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论文题目有哪些要求

发布时间:2024-07-07 04:08:31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论文题目有哪些要求

论文的题目不要太浮夸了,也不要用比喻句什么的,最好是一句话就能点名中心,论文基本上就是当成说明文来写,所以一定要严谨

研究对象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第四纪的沉积物,这也是地球表层最为常见和分布广泛的地质体之一。第四纪沉积物是记录发生在第四纪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良好载体,是第四纪地质研究的天然 “实验室”,含有丰富的地质信息。如果我们采用各种手段,如野外观察、室内化学分析、化石分析、矿物分析等,是可以从第四纪沉积物中获得我们所需的各种地质信息的。通过对这些信息处理、分析和研究,就能揭示地球表层在第四纪不同时期的原貌。但是在第四纪时期,地表环境复杂,气候曾发生过剧烈变化,导致了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营力作用,因此在地球表层形成了各种成因类型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在时间和空间上不仅发生岩性上的变化,而且在厚度、岩相上差异也很大。不仅如此,除极少的沉积物外,绝大多数的第四纪沉积物都是松散未固结的,而且有的尚处在形成之中。可见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复杂而多变。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表形态,即地形。地形就是地表的高低起伏、坡度、切割程度等方面的特征。地球表面的地貌规模大小悬殊,大到整个球体地球,小到一条冲沟、一个倒石锥等; 形态各异,如突兀的角峰,深切的河谷,平坦的平原,奇特的雅丹,神奇的岩溶; 其成因复杂,有由河流、冰川、风等外部营力塑造的,也有由构造运动、火山活动等内部营力形成的; 地表形态始终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随着地表营力的变化,其形态也发生变化,如山脉的高度变化,河谷深度和长度的变化,斜坡的坡度变化,平原的面积变化,等等。因此,地貌学的研究对象也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地质体。 研究任务和研究内容在工业革命以后,人们不仅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且还进行了大量的工程建设。在自然资源的寻找和利用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的地貌和第四纪地质问题,如开采砂金矿需要研究沉积物的特征,拦河筑坝需要研究河谷形态特征,工程建筑需要研究地貌和第四纪沉积物特征等。人们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自然规律,如第四纪沉积物分布规律、地貌形成的规律等,并逐步上升到理论,利用这些理论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因此,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两个主要任务是:1)通过各种研究手段,提取各种信息,重建第四纪时期的地质演化历史,探究演变规律,预测未来变化。在第四纪时期,环境、气候、生物、地貌等都发生过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构成了第四纪时期的地质演化历史。我们不仅要知道在这个时期曾经发生过哪些地质事件,而且要探究它们发生的背景和动力机制,弄清这些地质事件的发生过程和规律,其目的就是为了对地表环境未来变化进行预测,为人类服务。2)将理论研究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减灾防灾,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不管是过去,还是现今,地球表层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如干旱、土地沙化、泥石流、滑坡、地震、火山爆发等等,它们对人类生命及生存环境影响重大。通过对这些灾害形成机理的详细研究,可以弄清它们发生的地质背景和规律性,并对它们可能发生的空间、时间、强度进行预报,以减少人们的生命财产损失。人类工程的增多和对自然资源需求的增加,如拦河筑坝、城市建设、地下工程、矿产和地下水开采等,都需要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的知识。根据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任务,这门学科不仅要解决一些地质学方面的理论问题,还要解决人类活动所需的实际问题。因此,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成因、分布及工作方法的研究。第四纪沉积物是赋存各种地质事件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天然的数据库。我们不仅要研究第四纪沉积物本身的特征,而且还要研究如何从沉积物中获取这些地质信息的方法。通过对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可甄别出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和过程。因此,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是第四纪地质研究的基础。2)第四纪气候变迁和海平面波动的研究。第四纪时期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是气候在总体降温的背景下发生剧烈的波动,由此引发冰期(冷期)与间冰期(暖期)、湿润期与干旱期、高海面与低海面之间的频繁波动。第四纪地质学要研究气候波动的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和变化幅度,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变化趋势。3)第四纪生物界的构成和演化,以及人类及其文化演化的研究。第四纪是一个各种生物非常繁盛的时期,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还出现了人类。人类的出现是生物圈演化的重大事件,给整个生物圈带来重大的影响。我们需要研究生物圈在第四纪的演化特征、重大的生物演化事件、生物演化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及其文化演化的动力因素。4)第四纪地层和年代学的研究。第四纪地层研究是第四纪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沉积物没有时间框架,就失去了地质事件研究基础,因此需要确定第四纪地层的年代,并对其进行划分对比,建立起地层层序。为此需研究第四纪测年的方法和原理、各种测年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取样要求。5)地球表层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演化的研究。固体地球表面的地貌形态复杂,成因各异,而且还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研究这些地貌的形态特征、规模、形成动力和物质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以及演化过程等,同时还要研究地貌对人类工程以及对地质灾害的影响。6)第四纪构造运动的研究。研究第四纪断层的活动性,地震和火山的活动规律,构造运动对地貌、气候、环境的影响。7)应用第四纪地质的研究。