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2024-07-06 18:41:31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解析

在地质调查具体实施前,应系统地收集工区内和邻区前人工作成果资料,以便对调查区内地质矿产情况获得初步了解,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总结前人工作的经验教训,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合理正确的工作方案,使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真正做到重点明确、针对性强、少走弯路。1 资料的收集(1)地形图的选择与准备区域地质调查所选用的地形图比例尺一般应比实际地质调查的比例尺大一倍。1:25万国土大调查使用1:5万的航测地形图作底图;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一般采用国家测绘部门出版的1:5万地形图,对没有1:5万地形图的地区,可采用地形-地质一次成图法,即直接用相应比例尺的航空像片并辅以1:5万地形图成图,也可收集1:1万地形图缩编绘制,亦可用精度高、地势性好的1:5万地形图放大清绘为1:5万地形图作底图。收集地形图的数量,应根据野外区调人员分组情形以及编制各种成果图的需求量来确定,一般符合要求的1:5万地形图以10~15份为宜,精度高、地势性好的1:5万地形图一般3~6份即可。所用的地形图以前要求用夏布或马粪纸裱糊并压平、阴干。野外调查人员所用的地形图(准手图)还需按一定规格(20cm×16cm)裁开,并统一标号蒙上透明纸,分块使用,这样野外携带既方便又可保证原始手图的整洁,或者采用抗折、遇水基本不变形不脱色、可写可擦的新型材料“绢布”作为地形资料载体和野外工作用图。除收集工作区地形图外,亦需收集工作区周边地形图,每幅1~2份,以备图边接图使用。(2)地质、矿产资料的收集工作区和邻区地质、矿产资料的收集,最好从新到老进行,这样便于删除那些过时的、无参考价值的资料和“已被消化”到后期地质成果中的资料。开展1:5万区调最有参考价值的基础成果资料是1:20万(或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资料(地质图、地质报告),要特别注意收集。对研究程度较高,资料较丰富的地区,以收集近期资料为主,并以编为主或编测结合的方式将资料融入实测资料中。地质、矿产资料主要包括工区的各种地质调查、矿产普查和勘探成果资料,水文地质调查资料,各种相关的测试分析及鉴定资料,各种相关的专题研究文献、科研论文以及相关的图件、报告、手图、记录簿和档案资料等。对邻区主要的地质、矿产资料也应收集。(3)物探成果资料的收集地球物理探矿包括地面物探和航空物探,所取得的丰富资料对探索、解释、了解地下构造形态,地下矿体的埋藏状况、认识地球圈层性质、探讨板块运动模式等重大地质问题都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尤其对实施“三维地质填图”更为重要。(a)地面物探成果资料的收集。地面物探方法主要有磁法、电法、地震法、重力法等。当工作区为沙漠区或为大面积第四系覆盖时,收集地面物探成果图及资料尤为重要。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磁法勘探主要用于划分大地构造单元,圈定岩体和断裂,提供进一步普查找矿的远景区。(b)航空物探成果资料的收集。航空物探资料有许多种,在我国开展较早较广泛、效果较好的是航空磁测,其次是航空放射性测量和航空重力测量等。(4)化探与重砂测量成果资料的收集我国已完成1:20万区域化探和重砂测量(有些地区还开展了大比例尺的地面化探和重砂测量调查),这些成果资料能有效地、前瞻性地指导1:5万区调工作部署和实施地质调查。(5)遥感资料的收集遥感资料的收集要根据区域地质调查的任务和研究内容来选择合适的航天或航空遥感数据。资料收集前应系统了解各类遥感数据的波谱区间、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等技术参数和地学特征,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遥感数据提取地质要素。A航空遥感像片的收集和准备在开展1:5万区调填图之前,要全力收集影像特征好、多片种、多时相、多波段、各种比例尺(表1)的全色黑白航片、彩色航片、假彩色航片、红外航片、侧视雷达片等。若工作区有冰川、沙漠或大面积第四系覆盖时,为了对其下伏基岩进行地质调查研究,应选用侧视雷达片;若工作区金属矿点较多时,应收集大比例尺彩色航片;若进行水文地质调查时,应收集红外航片或远红外扫描图像。如果工作区已有的航片比例尺过小,可向航摄部门申请,将像片放大到接近地质调查要求的比例尺。表1 区域地质调查与航片比例尺关系一览表获得航片资料后,应及时进行整理与编表。将同种比例尺的航片按航带装入袋内,在袋上注明图幅代号、航带号及像片编号等。为了使用便利,还应在每张航片的背面左上角,按下述格式编号:区域地质调查基础教程式中:上部为图幅号,下部左边数字为航带号,中间数字为本航带像片总数,右边数字表示本航带从左到右的第几张航片。为全面了解测区地质构造的连续性和构造格架,通常用航片做一幅工作区及周边区域的航片镶嵌像片略图,对每张航片上的主要地物进行标注,如村镇、主要公路或铁路、河流、湖泊、水库、山峰名称或高程等。为避免污损航片,要将标注写在附于航片的透明纸上。B卫星遥感图像的收集与准备1:25万遥感地质解译,以空间分辨率优于15m的多光谱遥感数据为主;1:5万遥感地质解译,以空间分辨率优于5m的多光谱遥感数据为主;有特殊要求的遥感地质解译,数据的空间分辨率按照相应的技术标准确定。一般情况下,用于遥感地质解译数据的光谱区间在可见光至短波红外波段,提取热惯量大的地质体信息还应收集热红外波段数据;植被覆盖区地质调查可补充雷达数据;遥感异常信息提取应使用合适的谱段数据,条件允许时应收集高光谱数据。遥感数据的时相,应根据专题调查的内容和工作地区地理环境来确定,同一地区用于融合处理的多平台遥感数据的时相应尽可能一致。一般情况下,南方无雪地区最佳数据时相为冬季,北方地区最佳时相为春季和秋季,终年积雪高山区最佳时相为夏季。数据收集时应检查数据的质量,云、雪分布面积一般应小于图面的5%(特殊情况下可放宽到10%,但不能覆盖主要地物),图像中斑点噪声、坏带等应尽可能少。(6)其他资料的收集A自然地理、经济地理资料的收集收集区内有关的地震、水文、地理、地貌、森林、植被、土壤、气候、旅游、交通运输和地方志乃至游记等资料。因为这些资料对确定调查路线、选择交通工具、合理确定野外装备和工作期限等密切相关,对解决许多有关的地质问题也十分重要。B群众找矿、报矿资料的收集充分收集群众找矿、报矿、矿产开采历史等资料,这些资料往往能提供找矿线索,对矿产评价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C实物资料的收集包括前人在调查区和邻区采集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标本和岩石薄片以及钻孔岩心等实物资料,这些资料的收集可节约有限的经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D经济开发资料的收集工作区内农业建设、工程建设等相关情况,以及当地政府部门或一些大厂矿对地质工作提出的建议与要求等,对区域地质调查的科学决策和具体实施方案的部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应注意收集和了解。E区调技术规范等资料的收集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随着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地质找矿工作的深入开展,其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已愈来愈显著。世界各国都制定了切合本国实际的详尽的区调规范及技术规程,这些技术规范与要求是进行岗前人员技术素养培训、完成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基本保证,使从业者能在最新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因此,必须在工作前收集有关规范、要求,以及相关指导性文件。2 资料的分析利用(1)遥感图像的解译遥感图像影像逼真、视域宽广,更为重要的是各种地质信息极为丰富,在实施新一代1:5万区调和1:25万国土大调查中广泛应用,并收到了多、快、好、省的效果。遥感图像的解译与“数字化填图”结合起来,可大大加快区调的步伐。遥感解译应贯穿于整个区域地质调查全过程中,一般可分为初步解译、详细解译、对比解译、综合解译四个步骤。现仅对初步解译介绍如下。A初步解译的原则与要求遥感图像的初步解译原则是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整体后局部、先构造后岩性。先易后难:是指先从地质体影像反映最为清晰或前人工作研究程度高的地区开始,由已知到未知,逐步推广到全区。先简后繁:是指初步解译先控制构造格架,然后反复认真地解译其细部的影像特征。先整体后局部:是指要多种遥感图像结合(卫片看宏观、航片察微观、彩片作甄别)。先构造后岩性:是指遥感图像宏观解译断裂构造形迹有独到之处。以上几种原则在具体运用时应相互补充、相互验证。同时,千万不能忘记解译必须与野外踏勘(调绘)相结合的总原则。具体表现为:(a)以遥感影像为主要依据,根据任务要求对遥感地质要素进行初步解译,了解其区域发育特点,概略划分各类要素的类别,对照现有资料初步建立解译标志,对所需信息进行试提取,确定具有特征解译标志要素的属性,初步建立影像单元。(b)通过对收集的最新时相遥感图像的解译,对前期收集的水域、道路、居民点等地理资料进行更新。根据区域岩石、构造及其他要素的分布特点,选择合适的踏勘路线。(c)消化吸收已有地质、遥感等资料,初步掌握测区基本地质特征和遥感影像特征,以遥感影像图为主要信息源,以影像单元为单位,编制解译草图。(d)解译草图是过渡性图件,编制单位的属性分类和命名皆以影像为基础。踏勘工作的内容、位置等均应标注在解译草图上,踏勘路线应部署在通行条件好、穿越的影像单元多、露头较好的地段。(e)在初步解译和后期的详细解译过程中,应根据遥感地质要素的影像特征填写遥感地质要素解译卡片。B初步解译的内容(a)解译第四系:首先,利用遥感图像上的不同色彩、色调信息,勾绘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与基岩的分界线。然后,利用遥感图片上呈现的地貌类型(阶地),初步勾绘出第四纪的成因类型界线。(b)解译断裂构造:主要是指线性构造、韧性剪切带、隐伏构造、环状构造和活动构造。该类构造在遥感图像解译中效果最佳,这是因为航、卫片具有一定的透视能力,加之背景宽广,各类构造特征表露无遗、历历在目的缘故。应用遥感图像解译,较之常规地面地质调查方法能得到大量断裂构造信息。在解译中,首先,对小比例尺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它视域广,去掉了许多细节,有利于查明大断裂或深大断裂带,也有助于判别断裂的级别及组合关系。同时,亦可获得关于断裂数量及同级别断裂的间距以及导岩、控矿规律等方面的资料。其次,用大、中比例尺遥感图像解译研究断裂构造的具体空间分布和相互切错关系。遥感图像解译中应特别注意环状断裂构造、隐伏构造、活动构造的解译,这是常规地面地质填图中最易遗漏的地质构造现象,要格外加以重视,以便提高图幅质量和日后在野外调查中的预见性。(c)解译岩浆岩体:解译岩浆岩体常利用遥感图像上较均匀一致的色彩、色调;特殊的地形地貌以及特有的钳状、放射状、环状水系;岩浆岩体块状、无层理的特性,表现在遥感图像上为缺乏黑白相间的条带状影纹,并常呈浑圆状、等轴状、半圆状轮廓形态等特征。运用上述特征及原理来勾绘岩体轮廓界线,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d)解译地层岩性:遥感图像能在大范围内追索研究岩性的变化,这就为我们研究相变提供了又一种新的手段。值得指出的是,解译岩性一定要充分利用前人已有的地质资料以及在踏勘过程中建立的地方性解译标志。对沉积岩的解译要把握沉积岩具有成层性这一特性,其反映在遥感图像上则为条带状的影像。在遥感图像上研究沉积序列的区域性层理变化特征,对阐明沉积过程、环境变迁,建立区域地层格局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常规地面地质工作研究无法比拟的。对变质岩的解译,总体难度大些。若工作区为成层有序的浅变质岩系,解译方法与沉积岩类似。若工作区为层状无序的中深成变质杂岩,则可按岩浆岩解译标志来解译,要比较准确地解译出片理的分布趋势,反映区域构造格架。对变质岩的解译,用彩色航片和TM片上的影像可甄别蚀变岩类,效果较好。(e)解译褶皱与不整合界线:遥感图像立体感强,能直接显示地质构造的三维空间变化规律。通过遥感图像研究褶皱类型、规律、特征及褶皱组合型式,比单纯在地面研究更直观方便。一般来讲,小比例尺卫星图像对研究大型褶皱构造有较好效果,中大比例尺航片图像则把小构造更清楚地反映出来。总之,对褶皱的解译,主要利用影像的对称性或完美的转折端来定夺。角度不整合界线,一般在遥感图像上表现得更直观、清晰,解译勾绘的精确效果比实地勾绘还要好。(f)量测必要的产状要素:在遥感图像上要利用三角面、梯形面、单面山、猪背岭等来量测地层、断层、接触面的产状,目估其倾角,且要转绘到遥感解译图上。注意事项:在遥感图像全面解译的过程中,始终要注意踏勘路线和剖面测制位置的选定。C遥感地质解译图(草图)在上述解译内容完成后,要对整个遥感地质解译(草)图的图面进行修饰,包括图内、图外两部分内容。图内内容包括各种地质界线、地质代号、构造符号、产状要素的着墨、着色(在透明图反面)等。图外内容包括图名、比例尺、图例、图签(责任表,下同)、图框等。D编写遥感地质解译小结或报告叙述本次工作所采用的遥感技术方法和特点,所利用的遥感图像种类、比例尺、质量及可解译程度,详述各类地质体的解译标志(可列表),线形、环形和描述构造的影像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等。值得注意的是,遥感地质解译图编制后,一定要将解译的各地质体界线,转绘到附于地形图(手图)之上的透明纸上,以备日后地质填图路线调查时参考和验证。(2)地质、矿产资料的分析利用对收集来的地质、矿产资料,应及时全面整理、综合评析,确定其参考利用价值。研究前人文献资料有两种方式:一是先阅读最新的或较权威性的总结性文献,了解工作区的概况;二是按文献资料发表时间的先后顺序或调查的先后次序来阅读、分析、研究。对资料阅读的同时应力求完成资料整理、摘录、填写资料卡和编制有关图件(如工作区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图)。编制工作区的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图,就是将工作区前人已经开展过的各种比例尺的地质调查,用不同的线条、符号和数字等来表示其工作范围、工作性质、工作比例和调查的时间,并将资料编号。重要的实际资料要标绘在研究程度图上(如控制矿体的山地工程、钻孔位置、重要的采样点和化石点等)。(3)其他资料的整理对前人在工作区开展的化探、重砂、物探工作的成果资料进行综合整理,编制1:5万工作区的化探、重砂、物探异常综合图,以备今后地质调查工作中参考和查证。

从事地质方向的工作,找工作不用愁,很好的专业,可能就是会有点辛苦!

