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经济学方法论与学术论文写作思路有何不同

发布时间:2024-07-06 23:25:11

经济学方法论与学术论文写作思路有何不同

我对经济方法论的理解,就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进行一些理论上的分析不同的方法分析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对经济方法论的理解就是经济的发展与方法是有很大的关系的,而且与他的相关的论述题也是有很大的联

对经济方法论的理解,其实就是说经济对整个社会有一种指导的,还有一种调整的一种规律,我们要尊重经济的发展。

一、 综述性论文的写作规范 关于综述性论文,它的写作规范相对灵活,作者可以按照一个自己认为合理的主线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串联在一起。这条主线可以是一个简化的分析框架或模型,也可以是一个理论发展或分化的线索。一般地,综述性论文有四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导言。主要介绍该理论的起源和简要的发展史,现实的应用和理论发展的前沿等。第二部分,主要成果总结。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命题或定理的形式,沿着主线展开。一般地,作者应将该上述命题或定理的出处加以标注,以示对原创者的尊重,如“定理1 (Maskin 1977):一个社会选择规则是可以纳什实施的,则它必然是单调的”。通常,在综述性论文中,对于定理或命题都不加以证明,只标注出处。第三部分,理论前沿和存在的问题。在这一部分,作者在介绍当前研究前沿的同时,应当着重指出理论本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包括基本假设、分析框架及应用前景等方面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第四部分,参考文献。综述性论文的参考文献尤其重要,因为它是读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依据。因而作者应当尽可能详尽地列出这一领域重要的参考文献。在主流经济学的期刊中,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和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 是两本最为权威的综述性论文期刊。他们主要为读者提供经济学的各个领域的综述性论文,这些论文一般由在该领域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学者撰写,因而具有相当的权威性。这些论文可以成为新来的学者进入这一研究领域的“路线图”,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 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1 必须强调指出的是,我们这里所指的经济学研究论文并不包括项目研究报告或政策研究报告之类所谓的研究论文。1二、 创新性论文的写作规范 同任何一门科学一样,创新是经济学的生命之源。经济学的研究一般都是问题导向的,即一个研究计划一般都始于发现或提出一个问题。经济学的问题无外乎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两大类。理论问题的提出并解决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的提出并解决往往会带来方法论上的创新并导致一个新的分支学科的产生。因而这样的经济学论文也就成为经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谨以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新为例,来说明经济学理论创新的过程。经济学理论体系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始于1940年—60年代的公理化革命所建立的一般均衡理论体系,使得经济学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方法论和分析框架。诚如经济学大师Jean-Jacques Laffont教授所言:“Arrow—Debreu 的一般均衡理论是如此之美,以至于每一个经济学家都无法抗拒她的魅力。可以这么说,任何一个经济学的研究者,如果不懂一般均衡理论,那么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 主流经济学的任何经典一个分支都是建立在一般均衡理论之上,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这样一个充满理性之魅力的一般均衡理论却是建立在两个非常严格而且限制性的假设之上:完全竞争和完备信息。完全竞争假设保证了每个参与人都是价格接受者,无法操纵市场价格。而在完备信息假设下,一个万能的瓦尔拉斯拍卖人才能制定出一组均衡的市场价格,并使得市场出清。显然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完全竞争和完备信息的市场经济,因而当我们将一般均衡理论应用于具体的经济环境中时,必须根据现实的经济环境和所要研究问题的本质对上述假设进行修正。这种修正如果导致了原有的基本框架无法继续使用以及原有的基本结论不再成立,则理论的创新就是不可避免的。当完全竞争和完全信息的假设被打破时,导致了产业组织理论、信息经济学和激励机制设计理论的诞生(1970年代)与发展(1980—90年代)。对策论的发展为上述诸领域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因而纳什均衡也就成为了这些理论的核心概念。上述诸领域的发展构成了当代经济学最为活跃的前沿,并且为其他经济学理论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当然,导致根本性理论变革与方法论创新的论文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理论创新的论文是对原有理论框架的修正和完善,包括对原有理论结果的一般性推广,对部分限制性假设的放松,以及将其应用于某一具体研究领域等。例如Maskin (1977)2作为一篇开创性的论文提出并证明了一个社会选择规则可以纳什实施的必要条件(单调性)和充分条件(单调性加无否决权性质),但是没能找到一个既充分又必要的纳什实施条件。而Moore—Repullo (1990)3通过对纳什实施性质的深入分析,找到了一个称为“条件μ”的充要条件,从而完善了Maskin (1977)的基本框架,这篇重要的论文因而发表在最为权威的Econometrica 上。但是Moore—Repullo (1990) 的“条件μ”表述形式过于复杂而显得不够美观,其后Danilov (1992)4提出了“本性单调性”的概念,并证明了它是纳什实施的充要条件。“本性单调性”在表述上非常简洁优美,因而这篇论文也发表在了Econometrica 上。实际问题的发现并解决也是经济学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式,因为经济学在本质上是一门应用科学,运用经济学理论来解决经济运行中的具体问题是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同时,在解释或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原有的理论框架无法适用,就有可能导致理论的创新。