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谈谈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4-07-07 04:22:38

谈谈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 新教师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也是现实的。尽管有些是普遍的,有些是极富个性化的,但无论何种类型的问题都不是可怕的,关键是如何对待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⑴学会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为有效的策略。作为新教师,对自己的每一节课的教学行为都要进行积极的反思。每一节课下来,新教师都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的反思:教学环节与教材的处理、教学语言组织、学生学习主动性调动、教学任务与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时间的分配,以及教学设计的科学与合理性等,并及时做好反思记录,写出反思笔记,从而为下一次课或下一轮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借鉴与参考。⑵学会与同伴交流合作,在借鉴与分享中进步 广大新教师,最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是学科教师同伴,特别是担任平行班学科教学的老教师、有经验的教师。作为新教师要积极与学科同伴就教学内容、教材处理、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在坚持自己创造性主见的基础上,积极借鉴有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分享他们的教学成果,特别是同一年级同学科教师之间,要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做到资源共享、教学同步、教学要求一致,这既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需要,也是促进教学水平共同提高的需要。学会与同伴的交流与合作,对新教师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青年教师一定要树立诚恳的态度,务实求真的精神,密切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借鉴与分享中进步。⑶学会教育科研,在以校为本的教科研中成长 新教师往往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但普遍缺少的是教学实践经验,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本身就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当然,根据新教师存在的普遍性及个性化的问题,最为迫切需要的是积极参加以校为本的教科研。作为新教师,首先要明确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要树立正确的教科研的态度,要把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当作提高能力、促进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校本教研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排除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⑷学会教学资源的开发,重视素材性资源运用 新教师最需要的是教学资源,最缺少的是教学资源利用能力。新教师要不断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开发各种服务于教学的课程资源,同时也要不断积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资源,既包括成功的教学案例,也包括失败的教学课例。由于新教师与学生年龄相仿,容易勾通,因此,要重视诸如个人学习经验与策略、教学积极性等素材性资源的运用,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益。⑸学会在学习中内化,让能力与水平同步提高 新教师的学习,包括听课、学习专业理论、教学观摩等。每一位新教师都要学会听课、评课,学会借鉴与研究他们的教学观、教学艺术、教学行为,要不断学习专业理论,增强专业发展后劲,还要认真对待每一次观摩教学。但要注意的是,新教师的学习,不仅要有积极性和热情,更要注意策略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决不能照搬照抄,不加选择地要把学到的东西直接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学习,学习,既要学,还要见习,即积极把学习到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开展课题研究有利于教师科研素养的提高和教师的发展课题研究可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使教师可以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1、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的深化,校本教研的本质是对已有实践的反思和提炼,又是对未来发展的预测和把握;是对教育现象的分析和提升,又是对教育本质的探究和概括。它需要知识、能力、智慧和良好的科研素质。2、教师发展首先要对教师职业这一概念进行时代的重建,把它看成升华自我,完善自我,有着丰富创造力和生命活力的职业。3、教师这一概念绝不应被平庸填塞,应与高尚、创造、探究为伍。教育的劳动性质不是简单、枯燥、接受,是复杂、有意义的劳动,充满了发现的喜悦和探究的乐趣。开展课题研究有利于教师科研素养的提高和教师的发展课题研究可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使教师可以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1、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的深化,校本教研的本质是对已有实践的反思和提炼,又是对未来发展的预测和把握;是对教育现象的分析和提升,又是对教育本质的探究和概括。它需要知识、能力、智慧和良好的科研素质。2、教师发展首先要对教师职业这一概念进行时代的重建,把它看成升华自我,完善自我,有着丰富创造力和生命活力的职业。3、教师这一概念绝不应被平庸填塞,应与高尚、创造、探究为伍。教育的劳动性质不是简单、枯燥、接受,是复杂、有意义的劳动,充满了发现的喜悦和探究的乐趣。

