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现代设计和传统美术的关系论文2000字

发布时间:2024-07-12 15:45:39

现代设计和传统美术的关系论文2000字

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设计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没有真切地把握传统,就不能设计出真正具有文化内涵的作品,更不用谈自立于世界设计之林了。不同国家、不同时代蕴藏着不同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表现出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特征,这种不同渗透并体现在现代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及层面。传统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影响深远,艺术设计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行为,又能彰显和演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灵魂。

中国现代设计从本质上讲,与传统美术具有一种天然的关系,这种联系建立在文化基础上,处理好这个联系,将会在经济高度运转,急速发展的外因“催化”下产生巨大作用。当西方文化波涛汹涌地涌入国门,我国设计在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对形式的重视越来越强,甚至设计师为追求某种艺术效果而忽视了它的包容性和所代表的历史文化内涵。民族性是世界性的前提,而世界性是民族性的发展和结果,要发展中国先进文化,振兴本土设计,就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发扬民族优秀品质,让文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熔铸在我国现代设计之中。中国传统美术元素与民族文化如同人的灵魂与身躯,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上传统美术都是对民族精神文化的一种承载与体现,如传统色彩观语言中体现的人伦秩序;传统图形观中体现的人文思想;传统美术构图形式中体现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等等。因此,在今天这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中,大胆地把中国传统美术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完全符合把中国招贴设计做到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要求。 中国传统美术文化丰富多彩,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厚坚实的文化底蕴,是其本土化发展的基础。因此,要想使中国的招贴设计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设计师就要在传统美术的富饶土壤中吸取精华,将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纯粹自然融入现代设计中,同时我们要以创新的精神面对传统美术元素,透过传统美术的形式把握民族文化的精髓,使其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创造出融合中华民族文化新形态的既具有中国气派,又具有现代感的设计。我们的设计师在运用传统美术元素时既不可全盘接受也不能全部否定,面对西方先进的设计观也要做到既不盲目崇拜也不拒绝排斥,我们要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将民族与世界相结合。 本论文以传统美术元素和中国文化的相互依存;色彩、图形、构图作为重要视觉表达语言与招贴广告的紧密联系;以及色彩、图形、构图在广告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为出发点,对传统美术中色彩、图形、构图三大元素进行了现代分析,并对广告设计与中国传统美术元素的融合、广告设计中传统美术元素应用的现代转换、从本土融合到现代拓展意义的思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传统美术元素在广告设计中运用方式的详细探讨,以及传统美术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分析得出我们要以创新的精神面对传统美术元素,透过传统美术的形式把握民族的文化精髓,创造出融合中华民族文化新形态的既具有中国气派,又具有现代感的设计。以上研究结果,对我国广告设计具有实践指导作用,同时也符合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论述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之间有着一脉相承和不可分割的关系,艺术需要文化,艺术设计需要文化元素的点缀。尽管现代艺术设计力推创新,但传统文化的根源不可丢弃。我们要以传统文化的精神作为基础,在尊重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现代艺术创新,将传统文化审美理念运用于现代艺术设计,利用我国传统文化异常善于修辞的特点来为现代艺术设计增砖添瓦。通过对传统精神文化的现代阐释、将空间意向进行重构和演绎以及对具象元素进行展现和传达来推进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从而实现现代与传统的完美结合。希望能帮助到你

现代设计和传统美术的关系论文2000字的题目

一、现代设计要符合时代潮流 现代设计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20世纪初期,西方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也是现代设计随着新生事物的出现溶入了许多新的内容。如飞机、汽车的、电话等新发现的不断推陈出新,对现代艺术与设计的新探索和思想上的解放,更起到了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这是科学技术对艺术与设计的推动力,也是对人类思想解放的反作用。那时,社会的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直接促进了新艺术风格和新设计方法的产生。出现了许多如:荷兰的风格派、俄罗斯的构成派、意大利的未来派……对于现代艺术与设计的发展,功不可没;斯堪的维亚的阿尔托(Alvar Aalto)设计、美国的流线型设计……推波助澜,使现代设计运动朝着艺术与科技紧密结合的方向前进;瑞士的柯布西埃(Le Corbusier),更是以他的《走向新建筑》,把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推向了极至。 在商业文化的驱使下,美国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无所不为,建筑设计、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和平面设计,小到香烟包装,大到航天器内舱,设计的内容极为广泛,而且都取得了惊人的商业效益。雷蒙·罗维算是美国第一代著名设计师,自他们之后,商业文化便与现代设计结下了不解之缘。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形形色色的艺术与设计流派,无不打上商业文化的烙印。 二、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事实上处处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以中国画为例,中国画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国画中确实蕴涵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人生观、哲学观,无论写实,还是写意都使得代代有英才,但这些作为艺术作品,好像有许多珍贵的文化思想只是深藏博物馆里一样,广大人民没有很好接触到这些艺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就是没有把国画艺术在商业方面很好的利用、这还是传统文化和商业方面的结合问题,学国画就是画国画这种思维不能作为我们现代学艺术人的思想了,我们更多的要考虑到怎么使得他发扬光大。这些实际状况令我们担忧,因为国人在现代设计中有一部份已经完全抛弃了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淡化了传统文化。 相反,日本人却是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比如一休的故事漫车及动画片)将日本漫画在我国漫画发展萌芽时期的这个空隙发展起来了,而且迅速的占领了我国漫画市场,使得我们的国产漫画一下子被遗忘在角落里,中国漫画市场也基本被日本漫画所占领,漫画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就很大了,还没有算漫画的产业连,这些不仅是我们在艺术文化方面的损失,更是经济的损失。日本原来的绘画艺术相对中国是落后的,能在空白的基础上发展到这种程度,他们的漫画表现手法还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的,他们的漫画手法可以应用到我们现代设计的很多方面,如建筑设计手绘效果图的表现,工业产品效果图的表现,当然我们国画的技法更是值得我们做设计的人来潜心研究,使之被应用到现代设计的效果图表达中。有些作品又把传统文化的东西与现代设计的新生事物结合起来,我们不得不说日本在后来的漫画开发上下了很大的工夫,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反观我们的国画艺术,其潜力是相当具有开发价值的。事实上,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把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有机的结合会创造出更好的效果。 三、自我设计倾向现代设计的未来趋势是提供和产生创造潜力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有着紧密的关系。现代设计对传统文化应该汲取精华,然后溶入个性化和民族化。 第一,个性化。个性化的设计追求,一是体现在视觉效果的“个性”上。二是体现在“个性”化的需求上。 第二,民族化。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有不一样的民族思维模式,不同的民族文化会带来审美、语言沟通上的差异。美国企业文化研究专家指出:“一个强大的文化几乎是美国企业持续成功的驱动力。”的确,美国许多企业的崛起和成功,都根基于民族文化。所以独物的民族特色的设计也是推陈出新的设计思想源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有许多我们值得吸引的精华。曾经有位日本友人很尖锐地评价说;中国没有设计。尽管说得有些片面,但这也是给众多设计师敲的一个警钟,设计师必须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必须有民族的特色。设计文化的范畴越来越大,对于新的设计元素,我们要很好的把握。而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被很好的应用,不得不说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们既能从传统文化中找到设计灵感,甚至衍生出新的设计元素,这样就使得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新时期得到了很好的利用,更使得我们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好的传承,也使得设计者的设计思维更加活跃。这些来自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应用及影响,及对人们设计思维的影响,作为现代的设计者,如何的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如何应用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这些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现在的设计中也有不少很好的事例,他们把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应用的很好。这些事例需要我们设计者去用心思考,理解其中的必然的和偶然的关联,从而建立自己的思维、自己的观点,积累自己的经验。

