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信息化装备论文800字怎么写标题

发布时间:2024-07-07 09:02:20

信息化装备论文800字怎么写标题

什么叫国防军队化?看不懂难道过去都是民兵在保卫国家?

信息化战争 摘要: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 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监控、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的战争形势。前言 21世纪的战争形式将会是什么样的呢数字化部队数字化战场非线性作战全维作战立体空间作战信息战争机器人战士智能战争新论颇多。冷静观察这场军事革命狂飙的重心是信息战实质是推动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变。信息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军事专家们预言21世纪的战争将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信息战。 一、信息战概念 信息战也叫指挥控制战决策控制战。旨在以信息为主要武器打击敌方的认识系统和信息系统影响制止或改变敌方决策者的决心以及由此引发的敌对行为。单就军事意义讲信息战是指战争双方都企图通过控制信息和情报的流动来把握战场主动权在情报的支援下综合运用军事欺骗、作战保密、心理战、电子战和对敌方信息系统的实体摧毁、阻断敌方的信息流并制造虚假的信息影响和削弱敌指挥控制能力。同时确保自己的指挥控制系统免遭敌人类似的破坏。 二、信息战的特点 信息武器主要具有破坏信息系统和影响人的心理两特点。A、 破坏信息系统。一种是指通过间谍和侦察手段窃取重要的机密信息另一种是负面信息。输入负面信息有两条途径即借助通信线路扩散计算机病毒使它浸入到民用电话局、军用通信节点和指挥控制部门的计算机系统并使其出现故障也可以采用“逻辑炸弹”式的计算机病毒通过预先把病毒植入信息控制中心的由程序组成的智能机构中这些病毒依据给定的信号或在预先设定的时间里发作来破坏计算机中的资源使其无法工作。B、影响人的心理。 信息武器最重要的威力还在于对人的心理影响和随之对其行为的控制。据称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国防部依据阿拉伯世界普遍信奉伊斯兰教的特点特别拟定的空中展现真主受难的全息摄影以便使目击者遵从“天上来的旨意“劝说自己的教友停止抵抗。据说另有一种666号病毒在荧光屏上反复产生特殊的色彩图案使电脑操作人员昏昏欲睡萌生一些莫名其妙的潜意识从而引起心血管系统运行状态的急剧变化直至造成大脑血管梗塞。 三、信息战的作用及趋势 信息战将极大地促进情报收集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目前西方国家已经拥有间谍飞机和携带照相机的无人侦察机用来侦察地面的敌人。在未来战场上成千上万的微型传感大将被大量空投或秘密地置于地面。美国正在制作一种雪茄烟盒大小的无人空中飞行器它可以“嗅出”作战对象所处的位置可以秘密向敌军部队喷洒烟雾剂可以秘密地在敌军的食物供应中投入化学剂飞过敌军头上的生物传感器将根据敌人的呼吸和汗味跟踪敌军的行动位置确定攻击目标。 利用信息战亦可弥补常规武装力量的不足。信息战能够先于武装冲突进行从而避免流血战争能够加强对一场兵刃相见的战争的控制能力。比如可将计算机病毒植入敌方可能会使用的武装系统中武器的所有方面似乎是正常的但弹头将不会爆炸还可以在敌方的计算机网络中植入按预定时间启动的逻辑炸弹并保持在休眠状态等到了预定时间这些逻辑炸弹将复活并吞噬计算机收据专门破坏指挥自动化系统摧毁那些控制铁路和军用护航线的电路并将火车引到错误路线造成交通堵塞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不战而驱人之兵的目标。有人预言“未来战争可能是一场没有痛苦的、计算机操纵的电子游戏”。 未来信息战将对非军事目标产生更大的威胁。未来战争可用计算机兵不血刃、干净利索地破坏敌方的空中交通管制、通讯系统和金融系统给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混乱。信息战虽然凭借它的奇异技术或许能够避免流血或死亡但信息战的打击面将是综合的、立体的、全方位的可以在敌国民众中引起普遍的恐慌从而达到不战而胜的效果。信息战同其他形式的战争一样可怕。 信息战作为未来战场上一种新的作战方式还将对各国军队编成结构产生巨大影响。由于微处理器的运用武装系统小型化用电子控制的“无人机”将追踪和故军目标航空母舰和有人驾驶的轰炸机可能过时。指挥员和战斗员之间负责处理命令的参谋人员的层次将大大减少。随着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来操纵的战场装备他们与士兵之间的区别将变得模糊。 四、信息战实例 1991年的海湾战争虽称不上是一场真正意义的信息战但信息战武器在其中功勋卓著。多国部队取得了绝对意义上的“制信息权”通过计算机病毒武器攻击伊拉克的指挥控制网络系统使其完全失效整个伊军就像一盘散沙只能任人宰割。 时隔8年1999年北约部队对南联盟发动空袭的同时也利用信息战技术破坏无线电传输、电话设施、雷达传输系统等以瓦解塞族的电信基础设施。幸亏南联盟政府不具备太多的因特网基础其军事信息似乎也并不利用互联网进行传输从而其军事力量未遭受空前的削弱。 伊拉克战争也一样但应用的范围更广对战争产生的影响更大。美英联军通过一系列特殊形式的信息攻势达到了造“势”、造“假”、造“谣”和煽“情”的目的淡化了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鼓舞了己方士气以确定和不确定的“新闻”施以强烈的刺激和影响造成敌军心理哗变的态势将战役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己方手里给伊军造成强烈的心理震慑。 冷静地观察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审慎地预期周边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在未来一个时段内维护地区和平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是非常重要的。军事专家们预言21世纪的战争将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信息战。为此我们应当努力发展科技做好打好一场信息化战争的准备。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还望老师指正。谢谢 参考文献[1]《大学军事教程》陈润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第二版。 [2]百度百科

