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论文试用到土木工程专业吗

发布时间:2024-07-02 14:00:12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论文试用到土木工程专业吗

当然属于了,我们学校工程管理就在建筑工程学院,土木专业偏重于学有关建筑计算受力方面多一些。而工程管理偏向于学工程造价和工程项目管理,力学方面要差一些。不过在找工作时区别不大。

1、不属于土木类,按照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的规定,土木类下面有四个专业: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2、工程管理属于管理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有以下几个专业:管理科学(注:可授管理学或理学学士学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工程管理(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造价(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6000字建筑施工管理

土木专业 的,施工现场管理的,好的啊。

在这问不到的,找一些专业的论文网站吧。 而且论文最好还是自己做,马上就要进入工作岗位了,多掌握点知识没坏处的,哪怕你自己只做了3000字那也是自己的。

工程施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组织管理工作,而土木产品与一般工业产品相比,有以下一些显著的特点。产品地点的固定性:产品生根于大地,根据使用要求被分散固定于不同的地点,一旦定位,就将永久固定。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论文可用到的文献

当今时代,全球进入到经济的全球化,进入到知识经济的年代,世界上各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包括我们经济速度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提出来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我国土木工程也同样存在信息化建设问题。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以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能源交通原材料基础设施项目,以北京奥运工程为代表的各大中城市的基础设施项目,还有量大面广的城乡住宅建设项目正处在建设高潮之中,再加上我国已加入WT0,进入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实施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大战略,土木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这重要的发展机遇中肩负重任,必须把握住大课题,即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更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和素质提升。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用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信息汇集处理高新技术对传统土木工程技术手段及施工方式进行改造与提升,促进土木工程技术及施工手段不断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实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将引起土木工程企业管理方式的深刻革命,必然推动企业团队的重组及施工流程的优化,促使企业管理理念和手段的革新;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土木工程市场发展的高级阶段,必定融入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业和信息产业,从而实现土木工程的高效益、高效率。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须致力建设三大系统。  一、建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和控制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计算机、通信、控制及信息处理等技术的集成。应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设备,现代建筑师可以充分直观地展示新时代的设计理念和建筑美学,可以尽情地表达大胆的创意和神奇的构思,超越时间和空间,塑造并优化创作成果,使其创作成果达到传统创作方式无法比拟的新境界。例如以模型为对象的三维协同设计模型,采用了模块化的模型设计技术,使得设计方法从平面设计走向模型设计,由于模型设计采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从而实现了共享的集成化工作模式,设计人员(多专业)在同一个模型上工作,减少了不必要的条件传递和确认,信息资源得到了充分共享。这些信息资源将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设计、采购和施工),图形由计算机系统自动产生,使得设计人员可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优化设计方案上,设计过程更为直观形象。而以可视化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设计环境,在三维模型设计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可视化技术以及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以专家库、知识库为支撑,研究新的设计管理和设计模式,构造一个更易于操作、具备智能化的设计环境。目前许多工业项目的模型设计过程已初步应用了可视化技术,比如,实体建模,使设计过程更为直观有效,并易于修改; 可视化的设计校审,使校审更为形象,并可与设计深度交叉; 可视化的进度审核,将设计的三维模型与项目进度资源数据库相连,从项目进度资源数据库抽取信息来可视化地展现和分析项目管理的各种状态。  在施工中推广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可有效地完成用传统控制方式难以实现的高难度施工项目。例如高层建筑的垂直度的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预拌混凝土的上料自动控制; 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吊装和安装控制、整体模具的爬升和大型脚手架的提升控制; 大型桥梁悬索受力的控制; 幕墙的生产和加工控制; 高温高压的焊接质量控制; 建筑物的爆破、整体搬迁、以及沉降观测和数据采集,大型工业设施的三维空间管线布局的计算机模拟等等。信息化技术将全面革新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其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应用程度将越来越深,建筑工业化水平将越来越高。  二、建立土木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一项各行业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必须与行业技术有机结合方能发挥作用。为使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规范、有序、健康、高效地向前推进,须准确高效地制定土木工程技术应用标准和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修编标准,便于检索查询和管理有关标准,随时随地选用标准和对标准的执行进行检查验收,从而有效地推进标准化管理。  土木工程行业涉及的门类很多,例如土木工程、房屋工程、设备管线安装业、装饰装修业,以及相关的房地产业、勘察设计业、设备半成品、钢结构加工业等,包含的企业众多,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行业信息集合,其信息量非常大。没有一个规范有效的行业管理体系和高效的运作机制,将难以保证这个行业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及信息处理手段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行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方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方便有效地对行业的有关情况  进行统计分析,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提供了全新的条件与可能。