这几天怎这么多关注这古典玩意儿的?——

中国现代设计从本质上讲,与传统美术具有一种天然的关系,这种联系建立在文化基础上,处理好这个联系,将会在经济高度运转,急速发展的外因“催化”下产生巨大作用。当西方文化波涛汹涌地涌入国门,我国设计在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对形式的重视越来越强,甚至设计师为追求某种艺术效果而忽视了它的包容性和所代表的历史文化内涵。民族性是世界性的前提,而世界性是民族性的发展和结果,要发展中国先进文化,振兴本土设计,就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发扬民族优秀品质,让文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熔铸在我国现代设计之中。中国传统美术元素与民族文化如同人的灵魂与身躯,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上传统美术都是对民族精神文化的一种承载与体现,如传统色彩观语言中体现的人伦秩序;传统图形观中体现的人文思想;传统美术构图形式中体现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等等。因此,在今天这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中,大胆地把中国传统美术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完全符合把中国招贴设计做到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要求。 中国传统美术文化丰富多彩,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厚坚实的文化底蕴,是其本土化发展的基础。因此,要想使中国的招贴设计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设计师就要在传统美术的富饶土壤中吸取精华,将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纯粹自然融入现代设计中,同时我们要以创新的精神面对传统美术元素,透过传统美术的形式把握民族文化的精髓,使其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创造出融合中华民族文化新形态的既具有中国气派,又具有现代感的设计。我们的设计师在运用传统美术元素时既不可全盘接受也不能全部否定,面对西方先进的设计观也要做到既不盲目崇拜也不拒绝排斥,我们要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将民族与世界相结合。 本论文以传统美术元素和中国文化的相互依存;色彩、图形、构图作为重要视觉表达语言与招贴广告的紧密联系;以及色彩、图形、构图在广告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为出发点,对传统美术中色彩、图形、构图三大元素进行了现代分析,并对广告设计与中国传统美术元素的融合、广告设计中传统美术元素应用的现代转换、从本土融合到现代拓展意义的思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传统美术元素在广告设计中运用方式的详细探讨,以及传统美术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分析得出我们要以创新的精神面对传统美术元素,透过传统美术的形式把握民族的文化精髓,创造出融合中华民族文化新形态的既具有中国气派,又具有现代感的设计。以上研究结果,对我国广告设计具有实践指导作用,同时也符合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摘要:我国古代早就存在“技艺相通”的观点。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人们对技术和艺术的概念的理解是不同的,因此它们所涵盖的内容随历史的发展而变化。本文从原始石器、陶器与瓷器、金属器具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试图论证我国古代设计艺术中技术与艺术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关键词:设计艺术;技术;艺术;日本竹内敏雄说:“一般意义上的技术同人类历史一道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古代的手工业也好,现代的工程技术也好,都包括在内”①。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设计包含在一切人造物品的形成过程中,设计活动作为人工制品的创意和构思,往往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人类的设计活动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和工业设计阶段(即现代设计)。我国古代设计艺术主要包括三大门类:一是以建筑布局为主的陈设设计;二是以器物谱系为主的立体设计;三是以纹样发展谱系为主的平面设计。设计艺术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历史上每次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都会引起设计观念的进化,推动设计文化的发展。《周礼·冬官·考工记》有:“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②。我国古代早就存在“技艺相通”的观点。《庄子·养生主》中讲述了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通过对技术钻研和磨练,达到“合于桑林之舞”、“莫不中音”的地步。庄子在《天地篇》中说:“能有所艺者,技也。”技艺一词,不仅指工匠的技能,也指艺术活动的技巧。古代的技术通常主要表现为手工的技术及个人的技术,是人的手艺、技巧、技艺和技能的总称。《说文》中称:“技,巧也,从手支声”③。技术和艺术的概念是一种历史范畴,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人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是不同的,因此它们所涵盖的内容随历史的发展而变化。中国古代传统中是道器并举,“道”的理论,始于老庄,经《易·系》发挥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作为哲学的概念而相互依存。先秦时期,道器倾斜,诸子百家多持重道轻器的立场。儒家认为“技”须与“六艺”结合,有利于“仁”才加以提倡。道家则明确提出“技进乎道”,器是基础,是手段,道则是终极目的。朱熹解释为“道是道理”、“器是形迹”。道器关系就是本原和衍生的关系。法家和墨家虽然技道并重,但仍有一个前提,即必须建立在“义”、“利”的基础上,因此,“技”仍不是独立的。中国古代技道关系的发展,使“技”始终在一定的限制下,稍一逾矩,即被视为“奇技淫巧”而加以约束。直至明时开蒙读物《幼学琼林》的“技艺”篇里,还有“然奇技似无益于人,而百艺则有济于用”的思想④。先秦以降,手工业发展较为迅速,各行业有了较为细致的分工,《考工记》载:“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刮摩之工五,转埴之工二” ⑤ 。分工的细致又推动了技术的提高。在手工艺劳动中,人类的生产技能和艺术创造是融合在一起的。以后设计与技术均得到了发展,它们的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设计艺术是伴随着工业发展而慢慢地成长起来的,边发展边提高,逐渐形成现代的设计观念和工业基础的关系。技术作为物质生产的手段,是与社会生产实践同时产生的。它是人对自然界有目的性的变革,反映了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技术的作用是把天成的自然转化为人工自然,这种变革首先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需要遵循自然规律进行。同时,它又是为满足人的需要而从事的,总是受到社会的控制和调节,成为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一环。从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或是从西方文明的发展中均可看出,设计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就好比植物的生长与土壤有着密切的关系。到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才使技术与艺术的分野日益突出。现代人本主义思想重新兴起,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又从新的角度去认识。一 原始石器时强调实用、讲究功能的致人利用思想人类最初只会用天然的石头或棍棒作为工具,后来,出于实用需要,人类在劳动中掌握了打制及磨制石器的技术,提高了石器的使用价值,这是人类第一次使用技术把实用和美观结合起来,赋于物品以物质和精神双重功能,是人类设计活动的起点。多样的实用要求使技术多样化。“古人”阶段的“丁村人”能够打制出三棱状的尖锥器,圆度充分而大小不等的石球以及分布均等的多边形器。从距今30万年的“丁村人”到三四万年前的“山顶洞人”之间的近25万年左右的时间里,也就是“古人”向“新人”阶段进化的时间段中,原始人的手工制作技巧在不断丰富和进步,他们全凭手工能够制造出直径不等、而圆度极好的石球,能在硬度相当高的石珠上用对穿的方式打孔,互相贯通,不差毫厘,这些制作的“工艺”极为巧妙,就其水平而言,在今天也无可挑剔。对石器形态、种类和制作技术的把握,表明旧石器时代人类对器物造型规律认识的过程,通过制作工具,产生了对均衡、对称等基本造型美的规律的朦胧认识⑥。