王泽九 陆春榕按通常说法,地质工作包括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普查、详查、勘探 ( 后统称矿产勘查) 及其相关的科学研究。它是一项实践性、探索性很强和应用性很广的调查研究工作,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它的工作对象是几十亿年前形成的庞大而繁杂的地球,只有不断地调查研究和勘查,不断提高和深化对地球表层和深部情况的认识,才能不断寻找发现各类矿产资源,以适应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基于此,加强地质工作和开展地质工作发展规律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有关地质工作发展规律有了专题研究,在此仅就地质工作中有关矿产勘查规律一些认识进行探讨。一、社会需求是矿产勘查工作发展的客观规律地质工作是国民经济的先行,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物质基础,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各类矿产资源。而矿产资源的发现和开发利用离不开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和评价工作。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矿产勘查工作的发展。现代社会经济支柱之一的能源,目前 90% 以上是由矿产 ( 石油、天然气、煤、铀) 提供的; 另一支柱———原材料,基本上都是矿产。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资源产品需求旺盛,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各国 (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都在加强矿产勘查工作,这是矿产勘查工作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矿产勘查是一项工作量最大、投资最多的地勘工作,世界上各个国家为获得接续资源,实现矿业持续发展,各国的矿产勘查公司或矿业公司都在不断地进行勘查,以发现新的矿床或新矿区。地质工作尤其是矿产勘查工作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有深刻的影响。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社会进步对矿产勘查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严峻的能源和原材料供给形势,资源保证程度下降,后备资源不足,难以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必须大力加强和推动矿产勘查工作。《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 “集中力量加强矿产资源勘查,突出重点矿种和重要成矿区带勘查工作,增加资源储量”。由此可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必然推动矿产勘查工作的发展。在推动和加强矿产勘查工作发展的同时,要重视对外合作交流活动,重视全国和全球矿产资源成矿与分布规律的研究,力争寻找和发现大型超大型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以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二、科学研究是矿产勘查工作发展的内在规律众所周知,矿产勘查是地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 或谓主体) ,与地质调查工作一样,是一项充满实践性、探索性、科学性和创新性的研究活动,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等特点,尤其在寻找深埋隐伏矿床和那些难以辨认的大型矿床中更是如此。根据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矿床尤其是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发现过程,可以看出每一次重大发现、突破或进展,都离不开地质科学研究和成矿理论 ( 或模式) 的指导和科学技术方法的应用。国外矿产勘查公司尤其是大型矿业公司很重视对矿产勘查工作过程中的地质科学研究,把地质研究作为矿产勘查的基础和前期工作。这是由于矿产资源在分布上的不均衡性、丰度上的悬殊性、数量上的有限性、寻找上的探索性、勘查开发上的风险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此,必须重视矿产勘查中的地质科研工作。正如加拿大 BPH 矿产勘查公司的找矿地质学家所指出的,必须把科学研究贯穿于矿产勘查工作的全过程,认真研究勘查矿产的成矿规律、找矿方向,不断提高和加深认识,是矿产勘查项目地质学家必须做的工作,是降低风险和发现各类矿产的基础,是提高矿产勘查效益的必要途径,也是他们的工作职责。矿产勘查是一项综合性的科学技术工作,其所涉及的领域、工种、学科较多的是应用性科学。在我国,由于受体制和机制的影响,地勘单位往往重视找矿勘探工作,而忽视找矿勘查过程中的地质科研工作,这必然影响矿产勘查成果的质量,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种情况在我们 “多学科学协作推动地质工作发展”和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地质工作发展”中列举了许多事例,在此不再列述。随着我国地勘体制改革的深化,今后地勘单位必须加强和重视矿产勘查过程中的科研工作,降低矿产勘查风险,提高找矿勘查效果。而矿产勘查是通过地质调查与填图、采样、物化探和坑探、钻探等工作,研究解决有没有矿和矿在哪里? 能否找到具有经济价值的矿床问题。其投入大、风险高,但成功后收益可观,回报率很高。为此,地勘单位应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内外市场变化情况,研究拟定不同时期的找矿勘查计划,首先是拟定寻找和勘查何种矿产,这是矿产勘查工作要做的第一步。其次是矿种确定后应研究到什么地方去找矿探矿,即战略选区 ( 选择最有远景的地区或靶区) ,这时应认真研究分析已有的地质调查 ( 或勘查) 成果、前人的结论,通过地质调查与填图,以及物化探等工作,深入研究矿产的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剖析勘查的难度和风险,对找矿勘查地区的找矿潜力做出评价。选区正确与否对有效提高找矿成功率至关重要。第三是找矿勘探选区确定后应如何去找,这个阶段地勘单位或矿山企业应通过综合研究工作,重点提出可供应用的找矿勘查模式和找矿勘查的指导思想,同时要根据成矿地质背景和相关地质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找矿勘探技术方法。最后一步是通过钻探工作来证实是否有一定品位、一定规模的矿床存在。所有这些都是由于矿产勘查工作性质及其具高风险、高收益等特点的内在因素所决定。由此可以看出,找矿和矿产勘查工作是离不开地质科学研究的。三、科技进步是矿产勘查工作发展的技术支撑尽管各类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但矿产勘查工作具有探索性强、风险性大的特点,属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的行业,特别是对深部隐伏矿产勘查尤其如此。随着矿产勘查深度和范围的不断扩展,矿产勘查难度的不断提高,矿产勘查风险也会随之加大。因此,今后矿产勘查工作将越来越依赖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钻探等多学科方法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矿产勘查所需的成本必将不断增长。面对这种形势,矿产勘查的地质科技工作者除要研究成矿地质背景外,必须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方法与技术研究,不断总结矿产勘查实践中的经验和启示,扩大找矿视野,提高技术方法的探测水平和精度,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地质找矿和矿产勘查思路和技术方法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矿产勘查的风险,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收益最佳化。今后矿产勘查的难度必然越来越大,投资成本也将越来越高。为了有效地推动矿产勘查工作发展,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探矿技术方法,特别是复杂地质条件下寻找新类型矿产、深部矿、隐伏矿和难识别矿的新技术、新方法。现代矿产勘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特别是深部探测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已引起矿产勘查手段的巨大变革,将大大提高矿产勘查的工作效率,提高在大陆深部、深水区等寻找矿床的能力。例如,自 20 世纪末以来,全国地勘单位推广计算机制图技术,完成了由手工制图向计算机制图的转变,这是革命性的革新,使得表述地质勘查的地质图件质量和精度更高,更便于使用,更能提高找矿勘查水平。又如我国引进的 V8 多功能电法仪器,使得探测技术由原来的几百米提高到几千米。辽宁地勘局将这项技术应用于沈阳地区地热资源勘查,打出了一眼井深 2180 米的地热井,掀起了沈阳地区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热潮。该局在岫岩地区勘查发现一处有望达到大型的隐伏硼矿床,主要是应用了综合信息技术。今后找矿勘查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分辨率遥感技术、高精度的地球物理技术和高灵敏度的地球化学技术,而这些技术综合的成功核心是信息获取技术。当然,任何地质找矿和矿产勘查的理论和技术方法都需要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靠实践来检验,人们对矿产勘查的评价最终要看勘查实效,是否找到矿 ( 尤其是大矿) 。也就是说矿产勘查是科学理论与技术方法的应用的实践,应以找到具有经济价值可以开发利用的矿床为目标。许多事例表明,科学理论与技术方法的交叉与融合是矿产勘查的成功之路,也是矿产勘查工作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必然要求。四、坚持实践与提高素质是矿产勘查工作发展的基本保证矿产勘查是实践性最强的地质学科,对其规律认识的源泉在于实践,一切理论、模型、准则与技术的应用,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所谓实践包括亲临野外、直接观测、前人数据与成果的分析或数值模拟试验等,但最根本、最主要的实践来自野外现场的调查、研究与观测。应该指出的是,要坚决克服和纠正当前出现的轻视实践、轻视野外调查,单纯依靠前人数据或成果,或单纯依靠某些概念进行矿产勘查工作及其规律研究的不良倾向,积极鼓励从事矿产勘查的地质技术人员尤其是年轻地质科技人员要带着矿产勘查的科学技术问题,深入野外观察、研究的实践,从实践中检验假设和发现问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国内外各类矿产勘查工作实践表明,在任何地区找矿勘查,一般都是由面到点,由地表到地下,由粗到细的做法,往往从露头、老硐或铁帽等地表标志入手,先发现浅部矿产,然后再借助物化探和钻探工作成果,以及通过地质、物化探资料对深部成矿地质背景和各种成矿条件的深入细致分析,逐步向深部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从事矿产勘查工作的地质技术人员,必须亲自到野外去调查研究、肉眼观察、寻找发现矿产。迄今还没有听过或报道过不亲自去野外调查研究或探测就能找到矿产的情况。显而易见,寻找和发现矿产往往属于长期奋战在野外第一线的地质科技人员,要在矿产勘查实践中磨炼培养出地质找矿勘查专家。培养和提高矿产勘查的地质科技人员的素质,除要掌握找矿勘查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外,更要提高地质科技人员的找矿能力。这就要求矿产勘查的地质科技人员深入野外现场,在找矿勘查的实践过程中,能掌握和辨认出与矿化特别是与成矿作用、成矿规律有关的各种 ( 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 信息,认真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出有针对性、有规律性的认识,才能有把握对矿床做出有效的预测,不断实现地质找矿和矿产勘查的新发现、新突破。矿产勘查的地质科技人员的找矿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要经过多年野外实践磨炼和工作积累的过程,是矿产勘查的地质科技人员所掌握的理论基础、技术水平、实践经验的综合表现。矿产勘查技术人才的科技水平是取得找矿和矿产勘查重要成果的关键因素。没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地质科技人才,就不可能有找矿和勘查工作的重大发现和突破、进展。目前我国地勘单位或矿山企业最缺的是有实践经验的高水平的地质科技人员,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中央和地方部门、矿山企业、地勘单位等都要重视地质找矿和矿产勘查的技术人才的培养,既要积极吸引在世界上有影响的找矿勘查学家或华人勘查地质人员回国参与矿产勘查工作,更要创造条件 ( 如从机制上、政策上改革及待遇改善上等) 培养中国自己的矿产勘查高级人才。对在职的矿产勘查技术人员要定期轮流培训,更新知识,请有关专家讲授地质勘查工作的前沿技术、实用技术和野外工作的基础知识和操作程序,千方百计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和水平。尤其要在实践中培养和造就出一批高层次、高水平的地质科技人才,才能适应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的发展。五、保持稳定性是矿产勘查工作发展的重要基础矿产资源的获得,包括勘查和开发两个阶段。勘查在于发现矿产,开发在于利用资源; 勘查的目的在于开采资源,是开采的基础; 勘查是开发的前期工作,没有矿产勘查则矿产开发将是盲目的,必然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因而,矿产勘查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具有基础性、前瞻性、长期性。其基于:一是矿产勘查工作具有基础性。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而矿产勘查工作是提供物质基础的基础性工作,必须保证矿产勘查的稳定性,如果基础性工作不稳,则必然会影响方方面面的发展,后果将是严重的。20 世纪 “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期间和改革开放后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的转轨过程中,我国矿产勘查工作受到很大冲击,出现萎缩和混乱情况,教训是惨重的。矿产勘查工作不能因为经济发展变化而轻易改变其稳定性。因此矿产资源的保证供给,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地质工作的主体,必须保持矿产勘查工作的长期稳定,不可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短期波动或变化,而在政策上随之摆动。二是矿产勘查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前瞻性。矿产勘查从发现、普查、详查、勘探到提供开采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科学发现过程,探索性强、风险性大。据了解,探明一个大型金属矿床,一般需要经过 5 年以上的时间,有的甚至更长,国内外一概如此。同时,从探明资源储量到投入基建开采,还需要 2 ~ 3 年时间,真正构成一个大型固体能源或矿物原料供应基地,从前期勘查到开发利用需要 5 ~10 年时间,因此,必须充分认识矿产勘查工作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前瞻性,不可等到某种矿产资源短缺或矿山出现资源危机了,才去加强矿产勘查工作。否则,将严重影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三是矿产勘查工作具有长期性。地质找矿和矿产勘查是一种探索性工作、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许多矿床都是地质科技人员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全心投入、专心钻研、用心找矿勘查才发现的。矿产勘查投资大、风险高,找矿成功率取决于对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的正确认识,而这种认识是经过较长时间工作探索后积累和总结起来的。有些矿产尤其是大型矿产甚至要经过几上几下,反复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后才能发现。因此,矿产勘查工作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它不仅要有稳定和精干的勘查队伍,而且还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可能有所发现,作出贡献。矿产勘查工作一般都要经过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探、化探勘查等基础地质调查,并不断总结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通过运用各种探矿工程手段,边揭露、边研究、边总结,不断提高认识,才能探明地下矿产资源。而且,即使发现了矿化线索,从中真正能找到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所占的比例也很小。所以矿产勘查工作必须坚持长期性、稳定性,才能获得找矿效果。无论从地区、专业、人员组织等方面都要有一个长期稳定性,才有可能成功。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 50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矿产勘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基本保证了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但自 20 世纪 90 年代末,我国开始出现了保有矿产资源储量的负增长,多数大宗矿产资源的消耗量已超过了增长量,许多大中型矿山也出现了资源危机的状况。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矿产勘查工作的基础性、前瞻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积极推动矿产勘查工作能够长期稳定地发展。六、宏观调控管理是矿产勘查工作发展的机制支撑在矿产勘查开发领域,矿产资源的主管部门要做的工作很多,但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的宏观调控、管理是首先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矿产勘查工作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机制支撑。 适时调控矿产勘查部署和矿产资源供应总量要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情况,对矿产勘查工作部署和工作重点适时进行调控。如对国内紧缺或急需矿产资源,要加强对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的鼓励力度,积极推动地勘单位或矿山企业走出去勘查开发矿产资源,运用资源供应政策调控某些行业 ( 如钢铁、水泥、电解铝等) 的过度投资; 采用有效措施控制和保护我国优势矿产 ( 如钨、锡、稀土等) 资源的勘查开发,为子孙后代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储备资源; 加强矿产勘查开发管理秩序整顿,加快资源整合,重点调整大中小型矿山比例,清理违规小矿山,培育和发展大型矿山企业,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集中度,增强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的竞争力。 加强矿产勘查开发各个环节的调控管理,努力实现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综合开发和综合利用首先政府要加大基础地质工作的调查研究与投入,降低矿产勘查风险,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服务并提供可信的基础地质资料,以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技术经济水平,促进资源综合勘查和综合利用水平的提升。要立足于地勘单位、矿山企业进行科学的勘查开发,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即以勘查一种矿产为主,对与其共伴生矿产进行全面勘查和评价,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各种矿产资源。对资源危机矿山,特别是大中型矿区,要运用现代找矿理论和先进技术方法,加强矿区深边部和外围的综合勘查和评价,扩大资源储量; 对围岩、尾矿也应进行适当评价,探索和评价其工业利用的可能性。我国在矿产勘查开发中,经过多年投入和基础性先行的反复试验研究后,对煤矸石发电、制砖、低品位矿石堆浸等技术已基本成熟,可以满足二次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 从废液、烟尘中回收稀散元素的技术达到较高水平。现在需要将这些带有共性的先进技术努力推广下去,提高我国资源综合勘查、开发、利用的整体水平。 加强地质信息服务,推动矿产勘查工作的发展信息是当代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矿产勘查工作的基础。因此,要加强地质信息服务,不断提高公益性地质工作水平,尤其要提高重点成矿区 ( 带) 的区域矿产普查评价与预测水平,为矿产勘查开发提供基本条件和信息保证。加快建立矿产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综合利用信息与情报网络服务系统。这个系统不仅要为领导部门决算服务,更为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为地勘单位、矿山企业服务,向他们提供先进的科技信息和管理信息,不断推动矿产勘查工作持续发展,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和综合利用水平。与此同时要积极组织科普活动,启动舆论和宣传手段,广泛开展资源国情、矿情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普遍提高公众的资源意识、环境意识和节约意识,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矿资源综合勘查、综合评价、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先进典型和经验。 构建矿产资源管理新机制,推动矿产勘查工作有序健康发展加快培育矿产勘查的主体市场,事关民生的行业一般都需要大型或骨干的企事业单位担当 “领军”职能,地勘行业或矿业也是如此。对此建议: 一是必须集资本与技术优势于一体,尽可能实施矿产勘查与开发一体化; 既要明确国有地勘队伍在国有资本运营中的主体地位,又要鼓励矿山企业与地勘单位联合投资创建新型的企业组织,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与规则进行运作; 同时,国家采取必要的税费政策,限制一次性矿权交易行为,鼓励勘查开发一体化的新型企业做大做强。二是要建立与完善公益性与商业性两大地质勘查基金体系,政府运作的公益性基金,不以盈利为目标,对获得成功项目也只进行成本回收;对市场运作的商业性基金,可完全体现盈利的本性,面向社会进行开放式融资。与之相配合,积极探索体制改革转轨阶段,地勘企业事业单位融资与社会投资的现实可行途径。此外,还要建立矿产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和综合开发利用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改革和完善矿产资源税费的征交办法,建立地质生态环境的补偿机制。参 考 文 献中国地质学会 2000 年中国地质研究会 中国地质工作发展战略 北京: 地质出版社中国地质学会 21 世纪中国地质研究分会 中国地质改革与发展 北京: 地质出版社中国矿业联合会 中国矿业循环经济论坛论文集 北京: 中国大地出版社刘益康 神眼之光———商业性矿产勘查 北京: 地质出版社孙枢等 地学与社会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

