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纺织工程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论文题目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4-07-07 04:11:50

纺织工程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论文题目及答案

本专业培养具备纺织工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纺织企业、科研、教学等部门从事纺织品设计开发、纺织工艺设计、纺织生产质量控制、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具有经营管理初步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由于纺织行业的传统性,长期以来一直是数量型经济,所以纺织工人的需求量很大,但是随着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经济的转变,劳动力的需求明显减少,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不再局限于车间的操作,而是扩大到科研、贸易、信息、设计、管理等多个领域,毕业生的就业领域也随之扩大。 一、专业基本情况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纺织工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纺织企业、科研、教学等部门从事纺织品设计开发、纺织工艺设计、纺织生产质量控制、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具有经营管理初步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纺织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纺织品设计、纺织工艺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纺织品生产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 掌握纺织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 掌握纺织品生产技术; ◆ 具有纺织品设计和纺织工艺设计的基本技能; ◆ 熟悉与纺织工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 了解纺织科技的发展动态; ◆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3、主干学科 纺织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 4、主要课程 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纺织加工化学、纺织材料学、纺纱学、织造学、纺织品设计学、企业经管与管理。 5、实践教学 包括电工实习、计算机上机、生产实习、纺织工艺与产品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6、修业时间 4年。 7、学位情况 工学学士。 8、原专业名 纺织工程、丝绸工程、针织工程、纺织材料及纺织品设计、棉花加工与检验。 二、专业综合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为人们遮寒蔽体的衣着,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现代的人们,几乎须臾离不开纺织物,各种样式美观、功能独特的纺织品装点着我们的生活。看过《蜘蛛人》的同学一定会对主人公使用的蜘蛛丝的超级性能赞叹不已,其实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纺织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或许就可以享用具有这种特殊性能的人造纤维。 纺织就是将纺织纤维加工成各种纱、丝、线、绳、织物及其印染制品的过程。纺织工程的发展方向是致力于研究使化学纤维具备近似于天然纤维的舒适性能,或者具备天然纤维所不及的特殊性能,开发出特种纤维,这当然就包括“蜘蛛丝”了。保暖内衣最近在市场大量涌现,也是纺织技术取得重大进步的结果。大家都希望在寒冷的冬季既要风度又要温度,纺织工程把红外线技术运用到织物的生产过程,从而开发出了保暖效果比一般织物好许多且非常贴身的保暖内衣,满足了人们在冰天冻地的寒冬,穿着依然潇洒的愿望。当然,现在的保暖内衣产品还有很多不足,要解决这个问题,有待纺织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目前有很多院校开设了纺织工程专业。要求学生具备力学、机械学等纺织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纺织原料的性能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具有原料检测和选配的能力;掌握纺织工艺的基本理论,具有工艺设计、产品质量检测分析和质量控制的能力;具有技术改造以及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初步能力。