随着制石工艺的发展,除了大量的石器工具,还有非实用的标识性石器,由特殊身份的人在特殊场合使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中国东部玉器发展较快,尤其是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和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代表了这一时代的玉器成就。就制法而言,大体有玉片、带浅浮雕的厚玉片、立体玉雕、大型筒状马蹄形玉器四大类,玉器的制作是制石工艺的最高水平,红山文化中两根精美的玉制发簪标志着中国专业手工艺者的出现。在武进寺墩、青浦福泉山、浙江余姚等地的大墓中都随葬了几十件玉璧和玉琮,玉器已成为炫耀墓主人超凡的能力,表示墓主人权威的身份的象征。出土的还有大量的玉兽、玉鸟、玉鱼等,从刮削器、砍砸器、三棱尖状器等实用的劳动工具转变为“黄琮祭地、苍璧祭天”的祀神器、礼仪器和装饰品,说明了原始社会里由于技术的发展使得装饰成为可能,并迅速发展。二 陶器与瓷器中的“技以载道” DOLCN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发现了制陶的方法,这是人类最早通过化学反应用人工方法将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性活动,当时的设计水平与生产技术之间的结合是紧密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协调的。早期用手捏制的陶器形态随意性大,只是为了实用,后来有了泥条盘筑法,再后来出现了轮制技术,使器物造型初步标准化,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规范了造型与装饰的模式。早在商代,就出现了原始瓷器,瓷器的产生是在制陶过程中,通过对原料的选择和烧制工艺的探索而实现的。到战国时,随着龙窑构造的不断完善,已经具备了烧制现代意义的瓷器的条件。陶与瓷的主要区别在于:一、原料不同,陶器用粘土而瓷器用瓷土;二、窑温不同,陶器较低,约为800OC,而瓷器较高,约1200OC;三、物理性能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瓷器质地致密坚实。我国的瓷器的发展经历了由青瓷、白瓷、红瓷至彩瓷的不同阶段⑦。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使我国的瓷器艺术达到了举世称赞的高度。唐代越窑盛产青瓷,如玉似冰;长沙窑不作具体的图案描绘,用釉色变化来表现抽象美。宋代是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就瓷器呈色原理上说,只有在釉中使铁的含量大大减少,掌握好高温技术,而且使瓷胎中的氧化钙的含量又较多时,才能产生白瓷。从青瓷到白瓷是一次工艺技术上的飞跃,正是在技术基础上才能取得艺术的表现力。白瓷的出现,为后来青花瓷、彩瓷的发展打下了基础。钧窑那种五光十色的彩瓷的出现,是造瓷工艺上的又一次突破,这是工艺上对火焰的不同特性恰如其分地控制的结果⑧。宋代瓷器多为素面无饰,主要以造型自身的形式感与晶莹的釉质作为美化的主要手段,完全是一派洗练、单纯、规整、精巧的仪态,以釉色来表现抽象美已成为普遍的现象。除素面瓷器外,乳浊釉、半乳浊釉者有刻花、弦线、形体自身变化等三种表现形式;透明釉者则采用刻花、划花、印花的装饰手法。宋代陶瓷有一种模仿和借鉴金属容器的造型装饰纹样、甚至某些工艺品的现象,如模仿商周及汉代铜器、唐宋金银器等。这些是由当时流行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决定的,宋人的嗜古与摹古,使陈设瓷器承袭了古拙凝重的造型,借用了朴质无华的装饰,与精美丰富的釉色相结合,开辟了新的艺术天地。并对以后的瓷器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 金属器具中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铸铜的方法是人类继制陶后发现的另一种化学反应造物的方法。铸铜制范技术和失蜡技术的相继发明,开拓了模具造型的历史,使人类深刻认识到必须了解技术才能更好地进行设计创造,技术是手段,是为艺术审美的表现服务的。冶铸技术的进步促进了青铜艺术的发展。齐家文化到二里头文化期间,铜器还是以单范铸成为主。有小件装饰品、武器和少量生产工具,大部分是红铜,只有铜镜和少量的刀是青铜,小件铜环是用铜片卷造或锤击而成,小型铜刀用锤击或锻造法。大件的铜器则运用了比较复杂的合范铸造。由冶炼红铜到冶炼青铜,由锤击、单范到合范,历时七、八百年,在晚期则跨入青铜时期。商代至周初,青铜器的制作达到了一个高峰。青铜是金属中最早的合金,通常是纯铜与锡的合金,称为锡青铜,与铅的合金,就是铅青铜。加锡或加铅,其意义不仅在于降低熔点,更重要的是对合金的硬度有不同要求。加铅于铜,可以使铜液在灌铸时流畅性能好,锡青铜中含有少量铅是商周青铜冶铸的一个特点⑨。《考工记》中记载:“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斤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⑩ 。这就是说,钟鼎一类器物,需要有辉煌的色泽效果;斧斤一类工具需要坚韧,鉴燧一类用品需要光洁,因此其中铜锡的比例均不同。这标志了青铜时代采矿和冶炼金属的广泛应用,反映了青铜铸造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也从一方面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准。随着铸造技术的提高,青铜器的造型发生了改变,这是技术促使艺术表现多样化的结果。西周的青铜器以鼎和编钟等礼器、乐器为代表,在制作技术上有了很大提高,可以由母范翻出不同子范,并采用焊接法,在器具的把手、钮、扉、棱等附件部分,造型手法比商代大有发展,形成了主体凝重、辅件灵动的风格。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已运用了浑铸、分铸、浑分合铸、铆接、焊接等技术,并充分运用失蜡法熔炉浇铸工艺。在铸钟之前还预先用“三分损益法”进行过钟模的调律。这些技术发展经过了长期的知识积累已不仅仅是一个铸造技术问题,而涉及到了复杂的声学、律学知识⑾。青铜时代的早期,范铸技术能满足礼器的基本功能,春秋中期以后,青铜器的等级、财富意义仍被强化,而仪式、宗教功能却在减弱。礼器的意义发生异化,人们会因过分追求青铜器本身的华丽而形成装饰崇拜。对装饰技术的过度追求是促进失蜡法技术产生的原因之一⑿。失蜡铸造的技术,已能成功地铸造出泥范无法铸出的最精密复杂的器件,它的技术目标首先可能就是审美需要和技术本身的炫耀。1977年在河北平山出土的战国晚期镶嵌金银四鹿四凤四龙青铜方案,有着极高的工艺水平和巧妙的工艺构思⒀。在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代的青铜兵器中,还出现了复合金属熔铸、复合金属嵌铸和铜铁合铸件⒁。 汉代设计艺术中相当注重实用功能和巧思的结合,较为典型的铜器工艺已向日用器皿方向发展,在制作特点上没有象过去那样多饰花纹,而流行素器,或是仅有简炼的弦文或仅饰以铺首。比较华贵的,则施以鎏金或饰以金银。可见技艺制作与国家政策、思想潮流相吻合。1968年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强调功能与仿生形态的结合,是汉代灯具的代表作。这种仿生型的灯具在汉代十分流行,灯内还有虹吸管,将灯烟吸收送入有水的等座,使之融于水中,最大限度地控制了空气污染⒂。就此一斑可窥见汉代技艺的实用审美观在生活中的深度和广度。它体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功能与装饰的统一,也即儒家所提出的“文质彬彬”的思想。同时,金属工具的广泛应用使设计领域不断扩大。春秋战国时开始出现铁器,铁器的坚硬和锋利远远胜过铜器,它可以在铜器上刻划花纹,并嵌入红铜丝或银丝,这就产生了错金错银工艺。汉代随着冶铁技术的进步,铁制工具的硬度提高,才有可能雕琢出大批的画像石和石制雕塑,使中国的石雕艺术有了很大发展。铁器在社会生产各领域的广泛使用,使得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明代的永乐大钟和武当山金顶则是中国金属工艺史上的两大工程。永乐大钟重约46吨,是用多个熔炉同时熔炼铜合金再一起浇铸。武当山金顶是现存最大的铜建筑物,分段、分块铸造再组合而成,其完整的造型,恢宏气度能与当今的后现代主义高技术派建筑及智能化的暴露金属结构的建筑媲美。除了以上的三个方面,技术和艺术互为依存的例子还存在于各个领域。汉代发明了纸,对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清以后,宣纸逐渐成为中国书画的主要材料。明式家具那简炼的艺术造型与坚固合理的结构功能之间的完美结合,从而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顶峰,成为家具史上的最亮丽点。此外,历代帝王的宫殿和陵墓,江南的私家园林,都是技术与艺术结合后的产物。苏嘉湖一带的丝织业、纺织业,以及各地发掘的丰富的文化遗存,如果没有技术为基础,怎么会给后人留下那么多精美的艺术瑰宝?技术和艺术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孤立的技术是没有价值的,和艺术相结合的技术则具备了艺术的价值。艺术因技术而发光,技术因艺术而永驻。一个时代,大凡技术问题为政治所关注,成为事关国家前途、国计民生之大事时,技术便早已越过技巧或科学本身,而成为其它。20世纪中叶的社会主义手工业改造,其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从经济发展考虑,解决传统工艺的现代生存问题;到20世纪80年代重新引进包豪斯思想,强调产品设计注重功能,一切从人出发,在这个前提下,认为现代设计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已鲜明具有人道主义色彩⒃。在新世纪之初,回顾历史,可以温故而知新,更好地将技术与艺术加以结合。

