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地球科学概论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初中生物

发布时间:2024-07-12 06:16:43

地球科学概论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初中生物

地球科学概论是地质各专业大一时候的基础课,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科学的一些知识,包括所谓的天文、地理等,主要是培养我们的地质思维。我想论文可以写的东西很广,选择余地比较大,如地球的构造、在太阳系的地位,生物的进化史,岩石地质年代及各时期特征,地形地貌的成因与地质作用等等。

地球科学概论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初中物理

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研究,在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中早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了.许多物理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一定律的教学发表了自己颇有见地的教学见解,并且得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当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些教学策略时,我们发现,确实可以取得如同一些文献中所述的预期效果.然而,当我们设计一些新的情境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去解决问题时,令我们十分吃惊的是:学生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掌握程度却又非常之差.这使得我们困惑不解.为何对同一教学策略教学的结果的评价出现如此之大的偏差?是教师教的原因,还是学生学的原因,抑或两者兼而有之.这促使我们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进一步,我们从学生的认知心理上,对这一规律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 通常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一般是按教材编排顺序,先进行演示实验引出课题,然后通过讲解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的争论,消除“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错误观念,进一步通过做斜面小车实验证明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最后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从而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为了检验学生学习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情况,我们曾用这样一道题目来检测学生.题目如下.你坐在向前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里,将手中的钥匙竖直上抛,问当钥匙落下来时是落在手里,还是落在手后面.全班56名同学在试卷上皆答:落在手后面.问其原因,皆曰:汽车在走,而钥匙抛出后不再向前走了. 2 怎样更好地改进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效果,使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效果真正是实实在在意义上的令人满足.我们认为,囿于一般形式上的教学方法的改进已是隔靴搔痒,而必须深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考察学生产生错误认识的根源. 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物理概念、规律时所形成的错误,常常是由于其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 所谓前科学概念,是指儿童在学习物理课程以前的生活实际中,对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反复建构所形成的系统的但并非科学的观念.比如牛顿第一定律就是如此.在物理教学中,那种认为只需要“正面”传授知识,学生就能接受,如果他们仍不理解,可以多讲几遍就能达到目的的想法,实践证明是过于天真了.因为在有些学生的经验中,早已有了与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理论类似的观念.这样,当他们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之后,就可能把定律纳入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牛顿第一定律实际上成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代名词.让他们解释用手推车、用脚踢球等一些不易暴露错误观念的生活实例时,他们也能解释得头头是道.但当解释用手抛钥匙、飞机扔炸弹的例子时,他们却又运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去解释,其错误观念暴露无遗.这正是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效果不佳的症结之所在. 3 研究和改进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应当了解学生头脑中前科学概念的特点. 第一,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是自发形成的. 过去,我们在教学中,常常误认为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其头脑如同一张“白纸”,教师可以在上面任意涂画,事实并非如此.学生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对客观世界物质运动规律的看法.他们几乎每天都会看到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而在力停止作用时物体静止,于是主观地断言:有力,则物体运动;无力,则物体静止.这正是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理论. 第二,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具有隐蔽性. 由于学生头脑中前科学概念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所以它以潜在的形式存在.这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学生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因为学生并没有有意识地思考并形成“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概念.其二是前科学概念平时并不表现出来,但往往在学生运用物理概念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来.比如前述测验表明,许多有10多年教龄的初中物理教师头脑中也存在着牛顿第一定律的前科学概念,然而他们自己却并不知道. 第三,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具有顽固性. 由于前科学概念是儿童头脑中业已形成的概念,且长期的日常生活经验与观察又加强了这些概念.因此,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慨念是非常顽固的. 国内外物理教育界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一旦学生对某些物理现象形成了前科学概念,要想加以转变是极其困难的.尤其那些在人类科学认识史上经历了曲折历程的前科学概念,更是如此.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学生认识什么和如何行动,主要决定于他们所具有的认知图式(思维模式),而不完全取决于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他们按照自己已有的图式吸收和排斥信息.在有错误认识存在的情形下,就会在头脑中形成和正确信息极不相同的东西. 4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哎~~看来真的是没人比你更缺了