将第四纪地质学知识应用于解决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第四纪地质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人类工程、人体健康、生态环境、自然灾害、资源开发等或多或少都受到第四纪地质环境的影响,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可以提高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和减少自然灾害。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地球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的各个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固体地球。对每一个圈层的研究都涉及到一门或一门以上的学科,如气象学和气候学研究大气圈,水文学和海洋学研究水圈,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生物圈,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则研究固体地球。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均属于地球科学范畴,它们以研究地球最近一个时代的演化历史为主要目的,重建这个时期的地球表层及其环境演变序列,以及探究岩石圈与其他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因此,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与地球科学的多个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图 1-3),是一门多学科相互渗透和交叉的综合学科。图 1-3 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地貌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研究固体地球表面剥蚀(侵蚀)与堆积的关系,而目前的地表形态大都形成于第四纪。第四纪堆积物正是近期地貌演变的天然记录,而一些堆积地貌形态的形成过程,也是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过程。因此,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不仅研究的时空范围一致,研究对象和内容相关,而且研究方法亦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如区域调查,沉积物岩性、岩相分析,动力分析,以及地球物理方法、同位素测年、遥感等新技术的应用等,都是两者共同的研究方法。

没有具体要求,最好是简洁明了能够突出主题,提现文章主旨内容,在之前的基础能够创新是最好的。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论文题目有哪些要求呢

论文的题目不要太浮夸了,也不要用比喻句什么的,最好是一句话就能点名中心,论文基本上就是当成说明文来写,所以一定要严谨

没有具体要求,最好是简洁明了能够突出主题,提现文章主旨内容,在之前的基础能够创新是最好的。

研究对象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第四纪的沉积物,这也是地球表层最为常见和分布广泛的地质体之一。第四纪沉积物是记录发生在第四纪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良好载体,是第四纪地质研究的天然 “实验室”,含有丰富的地质信息。如果我们采用各种手段,如野外观察、室内化学分析、化石分析、矿物分析等,是可以从第四纪沉积物中获得我们所需的各种地质信息的。通过对这些信息处理、分析和研究,就能揭示地球表层在第四纪不同时期的原貌。但是在第四纪时期,地表环境复杂,气候曾发生过剧烈变化,导致了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营力作用,因此在地球表层形成了各种成因类型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在时间和空间上不仅发生岩性上的变化,而且在厚度、岩相上差异也很大。不仅如此,除极少的沉积物外,绝大多数的第四纪沉积物都是松散未固结的,而且有的尚处在形成之中。可见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复杂而多变。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表形态,即地形。地形就是地表的高低起伏、坡度、切割程度等方面的特征。地球表面的地貌规模大小悬殊,大到整个球体地球,小到一条冲沟、一个倒石锥等; 形态各异,如突兀的角峰,深切的河谷,平坦的平原,奇特的雅丹,神奇的岩溶; 其成因复杂,有由河流、冰川、风等外部营力塑造的,也有由构造运动、火山活动等内部营力形成的; 地表形态始终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随着地表营力的变化,其形态也发生变化,如山脉的高度变化,河谷深度和长度的变化,斜坡的坡度变化,平原的面积变化,等等。因此,地貌学的研究对象也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地质体。 研究任务和研究内容在工业革命以后,人们不仅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且还进行了大量的工程建设。在自然资源的寻找和利用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的地貌和第四纪地质问题,如开采砂金矿需要研究沉积物的特征,拦河筑坝需要研究河谷形态特征,工程建筑需要研究地貌和第四纪沉积物特征等。人们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自然规律,如第四纪沉积物分布规律、地貌形成的规律等,并逐步上升到理论,利用这些理论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因此,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两个主要任务是:1)通过各种研究手段,提取各种信息,重建第四纪时期的地质演化历史,探究演变规律,预测未来变化。在第四纪时期,环境、气候、生物、地貌等都发生过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构成了第四纪时期的地质演化历史。我们不仅要知道在这个时期曾经发生过哪些地质事件,而且要探究它们发生的背景和动力机制,弄清这些地质事件的发生过程和规律,其目的就是为了对地表环境未来变化进行预测,为人类服务。2)将理论研究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减灾防灾,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不管是过去,还是现今,地球表层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如干旱、土地沙化、泥石流、滑坡、地震、火山爆发等等,它们对人类生命及生存环境影响重大。通过对这些灾害形成机理的详细研究,可以弄清它们发生的地质背景和规律性,并对它们可能发生的空间、时间、强度进行预报,以减少人们的生命财产损失。人类工程的增多和对自然资源需求的增加,如拦河筑坝、城市建设、地下工程、矿产和地下水开采等,都需要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的知识。根据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任务,这门学科不仅要解决一些地质学方面的理论问题,还要解决人类活动所需的实际问题。因此,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成因、分布及工作方法的研究。