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投稿论文格式怎么写的图片

发布时间:2024-07-06 18:35:45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投稿论文格式怎么写的图片

发表论文50余篇,近5年发表论文如下:[1] 周红杰,李家华等 渥堆过程中主要微生物对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的研究茶叶科学, 2004, 24(3):212-218[2] 周红杰,李家华,甘月明等普洱茶渥堆过程化学成分变化与品质形成的关系茶苑,2004(1):6-8[3] 赵龙飞,周红杰酵母菌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25(4):29-32;安文杰云南普洱茶保健功效的研究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2):114-117;陶勇普洱茶酒生产技术研究中华医学论坛,2005,23:56-57;云南普洱茶保健功效的现代研究探讨.纪念孔明兴茶1780周年暨中国云南普洱茶古茶山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229-234;茶多酚的保健功效.纪念孔明兴茶1780周年暨中国云南普洱茶古茶山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235-240;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初探.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2[4] 周红杰,龚加顺,赵龙飞等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机理研究进展纪念孔明兴茶1780周年暨中国云南普洱茶古茶山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213-223[5] 袁文侠,周红杰.渥堆过程中茶多酚含量变化与普洱茶品质的关系.纪念孔明兴茶1780周年暨中国云南普洱茶古茶山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224-228[6] 龚加顺,周红杰,张新富,宋姗,安文杰.云南晒青绿毛茶的微生物固态发酵及成分变化研究.茶叶科学,2005,4[7] 周红杰,龚加顺,赵龙飞,安文杰,袁文侠.云南普洱茶的学科地位和现实意义.云南农业大学学报普洱茶专辑,2006增刊,21 Sup:38-44[8] 周杨,胡小静,周红杰,张新富,龚加顺.云南普洱茶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变化.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 [9] 赵龙飞,徐亚军,周红杰.微生物固态发酵提高普洱茶品质风味的研究.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4[10] 周红杰,龚加顺.云南普洱茶的养生机制分析.云南农业大学学报普洱茶专辑 2006增刊,21 Sup:98-103[12] 周红杰,龚加顺,安文杰,袁文侠.云南普洱茶中风味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普洱,2007,2[13] 龚加顺,陈文品,周红杰,董兆君,张以芳.云南普洱茶特征成分的功能与毒理学评价.茶叶科学,2007,3[14] 周杨,段红萍,胡小静,周红杰,张新富,龚加顺.云南普洱茶多糖提取工艺及翻堆样中含量测定的研究.食品科技,2007,6[15] 刘本英,周红杰,王平盛,安文杰.茶叶灰分和水分与品质关系.热带农业科技,2007,3[16] 赵龙飞,徐亚军,周红杰.黑曲霉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生长特性的研究.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10[17] 张春花,单治国,周红杰.云南普洱茶加工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茶叶通讯,2008,1[18] 张新富,龚加顺,周红杰,吕才有,胡小静,周杨.云南普洱茶中多酚类物质与品质的关系研究.食品科学,2008,4[19] 周红杰,张春花,单治国.对启用“普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意义的探讨.第六届云南省知识产权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5(1)[20] 张春花,周红杰.对云南普洱茶专利技术发展的研究.第六届云南省知识产权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5(1)[21] 张春花,单治国,周红杰.云南普洱茶加工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茶叶通讯, 2008,01:7-9+13[22 张新富,龚加顺,周红杰,吕才有,胡小静,周杨.云南普洱茶中多酚类物质与品质的关系研究.食品科学, 2008,04:230-233[23] 张冬英,黄业伟,袁文侠,周红杰.普洱茶渥堆中α-淀粉酶抑制剂含量变化研究.西南农业学报,2008,21(5):1282-1285[24] 赵明, 马燕, 周红杰等. 他汀体外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9,30(3):122-126.[25] 张春花,单治国,周红杰等 不同有益菌固态发酵对普洱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研究茶叶科学, 2010, 30(4):251-[26] 周斌,任洪涛,周红杰等云南9个产地台地茶与老茶树香气成分对比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1):54-60;[27] 魏珍珍,赵明,周红杰等比色法测定茶叶GABA含量的可行性研究江苏农业学报2011,22(8):56-58;

2007年获南京大学行政管理博士学位。现为中央民族大学行政管理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主讲公共危机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国家公务员制度等课程。 1.《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问题与对策分析》,《理论月刊》2010年第6期(独立完成)《公共协商:群体性事件的治理之道》,《天府新论》2010年第3期(独立完成)《电子政府:多维审视及思考》,《理论学刊》2010年第2期(独立完成)《论公共服务的政府供给》,《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第一作者)《教育制度创新与社会就业增长》,《前沿》2010年第2期(第二作者)《整体政府:西方政府改革新理念》,《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独立完成)《应急管理中多主体社会责任的理论依据与现实对策》,《中国应急管理》2009第12期(第二作者)《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公共服务的责任关系及其建构》(独立完成)收录在《变革与繁荣——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的问题与挑战》一书,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论美国公共服务改革及其理论的新发展》(第一作者)收录在《变革与繁荣——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的问题与挑战》一书,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公共危机管理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思考》收录在《中央民族大学本科教学研究》2009年第5辑(独立完成)《论透明政府及其实现》,《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第一作者)《服务型政府:现实内涵、理论阐释及其实现》,《天府新论》2009年第1期(第一作者)《论协商民主及其实现》发表在《理论月刊》2009年第1期(第二作者)《公共政策视角中的就业问题》,《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超越官僚制与中国公共行政改革》,《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11期(第二作者)被人大复印资料《体制改革》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协商民主背景的公共决策质量提升》,《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第8期(独立完成)《论政府公共关系与公共危机的治理》,《理论月刊》2008年第5期(独立完成)《有限政府的理论溯源与价值》,《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5期(第一作者)《有限政府:多维阐释及其实现》,《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第一作者)《公共利益:多元阐释及衡量》,《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3期(第一作者)《责任政府:理论逻辑与制度建构》,《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第一作者)《中国法治政府的进程及其面临的挑战》,《东南学术》2008年第2期(第一作者)《大部制: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治道变革的新方向》,《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第一作者)24.《论社会选择与协商民主之互补与交融》,《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第一作者)《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及其模式选择》,《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第一作者)被《公共行政》2008年第5期全文转载《社会风险化解的政策选择》,《前沿》2007年第11期(独立完成)《透明政府更需要拆除无形之“墙”》,《人民政坛》2007年第11期(独立完成)《环保:杜绝运动式》,《中国改革》2007年第9期(第二作者)《论美国公共服务改革及其理论的新发展》,《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3期(第一作者)《政府政策应具开放性——以牙防组事件为例》,《中国改革》2007年第7期(第二作者)《中国公共危机决策中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社科纵横》2007年第7期(第二作者)《论德国公共服务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第二作者)《服务型政府理念下民族自治地区公共服务的供给》,《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3期(第二作者)《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比较研究》,《天府新论》2006年第3期(独立完成)《21世纪政府施政的十大理念》,《党政论坛》2006年第2期(独立完成)《论公共危机中政府形象及其重塑》,《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独立完成)《从“效率”到“服务”——政府管理新理念》,《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2006年第2期(第一作者)《论公共危机的复合治理》,《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3期(独立完成)《论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治理》,《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1期(独立完成)《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中的腐败问题》,《生产力研究》2006年第6期(第二作者)《论信息公开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作用》,《社科纵横》2006年第10期(第二作者)《论社会资本与我国和谐社会的实现》,《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10期(独立完成)《论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3期,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5年第9期全文转载(独立完成)《新公共管理:反思、批判与超越》,《公共管理学报》2005年第1期(独立完成)《政府与公民良好合作关系的重塑》,《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第一作者)《新公共服务理论及其对中国政府管理的借鉴》,《新疆社科论坛》2005年第3期(第一作者)《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合法性的路径选择》,《理论探讨》2005年第4期(第一作者)《诺思的经济史观述评》,《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第二作者)《论公民参与与公共管理》,《社科纵横》2005年第3期(第二作者)《论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问题》,《党政干部论坛》2004年第12期(独立完成)发表论文《“一致”通过的决议缘何执行不力》被收入2005年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领导科学》一书(独立完成) 1.参与国家985项目“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研究”2.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与应急管理体系研究”3.主持校级青年基金项目“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研究”4.主持校级教改课题“公共危机管理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研究” 参与北京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志愿服务制度化研究” 参与江苏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公共政策视角中的就业问题研究”,2008年获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周晓丽:《公共危机管理》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9月苏保忠,周晓丽,王拥军:《基层公务员素质与能力建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周晓丽:《灾害性公共危机治理——基于体制、机制和法制的视界》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1月《公共管理学》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参编)《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4月(参编)《公共管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参编)