地球科学概论是地质各专业大一时候的基础课,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科学的一些知识,包括所谓的天文、地理等,主要是培养我们的地质思维。我想论文可以写的东西很广,选择余地比较大,如地球的构造、在太阳系的地位,生物的进化史,岩石地质年代及各时期特征,地形地貌的成因与地质作用等等。

地球科学概论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初中

一、最新地理论文选题参考1、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3、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聚与形成机制4、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地位5、能源地理学——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定量评价及其地理分布6、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术贡献7、地理学: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8、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 …9、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10、产业地理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分布——以北京市制造业为例11、关于地理学的区域性和地域分异研究1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13、要素禀赋、地理因素与新国际分工14、集成GIS和细胞自动机模型进行地理时空过程模拟与预测的新方法15、地理和贸易16、绿洲地理特征及其气候效应17、产业特征、空间竞争与制造业地理集中——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18、中国21世纪议程与地理学19、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20、我国古地理学的形成、发展、问题和共识二、地理论文题目大全1、GIS环境下面向地理特征的制图概括的理论和方法2、分形理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3、地理科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4、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5、华北植物区系地理6、地理数据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7、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研究进展8、我国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进展9、河南农区经济发展差异地理影响的小尺度分析10、西方地理学界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研究述评11、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的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12、新疆黄山东铜陵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测定及其地理动力学意义13、地理空间的尺度-结构分析模式探讨14、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5、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16、中国青年大肠癌的发病特点及地理分布17、关于综合地理区划若干问题的探讨18、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制度选择19、金融地理学:国外地理学科研究新动向20、WebGIS中的地理关系数据库模型研究三、热门地理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北京市地理编码数据库的研究2、小熊猫种群遗传结构和地理分化3、计算机网络信息空间(Cyberspace)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4、产业地理集中研究进展5、地理标志的性质和保护模式选择6、伊犁野果林的生态地理特征和群落学问题7、祁连山区降水的地理分布特征8、地理环境演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鄂尔多斯地区晚第四纪以来地理环境演变的研究9、地理生态学的干燥度指数及其应用评述10、从地图到地理信息系统与虚拟地理环境--试论地理学语言的演变11、我国SO_2和NO_X排放强度地理分布和历史趋势12、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3、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产力的影响 Ⅰ中国森林现实生产力的特征及地理分布格局14、中国城市地理15、三江源地区植被指数下降趋势的空间特征及其地理背景16、中国城市体系的“中心—******模式”:地理与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17、中国城市地理18、湖南省森林植被的碳贮量及其地理分布规律19、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地理分布的影响及对策20、地理和贸易四、关于地理毕业论文题目1、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2、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3、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4、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5、我国湿地研究进展——献给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6、地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7、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多样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8、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态问题9、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0、景观生态战略点识别方法与理论地理学的表面模型11、植物区系地理12、地理位置与优惠政策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贡献13、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14、关于地理学的“人-地系统”理论研究15、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6、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回顾与前瞻17、植物区系地理18、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19、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20、分形理论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五、比较好写的地理论文题目1、从地理空间到地理网络空间的变化趋势--兼论西方学者关于电信对地区影响的研究2、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3、中国氨的排放强度地理分布4、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地理区划5、谈地理科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在1991年4月6日中国地理学会6、生态地理区域界线划分的指标体系7、栓皮栎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地理分布研究8、经验地理解法官的思维和行为——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译后9、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10、西南区野生狗牙根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与地理来源分析11、四川省农作物生产力的地理分布12、论地理空间形象思维——空间意象的发展13、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中国大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空间分布及环境因素分析14、产业地理集中度测度方法研究15、产业集聚:地理学与经济学主流观点的对比16、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学之发展17、我国20世纪地理学发展回顾及新世纪前景展望--祝贺中国地理学会创立90周年18、马氏珠母贝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子一代形态性状参数及相关性分析19、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黄、渤海3个野生地理群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DNA分析20、家蚕不同地理品种分子系统学研究

sfdsefdewfewfewfewfwefweofiewfffffffewfhe ff efiewufuwuifweuifywe fwefewfewfewfewf