现代设计和传统美术的关系论文2000字怎么写

中国现代设计从本质上讲,与传统美术具有一种天然的关系,这种联系建立在文化基础上,处理好这个联系,将会在经济高度运转,急速发展的外因“催化”下产生巨大作用。当西方文化波涛汹涌地涌入国门,我国设计在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对形式的重视越来越强,甚至设计师为追求某种艺术效果而忽视了它的包容性和所代表的历史文化内涵。民族性是世界性的前提,而世界性是民族性的发展和结果,要发展中国先进文化,振兴本土设计,就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发扬民族优秀品质,让文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熔铸在我国现代设计之中。中国传统美术元素与民族文化如同人的灵魂与身躯,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上传统美术都是对民族精神文化的一种承载与体现,如传统色彩观语言中体现的人伦秩序;传统图形观中体现的人文思想;传统美术构图形式中体现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等等。因此,在今天这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中,大胆地把中国传统美术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完全符合把中国招贴设计做到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要求。 中国传统美术文化丰富多彩,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厚坚实的文化底蕴,是其本土化发展的基础。因此,要想使中国的招贴设计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设计师就要在传统美术的富饶土壤中吸取精华,将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纯粹自然融入现代设计中,同时我们要以创新的精神面对传统美术元素,透过传统美术的形式把握民族文化的精髓,使其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创造出融合中华民族文化新形态的既具有中国气派,又具有现代感的设计。我们的设计师在运用传统美术元素时既不可全盘接受也不能全部否定,面对西方先进的设计观也要做到既不盲目崇拜也不拒绝排斥,我们要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将民族与世界相结合。 本论文以传统美术元素和中国文化的相互依存;色彩、图形、构图作为重要视觉表达语言与招贴广告的紧密联系;以及色彩、图形、构图在广告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为出发点,对传统美术中色彩、图形、构图三大元素进行了现代分析,并对广告设计与中国传统美术元素的融合、广告设计中传统美术元素应用的现代转换、从本土融合到现代拓展意义的思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传统美术元素在广告设计中运用方式的详细探讨,以及传统美术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分析得出我们要以创新的精神面对传统美术元素,透过传统美术的形式把握民族的文化精髓,创造出融合中华民族文化新形态的既具有中国气派,又具有现代感的设计。以上研究结果,对我国广告设计具有实践指导作用,同时也符合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设计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没有真切地把握传统,就不能设计出真正具有文化内涵的作品,更不用谈自立于世界设计之林了。不同国家、不同时代蕴藏着不同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表现出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特征,这种不同渗透并体现在现代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及层面。传统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影响深远,艺术设计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行为,又能彰显和演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灵魂。

