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儒家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论文2000字

发布时间:2024-07-07 10:27:04

儒家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论文2000字

儒家思想正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急需的一种朴实、亲切的生命哲学。其探讨的核心即是人如何获得内心充盈、健康快乐的人生。

凡事有利便有弊,作为儒家思想,它利在君王,弊在百姓,玩弄了中国百姓几千年。

简明地说就是:为善,谦虚,宽容,低调。

儒家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作用1、儒家文化高扬生命意识,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具有积极意义。2、儒家文化强调社会整体利益至上,倡导见利思义,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3、儒家文化倡导胸怀天下、报国忘身,对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积极意义。4、儒家文化强调“谦恭礼让”、“宽以待人”,对大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在儒家思想中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作为儒家思想的"五常",对于儒家"五常"思想发展的内容变化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儒家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论文

面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人格培养欠缺问题,大学教育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我们曾乞灵于西方心理辅导,却由于文化隔膜而水土不服,长期以来的高调倾向让我们的道德教育难以走入大学生心灵,后起的工具化倾向又让我们的道德教育严重碎片化,无法在大学生内心建立信仰系统。这些偏差的出现与长期难以纠正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认识到我们的文化之根——儒家思想的巨大价值。真正的道德教育不是灌输炫目的道德规范,更不是传授道德知识或行为法门,也不只是心理健康辅导问题,而是植根文化土壤、接通心灵动力,在大学生内心建立一套活泼的价值系统。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价值系统,它产生于本民族生存发展的需要之中,又反过来影响本民族生存发展方式,是这个民族社会生活中最为密合的软件。社会中所提倡的每一种具体道德信条都必须有机地和价值根干相结合,才能获得生命力。否则就会成为一枝无根之花,很快枯萎掉;或者只是一枝捆绑在价值之树上的假花,看似开放,实则没有任何生命力。实现价值之根连接对中国人来说,儒家思想就是这种价值系统。中国人在遇到人生、社会问题时最容易回溯到儒家传统价值以求解决之道。这也就意味着儒家文化是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最容易接受、最有基础接受的一种价值体系。所以,通过系统传授儒家价值观,实现与价值之根连接,对培养大学生人格、解除大学生心理问题来说应该是最易行也最有效的途径。同时,儒家思想正是我们急需的一种朴实、亲切的生命哲学,其探讨的核心即是人如何获得内心充盈、健康快乐的人生。儒家的核心观念——“仁”,就是在承认每个人自我利益基础上对他人的关切与关爱,是从自我开始而生发出的人性光辉。儒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诚者自成也……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最能体现这一思想,只要让人明白一个人不是孤立的,而是社会的;“己立”“己达”“自成”,必须以“立人”“达人”“成物”为前提,人就很容易从自我发展的愿望中汲取能量和动力,走向“立人”“达人”“成物”的道德境界。这种“忠恕”之道,便捷而又切入人心。《吕氏春秋·察微》记载的孔子否定子贡“赎人不取金”故事,让我们看到儒家导人向德的朴实之路。儒家推广的不是贤者都难企及的高尚之德,而是人人都可学而致之的庸常之德,这样的德行才能真正在社会中起作用。这种朴素踏实的儒家风格必能使我们的道德教育一改“高头讲章”尴尬,走出宣传模式,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产生实效。摆脱实用主义倾向回归教育本质儒家思想又是一个体大思精的整体系统,其可用于大学生内心建构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解决大学生思想心理中若干问题,避免工具化倾向。如面对当今大学生较为缺乏“抗挫能力”,儒家思想不仅是一些针对性说教,重要的是将这种品格熔铸到整体人生价值系统中。