地球科学概论论文题目推荐及答案初中生物

嗯,这个课我有上过的我们所上的课程主要包括地球的整体特征,地球的内,外部特征,地表特性以及成因,重要地理现象介绍(海洋,陆地都包括)主要讲述理论性知识,包括很大量的专业名词解释,需要背诵记住,没有理解的范畴地球科学当然包括了地理学和地质学,而这个课程里面两者都有讲述的

我个人认为: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地质学主要以地质数据的勘探预分析以及科学检测地理学则偏向于:整个自然界的循环分析,包括,气候,地理环境,生物,以及人类对自然界的早就与影响地球科学可能会更系统化一些,会阐述一些地理现象的系统循环联系,包括内部的和外部的,可能还会涉及到人文科学的部分内容以上是我的个人见解,仅做参考哦

1题:大洋传送带是一种全球性的温度、盐度循环系统。高盐度的低温海水 在北大西洋北部下沉,自深海向南流动返回赤道,一直到达环南极。它在南大西洋、南印度洋及南太平洋上升至海水表层,流向北大西洋、印度洋及北太平洋,汇合成一支温暖且盐度低的洋流,自热带太平洋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部,最后到达大西洋一直向北,从而形成一个闭合的环流。其中,在北大西洋海域,海水表层向北,深层向南的传送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断地将低纬度地区赤道附近的热量和盐度低的海水带到中高纬度的海域,从而缓和了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温度的变化,维持着全球气候系统的平衡。 大洋传送带是根据深部水体的年龄测定发现的。表层水与深层水大约每2000年围绕地球循环一圈。 地质历史中,大洋传送带流的变化可以引起如电影《后天》所描绘的环境巨变。 编辑本段环境影响 “大洋传送带”的循环依赖于海水中温度和盐度的差异,而全球变暖将会威胁到它的运转。因为全球变暖会直接导致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冰川融水和降水的大量增加,并使得北大西洋海水暖化,这就削弱了北大西洋与赤道海水之间的温度和盐度差别,进而使得“大洋传送带”衰减,甚至可能停滞。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庞大的洋流循环系统就会崩溃,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将急剧变冷,并导致整个地球气候发生紊乱。 现代大洋热盐环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洋盆间处于不对称状态,这主要体现在北大西洋有活跃的深水形成,而北太平洋仅能形成中层水,其深水是源于南极形成的底水和北大西洋形成的深水,并通过混合作用处于上升状态。受热盐环流不对称的影响,北大西洋海表的平均温度高于同纬度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导致北大西洋可以向其上方的大气释放更多的热量和水气,在盛行风的影响下使处于北大西洋东岸的北欧比同纬度其它地区的气候要温和宜人得多。 2题: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利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诸要素。它包括有形的土地、水体、动植物、矿产和无形的光、热等资源。自然资源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社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自然资源类型,有多种划分方法:(1)按其在地球上存在的层位,可划分为地表资源和地下资源。