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高中

发布时间:2024-07-06 19:43:04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高中

在地质调查具体实施前,应系统地收集工区内和邻区前人工作成果资料,以便对调查区内地质矿产情况获得初步了解,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总结前人工作的经验教训,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合理正确的工作方案,使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真正做到重点明确、针对性强、少走弯路。1 资料的收集(1)地形图的选择与准备区域地质调查所选用的地形图比例尺一般应比实际地质调查的比例尺大一倍。1:25万国土大调查使用1:5万的航测地形图作底图;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一般采用国家测绘部门出版的1:5万地形图,对没有1:5万地形图的地区,可采用地形-地质一次成图法,即直接用相应比例尺的航空像片并辅以1:5万地形图成图,也可收集1:1万地形图缩编绘制,亦可用精度高、地势性好的1:5万地形图放大清绘为1:5万地形图作底图。收集地形图的数量,应根据野外区调人员分组情形以及编制各种成果图的需求量来确定,一般符合要求的1:5万地形图以10~15份为宜,精度高、地势性好的1:5万地形图一般3~6份即可。所用的地形图以前要求用夏布或马粪纸裱糊并压平、阴干。野外调查人员所用的地形图(准手图)还需按一定规格(20cm×16cm)裁开,并统一标号蒙上透明纸,分块使用,这样野外携带既方便又可保证原始手图的整洁,或者采用抗折、遇水基本不变形不脱色、可写可擦的新型材料“绢布”作为地形资料载体和野外工作用图。除收集工作区地形图外,亦需收集工作区周边地形图,每幅1~2份,以备图边接图使用。(2)地质、矿产资料的收集工作区和邻区地质、矿产资料的收集,最好从新到老进行,这样便于删除那些过时的、无参考价值的资料和“已被消化”到后期地质成果中的资料。开展1:5万区调最有参考价值的基础成果资料是1:20万(或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资料(地质图、地质报告),要特别注意收集。对研究程度较高,资料较丰富的地区,以收集近期资料为主,并以编为主或编测结合的方式将资料融入实测资料中。地质、矿产资料主要包括工区的各种地质调查、矿产普查和勘探成果资料,水文地质调查资料,各种相关的测试分析及鉴定资料,各种相关的专题研究文献、科研论文以及相关的图件、报告、手图、记录簿和档案资料等。对邻区主要的地质、矿产资料也应收集。(3)物探成果资料的收集地球物理探矿包括地面物探和航空物探,所取得的丰富资料对探索、解释、了解地下构造形态,地下矿体的埋藏状况、认识地球圈层性质、探讨板块运动模式等重大地质问题都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尤其对实施“三维地质填图”更为重要。(a)地面物探成果资料的收集。地面物探方法主要有磁法、电法、地震法、重力法等。当工作区为沙漠区或为大面积第四系覆盖时,收集地面物探成果图及资料尤为重要。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磁法勘探主要用于划分大地构造单元,圈定岩体和断裂,提供进一步普查找矿的远景区。(b)航空物探成果资料的收集。航空物探资料有许多种,在我国开展较早较广泛、效果较好的是航空磁测,其次是航空放射性测量和航空重力测量等。(4)化探与重砂测量成果资料的收集我国已完成1:20万区域化探和重砂测量(有些地区还开展了大比例尺的地面化探和重砂测量调查),这些成果资料能有效地、前瞻性地指导1:5万区调工作部署和实施地质调查。(5)遥感资料的收集遥感资料的收集要根据区域地质调查的任务和研究内容来选择合适的航天或航空遥感数据。资料收集前应系统了解各类遥感数据的波谱区间、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等技术参数和地学特征,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遥感数据提取地质要素。A航空遥感像片的收集和准备在开展1:5万区调填图之前,要全力收集影像特征好、多片种、多时相、多波段、各种比例尺(表1)的全色黑白航片、彩色航片、假彩色航片、红外航片、侧视雷达片等。若工作区有冰川、沙漠或大面积第四系覆盖时,为了对其下伏基岩进行地质调查研究,应选用侧视雷达片;若工作区金属矿点较多时,应收集大比例尺彩色航片;若进行水文地质调查时,应收集红外航片或远红外扫描图像。如果工作区已有的航片比例尺过小,可向航摄部门申请,将像片放大到接近地质调查要求的比例尺。表1 区域地质调查与航片比例尺关系一览表获得航片资料后,应及时进行整理与编表。将同种比例尺的航片按航带装入袋内,在袋上注明图幅代号、航带号及像片编号等。为了使用便利,还应在每张航片的背面左上角,按下述格式编号:区域地质调查基础教程式中:上部为图幅号,下部左边数字为航带号,中间数字为本航带像片总数,右边数字表示本航带从左到右的第几张航片。为全面了解测区地质构造的连续性和构造格架,通常用航片做一幅工作区及周边区域的航片镶嵌像片略图,对每张航片上的主要地物进行标注,如村镇、主要公路或铁路、河流、湖泊、水库、山峰名称或高程等。为避免污损航片,要将标注写在附于航片的透明纸上。B卫星遥感图像的收集与准备1:25万遥感地质解译,以空间分辨率优于15m的多光谱遥感数据为主;1:5万遥感地质解译,以空间分辨率优于5m的多光谱遥感数据为主;有特殊要求的遥感地质解译,数据的空间分辨率按照相应的技术标准确定。一般情况下,用于遥感地质解译数据的光谱区间在可见光至短波红外波段,提取热惯量大的地质体信息还应收集热红外波段数据;植被覆盖区地质调查可补充雷达数据;遥感异常信息提取应使用合适的谱段数据,条件允许时应收集高光谱数据。遥感数据的时相,应根据专题调查的内容和工作地区地理环境来确定,同一地区用于融合处理的多平台遥感数据的时相应尽可能一致。一般情况下,南方无雪地区最佳数据时相为冬季,北方地区最佳时相为春季和秋季,终年积雪高山区最佳时相为夏季。数据收集时应检查数据的质量,云、雪分布面积一般应小于图面的5%(特殊情况下可放宽到10%,但不能覆盖主要地物),图像中斑点噪声、坏带等应尽可能少。(6)其他资料的收集A自然地理、经济地理资料的收集收集区内有关的地震、水文、地理、地貌、森林、植被、土壤、气候、旅游、交通运输和地方志乃至游记等资料。因为这些资料对确定调查路线、选择交通工具、合理确定野外装备和工作期限等密切相关,对解决许多有关的地质问题也十分重要。B群众找矿、报矿资料的收集充分收集群众找矿、报矿、矿产开采历史等资料,这些资料往往能提供找矿线索,对矿产评价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C实物资料的收集包括前人在调查区和邻区采集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标本和岩石薄片以及钻孔岩心等实物资料,这些资料的收集可节约有限的经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D经济开发资料的收集工作区内农业建设、工程建设等相关情况,以及当地政府部门或一些大厂矿对地质工作提出的建议与要求等,对区域地质调查的科学决策和具体实施方案的部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应注意收集和了解。E区调技术规范等资料的收集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随着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地质找矿工作的深入开展,其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已愈来愈显著。世界各国都制定了切合本国实际的详尽的区调规范及技术规程,这些技术规范与要求是进行岗前人员技术素养培训、完成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基本保证,使从业者能在最新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因此,必须在工作前收集有关规范、要求,以及相关指导性文件。2 资料的分析利用(1)遥感图像的解译遥感图像影像逼真、视域宽广,更为重要的是各种地质信息极为丰富,在实施新一代1:5万区调和1:25万国土大调查中广泛应用,并收到了多、快、好、省的效果。遥感图像的解译与“数字化填图”结合起来,可大大加快区调的步伐。遥感解译应贯穿于整个区域地质调查全过程中,一般可分为初步解译、详细解译、对比解译、综合解译四个步骤。现仅对初步解译介绍如下。A初步解译的原则与要求遥感图像的初步解译原则是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整体后局部、先构造后岩性。先易后难:是指先从地质体影像反映最为清晰或前人工作研究程度高的地区开始,由已知到未知,逐步推广到全区。先简后繁:是指初步解译先控制构造格架,然后反复认真地解译其细部的影像特征。先整体后局部:是指要多种遥感图像结合(卫片看宏观、航片察微观、彩片作甄别)。先构造后岩性:是指遥感图像宏观解译断裂构造形迹有独到之处。以上几种原则在具体运用时应相互补充、相互验证。同时,千万不能忘记解译必须与野外踏勘(调绘)相结合的总原则。具体表现为:(a)以遥感影像为主要依据,根据任务要求对遥感地质要素进行初步解译,了解其区域发育特点,概略划分各类要素的类别,对照现有资料初步建立解译标志,对所需信息进行试提取,确定具有特征解译标志要素的属性,初步建立影像单元。(b)通过对收集的最新时相遥感图像的解译,对前期收集的水域、道路、居民点等地理资料进行更新。根据区域岩石、构造及其他要素的分布特点,选择合适的踏勘路线。(c)消化吸收已有地质、遥感等资料,初步掌握测区基本地质特征和遥感影像特征,以遥感影像图为主要信息源,以影像单元为单位,编制解译草图。(d)解译草图是过渡性图件,编制单位的属性分类和命名皆以影像为基础。踏勘工作的内容、位置等均应标注在解译草图上,踏勘路线应部署在通行条件好、穿越的影像单元多、露头较好的地段。(e)在初步解译和后期的详细解译过程中,应根据遥感地质要素的影像特征填写遥感地质要素解译卡片。B初步解译的内容(a)解译第四系:首先,利用遥感图像上的不同色彩、色调信息,勾绘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与基岩的分界线。然后,利用遥感图片上呈现的地貌类型(阶地),初步勾绘出第四纪的成因类型界线。(b)解译断裂构造:主要是指线性构造、韧性剪切带、隐伏构造、环状构造和活动构造。该类构造在遥感图像解译中效果最佳,这是因为航、卫片具有一定的透视能力,加之背景宽广,各类构造特征表露无遗、历历在目的缘故。应用遥感图像解译,较之常规地面地质调查方法能得到大量断裂构造信息。在解译中,首先,对小比例尺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它视域广,去掉了许多细节,有利于查明大断裂或深大断裂带,也有助于判别断裂的级别及组合关系。同时,亦可获得关于断裂数量及同级别断裂的间距以及导岩、控矿规律等方面的资料。其次,用大、中比例尺遥感图像解译研究断裂构造的具体空间分布和相互切错关系。遥感图像解译中应特别注意环状断裂构造、隐伏构造、活动构造的解译,这是常规地面地质填图中最易遗漏的地质构造现象,要格外加以重视,以便提高图幅质量和日后在野外调查中的预见性。(c)解译岩浆岩体:解译岩浆岩体常利用遥感图像上较均匀一致的色彩、色调;特殊的地形地貌以及特有的钳状、放射状、环状水系;岩浆岩体块状、无层理的特性,表现在遥感图像上为缺乏黑白相间的条带状影纹,并常呈浑圆状、等轴状、半圆状轮廓形态等特征。运用上述特征及原理来勾绘岩体轮廓界线,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d)解译地层岩性:遥感图像能在大范围内追索研究岩性的变化,这就为我们研究相变提供了又一种新的手段。值得指出的是,解译岩性一定要充分利用前人已有的地质资料以及在踏勘过程中建立的地方性解译标志。对沉积岩的解译要把握沉积岩具有成层性这一特性,其反映在遥感图像上则为条带状的影像。在遥感图像上研究沉积序列的区域性层理变化特征,对阐明沉积过程、环境变迁,建立区域地层格局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常规地面地质工作研究无法比拟的。对变质岩的解译,总体难度大些。若工作区为成层有序的浅变质岩系,解译方法与沉积岩类似。若工作区为层状无序的中深成变质杂岩,则可按岩浆岩解译标志来解译,要比较准确地解译出片理的分布趋势,反映区域构造格架。对变质岩的解译,用彩色航片和TM片上的影像可甄别蚀变岩类,效果较好。(e)解译褶皱与不整合界线:遥感图像立体感强,能直接显示地质构造的三维空间变化规律。通过遥感图像研究褶皱类型、规律、特征及褶皱组合型式,比单纯在地面研究更直观方便。一般来讲,小比例尺卫星图像对研究大型褶皱构造有较好效果,中大比例尺航片图像则把小构造更清楚地反映出来。总之,对褶皱的解译,主要利用影像的对称性或完美的转折端来定夺。角度不整合界线,一般在遥感图像上表现得更直观、清晰,解译勾绘的精确效果比实地勾绘还要好。(f)量测必要的产状要素:在遥感图像上要利用三角面、梯形面、单面山、猪背岭等来量测地层、断层、接触面的产状,目估其倾角,且要转绘到遥感解译图上。注意事项:在遥感图像全面解译的过程中,始终要注意踏勘路线和剖面测制位置的选定。C遥感地质解译图(草图)在上述解译内容完成后,要对整个遥感地质解译(草)图的图面进行修饰,包括图内、图外两部分内容。图内内容包括各种地质界线、地质代号、构造符号、产状要素的着墨、着色(在透明图反面)等。图外内容包括图名、比例尺、图例、图签(责任表,下同)、图框等。D编写遥感地质解译小结或报告叙述本次工作所采用的遥感技术方法和特点,所利用的遥感图像种类、比例尺、质量及可解译程度,详述各类地质体的解译标志(可列表),线形、环形和描述构造的影像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等。值得注意的是,遥感地质解译图编制后,一定要将解译的各地质体界线,转绘到附于地形图(手图)之上的透明纸上,以备日后地质填图路线调查时参考和验证。(2)地质、矿产资料的分析利用对收集来的地质、矿产资料,应及时全面整理、综合评析,确定其参考利用价值。研究前人文献资料有两种方式:一是先阅读最新的或较权威性的总结性文献,了解工作区的概况;二是按文献资料发表时间的先后顺序或调查的先后次序来阅读、分析、研究。对资料阅读的同时应力求完成资料整理、摘录、填写资料卡和编制有关图件(如工作区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图)。编制工作区的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图,就是将工作区前人已经开展过的各种比例尺的地质调查,用不同的线条、符号和数字等来表示其工作范围、工作性质、工作比例和调查的时间,并将资料编号。重要的实际资料要标绘在研究程度图上(如控制矿体的山地工程、钻孔位置、重要的采样点和化石点等)。(3)其他资料的整理对前人在工作区开展的化探、重砂、物探工作的成果资料进行综合整理,编制1:5万工作区的化探、重砂、物探异常综合图,以备今后地质调查工作中参考和查证。

