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林业与生态文明的关系论文题目怎么写高中生

发布时间:2024-07-12 21:32:50

林业与生态文明的关系论文题目怎么写高中生

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1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过程离不开林业的支持。森林覆盖是生态环境不可缺少的组成元素。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是通过人为保护林区的生态环境,使得人类经济活动与生物多样性保持一种文明共进的状态。人类活动不再以牺牲其它生物为代价,林区内的所有动植物及相互之间的食物链关系都将被人类所保护,以此形成小环境的生态恢复。因此,在生态文明的大目标驱使下,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2林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迫使林业以恢复林区生态环境为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林分沉积、更新和开发。林区的活动以恢复生态环境为指导,通过一系列措施保证林业的经济收益,恢复林区内各种各样生态小环境走向良性循环。一个林区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够形成一个小的生态环境的恢复,全国的林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量变引发质变,使得全国生态环境收获良好的恢复成果。2林业可持续发展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当前人类生存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负面形势,此形势使得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前国家一切发展目标的首要内容。所以,尊重自然、回归自然、恢复自然、保护自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稳固水土、保持湿地面积、绿化国土资源、缩减荒漠化面积的主要手段则是森林的固碳累积。林分的沉淀,林内生物的有效保护是促进林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以保护代替开发的一种生态经济手段。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对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性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进行。表1是近几年来森林覆盖率的变化情况和几种灾害性天气的发生情况。从表中的数字可以看出,尽管森林覆盖率有所上升,但对于全国范围来说,上升的速度着实较慢,生态环境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森林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正在以微小的差跟在减少,这是一个可喜的趋势。总的来说,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适应了当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2]。3生态文明决定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分析纵观世界发展对木材的应用可以将林业的发展归结为原始应用、工业发展综合应用和林业的可持续应用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林木的应用是不同社会文明状态下,社会发展必然选择的结果。就目前而言,生态文明理念要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以生态环境恢复为目标,兼顾经济、人文、社会、生态等和谐发展,齐发共进实现共嬴。在这一形势下,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必然是多目标、多途径,以科学的管理技术来配合林分新旧更替的可持续性发展经营模式。未来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对林区内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以林分的可持续性沉积为手段,恢复林区内生态多样性,尽可能保护林区内食用链上所有生物的繁衍生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先进的管理技术实现无害化林业经营活动。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森林规划,以展示森林对环境的多种有益功能为前提,实现保护土壤、净化空气,净化水质,为林区内的动植物提供安全、优质的生境。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环境下,林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必须兼顾恢复优质的生态系统、实现林内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扩大,林产品的累积和可持续化应用,林产品的可持续化生产、增加林区覆盖率等发展功能和发展模式,从而展现森林的多重价值观。

1、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2、共建森林城市,共享绿色生活!3、人要衣装,地要绿装!4、创建森林城市,建设生态巴中!5、倡导绿色生活,共建森林城市!6、全面统筹城乡绿化,建设现代森林公园城市!7、森林巴中是我家,生态文明靠大家!8、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努力创建森林巴中!9、你添绿,我添绿,森林巴城添新绿!10、为森林城市添绿,为生态巴中添彩!11、创建森林城市 传承红军文化  12、创建森林城市 建设生态宜居新巴州 13、发展现代林业 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科学发展  14、创建省级森林城市 提升城市竞争力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5、创建森林城市 统筹城乡发展  16、创建森林城市 我知晓 我参与 我奉献  17、共建森林城市 共享生态文明

林业与生态文明的关系论文题目怎么写高中生物

1、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2、共建森林城市,共享绿色生活!3、人要衣装,地要绿装!4、创建森林城市,建设生态巴中!5、倡导绿色生活,共建森林城市!6、全面统筹城乡绿化,建设现代森林公园城市!7、森林巴中是我家,生态文明靠大家!8、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努力创建森林巴中!9、你添绿,我添绿,森林巴城添新绿!10、为森林城市添绿,为生态巴中添彩!11、创建森林城市 传承红军文化  12、创建森林城市 建设生态宜居新巴州 13、发展现代林业 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科学发展  14、创建省级森林城市 提升城市竞争力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5、创建森林城市 统筹城乡发展  16、创建森林城市 我知晓 我参与 我奉献  17、共建森林城市 共享生态文明

