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企业形象策划论文3000字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6 04:21:52

企业形象策划论文3000字怎么写

我看中国CI——企业形象设计论文企业形象设计及传播在我国是一项事业,也是一门科学。前期中国公司CI得导入给公司的发展以及民主品牌的塑造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太阳神等等产品名称也铭刻在不止一代人的心中。听了老师的讲解,并在观看电影之后,更加深刻地了解了CI中国的发展历程,也让我思考更多。目前,有些问题是放在企业老总面前的时髦话语:您的对手为什么搞CI?您的企业CI了没有?CI战略从欧美缘起,到日本盛行,成为全球企业打造品牌不可或缺的途径。改革开放,中国引入海外品牌,也引入了先进管理模式——CI策划。然而十数年来,国内CI在走向普及的同时,也走向泛滥化、平庸化、模式化。所以我们呼吁:我们不但需要有符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CI作品的创新,还需要有本土化CI理论的探索。然二者具备,晨星可数。可喜的是,几年前,当国内众多企业对CI尚不知为何物时,就有一些企业与设计公司合作,开始了敢为天下先的CI导入动作。但是,较之我国诺大的企业队伍,CI应用开发的例子,特别是成功的例子毕竟显得微不足道。这是中国CI的现状,这些结论来自各方面的调查,也来自真实的感受。那么,我国的CI如何发展呢?首先,我觉得应该在CI系统形成的过程中统一思想。如果你没有在这个过程中统一思想,那么,在今后的推广执行过程中,就会受到阻力,即使你做的是正确,基至他(她)也认为正确,但执行的时候他(她)往往会说:为什么要这样,我觉得更……话会更好。许多企业往往是总公司一个理念口号,到了分公司常常发现,要么被改动字眼了要么又加上一句;总公司一套道德规范标准,到了分公司又出来另一套标准;总公司有一套完整的视觉规范手册,到了分公司颜色、字体往往会被改动,因为“我觉得那个颜色(字体)不如这个好”。其次,由于中国企业“人治”现象比较普遍,所以,企业的理念、价值体系与道德规范体系往往就是企业老总个人性格、道德价值观的放大,因此,CI操作中深入分析企业老总的性格特征,挖掘老总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还有,我们的CI必须注重与企业战略密切配合。实际上企业战略也属于CI操作中的一部分。但事实上,中国的CI在操作中往往并没有重视战略的重要意义,从而导致CI操作只重结果(“结果”指的是漂亮整齐的口号、言辞),不重过程。在CI操作中然要注意培养一种拓展的精神,培养起注重效率、勤俭节约的精神理念和工作氛围。还有人提出了实效CI的核心思想。实效CI的核心思想就是:针对中国企业,中国人性管理实际,从对内的教育训练和对外传播两个方面分而治之。在理念系统的提炼方面,对外,要立足于传播角度,坚持突出个性,不求其全,但求其特的原则;对内,立足于教育训练的角度,坚持求全、求深、实际的原则。在视觉设计方面,对外突出个性、差异性;对内则要强调统一性与整体感。在具体操作方面,对外,要将企业使命,经营理念,经营方针,企业精神等高度浓缩,提炼为一、两句简短上口的语言;对内,则要单独编辑《企业理念与形为规范培训手册》,内容上要力求详尽,以让员工深入理解、领会,而不能仅限于喊喊口号。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浪潮中,我们会时常听到一个词,即企业形象。但对企业形象的深层次了解,我们又知道多少呢? 企业形象(Corporate Image)是近几十年来出现的科学概念。是指人们对企业实态的一种能动的反映。这里所指的企业实态包括企业的经济实力、生产规模、技术装备、产品质量、销售服务、教育培训、管理水平、促销活动、视觉标志等等。它会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传播给公众(包括企业员工在内)。由此,社会公众对企业会形成一个综合的印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企业总体形象。 企业形象又有表层和深层两个层次。表层是指那些可以直接观察到的企业外部特征,如产品特性(质量、性能、造型、价格、包装等)、厂容店貌(设备、环境、规模等)、企业的各种活动(教育培训、公关活动、广告宣传等),以及经营者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事、仪表风度等等;深层反映的是蕴含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文化、精神风貌,如价值取向、企业精神、经营方针、职业道德等等。深层特性决定着企业形象的内涵;表层特性则决定着企业形象的外貌。 众所周知,企业形象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企业形象会带动企业的整体发展;相反,破损或渺小的企业形象会阻碍企业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呢?个人认为应主要从以下两大方面考虑: 1,加强广告宣传和公关活动的力度 可以说,这是一种显而易见的心理战术。这里的广告宣传不仅指产品宣传,还包括企业自身的宣传。现在的企业形象与市场营销有着依存关系,也就是说,良好的企业形象能产生积极的营销效果;相反,不良的企业形象会给销售带来损害。而在企业形象和销售之间起制约作用的是我们的消费者。企业如果能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形成良好的形象,就会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从而促进销售行为的发生。这时我们要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想消费者之所想,急消费者之所急,投其所好,在生产其所喜、所需的产品同时,策划符合其口味的广告宣传和公关活动,攻克其心理防线,才能使消费者对企业产生认同感,进而对企业的形象有更高层次的理解。 2, 加强员工教育培训 一个企业的形象不仅要靠其产品来维持,更要靠其内在的人为因素来带动。每一个员工的形象都代表着整个企业的形象,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代表着高素质的企业精神。因此,要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必须要在员工内部加强教育培训,包括文化水平、专业技能、礼仪、道德规范等的教育培训。 当然,要塑造企业形象的途径还有好多,这里我们不便做一一探讨。谈是次要的,关键是企业的每一位员工要从心底来认同、重视企业的形象,把企业的形象当成自身形象来维护,从而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企业形象策划论文2008-05-01 19:16亚洲流传甚广的《日本公司经营》一书提出:“在商品日趋丰富的社会中,选择哪个公司的产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形象”。现实的确如此,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竞争日益增强,企业目前正在调整传统的产品竞争观念,一种更深层次的竞争观念——企业形象竞争已被提高到重要的地位上来。  [案例]:  日本TDK集团在60年代末,因经营不善所形成的高负债导致企业陷于困境。1969年,索野总经理上任后,对企业形象进行了一系列策划,公司素质逐步得到改观,经营开始出现高速增长势头。特别是1976年至1981年五年间,TDK的,隐销售额由911亿日元增至2700亿日元,五年间增长了3倍。增长速度一直稳定在2位数。  TDK的成功取决于以下策略。  1.突出产品技术性能,抓龙头,以乘积效用来带动整体产品结构的良性发育。  TDK在企业技术储备和研究开发上狠下功夫,把技术分为肯定性技术、否定性技术、本公司没有技术。雇佣最优秀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开发和改造。公司规定,TDK发售的产品在市场中不允许超过三年,产品应不断更新。为了确保市场,公司要求世界各地销售人员每天必须搜集当地产品信息反馈总部,以便调整生产,适应市场,在产品结构中,抓录音带和录像带,通过铁氧体技术以及由铁氧体派生的烧结技术为中心,开展多角化经营。铁氧体和磁铁占销售1/4,电子设备的零部件及陶瓷零部件各占1/8,磁带五年间从263亿日元增加到1343亿日元,增加五倍多。TDK在当今已成为录像带、录音带的高质量象征。  2.重视人员培训,积极引进人才。TDK对事业部人员实行定期考核和培训,在用人上,公司一贯倡导能力主义,以目标管理、个人申报、人事考核一体化的自我管理制度取代以资历和学历看人的做法,以此作为人事管理的根本。新职员必须经过三年的企业内部培训,“实行一个萝卜一个坑,不许一人掉队”的育人目标。对管理人员采用“中途录用”原则。由于公司是战后发展起来的企业,事业部长级、科长级干部40%是从其它公司引进的人才。不同企业工作的经验各异,思考问题角度也不同,汇在一起,使TDK的经营风格别具一格,思维敏捷,锐意改革促进了公司的发展。  3.宣传标识,突出品牌,积极行销。品牌如同一个人的名字一样,必须便于消费者识记。如果公司的名称念起来绕口,就不利于消费者记忆。为了突出公司视觉识别,要有企业标志设计,经过调研,最后以“TDK”作为公司标志。标志凝聚了许多无法用文字和语言表达的意义和内容。让人记忆深刻。公司广告和公司宣传及社会赞助、体育事业助办等活动,皆以TDK出现。公司声誉有了提高。加上重视产品质量和技术,TDK销售市场拓展很快,五年间,TDK国外销售额平均增长率为33%,国内达到2O%,TDK成了世界录音、录像带业的销售之王。  4.实行导向开发的组织结构,挖掘内涵潜力。TDK实行事业部组织结构,将事业部细分为“下一期事业部”、“未来事业部”和“现有事业部”三部分。现有事业部主要承担企业目前的生产和盈利,未来事业部主要研究集团公司未来命运的开发工作,形成战略决策后,由下一期事业部逐步完成。为了鼓励职工树立远大志向,带有自豪感工作,公司不断改革组织制度以及大规模地持续进行岗位转换、使公司经常处于交替转换,蓬勃向上的状态。为了创立一种文化氛围,TDK生产工厂环境要求像花园一样美丽,给职工每天一个清新悦目的感觉,让职工在愉快心情、优美的环境中工作。这样积极性才能得到更好发挥。  由上述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企业形象是企业营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仅可以得到公众的信任,而且能激励员工士气,形成良好的工作气氛。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仅有利于企业招募人才,保留人才,而且有利于企业带动起精益求精,奋发向上,追求效率的企业精神。另外,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仅能增强投资者的好感和信心,容易筹集资金,而且它还能扩大企业知名度,扩大广告宣传效果与说服力,巩固企业基础,使企业营业销售大幅度上升,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对企业形象进行策划首先应该明确企业形象的基本内涵,尽管人们对企业形象在理解上差异很大,我们认为,所谓企业形象就是指企业文化的综合反映和外部表现,是企业通过自己的行为、产品、服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绘制的图景和造型,是公众以其直观感受对企业作出的全部看法和评价。  企业形象的策划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无论是创意的手段,还是创意的主题表现,都带有极强的个性。但是,从一般角度讲,企划人员对企业形象进行策划时,应从以下方面突出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第一、企业形象策划应突出环境形象。优美舒适的环境,会使人奋发向上,勇于进取,使企业职工产生一种对企业的热爱及为企业效尽全力的信念。