抢占信息化建设的制高点赵宗岐  面对波及全球、涉及许多领域的军事变革,军委江主席深刻指出:高技术战争的本质就是信息化,信息化战争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要战争形态,并提出:“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必须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军事斗争准备,把打赢信息战作为军事工作指导的重大课题。  一、应时而动,在世界军事变革中把握机遇   适应战争形态变革的主动抉择。信息化战争,是以大量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为物质基础的高技术战争,以其军队人员知识化、武器装备智能化、作战编成一体化、战场要素数字化、作战方式精确化、作战空间多维化以及后勤保障集约化等鲜明特点,构成了与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的本质区别。体现在制胜因素上,主导战争胜负的是信息能力,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就能够更多地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体现在作战方式上,非线式、非接触作战将成为未来作战的主要作战方式。实现作战目的更强调着眼瘫痪敌人整个作战体系,精确地运用“硬”、“软”一体手段,打击敌作战系统的关节点。体现在对抗形式上,体系对抗成为战场对抗的基本特征,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式。战争形态的转型,促使原有的军事斗争准备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军事斗争准备只有立足于经受信息作战的考验来谋划,才能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   迎接信息化挑战的迫切需要。面对信息化战争,世界主要国家军队都在抓紧实施信息化国防和军队建设,以谋求新世纪战略主动权。美军先后制定了信息战政策和条令,设立了信息战中心,组建了数字化部队,进行了信息战试验,建设了一体化的C4ISR系统。俄、英、法等国也在积极利用新军事变革的机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不断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以争夺信息优势为核心的新一轮军事竞赛业已展开。不难预见,未来局部战争中,信息领域的对抗必将异常激烈。落后于世界军事发展的时代潮流,将会失去新军事革命的历史机遇,甚至可能会出现以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队对抗信息时代的数字化军队的被动局面。   抓住战略机遇期的本质要求。世界新军事革命既给我们带来了严峻挑战,也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江主席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抓住战略机遇期,对于我们做好当前正在做的各项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我们必须把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心转向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把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转向信息化,在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这个大背景下展开各项建设。信息化作战准备不上台阶,机械化作战准备就长期在低层次徘徊。事实上,我军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差距,已成为影响和制约作战能力整体提高和有效发挥的一个“瓶颈”。在军事斗争准备领域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有所作为,需要我们把加快信息作战准备步伐作为军事斗争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信息作战能力的大幅提升,带动整体作战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乘势而上,通过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谋求跨越式发展   强化创新意识,解决思想观念滞后问题。由于我军总体上还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加部分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如何摆脱思维惯性,更新观念,是一个难度颇大的新课题。首先,要以抓信息作战理论的学习研究为突破口,加强对信息作战理论和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研究,不断强化信息制胜意识和跨越式发展意识,破除陈旧观念,澄清模糊认识,校正错误思想。其次,要把眼光定向未来,敏锐地捕捉世界新军事革命信息,大胆地展望和预测未来战争的发展走向,积极寻求有效对策和发展思路,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用创新的观念谋划发展。   注重统筹协调,解决系统集成滞后问题。提高部队的信息作战能力,要改变以局部优势弥补整体不足的传统观念,针对当前战斗力各要素系统构成不配套、技术体制不兼容的弊端,围绕实现战场感知能力、信息传递能力、快速机动能力和精确打击能力的综合集成,搞好研究论证,加强统筹协调,搞好顶层设计。既要有全军性的总目标,又要针对各军兵种、各战区部队任务确定不同的分目标;既要有长远规划,又要区分发展阶段,确保各项建设按照统一标准持续发展;既要确保各系统按统一的接口标准和结构体系同步建设,又要区分轻重缓急,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突出重点项目,以局部的跨越或阶段性发展,带动信息作战准备整体水平的提高。   搞好融合转化,解决战法训法滞后问题。我军在机械化战争形态下形成的战法训法体系,如何向适应信息化战争形态转型?首先,应抓好攻关创新。坚持以任务为牵引,努力把我军信息作战能力的现状搞透,把作战对手信息作战的发展动向搞透,把未来信息作战的战场环境搞透,在指挥、协同以及战法运用等方面寻求信息攻防的制胜之策,认真研练信息作战力量与其他作战力量一体化组织、运用、协同等问题。其次,应抓好融合转化。努力把信息作战研练有机地融合到科技练兵中去,将信息作战训练纳入部队训练的总体规划中去,着眼未来技术发展水平和联合作战发展方向,检验信息作战战法、训法体系,积极开展仿真训练和对抗训练、发展仿真训练和网络训练,在近似实战的信息环境中练指挥、练协同、练战法,努力把信息战战法、训法成果转化为部队实际作战能力。   研发改造并举,解决武器装备滞后问题。提高军队信息作战能力前提是武器装备的信息化特别是新型信息化装备的大量列装及软件系统的开发应用。为解决我军各类作战平台存在明显“技术差”的问题,必须坚持改造与研发两条腿走路的办法。首先,加强指挥控制系统建设,着眼联合作战指挥需要,完善指挥自动化网络建设,构建综合通信平台,实现多种装备、多种手段的综合接入和互联互通,增强“动中通”、“抗中通”和“联合通”能力。按照“边建边用、系统配套、平战结合”要求,下大力抓好战区指挥控制系统的信息化技术改造,逐步建立野战与固定相结合、守反功能兼备的联合作战指挥控制平台,以适应未来信息作战一体化指挥的要求。其次,加强情报侦察监视系统建设,按照侦察手段与侦察平台协调发展,侦察情报与指挥控制同步推进的思路,完善网络侦察系统和远程侦控体系,提高情报信息互联互通、综合处理、及时分发和资源共享的联合情报保障能力,努力实现了解掌握战场态势、控制作战行动“近实时化”。第三,加强火力打击系统建设,在利用信息技术成果对现有机械化武器装备进行改造的同时,还要注意以信息技术加强机械化武器装备体系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实现武器装备体系结构优化、功能增强。   三、科学指导,确立推进信息作战准备的正确途径   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搞建设。加强信息作战准备,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做的工作很多。要从国情、军情出发,站在应对世界军事变革的战略高度,既顾及近期需要又谋划长远发展、既关注现实威胁又适应未来挑战,依据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制定出要素全、管长远的总体发展规划;同时,要紧紧立足现实,结合我军信息作战准备现状和本单位实际,制定出操作性强的阶段性建设计划,确保信息作战准备健康有序、协调持续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具体化、系统化和配套化的要求,区分轻重缓急,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下工夫解决制约部队信息作战准备的突出矛盾,以信息作战准备的大发展,带动军事斗争准备的大进步。   局部突破,把握全局谋发展。推进信息化作战准备,必须坚持整体发展、全面提高原则。但信息化作战准备是一项需要大量投入的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局部突破与全局发展的关系,集中有限资源和力量,充分发挥作用,重点在某个方面、某个领域取得突破,通过局部跃升带动整体发展。具体来说,结合部队信息作战准备实际,找准局部跃升的突破口,总结推广经验,以局部的跨越或阶段性突破,带动信息作战准备水平的整体提高。   学习借鉴,开拓进取求创新。创新是新军事革命的灵魂和自身发展的根本规律。正确处理好学习借鉴与开拓创新是把握信息作战准备主动权的关键,要把握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根本规律,摆脱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思维”的束缚,大胆学习借鉴国外军队建设特别是信息作战建设的有效经验和成果。要防止对世界高科技领域麻木不仁,关起门来作准备的倾向,真正使信息作战准备在广泛借鉴中缩短进程,提高质量。当然,借鉴也不是盲目的,亦步亦趋、简单照搬照套从来不会取得成功。