从事地质方向的工作,找工作不用愁,很好的专业,可能就是会有点辛苦!

(一)基础地质研究1)1958~1961年北京地质学院与山东省地矿厅共同组队完成的1∶20万临淄、临朐、潍坊、高密等10幅综合区调地质测量工作包括了辖域全部,首次在辖域建立了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系统,并发现多处矿产地,此次调查开创了新中国地质调查之先河,为以后开展辖域研究奠定了基础。2)1965年山东省地质局805队进行了1∶20万高密、日照、赣榆幅区调修编工作,1969年底编写了1∶20万高密、日照、赣榆三幅区域地质测量报告,并编制了相应图幅的地质矿产图,1970年出版,涵盖辖域东部。3)1977~1983年山东省第四地质队先后完成了1∶20万山东省昌潍地区构造体系图和1∶20万山东省胶莱盆地地质图,对本地区的构造体系划分、盆地成因与构造演化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4)1990~1997年由山东省区域地质调查队(后改称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完成了1∶20万临朐、高密等幅区调,其工作范围覆盖了辖域,该轮1∶20万区调工作,采用了新的填图方法,初步建立了岩石谱系单位,进行了多重地层划分,利用构造解析理论,对沂沭断裂带等构造的几何学及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为认识构造性质提供了重要借鉴。5)1986~1998年,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及山东省第一地质队、第四地质队等单位先后完成了相邻地区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其基础地质研究程度较高,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6)2001~2005年,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完成了含本区在内的1∶25万潍坊市、青岛市幅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工作中充分运用了三大岩类填图方法体系及有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遥感技术、计算机制图及一些新的测试技术,在基础地质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二)矿产调查及综合研究1)1955年中央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局提交“山东省坊子煤矿矿井地质报告”,提交A1+B+C1+C2级057万t;1973年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坊子煤矿编制了“1∶5万坊子煤田地质图”;1975年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地质勘探大队第一勘探队提交了“山东省坊子煤田南店勘探区详查(最终)地质报告”,提交B+C1+C2级地质储量40万t。属小型矿床。2)1960年山东省昌潍专员行署地质局第二地质队提交“山东省潍坊市于家庄铅矿地质勘探报告”,提交铅金属储量C1+C2级20t。属小型矿床。3)1960年地质部航测局902队完成了山东中部及东部航空物探(磁及放射性)工作报告,涵盖辖域。4)1962年地质部石油局综合研究队曾在辖域进行过以找油为目的调查工作,对新生代地层研究有开拓性进展。5)1970年山东省地震局地震队完成山东潍坊-临沂地区沂沭断裂带地震地质报告,涵盖辖域。6)1973年山东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第一勘探队提交了“山东省潍坊坊子软质黏土矿地质勘查总结报告”,提交C+D级地质储量98万t。属小型矿床。7)1980年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完成了“鲁西震旦系寒武系下统五山组地层划分与磷矿远景探讨”的研究工作,对震旦纪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土门群。并对其含磷性进行了有益的探讨。8)1985年山东省第四地质队对望留地区进行矿点检查,估算膨润土储量约35万t。9)1980~1993年,山东省区域地质调查队、物化探队等单位进行了全省范围的1∶20万物探、重砂及化探调查,提交了重力、磁测和重砂、化探报告,圈定出了异常区。10)1988年山东省第四地质队完成了“潍坊市地质系列图及说明书”的编制工作,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潍坊市有关地质、矿产、旅游、岩石、水文等自然资源状况及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地貌等应用地质资料。工作区域包含坊子区幅。11)1988~1989年,山东省地矿局第七地质队在五图-郑母地区进行了蓝宝石砂矿调查,并提交了“山东省昌乐县五图-郑母地区蓝宝石砂矿调查报告”,由山东省地矿局鲁地发[1991]406号文批准。在区域内发现蓝宝石砂矿点多处,原生矿点两处。12)1989~1991年,山东省第七地质队在五图鞠家村地区进行了蓝宝石砂矿详查,并提交了“山东省昌乐县五图矿区鞠家村矿段蓝宝石砂矿详查地质报告”,由山东省地矿局鲁地审字[1992]90号文批准。在不足5km2范围内共圈出蓝宝石工业矿体5个,共求得刚玉总资源量080g(其中蓝宝石资源量741g,非宝石级刚玉339g)。该报告提交的资源储量范围在该次工作区范围内。13)1990~1991年,山东省第七地质队在五图辛旺地区进行了蓝宝石砂矿详查,并提交了“山东省昌乐县五图矿区辛旺矿段蓝宝石砂矿详查地质报告”,由山东省地矿局鲁地审字[1992]8号文批准。在4km2范围内共圈出蓝宝石砂矿体2个,共求得刚玉总资源量084g(其中蓝宝石资源量097g,非宝石级刚玉987g)。报告提交批准的资源储量范围在该次工作区范围内。14)1991~1994年,山东省地质局综合研究队,进行了潍坊市农业地质背景调查,论述了该市农业生态环境,工作范围涉及本区。15)2000年由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针对营丘镇汶河官庄石棉矿做了一普查工作,对该石棉矿区石棉矿资源量进行了初步估算,共求得石棉矿物储量30t,属特大型矿床,开发远景较好,目前尚未开发。16)2005年5月,核工业东北地质局二四八大队在县内明河地区开展了铁矿普查工作,编制了“山东省昌乐县明河矿区铁矿普查报告”。在2010年,由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又在该区相继开展了高精度磁和相应的钻探验证工作,提交了“山东省昌乐县明河矿区深部及外围铁矿详查报告”,2011年批准新增资源储量6万t,其中(332)0万t,(333)6万t,由鲁国土资字[2011]202号文批准备案。17)2006年12月,山东正元地质资源勘查有限责任公司在五图煤田区开展了五图煤矿深部详查报告,编制了“山东省五图煤田五图煤矿深部详查报告”。提交褐煤二号资源量(332+333)7万t,(332)占总量的27%。18)2009~2011年由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对县内君求官庄地区进行了金矿普查工作,于2011年编制了“山东省昌乐县君求官庄地区金矿普查报告”,通过本次工作,大致查明了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在区内发现由沂水汤头断裂控制的蚀变带,大致查明了蚀变带规模、产状;通过物探扫面工作,发现物探视极化率异常带2个;综合分析地质、物探成果,利用槽探、钻探工程对矿脉进行了揭露控制。19)2009年7月,李洪奎、杨永波、杨锋杰出版了《山东沂沭断裂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对沂沭断裂带构造演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并对带内蓝宝石矿床的成矿机理进行了探讨。尽管前人在昌乐辖域做了大量的工作,因各自需要不同,工作重点各有侧重,对坊子中生代盆地、昌乐-临朐新生代盆地的成因、新生代火山活动与沂沭断裂带的关系、沂沭断裂带与地震作用之关系、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等尚需进一步研究。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