这是两个不同领域的专业 一个属于土建类——建筑工程技术 一个属于地质类——环境地质和床产普查 都是环境地质和矿普侧重不同,一个偏环境 在建筑领域有所应用,研究方向也会细分为像是,土壤修复,岩土稳定性等,矿普专业就是地质传统专业,工作方向是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地质调查不是一个专业,而是工作领域和方向。这几个工作性质野外工作量都是有的,都不会太少,

可以负责室内资料和编写报告嘛,我也是地质专业,不过在跑野外

(一)基础地质研究1)1958~1961年北京地质学院与山东省地矿厅共同组队完成的1∶20万临淄、临朐、潍坊、高密等10幅综合区调地质测量工作包括了辖域全部,首次在辖域建立了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系统,并发现多处矿产地,此次调查开创了新中国地质调查之先河,为以后开展辖域研究奠定了基础。2)1965年山东省地质局805队进行了1∶20万高密、日照、赣榆幅区调修编工作,1969年底编写了1∶20万高密、日照、赣榆三幅区域地质测量报告,并编制了相应图幅的地质矿产图,1970年出版,涵盖辖域东部。3)1977~1983年山东省第四地质队先后完成了1∶20万山东省昌潍地区构造体系图和1∶20万山东省胶莱盆地地质图,对本地区的构造体系划分、盆地成因与构造演化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4)1990~1997年由山东省区域地质调查队(后改称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完成了1∶20万临朐、高密等幅区调,其工作范围覆盖了辖域,该轮1∶20万区调工作,采用了新的填图方法,初步建立了岩石谱系单位,进行了多重地层划分,利用构造解析理论,对沂沭断裂带等构造的几何学及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为认识构造性质提供了重要借鉴。5)1986~1998年,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及山东省第一地质队、第四地质队等单位先后完成了相邻地区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其基础地质研究程度较高,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6)2001~2005年,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完成了含本区在内的1∶25万潍坊市、青岛市幅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工作中充分运用了三大岩类填图方法体系及有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遥感技术、计算机制图及一些新的测试技术,在基础地质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二)矿产调查及综合研究1)1955年中央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局提交“山东省坊子煤矿矿井地质报告”,提交A1+B+C1+C2级057万t;1973年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坊子煤矿编制了“1∶5万坊子煤田地质图”;1975年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地质勘探大队第一勘探队提交了“山东省坊子煤田南店勘探区详查(最终)地质报告”,提交B+C1+C2级地质储量40万t。属小型矿床。2)1960年山东省昌潍专员行署地质局第二地质队提交“山东省潍坊市于家庄铅矿地质勘探报告”,提交铅金属储量C1+C2级20t。属小型矿床。3)1960年地质部航测局902队完成了山东中部及东部航空物探(磁及放射性)工作报告,涵盖辖域。4)1962年地质部石油局综合研究队曾在辖域进行过以找油为目的调查工作,对新生代地层研究有开拓性进展。5)1970年山东省地震局地震队完成山东潍坊-临沂地区沂沭断裂带地震地质报告,涵盖辖域。6)1973年山东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第一勘探队提交了“山东省潍坊坊子软质黏土矿地质勘查总结报告”,提交C+D级地质储量98万t。属小型矿床。7)1980年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完成了“鲁西震旦系寒武系下统五山组地层划分与磷矿远景探讨”的研究工作,对震旦纪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土门群。并对其含磷性进行了有益的探讨。8)1985年山东省第四地质队对望留地区进行矿点检查,估算膨润土储量约35万t。9)1980~1993年,山东省区域地质调查队、物化探队等单位进行了全省范围的1∶20万物探、重砂及化探调查,提交了重力、磁测和重砂、化探报告,圈定出了异常区。10)1988年山东省第四地质队完成了“潍坊市地质系列图及说明书”的编制工作,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潍坊市有关地质、矿产、旅游、岩石、水文等自然资源状况及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地貌等应用地质资料。工作区域包含坊子区幅。11)1988~1989年,山东省地矿局第七地质队在五图-郑母地区进行了蓝宝石砂矿调查,并提交了“山东省昌乐县五图-郑母地区蓝宝石砂矿调查报告”,由山东省地矿局鲁地发[1991]406号文批准。在区域内发现蓝宝石砂矿点多处,原生矿点两处。12)1989~1991年,山东省第七地质队在五图鞠家村地区进行了蓝宝石砂矿详查,并提交了“山东省昌乐县五图矿区鞠家村矿段蓝宝石砂矿详查地质报告”,由山东省地矿局鲁地审字[1992]90号文批准。在不足5km2范围内共圈出蓝宝石工业矿体5个,共求得刚玉总资源量080g(其中蓝宝石资源量741g,非宝石级刚玉339g)。该报告提交的资源储量范围在该次工作区范围内。13)1990~1991年,山东省第七地质队在五图辛旺地区进行了蓝宝石砂矿详查,并提交了“山东省昌乐县五图矿区辛旺矿段蓝宝石砂矿详查地质报告”,由山东省地矿局鲁地审字[1992]8号文批准。在4km2范围内共圈出蓝宝石砂矿体2个,共求得刚玉总资源量084g(其中蓝宝石资源量097g,非宝石级刚玉987g)。报告提交批准的资源储量范围在该次工作区范围内。14)1991~1994年,山东省地质局综合研究队,进行了潍坊市农业地质背景调查,论述了该市农业生态环境,工作范围涉及本区。15)2000年由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针对营丘镇汶河官庄石棉矿做了一普查工作,对该石棉矿区石棉矿资源量进行了初步估算,共求得石棉矿物储量30t,属特大型矿床,开发远景较好,目前尚未开发。16)2005年5月,核工业东北地质局二四八大队在县内明河地区开展了铁矿普查工作,编制了“山东省昌乐县明河矿区铁矿普查报告”。在2010年,由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又在该区相继开展了高精度磁和相应的钻探验证工作,提交了“山东省昌乐县明河矿区深部及外围铁矿详查报告”,2011年批准新增资源储量6万t,其中(332)0万t,(333)6万t,由鲁国土资字[2011]202号文批准备案。17)2006年12月,山东正元地质资源勘查有限责任公司在五图煤田区开展了五图煤矿深部详查报告,编制了“山东省五图煤田五图煤矿深部详查报告”。提交褐煤二号资源量(332+333)7万t,(332)占总量的27%。18)2009~2011年由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对县内君求官庄地区进行了金矿普查工作,于2011年编制了“山东省昌乐县君求官庄地区金矿普查报告”,通过本次工作,大致查明了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在区内发现由沂水汤头断裂控制的蚀变带,大致查明了蚀变带规模、产状;通过物探扫面工作,发现物探视极化率异常带2个;综合分析地质、物探成果,利用槽探、钻探工程对矿脉进行了揭露控制。19)2009年7月,李洪奎、杨永波、杨锋杰出版了《山东沂沭断裂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对沂沭断裂带构造演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并对带内蓝宝石矿床的成矿机理进行了探讨。尽管前人在昌乐辖域做了大量的工作,因各自需要不同,工作重点各有侧重,对坊子中生代盆地、昌乐-临朐新生代盆地的成因、新生代火山活动与沂沭断裂带的关系、沂沭断裂带与地震作用之关系、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等尚需进一步研究。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论文题目有哪些及答案解析