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1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过程离不开林业的支持。森林覆盖是生态环境不可缺少的组成元素。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是通过人为保护林区的生态环境,使得人类经济活动与生物多样性保持一种文明共进的状态。人类活动不再以牺牲其它生物为代价,林区内的所有动植物及相互之间的食物链关系都将被人类所保护,以此形成小环境的生态恢复。因此,在生态文明的大目标驱使下,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2林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迫使林业以恢复林区生态环境为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林分沉积、更新和开发。林区的活动以恢复生态环境为指导,通过一系列措施保证林业的经济收益,恢复林区内各种各样生态小环境走向良性循环。一个林区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够形成一个小的生态环境的恢复,全国的林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量变引发质变,使得全国生态环境收获良好的恢复成果。2林业可持续发展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当前人类生存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负面形势,此形势使得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前国家一切发展目标的首要内容。所以,尊重自然、回归自然、恢复自然、保护自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稳固水土、保持湿地面积、绿化国土资源、缩减荒漠化面积的主要手段则是森林的固碳累积。林分的沉淀,林内生物的有效保护是促进林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以保护代替开发的一种生态经济手段。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对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性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进行。表1是近几年来森林覆盖率的变化情况和几种灾害性天气的发生情况。从表中的数字可以看出,尽管森林覆盖率有所上升,但对于全国范围来说,上升的速度着实较慢,生态环境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森林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正在以微小的差跟在减少,这是一个可喜的趋势。总的来说,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适应了当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2]。3生态文明决定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分析纵观世界发展对木材的应用可以将林业的发展归结为原始应用、工业发展综合应用和林业的可持续应用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林木的应用是不同社会文明状态下,社会发展必然选择的结果。就目前而言,生态文明理念要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以生态环境恢复为目标,兼顾经济、人文、社会、生态等和谐发展,齐发共进实现共嬴。在这一形势下,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必然是多目标、多途径,以科学的管理技术来配合林分新旧更替的可持续性发展经营模式。未来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对林区内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以林分的可持续性沉积为手段,恢复林区内生态多样性,尽可能保护林区内食用链上所有生物的繁衍生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先进的管理技术实现无害化林业经营活动。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森林规划,以展示森林对环境的多种有益功能为前提,实现保护土壤、净化空气,净化水质,为林区内的动植物提供安全、优质的生境。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环境下,林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必须兼顾恢复优质的生态系统、实现林内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扩大,林产品的累积和可持续化应用,林产品的可持续化生产、增加林区覆盖率等发展功能和发展模式,从而展现森林的多重价值观。