这是两个不同领域的专业 一个属于土建类——建筑工程技术 一个属于地质类——环境地质和床产普查 都是环境地质和矿普侧重不同,一个偏环境 在建筑领域有所应用,研究方向也会细分为像是,土壤修复,岩土稳定性等,矿普专业就是地质传统专业,工作方向是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地质调查不是一个专业,而是工作领域和方向。这几个工作性质野外工作量都是有的,都不会太少,

可以负责室内资料和编写报告嘛,我也是地质专业,不过在跑野外

(一)基础地质研究1)1958~1961年北京地质学院与山东省地矿厅共同组队完成的1∶20万临淄、临朐、潍坊、高密等10幅综合区调地质测量工作包括了辖域全部,首次在辖域建立了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系统,并发现多处矿产地,此次调查开创了新中国地质调查之先河,为以后开展辖域研究奠定了基础。2)1965年山东省地质局805队进行了1∶20万高密、日照、赣榆幅区调修编工作,1969年底编写了1∶20万高密、日照、赣榆三幅区域地质测量报告,并编制了相应图幅的地质矿产图,1970年出版,涵盖辖域东部。3)1977~1983年山东省第四地质队先后完成了1∶20万山东省昌潍地区构造体系图和1∶20万山东省胶莱盆地地质图,对本地区的构造体系划分、盆地成因与构造演化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4)1990~1997年由山东省区域地质调查队(后改称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完成了1∶20万临朐、高密等幅区调,其工作范围覆盖了辖域,该轮1∶20万区调工作,采用了新的填图方法,初步建立了岩石谱系单位,进行了多重地层划分,利用构造解析理论,对沂沭断裂带等构造的几何学及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为认识构造性质提供了重要借鉴。5)1986~1998年,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及山东省第一地质队、第四地质队等单位先后完成了相邻地区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其基础地质研究程度较高,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6)2001~2005年,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完成了含本区在内的1∶25万潍坊市、青岛市幅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工作中充分运用了三大岩类填图方法体系及有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遥感技术、计算机制图及一些新的测试技术,在基础地质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二)矿产调查及综合研究1)1955年中央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局提交“山东省坊子煤矿矿井地质报告”,提交A1+B+C1+C2级057万t;1973年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坊子煤矿编制了“1∶5万坊子煤田地质图”;1975年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地质勘探大队第一勘探队提交了“山东省坊子煤田南店勘探区详查(最终)地质报告”,提交B+C1+C2级地质储量40万t。属小型矿床。2)1960年山东省昌潍专员行署地质局第二地质队提交“山东省潍坊市于家庄铅矿地质勘探报告”,提交铅金属储量C1+C2级20t。属小型矿床。3)1960年地质部航测局902队完成了山东中部及东部航空物探(磁及放射性)工作报告,涵盖辖域。4)1962年地质部石油局综合研究队曾在辖域进行过以找油为目的调查工作,对新生代地层研究有开拓性进展。5)1970年山东省地震局地震队完成山东潍坊-临沂地区沂沭断裂带地震地质报告,涵盖辖域。6)1973年山东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第一勘探队提交了“山东省潍坊坊子软质黏土矿地质勘查总结报告”,提交C+D级地质储量98万t。属小型矿床。7)1980年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完成了“鲁西震旦系寒武系下统五山组地层划分与磷矿远景探讨”的研究工作,对震旦纪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土门群。并对其含磷性进行了有益的探讨。8)1985年山东省第四地质队对望留地区进行矿点检查,估算膨润土储量约35万t。9)1980~1993年,山东省区域地质调查队、物化探队等单位进行了全省范围的1∶20万物探、重砂及化探调查,提交了重力、磁测和重砂、化探报告,圈定出了异常区。10)1988年山东省第四地质队完成了“潍坊市地质系列图及说明书”的编制工作,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潍坊市有关地质、矿产、旅游、岩石、水文等自然资源状况及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地貌等应用地质资料。工作区域包含坊子区幅。11)1988~1989年,山东省地矿局第七地质队在五图-郑母地区进行了蓝宝石砂矿调查,并提交了“山东省昌乐县五图-郑母地区蓝宝石砂矿调查报告”,由山东省地矿局鲁地发[1991]406号文批准。在区域内发现蓝宝石砂矿点多处,原生矿点两处。12)1989~1991年,山东省第七地质队在五图鞠家村地区进行了蓝宝石砂矿详查,并提交了“山东省昌乐县五图矿区鞠家村矿段蓝宝石砂矿详查地质报告”,由山东省地矿局鲁地审字[1992]90号文批准。在不足5km2范围内共圈出蓝宝石工业矿体5个,共求得刚玉总资源量080g(其中蓝宝石资源量741g,非宝石级刚玉339g)。该报告提交的资源储量范围在该次工作区范围内。13)1990~1991年,山东省第七地质队在五图辛旺地区进行了蓝宝石砂矿详查,并提交了“山东省昌乐县五图矿区辛旺矿段蓝宝石砂矿详查地质报告”,由山东省地矿局鲁地审字[1992]8号文批准。在4km2范围内共圈出蓝宝石砂矿体2个,共求得刚玉总资源量084g(其中蓝宝石资源量097g,非宝石级刚玉987g)。报告提交批准的资源储量范围在该次工作区范围内。14)1991~1994年,山东省地质局综合研究队,进行了潍坊市农业地质背景调查,论述了该市农业生态环境,工作范围涉及本区。15)2000年由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针对营丘镇汶河官庄石棉矿做了一普查工作,对该石棉矿区石棉矿资源量进行了初步估算,共求得石棉矿物储量30t,属特大型矿床,开发远景较好,目前尚未开发。16)2005年5月,核工业东北地质局二四八大队在县内明河地区开展了铁矿普查工作,编制了“山东省昌乐县明河矿区铁矿普查报告”。在2010年,由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又在该区相继开展了高精度磁和相应的钻探验证工作,提交了“山东省昌乐县明河矿区深部及外围铁矿详查报告”,2011年批准新增资源储量6万t,其中(332)0万t,(333)6万t,由鲁国土资字[2011]202号文批准备案。17)2006年12月,山东正元地质资源勘查有限责任公司在五图煤田区开展了五图煤矿深部详查报告,编制了“山东省五图煤田五图煤矿深部详查报告”。提交褐煤二号资源量(332+333)7万t,(332)占总量的27%。18)2009~2011年由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对县内君求官庄地区进行了金矿普查工作,于2011年编制了“山东省昌乐县君求官庄地区金矿普查报告”,通过本次工作,大致查明了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在区内发现由沂水汤头断裂控制的蚀变带,大致查明了蚀变带规模、产状;通过物探扫面工作,发现物探视极化率异常带2个;综合分析地质、物探成果,利用槽探、钻探工程对矿脉进行了揭露控制。19)2009年7月,李洪奎、杨永波、杨锋杰出版了《山东沂沭断裂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对沂沭断裂带构造演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并对带内蓝宝石矿床的成矿机理进行了探讨。尽管前人在昌乐辖域做了大量的工作,因各自需要不同,工作重点各有侧重,对坊子中生代盆地、昌乐-临朐新生代盆地的成因、新生代火山活动与沂沭断裂带的关系、沂沭断裂带与地震作用之关系、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等尚需进一步研究。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初中