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已使得全球产业信息的获得非常便利,可非常方便地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同时研讨,掌握人类最新管理成果,使得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关联的土木工程业的管理提供了前瞻性、战略性和更为科学的依据,使建筑行业管理上一个新的水平。  信息技术给实体的数字化、时间的缩短、空间的缩小,对实体本质的把握更为科学,工程项目的单件性、时代性、环境性、多要素性决定了项目信息的大规模性、变动性、多门类性,信息技术使工程成为数字工程。而数字工程的建立,使工程管理进入新阶段,包括项目融资拓宽渠道、项目策划优选优化、项目设计电脑化,项目施工管理中运筹学在工期控制上的应用,多因素分析在质量控制上的应用,动态进行投资分析等。信息化使工程管理档案化、数字化、动态化,为工程的策划和融资、设计、施工、运行和维修等全过程的管理提供便利的条件、全新方法和手段。  信息技术实现更宽范围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准确的会计管理、成本管理、融资管理、投资管理,更优化的决策管理、计划管理,更高效的项目施工管理。信息技术也使建筑师、结构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以及项目经理的信息更为丰富,为新产生的团队合作关系甚至跨国的伙伴关系提供了前提。高技术的办公环境,促进新技术的采用和人力管理理念的创新,对更有效地提高生产率提供了可能,也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升级。  关于工程项目管理,正如山西太原化学工业设计院于万里同志的文章《从国外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看国外工程项目管理》所言: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多目标、既分别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工序、多复杂又庞大的系统工程。一个大型复杂的工程项目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利用能够控制的资源(人力、机具、材料、资金、工期)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一个既定目标(进度、质量、费用)进行科学的计划和以更多的定量数据做深入动态分析,对于工程实施有效地调整控制,以尽可能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工程项目的管理必须依靠整套先进的管理理念,这种管理在国外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软件的基本功能主要有:  项目计划的编制。  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阶段以及中标授标之后的合同条件都要求承包商编制切实可行的“细化的施工进度计划”,对工程进行详细的剖析。软件对一个工程项目的所有任务做出精确的时间安排,同时还对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原材料、劳动力、设计和投资进行分析和比较,在千头万绪的任务中找出关键要紧的任务(关键线路)以及对任务做出合理的工期、人力与物力、机具等资源的安排。  项目跟踪过程。  软件对于工程进度能够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它要求项目各级管理人员根据所制定的计划和目标,要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对影响项目进展的内外部因素随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及时、连续、系统的纪录和报告并输入计算机,也就是真实、实时地反映工程进度,分析工程进度数据,及时反映工程项目的变化。  项目的分析、控制与优化。  由于管理软件实现了广义的网络技术,项目管理者根据跟踪提供的信息,对比原计划(或既定目标),找出偏差,分析原因,研究纠偏对策,实施纠偏措施。软件不但考虑时间问题还根据资源和费用进行分析求得一个时间短、资源耗费少、费用低的计划方案,并通过软件进行网络计划的优化,也就是利用时差不断改善网络计划的最初方案使之获得最佳工期、最低费用和对资源的最有效利用。软件有对工程数据与作业活动的强大过滤功能,将现行计划执行情况与目标计划进行数据库比较,然后再将滞后于目标计划的所有工作活动过滤出来,进行单独的追赶或特别跟踪。对于发现工期滞后的工作项目及时地采取补救措施,制定相应的追赶计划。对于现行超前于目标计划的工作可有意识地放慢部分超前工程项目的施工速度来降低工程成本或使总体计划更趋于合理。  三、建立土木工程基于互联网的方案优选、施工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人才招聘的企业商务贸易信息系统  互联网正在逐步深入土木工程,既在提供信息服务方面发挥越来越大、越来越广泛的作用,同时又为设计方案、施工组织方案、技术措施方案、种种合作方案有效进行比较,高效进行优化,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和水平。  通过电子邮件、互联网传递,使建筑项目和承建商、材料供应商的信息沟通有效克服招投标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同时增强透明度,推进公开化,网上招投标相当规模业务的开展将会更加规范市场行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使招投标的竞争在更广范围更高的层次上进行。  电子商务对建筑材料、机械设备、机具的采购显得更为宽范围、广领域,甚至会进入货物及其流通的细微部分,使需求方对货物的质量、价格、生产方式、供货方式、市场信誉有更深入的了解和透彻的把握。网上交易为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果、监督交易全过程提供了可能,同时还为买卖双方的合作经营伙伴关系起主导作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诚信失缺行为进行有力遏制,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人才上网,网上各专业专家组在网上会诊技术难关和质量难题,对土木工程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巨大的力量。也可以说,现代建筑企业更加依赖网上技术研发,依赖网上人才库,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企业做大做强。  利用项目管理信息平台、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系统三种体系,为项目提供了一种先进的现代化信息传递和交换手段,使项目信息共享更及时、更灵活、更广泛,并具备了实施异地交互讨论的环境,参与项目的人员在世界范围内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方便的查看项目管理信息,总部管理人员也可以同时访问其他地方项目管理信息,随时了解项目总体情况,通过这个数据库把公司本部、公司分部、施工现场、分包商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异地协同工作的环境,并可实施异地指挥和控制。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既包括建筑管理的信息化也包括建筑技术开发的信息化,建筑管理的信息化应在三个层次上展开,即在土木工程行业管理信息化、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土木工程企业管理信息化。土木工程行业管理信息化是根,体现了行业的经营特性和行业的市场特点; 土木工程企业信息化是杆,必须建立在对行业深层次的了解上,必须符合行业运作规律; 工程信息化是果。  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要与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企业的“三改一加强”相结合,与企业的科学管理、技术进步相结合,要借鉴全球信息产业推进的经验,学习各行各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成果,从产业、企业和工程实际出发,研究开发一般解决方案和个别解决方案,遵照“政府推进、市场引导、企业主体、行业突破、区域展开、稳步推进”的方针,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作用,特别是相关学会、协会要不断开拓创新,努力使自己伴随着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走进新时代,充分发挥跨行业、跨部门专家荟萃的优势,做出新的贡献。