林业与生态文明的关系论文题目大全高中生

并非只有百度可查,刚看了几个网页都有范文,百度容貌撞衫,自己去看看。

春季是植树造林的大好时节。与以往不同的是,人们在种树之余,还格外关注森林在应 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希望了解近年来我国增加森林碳汇的进展,还想知道普通人如何通过 种树参与碳补偿。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我国林业碳汇专家、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 司副司长李怒云。 森林碳汇具有工业减排不可比拟的优势我国森林植被总的碳储存量达11亿吨记者: 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利用森林来间接减排二氧化碳。请您谈谈森林 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李怒云:森林具有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双重功能。从减缓的方面说,增加森林就能增 加碳吸收,可以有效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反过来,破坏和减少森林就会增加碳排放。从 适应的方面说,通过森林植被的恢复,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建设防护林体 系,减少森林火灾和病虫灾害,加快优良林木选种选育等,能够增强森林自身和人类社会适 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当前人们格外关注森林的碳汇功能。这里我要特别指出,森林碳汇具有工业减排不可比 拟的优势,即成本低,综合效益好,可以真实地吸收和减少二氧化碳。为什么要强调“真实” 二字呢?因为有专家认为一些所谓的低碳工业项目在设备生产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新的二氧 化碳排放,而森林碳汇是实实在在地吸碳和减排,是促进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生 态安全,保证人类福祉的“低碳”选择。 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两个政策文件 中,我国政府把林业纳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要求全力打好“森林碳汇”这张 牌,充分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作用。 记者:您从事森林碳汇研究10多年了,请介绍一下近年来我国植树造林和森林碳汇取 得了哪些成果? 李怒云:近10多年来,中国政府投资近5000亿元,实施了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即天然林 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野生动物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大面积恢复森林植被。第 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4—2008年)结果显示,目前全国森林面积95亿公顷,森林 覆盖率达36%,提前两年实现2010年森林覆盖率20%的目标;目前我国森林植被总的碳 储存量达到11亿吨,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联合国粮农组织“2009年世界森林状况”报告称,全球的森林资源呈现下降趋势,但 亚太地区的森林是增加的,增加量主要来自中国。与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相比,中国净 增森林面积30万公顷,弥补了其他地区的森林高采伐率。 据专家估算,1980年至2005年 ,我国通过持续不断地开展植树造林和森林管理活动, 累计净吸收二氧化碳8 亿吨,通过控制毁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亿吨。 为增加森林碳汇,我国开展22项行动每个人均可“参与碳补偿,消除碳足迹”记者: 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承诺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 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国家将采取哪些措施实现这一承诺? 李怒云:国家制定并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提出林业减缓气候变化的 15项行动和林业适应气候变化的7项行动。 概括起来,这些行动通过增汇、减排、储存、替代四个途径来实现。增汇就是增加碳汇, 如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今年全国拟完成造林8000多万亩,义务植树5亿株;通过可持续 的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减排,主要是加强森林保护,减少森林碳排放。如严格控制乱 占林地等毁林活动,减少源自森林的碳排放等。储存,主要指增加木质林产品的碳储存量。 用木材部分替代铁、铝等能源密集型材料,既可增加碳储存,又可减少碳排放。替代,主要 是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记得采纳啊

哦,那座山,是我和爸爸、妈妈的家!那本是一座童山,树被山下的人们砍光了,满眼都是光秃秃的树根。那树根像一只只问天的眼睛,排满了整座山坡。到了春初,偶尔有顽皮的孩子玩火,于是山火顺着山的这边漫过山的那边,被火燎过的土地,再加上干旱少雨,就再也冒不出浓绿,于是童山整年整年地孤独着。后来,爸爸和妈妈利用在外打工积攒的钱,承包下了这座山,开始了他们艰苦的“整山”运动。春天,爸爸用大镐头刨石头坷垃,妈妈用铁锨平整,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他们硬是在坚硬的石头坷垃里刨出了一条一米多宽的山路,这山路,平平整整,曲折蜿蜒,像一条灵巧的蛇慢慢爬上山顶,从此我也享受到了“会当临绝顶,一览众物小”的乐趣。然后,爸爸妈妈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从山下挑水,移植爬山虎、葛藤、树苗、果苗,看着那一块块被分割开来整齐的山坡,爸爸妈妈的笑容比迎春花还要喜人。夏天,炎热来了,雨也大大小小,一场接着一场,此时那些在春旱折腾下活过来的小苗,早已变得绿意十足。爸爸妈妈把收集的野草野花的种子,像扬场一样撒向山头,于是,一场场雨后,土地的枯黄不见了,远看去,山整个被绿意包围了。可是,爸爸妈妈并没有时间享受这份绿意,他们又开始在后山一个水脉比较足的地方凿井,没想到这里水位很浅,凿开岩石,清冽、甘甜的水就冒出了石眼,撒着欢地奔向了山下,连山下的村民也解决了饮水问题。秋天,野草野花遍野都是,走在山林里,偶有不知名的野果子,散发着诱人的香味,让你忍不住地想摘下来吃一口,妈妈不让随便吃,怕中毒,可是有些我是认得的,譬如山瓜蒌、齐儿、野葡萄,我会偷着摘来吃,味道蛮不错的。今年雨水多,所以山北阴的地方也偶有一片片小蘑菇,像戴着草帽的小可爱,傻傻地立在那里,等着我去摘。不过,果树还没有结果,因为种植的时间还太短。冬天,我和爸爸妈妈上山捡拾落下来的枯树枝,一捆捆背下山,然后呆在山脚下的老房子里,吃着山上长出来的南瓜瓜子、落花生,喝着山上的一种野草茶,待在被树枝烧烤得暖暖的屋子里,唠嗑,看电视,打算来年的活计。听爸爸妈妈的打算,看他们时不时地相视一笑,我觉得明年那座山还会更美。哦,那座美丽的山,是我和爸爸妈妈的家!