回答 亲,您好,正在为您解答这一问题,您需要耐心等待几分钟,答案马上为您揭晓,请不要着急哦 (一) 传统文化:落脚在文化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就是文明演化而聚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它的内容当成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精神。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最为鲜明。(二) 文化传统: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他没有有形的实体,但它又无所不在,既在一切传统文化中,又在一切的现实文化中,而且还在灵魂中,道在器中,器不离道。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 (三) 设计与文化传统:设计是文化,因此设计又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从近代艺术设计来看,传统的手工艺术设计可以说是它的传统。这种传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统的艺术设计,二是艺术设计的传统。前者是旧有的形态的艺术设计,指具体的设计品类或传统设计形态;后者主要是旧有形态的艺术设计的传统精神。文化传统对于现代设计而言是巨大的资源和宝贵的财富,它表现在以下这九种方式:(1) 包括艺术设计在内的文化传统,是民族优秀智慧才能的结晶和体现。作为民族精神的具体形式和内在要素,它是民族文化延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桥梁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本基础,文化连续性的保证。传统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和精神源泉。民族的传统精神是借鉴和汲取的主要内核。(2) 文化传统是民族凝聚的力量所在,是人们心理认同文化认同的依据,是民族精神的依托,中国传统的设计例如民族服装、家具、用具等,是所有的中国人的文化信物。正是这些文化信物的存在,才让中国人有了国与家的依托,有了文化的根基,从而有了泱泱大国的气度。(3) 文化传统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巨大的艺术之源,从设计的形式到精神内核,文化传统都给予我们无尽的启示与帮助。现代设计首先是中国人的设计,是立足于民族文化的设计。(4)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的文化传统也是由多民族的文化传统所组成的,所丰富的。各民族传统在当代文化的交流中更体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加强了文化传统之间的交流与整合。这种多元文化传统使我们有了更为营养,更多选择与依托,文化发展趋向。(四) 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空间处理独特,在屋檐的设计上解决了采光部分的实用性难题,将实用与审美,功能与形式达到了全新高度的统一。 出自艺术设计概论(十):文化传统与设计的关系 希望我的答案对您有所帮助,满意的话麻烦给个赞,祝您生活愉快~ 更多3条 

从字面上看,工艺美术重在工艺,设计艺术重在设计。原始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又孕育出绘画与雕塑,绘画与雕塑徐徐独立,成为所谓的纯艺术、高雅艺术。由于“工艺美术”概念的模糊以及社会上的误解,用“设计艺术”取代“工艺美术”,原意上的“工艺美术”实际上已经成为狭义的手工艺术的代名词。也就是说,旧有“工艺美术”中实用部分已经归属“设计艺术”,它的当代涵义只剩下供陈设欣赏的那部分。从一定意义上看,这一蜕变使“设计”和“工艺”两方面都具有了更加清楚的地位和形象,“工艺美术”作为手工艺术已于绘画、雕塑等并列,而更加“艺术化”了。

现代设计和传统美术的关系论文2000z字

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设计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没有真切地把握传统,就不能设计出真正具有文化内涵的作品,更不用谈自立于世界设计之林了。不同国家、不同时代蕴藏着不同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表现出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特征,这种不同渗透并体现在现代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及层面。传统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影响深远,艺术设计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行为,又能彰显和演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灵魂。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间是底蕴和延伸的关系,就象是一切艺术的升华都来自于生活和实际一样而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把生活中的文化底蕴和生活中的实际进行再加工提炼,达到自我表现的过程