信息化装备论文800字怎么写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机械化战争、立体战争等用语用得非常普遍。直至如今,这些用语仍在使用。但是,在海湾战争以后,出现了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新的用语,即信息化战争(信息战争)。用语的变化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不同的战争形态的变化。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信息社会以后的必然产物。农业时代的战争,有信息但谈不上信息技术,信息的传递靠自然信道和人体信道,军队的指挥靠旗、鼓、锣、角和人的传信。工业时代的战争,出现了电报、电话、雷达等信息技术,可以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为大空间、远距离作战开辟了道路。但这是机械化战争,并不是信息化战争。当战争中使用导弹这种信息化武器时,信息化战争就萌芽了;当导弹战与电子战结合运用的时候,信息化战争的威力已震慑世界军事领域;当战场信息基础设施已经完成,建立了C⁴I系统,建立了信息化部队(数字化部队),病毒、黑客这些数字化程序化武器登上舞台并越来越起重要作用的时候,信息化战争也就形成了。 什么是信息化战争?简要地说,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及其物化的武器装备,通过夺取信息优势和制信息权取得胜利而进行的战争,就可称之为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是: 信息技术在战争中大量使用 信息技术,是扩展人的获取、传递和处理、利用信息功能的技术,基本的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当前战场上的传感技术十分发达,主要有各种侦察卫星、雷达、侦察机、无人侦察器、窃听器、地面传感器、海上侦察船、声纳、夜视器材等。构成了外层空间、空中、地面、海上、水下立体的全方位的信息遥感控制系统。尤其是各种侦察卫星的使用,使战场空前透明。在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了各种侦察卫星,如电子侦察卫星,照相侦察卫星,大地测量卫星,气象卫星,预警卫星等,获得的信息量约占全部情报的90%。 从1980年代以来几场局部战争看,通信技术突飞猛进,通信卫星、光导纤维、数据、图象、传真通信以及正在发展的智能化通信,构成了当今战场的多样化,高速度的信息传递体系。海湾战争前后90天的通信量超过了全欧洲的40年。高峰期间,一天的电话呼叫达70多万次,军事卫星构成了美军在海湾战争中的基本的指挥控制手段,它不但在战区间、战区内发挥了主要作用,而且为精确制导武器提供了高速数据处理系统。美国国防卫星通信提供了所有战区间通信的75%,导航卫星还为“战斧”巡航导弹提供了精确的导航数据。 战争中大量信息的获取与传递,造成信息泛滥。在信息的浩瀚海洋里,如何整理归类,分析筛选,去伪存真,综合推断,决策处理,就需要借助于计算机的计算、记忆、检索、推理和部分思维功能。目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可完成一个人需要花几天、几个月或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的运算。计算机技术正在向智能化、网格化发展,已在战争中发挥很大作用。海湾战争期间,多国部队共出动飞机11万多架次,从不同机场、不同方向、不同高度、不同时间,在同一个伊、科战场空域作战,而且还要克服多国部队的不同语言障碍,基本上做到协同的秩序井然。其中得力于计算机技术,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也反映了计算机在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一个侧面。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对抗模拟方面,可以提出若干方案的选择比较,为指挥战争(作战)提供参考。 正是信息技术在战争中大量使用,才编织成信息化战争之网。 信息与能量相结合形成信息武器系统 信息武器不只是停留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功能上,而且扩展成为信息进攻和信息防御、硬杀伤和软杀伤武器,主要是信息压制、信息打击和信息截取、信息扰乱等。如无线电压制反压制、雷达摧毁反摧毁、计算机病毒对抗、黑客扰乱与防止、对武器的精确制导反制导等。有的信息技术本身也是武器,计算机不但是一种指挥工具,而且也可以成为一种武器。信息技术与能量相结合,形成了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包含有:各种信息作战的作战平台;各种信息化弹体,如各种导弹、雷体等;单兵信息化武器装备,如信息化头盔、服装、通信工具和武器等;信息网络化战场的基础设施,如各种卫星、C⁴ISR系统等;用于计算网络系统作战的数字化程序化武器,如病毒、黑客等。上述五个方面,构成了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 信息化武器装备较之常规武器装备是不能等量齐观的。一架常规的飞机,如果给以安装信息技术的翅膀,增加机载雷达探测距离,加大远战和精确制导能力,敷有隐形涂料,具备夜视功能,则这架飞机的战斗能量是几何级地提高了。信息与能量相结合,不但使作战平台及时获得信息,发挥效能,赋予弹体正确的方向,而且弹体能自动吸取信息,命中目标。这就超越了弹体本身的功能和增强了武器原有的功能,形成新型的战斗力。所以使用信息武器系统是信息战争的重要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在战争中大量使用信息武器,而且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主导武器,才最有力地标志着信息化战争的到来。在战争中使用武器装备的形式和状态,决定了战争的形式和状态。正是由于战争中大量使用了高机动性能的机械化武器装备,才能称得上是机械化战争。同样,只有在战争中使用信息化的武器装备并主导战争的进程,才能称之为信息化战争。 构成信息网络化战场 信息网络化战场,主要由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三大系统,在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基础上,联结为网络,整体地(不是单独地)展开工作。遥感侦察系统从信源处获取信息,通过信道传递系统传递到达信宿(如计算机处理中心),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加以利用。信息处理利用的结果是要做出决策,定下决心,使用哪些部队、哪些武器遂行哪种作战任务,打击或防护哪些目标等。这就还需要有一个部队行动和武器打击这样一个庞大系统来遂行作战任务。有时部队或信息武器系统可以直接获取信息,按预先的方案和总的意图,不需等待专门的行动指令,就可以直接打击敌方目标或抵抗敌方的攻击。这是信息化战场信息共享的一大优点。对目标打击或防护情况,又被遥感侦察系统获取,反馈给信息处理中心进行评估。这就是一项重要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的过程。战场信息网络,除了一般的由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网络系统外,还需要有保障供应系统来保障上述网络系统正常顺畅地展开工作。保障供应系统主要是能源供应系统、故障维修系统、电子对抗系统、病毒处理系统以及人员生活供应系统等。其中电子对抗和病毒系统是攻防兼备的,对己是防,对敌是攻。 这样,就有五大系统组成了战场信息网络。即:信息获取系统、传递系统、处理和利用系统、部队行动系统、保障供应系统。连接五大系统的中心环节是C⁴I系统(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有了完善的C⁴I系统,就构成了完整的信息网络化战场。 全时空的制信息权的斗争 一场战争中,敌我双方的信息斗争在战前就开始了,并贯穿于战争的始终,即使战争结束后,信息斗争仍在继续。在战争中的信息斗争,从时间上讲,从战争爆发到终结,日日夜夜、分分秒秒的全部时间都在进行着;从空间上讲,从前沿到纵深到后方,有关参战国的陆、海、空、天的全部空间以及电磁领域和计算机网络空间都在进行较量着。这种信息斗争,在时间和空间上随着战略的需要和战场情况的差异,虽然也有轻重缓急之分,但总的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所谓制信息权,就是控制战场信息的主导权,握有战场信息的主导权,才能获取战场行动的主动权和自由权,才能运用信息进攻和信息防御的各种手段打败敌人取得胜利。而这种制信息权又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链环和五种基本手段上握有优势。三大基本链环,即: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和利用。只有获取了信息,才能耳聪目明;只有顺畅的信息传递,才能指挥自如;只有及时正确的信息处理和利用,才能运筹帷幄,争取时间,组织力量,压制、打击和消灭敌人。严格地说,所谓信息斗争,主要的就是在这三个链环上的斗争。三个基本链环上的信息斗争又可以归结为侦察反侦察、干扰反干扰、破坏反破坏、摧毁反摧毁、控制反控制五种基本手段。要在信息斗争中获取胜利,就要在创建上述五种基本手段的物质基础,并在实践中巧妙灵活地运用之。谁能在上述三个基本链环和五种基本手段上握有优势,谁就能掌握制信息权,赢得战争的胜利。