第四纪沉积物是赋存各种地质事件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天然的数据库。我们不仅要研究第四纪沉积物本身的特征,而且还要研究如何从沉积物中获取这些地质信息的方法。通过对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可甄别出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和过程。因此,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是第四纪地质研究的基础。2)第四纪气候变迁和海平面波动的研究。第四纪时期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是气候在总体降温的背景下发生剧烈的波动,由此引发冰期(冷期)与间冰期(暖期)、湿润期与干旱期、高海面与低海面之间的频繁波动。第四纪地质学要研究气候波动的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和变化幅度,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变化趋势。3)第四纪生物界的构成和演化,以及人类及其文化演化的研究。第四纪是一个各种生物非常繁盛的时期,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还出现了人类。人类的出现是生物圈演化的重大事件,给整个生物圈带来重大的影响。我们需要研究生物圈在第四纪的演化特征、重大的生物演化事件、生物演化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及其文化演化的动力因素。4)第四纪地层和年代学的研究。第四纪地层研究是第四纪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沉积物没有时间框架,就失去了地质事件研究基础,因此需要确定第四纪地层的年代,并对其进行划分对比,建立起地层层序。为此需研究第四纪测年的方法和原理、各种测年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取样要求。5)地球表层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演化的研究。固体地球表面的地貌形态复杂,成因各异,而且还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研究这些地貌的形态特征、规模、形成动力和物质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以及演化过程等,同时还要研究地貌对人类工程以及对地质灾害的影响。6)第四纪构造运动的研究。研究第四纪断层的活动性,地震和火山的活动规律,构造运动对地貌、气候、环境的影响。7)应用第四纪地质的研究。将第四纪地质学知识应用于解决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第四纪地质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人类工程、人体健康、生态环境、自然灾害、资源开发等或多或少都受到第四纪地质环境的影响,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可以提高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和减少自然灾害。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地球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的各个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固体地球。对每一个圈层的研究都涉及到一门或一门以上的学科,如气象学和气候学研究大气圈,水文学和海洋学研究水圈,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生物圈,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则研究固体地球。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均属于地球科学范畴,它们以研究地球最近一个时代的演化历史为主要目的,重建这个时期的地球表层及其环境演变序列,以及探究岩石圈与其他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因此,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与地球科学的多个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图 1-3),是一门多学科相互渗透和交叉的综合学科。图 1-3 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地貌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研究固体地球表面剥蚀(侵蚀)与堆积的关系,而目前的地表形态大都形成于第四纪。第四纪堆积物正是近期地貌演变的天然记录,而一些堆积地貌形态的形成过程,也是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过程。因此,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不仅研究的时空范围一致,研究对象和内容相关,而且研究方法亦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如区域调查,沉积物岩性、岩相分析,动力分析,以及地球物理方法、同位素测年、遥感等新技术的应用等,都是两者共同的研究方法。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论文题目有哪些类型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地球科学的基础理论,而且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实际意义。下面重点论述它的实际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矿产资源勘查第四纪沉积物中蕴藏着各种砂矿,如金、金刚石、锡石、钨矿、独居石、金红石、钛铁矿、锆石等砂矿。砂矿的形成不同于原生矿产,由于砂矿的形成和赋存与第四纪沉积物及地貌关系密切,因此在第四纪砂矿的勘查过程中,必须应用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的原理来寻找矿床,分析砂矿形成的条件,砂矿层的成因、岩性及分布,砂矿埋藏的古地貌特征,恢复现代水文网的发展和演变,并根据古代埋藏谷地、阶地、岩溶等为勘探砂矿提供可靠依据,弄清砂矿的物源和原生矿床的位置,正确地对砂矿进行评价。许多特殊的第四纪沉积物本身就是矿产资源,如泥炭、石膏、岩盐、钾盐、石英砂等。 水文地质第四纪地质和地貌是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的基础资料。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量日益增加,其重要的水源之一是地下水,而大量地下水储存于第四纪堆积物中。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厚度、成因和年代,对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埋藏、水质、水量和运动规律都有直接影响。我国地域辽阔,环境复杂,不同地区存在不同性质的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如华北平原的埋藏古河道问题,沿海平原地区在海平面升降交替过程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我国西南广大岩溶地区的地下水利用等,都会遇到一系列的地貌与第四纪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勘探第四纪沉积物是各种工程建筑的基础,如在水坝、水库、渠道、港湾、楼房、工厂和电站等建设中,都需要了解沉积地层的工程力学性质、岩性的三维变化、地基的稳定性、断层的活动性。