土木工程论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方法摘要: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特点出发,结合实例,分析温度裂缝产生原因和防治措施。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TU07;TU7 文献标识码:B 目前大体积混凝土越来越多,但是温度裂缝问题还未完全解决。贵阳鑫海大厦转换层采用0 m厚混凝土整板结构,根据工程特点,运用裂缝控制理论,研究裂缝原因,提出了施工防治措施,效果较好。 1 工程概况鑫海大厦位于贵阳延安中路,占地面积:1466 m2,总建筑面积:24111 m2,地下一层,地上二十七层,建筑总高:9 m,是集商业、办公、住宅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工程结构设计选用了转换层形式。 2 转换层结构设计特征转换层结构形式:即第四层顶板为一块实心混凝土整板,将上部二十四层结构荷载过渡转换到板下框架体系。转换层标高1-1 m,板厚0 m,柱顶局部板厚4 m,转换层面积740 m2,板内上下各两层设纵横双向Ф32、@200×200钢筋网片;中间又有两层Ф22、@200×200钢筋网片;网片间@600×600设Ф22立筋,混凝土总量1640 m3,混凝土采用C50的商品混凝土。板下框架柱网尺寸:7 m×9 m-4 m×12 m不等。 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转换板按施工组织设计分两层浇筑,2 m厚C50混凝土转换板分二次浇筑,第一层先浇8 m厚,等它达到90%设计强度后,再浇第二层2 m厚混凝土。该结构符合有关规定:“结构断面最小尺寸在8 m厚以上、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的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预计超过25 ℃的混凝土,称为大体积混凝土”。该工程转换层混凝土的施工在九月中旬,日平均温度在21 ℃左右,混凝土最高温度的峰值一般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后的第三天,对混凝土浇筑后的内部最高温度与气温温差要控制在25 ℃内,以免因温差和混凝土的收缩产生裂缝。我们对混凝土质量控制指标提出如下要求:(1)采用水化热低的矿渣水泥;(2)掺入适量的1级粉煤灰;(3)混凝土在满足泵送要求的坍落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控制水灰比;(4)掺AEA微膨胀剂。由于使用的是商品混凝土,厂家采用散装硅酸盐水泥,而且贵州没有1级粉煤灰,因此,只能满足以上(3)、(4)条要求。这样对解决混凝土早期温度应力和后期收缩应力问题并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对此采取了以下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混凝土温度的计算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实际最高温度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有关。①混凝土的绝热温升:T=W×Q0×(1-e-mt)/(C×r)式中:T—混凝土的绝热温升(℃)W—每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m3),取530 kg/m3Q0—每公斤水泥28天的累计水化热,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P14表2-1,Q0=460240 J/kgC—混凝土比热7 J/(kg�6�1K0)R—混凝土容重2400 kg/m3t—混凝土龄期(天)m—常数,与水泥品种、浇筑时温度有关混凝土最高绝热温升:Tmax=530×460240/(7×2400)=28(℃)②混凝土中心温度:Th=Tj+Tmax×ζ式中:Th—混凝土中心温度 Tj—混凝土浇筑温度(℃)ζ—不同浇筑混凝土块厚度的温度系数,对1 m厚混凝土3天时ζ=36③混凝土浇筑温度:Tj=TC+(TP+TC)×(A1+A2+A3++An)式中:TC—混凝土拌合温度(它与各种材料比热及初温度有关),按多次测量资料,有日照时混凝土拌合温度比当时温度高5-7 ℃,无日照时混凝土拌合温度比当时温度高2-3 ℃,我们按3 ℃计。TP—混凝土浇筑时的室外温度(九月中旬,室外平均温度以21 ℃计)A1+A2+A3++An—温度损失系数,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P33表3-4得:A1—混凝土装卸,每次A=032(装车、出料二次数)A2—混凝土运输时,A=Q×t式中:Q为6 m3滚动式搅拌车其温升0042,混凝土泵送不计。t为运输时间(以分钟计算),从商品混凝土公司到工地约30分钟。A3—浇筑过程中A=003×60=18Tj=TC+(TP+TC)×(A1+A2+A3++An)=24+(21+24)×(064-126+18)=24+(45)×116=31 ℃则混凝土内部中心温度:Th=Tj+Tmax×ζ=31+28×36 =13(℃)从混凝土温度计算得知,在混凝土浇筑后第三天混凝土内部实际温升为66 ℃,比当时室外温度(21 ℃)高出45 ℃,必须采用相应的措施,防止大体积钢筋混凝土板因温差过大产生裂缝。温度应力计算计算温度应力的假定:①混凝土等级为C50,水泥用量较大530 kg/m3;②混凝土配筋率较高,对控制裂缝有利;③底模对混凝土的约束可不考虑;④几何尺寸不算太大,水化热温升快,散热也快。