前者指分布于地球表面及空间的土地、地表、水生物和气候等资源,后者指埋藏在地下的矿产、地热和地下水等资源。(2)按其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可分为劳动资料性自然资源和生活资料性自然资源。前者指作为劳动对象或用于生产的矿藏、树木、土地、水力、风力等资源,后者指作为人们直接生活资料的鱼类、野生动物、天然植物性食物等资源。(3)按其利用限度,可分为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前者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循环利用且可以更新的水体、气候、生物等资源,亦称为“非耗竭性资源”,后者指储量有限且不可更新的矿产等资源,亦称为“耗竭性资源”。(4)按其数量及质量的稳定程度,可分为恒定资源和亚恒定资源。前者指数量和质量在较长时期内基本稳定的气候等资源,后者指数量和质量经常变化的土地、矿产等资源。 3题: 北极拥有巨量油气资源的调查报告,肯定会把美国政府的目光引向北极,预计北极圈内的争夺会愈演愈烈 对北极熊来说,这将意味着家园的丧失。 而给北极熊带来霉运的,则是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7月23日公布的一份评估报告,该报告宣称北极地区拥有原油储量900亿桶,天然气储藏超过47万亿立方米。 大量能源的发现,势必加剧大国之间的争夺。北极,或许将陷入“第二个中东”的困境。 调查报告成美“北极进军令” 据报道,隶属美国联邦政府内政部的地质勘探局,进行了为期4年的调查才获得上述数据。勘探人员对北极圈内25个最有可能拥有油气的地质区域进行了全面评估。该报告确信,北极拥有全球13%的未探明石油储量,同时拥有全球未开发天然气储量30%的天然气储量。 美国地质勘探局表示:“广阔的北极大陆架可能是地球上最大的尚未开发的石油储藏地。”据了解,按目前全世界每天大约8640万桶原油需求量计算,北极蕴含的石油储量能够满足全球3年的供应。 与报告发布时间“巧合”,美国国内此时正为是否开采近海石油而陷入分裂。7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取消自1990年以来一直实行的禁止近海油气开采的行政命令,这在美国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反对之声不绝于耳。据观察人士分析,北极拥有巨量油气资源的调查报告,肯定会把美国政府的目光从近海油田引向北极。开发北极势必会迅速提上美国政府的议事议程。 美国已经为进军北极进行必要的政治、军事准备。在7月17日举行的国会听证会上,美国海岸警卫队司令萨德·艾伦上将表示,美国政府应该立即调整北极开发战略,为海岸警卫队建造新型破冰船,并在北极地区建立港口和军事基地。 俄下令国有企业加紧开采 对北极的地质勘测,美国走在了世界前列。但在实际开发上,老对手俄罗斯则是先下手为强。 2007年,俄联邦自然资源部宣布,通过对北冰洋海底土壤样品的分析,证实北极圈内罗蒙诺索夫海岭和门捷列夫海岭是俄联邦大陆架的延伸。 同时,俄加快了核动力破冰船队的建设和维护。目前俄罗斯共拥有9艘核动力破冰船,2007年服役的“胜利50周年”号核动力破冰船满载排水量达到5万吨,装备两个核反应堆,最大破冰厚度达到8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核动力破冰船队,使得俄罗斯几乎拥有了在北极地区无限巡航的能力,也使其更容易接近北极地区资源丰富的矿产。俄海军及战略空军所属舰艇、战略轰炸机,也正式将保护北极科考、掩护破冰船队作为重要战备任务之一。 在军事保障的前提下。2008年7月18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法令,部署北极地区资源开发工作,下令俄罗斯国有企业开采北极石油。 