为在广大学生中广泛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推广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实现胡锦涛主席提出的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双增”目标,日前,辽宁省绿化委员会、辽宁省林业厅、辽宁省教育厅、共青团辽宁省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活动的通知》,决定2010年以“大力植树造林,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深入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活动,主题活动共分三项。 一是组织开展“我为应对气候变化植棵树”活动。《通知》要求,各地绿化、林业、教育部门要以学校为载体,以学生为对象,广泛组织开展“我为应对气候变化植棵树”活动。各地要制定活动方案,设计活动载体,注重活动特色,广泛组织学校和学生开展植树造林、栽花种草活动,推动每一名学生每年至少种一棵树的理念和行动。具体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组织学生在学校,或在社区、公园、乡村亲手种一棵树;也可以组织学生认养认管一棵树或一小片绿地;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次绿地树木的抚育管理劳动等。各地绿化主管部门要把校园绿化列入当地义务植树和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对所在区域的学校在校园及周边绿化美化方面免费或优惠提供种苗,做好技术指导。 二是组织开展“生态文明从我做起”宣传教育活动。《通知》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真正让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课内外教学和学生生活。要求各地要印制有关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增加森林碳汇、倡导日常低碳绿色生活、建设生态文明的宣传画、宣传册,张贴在校园,发放到学生手中。学校要积极应用新的教学设备、课外读物,开展生态文明教学实践活动,让广大师生陶冶情操、学习知识、融入生活。为鼓励师生参与生态文明和绿色校园建设,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省教育厅、团省委、省青基会今年将组织开展一次全省“生态文明从我做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开展“全省青少年国土绿化知识有奖答题”活动,二是各地、各学校可积极组织开展“大力植树造林、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绘画、诗歌、摄影、动漫等作品比赛活动,对答题优胜者和评选出的优秀作品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三是组织开展绿色文明校园创建活动。《通知》明确提出,学校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各级绿化、教育部门要以校园绿化为载体,组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要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绿化美化校园活动,组织广大师生开展校园植树、栽花、种草,打造优美的读书育人环境。要利用世界地球日、世界森林日、世界湿地日、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等契机,开展植树造林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教育学生科学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尊重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理念。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省教育厅、团省委、省青基会为切实推动绿色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将建立各类学校绿色文明校园标准,每年树立一批“绿色文明校园”建设标兵。结合我省“百校千村绿化工程”,重点在全省1000所农村希望小学当中开展创建“绿色希望小学”活动,筹集社会资金用于希望小学的绿化美化,对达标的“绿色希望小学”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 《通知》强调,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活动,是青少年应对应对气候变化、改善全球生态的积极行动,是履行植树义务、参与国土绿化的有效形式,是普及生态知识、培育新型人才的重要载体。各地、各有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作,采取积极措施,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林业与生态文明的关系论文题目怎么写高中政治