因此,降温与收缩的共同作用是引起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因素。先验算由温差和混凝土收缩所产生的温度应力σmax是否超过当时厚板的极限抗拉强度R采用公式;σmax=EaT[1-1/(coshβL/2)])s式中:E—混凝土各龄期时对应的弹性模量Et=Ec(1-e-9t)式中:e=718自然对数的底;t-混凝土龄期(天数)Ec—混凝土28天时C50的弹性模量Et=5×105 MPa(《大体积混凝土施工》P26表2-13查得)a—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0×10-5L—结构长度,本工程厚板长度L=44 m(取长度)。T—结构计算温度:前面已述该厚板最大绝热温升Tmax=26 ℃实际温升最高在混凝土浇筑后第三天T3=Tmax×ζ=26 ℃×36=82 ℃coshβ—是双曲余弦函数 H—结构厚度,本工程厚板厚度 H=8,H/L=8/44=018≤2,符合计算假设。Cx—混凝土板与支承面间滑动阻力系数,对竹胶模板,比较砂质土的阻力系数考虑,取Cx=30 N/S—混凝土应力松弛系数,由“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7-2表查得各龄期的S值。参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根据以上公式、代入本工程相应数据,算得σmax=18 MPa≤89 MPa(该混凝土30天龄期时的抗拉强度,由“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4查得),由此可知,不会因降温时混凝土收缩而引起收缩裂缝。配制混凝土时,采取双掺技术①掺高效减水剂,使混凝土缓凝,要求混凝土初凝时间大于9小时,以推迟水泥水化热峰值的出现,使混凝土表面温度梯度减少。②加AEA微膨胀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0%),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③保证混凝土浇筑速度,不产生人为冷缩。④设加强带,在加强带处微膨胀剂掺量增加为14%保温、保湿及补偿措施根据气象预报,拟浇筑三天后的平均气温为21 ℃为防止因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25 ℃而开裂,经研究、比较,在不可能降低水泥用量、掺粉煤灰及选用矿渣水泥的条件下,我们采取下列保温、保湿等保养措施。①底模:除因模板支撑结构需要,满铺100×50×2000 mm3木枋外,在木模板上满铺一层塑料薄膜,再铺一层竹胶板。在浇筑前三天,浇水湿透。②在三层与转换板之间,凡无剪力墙部位,四周用塑料编织布作围护,使板下形成一温棚,以减少空气流动,达到保温作用。③在浇筑混凝土表面12小时后,加塑料薄膜一层、麻袋二层覆盖。④设温度测试点,在有代表性的位置设测温点,随时了解混凝土浇筑后(特别是第二天)开始升、降温情况,随时准备增、减覆盖物。⑤加强对混凝土的保养,不断观察混凝土保湿状况,定时浇水保湿。在浇筑第二层2 m厚混凝土时,已为12月中旬,气温在5 ℃左右,浇筑3天后混凝土内部温度可达56 ℃,更要加强保温保湿措施。考虑到第一层混凝土板对上面第二层温度变形的约束,除认真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外,该板结构设计在2 m厚板下400 mm处设一层Ф22@200×200的钢筋网片,以防上层混凝土变形时把下层混凝土拉裂。温度测试本工程采用北京建筑技术发展中心生产的建筑电子测温仪测温。两次浇筑分别设了10个和7个测温断面,每个测温断面分别在上、中、下及覆盖层下埋设测温传感器,在浇筑混凝土后的5天内,每2小时测读一次温度,同时监测气温。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对比如下(中间断面点):天数 气温 覆盖物下 砼表面 砼中心 砼底表 理论计算3 5 8 45 3 6 84 6 3 3 6 6 55 1 6 1 6 9 36 7 8 32 7 7 8从比较表中看出,理论计算与实测数据十分接近,可以作为以后制定保温保湿措施的依据。4 结束语大体积混凝土板施工的关键是防止混凝土开裂。在不可能掺粉煤灰和不允许减少水泥用量的条件下,由于运用裂缝温度控制理论,找到影响裂缝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本工程转换板C50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经质监部门验收,未出现裂缝,施工质量优良。工程已竣工多年,经过多年实践证明,转换板没有发生裂缝,保证了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1] 叶琳昌,沈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 赵志缙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3] 徐仁祥建筑施工手册第四册,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提出-论点;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结论。  论文提纲也可以用最简单的格式和分类,简单明了地说明论文的目的、依据和意义,甚至是两句话。这种提纲往往是用于科学论文,而且在对于各种概念有相互联系而不是孤立的出来讨论的情况下。如果总要分出1、2、点来写的话,往往会变成“八股文”的模式,这样的论文往往是应付式的论文,其真正的科学价值会大打折扣。

