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论文题目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6 07:48:05

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论文题目怎么写

忧郁症的预防;怎样增强自己的自信心;精神分裂症的最佳监护方法 ;自卑也是一种“病 ”。

这三个题目都还是比较可以,就是你的问题都稍微有点大了,如果能再具体点就更好了,像第三个问题儿童发展中,这个儿童的概念太大了范围广了,缩小点好,我个人认为第二个题目还不错,但把范围缩小点了更好````如缩小到某个小学,但这个小学最好不要是专为农民工孩子设的小学```那样就体现不出城市中的小学了`

健康论文题目有很多,这要根据自己所从事的心理健康的研究方面去做出题目,根据自己所研究的内容,成果过程来定题目,因为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要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去概括这样的心理健康的题目,一般是关于心理健康,尹如何引导人走出阴影?动能方面的这方面的题目很多,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做出合理的题目

本人认为3相对好写,原因是1和2需要大量的调查数据来支持论点,而这些数据不能乱编,这样会增大难度和成本(本人就空间中接到过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为写论文的付费调查的短消息,为采纳后付费50元RMB)3可供参考的文献较多,不需调查数据支持论点

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论文题目怎么写的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一、青少年的主要心理特点(1)叛逆心理在这一时期一般对外界的说教和压制十分反感和抵制。(2)情感丰富但是不稳定青春期的发育不成熟,往往表现为青少年易动感情、情感比较强烈,遇事容易激动,同时存在多种情绪状态。(3)生理上,是发育的又一高峰,尤其性迅速发展迅速成熟,青春期生理、心理迅速发育,开始出现朦胧的性欲望及与此相联系的一系列内心体验。出现对异性向往同时又表现对异性交往既敏感,又惊惧、既好奇,又羞怯,心理发育与生理发育不同步的心理特征。(4)心中有很多烦恼,但是又找不到人倾诉,父母和老师都不理解自己,只有压抑在心里。(5)攀比心理比强,独立意识强,不爱受约束,对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持轻蔑态度。(6)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自我评价比初中充实、客观,有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要求。但也会出现自我与社会的冲突,有的青少年自尊心过强,自我中心突出,一遇挫折就会转化为自卑。 以上是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特征表现,在了解了青少年心理特征后,我们可以针对青少年的各种特点,细心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逐步培养他们的感情,细心关注他们,不要仅仅以他们的外部表情为判断他们思想感情的依据,而要综合一段时间的全部表现和他们的个性特征,经过深入细致的分析作出结论。为此,我们还需要加强教师的学习,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知识,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够更好的引导他们。二、引导青少年的方法(1)树立正确人生观。情绪情感等,都受到人生观的影响和支配。有正确的人生观,立志为崇高理想而奋斗,有自己倾心投入的事业,必然会豁达大度,情绪情感的指向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大是大非问题,而不是计较日常琐事和个人的恩怨得失。没有远大理想,胸无大志而又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必然目光短浅、胸襟狭隘,为个人利益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进而遇到不利,便心情不悦,发牢骚生闷气。因此,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和远大理想,是情感培养的方法之(2)加强沟通教育。沟通的目的是有意识地培养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为他们日后走上独立生活时能尽快适应环境、避免滋生孤独感打下基础。同时了解青少年的内心想法,从而能更好的引导青少年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3)理智控制情感。前面说到了青少年情感丰富但是不稳定,面对各种使人痛苦、愤怒、和烦恼的情境,青少年要充分发挥理智的作用,让消极情绪得以减轻和消除。(4)生死观的教育也十分重要,有许许多多的自杀事件发生在青少年身上,因为青少年心理并未完全成熟,面对很多问题都缺乏经验和应对措施。生死教育是用青少年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方法,让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懂得死亡带给亲人的痛苦,使得他们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三、注意事项任何一种教育活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一种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教育活动,因此,要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学技能和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如果自身心理学知识都不太懂,再去教育青少年,只会加重他们的思想负担,不但不能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反而误人子弟。 (2)要认真客观地看待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不能凭着自己的主观意思去思考。 (3)建立青少年心理档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征,状况,想法等记录下来,做系统的记录并进行归纳总结。四、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普遍表现 近年来,国内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青少年心理状况不容乐观,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有心理和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的紧张,学习所造成的压力和“自我”方面造成的困难,这三方面联系在一起造成许多并发症。如任性孤僻、焦虑、神经衰弱、学习不良、厌学、逃学、违纪等层出不穷,甚至青少年犯罪、自杀等恶性事件。探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青少年心理素质不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太弱是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如我们不及时采取措施,后果会不堪设想。要预防、减少和解决初中青少年的这些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就离不开扎实而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的教育,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中,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是使个性能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先决条件,是青少年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没有健康的心理,特别是在性格方面存在缺陷的青少年,很难形成良好的品德。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习不良的青少年在病态人格、攻击性、撒谎、冲动性等测验中,得分显著高于普通青少年。对智力发展和学习来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意志薄弱、厌学、自卑、粗心、神经衰弱等心理行为问题,则是影响青少年学习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发展存在着交互作用,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不良的心理健康状态,焦虑、抑郁、恐惧等,往往会使人产生各种身体疾病,如“怒伤肝、恐伤肾、思伤脾。”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审美素质的基础和条件,对他们来说,心理健康本身就是一种美,没有健康的心理,也谈不上外在美和内在美。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助于劳动观念与劳动习惯的培养,而有心理行为问题的青少年往往会在劳动中采取逃避的态度。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也是为其日后有效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一项基础工作。(3)心理健康教育对发挥青少年创造挖掘潜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1世纪的人才将是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相结合的人才,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学校家长必须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因为心理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具有基础与核心的作用,是发挥人的能动性的唯一基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质,青少年在学习、劳动中就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所创造、有所创新,挖掘自身的巨大潜能,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水平,这对以后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今一些深入人心的教育口号,如开发智力、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塑造完美人格等都是对某些重要心理素质的概括。(4)对社会的重要 从社会的角度看,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的检出率不仅很高,而且还在逐年增高。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时期,大都是独生子女,竞争的日益加强,加上独生子女这种特殊的家庭结构,容易使其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产生各种心理行为问题。1994年我国学者黎修礼写的一篇文章《精神病是2 1世纪之患》中提到,1980年—1984年北医大精神卫生研究所对我国的几个地区抽样调查,发现15岁以上人口各类中度、重度精神障碍的发病率为96%,以此推算全国共有各类精神病人1395万。在这种情形下,对青少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和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