哦,那座山,是我和爸爸、妈妈的家!那本是一座童山,树被山下的人们砍光了,满眼都是光秃秃的树根。那树根像一只只问天的眼睛,排满了整座山坡。到了春初,偶尔有顽皮的孩子玩火,于是山火顺着山的这边漫过山的那边,被火燎过的土地,再加上干旱少雨,就再也冒不出浓绿,于是童山整年整年地孤独着。后来,爸爸和妈妈利用在外打工积攒的钱,承包下了这座山,开始了他们艰苦的“整山”运动。春天,爸爸用大镐头刨石头坷垃,妈妈用铁锨平整,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他们硬是在坚硬的石头坷垃里刨出了一条一米多宽的山路,这山路,平平整整,曲折蜿蜒,像一条灵巧的蛇慢慢爬上山顶,从此我也享受到了“会当临绝顶,一览众物小”的乐趣。然后,爸爸妈妈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从山下挑水,移植爬山虎、葛藤、树苗、果苗,看着那一块块被分割开来整齐的山坡,爸爸妈妈的笑容比迎春花还要喜人。夏天,炎热来了,雨也大大小小,一场接着一场,此时那些在春旱折腾下活过来的小苗,早已变得绿意十足。爸爸妈妈把收集的野草野花的种子,像扬场一样撒向山头,于是,一场场雨后,土地的枯黄不见了,远看去,山整个被绿意包围了。可是,爸爸妈妈并没有时间享受这份绿意,他们又开始在后山一个水脉比较足的地方凿井,没想到这里水位很浅,凿开岩石,清冽、甘甜的水就冒出了石眼,撒着欢地奔向了山下,连山下的村民也解决了饮水问题。秋天,野草野花遍野都是,走在山林里,偶有不知名的野果子,散发着诱人的香味,让你忍不住地想摘下来吃一口,妈妈不让随便吃,怕中毒,可是有些我是认得的,譬如山瓜蒌、齐儿、野葡萄,我会偷着摘来吃,味道蛮不错的。今年雨水多,所以山北阴的地方也偶有一片片小蘑菇,像戴着草帽的小可爱,傻傻地立在那里,等着我去摘。不过,果树还没有结果,因为种植的时间还太短。冬天,我和爸爸妈妈上山捡拾落下来的枯树枝,一捆捆背下山,然后呆在山脚下的老房子里,吃着山上长出来的南瓜瓜子、落花生,喝着山上的一种野草茶,待在被树枝烧烤得暖暖的屋子里,唠嗑,看电视,打算来年的活计。听爸爸妈妈的打算,看他们时不时地相视一笑,我觉得明年那座山还会更美。哦,那座美丽的山,是我和爸爸妈妈的家!

2007年12月26日,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和国家环保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议召开。会议总结通报了2007年工作情况,研究2008年工作安排,并就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2008年环保工作思路等进行了座谈。本报今日特摘录部分代表发言,以飨读者。  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2008年3月将召开全国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审议新一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对国务院组成部门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设置,最后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审议和正式批准。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要重新考虑国家环保总局机构的调整和设置。鉴于国家(政府)职能重新界定为四大职能,国家环保总局作为负责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最高机构,同时承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两大职能,因而需要正式进入国务院组成部门(本届国务院共计28个部门,其中有4个国家委员会)。  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第一种是将目前的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国家环境保护部,作为主要“内阁成员”之一,从国家层次行使国家环境保护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两大职能;第二种是进一步改组国家环保总局,吸收与环保有关部门,恢复或成立国家环境保护委员会,类似于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实体机构,作为第5个国家委员会,可由国务院副总理兼任该委员会主任。