信息化一般会增加信息化武器,和传统的武器不一样的是,信息化需要通过数据传输,所以从思维上要运用信息化,精细化来指导具体的操作,信息化战争指主要使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系统、以信息为主要资源、以信息化军队为主体。以信息中心战为主要作战方式,以争夺信息资源为直接目标,并以相应的军事理论为指导的战争。信息实力包括信息高速公路,C4ISR系统,精确制导弹药,太空兵器,智能部队,以及具有高技术、高知识、高素质的人员。扩展资料:信息化战争发展趋势1、战争空间急剧拓展,信息化战争是高度立体化战争,即战争不仅在地面水面,水下进行,而且,向外层空间扩展。2、战争进程明显加快,以往战争持续时间一般比较长,而信息化战争,节奏明显加快,进程大大缩短。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武器装备的能量释放的速度加快,杀伤力在增加。3、作战力量多元一体,作战力量的大小,不再以数量的多少,作战能力的强弱和人员,武器数量决定,高技术的武器装备只有同高素质的战斗人员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其次,也需要多兵种的有机结合。4、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使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表明,信息化战争具有明显的精确化趋势。

信息化战争 摘要: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 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监控、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的战争形势。前言 21世纪的战争形式将会是什么样的呢数字化部队数字化战场非线性作战全维作战立体空间作战信息战争机器人战士智能战争新论颇多。冷静观察这场军事革命狂飙的重心是信息战实质是推动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变。信息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军事专家们预言21世纪的战争将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信息战。 一、信息战概念 信息战也叫指挥控制战决策控制战。旨在以信息为主要武器打击敌方的认识系统和信息系统影响制止或改变敌方决策者的决心以及由此引发的敌对行为。单就军事意义讲信息战是指战争双方都企图通过控制信息和情报的流动来把握战场主动权在情报的支援下综合运用军事欺骗、作战保密、心理战、电子战和对敌方信息系统的实体摧毁、阻断敌方的信息流并制造虚假的信息影响和削弱敌指挥控制能力。同时确保自己的指挥控制系统免遭敌人类似的破坏。 二、信息战的特点 信息武器主要具有破坏信息系统和影响人的心理两特点。A、 破坏信息系统。一种是指通过间谍和侦察手段窃取重要的机密信息另一种是负面信息。输入负面信息有两条途径即借助通信线路扩散计算机病毒使它浸入到民用电话局、军用通信节点和指挥控制部门的计算机系统并使其出现故障也可以采用“逻辑炸弹”式的计算机病毒通过预先把病毒植入信息控制中心的由程序组成的智能机构中这些病毒依据给定的信号或在预先设定的时间里发作来破坏计算机中的资源使其无法工作。B、影响人的心理。 信息武器最重要的威力还在于对人的心理影响和随之对其行为的控制。据称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国防部依据阿拉伯世界普遍信奉伊斯兰教的特点特别拟定的空中展现真主受难的全息摄影以便使目击者遵从“天上来的旨意“劝说自己的教友停止抵抗。据说另有一种666号病毒在荧光屏上反复产生特殊的色彩图案使电脑操作人员昏昏欲睡萌生一些莫名其妙的潜意识从而引起心血管系统运行状态的急剧变化直至造成大脑血管梗塞。 三、信息战的作用及趋势 信息战将极大地促进情报收集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目前西方国家已经拥有间谍飞机和携带照相机的无人侦察机用来侦察地面的敌人。在未来战场上成千上万的微型传感大将被大量空投或秘密地置于地面。美国正在制作一种雪茄烟盒大小的无人空中飞行器它可以“嗅出”作战对象所处的位置可以秘密向敌军部队喷洒烟雾剂可以秘密地在敌军的食物供应中投入化学剂飞过敌军头上的生物传感器将根据敌人的呼吸和汗味跟踪敌军的行动位置确定攻击目标。 利用信息战亦可弥补常规武装力量的不足。信息战能够先于武装冲突进行从而避免流血战争能够加强对一场兵刃相见的战争的控制能力。比如可将计算机病毒植入敌方可能会使用的武装系统中武器的所有方面似乎是正常的但弹头将不会爆炸还可以在敌方的计算机网络中植入按预定时间启动的逻辑炸弹并保持在休眠状态等到了预定时间这些逻辑炸弹将复活并吞噬计算机收据专门破坏指挥自动化系统摧毁那些控制铁路和军用护航线的电路并将火车引到错误路线造成交通堵塞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不战而驱人之兵的目标。有人预言“未来战争可能是一场没有痛苦的、计算机操纵的电子游戏”。 未来信息战将对非军事目标产生更大的威胁。未来战争可用计算机兵不血刃、干净利索地破坏敌方的空中交通管制、通讯系统和金融系统给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混乱。信息战虽然凭借它的奇异技术或许能够避免流血或死亡但信息战的打击面将是综合的、立体的、全方位的可以在敌国民众中引起普遍的恐慌从而达到不战而胜的效果。信息战同其他形式的战争一样可怕。 信息战作为未来战场上一种新的作战方式还将对各国军队编成结构产生巨大影响。由于微处理器的运用武装系统小型化用电子控制的“无人机”将追踪和故军目标航空母舰和有人驾驶的轰炸机可能过时。指挥员和战斗员之间负责处理命令的参谋人员的层次将大大减少。随着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来操纵的战场装备他们与士兵之间的区别将变得模糊。 四、信息战实例 1991年的海湾战争虽称不上是一场真正意义的信息战但信息战武器在其中功勋卓著。多国部队取得了绝对意义上的“制信息权”通过计算机病毒武器攻击伊拉克的指挥控制网络系统使其完全失效整个伊军就像一盘散沙只能任人宰割。 时隔8年1999年北约部队对南联盟发动空袭的同时也利用信息战技术破坏无线电传输、电话设施、雷达传输系统等以瓦解塞族的电信基础设施。幸亏南联盟政府不具备太多的因特网基础其军事信息似乎也并不利用互联网进行传输从而其军事力量未遭受空前的削弱。 伊拉克战争也一样但应用的范围更广对战争产生的影响更大。美英联军通过一系列特殊形式的信息攻势达到了造“势”、造“假”、造“谣”和煽“情”的目的淡化了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鼓舞了己方士气以确定和不确定的“新闻”施以强烈的刺激和影响造成敌军心理哗变的态势将战役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己方手里给伊军造成强烈的心理震慑。 冷静地观察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审慎地预期周边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在未来一个时段内维护地区和平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是非常重要的。军事专家们预言21世纪的战争将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信息战。为此我们应当努力发展科技做好打好一场信息化战争的准备。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还望老师指正。谢谢 参考文献[1]《大学军事教程》陈润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第二版。 [2]百度百科

论述信息化装备的论文800字怎么写标题

什么叫国防军队化?看不懂难道过去都是民兵在保卫国家?