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论文题目怎么写好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健康论文题目有很多,这要根据自己所从事的心理健康的研究方面去做出题目,根据自己所研究的内容,成果过程来定题目,因为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要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去概括这样的心理健康的题目,一般是关于心理健康,尹如何引导人走出阴影?动能方面的这方面的题目很多,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做出合理的题目

一、青少年的主要心理特点(1)叛逆心理在这一时期一般对外界的说教和压制十分反感和抵制。(2)情感丰富但是不稳定青春期的发育不成熟,往往表现为青少年易动感情、情感比较强烈,遇事容易激动,同时存在多种情绪状态。(3)生理上,是发育的又一高峰,尤其性迅速发展迅速成熟,青春期生理、心理迅速发育,开始出现朦胧的性欲望及与此相联系的一系列内心体验。出现对异性向往同时又表现对异性交往既敏感,又惊惧、既好奇,又羞怯,心理发育与生理发育不同步的心理特征。(4)心中有很多烦恼,但是又找不到人倾诉,父母和老师都不理解自己,只有压抑在心里。(5)攀比心理比强,独立意识强,不爱受约束,对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持轻蔑态度。(6)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自我评价比初中充实、客观,有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要求。但也会出现自我与社会的冲突,有的青少年自尊心过强,自我中心突出,一遇挫折就会转化为自卑。 以上是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特征表现,在了解了青少年心理特征后,我们可以针对青少年的各种特点,细心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逐步培养他们的感情,细心关注他们,不要仅仅以他们的外部表情为判断他们思想感情的依据,而要综合一段时间的全部表现和他们的个性特征,经过深入细致的分析作出结论。为此,我们还需要加强教师的学习,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知识,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够更好的引导他们。二、引导青少年的方法(1)树立正确人生观。情绪情感等,都受到人生观的影响和支配。有正确的人生观,立志为崇高理想而奋斗,有自己倾心投入的事业,必然会豁达大度,情绪情感的指向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大是大非问题,而不是计较日常琐事和个人的恩怨得失。没有远大理想,胸无大志而又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必然目光短浅、胸襟狭隘,为个人利益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进而遇到不利,便心情不悦,发牢骚生闷气。因此,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和远大理想,是情感培养的方法之(2)加强沟通教育。沟通的目的是有意识地培养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为他们日后走上独立生活时能尽快适应环境、避免滋生孤独感打下基础。同时了解青少年的内心想法,从而能更好的引导青少年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3)理智控制情感。前面说到了青少年情感丰富但是不稳定,面对各种使人痛苦、愤怒、和烦恼的情境,青少年要充分发挥理智的作用,让消极情绪得以减轻和消除。(4)生死观的教育也十分重要,有许许多多的自杀事件发生在青少年身上,因为青少年心理并未完全成熟,面对很多问题都缺乏经验和应对措施。生死教育是用青少年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方法,让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懂得死亡带给亲人的痛苦,使得他们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三、注意事项任何一种教育活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一种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教育活动,因此,要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学技能和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如果自身心理学知识都不太懂,再去教育青少年,只会加重他们的思想负担,不但不能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反而误人子弟。 (2)要认真客观地看待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不能凭着自己的主观意思去思考。 (3)建立青少年心理档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征,状况,想法等记录下来,做系统的记录并进行归纳总结。四、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普遍表现 近年来,国内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青少年心理状况不容乐观,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有心理和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的紧张,学习所造成的压力和“自我”方面造成的困难,这三方面联系在一起造成许多并发症。如任性孤僻、焦虑、神经衰弱、学习不良、厌学、逃学、违纪等层出不穷,甚至青少年犯罪、自杀等恶性事件。探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青少年心理素质不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太弱是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如我们不及时采取措施,后果会不堪设想。要预防、减少和解决初中青少年的这些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就离不开扎实而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的教育,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中,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是使个性能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先决条件,是青少年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没有健康的心理,特别是在性格方面存在缺陷的青少年,很难形成良好的品德。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习不良的青少年在病态人格、攻击性、撒谎、冲动性等测验中,得分显著高于普通青少年。对智力发展和学习来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意志薄弱、厌学、自卑、粗心、神经衰弱等心理行为问题,则是影响青少年学习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发展存在着交互作用,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不良的心理健康状态,焦虑、抑郁、恐惧等,往往会使人产生各种身体疾病,如“怒伤肝、恐伤肾、思伤脾。”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审美素质的基础和条件,对他们来说,心理健康本身就是一种美,没有健康的心理,也谈不上外在美和内在美。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助于劳动观念与劳动习惯的培养,而有心理行为问题的青少年往往会在劳动中采取逃避的态度。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也是为其日后有效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一项基础工作。(3)心理健康教育对发挥青少年创造挖掘潜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1世纪的人才将是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相结合的人才,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学校家长必须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因为心理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具有基础与核心的作用,是发挥人的能动性的唯一基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质,青少年在学习、劳动中就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所创造、有所创新,挖掘自身的巨大潜能,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水平,这对以后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今一些深入人心的教育口号,如开发智力、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塑造完美人格等都是对某些重要心理素质的概括。(4)对社会的重要 从社会的角度看,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的检出率不仅很高,而且还在逐年增高。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时期,大都是独生子女,竞争的日益加强,加上独生子女这种特殊的家庭结构,容易使其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产生各种心理行为问题。1994年我国学者黎修礼写的一篇文章《精神病是2 1世纪之患》中提到,1980年—1984年北医大精神卫生研究所对我国的几个地区抽样调查,发现15岁以上人口各类中度、重度精神障碍的发病率为96%,以此推算全国共有各类精神病人1395万。在这种情形下,对青少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和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

认为心理健康的认为题目,无论有哪些,但最终的一定要主题鲜明,让人一目了然,这样才能体现你论文的中心思想的,对心理健康的标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发挥属性,可以从人的思想上去写,可以从人的外在形象的健康,也可以成人的外在形体的健康来解剖人的心理健康,或者可以从人的器官感官的不同来解剖人的心理健康,还可以从人的生活方式的不同来解剖人的心理健康的。

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论文题目怎么写高中

1、城市小学中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资料多,好写;题目可限制在农民工子女上:城市小学中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本人认为3相对好写,原因是1和2需要大量的调查数据来支持论点,而这些数据不能乱编,这样会增大难度和成本(本人就空间中接到过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为写论文的付费调查的短消息,为采纳后付费50元RMB)3可供参考的文献较多,不需调查数据支持论点