金永兵:《“文化研究”的价值与虚妄》,《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金永兵:《文学理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校理论战线》,2008年第8期。金永兵、马前:《文学理论“苏联模式”及其在新时期的价值变迁》,《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第5期。金永兵、杨伯特:《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他者化”问题研究》,《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金永兵:《近30年我国文学理论的拓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金永兵:《在历史深处的思考》,《文艺报》,2008年7月10日。金永兵:《当前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西马”化倾向及内在规定性的缺失》,“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30年全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2008年12月,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金永兵:《当前文学理论研究面临的一些根本问题》,《华夏文化论坛》第二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金永兵:《试论文学理论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金永兵:《“文学理论”学科命名与学科位置》,《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5年第11期。金永兵:《文学理论客观性与主体间性》,《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5年第3期。金永兵:《文学理论史的理论品性与历史书写》,《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金永兵:《文学理论科学学派的构建》,《高校理论战线》,2004年第5期。金永兵:《中国艺术欣赏理论的转型与现代生成》,《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金永兵:《建构科学形态的文学理论》,《飞天》,2004年第4期。金永兵:《书写文学理论的历史》,《文艺报》,2004年9月14日。金永兵:《我国近50年文艺思潮的变迁》,“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学会﹒武夷山会议”论文,2004年9月金永兵:《关于文学理论学科定位的思考》,《文艺研究》,2003年第2期。董学文、金永兵:《文学理论科学性思考》,《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5期。董学文、金永兵:《论文学理论学科的定位》,《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金永兵:《建构科学形态的文学理论》,《阴山学刊》,2003年第3期。金永兵:《马尔库塞文艺思想研究》,《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3年第2期。金永兵:《文学理论研究中的历史意识问题》,《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6期。金永兵:《创新的路径依赖:术语革命》,《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2年第11期。金永兵:《给劳动者一份文学关怀》,《中国文化报》,2002年5月21日。金永兵:《论作为科学的文学理论》,《学术界》,2001年第6期。董学文、金永兵:《当前文学理论研究热点背后的偏失》,《江海学刊》,2001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1年第10期;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主编《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文选》(2001卷),作家出版社2002年版。董学文、金永兵:《试析意识形态转型理论对文艺批评的影响》,《广东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金永兵:《从对现代性的守护看学术的本位》,《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金永兵:《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境界》,《文艺报》,2001年12月18日。金永兵:《文学基本理论建设的新思路》,《文艺报》,2001年6月12日。金永兵:《寻找文学理论生长根基》,《人民日报》,2001年5月13日;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1年第7期。董学文、金永兵:《注重文学理论研究的原创意识》,《人民日报》,2001年12月2日。董学文、金永兵:《解构与整合》,《文艺报》,2001年10月19日摄影文学导刊。金永兵:《从文学名篇到影视名片》,《河北日报》,2001年7月6日。金永兵:《悖论中前行的大众文化》,《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金永兵:《论“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本质规定——学习邓小平文艺思想心得》,《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11辑,河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金永兵:《论马尔库塞艺术的异在性思想》,《蒲峪学刊》,1997年第4期。金永兵:《《还原与戏说》,《电影文学》,1996年6月号。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投稿论文格式怎么写的啊图片

主持2009年度河南省政府招标课题《许衡的天人和谐之意蕴及对和谐中原建设的意义》(省级)编号:B387(已结项)主持2009年度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曹端理学思想研究》编号:SKL—2009—597,(已结项) 1、论文《曹端对周子<太极图说>的理学诠释》发表于《齐鲁学刊》2008年第一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刊)2、论文《曹端易学视野下的理学建构》发表于《周易研究》2007年第五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刊)3、论文《曹端理学视野下的孔颜乐处》发表于《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五期4、论文《许衡的天人和谐思想及其现实价值评估》发表于《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四期5、论文《试论曹端的理一分殊思想》发表于《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四期6、论文《曹端对朱子“太极”的阐释及其诠释学之意义》《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第六期7、论文《试论宋明理学家的圣贤境界》发表于《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6年第五期8、论文《周易经传人文精神浅析》发表于《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7年第六期9、论文《当代中国社会公德状况的反思》发表于《潍坊学院学报》2004年第三期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投稿论文格式怎么写的图片下载

知网里有一些,你自己到图书馆网站下载吧  如果要我下就追问一下  [1]赵小燕, 《呼啸山庄》中哥特式特征的运用(英文)[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2)  [2]吴海明, 浅论《呼啸山庄》对哥特传统人物的继承和发展[J] 考试周刊,2010,(33)  [3]李琳,刘秀云, 论哥特艺术写法在《呼啸山庄》中的运用与发展[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7)  [4]何琼, 论哥特式艺术手法在《呼啸山庄》中的运用[J] 湖北社会科学,2009,(4)  [5]喻欢欢, 浅析《呼啸山庄》的哥特式风格[J] 消费导刊,2009,(15)  [6]杨丽荣, 《呼啸山庄》:一部有新意的哥特小说[J] 文教资料,2009,(25)  [7]石晓红, 论《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式风格[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2)  [8]李佳玉, 从《呼啸山庄》和《简爱》看哥特式小说风格[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9]印层层, 从《呼啸山庄》看艾米莉·勃朗特的哥特情结[J] 考试周刊,2008,(7)  [10]黄德林, 艾米莉·勃朗特的“哥特情”与《呼啸山庄》[J]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11]田仙枝, 试述《简爱》与《呼啸山庄》小说写作成功的关键——尽现哥特式小说的魅力[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  [12]邵丽君,李贞慧,陈翠芳,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与哥特传统[J] 电影文学,2008,(12)  [13]张苎文, 论哥特式小说的风格特征在《呼啸山庄》中的广泛体现[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2)  [14]刘文珍, 《呼啸山庄》的哥特式特征与作者性格浅析[J]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15]董静,何琼, 论《呼啸山庄》的哥特式特征[J] 世界文学评论,2007,(2)  [16]张若昕, 《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式艺术手法[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6)  [17]刘佳, 论《呼啸山庄》中哥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英文)[J] 语文学刊,2006,(S1)  [18]孙冬梅 论《呼啸山庄》中的人物形象和哥特艺术手法[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4)  [19]蒲若茜 《呼啸山庄》与哥特传统[J] 外国文学评论,2002,(1)  [20]蒋永国 从《呼啸山庄》看艾米莉·勃朗特的哥特情结[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4)  [21]邹之萍,王文彦 哥特式小说与《呼啸山庄》[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22]叶红 浪漫的壮诗 哥特式的悲歌——谈谈《呼啸山庄》的创作方法问题[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2)