学术堂整理了20个土木工程的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基于现代理念下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策略  2、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4、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对抗震问题的分析  5、土木工程管理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6、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7、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8、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和施工质量管理  9、土木工程施工中节能环保技术探析  10、土木工程的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应用探讨  11、土木工程施工中边坡支护技术的应用分析  12、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和施工质量管理探析  13、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的应用研究  14、边坡支护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15、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探讨  16、论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的应用  17、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与质量管理策略探讨  18、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  19、试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及对策  20、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有效应用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论文

v发个分的广泛的给梵蒂冈发多个地方给分供方广泛的各色人恶化机会见他合同也登革热分丰富的苟富贵

你们应该买了土木工程概论这本书吧,上面什么都有,我当时就是从上面找的,好多呢,1500字算什么,怕啥

土木工程概论感想1500字好说,我们去百度搜一篇,我们可以套用一下,把你想要的东西添进去。

土木工程它是建造各种工程的统称。它既指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工程设施,也指应用的材料设备和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专业技术。以下是学术堂整理的土木工程概论论文题目,希望能够给你一点建议。  1、论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2、浅析工程造价管理和工程概预算  3、房屋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讨论  4、当前中国的工程现状及其成因与建言  5、浅谈建筑工程外墙保温系统  6、论降低工程成本的途径和措施  7、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8、论文指导企鹅舞衣衣期玖巴期玖叁  9、浅谈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0、浅谈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悬臂灌筑法施I技术  11、桥面防水屋施工应用实践  12、钻孔灌注桩基础主要质量问题分析及处理办法  13、降低I程成本的途径和措施  14、关键链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5、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论文可用到的文献有