纺织工程还特别具有实用性,可以美化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考生在充分认识到本专业的优点后,应该积极选择本专业。 我国是一个纺织工业大国,技术力量雄厚,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我国与世界的接轨,对高级纺织人才的需求会更加迫切,毕业生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本专业的毕业生一般可以在纺织企业的技术和业务管理部门从事工艺设计、生产管理、产品开发等工作,到经营和外贸等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和专业外贸等工作,也可以在科研单位、纺织学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同时,由于专业调整,毕业生就业面更广,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入其他行业大型公司就业,不少毕业生被合资、独资企业录用,部分毕业生被国外企业录用,直接到境外就业。 纺织工程专业代码:081405。 三、专业教育发展状况 在人类历史上,纺织生产是差不多和农业同时开始的。因此,纺织科学和农学一样,由于诞生得早,在整个人类文化中处于特殊的地位。纺织进入工业化生产后,技术日趋进步,工艺与品种也日趋复杂,纺织技术需要越来越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纺织教育事业遂应运而生。19世纪上半叶,世界上开始出现高等纺织教育,英国哈德斯菲尔德首先办起纺织技术班,以后曼彻斯特机械学院转为曼彻斯特大学纺织工程系。1874年英国利兹大学也成立纺织工程系,1884年美国成立费城纺织学院。我国出现最早的是林启创办的浙江蚕学馆,建于1897年,成为浙江丝绸工学院(即现在的浙江理工大学)的前身。 我国在建国前有一部分纺织学校,大多为私人所办。建国后,我国对纺织高等院校进行调整,50年代末开始培养研究生,1951年建立纺织院校中规模最大的华东纺织工学院(后来发展为中国纺织大学,即并入新成立的东华大学),其次是1967年建立的专业设置较齐全的天津纺织工学院(2000年已合并成为天津工业大学),此外,1958年建立苏州丝绸工学院(现苏州大学),1961年建立北京化纤工学院(即现在的北京服装学院)。1935年,毕业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农工大学纺织化学专业的傅道伸筹建了中国第一所现代纺织研究机构,1951年,钱宝钧参加华东纺织工学院(同上)的筹建工作,1954年和方柏容教授共同倡议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化学纤维专业,在这期间,著名纺织教育家陈维稷主持全国纺织教育事业,为中国纺织工业培养出大批骨干人才。 “文革”期间,1967年建立天津纺织工学院(2000年已合并新成立天津工业大学),此外并无大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纺织院校发展加快,1978年以后先后建立西北纺织工学院、青岛纺织工学院(现已并入青岛大学)、武汉纺织工学院(即现在的武汉科技学院)、郑州纺织工学院等高等院校,学科建设更加完备。核心内容方面,在纤维科学和高分子化学的基础上,形成了纺织材料学,在力学和机械学等基础上,形成了纤维材料机械工艺学,在化学和纤维科学等的基础上,形成了纤维材料化学工艺学,在美学、几何学和生理学等的基础上,纺织品的设计的内容愈加丰富。在边缘内容方面,许多基础科学和其他技术科学等与纺织实践紧密结合,形成了一些新的学科分支和发展方向:如数学中的数理统计、运筹学和优化理论已广泛用于纺织技术和生产,物理学和技术物理应用于纺织,促进了纺织仪器、纺织检测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化学、机械学、电子学、环境科学等与纺织的结合使纺织学科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变化和发展。纺织工程也被国家列为重点学科。 国际上,比较著名的院校有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学院(该学院的纺织工程系是世界上成立较早的专业性的纺织系科)、利兹大学、美国的乔治亚理工学院、费城纺织综合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法国里昂高等纺织工业学校、德国亚琛·莱因——威斯特法伦高等技术学校、斯图加特大学。英、美和日本的纺织高等教育都有100年以上的历史。美国的高等学校已带有普通教育性质,专业教育大多在研究生阶段或在进入工厂企业后进行。这种倾向也影响到日本等国,在法国和德国,高等教育比较重视实践强调工程技术教育。 目前,世界上的高新技术的开发、实力和应用领域还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而且对我国纺织业而言,必然是在获得利益的同时,将失去部分利益,一些国际竞争力较弱的行业,如化纤、印染等行业的生产企业会产生明显的冲击。所以,目前的纺织教育就是要跟上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步伐,在技术发展上注重相互补充并互相竞争的“纺织革新技术”和“纺织创新技术”这两个方面,重视以国际互联网络为依托形成的快速反应系统机制(QR),作为一项“不是技术胜过技术的21世纪生产经营方式”,它可以说是目前纺织领域最尖端的高新技术的应用。正因为如此,纺织教育也在逐步适应世界级的科技、经营的发展

