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对国内汽车市场的分析论文题目怎么写初中

发布时间:2024-07-06 12:52:40

对国内汽车市场的分析论文题目怎么写初中

提供一些汽车营销专业的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1、自主品牌开拓国际市场(意义,策略)2、汽车自主品牌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影响3、日本汽车工业发展对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的影响4、降价对汽车消费的影响5、汽车税费对汽车消费的影响6、汽车生产企业应对危机公关的案例分析7、中高档汽车购买决策分析8、高档汽车购买决策分析9、经济型汽车购买决策分析10、国内汽车销售促销手段分析11、影响我国汽车企业发展的几大瓶颈12、奇瑞QQ轿车的销售技巧13、民营资金对推动我国的汽车产业的作用14、售后服务是建立汽车品牌的主要推动力15、本田汽车的销售技巧16、关税下调对国内汽车消费的影响17、汽车自主品牌与长远利益18、政府采购应倾向于自主品牌19、“限小”与发展经济型轿车20、加入WTO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影响

汽车制造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确定与监测研究汽车制造企业RFID采纳过程模型及应用问题研究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研究——以A企业为例构建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我国汽车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机理的研究我国汽车制造企业自主产品品牌战略研究供应链视角下柳州汽车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汽车制造企业物流运作模式选择研究

对国内汽车市场的分析论文题目怎么写

看看这个吧!汽车销售策划方案汽车营销计划编制概述 怎样来编制一个汽车营销计划?大多数的汽车营销计划,包含上图所列的各节:摘要、当前营销状况、机会和问题分析、预测、目标、营销策略、行动方案、预计的损益表和控制。 计划内容各节概述如下: 1)摘要 计划文件的开头部分应该有一个关于本计划的主要目标和建议事项的简短摘要。 2)当前营销状况 计划的这一部分提出关于市场、车辆、分销和宏观环境的背景数据。 市场状况:这部分列出为其服务的市场的数据。市场的规模和成长(以实物单位和金额体现),在市场和地区细分市场的销售量来表示。顾客需求和购买行为趋势。 车辆状况:这部分列出每一主要车辆过去几年的销售额、价格、贡献毛利和利润。 竞争状况:这部分对主要的竞争者进行分析,并逐步描述他们的规模、目标、市场份额、车辆品牌、营销战略和任何其他特征,从而恰如其分地了解他们的意图行为。 宏观环境:描述宏观环境的主要趋势?人口统计的、经济的、技术的、政治的(法律地)、社会的(文化的)--它们都与车辆的销售前景有着某种联系。 3)SWOT分析 在描述当前营销状况数据的基础上,需要在计划期内对车辆销售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和问题。 企业所面临的主要机会和威胁。机会和威胁是指能够影响企业前途的外部因素。把它们记下来,以便提出一些可能采取的行动。汽车销售经理应该对机会和威胁分类,以便对一些较重要的总是有足够的注意。 还应该分析公司的优势和劣势。优势和劣势是内部因素,与此对应的是作为外部因素的机会和威胁。公司的优势指的是公司在应用中可以获得成功的一些战略,而公司的劣势指的是公司需要加以改正的一些不足之处。 问题分析:在这一部分,公司应用机会(威胁)分析和优势(劣势)分析上的调查结果,以确定在计划中必须注意的主要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将导致随后产生的公司的目标、战略和战术。 汽车销售经理了解到的问题所在和面临着对目标作某些基本决策。这些目标将指导随后寻找战略和行动方案。 4)销售预测:在这一部分,对销售量、市场份额、利润等方面的预测。 5)目标确定: 计划应该具有一定的目标。汽车销售经理必须建立两种目标:财务目标和营销目标。 财务目标:每一个公司都在寻求一定的财务目标即投资报酬率、利润。 营销目标:财务目标必须转化为营销目标。例如: ?如果公司想赚到期200万元利润,并且它的目标利润率是销售额的2%,那么,它在销售收入上的目标必须是10000万元。 ?在2002年获得总销售收入10000万元,比去年提高30%。 ?销售量为500台车辆,它占预期的市场份额外2%。 ?经过该计划工作后,公司品牌的顾客知名度从5%上升到30%。 6)策略制定: 目标市场:高层次的家庭,着重女性购买者 定位:有最好的和最多网点的售后服务 车辆线:增添一个新品牌。 价格:价格和竞争品牌相近。 分销网点:重点在市区、郊区;努力加强对郊县市场的渗透。 销售队伍:扩大10%和导入销售管理系统。 服务:可广泛得到和迅速服务。 广告:开展一个新广告活动,直接指向支撑着定位战略的目标市场;在广告中注重服务;增加20%的广告预算。 促销:增15%的促销预算。 市场调研:增在10%的费用,以改进对顾客选择过程中的了解和掌握竞争对手的动向。 策略说明描写了汽车销售经理为了达到企业目标而将采取的策略的内容。每个要素要回答下列问题: ?将做什么? ?什么时候做? ?谁来做? ?成本为多少? 7)计划的编制:各类计划的编制,包括行动方案。它回答应该做什么?谁来做它?什么时候做?它需要多少成本? 8)预计损益表: 行动计划中,汽车销售经理应该集中说明支持该方案的预算,即列出一张实质性的预计损益表。在收入的那一方,它指出预估的销售数量和平均实现价格。在开支方面,它表明成本、营销费用,以及再细分下去的细节。收入和开支之差就是预计利润。 9)控制:计划书的最后一节控制,用以监督计划的进程。通常目标和预算按月或季来制定。上一级的经理每期都要审查这些结果,并且认出那些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部门。这些落后部分的经理必须说明发生的原因,以及他们正在采取什么行动来改进计划,以争取实现预期的目标。