各种工程的设计和管理,要求避开不利的因素,如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活动断层等。在大型工程修建之前,需要进行地震危险性研究,如断裂的活动性质、地壳的升降幅度、地震的危害性等,还要进行有关工程稳定性的第四纪地质研究。 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第四纪以来的火山活动、地震活动和构造运动的研究,对预防自然灾害有重要意义。环境地质、地貌问题的研究对港口、城市规划与建设可以提供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另外,一些地方性疾病与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岩性以及地貌位置等密切相关,如碘缺乏症多发生在山区,氟中毒症多出现在干旱的平原区,肝炎和肝癌多分布在地形低洼水流不畅的沼泽和三角洲地带。近年来,人类活动对地质地貌动力的影响,以及对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的影响也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 农业生产不同地貌类型和第四纪沉积物对热量、光照、水分和土壤性状有着直接影响。地形高低、坡向和坡度、地面物质结构是形成不同农业生产类型的重要因素。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土壤,而不同的气候带形成了不同的土壤类型,不同岩性决定了土壤的物质成分,不同地貌位置影响了土壤的厚度和含水性。因此,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研究成果,往往可以对农业生产规划的编制、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等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种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千姿百态,是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载体。地貌的形态、规模和成因多种多样,差异很大。为便于研究,我们按不同形态、不同规模、不同成因,将地貌划分为若干级序,构成了有序的地貌分类系统。地球表面陆地和洋盆是最大一级地貌单元。在陆地上,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43m;最低点为死海海面,海拔-400m,起伏较大;有高大的山地,也有低矮的丘陵;有辽阔的高原,也有低洼的盆地;有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也有一望无垠、沃野千里的大平原;有秀丽的喀斯特山水,也有沙浪滚滚的戈壁沙漠……。在这些形态万种的地貌景观中,还可以分出较小规模的地貌。如平原和山地,山地又可划分为山岭和山谷,山岭还可进一步划分出山顶、山坡和山麓等等。在海洋中,已知的最深处是位于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3m),基于目前人类对海洋的认识:海洋底部的地形起伏比陆地要大得多。各种不同尺度、不同形态的地貌,其成因和演变是不同的。有的地貌形成与内动力地质作用(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紧密相关,造成地球表面大的地貌格局;有的则以外动力地质作用(如流水、风力、冰川活动等)为主,是外动力地质作用精雕细刻的结果。但一般来说,地貌形态并不是由单一地质营力所形成,而是多种地质作用综合作用的产物。如构造下沉区,首先是地壳下沉作用,地面下沉导致了堆积作用,堆积作用就可能同时发生河流堆积、洪流堆积、斜坡面流堆积、湖泊堆积等。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在地貌形成过程中是一对矛盾,前者的主要趋势是增大地面起伏,而后者则是通过“削高填低”,减小地面起伏。地貌就是在内、外地质作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矛盾斗争中发生和发展的。本课程通过对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地貌形成地质作用、物质组成、成因类型等方面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地貌类型、形态特征、时空分布和形成规律。(二)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第四纪是距我们最近的一个地质时代,而且其时间尺度比其他地质时代要短得多,仅有短暂的2~3个地质年代。如果我们将地球的年龄比作一天来计算,那么第四纪只相当于一天当中的30~40s。虽然第四纪的时间很短,但却发生了两个重大事件:气候变化显著,多次出现冰川大规模活动和消长;生物界发生突变性演化,为现代生物界奠定了基础,同时诞生了万物之灵的人类。因此,曾有人将第四纪又称为“灵生纪”。由于第四纪特殊的新构造运动和环境变化,使第四纪的沉积类型与以往各地质时代有明显不同。主要表现在:陆相松散堆积物分布广泛,与现代地形关系密切,往往成为现代中、小型地貌的组成物质;各种地质营力异常活跃,堆积物成因类型十分复杂多样,特征鲜明;火山、地震活动频繁,留下了很多与火山活动相关的堆积物。综上所述,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第四纪堆(沉)积物。目的是通过对第四纪堆积物的观察研究,认识第四纪堆积物的岩性特征、成因类型、时代划分,揭示第四纪气候、生物、地层、新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的规律性。(三)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地貌是研究地表形态的,而大部分地貌又是第四纪形成的,由第四纪沉积物组成的。我们常常通过地貌形态和分布特征来直接或间接推断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作用和成因类型;也常常通过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来认识地貌物质组成,判断地貌的时代和成因。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都以地表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貌和第四纪堆积物)及其演变历史为研究对象,都是研究地表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常从不同角度研究同一问题,研究结果互相补充,关系十分密切。比如,对河流阶地的研究,我们常从地貌学的角度对其形态、分布以及与其他地貌的关系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我们还应该从第四纪地质学的角度对其物质组成特征、结构构造、地层及其相互关系、时代、形成作用以及形成过程进行研究,以达到对河流阶地地貌形成、发展和演化历史进行综合而全面认识的目的。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论文题目有哪些要求及答案