我先前也是对论文的写作非常非常头大,还好后来找品学论文网的老师帮忙才搞定。论文里面的核心部分,分析和数据处理是最难的, 包括我身边的一些同学写到一半写不下去了,我都介绍的品学论文网给他们,非常专业,有的甚至把整篇都找帮忙的。

以纺织科学技术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它的前身──中国纺织学会,1930年4月20日创立于上海。从成立到1949年的19年期间,共举行14届年会,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从成立到1936年抗日战争前,举行6届年会;二是抗日战争时期,8年中举行过5届年会;三是抗日战争结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4年中举行过3届年会。每届年会的活动内容大体是:宣读学术论文,讨论会务,发行年刊,交流参观等。《纺织年刊》载有学术论文、会务动态和会员名单。另外,学会还出版《纺织周刊》,刊载纺织技术文章、学会活动消息、述评性短文和纺织工商动态。中国纺织学会的会员,创立时只有60余人,到1949年发展到近2000人。理事长是朱仙舫。1949年8月举行的中国纺织学会第14届年会,决议把学会改组为中国纺织染工作者协会,开展了一系列科学普及工作。1950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纺织染工作者协会代表会议上又决议恢复原名。1951年2月,中国纺织学会加入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1958年并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根据联合会的要求,学会在原有基础上,合并中国原棉研究学会和中国染化工程学会,筹组中国纺织工程学会。1954年 2月召开的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一届代表大会,宣告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正式成立,总会设在北京。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团结广大会员和纺织科技工作者,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1956年在北京,1958年在山东青岛和上海,1959年在河南郑州,1962年在上海,先后举行综合性的学术年会。学会还组织了一系列的专业学术讨论会。这些活动推动了全国各地纺织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自1954年起,学会先后创办《纺织通报》(1962年起改为《纺织技术》)、《染整通报》等学术期刊,共发行 100余万册。学会在国际纺织学术交流方面也开展了不少活动。全国除西藏自治区和台湾省外,28个省、市、自治区都已建立地方纺织工程学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于1979年创办《纺织学报》,对国内外发行。1979年10月,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在广西南宁举行第3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收到各地推荐的学术论文759篇,是纺织学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盛会。截至1982年,会员发展到近 3万人。1984年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历任理事长是陈维稷。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下设学术工作委员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纺织学报》编辑委员会。

这个关系确实不好找,据我所知,有一个,就是整经时经轴的位移量如果按积分原理算会非常精确。

纺织工程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论文摘要及答案

要是有稿费还差不多。。。

通过纺织文化与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纺车间设备整体情况、细纱机的主要机构、工作原理、工艺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由于学习时间紧迫,起初对各车间的环境、设备、产品、工艺流程比较陌生,加之在各车间的学习时间有限,因此不能对各个车间的所有设备部件的作用完全掌握。在后纺车间保养、保全、皮辊房学习,跟着师傅在车间换钢丝圈、敲锭子、改车时总是汗流浃背,师傅们更是异常辛苦。但是通过3个月深入实际的学习使我对厂里各车间的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基本单元的构件有了更深的认识,为以后不断的加强设备的管理,保证设备完好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纺织文化与技术学习不足之处与收获以后的工作中将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工作水平,克服缺点,自我完善,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去,根据公司的设备现状做好坚实的基础工作,以饱满的热情和充实的干劲为公司的发展添砖加瓦,为公司的设备管理竭尽全力。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毕业实习对于我们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远足运动服装热舒适性研究,我的题目。本文从简单的以起绒衫为基础的远足服装体系出发,建立了一种室内模拟试验模型。通过进行人体着装运动试验,能够准确地获得人体配置一定服装,在适宜环境下(0摄氏度到20摄氏度内),进行中度运动(小型登山、远足,新陈代谢率低于240W/m~2)时,达到舒适性的条件。  论文带实验的最好,但是很难,我当时也没时间弄,还是同事给的莫文‘网,专业的就是靠谱啊,很快就帮忙完成了

以纺织科学技术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它的前身──中国纺织学会,1930年4月20日创立于上海。从成立到1949年的19年期间,共举行14届年会,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从成立到1936年抗日战争前,举行6届年会;二是抗日战争时期,8年中举行过5届年会;三是抗日战争结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4年中举行过3届年会。每届年会的活动内容大体是:宣读学术论文,讨论会务,发行年刊,交流参观等。《纺织年刊》载有学术论文、会务动态和会员名单。另外,学会还出版《纺织周刊》,刊载纺织技术文章、学会活动消息、述评性短文和纺织工商动态。中国纺织学会的会员,创立时只有60余人,到1949年发展到近2000人。理事长是朱仙舫。1949年8月举行的中国纺织学会第14届年会,决议把学会改组为中国纺织染工作者协会,开展了一系列科学普及工作。1950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纺织染工作者协会代表会议上又决议恢复原名。1951年2月,中国纺织学会加入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1958年并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根据联合会的要求,学会在原有基础上,合并中国原棉研究学会和中国染化工程学会,筹组中国纺织工程学会。1954年 2月召开的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一届代表大会,宣告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正式成立,总会设在北京。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团结广大会员和纺织科技工作者,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1956年在北京,1958年在山东青岛和上海,1959年在河南郑州,1962年在上海,先后举行综合性的学术年会。学会还组织了一系列的专业学术讨论会。这些活动推动了全国各地纺织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自1954年起,学会先后创办《纺织通报》(1962年起改为《纺织技术》)、《染整通报》等学术期刊,共发行 100余万册。学会在国际纺织学术交流方面也开展了不少活动。全国除西藏自治区和台湾省外,28个省、市、自治区都已建立地方纺织工程学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于1979年创办《纺织学报》,对国内外发行。1979年10月,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在广西南宁举行第3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收到各地推荐的学术论文759篇,是纺织学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盛会。截至1982年,会员发展到近 3万人。1984年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历任理事长是陈维稷。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下设学术工作委员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纺织学报》编辑委员会。