对国内汽车市场的分析论文题目怎么写的

中国汽车网络营销现状及发展探讨 摘要:截止2000年底,全球已有互联网用户12亿,跨越2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互联网用户约2250万,2001年底达4000万。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加为网络营销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全球经济与贸易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已正式加入WTO的大环境下,我国汽车产品网络营销必将成为21世纪营销的重要形式之一。 1 前 言 网络营销是企业营销实践与现代信息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指企业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和手段而进行的各种营销活动(包括网络调研、网络新产品开发、网络促销、网络分销、网络服务等)的总称。简单地说,网络营销就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营销模式,是市场营销的网络化。网络营销可以使企业的营销活动始终和三个流动要素(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结合并流畅运行,形成企业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 社会成员或群体在工作、劳动、生活、娱乐等方面对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需求就形成了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需求市场。为了满足这个市场需求就驱动并产生了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和生产企业。当生产者或生产企业将其生产出来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作为一种商品推向市场,以某种方式销售给需求者(用户、消费者),并通过售后服务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便完成了一个产品产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市场和营销体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就汽车产品而言,整车产品也好,零部件产品也好,都要进入汽车市场,通过营销体系以某种销售方式销售给用户。 一、 2、汽车营销体系的探讨 在计划经济时期,汽车生产企业对其生产出来的汽车产品没有直接对用户的销售权,汽车产品由国家统购统销。 现在,中国开始进入市场经济时期,或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对于汽车产品,国家不再统购统销了,而是汽车生产企业将其汽车产品直接面向市场和用户。这样,计划经济时期的汽车销售渠道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模式,而必须建立能适应市场经济模式的新的汽车营销体系。新的汽车营销体系将有机地把汽车生产企业,经销商和用户联系在一起。由于汽车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各自经济实力的不同和营销战略的不同,汽车营销体系可有产销合一体制和产销分离体制两种模式被选择。 2.1 产销合一体制 产销合一体制的汽车营销体系,就是汽车生产企业投入财力、物力、人力组建自己的汽车销售公司、汽车直销中心、汽车直销店、汽车销售服务站等来直接销售自己的汽车产品。这种营销体制只有经济实力雄厚的大型汽车企业才能做得到。这种营销体制对于汽车生产企业来说能够完全控制自己产品的经销权,便于实施自己的营销战略,可以直接了解用户意见和信息。然而这种营销体制也使汽车生产企业的投入太大,增加了销售成本。这种体制的营销体系是属某一个企业自己的,是排它的,不能与其他企业共享。 2.2 产销分离体制 产销分离体制的汽车营销体系,就是汽车生产企业只管汽车产品的生产,不直接面对用户销售汽车产品,汽车产品的销售是由独立经营的汽车经销商直接面对用户,经销商要经营不同企业、不同品牌的汽车产品。这种体制的汽车营销体系随着汽车产量和保有量的增多,汽车市场的成熟和扩大以及大小汽车经销商队伍的形成将不断发展和完善。这种体制的营销体系可大大减少汽车生产企业的投入,降低销售成本;这种体制的营销体系,没有排它性,各企业可以共享;这种营销体系有利于汽车生产专业化,汽车销售市场化、社会化。 2.3 营销体制的选择 在中国汽车产量和保有量还不是很大、汽车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可以信任和胜任的大小汽车经销商队伍还没有形成之前,对于有经济实力的汽车生产企业选择产销合一体制的营销体系是其发展战略和营销战略的需要,也是勇于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对于已经建立产销合一营销体系的大型汽车生产企业,产销合一体制也不是唯一选择,与此同时还可以将部分产品或产量的一部分采用产销分离体制,让经销商、代理商来经销。 对于无经济实力来建立自己产销合一营销体系的小型汽车企业,似乎产销分离体制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但是,小企业也要有好的产品才有人为之代销或经销;如果产品不好就无人为之代销或经销,就会造成产品滞销和积压。于是乎,有些小厂的产品产量不大,就采取门前销售和推销员出去推销的作法。 从长远观点看,当中国汽车产量和保有量很大,汽车市场已经发育成熟,可以胜任和信任的汽车经销商队伍已经形成时,无论是大型汽车生产企