对外部公众来讲,优美的环境会给企业社区公众留下良好印象,尤其是商业企业,高雅的装璜、舒适的购物环境,不仅影响到消费者对商店的光顾率,而且还影响到消费者的购物信心。  第二、企业形象策划应突出人的形象。企业经营的好坏与经营管理者个体形象关系极大。平庸的管理者可以使兴盛的企业走向衰落,优秀的管理者可使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良好的管理者形象可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提高职工的积极性。所谓企业管理者的形象是指企业中管理集团特别是最高层领导的能力、素质、魄力、气度和经营业绩给职工及企业同行、社会公众留下的印象。企业人员形象策划还应包括员工形象。所谓员工形象表现为企业员工的技术素质、文化水平、职业道德和仪表装束等。员工是企业的劳动主体,员工形象直接决定商品形象,决定企业形象。  第三、企业形象策划应突出产品形象。产品形象的优劣直接决定企业形象乃至整个企业的命运。产品形象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但是,集中地讲它主要表现在产品的质量、性能、商标、造型、包装、名称等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从营销实践来看,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无不重视产品形象。从产品命名、款式的选择、色彩的搭配等方面,事先都通过大量市场调研,在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后,对产品进行定位。  第四、企业形象策划应突出服务形象。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发达国家企业兴起了服务营销,优质服务是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保证。当今市场竞争激烈,在吸引顾客,超过同行竞争中,服务竞争已越来越被摆在突出的地位上。  第五、企划人员在企业形象策划中还必须突出企业识别。换句话说,就是企划人员用市场竞争的一切设计,采取独立性和统一视觉形象,通过广告及其它媒体加以扩散,有意识地造成个性化的视觉效果,以便更好地唤起公众的注意,使企业知名度不断提高。所谓统一性就是要确定统一的标志、标准字、标准色,并将它贯穿于建筑物的设计、服装、包装等方面。识别还要讲究独立性,企业形象的塑造必须要有区别于其它行业的不同的独立个性,只有使大众能在感觉上去感受本企业以及本企业与其它企业的不同,通过企业之间有明显差异的区别,才能形成对企业特性的强烈印象。  总之,企业形象在市场竞争中的独特作用,已引起了企业家注目,在企业文化出现多样化的今天,企业只有转变经营观念,用深层次的文化竞争去抢占制高点,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企业形象竞争已成为企业竞争策略中的最为重要的部分

企业形象策划论文3000字

你是贵州财经大学商务09级的吧⊙﹏⊙b连要求都和老师说的一模一样

我看中国CI——企业形象设计论文企业形象设计及传播在我国是一项事业,也是一门科学。前期中国公司CI得导入给公司的发展以及民主品牌的塑造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太阳神等等产品名称也铭刻在不止一代人的心中。听了老师的讲解,并在观看电影之后,更加深刻地了解了CI中国的发展历程,也让我思考更多。目前,有些问题是放在企业老总面前的时髦话语:您的对手为什么搞CI?您的企业CI了没有?CI战略从欧美缘起,到日本盛行,成为全球企业打造品牌不可或缺的途径。改革开放,中国引入海外品牌,也引入了先进管理模式——CI策划。然而十数年来,国内CI在走向普及的同时,也走向泛滥化、平庸化、模式化。所以我们呼吁:我们不但需要有符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CI作品的创新,还需要有本土化CI理论的探索。然二者具备,晨星可数。可喜的是,几年前,当国内众多企业对CI尚不知为何物时,就有一些企业与设计公司合作,开始了敢为天下先的CI导入动作。但是,较之我国诺大的企业队伍,CI应用开发的例子,特别是成功的例子毕竟显得微不足道。这是中国CI的现状,这些结论来自各方面的调查,也来自真实的感受。那么,我国的CI如何发展呢?首先,我觉得应该在CI系统形成的过程中统一思想。如果你没有在这个过程中统一思想,那么,在今后的推广执行过程中,就会受到阻力,即使你做的是正确,基至他(她)也认为正确,但执行的时候他(她)往往会说:为什么要这样,我觉得更……话会更好。许多企业往往是总公司一个理念口号,到了分公司常常发现,要么被改动字眼了要么又加上一句;总公司一套道德规范标准,到了分公司又出来另一套标准;总公司有一套完整的视觉规范手册,到了分公司颜色、字体往往会被改动,因为“我觉得那个颜色(字体)不如这个好”。其次,由于中国企业“人治”现象比较普遍,所以,企业的理念、价值体系与道德规范体系往往就是企业老总个人性格、道德价值观的放大,因此,CI操作中深入分析企业老总的性格特征,挖掘老总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还有,我们的CI必须注重与企业战略密切配合。实际上企业战略也属于CI操作中的一部分。但事实上,中国的CI在操作中往往并没有重视战略的重要意义,从而导致CI操作只重结果(“结果”指的是漂亮整齐的口号、言辞),不重过程。在CI操作中然要注意培养一种拓展的精神,培养起注重效率、勤俭节约的精神理念和工作氛围。还有人提出了实效CI的核心思想。实效CI的核心思想就是:针对中国企业,中国人性管理实际,从对内的教育训练和对外传播两个方面分而治之。在理念系统的提炼方面,对外,要立足于传播角度,坚持突出个性,不求其全,但求其特的原则;对内,立足于教育训练的角度,坚持求全、求深、实际的原则。在视觉设计方面,对外突出个性、差异性;对内则要强调统一性与整体感。在具体操作方面,对外,要将企业使命,经营理念,经营方针,企业精神等高度浓缩,提炼为一、两句简短上口的语言;对内,则要单独编辑《企业理念与形为规范培训手册》,内容上要力求详尽,以让员工深入理解、领会,而不能仅限于喊喊口号。

培育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竞争力论文3000字不要急。我们可以提供你资料。。。

企业形象策划论文3000

我看中国CI——企业形象设计论文企业形象设计及传播在我国是一项事业,也是一门科学。前期中国公司CI得导入给公司的发展以及民主品牌的塑造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太阳神等等产品名称也铭刻在不止一代人的心中。听了老师的讲解,并在观看电影之后,更加深刻地了解了CI中国的发展历程,也让我思考更多。目前,有些问题是放在企业老总面前的时髦话语:您的对手为什么搞CI?您的企业CI了没有?CI战略从欧美缘起,到日本盛行,成为全球企业打造品牌不可或缺的途径。改革开放,中国引入海外品牌,也引入了先进管理模式——CI策划。然而十数年来,国内CI在走向普及的同时,也走向泛滥化、平庸化、模式化。所以我们呼吁:我们不但需要有符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CI作品的创新,还需要有本土化CI理论的探索。然二者具备,晨星可数。可喜的是,几年前,当国内众多企业对CI尚不知为何物时,就有一些企业与设计公司合作,开始了敢为天下先的CI导入动作。但是,较之我国诺大的企业队伍,CI应用开发的例子,特别是成功的例子毕竟显得微不足道。这是中国CI的现状,这些结论来自各方面的调查,也来自真实的感受。那么,我国的CI如何发展呢?首先,我觉得应该在CI系统形成的过程中统一思想。如果你没有在这个过程中统一思想,那么,在今后的推广执行过程中,就会受到阻力,即使你做的是正确,基至他(她)也认为正确,但执行的时候他(她)往往会说:为什么要这样,我觉得更……话会更好。许多企业往往是总公司一个理念口号,到了分公司常常发现,要么被改动字眼了要么又加上一句;总公司一套道德规范标准,到了分公司又出来另一套标准;总公司有一套完整的视觉规范手册,到了分公司颜色、字体往往会被改动,因为“我觉得那个颜色(字体)不如这个好”。其次,由于中国企业“人治”现象比较普遍,所以,企业的理念、价值体系与道德规范体系往往就是企业老总个人性格、道德价值观的放大,因此,CI操作中深入分析企业老总的性格特征,挖掘老总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还有,我们的CI必须注重与企业战略密切配合。实际上企业战略也属于CI操作中的一部分。但事实上,中国的CI在操作中往往并没有重视战略的重要意义,从而导致CI操作只重结果(“结果”指的是漂亮整齐的口号、言辞),不重过程。在CI操作中然要注意培养一种拓展的精神,培养起注重效率、勤俭节约的精神理念和工作氛围。还有人提出了实效CI的核心思想。实效CI的核心思想就是:针对中国企业,中国人性管理实际,从对内的教育训练和对外传播两个方面分而治之。在理念系统的提炼方面,对外,要立足于传播角度,坚持突出个性,不求其全,但求其特的原则;对内,立足于教育训练的角度,坚持求全、求深、实际的原则。在视觉设计方面,对外突出个性、差异性;对内则要强调统一性与整体感。在具体操作方面,对外,要将企业使命,经营理念,经营方针,企业精神等高度浓缩,提炼为一、两句简短上口的语言;对内,则要单独编辑《企业理念与形为规范培训手册》,内容上要力求详尽,以让员工深入理解、领会,而不能仅限于喊喊口号。

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形象塑造  [摘 要]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残酷和激烈,企业形象已成为企业重要的竞争手段,但是从我国企业形象塑造的现状看,出现不少误区和问题。企业应按照社会公众的期望和要求,参照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进行自我行为的修正,塑造出一个富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形象。文章探讨了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形象塑造的具体内容及应树立的观念。  [关键词] 社会责任;企业形象;塑造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现今的市场竞争是日益残酷和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竞争中认识到21世纪的竞争,不再仅仅是产品质量、价格的竞争和促销手段、广告宣传与营销技巧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形象的竞争。对一个现代企业而言,企业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内可以使企业获得社会公众的信赖和支持,增强企业的筹资能力,有助于企业产品占领市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外则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有利于企业广招人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纷纷进行了一定意义上的企业形象的塑造。但是从我国企业形象塑造的现状看,由于对企业形象的理解上存在偏差或是未能真正理解企业形象的内涵,导致在企业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出现不少误区和问题,突出表现为企业形象塑造的“自造式”和“表象化”。所谓“自造式”是指企业在塑造自身形象时,不对市场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不去了解社会公众的期望,闭门造车,主观估计,人为地搞一套形象出来;而“表象化”是指有些企业将企业外在标志的设计等同于企业形象塑造,过分偏重于VI(英语表述为visualidentity,即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简单地认为只要提出一句响亮的企业口号,制定出员工的各项行为规范,统一员工的着装等就是企业形象塑造,结果导致企业形象的塑造流于形式。