纺织工程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论文题目

以纺织科学技术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它的前身──中国纺织学会,1930年4月20日创立于上海。从成立到1949年的19年期间,共举行14届年会,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从成立到1936年抗日战争前,举行6届年会;二是抗日战争时期,8年中举行过5届年会;三是抗日战争结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4年中举行过3届年会。每届年会的活动内容大体是:宣读学术论文,讨论会务,发行年刊,交流参观等。《纺织年刊》载有学术论文、会务动态和会员名单。另外,学会还出版《纺织周刊》,刊载纺织技术文章、学会活动消息、述评性短文和纺织工商动态。中国纺织学会的会员,创立时只有60余人,到1949年发展到近2000人。理事长是朱仙舫。1949年8月举行的中国纺织学会第14届年会,决议把学会改组为中国纺织染工作者协会,开展了一系列科学普及工作。1950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纺织染工作者协会代表会议上又决议恢复原名。1951年2月,中国纺织学会加入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1958年并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根据联合会的要求,学会在原有基础上,合并中国原棉研究学会和中国染化工程学会,筹组中国纺织工程学会。1954年 2月召开的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一届代表大会,宣告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正式成立,总会设在北京。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团结广大会员和纺织科技工作者,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1956年在北京,1958年在山东青岛和上海,1959年在河南郑州,1962年在上海,先后举行综合性的学术年会。学会还组织了一系列的专业学术讨论会。这些活动推动了全国各地纺织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自1954年起,学会先后创办《纺织通报》(1962年起改为《纺织技术》)、《染整通报》等学术期刊,共发行 100余万册。学会在国际纺织学术交流方面也开展了不少活动。全国除西藏自治区和台湾省外,28个省、市、自治区都已建立地方纺织工程学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于1979年创办《纺织学报》,对国内外发行。1979年10月,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在广西南宁举行第3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收到各地推荐的学术论文759篇,是纺织学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盛会。截至1982年,会员发展到近 3万人。1984年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历任理事长是陈维稷。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下设学术工作委员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纺织学报》编辑委员会。