尚普咨询撰写的《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立足于我国汽车行业现状,从汽车行业的生产工艺、资源状况、下游应用市场发展情况、行业内主要企业发展情况以及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策略等多方面深度剖析,重点分析了汽车的生产、销售、市场、产品结构、竞争态势,同时还分析了对汽车项目的投资风险和投资策略。研究报告全面展示了中国汽车行业现状,揭示了汽车的市场潜在需求与投资机会。  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  全面、深刻的品牌竞争分析,除了从细分市场格局、竞争策略、SWOT分析等多个维度总结汽车品牌表现,还依托对汽车产业的深刻理解,做出了科学、完整的未来发展预测。建立在各重点细分市场上的建模回归与专家校验,并与相关产业环节进行关联分析,确保给出有价值的趋势分析与定量预测结果。[报告目录]:  第一章 汽车产品市场环境深度调查   第一节 国际宏观经济环境研究   第二节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研究   一、GDP增长研究   二、投资、消费、进出口研究   第三节 政策环境研究   第二章 汽车行业环境研究   第一节 产品所属行业概况   一、行业相关定义及分类   二、行业发展历程   第二节 汽车产品所属行业运行特点   一、行业所处生命周期   二、行业与宏观经济周期相关性   三、行业与宏观经济周期相关性研究   第三节 汽车产品定义及应用特点   第四节 汽车产业政策及产品标准   第三章 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经济运行情况   第一节 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基本情况   一、我国汽车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二、我国汽车行业市场特点分析   三、我国汽车行业技术发展状况   第二节 我国汽车市场存在问题及发展限制   一、主要问题与发展受限   二、基本应对的策略   第三节 我国汽车上游产业发展情况   第四章 2005-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主要指标监测分析   第一节 2005-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数据统计与监测   一、2005-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企业数量增长   二、2005-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从业人数调查   三、2005-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总体销售收入   四、2005-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利润总额   第二节 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最新数据统计与监测分析   一、企业数量与分布   二、销售收入   三、利润总额   四、从业人数   第三节 2005-2010年汽车市场产销率调查   一、工业总产值   二、工业销售产值   三、产销率调查   第五章 汽车产业用户分析   第一节 汽车产业用户认知程度   第二节 汽车产业用户关注因素   一、功能   二、质量   三、价格   四、外观   五、服务   第六章 2009-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2009-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结构分析   一、中外汽车竞争分析   二、汽车价格竞争分析   三、汽车成本竞争分析   第二节 2009-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2009-2010年中国汽车企业提升竞争力策略分析   第七章 2008-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重点企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A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二节 B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三节 C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四节 D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五节 E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八章 2010-2013年汽车市场发展前景预测   第一节 国际汽车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一、国际汽车市场发展前景   二、2010-2013年国际汽车市场发展预测   三、世界范围汽车中长期市场发展展望   第二节 我国汽车行业中长期预测   一、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前景   二、2010-2013年我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   三、我国汽车中长期市场发展展望   第九章 国内汽车市场深度分析   第一节 汽车市场现状分析及预测   第二节 2005-2015年供给分析及预测   第三节 2005-2015年需求分析及预测   第四节 产品消费领域与消费结构分析   第五节 汽车价格趋势分析   第十章 投资企业投资价值分析   第一节 SWOT分析   一、投资机会与风险总结   二、投资必要性与意义   第二节 投资建设方案及工艺   一、投资方案及优劣对比   二、投资建设工艺   三、投资建设建议   第三节 投资收益测算及投资建议   一、成本费用测算   二、收入测算   三、经济效益评估   四、社会效益   五、尚普咨询建议