1)首先大大提高了我国广大地质和矿山工作者对于地质统计学中普遍存在的同时具有规律性、随机性的地质变量认识的理论水平、应用所提供的方法、技术手段对存在地质变量的地质客体实施更加科学有效的研究,将矿产资源储量的评价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2)在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上打破了传统储量计算一统天下的局面,被国家主管矿产储量的审评管理机构正式确定为标准储量计算方法,并在地勘储量报告和矿山生产上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以理论的先进性和方法的科学性,使地质矿产储量评估达到了一个更高的科学水平。3)对地质统计学的应用,深化了对地质勘探工作若干惯用原则的思考。现以勘探工程网度的确定与验证、储量级别与储量误差等问题为例予以说明。在计算储量时,常利用不同级别储量的工程密度,以稀密法得到相对误差来论证储量的可靠程度,并作为储量精度的标准。这是多年来,我国地质勘探工作中惯用的工作方法。近10年来,这种原则受到质疑。全国储量委员会办公室(国家资源委前身)在20世纪80年代末组织“矿产储量分类分级”专题组对此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结论是:这种方法缺少科学根据,难以作为衡量储量精度的标准。而在储量级别与储量误差问题上,人们已经认识到在许多场合下,没有把储量计算误差与空间大小联系起来,其储量误差只是相对误差,并非是储量精度的概念。这类问题的解决,传统的地质勘探工作理论和方法已经无能为力,地质统计学技术方法的出现与应用,使解决这类问题进入一个新的境地。4)地质统计学储量计算方法已作为我国的一种标准储量计算方法被确认。它的理论基础、方法原则和技术要求均有别于传统的储量计算方法,原有矿产地质勘探规范的内容,已不能适应该计算方法的需要,需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地质勘探规范。这种积极的影响,不仅扩展、补充、更新、丰富了我国的地质勘探规范,而且在矿床勘探研究程度要求、勘探类型和勘探工程间距、勘探工作质量要求、储量分类分级、储量计算、矿石工业指标及矿产技术经济评价等若干重要内容方面,起到了重新审议的作用,促进了地质勘探研究工作向更深层发展。5)促进了地质勘探、矿山设计和矿山生产3个工作阶段的一体化。这3个工作阶段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是,长期以来它们处于相对独立和脱节的状态,这体现在:①矿产储量的脱节。经过矿产储量审批单位批准的地质勘探工作阶段的储量,按工作程序应是矿山设计和矿山开采的储量基础;但是,实际上在矿山储量设计和矿山开采储量计算过程中,相互之间的储量认定并没有受到制约。譬如,批准的1000万t勘探储量,设计储量可能为900万t,矿山开采储量可能有800万t。无形中损失的200万t储量没有受到一点约束,后面的工作阶段,并不对前面的工作阶段负责。②矿石品位上的脱节。其情形与上述情况大体一致。③利用有用元素组分上的脱节。这里主要指的是除主要元素组分外同时还具有工业价值的共、伴生矿床。对这类矿床,设计部门和矿山生产单位主要是依据当时的技术经济条件和主管部门的意见来决定共、伴生有益组分的利用,同样没有严格的制约和约定。往往在矿山生产阶段,改变了原矿山设计中对其伴生矿产的利用要求,这也是常有的事,并没有受到限制。在地质勘探、矿山设计和矿山生产3个阶段,出现的这种独立运行操作的状况,除了矿产资源法规不健全、矿产资源管理机制运行不畅、矿石选冶技术落后等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一种实用的技术方法,把矿业开发过程中3个阶段有机地连为一个整体,有效地服务于矿山生产。地质统计学技术方法具备的特点,适应了这种需要,根据地质统计学编制的变差图,使矿床变化性的定量描述成为可能,并利用提供的矿床变化信息,制定合理的勘探方案;根据建立起来的不同大小储量块段的品—位吨位曲线图,将使我们有效的论证块段大小、边界品位、矿石利用、开采成本、利润和开发方法之间的关系,并在计算出全矿床每个最小开采储量的基础上,确定出既经济又合理的开采方案,控制矿石产量和质量,进而进行矿石质量预报。地质统计学技术方法的出现,为矿业开发3个工作阶段的连续运作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6)地质统计学在数据信息处理上,显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信息的能力,并具有科学的处理手段。已成为物探、化探、遥感等数据处理的常用方法之一;在成矿预测和矿产储量计算上,打破了传统储量计算方法一统天下的局面,已被国家主管矿产储量的审批管理机构正式确定为标准储量计算方法之一。以其理论的先进性和方法的科学性,使地质矿产的数据处理的科学水平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7)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地质统计学的理论、方法、技术随着成熟的地质统计学软件在编制勘探储量报告和矿山开发生产上应用,已在矿业市场占有相当的份额,在矿山企业特别是大型矿业集团企业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影响的范围已扩展到矿业市场中的中介机构、投资公司及相关的金融机构。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当今数字化矿山建设在矿山建设中已不能缺少,不然就无法实现矿山生产的动态管理,更谈不上实现矿山生产的科学化自动化管理。为达此目的,地质统计学提供的矿体动态圈定与储量计算是必不可少的。纵观世界范围的矿山特别是规模化的矿山无一例外。地质统计学在矿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8)在有关领域产生的影响,地质统计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对象是以不同条件下的区域化变量的空间域及时间—空间域的分布规律为内容的。因此,它的使用范围已不局限于地质矿产领域,已发展成为用来研究自然界具有随机性和规律性双重特性变量的具有普遍性的科学方法,许多学科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开始自觉地采用地质统计学的理论、方法来研究和解决本学科领域中的问题。21世纪后,据很不完全了解,有代表性发表的论文有:《地质统计学方法在昆虫学研究之中的应用》(向昌盛、袁明哲,2009,中国农学通报);《地质统计学软件在害虫管理中的应用》(吕昭智、包安明、陈曦等,2003,生态学杂志);《ArcGIS中的地质统计学克里格插值法及其应用》(王艳妮、谢金梅、郭祥,2008,软件导刊)。这种情势说明地质统计学在我国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在环境科学、农田水利、土壤学、气象、渔业、森林、海洋等领域已开始涉及,其中在环境科学、渔业、农业土壤等领域已得到了成功的应用。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和方法本身的不断完善,地质统计学将发展成为这些学科领域用来研究自身问题的重要工具。