中国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形成与发展凝聚了我国老一辈第四纪地质学家和地貌学家的心血,其中李四光、杨钟健、袁复礼、任美锷、刘东生、施雅风等一批中国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奠基人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四纪冰川和地貌、海岸带第四纪和地貌、西北黄土地区第四纪地质和地貌、古人类、活动构造等方面。 第四纪冰川及古环境研究在第四纪冰川研究方面,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取得巨大进展,其中包括南极冰盖和北极冰盖的考察研究,青藏高原冰心研究,山岳冰川编目以及冰川融水径流研究,中国西部的冰川地貌,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遗迹与环境的新认识等等。中国科学家对南极的研究起步较晚,1982 年谢先楚首次在澳大利亚凯西站越冬考察,对末次冰期冰心做了大量细致研究。到 2008 年,中国已组织了 24 次南极考察,并建立了长城站和中山站。1990 年秦大河首次横穿南极大陆做科学考察,研究深入到稳定同位素 δ18O,δD 和过量氘(ex D)分布特征变化及其与古气候记录的意义。这些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南极冰川学研究登上新的台阶。2004 年 7 月在挪威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建成了我国北极第一个科学考察站———黄河站。与此同时,在 80 年代中期展开了对祁连山敦德冰帽的冰心研究,取得了比孢粉等其他资料更加详细的全新世气候波动的证据。1992 年,姚檀栋等又对西昆仑山古里雅冰帽(6300m,中亚最大的冰帽)进行了冰心研究,钻取了时间跨度 10 万年以上的冰心,这对于重建青藏高原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和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由施雅风主编出版的 《中国冰川与环境》(2000)一书总结了我国西部地区第四纪冰川和环境研究的重要成果。关于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遗迹的争论,在这一个时期也做了些工作。李四光于 20 世纪 20 年代提出在太行山、庐山、黄山等中低山存在第四纪冰川遗迹,并可划分为4 次冰期。他的冰期划分一直作为中国东部冰期划分的标准沿用至今。1980 年开始,部分冰川学家通过大量野外考察,并联系黄土沉积、孢粉分析、古脊椎动物、红色风化壳等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认识(施雅风等,1989),其成果反映在 《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问题》一书中。近年来关于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争论已经逐渐冷却下来。 西北黄土地区第四纪地质研究中国第四纪研究的突破在于中国黄土研究方面的进展,建立起第四纪环境变迁的时间序列。目前全球变化研究中已建立了多种多样的环境变化时间序列,其中中国黄土、深海沉积和极地冰心是第四纪研究中的三大支柱。而黄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形成方式,成为一种第四纪古环境、古气候信息的非常理想的载体。中国的黄土研究,大致经历了如下 4 个大阶段。近代黄土研究 中国黄土研究的开端与外国地质学家的参与密不可分。19 世纪,庞培利(R Pumpelly)打开了中国黄土研究的大门,他提出了黄土湖泊沉积说。李希霍芬(F VonRichthofen)否 定 了 庞 培 利 的 湖 泊 沉 积 说, 成 为 黄 土 风 成 说 的 鼻 祖。 奥 勃 鲁 契 夫(B A Obruchev)将黄土分为热黄土和冷黄土,第一次揭示了黄土的二元性和区域性意义。中国地质学家从1920 年开始黄土研究。1930 年,德日进(P Teilhard de Chardin)和杨钟健对黄土做了地层与古生物方面的研究。在这一开创性的工作中,他们将黄土划为两大部分: 上部马兰黄土,下部红色土 A、B、C 带; 并按其中所含古脊椎动物化石将第四纪划分为早、中、晚期。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黄土研究的新高潮 为中国黄土研究做出巨大贡献的刘东生院士在这个时期做了很多工作。1957 年,刘东生院士等分出老黄土(早于马兰黄土)和新黄土(马兰黄土及其以后黄土),他与张宗祜院士(1962)将早、中更新世黄土命名为午城黄土和离石黄土,并于 1964、1965、1966 年分别出版了 《黄河中游黄土》、《中国的黄土堆积》和 《黄土的物质成分和结构》,奠定了中国黄土研究的基础。朱显谟、石元春等研究表明,黄土层所夹的红色条带,实质上是一种褐色土型的古土壤层。这一成就,使人们对黄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从而确认了巨厚的黄土高原是由 260Ma 以来沙尘暴的形式沉积而成的; 而干旱的沙尘暴时期中间又有多次气候变得温暖湿润的时期,形成古土壤。在这个时期,张宗祜院士对黄土高原黄土的工程性质进行了细致的研究。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测量实验阶段 随着古地磁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年代学等新学科新技术的发展,黄土的研究从肉眼观察进入到观察与测量实验相结合的阶段。磁化率开始被当作反映第四纪环境变化的气候替代性指标,并进一步促使将黄土与深海沉积、冰心进行全球对比。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定量化和对比研究阶段 安芷生院士提出黄土和古土壤分别代表古气候环境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模式,将研究的主要方向对准了黄土与古土壤的形成以及解译其环境信息。其后,丁仲礼院士利用黄土和古土壤中粒径为 002~ 010mm 的颗粒含量比值作为冬季风搬运强弱的代用指标; 并得到与深海氧同位素吻合的粒度曲线。郭正堂利用黄土与古土壤中的 FeO 和 Fe2O3所代表的风化强度比值作为夏季风的代用指标,亦可与深海氧同位素进行对比。丁仲礼院士经过对比研究发现: 黄土与古土壤序列的变化自 180 万年以来,与深海沉积物氧同位素的旋回几乎可以一一对比,从而将大陆冰盖和海冰同内陆气候变化联系起来。在 1985 年,刘东生等出版了 《黄土与环境》一书,是对这个阶段早期研究的总结。后来,张宗祜等出版了 《中国黄土》(1989)一书。孙建中出版了 《黄土学》(2005),论述了黄土的各个方面。目前黄土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粒度、古生物学、地球化学、环境磁学等方面。这些方面的进展标志着中国黄土的研究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青藏高原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研究虽然在 20 世纪 50 ~60 年代我国 4 次组织了对青藏高原的科学考察,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但限于当时的条件,考察的地区和内容都比较局限。1973 年,中国科学院再次组织了队伍庞大且考察内容广泛的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并出版了 《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丛书》。其中相关的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的考察成果主要反映在 《西藏第四纪地质》、《西藏冰川》、《西藏地貌》、《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问题》等书中,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要的成果之一。