对国内汽车市场的分析论文怎么写的

那我就不好意思了,要求加分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我国汽车产业政策作为带动中国经济的增长的支柱性产业,汽车产业政策一直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产业政策不完整。汽车是一个具有强烈外部性的产业,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将产生一系列的环保、能源、交通等相关问题,因此,一个完整的汽车产业政策应既涵盖制造领域,又涵盖环保、能源和交通等相关领域。但是我国现行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仅仅局限于汽车制造这个领域,是不完整的,无法实现如此庞大的政策需求。第二,产业政策带有极强的保护性色彩。汽车制造属于竞争性领域,政府只需要关注安全、节能、环保等外部性问题,至于由谁生产,生产什么车型,售价如何则应由企业和市场决定。但是中国长期实行严格的项目审批和目录制管理,民营资本在整车项目上面临极高的准入壁垒。尽管中国已经废止汽车《目录》,实行公告制管理,但是这一改革措施除了简化省一级的申报手续和改每年公告一次为每月公告一次外,并没有体现出减少对企业的政策控制从而放开市场竞争的意图。尽管一直被称为准轿车的吉利、悦达和中华轿车已经获准在全国销售,但是从新汽车产业政策《征求意见稿》对大型汽车集团、战略联盟的定位描述中不难看出,新汽车产业政策其实不鼓励民营资本大规模进入汽车制造业,多元化的资本进入汽车行业还将受到较强的限制。这两个问题的长期存在将导致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社会不公正和经济效率下降等后果,不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不利于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首先,将加重资源耗竭的趋势。汽车数量的迅速增加将必然导致对耕地资源需求的增加,如扩建、增建道路、增修停车场等。目前,中国家用轿车的保有量为489万辆,据估计,到2010年和2020年这一数字将分别增加到1466万辆和7200万辆,届时全国汽车保有量将高达3亿辆。假设高峰时段出车率为40%,可以推算出,这些汽车仅直接用地就为50万公顷,更为严重的是将刺激城市居民住宅郊区化,使城区面积大幅度增加,根据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这个增加值是其直接用地量的几十倍。这还不包括未来我国多达8亿的农村人口拥有的小汽车所带来的耕地浪费。而耕地资源属于“生存资源”,即人类生存最不可缺少的因素。若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盲目鼓励产业增长,不充分考虑该产业发展与耕地资源的关系,我国是必将面临生存问题的严重挑战。此外,我国的能源储备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自1993年开始,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现在我国石油消费的1/3依赖进口。过分依赖进口,将严重危及国家的石油安全,而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和汽车进入千家万户无疑将加速这一趋势。2000年我国机动车所消耗的石油约占全国总石油消费的1/3,而据预测,2010年和2020年我国机动车的燃油需求将直线上升,分别达到将占当年全国石油总需求的43%和57%因此,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与缓解能源消耗是汽车产业政策不容回避的一对矛盾。其次,小汽车产品的消费具有外部性,即空气和噪音等污染。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市区,机动车排放已经成为污染物的第一大污染源。据国家环保总局预测,2005年我国机动车尾气排放在城市大气污染中的分担率将达到79%左右,城市污染正从煤烟型污染向汽车尾气型污染转化。我国汽车排放污染大的原因除人口密度大,汽车数量剧增外,最重要的原因是长时期的高度保护政策导致的我国汽车生产技术和环保标准落后、汽车性能差、使用年限过长、车用燃油品质差等问题。资料显示,我国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比大多数发达国家落后近10年,并且执行情况参差不齐。即使是达到我国排放标准的汽车,其排放的一氧化碳数量也是欧洲车辆的两倍左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排放数量是欧洲车辆的3倍以上。与美国标准相比,我国一氧化碳排放量上限高出56%,氮氧化物高出32%,碳氢化合物则高出3倍以上。而大气污染的成本及其造成的损失是极其高昂的。据世界银行估计,因空气污染导致的医疗成本增加以及工人生病丧失生产力使中国GDP被抵消掉5%因此,若将环境保护问题置于汽车产业政策之外,汽车产业增长所带动的经济增长将只是繁荣的幻象。二、不利于实现社会进步首先,高度保护性的产业政策不利于实现社会公正。近年来,小汽车产业的利润占机械行业的利润近六成,被称为带动中国GDP增长的支柱产业。但是这一高额利润是在政府保护性政策创造的不公平竞争当中通过垄断获得的,并且绝大多数留在该产业内部,以该产业工人的高额工资和高福利的形式出现,广大消费者利益没有得到体现。相比之下,中国家电业的市场化程度远高于汽车产业,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海尔、长虹等企业的利润率很低,但整个民族从自由竞争实现的低价优质服务的产品中获益,社会财富得到了公正的分配。此外,由于审批制是同权力结合在一起的,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等基本被少数权力部门和个人控制,项目在高度垄断、封闭的状态下层层审批,缺乏有效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寻租活动由此产生,导致财富分配不公,社会风气败坏。汽车产业如果不能在一个完全市场化的平台上进行公正竞争,那么其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意义就是让人怀疑的,更有可能是社会资源的一种巨大浪费和财富分配的不公。其次,不完整的产业政策影响社会发展。由于城市规划不合理,公共交通严重滞后,交通管理不善等问题,在汽车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汽车产业发展乃至全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自80年代以来,全国31座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大部分交通流量负荷接近饱和,有的城市中心地区交通已接近半瘫痪状况,特大城市市区机动车平均时速已由过去的20公里左右下降到现在的12公里左右,相当于自行车的行驶速度。我国每年因交通拥堵,交通效率下降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运输和交通效率的下降还加大了财政负担,仅北京2003年缓解交通拥堵的投入就高达350亿元;同时,交通事故有增无减。近年来我国交通事故死亡率高居世界第一,2003年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人死于交通事故,同年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受理的一般以上交通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亿元;此外,交通拥堵带来的汽车怠速运转还加重了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因此,如果产业政策与城市和交通规划长期不配套,交通拥堵问题将进一步严重阻碍社会进步与发展。三、不利于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有人说,发展汽车产业,特别是小汽车工业可以带动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因此,在其还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情况下应对其进行保护。但事实上,我国汽车产业落后的现状正是长期进行高度保护的后果。保护幼稚产业的确是扶持产业成长和发展的一种政策。因为,由关税等保护政策造成的损失可能只是一种短期的损失,假如本国的新生产业能够因此而在不太长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实现规模经济,成为成熟产业并能与国外产业相竞争,那末这种以短期损失来换取长期利益的政策措施是可取的。我国高度的保护性的汽车产业政策是中国在即定历史条件下做出的选择,也确实推动了汽车产业在较短时期内迅速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并不主张限制民间资本参与竞争,相反其暗含的前提条件是国内的公平竞争。只有在这个前提条件下,该产业才有可能不断进行创新,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并最终成长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成熟产业。否则将无法实现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和经济成长的长远利益。另一方面,这种保护政策通常由于存在以下问题而导致全社会经济效率下降:第一,幼稚产业的选择问题。对于幼稚产业标准的界定至今在经济学理论界尚无一个统一的观点,现有的若干种标准又大多难以量化和进行具体操作,所以各种产业均以幼稚产业为名争取保护和政策倾斜。在各国经济实践中,更为常见的现象是“假幼稚产业”得到了保护。所谓“假幼稚产业”,即这些工业最初受到保护,然而却由于与保护无关的因素使之变得具有竞争力。因此对其保护表面获得了成功,实际上意味着社会资源的浪费。第二,幼稚产业的保护期限问题。保护幼稚产业理论的提出者李斯特认为保护期应以30年为最高界限。如果幼稚产业已经成长起来并实现了规模经济后,政府就应及时取消保护政策,使该产业充分参与市场竞争,通过有效、公平的竞争和价值规律的作用促使其进行创新,并在创新中发展壮大。这就意味着,保护政策成功并促进GDP增长的前提是政府具有高超的经济决策能力。但事实上,政府通常并不拥有这种能力,加之保护惯性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存在,暂时性的保护通常成为永久性保护,被保护产业一味依赖政策倾斜而不是提高生产效率来提高利润率,产业丧失发展动力,一直处于幼稚状态,无法实现提高经济效率,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目标。中国的汽车产业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保护仍然是幼稚产业即是很好的例证。同时,由于保护导致的垄断会带来高额垄断利润,从而社会资本会从生产效率高但利润率低于被保护产业的利润率的部门中转移出来,投入被保护产业。