福娃代表了梦想以及中国人民的渴望。他们的原型和头饰蕴含着其与海洋、森林、圣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其形象设计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 将祝福带往世界各个角落 很久以来,中国就有通过符号传递祝福的传统。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每个娃娃都代表着一个美好的祝愿:繁荣、欢乐、激情、健康与好运。娃娃们带着北京的盛情,将祝福带往世界各个角落,邀请各国人民共聚北京,欢庆2008奥运盛典。 福娃贝贝 点击了解:福娃贝贝--灵感来源 贝贝传递的祝福是繁荣。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 “鱼” 和 “水” 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人们用“鲤鱼跳龙门”寓意事业有成和梦想的实现,“鱼”还有吉庆有余、年年有余的蕴涵。 贝贝的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贝贝温柔纯洁,是水上运动的高手,和奥林匹克五环中的蓝环相互辉映。 福娃晶晶 点击了解:福娃晶晶--灵感来源 晶晶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给人们欢乐。作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深得世界人民的喜爱。 晶晶来自广袤的森林,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他的头部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晶晶憨厚乐观,充满力量,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黑色的一环。 福娃欢欢 点击了解:福娃欢欢--灵感来源 欢欢是福娃中的大哥哥。他是一个火娃娃,象征奥林匹克圣火。欢欢是运动激情的化身,他将激情散播世界,传递 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欢欢所到之处,洋溢着北京2008对世界的热情。 欢欢的头部纹饰源自敦煌壁画中火焰的纹样。他性格外向奔放,熟稔各项球类运动,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红色的一环。 福娃迎迎 点击了解:福娃迎迎--灵感来源 迎迎是一只机敏灵活、驰骋如飞的藏羚羊,他来自中国辽阔的西部大地,将健康的美好祝福传向世界。迎迎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保护动物藏羚羊,是绿色奥运的展现。 迎迎的头部纹饰融入了青藏高原和新疆等西部地区的装饰风格。他身手敏捷,是田径好手,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黄色的一环。 福娃妮妮 点击了解:福娃妮妮--灵感来源 妮妮来自天空,是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其造型创意来自北京传统的沙燕风筝。“燕”还代表燕京(古代北京的称谓)。妮妮把春天和喜悦带给人们,飞过之处播撒“祝您好运”的美好祝福。 天真无邪、欢快矫捷的妮妮将在体操比赛中闪亮登场,她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绿色的一环最早的运动会就是古希腊的古代奥运会 古代奥运会的产生 奥运会的全称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一词源于希腊的地名“奥林匹亚”。奥林匹亚位于雅典城西南360公里的阿菲斯河山谷,这里风景如画,气候宜人古希腊人在这里建起了许多神殿,因此,古人把这块土地叫做阿尔菲斯神城,也称"圣地"奥林匹亚,依当时的信念,它象征着和平和友谊。 古代希腊和地中 海区域其他国家的人们在祭典和收获季节,常常举行盛大集会,并进行各种游乐和竞技活动,热闹非凡。最初这项活动分散在各地,也不定期,但以奥林匹亚的集会最为盛大。 公元前884年,古希腊爆发战争,各地战火连绵,瘟疫成灾,农业欠收希腊平民非常渴望和平,怀念当年的那种庆典活动。于是,奥林匹亚所在的伊利斯城邦国王联络其他几个城邦的国王,达成了一项定期的奥林匹亚举行运动会的协议,并规定在运动会年实行“神圣休战日”。“神圣休战日”期限是三个月。在这期间,任何人不得动刀兵发动。即使正在交战的双方,也得放下武器,准备去奥林匹亚参加运动会。从此,就产生了全希腊性的赛会到公元前776年,第一次用文字记录下获奖者安全名。这就是后人所说的第一届古希腊运动会。之后,这种赛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因此比赛地点在奥林匹亚,也称它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古代奥运会。从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49年,古代奥运会被罗马帝国的皇帝废除为止,古代奥运会一共举行了293届。 古代奥运会并不都是欢乐 古代奥运会对普通奥运观众并不意味着欢乐。一个典型的奥运观众,如果是从雅典出发,他必须跋山涉水穿过大半个伯罗奔尼撒半岛,沿着一条崎岖不平的朝圣者古道,头顶地中海夏季的炎炎烈日,步行或借助骡马的脚力,用两个星期的时间才能走完雅典到奥林匹亚的300多公里路程。如果来自海外殖民地,走海路则需要更长时间 。 当筋疲力尽的观众终于抵达奥林匹亚,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奥林匹亚基础设施极为简陋,仅有一家稍微像样的旅店,并且只向外交使团和官员开放,级别不够的贵族只能自己搭帐篷解决住宿问题。至于另外8万名普通观众——其中将近一半是兜售饮食、纪念品的小商贩——不得不到宙斯神庙附近的旷野里自便。于是,奥运期间这里变成了一片卫生状况恶劣的露营地。 奥林匹亚的运动场不设观众席,也没有树阴遮蔽,因为宗教原因,奥运会上不允许观众戴帽子,人们只能从早到晚站在尘土飞扬的运动场中间,暴晒于烈日底下。由于夏季河水断流,井水供不应求,观众脱水、中暑的情况时有发生。那时,希腊没有完善的排污系统,干涸的河床成了几万人的临时厕所,垃圾就地堆放,再加上遍地的苍蝇,卫生状况可想而知。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古代奥运会连续举办了一千多年。据说,奥运会的脏乱程度令人闻之色变,以至于有这样一种说法——对于不服管教的奴隶,主人会以威胁的口气对他说:再不听话,就罚你去奥林匹亚看奥运会! 奥运会会歌 现代首届夏季奥运会于1896年4月6日在雅典开幕,开幕典礼中,演奏了一曲庄严的古典弦乐,1958年国际奥委会将它定为奥运会会歌,会歌作曲者为希腊萨马拉斯,作词者为帕拉马斯。 奥运会会旗 1913年,法国顾拜旦建议设国际奥委会会旗,并设计为白底,无边,中央从左至右有蓝,黄,黑,绿,红5个套连圈环,依次代表欧亚非澳美5洲,白底意指所有国家都能在自己旗帜下参赛。1914年7月,奥林匹克大 会首次悬挂奥林匹克旗。1920年,举办第5届夏季奥运会的比利时奥委会赠送国际奥委会一面同样的旗,奥运会期悬挂,后成定制,历届奥运会开幕由上届举办城市转交此旗,由举办城市保存,比赛期间主运动场仅悬挂借用品,1952年,奥斯陆市赠送国际奥委会冬季奥运会旗,交接,保存和使用方法同夏季奥运会。1970年,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评议》第4期上对会旗赋予新含义:它象征5大洲团结,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竞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见。 奥运圣火 1934年,国际奥委会雅典会议决定恢复古奥运会旧制,奥运会期间主体育场燃烧奥林匹克圣火,圣火火种取自奥林匹克,采用火炬接力方式传到主办国,在此之前1928年的第9届奥运会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市 的主体比赛上自始至终有一高塔燃着熊熊的焰火。火种用聚光镜集阳光点燃而成,然后通过接力传送经4个国家至东道国主办地,这是奥运会首次举行这种活动。1936年7月20日,奥林匹亚为第11届夏季奥运会举行点火仪式后每人手持火炬跑1公里的接力,经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8月1日传到柏林,全程3075公里,参加接力的共有3075人,从这届起,国际奥委会正式规定点燃奥林匹克火焰是每届奥运会开幕式不可缺少的仪式此外,燃点圣火是为了纪念一次大战中牺牲的战士,而火炬传送则象征在世界各地传播和平的友谊。 现代奥运会的奠基人——皮埃尔•德•顾拜旦 皮埃尔·德·顾拜旦是现代奥运会的奠基人。他出生于巴黎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入巴黎大学攻读法律、政治、后又去英国深造,学教育学。当时英国的户外体育对顾拜旦震动很大,他立志 回去要改变法国对体育的漠不关心,他更向往的是扩大世界的体育交流。1863年,顾拜旦提出举办类似古奥运会的比赛,但不是照搬,而是把过去只限于希腊人参加的古奥运会扩大到世界范围。尽管顾拜旦的主张遭到一些反对派的杯葛,但在他不懈努力下,1894年6月16日终于有20个国家派代表在法国巴黎大学召开了第一届“重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国际会议”。6月23日晚,委员会正式宣布成立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这一天,对世界体育运动的发展,对奥林匹克运动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少国家把这一天作为体育节日,中国也于1986年将这天定为奥林匹克日。 现代奥运会的历史 奥运会自公元 776 年于希腊的奥林匹亚举行以来,已经有 1200 年的历史。当时的运动项目有五项全能(包含铁饼、标枪、跳远、赛跑和摔跤)、赛跑、拳击、摔跤、Pankration(拳击和摔跤的混合运动)、四轮马车赛跑和骑马。 奥林匹克的复兴始自 1896 年,当时希腊的雅典举办了第一次现代奥运会,当时有来自 14 个国家的 245 名运动员参加。 此后,参赛运动员、参赛国家和比赛项目与日俱增,在 2000 年澳大利亚的悉尼奥运会上,有来自 199 个国家的 10,000 多名运动员参赛。 冬季体育项目最早在 1908 年添加到奥运会中,当时是花样滑冰运动。冰球项目自 1920 年加入。在 1924 年,冬奥会第一次在法国的查米尼斯单独举行。 自 1994 起,冬奥会定于不和夏季奥运会同年举行,因此目前奥运会为每两年一届,冬季奥运会和夏季奥运会交替进行。 奥林匹克运动有一系列独特而鲜明的象征性标志,如奥林匹克标志、格言、奥运会会旗、会歌、会徽、奖牌、吉祥物等。这些标志有着丰富的文化含义,形象地体现了奥林匹克理想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今天,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不断发展壮大,奥林匹克标志也已经在全世界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奥林匹克标志、奥林匹克旗、奥林匹克格言和奥林匹克会歌的产权属于国际奥委会专有。国际奥委会可采取一切适当措施使奥林匹克标志、旗、格言和会歌在各国和国际上获得法律保护。为了加强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和奥林匹克标志的保护,保障和维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人和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先后颁布了《北京市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规定》(2001年10月11日北京市政府令第85号发布)和《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2002年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5号发布)。 当今世界上流传最广的标志要数奥林匹克五环了,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它已成为奥林匹克精神与文化的形象代表,五环“转”到哪里,奥林匹克运动就在哪里生根开花。 说起五环的来历,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第一次举行火炬传递活动,火炬的传递路线自奥林匹亚开始,从希腊北部出境,沿多瑙河穿过奥地利,最后进入德国。为了烘托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活动,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卡尔•迪姆及其同事几乎完全按照古奥运会的情景来布置沿途经过的古希腊遗址。火炬到达德尔菲帕那萨斯山的古代运动场时要举行一个特别仪式,这时,迪姆突发奇想,在一个高约3英尺的长方形石头的四面设计并刻上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五环标志,放在了古运动场的起跑线一端。仪式结束后,火炬继续北上,而这块作为道具的石头却被留在了古运动场。 由于极少有人知道这块刻有五环标志石头(后被称做“迪姆之石”)的真实身份,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它被当做了“有3000年历史的古代奥运会遗迹”。这个以讹传讹的错误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被德尔菲的希腊官员指出。1972年5月,这个假文物被送到德尔菲的另一个地方——古罗马广场入口处。 事实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五环标志出自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之手。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运动应该有自己的标志,这个念头在他的脑海里盘桓已久。1913年,他终于构思设计了五环标志和以白色为底印有五环的奥林匹克旗,打算在国际奥委会成立20周年之际推出这个标志。 1914年6月15日~23日,国际奥委会在法国巴黎索邦学院举行代表大会,同时庆祝国际奥委会成立20周年。在纪念大会上,顾拜旦兴致勃勃地拿出自己设计的五环标志和一面印着五环的旗帜向大家展示,并建议将它们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标志。听了顾拜旦对五环标志的说明后,会议确定将奥林匹克五环和奥林匹克旗作为奥林匹克标志。 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由5个奥林匹克环从左至右套接而成,可以是单色,也可以是蓝、黄、黑、绿、红5种颜色。最初的解释是五种颜色代表各国国旗的颜色,后来又将5个不同颜色的圆环解释为五大洲的象征。 奥运会会旗,3米长,2米宽,以白色为底,象征纯洁。蓝、黄、黑、绿、红五环,环环相扣。1914年,在巴黎举行的奥林匹克大会首次悬挂了奥林匹克旗。1920年,奥林匹克旗第一次飘扬在安特卫普夏季奥运会体育场。这届奥运会后,比利时奥委会赠送了国际奥委会一面同样的旗,在奥运会期间悬挂,后成定制,历届奥运会开幕式上由上届举办城市转交此旗,由举办城市保存,比赛期间主运动场仅悬挂代用品。1952年,奥斯陆市赠送国际奥委会冬季奥运会会旗,交接、保存和使用方法与夏季奥运会相同。 1979年6月,国际奥委会正式宣布了会旗和五环的含义:根据《奥林匹克宪章》,奥林匹克旗帜和5个圆环的含义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见。 第一届雅典奥运会 第二届巴黎奥运会 第三届圣路易斯奥运会 第四届伦敦奥运会 第五届斯德哥尔摩奥运会 第七届安特卫普奥运会 第八届巴黎奥运会 第九届阿姆斯特丹奥运会 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 第11届柏林奥运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4届伦敦奥运会 第15届赫尔辛基奥运会 第16届墨尔本奥运会 第17届罗马奥运会 第18届东京奥运会 第19届墨西哥城奥运会 第20届慕尼黑奥运会 第21届蒙特利尔奥运会 第22届莫斯科奥运会 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 第24届汉城奥运会 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 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 第27届悉尼奥运会 第28届雅典奥运会