从近期看,可先采取第一种方案,在政治上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经过一段时间实践或试行之后再来决定是否采取第二种方案,作为中期方案。但是无论哪一种形式,都要强化国家环保的两大职能,包括社会管理(环境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国家环境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最近OECD发表了《中国治理》报告,也提出类似的建议:国家环保总局是负责环境事务的主要政府机构,将其发展为一个完整的(政府)部门,进而进入政府内阁(指国务院)是一项重要的进步。这可以随之在政府内部建立一个高等级、合作性的,整合环境相关政策制定的沟通机制。从目前中国环保行政管理体制看,属于分权化为主、集权化为辅,地方管理为主、中央管理为辅的模式,这与类似于美国(作为世界大国)的集权化为主、联邦管理为辅的体制大为不同,也与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所面对的区域性、全国性乃至全球性治理问题形成尖锐矛盾。因此应借鉴美国等大国管理模式,适当平衡集中与分散、集权与分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在中国当前的国情条件下,环境治理面临巨大的挑战,“一个中国,五级半政府”,即是指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副省级政府、地市级政府、县市级和乡区政府给环境治理带来两个不对称性:一是信息不对称性,如何获得真实信息难度大,如何实行监管难度也很大。二是权力不对称性,如何有效制约和监管同级部门和四级半地方政府。为此要明确环保作为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范围与界限,至少划分3类不同产品和治理主体:全球环保(应由国家环保部、国家发改委、外交部等负责);全国及区域性环保(应由国家环保部及相关部门负责为主、地方部门负责为辅);省内地方性环保(省级及省内环保部门负责)。应当明确中央独享职能、地方独享职能,以及中央、地方共同担负和分担的职能。建立一个激励相容机制和体制:在水平方面,环保部(局)与其他部门(如发改委、建设部、水利部)激励相容;在纵向方面,中央与地方环保部门激励相容。如果新成立国家环保部,至少承担3个层次的公共服务和公共治理任务:全球性环保、全国性环保、跨区域或省域性环保。为此需要进一步扩大其人员,提高人力资本,加强机构能力建设。  应开展各省“十一五”规划战略环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陆钟武  我对2008年环保工作的建议如下:  GDP增长速度(g)与(t)之间的合理匹配问题。对各省的“十一五”规划进行战略环评,进行战略环评后要进行相应的修改,然后报国务院审批;落实科学发展观已写入党章,各地要遵循科学发展观,开展战略环评。目前,有数据显示,环评使单位GDP环境年负荷率下降,因此必须做好规划环评,才能促进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要以控制资源消耗量为突破口,树立全面的环保思路。环保工作要拓展思路,树立全面环保的思想,污染物总量控制总体不够全面,准确的提法应该是以资源消耗为重点,控制资源消耗量,完善末端治理,进行总量控制,才能调控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同时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等手段,使污染物排放量能耗减少,从源头上控制、治理污染,对资源能源进行定量管理;做好环境监督管理,和其他各部门密切配合,更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其他法律与环保法之间的配合问题。重新审视各类法律法规,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必须进行修改;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我国的环保法。