这样,社会资本被配置到了低效率部门,导致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社会生产力水平下降,经济的持续性增长无法实现。四、结论从我国目前现状来看,汽车产业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已经明显地受制于制造业之外的因素,如环保标准、能源供给、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行政审批等,而一部《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无法实现如此庞大的政策需求。因此,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迫切需要向一部完整的、鼓励公平竞争的《汽车产业政策》过渡,需要将以下因素纳入其中。竞争公平化。我国汽车产业缺乏竞争,实际上是说缺乏公平有效的竞争。只有进一步放宽产业政策,降低准入壁垒,鼓励多种经济成分的资本参与汽车制造业,才能尽快增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活力,才有可能迅速提高我国汽车产品的技术水平和服质量。用地集约化。目前,有些决策者和规划师效仿某些西方国家的功能区化型的用地方式,其实这种方式在西方国家已经开始被怀疑和抛弃,因为这必然导致出行量的增加和出行距离的加长。《后汽车时代的城市》的作者莫什·萨迪夫敏锐地指出,西方国家的以小汽车为中心的交通发展模式,使他们陷入了“拥有小汽车→多修路→出行距离远→更依赖小汽车”的恶性循环中,颇有骑虎难下之势。这些国家中已有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呼吁重新审视汽车产业政策,提倡居住与交通集约化。而中国已有的城市结构基本上是功能混合型的用地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因此西方国家开始看好中国的混合型用地方式,提出“紧凑城市”的概念。我国应该坚持紧凑的、混合型的城市用地方向,具体地说,除个别特殊的分区外,城市的分区应该包含居住、商业、娱乐、工业、卫教等多种用地成分,而且各个成分按合理的比例搭配。这样就使大部分的日常出行可在分区内进行,从而减少了出行距离。出行公交化。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角度而言,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改善整个人类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人和物的移动只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而人和物的移动方式多种多样,小汽车只是其中的一种,而且是成本最高的一种,公共交通则是成本最低的。现在世界各国人口高密度的城市都采用高征税(包括牌照税、汽车税等)、高收费(进入某些地区要收费,停车车位要收费等)的办法限制小汽车交通模式,并向公交运行模式倾斜。中国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路向不能倚重于人均占道面积多、停车面积大的小汽车模式,而应采用占道面积少、运量大、速度快的新型公交运送模式,将小汽车作为交通辅助工具,由轨道公交工具承载起现代都市的客流。因此,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设置公交专用道,加大公交管理的高科技含量,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在大城市则应该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干、普通地面公交为补充,各种客运交通方式有机衔接的现代化立体公交体系。调整场站布局,改善公交、地铁衔接系统,方便换乘,为市民提供快捷、方便、安全、舒适的出行服务,大幅度提高公交出行比例。本来想在给你一篇参考的,好像放不下了,这样吧,我把网站给你。你去参考一下。中国汽车业战略分析与思考 战略,在商界一般指指导商战全局的计划和策略。首先要确定战略目标和最终的竞争对手,才能依据竞争双方经济、政治、心理、地理等因素,照顾商战全局各方面、各阶段之间的关系,规定无形、有形力量的准备和运用,诸如决策、管理、经营、销售力量的建设,设施装备和商品的生产储备,战略动员,基本作战方向的确定,战区的划分,作战方针和作战指导原则的制定之类的问题。战略和战役之间的关系,战役和战术之间的关系,作为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受到方法论的控制。随着竞争力量对比的变化和商战发展的进程,战略需要进行阶段性转变。 中国汽车业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尚普咨询撰写的《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立足于我国汽车行业现状,从汽车行业的生产工艺、资源状况、下游应用市场发展情况、行业内主要企业发展情况以及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策略等多方面深度剖析,重点分析了汽车的生产、销售、市场、产品结构、竞争态势,同时还分析了对汽车项目的投资风险和投资策略。研究报告全面展示了中国汽车行业现状,揭示了汽车的市场潜在需求与投资机会。  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  全面、深刻的品牌竞争分析,除了从细分市场格局、竞争策略、SWOT分析等多个维度总结汽车品牌表现,还依托对汽车产业的深刻理解,做出了科学、完整的未来发展预测。建立在各重点细分市场上的建模回归与专家校验,并与相关产业环节进行关联分析,确保给出有价值的趋势分析与定量预测结果。[报告目录]:  第一章 汽车产品市场环境深度调查   第一节 国际宏观经济环境研究   第二节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研究   一、GDP增长研究   二、投资、消费、进出口研究   第三节 政策环境研究   第二章 汽车行业环境研究   第一节 产品所属行业概况   一、行业相关定义及分类   二、行业发展历程   第二节 汽车产品所属行业运行特点   一、行业所处生命周期   二、行业与宏观经济周期相关性   三、行业与宏观经济周期相关性研究   第三节 汽车产品定义及应用特点   第四节 汽车产业政策及产品标准   第三章 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经济运行情况   第一节 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基本情况   一、我国汽车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二、我国汽车行业市场特点分析   三、我国汽车行业技术发展状况   第二节 我国汽车市场存在问题及发展限制   一、主要问题与发展受限   二、基本应对的策略   第三节 我国汽车上游产业发展情况   第四章 2005-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主要指标监测分析   第一节 2005-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数据统计与监测   一、2005-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企业数量增长   二、2005-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从业人数调查   三、2005-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总体销售收入   四、2005-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利润总额   第二节 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最新数据统计与监测分析   一、企业数量与分布   二、销售收入   三、利润总额   四、从业人数   第三节 2005-2010年汽车市场产销率调查   一、工业总产值   二、工业销售产值   三、产销率调查   第五章 汽车产业用户分析   第一节 汽车产业用户认知程度   第二节 汽车产业用户关注因素   一、功能   二、质量   三、价格   四、外观   五、服务   第六章 2009-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2009-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结构分析   一、中外汽车竞争分析   二、汽车价格竞争分析   三、汽车成本竞争分析   第二节 2009-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2009-2010年中国汽车企业提升竞争力策略分析   第七章 2008-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重点企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A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二节 B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三节 C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四节 D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五节 E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八章 2010-2013年汽车市场发展前景预测   第一节 国际汽车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一、国际汽车市场发展前景   二、2010-2013年国际汽车市场发展预测   三、世界范围汽车中长期市场发展展望   第二节 我国汽车行业中长期预测   一、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前景   二、2010-2013年我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   三、我国汽车中长期市场发展展望   第九章 国内汽车市场深度分析   第一节 汽车市场现状分析及预测   第二节 2005-2015年供给分析及预测   第三节 2005-2015年需求分析及预测   第四节 产品消费领域与消费结构分析   第五节 汽车价格趋势分析   第十章 投资企业投资价值分析   第一节 SWOT分析   一、投资机会与风险总结   二、投资必要性与意义   第二节 投资建设方案及工艺   一、投资方案及优劣对比   二、投资建设工艺   三、投资建设建议   第三节 投资收益测算及投资建议   一、成本费用测算   二、收入测算   三、经济效益评估   四、社会效益   五、尚普咨询建议