儒家把社会责任当成人生的内容与价值追求,让人认识到要想获得人生目标实现、社会地位提升、他人尊重,就必须不遗余力地完成家人、社会、天地赋予自己的道德责任。儒家又告诉我们:努力完成自己的道德责任、积累成功的条件是我们自己可以掌握的,但社会评价的提高、人生目标的实现,却需要多方面条件促成,所以儒家把人能够把握的自我修养、自我进取看作是“义”,是分内之事;而把人不能把握的目标达成、社会承认等归之于“天”,或称之曰“命”,让我们不要过分挂怀,患得患失。成功不得意忘形,失败也不戚戚于怀。在大学生内心长期培育这种完整融通的价值体系,就能养成他们“弘毅”个性,在任重道远的人生旅途中就会坚韧不拔、坦荡磊落。同样,这种价值体系对大学生因就业压力产生迷惘痛苦、焦虑烦躁也能起到对症治疗作用。它可以淡化学生对未来的焦虑,平静踏实地投入到“修身”——提高自己的品德、能力的学习过程中,潜心于修养自身,完善自我,进而在就业问题上能够俟命达观。退一步说,即使有些大学生由于各方面原因遭遇失败与挫折,儒家价值体系仍然可以提供丰富营养,化解大学生心中的抑郁与悲观。如果大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儒家的人生观,他就能把失败和痛苦看作是“将降大任”前的磨砺、“玉汝于成”的锻造,从而将其转化为振作、发奋的巨大动力。“庸知其非激愤励志之始,于是乎在。”面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培养问题,于我们的文化之根中,寻求最适合我们机体的良药应该是最好的选择。这样就可以让我们摆脱实用主义倾向,回归教育本质,避免“人才车间”之讥。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就认为儒家思想是一种“随着社会之有而有的道德”,也就是跨时代的、普适于人类社会各时期的道德。所以在中国社会与中国人内心,儒家思想一直有着厚重积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兴起对传统文化发掘反思的热潮,新时期也特别强调传统文化复兴。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用儒家文化教育大学生,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就有解决现实问题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双重意义。从大学生方面看,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学识积累和人生经验,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选择能力,在此阶段系统完整地为大学生介绍儒家人生价值观会取得良好效果。开展教学实验融入“通识”育人环节笔者十余年来一直在开设“儒家文化”通识课与“《论语》导读”选修课。最近承担山东大学(威海)教研基金资助项目“儒家思想与中国文化”,我又展开一项教学实验,获得一些新突破。在“《论语》导读”课上,我用平时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向我提出一个关于社会人生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经过自己一番思考,我再据问题真诚度给学生评分。其用意在于启发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真正的困惑,借此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走入学生内心,然后借与学生讨论机会,给予其儒家思想的启发与指导。因此,学生在同学关系、家庭问题、就业苦恼等方面都讲出了自己真实困惑与苦闷。当然,能够带来更深远效果的是,我们的高等教育能够在整体上认识到儒家文化在大学生人格滋养上的重大意义,将这一思路全面引入教学理念,并落实到实际教育行为上。这个设想的实现可分三个层次:一是融入课堂。课程设计可以有多种途径,如专题讲座借助古代文学、古代史等涉及古代文化的课程;可设立关于儒家思想的各种专题的选修课、必修课。但其核心是,高校应该有意识地进行统筹设计与安排,而且无论什么形式的课程,一定要有意识地将儒家人生观、价值观完整系统地介绍给学生,才能让儒家思想深入到学生心灵。二是弥满校园。现有的辅导员制度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最佳资源,建议用儒家文化知识与修养全面培训高校学生工作者,尤其是各院系辅导员,让辅导员在与学生密切交往中,通过言传身教,将儒家的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地移植到学生心田。三是深入灵魂,即在高等教育整体层次上,深入反思教育体制,吸收儒家思想在学生品德教育方面之长,转变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从根本上杜绝工具主义与宣传思维,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本位,真正成为滋养心灵的营养源。相信新时代的中国高校有智慧有能力续接上我们的文化之根,从深远的传统思想中挖掘适用于今天的宝藏,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中的问题,让他们以饱满充盈的人格走向社会,成为民族复兴的栋梁