信息化一般会增加信息化武器,和传统的武器不一样的是,信息化需要通过数据传输,所以从思维上要运用信息化,精细化来指导具体的操作,信息化战争指主要使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系统、以信息为主要资源、以信息化军队为主体。以信息中心战为主要作战方式,以争夺信息资源为直接目标,并以相应的军事理论为指导的战争。信息实力包括信息高速公路,C4ISR系统,精确制导弹药,太空兵器,智能部队,以及具有高技术、高知识、高素质的人员。扩展资料:信息化战争发展趋势1、战争空间急剧拓展,信息化战争是高度立体化战争,即战争不仅在地面水面,水下进行,而且,向外层空间扩展。2、战争进程明显加快,以往战争持续时间一般比较长,而信息化战争,节奏明显加快,进程大大缩短。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武器装备的能量释放的速度加快,杀伤力在增加。3、作战力量多元一体,作战力量的大小,不再以数量的多少,作战能力的强弱和人员,武器数量决定,高技术的武器装备只有同高素质的战斗人员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其次,也需要多兵种的有机结合。4、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使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表明,信息化战争具有明显的精确化趋势。

信息化装备论文800字怎么写的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信息化浪潮风起云涌,世界军事强国纷纷抢占军事竞争制高点,加快推进军队建设转型发展。贾元友入伍的14年,正是我军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是部队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关键阶段。贾元友深切感受到,跟不上部队转型发展步伐,就无法胜任使命任务,就必然落后于时代而被淘汰。他直面信息化挑战,刻苦学习党的创新理论,钻研信息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积极参与部队主战装备训法战法改革创新,深入研究世界先进坦克的作战功能和主要战法,攻克12项新装备训练难题,刷新7项坦克实弹射击纪录,取得坦克驾驶、通信、射击三个专业的特级证书,一步一个台阶向部队信息化建设高地奋力登攀。  紧跟时代步伐、争当转型先锋的坚定信念,是激励贾元友勇攀信息化建设高地的强大动力。这种坚定信念,建立在他对党的创新理论真学真信真用的基础之上,源于他对军队转型发展普通一兵也有大责任的使命感,源于他对置身部队信息化建设大潮不进则退、不快也退的危机感。在世界新军事变革日新月异,部队信息化建设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形势下,只有肩负起时代赋予当代革命军人的历史重任,坚定地把目标追求定格在部队信息化建设事业上,毫不懈怠地抓好信息化知识学习,才能完成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超越的观念嬗变,由精武标兵到转型尖兵的素质提升,由热爱专业到献身事业的价值升华。  培育贾元友式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必须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头脑,着力用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凝聚力量,用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统一意志,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领追求。必须强化勇立信息化建设潮头的先锋意识,引导官兵自觉担当推进部队建设转型发展的历史重任,以满腔赤诚投身军事变革浪潮,以时不我待精神学信息化、钻信息化、干信息化,以永不停息的斗志勇攀信息化建设高峰。必须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清醒认识到我军信息化建设水平与世界军事强国存在的差距,不自满、不懈怠,只争朝夕,奋力拼搏,为部队信息化建设贡献力量。  二、牢记决胜未来信息化战场的使命担当,贾元友成长为一名技能超群的“铁甲兵王”。大力培育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必须引导官兵在转型发展实践中精武强能、练就硬功  爱军精武是军人的天职,矢志打赢是军人的使命。2003年,已经是训练尖子的贾元友强烈感到,要适应部队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必须实现“转型先转素质,练手更要练脑”。他开始“恶补”信息化知识,苦练专业技能,入伍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先后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完成大学专科、本科学业,取得军事学学士学位。他满腔热情钻研新装备,把知识要点做成小卡片,把操作要领编成顺口溜,把装备部件制成小模型,把电气电路画成简易图,反复琢磨,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求教,弄清疑难问题,提出革新改进建议,整理10多万字学习笔记,成为全团首批掌握运用新装备的小专家。他把岗位当战位,把训练场当战场,积极探索新训法新战法,主动要求提高新装备训练与考核标准,想方设法解决实战条件下超远距离射击难题,并一举夺得军区基础训练比武坦克实射第一名。  从贾元友身上,可以深切感受到新一代中国士兵瞄准信息化战场精武强能、矢志打赢的使命担当。他热爱军营、扎根军营,面对“市场”心不动,情系“操场”志不移,瞄准“战场”弦不松,在平凡岗位燃烧激情;他爱岗敬业、练精武艺,抱着“战场无亚军、我只要第一”的信念,如饥似渴学习高新技术,精益求精苦练打赢本领,在严格训练中百炼成钢;他勤学苦练、超越自我,以放眼世界的眼光,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深入研究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典型案例,不断提高克敌制胜本领,成为部队转型发展中涌现出来的打赢尖兵。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是渗透性强、应用普遍、发展迅速的高新技术,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更广泛地传播、更充分地利用,使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信息技术进步大大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随着高速、宽带的现代信息网络的发展与完善,人类社会的各种经济与社会活动,都将越来越多地利用计算机网络。 世界上诸多国家之所以纷纷提出自己的信息化战略,争先恐后地建设本国信息高速公路,不遗余力地发展和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根本原因在于信息化可以对本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功效,可有助于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本章从分析信息技术的特点入手,继而讨论信息化的社会影响,最后结合我国的情况论述我国选择加快推进信息化战略的意义所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的进程,使人类有着这崭新又美好的生活。发展信息技术是强国之路,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没有信息技术带来的变化,我们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 信息化时代按照托夫勒的观点,第三次浪潮是信息革命,大约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其代表性象征为“计算机”,主要以信息技术为主体,重点是创造和开发知识。随着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的衰落,人类社会正在向信息时代过渡,跨进第三次浪潮文明,其社会形态是由工业社会发展到信息社会。第三次浪潮的信息社会与前两次浪潮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再以体能和机械能为主,而是以智能为主。 美国的一家著名新闻机构说过:在21世纪,我们处在一个无固定化职业的社会。也就是说,不管你现在是老板,还是工薪族,如果你认为你有现在的职业或事业,就可以无忧无虑。那将是非常危险的想法。未来学家预测,现有的很多职业,再过20年,将永远地在这个地球上消失。失业和倒闭将是21世纪最时髦的名词。而信息化时代的21世纪的最大的危机就是没有危机感。 人类正在由工业化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进入21世纪后,信息将成为第一生产要素,同时将构成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技术物质基础。工业社会的庞大结构将解体,然后将集中进行调控,分散在各个销售市场进行生产,这就是当前进展最快、影响重大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并在该趋势推动下出现难以估量的跨国企业。这一切,都将依赖一种极其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因此,各国朝野、企业家、科学家等有识之士无不在追求拥有一个理想的信息资源库。如今,各国大建信息高速公路,电脑广泛普及,这就给形成全球性的信息库和信息交换中心奠定了可靠和重要的技术物质基础,这个信息库和信息交换中心就是全球互联网。 信息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个新阶段。信息化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先进技术基础上产生的。信息化使人类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获得并传递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将提供给人类非常有效的交往手段,促进全球各国人们之间的密切交往和对话,增进相互理解,有利于人类的共同繁荣。信息化是人类社会从工业化阶段发展到一个以信息为标志的新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不同。信息化不是关于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而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过程;在信息化这个新阶段里,人类生存的一切领域,在政治、商业,甚至个人生活中,都是以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分配为基础。 