因此,塑造一个怎样的企业形象以及如何成功地塑造企业形象,一直以来就是企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所谓的现代企业形象就是企业个性和信誉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反映,体现了社会对企业的承认和接受程度,是企业文化的综合体现和外在反映。具体来说:第一,企业形象是社会公众的总体评价,是各种具体评价的总和。具体评价构成具体形象,总体评价组合成总体形象。第二,公众是企业形象的评定者。他们的评价作用于企业并影响企业形象。第三,企业形象源自企业自身的表现。公众对企业的印象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基于企业的表现,企业反过来根据公众的评价调节自身的表现[1]。据此可以说,社会公众是企业进行形象塑造的关键,他们对企业的期望、要求,就是企业形象的构成要素,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满足他们的要求,也就完成了企业形象的塑造。而当今社会中一个非常热门的词“企业社会责任”正好反映出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期望和要求。  “企业社会责任”( 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以下简称CSR)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谢尔顿于1924年提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论战和争辩,到20世纪90年代,得到众多学者和企业的趋于认同和支持,20世纪90年代末期,CSR逐步走上制度化的发展道路,由美国的社会责任国际公司(SA I)于1997年制定和推广的SA 8000是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标准,它在客观上提供了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面镜子,因此自问世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其影响力已涉及世界各个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近几年来,认证企业以平均每年62%的速度递增[2],众多跨国公司在全球采购活动中也都按照此标准对其供应商进行审核或要求认证,该标准也对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产生重大影响,我国不少企业已经或正在进行认证。作为一种不可逆转的社会潮流,企业社会责任在一定意义上折射出社会及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期望和要求,其本质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对企业各种行为的外在道德约束。2003年,Hill和Knowlton互动式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当美国人了解到一个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有消极的举动时,高达91%的人会考虑购买另一家公司的产品或服务,85%的人会把这方面的信息告诉他的家人、朋友,83%的人会拒绝投资该企业,80%的人会拒绝在该公司工作[3]。所以,企业必须参照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进行自我行为的修正,塑造出一个富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形象。  二、企业社会责任内容与企业形象构成要素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自今仍无法统一,一个至今被广为引用的概念是卡罗尔(Carroll)于1979年提出,即“企业社会责任包含了在特定时期内,社会对经济组织经济上的、法律上的、伦理上的和自行裁量的期望。”卡罗尔认为这是金字塔型结构,经济责任是基础也占最大比例,法律的、伦理的以及自行裁量(如慈善等)的责任依次向上递减。具体而言,企业社会责任一般由经济责任(The Economic Responsi-bilities)、法律责任(The LegalResponsibilities)、道德责任(The MoralResponsibilities)和慈善责任(The Social Responsibilities)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第一,经济责任。经济责任是企业的基本责任。它的主要涵义是企业为了盈利,必须生产社会成员所需要的产品,也就是企业在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使社会成员获得好处。第二,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履行的起码责任,其涵义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第三,道德责任。道德责任的涵义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活动应当遵循社会倡导的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主要包括独立自主、平等交易、诚实不欺、信守诺言、保护环境等基本内容。第四,慈善责任。对企业而言,进行社会捐献,就是履行慈善责任,其涵义是指企业从利他主义的道德责任感出发,参与非强制性的或者非法律或伦理要求的社会捐献活动,努力达到社会对企业成为出色的企业公民的要求 。许多企业实践都证明,把社会责任融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过程,使企业的发展有益于公众、有益于环境、有益于整个社会,企业的这种责任承担会得到社会的尊重与支持,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进而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著名的壳牌公司对墨西哥湾的石油勘探开采工程就是一个成功的实例。长期以来,墨西哥沿岸面临着严重的海岸侵蚀与破坏问题。由于在这一方面壳牌公司拥有无人能及的领先技术,壳牌公司便主动承担起墨西哥海岸治理与保护的社会责任,全力投入了墨西哥湾的海岸保护计划,并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当地环境得到了保护,由此该公司也获得了这一地区的石油开采权,赢得了巨大的商业利润。  由上述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可以得出企业在进行自我形象的塑造时,应从这四个方面出发,着力塑造出企业经济形象、企业法律形象、企业道德形象和企业慈善形象四个形象。  三、企业四大形象塑造的具体内容  企业经济形象。企业经济形象是企业的本质形象。企业从本质上说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应该和必须做到为国家和社会创造财富,产业报国。如果一个企业年年亏损,效益很差,产品大量堆积在仓库,资不抵债,职工的待遇、福利极差,占用国家和社会大量资源,却不但不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反而成为国家、社会的负担,这样的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还有何形象可言!因此,企业首先要塑造好经济形象,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产品、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下工夫,所以,企业经济形象具体来说包括产品形象、技术形象和管理形象。产品是企业与社会公众联系的纽带,产品形象直接影响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喜欢或厌恶等情感,还会引起支持、合作或者反对等行为。产品形象是包括产品的设计、外形、名称、商标、包装、质量等方面的一个整体。要求产品设计功能齐备、简便实用;外观大方美观,富有装饰性;名称易读易记、引人注意、富有联想、符合公众购买心态;包装美观、精致,并且便于携带、储运;产品质量优良,让公众买得放心、用得安心;商标独具一格,富有美感和时代气息;科技装备水平是决定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先决条件,因而是制约企业形象的重要因素。只有那些科技力量雄厚,技术装备先进的企业,才可能生产出享誉市场的优质名牌产品,为在公众心目中塑造名牌企业形象奠定坚实基础,这就要求企业加大投入,不断创新,保持技术上领先地位;企业管理是企业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现场管理等一系列管理的综合。它不仅关系到生产秩序的正常、岗位制度的规范、生产能力的发挥以及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而且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要求管理科学、规范、既富有效率又富有人性。我国的海尔集团就是典型的成功范例。它在科学的管理理念指导下,勇于创新,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推出新产品,最终由一个亏损的地方性企业迅速成长为一个世界级名牌企业,成为中国家电的“领头羊”。  企业法律形象。企业法律形象是企业的前提形象。在一个法制化的社会和时代,任何一个社会的组成成分(组织或个人)的行为都置于法律的监管之下,都必须做到尊重和遵守法律。否则,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企业当然也不能例外。企业必须将自身生产经营行为纳入法律的范围内,合法经营,勇于承担各项法律责任和义务,尽到其作为“社会公民”对社会的责任,企业才能得以生存下去。而要塑造一个守法的企业形象,首先,企业应该严格按照(劳动法)要求杜绝雇佣童工,为员工提供健康和安全的工作环境,避免工伤发生;工资报酬应该按照法律或行业规定的最低界限按时足额发放;与员工签订公平的劳动合同,并且尊重员工人格;保障员工的各项正当权益,等等。其次,作为有责任的企业公民,企业还需向对消费者负责,按照食品卫生法等相关法律生产不会危害消费者身心健康且质量合格、品质有保证的产品;对有质量缺陷和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应按制度实行召回;对产品给消费者造成的伤害和损害能按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处理,不推卸责任。再次,企业应该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条文的要求按规定标准处理、排放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废气等有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的物质;依法纳税,不偷税漏税等[5]。  企业道德形象。企业道德形象是企业的中级形象。这种形象是企业在法律形象的基础上,基于公众对企业更高的期望或要求,顺应时势而主动塑造的一种较高级的形象。这种形象塑造的动因是道德责任感的驱动或道德舆论压力,是不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所以并不是每个企业都会去进行这种形象的塑造,它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企业的主动行为,是企业基于长远利益而进行的。