题目的话很多,你可以参考中国论文援助中心一、普通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1儿童认知(或社会认知)发展的研究2选择性注意中返回抑制的时间进程研究综述3任务难度对儿童返回抑制时间进程的影响4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和动机研究(如成就、归因等)5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和情绪研究6 心理学中的意识理论和研究7 心理学中的智力理论与研究8 心理与语言9 心理与文化10 心理与社会(家庭关系、同伴关系、社区、传媒、网络等)11心理学数量化方法的优缺点评估 12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比较研究 13心理实验的逻辑在心理学方法中的作用 14多元统计分析与心理学研究 15论心理研究的生态化取向 16论心理学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 17教育与心理实验研究的科学化评估 18教育与心理实验研究的科学化评估19职业心理素质的诊断与评估 20职业培训中心理学问题 21职业指导课程设计的初步构想 22中学生的意志力训练方案 23个性与智力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24中学生职业分流的心态调查二、教育心理学1运用快速阅读策略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2低年级小学生听说能力训练的教学实验研究3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研究4学习有困难学生(初中)一般能力倾向的研究5中学生考试焦虑与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关系的研究6大学生学业成就归因方式与自信心关系的研究7大学生的自信心与家庭教育方式关系的研究8新兵常见的入伍动机与教育对策的研究9肥胖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特征的研究10关于父母教养方式及社会支持与青少年应付方式发展间关系的研究11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及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认知间的关系研究12青少年问题应付方式、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13依恋类型与学生心理健康14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调查 15中小学生零花钱状况调查 16中小学生中“擂肥”现象的调查 17大、中、小学生网络行为研究 18大、中、小学生生活满意感调查 19大、中、小学生电子游戏行为的特点研究 20大、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研究 21大、中学生价值观调查 22大、中学生生活压力事件调查 23中小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研究 24中小学生中课外补习班现象调查 25大学生寝室交往的人际动力研究 26当前青年择业倾向调查 27城市(或农村)人口生活满意感调查 28 大学生家庭观念研究 29大学生亲子关系调查 30校园暴力事件调查 31 家庭暴力事件调查 32生活价值观的代际比较33论智力高而成就低的原因 34论青年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的作用 35开发青年智力为什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36论青年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应如何发展青年的创造力? 37论青年情绪情感的和特点与心理卫生 38论青年的焦虑及其调节 39青年的自我评价成熟与自我教育之间的关系 40论青年自尊心的特点 41论青年自我概念及其对个性发展的影响 42论友谊在青年期的特殊意义 43论当前我国青年友谊、爱情观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 44论我国当代青年道德发展的特点 45论我国当代青年人生观的特点及影响青年人生观形成的心理因素 46论形成青年违法犯罪心理的主客观因素 47论违法犯罪青年在个性意识的倾向性方面的特点 48论青春期性心理特点与性教育 49对当代大学生自杀意念或自杀行为的调查50对当代大学生自杀动机和原因的调查 51对当代大学生自杀的干预策略研究 52对当代大学生生逃课现状、因以及干预策略的研究 53当代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形成过程,如何形成良好的大学生生宿舍文化 