孔子对人的最高标准是圣 对学的最高标准是乐 从学习中获得快乐 也就是说学习本身应该是件快乐的事 对人际的理解是坦然和乐 对人心的向往是求本真 自然

简明地说就是:为善,谦虚,宽容,低调。

儒家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作用1、儒家文化高扬生命意识,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具有积极意义。2、儒家文化强调社会整体利益至上,倡导见利思义,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3、儒家文化倡导胸怀天下、报国忘身,对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积极意义。4、儒家文化强调“谦恭礼让”、“宽以待人”,对大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在儒家思想中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作为儒家思想的"五常",对于儒家"五常"思想发展的内容变化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儒家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论文1000字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整个社会处于全面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在这种大环境下,势必会影响到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传统文化理性回归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儒家思想内涵着手,浅析儒家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其重要意义。 一、儒家思想内涵(一)仁爱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孔子说:“仁者,爱人。”在孔子看来,“仁”就是“爱人”,“泛爱众”。从积极而言,“仁”就是“立己达己”,“立人达人”。“仁”是儒家最高的道德准则。“仁”字“从人从二”,我们可以理解为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两方面关系。孔子在对“泛爱众”进行强调的同时也指出了要爱施德行善之人,不能对为非作歹的人施行仁爱,假如混淆了善者和不善者,那么付出相同的仁爱就丧失了其实质意义。(二)孝悌百善孝为先,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孝”占有重要位置,孝悌”讲的是长幼有序和人性博爱。孔子认为“孝”是人的基础,不孝的人不能博爱。儒家认为孝是各种道德规范的根本,贯穿于人的行为始终,从侍奉顺从父母,到治国安邦,从君主到平民都离不开孝。因此,孝悌是儒家思想“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三)和为贵“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这些儒家经典思想均突出“和”之重要性。“和”是孔子思想中占有终极地位的思想概念。儒家思想追求的社会是以“和”为本质,人与人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各守其位的和谐社会。同时,也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兼收并蓄、求同存异。二、儒家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影响及意义(一)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核心是“仁爱”。儒家把“仁”概括为人的道德的最高原则。孔子要求人与人之间要充满爱心,要“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强调对人要温、良、恭、俭、让。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待别人要将心比心,要推己及人,推人及于万物,并认为仁是成人之道,不仁无以为人。仁者爱人的主张,在一定的程度上,肯定了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在“仁爱”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其他儒家思想精髓同样对我们大学生具有指导意义。如把“信”做为人的立身之本,将其看成社会关系中几种最起码的道德原则。儒家认为,人无信不立。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在世上就会寸步难行。讲究诚信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儒家所倡导的这些人生观,用来教育当代大学生,既能医治少数学生存在的麻木心态,又能唤起生命意识,拓宽其精神空间,催其奋进,促其进取,形成积极有为

儒家思想对现代大学生仍有借鉴意义,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用其精华,发挥最大价值。