譬如,企业不仅要按照法律规定保障员工的基本权利而且要为其发展、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诸如加强员工培训,提供福利和社会保障,满足员工精神需求等;其次,企业不仅要按照法律的规定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而且要按照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主动承担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再次,企业在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质量合格的产品基础上,应需要适应消费者更高标准的要求,以实现顾客价值和增进顾客满意度为标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此外,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除了满足员工、消费者的需求外,企业作为社会公民还需要响应企业所在社区公众的需要,热心参与社区建设等。例如,在食品中添加起保鲜作用的防腐剂一直就是食品行业的惯用作法,消费者对此也是坦然接收。美国亨利食品加工厂工业公司的总经理亨利霍金士先生,一次突然从化验鉴定报告单上发现食品添加剂有毒,如果长期与食品一起进入人体,必然对身体造成危害。可如果将此公之于众,则会引起同行们的强烈反对。考虑再三,出于对消费者负责的道德感,最后他还是毅然向公众宣布:防腐剂有毒,对身体有害。这一下子就像捅了马蜂窝,遭到所有从事食品加工的老板的攻击、抵制,公司濒临倒闭的边缘。但正是这种肯对消费者负责的道德感使公司在很短时间里恢复了元气,并一举登上美国食品加工工业第一的宝座。  企业慈善形象。企业慈善形象为企业的高级形象。它是企业完全出于博爱、自愿而没有任何约束条件下出于人性的本能而自发承担起一些社会责任,从而在公众心目中树立的形象。企业承担起这些社会责任(如教育、体育、文化、环境保护和慈善公益事业),没有法律、道德等制度的制约,属于企业完全自觉、自愿的行为,是一种人性光辉的闪耀。譬如,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虽然不是体育机构,但作为一家从事健康事业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不仅积极资助多项体育赛事,而且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在上海市多家公园建立了“昂立健康角”,供人们体育锻炼和娱乐健身,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欢迎和好评,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当然,企业没有慈善行为,虽然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但会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非议和责备,会严重地损害企业形象。所以,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应在其能力范围内,尽最大限度地从事一些社会慈善公益事业,以树立企业的慈善形象  四、企业四大形象塑造时应树立的观念  科学观。在进行企业形象塑造时,应把这四种形象视为一个整体,舍弃任何一个形象都不能称之为完整的企业形象。企业应在法律形象的前提基础上,努力塑造一个管理科学、勇于创新、技术先进、产品深受消费者喜欢的经济形象,并尽其可能塑造出富有爱心、敢于承担各种社会责任的有责任感的企业。如果一个企业抛弃其经济形象,一味去做慈善事业,那就不能称之为企业,其慈善之举也会因经济拮据而终止。所以企业应正确处理这四种形象的关系。  长远观。企业形象的塑造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尤其是道德形象和慈善形象是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完成的,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它需要企业持之以恒的坚持,企业要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市场和消费者的变化及时进行自身行为的调整,才能始终如一保持良好的形象;同时,企业形象,特别是慈善形象的塑造需要企业大量的投入,而这种投入在短期内可能不会给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回报,它需要企业从长远利益出发,持续、大量地付出才能建立,单凭一、二次的慈善捐助是不可能塑造出形象的。  参考文献:  [1]肖辉实用公共关系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李文川 SA 8000对浙江民企的影响及根源分析[J]商业时代,2007,(9)  [3]吴学军,孙迎春关于民营企业履行构建社会责任问题的思考[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6,(1)   [4]李宏岳企业社会责任应视其为长线投资社会责任 [J ]理论界,2008,(1)  [5]崔海潮,赵勇理性激励机制与企业社会责任构建 [J ]求索,2008,(1)

浅谈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企业品牌的关系论文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形象 企业品牌 关系论文摘要:深厚的企业文化是创立企业品牌和企业形象战略的基础,企业形象的确立又是企业文化形成的理论指导,同时企业品牌是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的个性体现。在这个已经不再单纯靠产品质量取胜的社会,激烈的竞争也已经跨越国界,跨越种族,形成了具有全球性特点的新局面。因此塑造深厚的企业文化,创品牌战略和企业形象战略已经成为企业界的共识。而成功的把握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企业发展和增强国民收入有很大的帮助。深厚的企业文化是创立企业品牌和企业形象战略的基础,企业形象的确立又是企业文化形成的理论指导,同时企业品牌是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的个性体现。如果我们可以把企业比喻成一个人,那么一个人的形象不仅仅是指他的外表形状和姿态(企业形象、企业品牌),还应该包括他内在的精神(企业文化),人的外表形态被人们称为“相”,所谓相由心生,所以起着关键作用的是内在的精神。一、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和企业职工对企业的整体感觉、印象和认知,是企业状况综合反映的集合体,由多种元素组合形成。企业形象的塑造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1、良好的企业形象是新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有效的使集团内各企业之间互相沟通与认可,相互协作和支持,使协同效应发挥到最大。2、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吸引更多的人才市场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企业之所以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有一套系统的、先进的管理理念。这不仅为企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企业员工心情舒畅的工作、提高员工凝聚力,而且还有利于招聘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企业,为其开拓新的事业。3、良好的形象有利于赢得消费者和公众良好的企业形象使消费者和公众的印象深刻,从而对产品及企业产生好感,有利于促进产品的销售。4、良好的企业形象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创名牌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消费者也需要名牌商品的引导。因为名牌产品信誉好、知名度高、领导新的消费潮流,追逐名牌也自然成为时尚企业能否创立和保持住名牌商标,是关系到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胜,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事。因此,创名牌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所重视。二、企业形象的分类企业形象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企业形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以企业的内外在表现来划分,可分为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如观察一个人,有内在气质和外在容貌之分,企业也同样有这种区别。按照主客观属性划分,可分为企业实态形象和虚态形象。实态形象又称客观形象,是指企业实际的观念、行为和物质形态,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专业的客观存在。虚态形象是用户、供应商、合作伙伴、内部员工等企业关系者对企业整体的主管印象,是实态形象通过传播媒体等渠道产生的印象。根据接受者的范围划分,可分为内部形象和外部形象。外部形象是本企业员工以外的社会公众形成的对企业的认知。内部形象则是指全体员工对企业的整体感觉和认识。按照社会公众的评价态度不同来划分,可为正面形象和负面形象。社会公众对企业形象的认同或肯定的部分就是正面形象,抵触或否定的部分就是负面形象。三、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二者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浓厚的企业文化是塑造企业形象的基础,而企业形象的形成又是企业文化确立的依据和理论指导,所以说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1、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的层次——对应从形象的构成来看,他的三个层次——理念形象、行为形象和视觉形象,与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制度层、物质层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关系。2、企业形象不等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人类认识的对象本身;而企业形象则是企业文化在人么头脑中的反映,属于人类的主管意识。人类认识过程手袋客观条件和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这使得公众心目中形成的企业形象并不是企业文化的客观、真实、全面的反应,又是甚至还有扭曲的成分。3、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在传播媒介上的映像从企业文化的传播上看,企业文化是通过传播媒介传达给公众的,这种在媒介上反映的关于企业文化的全部信息就构成了企业形象。企业形象设计其实完全建立在文化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的,是企业文化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形象设计不是孤立的企业行为,而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4、企业形象塑造设计了目标企业文化模式企业文化的建设和更新,建立在充分认识分析企业现实文化的基础上,并应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出目标企业文化模式,作为今后建设和努力的方向。