信息化是从有形的物质产品创造价值的社会向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的新阶段的转化,也就是以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为主,向以精神生产和精神消费为主的阶段的转变。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作岗位的消失,就业机会的减少,造成个人创业是通向未来的必由之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每天大约有8000个家庭开始个人创业,不到5年时间,就有90%的个人创业者的生意走向困境或破产。个人创业的选择并没有错,不论是中国平民,还是美国平民,个人创业艰难且成功率不高,主要是人们对个人创业认识有局限性和盲目性,更重要的是没有把握住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要想把握住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首先要了解一下世界经济的趋势。如今的世界经济已经到了,由信息经济、消费经济和合作经济结合而成的新经济时代,所以,我们在选择个人创业时,要把握住信息、消费、合作这些明显的时代特征,去为个人创业定向、定位,这才是个人创业成功最根本的保障。信息化时代的流行随时在变,趋势无法阻挡。个人创业只有把握了经济发展的趋势,把握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才能借势而行,借力而动,踏上正确的轨道。信息化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过多追求物质而缺乏精神享受。同时全球化进程加快损害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而某些缺少竞争的传统文明难免走向没落。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机械化战争、立体战争等用语用得非常普遍。直至如今,这些用语仍在使用。但是,在海湾战争以后,出现了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新的用语,即信息化战争(信息战争)。用语的变化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不同的战争形态的变化。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信息社会以后的必然产物。农业时代的战争,有信息但谈不上信息技术,信息的传递靠自然信道和人体信道,军队的指挥靠旗、鼓、锣、角和人的传信。工业时代的战争,出现了电报、电话、雷达等信息技术,可以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为大空间、远距离作战开辟了道路。但这是机械化战争,并不是信息化战争。当战争中使用导弹这种信息化武器时,信息化战争就萌芽了;当导弹战与电子战结合运用的时候,信息化战争的威力已震慑世界军事领域;当战场信息基础设施已经完成,建立了C⁴I系统,建立了信息化部队(数字化部队),病毒、黑客这些数字化程序化武器登上舞台并越来越起重要作用的时候,信息化战争也就形成了。 什么是信息化战争?简要地说,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及其物化的武器装备,通过夺取信息优势和制信息权取得胜利而进行的战争,就可称之为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是: 信息技术在战争中大量使用 信息技术,是扩展人的获取、传递和处理、利用信息功能的技术,基本的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当前战场上的传感技术十分发达,主要有各种侦察卫星、雷达、侦察机、无人侦察器、窃听器、地面传感器、海上侦察船、声纳、夜视器材等。构成了外层空间、空中、地面、海上、水下立体的全方位的信息遥感控制系统。尤其是各种侦察卫星的使用,使战场空前透明。在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了各种侦察卫星,如电子侦察卫星,照相侦察卫星,大地测量卫星,气象卫星,预警卫星等,获得的信息量约占全部情报的90%。 从1980年代以来几场局部战争看,通信技术突飞猛进,通信卫星、光导纤维、数据、图象、传真通信以及正在发展的智能化通信,构成了当今战场的多样化,高速度的信息传递体系。海湾战争前后90天的通信量超过了全欧洲的40年。高峰期间,一天的电话呼叫达70多万次,军事卫星构成了美军在海湾战争中的基本的指挥控制手段,它不但在战区间、战区内发挥了主要作用,而且为精确制导武器提供了高速数据处理系统。美国国防卫星通信提供了所有战区间通信的75%,导航卫星还为“战斧”巡航导弹提供了精确的导航数据。 战争中大量信息的获取与传递,造成信息泛滥。在信息的浩瀚海洋里,如何整理归类,分析筛选,去伪存真,综合推断,决策处理,就需要借助于计算机的计算、记忆、检索、推理和部分思维功能。目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可完成一个人需要花几天、几个月或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的运算。计算机技术正在向智能化、网格化发展,已在战争中发挥很大作用。海湾战争期间,多国部队共出动飞机11万多架次,从不同机场、不同方向、不同高度、不同时间,在同一个伊、科战场空域作战,而且还要克服多国部队的不同语言障碍,基本上做到协同的秩序井然。其中得力于计算机技术,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也反映了计算机在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一个侧面。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对抗模拟方面,可以提出若干方案的选择比较,为指挥战争(作战)提供参考。 正是信息技术在战争中大量使用,才编织成信息化战争之网。 信息与能量相结合形成信息武器系统 信息武器不只是停留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功能上,而且扩展成为信息进攻和信息防御、硬杀伤和软杀伤武器,主要是信息压制、信息打击和信息截取、信息扰乱等。如无线电压制反压制、雷达摧毁反摧毁、计算机病毒对抗、黑客扰乱与防止、对武器的精确制导反制导等。有的信息技术本身也是武器,计算机不但是一种指挥工具,而且也可以成为一种武器。信息技术与能量相结合,形成了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包含有:各种信息作战的作战平台;各种信息化弹体,如各种导弹、雷体等;单兵信息化武器装备,如信息化头盔、服装、通信工具和武器等;信息网络化战场的基础设施,如各种卫星、C⁴ISR系统等;用于计算网络系统作战的数字化程序化武器,如病毒、黑客等。上述五个方面,构成了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 信息化武器装备较之常规武器装备是不能等量齐观的。一架常规的飞机,如果给以安装信息技术的翅膀,增加机载雷达探测距离,加大远战和精确制导能力,敷有隐形涂料,具备夜视功能,则这架飞机的战斗能量是几何级地提高了。信息与能量相结合,不但使作战平台及时获得信息,发挥效能,赋予弹体正确的方向,而且弹体能自动吸取信息,命中目标。这就超越了弹体本身的功能和增强了武器原有的功能,形成新型的战斗力。所以使用信息武器系统是信息战争的重要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在战争中大量使用信息武器,而且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主导武器,才最有力地标志着信息化战争的到来。在战争中使用武器装备的形式和状态,决定了战争的形式和状态。正是由于战争中大量使用了高机动性能的机械化武器装备,才能称得上是机械化战争。同样,只有在战争中使用信息化的武器装备并主导战争的进程,才能称之为信息化战争。 构成信息网络化战场 信息网络化战场,主要由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三大系统,在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基础上,联结为网络,整体地(不是单独地)展开工作。遥感侦察系统从信源处获取信息,通过信道传递系统传递到达信宿(如计算机处理中心),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加以利用。信息处理利用的结果是要做出决策,定下决心,使用哪些部队、哪些武器遂行哪种作战任务,打击或防护哪些目标等。这就还需要有一个部队行动和武器打击这样一个庞大系统来遂行作战任务。有时部队或信息武器系统可以直接获取信息,按预先的方案和总的意图,不需等待专门的行动指令,就可以直接打击敌方目标或抵抗敌方的攻击。这是信息化战场信息共享的一大优点。对目标打击或防护情况,又被遥感侦察系统获取,反馈给信息处理中心进行评估。这就是一项重要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的过程。战场信息网络,除了一般的由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网络系统外,还需要有保障供应系统来保障上述网络系统正常顺畅地展开工作。保障供应系统主要是能源供应系统、故障维修系统、电子对抗系统、病毒处理系统以及人员生活供应系统等。其中电子对抗和病毒系统是攻防兼备的,对己是防,对敌是攻。 这样,就有五大系统组成了战场信息网络。即:信息获取系统、传递系统、处理和利用系统、部队行动系统、保障供应系统。连接五大系统的中心环节是C⁴I系统(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有了完善的C⁴I系统,就构成了完整的信息网络化战场。 全时空的制信息权的斗争 一场战争中,敌我双方的信息斗争在战前就开始了,并贯穿于战争的始终,即使战争结束后,信息斗争仍在继续。在战争中的信息斗争,从时间上讲,从战争爆发到终结,日日夜夜、分分秒秒的全部时间都在进行着;从空间上讲,从前沿到纵深到后方,有关参战国的陆、海、空、天的全部空间以及电磁领域和计算机网络空间都在进行较量着。这种信息斗争,在时间和空间上随着战略的需要和战场情况的差异,虽然也有轻重缓急之分,但总的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所谓制信息权,就是控制战场信息的主导权,握有战场信息的主导权,才能获取战场行动的主动权和自由权,才能运用信息进攻和信息防御的各种手段打败敌人取得胜利。而这种制信息权又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链环和五种基本手段上握有优势。三大基本链环,即: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和利用。只有获取了信息,才能耳聪目明;只有顺畅的信息传递,才能指挥自如;只有及时正确的信息处理和利用,才能运筹帷幄,争取时间,组织力量,压制、打击和消灭敌人。严格地说,所谓信息斗争,主要的就是在这三个链环上的斗争。三个基本链环上的信息斗争又可以归结为侦察反侦察、干扰反干扰、破坏反破坏、摧毁反摧毁、控制反控制五种基本手段。要在信息斗争中获取胜利,就要在创建上述五种基本手段的物质基础,并在实践中巧妙灵活地运用之。谁能在上述三个基本链环和五种基本手段上握有优势,谁就能掌握制信息权,赢得战争的胜利。