在地质调查具体实施前,应系统地收集工区内和邻区前人工作成果资料,以便对调查区内地质矿产情况获得初步了解,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总结前人工作的经验教训,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合理正确的工作方案,使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真正做到重点明确、针对性强、少走弯路。1 资料的收集(1)地形图的选择与准备区域地质调查所选用的地形图比例尺一般应比实际地质调查的比例尺大一倍。1:25万国土大调查使用1:5万的航测地形图作底图;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一般采用国家测绘部门出版的1:5万地形图,对没有1:5万地形图的地区,可采用地形-地质一次成图法,即直接用相应比例尺的航空像片并辅以1:5万地形图成图,也可收集1:1万地形图缩编绘制,亦可用精度高、地势性好的1:5万地形图放大清绘为1:5万地形图作底图。收集地形图的数量,应根据野外区调人员分组情形以及编制各种成果图的需求量来确定,一般符合要求的1:5万地形图以10~15份为宜,精度高、地势性好的1:5万地形图一般3~6份即可。所用的地形图以前要求用夏布或马粪纸裱糊并压平、阴干。野外调查人员所用的地形图(准手图)还需按一定规格(20cm×16cm)裁开,并统一标号蒙上透明纸,分块使用,这样野外携带既方便又可保证原始手图的整洁,或者采用抗折、遇水基本不变形不脱色、可写可擦的新型材料“绢布”作为地形资料载体和野外工作用图。除收集工作区地形图外,亦需收集工作区周边地形图,每幅1~2份,以备图边接图使用。(2)地质、矿产资料的收集工作区和邻区地质、矿产资料的收集,最好从新到老进行,这样便于删除那些过时的、无参考价值的资料和“已被消化”到后期地质成果中的资料。开展1:5万区调最有参考价值的基础成果资料是1:20万(或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资料(地质图、地质报告),要特别注意收集。对研究程度较高,资料较丰富的地区,以收集近期资料为主,并以编为主或编测结合的方式将资料融入实测资料中。地质、矿产资料主要包括工区的各种地质调查、矿产普查和勘探成果资料,水文地质调查资料,各种相关的测试分析及鉴定资料,各种相关的专题研究文献、科研论文以及相关的图件、报告、手图、记录簿和档案资料等。对邻区主要的地质、矿产资料也应收集。(3)物探成果资料的收集地球物理探矿包括地面物探和航空物探,所取得的丰富资料对探索、解释、了解地下构造形态,地下矿体的埋藏状况、认识地球圈层性质、探讨板块运动模式等重大地质问题都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尤其对实施“三维地质填图”更为重要。(a)地面物探成果资料的收集。地面物探方法主要有磁法、电法、地震法、重力法等。当工作区为沙漠区或为大面积第四系覆盖时,收集地面物探成果图及资料尤为重要。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磁法勘探主要用于划分大地构造单元,圈定岩体和断裂,提供进一步普查找矿的远景区。(b)航空物探成果资料的收集。航空物探资料有许多种,在我国开展较早较广泛、效果较好的是航空磁测,其次是航空放射性测量和航空重力测量等。(4)化探与重砂测量成果资料的收集我国已完成1:20万区域化探和重砂测量(有些地区还开展了大比例尺的地面化探和重砂测量调查),这些成果资料能有效地、前瞻性地指导1:5万区调工作部署和实施地质调查。(5)遥感资料的收集遥感资料的收集要根据区域地质调查的任务和研究内容来选择合适的航天或航空遥感数据。资料收集前应系统了解各类遥感数据的波谱区间、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等技术参数和地学特征,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遥感数据提取地质要素。A航空遥感像片的收集和准备在开展1:5万区调填图之前,要全力收集影像特征好、多片种、多时相、多波段、各种比例尺(表1)的全色黑白航片、彩色航片、假彩色航片、红外航片、侧视雷达片等。若工作区有冰川、沙漠或大面积第四系覆盖时,为了对其下伏基岩进行地质调查研究,应选用侧视雷达片;若工作区金属矿点较多时,应收集大比例尺彩色航片;若进行水文地质调查时,应收集红外航片或远红外扫描图像。如果工作区已有的航片比例尺过小,可向航摄部门申请,将像片放大到接近地质调查要求的比例尺。表1 区域地质调查与航片比例尺关系一览表获得航片资料后,应及时进行整理与编表。将同种比例尺的航片按航带装入袋内,在袋上注明图幅代号、航带号及像片编号等。为了使用便利,还应在每张航片的背面左上角,按下述格式编号:区域地质调查基础教程式中:上部为图幅号,下部左边数字为航带号,中间数字为本航带像片总数,右边数字表示本航带从左到右的第几张航片。为全面了解测区地质构造的连续性和构造格架,通常用航片做一幅工作区及周边区域的航片镶嵌像片略图,对每张航片上的主要地物进行标注,如村镇、主要公路或铁路、河流、湖泊、水库、山峰名称或高程等。为避免污损航片,要将标注写在附于航片的透明纸上。B卫星遥感图像的收集与准备1:25万遥感地质解译,以空间分辨率优于15m的多光谱遥感数据为主;1:5万遥感地质解译,以空间分辨率优于5m的多光谱遥感数据为主;有特殊要求的遥感地质解译,数据的空间分辨率按照相应的技术标准确定。一般情况下,用于遥感地质解译数据的光谱区间在可见光至短波红外波段,提取热惯量大的地质体信息还应收集热红外波段数据;植被覆盖区地质调查可补充雷达数据;遥感异常信息提取应使用合适的谱段数据,条件允许时应收集高光谱数据。遥感数据的时相,应根据专题调查的内容和工作地区地理环境来确定,同一地区用于融合处理的多平台遥感数据的时相应尽可能一致。一般情况下,南方无雪地区最佳数据时相为冬季,北方地区最佳时相为春季和秋季,终年积雪高山区最佳时相为夏季。数据收集时应检查数据的质量,云、雪分布面积一般应小于图面的5%(特殊情况下可放宽到10%,但不能覆盖主要地物),图像中斑点噪声、坏带等应尽可能少。(6)其他资料的收集A自然地理、经济地理资料的收集收集区内有关的地震、水文、地理、地貌、森林、植被、土壤、气候、旅游、交通运输和地方志乃至游记等资料。因为这些资料对确定调查路线、选择交通工具、合理确定野外装备和工作期限等密切相关,对解决许多有关的地质问题也十分重要。B群众找矿、报矿资料的收集充分收集群众找矿、报矿、矿产开采历史等资料,这些资料往往能提供找矿线索,对矿产评价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C实物资料的收集包括前人在调查区和邻区采集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标本和岩石薄片以及钻孔岩心等实物资料,这些资料的收集可节约有限的经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D经济开发资料的收集工作区内农业建设、工程建设等相关情况,以及当地政府部门或一些大厂矿对地质工作提出的建议与要求等,对区域地质调查的科学决策和具体实施方案的部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应注意收集和了解。E区调技术规范等资料的收集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随着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地质找矿工作的深入开展,其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已愈来愈显著。世界各国都制定了切合本国实际的详尽的区调规范及技术规程,这些技术规范与要求是进行岗前人员技术素养培训、完成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基本保证,使从业者能在最新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因此,必须在工作前收集有关规范、要求,以及相关指导性文件。2 资料的分析利用(1)遥感图像的解译遥感图像影像逼真、视域宽广,更为重要的是各种地质信息极为丰富,在实施新一代1:5万区调和1:25万国土大调查中广泛应用,并收到了多、快、好、省的效果。遥感图像的解译与“数字化填图”结合起来,可大大加快区调的步伐。遥感解译应贯穿于整个区域地质调查全过程中,一般可分为初步解译、详细解译、对比解译、综合解译四个步骤。现仅对初步解译介绍如下。A初步解译的原则与要求遥感图像的初步解译原则是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整体后局部、先构造后岩性。先易后难:是指先从地质体影像反映最为清晰或前人工作研究程度高的地区开始,由已知到未知,逐步推广到全区。先简后繁:是指初步解译先控制构造格架,然后反复认真地解译其细部的影像特征。先整体后局部:是指要多种遥感图像结合(卫片看宏观、航片察微观、彩片作甄别)。先构造后岩性:是指遥感图像宏观解译断裂构造形迹有独到之处。以上几种原则在具体运用时应相互补充、相互验证。同时,千万不能忘记解译必须与野外踏勘(调绘)相结合的总原则。具体表现为:(a)以遥感影像为主要依据,根据任务要求对遥感地质要素进行初步解译,了解其区域发育特点,概略划分各类要素的类别,对照现有资料初步建立解译标志,对所需信息进行试提取,确定具有特征解译标志要素的属性,初步建立影像单元。(b)通过对收集的最新时相遥感图像的解译,对前期收集的水域、道路、居民点等地理资料进行更新。根据区域岩石、构造及其他要素的分布特点,选择合适的踏勘路线。(c)消化吸收已有地质、遥感等资料,初步掌握测区基本地质特征和遥感影像特征,以遥感影像图为主要信息源,以影像单元为单位,编制解译草图。(d)解译草图是过渡性图件,编制单位的属性分类和命名皆以影像为基础。踏勘工作的内容、位置等均应标注在解译草图上,踏勘路线应部署在通行条件好、穿越的影像单元多、露头较好的地段。(e)在初步解译和后期的详细解译过程中,应根据遥感地质要素的影像特征填写遥感地质要素解译卡片。B初步解译的内容(a)解译第四系:首先,利用遥感图像上的不同色彩、色调信息,勾绘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与基岩的分界线。然后,利用遥感图片上呈现的地貌类型(阶地),初步勾绘出第四纪的成因类型界线。(b)解译断裂构造:主要是指线性构造、韧性剪切带、隐伏构造、环状构造和活动构造。该类构造在遥感图像解译中效果最佳,这是因为航、卫片具有一定的透视能力,加之背景宽广,各类构造特征表露无遗、历历在目的缘故。应用遥感图像解译,较之常规地面地质调查方法能得到大量断裂构造信息。在解译中,首先,对小比例尺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它视域广,去掉了许多细节,有利于查明大断裂或深大断裂带,也有助于判别断裂的级别及组合关系。同时,亦可获得关于断裂数量及同级别断裂的间距以及导岩、控矿规律等方面的资料。其次,用大、中比例尺遥感图像解译研究断裂构造的具体空间分布和相互切错关系。遥感图像解译中应特别注意环状断裂构造、隐伏构造、活动构造的解译,这是常规地面地质填图中最易遗漏的地质构造现象,要格外加以重视,以便提高图幅质量和日后在野外调查中的预见性。(c)解译岩浆岩体:解译岩浆岩体常利用遥感图像上较均匀一致的色彩、色调;特殊的地形地貌以及特有的钳状、放射状、环状水系;岩浆岩体块状、无层理的特性,表现在遥感图像上为缺乏黑白相间的条带状影纹,并常呈浑圆状、等轴状、半圆状轮廓形态等特征。运用上述特征及原理来勾绘岩体轮廓界线,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d)解译地层岩性:遥感图像能在大范围内追索研究岩性的变化,这就为我们研究相变提供了又一种新的手段。值得指出的是,解译岩性一定要充分利用前人已有的地质资料以及在踏勘过程中建立的地方性解译标志。对沉积岩的解译要把握沉积岩具有成层性这一特性,其反映在遥感图像上则为条带状的影像。在遥感图像上研究沉积序列的区域性层理变化特征,对阐明沉积过程、环境变迁,建立区域地层格局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常规地面地质工作研究无法比拟的。对变质岩的解译,总体难度大些。若工作区为成层有序的浅变质岩系,解译方法与沉积岩类似。若工作区为层状无序的中深成变质杂岩,则可按岩浆岩解译标志来解译,要比较准确地解译出片理的分布趋势,反映区域构造格架。对变质岩的解译,用彩色航片和TM片上的影像可甄别蚀变岩类,效果较好。(e)解译褶皱与不整合界线:遥感图像立体感强,能直接显示地质构造的三维空间变化规律。通过遥感图像研究褶皱类型、规律、特征及褶皱组合型式,比单纯在地面研究更直观方便。一般来讲,小比例尺卫星图像对研究大型褶皱构造有较好效果,中大比例尺航片图像则把小构造更清楚地反映出来。总之,对褶皱的解译,主要利用影像的对称性或完美的转折端来定夺。角度不整合界线,一般在遥感图像上表现得更直观、清晰,解译勾绘的精确效果比实地勾绘还要好。(f)量测必要的产状要素:在遥感图像上要利用三角面、梯形面、单面山、猪背岭等来量测地层、断层、接触面的产状,目估其倾角,且要转绘到遥感解译图上。注意事项:在遥感图像全面解译的过程中,始终要注意踏勘路线和剖面测制位置的选定。C遥感地质解译图(草图)在上述解译内容完成后,要对整个遥感地质解译(草)图的图面进行修饰,包括图内、图外两部分内容。图内内容包括各种地质界线、地质代号、构造符号、产状要素的着墨、着色(在透明图反面)等。图外内容包括图名、比例尺、图例、图签(责任表,下同)、图框等。D编写遥感地质解译小结或报告叙述本次工作所采用的遥感技术方法和特点,所利用的遥感图像种类、比例尺、质量及可解译程度,详述各类地质体的解译标志(可列表),线形、环形和描述构造的影像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等。值得注意的是,遥感地质解译图编制后,一定要将解译的各地质体界线,转绘到附于地形图(手图)之上的透明纸上,以备日后地质填图路线调查时参考和验证。(2)地质、矿产资料的分析利用对收集来的地质、矿产资料,应及时全面整理、综合评析,确定其参考利用价值。研究前人文献资料有两种方式:一是先阅读最新的或较权威性的总结性文献,了解工作区的概况;二是按文献资料发表时间的先后顺序或调查的先后次序来阅读、分析、研究。对资料阅读的同时应力求完成资料整理、摘录、填写资料卡和编制有关图件(如工作区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图)。编制工作区的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图,就是将工作区前人已经开展过的各种比例尺的地质调查,用不同的线条、符号和数字等来表示其工作范围、工作性质、工作比例和调查的时间,并将资料编号。重要的实际资料要标绘在研究程度图上(如控制矿体的山地工程、钻孔位置、重要的采样点和化石点等)。(3)其他资料的整理对前人在工作区开展的化探、重砂、物探工作的成果资料进行综合整理,编制1:5万工作区的化探、重砂、物探异常综合图,以备今后地质调查工作中参考和查证。

从事地质方向的工作,找工作不用愁,很好的专业,可能就是会有点辛苦!