这几天怎这么多关注这古典玩意儿的?——

赠一首小诗,请斟酌。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超旧人。

现代设计和传统美术的关系的论文

中国现代设计从本质上讲,与传统美术具有一种天然的关系,这种联系建立在文化基础上,处理好这个联系,将会在经济高度运转,急速发展的外因“催化”下产生巨大作用。当西方文化波涛汹涌地涌入国门,我国设计在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对形式的重视越来越强,甚至设计师为追求某种艺术效果而忽视了它的包容性和所代表的历史文化内涵。民族性是世界性的前提,而世界性是民族性的发展和结果,要发展中国先进文化,振兴本土设计,就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发扬民族优秀品质,让文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熔铸在我国现代设计之中。中国传统美术元素与民族文化如同人的灵魂与身躯,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上传统美术都是对民族精神文化的一种承载与体现,如传统色彩观语言中体现的人伦秩序;传统图形观中体现的人文思想;传统美术构图形式中体现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等等。因此,在今天这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中,大胆地把中国传统美术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完全符合把中国招贴设计做到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要求。 中国传统美术文化丰富多彩,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厚坚实的文化底蕴,是其本土化发展的基础。因此,要想使中国的招贴设计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设计师就要在传统美术的富饶土壤中吸取精华,将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纯粹自然融入现代设计中,同时我们要以创新的精神面对传统美术元素,透过传统美术的形式把握民族文化的精髓,使其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创造出融合中华民族文化新形态的既具有中国气派,又具有现代感的设计。我们的设计师在运用传统美术元素时既不可全盘接受也不能全部否定,面对西方先进的设计观也要做到既不盲目崇拜也不拒绝排斥,我们要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将民族与世界相结合。 本论文以传统美术元素和中国文化的相互依存;色彩、图形、构图作为重要视觉表达语言与招贴广告的紧密联系;以及色彩、图形、构图在广告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为出发点,对传统美术中色彩、图形、构图三大元素进行了现代分析,并对广告设计与中国传统美术元素的融合、广告设计中传统美术元素应用的现代转换、从本土融合到现代拓展意义的思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传统美术元素在广告设计中运用方式的详细探讨,以及传统美术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分析得出我们要以创新的精神面对传统美术元素,透过传统美术的形式把握民族的文化精髓,创造出融合中华民族文化新形态的既具有中国气派,又具有现代感的设计。以上研究结果,对我国广告设计具有实践指导作用,同时也符合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在20世纪初,西方出现前所未有的艺术变革,那就是——西方现代主义。其风格流派有野兽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构成主义、风格派、抽象表现主义以及波普艺术等。西方现代主义美术是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以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他有着那个时代最为重要的精神文化特征,他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极其复杂的思想情感和极为重要的审美思想。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人们带着精神的创伤和扭曲的心理状态,去表现强烈个人主义和精神虚无的艺术作品,将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博大精深、辉煌崇高的审美理论予以颠覆。当时的人们包括那些艺术家们对待客观中的自然、社会和人以及自我关系上是失去平衡的,也同时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悲观失望和忧患恐惧。因此,作为空前浩大的现代美术变革,对传统的审美理论强力地批判和猛烈地冲击,是具有一定的鲜明性和深刻性。在高等美术教育实践中所常用的《外国美术简史》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论述:“被泛称为‘现代主义’或‘现代派’的美术,包括20世纪初以来具有前卫和先锋特色,与传统美术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思潮和流派。18世纪以来欧洲哲学中重视个人人格、尊重个人创造和主体性格的‘主体论’,在进入20世纪之后得到更大的张扬。”  20世纪初的西方社会结构以及人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改变,是西方现代主义美术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不管是什么原因,作为20世纪初的西方现代主义美术,人们对其看法可以说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但不管如何,从艺术的生命宗旨来看,它的创新精神和敢与上千年的传统给予颠覆的勇气还是值得学习的。  首先,现代前卫美术在艺术思想上与传统作出决裂。不管是野兽派、表现主义还是达达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等艺术派别,都有自己的艺术主张,都是在不满传统的情况下作出强有力的反映,在作品上标新立异、另辟蹊径。因为它们都看到了传统的不足,都意识到一味地传承传统意味着艺术生命的完结。奥·佩特罗丘克在评论未来主义时这样写道:“在自己对于‘工业世纪’的陶醉中,资本主义最积极的集团和它们的思想家们,竭力摆脱许多社会、伦理和美学的准则,摆脱与它们相联系的传统及不过是在挑衅的、一往直前的道路上设置障碍的习惯。”这样看来,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想与传统的审美理论的决裂有着必然的发展趋势,决定这种趋势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早就意识到,传统的审美规则和伦理道德,是不能使人们摆脱社会生活和精神所带来的恐惧和压力。因为所谓的古希腊罗马崇高美学精神、中世纪神性美学精神以及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美学精神,对他们来说就是古老而美丽的传说,就像是一头沉睡了上千年的狮子,也做着上千年的美梦,来到20世纪,被突然一声巨雷所惊醒,便迅速回到了现实。  作为哲学大家黑格尔似乎成了预言家,持着“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理论招牌,来到了20世纪是西方现代,在某种程度上起了承续的作用。在现代审美意识刚刚觉醒的时候,黑格尔的预言美学和“艺术科学”必将史无前例地大发展,现代审美体系和表现形式以及艺术批评从此伴随着艺术作品,也同时解释和证实这些前所未有是现代前卫美术作品。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出现,将达达主义的怪诞、荒谬引往至超现实主义的虚无梦幻之中。也就成了当时人们一时所依靠的精神武器。这样看来,现代前卫美术作品在还没到来的时候, 在19世纪中后期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母体里早已孕育了。  其次,现代前卫美术在表现形式上与传统作出了决裂。在形式上的革命,可以说是西方现代前卫美术颠覆传统最重要的创举,也是现代主义各风格流派最具共性的一个特征。就艺术的“形式革命”,法国著名艺术理论家马克·西门尼斯在《当代美学》这样说道:  “我们以形式革命来表现各种运动、潮流和艺术趋势,从19世纪中期以来,这些运动、潮流和艺术趋势就与西方几个世纪以来遵循的严格的惯例和规范体系走向了分离。在所有艺术门类中,在绘画、雕塑、建筑,还有音乐艺术中,艺术家们试验着、寻找着革新和新颖的东西,他们与陈旧的教条决裂,试图从学院主义中解放出来。同样的,绘画抛弃了神圣的模拟原则,否决了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自然的教条,抛弃了被文艺复兴运动确立起来的惯例所束缚着的造型艺术。”  其实,在艺术形式的革命方面。印象派最早撼动传统绘画法则的艺术运动。可以说这种运动对现代主义有着传承的影响作用,印象派巨匠毕沙罗对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的塞尚有着很大的影响,再加上塞尚那赋有哲学家的思维,为现代主义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他的艺术贡献主要是“用色彩造型”、“艺术变形”和“几何程式”,对近百年来的现代美术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对毕加索、布拉克、格里斯和蒙德里安等以形式、构成为主的画家影响最大。可以说,塞尚的出现,一切模仿自然或再现自然的艺术已经划为永恒的过去。所谓旧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等等,乃至印象主义、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统统被颠覆了。  那么,现代主义所追求的艺术形式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到了后来现代艺术不断地发展,艺术家们在表现艺术作品时,强烈地突出艺术的个性张扬和表现内心虚无的精神世界。如“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和“达达主义”等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典型。当达达主义的代表人物马塞尔·杜尚将工业产品小便器创作出作品《泉》的时候,在艺术界产生了巨大的轰动,可以说他是现代艺术的先锋。对于马塞尔·杜尚艺术的影响,马克·西门尼斯同样在《当代美学》中评论道:“实际上,这一行动引发的思考至今仍然存在,在当代艺术出现危机的背景下尤其如此。但是这一行为可以让人们超越那些生活习惯了公共空间。杜尚希望对画架上的绘画、视网膜艺术和二维艺术作出致命一击。无论这些制成品是否贴了标签,无论其状态是修正过还是处于自然状态。一件工业制成品或者是手工艺作坊的制成品突然入侵艺术圣殿,这不仅仅是扰乱日常美学认知,还是在和西方数个世纪以来建立起来的艺术表现体系分道扬镳。如果说艺术表现体系受到了冲击,还不如说是艺术的传统定义被押上了解剖台。”  不难看出,在现代前卫美术作品中,传统的影子早已受到致命的一击。现代主义作为西方美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从美学观点本身的意义上来说,它最大的进步性与其价值程度,完全在于参与和发展了20世纪现实主义和人道主义。它作为西方的一种艺术现象,既然存在过,并轰动一时,我们完全应该持肯定的态度来看待它并分析和研究它。  最后,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赞美一下现代主义,它如同它的艺术形式,给人们留下的是“永恒然而又瞬息即逝”的美。