而企业形象塑造的关键步骤就是要设计出包括企业最高目标、核心价值观等在内的企业理念,即目标企业文化精神层的全部要素,以此为指导设计企业的行为形象、视觉形象,即目标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和物质层的内容,其结果便是形成了完整的目标企业文化模式。5、企业形象塑造的内部实施过程是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企业想想设计在企业内部的发表到实施的过程,就是企业理念被员工接受、企业制度和行为规范被员工最受、企业视觉形象被员工认同的过程,即企业内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四、企业形象和企业品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经济组织,是以盈利目标为重要前提,以通过出让产品和服务赚取利润。作为市场经济社会中获取生产要素的方式,企业的决定者是消费者和社会,企业的命运把握在消费者和社会手中。在企业生存的条件链中,社会的承认是第一位的,企业的自身盈利是第二位的。没有消费者和社会的承认,企业是不可能盈利的。企业品牌作为包含着经济价值、商业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等在内的企业综合品牌,不仅是企业经济实力、市场信誉、发展前景的重要标志和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同时也是企业得以保持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旺盛生命力的坚实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品牌标志着—个企业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也是一种生产力。因此,打造企业品牌可以提升广大员工对企业的认可感、自豪感,吸引建设单位、合作伙伴和各类人才,增强内部凝聚力、向心力,对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企业品牌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企业品牌以其简洁、明快、易读易记的特征而使其成为消费这记忆产品质量、产品特征的标志,消费者也会在其对品牌信任的驱使下产生新的购买欲望,在品牌得到公众信任的同时,企业的社会形象、市场信誉得以确立并随品牌忠诚度的提高而提高。2、企业品牌价值的提高可借助企业形象的强化来实现以企业品牌建设提前企业形象,我认为必须在五个方面的工作上下功夫:一要通过提高广大员工对企业品牌的认同感、维护感和信任度,增强企业品牌的凝聚力。二要增强企业品牌意识,坚持过程精品和理性创优。三要积极发挥网络优势和作用,及时提供和创造宣传、展示、交流的平台,推动企业品牌的传播、合作和反馈,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四要牢固树立企业品牌战略意识,加强全员的晶牌意识教育,提高品牌溢价能力,规划品牌构架,实现品牌的有效管理;五要在企业诚信建设中,以企业品牌化为载体,把诚信始终贯穿于企业品牌化建设之中,以质量的高低决定企业品牌的价值。参考文献:[1]严晨,严渝仲,着企业视觉形象设计[M]辽宁美术出版社,[2]徐平华,着企业形象经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3]巨天中,着品牌剖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企业形象策划论文3000字格式

所谓组织形象,就是社会公众对组织综合评价后所形成的总体印象。 组织形象包括的内容很多,如组织精神、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经营作风、管理水平、人才实力、经济效益、福利待遇等,组织形象是这些要素的综合反映。 组织形象的特征 [编辑本段] 组织形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整体性 组织形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形象是由组织内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一个企业为例,企业形象包括: (1)企业历史、社会地位、经济效益、社会贡献等综合性因素; (2)员工的思想、文化、技术素质及服务方式、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人员素质因素; (3)产品质量、产品结构、经营方针、经营特色、基础管理、专业管理、综合管理等经营管理因素; (4)技术实力、物质设备、地理位置等其他因素。 这些不同的因素形成不同的具体形象,但这些具体形象只是构成企业整体的基础,而完整的企业形象是各个形象要素所构成的具体要素的总和,这才是对组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宝贵财富。当然,对有些组织而言,可能会因某一方面的形象比较突出,进而掩盖其他方面的形象,导致组织形象片面性或不完整性。其实这也是正常的,因为组织宣传有侧重点,公众也不可能全面了解组织的所有情况, 他们的印象大部分都是源于他们所能接触到的组织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方面的情况,这就要求组织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从而在公众心目中形成良好的总体印象。 主观性 组织形象是公众对组织的意见或看法,因而是一种主观性的东西。因为社会公众本身具有差异性,他们的社会地位、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认识能力、审美标准、生活经历等各不相同,他们观察组织的角度、审视组织的时空维度也不相同,这样社会公众对同一企业及其行为的认识和评价就必定有所不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是这个道理。此外,在形象塑造和传播过程中,必然要发挥组织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渗透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和心理色彩,因此,组织形象是主观的。 客观性 形象是一种观念,是人的主观意识,但观念的反映对象却是客观的,也就是说,组织形象所赖以形成的物质载体都是客观的,建筑物是实实在在的,产品是实实在在的,组织的员工也是具体的,组织的各种活动也是实实在在的。所以,组织形象作为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能在虚幻的基础上构筑组织形象。 我们说组织形象是客观的,还是基于一种统计规律。组织形象是公众的意见或看法,这个公众不是单个的人或少数群体组织,而是一个公众的集合。个人的意见是主观的、可变的,但作为一个整体的公众或大多数公众的意见则是客观的。虽大多数人也可能被误导或因其他原因而产生错误看法,但这也正是公关状态的一种反映。如果不从整体公众来理解组织形象,便无法形成组织形象。因为做得再完美的企业总有反对者,再蹩脚的公关也会有人拍手叫好。 相对稳定性 当社会公众对组织产生一定的认识和看法以后,一般会保持一段时间,而不会轻易改变或消失,这就是组织形象的相对稳定性。要在公众心中留下一个印象并不容易,特别是在当今产品众多、广告泛滥的年代;然而,要改变一种产品或一个组织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就更难了。比如说中国人到了国外,常会碰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提问,如凭票购物、统一服装甚至还有小脚女人之类的问题,反倒是中国近2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在外国人(特别是没来过中国的外国人)心中并未留下什么印象。组织形象的这种相对稳定性可能会产生两种结果,其一是组织因良好形象被维持而受益,其二是组织因不良形象难以改变而受损。当然形象不是一成不变的,但要改变一种形象总是不容易的。 组织形象的分类 [编辑本段] 组织形象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因此我们也应该从不同角度来把握组织形象。 按组织形象的内容可分为特殊形象和总体形象 特殊形象是某一或少数几个方面给公众留下的印象,或者组织在某些特殊公众心中形成的形象。如企业的良好服务使某些顾客形成了组织“优质服务企业” 的形象,企业的某一次慈善捐款给公众留下了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事业的形象。特殊形象对企业很重要,因为公众是不可能全方位、全面地了解组织的。组织在他们心中留下的往往就是这种特殊形象,而且某些公众就是因为组织在某些方面的独特形象而支持组织的,如歌迷之于演唱会、球迷之于球星等。因此,特殊形象是组织改善形象的突破口。 总体形象就是企业各种形象因素所形成的形象的总和,也是各种特殊形象的总和,但两者又不是简单的总和。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是:某个员工工作敬业、技术一流,人际关系也好,深得领导和同事的赞许;但不喜欢他的人们可能说,他没有个性或没有特长云云。对一个组织而言,就应该努力追求总体形象和特殊形象的统一和谐。 按照组织形象的真实程度可分为真实形象和虚拟形象 真实形象是指组织留给公众的符合组织实际情况的形象,虚拟形象则是组织留给公众的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形象。虚拟形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传播信息过程中的失真,也可能有公众评价的主观性、偏向性原因。需要说明的是,真实形象不一定就是好形象,而虚拟形象也未必等于坏形象,如企业经营伪劣产品被曝光在公众中形成的一个不好形象是真实形象,而一个骗子在被揭穿之前的公众楷模形象往往是虚拟形象。一些企业也通过虚假统计数据而在上级部门(官员) 那里形成了一种好形象,但这肯定是虚拟的。对企业来说,当然应追求真实的良好形象,而避免虚假的、不好的形象。 按照组织形象的可见性可分为有形形象和无形形象 有形形象是指那些可以通过公众的感觉器官直接感觉到的组织对象,包括产品形象(如产品质量性能、外观、包装、商标、价格等)、建筑物形象、员工精神面貌、实体形象(如市场形象、技术形象、社会形象等),它是通过组织的经营作风、经营成果、经济效益和社会贡献等形象因素体现出来的。无形形象则是通过公众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而形成的观念形象,这些形象虽然看不见,但可能更接近企业形象的本质,是企业形象的最高层次。 对企业而言,这种无形形象包括企业经营宗旨、经营方针、企业经营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信誉、企业风格、企业文化等。这些无形形象往往比有形形象有价值,如对麦当劳、可口可乐、索尼、劳斯莱斯等企业而言,他们的企业信誉等无形资产比那些机器设备和厂房要重要得多。 此外,还可以按形象的现实性,把组织形象分为实际形象和期望形象。 组织形象的塑造 [编辑本段] 如何才能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呢?一般来说,要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组织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消除组织形象塑造中的误区,树立正确的组织形象观 尽管组织形象的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组织领导层所认识,但在实际中,还是存在着对组织形象的若干误区。 