《施工技术》、《土木工程学报》还有就是EI,就是工程引文索引

毕业设计论文施工组织设计文献综述  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是对拟建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实行科学的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可以全面考虑拟建工程的各种施工条件,扬长避短,拟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确定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劳动组织和技术经济的组织措施,合理地统筹安排拟定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拟建工程按期投产或交付使用;也为拟建工程的设计方案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在技术上的科学性和实施工程上的可能性进行论证提供依据;还为建设单位编制基本建设计划和施工企业编制施工计划提供依据。施工企业可以提前掌握人力、材料和机具使用上的先后顺序,全面安排资源的供应与消耗;可以合理确定临时设施的数量、规模和用途;以及临时设施、材料和机具在施工场地上的布置方案。  如果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合理,能正确反映客观实际,符合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要求,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认真地贯彻执行,就可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取得好、快、省和安全的效果,早日发挥基本建设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0年代我们的施工组织措施采用的苏联的管理模式,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增长,我们建筑业的发展,我们的施工项目管理也不断的更科学,70到80年代施工组织设计在我国全面的推广,经过我们不断的实践、探索、研究,使之我们现在的施工组织更科学更协调,经济上更合理  以往我们强调工程开工前必须有施工组织设计,否则不得开工,但有相当多的工程虽然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但实际执行却不如人意,甚至有的根本无法实施。许多年来,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往往是由个别人编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与材料、机械、劳动力等部门的脱节,使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就先天不足,到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编制者与实施者的分离,无法起到指导作用的施工组织设计只能束之高阁。所以我们认识了不足之处对于实施方案的编制组织,现在我们采取各部门共同参与的方法,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编,使施工组织设计真正起到指导工程施工的作用。施工部署由单1转向了全面统筹工程的后续开展更顺利。  正 文  杨太生《地基与基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本书内容是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并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设计新规范、新标准编写的。全书共分十章,包括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地基中的应力计算,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土的抗剪强度与地基承载力,土压力与土坡稳定,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桩基础设计,地基处理,区域性地基等内容。本书可作为土建学科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建筑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徐 蓉《工程造价管理》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本书以贯彻国家法规、规范为指导思想,从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人手,主要介绍 工程造价管理的相关理论和计算评价方法。本书共9章:第一章介绍工程造价概论, 解释了价格、造价的基本概念;第二章介绍工程造价的组成和计价方法,及工程量清 单计价规范的有关内容;第三章至第七章分别介绍了工程项目决策、设计、招标投标、 施工和竣工决算等不同阶段中,建设过程中工程造价确定和管理的实际操作内容;第八、九章介绍工程财务和工程造价管理相关法规的内容,这是作为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工程师们所必需掌握的基本知识。  尹怡林《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本书针对建设工程清单时期广大预算人员的学习需要,介绍了建筑工程预算书的编制内容和步骤,全面叙述了消耗量定额与清单计价的定额说明及工程量计算规则,重点阐述了应用例题的详细解答与完整的建筑工程的消耗量定额预算书和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书。内容共分三部分,包括:绪论,上篇——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计量与计价,下篇——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量与计价。本书逻辑清晰,图文并茂,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关联,充分结合施工组织的实际,辅以大量实例,注重例题的合理化,支持启发性与交互式教学,力求实用。  本书与《建设工程计价依据与方法》配套使用,学习过程中需配备参考文献所列书籍。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建筑类专业的选用教材,也可作为建筑企业管理培训教材,还可作为企事业单位中高层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姚刚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3  土木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的一般规律;土木工程中主要工种工程施工方法和工艺原理;施工项目科学的组织原理以及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和应用。新的《土木工程施工》教材阐述了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论及其工程应用,在内容上力求符合国家现行规范、标准的要求,反映现代土木工程施工的新技术、新工艺及其新成就,以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在知识点的取舍上,保留了一些常用的传统工艺方法,注重纳入对工程建设有重大影响的新技术,突出综合运用土木工程施工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以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培养。教材在结构体系上有新的突破,具有创新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教材注重土木工程各专业领域知识的融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教材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结构合理,既考虑了大土木工程专业的整体性,又结合现阶段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在土木工程的框架内,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等自成体系,便于组织教学。  钱昆润等建筑施工组织与计划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本手册内容分为4大部分:一、建筑施工基础知识,包括建筑构造、施工测量、建筑材料、施工 实用结构计算;二、建筑施工技术,包括土建土施工及水暖、卫生、电器设备工程施工;三、建筑施工管理,包括定额与预算、施工组织设计、企业管理;四、建设监理知识及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最后在附录中给出了施工常用资料及数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本 规范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设部第107号《建设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按照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要求,本着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的原则制定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总结了我国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试点工作的经验,并借鉴了国外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做法。本规范批准发布前广泛征求了有关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和工程造价、招标投标管理部门的意见,对其中主要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和修改。 本规范共分五章和五个附录,包括总则、术语、工程量清单编制、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量清单及其计价格式等。  Park Yj and A H-SMechanistic Seismic Damage model for reinforced C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111,No4,2005  The progressive collapse of the building structures due to accidents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topic of civil engineering all around the The researches and designs on progressive collapse are based on accurately simulation for the failure process of whole structural However, due to the complicated material and geometric nonlinearity and large computational workload in collapse simulation for a real reinforced concrete (RC) structure, normal finite element (FE) analysis with solid elements are not feasible in collapse Hence, a fiber beam model is proposed in this work to simulate the collapse of RC The fiber beam model is firstly verified with a collapse test of a planar RC And then following the design process proposed in DoD 2005, the collapse processes of two typical Chinese 8-story RC frames with and without slabs respectively are simulated and The influence of slabs on the progressive collapse behavior of structures is studied and the result proofs that the slabs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progressive collapse resistance of   DAVIDMLEVINSON Budget busts: The influence of demand in the construction market[J]Received 25 A  A new normalized damage index for evaluation of structural damag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relation of demand and The proposed formulation combines two sources of damage: permanent deformation and strength deterioration due to cyclic loading during dynamic The new damage model is first verified for single Based on the compressive strains in the core concrete, tensile strains in the transverse hoops and a good photographic record of the component during stages of testing, damage limit states for serviceability, repairability/irrepairability and collapse are identified and correlated with the damage A global damage index is also proposed based on individual member damage indices, which uses a weighting scheme that assigns importance as a function of gravity Finally, an inelastic design spectra is recommended for code development where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ural period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response reduction factor is quantified in terms of incurred structural   结 论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扩大深度和范围,对设计图纸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做出评估,实现设计和施工技术的一体化。施工企业要建立施工组织设计总结与工法制度,扩大技术积累,加快技术转化,使新的技术成果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得到应用。  目前已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中已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建筑施工企业应大力发展与运用信息技术,重视高新技术的移植和利用,拓宽智力资源的传播渠道,全面改进传统的编制方法,使信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到核心的作用,逐步实现施工信息自动化、施工作业机器化、施工技术模块化和系统化,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增强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力,从而使企业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太生《地基与基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张雅麟《建筑施工手册》-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姚谨英《建筑施工技术》-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1  【4】 张 建《建筑材料与检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5】 李晓光《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6】 李 泉《浅谈如何准确编制概算、有效控制投资》工程经济,  【7】 姚 刚《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3  【8】 徐 蓉《工程造价管理》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9】 钱昆润 建筑施工组织与计划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10】 尹怡林《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11】 刘伊生《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12】 徐大国《 工程造价的与控制》 北京:计划出版社,2005  【13】 姚 冰《与国际接轨的全过程造价控制》 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15】 DAVIDMLEVINSON Budget busts: The influence of demand in the construction market[J]Received 25 A  【16】 Park Yj and A H-SMechanistic Seismic Damage model for reinforced C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111,No4,2005