各国石油公司纷纷“抢滩” 北极圈拥有丰富能源资源早已不是新论,但美国此次公布的调查报告预计会加剧北极圈国家间的争夺。 在俄罗斯政府部署北极地区资源开发工作的同时,荷兰皇家壳牌、英荷能源集团、埃克森美孚石油等国际能源巨头,也纷纷游说各自政府,争取为北极开发提供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 据报道,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今年较早时便以20亿美元获取阿拉斯加一项钻探石油资源的合约,英国石油公司则计划以15亿美元开发阿拉斯加一块油田,而埃克森美孚公司去年联同加拿大一石油公司,以6亿美元获得加拿大波弗特海一个项目。 尽管各大石油公司跃跃欲试,各国政府也在军事上摩拳擦掌,但实际上,要在未来10至20年内开采这“900亿桶”石油,对绝大多数国家仍然是“水中花、镜中月”。据权威预测,北极西北航道需要30至50年的时间才能在全球变暖影响下实现通航。在此之前,北冰洋严酷的极地气候,决定了油气资源的勘测、开采及运输成本将是天文数字,大规模商业开发北极几乎没有可能。 更让各国担心的是,作为地球生态链条的关键一环,北极开发将可能导致无法预料的全球性生态灾难,这是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都必须避免的后果。 4题:宏观上是乐观的,微观上是悲观的。就是我们应该居安思危,但不能消极,而应乐观积极。 5题 理论上是可以的淡水和能源作为一种社会资源,本身具有价值,而且为社会大量需要当大家都需要时,尤其是在不足的情况下,便会有竞争,这种竞争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现在的问题是;原先的所有权问题和所有权的认可问题大部分时候,这两种资源都是国家主要控制的,而认可则颇有争议 所以,淡水和能源不足的问题靠价格机制是不够的,但并不是说价格机制在此完全没有效果 按其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可分为劳动资料性自然资源和生活资料性自然资源。前者指作为劳动对象或用于生产的矿藏、树木、土地、水力、风力等资源,后者指作为人们直接生活资料的鱼类、野生动物、天然植物性食物等资源。( 人类过度的采伐开采等活动是地质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围湖造田使湖泊蓄水功能下降,致使洪水泛滥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温度上升,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低洼陆地和岛屿 石油泄露使海洋被污染,鸟类死亡,鱼虾死亡 河水富化,鱼类死亡等等 按其数量及质量的稳定程度,可分为恒定资源和亚恒定资源。前者指数量和质量在较长时期内基本稳定的气候等资源,后者指数量和质量经常变化的土地、矿产等资源。 上面的已经说的很好,还有火山爆发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硫,以及硫化细菌等等 6题:给网站你参考 7题: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上曾发生过多次气候冷暖变化。气候变冷以至于使陆地表面出现大规模冰盖和山地冰川,这种发生强烈冰川作用的时期称之为冰期。在距今约6亿多年前以来,地球上共发生三次大冰期,它们分别发生在南华纪、石炭—二叠纪和第四纪。相邻两次大冰期之间,是气候温暖的大间冰期。在大冰期中又可划分出若干次时间尺度为10万年以上的亚冰期和亚间冰期。亚冰期期间气温比现代的平均气温低8~12℃;而亚间冰期期间的气温则比现代的气温要高一些。亚冰期还可进一步分出几次时间长达万年左右的副冰期与副间冰期。气候的大幅度冷暖交替变化以及因此而造成的冰川大规模扩展和退缩的循环变化,就是冰期—间冰期旋回。