奥运知识 1. 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在何处? 奥林匹亚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位于希腊首都雅典。 2.古代奥运会创始人是谁? 伊菲图斯。 3.《掷铁饼者》是谁雕塑的? 古希腊伟大雕塑家米伦。 4.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是谁? 曾任国际奥委会第二任主席的顾拜旦。 5.“奥林匹克之父”是对谁的尊称? 皮埃尔•德•顾拜旦。 6.国际奥委会第一任主席是谁? 希腊诗人维凯拉斯。 7.国际奥委会总部设在何处? 设在有世界“花园城市”之称的瑞士洛桑。 8.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什么? 使体育运动为人类的和谐发展服务,以提高人类尊严;以友谊、 团结和公平竞赛的精神,促进青年之间的相互理解,从而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和平的世界;使世界运动员在每4年一次的盛大的体育节日—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聚会在一起。 9.奥林匹克宗旨的高度概括是“和平、友谊、进步”。奥林匹克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的口号是“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 10.奥林匹克的格言是谁提出的? 是顾拜旦的一位老朋友亨利•马丁•狄东1895年提出的。 11.奥林匹克日是哪一天? 每年的6月23日。 12.奥林匹克会旗图案是什么?在什么含义? 奥林匹克会旗为白色、无边,中央有5个互相套连的圆环,颜色自左至右依次为蓝、黄、黑、绿、红。5个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和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平的比赛和友谊的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聚。 13.每一届奥运会主办国家。 第一届:1896年在希腊雅典大理石体育场举行。 第二届:1900年在法国巴黎举行。 第三届: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第四届:在英国伦敦白城体育场。 第五届:在瑞典德斯德哥尔摩举行。 第六届:原定在德国柏林举办的第六届奥运会,因世界大战而停办,但按古希腊文化传统奥运会的届数照算。 第七届:奥运会旗第一次升起在奥运会场。 第八届:于1924年5月3日—7月27日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 第九届:1928年5月17日—8月12日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行。 第十届:开幕式在美国洛杉矶十万人的体育场举行。 第十一届:1936年8月1日—16日在德国柏林举行。 第十二届: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未能举行。 第十三届: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在激烈进行,而作罢。 第十四届:于1948年7月29日—8月14日在英国的伦敦举行。 第十五届:1952年7月19日—8月3日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办。 第十六届:1956年11月22日—12月8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办。 第十七届:1960年8月25日—9月1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 第十八届:1964年10月10日—24日在日本东京举行。 第十九届:1968年10月12日—27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办。 第二十届:1972年8月26日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慕尼黑办。 第二十一届:1976年7月17日—8月1日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举行。 第二十二届:1980年7月19日—8月3日在苏联首都莫斯科办。 第二十三届:1984年7月28日—8月12日在美国洛杉矶举行。 第二十四届:1988年9月17日—10月2日在韩国汉城举行。 第二十五届:1992年7月25日—8月9日在西班牙地巴塞罗那举行。 第二十六届:1996年7月19日—8月4日在美国的亚特兰大办。 第二十七届:2000年9月15日—10月1日在澳大利亚的悉尼举行。 14.中国奥委会现任主席是谁? 袁伟民。 15.中国采访奥运会的第一个记者是谁? 在1936年的柏林第11届奥运会上的记者冯在真。 16.规模最大的奥运会是哪一届? 1988年在韩国举办的第二十四届奥运会。 17.规模最小的奥运会是哪一届? 1904年7月1日到10月29日在美国圣路易城举行的第三届奥运会。 18.亚洲第一个申办奥运会的城市是哪个? 亚洲第一个提出申办夏季奥运会的城市是东京。 19.中国男子第一个获得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是谁? 许海峰。 中国女子第一个获得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是谁? 袁华。 20.中国运动员,谁获得的金牌最多? 李宁,他在1980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一举获得了自由体操、鞍马、吊环3项冠军,得到了3枚金牌。 21、首届禁烟奥运会是哪届? 第二十五届巴塞罗那奥运会。 22.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共赢得了多少金牌? 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中国团共赢得16枚金牌。 23.王军霞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夺得哪个项目的金牌?人们称她为什么? 王军霞夺得5000米金牌,人们称她为“东方神鹿”。 24.中国女排队在哪届奥运会上夺得了冠军,实现了几连冠? 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了中国三大球的第一个奥运会金牌,实现了三连冠。 25.第一个获欧文斯奖的中国人是谁? 王军霞。 26.世界乒坛皇后是谁? 邓亚萍。 27.中国第一个田径世界冠军是谁? 黄志红。 28.1932年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人是谁? 刘长春。 29.自1894年6月23日国际奥委会诞生以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已经走过了几个年头? 107个。 30.奥运会是参赛国家和地区从1896年首届奥运会的13个,增加到2000年的几个? 199个。 31.萨马兰奇是国际奥委会第几任主席? 第七任主席。 32.2001年7月13日晚几时几分,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 10时10分。 33.北京申奥的口号是什么? 新北京、新奥运。 34.解放后,我国参加了几届奥运会?是哪几届? 参加了六届奥运会,分别是15、23、24、25、26、27届奥运会。 35.浙江运动员占旭刚在27届悉尼奥运会上连破几项世界纪录? 三项。 36.第27届奥运会上的冠军小纪录。 女子体操平衡木冠军(刘璇)女子67公斤级跆拳道冠军(陈中) 女子跳水冠军(伏明霞)女子20公里竞走冠军(王丽萍) 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王楠)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孔令辉) 羽毛球男子单打冠军(吉新鹏) 37.奥林匹克体育馆地址在哪儿?