(一)基础地质研究1)1958~1961年北京地质学院与山东省地矿厅共同组队完成的1∶20万临淄、临朐、潍坊、高密等10幅综合区调地质测量工作包括了辖域全部,首次在辖域建立了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系统,并发现多处矿产地,此次调查开创了新中国地质调查之先河,为以后开展辖域研究奠定了基础。2)1965年山东省地质局805队进行了1∶20万高密、日照、赣榆幅区调修编工作,1969年底编写了1∶20万高密、日照、赣榆三幅区域地质测量报告,并编制了相应图幅的地质矿产图,1970年出版,涵盖辖域东部。3)1977~1983年山东省第四地质队先后完成了1∶20万山东省昌潍地区构造体系图和1∶20万山东省胶莱盆地地质图,对本地区的构造体系划分、盆地成因与构造演化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4)1990~1997年由山东省区域地质调查队(后改称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完成了1∶20万临朐、高密等幅区调,其工作范围覆盖了辖域,该轮1∶20万区调工作,采用了新的填图方法,初步建立了岩石谱系单位,进行了多重地层划分,利用构造解析理论,对沂沭断裂带等构造的几何学及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为认识构造性质提供了重要借鉴。5)1986~1998年,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及山东省第一地质队、第四地质队等单位先后完成了相邻地区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其基础地质研究程度较高,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6)2001~2005年,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完成了含本区在内的1∶25万潍坊市、青岛市幅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工作中充分运用了三大岩类填图方法体系及有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遥感技术、计算机制图及一些新的测试技术,在基础地质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二)矿产调查及综合研究1)1955年中央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局提交“山东省坊子煤矿矿井地质报告”,提交A1+B+C1+C2级057万t;1973年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坊子煤矿编制了“1∶5万坊子煤田地质图”;1975年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地质勘探大队第一勘探队提交了“山东省坊子煤田南店勘探区详查(最终)地质报告”,提交B+C1+C2级地质储量40万t。属小型矿床。2)1960年山东省昌潍专员行署地质局第二地质队提交“山东省潍坊市于家庄铅矿地质勘探报告”,提交铅金属储量C1+C2级20t。属小型矿床。3)1960年地质部航测局902队完成了山东中部及东部航空物探(磁及放射性)工作报告,涵盖辖域。4)1962年地质部石油局综合研究队曾在辖域进行过以找油为目的调查工作,对新生代地层研究有开拓性进展。5)1970年山东省地震局地震队完成山东潍坊-临沂地区沂沭断裂带地震地质报告,涵盖辖域。6)1973年山东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第一勘探队提交了“山东省潍坊坊子软质黏土矿地质勘查总结报告”,提交C+D级地质储量98万t。属小型矿床。7)1980年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完成了“鲁西震旦系寒武系下统五山组地层划分与磷矿远景探讨”的研究工作,对震旦纪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土门群。并对其含磷性进行了有益的探讨。8)1985年山东省第四地质队对望留地区进行矿点检查,估算膨润土储量约35万t。9)1980~1993年,山东省区域地质调查队、物化探队等单位进行了全省范围的1∶20万物探、重砂及化探调查,提交了重力、磁测和重砂、化探报告,圈定出了异常区。10)1988年山东省第四地质队完成了“潍坊市地质系列图及说明书”的编制工作,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潍坊市有关地质、矿产、旅游、岩石、水文等自然资源状况及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地貌等应用地质资料。工作区域包含坊子区幅。11)1988~1989年,山东省地矿局第七地质队在五图-郑母地区进行了蓝宝石砂矿调查,并提交了“山东省昌乐县五图-郑母地区蓝宝石砂矿调查报告”,由山东省地矿局鲁地发[1991]406号文批准。在区域内发现蓝宝石砂矿点多处,原生矿点两处。12)1989~1991年,山东省第七地质队在五图鞠家村地区进行了蓝宝石砂矿详查,并提交了“山东省昌乐县五图矿区鞠家村矿段蓝宝石砂矿详查地质报告”,由山东省地矿局鲁地审字[1992]90号文批准。在不足5km2范围内共圈出蓝宝石工业矿体5个,共求得刚玉总资源量080g(其中蓝宝石资源量741g,非宝石级刚玉339g)。该报告提交的资源储量范围在该次工作区范围内。13)1990~1991年,山东省第七地质队在五图辛旺地区进行了蓝宝石砂矿详查,并提交了“山东省昌乐县五图矿区辛旺矿段蓝宝石砂矿详查地质报告”,由山东省地矿局鲁地审字[1992]8号文批准。在4km2范围内共圈出蓝宝石砂矿体2个,共求得刚玉总资源量084g(其中蓝宝石资源量097g,非宝石级刚玉987g)。报告提交批准的资源储量范围在该次工作区范围内。14)1991~1994年,山东省地质局综合研究队,进行了潍坊市农业地质背景调查,论述了该市农业生态环境,工作范围涉及本区。15)2000年由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针对营丘镇汶河官庄石棉矿做了一普查工作,对该石棉矿区石棉矿资源量进行了初步估算,共求得石棉矿物储量30t,属特大型矿床,开发远景较好,目前尚未开发。16)2005年5月,核工业东北地质局二四八大队在县内明河地区开展了铁矿普查工作,编制了“山东省昌乐县明河矿区铁矿普查报告”。在2010年,由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又在该区相继开展了高精度磁和相应的钻探验证工作,提交了“山东省昌乐县明河矿区深部及外围铁矿详查报告”,2011年批准新增资源储量6万t,其中(332)0万t,(333)6万t,由鲁国土资字[2011]202号文批准备案。17)2006年12月,山东正元地质资源勘查有限责任公司在五图煤田区开展了五图煤矿深部详查报告,编制了“山东省五图煤田五图煤矿深部详查报告”。提交褐煤二号资源量(332+333)7万t,(332)占总量的27%。18)2009~2011年由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对县内君求官庄地区进行了金矿普查工作,于2011年编制了“山东省昌乐县君求官庄地区金矿普查报告”,通过本次工作,大致查明了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在区内发现由沂水汤头断裂控制的蚀变带,大致查明了蚀变带规模、产状;通过物探扫面工作,发现物探视极化率异常带2个;综合分析地质、物探成果,利用槽探、钻探工程对矿脉进行了揭露控制。19)2009年7月,李洪奎、杨永波、杨锋杰出版了《山东沂沭断裂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对沂沭断裂带构造演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并对带内蓝宝石矿床的成矿机理进行了探讨。尽管前人在昌乐辖域做了大量的工作,因各自需要不同,工作重点各有侧重,对坊子中生代盆地、昌乐-临朐新生代盆地的成因、新生代火山活动与沂沭断裂带的关系、沂沭断裂带与地震作用之关系、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等尚需进一步研究。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解析