这个你看看~~好的话加分哈~有人对世界汽车巨头瓜分中国市场提出了自己的忧虑,认为中国汽车若不能独立发展,而只是企图以市场换技术,最后只能沦为世界汽车巨头的加工厂,永远不可能在世界市场上与其并驾齐驱。更严重的是,以低廉的劳动力换来的投资必将不会长久,一旦出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市场,跨国巨头马上就会进行产业转移,那时,中国汽车业就会被抽空,拉美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未来,这种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一、中国汽车面临诸多挑战虽然,“入世”对汽车生产与消费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六年里,中国本土的汽车工业并没有迅速成长壮大。尽管入世后中国汽车市场空前活跃,汽车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跃式发展,中国汽车业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数字背后的隐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汽车产量在5年内增长3倍,世界排名从第8位跃至前3位。中国国内汽车贸易出口额自2001年起每年增长15%,2005年达200亿元。2005年,中国汽车进口贸易额超过180亿美元。目前,中国的汽车和零部件合资合作企业已有800多家,累计资本约960亿美元。2006年7月1日,我国进口汽车关税从28%降低至25%,我国加入世贸时有关汽车及其零部件降税的承诺已经全部兑现,并成为世界汽车工业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汽车企业有充分理由对已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2006年前三个季度,虽然自主品牌的国产车销售量近两年逐步提高,但自主品牌轿车仍只占市场的两成左右;加上产品都是中低档轿车,销售额占市场不到一成;我国汽车进口量远远大于出口量,可出口额只有进口额的1/10。目前国际汽车巨头依然占领了3/4的中国市场,这些喜人的数字背后依然存在着不足,繁荣景象背后暗藏忧患:尽管汽车产量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日本,中国仍不是一个汽车强国。(二)自主创新成发展短板入世后,我国汽车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繁荣的市场,但在5年间,用市场换技术并未让中国汽车得到更多的实惠,中国汽车产业仍不能自立。我国汽车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主要体现在载货汽车上,而轿车方面的自主品牌缺乏竞争力。自主创新的匮乏,依然是目前我国汽车的短板。中国汽车制造业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提升自主产品开发能力,必须逐步积累完善产品开发流程。当前,国内生产和销售的轿车大部分是依靠技术引进和合资开发的国外品牌,实质上只是世界汽车巨头的“组装车间”。2000年我国汽车工业的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达到最高,为9%,2001年下降为38%,之后几年变化不大。面对如此低的自主研发经费比例,有专家认为,入世后汽车零部件的价格更便宜,企业可以实行全球化采购,并且通过与跨国公司开展合作,用最低的成本获取先进的技术,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但若不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就只能掌握在外方手里。(三)品牌未能形成竞争力汽车销量在经历了5年的“井喷”之后,中国将迎来第一次的换车高潮。面对日益繁荣的市场,中国汽车的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依旧没有形成,品牌忠诚度已成为国产车的现实之忧。“在车市井喷的2002年,汽车厂家降价至少有29次;2003年,先后60余次的降价涉及了国产车的全部品牌,近三分之二的进口车也大幅降价;如今降价的频次早就超出了消费者的预期。”汽车市场专家且小刚说。降价的幅度不断的加大,消费者无疑尝到了不少甜头。同时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却削弱了。“降价太频繁,不注重培养品牌忠诚度,只能是得到眼前的利益,提高暂时的销量。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提高客户的忠诚度,这意味着更高的收入和更低的风险。”且小刚说。(四)出口规模亟待翻番入世后,中国汽车出口也迎来了机遇。从2006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情况来看,经过5年的蓬勃发展,我国汽车出口正在改变以国有企业为主渠道的局面,中外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汽车出口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据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国有企业汽车出口金额和出口数量占比分别为8%和7%;2005年为5%和4%。民营企业名列出口金额占比7%,出口数量占比6%,均比去年有所增加。国外一些研究机构也认为,尽管目前中国汽车还不能和欧洲、美国汽车形成竞争,但这种竞争的形成只是个时间问题,中国汽车批