1993 年,由诸位院士领导的 “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环境变迁与生态系统研究” 的国家攀登项目,再次把青藏高原研究推向高潮,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进展,又出版了 《青藏高原研究丛书》。总结了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及其环境变化、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对中国的季风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提出了 340 万年以来的 3 次构造运动(青藏运动、昆黄运动、共和运动),青藏高原在第四纪时期不同阶段的高度,在距今 80 万~60 万年全面进入冰冻圈,才真正发育成为地球上的第三极。青藏高原隆起引起了其周边的新构造运动,形成了一系列的活动断裂,其中东缘的断裂活动异常强烈,形成了我国地震活动强烈的南北地震带,2008 年 5 月 12 日的汶川 0 级大地震就发生在该带上。有关青藏高原在第四纪是否存在大冰盖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其焦点是: 一是否存在过?二如果存在,那是在什么时代? 这些问题还有待今后的深入工作来解答。 长江和黄河的研究青藏高原的研究也带动了对我国两大河流———长江和黄河的形成演化研究。长江发育的历史一直是地貌学家关注的问题,沈玉昌(1965)对长江上游河谷地貌进行了研究,总结了金沙江河谷地貌的特征,袁复礼(1958)、任美锷(1959)等对金沙江石鼓湾是否由河流袭夺而成进行了研究。长江三峡的切穿是实现长江全线贯通的关键河段,研究表明三峡的切穿时间应在早更新世晚期到中更新世的初期,研究还表明金沙江的全线贯通也大体发生在这个时期。2006 年,杨达源等出版了 《长江地貌过程》 一书,对长江地貌和形成过程进行了总结。黄河的研究在这个时期也取得一系列的进展。黄河三门峡的贯通与长江三峡的贯通具有同等的意义,虽经过众多的科学家研究,但在贯通的时间上尚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不少的学者认为三门峡的切穿发生在早更新世晚期到中更新世初期,与长江三峡的切穿时间基本同时。其次是黄河上游地区的几大峡谷的切穿,龙羊峡在约 15 万年前切穿,若尔盖的古湖消失在晚更新世晚期,在晚更新世末期黄河延伸到现今的黄河源区。在晚更新世,黄河上游地区发生了水系的重大调整。这个时期还研究了长江和黄河的演化过程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 古人类的研究在20 世纪初,北京周口店地区 “北京人”的发现被认为是我国在20 世纪古生物化石研究方面最重要的两大发现之一,她的发现不仅填补了东亚地区古人类化石的空白,而且把人类的历史向前推进了几十万年,更有意义的是发现了最早的人类用火痕迹。后来,钱方在云南元谋发现了 “元谋人”(1965),把人类的历史推进到距今约 170 万年。在 20 世纪 70 ~90 年代,在湖北、重庆、安徽、江苏、陕西等地发现了丰富的直立人化石和石器,尤其是在湖北建始发现的 “建始人”和重庆巫山发现的 “巫山人”,揭示我国人类历史超过了 200 万年。这些发现确立了中国东部地区在人类演化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百色盆地、汉水流域、蓝田盆地发现了手斧,从而否定了 “莫氏线”的存在,证实在东亚地区同样存在手斧文化。思考题1)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研究的价值?2)从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的发展历程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3)中国对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贡献?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地球科学的基础理论,而且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实际意义。下面重点论述它的实际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矿产资源勘查第四纪沉积物中蕴藏着各种砂矿,如金、金刚石、锡石、钨矿、独居石、金红石、钛铁矿、锆石等砂矿。砂矿的形成不同于原生矿产,由于砂矿的形成和赋存与第四纪沉积物及地貌关系密切,因此在第四纪砂矿的勘查过程中,必须应用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的原理来寻找矿床,分析砂矿形成的条件,砂矿层的成因、岩性及分布,砂矿埋藏的古地貌特征,恢复现代水文网的发展和演变,并根据古代埋藏谷地、阶地、岩溶等为勘探砂矿提供可靠依据,弄清砂矿的物源和原生矿床的位置,正确地对砂矿进行评价。许多特殊的第四纪沉积物本身就是矿产资源,如泥炭、石膏、岩盐、钾盐、石英砂等。 水文地质第四纪地质和地貌是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的基础资料。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量日益增加,其重要的水源之一是地下水,而大量地下水储存于第四纪堆积物中。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厚度、成因和年代,对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埋藏、水质、水量和运动规律都有直接影响。我国地域辽阔,环境复杂,不同地区存在不同性质的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如华北平原的埋藏古河道问题,沿海平原地区在海平面升降交替过程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我国西南广大岩溶地区的地下水利用等,都会遇到一系列的地貌与第四纪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勘探第四纪沉积物是各种工程建筑的基础,如在水坝、水库、渠道、港湾、楼房、工厂和电站等建设中,都需要了解沉积地层的工程力学性质、岩性的三维变化、地基的稳定性、断层的活动性。各种工程的设计和管理,要求避开不利的因素,如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活动断层等。在大型工程修建之前,需要进行地震危险性研究,如断裂的活动性质、地壳的升降幅度、地震的危害性等,还要进行有关工程稳定性的第四纪地质研究。 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第四纪以来的火山活动、地震活动和构造运动的研究,对预防自然灾害有重要意义。环境地质、地貌问题的研究对港口、城市规划与建设可以提供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另外,一些地方性疾病与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岩性以及地貌位置等密切相关,如碘缺乏症多发生在山区,氟中毒症多出现在干旱的平原区,肝炎和肝癌多分布在地形低洼水流不畅的沼泽和三角洲地带。近年来,人类活动对地质地貌动力的影响,以及对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的影响也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 农业生产不同地貌类型和第四纪沉积物对热量、光照、水分和土壤性状有着直接影响。地形高低、坡向和坡度、地面物质结构是形成不同农业生产类型的重要因素。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土壤,而不同的气候带形成了不同的土壤类型,不同岩性决定了土壤的物质成分,不同地貌位置影响了土壤的厚度和含水性。因此,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研究成果,往往可以对农业生产规划的编制、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等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论文题目有哪些及答案