本专业培养具备纺织工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纺织企业、科研、教学等部门从事纺织品设计开发、纺织工艺设计、纺织生产质量控制、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具有经营管理初步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由于纺织行业的传统性,长期以来一直是数量型经济,所以纺织工人的需求量很大,但是随着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经济的转变,劳动力的需求明显减少,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不再局限于车间的操作,而是扩大到科研、贸易、信息、设计、管理等多个领域,毕业生的就业领域也随之扩大。 一、专业基本情况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纺织工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纺织企业、科研、教学等部门从事纺织品设计开发、纺织工艺设计、纺织生产质量控制、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具有经营管理初步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纺织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纺织品设计、纺织工艺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纺织品生产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 掌握纺织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 掌握纺织品生产技术; ◆ 具有纺织品设计和纺织工艺设计的基本技能; ◆ 熟悉与纺织工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 了解纺织科技的发展动态; ◆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3、主干学科 纺织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 4、主要课程 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纺织加工化学、纺织材料学、纺纱学、织造学、纺织品设计学、企业经管与管理。 5、实践教学 包括电工实习、计算机上机、生产实习、纺织工艺与产品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6、修业时间 4年。 7、学位情况 工学学士。 8、原专业名 纺织工程、丝绸工程、针织工程、纺织材料及纺织品设计、棉花加工与检验。 二、专业综合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为人们遮寒蔽体的衣着,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现代的人们,几乎须臾离不开纺织物,各种样式美观、功能独特的纺织品装点着我们的生活。看过《蜘蛛人》的同学一定会对主人公使用的蜘蛛丝的超级性能赞叹不已,其实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纺织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或许就可以享用具有这种特殊性能的人造纤维。 纺织就是将纺织纤维加工成各种纱、丝、线、绳、织物及其印染制品的过程。纺织工程的发展方向是致力于研究使化学纤维具备近似于天然纤维的舒适性能,或者具备天然纤维所不及的特殊性能,开发出特种纤维,这当然就包括“蜘蛛丝”了。保暖内衣最近在市场大量涌现,也是纺织技术取得重大进步的结果。大家都希望在寒冷的冬季既要风度又要温度,纺织工程把红外线技术运用到织物的生产过程,从而开发出了保暖效果比一般织物好许多且非常贴身的保暖内衣,满足了人们在冰天冻地的寒冬,穿着依然潇洒的愿望。当然,现在的保暖内衣产品还有很多不足,要解决这个问题,有待纺织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目前有很多院校开设了纺织工程专业。要求学生具备力学、机械学等纺织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纺织原料的性能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具有原料检测和选配的能力;掌握纺织工艺的基本理论,具有工艺设计、产品质量检测分析和质量控制的能力;具有技术改造以及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初步能力。纺织工程还特别具有实用性,可以美化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考生在充分认识到本专业的优点后,应该积极选择本专业。 我国是一个纺织工业大国,技术力量雄厚,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我国与世界的接轨,对高级纺织人才的需求会更加迫切,毕业生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本专业的毕业生一般可以在纺织企业的技术和业务管理部门从事工艺设计、生产管理、产品开发等工作,到经营和外贸等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和专业外贸等工作,也可以在科研单位、纺织学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同时,由于专业调整,毕业生就业面更广,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入其他行业大型公司就业,不少毕业生被合资、独资企业录用,部分毕业生被国外企业录用,直接到境外就业。 纺织工程专业代码:081405。 三、专业教育发展状况 在人类历史上,纺织生产是差不多和农业同时开始的。因此,纺织科学和农学一样,由于诞生得早,在整个人类文化中处于特殊的地位。纺织进入工业化生产后,技术日趋进步,工艺与品种也日趋复杂,纺织技术需要越来越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纺织教育事业遂应运而生。19世纪上半叶,世界上开始出现高等纺织教育,英国哈德斯菲尔德首先办起纺织技术班,以后曼彻斯特机械学院转为曼彻斯特大学纺织工程系。1874年英国利兹大学也成立纺织工程系,1884年美国成立费城纺织学院。我国出现最早的是林启创办的浙江蚕学馆,建于1897年,成为浙江丝绸工学院(即现在的浙江理工大学)的前身。 我国在建国前有一部分纺织学校,大多为私人所办。建国后,我国对纺织高等院校进行调整,50年代末开始培养研究生,1951年建立纺织院校中规模最大的华东纺织工学院(后来发展为中国纺织大学,即并入新成立的东华大学),其次是1967年建立的专业设置较齐全的天津纺织工学院(2000年已合并成为天津工业大学),此外,1958年建立苏州丝绸工学院(现苏州大学),1961年建立北京化纤工学院(即现在的北京服装学院)。1935年,毕业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农工大学纺织化学专业的傅道伸筹建了中国第一所现代纺织研究机构,1951年,钱宝钧参加华东纺织工学院(同上)的筹建工作,1954年和方柏容教授共同倡议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化学纤维专业,在这期间,著名纺织教育家陈维稷主持全国纺织教育事业,为中国纺织工业培养出大批骨干人才。 “文革”期间,1967年建立天津纺织工学院(2000年已合并新成立天津工业大学),此外并无大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纺织院校发展加快,1978年以后先后建立西北纺织工学院、青岛纺织工学院(现已并入青岛大学)、武汉纺织工学院(即现在的武汉科技学院)、郑州纺织工学院等高等院校,学科建设更加完备。核心内容方面,在纤维科学和高分子化学的基础上,形成了纺织材料学,在力学和机械学等基础上,形成了纤维材料机械工艺学,在化学和纤维科学等的基础上,形成了纤维材料化学工艺学,在美学、几何学和生理学等的基础上,纺织品的设计的内容愈加丰富。在边缘内容方面,许多基础科学和其他技术科学等与纺织实践紧密结合,形成了一些新的学科分支和发展方向:如数学中的数理统计、运筹学和优化理论已广泛用于纺织技术和生产,物理学和技术物理应用于纺织,促进了纺织仪器、纺织检测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化学、机械学、电子学、环境科学等与纺织的结合使纺织学科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变化和发展。纺织工程也被国家列为重点学科。 国际上,比较著名的院校有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学院(该学院的纺织工程系是世界上成立较早的专业性的纺织系科)、利兹大学、美国的乔治亚理工学院、费城纺织综合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法国里昂高等纺织工业学校、德国亚琛·莱因——威斯特法伦高等技术学校、斯图加特大学。英、美和日本的纺织高等教育都有100年以上的历史。美国的高等学校已带有普通教育性质,专业教育大多在研究生阶段或在进入工厂企业后进行。这种倾向也影响到日本等国,在法国和德国,高等教育比较重视实践强调工程技术教育。 目前,世界上的高新技术的开发、实力和应用领域还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而且对我国纺织业而言,必然是在获得利益的同时,将失去部分利益,一些国际竞争力较弱的行业,如化纤、印染等行业的生产企业会产生明显的冲击。所以,目前的纺织教育就是要跟上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步伐,在技术发展上注重相互补充并互相竞争的“纺织革新技术”和“纺织创新技术”这两个方面,重视以国际互联网络为依托形成的快速反应系统机制(QR),作为一项“不是技术胜过技术的21世纪生产经营方式”,它可以说是目前纺织领域最尖端的高新技术的应用。正因为如此,纺织教育也在逐步适应世界级的科技、经营的发展