面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人格培养欠缺问题,大学教育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我们曾乞灵于西方心理辅导,却由于文化隔膜而水土不服,长期以来的高调倾向让我们的道德教育难以走入大学生心灵,后起的工具化倾向又让我们的道德教育严重碎片化,无法在大学生内心建立信仰系统。这些偏差的出现与长期难以纠正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认识到我们的文化之根——儒家思想的巨大价值。真正的道德教育不是灌输炫目的道德规范,更不是传授道德知识或行为法门,也不只是心理健康辅导问题,而是植根文化土壤、接通心灵动力,在大学生内心建立一套活泼的价值系统。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价值系统,它产生于本民族生存发展的需要之中,又反过来影响本民族生存发展方式,是这个民族社会生活中最为密合的软件。社会中所提倡的每一种具体道德信条都必须有机地和价值根干相结合,才能获得生命力。否则就会成为一枝无根之花,很快枯萎掉;或者只是一枝捆绑在价值之树上的假花,看似开放,实则没有任何生命力。实现价值之根连接对中国人来说,儒家思想就是这种价值系统。中国人在遇到人生、社会问题时最容易回溯到儒家传统价值以求解决之道。这也就意味着儒家文化是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最容易接受、最有基础接受的一种价值体系。所以,通过系统传授儒家价值观,实现与价值之根连接,对培养大学生人格、解除大学生心理问题来说应该是最易行也最有效的途径。同时,儒家思想正是我们急需的一种朴实、亲切的生命哲学,其探讨的核心即是人如何获得内心充盈、健康快乐的人生。儒家的核心观念——“仁”,就是在承认每个人自我利益基础上对他人的关切与关爱,是从自我开始而生发出的人性光辉。儒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诚者自成也……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最能体现这一思想,只要让人明白一个人不是孤立的,而是社会的;“己立”“己达”“自成”,必须以“立人”“达人”“成物”为前提,人就很容易从自我发展的愿望中汲取能量和动力,走向“立人”“达人”“成物”的道德境界。这种“忠恕”之道,便捷而又切入人心。《吕氏春秋·察微》记载的孔子否定子贡“赎人不取金”故事,让我们看到儒家导人向德的朴实之路。儒家推广的不是贤者都难企及的高尚之德,而是人人都可学而致之的庸常之德,这样的德行才能真正在社会中起作用。这种朴素踏实的儒家风格必能使我们的道德教育一改“高头讲章”尴尬,走出宣传模式,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产生实效。摆脱实用主义倾向回归教育本质儒家思想又是一个体大思精的整体系统,其可用于大学生内心建构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解决大学生思想心理中若干问题,避免工具化倾向。如面对当今大学生较为缺乏“抗挫能力”,儒家思想不仅是一些针对性说教,重要的是将这种品格熔铸到整体人生价值系统中。儒家把社会责任当成人生的内容与价值追求,让人认识到要想获得人生目标实现、社会地位提升、他人尊重,就必须不遗余力地完成家人、社会、天地赋予自己的道德责任。儒家又告诉我们:努力完成自己的道德责任、积累成功的条件是我们自己可以掌握的,但社会评价的提高、人生目标的实现,却需要多方面条件促成,所以儒家把人能够把握的自我修养、自我进取看作是“义”,是分内之事;而把人不能把握的目标达成、社会承认等归之于“天”,或称之曰“命”,让我们不要过分挂怀,患得患失。成功不得意忘形,失败也不戚戚于怀。在大学生内心长期培育这种完整融通的价值体系,就能养成他们“弘毅”个性,在任重道远的人生旅途中就会坚韧不拔、坦荡磊落。同样,这种价值体系对大学生因就业压力产生迷惘痛苦、焦虑烦躁也能起到对症治疗作用。它可以淡化学生对未来的焦虑,平静踏实地投入到“修身”——提高自己的品德、能力的学习过程中,潜心于修养自身,完善自我,进而在就业问题上能够俟命达观。退一步说,即使有些大学生由于各方面原因遭遇失败与挫折,儒家价值体系仍然可以提供丰富营养,化解大学生心中的抑郁与悲观。如果大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儒家的人生观,他就能把失败和痛苦看作是“将降大任”前的磨砺、“玉汝于成”的锻造,从而将其转化为振作、发奋的巨大动力。“庸知其非激愤励志之始,于是乎在。”面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培养问题,于我们的文化之根中,寻求最适合我们机体的良药应该是最好的选择。这样就可以让我们摆脱实用主义倾向,回归教育本质,避免“人才车间”之讥。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就认为儒家思想是一种“随着社会之有而有的道德”,也就是跨时代的、普适于人类社会各时期的道德。所以在中国社会与中国人内心,儒家思想一直有着厚重积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兴起对传统文化发掘反思的热潮,新时期也特别强调传统文化复兴。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用儒家文化教育大学生,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就有解决现实问题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双重意义。从大学生方面看,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学识积累和人生经验,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选择能力,在此阶段系统完整地为大学生介绍儒家人生价值观会取得良好效果。开展教学实验融入“通识”育人环节笔者十余年来一直在开设“儒家文化”通识课与“《论语》导读”选修课。最近承担山东大学(威海)教研基金资助项目“儒家思想与中国文化”,我又展开一项教学实验,获得一些新突破。在“《论语》导读”课上,我用平时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向我提出一个关于社会人生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经过自己一番思考,我再据问题真诚度给学生评分。其用意在于启发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真正的困惑,借此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走入学生内心,然后借与学生讨论机会,给予其儒家思想的启发与指导。因此,学生在同学关系、家庭问题、就业苦恼等方面都讲出了自己真实困惑与苦闷。当然,能够带来更深远效果的是,我们的高等教育能够在整体上认识到儒家文化在大学生人格滋养上的重大意义,将这一思路全面引入教学理念,并落实到实际教育行为上。这个设想的实现可分三个层次:一是融入课堂。课程设计可以有多种途径,如专题讲座借助古代文学、古代史等涉及古代文化的课程;可设立关于儒家思想的各种专题的选修课、必修课。但其核心是,高校应该有意识地进行统筹设计与安排,而且无论什么形式的课程,一定要有意识地将儒家人生观、价值观完整系统地介绍给学生,才能让儒家思想深入到学生心灵。二是弥满校园。现有的辅导员制度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最佳资源,建议用儒家文化知识与修养全面培训高校学生工作者,尤其是各院系辅导员,让辅导员在与学生密切交往中,通过言传身教,将儒家的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地移植到学生心田。三是深入灵魂,即在高等教育整体层次上,深入反思教育体制,吸收儒家思想在学生品德教育方面之长,转变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从根本上杜绝工具主义与宣传思维,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本位,真正成为滋养心灵的营养源。相信新时代的中国高校有智慧有能力续接上我们的文化之根,从深远的传统思想中挖掘适用于今天的宝藏,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中的问题,让他们以饱满充盈的人格走向社会,成为民族复兴的栋梁