叶锦华 张阳明 舒斌 任景明(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同时,我国的地质与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也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必然要求我国的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工作,必须在遵守市场经济规则和经济全球化与资源全球配置的背景下,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这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地质工作发展战略研究的重点与焦点问题。一些业内人士呼吁,必须大力加强我国战略性矿产勘查评价。一些专家强调,要采用市场经济国家惯例,放开商业性矿产勘查,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那么,什么是战略性矿产勘查评价,如何加强我国的战略性矿产勘查评价?本文试图通过有关分析,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一、我国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形势分析(一)矿产资源供需形势面临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迅速加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重化工业阶段。汽车、高档家用电器、电脑等快步进入家庭,高速公路、铁路、输油气管线等现代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发展,依靠钢筋混凝土打造的现代建筑业飞速崛起,强烈地拉动了钢铁、有色金属、机械、建材、化工等工业产业的高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对煤炭、油气等能源矿产和大宗固体矿产资源的需求。近年来,我国主要能源与重要矿产资源消费弹性系数(资源消费年增长率/GDP增长率)大于1,铁、铜、铝等大宗矿产的消费弹性系数甚至超过了2。预计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将保持高位增长。资源贸易特别是矿产品进口贸易迅速扩大我国加入WTO以后,世界贸易格局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对外贸易额迅速扩大。2004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11547万亿美元,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达到70%。我国矿产品进出口总额和矿产品贸易逆差也迅速扩大。2004年矿产品进出口总额达2亿美元,进口超过1500亿美元,逆差达到624亿美元。同时,我国依附于矿产品的外向型加工工业迅速发展。统计表明,2004年我国有赖于矿产原料的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首次超过50%。初步测算,近年来我国出口电子机械日用电器等加工产品所消耗的有色金属矿产原料,大约占我国全部有色金属资源消耗的1/4左右。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方面国内矿产资源产量和国内消耗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进口资源和出口资源产品“两头在外”的局面——“世界工业产品的加工厂”的基本格局,且估计在未来10~20年内难以改变。其发展的结果必然导致对钢铁、铝、铜、铅、锌、镍等重要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提出更大的需求。近年来主要矿产资源进出口额同比年增长在10%以上,已大大超过了GDP的增长比例。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和矿产品对外依存度迅速扩大近年来,我国对能源和重要固体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攀升,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能源和金属矿产如石油、铜、铁、铝、锰、镍、钾盐等对外依存度加大,甚至国内产量大大低于进口量。2004年,我国铁矿石、精炼铜、氧化铝、精炼镍等矿产(品)进口额迅速扩大;几种重要矿产外贸依存度,铁超过55%(含铁量)、石油超过40%、铬铁矿超过90%、精炼铜超过65%、钾盐接近80%、铝超过45%、锰和镍超过40%。甚至一些传统优势矿产,如锌等开始出现净进口。图1 铁原料对外依存度图2 精炼铜对外依存度图3 精炼镍对外依存度世界矿产品市场价格迅速上涨我国对资源的强劲需求已在世界矿产品市场上起到了拉动作用。2002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矿产品价格开始上扬。2003年和2004年出现大幅度上涨,对我国矿产资源的需求提出了严峻挑战。2004年和2005年初,部分有色金属产品价格已经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以2004年对2003年为例,我国需要大量进口的矿产品国际价格年同比上涨,铁矿石为5%,铜为5%,氧为5%,锌为5%,铅为66%,镍为51%。2005年年初,由于日本新日铁公司单方面与巴西淡水谷公司(CVRD)达成协议,从2005年4月1日起,铁矿石离岸价增加5%。中国、韩国等铁矿石进口大国被迫接受超幅度上涨的协议价,国际铁矿石协议价格达到每吨100美元以上。图4 锌金属出口比图5 国际国内铜价格走势图6 国际国内铝价格走势进口大量矿产资源耗费了我国大量的外汇,导致我国矿产品外贸逆差大幅度攀升。铁矿、锰矿、铝土矿、铜矿、铅锌、镍等大宗矿产资源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必须十分重视的战略资源,提高我国大宗紧缺矿产资源的可供性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二)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形势不容乐观一些大宗矿产探明资源储量下降近年来,我国油气等能源矿产,铜、铁、铝等重要金属矿产消耗增长速度已大于储量增长和产量增长速度。不少重要矿产的探明资源储量从2000年起开始大幅度下降,造成许多矿产资源“寅吃卯粮”的局面。商业性勘查体制已经起步但任重道远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评价在与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分开运行以后,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油气资源勘查基本步入正轨,固体矿产逐步开始上路。但是,总体来说,地勘队伍属地化以来,我国矿产资源特别是固体矿产商业性勘查有效投入仍然不足,勘查工作总体上相对萎缩。统计表明,我国固体矿产勘查总投入费用占固体矿产开发(矿业)产值的比例远小于1%。2002年和2003年全国固体矿产勘查总有效投入仅8亿元和9亿元,分别仅占当年固体矿产年产值的64%和59%。图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铜铝土铅锌钨镍等年探明资源量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取得成果但后续工作尚待深化地质大调查实施以来,新发现了一大批重要矿产资源,累计发现近500个新矿产地,取得了资源评价重要成果。但是,由于矿产调查评价工作程度低,商业性勘查风险仍然较大,地质大调查资源评价后续勘查缺少应有的投入,出现了政府财政投资从事矿产勘查评价与社会投资从事的商业性矿产勘查脱节的现象。自1999年以来,国家投入开展的重要矿产的调查评价(包括预查找矿工作,其中60%以上投入在西部地区),由于后继接续的商业性勘查工作没有跟上,新增的探明资源储量甚少。重要矿产后备矿山基地缺乏一批老矿山特别是中东部的一批危机矿山产能正在下降或近于消失,石油、煤炭、铜、铝土矿、铁矿、锰、钨、锡、铅锌等后备基建矿山和可规划的矿产开发基地严重不足。(三)加强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十分迫切我国重要矿产资源可供程度下降国土资源部于2004年完成的我国45种矿产资源可供性研究报告指出,2020年时可供储量可以保证消费需求的矿种有:天然气、稀土、菱镁矿、钠盐、膨润土、石墨、滑石、硅灰石等9种;保证程度低于40%的矿产有石油、铁、锰、铬、铅、锌、铝土矿、钴、锡、金、银、铂族金属、锶、萤石、钾、硼、重晶石、金刚石等18种;保证程度在40%≥-70%之间的矿产有煤、铀、镍、锑、耐火粘土、硫、水泥灰岩、高岭土等8种;保证程度在70%≥-100%之间的矿产有钛、钨、钼、磷、玻璃硅质原料、石材、石膏、硅藻土和石棉等9种。到2010年,关系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大宗支柱性矿产,如石油、铁、锰、铜、铝、铅、锌、硫、磷、钾等都不能满足需求。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可再生资源、再生资源和二次资源尚不能大量替代原料矿物资源,保证重要矿产资源的可供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十分迫切的要求。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作为占世界人口21%和国土面积2%的大国,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已经成为我国资源发展与合理利用的必然战略选择。我国重要矿产资源具有潜力根据全国矿产资源区划资料和能源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统计,我国一些重要的大宗与紧缺矿产和优势矿产未查明资源量潜力较大。其中石油928亿吨(到2001年底)、天然气3万亿立方米、煤炭(<1000米)24158亿吨、煤层气7万亿立方米、铁矿石>1000亿吨、锰>25亿吨、铜>18000万吨、(铅+锌)51856万吨、镍>2000万吨、钨(WO3)>400万吨、金2万吨、银>25万吨、钾盐(KCl)、硼矿(B2O3)>8000万吨。这些潜力资源为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走立足国内资源发展的道路奠定了基础。境外矿产勘查评价具有前景世界矿产资源总体丰富,但资源分布不平衡,资源勘查程度不一。我国的一些紧缺矿种,如石油、铜、铁、铝土矿、锰、铬、钾盐等,在我国周边国家和南美以及非洲地区的一些国家,均具有丰富的资源勘查潜力。加强与我国具有外交和地缘优势的资源丰富国家的合作勘查开发,建立一批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实现资源利用的多元化,对于缓解我国矿产资源紧张局面、提高资源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二、对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评价的思考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工作全部由国家包揽。从基础地质调查、针对找矿的区域物化探工作,到异常查证、矿产调查、矿点检查、矿产普查、详查、勘探等各个阶段和环节的工作及资金,全部由国家安排。矿产勘查成果按计划分配给国有矿山和集体企业使用。在这个时期,矿产勘查只有公益性和战略性,没有商业性。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矿业权对社会放开,商业性矿产勘查活动开始发育。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实行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矿产勘查分体运行机制。虽然从字面意义看,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不具备排他性,商业性矿产勘查具有排他性。但直到目前,就与矿产有关的地质工作来说,对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工作的界限仍有不同的认识。一般认为,除了由国家控制的特殊矿种,以查明资源量和赢利为目的的是商业性地质工作。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工作皆属于商业性地质工作。但就我国当前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形势来看,商业性矿产勘查虽然开始上路,但很不发育,资源需求迅速增加,资源瓶颈加剧,迫切需要国家和政府加大力度,开展矿产勘查评价工作。这就引出了战略性矿产勘查评价的概念。1999年以来,国家开始实施地质大调查专项,开展新时期包括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程在内的基础性与公益性地质工作。当前我国开展的矿产资源调查和区域评价(以探求33412为主)属于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而矿产勘查评价(以探求333为主要目的)应该属于商业性地质工作。(一)战略性矿产资源战略是指导或决定全局的策略。那么,战略性就是具有指导或决定全局的前瞻性、特定性和极其重要性。战略性有不同的层次,大到一个世界性组织、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团体。本文中的战略性系指我国国家层次。因此,一般意义上,战略性矿产资源是指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稳定和国际竞争力有重要影响,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国防安全等有很大制约作用的重要矿产资源。根据对中国矿产资源现状分析,我们认为,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应包括重要的紧缺矿产资源(一般对外依存度在1/3以上),如石油、铀矿、铜、富铁矿、优质锰、钾盐、铬铁矿等;在全球资源中占主导地位的重要优势矿产资源(一般占国际贸易额50%以上),如稀土、钨、锡、锑、钼;同时还应包括维持我国工业化高速发展和国民经济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国内保有程度较低的大宗支柱性矿产和重要矿产,如煤炭、天然气、煤层气、铝土矿、铅、锌、镍、银、磷、硼等。因此,战略性矿产资源是在经济形势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资源对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紧缺性、资源优势和可供性而确定的。同时,还应该考虑资源勘查开发潜力、在国际上的可得性,即国内外资源勘查开发潜力、国际资源分布的地缘政治和军事等因素。(二)战略性矿产勘查评价战略性矿产勘查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为了提高矿产资源的保障和可供能力,由国家或政府出资对某些战略性矿种开展的勘查评价活动。显然,战略性矿产勘查包括以下两重含义,一是对战略性矿种的勘查评价,二是全部由国家或政府出资或主导的重要的资源勘查评价活动。从勘查阶段来说,战略性矿产勘查评价可以包括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等各项勘查评价阶段的任何一个阶段或它们的组合。从勘查评价地域来说,战略性矿产勘查评价可以是在我国国内进行,也可以“走出去”在境外开展。战略性矿产勘查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我国矿产资源的可供性和抗风险能力。其宗旨是通过增加战略性矿产查明资源储量,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进行资源储备;同时对一些优势矿产进行政府调控,以达到维系国家经济建设的资源安全,提高应付国际资源突发事件的能力。广义上的战略性矿产勘查包括目前进行的地质大调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程。狭义的战略性勘查是指旨在求得查明资源量的勘查活动,包括正在进行的大调查对重点矿产地的勘查评价、危机矿山找矿计划、中央和地方资源补偿费等投资来源的对具体矿产地进行的矿产勘查评价等。(三)矿产资源勘查评价的公益性、商业性和战略性严格说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矿产勘查评价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应不属于公益性而属于商业性地质工作。但是,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具有双重特征。一是其产品(成果)具有商品特性,也就是具有排他性,属于商业性范畴;二是其服务对象直接为国家利益服务,为国家的战略目标服务,因此具有有限的公益性特征。除国家特别控制的矿种以外,战略性矿产勘查的目标的最终实现,一般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商业性勘查与开发来实现。因此,战略性矿产勘查评价的勘查成果,一般需要通过拍卖、有偿转让等方式转入后续的商业性矿产勘查评价工作。三、我国战略性矿产勘查评价建议做好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工作,一是要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的跟踪分析,开展战略性矿产勘查规划部署研究;二是要建立一个依靠中央和省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的战略性矿产勘查评价体系和机制;三是要加大投入力度,在现有的大调查和资源补偿费开展的重要矿产勘查评价的基础上,实施国家矿产资源保障工程。根据我国资源潜力特点,当前除应继续加强大调查对重要成矿区带的区域评价和大中型重要矿产地的评价工作,以及继续开展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计划外,建议着重开展以下工作。加大西部重要成矿区带矿产评价力度加快完成西部重要成矿区带的区域矿产远景调查,全面提高工作程度,提供一批有望取得找矿突破的勘查靶区;综合评价一批重要成矿远景区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后备勘查基地,为商业性矿产勘查开发提供后备基地,建立一批资源储备基地。加强东部隐伏矿床找矿勘查进一步深化东部重要成矿区带矿产勘查工作,加强深部500~1000米范围内隐伏矿床(体)的找矿勘查工作,力争在深部“第二空间”实现找矿重大突破,新增一批固体能源和重要金属矿产的矿产地和资源储量。开展西部资源接替基地的矿产普查加强西部资源接替基地勘查评价工作。一方面,要提高资源评价的工作程度,开展重要大中型矿产地的普查,提交可供后续勘查的矿产资源量,开展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形成资源勘查开发基地;另一方面,要加强找矿前期工作。开展境外战略性矿产勘查评价建议国家建立海外矿产资源勘查资金,以我国急缺或紧缺的铜、铬、镍、钴、铂、优质锰、富铁矿、铝土矿、钾盐等战略性固体矿产为主要调查对象,开展境外特别是周边国家和地区矿产勘查评价的前期工作。通过开展系统的矿产资源战略调查,评价区域成矿潜力,圈定一批可供开展风险勘查的找矿靶区,推进国内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资源勘查开发降低风险,最终建立稳定的境外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基地。作者简介[1]叶锦华,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研究员。[2]张阳明,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科技处副处长,助理研究员。[3]舒斌,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危矿办技术管理处副处长,副研究员。[4]任景明,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科技处处长,研究员。

query取得iframe中元素的几种方法在iframe子页面获取父页面元素代码如下:$(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初中