远足运动服装热舒适性研究,我的题目。本文从简单的以起绒衫为基础的远足服装体系出发,建立了一种室内模拟试验模型。通过进行人体着装运动试验,能够准确地获得人体配置一定服装,在适宜环境下(0摄氏度到20摄氏度内),进行中度运动(小型登山、远足,新陈代谢率低于240W/m~2)时,达到舒适性的条件。  论文带实验的最好,但是很难,我当时也没时间弄,还是同事给的莫文‘网,专业的就是靠谱啊,很快就帮忙完成了

纺织工程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论文摘要

以纺织科学技术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它的前身──中国纺织学会,1930年4月20日创立于上海。从成立到1949年的19年期间,共举行14届年会,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从成立到1936年抗日战争前,举行6届年会;二是抗日战争时期,8年中举行过5届年会;三是抗日战争结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4年中举行过3届年会。每届年会的活动内容大体是:宣读学术论文,讨论会务,发行年刊,交流参观等。《纺织年刊》载有学术论文、会务动态和会员名单。另外,学会还出版《纺织周刊》,刊载纺织技术文章、学会活动消息、述评性短文和纺织工商动态。中国纺织学会的会员,创立时只有60余人,到1949年发展到近2000人。理事长是朱仙舫。1949年8月举行的中国纺织学会第14届年会,决议把学会改组为中国纺织染工作者协会,开展了一系列科学普及工作。1950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纺织染工作者协会代表会议上又决议恢复原名。1951年2月,中国纺织学会加入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1958年并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根据联合会的要求,学会在原有基础上,合并中国原棉研究学会和中国染化工程学会,筹组中国纺织工程学会。1954年 2月召开的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一届代表大会,宣告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正式成立,总会设在北京。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团结广大会员和纺织科技工作者,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1956年在北京,1958年在山东青岛和上海,1959年在河南郑州,1962年在上海,先后举行综合性的学术年会。学会还组织了一系列的专业学术讨论会。这些活动推动了全国各地纺织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自1954年起,学会先后创办《纺织通报》(1962年起改为《纺织技术》)、《染整通报》等学术期刊,共发行 100余万册。学会在国际纺织学术交流方面也开展了不少活动。全国除西藏自治区和台湾省外,28个省、市、自治区都已建立地方纺织工程学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于1979年创办《纺织学报》,对国内外发行。1979年10月,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在广西南宁举行第3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收到各地推荐的学术论文759篇,是纺织学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盛会。截至1982年,会员发展到近 3万人。1984年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历任理事长是陈维稷。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下设学术工作委员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纺织学报》编辑委员会。