儒家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论文800字

孔子对人的最高标准是圣 对学的最高标准是乐 从学习中获得快乐 也就是说学习本身应该是件快乐的事 对人际的理解是坦然和乐 对人心的向往是求本真 自然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整个社会处于全面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在这种大环境下,势必会影响到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传统文化理性回归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儒家思想内涵着手,浅析儒家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其重要意义。 一、儒家思想内涵(一)仁爱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孔子说:“仁者,爱人。”在孔子看来,“仁”就是“爱人”,“泛爱众”。从积极而言,“仁”就是“立己达己”,“立人达人”。“仁”是儒家最高的道德准则。“仁”字“从人从二”,我们可以理解为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两方面关系。孔子在对“泛爱众”进行强调的同时也指出了要爱施德行善之人,不能对为非作歹的人施行仁爱,假如混淆了善者和不善者,那么付出相同的仁爱就丧失了其实质意义。(二)孝悌百善孝为先,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孝”占有重要位置,孝悌”讲的是长幼有序和人性博爱。孔子认为“孝”是人的基础,不孝的人不能博爱。儒家认为孝是各种道德规范的根本,贯穿于人的行为始终,从侍奉顺从父母,到治国安邦,从君主到平民都离不开孝。因此,孝悌是儒家思想“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三)和为贵“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这些儒家经典思想均突出“和”之重要性。“和”是孔子思想中占有终极地位的思想概念。儒家思想追求的社会是以“和”为本质,人与人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各守其位的和谐社会。同时,也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兼收并蓄、求同存异。二、儒家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影响及意义(一)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核心是“仁爱”。儒家把“仁”概括为人的道德的最高原则。孔子要求人与人之间要充满爱心,要“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强调对人要温、良、恭、俭、让。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待别人要将心比心,要推己及人,推人及于万物,并认为仁是成人之道,不仁无以为人。仁者爱人的主张,在一定的程度上,肯定了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在“仁爱”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其他儒家思想精髓同样对我们大学生具有指导意义。如把“信”做为人的立身之本,将其看成社会关系中几种最起码的道德原则。儒家认为,人无信不立。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在世上就会寸步难行。讲究诚信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儒家所倡导的这些人生观,用来教育当代大学生,既能医治少数学生存在的麻木心态,又能唤起生命意识,拓宽其精神空间,催其奋进,促其进取,形成积极有为