在地质调查具体实施前,应系统地收集工区内和邻区前人工作成果资料,以便对调查区内地质矿产情况获得初步了解,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总结前人工作的经验教训,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合理正确的工作方案,使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真正做到重点明确、针对性强、少走弯路。1 资料的收集(1)地形图的选择与准备区域地质调查所选用的地形图比例尺一般应比实际地质调查的比例尺大一倍。1:25万国土大调查使用1:5万的航测地形图作底图;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一般采用国家测绘部门出版的1:5万地形图,对没有1:5万地形图的地区,可采用地形-地质一次成图法,即直接用相应比例尺的航空像片并辅以1:5万地形图成图,也可收集1:1万地形图缩编绘制,亦可用精度高、地势性好的1:5万地形图放大清绘为1:5万地形图作底图。收集地形图的数量,应根据野外区调人员分组情形以及编制各种成果图的需求量来确定,一般符合要求的1:5万地形图以10~15份为宜,精度高、地势性好的1:5万地形图一般3~6份即可。所用的地形图以前要求用夏布或马粪纸裱糊并压平、阴干。野外调查人员所用的地形图(准手图)还需按一定规格(20cm×16cm)裁开,并统一标号蒙上透明纸,分块使用,这样野外携带既方便又可保证原始手图的整洁,或者采用抗折、遇水基本不变形不脱色、可写可擦的新型材料“绢布”作为地形资料载体和野外工作用图。除收集工作区地形图外,亦需收集工作区周边地形图,每幅1~2份,以备图边接图使用。(2)地质、矿产资料的收集工作区和邻区地质、矿产资料的收集,最好从新到老进行,这样便于删除那些过时的、无参考价值的资料和“已被消化”到后期地质成果中的资料。开展1:5万区调最有参考价值的基础成果资料是1:20万(或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资料(地质图、地质报告),要特别注意收集。对研究程度较高,资料较丰富的地区,以收集近期资料为主,并以编为主或编测结合的方式将资料融入实测资料中。地质、矿产资料主要包括工区的各种地质调查、矿产普查和勘探成果资料,水文地质调查资料,各种相关的测试分析及鉴定资料,各种相关的专题研究文献、科研论文以及相关的图件、报告、手图、记录簿和档案资料等。对邻区主要的地质、矿产资料也应收集。(3)物探成果资料的收集地球物理探矿包括地面物探和航空物探,所取得的丰富资料对探索、解释、了解地下构造形态,地下矿体的埋藏状况、认识地球圈层性质、探讨板块运动模式等重大地质问题都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尤其对实施“三维地质填图”更为重要。(a)地面物探成果资料的收集。地面物探方法主要有磁法、电法、地震法、重力法等。当工作区为沙漠区或为大面积第四系覆盖时,收集地面物探成果图及资料尤为重要。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磁法勘探主要用于划分大地构造单元,圈定岩体和断裂,提供进一步普查找矿的远景区。(b)航空物探成果资料的收集。航空物探资料有许多种,在我国开展较早较广泛、效果较好的是航空磁测,其次是航空放射性测量和航空重力测量等。(4)化探与重砂测量成果资料的收集我国已完成1:20万区域化探和重砂测量(有些地区还开展了大比例尺的地面化探和重砂测量调查),这些成果资料能有效地、前瞻性地指导1:5万区调工作部署和实施地质调查。(5)遥感资料的收集遥感资料的收集要根据区域地质调查的任务和研究内容来选择合适的航天或航空遥感数据。资料收集前应系统了解各类遥感数据的波谱区间、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等技术参数和地学特征,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遥感数据提取地质要素。A航空遥感像片的收集和准备在开展1:5万区调填图之前,要全力收集影像特征好、多片种、多时相、多波段、各种比例尺(表1)的全色黑白航片、彩色航片、假彩色航片、红外航片、侧视雷达片等。若工作区有冰川、沙漠或大面积第四系覆盖时,为了对其下伏基岩进行地质调查研究,应选用侧视雷达片;若工作区金属矿点较多时,应收集大比例尺彩色航片;若进行水文地质调查时,应收集红外航片或远红外扫描图像。如果工作区已有的航片比例尺过小,可向航摄部门申请,将像片放大到接近地质调查要求的比例尺。表1 区域地质调查与航片比例尺关系一览表获得航片资料后,应及时进行整理与编表。将同种比例尺的航片按航带装入袋内,在袋上注明图幅代号、航带号及像片编号等。为了使用便利,还应在每张航片的背面左上角,按下述格式编号:区域地质调查基础教程式中:上部为图幅号,下部左边数字为航带号,中间数字为本航带像片总数,右边数字表示本航带从左到右的第几张航片。为全面了解测区地质构造的连续性和构造格架,通常用航片做一幅工作区及周边区域的航片镶嵌像片略图,对每张航片上的主要地物进行标注,如村镇、主要公路或铁路、河流、湖泊、水库、山峰名称或高程等。为避免污损航片,要将标注写在附于航片的透明纸上。B卫星遥感图像的收集与准备1:25万遥感地质解译,以空间分辨率优于15m的多光谱遥感数据为主;1:5万遥感地质解译,以空间分辨率优于5m的多光谱遥感数据为主;有特殊要求的遥感地质解译,数据的空间分辨率按照相应的技术标准确定。一般情况下,用于遥感地质解译数据的光谱区间在可见光至短波红外波段,提取热惯量大的地质体信息还应收集热红外波段数据;植被覆盖区地质调查可补充雷达数据;遥感异常信息提取应使用合适的谱段数据,条件允许时应收集高光谱数据。遥感数据的时相,应根据专题调查的内容和工作地区地理环境来确定,同一地区用于融合处理的多平台遥感数据的时相应尽可能一致。一般情况下,南方无雪地区最佳数据时相为冬季,北方地区最佳时相为春季和秋季,终年积雪高山区最佳时相为夏季。数据收集时应检查数据的质量,云、雪分布面积一般应小于图面的5%(特殊情况下可放宽到10%,但不能覆盖主要地物),图像中斑点噪声、坏带等应尽可能少。(6)其他资料的收集A自然地理、经济地理资料的收集收集区内有关的地震、水文、地理、地貌、森林、植被、土壤、气候、旅游、交通运输和地方志乃至游记等资料。因为这些资料对确定调查路线、选择交通工具、合理确定野外装备和工作期限等密切相关,对解决许多有关的地质问题也十分重要。B群众找矿、报矿资料的收集充分收集群众找矿、报矿、矿产开采历史等资料,这些资料往往能提供找矿线索,对矿产评价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C实物资料的收集包括前人在调查区和邻区采集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标本和岩石薄片以及钻孔岩心等实物资料,这些资料的收集可节约有限的经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D经济开发资料的收集工作区内农业建设、工程建设等相关情况,以及当地政府部门或一些大厂矿对地质工作提出的建议与要求等,对区域地质调查的科学决策和具体实施方案的部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应注意收集和了解。E区调技术规范等资料的收集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随着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地质找矿工作的深入开展,其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已愈来愈显著。世界各国都制定了切合本国实际的详尽的区调规范及技术规程,这些技术规范与要求是进行岗前人员技术素养培训、完成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基本保证,使从业者能在最新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因此,必须在工作前收集有关规范、要求,以及相关指导性文件。2 资料的分析利用(1)遥感图像的解译遥感图像影像逼真、视域宽广,更为重要的是各种地质信息极为丰富,在实施新一代1:5万区调和1:25万国土大调查中广泛应用,并收到了多、快、好、省的效果。遥感图像的解译与“数字化填图”结合起来,可大大加快区调的步伐。遥感解译应贯穿于整个区域地质调查全过程中,一般可分为初步解译、详细解译、对比解译、综合解译四个步骤。现仅对初步解译介绍如下。A初步解译的原则与要求遥感图像的初步解译原则是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整体后局部、先构造后岩性。先易后难:是指先从地质体影像反映最为清晰或前人工作研究程度高的地区开始,由已知到未知,逐步推广到全区。先简后繁:是指初步解译先控制构造格架,然后反复认真地解译其细部的影像特征。先整体后局部:是指要多种遥感图像结合(卫片看宏观、航片察微观、彩片作甄别)。先构造后岩性:是指遥感图像宏观解译断裂构造形迹有独到之处。以上几种原则在具体运用时应相互补充、相互验证。同时,千万不能忘记解译必须与野外踏勘(调绘)相结合的总原则。具体表现为:(a)以遥感影像为主要依据,根据任务要求对遥感地质要素进行初步解译,了解其区域发育特点,概略划分各类要素的类别,对照现有资料初步建立解译标志,对所需信息进行试提取,确定具有特征解译标志要素的属性,初步建立影像单元。(b)通过对收集的最新时相遥感图像的解译,对前期收集的水域、道路、居民点等地理资料进行更新。根据区域岩石、构造及其他要素的分布特点,选择合适的踏勘路线。(c)消化吸收已有地质、遥感等资料,初步掌握测区基本地质特征和遥感影像特征,以遥感影像图为主要信息源,以影像单元为单位,编制解译草图。(d)解译草图是过渡性图件,编制单位的属性分类和命名皆以影像为基础。踏勘工作的内容、位置等均应标注在解译草图上,踏勘路线应部署在通行条件好、穿越的影像单元多、露头较好的地段。(e)在初步解译和后期的详细解译过程中,应根据遥感地质要素的影像特征填写遥感地质要素解译卡片。B初步解译的内容(a)解译第四系:首先,利用遥感图像上的不同色彩、色调信息,勾绘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与基岩的分界线。然后,利用遥感图片上呈现的地貌类型(阶地),初步勾绘出第四纪的成因类型界线。(b)解译断裂构造:主要是指线性构造、韧性剪切带、隐伏构造、环状构造和活动构造。该类构造在遥感图像解译中效果最佳,这是因为航、卫片具有一定的透视能力,加之背景宽广,各类构造特征表露无遗、历历在目的缘故。应用遥感图像解译,较之常规地面地质调查方法能得到大量断裂构造信息。在解译中,首先,对小比例尺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它视域广,去掉了许多细节,有利于查明大断裂或深大断裂带,也有助于判别断裂的级别及组合关系。同时,亦可获得关于断裂数量及同级别断裂的间距以及导岩、控矿规律等方面的资料。其次,用大、中比例尺遥感图像解译研究断裂构造的具体空间分布和相互切错关系。遥感图像解译中应特别注意环状断裂构造、隐伏构造、活动构造的解译,这是常规地面地质填图中最易遗漏的地质构造现象,要格外加以重视,以便提高图幅质量和日后在野外调查中的预见性。(c)解译岩浆岩体:解译岩浆岩体常利用遥感图像上较均匀一致的色彩、色调;特殊的地形地貌以及特有的钳状、放射状、环状水系;岩浆岩体块状、无层理的特性,表现在遥感图像上为缺乏黑白相间的条带状影纹,并常呈浑圆状、等轴状、半圆状轮廓形态等特征。运用上述特征及原理来勾绘岩体轮廓界线,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d)解译地层岩性:遥感图像能在大范围内追索研究岩性的变化,这就为我们研究相变提供了又一种新的手段。值得指出的是,解译岩性一定要充分利用前人已有的地质资料以及在踏勘过程中建立的地方性解译标志。对沉积岩的解译要把握沉积岩具有成层性这一特性,其反映在遥感图像上则为条带状的影像。在遥感图像上研究沉积序列的区域性层理变化特征,对阐明沉积过程、环境变迁,建立区域地层格局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常规地面地质工作研究无法比拟的。对变质岩的解译,总体难度大些。若工作区为成层有序的浅变质岩系,解译方法与沉积岩类似。若工作区为层状无序的中深成变质杂岩,则可按岩浆岩解译标志来解译,要比较准确地解译出片理的分布趋势,反映区域构造格架。对变质岩的解译,用彩色航片和TM片上的影像可甄别蚀变岩类,效果较好。(e)解译褶皱与不整合界线:遥感图像立体感强,能直接显示地质构造的三维空间变化规律。通过遥感图像研究褶皱类型、规律、特征及褶皱组合型式,比单纯在地面研究更直观方便。一般来讲,小比例尺卫星图像对研究大型褶皱构造有较好效果,中大比例尺航片图像则把小构造更清楚地反映出来。总之,对褶皱的解译,主要利用影像的对称性或完美的转折端来定夺。角度不整合界线,一般在遥感图像上表现得更直观、清晰,解译勾绘的精确效果比实地勾绘还要好。(f)量测必要的产状要素:在遥感图像上要利用三角面、梯形面、单面山、猪背岭等来量测地层、断层、接触面的产状,目估其倾角,且要转绘到遥感解译图上。注意事项:在遥感图像全面解译的过程中,始终要注意踏勘路线和剖面测制位置的选定。C遥感地质解译图(草图)在上述解译内容完成后,要对整个遥感地质解译(草)图的图面进行修饰,包括图内、图外两部分内容。图内内容包括各种地质界线、地质代号、构造符号、产状要素的着墨、着色(在透明图反面)等。图外内容包括图名、比例尺、图例、图签(责任表,下同)、图框等。D编写遥感地质解译小结或报告叙述本次工作所采用的遥感技术方法和特点,所利用的遥感图像种类、比例尺、质量及可解译程度,详述各类地质体的解译标志(可列表),线形、环形和描述构造的影像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等。值得注意的是,遥感地质解译图编制后,一定要将解译的各地质体界线,转绘到附于地形图(手图)之上的透明纸上,以备日后地质填图路线调查时参考和验证。(2)地质、矿产资料的分析利用对收集来的地质、矿产资料,应及时全面整理、综合评析,确定其参考利用价值。研究前人文献资料有两种方式:一是先阅读最新的或较权威性的总结性文献,了解工作区的概况;二是按文献资料发表时间的先后顺序或调查的先后次序来阅读、分析、研究。对资料阅读的同时应力求完成资料整理、摘录、填写资料卡和编制有关图件(如工作区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图)。编制工作区的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图,就是将工作区前人已经开展过的各种比例尺的地质调查,用不同的线条、符号和数字等来表示其工作范围、工作性质、工作比例和调查的时间,并将资料编号。重要的实际资料要标绘在研究程度图上(如控制矿体的山地工程、钻孔位置、重要的采样点和化石点等)。(3)其他资料的整理对前人在工作区开展的化探、重砂、物探工作的成果资料进行综合整理,编制1:5万工作区的化探、重砂、物探异常综合图,以备今后地质调查工作中参考和查证。

从事地质方向的工作,找工作不用愁,很好的专业,可能就是会有点辛苦!