(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种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千姿百态,是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载体。地貌的形态、规模和成因多种多样,差异很大。为便于研究,我们按不同形态、不同规模、不同成因,将地貌划分为若干级序,构成了有序的地貌分类系统。地球表面陆地和洋盆是最大一级地貌单元。在陆地上,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43m;最低点为死海海面,海拔-400m,起伏较大;有高大的山地,也有低矮的丘陵;有辽阔的高原,也有低洼的盆地;有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也有一望无垠、沃野千里的大平原;有秀丽的喀斯特山水,也有沙浪滚滚的戈壁沙漠……。在这些形态万种的地貌景观中,还可以分出较小规模的地貌。如平原和山地,山地又可划分为山岭和山谷,山岭还可进一步划分出山顶、山坡和山麓等等。在海洋中,已知的最深处是位于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3m),基于目前人类对海洋的认识:海洋底部的地形起伏比陆地要大得多。各种不同尺度、不同形态的地貌,其成因和演变是不同的。有的地貌形成与内动力地质作用(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紧密相关,造成地球表面大的地貌格局;有的则以外动力地质作用(如流水、风力、冰川活动等)为主,是外动力地质作用精雕细刻的结果。但一般来说,地貌形态并不是由单一地质营力所形成,而是多种地质作用综合作用的产物。如构造下沉区,首先是地壳下沉作用,地面下沉导致了堆积作用,堆积作用就可能同时发生河流堆积、洪流堆积、斜坡面流堆积、湖泊堆积等。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在地貌形成过程中是一对矛盾,前者的主要趋势是增大地面起伏,而后者则是通过“削高填低”,减小地面起伏。地貌就是在内、外地质作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矛盾斗争中发生和发展的。本课程通过对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地貌形成地质作用、物质组成、成因类型等方面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地貌类型、形态特征、时空分布和形成规律。(二)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第四纪是距我们最近的一个地质时代,而且其时间尺度比其他地质时代要短得多,仅有短暂的2~3个地质年代。如果我们将地球的年龄比作一天来计算,那么第四纪只相当于一天当中的30~40s。虽然第四纪的时间很短,但却发生了两个重大事件:气候变化显著,多次出现冰川大规模活动和消长;生物界发生突变性演化,为现代生物界奠定了基础,同时诞生了万物之灵的人类。因此,曾有人将第四纪又称为“灵生纪”。由于第四纪特殊的新构造运动和环境变化,使第四纪的沉积类型与以往各地质时代有明显不同。主要表现在:陆相松散堆积物分布广泛,与现代地形关系密切,往往成为现代中、小型地貌的组成物质;各种地质营力异常活跃,堆积物成因类型十分复杂多样,特征鲜明;火山、地震活动频繁,留下了很多与火山活动相关的堆积物。综上所述,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第四纪堆(沉)积物。目的是通过对第四纪堆积物的观察研究,认识第四纪堆积物的岩性特征、成因类型、时代划分,揭示第四纪气候、生物、地层、新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的规律性。(三)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地貌是研究地表形态的,而大部分地貌又是第四纪形成的,由第四纪沉积物组成的。我们常常通过地貌形态和分布特征来直接或间接推断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作用和成因类型;也常常通过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来认识地貌物质组成,判断地貌的时代和成因。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都以地表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貌和第四纪堆积物)及其演变历史为研究对象,都是研究地表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常从不同角度研究同一问题,研究结果互相补充,关系十分密切。比如,对河流阶地的研究,我们常从地貌学的角度对其形态、分布以及与其他地貌的关系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我们还应该从第四纪地质学的角度对其物质组成特征、结构构造、地层及其相互关系、时代、形成作用以及形成过程进行研究,以达到对河流阶地地貌形成、发展和演化历史进行综合而全面认识的目的。

研究对象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第四纪的沉积物,这也是地球表层最为常见和分布广泛的地质体之一。第四纪沉积物是记录发生在第四纪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良好载体,是第四纪地质研究的天然 “实验室”,含有丰富的地质信息。如果我们采用各种手段,如野外观察、室内化学分析、化石分析、矿物分析等,是可以从第四纪沉积物中获得我们所需的各种地质信息的。通过对这些信息处理、分析和研究,就能揭示地球表层在第四纪不同时期的原貌。但是在第四纪时期,地表环境复杂,气候曾发生过剧烈变化,导致了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营力作用,因此在地球表层形成了各种成因类型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在时间和空间上不仅发生岩性上的变化,而且在厚度、岩相上差异也很大。不仅如此,除极少的沉积物外,绝大多数的第四纪沉积物都是松散未固结的,而且有的尚处在形成之中。可见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复杂而多变。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表形态,即地形。地形就是地表的高低起伏、坡度、切割程度等方面的特征。地球表面的地貌规模大小悬殊,大到整个球体地球,小到一条冲沟、一个倒石锥等; 形态各异,如突兀的角峰,深切的河谷,平坦的平原,奇特的雅丹,神奇的岩溶; 其成因复杂,有由河流、冰川、风等外部营力塑造的,也有由构造运动、火山活动等内部营力形成的; 地表形态始终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随着地表营力的变化,其形态也发生变化,如山脉的高度变化,河谷深度和长度的变化,斜坡的坡度变化,平原的面积变化,等等。因此,地貌学的研究对象也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地质体。 研究任务和研究内容在工业革命以后,人们不仅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且还进行了大量的工程建设。在自然资源的寻找和利用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的地貌和第四纪地质问题,如开采砂金矿需要研究沉积物的特征,拦河筑坝需要研究河谷形态特征,工程建筑需要研究地貌和第四纪沉积物特征等。