1)组织形象无用论 组织形象是摆花架子、图形式,中看不中用,以前从没听说或没塑造过组织形象,不也照样获得成功吗?市场竞争是短兵相接,时间就是金钱,市场是不会让你从容地塑造好形象再参与竞争的。 2)组织形象万能论 组织形象是点金术,是灵丹妙药,企业形象一导(导人)就灵;只要导入组织形象战略,组织就会像可口可乐那样名扬四海,像微软公司那样财源广进,像清华同方那样潜力无限。 3)组织形象趋同化 照搬照抄的组织理念设计和行为设计,大同小异,毫无本组织的特色和个性。如在为企业设计企业精神时,大部分的企业都是选择诸如“团结、创新、求实、奉献、文明”等词,形成一种高度趋同化的企业精神。 4)组织形象盲目化 组织形象应该是组织长期的经营理念、经营宗旨及其他方面的集中、综合反映,应该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综合性。但很多组织在塑造形象的过程中,既不了解组织的历史及发展过程,又不针对公众而开展调研,因此这样的组织形象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很难被公众认同。 针对上述组织形象塑造过程中的误区,组织在进行形象塑造时必须树立正确的组织形象观,努力避免或消除对组织形象的不正确看法。既不要因看不到组织形象的作用而轻视,也不要因组织形象有作用而人为拔高,同时在组织形象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特色,注意针对性和代表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搞好组织形象的塑造工作。 捕捉组织形象塑造的有利时机,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同的时期,组织形象塑造的途径和方法会有所不同,能巧妙地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新组织创立时期 新组织创建开业时,还未能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联系,知名度不高。这时,组织如能确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完善的组织和员工行为规范,设立独特的视觉识别系统,以及最佳的传播方式和媒介,就能给公众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2)组织顺利发展时期 这时应致力于保持和维护组织的形象和声誉,巩固已有成果,再接再厉,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强化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当组织处于顺利发展时期,其各方面运转往往较好,因此,可供利用的宣传机会和“扬名”机会当然也会多些。“经济效益上台阶,文化生活辟新路,组织荣誉接踵至,主要公众赞扬多” 等,都是可以利用的极好契机。 3)组织处于逆境时期 组织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当组织处于逆境时,公关人员最主要的是沉着、冷静,善于捕捉组织中的亮点,然后抓住有利时机,采取灵活机动的宣传策略,以赢得组织内外公众的支持、理解和合作,助组织顺利渡过难关。就算是组织处在最困难时期,只要公关人员勤于思考,敏于发现,总能找到一些组织的亮点。如某企业可能因经营不善导致亏损,经济效益下滑,员工福利受到影响,外部的公众如供应商、代理商、顾客组织的支持力度也有减弱的趋势,组织看起来很困难。这时,公关人员便要努力寻找组织亮点,如企业虽暂时处于困境,但企业有雄厚的基础,或者有良好的企业形象或者有超强的技术开发实力,或者有诱人的发展前景,或者有乐观自信的员工……这些都可作为对内对外宣传的突破,作为使组织重新赢得公众信心的催化剂。正如一句流行语所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4)组织推出新产品、新服务项目、新的方针政策或经营方式时 这时组织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消除公众的观望与等待的态度。由于受人们消费惯性的影响,社会公众在组织推出新产品、新服务或新举措时,往往会持观望和等待态度。这表明消费者对这些新产品、新服务、新举措还不了解,还有疑虑,还存有戒备心理。因此,这时公关部门应主动出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如现场产品(服务)展示、操作示范、广告宣传、顾客承诺等,消除公众的疑虑和摇摆态度,把公众的注意力尽快地吸引到组织上来。 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保持组织形象的统一性和连续性 在塑造组织形象过程中,组织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以保证组织形象的统一性和连续性。许多经营不佳、形象不好的企业,并不是因为没有去塑造组织形象,而是因为缺乏连贯一致的组织形象。它们今年强调成本低、价廉物美,明年强调服务好、体贴入微,后年又强调革新、创新致胜,不仅内部职工无所适从,而且也导致外部公众无法对其形成一个稳定的印象。我们再看国际上那些知名公司,他们在这方面就很值得借鉴学习。如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1BM)在其成长过程中,产品不断更新,管理体制也发生了变化,但我们从它最近公布的组织目标及目前所强调的基本信念来看,仍然没有离开其第一任领导老托马斯•沃森最初的设想;日本松下公司所遵循的整体企业精神,仍然是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所拟定的一些信条。可见,保持组织形象的一贯性、连续性,对于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是至关重要。 为什么说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理论的核心 [编辑本段] 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理论的核心。组织形象问题是公共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组织形象概念是整个公共关系理论概念群中的核心概念,甚至可能说一部公共关系就是关于组织形象问题的学问,这是因为: (1)从历史角度考察,我们发现公共关系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以塑造组织形象为主导的发展史。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组织形象塑造由自发走向自觉。现代公共关系以艾维李为界,那些古代人们争取民心吸引民意的活动可以称为“准”公共关系时期,而艾维李以后的公共关系可以称为现代公共关系,是因为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作为主体的社会组织在“江朗才尽”之后不得不选择主动的在公共中塑造良好形象的公共关系的方法,以求得长期生存和发展。此时,塑形象便成为组织的自身行为。二是组织形象塑造由被动走向主动。公共之文艾维李的“公众要被告知”的公关原则,无疑是出于无奈,这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社会段提出的客观要求。即便是到了爱德华伯奈斯的时期“投公众所好”,比艾维李显得自觉,但还是迫不得已,其功利色彩十分明显。到近代“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的出现,才开始比较主动地考虑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才考虑“我们要发展,要和公众一起发展”的问题。此时组织形象塑造从被动变为主动。三是组织形象塑造由单一走向全面。早期公关活动手段单一,关注的也是比较单一的形象,这便是常说的“公共关系是哪里有问题就到哪里去解决或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公共关系” 的含义。二战后,公关运作的水平有了相当大的提高,方法上不断改进,组织塑造的形象也就更加丰满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组织塑造形象的行为将成为一种真正主动自觉行为,就像今天的人们骑自行车和呼吸空气一样。 (2)从概念涵盖面角度考察。我们发现只有组织形象这一概念可以对公共关系理论触角进行全方位涵盖,而公共关系中的其它任何概念关系、传播、公众进行分析,发现可以发现它们都不能成为公共关系的核心概念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浪潮中,我们会时常听到一个词,即企业形象。但对企业形象的深层次了解,我们又知道多少呢? 企业形象(Corporate Image)是近几十年来出现的科学概念。是指人们对企业实态的一种能动的反映。这里所指的企业实态包括企业的经济实力、生产规模、技术装备、产品质量、销售服务、教育培训、管理水平、促销活动、视觉标志等等。它会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传播给公众(包括企业员工在内)。由此,社会公众对企业会形成一个综合的印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企业总体形象。 企业形象又有表层和深层两个层次。表层是指那些可以直接观察到的企业外部特征,如产品特性(质量、性能、造型、价格、包装等)、厂容店貌(设备、环境、规模等)、企业的各种活动(教育培训、公关活动、广告宣传等),以及经营者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事、仪表风度等等;深层反映的是蕴含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文化、精神风貌,如价值取向、企业精神、经营方针、职业道德等等。深层特性决定着企业形象的内涵;表层特性则决定着企业形象的外貌。 众所周知,企业形象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企业形象会带动企业的整体发展;相反,破损或渺小的企业形象会阻碍企业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呢?个人认为应主要从以下两大方面考虑: 1,加强广告宣传和公关活动的力度 可以说,这是一种显而易见的心理战术。这里的广告宣传不仅指产品宣传,还包括企业自身的宣传。现在的企业形象与市场营销有着依存关系,也就是说,良好的企业形象能产生积极的营销效果;相反,不良的企业形象会给销售带来损害。而在企业形象和销售之间起制约作用的是我们的消费者。企业如果能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形成良好的形象,就会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从而促进销售行为的发生。这时我们要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想消费者之所想,急消费者之所急,投其所好,在生产其所喜、所需的产品同时,策划符合其口味的广告宣传和公关活动,攻克其心理防线,才能使消费者对企业产生认同感,进而对企业的形象有更高层次的理解。 2, 加强员工教育培训 一个企业的形象不仅要靠其产品来维持,更要靠其内在的人为因素来带动。每一个员工的形象都代表着整个企业的形象,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代表着高素质的企业精神。因此,要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必须要在员工内部加强教育培训,包括文化水平、专业技能、礼仪、道德规范等的教育培训。 当然,要塑造企业形象的途径还有好多,这里我们不便做一一探讨。谈是次要的,关键是企业的每一位员工要从心底来认同、重视企业的形象,把企业的形象当成自身形象来维护,从而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企业形象策划论文3000字开头