王泽九 陆春榕按通常说法,地质工作包括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普查、详查、勘探 ( 后统称矿产勘查) 及其相关的科学研究。它是一项实践性、探索性很强和应用性很广的调查研究工作,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它的工作对象是几十亿年前形成的庞大而繁杂的地球,只有不断地调查研究和勘查,不断提高和深化对地球表层和深部情况的认识,才能不断寻找发现各类矿产资源,以适应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基于此,加强地质工作和开展地质工作发展规律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有关地质工作发展规律有了专题研究,在此仅就地质工作中有关矿产勘查规律一些认识进行探讨。一、社会需求是矿产勘查工作发展的客观规律地质工作是国民经济的先行,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物质基础,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各类矿产资源。而矿产资源的发现和开发利用离不开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和评价工作。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矿产勘查工作的发展。现代社会经济支柱之一的能源,目前 90% 以上是由矿产 ( 石油、天然气、煤、铀) 提供的; 另一支柱———原材料,基本上都是矿产。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资源产品需求旺盛,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各国 (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都在加强矿产勘查工作,这是矿产勘查工作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矿产勘查是一项工作量最大、投资最多的地勘工作,世界上各个国家为获得接续资源,实现矿业持续发展,各国的矿产勘查公司或矿业公司都在不断地进行勘查,以发现新的矿床或新矿区。地质工作尤其是矿产勘查工作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有深刻的影响。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社会进步对矿产勘查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严峻的能源和原材料供给形势,资源保证程度下降,后备资源不足,难以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必须大力加强和推动矿产勘查工作。《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 “集中力量加强矿产资源勘查,突出重点矿种和重要成矿区带勘查工作,增加资源储量”。由此可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必然推动矿产勘查工作的发展。在推动和加强矿产勘查工作发展的同时,要重视对外合作交流活动,重视全国和全球矿产资源成矿与分布规律的研究,力争寻找和发现大型超大型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以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二、科学研究是矿产勘查工作发展的内在规律众所周知,矿产勘查是地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 或谓主体) ,与地质调查工作一样,是一项充满实践性、探索性、科学性和创新性的研究活动,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等特点,尤其在寻找深埋隐伏矿床和那些难以辨认的大型矿床中更是如此。根据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矿床尤其是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发现过程,可以看出每一次重大发现、突破或进展,都离不开地质科学研究和成矿理论 ( 或模式) 的指导和科学技术方法的应用。国外矿产勘查公司尤其是大型矿业公司很重视对矿产勘查工作过程中的地质科学研究,把地质研究作为矿产勘查的基础和前期工作。这是由于矿产资源在分布上的不均衡性、丰度上的悬殊性、数量上的有限性、寻找上的探索性、勘查开发上的风险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此,必须重视矿产勘查中的地质科研工作。正如加拿大 BPH 矿产勘查公司的找矿地质学家所指出的,必须把科学研究贯穿于矿产勘查工作的全过程,认真研究勘查矿产的成矿规律、找矿方向,不断提高和加深认识,是矿产勘查项目地质学家必须做的工作,是降低风险和发现各类矿产的基础,是提高矿产勘查效益的必要途径,也是他们的工作职责。矿产勘查是一项综合性的科学技术工作,其所涉及的领域、工种、学科较多的是应用性科学。在我国,由于受体制和机制的影响,地勘单位往往重视找矿勘探工作,而忽视找矿勘查过程中的地质科研工作,这必然影响矿产勘查成果的质量,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种情况在我们 “多学科学协作推动地质工作发展”和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地质工作发展”中列举了许多事例,在此不再列述。随着我国地勘体制改革的深化,今后地勘单位必须加强和重视矿产勘查过程中的科研工作,降低矿产勘查风险,提高找矿勘查效果。而矿产勘查是通过地质调查与填图、采样、物化探和坑探、钻探等工作,研究解决有没有矿和矿在哪里? 能否找到具有经济价值的矿床问题。其投入大、风险高,但成功后收益可观,回报率很高。为此,地勘单位应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内外市场变化情况,研究拟定不同时期的找矿勘查计划,首先是拟定寻找和勘查何种矿产,这是矿产勘查工作要做的第一步。其次是矿种确定后应研究到什么地方去找矿探矿,即战略选区 ( 选择最有远景的地区或靶区) ,这时应认真研究分析已有的地质调查 ( 或勘查) 成果、前人的结论,通过地质调查与填图,以及物化探等工作,深入研究矿产的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剖析勘查的难度和风险,对找矿勘查地区的找矿潜力做出评价。选区正确与否对有效提高找矿成功率至关重要。第三是找矿勘探选区确定后应如何去找,这个阶段地勘单位或矿山企业应通过综合研究工作,重点提出可供应用的找矿勘查模式和找矿勘查的指导思想,同时要根据成矿地质背景和相关地质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找矿勘探技术方法。最后一步是通过钻探工作来证实是否有一定品位、一定规模的矿床存在。所有这些都是由于矿产勘查工作性质及其具高风险、高收益等特点的内在因素所决定。由此可以看出,找矿和矿产勘查工作是离不开地质科学研究的。三、科技进步是矿产勘查工作发展的技术支撑尽管各类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但矿产勘查工作具有探索性强、风险性大的特点,属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的行业,特别是对深部隐伏矿产勘查尤其如此。随着矿产勘查深度和范围的不断扩展,矿产勘查难度的不断提高,矿产勘查风险也会随之加大。因此,今后矿产勘查工作将越来越依赖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钻探等多学科方法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矿产勘查所需的成本必将不断增长。面对这种形势,矿产勘查的地质科技工作者除要研究成矿地质背景外,必须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方法与技术研究,不断总结矿产勘查实践中的经验和启示,扩大找矿视野,提高技术方法的探测水平和精度,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地质找矿和矿产勘查思路和技术方法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矿产勘查的风险,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收益最佳化。今后矿产勘查的难度必然越来越大,投资成本也将越来越高。为了有效地推动矿产勘查工作发展,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探矿技术方法,特别是复杂地质条件下寻找新类型矿产、深部矿、隐伏矿和难识别矿的新技术、新方法。现代矿产勘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特别是深部探测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已引起矿产勘查手段的巨大变革,将大大提高矿产勘查的工作效率,提高在大陆深部、深水区等寻找矿床的能力。例如,自 20 世纪末以来,全国地勘单位推广计算机制图技术,完成了由手工制图向计算机制图的转变,这是革命性的革新,使得表述地质勘查的地质图件质量和精度更高,更便于使用,更能提高找矿勘查水平。又如我国引进的 V8 多功能电法仪器,使得探测技术由原来的几百米提高到几千米。辽宁地勘局将这项技术应用于沈阳地区地热资源勘查,打出了一眼井深 2180 米的地热井,掀起了沈阳地区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热潮。该局在岫岩地区勘查发现一处有望达到大型的隐伏硼矿床,主要是应用了综合信息技术。今后找矿勘查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分辨率遥感技术、高精度的地球物理技术和高灵敏度的地球化学技术,而这些技术综合的成功核心是信息获取技术。当然,任何地质找矿和矿产勘查的理论和技术方法都需要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靠实践来检验,人们对矿产勘查的评价最终要看勘查实效,是否找到矿 ( 尤其是大矿) 。也就是说矿产勘查是科学理论与技术方法的应用的实践,应以找到具有经济价值可以开发利用的矿床为目标。许多事例表明,科学理论与技术方法的交叉与融合是矿产勘查的成功之路,也是矿产勘查工作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必然要求。四、坚持实践与提高素质是矿产勘查工作发展的基本保证矿产勘查是实践性最强的地质学科,对其规律认识的源泉在于实践,一切理论、模型、准则与技术的应用,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所谓实践包括亲临野外、直接观测、前人数据与成果的分析或数值模拟试验等,但最根本、最主要的实践来自野外现场的调查、研究与观测。应该指出的是,要坚决克服和纠正当前出现的轻视实践、轻视野外调查,单纯依靠前人数据或成果,或单纯依靠某些概念进行矿产勘查工作及其规律研究的不良倾向,积极鼓励从事矿产勘查的地质技术人员尤其是年轻地质科技人员要带着矿产勘查的科学技术问题,深入野外观察、研究的实践,从实践中检验假设和发现问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国内外各类矿产勘查工作实践表明,在任何地区找矿勘查,一般都是由面到点,由地表到地下,由粗到细的做法,往往从露头、老硐或铁帽等地表标志入手,先发现浅部矿产,然后再借助物化探和钻探工作成果,以及通过地质、物化探资料对深部成矿地质背景和各种成矿条件的深入细致分析,逐步向深部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从事矿产勘查工作的地质技术人员,必须亲自到野外去调查研究、肉眼观察、寻找发现矿产。迄今还没有听过或报道过不亲自去野外调查研究或探测就能找到矿产的情况。显而易见,寻找和发现矿产往往属于长期奋战在野外第一线的地质科技人员,要在矿产勘查实践中磨炼培养出地质找矿勘查专家。培养和提高矿产勘查的地质科技人员的素质,除要掌握找矿勘查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外,更要提高地质科技人员的找矿能力。这就要求矿产勘查的地质科技人员深入野外现场,在找矿勘查的实践过程中,能掌握和辨认出与矿化特别是与成矿作用、成矿规律有关的各种 ( 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 信息,认真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出有针对性、有规律性的认识,才能有把握对矿床做出有效的预测,不断实现地质找矿和矿产勘查的新发现、新突破。矿产勘查的地质科技人员的找矿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要经过多年野外实践磨炼和工作积累的过程,是矿产勘查的地质科技人员所掌握的理论基础、技术水平、实践经验的综合表现。矿产勘查技术人才的科技水平是取得找矿和矿产勘查重要成果的关键因素。没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地质科技人才,就不可能有找矿和勘查工作的重大发现和突破、进展。目前我国地勘单位或矿山企业最缺的是有实践经验的高水平的地质科技人员,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中央和地方部门、矿山企业、地勘单位等都要重视地质找矿和矿产勘查的技术人才的培养,既要积极吸引在世界上有影响的找矿勘查学家或华人勘查地质人员回国参与矿产勘查工作,更要创造条件 ( 如从机制上、政策上改革及待遇改善上等) 培养中国自己的矿产勘查高级人才。对在职的矿产勘查技术人员要定期轮流培训,更新知识,请有关专家讲授地质勘查工作的前沿技术、实用技术和野外工作的基础知识和操作程序,千方百计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和水平。尤其要在实践中培养和造就出一批高层次、高水平的地质科技人才,才能适应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的发展。五、保持稳定性是矿产勘查工作发展的重要基础矿产资源的获得,包括勘查和开发两个阶段。勘查在于发现矿产,开发在于利用资源; 勘查的目的在于开采资源,是开采的基础; 勘查是开发的前期工作,没有矿产勘查则矿产开发将是盲目的,必然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因而,矿产勘查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具有基础性、前瞻性、长期性。其基于:一是矿产勘查工作具有基础性。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而矿产勘查工作是提供物质基础的基础性工作,必须保证矿产勘查的稳定性,如果基础性工作不稳,则必然会影响方方面面的发展,后果将是严重的。20 世纪 “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期间和改革开放后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的转轨过程中,我国矿产勘查工作受到很大冲击,出现萎缩和混乱情况,教训是惨重的。矿产勘查工作不能因为经济发展变化而轻易改变其稳定性。因此矿产资源的保证供给,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地质工作的主体,必须保持矿产勘查工作的长期稳定,不可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短期波动或变化,而在政策上随之摆动。二是矿产勘查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前瞻性。矿产勘查从发现、普查、详查、勘探到提供开采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科学发现过程,探索性强、风险性大。据了解,探明一个大型金属矿床,一般需要经过 5 年以上的时间,有的甚至更长,国内外一概如此。同时,从探明资源储量到投入基建开采,还需要 2 ~ 3 年时间,真正构成一个大型固体能源或矿物原料供应基地,从前期勘查到开发利用需要 5 ~10 年时间,因此,必须充分认识矿产勘查工作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前瞻性,不可等到某种矿产资源短缺或矿山出现资源危机了,才去加强矿产勘查工作。否则,将严重影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三是矿产勘查工作具有长期性。地质找矿和矿产勘查是一种探索性工作、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许多矿床都是地质科技人员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全心投入、专心钻研、用心找矿勘查才发现的。矿产勘查投资大、风险高,找矿成功率取决于对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的正确认识,而这种认识是经过较长时间工作探索后积累和总结起来的。有些矿产尤其是大型矿产甚至要经过几上几下,反复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后才能发现。因此,矿产勘查工作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它不仅要有稳定和精干的勘查队伍,而且还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可能有所发现,作出贡献。矿产勘查工作一般都要经过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探、化探勘查等基础地质调查,并不断总结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通过运用各种探矿工程手段,边揭露、边研究、边总结,不断提高认识,才能探明地下矿产资源。而且,即使发现了矿化线索,从中真正能找到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所占的比例也很小。所以矿产勘查工作必须坚持长期性、稳定性,才能获得找矿效果。无论从地区、专业、人员组织等方面都要有一个长期稳定性,才有可能成功。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 50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矿产勘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基本保证了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但自 20 世纪 90 年代末,我国开始出现了保有矿产资源储量的负增长,多数大宗矿产资源的消耗量已超过了增长量,许多大中型矿山也出现了资源危机的状况。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矿产勘查工作的基础性、前瞻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积极推动矿产勘查工作能够长期稳定地发展。六、宏观调控管理是矿产勘查工作发展的机制支撑在矿产勘查开发领域,矿产资源的主管部门要做的工作很多,但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的宏观调控、管理是首先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矿产勘查工作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机制支撑。 适时调控矿产勘查部署和矿产资源供应总量要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情况,对矿产勘查工作部署和工作重点适时进行调控。如对国内紧缺或急需矿产资源,要加强对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的鼓励力度,积极推动地勘单位或矿山企业走出去勘查开发矿产资源,运用资源供应政策调控某些行业 ( 如钢铁、水泥、电解铝等) 的过度投资; 采用有效措施控制和保护我国优势矿产 ( 如钨、锡、稀土等) 资源的勘查开发,为子孙后代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储备资源; 加强矿产勘查开发管理秩序整顿,加快资源整合,重点调整大中小型矿山比例,清理违规小矿山,培育和发展大型矿山企业,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集中度,增强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的竞争力。 加强矿产勘查开发各个环节的调控管理,努力实现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综合开发和综合利用首先政府要加大基础地质工作的调查研究与投入,降低矿产勘查风险,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服务并提供可信的基础地质资料,以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技术经济水平,促进资源综合勘查和综合利用水平的提升。要立足于地勘单位、矿山企业进行科学的勘查开发,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即以勘查一种矿产为主,对与其共伴生矿产进行全面勘查和评价,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各种矿产资源。对资源危机矿山,特别是大中型矿区,要运用现代找矿理论和先进技术方法,加强矿区深边部和外围的综合勘查和评价,扩大资源储量; 对围岩、尾矿也应进行适当评价,探索和评价其工业利用的可能性。我国在矿产勘查开发中,经过多年投入和基础性先行的反复试验研究后,对煤矸石发电、制砖、低品位矿石堆浸等技术已基本成熟,可以满足二次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 从废液、烟尘中回收稀散元素的技术达到较高水平。现在需要将这些带有共性的先进技术努力推广下去,提高我国资源综合勘查、开发、利用的整体水平。 加强地质信息服务,推动矿产勘查工作的发展信息是当代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矿产勘查工作的基础。因此,要加强地质信息服务,不断提高公益性地质工作水平,尤其要提高重点成矿区 ( 带) 的区域矿产普查评价与预测水平,为矿产勘查开发提供基本条件和信息保证。加快建立矿产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综合利用信息与情报网络服务系统。这个系统不仅要为领导部门决算服务,更为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为地勘单位、矿山企业服务,向他们提供先进的科技信息和管理信息,不断推动矿产勘查工作持续发展,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和综合利用水平。与此同时要积极组织科普活动,启动舆论和宣传手段,广泛开展资源国情、矿情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普遍提高公众的资源意识、环境意识和节约意识,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矿资源综合勘查、综合评价、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先进典型和经验。 构建矿产资源管理新机制,推动矿产勘查工作有序健康发展加快培育矿产勘查的主体市场,事关民生的行业一般都需要大型或骨干的企事业单位担当 “领军”职能,地勘行业或矿业也是如此。对此建议: 一是必须集资本与技术优势于一体,尽可能实施矿产勘查与开发一体化; 既要明确国有地勘队伍在国有资本运营中的主体地位,又要鼓励矿山企业与地勘单位联合投资创建新型的企业组织,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与规则进行运作; 同时,国家采取必要的税费政策,限制一次性矿权交易行为,鼓励勘查开发一体化的新型企业做大做强。二是要建立与完善公益性与商业性两大地质勘查基金体系,政府运作的公益性基金,不以盈利为目标,对获得成功项目也只进行成本回收;对市场运作的商业性基金,可完全体现盈利的本性,面向社会进行开放式融资。与之相配合,积极探索体制改革转轨阶段,地勘企业事业单位融资与社会投资的现实可行途径。此外,还要建立矿产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和综合开发利用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改革和完善矿产资源税费的征交办法,建立地质生态环境的补偿机制。参 考 文 献中国地质学会 2000 年中国地质研究会 中国地质工作发展战略 北京: 地质出版社中国地质学会 21 世纪中国地质研究分会 中国地质改革与发展 北京: 地质出版社中国矿业联合会 中国矿业循环经济论坛论文集 北京: 中国大地出版社刘益康 神眼之光———商业性矿产勘查 北京: 地质出版社孙枢等 地学与社会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论文题目有哪些及答案高中