对中国传统中国传统绘画与平面设计(以下简称设计),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平面设计师了。设计师不但需要具备中国传统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造型技能与审美意识,更需要具备对形式美法则的特殊理解和创造性的意念。 出于职业的因素,对中国传统中国传统绘画与平面设计的异同性,一种人认为,只要有中国传统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功夫,设计便不成问题;而另一种人则认为,设计就是设计,有中国传统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功底不见得就懂设计。持前一种观点的人多为美术院校的师生,而持后一种观点的人则一般为职业设计师。本文就此话题谈几点看法,欲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中国传统绘画是个性的表露 中国传统绘画的意义在于创新,而创新只有通过“个性化”才能够得以实现,重复的中国传统绘画没有生命力。回顾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史就会发现,无论中国还是西方,每一位杰出的大师都曾经创造过极端个性化的作品。每一位巨匠都具有自己的典型特征。画家,尤其是现代派画家,他们在创作时可以完全不用考虑其作品的社会性。 在某种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正表现在个性化上。通过作者对美的形式法则的特殊理解而存在着。任何一个伟大的画家,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个性。画家必须 把自己个人的主观意志潜能释放出来,最大限度地表现自我。这方面,梵高无疑最具典型的代表意义。梵高于他生前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所创造出的大量个性化作品从 未卖掉过,就是因为其作品的极端“个性化”,以致不能被人们所接受。 现代中国传统绘画个性化的表现还体现在五花八门的创新手法上。当今的世界正走向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如何反映这一时代特征,是每一个前卫艺术家 思考的问题。在西方艺术表现形式日趋复杂多样的今天,架上中国传统绘画似乎处于一种低迷的状态。前卫艺术家们为了表现具有个性的独创性,往往将一些不同种类的艺术 式样相结合,以完成自己的艺术创作。这些光怪陆离的所谓“个性”的艺术品在现代艺术展中司空见惯,艺术家们完全不必考虑观众能否接受,而只表现自己的创 新。 2.依附性是现代设计在商品经济中的本质反映 设计与中国传统中国传统绘画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对商品的依附性上。设计作为商品在为市场服务时必须具备“包装”价值与“使用”价值。要想赢得客户的信任与满意,最终实现设计的价值,就必须通过市场竞争的考验,设计得成功与否在于它能否通过美化产品而最终实现促销的日的。 现实中几乎每一位设计师在为客户提供设计服务时,都会尽量去迎合和满足客户的需要。一方面设计师必须站在客户的 角度去揣摩他们的心理,以使自己的设计方案得以通过。另一方面,客户可能对市场的把握了解远胜过设计师,设计师不得不服从客户对他提出的要求。在设计的过 程中,设计师绞尽脑汁去思考去解释自己的作品,也许自己认为很满意了,但最终的评判还是客户对其设计能否通过。 在这里有一种情形可以肯定,那就是被客户选中的未必就是“好作品”,而未通过的设计不一定就是“坏作品”。我们 常常可以碰到这样的情况,设计师为某一设计出了一组方案,对其中的某个方案很满意,而客户往往选中的却是设计师自认为“陪衬”的方案,最终的裁决权当然是 客户。设计师只有屈从于他们的“上帝”,这就是市场。 设计对商品的依附性还体现在“市场”是设计的指挥棒。市场的强劲与疲软将直接影响设计行业的起伏。如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之初,欧洲主要工业化 国家的生产过剩,消费匮乏,市场处于严重的经济萧条状态,生产停滞不前。荷兰的顿巴设计公司上门为一些厂家服务时得到的回答是:“经济不景气我们暂时不需 要设计,现有的设计就足够了”。还有另一种情况是,当市场上某种产品在卖方市场状态,产品供不应求,厂家对“设计”也会不屑一顾。 3.对混浊美的追来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本质体现 中国传统绘画与设计的区别不仅仅体现任“个性化”与“依附性”方面,还体现在对形式美规律追求的差异性上。 “混沌”一词是“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中国人喜欢含蓄,认为“含蓄”就是美。“混沌”本身就体现着一种不确定的耐人寻味的特征,这和中国的古哲学与宗教有关。中国古典中国传统中国传统绘画所表现的“空灵”、“气韵”,以及“墨分五色”,用有限的笔墨表现无限的意境等美学思想,都在于这种“混沌”之美。 这些手法在设计中也偶尔能见到,但一般来说仅是借用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以增强设计的艺术性而已。它们不是设计的最 终目的。我们从杉浦康平等大师的作品中就可以体会出这一点。具体来说:杉浦康平为敦煌设计的系列从书,从表面上他是在追求中国画“空灵”、“气韵”之境 界,而更深刻的是他把敦煌中的图形元素,运用现代设计的基本构造原理加以组合。这种“空灵”混沌美的境界只是作为设计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希望最终能真 正反映出这套系列丛书的内涵。这充分表示出大师的独具匠心和对中国传统中国传统绘画与设计关系的把握上。 在西洋绘画方面,虽然流派众多,形式各异,但整体精神同样是在追求“混沌美”。古典油画尽管形态表现得细致、逼 真,但其意境追求的则是深奥悠远,发现出不确定的“混沌美”。而现代派追求的则是标新立异,追求的是超现实荒诞的不确定性。米罗追求的是童趣的海底世界般 的梦幻,体现着不确定的“混沌美”,柏洛克则拎着颜料桶在画布上滴洒而不拘一格,他似乎是更接近在追求着“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中国传统绘画对“混沌美”的追求还体现在对材料肌理的选择上。何种题材何种效果,需要何种肌理是中国传统中国传统绘画追求混沌美的表现之一。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现代中国传统中国传统绘画,在一幅作品中 选择综合材料已到了随心所欲的境地,多种材料的运用旨在加强画面的“混沌美”的效果,通过扑朔迷离不确定的材质肌理的运用,以达到变化多端的目的。 4.秩序美是平面设计的核心体现 设计不同于中国传统绘画还体现在对秩序美的追求上,现代设计对实体的进一步把握是形式法则。形式是实体的具体化、丰富化、精确化。可以看出德漠克得特以原子结构来解释宇宙实体的内在形式,毕达哥拉斯派则以数理描述宇宙实体的外在形式,他们从天空星辰的布局中悟出了点、线、面的几何关系,从而把数推为宇宙的本体(“宇宙”这个词在古希腊就包含着和谐、数量、秩序等意义)。