54当代大、中、小学生的自尊发展特点 55当代大、中、小学生的自我控制发展特点三 、临床心理学1中学生(或某一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与个体因素及应对方式的关系2青年择偶观的性别差异3青年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4糖尿病患者的人格特点及其分析5糖尿病患者心身关系的分析6高血压病患者的人格特点及其分析7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身关系的分析8人格、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的研究9心理控制感量表在神经症患者中的应用分析10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的研究11遭遇创伤时间后的心理改变研究12影响个体挫折承受力的心理特征13宽恕的心理机制14青少年爱滋病高危行为的心理防御机制15成人依恋与主观幸福感四、老年心理学1思维方式对老年人应对行为的影响2自我效能对老年人生活幸福感的影响3老年人的个性特征与长寿4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主客观标准5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因素6社会心理素质与晚年健康7老年智力资源开发的前景与策略8应激与老化五 、管理心理学1激励理论及其应用2学习理论及在企业中的应用3交警工作倦怠的成因极其对策的研究4路口信号灯变换时间与违章抢行发生概率关系的研究5公共场所突发事件语音报警参数的研究6团体依恋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7教师(或其他某种职业的)职业兴趣与工作绩效的关系8彩民的人格特点及其分析六、人格心理学1人格中的动机研究取向述评 2依恋理论对人格研究的影响 3内隐人格理论述评 4创造性人格研究 5(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6自我概念的心理学研究 7自尊的心理学研究 8自我效能的心理学研究 9自我同一性的心理学研究 10潜意识的心理学研究 11攻击性的心理学研究 12性别差异的心理学研究七、社会心理学部分 1关于影响人们对他人作判断的主要因素的研究 2关于归因的偏误的文化特征研究 3关于归因的两难推理的研究 4关于社会偏见的研究 5性别岐视的现状及成因的相关研究 6自我预期与社会期望的相关研究 7自我概念及其成因的相关研究 8自我表现的社会心理技能技巧的研究 9自我监控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 10应对压力的社会心理策略研究 11人际交往的年龄特点研究 12人际交往的性别特点研究 13伴侣关系的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的异同 14婚姻承诺增强的决定因素 15婚姻关系恶化的决定因素 16控制错觉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 17减少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方式 18竞争行为与合作行为的相关研究 19关于态度改变模式的时代特征的研究 20社会压力的种类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 21从众行为的时代特点研究 22服从行为的时代特征研究八、变态心理学部分 1论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 2社会文化与心理变态之我见 3心理过程障碍的访谈研究 4人格障碍案例分析 5性禁锢、性放纵、性教育 6神经症的特征与研究进展 7成瘾行为的病理机制研究 8违法犯罪访谈研究 9自杀整合干预综述 10论儿童品行障碍的早期预防 11迷信行为的社会调查研究 12论心身障碍的交互作用机制 13重性精神病的社会康复 14变态人格评估研究 15论心理变态的预防模式九、学校心理辅导部分 1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2团体辅导实验研究 3辅导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4 学生心理辅导个案研究 5学校心理辅导研究进展综述 6对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思考 7论学校心理辅导的工作模式 8谈学校心理辅导人员的素质 9学校心理辅导方法的比较研究 10学校心理辅导评估技术探讨 11学生学习辅导的若干问题研究(学习动机、策略、考试焦虑、学习困难等) 12校园生活辅导的若干问题研究(情绪、休闲、消费、人际、性、危机干预、网络使用等)13择业与生涯辅导的若干问题研究 14教师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15中外学校心理辅导比较研究