一、教师为什么要做课题研究?1、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要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许多名师成了搞教育科研的最大受益者(如桃花江小学就因此出了九位特级教师,益阳市一中更是由教科室主任带领12人团队参加这次培训),完全可以说:“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2、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做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的问题,有学生行为习惯、道德表现的问题,有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有学校管理模式的问题。但要注意,一线教师脱离教学实践做研究,做那些大而空的课题,徒劳无益。3、有助于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4、有助于形成科研教学意识。我们都知道,做课题时少不了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反思。综上所述,教育科研是当代教师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当代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之一。课题驱动、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师职业化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必须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二、课题研究的一般途径(一)课题研究的过程与阶段划分课题研究一般是按照以下流程来实施的:选题——学习与查阅资料——课题申报与课题评审立项——开题论证——开展研究——中期评估检查——完成研究报告,申请结题——评奖推广(二)关于选题1、选题的基本原则:一是前瞻性原则,对象要新,视角要新;二是科学性原则;三是可行性原则,选题要与客观实践相符,可实现;四是价值性原则,要能够运用于教学实践,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五是明确性原则,选题能够准确反应各研究要素的内涵和外延。2、选题注意事项:一是从实际出发,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二是不要贪大求全;三是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要有问题意识,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在平时教学中发现问题,总结教学经验;四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3、选课题从哪些方面入手⑴从有关部门发布的课题指南中得到课题每个地方都有教育科学研究管理机构或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比如湖南的是“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安化县教育局的“微型课题研究”),这些机构或部门在一定的时间范围里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一些教育科研课题指南。对这些《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进一步具体化,提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问题来。当然,这些问题是否有研究的价值,还得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论证。⑵从教学实际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中提出课题在你的工作中哪些问题是急需解决的?是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问题,是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不尽人意,还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像这样一些问题中往往就有你要找的课题。例如,有些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很有成效,特别是对一些“捣蛋”的学生的教育管理很有一套,于是有教师就提出:“运用非常规性方法进行班级进行管理的研究”的课题。⑶从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课题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天天完成的教学工作和所看到的现象好像没有任何特别的感觉,对这些工作和现象似乎都已成为了一种习惯,甚至也不愿意多考虑它一下,因为它太平常、太普通了。然而,一个具有敏锐思维的人往往可以看出其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正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有价值的课题。比如,有些教师通过大量的听课发现,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很多话学生并没有注意听,也没有认真地去听,而在老师看来这些话又是对学生的学习有影响的,于是就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的课题。⑷从其他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中移植和借鉴而提出课题人们常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先进经验、方法应用在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和作用呢?这恐怕也是一个很具有吸引力的问题。例如,能不能采用写作文的教学方法进行数学教学?英语教学中特别注重情境教学和对话,这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语法和词汇的理解和应用,如果将它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来又将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像这样的问题很多,只要你放开思路,大胆地设想,就不愁找不到你所关心的、有价值的问题,只要你能提出问题,课题也就会很容易得到了。(三)关于方案设计一个详尽的课题方案,是课题研究成功的保障。曾不止一次地听搞科研的专家说:课题方案制定好了,课题也就做好了一半。设计方案的基本框架:(1)课题名称 (2)问题的提出 (3)研究的依据和研究假设(4)研究的内容(5)研究的方法 (6)研究对象(7)研究步骤 (8)研究保障 (9)成果预测(10)课题组的组成及分工 (11)经费预算 (12)资料附录(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都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这里介绍几种课题研究的方法。调查法 即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材料,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方法。基本步骤为:选择课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制定调查方案→开展调查→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文献法 文献研究法就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献包括图书杂志、电子资源、档案文件、会议资料等。基本步骤为:确立课题→搜集文献→阅读文献、做好摘记→分析文献→得出结论、提炼观点。实验法 借鉴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在教育实践中采取的“假设—求证”活动。基本步骤为:提出研究假设→选择实验对象→进行前测→开始实验→进行后测→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撰写实验报告。案例法 以具体的事例、题例、课例为研究对象,在了解、认识、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出一些更为积极的教育方法的过程。基本步骤为:确立案例(比如教学设计)→呈现案例发生的过程(比如教学实录)→分析和诊断案例(比如教学反思)→归纳结论、得出启示。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强对实践活动及其所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而进行的反思研究。步骤: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行动研究可以理解为,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或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做到“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叙事研究法 所谓叙事研究就是抓住人类经验的故事性特征进行研究,并用故事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式。其基本步骤为: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访谈(记述事件)→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教学反思)。叙事研究可以使教师看到平时司空见惯的事情的意义,通过对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对待这个问题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叙述,达到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的目的。必须注意,在教育科研中,仅用单一的方法进行研究难以得出科学研究结果,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与局限性。采用单一的方法,往往只能获取部分信息,而遗漏许多其它有用信息,难以做出全面准确的结论。因此提倡使用综合的方法,或几种方法并用,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进行研究。例如进行某项调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以得到大量数据,但也要辅之以访谈调查,以使结论更加可靠,材料更加丰富。(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呈现形式课题研究的成果分为报告类和行动实践类。报告类主要包括:1、结题报告:结题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主要依据。2、哲理型论文:用深刻的哲理和严密的逻辑论证来说明问题,一般应用于理论性研究成果。要求论点明确,论据确凿,论述严密,清楚展示理论观点和体系的形成过程。也称学术论文。3、实验报告:在教育科研活动中,针对某个做法或某个教育问题,运用以实验为主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观测、分析、综合、判断,如实、系统、科学地将其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写成文章,就是教育实验报告。4、经验总结:对教育经验活动及经验认识进行分析、加工、制作、整理,形成较为系统的、合乎逻辑的认识,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从而揭示教育实践的客观规律。5、调查报告:根据教育实践的需要和预期的目的,运用观察、测量、采集、询问等调研手段对有关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后写出的书面报告。研究者可以进入现场考察,也可间接调查。6、教育评论:对教育教学思想、现象和个案进行评论的文章。行动实践类主要包括:1、研究日志:记录的是教师所观察到的、所感受到的、所解释的和反思的内容。2、教育叙事:教师在行动研究过程中用叙事的方法所做的某些简短的记录,也指教师在行动研究中采用叙事方法写作的成型的研究成果。3、教育案例:教师将发生的事例经过一定的思维加工,以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是重新认识,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4、教学课例:强调对上课事实进行详细的罗列以及加上简要的评析或反思。5、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中一段教学经历的批判性思考,肯定其中可取的做法并分析原因,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成因加以分析。6、音像作品:在研究过程中录制或摄制的音像材料。三、消除当前教育科研的一些不良现象1、前紧后松,无影无踪。一些课题立项后并没有开展实质性的研究,形成开题放“响炮”,研究放“空炮”,结题放“哑炮”的局面。2010年安化在市里立项的课题多达47项,最终只有3项参与结题,数据一公布,全场哗然,但这3项中有我们清塘课题组的《走进清塘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顺利结题并在网上公投评为市三等奖。2、人浮于事,两手空空。课题立项后,课题组成员没有落实分工。人浮于事,课题组名存实亡,只有一两个人做点事,其他人都是空挂名享受成果,到结题的时候手上几乎没有有价值的资料。3、注重形式,忽视过程。据了解,很多课题就是匆匆开题,迅速结题,没有过程,结题报告中的结论是事先都有了的。通常的做法是:做几节课,写几篇文章,到网上找几篇相关文章东拼西凑,据为己有,甚至把过去做的事情拿来炒炒冷饭,套上新的理念,贴个新标签,升华一下,就宣称解决了重大难题,意义深远,徒有其名,而无其实,这种课题往往难以结题,即使勉强结了题也没有多少价值。4、跟风而上,创新不足。课题研究要有创新,创新不是跟风,著作要读,专家的理论要学,研究的方法要学,但不能总停留在“复述”的层面上,要想办法使专家的理念、方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就必须使课题研究的内容贴近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范围不宜太宽太泛,目标不宜太高太玄。研究的方法最好是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主的微观研究,研究过程应该与改进和提升教师自己的教学能力密切相关,策略、方法应该方便教师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建立关联,使而后生成的东西可以成为校本研究的对象和过程,不能让教师望而却步。一旦“校本”的东西实实在在了,这个研究才有了存在的价值。5、闭门造车,缺乏引领。我们看到一线教师做课题一般是孤军奋战,没有形成研究团队。我认为,要使研究具有生命力,就要获得各个方面的支持。一个成功的课题研究,离不开专家的支持。课题最终是否成功,最现实的是你做的课题是否获奖,要得到专家的认可。因此,做课题还要去找教研员、科研专家等进行沟通,尽可能得到他们的指点,使研究的课题更具有严密性、科学性。“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范文澜先生这幅对联告诉我们,做课题研究首先要有坐十年乃至二十年冷板凳的思想准备,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去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决心。这正是我们做课题研究应当具备的精神,让我们以此共勉!

谈谈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和作用

(一)撰写教学论文,是中小学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途径和方法。撰写教学论文的过程中,通过课题研究,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各种新的教育科学理论,联系自己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和良策,实际上也是一种有效的进修学习。实践证明,通过撰写教学论文,带着研究课题学习理论,收集有关信息资料,目标方向明确,印象特别深刻。特别是亲手动笔撰写文章,自身获得了成功的内心体验,更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的必然过程。 (二)撰写教学论文,有助于锻炼思维,提高科研能力。撰写教学论文,是一项艰巨的脑力劳动过程。不论是选题立意、组织材料、遣词造句、谋篇构思,还是逻辑推理、层层论证、以理服人,写作过程本身对我们来讲,就是一种严格的逻辑思维训练。为了把自己头脑中无形的思维活动变成有形的文字表述,我们就需要反复地推敲,通过写作论证的过程,使自己对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看法,更加全面深入,更加系统化。(三)撰写教学论文,有助于检查工作中的疏漏,发现新的问题。人们通常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完成一项工作,搞完一次活动或实验时,常常对于工作结果很满意,“自我感觉良好”。但事后在撰写教学论文时,静思回味,就会发现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尽如人意的疏漏。有些情况可能摸得不准,了解得不那么全面,还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把工作做好。所以,撰写教学论文,会使我们发现原来没有发现的问题,查出工作中的疏漏,有利于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四)撰写教学论文,便于别人学习和参考,能促进学术交流,有利于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我们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好不容易搞完了一项教学研究工作,不论这项研究工作的意义是大是小,只要是实事求是的研究,就值得写出来,记载下来。即使是错误的教训,也应该指出它的弊端,以供他人借鉴。教学论文在报刊上发表,或在研讨会上宣读交流,还将起到更大的作用。

