈去买灯泡。到了超市,发现超市里有两种灯泡:一种是节能灯泡,一种是普通灯泡。节能灯泡虽然开200小时只需要用一度电,比普通灯泡一度电多用170个小时,但是它一个要5元,;普通灯泡一个只要1元,比节能灯泡便宜4元,但是它30个小时就要用一度电。     妈妈问我:“考考你,如果我要买一个灯泡回家,买哪种的灯泡最划算?”     我思索了一会儿,不慌不忙地说:“可以这样算:     5÷1=5     30×5=150(小时)200小时>150小时     还可以这样算:     5÷1=5     200÷5=40(小时)30小时<40小时     由这几步可得出结论,节能灯泡省钱。”     妈妈又问我:“很好。再想想看,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来算?”   我又想了一会儿,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可不可以百分数?来 算。”也可以这样算:     5÷200×100=025×100=5     1÷30×100≈033×100=3     3>5     或者这样算:     200÷5×100=40×100=4000     30×1×100=30×100=3000     4000>3000     因此,也是节能灯泡便宜。。”     我和妈妈买了比较划算的节能灯泡回去了。   从这件事中,我知道了:“生活处处有数学”。

今天一早,我想看电脑,可电脑偏偏被老爸给占了,我不服气,说:“为什么我不能看?”老爸嘿嘿一笑,说:“那我们玩个游戏,抢报30,你输我看电脑,赢了你看,好吗?”我心想:老爸又在打什么鬼主意?管他呢!玩就玩,who怕who!我答应了。这个游的规则是很简单的:每个人每次最多报3个自然数,最少报1个自然数,报数的时候不能重复也不能跳过,谁先报到30谁就赢了。这个简单,我和老爸玩了一局,结果我输了。我不服气,又来了几次,我有输有赢。难道还有什么规律?我留心到,只要我每次先抢到数字26的时候,我是必胜无疑的。因为如果我先抢到了数字26,到数字30还有4个数字,按照游戏的规则,每次报的数字最多是3个,最少是1个,那么,当爸爸报1个数字“27”的时候,我报“28、29、30”三个数字,我就先抢到30了;当爸爸报2个数字“27、28”的时候,我报“29、30”两个数字,我也能先抢到30了;当爸爸报3个数字“27、28、29”的时候,我报“30”一个数字就赢定了。看来,先报到数字26绝对是胜利的保证。那么,除了抢到数字26之外呢?在之前的回合中我还要确定抢到哪些数字才能确保自己胜利呢?按照先抢到数字26后的方法,我进行了推算:如果要赢,这些数字在每一回合中我要牢牢记住,它们是22、18、14、10、6、那么,这是不是这个游戏中的规律呢?找到规律我信心十足的和老爸再玩了一次,老爸先说1,2,我看爸爸吧2抢了,心里不免有些着急。我说3,4,爸爸说5,6,又被爸爸抢到6了!我说7,8,9,爸爸报10,11,12我连忙报13,14,心中暗暗高兴,我终于抢到10啦!!接着,爸爸报3个数字,我就报1个数字;爸爸报2个数字,我就报2个数字;爸爸报1个数字,我就报3个数字。我胜利喽!爸爸也不服气,又玩了几局,可我掌握了规律,怎样都是我赢。老爸问:“怎么那么巧啊?”我笑嘻嘻地说:“这可不是偶然,巧合哦,我可是找到规律了呢!”爸爸也笑了:“其实我也是知道的,你果然很聪明啊。”接着,老爸把规律说了一遍。这个狡猾的爸爸!知道不告诉我,让我费脑筋!原来游戏里也有那么多数学规律啊!我们只要要多动脑,就能发现他们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