作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早就全部完成了1:20万区域地质测量、1:20万化探、1:20万航空磁测和1:5万航空磁测。除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边界地区外,80%的地区已完成1:5万的地质填图,1:5万的化探也已大部分完成。在1:5万比例尺区测和化探基础上开展的地质普查勘探工作,也已达到很高的程度。总体来说,以费尔干纳断裂为界,北方的地质工作程度要高于南方(高鹏,2006)。吉尔吉斯斯坦独立之后,地质矿产工作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地质勘探工作的国家预算拨款大幅度减少,国家地质部门只开展区域性和专题性地质调查,矿产普查勘探工作则依靠私人投资主要是外国投资进行。采矿企业陷入严重困境,销售市场萎缩或完全丧失,产品不能赢利,原料紧缺或完全断绝供应。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煤、石油、天然气、非金属矿产的产量一直下降。在吉尔吉斯斯坦政府的精心营造下,该国的矿业投资环境在中亚五国中是比较好的。目前有几十家外国勘查和矿业公司在吉尔吉斯斯坦开展工作。从2004年起,地质勘探工作投资额也开始迅猛增长(ВПЗубков,2007)。吉尔吉斯斯坦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有几种矿产至少在中亚地区还值得称道。能源矿产中煤和铀资源较多,金属矿产中有色、稀土和贵金属比较丰富,其中金、汞、锑、稀土金属、钼、锡、钨等都是出口矿产。2008年金的矿山产量为3吨,远低于乌兹别克斯坦(2吨),但与哈萨克斯坦(9吨)接近,在中亚地区位列第三。锑矿山产量2005年时为800吨,位列世界第七。2008年产量降为480吨,而且由于危地马拉、澳大利亚和泰国产量跃升,位次降为第十名(WorldBureau of Metal Statistics,2009)。在苏联时期,吉尔吉斯斯坦是苏联某些矿产的重要原料基地,其矿产品占全苏联矿产品产量的百分比为:锑100%,汞64%,稀土金属产品80%,单晶硅25%,铀15%。当时有5家矿山联合企业在运营:马克马尔采金企业、海达尔肯汞矿企业、卡达姆扎伊锑矿企业、卡拉巴尔京铀矿企业和吉尔吉斯采矿冶金联合企业(包括阿克秋兹矿山和生产稀土元素的奥尔洛夫化学冶金厂)。现在,矿产工业仍然是吉尔吉斯斯坦经济的优先部门。矿业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2%,占工业生产总值的4%。2005年矿业税收占全国税收总额的11%(ВПЗубков,2007)。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地质矿产资源局是负责全国地质和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能是:(1)负责全国地质工作(包括基础地质调查和地质勘查工作)的部署和管理; (2)负责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3)负责矿产普查勘探和开采许可证的发放与管理。该局机关共有44名工作人员,下设地质部、生产部和矿管部。下辖7个地质单位:南方地质队、北方地质队、水文地质队、物化探队、综合地质研究所、后勤服务大队和地质设备厂。南方地质队和北方地质队是两个最重要的骨干地质勘探单位,以费尔干纳断裂为界,分别负责南方和北方的基础地质调查和普查工作。两队共有地质技术人员130 ~140人。综合地质研究所是从事全国基础地质科学研究的单位,设有地质图件综合编制组、石油地质组、建材和非金属地质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研究组、地质资料数字化组、国际合作编图组、同位素年龄测定室、资料室和地质博物馆(高鹏,2006)。

分别不大,也可以说分别很大。主要看工作岗位安排。区调主要做的是基础性的地质工作,比如现在的全国一比五万地质图的填绘,算的为民为国服务,其他地质工作开展提供最基础的资料储备。矿产普查主要是针对某一类矿产开展专项工作。比如国家最近需要大量金属,就会有一些金属矿产项目上马,如国家开始控制稀土,现在全国都在搞稀土普查工作。至于你说的环境地质方向,会偏向于在地质中参杂一些环境方面的东西。当然,这些都是基本的地质工作,搞区调也可以去搞普查。搞普查的也可以搞区调。工作方法都差不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