奥林匹克运动会(英语:Olympic Games 希腊语:Ολυμπιακοί Αγώνες;Olympiakoi Agones),简称“奥运会”,是一个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世界性综合运动会,包括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曾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断三次,分别为公元1916年、1940年和1944年),每届会期不超过16天。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投稿论文格式怎么写的啊

知网里有一些,你自己到图书馆网站下载吧  如果要我下就追问一下  [1]赵小燕, 《呼啸山庄》中哥特式特征的运用(英文)[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2)  [2]吴海明, 浅论《呼啸山庄》对哥特传统人物的继承和发展[J] 考试周刊,2010,(33)  [3]李琳,刘秀云, 论哥特艺术写法在《呼啸山庄》中的运用与发展[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7)  [4]何琼, 论哥特式艺术手法在《呼啸山庄》中的运用[J] 湖北社会科学,2009,(4)  [5]喻欢欢, 浅析《呼啸山庄》的哥特式风格[J] 消费导刊,2009,(15)  [6]杨丽荣, 《呼啸山庄》:一部有新意的哥特小说[J] 文教资料,2009,(25)  [7]石晓红, 论《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式风格[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2)  [8]李佳玉, 从《呼啸山庄》和《简爱》看哥特式小说风格[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9]印层层, 从《呼啸山庄》看艾米莉·勃朗特的哥特情结[J] 考试周刊,2008,(7)  [10]黄德林, 艾米莉·勃朗特的“哥特情”与《呼啸山庄》[J]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11]田仙枝, 试述《简爱》与《呼啸山庄》小说写作成功的关键——尽现哥特式小说的魅力[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  [12]邵丽君,李贞慧,陈翠芳,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与哥特传统[J] 电影文学,2008,(12)  [13]张苎文, 论哥特式小说的风格特征在《呼啸山庄》中的广泛体现[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2)  [14]刘文珍, 《呼啸山庄》的哥特式特征与作者性格浅析[J]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15]董静,何琼, 论《呼啸山庄》的哥特式特征[J] 世界文学评论,2007,(2)  [16]张若昕, 《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式艺术手法[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6)  [17]刘佳, 论《呼啸山庄》中哥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英文)[J] 语文学刊,2006,(S1)  [18]孙冬梅 论《呼啸山庄》中的人物形象和哥特艺术手法[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4)  [19]蒲若茜 《呼啸山庄》与哥特传统[J] 外国文学评论,2002,(1)  [20]蒋永国 从《呼啸山庄》看艾米莉·勃朗特的哥特情结[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4)  [21]邹之萍,王文彦 哥特式小说与《呼啸山庄》[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22]叶红 浪漫的壮诗 哥特式的悲歌——谈谈《呼啸山庄》的创作方法问题[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2)