儒家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论文1500字

儒家思想正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急需的一种朴实、亲切的生命哲学。其探讨的核心即是人如何获得内心充盈、健康快乐的人生。

简明地说就是:为善,谦虚,宽容,低调。

面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人格培养欠缺问题,大学教育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我们曾乞灵于西方心理辅导,却由于文化隔膜而水土不服,长期以来的高调倾向让我们的道德教育难以走入大学生心灵,后起的工具化倾向又让我们的道德教育严重碎片化,无法在大学生内心建立信仰系统。这些偏差的出现与长期难以纠正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认识到我们的文化之根——儒家思想的巨大价值。真正的道德教育不是灌输炫目的道德规范,更不是传授道德知识或行为法门,也不只是心理健康辅导问题,而是植根文化土壤、接通心灵动力,在大学生内心建立一套活泼的价值系统。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价值系统,它产生于本民族生存发展的需要之中,又反过来影响本民族生存发展方式,是这个民族社会生活中最为密合的软件。社会中所提倡的每一种具体道德信条都必须有机地和价值根干相结合,才能获得生命力。否则就会成为一枝无根之花,很快枯萎掉;或者只是一枝捆绑在价值之树上的假花,看似开放,实则没有任何生命力。实现价值之根连接对中国人来说,儒家思想就是这种价值系统。中国人在遇到人生、社会问题时最容易回溯到儒家传统价值以求解决之道。这也就意味着儒家文化是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最容易接受、最有基础接受的一种价值体系。所以,通过系统传授儒家价值观,实现与价值之根连接,对培养大学生人格、解除大学生心理问题来说应该是最易行也最有效的途径。同时,儒家思想正是我们急需的一种朴实、亲切的生命哲学,其探讨的核心即是人如何获得内心充盈、健康快乐的人生。儒家的核心观念——“仁”,就是在承认每个人自我利益基础上对他人的关切与关爱,是从自我开始而生发出的人性光辉。儒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诚者自成也……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最能体现这一思想,只要让人明白一个人不是孤立的,而是社会的;“己立”“己达”“自成”,必须以“立人”“达人”“成物”为前提,人就很容易从自我发展的愿望中汲取能量和动力,走向“立人”“达人”“成物”的道德境界。这种“忠恕”之道,便捷而又切入人心。《吕氏春秋·察微》记载的孔子否定子贡“赎人不取金”故事,让我们看到儒家导人向德的朴实之路。儒家推广的不是贤者都难企及的高尚之德,而是人人都可学而致之的庸常之德,这样的德行才能真正在社会中起作用。这种朴素踏实的儒家风格必能使我们的道德教育一改“高头讲章”尴尬,走出宣传模式,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产生实效。摆脱实用主义倾向回归教育本质儒家思想又是一个体大思精的整体系统,其可用于大学生内心建构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解决大学生思想心理中若干问题,避免工具化倾向。如面对当今大学生较为缺乏“抗挫能力”,儒家思想不仅是一些针对性说教,重要的是将这种品格熔铸到整体人生价值系统中。儒家把社会责任当成人生的内容与价值追求,让人认识到要想获得人生目标实现、社会地位提升、他人尊重,就必须不遗余力地完成家人、社会、天地赋予自己的道德责任。儒家又告诉我们:努力完成自己的道德责任、积累成功的条件是我们自己可以掌握的,但社会评价的提高、人生目标的实现,却需要多方面条件促成,所以儒家把人能够把握的自我修养、自我进取看作是“义”,是分内之事;而把人不能把握的目标达成、社会承认等归之于“天”,或称之曰“命”,让我们不要过分挂怀,患得患失。成功不得意忘形,失败也不戚戚于怀。在大学生内心长期培育这种完整融通的价值体系,就能养成他们“弘毅”个性,在任重道远的人生旅途中就会坚韧不拔、坦荡磊落。同样,这种价值体系对大学生因就业压力产生迷惘痛苦、焦虑烦躁也能起到对症治疗作用。它可以淡化学生对未来的焦虑,平静踏实地投入到“修身”——提高自己的品德、能力的学习过程中,潜心于修养自身,完善自我,进而在就业问题上能够俟命达观。退一步说,即使有些大学生由于各方面原因遭遇失败与挫折,儒家价值体系仍然可以提供丰富营养,化解大学生心中的抑郁与悲观。