首先,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都将得到不断提高。有不少教师只凭经验工作,在不自觉中经过多年反复的教学实践,也能积累一些零散的经验,但不成体系,没有规律,结果越教越落伍,越教越“糊涂”,教龄虽长,却跟不上时代步伐。我们也看到一些积极参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教师,他们明确一定的任务、目标,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不断增强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范围不断扩大,感知程度不断加深,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是系统的和精确的,明显地给工作带来了巨大裨益。 其次,在进行教育科研的过程中,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学术理论水平将不断得到提高。语文教师,天天教语文,讲语文,能娴熟地准确运用祖国的语言,这本该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一大优势。然而,事实上有不少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或口语或书面)却并不理想。我们在观摩一些语文课时发现,有些语文教师上语文课不仅普通话水平低,而且教学语言拖沓不简练,干瘪不生动;不能根据教学需要运用适当的语词语调,语言表达效果不尽如人意。不可讳言,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不少语文教师不仅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教研论文或文学美文,甚至连一篇工作总结或发言稿都写不完整。试想,教师没有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又如何去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呢?教师不能写“下水”作文,又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呢?毋庸置疑,积极参加教育科学研究,经常开展一些经验交流,多分析研究一些教育教学规律,常撰写一些各类文章,有意识地加强语言文字功夫,无疑会大大提高我们教师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有利于丰富语文教学理论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任何一门科学或艺术,都离不开科学的理论,并且任何一种理论都是以无数的实践探索和科学实验为基础的。语文教学当然也不例外。无论是对语文教学的性质、目的的认识,还是在教材体系、教学方法、教育理论上的新成就,也无不与教育科学实验和研究紧密联系,如70年代,东北师范大学附中、北京景山学校等许多实验学校开展的“读写结合”实验研究,北京大学附中、上海光明中学等校进行的“语言和思维训练”实验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一附中等学校进行的“分类集中分阶段进行语言训练”实验研究等。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涌现的钱梦龙的“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于漪的“情感教学法”、魏书生的“课堂教学六步法”等语文教学模式,都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科学研究、摸索总结得出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如今,语文教育也将迈向21世纪。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语文教学的内容、目标、方法、手段等都在不断改变,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结构等新要求,呼唤着更科学、更完善的语文教育理论的创建。而新的教育理论的诞生,当然离不开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展开广泛的语文教育科学研究。因此,值此世纪之交,新的时期为我们的语文教育科研展现了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三)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是为了不教,“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做人,做社会的够格的成员,做国家的够格的公民”。可以说,叶圣陶准确地揭示了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即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合格人才。而语文教育对于培养合格人才又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因为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语言是人们交际信息的载体,语言还是人们思维活动的武器。所以,语言表达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创造能力的优劣,还将影响到学生艺术素养和思想品德的养成,影响到对其他各科知识的掌握。因此,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产生巨大作用。所谓素质,是指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经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特别是通过外在文化的“内化”和促进身心的发展,形成的一种内在的、综合的、稳定的个性特征。它不仅外显为能力,能力从本质上只是智力品质的表现,还包括思想、品德、情感、意志等非智力方面的品质。但是,如何才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呢?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就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方法。语文教育科研就是要我们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即在反反复复实践中探索教育规律,形成科学理论,再用科学理论去指导实践,按客观规律实施教育。没有实践,就不可能有理论,但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实践就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所以,为了不断提高语文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合新世纪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必须积极广泛地开展语文教育科学研究。

一、教师为什么要做课题研究?1、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要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许多名师成了搞教育科研的最大受益者(如桃花江小学就因此出了九位特级教师,益阳市一中更是由教科室主任带领12人团队参加这次培训),完全可以说:“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2、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做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的问题,有学生行为习惯、道德表现的问题,有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有学校管理模式的问题。但要注意,一线教师脱离教学实践做研究,做那些大而空的课题,徒劳无益。3、有助于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4、有助于形成科研教学意识。我们都知道,做课题时少不了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反思。综上所述,教育科研是当代教师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当代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之一。课题驱动、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师职业化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必须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二、课题研究的一般途径(一)课题研究的过程与阶段划分课题研究一般是按照以下流程来实施的:选题——学习与查阅资料——课题申报与课题评审立项——开题论证——开展研究——中期评估检查——完成研究报告,申请结题——评奖推广(二)关于选题1、选题的基本原则:一是前瞻性原则,对象要新,视角要新;二是科学性原则;三是可行性原则,选题要与客观实践相符,可实现;四是价值性原则,要能够运用于教学实践,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五是明确性原则,选题能够准确反应各研究要素的内涵和外延。2、选题注意事项:一是从实际出发,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二是不要贪大求全;三是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要有问题意识,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在平时教学中发现问题,总结教学经验;四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3、选课题从哪些方面入手⑴从有关部门发布的课题指南中得到课题每个地方都有教育科学研究管理机构或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比如湖南的是“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安化县教育局的“微型课题研究”),这些机构或部门在一定的时间范围里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一些教育科研课题指南。对这些《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进一步具体化,提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问题来。当然,这些问题是否有研究的价值,还得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论证。⑵从教学实际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中提出课题在你的工作中哪些问题是急需解决的?是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问题,是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不尽人意,还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像这样一些问题中往往就有你要找的课题。