信息化装备论文1500字怎么写标题

建议你上网找一下选择一下你想要的

你得先选中一个方向,比如现在朝鲜半岛是否会发生战争,以色列局势,中日钓鱼岛,以及台湾海峡等去选择一个目标去写

信息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21世纪已经进入高速信息化的时代,手机,互联网等信息终端无时无刻不在干预着我们的生活,据统计,整个中国的手机用户突破5亿,互联网用户达到1亿,两项数据均在世界位列第一,如此庞大的信息市场,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不断取得突破,信息化已经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了人类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新的历史高度。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的第三次浪潮几乎没有遭遇到地域的限制,这是一次全球性的浪潮。新的经济不再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不再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依托,而是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而发展高技术又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为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技术是经济增长的源动力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目前经济的分类有这么一种说法:一是朝阳经济,另一种是夕阳经济。多数传统产业已成夕阳经济,现代经济的主要职能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和分配,而不再是物质的生产和分配。也许,对于某些国家或企业而言,今后的生产对象主要是“比特(Byte)”,而不是具体以原子构成的产品。  信息经济是自90年代以来伴随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而产生的新的经济形式。数字革命、互联网、电子商务和通信技术在这种新经济形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信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是人类社会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加速器。  (一)、信息技术使知识和信息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资源。信息技术,尤其是微计算机革命和数字化革命使信息资源计算机化,把浩如烟海、杂乱无章的信息变成有序、有用、有经济价值的信息。人们可以以任何方式进行加工处理,以任何方式按用户的要求进行检索和利用,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信息,真正意义上和使用价值上把信息变成资源,进而成了现代国民经济的主要经济资源。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经济中的知识性日益明显,知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企业中最关键的资产并不是资本而是智力。由于创意、信息和技术越来越成为产品的构成成分,产品和服务中的知识含量增大。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将不依赖于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数量与价格,而取决于所拥有的创造知识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在新经济的客观现实面前,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把信息作为独立于资本、劳动之外的生产要素。一般说来,经济系统活动过程中都有三股流,即由生产资料、劳动资料等组成的物流;由劳动力和其他能源组成的能量流;以及由组织、计划、指导、协调、控制、管理等组成的为达到一定目标的信息流。信息在这里发挥着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的作用,因为人们可以通过信息流中的反馈信息调节物流和能量流的数量、方向、速度和目标。信息流可驾驭经济系统中的人和物做合乎目的、有规则的活动。在同样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情况下,不同的信息输入会引起不同的经济效果,创造出不同的价值,经济系统中的信息可以转变为价值增值的一种手段。  (二)、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产业的更新与改造,进而优化产业结构。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它正在创立新的产业,全面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设计、制造和营销管理都已经或正在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由计算机控制的机械和生产线代替或减少了劳动者的工作量,提高了效率。计算机虚拟技术的应用加速了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可靠性,降低了成本。网络技术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超越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实现跨行业、跨地域、跨国界的合作与集成,逐步走向全球化。工农业和服务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导致国家实力的增长、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三)、信息技术显著提高国民经济效率与效益。在信息时代,由于知识的大量产生、创新的不断进行、信息的迅速传递、经济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因而技术与产品的生命周期愈益缩短。在信息技术领先的美国,30年来美国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一直居世界首位,但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的比例却由30年前占劳动人口总数的33%减少到17%。再过10年,还将降到12%。到了2020年将只占不到2%。现在一些自动化程度高的工厂,几乎已经不使用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了。事实上,由于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90年代以来,美国持续实现高增长、高就业、低通涨,预算赤字减小,利率降低,宏观经济环境稳定。美国联邦政府商业部发表的关于信息技术革命及其对美国经济影响的年度报告称:信息技术产业是推动美国目前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动力,在过去5年中,虽然信息技术产业的规模只占整个经济的8%,但美国经济增长的1/3归功于该行业的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惊人发展已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人的生产、消费、通信和娱乐方式。  二、信息产业的建设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点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重头戏,先进的IT产业将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这已是世界各国的共识。日本将信息化的成败、IT产业的兴衰与日本经济竞争力的强弱紧密联系,订下信息化立国目标,力争在5年之内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IT国家。韩国认为,21世纪是知识和信息决定国际竞争力的时代,信息化、网络化不是一个选择的问题,而是决定国家兴衰存亡的根本大计。欧盟则把建立信息社会与统一欧洲市场和推行欧元等重大项目并列,当作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来抓。  虽然信息化已成为各国的普遍需要,但是各国的信息化战略仍然有各自鲜明的特色。事实证明,立足本国或本地区的历史和实际情况,扬长避短,不随波逐流,才能在滚滚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下面,我们看一下芬兰这个以信息化带动经济增长的个例:  芬兰是世界上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信息技术已融入芬兰整个社会。在近几年的国际竞争力评比中,芬兰一直名列前茅。究其原因,除了芬兰政府长期重视发展教育,建立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并增加科技投入外,还与其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带动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芬兰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信息技术方面进行大量投资,目前已获得巨大效益。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和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芬兰全国的劳动生产率目前正以创纪录的速度增长。与其他工业化国家相比,芬兰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相当快,其工业劳动生产率在交通和信息产业方面甚至已超过美国。  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已成为芬兰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目前,90%的芬兰企业已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芬兰企业普遍认为,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大量有关生产活动和市场销售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销售提供了充分有力的依据,并且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目前,芬兰所有工业企业都已广泛使用电脑和互联网,服务行业的绝大部分公司企业也已开始普及使用电脑。