通过纺织文化与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纺车间设备整体情况、细纱机的主要机构、工作原理、工艺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由于学习时间紧迫,起初对各车间的环境、设备、产品、工艺流程比较陌生,加之在各车间的学习时间有限,因此不能对各个车间的所有设备部件的作用完全掌握。在后纺车间保养、保全、皮辊房学习,跟着师傅在车间换钢丝圈、敲锭子、改车时总是汗流浃背,师傅们更是异常辛苦。但是通过3个月深入实际的学习使我对厂里各车间的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基本单元的构件有了更深的认识,为以后不断的加强设备的管理,保证设备完好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纺织文化与技术学习不足之处与收获以后的工作中将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工作水平,克服缺点,自我完善,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去,根据公司的设备现状做好坚实的基础工作,以饱满的热情和充实的干劲为公司的发展添砖加瓦,为公司的设备管理竭尽全力。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毕业实习对于我们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掌握纺织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纺织品生产技术;3、具有纺织品设计和纺织工艺设计的基本技能;4、熟悉与纺织工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纺织科技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纺织企业或纺织品贸易公司,从事纺织工艺设计、纺织生产与管理、质量跟单、纺织品性能测试等工作。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是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如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从事纺织服装企业的纺织面料设计开发、纺织工艺设计、产品质量控制、纺织生产管理等岗位的高技能人才。

要是有稿费还差不多。。。

纺织工程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论文题目有哪些

远足运动服装热舒适性研究,我的题目。本文从简单的以起绒衫为基础的远足服装体系出发,建立了一种室内模拟试验模型。通过进行人体着装运动试验,能够准确地获得人体配置一定服装,在适宜环境下(0摄氏度到20摄氏度内),进行中度运动(小型登山、远足,新陈代谢率低于240W/m~2)时,达到舒适性的条件。  论文带实验的最好,但是很难,我当时也没时间弄,还是同事给的莫文‘网,专业的就是靠谱啊,很快就帮忙完成了

以纺织科学技术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它的前身──中国纺织学会,1930年4月20日创立于上海。从成立到1949年的19年期间,共举行14届年会,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从成立到1936年抗日战争前,举行6届年会;二是抗日战争时期,8年中举行过5届年会;三是抗日战争结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4年中举行过3届年会。每届年会的活动内容大体是:宣读学术论文,讨论会务,发行年刊,交流参观等。《纺织年刊》载有学术论文、会务动态和会员名单。另外,学会还出版《纺织周刊》,刊载纺织技术文章、学会活动消息、述评性短文和纺织工商动态。中国纺织学会的会员,创立时只有60余人,到1949年发展到近2000人。理事长是朱仙舫。1949年8月举行的中国纺织学会第14届年会,决议把学会改组为中国纺织染工作者协会,开展了一系列科学普及工作。1950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纺织染工作者协会代表会议上又决议恢复原名。1951年2月,中国纺织学会加入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1958年并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根据联合会的要求,学会在原有基础上,合并中国原棉研究学会和中国染化工程学会,筹组中国纺织工程学会。1954年 2月召开的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一届代表大会,宣告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正式成立,总会设在北京。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团结广大会员和纺织科技工作者,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1956年在北京,1958年在山东青岛和上海,1959年在河南郑州,1962年在上海,先后举行综合性的学术年会。学会还组织了一系列的专业学术讨论会。这些活动推动了全国各地纺织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自1954年起,学会先后创办《纺织通报》(1962年起改为《纺织技术》)、《染整通报》等学术期刊,共发行 100余万册。学会在国际纺织学术交流方面也开展了不少活动。全国除西藏自治区和台湾省外,28个省、市、自治区都已建立地方纺织工程学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于1979年创办《纺织学报》,对国内外发行。1979年10月,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在广西南宁举行第3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收到各地推荐的学术论文759篇,是纺织学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盛会。截至1982年,会员发展到近 3万人。1984年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历任理事长是陈维稷。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下设学术工作委员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纺织学报》编辑委员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