为在广大学生中广泛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推广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实现胡锦涛主席提出的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双增”目标,日前,辽宁省绿化委员会、辽宁省林业厅、辽宁省教育厅、共青团辽宁省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活动的通知》,决定2010年以“大力植树造林,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深入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活动,主题活动共分三项。 一是组织开展“我为应对气候变化植棵树”活动。《通知》要求,各地绿化、林业、教育部门要以学校为载体,以学生为对象,广泛组织开展“我为应对气候变化植棵树”活动。各地要制定活动方案,设计活动载体,注重活动特色,广泛组织学校和学生开展植树造林、栽花种草活动,推动每一名学生每年至少种一棵树的理念和行动。具体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组织学生在学校,或在社区、公园、乡村亲手种一棵树;也可以组织学生认养认管一棵树或一小片绿地;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次绿地树木的抚育管理劳动等。各地绿化主管部门要把校园绿化列入当地义务植树和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对所在区域的学校在校园及周边绿化美化方面免费或优惠提供种苗,做好技术指导。 二是组织开展“生态文明从我做起”宣传教育活动。《通知》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真正让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课内外教学和学生生活。要求各地要印制有关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增加森林碳汇、倡导日常低碳绿色生活、建设生态文明的宣传画、宣传册,张贴在校园,发放到学生手中。学校要积极应用新的教学设备、课外读物,开展生态文明教学实践活动,让广大师生陶冶情操、学习知识、融入生活。为鼓励师生参与生态文明和绿色校园建设,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省教育厅、团省委、省青基会今年将组织开展一次全省“生态文明从我做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开展“全省青少年国土绿化知识有奖答题”活动,二是各地、各学校可积极组织开展“大力植树造林、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绘画、诗歌、摄影、动漫等作品比赛活动,对答题优胜者和评选出的优秀作品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三是组织开展绿色文明校园创建活动。《通知》明确提出,学校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各级绿化、教育部门要以校园绿化为载体,组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要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绿化美化校园活动,组织广大师生开展校园植树、栽花、种草,打造优美的读书育人环境。要利用世界地球日、世界森林日、世界湿地日、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等契机,开展植树造林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教育学生科学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尊重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理念。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省教育厅、团省委、省青基会为切实推动绿色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将建立各类学校绿色文明校园标准,每年树立一批“绿色文明校园”建设标兵。结合我省“百校千村绿化工程”,重点在全省1000所农村希望小学当中开展创建“绿色希望小学”活动,筹集社会资金用于希望小学的绿化美化,对达标的“绿色希望小学”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 《通知》强调,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活动,是青少年应对应对气候变化、改善全球生态的积极行动,是履行植树义务、参与国土绿化的有效形式,是普及生态知识、培育新型人才的重要载体。各地、各有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作,采取积极措施,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生态文明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从狭义的角度讲,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并列的文明形式,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在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物质文明,将致力于消除经济活动对大自然自身稳定与和谐构成的威胁,逐步形成与生态相协调的生产生活与消费方式;生态文明下的精神文明,更提倡尊重自然、认知自然价值,建立人自身全面发展的文化与氛围,从而转移人们对物欲的过分强调与关注;生态文明下的政治文明,尊重利益和需求多元化,注重平衡各种关系,避免由于资源分配不公、人或人群的斗争以及权力的滥用而造成对生态的破坏。生态文明是对现有文明的超越,它将引领人类放弃工业文明时期形成的重功利、重物欲的享乐主义,摆脱生态与人类两败俱伤的悲剧。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自然界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现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已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生态与和谐相辅相成,没有生态,就不可能有完整意义上的和谐社会。面对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倡导生态文明是人类做出的一次理性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曾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物质生产的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 倡导生态文明,重构自然、社会与人有机进化的合理秩序,是我们思考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新视角、新境界。所以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基础的文明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全民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社会公民参与机制,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务之急。我们应结合我省实际,认真推进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区建设,大力推动以“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优美村镇”等为主要内容的“绿色文明”创建活动,鼓励企业、单位、家庭承担社会责任,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风尚,促进公民的生态意识,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建设生态文明有很重要的意义,。“生态文明”写入十七大报告,是我们党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必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产生重大影响。“生态文明”写入十七大报告,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对日益严峻、全球关注的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生态文明”写入十七大报告,使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生态文明,既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生态文明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全民动员,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并成为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单位的自觉行动。事实上,生态文明就在你我身边。我国是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乘以13亿都将是十分巨大的。 生态文明从我做起,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政府还应该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了解经济活动对生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对生态质量变化的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我们还应该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