可以结合埃里克森的发展观写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所特有的特征

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论文题目大全

认为心理健康的认为题目,无论有哪些,但最终的一定要主题鲜明,让人一目了然,这样才能体现你论文的中心思想的,对心理健康的标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发挥属性,可以从人的思想上去写,可以从人的外在形象的健康,也可以成人的外在形体的健康来解剖人的心理健康,或者可以从人的器官感官的不同来解剖人的心理健康,还可以从人的生活方式的不同来解剖人的心理健康的。

1、城市小学中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资料多,好写;题目可限制在农民工子女上:城市小学中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健康论文题目有很多,这要根据自己所从事的心理健康的研究方面去做出题目,根据自己所研究的内容,成果过程来定题目,因为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要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去概括这样的心理健康的题目,一般是关于心理健康,尹如何引导人走出阴影?动能方面的这方面的题目很多,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做出合理的题目

学术堂整理了一部分心理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新生代企业员工压力应对、心理弹性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2、风险回避行为中的"红色图形效应"  3、简短曝光对群体凝聚力判断的影响  4、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压力、心理资本和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  5、青春发动时相、应激生活事件与女生内化性问题之间的关系  6、企业员工组织公平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工作满意度的中介效应  7、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与社会适应性的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8、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特征与网络欺负的关系研究  9、网络成瘾对跨期选择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  10、基于宗教信仰视角下的风险偏好及投资组合选择  11、面向心理调适的玩具设计研究  12、浅析儿童心理对幼儿园设计中室内空间色彩的影响作用研究  13、移动社交对网络购物决策的影响机制研究  14、父母教养方式与亲子关系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15、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成就动机和拖延行为的关系研究  16、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研究  17、户外团体辅导活动对初中生社会适应性发展的影响  18、大学生生涯信念现状及其基于偶然学习理论的干预研究  19、亲密关系的个案研究: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20、中国成年人健康信念研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