一.专著《现代性和距离: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齐美尔美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诗学话语中的陌生化》,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年。二.参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王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参著)。《文学理论导引》(季水河主编),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年(参著)。《西方文论关键词》(赵一凡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参著)。《文化现代性与美学问题》(周宪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参著)。三.译著尼采:《权力意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译著)。培根:《论人生》,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译著)。 一CSSCI论文(均为独撰或第一作者,共34篇)2012年《从诗学的审美诉求到批判的社会规划:马尔库塞对俄国形式主义的反思与批判》,《俄罗斯文艺》2012年第2期。 《艺术的自主性》,《外国文学》2012年第2期(湘潭大学认定二类期刊)。 《当下男性服饰的审美转变及其原因》,《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2011年《文化社会学:学科抑或理论浮现》,《思想战线》2011年第6期。《边界游离中的知识建构:新世纪文艺学知识建构的反思与检讨》,《聊城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1年第10期全文转载)。 《时尚、眼球与名牌的追逐:后现代文化视野下男性服饰的审美转变》,《求是学刊》201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11年第7期全文转载)。 《语言的牢笼及其突围:詹姆逊的形式主义美学解读》,《文学评论丛刊》201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 2010年《俄国形式主义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与检讨》,《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12期转载)《生态学视域下的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第3期。《文化悲剧与现代性货币》,《湖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距离》,《外国文学》2010年第2期。《从康德到鲍德里亚:基于“审美距离”的多维解读》,《求是学刊》2010年第2期。《文化社会学:文艺理论研究的新范式》,《湘潭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政治与情感的复调变奏:毛泽东“鲁迅论”的悖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0年第2期。2009年《模仿与再现新读》,《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陌生化与非亚里士多德式戏剧:布莱希特对亚里士多德式戏剧的批判与超越》,《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陌生化重读:俄国形式主义的反思与检讨》,《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第3期。《现代性、游戏与审美:齐美尔的游戏理论解读》,《东方丛刊》2009年第3期。《齐美尔论现代性体验》,《湘潭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三期摘载)。《齐美尔的现代性批判路径》,《社会理论论丛》2009年,总第4辑。2008年《文化社会学视域下的齐美尔货币哲学思想解读》,《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齐美尔现代性美学批判》,《湘潭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跨越边界,填平鸿沟: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一种思考》,《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第3期(《中国美术馆》2008年第4期摘载)。《距离的生成与消隐: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第3期。《审美幻象抑或审美救赎:阿多诺艺术自主性的悖论》,《学术月刊》2008年第2期。《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齐美尔与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8第12辑(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9年第7期全文转载)。《陌生化诗学的价值维度建构》,《文学评论丛刊》2008年第11卷第1期。《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和谐美》,《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8年第1期全文转载)。2003年-2007年《距离:现代主义的一种思考》,《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第4期。《悖论中的张力美》,《俄罗斯文艺》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摘载)。《陌生化》,《外国文学》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全文转载)。《齐美尔距离的现代性解读》,《河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齐美尔论现代性体验中的冒险》,《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全文转载)。《取消前在性》,《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全文转载)。二部分其他论文(均为独撰或第一作者,共52篇)2012年《五四启蒙话语的反思与批判》,《聊城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循着齐美尔的思想轨迹:时尚及其审美意义建构》,《社科文库·人文》,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官网2012年1月5日。 《波希米亚精神的产生及其内涵解读》,《艺术设计研究》2012年第1期。《〈讲话〉与20世纪中国文论》,《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2011年《〈迷途〉之“迷”在何方》,《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从〈新华日报〉重大节庆报导看党报影响力的创新建构》,《传媒观察》2011年第9期。(中文核心)《〈讲话〉与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文论》,《君子莲》2011年第3期。《毛泽东文艺美学研究的新开拓》,《中国文化报》2011年8月4日。《文学文本与政治文本的对话:鲁迅与毛泽东文艺批评思想对读》,《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载)。2010年《童年的影像记忆:谈谈“80后”的集体怀旧情结》,《中国政协报》2010年10月25日。《文艺学知识建构的反思》,《文艺报》2010年10月15日。《当下文学与图像关系的学理思考》,《文艺报》2010年8月3日。《意识形态的突围:阿尔都塞对布莱希特的批判与超越》,《马列文化研究》第15辑,2010年9月,湘潭大学出版社。《意识形态的崇高主体》,《武陵学刊》2010年第3期。《主体性的缺席与在场:模仿与再现对读》,《外国语文》2010年第2期(CSSCI扩展版)。《毛泽东文艺批评思想溯源》,《聊城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意识形态诗学的主体向度》,《武陵学刊》2010年第3期。《政治巨人与文化巨人的情感桥梁:毛泽东的鲁迅情结解读,《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政治文化视野下小说创作的批判性反思》,《理论与创作》2010年第1期(CSSCI扩展版)。2009年《传媒时代的文化转型与知识分子的角色转变》,《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中文核心)。《边界位移中的知识建构与反思:60年文艺学的发展走向》,《理论与创作》2009年第4期(中文核心)《山寨文化解读:兼及文艺学研究的文化社会学路径》,《理论与创作》2009年第3期(中文核心)。《陌生化与语言的牢笼:詹姆逊对俄国形式主义的批判与超越》,《探求》2009年第3期。《风格与距离:齐美尔艺术思想解读》,《聊城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2006年-2008年《现代性视域下的中国当代文学认同话语建构》,《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12期。《齐美尔艺术形式的现代性解读》,《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中文核心)。《齐美尔艺术距离的现代性解读》,《艺术百家》2008年第1期。(中文核心)《文化社会学视域下和谐美》,《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5期。(中文核心)《陌生化与非人化》,《聊城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奥尔特加与艺术的非人化》,《文景》2006年第12期。《现代生活的中断与救赎》,《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中文核心)《货币与现代生活风格》,《文景》2006年第7期。《时尚的文化社会学思考》,《文景》2006年第4期。2003年-2005年《“陌生化”与“新奇”》,《文学评论丛刊》,第8卷第2期,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中文核心)《现代性视域下的艺术自律》,《艺术百家》2005年第3期。(中文核心期刊)《弗莱神话理论的文化学解读》,《英语研究》2005年第2期。 《〈挪威的森林〉中的“性”与“死亡”》,《学术前沿》2004年第4期。 《西方陌生化诗学纵读》,《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论艺术创作中的缺失性体验》,《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说韵》,澳洲《汉声》2003年第9、10期。《诗学话语中的陌生化》,《天中学刊》2003年第3期。《陌生与熟悉》,《钦洲师专学报》2003年第1期。《论“韵”的流变与内涵》,《株洲师专学报》2002年第4期。《论文学性与陌生化》,《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三教改论文(均为独撰或第一作者,共4篇)《文艺学研究范式的新变》,《质量的风(二)》,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8期。《〈美学〉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思考》,《高等教育研究》第1辑,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年。《〈文学理论〉课程改革与优化的思考》,《高等教育研究》第2辑,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年。