你可以到一些网上图书馆去查,一般各个学校都会买一些数据库,我这里有一些入口,你可以去用用。在我的百度博客里

哪方面的资料啊,给个关键词才好找啊这里有相关的一些文献,大多都是论文文献,不知道有没有书,前面有点杂,后面大部分都是关于桥梁的 [2] Kim W,EIHussein M Variation of fracture toughness of asphalt concrete under low strain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1977, 11(4) :403-411 [3] Park S W,Kim Y R,Schapery R A A viscoelastic conti-nuum damage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to uniaxial behaviorof asphalt concrete Mechanics of Material, 1996, 24(4) :241-255 [4] Tsiatas G,Palmquist S M Fatigue evaluation of highway bridges Probabilistic Engineering Mechanics, 1999, 14 :189-194 [5] Li Z X,Chan T H T,Ko J M Fatigue damage model for bridge under traffic loading:application made to Tsing Ma Bridge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Fracture Mechanics, 2001, 35(1) :81-91 [1] AASHTO Guide Specification and Commentary for Vessel Collision Design of Highway Bridges[S] Washington DC: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tate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Officials, 1991, [2] Vrouwenvelder A C W M Design for ship impact according to Eurocode1,P7[C] Ship Collision A 1998, :123-131 [3] Kunz C U Ship bridge collision in river traffic,analysis and design practice[C] Ship Collision A 1998, :13-21 [4] Pedersen P T,Zhang S The mechanics of ship impacts against bridge[C] Proceeding of ISymposium Advances on Ship Collision A C 1998, [5] Menzies J B Bridge Failures,Hazards and Societal Risk[C]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Safety of B L 1996, [6] Curbach M,Nitzsche W M,Proske D The Safety of Bridges in Comparison to Other Risks[R] [7] Mastaglio L Bridge bashing Civil Engineering, 1997, 67(4) :38-40 [8] Vrouwenvelder T Stochastic Modeling of Extreme Action Event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Probabilistic Engineering Mechanics, 2000, 15(1) :109-117 [9] CIRIA Ration alisation of Safety Factors and Serviceability Factors in Structural Codes CIRIA Report63 London, 1977, [1] Khalifa M A Parametric study of cable-stayed bridge response due to traffic-induced vibration Computer and Structure, 1993, 47(2) :321 339 [2] Yener M, Chompooming K Numerical method of lines for analysis of vehicle-bridge dynamic interaction Computer and Structure, 1994, 53(3) :709 726 [3] Shan D S, Li Q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bridgesvehicles coupled vibration and the software package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1999, 34(6) :663 667 [4] Green M F, Cebon D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heavy vehicle and highway bridges Computer and Structure, 1997, 62(2) :253 264 [5] Fu C C, Hsu Y T The development of an improved curvilinear thin-wall vlasov element Computer and Structure, 1995, 54(1) :147 159 [6] Wang T L Impact in a railway truss bridge Computer and Structure, 1993, 49(6) :1045 1054 [7] Tanabe M, Yamada Y, Wakui H Modal method for interaction of train and bridge Computer and Structure, 1986, 27(1) :119 127 [8] Chompooming K, Yener M The influence of roadway surface iIrregularities and vehicle deceleration on bridge dynamic using the method of lines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1995, 183(4) :567 589 [9] Chu K H, Grag V K, Wiriyachai A Dynamic interaction of railway train and bridge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1980, 9(4) :207 236 [1] G N V Thirty Years of Modern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 1993, (16) :81-88 [2] Gang Li, Ren-Gen Zhou, Lian Duan, Wai-Fah C Multiobjective and Multilevel Optimization for Steel Frame Engineering Structure, 1999, (21) :519-529 [3] Cho, H N et Reliability-Based Optimization of Continuous Steel Box Girder Bridges Journal of the Kore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1999, 19 (1-3) :397-406 [4] Cohn, M Z ,and Dinovitzer AS Application of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1994, 120 (2) :617-650 [5] Sahin, Mehmet A The Specification and Comparison of Methodologies for the Automated Minimum Cost Design of Horizontally Curved Girder Bridge Structures U of Maryland, 1985 [6] Al-Gahtain, A Optimum Design of Welded I-Beams Subjected to Highway Bridge Loads U of Iowa, 1986 [7] Memari, A M, West, H, and Belegundu, A Methodology for Automation of continuous Highway Bridge Design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1991, V 