人们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自然规律,如第四纪沉积物分布规律、地貌形成的规律等,并逐步上升到理论,利用这些理论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因此,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两个主要任务是:1)通过各种研究手段,提取各种信息,重建第四纪时期的地质演化历史,探究演变规律,预测未来变化。在第四纪时期,环境、气候、生物、地貌等都发生过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构成了第四纪时期的地质演化历史。我们不仅要知道在这个时期曾经发生过哪些地质事件,而且要探究它们发生的背景和动力机制,弄清这些地质事件的发生过程和规律,其目的就是为了对地表环境未来变化进行预测,为人类服务。2)将理论研究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减灾防灾,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不管是过去,还是现今,地球表层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如干旱、土地沙化、泥石流、滑坡、地震、火山爆发等等,它们对人类生命及生存环境影响重大。通过对这些灾害形成机理的详细研究,可以弄清它们发生的地质背景和规律性,并对它们可能发生的空间、时间、强度进行预报,以减少人们的生命财产损失。人类工程的增多和对自然资源需求的增加,如拦河筑坝、城市建设、地下工程、矿产和地下水开采等,都需要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的知识。根据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任务,这门学科不仅要解决一些地质学方面的理论问题,还要解决人类活动所需的实际问题。因此,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成因、分布及工作方法的研究。第四纪沉积物是赋存各种地质事件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天然的数据库。我们不仅要研究第四纪沉积物本身的特征,而且还要研究如何从沉积物中获取这些地质信息的方法。通过对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可甄别出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和过程。因此,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是第四纪地质研究的基础。2)第四纪气候变迁和海平面波动的研究。第四纪时期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是气候在总体降温的背景下发生剧烈的波动,由此引发冰期(冷期)与间冰期(暖期)、湿润期与干旱期、高海面与低海面之间的频繁波动。第四纪地质学要研究气候波动的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和变化幅度,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变化趋势。3)第四纪生物界的构成和演化,以及人类及其文化演化的研究。第四纪是一个各种生物非常繁盛的时期,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还出现了人类。人类的出现是生物圈演化的重大事件,给整个生物圈带来重大的影响。我们需要研究生物圈在第四纪的演化特征、重大的生物演化事件、生物演化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及其文化演化的动力因素。4)第四纪地层和年代学的研究。第四纪地层研究是第四纪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沉积物没有时间框架,就失去了地质事件研究基础,因此需要确定第四纪地层的年代,并对其进行划分对比,建立起地层层序。为此需研究第四纪测年的方法和原理、各种测年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取样要求。5)地球表层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演化的研究。固体地球表面的地貌形态复杂,成因各异,而且还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研究这些地貌的形态特征、规模、形成动力和物质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以及演化过程等,同时还要研究地貌对人类工程以及对地质灾害的影响。6)第四纪构造运动的研究。研究第四纪断层的活动性,地震和火山的活动规律,构造运动对地貌、气候、环境的影响。7)应用第四纪地质的研究。将第四纪地质学知识应用于解决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第四纪地质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人类工程、人体健康、生态环境、自然灾害、资源开发等或多或少都受到第四纪地质环境的影响,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可以提高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和减少自然灾害。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地球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的各个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固体地球。对每一个圈层的研究都涉及到一门或一门以上的学科,如气象学和气候学研究大气圈,水文学和海洋学研究水圈,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生物圈,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则研究固体地球。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均属于地球科学范畴,它们以研究地球最近一个时代的演化历史为主要目的,重建这个时期的地球表层及其环境演变序列,以及探究岩石圈与其他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因此,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与地球科学的多个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图 1-3),是一门多学科相互渗透和交叉的综合学科。图 1-3 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地貌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研究固体地球表面剥蚀(侵蚀)与堆积的关系,而目前的地表形态大都形成于第四纪。第四纪堆积物正是近期地貌演变的天然记录,而一些堆积地貌形态的形成过程,也是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过程。因此,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不仅研究的时空范围一致,研究对象和内容相关,而且研究方法亦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如区域调查,沉积物岩性、岩相分析,动力分析,以及地球物理方法、同位素测年、遥感等新技术的应用等,都是两者共同的研究方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