你是贵州财经大学商务09级的吧⊙﹏⊙b连要求都和老师说的一模一样

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形象塑造  [摘 要]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残酷和激烈,企业形象已成为企业重要的竞争手段,但是从我国企业形象塑造的现状看,出现不少误区和问题。企业应按照社会公众的期望和要求,参照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进行自我行为的修正,塑造出一个富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形象。文章探讨了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形象塑造的具体内容及应树立的观念。  [关键词] 社会责任;企业形象;塑造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现今的市场竞争是日益残酷和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竞争中认识到21世纪的竞争,不再仅仅是产品质量、价格的竞争和促销手段、广告宣传与营销技巧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形象的竞争。对一个现代企业而言,企业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内可以使企业获得社会公众的信赖和支持,增强企业的筹资能力,有助于企业产品占领市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外则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有利于企业广招人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纷纷进行了一定意义上的企业形象的塑造。但是从我国企业形象塑造的现状看,由于对企业形象的理解上存在偏差或是未能真正理解企业形象的内涵,导致在企业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出现不少误区和问题,突出表现为企业形象塑造的“自造式”和“表象化”。所谓“自造式”是指企业在塑造自身形象时,不对市场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不去了解社会公众的期望,闭门造车,主观估计,人为地搞一套形象出来;而“表象化”是指有些企业将企业外在标志的设计等同于企业形象塑造,过分偏重于VI(英语表述为visualidentity,即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简单地认为只要提出一句响亮的企业口号,制定出员工的各项行为规范,统一员工的着装等就是企业形象塑造,结果导致企业形象的塑造流于形式。因此,塑造一个怎样的企业形象以及如何成功地塑造企业形象,一直以来就是企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所谓的现代企业形象就是企业个性和信誉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反映,体现了社会对企业的承认和接受程度,是企业文化的综合体现和外在反映。具体来说:第一,企业形象是社会公众的总体评价,是各种具体评价的总和。具体评价构成具体形象,总体评价组合成总体形象。第二,公众是企业形象的评定者。他们的评价作用于企业并影响企业形象。第三,企业形象源自企业自身的表现。公众对企业的印象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基于企业的表现,企业反过来根据公众的评价调节自身的表现[1]。据此可以说,社会公众是企业进行形象塑造的关键,他们对企业的期望、要求,就是企业形象的构成要素,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满足他们的要求,也就完成了企业形象的塑造。而当今社会中一个非常热门的词“企业社会责任”正好反映出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期望和要求。  “企业社会责任”( 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以下简称CSR)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谢尔顿于1924年提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论战和争辩,到20世纪90年代,得到众多学者和企业的趋于认同和支持,20世纪90年代末期,CSR逐步走上制度化的发展道路,由美国的社会责任国际公司(SA I)于1997年制定和推广的SA 8000是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标准,它在客观上提供了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面镜子,因此自问世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其影响力已涉及世界各个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近几年来,认证企业以平均每年62%的速度递增[2],众多跨国公司在全球采购活动中也都按照此标准对其供应商进行审核或要求认证,该标准也对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产生重大影响,我国不少企业已经或正在进行认证。作为一种不可逆转的社会潮流,企业社会责任在一定意义上折射出社会及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期望和要求,其本质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对企业各种行为的外在道德约束。2003年,Hill和Knowlton互动式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当美国人了解到一个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有消极的举动时,高达91%的人会考虑购买另一家公司的产品或服务,85%的人会把这方面的信息告诉他的家人、朋友,83%的人会拒绝投资该企业,80%的人会拒绝在该公司工作[3]。所以,企业必须参照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进行自我行为的修正,塑造出一个富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形象。  二、企业社会责任内容与企业形象构成要素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自今仍无法统一,一个至今被广为引用的概念是卡罗尔(Carroll)于1979年提出,即“企业社会责任包含了在特定时期内,社会对经济组织经济上的、法律上的、伦理上的和自行裁量的期望。”卡罗尔认为这是金字塔型结构,经济责任是基础也占最大比例,法律的、伦理的以及自行裁量(如慈善等)的责任依次向上递减。具体而言,企业社会责任一般由经济责任(The Economic Responsi-bilities)、法律责任(The LegalResponsibilities)、道德责任(The MoralResponsibilities)和慈善责任(The Social Responsibilities)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第一,经济责任。经济责任是企业的基本责任。它的主要涵义是企业为了盈利,必须生产社会成员所需要的产品,也就是企业在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使社会成员获得好处。第二,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履行的起码责任,其涵义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第三,道德责任。道德责任的涵义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活动应当遵循社会倡导的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主要包括独立自主、平等交易、诚实不欺、信守诺言、保护环境等基本内容。第四,慈善责任。对企业而言,进行社会捐献,就是履行慈善责任,其涵义是指企业从利他主义的道德责任感出发,参与非强制性的或者非法律或伦理要求的社会捐献活动,努力达到社会对企业成为出色的企业公民的要求 。许多企业实践都证明,把社会责任融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过程,使企业的发展有益于公众、有益于环境、有益于整个社会,企业的这种责任承担会得到社会的尊重与支持,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进而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著名的壳牌公司对墨西哥湾的石油勘探开采工程就是一个成功的实例。长期以来,墨西哥沿岸面临着严重的海岸侵蚀与破坏问题。由于在这一方面壳牌公司拥有无人能及的领先技术,壳牌公司便主动承担起墨西哥海岸治理与保护的社会责任,全力投入了墨西哥湾的海岸保护计划,并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当地环境得到了保护,由此该公司也获得了这一地区的石油开采权,赢得了巨大的商业利润。  由上述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可以得出企业在进行自我形象的塑造时,应从这四个方面出发,着力塑造出企业经济形象、企业法律形象、企业道德形象和企业慈善形象四个形象。  三、企业四大形象塑造的具体内容  企业经济形象。企业经济形象是企业的本质形象。企业从本质上说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应该和必须做到为国家和社会创造财富,产业报国。如果一个企业年年亏损,效益很差,产品大量堆积在仓库,资不抵债,职工的待遇、福利极差,占用国家和社会大量资源,却不但不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反而成为国家、社会的负担,这样的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还有何形象可言!因此,企业首先要塑造好经济形象,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产品、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下工夫,所以,企业经济形象具体来说包括产品形象、技术形象和管理形象。产品是企业与社会公众联系的纽带,产品形象直接影响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喜欢或厌恶等情感,还会引起支持、合作或者反对等行为。产品形象是包括产品的设计、外形、名称、商标、包装、质量等方面的一个整体。要求产品设计功能齐备、简便实用;外观大方美观,富有装饰性;名称易读易记、引人注意、富有联想、符合公众购买心态;包装美观、精致,并且便于携带、储运;产品质量优良,让公众买得放心、用得安心;商标独具一格,富有美感和时代气息;科技装备水平是决定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先决条件,因而是制约企业形象的重要因素。