例如,有些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很有成效,特别是对一些“捣蛋”的学生的教育管理很有一套,于是有教师就提出:“运用非常规性方法进行班级进行管理的研究”的课题。⑶从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课题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天天完成的教学工作和所看到的现象好像没有任何特别的感觉,对这些工作和现象似乎都已成为了一种习惯,甚至也不愿意多考虑它一下,因为它太平常、太普通了。然而,一个具有敏锐思维的人往往可以看出其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正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有价值的课题。比如,有些教师通过大量的听课发现,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很多话学生并没有注意听,也没有认真地去听,而在老师看来这些话又是对学生的学习有影响的,于是就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的课题。⑷从其他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中移植和借鉴而提出课题人们常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先进经验、方法应用在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和作用呢?这恐怕也是一个很具有吸引力的问题。例如,能不能采用写作文的教学方法进行数学教学?英语教学中特别注重情境教学和对话,这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语法和词汇的理解和应用,如果将它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来又将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像这样的问题很多,只要你放开思路,大胆地设想,就不愁找不到你所关心的、有价值的问题,只要你能提出问题,课题也就会很容易得到了。(三)关于方案设计一个详尽的课题方案,是课题研究成功的保障。曾不止一次地听搞科研的专家说:课题方案制定好了,课题也就做好了一半。设计方案的基本框架:(1)课题名称 (2)问题的提出 (3)研究的依据和研究假设(4)研究的内容(5)研究的方法 (6)研究对象(7)研究步骤 (8)研究保障 (9)成果预测(10)课题组的组成及分工 (11)经费预算 (12)资料附录(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都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这里介绍几种课题研究的方法。调查法 即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材料,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方法。基本步骤为:选择课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制定调查方案→开展调查→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文献法 文献研究法就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献包括图书杂志、电子资源、档案文件、会议资料等。基本步骤为:确立课题→搜集文献→阅读文献、做好摘记→分析文献→得出结论、提炼观点。实验法 借鉴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在教育实践中采取的“假设—求证”活动。基本步骤为:提出研究假设→选择实验对象→进行前测→开始实验→进行后测→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撰写实验报告。案例法 以具体的事例、题例、课例为研究对象,在了解、认识、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出一些更为积极的教育方法的过程。基本步骤为:确立案例(比如教学设计)→呈现案例发生的过程(比如教学实录)→分析和诊断案例(比如教学反思)→归纳结论、得出启示。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强对实践活动及其所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而进行的反思研究。步骤: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行动研究可以理解为,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或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做到“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叙事研究法 所谓叙事研究就是抓住人类经验的故事性特征进行研究,并用故事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式。其基本步骤为: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访谈(记述事件)→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教学反思)。叙事研究可以使教师看到平时司空见惯的事情的意义,通过对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对待这个问题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叙述,达到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的目的。必须注意,在教育科研中,仅用单一的方法进行研究难以得出科学研究结果,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与局限性。采用单一的方法,往往只能获取部分信息,而遗漏许多其它有用信息,难以做出全面准确的结论。因此提倡使用综合的方法,或几种方法并用,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进行研究。例如进行某项调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以得到大量数据,但也要辅之以访谈调查,以使结论更加可靠,材料更加丰富。(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呈现形式课题研究的成果分为报告类和行动实践类。报告类主要包括:1、结题报告:结题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主要依据。2、哲理型论文:用深刻的哲理和严密的逻辑论证来说明问题,一般应用于理论性研究成果。要求论点明确,论据确凿,论述严密,清楚展示理论观点和体系的形成过程。也称学术论文。3、实验报告:在教育科研活动中,针对某个做法或某个教育问题,运用以实验为主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观测、分析、综合、判断,如实、系统、科学地将其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写成文章,就是教育实验报告。4、经验总结:对教育经验活动及经验认识进行分析、加工、制作、整理,形成较为系统的、合乎逻辑的认识,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从而揭示教育实践的客观规律。5、调查报告:根据教育实践的需要和预期的目的,运用观察、测量、采集、询问等调研手段对有关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后写出的书面报告。研究者可以进入现场考察,也可间接调查。6、教育评论:对教育教学思想、现象和个案进行评论的文章。行动实践类主要包括:1、研究日志:记录的是教师所观察到的、所感受到的、所解释的和反思的内容。2、教育叙事:教师在行动研究过程中用叙事的方法所做的某些简短的记录,也指教师在行动研究中采用叙事方法写作的成型的研究成果。3、教育案例:教师将发生的事例经过一定的思维加工,以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是重新认识,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4、教学课例:强调对上课事实进行详细的罗列以及加上简要的评析或反思。5、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中一段教学经历的批判性思考,肯定其中可取的做法并分析原因,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成因加以分析。6、音像作品:在研究过程中录制或摄制的音像材料。三、消除当前教育科研的一些不良现象1、前紧后松,无影无踪。一些课题立项后并没有开展实质性的研究,形成开题放“响炮”,研究放“空炮”,结题放“哑炮”的局面。2010年安化在市里立项的课题多达47项,最终只有3项参与结题,数据一公布,全场哗然,但这3项中有我们清塘课题组的《走进清塘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顺利结题并在网上公投评为市三等奖。2、人浮于事,两手空空。课题立项后,课题组成员没有落实分工。人浮于事,课题组名存实亡,只有一两个人做点事,其他人都是空挂名享受成果,到结题的时候手上几乎没有有价值的资料。3、注重形式,忽视过程。据了解,很多课题就是匆匆开题,迅速结题,没有过程,结题报告中的结论是事先都有了的。通常的做法是:做几节课,写几篇文章,到网上找几篇相关文章东拼西凑,据为己有,甚至把过去做的事情拿来炒炒冷饭,套上新的理念,贴个新标签,升华一下,就宣称解决了重大难题,意义深远,徒有其名,而无其实,这种课题往往难以结题,即使勉强结了题也没有多少价值。4、跟风而上,创新不足。课题研究要有创新,创新不是跟风,著作要读,专家的理论要学,研究的方法要学,但不能总停留在“复述”的层面上,要想办法使专家的理念、方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就必须使课题研究的内容贴近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范围不宜太宽太泛,目标不宜太高太玄。研究的方法最好是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主的微观研究,研究过程应该与改进和提升教师自己的教学能力密切相关,策略、方法应该方便教师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建立关联,使而后生成的东西可以成为校本研究的对象和过程,不能让教师望而却步。一旦“校本”的东西实实在在了,这个研究才有了存在的价值。5、闭门造车,缺乏引领。我们看到一线教师做课题一般是孤军奋战,没有形成研究团队。我认为,要使研究具有生命力,就要获得各个方面的支持。一个成功的课题研究,离不开专家的支持。课题最终是否成功,最现实的是你做的课题是否获奖,要得到专家的认可。因此,做课题还要去找教研员、科研专家等进行沟通,尽可能得到他们的指点,使研究的课题更具有严密性、科学性。“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范文澜先生这幅对联告诉我们,做课题研究首先要有坐十年乃至二十年冷板凳的思想准备,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去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决心。这正是我们做课题研究应当具备的精神,让我们以此共勉!