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使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雇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了8%至18%。  过去10多年里,芬兰在大力发展信息与通信产业的同时,还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其传统的森林工业、金属及机械制造业,实现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20世纪90年代以来,芬兰国家技术开发中心先后协调和资助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实施智能系统应用计划、芬兰中小企业信息化计划等项目,大大促进了芬兰传统产业的信息技术改造和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信息技术改造,芬兰森林工业、金属及机械制造业的技术密集程度得到加强,成为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综合体,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在当前全球竞争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芬兰政府于2003年9月通过了一项进一步发展信息社会的规划,力争通过全社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增强芬兰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提高本国的劳动生产率,消除地区之间的差距,确保全民的福利和生活质量。  芬兰政府力求通过这一规划达到以下目标:所有公民都有机会享受信息社会所提供的服务,并能有机会学习和掌握利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芬兰所有的公司企业、团体和组织都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改进其服务并加强其竞争力;各行各业的员工都能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确保芬兰不断获得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高质量的劳动力;进一步加大在科研和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以确保芬兰在利用信息技术方面继续走在世界前列。  三、我国信息技术的产业战略  我国传统的信息产业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对传统信息新产品与服务需求的增长而不断增长的。国家一系列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信息与信息产业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信息产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信息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历史阶段,不仅需求旺盛,发展迅速,而且竞争激烈,效益提高,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倍增作用与重要地位日益突出,成为21世纪新经济的战略产业。但也不难发现,我国信息产业的许多领域在国际上并没有什么竞争力,在这新形势下,我国要在21世纪进入世界信息产业大国和强国的行列,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推行工业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方针,研究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的发展规律,处理好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统一决策、多层次分级管理、多元化和多样化经营的关系。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发展阶段,又面临着全球信息化的挑战和机遇,发达国家已开始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建立网络社会”的呼声日益高涨。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决不能埋头工业化而置信息化于不顾,也不能脱离工业化现状盲目追求信息化,而应实施“机遇战略”,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用信息化促成工业化,引导新世纪的工业向高增值、高竞争力、高信息含量的方向发展,用工业化支持信息化,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物资、能源、资金、人才以及市场。  (二)、分析国内外环境,注重研究和开发,抓好大型企业集团和放活中小企业相结合,运用市场机制与依靠政策法规相结合,加强协调,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方向与结构。  收集技术、市场等信息,分析国际国内影响各部分信息产业发展的环境变化,捕捉机遇,供宏观决策和微观经营参考。这种工作在我国相当薄弱,亟需加强。增加研究和开发费用,加强研究和开发力量,使企业逐步成为研究和开发的主体。  在信息产业中既有竞争性产业又有基础性产业。对前者而言,引入竞争机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对后者而言,近几年来的国际经验表明,适度引入竞争机制也是提高服务质量、抑制价格上涨的有效手段。过去被认为是“天然垄断”的行业,由于技术变革和市场变迁,现在已开始程度不同地加入竞争行列。所以,运用市场机制对发展信息产业来说是绝对必要的。但反映市场规律的政策法规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和十分重要的。因为政府在信息产业发展全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没有政府的干预和协调,市场是不会自行发挥正面作用而无负面效应的。当然,政府的干预必须合理,协调必须恰当。同时,这种干预和协调要及时、灵活,并富于弹性。任何盲目指挥的后果不会亚于市场的失败。政府是帮助而不是代替企业,解决企业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为产业指明发展方向,在全球生产链中找到本国产业的定位,积极扩展本国产业的营销渠道,并根据世界行情不失时机地调整本国产业的相应结构。  (三)、从领导、规划、管理、政策等各方面,积极加强信息产业的薄弱环节,即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使其与信息产业其他部分发展相适应,并逐步发挥它对信息产业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信息服务业包括数据库服务、软件服务、网络服务、系统集成服务等行业,它们在整个信息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至今未被我国社会各界所充分认识。信息产业的其他部分都有相应的管理部门,惟有这一部分处于多头分散管理以至无人管理的状态。由于信息产业各个部分的相互渗透和融合,电子工业和邮电事业等部门开始把业务范围向信息应用服务或信息增值服务延伸,出现“电子信息产业”和“信息通信产业”等新称谓,而且这两个部门在数据联网服务的领域相互交叉重叠,有所争夺。事实上,信息服务业同电子工业和邮电事业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差别。为了遵循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规律,推进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理应有单独的管理部门。同时还应加强组织领导和统一规划。虽然国家计委的长期规划和产业政策司在规划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国信息协会也对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问题多次呼吁和写报告,但是由于没有对口的管理部门,全国性的业务协调和规范化管理以及有关投资、财税、信贷、资费(价格)等等政策扶植,迟迟难于落实而告吹。信息服务业滞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短期内似乎不甚明显,但时间越长后果的严重性将越来越清晰。因此,需及早解决信息服务业的管理和发展问题。  (四)、人才为本,教育为先,为发展信息产业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工业化初期,曾大规模培养工业化所需的人才,并源源不断地从其他战线向工业战线输送人才。当时的一个口号是,“要造就一支产业大军”。那么,在现今信息化启动时期,我国同样需要高瞻远瞩,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为信息化所需要的发展信息产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上,应适当增加信息科技、信息工程、信息经济、信息管理等院系。在信息产业的各部门和单位内,应大力加强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在企业实践中,应物色和造就一批信息企业家。同时,还应创造条件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工作,使他们致力于信息产业的发展;合理规范信息产业领域各类人才的流动,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发展信息产业效劳。  信息产业是21世纪的战略产业,它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利润,而且关系到一国在世界经济、政治乃至军事中的能力和地位。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时代的规律,加速培育自己的信息产业,发展信息经济,使我国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增长,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