在设计方面,数对设计的影响,远的不说,仅从近代有关设计的理论, 对平面设计的贡献就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性。如瑞士设计家约翰•契肖德所发明的数字逻辑形体设计在书籍设计中的运用。再如设计家罗尔•罗塞利奥对哥特式圣经内 页边缘数值比例的发现,即著名的九段划分法,他求出了开本宽度尺寸的一个1/9作为内边,两个1/9作为外边,开本宽度尺寸的一个1/9作为天头,两个 1/9作为地脚的规律。而在1946年,方•德•格拉夫根据罗尔罗塞利奥的九段划分法,求边缘的比例图,发现了用几何计算的简单方法取代九段划分法,这种方法被称为“蛇瓜式划分法”。 在现代设计史上对20世纪影响最大的代表人物是 勒•科布歇。他运用建筑学的基本理论根据人体比例进行黄金分割,被称为模数设计体系。模数最初对于建筑形式有着重要的贡献,后来被运用到平面设计中。模数 理论的基本原理就是对太阳神的肚脐、头顶和伸直手臂的指尖进行分割。之后勒•科布歇将之变为44个长方形进行空间分割。模数体系的核心,就是试图利用人们 对级数变化心理反应所产生的秩序美进行设计。在勒•科布歇发明模数之后,欧洲各国设计师纷纷运用这一设计原理并将之进一步推进,最终形成了网格设计的理论 体系。网格设计体系把几例分析法和数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其特征是重视比例感、秩序感、连续感、清晰感。总之,它是以理性的数理为基础的形式法则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从上述的例证来看,设计的美感体现在有秩序的数理的韵律上,这点与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本质的不同。 5.平面设计的独立性体现在版式编排和字体形态上 中国传统绘画是以图的形态传达着信息,一幅好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可以浓缩巨大的信息内容,是文字高度浓缩的载体,在某些场合它可以代替或补充文字的不足。虽然如此,由于中国传统绘画与文字传播的功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中国传统绘画作为单独的艺术形式其画面不存在文字的说明。既然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可以无文字表述出现,故此它也就不存在版式编排问题。 而设计无论是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还是特地为某种产品服务,都必须有文字的说明。只有通过文字形态的存在,其自 身价值才能够得以充分体现。现代平面设计作为版面设计(typography)有两种意义上的版式编排:一种是图形与文字的结合,另一种是纯粹文字间的自 由组合。这两种形式均可称为版式设计。但无论哪一种形式的版式设计都离不开文字的存在。一方面版式编排需文字组成,另一方面文字本身形态的差异也丰富了版 式编排的多样性。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各民族文字其形态演化的过程都来源于“画图记事”,与图相联系。如果把这种“图形”称之为“中国传统绘画”的话,那么文字和中国传统绘画在他们幼年时代本是同根同源。但从现代设计的角度或世界文明史的进程来看这一问题,就会发现文字的形态特征显然已完全抽象地“独立”于“中国传统绘画”了。此外,在近一个世纪的现代设计发展历程中,前辈设计师们在实践中总结出 了一系列版式编排的形式法则,构成了现代设计的基础理论,如:比例、力场、中心、方向、对称、均衡、韵律、对比、分割等,以及黄金分割在设计中的运用,德 国标准比例、动力对称学说、草席形、立体派格调、螺旋形、模数等等都集中体现了平面设计的独特语言。而影响版式编排艺术性的“字体形态”已逐渐发展成为新 的设计学科。从本世纪初至今,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相继成立了字体设计公司并在高等学校开办了字体设计学科。亚洲的日本、韩国等也没有相应的机构。由此可见, 设计有别于中国传统绘画是独立于中国传统绘画而具有时代特征的专门学科。 6.中国传统绘画与设计的差异性体现在各自的实现方式上 由于中国传统绘画与设计存在着巨大的功能上的差异性,同时,在工艺制作的实现方式上也就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中国传统绘画虽然是一门艺术,但在制作过程中技术的成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果说中国传统绘画在艺术的前提下,是一个运用新观念新手段的创造过程,那么中国传统绘画在其技术中所包含的材料、技巧等一系列因素则是完成和实现这种创造性思维的最重要的手段。 前文中曾提到的中国传统绘画是个体劳动并突出表现“个性”的单一行为。因此,这就决定了某一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绝对不能重复出 现,并且呈现给观众的必须是“手工”制作的真实的肌理材料。如油画,是用以油为结合剂的油性颜料画在布面或其它材料上。国画则以笔、墨、宣纸、帛以及水溶 性颜料为主要肌理特征。 而作为设计,其产生和发展都由“商业”行为而来,是随着商品经济的 激烈竞争而出现的。它的目的是为整个市场服务,具有显著的商品特征。在其“实现”方式上必然是在脑力劳动与机器大生产相结合的物化过程。在过去近一个多世 纪的发展历程中,设计从来都是以机器印刷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它从未脱离过大机器生产而独立存在。即使是在国际各种设计比赛中,设计作品的机器生产工 艺水平也是评判的重要着眼点。现今时代变了,科技又有了长足的进步,电脑的产生无疑给设计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设计作品的“生产”方式更加体现了机器的智能化、工业化和系列化,越来越显示出“机器”的重要性。因此作为一个设计师不仅应懂得设计还要懂得机器的印刷功能,印刷装订工艺,甚至还要懂得在何种状态下,机器墨色套排序列会对作品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纸张的品牌、种类、性能将会影响设计作品的怎样质量。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绘画与现代平面设计有着巨大的差异。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两个不同性质行业之间的关系——是实用性与观赏性的关系;是多层次、多社会性的理性思考与情感宣泄,表现个性才气的关系;是体现工业化的生产技术水平与个体艺术者之手工技巧的关系…… 虽然本文在此强调了二者之间的差异性,但并不否认二者之间的联系性。如:早期中国传统绘画与设计的起源、艺术规律的相似性,设计必须具有中国传统中国传统绘画审美意识的基本特征,等等。 我们只有正确地把握中国传统中国传统绘画与设计的异同,掌握其中的奥秘,理解二者的共性与个性,才算对这一问题有了客观深刻的科学认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