林业与生态文明的关系论文题目大全高中生物

国庆节,一家子回到家乡。家乡的变化让我大跌眼镜。特别是那座山。山上那片让我引以为豪的绿色,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关系非常密切,森林是地球的肺,有森林地球才会呼吸,森林能制造供地球所有生物呼吸所需的氧气。有森林才会有所谓的“林业”。森林里有用的木材能提供我们生存所需的房子、家具等的原材料。森林又是众多生物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在生态学中处于基础性地位。若果将森林从地球中消灭,无异于人类的自杀行为。

一、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但是现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全社会生态建设与保护意识薄弱。一些地方与部门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上,未能很好地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唯GDP马首是瞻,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中国生态环境主要是由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的,实践中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管护的思想仍普遍存在,经济快速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生态保护管理体制不顺、机制欠健全、法制不完善。环境保护仍然是政府主导、以行政手段为主线,基础薄弱,执行力量不足。  约束机制与监督机制欠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投入(人、财、物)严重不足,环保欠账过多,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  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研究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形势,出路只有一条,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与环境,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人类。发展经济要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与承受能力,坚决禁止过度性开发、掠夺性开发;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与健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与维护人与自然相对平衡,共生共赢。浙江省杭州市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称道。环境是杭州的立市之本、优势和潜力所在,2011年1月杭州市出台了《关于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对生态型城市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杭州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具体要求:突出杭州的生态优势和战略资源,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将其融入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生态型城市,打造美丽杭州。得益于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坚定践行,近年来杭州市先后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城市、绿化模范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  自觉尊重和运用自然规律,促进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必然的,因而只能尊重、利用而不能相违背,否则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这已被无数的现实所验证。引导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以优化资源利用、提高资源产出率、降低环境污染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2012年浙江省杭州市提出要着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以十大产业为重点加快发展高端新兴产业,严格把好项目准入关。着力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强截污纳管工作。着力加强执法监管和内部管理,加快构建以乡镇、园区为重点的网格化监管体系,探索标准化执法程序,加强环境风险防控。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发展循环经济。中国生态环境主要是由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的,突出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速度与结构的相统一;必须以改善质量为关键,促进速度与质量的相统一;必须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促进速度与效益的相统一。为此必须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发展低能耗与低排放的第三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推进产品回收、再生和复用等。有中国大竹海之称的浙江安吉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为环境是安吉最大的资源,生态是安吉永久的财富,让青山绿水成为储蓄的GDP,让蓝天沃土成为永恒的不动产,让能源资源得到永续利用。通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强化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开发,把许多地方视为包袱的生态保护提升到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山区经济发展之路,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样本。  通过法制建设,推行生态补偿战略,建立补偿机制。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导向,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综合运用财税、价格等经济杠杆,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资源环境经济配套政策。通过法律法规的健全与实施,深化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要求高消耗资源型、高消耗能源型、高污染环境型企业对资源环境消耗与环境污染作出回应与经济补偿。通过配套的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履行环境损坏赔偿制度。近年来,浙江台州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出了把“山海秀丽”放在了“富裕和谐”前面的举措,体现了谋求绿色发展的价值追求。明确提出以产业链为核心,用环境整治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产业生态化。把产业转型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举措,向重污染高能耗产业开刀,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重点产业整治。近年来台州全市完成了24个重点区域的摘帽整治,医化企业数量从2000余家整合下降到目前不到200家。  建立生态文明的考核评价和硬约束机制。制度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抓紧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指标体系和推进法,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绿色GDP提了很多年,实施起来却很难,主要是没有可定量评价的标准,必须改变唯GDP马首是瞻的观念,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之中,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核法、奖惩制度,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被誉为“浙中承德、天然氧吧”的浙江磐安县倡导生态也是生产力理念,基于山清水秀的独特优势,通过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居兴县”三大战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确保磐安绿色崛起。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体系:建立注重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把资源能源节约指数、生态环境治理指数、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等生态文明指标,纳入乡镇和职能部门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  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教育,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教育,提高公众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环境意识,形成合理、理性消费的社会风尚,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针化作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珍爱自然、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截止到2011年,浙江省累计建成6个国家生态县(临安、桐庐、开化、安吉、义乌、磐安)、43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7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74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级生态村9个、省级生态乡村939个,国家园林城市22个等。按照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总体要求,以建设“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为目标,2012年8月,浙江省委、省政府联合印发《浙江省“四边三化”行动方案》,积极推进“四边区域(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等区域)”洁化、绿化、美化行动,对全省国省道公路可视范围内和铁路线路保护区内影响环境的“脏乱差”进行全面整治,并明确要求在2014年底显成效。2012年11月,一份已在征求意见中的《浙江省省级绿道网布局规划》初稿,提出到2020年,浙江有望拥有超过4000公里的绿道。这些依山傍水的绿色道路,除了是步行骑行游玩的好去处外,也可能是我们上下班的通勤之路。从2011年开始,浙江就与江苏省政府联合规划了环太湖的绿道网,目前湖州环太湖绿道主线已初具规模。  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共享生态文明成果。面对气候变化日益严峻,走低碳之路已是未来发展必然趋势,低碳经济是全球化背景下的最新国际游戏规则。我国也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做出了正式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为了实现这一承诺,我们一方面可通过国际间学术机构开展交流合作,根据国情,去伪存真,为我所用,如利用并推广应用科技成果解决现实问题,强化与之相关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另一方面重视碳汇工作,切实增强海洋、森林、草原和湿地的碳汇意识,努力构筑天然碳汇生态屏障,大力发展好蓝色海洋经济,保护和发展好森林、草原、湿地,通过发挥各自生态功能,努力完成国家增加天然碳汇、保护碳贮存、促进碳替代的重大任务,造福人民。  人类本身是大自然的一员,人类生存于自然、发展于自然,人与自然存在着对立统一的整体关系。只有全社会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才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才能真正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