地球科学概论是地质各专业大一时候的基础课,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科学的一些知识,包括所谓的天文、地理等,主要是培养我们的地质思维。我想论文可以写的东西很广,选择余地比较大,如地球的构造、在太阳系的地位,生物的进化史,岩石地质年代及各时期特征,地形地貌的成因与地质作用等等。

地球科学概论论文题目推荐及答案大全初中

1题:大洋传送带是一种全球性的温度、盐度循环系统。高盐度的低温海水 在北大西洋北部下沉,自深海向南流动返回赤道,一直到达环南极。它在南大西洋、南印度洋及南太平洋上升至海水表层,流向北大西洋、印度洋及北太平洋,汇合成一支温暖且盐度低的洋流,自热带太平洋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部,最后到达大西洋一直向北,从而形成一个闭合的环流。其中,在北大西洋海域,海水表层向北,深层向南的传送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断地将低纬度地区赤道附近的热量和盐度低的海水带到中高纬度的海域,从而缓和了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温度的变化,维持着全球气候系统的平衡。 大洋传送带是根据深部水体的年龄测定发现的。表层水与深层水大约每2000年围绕地球循环一圈。 地质历史中,大洋传送带流的变化可以引起如电影《后天》所描绘的环境巨变。 编辑本段环境影响 “大洋传送带”的循环依赖于海水中温度和盐度的差异,而全球变暖将会威胁到它的运转。因为全球变暖会直接导致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冰川融水和降水的大量增加,并使得北大西洋海水暖化,这就削弱了北大西洋与赤道海水之间的温度和盐度差别,进而使得“大洋传送带”衰减,甚至可能停滞。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庞大的洋流循环系统就会崩溃,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将急剧变冷,并导致整个地球气候发生紊乱。 现代大洋热盐环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洋盆间处于不对称状态,这主要体现在北大西洋有活跃的深水形成,而北太平洋仅能形成中层水,其深水是源于南极形成的底水和北大西洋形成的深水,并通过混合作用处于上升状态。受热盐环流不对称的影响,北大西洋海表的平均温度高于同纬度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导致北大西洋可以向其上方的大气释放更多的热量和水气,在盛行风的影响下使处于北大西洋东岸的北欧比同纬度其它地区的气候要温和宜人得多。 2题: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利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诸要素。它包括有形的土地、水体、动植物、矿产和无形的光、热等资源。自然资源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社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自然资源类型,有多种划分方法:(1)按其在地球上存在的层位,可划分为地表资源和地下资源。前者指分布于地球表面及空间的土地、地表、水生物和气候等资源,后者指埋藏在地下的矿产、地热和地下水等资源。(2)按其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可分为劳动资料性自然资源和生活资料性自然资源。前者指作为劳动对象或用于生产的矿藏、树木、土地、水力、风力等资源,后者指作为人们直接生活资料的鱼类、野生动物、天然植物性食物等资源。(3)按其利用限度,可分为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前者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循环利用且可以更新的水体、气候、生物等资源,亦称为“非耗竭性资源”,后者指储量有限且不可更新的矿产等资源,亦称为“耗竭性资源”。(4)按其数量及质量的稳定程度,可分为恒定资源和亚恒定资源。前者指数量和质量在较长时期内基本稳定的气候等资源,后者指数量和质量经常变化的土地、矿产等资源。 3题: 北极拥有巨量油气资源的调查报告,肯定会把美国政府的目光引向北极,预计北极圈内的争夺会愈演愈烈 对北极熊来说,这将意味着家园的丧失。 而给北极熊带来霉运的,则是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7月23日公布的一份评估报告,该报告宣称北极地区拥有原油储量900亿桶,天然气储藏超过47万亿立方米。 大量能源的发现,势必加剧大国之间的争夺。北极,或许将陷入“第二个中东”的困境。 调查报告成美“北极进军令” 据报道,隶属美国联邦政府内政部的地质勘探局,进行了为期4年的调查才获得上述数据。勘探人员对北极圈内25个最有可能拥有油气的地质区域进行了全面评估。该报告确信,北极拥有全球13%的未探明石油储量,同时拥有全球未开发天然气储量30%的天然气储量。 美国地质勘探局表示:“广阔的北极大陆架可能是地球上最大的尚未开发的石油储藏地。”据了解,按目前全世界每天大约8640万桶原油需求量计算,北极蕴含的石油储量能够满足全球3年的供应。 与报告发布时间“巧合”,美国国内此时正为是否开采近海石油而陷入分裂。7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取消自1990年以来一直实行的禁止近海油气开采的行政命令,这在美国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反对之声不绝于耳。