在地质调查具体实施前,应系统地收集工区内和邻区前人工作成果资料,以便对调查区内地质矿产情况获得初步了解,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总结前人工作的经验教训,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合理正确的工作方案,使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真正做到重点明确、针对性强、少走弯路。1 资料的收集(1)地形图的选择与准备区域地质调查所选用的地形图比例尺一般应比实际地质调查的比例尺大一倍。1:25万国土大调查使用1:5万的航测地形图作底图;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一般采用国家测绘部门出版的1:5万地形图,对没有1:5万地形图的地区,可采用地形-地质一次成图法,即直接用相应比例尺的航空像片并辅以1:5万地形图成图,也可收集1:1万地形图缩编绘制,亦可用精度高、地势性好的1:5万地形图放大清绘为1:5万地形图作底图。收集地形图的数量,应根据野外区调人员分组情形以及编制各种成果图的需求量来确定,一般符合要求的1:5万地形图以10~15份为宜,精度高、地势性好的1:5万地形图一般3~6份即可。所用的地形图以前要求用夏布或马粪纸裱糊并压平、阴干。野外调查人员所用的地形图(准手图)还需按一定规格(20cm×16cm)裁开,并统一标号蒙上透明纸,分块使用,这样野外携带既方便又可保证原始手图的整洁,或者采用抗折、遇水基本不变形不脱色、可写可擦的新型材料“绢布”作为地形资料载体和野外工作用图。除收集工作区地形图外,亦需收集工作区周边地形图,每幅1~2份,以备图边接图使用。(2)地质、矿产资料的收集工作区和邻区地质、矿产资料的收集,最好从新到老进行,这样便于删除那些过时的、无参考价值的资料和“已被消化”到后期地质成果中的资料。开展1:5万区调最有参考价值的基础成果资料是1:20万(或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资料(地质图、地质报告),要特别注意收集。对研究程度较高,资料较丰富的地区,以收集近期资料为主,并以编为主或编测结合的方式将资料融入实测资料中。地质、矿产资料主要包括工区的各种地质调查、矿产普查和勘探成果资料,水文地质调查资料,各种相关的测试分析及鉴定资料,各种相关的专题研究文献、科研论文以及相关的图件、报告、手图、记录簿和档案资料等。对邻区主要的地质、矿产资料也应收集。(3)物探成果资料的收集地球物理探矿包括地面物探和航空物探,所取得的丰富资料对探索、解释、了解地下构造形态,地下矿体的埋藏状况、认识地球圈层性质、探讨板块运动模式等重大地质问题都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尤其对实施“三维地质填图”更为重要。(a)地面物探成果资料的收集。地面物探方法主要有磁法、电法、地震法、重力法等。当工作区为沙漠区或为大面积第四系覆盖时,收集地面物探成果图及资料尤为重要。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磁法勘探主要用于划分大地构造单元,圈定岩体和断裂,提供进一步普查找矿的远景区。(b)航空物探成果资料的收集。航空物探资料有许多种,在我国开展较早较广泛、效果较好的是航空磁测,其次是航空放射性测量和航空重力测量等。(4)化探与重砂测量成果资料的收集我国已完成1:20万区域化探和重砂测量(有些地区还开展了大比例尺的地面化探和重砂测量调查),这些成果资料能有效地、前瞻性地指导1:5万区调工作部署和实施地质调查。(5)遥感资料的收集遥感资料的收集要根据区域地质调查的任务和研究内容来选择合适的航天或航空遥感数据。资料收集前应系统了解各类遥感数据的波谱区间、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等技术参数和地学特征,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遥感数据提取地质要素。A航空遥感像片的收集和准备在开展1:5万区调填图之前,要全力收集影像特征好、多片种、多时相、多波段、各种比例尺(表1)的全色黑白航片、彩色航片、假彩色航片、红外航片、侧视雷达片等。若工作区有冰川、沙漠或大面积第四系覆盖时,为了对其下伏基岩进行地质调查研究,应选用侧视雷达片;若工作区金属矿点较多时,应收集大比例尺彩色航片;若进行水文地质调查时,应收集红外航片或远红外扫描图像。如果工作区已有的航片比例尺过小,可向航摄部门申请,将像片放大到接近地质调查要求的比例尺。表1 区域地质调查与航片比例尺关系一览表获得航片资料后,应及时进行整理与编表。将同种比例尺的航片按航带装入袋内,在袋上注明图幅代号、航带号及像片编号等。为了使用便利,还应在每张航片的背面左上角,按下述格式编号:区域地质调查基础教程式中:上部为图幅号,下部左边数字为航带号,中间数字为本航带像片总数,右边数字表示本航带从左到右的第几张航片。为全面了解测区地质构造的连续性和构造格架,通常用航片做一幅工作区及周边区域的航片镶嵌像片略图,对每张航片上的主要地物进行标注,如村镇、主要公路或铁路、河流、湖泊、水库、山峰名称或高程等。为避免污损航片,要将标注写在附于航片的透明纸上。B卫星遥感图像的收集与准备1:25万遥感地质解译,以空间分辨率优于15m的多光谱遥感数据为主;1:5万遥感地质解译,以空间分辨率优于5m的多光谱遥感数据为主;有特殊要求的遥感地质解译,数据的空间分辨率按照相应的技术标准确定。一般情况下,用于遥感地质解译数据的光谱区间在可见光至短波红外波段,提取热惯量大的地质体信息还应收集热红外波段数据;植被覆盖区地质调查可补充雷达数据;遥感异常信息提取应使用合适的谱段数据,条件允许时应收集高光谱数据。遥感数据的时相,应根据专题调查的内容和工作地区地理环境来确定,同一地区用于融合处理的多平台遥感数据的时相应尽可能一致。一般情况下,南方无雪地区最佳数据时相为冬季,北方地区最佳时相为春季和秋季,终年积雪高山区最佳时相为夏季。数据收集时应检查数据的质量,云、雪分布面积一般应小于图面的5%(特殊情况下可放宽到10%,但不能覆盖主要地物),图像中斑点噪声、坏带等应尽可能少。(6)其他资料的收集A自然地理、经济地理资料的收集收集区内有关的地震、水文、地理、地貌、森林、植被、土壤、气候、旅游、交通运输和地方志乃至游记等资料。因为这些资料对确定调查路线、选择交通工具、合理确定野外装备和工作期限等密切相关,对解决许多有关的地质问题也十分重要。B群众找矿、报矿资料的收集充分收集群众找矿、报矿、矿产开采历史等资料,这些资料往往能提供找矿线索,对矿产评价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C实物资料的收集包括前人在调查区和邻区采集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标本和岩石薄片以及钻孔岩心等实物资料,这些资料的收集可节约有限的经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D经济开发资料的收集工作区内农业建设、工程建设等相关情况,以及当地政府部门或一些大厂矿对地质工作提出的建议与要求等,对区域地质调查的科学决策和具体实施方案的部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应注意收集和了解。E区调技术规范等资料的收集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随着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地质找矿工作的深入开展,其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已愈来愈显著。世界各国都制定了切合本国实际的详尽的区调规范及技术规程,这些技术规范与要求是进行岗前人员技术素养培训、完成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基本保证,使从业者能在最新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因此,必须在工作前收集有关规范、要求,以及相关指导性文件。2 资料的分析利用(1)遥感图像的解译遥感图像影像逼真、视域宽广,更为重要的是各种地质信息极为丰富,在实施新一代1:5万区调和1:25万国土大调查中广泛应用,并收到了多、快、好、省的效果。遥感图像的解译与“数字化填图”结合起来,可大大加快区调的步伐。遥感解译应贯穿于整个区域地质调查全过程中,一般可分为初步解译、详细解译、对比解译、综合解译四个步骤。现仅对初步解译介绍如下。A初步解译的原则与要求遥感图像的初步解译原则是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整体后局部、先构造后岩性。先易后难:是指先从地质体影像反映最为清晰或前人工作研究程度高的地区开始,由已知到未知,逐步推广到全区。先简后繁:是指初步解译先控制构造格架,然后反复认真地解译其细部的影像特征。先整体后局部:是指要多种遥感图像结合(卫片看宏观、航片察微观、彩片作甄别)。先构造后岩性:是指遥感图像宏观解译断裂构造形迹有独到之处。以上几种原则在具体运用时应相互补充、相互验证。同时,千万不能忘记解译必须与野外踏勘(调绘)相结合的总原则。具体表现为:(a)以遥感影像为主要依据,根据任务要求对遥感地质要素进行初步解译,了解其区域发育特点,概略划分各类要素的类别,对照现有资料初步建立解译标志,对所需信息进行试提取,确定具有特征解译标志要素的属性,初步建立影像单元。(b)通过对收集的最新时相遥感图像的解译,对前期收集的水域、道路、居民点等地理资料进行更新。根据区域岩石、构造及其他要素的分布特点,选择合适的踏勘路线。(c)消化吸收已有地质、遥感等资料,初步掌握测区基本地质特征和遥感影像特征,以遥感影像图为主要信息源,以影像单元为单位,编制解译草图。(d)解译草图是过渡性图件,编制单位的属性分类和命名皆以影像为基础。踏勘工作的内容、位置等均应标注在解译草图上,踏勘路线应部署在通行条件好、穿越的影像单元多、露头较好的地段。(e)在初步解译和后期的详细解译过程中,应根据遥感地质要素的影像特征填写遥感地质要素解译卡片。B初步解译的内容(a)解译第四系:首先,利用遥感图像上的不同色彩、色调信息,勾绘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与基岩的分界线。然后,利用遥感图片上呈现的地貌类型(阶地),初步勾绘出第四纪的成因类型界线。(b)解译断裂构造:主要是指线性构造、韧性剪切带、隐伏构造、环状构造和活动构造。该类构造在遥感图像解译中效果最佳,这是因为航、卫片具有一定的透视能力,加之背景宽广,各类构造特征表露无遗、历历在目的缘故。应用遥感图像解译,较之常规地面地质调查方法能得到大量断裂构造信息。在解译中,首先,对小比例尺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它视域广,去掉了许多细节,有利于查明大断裂或深大断裂带,也有助于判别断裂的级别及组合关系。同时,亦可获得关于断裂数量及同级别断裂的间距以及导岩、控矿规律等方面的资料。其次,用大、中比例尺遥感图像解译研究断裂构造的具体空间分布和相互切错关系。遥感图像解译中应特别注意环状断裂构造、隐伏构造、活动构造的解译,这是常规地面地质填图中最易遗漏的地质构造现象,要格外加以重视,以便提高图幅质量和日后在野外调查中的预见性。(c)解译岩浆岩体:解译岩浆岩体常利用遥感图像上较均匀一致的色彩、色调;特殊的地形地貌以及特有的钳状、放射状、环状水系;岩浆岩体块状、无层理的特性,表现在遥感图像上为缺乏黑白相间的条带状影纹,并常呈浑圆状、等轴状、半圆状轮廓形态等特征。运用上述特征及原理来勾绘岩体轮廓界线,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d)解译地层岩性:遥感图像能在大范围内追索研究岩性的变化,这就为我们研究相变提供了又一种新的手段。值得指出的是,解译岩性一定要充分利用前人已有的地质资料以及在踏勘过程中建立的地方性解译标志。对沉积岩的解译要把握沉积岩具有成层性这一特性,其反映在遥感图像上则为条带状的影像。在遥感图像上研究沉积序列的区域性层理变化特征,对阐明沉积过程、环境变迁,建立区域地层格局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常规地面地质工作研究无法比拟的。对变质岩的解译,总体难度大些。若工作区为成层有序的浅变质岩系,解译方法与沉积岩类似。若工作区为层状无序的中深成变质杂岩,则可按岩浆岩解译标志来解译,要比较准确地解译出片理的分布趋势,反映区域构造格架。对变质岩的解译,用彩色航片和TM片上的影像可甄别蚀变岩类,效果较好。(e)解译褶皱与不整合界线:遥感图像立体感强,能直接显示地质构造的三维空间变化规律。通过遥感图像研究褶皱类型、规律、特征及褶皱组合型式,比单纯在地面研究更直观方便。一般来讲,小比例尺卫星图像对研究大型褶皱构造有较好效果,中大比例尺航片图像则把小构造更清楚地反映出来。总之,对褶皱的解译,主要利用影像的对称性或完美的转折端来定夺。角度不整合界线,一般在遥感图像上表现得更直观、清晰,解译勾绘的精确效果比实地勾绘还要好。(f)量测必要的产状要素:在遥感图像上要利用三角面、梯形面、单面山、猪背岭等来量测地层、断层、接触面的产状,目估其倾角,且要转绘到遥感解译图上。注意事项:在遥感图像全面解译的过程中,始终要注意踏勘路线和剖面测制位置的选定。C遥感地质解译图(草图)在上述解译内容完成后,要对整个遥感地质解译(草)图的图面进行修饰,包括图内、图外两部分内容。图内内容包括各种地质界线、地质代号、构造符号、产状要素的着墨、着色(在透明图反面)等。图外内容包括图名、比例尺、图例、图签(责任表,下同)、图框等。D编写遥感地质解译小结或报告叙述本次工作所采用的遥感技术方法和特点,所利用的遥感图像种类、比例尺、质量及可解译程度,详述各类地质体的解译标志(可列表),线形、环形和描述构造的影像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等。值得注意的是,遥感地质解译图编制后,一定要将解译的各地质体界线,转绘到附于地形图(手图)之上的透明纸上,以备日后地质填图路线调查时参考和验证。(2)地质、矿产资料的分析利用对收集来的地质、矿产资料,应及时全面整理、综合评析,确定其参考利用价值。研究前人文献资料有两种方式:一是先阅读最新的或较权威性的总结性文献,了解工作区的概况;二是按文献资料发表时间的先后顺序或调查的先后次序来阅读、分析、研究。对资料阅读的同时应力求完成资料整理、摘录、填写资料卡和编制有关图件(如工作区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图)。编制工作区的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图,就是将工作区前人已经开展过的各种比例尺的地质调查,用不同的线条、符号和数字等来表示其工作范围、工作性质、工作比例和调查的时间,并将资料编号。重要的实际资料要标绘在研究程度图上(如控制矿体的山地工程、钻孔位置、重要的采样点和化石点等)。(3)其他资料的整理对前人在工作区开展的化探、重砂、物探工作的成果资料进行综合整理,编制1:5万工作区的化探、重砂、物探异常综合图,以备今后地质调查工作中参考和查证。

从事地质方向的工作,找工作不用愁,很好的专业,可能就是会有点辛苦!