谈谈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与价值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其实选择学电脑是很不错的,出来基本不愁找工作的问题,还有些也可以自己创业都行。

教育学第12页下方(一)教育理论的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点,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学课程中,通过教育本质、教育功能、教育目的等教育学知识的学习,可全面地提升教师的教育文化底蕴和教育理论修养,从而促进教师对自身所形成或正在形成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思想的理性思考。(二)教育理论是对教育实践的理性阐释,具有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的功能。它可以科学地回答与解释关于教育实践“是什么”、“为什么”与“怎么样”的基本问题,从而揭示其本质与规律。教师通过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认识教育规律,从而按照教育规律指导教育教学,提高其教育实践活动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三)教育学也是关于教育教学方法的理论。通过教育教学方法等相关理论的教学,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确定教学的进度和教学重点;根据人的成长规律,从道德认知、能力等方面确定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一、教师为什么要做课题研究?1、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要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许多名师成了搞教育科研的最大受益者(如桃花江小学就因此出了九位特级教师,益阳市一中更是由教科室主任带领12人团队参加这次培训),完全可以说:“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2、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做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的问题,有学生行为习惯、道德表现的问题,有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有学校管理模式的问题。但要注意,一线教师脱离教学实践做研究,做那些大而空的课题,徒劳无益。3、有助于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4、有助于形成科研教学意识。我们都知道,做课题时少不了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反思。综上所述,教育科研是当代教师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当代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之一。课题驱动、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师职业化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必须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二、课题研究的一般途径(一)课题研究的过程与阶段划分课题研究一般是按照以下流程来实施的:选题——学习与查阅资料——课题申报与课题评审立项——开题论证——开展研究——中期评估检查——完成研究报告,申请结题——评奖推广(二)关于选题1、选题的基本原则:一是前瞻性原则,对象要新,视角要新;二是科学性原则;三是可行性原则,选题要与客观实践相符,可实现;四是价值性原则,要能够运用于教学实践,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五是明确性原则,选题能够准确反应各研究要素的内涵和外延。2、选题注意事项:一是从实际出发,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二是不要贪大求全;三是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要有问题意识,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在平时教学中发现问题,总结教学经验;四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3、选课题从哪些方面入手⑴从有关部门发布的课题指南中得到课题每个地方都有教育科学研究管理机构或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比如湖南的是“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安化县教育局的“微型课题研究”),这些机构或部门在一定的时间范围里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一些教育科研课题指南。对这些《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进一步具体化,提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问题来。当然,这些问题是否有研究的价值,还得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论证。⑵从教学实际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中提出课题在你的工作中哪些问题是急需解决的?是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问题,是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不尽人意,还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像这样一些问题中往往就有你要找的课题。例如,有些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很有成效,特别是对一些“捣蛋”的学生的教育管理很有一套,于是有教师就提出:“运用非常规性方法进行班级进行管理的研究”的课题。⑶从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课题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天天完成的教学工作和所看到的现象好像没有任何特别的感觉,对这些工作和现象似乎都已成为了一种习惯,甚至也不愿意多考虑它一下,因为它太平常、太普通了。然而,一个具有敏锐思维的人往往可以看出其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正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有价值的课题。比如,有些教师通过大量的听课发现,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很多话学生并没有注意听,也没有认真地去听,而在老师看来这些话又是对学生的学习有影响的,于是就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的课题。⑷从其他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中移植和借鉴而提出课题人们常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先进经验、方法应用在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和作用呢?这恐怕也是一个很具有吸引力的问题。例如,能不能采用写作文的教学方法进行数学教学?英语教学中特别注重情境教学和对话,这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语法和词汇的理解和应用,如果将它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来又将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像这样的问题很多,只要你放开思路,大胆地设想,就不愁找不到你所关心的、有价值的问题,只要你能提出问题,课题也就会很容易得到了。(三)关于方案设计一个详尽的课题方案,是课题研究成功的保障。曾不止一次地听搞科研的专家说:课题方案制定好了,课题也就做好了一半。设计方案的基本框架:(1)课题名称 (2)问题的提出 (3)研究的依据和研究假设(4)研究的内容(5)研究的方法 (6)研究对象(7)研究步骤 (8)研究保障 (9)成果预测(10)课题组的组成及分工 (11)经费预算 (12)资料附录(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都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这里介绍几种课题研究的方法。调查法 即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材料,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方法。基本步骤为:选择课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制定调查方案→开展调查→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文献法 文献研究法就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献包括图书杂志、电子资源、档案文件、会议资料等。基本步骤为:确立课题→搜集文献→阅读文献、做好摘记→分析文献→得出结论、提炼观点。实验法 借鉴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在教育实践中采取的“假设—求证”活动。基本步骤为:提出研究假设→选择实验对象→进行前测→开始实验→进行后测→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撰写实验报告。案例法 以具体的事例、题例、课例为研究对象,在了解、认识、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出一些更为积极的教育方法的过程。基本步骤为:确立案例(比如教学设计)→呈现案例发生的过程(比如教学实录)→分析和诊断案例(比如教学反思)→归纳结论、得出启示。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强对实践活动及其所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而进行的反思研究。步骤: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行动研究可以理解为,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或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做到“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叙事研究法 所谓叙事研究就是抓住人类经验的故事性特征进行研究,并用故事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式。其基本步骤为: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访谈(记述事件)→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教学反思)。叙事研究可以使教师看到平时司空见惯的事情的意义,通过对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对待这个问题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叙述,达到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的目的。必须注意,在教育科研中,仅用单一的方法进行研究难以得出科学研究结果,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与局限性。采用单一的方法,往往只能获取部分信息,而遗漏许多其它有用信息,难以做出全面准确的结论。因此提倡使用综合的方法,或几种方法并用,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进行研究。例如进行某项调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以得到大量数据,但也要辅之以访谈调查,以使结论更加可靠,材料更加丰富。(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呈现形式课题研究的成果分为报告类和行动实践类。报告类主要包括:1、结题报告:结题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主要依据。2、哲理型论文:用深刻的哲理和严密的逻辑论证来说明问题,一般应用于理论性研究成果。要求论点明确,论据确凿,论述严密,清楚展示理论观点和体系的形成过程。也称学术论文。3、实验报告:在教育科研活动中,针对某个做法或某个教育问题,运用以实验为主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观测、分析、综合、判断,如实、系统、科学地将其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写成文章,就是教育实验报告。4、经验总结:对教育经验活动及经验认识进行分析、加工、制作、整理,形成较为系统的、合乎逻辑的认识,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从而揭示教育实践的客观规律。5、调查报告:根据教育实践的需要和预期的目的,运用观察、测量、采集、询问等调研手段对有关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后写出的书面报告。研究者可以进入现场考察,也可间接调查。6、教育评论:对教育教学思想、现象和个案进行评论的文章。行动实践类主要包括:1、研究日志:记录的是教师所观察到的、所感受到的、所解释的和反思的内容。2、教育叙事:教师在行动研究过程中用叙事的方法所做的某些简短的记录,也指教师在行动研究中采用叙事方法写作的成型的研究成果。3、教育案例:教师将发生的事例经过一定的思维加工,以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是重新认识,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4、教学课例:强调对上课事实进行详细的罗列以及加上简要的评析或反思。5、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中一段教学经历的批判性思考,肯定其中可取的做法并分析原因,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成因加以分析。6、音像作品:在研究过程中录制或摄制的音像材料。三、消除当前教育科研的一些不良现象1、前紧后松,无影无踪。一些课题立项后并没有开展实质性的研究,形成开题放“响炮”,研究放“空炮”,结题放“哑炮”的局面。2010年安化在市里立项的课题多达47项,最终只有3项参与结题,数据一公布,全场哗然,但这3项中有我们清塘课题组的《走进清塘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顺利结题并在网上公投评为市三等奖。2、人浮于事,两手空空。课题立项后,课题组成员没有落实分工。人浮于事,课题组名存实亡,只有一两个人做点事,其他人都是空挂名享受成果,到结题的时候手上几乎没有有价值的资料。3、注重形式,忽视过程。据了解,很多课题就是匆匆开题,迅速结题,没有过程,结题报告中的结论是事先都有了的。通常的做法是:做几节课,写几篇文章,到网上找几篇相关文章东拼西凑,据为己有,甚至把过去做的事情拿来炒炒冷饭,套上新的理念,贴个新标签,升华一下,就宣称解决了重大难题,意义深远,徒有其名,而无其实,这种课题往往难以结题,即使勉强结了题也没有多少价值。4、跟风而上,创新不足。课题研究要有创新,创新不是跟风,著作要读,专家的理论要学,研究的方法要学,但不能总停留在“复述”的层面上,要想办法使专家的理念、方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就必须使课题研究的内容贴近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范围不宜太宽太泛,目标不宜太高太玄。研究的方法最好是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主的微观研究,研究过程应该与改进和提升教师自己的教学能力密切相关,策略、方法应该方便教师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建立关联,使而后生成的东西可以成为校本研究的对象和过程,不能让教师望而却步。一旦“校本”的东西实实在在了,这个研究才有了存在的价值。5、闭门造车,缺乏引领。我们看到一线教师做课题一般是孤军奋战,没有形成研究团队。我认为,要使研究具有生命力,就要获得各个方面的支持。一个成功的课题研究,离不开专家的支持。课题最终是否成功,最现实的是你做的课题是否获奖,要得到专家的认可。因此,做课题还要去找教研员、科研专家等进行沟通,尽可能得到他们的指点,使研究的课题更具有严密性、科学性。“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范文澜先生这幅对联告诉我们,做课题研究首先要有坐十年乃至二十年冷板凳的思想准备,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去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决心。这正是我们做课题研究应当具备的精神,让我们以此共勉!

开展课题研究有利于教师科研素养的提高和教师的发展课题研究可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使教师可以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1、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的深化,校本教研的本质是对已有实践的反思和提炼,又是对未来发展的预测和把握;是对教育现象的分析和提升,又是对教育本质的探究和概括。它需要知识、能力、智慧和良好的科研素质。2、教师发展首先要对教师职业这一概念进行时代的重建,把它看成升华自我,完善自我,有着丰富创造力和生命活力的职业。3、教师这一概念绝不应被平庸填塞,应与高尚、创造、探究为伍。教育的劳动性质不是简单、枯燥、接受,是复杂、有意义的劳动,充满了发现的喜悦和探究的乐趣。开展课题研究有利于教师科研素养的提高和教师的发展课题研究可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使教师可以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1、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的深化,校本教研的本质是对已有实践的反思和提炼,又是对未来发展的预测和把握;是对教育现象的分析和提升,又是对教育本质的探究和概括。它需要知识、能力、智慧和良好的科研素质。2、教师发展首先要对教师职业这一概念进行时代的重建,把它看成升华自我,完善自我,有着丰富创造力和生命活力的职业。3、教师这一概念绝不应被平庸填塞,应与高尚、创造、探究为伍。教育的劳动性质不是简单、枯燥、接受,是复杂、有意义的劳动,充满了发现的喜悦和探究的乐趣。

谈谈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和价值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其实选择学电脑是很不错的,出来基本不愁找工作的问题,还有些也可以自己创业都行。