飞速发展,前景好价格低廉,国内竞争相对弱小。发展空间巨大技术低下。油价问题。国家政策。、保险、销售、售后、装潢、美容、用品超市、二手交易等。

对国内汽车市场的分析论文怎么写的啊

在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汽车之家今日举行的“破局与变革—全球汽车产业创新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致辞中表示:未来3-5年间,将是中国汽车行业共克时艰的时刻。辛国斌表示,今年以来,在工信部划定的工业42个大行业分类中,有39个类别保持增长,唯有汽车行业出现连续下滑。根据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中国机动车保有量为5亿辆,机动车数量与美国旗鼓相当。辛国斌表示,尽管中国汽车产业受到挑战,但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基础优势依然存在,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变革与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这个你看看~~好的话加分哈~有人对世界汽车巨头瓜分中国市场提出了自己的忧虑,认为中国汽车若不能独立发展,而只是企图以市场换技术,最后只能沦为世界汽车巨头的加工厂,永远不可能在世界市场上与其并驾齐驱。更严重的是,以低廉的劳动力换来的投资必将不会长久,一旦出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市场,跨国巨头马上就会进行产业转移,那时,中国汽车业就会被抽空,拉美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未来,这种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一、中国汽车面临诸多挑战虽然,“入世”对汽车生产与消费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六年里,中国本土的汽车工业并没有迅速成长壮大。尽管入世后中国汽车市场空前活跃,汽车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跃式发展,中国汽车业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数字背后的隐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汽车产量在5年内增长3倍,世界排名从第8位跃至前3位。中国国内汽车贸易出口额自2001年起每年增长15%,2005年达200亿元。2005年,中国汽车进口贸易额超过180亿美元。目前,中国的汽车和零部件合资合作企业已有800多家,累计资本约960亿美元。2006年7月1日,我国进口汽车关税从28%降低至25%,我国加入世贸时有关汽车及其零部件降税的承诺已经全部兑现,并成为世界汽车工业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汽车企业有充分理由对已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2006年前三个季度,虽然自主品牌的国产车销售量近两年逐步提高,但自主品牌轿车仍只占市场的两成左右;加上产品都是中低档轿车,销售额占市场不到一成;我国汽车进口量远远大于出口量,可出口额只有进口额的1/10。目前国际汽车巨头依然占领了3/4的中国市场,这些喜人的数字背后依然存在着不足,繁荣景象背后暗藏忧患:尽管汽车产量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日本,中国仍不是一个汽车强国。(二)自主创新成发展短板入世后,我国汽车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繁荣的市场,但在5年间,用市场换技术并未让中国汽车得到更多的实惠,中国汽车产业仍不能自立。我国汽车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主要体现在载货汽车上,而轿车方面的自主品牌缺乏竞争力。自主创新的匮乏,依然是目前我国汽车的短板。中国汽车制造业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提升自主产品开发能力,必须逐步积累完善产品开发流程。当前,国内生产和销售的轿车大部分是依靠技术引进和合资开发的国外品牌,实质上只是世界汽车巨头的“组装车间”。2000年我国汽车工业的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达到最高,为9%,2001年下降为38%,之后几年变化不大。面对如此低的自主研发经费比例,有专家认为,入世后汽车零部件的价格更便宜,企业可以实行全球化采购,并且通过与跨国公司开展合作,用最低的成本获取先进的技术,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但若不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就只能掌握在外方手里。(三)品牌未能形成竞争力汽车销量在经历了5年的“井喷”之后,中国将迎来第一次的换车高潮。面对日益繁荣的市场,中国汽车的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依旧没有形成,品牌忠诚度已成为国产车的现实之忧。“在车市井喷的2002年,汽车厂家降价至少有29次;2003年,先后60余次的降价涉及了国产车的全部品牌,近三分之二的进口车也大幅降价;如今降价的频次早就超出了消费者的预期。”汽车市场专家且小刚说。降价的幅度不断的加大,消费者无疑尝到了不少甜头。同时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却削弱了。“降价太频繁,不注重培养品牌忠诚度,只能是得到眼前的利益,提高暂时的销量。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提高客户的忠诚度,这意味着更高的收入和更低的风险。”且小刚说。(四)出口规模亟待翻番入世后,中国汽车出口也迎来了机遇。从2006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情况来看,经过5年的蓬勃发展,我国汽车出口正在改变以国有企业为主渠道的局面,中外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汽车出口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据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国有企业汽车出口金额和出口数量占比分别为8%和7%;2005年为5%和4%。民营企业名列出口金额占比7%,出口数量占比6%,均比去年有所增加。国外一些研究机构也认为,尽管目前中国汽车还不能和欧洲、美国汽车形成竞争,但这种竞争的形成只是个时间问题,中国汽车批