(一)基础地质研究1)1958~1961年北京地质学院与山东省地矿厅共同组队完成的1∶20万临淄、临朐、潍坊、高密等10幅综合区调地质测量工作包括了辖域全部,首次在辖域建立了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系统,并发现多处矿产地,此次调查开创了新中国地质调查之先河,为以后开展辖域研究奠定了基础。2)1965年山东省地质局805队进行了1∶20万高密、日照、赣榆幅区调修编工作,1969年底编写了1∶20万高密、日照、赣榆三幅区域地质测量报告,并编制了相应图幅的地质矿产图,1970年出版,涵盖辖域东部。3)1977~1983年山东省第四地质队先后完成了1∶20万山东省昌潍地区构造体系图和1∶20万山东省胶莱盆地地质图,对本地区的构造体系划分、盆地成因与构造演化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4)1990~1997年由山东省区域地质调查队(后改称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完成了1∶20万临朐、高密等幅区调,其工作范围覆盖了辖域,该轮1∶20万区调工作,采用了新的填图方法,初步建立了岩石谱系单位,进行了多重地层划分,利用构造解析理论,对沂沭断裂带等构造的几何学及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为认识构造性质提供了重要借鉴。5)1986~1998年,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及山东省第一地质队、第四地质队等单位先后完成了相邻地区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其基础地质研究程度较高,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6)2001~2005年,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完成了含本区在内的1∶25万潍坊市、青岛市幅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工作中充分运用了三大岩类填图方法体系及有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遥感技术、计算机制图及一些新的测试技术,在基础地质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二)矿产调查及综合研究1)1955年中央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局提交“山东省坊子煤矿矿井地质报告”,提交A1+B+C1+C2级057万t;1973年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坊子煤矿编制了“1∶5万坊子煤田地质图”;1975年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地质勘探大队第一勘探队提交了“山东省坊子煤田南店勘探区详查(最终)地质报告”,提交B+C1+C2级地质储量40万t。属小型矿床。2)1960年山东省昌潍专员行署地质局第二地质队提交“山东省潍坊市于家庄铅矿地质勘探报告”,提交铅金属储量C1+C2级20t。属小型矿床。3)1960年地质部航测局902队完成了山东中部及东部航空物探(磁及放射性)工作报告,涵盖辖域。4)1962年地质部石油局综合研究队曾在辖域进行过以找油为目的调查工作,对新生代地层研究有开拓性进展。5)1970年山东省地震局地震队完成山东潍坊-临沂地区沂沭断裂带地震地质报告,涵盖辖域。6)1973年山东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第一勘探队提交了“山东省潍坊坊子软质黏土矿地质勘查总结报告”,提交C+D级地质储量98万t。属小型矿床。7)1980年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完成了“鲁西震旦系寒武系下统五山组地层划分与磷矿远景探讨”的研究工作,对震旦纪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土门群。并对其含磷性进行了有益的探讨。8)1985年山东省第四地质队对望留地区进行矿点检查,估算膨润土储量约35万t。9)1980~1993年,山东省区域地质调查队、物化探队等单位进行了全省范围的1∶20万物探、重砂及化探调查,提交了重力、磁测和重砂、化探报告,圈定出了异常区。10)1988年山东省第四地质队完成了“潍坊市地质系列图及说明书”的编制工作,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潍坊市有关地质、矿产、旅游、岩石、水文等自然资源状况及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地貌等应用地质资料。工作区域包含坊子区幅。11)1988~1989年,山东省地矿局第七地质队在五图-郑母地区进行了蓝宝石砂矿调查,并提交了“山东省昌乐县五图-郑母地区蓝宝石砂矿调查报告”,由山东省地矿局鲁地发[1991]406号文批准。在区域内发现蓝宝石砂矿点多处,原生矿点两处。12)1989~1991年,山东省第七地质队在五图鞠家村地区进行了蓝宝石砂矿详查,并提交了“山东省昌乐县五图矿区鞠家村矿段蓝宝石砂矿详查地质报告”,由山东省地矿局鲁地审字[1992]90号文批准。在不足5km2范围内共圈出蓝宝石工业矿体5个,共求得刚玉总资源量080g(其中蓝宝石资源量741g,非宝石级刚玉339g)。该报告提交的资源储量范围在该次工作区范围内。13)1990~1991年,山东省第七地质队在五图辛旺地区进行了蓝宝石砂矿详查,并提交了“山东省昌乐县五图矿区辛旺矿段蓝宝石砂矿详查地质报告”,由山东省地矿局鲁地审字[1992]8号文批准。在4km2范围内共圈出蓝宝石砂矿体2个,共求得刚玉总资源量084g(其中蓝宝石资源量097g,非宝石级刚玉987g)。报告提交批准的资源储量范围在该次工作区范围内。14)1991~1994年,山东省地质局综合研究队,进行了潍坊市农业地质背景调查,论述了该市农业生态环境,工作范围涉及本区。15)2000年由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针对营丘镇汶河官庄石棉矿做了一普查工作,对该石棉矿区石棉矿资源量进行了初步估算,共求得石棉矿物储量30t,属特大型矿床,开发远景较好,目前尚未开发。16)2005年5月,核工业东北地质局二四八大队在县内明河地区开展了铁矿普查工作,编制了“山东省昌乐县明河矿区铁矿普查报告”。在2010年,由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又在该区相继开展了高精度磁和相应的钻探验证工作,提交了“山东省昌乐县明河矿区深部及外围铁矿详查报告”,2011年批准新增资源储量6万t,其中(332)0万t,(333)6万t,由鲁国土资字[2011]202号文批准备案。17)2006年12月,山东正元地质资源勘查有限责任公司在五图煤田区开展了五图煤矿深部详查报告,编制了“山东省五图煤田五图煤矿深部详查报告”。提交褐煤二号资源量(332+333)7万t,(332)占总量的27%。18)2009~2011年由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对县内君求官庄地区进行了金矿普查工作,于2011年编制了“山东省昌乐县君求官庄地区金矿普查报告”,通过本次工作,大致查明了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在区内发现由沂水汤头断裂控制的蚀变带,大致查明了蚀变带规模、产状;通过物探扫面工作,发现物探视极化率异常带2个;综合分析地质、物探成果,利用槽探、钻探工程对矿脉进行了揭露控制。19)2009年7月,李洪奎、杨永波、杨锋杰出版了《山东沂沭断裂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对沂沭断裂带构造演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并对带内蓝宝石矿床的成矿机理进行了探讨。尽管前人在昌乐辖域做了大量的工作,因各自需要不同,工作重点各有侧重,对坊子中生代盆地、昌乐-临朐新生代盆地的成因、新生代火山活动与沂沭断裂带的关系、沂沭断裂带与地震作用之关系、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等尚需进一步研究。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高中

在地质调查具体实施前,应系统地收集工区内和邻区前人工作成果资料,以便对调查区内地质矿产情况获得初步了解,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总结前人工作的经验教训,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合理正确的工作方案,使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真正做到重点明确、针对性强、少走弯路。1 资料的收集(1)地形图的选择与准备区域地质调查所选用的地形图比例尺一般应比实际地质调查的比例尺大一倍。1:25万国土大调查使用1:5万的航测地形图作底图;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一般采用国家测绘部门出版的1:5万地形图,对没有1:5万地形图的地区,可采用地形-地质一次成图法,即直接用相应比例尺的航空像片并辅以1:5万地形图成图,也可收集1:1万地形图缩编绘制,亦可用精度高、地势性好的1:5万地形图放大清绘为1:5万地形图作底图。收集地形图的数量,应根据野外区调人员分组情形以及编制各种成果图的需求量来确定,一般符合要求的1:5万地形图以10~15份为宜,精度高、地势性好的1:5万地形图一般3~6份即可。所用的地形图以前要求用夏布或马粪纸裱糊并压平、阴干。野外调查人员所用的地形图(准手图)还需按一定规格(20cm×16cm)裁开,并统一标号蒙上透明纸,分块使用,这样野外携带既方便又可保证原始手图的整洁,或者采用抗折、遇水基本不变形不脱色、可写可擦的新型材料“绢布”作为地形资料载体和野外工作用图。除收集工作区地形图外,亦需收集工作区周边地形图,每幅1~2份,以备图边接图使用。(2)地质、矿产资料的收集工作区和邻区地质、矿产资料的收集,最好从新到老进行,这样便于删除那些过时的、无参考价值的资料和“已被消化”到后期地质成果中的资料。开展1:5万区调最有参考价值的基础成果资料是1:20万(或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资料(地质图、地质报告),要特别注意收集。对研究程度较高,资料较丰富的地区,以收集近期资料为主,并以编为主或编测结合的方式将资料融入实测资料中。地质、矿产资料主要包括工区的各种地质调查、矿产普查和勘探成果资料,水文地质调查资料,各种相关的测试分析及鉴定资料,各种相关的专题研究文献、科研论文以及相关的图件、报告、手图、记录簿和档案资料等。对邻区主要的地质、矿产资料也应收集。(3)物探成果资料的收集地球物理探矿包括地面物探和航空物探,所取得的丰富资料对探索、解释、了解地下构造形态,地下矿体的埋藏状况、认识地球圈层性质、探讨板块运动模式等重大地质问题都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尤其对实施“三维地质填图”更为重要。(a)地面物探成果资料的收集。地面物探方法主要有磁法、电法、地震法、重力法等。当工作区为沙漠区或为大面积第四系覆盖时,收集地面物探成果图及资料尤为重要。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磁法勘探主要用于划分大地构造单元,圈定岩体和断裂,提供进一步普查找矿的远景区。(b)航空物探成果资料的收集。航空物探资料有许多种,在我国开展较早较广泛、效果较好的是航空磁测,其次是航空放射性测量和航空重力测量等。(4)化探与重砂测量成果资料的收集我国已完成1:20万区域化探和重砂测量(有些地区还开展了大比例尺的地面化探和重砂测量调查),这些成果资料能有效地、前瞻性地指导1:5万区调工作部署和实施地质调查。(5)遥感资料的收集遥感资料的收集要根据区域地质调查的任务和研究内容来选择合适的航天或航空遥感数据。资料收集前应系统了解各类遥感数据的波谱区间、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等技术参数和地学特征,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遥感数据提取地质要素。A航空遥感像片的收集和准备在开展1:5万区调填图之前,要全力收集影像特征好、多片种、多时相、多波段、各种比例尺(表1)的全色黑白航片、彩色航片、假彩色航片、红外航片、侧视雷达片等。若工作区有冰川、沙漠或大面积第四系覆盖时,为了对其下伏基岩进行地质调查研究,应选用侧视雷达片;若工作区金属矿点较多时,应收集大比例尺彩色航片;若进行水文地质调查时,应收集红外航片或远红外扫描图像。如果工作区已有的航片比例尺过小,可向航摄部门申请,将像片放大到接近地质调查要求的比例尺。表1 区域地质调查与航片比例尺关系一览表获得航片资料后,应及时进行整理与编表。将同种比例尺的航片按航带装入袋内,在袋上注明图幅代号、航带号及像片编号等。为了使用便利,还应在每张航片的背面左上角,按下述格式编号:区域地质调查基础教程式中:上部为图幅号,下部左边数字为航带号,中间数字为本航带像片总数,右边数字表示本航带从左到右的第几张航片。为全面了解测区地质构造的连续性和构造格架,通常用航片做一幅工作区及周边区域的航片镶嵌像片略图,对每张航片上的主要地物进行标注,如村镇、主要公路或铁路、河流、湖泊、水库、山峰名称或高程等。为避免污损航片,要将标注写在附于航片的透明纸上。B卫星遥感图像的收集与准备1:25万遥感地质解译,以空间分辨率优于15m的多光谱遥感数据为主;1:5万遥感地质解译,以空间分辨率优于5m的多光谱遥感数据为主;有特殊要求的遥感地质解译,数据的空间分辨率按照相应的技术标准确定。一般情况下,用于遥感地质解译数据的光谱区间在可见光至短波红外波段,提取热惯量大的地质体信息还应收集热红外波段数据;植被覆盖区地质调查可补充雷达数据;遥感异常信息提取应使用合适的谱段数据,条件允许时应收集高光谱数据。遥感数据的时相,应根据专题调查的内容和工作地区地理环境来确定,同一地区用于融合处理的多平台遥感数据的时相应尽可能一致。一般情况下,南方无雪地区最佳数据时相为冬季,北方地区最佳时相为春季和秋季,终年积雪高山区最佳时相为夏季。数据收集时应检查数据的质量,云、雪分布面积一般应小于图面的5%(特殊情况下可放宽到10%,但不能覆盖主要地物),图像中斑点噪声、坏带等应尽可能少。(6)其他资料的收集A自然地理、经济地理资料的收集收集区内有关的地震、水文、地理、地貌、森林、植被、土壤、气候、旅游、交通运输和地方志乃至游记等资料。因为这些资料对确定调查路线、选择交通工具、合理确定野外装备和工作期限等密切相关,对解决许多有关的地质问题也十分重要。B群众找矿、报矿资料的收集充分收集群众找矿、报矿、矿产开采历史等资料,这些资料往往能提供找矿线索,对矿产评价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C实物资料的收集包括前人在调查区和邻区采集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标本和岩石薄片以及钻孔岩心等实物资料,这些资料的收集可节约有限的经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D经济开发资料的收集工作区内农业建设、工程建设等相关情况,以及当地政府部门或一些大厂矿对地质工作提出的建议与要求等,对区域地质调查的科学决策和具体实施方案的部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应注意收集和了解。E区调技术规范等资料的收集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随着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地质找矿工作的深入开展,其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已愈来愈显著。世界各国都制定了切合本国实际的详尽的区调规范及技术规程,这些技术规范与要求是进行岗前人员技术素养培训、完成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基本保证,使从业者能在最新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因此,必须在工作前收集有关规范、要求,以及相关指导性文件。2 资料的分析利用(1)遥感图像的解译遥感图像影像逼真、视域宽广,更为重要的是各种地质信息极为丰富,在实施新一代1:5万区调和1:25万国土大调查中广泛应用,并收到了多、快、好、省的效果。遥感图像的解译与“数字化填图”结合起来,可大大加快区调的步伐。遥感解译应贯穿于整个区域地质调查全过程中,一般可分为初步解译、详细解译、对比解译、综合解译四个步骤。现仅对初步解译介绍如下。A初步解译的原则与要求遥感图像的初步解译原则是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整体后局部、先构造后岩性。先易后难:是指先从地质体影像反映最为清晰或前人工作研究程度高的地区开始,由已知到未知,逐步推广到全区。先简后繁:是指初步解译先控制构造格架,然后反复认真地解译其细部的影像特征。先整体后局部:是指要多种遥感图像结合(卫片看宏观、航片察微观、彩片作甄别)。先构造后岩性:是指遥感图像宏观解译断裂构造形迹有独到之处。以上几种原则在具体运用时应相互补充、相互验证。同时,千万不能忘记解译必须与野外踏勘(调绘)相结合的总原则。具体表现为:(a)以遥感影像为主要依据,根据任务要求对遥感地质要素进行初步解译,了解其区域发育特点,概略划分各类要素的类别,对照现有资料初步建立解译标志,对所需信息进行试提取,确定具有特征解译标志要素的属性,初步建立影像单元。(b)通过对收集的最新时相遥感图像的解译,对前期收集的水域、道路、居民点等地理资料进行更新。根据区域岩石、构造及其他要素的分布特点,选择合适的踏勘路线。(c)消化吸收已有地质、遥感等资料,初步掌握测区基本地质特征和遥感影像特征,以遥感影像图为主要信息源,以影像单元为单位,编制解译草图。(d)解译草图是过渡性图件,编制单位的属性分类和命名皆以影像为基础。踏勘工作的内容、位置等均应标注在解译草图上,踏勘路线应部署在通行条件好、穿越的影像单元多、露头较好的地段。(e)在初步解译和后期的详细解译过程中,应根据遥感地质要素的影像特征填写遥感地质要素解译卡片。B初步解译的内容(a)解译第四系:首先,利用遥感图像上的不同色彩、色调信息,勾绘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与基岩的分界线。然后,利用遥感图片上呈现的地貌类型(阶地),初步勾绘出第四纪的成因类型界线。(b)解译断裂构造:主要是指线性构造、韧性剪切带、隐伏构造、环状构造和活动构造。该类构造在遥感图像解译中效果最佳,这是因为航、卫片具有一定的透视能力,加之背景宽广,各类构造特征表露无遗、历历在目的缘故。应用遥感图像解译,较之常规地面地质调查方法能得到大量断裂构造信息。在解译中,首先,对小比例尺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它视域广,去掉了许多细节,有利于查明大断裂或深大断裂带,也有助于判别断裂的级别及组合关系。同时,亦可获得关于断裂数量及同级别断裂的间距以及导岩、控矿规律等方面的资料。其次,用大、中比例尺遥感图像解译研究断裂构造的具体空间分布和相互切错关系。遥感图像解译中应特别注意环状断裂构造、隐伏构造、活动构造的解译,这是常规地面地质填图中最易遗漏的地质构造现象,要格外加以重视,以便提高图幅质量和日后在野外调查中的预见性。(c)解译岩浆岩体:解译岩浆岩体常利用遥感图像上较均匀一致的色彩、色调;特殊的地形地貌以及特有的钳状、放射状、环状水系;岩浆岩体块状、无层理的特性,表现在遥感图像上为缺乏黑白相间的条带状影纹,并常呈浑圆状、等轴状、半圆状轮廓形态等特征。运用上述特征及原理来勾绘岩体轮廓界线,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d)解译地层岩性:遥感图像能在大范围内追索研究岩性的变化,这就为我们研究相变提供了又一种新的手段。值得指出的是,解译岩性一定要充分利用前人已有的地质资料以及在踏勘过程中建立的地方性解译标志。对沉积岩的解译要把握沉积岩具有成层性这一特性,其反映在遥感图像上则为条带状的影像。在遥感图像上研究沉积序列的区域性层理变化特征,对阐明沉积过程、环境变迁,建立区域地层格局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常规地面地质工作研究无法比拟的。对变质岩的解译,总体难度大些。若工作区为成层有序的浅变质岩系,解译方法与沉积岩类似。若工作区为层状无序的中深成变质杂岩,则可按岩浆岩解译标志来解译,要比较准确地解译出片理的分布趋势,反映区域构造格架。对变质岩的解译,用彩色航片和TM片上的影像可甄别蚀变岩类,效果较好。(e)解译褶皱与不整合界线:遥感图像立体感强,能直接显示地质构造的三维空间变化规律。通过遥感图像研究褶皱类型、规律、特征及褶皱组合型式,比单纯在地面研究更直观方便。一般来讲,小比例尺卫星图像对研究大型褶皱构造有较好效果,中大比例尺航片图像则把小构造更清楚地反映出来。总之,对褶皱的解译,主要利用影像的对称性或完美的转折端来定夺。角度不整合界线,一般在遥感图像上表现得更直观、清晰,解译勾绘的精确效果比实地勾绘还要好。(f)量测必要的产状要素:在遥感图像上要利用三角面、梯形面、单面山、猪背岭等来量测地层、断层、接触面的产状,目估其倾角,且要转绘到遥感解译图上。注意事项:在遥感图像全面解译的过程中,始终要注意踏勘路线和剖面测制位置的选定。C遥感地质解译图(草图)在上述解译内容完成后,要对整个遥感地质解译(草)图的图面进行修饰,包括图内、图外两部分内容。图内内容包括各种地质界线、地质代号、构造符号、产状要素的着墨、着色(在透明图反面)等。图外内容包括图名、比例尺、图例、图签(责任表,下同)、图框等。D编写遥感地质解译小结或报告叙述本次工作所采用的遥感技术方法和特点,所利用的遥感图像种类、比例尺、质量及可解译程度,详述各类地质体的解译标志(可列表),线形、环形和描述构造的影像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等。值得注意的是,遥感地质解译图编制后,一定要将解译的各地质体界线,转绘到附于地形图(手图)之上的透明纸上,以备日后地质填图路线调查时参考和验证。(2)地质、矿产资料的分析利用对收集来的地质、矿产资料,应及时全面整理、综合评析,确定其参考利用价值。研究前人文献资料有两种方式:一是先阅读最新的或较权威性的总结性文献,了解工作区的概况;二是按文献资料发表时间的先后顺序或调查的先后次序来阅读、分析、研究。对资料阅读的同时应力求完成资料整理、摘录、填写资料卡和编制有关图件(如工作区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图)。编制工作区的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图,就是将工作区前人已经开展过的各种比例尺的地质调查,用不同的线条、符号和数字等来表示其工作范围、工作性质、工作比例和调查的时间,并将资料编号。重要的实际资料要标绘在研究程度图上(如控制矿体的山地工程、钻孔位置、重要的采样点和化石点等)。(3)其他资料的整理对前人在工作区开展的化探、重砂、物探工作的成果资料进行综合整理,编制1:5万工作区的化探、重砂、物探异常综合图,以备今后地质调查工作中参考和查证。