发表论文50余篇,近5年发表论文如下:[1] 周红杰,李家华等 渥堆过程中主要微生物对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的研究茶叶科学, 2004, 24(3):212-218[2] 周红杰,李家华,甘月明等普洱茶渥堆过程化学成分变化与品质形成的关系茶苑,2004(1):6-8[3] 赵龙飞,周红杰酵母菌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25(4):29-32;安文杰云南普洱茶保健功效的研究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2):114-117;陶勇普洱茶酒生产技术研究中华医学论坛,2005,23:56-57;云南普洱茶保健功效的现代研究探讨.纪念孔明兴茶1780周年暨中国云南普洱茶古茶山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229-234;茶多酚的保健功效.纪念孔明兴茶1780周年暨中国云南普洱茶古茶山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235-240;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初探.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2[4] 周红杰,龚加顺,赵龙飞等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机理研究进展纪念孔明兴茶1780周年暨中国云南普洱茶古茶山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213-223[5] 袁文侠,周红杰.渥堆过程中茶多酚含量变化与普洱茶品质的关系.纪念孔明兴茶1780周年暨中国云南普洱茶古茶山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224-228[6] 龚加顺,周红杰,张新富,宋姗,安文杰.云南晒青绿毛茶的微生物固态发酵及成分变化研究.茶叶科学,2005,4[7] 周红杰,龚加顺,赵龙飞,安文杰,袁文侠.云南普洱茶的学科地位和现实意义.云南农业大学学报普洱茶专辑,2006增刊,21 Sup:38-44[8] 周杨,胡小静,周红杰,张新富,龚加顺.云南普洱茶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变化.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 [9] 赵龙飞,徐亚军,周红杰.微生物固态发酵提高普洱茶品质风味的研究.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4[10] 周红杰,龚加顺.云南普洱茶的养生机制分析.云南农业大学学报普洱茶专辑 2006增刊,21 Sup:98-103[12] 周红杰,龚加顺,安文杰,袁文侠.云南普洱茶中风味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普洱,2007,2[13] 龚加顺,陈文品,周红杰,董兆君,张以芳.云南普洱茶特征成分的功能与毒理学评价.茶叶科学,2007,3[14] 周杨,段红萍,胡小静,周红杰,张新富,龚加顺.云南普洱茶多糖提取工艺及翻堆样中含量测定的研究.食品科技,2007,6[15] 刘本英,周红杰,王平盛,安文杰.茶叶灰分和水分与品质关系.热带农业科技,2007,3[16] 赵龙飞,徐亚军,周红杰.黑曲霉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生长特性的研究.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10[17] 张春花,单治国,周红杰.云南普洱茶加工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茶叶通讯,2008,1[18] 张新富,龚加顺,周红杰,吕才有,胡小静,周杨.云南普洱茶中多酚类物质与品质的关系研究.食品科学,2008,4[19] 周红杰,张春花,单治国.对启用“普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意义的探讨.第六届云南省知识产权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5(1)[20] 张春花,周红杰.对云南普洱茶专利技术发展的研究.第六届云南省知识产权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5(1)[21] 张春花,单治国,周红杰.云南普洱茶加工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茶叶通讯, 2008,01:7-9+13[22 张新富,龚加顺,周红杰,吕才有,胡小静,周杨.云南普洱茶中多酚类物质与品质的关系研究.食品科学, 2008,04:230-233[23] 张冬英,黄业伟,袁文侠,周红杰.普洱茶渥堆中α-淀粉酶抑制剂含量变化研究.西南农业学报,2008,21(5):1282-1285[24] 赵明, 马燕, 周红杰等. 他汀体外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9,30(3):122-126.[25] 张春花,单治国,周红杰等 不同有益菌固态发酵对普洱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研究茶叶科学, 2010, 30(4):251-[26] 周斌,任洪涛,周红杰等云南9个产地台地茶与老茶树香气成分对比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1):54-60;[27] 魏珍珍,赵明,周红杰等比色法测定茶叶GABA含量的可行性研究江苏农业学报2011,22(8):56-58;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投稿论文格式怎么写的呀