如果大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儒家的人生观,他就能把失败和痛苦看作是“将降大任”前的磨砺、“玉汝于成”的锻造,从而将其转化为振作、发奋的巨大动力。“庸知其非激愤励志之始,于是乎在。”面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培养问题,于我们的文化之根中,寻求最适合我们机体的良药应该是最好的选择。这样就可以让我们摆脱实用主义倾向,回归教育本质,避免“人才车间”之讥。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就认为儒家思想是一种“随着社会之有而有的道德”,也就是跨时代的、普适于人类社会各时期的道德。所以在中国社会与中国人内心,儒家思想一直有着厚重积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兴起对传统文化发掘反思的热潮,新时期也特别强调传统文化复兴。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用儒家文化教育大学生,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就有解决现实问题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双重意义。从大学生方面看,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学识积累和人生经验,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选择能力,在此阶段系统完整地为大学生介绍儒家人生价值观会取得良好效果。开展教学实验融入“通识”育人环节笔者十余年来一直在开设“儒家文化”通识课与“《论语》导读”选修课。最近承担山东大学(威海)教研基金资助项目“儒家思想与中国文化”,我又展开一项教学实验,获得一些新突破。在“《论语》导读”课上,我用平时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向我提出一个关于社会人生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经过自己一番思考,我再据问题真诚度给学生评分。其用意在于启发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真正的困惑,借此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走入学生内心,然后借与学生讨论机会,给予其儒家思想的启发与指导。因此,学生在同学关系、家庭问题、就业苦恼等方面都讲出了自己真实困惑与苦闷。当然,能够带来更深远效果的是,我们的高等教育能够在整体上认识到儒家文化在大学生人格滋养上的重大意义,将这一思路全面引入教学理念,并落实到实际教育行为上。这个设想的实现可分三个层次:一是融入课堂。课程设计可以有多种途径,如专题讲座借助古代文学、古代史等涉及古代文化的课程;可设立关于儒家思想的各种专题的选修课、必修课。但其核心是,高校应该有意识地进行统筹设计与安排,而且无论什么形式的课程,一定要有意识地将儒家人生观、价值观完整系统地介绍给学生,才能让儒家思想深入到学生心灵。二是弥满校园。现有的辅导员制度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最佳资源,建议用儒家文化知识与修养全面培训高校学生工作者,尤其是各院系辅导员,让辅导员在与学生密切交往中,通过言传身教,将儒家的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地移植到学生心田。三是深入灵魂,即在高等教育整体层次上,深入反思教育体制,吸收儒家思想在学生品德教育方面之长,转变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从根本上杜绝工具主义与宣传思维,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本位,真正成为滋养心灵的营养源。相信新时代的中国高校有智慧有能力续接上我们的文化之根,从深远的传统思想中挖掘适用于今天的宝藏,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中的问题,让他们以饱满充盈的人格走向社会,成为民族复兴的栋梁

儒家思想对现代大学生仍有借鉴意义,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用其精华,发挥最大价值。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