从事地质方向的工作,找工作不用愁,很好的专业,可能就是会有点辛苦!

(一)基础地质研究1)1958~1961年北京地质学院与山东省地矿厅共同组队完成的1∶20万临淄、临朐、潍坊、高密等10幅综合区调地质测量工作包括了辖域全部,首次在辖域建立了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系统,并发现多处矿产地,此次调查开创了新中国地质调查之先河,为以后开展辖域研究奠定了基础。2)1965年山东省地质局805队进行了1∶20万高密、日照、赣榆幅区调修编工作,1969年底编写了1∶20万高密、日照、赣榆三幅区域地质测量报告,并编制了相应图幅的地质矿产图,1970年出版,涵盖辖域东部。3)1977~1983年山东省第四地质队先后完成了1∶20万山东省昌潍地区构造体系图和1∶20万山东省胶莱盆地地质图,对本地区的构造体系划分、盆地成因与构造演化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4)1990~1997年由山东省区域地质调查队(后改称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完成了1∶20万临朐、高密等幅区调,其工作范围覆盖了辖域,该轮1∶20万区调工作,采用了新的填图方法,初步建立了岩石谱系单位,进行了多重地层划分,利用构造解析理论,对沂沭断裂带等构造的几何学及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为认识构造性质提供了重要借鉴。5)1986~1998年,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及山东省第一地质队、第四地质队等单位先后完成了相邻地区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其基础地质研究程度较高,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6)2001~2005年,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完成了含本区在内的1∶25万潍坊市、青岛市幅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工作中充分运用了三大岩类填图方法体系及有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遥感技术、计算机制图及一些新的测试技术,在基础地质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二)矿产调查及综合研究1)1955年中央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局提交“山东省坊子煤矿矿井地质报告”,提交A1+B+C1+C2级057万t;1973年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坊子煤矿编制了“1∶5万坊子煤田地质图”;1975年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地质勘探大队第一勘探队提交了“山东省坊子煤田南店勘探区详查(最终)地质报告”,提交B+C1+C2级地质储量40万t。属小型矿床。2)1960年山东省昌潍专员行署地质局第二地质队提交“山东省潍坊市于家庄铅矿地质勘探报告”,提交铅金属储量C1+C2级20t。属小型矿床。3)1960年地质部航测局902队完成了山东中部及东部航空物探(磁及放射性)工作报告,涵盖辖域。4)1962年地质部石油局综合研究队曾在辖域进行过以找油为目的调查工作,对新生代地层研究有开拓性进展。5)1970年山东省地震局地震队完成山东潍坊-临沂地区沂沭断裂带地震地质报告,涵盖辖域。6)1973年山东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第一勘探队提交了“山东省潍坊坊子软质黏土矿地质勘查总结报告”,提交C+D级地质储量98万t。属小型矿床。7)1980年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完成了“鲁西震旦系寒武系下统五山组地层划分与磷矿远景探讨”的研究工作,对震旦纪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土门群。并对其含磷性进行了有益的探讨。8)1985年山东省第四地质队对望留地区进行矿点检查,估算膨润土储量约35万t。9)1980~1993年,山东省区域地质调查队、物化探队等单位进行了全省范围的1∶20万物探、重砂及化探调查,提交了重力、磁测和重砂、化探报告,圈定出了异常区。10)1988年山东省第四地质队完成了“潍坊市地质系列图及说明书”的编制工作,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潍坊市有关地质、矿产、旅游、岩石、水文等自然资源状况及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地貌等应用地质资料。工作区域包含坊子区幅。11)1988~1989年,山东省地矿局第七地质队在五图-郑母地区进行了蓝宝石砂矿调查,并提交了“山东省昌乐县五图-郑母地区蓝宝石砂矿调查报告”,由山东省地矿局鲁地发[1991]406号文批准。在区域内发现蓝宝石砂矿点多处,原生矿点两处。12)1989~1991年,山东省第七地质队在五图鞠家村地区进行了蓝宝石砂矿详查,并提交了“山东省昌乐县五图矿区鞠家村矿段蓝宝石砂矿详查地质报告”,由山东省地矿局鲁地审字[1992]90号文批准。在不足5km2范围内共圈出蓝宝石工业矿体5个,共求得刚玉总资源量080g(其中蓝宝石资源量741g,非宝石级刚玉339g)。该报告提交的资源储量范围在该次工作区范围内。13)1990~1991年,山东省第七地质队在五图辛旺地区进行了蓝宝石砂矿详查,并提交了“山东省昌乐县五图矿区辛旺矿段蓝宝石砂矿详查地质报告”,由山东省地矿局鲁地审字[1992]8号文批准。在4km2范围内共圈出蓝宝石砂矿体2个,共求得刚玉总资源量084g(其中蓝宝石资源量097g,非宝石级刚玉987g)。报告提交批准的资源储量范围在该次工作区范围内。14)1991~1994年,山东省地质局综合研究队,进行了潍坊市农业地质背景调查,论述了该市农业生态环境,工作范围涉及本区。15)2000年由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针对营丘镇汶河官庄石棉矿做了一普查工作,对该石棉矿区石棉矿资源量进行了初步估算,共求得石棉矿物储量30t,属特大型矿床,开发远景较好,目前尚未开发。16)2005年5月,核工业东北地质局二四八大队在县内明河地区开展了铁矿普查工作,编制了“山东省昌乐县明河矿区铁矿普查报告”。在2010年,由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又在该区相继开展了高精度磁和相应的钻探验证工作,提交了“山东省昌乐县明河矿区深部及外围铁矿详查报告”,2011年批准新增资源储量6万t,其中(332)0万t,(333)6万t,由鲁国土资字[2011]202号文批准备案。17)2006年12月,山东正元地质资源勘查有限责任公司在五图煤田区开展了五图煤矿深部详查报告,编制了“山东省五图煤田五图煤矿深部详查报告”。提交褐煤二号资源量(332+333)7万t,(332)占总量的27%。18)2009~2011年由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对县内君求官庄地区进行了金矿普查工作,于2011年编制了“山东省昌乐县君求官庄地区金矿普查报告”,通过本次工作,大致查明了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在区内发现由沂水汤头断裂控制的蚀变带,大致查明了蚀变带规模、产状;通过物探扫面工作,发现物探视极化率异常带2个;综合分析地质、物探成果,利用槽探、钻探工程对矿脉进行了揭露控制。19)2009年7月,李洪奎、杨永波、杨锋杰出版了《山东沂沭断裂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对沂沭断裂带构造演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并对带内蓝宝石矿床的成矿机理进行了探讨。尽管前人在昌乐辖域做了大量的工作,因各自需要不同,工作重点各有侧重,对坊子中生代盆地、昌乐-临朐新生代盆地的成因、新生代火山活动与沂沭断裂带的关系、沂沭断裂带与地震作用之关系、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等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