据观察人士分析,北极拥有巨量油气资源的调查报告,肯定会把美国政府的目光从近海油田引向北极。开发北极势必会迅速提上美国政府的议事议程。 美国已经为进军北极进行必要的政治、军事准备。在7月17日举行的国会听证会上,美国海岸警卫队司令萨德·艾伦上将表示,美国政府应该立即调整北极开发战略,为海岸警卫队建造新型破冰船,并在北极地区建立港口和军事基地。 俄下令国有企业加紧开采 对北极的地质勘测,美国走在了世界前列。但在实际开发上,老对手俄罗斯则是先下手为强。 2007年,俄联邦自然资源部宣布,通过对北冰洋海底土壤样品的分析,证实北极圈内罗蒙诺索夫海岭和门捷列夫海岭是俄联邦大陆架的延伸。 同时,俄加快了核动力破冰船队的建设和维护。目前俄罗斯共拥有9艘核动力破冰船,2007年服役的“胜利50周年”号核动力破冰船满载排水量达到5万吨,装备两个核反应堆,最大破冰厚度达到8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核动力破冰船队,使得俄罗斯几乎拥有了在北极地区无限巡航的能力,也使其更容易接近北极地区资源丰富的矿产。俄海军及战略空军所属舰艇、战略轰炸机,也正式将保护北极科考、掩护破冰船队作为重要战备任务之一。 在军事保障的前提下。2008年7月18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法令,部署北极地区资源开发工作,下令俄罗斯国有企业开采北极石油。 各国石油公司纷纷“抢滩” 北极圈拥有丰富能源资源早已不是新论,但美国此次公布的调查报告预计会加剧北极圈国家间的争夺。 在俄罗斯政府部署北极地区资源开发工作的同时,荷兰皇家壳牌、英荷能源集团、埃克森美孚石油等国际能源巨头,也纷纷游说各自政府,争取为北极开发提供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 据报道,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今年较早时便以20亿美元获取阿拉斯加一项钻探石油资源的合约,英国石油公司则计划以15亿美元开发阿拉斯加一块油田,而埃克森美孚公司去年联同加拿大一石油公司,以6亿美元获得加拿大波弗特海一个项目。 尽管各大石油公司跃跃欲试,各国政府也在军事上摩拳擦掌,但实际上,要在未来10至20年内开采这“900亿桶”石油,对绝大多数国家仍然是“水中花、镜中月”。据权威预测,北极西北航道需要30至50年的时间才能在全球变暖影响下实现通航。在此之前,北冰洋严酷的极地气候,决定了油气资源的勘测、开采及运输成本将是天文数字,大规模商业开发北极几乎没有可能。 更让各国担心的是,作为地球生态链条的关键一环,北极开发将可能导致无法预料的全球性生态灾难,这是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都必须避免的后果。 4题:宏观上是乐观的,微观上是悲观的。就是我们应该居安思危,但不能消极,而应乐观积极。 5题 理论上是可以的淡水和能源作为一种社会资源,本身具有价值,而且为社会大量需要当大家都需要时,尤其是在不足的情况下,便会有竞争,这种竞争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现在的问题是;原先的所有权问题和所有权的认可问题大部分时候,这两种资源都是国家主要控制的,而认可则颇有争议 所以,淡水和能源不足的问题靠价格机制是不够的,但并不是说价格机制在此完全没有效果 按其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可分为劳动资料性自然资源和生活资料性自然资源。前者指作为劳动对象或用于生产的矿藏、树木、土地、水力、风力等资源,后者指作为人们直接生活资料的鱼类、野生动物、天然植物性食物等资源。( 人类过度的采伐开采等活动是地质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围湖造田使湖泊蓄水功能下降,致使洪水泛滥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温度上升,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低洼陆地和岛屿 石油泄露使海洋被污染,鸟类死亡,鱼虾死亡 河水富化,鱼类死亡等等 按其数量及质量的稳定程度,可分为恒定资源和亚恒定资源。前者指数量和质量在较长时期内基本稳定的气候等资源,后者指数量和质量经常变化的土地、矿产等资源。 上面的已经说的很好,还有火山爆发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硫,以及硫化细菌等等 6题:给网站你参考 7题: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上曾发生过多次气候冷暖变化。气候变冷以至于使陆地表面出现大规模冰盖和山地冰川,这种发生强烈冰川作用的时期称之为冰期。在距今约6亿多年前以来,地球上共发生三次大冰期,它们分别发生在南华纪、石炭—二叠纪和第四纪。相邻两次大冰期之间,是气候温暖的大间冰期。在大冰期中又可划分出若干次时间尺度为10万年以上的亚冰期和亚间冰期。亚冰期期间气温比现代的平均气温低8~12℃;而亚间冰期期间的气温则比现代的气温要高一些。亚冰期还可进一步分出几次时间长达万年左右的副冰期与副间冰期。气候的大幅度冷暖交替变化以及因此而造成的冰川大规模扩展和退缩的循环变化,就是冰期—间冰期旋回。

地球科学概论是地质各专业大一时候的基础课,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科学的一些知识,包括所谓的天文、地理等,主要是培养我们的地质思维。我想论文可以写的东西很广,选择余地比较大,如地球的构造、在太阳系的地位,生物的进化史,岩石地质年代及各时期特征,地形地貌的成因与地质作用等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