教育学有助于师范生形成教育思想教育学有助于师范生提升教育智慧

一、教师为什么要做课题研究?1、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要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许多名师成了搞教育科研的最大受益者(如桃花江小学就因此出了九位特级教师,益阳市一中更是由教科室主任带领12人团队参加这次培训),完全可以说:“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2、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做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的问题,有学生行为习惯、道德表现的问题,有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有学校管理模式的问题。但要注意,一线教师脱离教学实践做研究,做那些大而空的课题,徒劳无益。3、有助于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4、有助于形成科研教学意识。我们都知道,做课题时少不了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反思。综上所述,教育科研是当代教师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当代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之一。课题驱动、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师职业化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必须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二、课题研究的一般途径(一)课题研究的过程与阶段划分课题研究一般是按照以下流程来实施的:选题——学习与查阅资料——课题申报与课题评审立项——开题论证——开展研究——中期评估检查——完成研究报告,申请结题——评奖推广(二)关于选题1、选题的基本原则:一是前瞻性原则,对象要新,视角要新;二是科学性原则;三是可行性原则,选题要与客观实践相符,可实现;四是价值性原则,要能够运用于教学实践,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五是明确性原则,选题能够准确反应各研究要素的内涵和外延。2、选题注意事项:一是从实际出发,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二是不要贪大求全;三是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要有问题意识,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在平时教学中发现问题,总结教学经验;四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3、选课题从哪些方面入手⑴从有关部门发布的课题指南中得到课题每个地方都有教育科学研究管理机构或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比如湖南的是“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安化县教育局的“微型课题研究”),这些机构或部门在一定的时间范围里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一些教育科研课题指南。对这些《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进一步具体化,提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问题来。当然,这些问题是否有研究的价值,还得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论证。⑵从教学实际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中提出课题在你的工作中哪些问题是急需解决的?是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问题,是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不尽人意,还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像这样一些问题中往往就有你要找的课题。例如,有些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很有成效,特别是对一些“捣蛋”的学生的教育管理很有一套,于是有教师就提出:“运用非常规性方法进行班级进行管理的研究”的课题。⑶从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课题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天天完成的教学工作和所看到的现象好像没有任何特别的感觉,对这些工作和现象似乎都已成为了一种习惯,甚至也不愿意多考虑它一下,因为它太平常、太普通了。然而,一个具有敏锐思维的人往往可以看出其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正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有价值的课题。比如,有些教师通过大量的听课发现,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很多话学生并没有注意听,也没有认真地去听,而在老师看来这些话又是对学生的学习有影响的,于是就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的课题。⑷从其他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中移植和借鉴而提出课题人们常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先进经验、方法应用在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和作用呢?这恐怕也是一个很具有吸引力的问题。例如,能不能采用写作文的教学方法进行数学教学?英语教学中特别注重情境教学和对话,这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语法和词汇的理解和应用,如果将它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来又将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像这样的问题很多,只要你放开思路,大胆地设想,就不愁找不到你所关心的、有价值的问题,只要你能提出问题,课题也就会很容易得到了。(三)关于方案设计一个详尽的课题方案,是课题研究成功的保障。曾不止一次地听搞科研的专家说:课题方案制定好了,课题也就做好了一半。设计方案的基本框架:(1)课题名称 (2)问题的提出 (3)研究的依据和研究假设(4)研究的内容(5)研究的方法 (6)研究对象(7)研究步骤 (8)研究保障 (9)成果预测(10)课题组的组成及分工 (11)经费预算 (12)资料附录(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都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这里介绍几种课题研究的方法。调查法 即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材料,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方法。基本步骤为:选择课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制定调查方案→开展调查→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文献法 文献研究法就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献包括图书杂志、电子资源、档案文件、会议资料等。基本步骤为:确立课题→搜集文献→阅读文献、做好摘记→分析文献→得出结论、提炼观点。实验法 借鉴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在教育实践中采取的“假设—求证”活动。基本步骤为:提出研究假设→选择实验对象→进行前测→开始实验→进行后测→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撰写实验报告。案例法 以具体的事例、题例、课例为研究对象,在了解、认识、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出一些更为积极的教育方法的过程。基本步骤为:确立案例(比如教学设计)→呈现案例发生的过程(比如教学实录)→分析和诊断案例(比如教学反思)→归纳结论、得出启示。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强对实践活动及其所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而进行的反思研究。步骤: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行动研究可以理解为,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或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做到“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叙事研究法 所谓叙事研究就是抓住人类经验的故事性特征进行研究,并用故事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式。其基本步骤为: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访谈(记述事件)→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教学反思)。叙事研究可以使教师看到平时司空见惯的事情的意义,通过对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对待这个问题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叙述,达到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的目的。必须注意,在教育科研中,仅用单一的方法进行研究难以得出科学研究结果,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与局限性。采用单一的方法,往往只能获取部分信息,而遗漏许多其它有用信息,难以做出全面准确的结论。因此提倡使用综合的方法,或几种方法并用,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进行研究。例如进行某项调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以得到大量数据,但也要辅之以访谈调查,以使结论更加可靠,材料更加丰富。(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呈现形式课题研究的成果分为报告类和行动实践类。报告类主要包括:1、结题报告:结题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主要依据。2、哲理型论文:用深刻的哲理和严密的逻辑论证来说明问题,一般应用于理论性研究成果。要求论点明确,论据确凿,论述严密,清楚展示理论观点和体系的形成过程。也称学术论文。3、实验报告:在教育科研活动中,针对某个做法或某个教育问题,运用以实验为主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观测、分析、综合、判断,如实、系统、科学地将其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写成文章,就是教育实验报告。4、经验总结:对教育经验活动及经验认识进行分析、加工、制作、整理,形成较为系统的、合乎逻辑的认识,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从而揭示教育实践的客观规律。5、调查报告:根据教育实践的需要和预期的目的,运用观察、测量、采集、询问等调研手段对有关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后写出的书面报告。研究者可以进入现场考察,也可间接调查。6、教育评论:对教育教学思想、现象和个案进行评论的文章。行动实践类主要包括:1、研究日志:记录的是教师所观察到的、所感受到的、所解释的和反思的内容。2、教育叙事:教师在行动研究过程中用叙事的方法所做的某些简短的记录,也指教师在行动研究中采用叙事方法写作的成型的研究成果。3、教育案例:教师将发生的事例经过一定的思维加工,以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是重新认识,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4、教学课例:强调对上课事实进行详细的罗列以及加上简要的评析或反思。5、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中一段教学经历的批判性思考,肯定其中可取的做法并分析原因,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成因加以分析。6、音像作品:在研究过程中录制或摄制的音像材料。三、消除当前教育科研的一些不良现象1、前紧后松,无影无踪。一些课题立项后并没有开展实质性的研究,形成开题放“响炮”,研究放“空炮”,结题放“哑炮”的局面。2010年安化在市里立项的课题多达47项,最终只有3项参与结题,数据一公布,全场哗然,但这3项中有我们清塘课题组的《走进清塘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顺利结题并在网上公投评为市三等奖。2、人浮于事,两手空空。课题立项后,课题组成员没有落实分工。人浮于事,课题组名存实亡,只有一两个人做点事,其他人都是空挂名享受成果,到结题的时候手上几乎没有有价值的资料。3、注重形式,忽视过程。据了解,很多课题就是匆匆开题,迅速结题,没有过程,结题报告中的结论是事先都有了的。通常的做法是:做几节课,写几篇文章,到网上找几篇相关文章东拼西凑,据为己有,甚至把过去做的事情拿来炒炒冷饭,套上新的理念,贴个新标签,升华一下,就宣称解决了重大难题,意义深远,徒有其名,而无其实,这种课题往往难以结题,即使勉强结了题也没有多少价值。4、跟风而上,创新不足。课题研究要有创新,创新不是跟风,著作要读,专家的理论要学,研究的方法要学,但不能总停留在“复述”的层面上,要想办法使专家的理念、方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就必须使课题研究的内容贴近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范围不宜太宽太泛,目标不宜太高太玄。研究的方法最好是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主的微观研究,研究过程应该与改进和提升教师自己的教学能力密切相关,策略、方法应该方便教师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建立关联,使而后生成的东西可以成为校本研究的对象和过程,不能让教师望而却步。一旦“校本”的东西实实在在了,这个研究才有了存在的价值。5、闭门造车,缺乏引领。我们看到一线教师做课题一般是孤军奋战,没有形成研究团队。我认为,要使研究具有生命力,就要获得各个方面的支持。一个成功的课题研究,离不开专家的支持。课题最终是否成功,最现实的是你做的课题是否获奖,要得到专家的认可。因此,做课题还要去找教研员、科研专家等进行沟通,尽可能得到他们的指点,使研究的课题更具有严密性、科学性。“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范文澜先生这幅对联告诉我们,做课题研究首先要有坐十年乃至二十年冷板凳的思想准备,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去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决心。这正是我们做课题研究应当具备的精神,让我们以此共勉!