只有那些科技力量雄厚,技术装备先进的企业,才可能生产出享誉市场的优质名牌产品,为在公众心目中塑造名牌企业形象奠定坚实基础,这就要求企业加大投入,不断创新,保持技术上领先地位;企业管理是企业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现场管理等一系列管理的综合。它不仅关系到生产秩序的正常、岗位制度的规范、生产能力的发挥以及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而且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要求管理科学、规范、既富有效率又富有人性。我国的海尔集团就是典型的成功范例。它在科学的管理理念指导下,勇于创新,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推出新产品,最终由一个亏损的地方性企业迅速成长为一个世界级名牌企业,成为中国家电的“领头羊”。  企业法律形象。企业法律形象是企业的前提形象。在一个法制化的社会和时代,任何一个社会的组成成分(组织或个人)的行为都置于法律的监管之下,都必须做到尊重和遵守法律。否则,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企业当然也不能例外。企业必须将自身生产经营行为纳入法律的范围内,合法经营,勇于承担各项法律责任和义务,尽到其作为“社会公民”对社会的责任,企业才能得以生存下去。而要塑造一个守法的企业形象,首先,企业应该严格按照(劳动法)要求杜绝雇佣童工,为员工提供健康和安全的工作环境,避免工伤发生;工资报酬应该按照法律或行业规定的最低界限按时足额发放;与员工签订公平的劳动合同,并且尊重员工人格;保障员工的各项正当权益,等等。其次,作为有责任的企业公民,企业还需向对消费者负责,按照食品卫生法等相关法律生产不会危害消费者身心健康且质量合格、品质有保证的产品;对有质量缺陷和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应按制度实行召回;对产品给消费者造成的伤害和损害能按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处理,不推卸责任。再次,企业应该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条文的要求按规定标准处理、排放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废气等有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的物质;依法纳税,不偷税漏税等[5]。  企业道德形象。企业道德形象是企业的中级形象。这种形象是企业在法律形象的基础上,基于公众对企业更高的期望或要求,顺应时势而主动塑造的一种较高级的形象。这种形象塑造的动因是道德责任感的驱动或道德舆论压力,是不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所以并不是每个企业都会去进行这种形象的塑造,它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企业的主动行为,是企业基于长远利益而进行的。譬如,企业不仅要按照法律规定保障员工的基本权利而且要为其发展、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诸如加强员工培训,提供福利和社会保障,满足员工精神需求等;其次,企业不仅要按照法律的规定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而且要按照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主动承担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再次,企业在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质量合格的产品基础上,应需要适应消费者更高标准的要求,以实现顾客价值和增进顾客满意度为标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此外,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除了满足员工、消费者的需求外,企业作为社会公民还需要响应企业所在社区公众的需要,热心参与社区建设等。例如,在食品中添加起保鲜作用的防腐剂一直就是食品行业的惯用作法,消费者对此也是坦然接收。美国亨利食品加工厂工业公司的总经理亨利霍金士先生,一次突然从化验鉴定报告单上发现食品添加剂有毒,如果长期与食品一起进入人体,必然对身体造成危害。可如果将此公之于众,则会引起同行们的强烈反对。考虑再三,出于对消费者负责的道德感,最后他还是毅然向公众宣布:防腐剂有毒,对身体有害。这一下子就像捅了马蜂窝,遭到所有从事食品加工的老板的攻击、抵制,公司濒临倒闭的边缘。但正是这种肯对消费者负责的道德感使公司在很短时间里恢复了元气,并一举登上美国食品加工工业第一的宝座。  企业慈善形象。企业慈善形象为企业的高级形象。它是企业完全出于博爱、自愿而没有任何约束条件下出于人性的本能而自发承担起一些社会责任,从而在公众心目中树立的形象。企业承担起这些社会责任(如教育、体育、文化、环境保护和慈善公益事业),没有法律、道德等制度的制约,属于企业完全自觉、自愿的行为,是一种人性光辉的闪耀。譬如,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虽然不是体育机构,但作为一家从事健康事业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不仅积极资助多项体育赛事,而且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在上海市多家公园建立了“昂立健康角”,供人们体育锻炼和娱乐健身,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欢迎和好评,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当然,企业没有慈善行为,虽然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但会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非议和责备,会严重地损害企业形象。所以,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应在其能力范围内,尽最大限度地从事一些社会慈善公益事业,以树立企业的慈善形象  四、企业四大形象塑造时应树立的观念  科学观。在进行企业形象塑造时,应把这四种形象视为一个整体,舍弃任何一个形象都不能称之为完整的企业形象。企业应在法律形象的前提基础上,努力塑造一个管理科学、勇于创新、技术先进、产品深受消费者喜欢的经济形象,并尽其可能塑造出富有爱心、敢于承担各种社会责任的有责任感的企业。如果一个企业抛弃其经济形象,一味去做慈善事业,那就不能称之为企业,其慈善之举也会因经济拮据而终止。所以企业应正确处理这四种形象的关系。  长远观。企业形象的塑造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尤其是道德形象和慈善形象是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完成的,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它需要企业持之以恒的坚持,企业要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市场和消费者的变化及时进行自身行为的调整,才能始终如一保持良好的形象;同时,企业形象,特别是慈善形象的塑造需要企业大量的投入,而这种投入在短期内可能不会给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回报,它需要企业从长远利益出发,持续、大量地付出才能建立,单凭一、二次的慈善捐助是不可能塑造出形象的。  参考文献:  [1]肖辉实用公共关系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李文川 SA 8000对浙江民企的影响及根源分析[J]商业时代,2007,(9)  [3]吴学军,孙迎春关于民营企业履行构建社会责任问题的思考[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6,(1)   [4]李宏岳企业社会责任应视其为长线投资社会责任 [J ]理论界,2008,(1)  [5]崔海潮,赵勇理性激励机制与企业社会责任构建 [J ]求索,2008,(1)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浪潮中,我们会时常听到一个词,即企业形象。但对企业形象的深层次了解,我们又知道多少呢? 企业形象(Corporate Image)是近几十年来出现的科学概念。是指人们对企业实态的一种能动的反映。这里所指的企业实态包括企业的经济实力、生产规模、技术装备、产品质量、销售服务、教育培训、管理水平、促销活动、视觉标志等等。它会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传播给公众(包括企业员工在内)。由此,社会公众对企业会形成一个综合的印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企业总体形象。 企业形象又有表层和深层两个层次。表层是指那些可以直接观察到的企业外部特征,如产品特性(质量、性能、造型、价格、包装等)、厂容店貌(设备、环境、规模等)、企业的各种活动(教育培训、公关活动、广告宣传等),以及经营者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事、仪表风度等等;深层反映的是蕴含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文化、精神风貌,如价值取向、企业精神、经营方针、职业道德等等。深层特性决定着企业形象的内涵;表层特性则决定着企业形象的外貌。 众所周知,企业形象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企业形象会带动企业的整体发展;相反,破损或渺小的企业形象会阻碍企业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呢?个人认为应主要从以下两大方面考虑: 1,加强广告宣传和公关活动的力度 可以说,这是一种显而易见的心理战术。这里的广告宣传不仅指产品宣传,还包括企业自身的宣传。现在的企业形象与市场营销有着依存关系,也就是说,良好的企业形象能产生积极的营销效果;相反,不良的企业形象会给销售带来损害。而在企业形象和销售之间起制约作用的是我们的消费者。企业如果能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形成良好的形象,就会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从而促进销售行为的发生。这时我们要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想消费者之所想,急消费者之所急,投其所好,在生产其所喜、所需的产品同时,策划符合其口味的广告宣传和公关活动,攻克其心理防线,才能使消费者对企业产生认同感,进而对企业的形象有更高层次的理解。 2, 加强员工教育培训 一个企业的形象不仅要靠其产品来维持,更要靠其内在的人为因素来带动。每一个员工的形象都代表着整个企业的形象,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代表着高素质的企业精神。因此,要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必须要在员工内部加强教育培训,包括文化水平、专业技能、礼仪、道德规范等的教育培训。 当然,要塑造企业形象的途径还有好多,这里我们不便做一一探讨。谈是次要的,关键是企业的每一位员工要从心底来认同、重视企业的形象,把企业的形象当成自身形象来维护,从而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