117 (N9) [8] Al-Shaleh,Khaled S Optimum Design of Straight Steel Box Girder Bridges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994 [1] Rahal K N,Collins M P Analysis of sections subjected tocombined shear and torsion-a theoretical mode[l J] ACI SJ, 1995, 92 (4) :459-469 [2] Vecchil F J, Collins M P The Modified Compression-Field Theory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Elements Subjected to Shear ACI Structural J 1986, (2) [3] Pandit G S,Mawal M B Tests of concrete columns in torsion[J] Journal of the Structural Division,ASCE, 1973, 99 (7) :1409-1421 [4] Abdeldjelil Belarbi , Thomas T C H Constitutive laws of concrete in tension and reinforcing bars stiffened by concrete ACI Structural J 1994, 91(4) :465-474 [5] Bishara A,Peir J C Reinforced concrete rectangular columnsin torsion[J] Journal of the Structural Division,ASCE, 1968, 94 (12) :2913-2933 [1] Fahmi H M,Bresler B,Polivka M Prediction of Creep ofConcrete at Variable Temperatures[J] ACI Journal Proceed-ings, 1973, 70 (10) :709-716 [2] Takács P F Deformations in Concrete Cantilever Brihbfges:Observations and Theoretical Modelling[D] Trondheim: 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2 [3] Li Xianping,Robertson I N Long-term PerformancePredictions of the North Halawa Valley Viaduct[R]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2003, :1-203 [4] Neville A M,Dilger W H,Brooks J J Creep of Plain andStructural Concrete[M] London&New York: ConstructionPress, 1983, :1-50 [5] VLADIM R KR STEK,et Box girder bridge deflections[J] ACIConcrete International, 2006, 28 (1) :55-63 [6] Lam J Evaluation of Concrete Shrinkage and CreepPrediction Models[D] San José: San JoséState University, 2002 [1] Jens H Walther, Allan L Two dimensional discrete vortex method for application to bluff aerodynamics 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 1997, 67&68 :183-193 [2] Scanlan R H, Tomko J J Airfoil and Bridge Deck Flutter Derivatives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Division, ASCE 1971, 97(6) :1717-1737 [3] Scanlan R H, Lin W H Effects of turbulence on bridge flutter derivatives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 ASCE 1978, 104(4) :715-733 [4] AgarTJ AerodynamicFlutterAnalysisofSuspensionBridgesbyaModelTechnique Engineering S 1989, 11(2) [5] Ge Y J, Tanaka H Aerodynamic flutter analysis of cable-supported bridges by multi -mode and full -mode approaches 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 2000, 86 :123-153 [6] Larsen A, Walther J H Aeroelastic analysis of bridge girder sections based on discrete vortex simulations 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 1997, 67&68 :253-265 [7] Ge Y J Probability-based assessment and full-mode flutter analysis of cable-supported bridges against aerodynamic forces Ottawa: University of Ottawa, 1999, [8] Theodorsen T General theory of aerodynamic instability and the mechanism of flutter NACA report N496[R] Langley: US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for Aeronautics, 1935, [9] Jones N P,Scanlan R H Issues in the multi-mode aerodynamic analysis of cable-stayed bridges Proceedings of anInternortional Workshop on Technology for Hong Kong‘s Infrastructurne D Hong Kong: Commercial Press, 1991, :281-290 [10] Miyata T,Yamada H,Boonyapingo V,et Analyt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response of a very long suspension bridge under gusty wind Proceedings of the9th ICWE New Delh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Engineering, 1995, :1006-1017 [11] King J P C,Davenport A G,Larose G L A study of wind effects for the storeb lt bridge tender design BLWT-SS31- Denmark: BLWTL Research Report, 1991, [12] Matsumoto M On flutter of bluff-bodies Proceedings of the80th Birthday Symposium in Honor of PRHS Baltimor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1994, :285-294 [13] Walther J H Discrete vortex method for two-dimensional flow past bodies of arbitrary shape undergoing prescribed rotary and translational motion[D] Lyngby: Department of Fluid Mechanics,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1994 [14] Singh L,Jones N P,Scanlan R H,et Simultaneous identification of3-D aeroelastic parameters Proceedings of the9th ICWE New Delh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Engineering, 1995,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