给你推荐一个网站,这类论文很多,且都是公开发表的专业论文,你上去搜搜,挑挑吧 中国知网 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奥运知识现状调查 曲天敏 文献来自: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在对“是否愿意想了解更多更全面的奥运知识”和“是否想参加各种形式的奥运知识竞赛活动”等问题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渴求奥运知识的愿望,学校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供多种传播途径,以满足大学生对奥运知识的需求 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人文奥运”与北京历史文化知识教育普及状况调查 郗志群,宋卫忠,于丽萍 文献来自: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4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调查通过对北京市民关于2008年奥运会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表明目前北京市民对“绿色奥运”的认知度较高,对“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认知度相对较低 且市民们大都乐于获取相关知识。因此,采用多种途径普及“人文奥运”及北京历史文化知识,是当前需要深入开展的重要工作。 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奥运知识竞猜 文献来自: 当代学生 2004年 第Z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信封上注明“奥运知识竞猜”字样,2004年8月29日截止。本刊将从优胜者中抽出纪念奖20名,寄上精美礼品一份。奥运知识竞猜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奥运小知识 卢小莉 文献来自: 今日中学生 2005年 第Z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奥运会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停奥运小知识@卢小莉<正>大家都知道,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那么,你知道历届奥运会的举办地和时间吗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奥运小知识 小竹 文献来自: 初中生 2004年 第Z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奥运会因第玲届t1944年)奥运会因第次世界大战而停办奥运小知识@小竹<正> 大家都知道,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那么,你知道历届奥运会的举办地和时间吗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奥运知识一束 文献来自: 乡镇论坛 1996年 第07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有利于扩大奥运会的影响,传播奥林匹克的精神,以后的奥运会一直沿用此法。奥运知识一束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奥运知识小链接 文献来自: 小星星(作文100分) 2003年 第18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奥运知识小链接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奥运知识小链接 文献来自: 小星星(作文100分) 2003年 第20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奥运知识小链接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奥运知识竞猜获奖名单 文献来自: 当代学生 2004年 第17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中学上海市登瀛中学上海市崇明中学顾宏艳李敏蒋成龙杨茜茜钱佳景顾思瑜徐冉施春欢叶 慧顾雯雯奥运知识竞猜获奖名单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大学生奥运知识大赛落幕 记者 郑红深 源自: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10/13 CAJ下载 PDF下载 “2006全国大学生奥运知识、文明礼仪大赛”是由外交学院发起,全国20所高校联合主办的全国性大型奥运宣传活动。与往届不同,本届大赛除知识题、演讲题、情景题等常规现场比赛外,新增加了“社会实践题”。参赛选手充分发挥想象力,用4个月的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搜奥运 的学术趋势 翻译 奥运知识 搜索相关数字 病人知识知晓率 知识工程经费 居民知识掌握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参考资料:中国知网 奥运的由来: 希腊人于公元前776年规定每4年在奥林匹亚举办一次运动会。 运动会举行期间,全希腊选手及附近黎民百姓相聚于奥林匹亚这个希腊南部的风景秀丽的小镇。 公元前776年在这里举行第一届奥运会时,多利亚人克洛斯在27 米短跑比赛中取得冠军。他成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荣获第一个项目的第一个桂冠的人。后来,古希腊运动会的规模逐渐扩大,并成为显示民族精神的盛会。比赛的优胜者获得月桂、野橄榄和棕榈编织的花环等。从公元前776年开始,到公元394年止,历经1170年,共举行了293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公元394年被罗马皇帝禁止。 1875~1881年,德国库蒂乌斯人在奥林匹克遗址发掘了出土文物, 引起了全世界的兴趣。为此,法国教育家皮埃尔·德·顾拜旦认为,恢复古希腊奥运会的传统,对促进国际体育运动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在他的倡导与积极奔走下,1894年6月,在巴黎举行了首次国际体育大会。国际体育大会决定把世界性的综合体育运动会叫做奥林匹克运动会,1896年4月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以4年一次,轮流在各会员国举行。到1992年,已经举行了25届奥运会。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基本上是每四年举行一次,这一周期被称为“奥林匹亚德”。按此周期算,则从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4年间共应举办293届;但实际上召开的次数要少得多。不过,古代奥运会有规定,一个奥林匹亚德为一届,不管举行与否次数照算。 古奥运会初期,竞赛项目不多,所以前22届时间仅一天。后来随着比赛项目的增加,又延长为两天。从第37届增加少年比赛项目后,时间又延长到5天。其中第一天是开幕式,举行献祭和宣誓仪式,第二、三四天是比赛的具体内容,第五天是闭幕式,进行发奖和敬神活动。 目前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有(未含冬奥会项目):田径、游泳(含跳水、水球、花样游泳)、射击、举重、自行车、射箭、篮球、排球、足球、手球、曲棍球、体操(含艺术体操)、击剑、国际式摔跤(自由式和古典式)、拳击、柔道、赛艇、皮艇和划艇、帆船(含帆板)、马术、现代五项、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棒球等。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不论从发展规模,还是从发展水平上来看,都已为举世所瞩目。奥林匹克精神得到了广泛传播。人们看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奥林匹克主义以竞技的形式,将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人类的社会活动,对人类的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一种体育现象,奥运会是人类探索体能极限的最引人入胜的赛场,奥运会纪录、奖牌成为运动员追求的崇高目标,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参与国家和地区众多、具有巨大吸引力、穿透力和凝聚力的一项全球性活动。 奥运标志的介绍: 奥运会会旗是一个有五个圆环的白色无边旗,五环相套,白左至右分别为:蓝、黄、黑、绿、红。 奥运会会旗是根据顾拜旦男爵的建议和构思制作成的。 1914年7月,这旗帜首次出现在巴黎庆祝奥运会成立二十周年的大会上。1920年,比利时奥委会把一面绣有五环的绸缎会旗赠送给国际奥运会,在安特卫普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升起来。在一般情况下,每届奥运会开幕时,上届奥运会城市代表将这面旗移交给该届奥运会城市市长,但第二十三届奥运会是在闭幕式上,将会旗移交给下届奥运会主办城市的。飘扬在奥运会主体运动场上空的会旗是复制品。 奥运会会徽的含义 奥运会的会徽就是五个相套的、不同颜色的圆环。对奥运会五个圆环的含义,曾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解释,认为每一个环的颜色代表一个大洲。1979年6月国际奥委会出版的《奥林匹克杂志》第一百四十期指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根据奥林匹克宪章,五环的含义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见。 每届奥运会都有不同的会徽,但所有会徽都带有五环图案,然后再衬之以反映东道国特点或民族风俗的图案。如第十七届奥运会于1960年在意大利罗马举行时,就以罗马的城徽作为会徽,即一只母狼哺育两个婴儿的图案。又如十九届奥运会1968年在墨西哥城举行,选择了墨西哥城最著名的出土文物——二十四吨重的历石作为会徽。日本设计的第十八届奥运会会徽是以本国国旗为图案的,苏联为第二十二届奥运会设计的会徽,是以运动场跑道绘成的克里姆林宫建筑。 奥运会奖章的演变 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时,法国艺术家儒勒·夏普朗设计了一种分别为银、铜质的奖章和橄榄枝冠,奖给各运动项目的第一、二名运动员。第二届奥运会给每个运动员发一枚长形的勇士手执橄榄枝的纪念章。1924年第八届奥运会,颁发了一种由法国人里沃设计的画面上有球、滑雪板等各类运动器材的古色古香的奖章。1928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奖章由意大利艺术家朱塞佩·卡西奥里设计,图案是手抱橄榄枝的女塑像。从该届奥运会之后,各届奖章正面图案不再变更,只是把举办地名与届数作相应的改变。

知网里有一些,你自己到图书馆网站下载吧  如果要我下就追问一下  [1]赵小燕, 《呼啸山庄》中哥特式特征的运用(英文)[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2)  [2]吴海明, 浅论《呼啸山庄》对哥特传统人物的继承和发展[J] 考试周刊,2010,(33)  [3]李琳,刘秀云, 论哥特艺术写法在《呼啸山庄》中的运用与发展[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7)  [4]何琼, 论哥特式艺术手法在《呼啸山庄》中的运用[J] 湖北社会科学,2009,(4)  [5]喻欢欢, 浅析《呼啸山庄》的哥特式风格[J] 消费导刊,2009,(15)  [6]杨丽荣, 《呼啸山庄》:一部有新意的哥特小说[J] 文教资料,2009,(25)  [7]石晓红, 论《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式风格[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2)  [8]李佳玉, 从《呼啸山庄》和《简爱》看哥特式小说风格[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9]印层层, 从《呼啸山庄》看艾米莉·勃朗特的哥特情结[J] 考试周刊,2008,(7)  [10]黄德林, 艾米莉·勃朗特的“哥特情”与《呼啸山庄》[J]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11]田仙枝, 试述《简爱》与《呼啸山庄》小说写作成功的关键——尽现哥特式小说的魅力[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  [12]邵丽君,李贞慧,陈翠芳,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与哥特传统[J] 电影文学,2008,(12)  [13]张苎文, 论哥特式小说的风格特征在《呼啸山庄》中的广泛体现[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2)  [14]刘文珍, 《呼啸山庄》的哥特式特征与作者性格浅析[J]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15]董静,何琼, 论《呼啸山庄》的哥特式特征[J] 世界文学评论,2007,(2)  [16]张若昕, 《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式艺术手法[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6)  [17]刘佳, 论《呼啸山庄》中哥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英文)[J] 语文学刊,2006,(S1)  [18]孙冬梅 论《呼啸山庄》中的人物形象和哥特艺术手法[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4)  [19]蒲若茜 《呼啸山庄》与哥特传统[J] 外国文学评论,2002,(1)  [20]蒋永国 从《呼啸山庄》看艾米莉·勃朗特的哥特情结[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4)  [21]邹之萍,王文彦 哥特式小说与《呼啸山庄》[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22]叶红 浪漫的壮诗 哥特式的悲歌——谈谈《呼啸山庄》的创作方法问题[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2)

边塞诗 这里有,赶快给我分数!!!!!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 从 军 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 山 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塞下曲六首(选一)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望 蓟 门 祖 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前出塞九首(选一) 杜 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军 城 早 秋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塞 下 曲(二首) 卢 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稜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征 人 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陇 西 行 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己 亥 岁 曹 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 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边塞行 杨凭 九原临得水,双足是重城。 独许为儒老,相怜从骑行。 细丛榆塞迥,高点雁山晴。 圣主嗤炎汉,无心自勒兵。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