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 新教师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也是现实的。尽管有些是普遍的,有些是极富个性化的,但无论何种类型的问题都不是可怕的,关键是如何对待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⑴学会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为有效的策略。作为新教师,对自己的每一节课的教学行为都要进行积极的反思。每一节课下来,新教师都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的反思:教学环节与教材的处理、教学语言组织、学生学习主动性调动、教学任务与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时间的分配,以及教学设计的科学与合理性等,并及时做好反思记录,写出反思笔记,从而为下一次课或下一轮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借鉴与参考。⑵学会与同伴交流合作,在借鉴与分享中进步 广大新教师,最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是学科教师同伴,特别是担任平行班学科教学的老教师、有经验的教师。作为新教师要积极与学科同伴就教学内容、教材处理、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在坚持自己创造性主见的基础上,积极借鉴有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分享他们的教学成果,特别是同一年级同学科教师之间,要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做到资源共享、教学同步、教学要求一致,这既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需要,也是促进教学水平共同提高的需要。学会与同伴的交流与合作,对新教师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青年教师一定要树立诚恳的态度,务实求真的精神,密切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借鉴与分享中进步。⑶学会教育科研,在以校为本的教科研中成长 新教师往往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但普遍缺少的是教学实践经验,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本身就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当然,根据新教师存在的普遍性及个性化的问题,最为迫切需要的是积极参加以校为本的教科研。作为新教师,首先要明确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要树立正确的教科研的态度,要把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当作提高能力、促进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校本教研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排除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⑷学会教学资源的开发,重视素材性资源运用 新教师最需要的是教学资源,最缺少的是教学资源利用能力。新教师要不断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开发各种服务于教学的课程资源,同时也要不断积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资源,既包括成功的教学案例,也包括失败的教学课例。由于新教师与学生年龄相仿,容易勾通,因此,要重视诸如个人学习经验与策略、教学积极性等素材性资源的运用,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益。⑸学会在学习中内化,让能力与水平同步提高 新教师的学习,包括听课、学习专业理论、教学观摩等。每一位新教师都要学会听课、评课,学会借鉴与研究他们的教学观、教学艺术、教学行为,要不断学习专业理论,增强专业发展后劲,还要认真对待每一次观摩教学。但要注意的是,新教师的学习,不仅要有积极性和热情,更要注意策略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决不能照搬照抄,不加选择地要把学到的东西直接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学习,学习,既要学,还要见习,即积极把学习到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和作用

教育科研的实质就是对教育领域未知的问题做出解答。因此,进行教育科研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确定科研课题。教育科研课题是一个有待于解决、验证或回答的问题。一、科研课题的表述科研课题不宜用肯定的语句表述课题表述不是论文题目的表述。课题是问题,要体现问题生,而论文是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因为已经取得了研究结论,所以论文题目可以用肯定的语句表述。课题如果用肯定语句表述,说明研究者对教育科研的实质、对科研课题的涵义还不理解。科研课题可以用陈述句或疑问句表述,比如“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基础”就不能作为科研课题,应改为“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研究”,或“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其语文成绩的研究”。2.科研课题应是个有确定涵义的具体问题科研课题不能太大、太笼统,否则研究就无法下手。尤其对中小学教师来说,选题宜小不宜大,宜易不宜难。要小题大做,不能大题小做。课题越大,研究越空,比如“学生学习规律的研究”就无法下手。如果把课题确定为“对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研究”就比较确切。有些大课题在实际操作时应该通过界定研究范围分解为若干子课题,子课题可以分解为一些更小的子课题。比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可以界定为“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进一步界定为“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再进一步界定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还可以再界定为“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其阅读能力的研究”。课题具体了,研究范围缩小了,研究就容易操作。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研究”,就应该充分界定研究范围。3.科研课题的表述要完整科研课题的表述一般应包括三个部分,即研究的问题、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如“北京市西城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研究”,研究的问题是“课外阅读”,研究的对象是“北京市西城区小学生”,研究的方法是“调查法”。有的课题,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研究”,表述中没写研究方法也可以,但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问题必须表述清楚。如:“自我学习能力形成的研究”,表述就不完整,缺少研究对象。研究的问题要具体,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要表述明确,如;“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就不合适,因为这样表述总体范围就成了全世界的小学生了,无法调查。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不仅关系到研究对象要如何选取,也关系到研究结论的适用范围。4.科研课题表述时要用语严谨科研课题表述时要用语严谨,要用学术性的语句,不应用“大白话”,不应用比喻句。如“浅谈教职工队伍建设”,“浅谈”不是研究。再如“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反复抓,抓反复”、“托起明天的太阳”、“扬起自信的风帆”等等,看起来很生动,但很不严谨,也没有切实的涵义。再如“鼓励冒险,培养流畅的口语能力”,不仅无研究对象,无研究范围,而且“鼓励冒险”用语不严谨。二科研课题的选择中小学教师选择科研课题,要注意以下五条原则。1、需要性原则所谓需要性原则是指科研选题首先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即从体育事业的实践发展需要考虑,从各项体育实际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出发去选择题目。如学校体育领域里的体育教学、课外训练、学校体育的管理中有许多基础理论与应用课题有待深入研究;又如,体育教学理论、模式、原则、方法探讨和体育课的结构改革、课程改革、教材改革以及学生体育兴趣和终生体育能力的培养等问题,都是很有意义的研究方向和问题。2.创新性原则所谓创新性原则是指研究人员在选择课题时,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新的见解、新的结论和有所发现、有所前进、有所突破的要求。科学研究的意义集中体现在“创新”,搞科研最忌讳无意义地重复前人的工作。在选择课题时,首先要有创新意识,要有好奇心、批判意识和开拓精神。要借鉴前人取得的成果,又不被前人已有的结论束缚,才能选出新课题,出新成果。对于创新性要有全面正确的理解。一般来说,凡是在本质上具有独创性、先进性和新颖性的课题,都可认为是有创造性的题目。创新不是盲目追求时髦,标新立异。对创新可以从几个方面去理解:课题的内容和问题是前人没有研究和涉及的,提出新思想、新理论,建立新学科,即填补某一领域的空白;纠正前人错误观点或对前人理论观有所补充和发展;在国外有过一些资料,尚须结合我国实际进行研究,从而填补国内空白;对在实践中已被证实的好经验进行总结和高度概括,提出新理论;在体育应用、开发研究中,发明和创编新技术、新战术、新方法、新训练器材、新运动设备、新材料等;体育教学中新的教学法的研究、小篮球架的开发等。3.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研究者从自己所具有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出发,全面考虑是否可能取得预期的成果,去恰当地选择研究题目。任何人进行科研,都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有时题目虽然很好,但由于客观条件的不足和主观条件欠缺,也不能很好地完成课题,甚至失败。因此,选题必须考虑现实研究过程中主客观条件的具备程度,才有可能保证研究的成功。科研中的主观条件包括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的专业理论水平、知识结构、掌握的科研方法与手段、科研能力和经验、创新意识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等,这些是研究人员的自身基本素质。客观条件包括必备的研究仪器、设备、工具、经费、文献资料、研究对象等,这些是科学研究时应具备的基本物质条件。例如,研究学校体育的教学与课外活动的一些理论问题时需要具备大量的文献资料,研究学生体质情况时则需要一些必要的仪器设备和研究对象等。另外,选题时应注意课题的难度要适中,大小要适当,切忌好高务远,不宜过难过大。初次从事科研的人员,最好选择一些研究范围小、易完成的,又是本专业急需解决的课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课题,最好是在自己熟悉的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与训练、学生体质发展、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等心理方面进行选择。4.连续性原则连续性原则是指在选题时最好选择自己曾经研究过的内容,并在此方向上继续向深度和广度探索,保持研究的持续性。保持选题的连续性对形成研究优势,使研究向纵深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一般来说,可以选定某一个长远性的研究方向,并按目前的可能,拟定切实可行的、确有把握完成的短期的具体科研题目,在研究工作进展中,继续争取条件向选定方向努力。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做法是不可取的。5.兴趣性原则兴趣是对待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条件之一,一个人对某个课题有无兴趣,是与他对该课题的准备劳动多少有关的。一旦题目是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研究人员就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并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把全部心血倾注其间,乃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攻关奋斗。因此,在服从总体需要的前提下,应允许研究人员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同时,个人在研究方面所表现出的特点也不尽相同,有擅长理论研究的,有擅长实验研究的,有精于观察的,有善于组织调查的等等,个人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而选择课题。