尚普咨询撰写的《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立足于我国汽车行业现状,从汽车行业的生产工艺、资源状况、下游应用市场发展情况、行业内主要企业发展情况以及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策略等多方面深度剖析,重点分析了汽车的生产、销售、市场、产品结构、竞争态势,同时还分析了对汽车项目的投资风险和投资策略。研究报告全面展示了中国汽车行业现状,揭示了汽车的市场潜在需求与投资机会。  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  全面、深刻的品牌竞争分析,除了从细分市场格局、竞争策略、SWOT分析等多个维度总结汽车品牌表现,还依托对汽车产业的深刻理解,做出了科学、完整的未来发展预测。建立在各重点细分市场上的建模回归与专家校验,并与相关产业环节进行关联分析,确保给出有价值的趋势分析与定量预测结果。[报告目录]:  第一章 汽车产品市场环境深度调查   第一节 国际宏观经济环境研究   第二节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研究   一、GDP增长研究   二、投资、消费、进出口研究   第三节 政策环境研究   第二章 汽车行业环境研究   第一节 产品所属行业概况   一、行业相关定义及分类   二、行业发展历程   第二节 汽车产品所属行业运行特点   一、行业所处生命周期   二、行业与宏观经济周期相关性   三、行业与宏观经济周期相关性研究   第三节 汽车产品定义及应用特点   第四节 汽车产业政策及产品标准   第三章 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经济运行情况   第一节 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基本情况   一、我国汽车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二、我国汽车行业市场特点分析   三、我国汽车行业技术发展状况   第二节 我国汽车市场存在问题及发展限制   一、主要问题与发展受限   二、基本应对的策略   第三节 我国汽车上游产业发展情况   第四章 2005-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主要指标监测分析   第一节 2005-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数据统计与监测   一、2005-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企业数量增长   二、2005-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从业人数调查   三、2005-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总体销售收入   四、2005-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利润总额   第二节 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最新数据统计与监测分析   一、企业数量与分布   二、销售收入   三、利润总额   四、从业人数   第三节 2005-2010年汽车市场产销率调查   一、工业总产值   二、工业销售产值   三、产销率调查   第五章 汽车产业用户分析   第一节 汽车产业用户认知程度   第二节 汽车产业用户关注因素   一、功能   二、质量   三、价格   四、外观   五、服务   第六章 2009-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2009-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结构分析   一、中外汽车竞争分析   二、汽车价格竞争分析   三、汽车成本竞争分析   第二节 2009-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2009-2010年中国汽车企业提升竞争力策略分析   第七章 2008-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重点企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A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二节 B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三节 C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四节 D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五节 E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八章 2010-2013年汽车市场发展前景预测   第一节 国际汽车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一、国际汽车市场发展前景   二、2010-2013年国际汽车市场发展预测   三、世界范围汽车中长期市场发展展望   第二节 我国汽车行业中长期预测   一、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前景   二、2010-2013年我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   三、我国汽车中长期市场发展展望   第九章 国内汽车市场深度分析   第一节 汽车市场现状分析及预测   第二节 2005-2015年供给分析及预测   第三节 2005-2015年需求分析及预测   第四节 产品消费领域与消费结构分析   第五节 汽车价格趋势分析   第十章 投资企业投资价值分析   第一节 SWOT分析   一、投资机会与风险总结   二、投资必要性与意义   第二节 投资建设方案及工艺   一、投资方案及优劣对比   二、投资建设工艺   三、投资建设建议   第三节 投资收益测算及投资建议   一、成本费用测算   二、收入测算   三、经济效益评估   四、社会效益   五、尚普咨询建议

求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及其前景论文一篇 在WTO架构下,中国汽车工业能否持续增长,取决于其国际竞争力的强弱。笔者认为,基于汽车工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呈现的新特征,应该把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作为制定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要着眼于中国汽车工业国家竞争优势的构筑。这是因为: 1、斯密指出,“┅┅分工的范围必然总是受到交换能力的限制,换言之,即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⑷在WTO架构下,中国汽车市场真正成为世界汽车市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然导致汽车工业及其相关产业之间的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化。一个汽车厂商甚至整个汽车工业都无法在一个自己可控制的区域内创造出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或产品组合。中国的汽车工业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必须依赖于政府、社会、相关行业及支持性行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才能生产出满足国际消费者偏好的拳头汽车产品组合。2、发达国家正在设置更高的汽车产品技术壁垒和环境壁垒,以占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并保护本国的市场。尽管发达国家的企业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某些技术,但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并不能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技术,如汽车新产品研发技术、关健系统总成制造技术等。于是,发展中国家在汽车市场竞争中将会长期处于不利地位。3、发达国家在实现汽车工业现代化之后,正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自己的汽车工业,使得他们的汽车工业日益信息化、知识化。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尚未实现汽车工业现代化,现在又面临着汽车工业信息化、知识化的挑战。单独依靠一个汽车厂商,不可能自主地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汽车工业,很难应对跨国垄断汽车集团的强有力挑战。二、构筑中国汽车工业国家竞争优势的路径依赖波特强调,“政府的政策其重要性不在于政策本身,而在于它对钻石体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⑸ 因此,政府应当通过改善汽车工业的“钻石体系”结构,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同时,汽车厂商作为汽车工业的微观基础,应当为国家竞争优势的构筑做出自己的贡献。(一)推动汽车工业制度良性变迁不少人强调技术创新对于汽车工业发展的强大作用。但是它是以制度不起作用、不存在交易费用为前提的。必须认识到,技术创新的绩效受一定的制度安排制约。诺斯指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增长的关键要素;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就在于发展了一种有效率的经济组织。”⑹因此,中国汽车工业国家竞争优势的构筑最终是由制度决定的。1、推动汽车工业宏观管理体制创新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汽车工业是为数不多的政府长期实行严格行政审批的领域。政府通过实行“目录制”来控制新汽车厂商准入、现有汽车厂商投融资以及汽车产品市场准入等微观市场行为。行政审批机制长期僭越市场机制,造成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缓慢且缺乏活力。目前国家经贸委已经用所谓“公告制”取代目录管理。然而,公告制的基础仍是目录管理,其本质并没有改变。应当加快推出汽车产品“型式认证”制度,尽可能地让汽车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复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