教育学有助于师范生形成教育思想教育学有助于师范生提升教育智慧

教育学第12页下方(一)教育理论的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点,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学课程中,通过教育本质、教育功能、教育目的等教育学知识的学习,可全面地提升教师的教育文化底蕴和教育理论修养,从而促进教师对自身所形成或正在形成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思想的理性思考。(二)教育理论是对教育实践的理性阐释,具有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的功能。它可以科学地回答与解释关于教育实践“是什么”、“为什么”与“怎么样”的基本问题,从而揭示其本质与规律。教师通过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认识教育规律,从而按照教育规律指导教育教学,提高其教育实践活动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三)教育学也是关于教育教学方法的理论。通过教育教学方法等相关理论的教学,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确定教学的进度和教学重点;根据人的成长规律,从道德认知、能力等方面确定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并不为人们的主观意志所转移,教育工只有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搞好教育。历史经验证明,教育规律早在人们认识它之前,就已经存在并起作用了。遵循它,教育事业就发展,就前进,就成功;违背它,教育事业就受挫,就倒退,就失败。例如,伴随1956年、1958~1960 年、1978年三次教育“大跃进、大发展”之后的“大调整、大收缩”就是因为违背了“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而遭致的重大失败与损失;而 1981年以后国家制定的大、中、小学工作条例,由于它符合了教育自身的规律,因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教育学系统地剖析了教育现象的不同层次和各个侧面,揭示了教育领域里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如能自觉地在教育实践中按规律办事,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的教育学以马列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发展、变化、唯物、辩证、动态的观点为指导,去分析、认识与把握教育现象及其本质属性。因此,学习教育学可以使我们逐步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观,提高我们投身教育实践的自觉性、积极性与预见性,也能使我们在各种错综复杂的教育实际中坚持正确的方向,掌握正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有人说:“不学教育学,照样能上课。”当然,现实中这种现象虽然存在,但是否学习教育学,掌握教学规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影响很大。因为,上课有好坏优劣之分。一个卓越而成功的教师正是借助教育学的理论睿智,敏锐地观察课堂上学生心理活动的脉搏,恰当地利用科学的教育环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活泼,水乳交融,富有成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有教的规律,“学”有学的规律,各门学科自身又有各自的特点与规律,要形成高水平的教学“双边活动”,需要对许多因素进行综合、协调,使其发挥整体效应。有的教师上课,不能使学生心领神会,学生愁眉苦脸,摇头叹息,既窒息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又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关键就在于教学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教师是否善于科学而巧妙地将教学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并按照教学规律,纬勺约旱慕萄б帐醴绺瘛?p>  有位小学特级教师从来不把孩子当作一只空口袋,拼命往里灌东西。她把主要精力放在启发诱导上,让孩子们有的时间发展已有的知识,发展记忆、想象和理解能力,接受和消化新的知识。如“祖国”这个词比较抽象,很难用一言半语讲清楚。她问学生:“哪个小朋友知道祖国是什么意思?”一个小朋友说:“祖国就是一个国家。”又问:“到我们学校参观的客人中有日本朋友,美国朋友,日本和美国都是独立存在的国家,我们能不能称它祖国呢?”好多孩子同声回答:“不能!”另一个小朋友举手回答说:“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她立即肯定了他的回答,并且画龙点睛地指出:“对,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是我们爸爸妈妈、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  又如“颗颗穗粒多饱满”这一句讲解过后,她要孩子们用“饱满”一词造句。有的同学说:“麦子长得饱满。”有的说:“豆角长得饱满。”她忽然走到教室门口,转过身来,胸脯略微挺了一挺,两眼炯炯发光。她问学生:“你们看,老师今天精神怎么样?”大家不约而同地回答说:“老师精神饱满。”她接着说:“让我看看大家的精神怎么样。”孩子们也挺起了小胸脯,坐得端端正正。“饱满”这个词,大家不仅懂得了它本身的含义,也懂得了引申的意思和用法。  三、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品德决定着今后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随着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也给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诸多新的矛盾和许多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而且要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即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并且把两者辩证统一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对不良影响的“抵御”与“免疫”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实现培养目标。  青少年时期容易受外界影响,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只有掌握德育过程的特点与规律、原则与方法,并将其建立在社会发展需要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科学基础之上,才能使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按照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健康成长,学生才可望成为具有健全个性、奋发有为,德才兼备的新一代。  在帕夫雷什学校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年级的新生格里沙,由于母亲工作忙,开学第一天来上课时,耳朵没有洗干净。在第一节课上,女教师发现格里沙的耳朵很脏,就叫他站起来给大家看,把他作为典型,教育其他学生要爱清洁讲卫生。教师这种粗心大意的做法,使格里沙的幼小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创伤。在这以后,每当上这位女教师的课时,格里沙就感到似乎大家的眼睛都盯着他的耳朵,抬不起头来。这种反常的心理妨碍孩子集中精力听课,所以对女教师所教的算术和阅读课,格里沙都学得很差。女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措施所产生的后果却毫无觉察。她不了解格里沙的痛苦,反而把他学习不好的原因归罪于他上课思想不集中、不肯用功,并多次进行指责。这一切更加重了孩子的思想负担。结果,格里沙的算术和阅读只得了“2”分。格里沙终于忍受不住了,他流着眼泪向母亲倾诉了自己全部的痛苦。母亲向学校要求调换班级。学校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同意将格里沙调到其他班级。后来,就是这个被女教师认为学习不好的格里沙,到五、六年级时,在数学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才华。  女教师在教育方法上的错误在哪里呢?就在于她对儿童的自尊心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当她把格里沙在全班面前“示众”时,她完全不了解这对孩子心灵造成的创伤和精神上带来的痛苦。以后,她对孩子的指责,更加重了他的思想负担,以至严重影响了孩子正常的学习,阻碍了孩子智力的发展。当初这位女教师完全可以采取正面教育的做法:她可以找一个衣着整齐、手和脸洗得干净的学生,叫这个学生站起来给大家作榜样。而对格里沙,只要注意地看他一眼就行了。  四、建构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既是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与技能技巧、适应教师职业需要的必要条件,又是教师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焕发创造精神的根本保证。正如一个缺乏坚实古文基础的人不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考古学家一样,一名没有深厚教育学基础知识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教师的知识结构,既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又需要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还需系统的教育学科知识。只有三者兼备一身,合理优化,才能产生相得益彰的效果。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课程结构的弊端之一,就是只在本专业一个点上掘井。这种掘井式的知识汲取也许对学术研究是必要的,但作为一种教师的培养模式只能导致知识单一,视野狭窄,很难适应教师职业的要求。  在西方发达国家培养教师的综合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中,教育学科的课时数,在各门课程课时总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例如,美国有的高校占30% 以上,有的达到50%;英国甚至达60%;日本约占19%;前苏联大致占25%。这说明,教育科学特别是教育学是师范生最佳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