例如Akerlof (1970)5在考察旧车市场的交易过程中发现了不对称信息会导致效率的损失,而2 这篇在机制设计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最后于1999年正式发表,见Maskin (1999) “Nash Equilibrium and Welfare Optimality”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66: 23-38。3 见 Moore, J and R Repullo (1990) “Nash Implementation: A Full Characterization”, Econometrica 58: 1083-1100。4 见Danilov, V (1992) “Implementation via Nash Equilibria”, Econometrica 60: 43-56。5 见Akerlof, G (1970) “The Market for Lemon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84: 488-5002这一现象却无法在一般均衡的框架内加以解释,当他试图用一个新的方法来解释这一现象时,导致了信息经济学的诞生。经济学研究的第二步则是解决问题。一般来说,对于发现或提出的问题,研究者应当提出自己的观点(Basic idea),并寻找一个合适的框架或模型进行论证。进一步地,如果是一个实际问题,则应当根据所得到的基本结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的政策性建议。根据上面提到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研究范式,我们可以将经济学研究论文的写作规范归纳如下。一般地,一篇标准的创新性经济学论文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导言 (Introduction) 导言是一篇论文精华的浓缩,因而它是论文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导言虽然放在论文的第一部分,但它的写作却往往放在最后。对于作者来说,导言是陈述自己观点的喉舌,而对于读者来说,导言是他们了解一篇论文的窗口。事实上,一篇论文能否发表,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导言的质量,而审稿人则往往通过导言来了解论文的质量和作者的功底。Laffont教授曾经对我们说过:“我每个月要审几百篇论文,对于大部分论文,阅读都不会超过4页就把它丢到垃圾堆里。我很难想象一个作者如果连导言都写不好,他能写出什么好论文。”对于年轻的学者而言,在建立他们的学术声誉之前,尤其应该注意论文导言的写作,否则的话,他们的论文就永远难见天日。事实上,即使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也十分注意论文导言的写作,Tirole 告诉我们,他写论文的导言一般都要花费一个多星期时间仔细推敲。由于主流经济学的期刊都采用匿名审稿制,他们也担心自己的论文被一流的期刊拒绝,“这是一件很丢人的事,”Tirole 一脸严肃地告诉我们。一般来说,论文的导言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问题的提出。开门见山地,作者应该在论文的开头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陈述他所发现或提出的问题,并进一步阐明该问题对于经济学理论和实际应用的重要性。如果这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那么作者应该进一步阐述他重新提出该问题的原因所在:是前人没有很好地解决,还是作者发现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2)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Basic idea)。这是一篇论文的核心。经济学论文非常重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否具有原创性。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应当充分而又简明地阐述自己对于解决所提出问题的新的思路或新的方法,以及作者所使用的分析框架或模型。一般地,如果作者所使用的基本框架是该领域的一个新框架,则作者应当阐明使用该框架的理由和它的基本假设。无论是思想上的创新还是方法或模型上的创新,作者都应该恰如其分地表述这种创新对于经济学理论和应用的意义,以及它的限制性。(3)参考文献的回顾性评论。任何一篇论文的产生都是建立在前人贡献的基础上,作者应当对这一领域的前人所作的贡献作一个回顾性的评论。这不仅是对前人贡献的尊重,同时也是通过比较阐述本论文创新之处的一种方法。这种评论绝对不是将参考文献简单地罗列,而是一种批判性的回顾。对于作者所提出的问题,前人有没有做过相关的或相近的研究,他们的成果和主要结论什么,他们的工作存在的局限性,以及相比之下作者所做的创新。(4)论文的结构安排。在导言的最后部分,必须简要地介绍一下论文的结构安排,包括除导言之外的各章节及其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的介绍大多可用一两句话简要概括。2.基本框架或基本模型(Basic Framework or Basic Model)论文的第二部分一般是阐述论文所使用的基本框架或基本模型。基本框架或基本模型是用来论证作者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因而模型的选择和分析的技巧直接决定3了作者对于这一问题的论证的可信性,以及所得到的基本结论的普遍性。这一部分往往是研究工作和论文写作的关键,同时也直接显示了作者的经济学功底。一个好的模型不仅可以使作者清晰而透彻地阐明和论证自己的基本观点,并得到非常优美的结论,而且它本身也往往会成为一个广为借鉴的分析工具。例如Myerson——Satterthwaite (1983)6提出并证明了不完全信息下的双边交易是帕累托无效率的,而他们所采用的基本模型也成为了连续分布的逆向选择问题的一个标准分析模型。一般地,在主流经济学的任何一个领域都有一些较为成熟的,被普遍接受的模型,他们是前人贡献的结晶。当学者进入这一领域的研究时,必须首先熟练掌握这些模型的基本方法,包括基本假设、基本技巧和基本结论,这就是所谓的基本功训练。严格的基本功训练是任何一个学者作研究工作的首要前提,因为它是学者解决问题的工具。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比如在微观经济学领域,对策论和机制设计理论是两个最为基本的工具,任何一个在激励理论(及其应用)和产业组织理论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如Laffont, Tirole和Maskin等,首先就是对策论和机制设计理论的大师。对于一般从事微观经济领域研究的学者来说,当然无法达到他们的境界,但是无论如何,必须熟练掌握对策论最为基本的方法,以及激励理论的一般方法。对于经过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并掌握了该领域的基本研究方法的学者,如何选择一个适当的模型往往是他们面临的一个难题。尤其是对于微观经济学领域,由于可供选择的工具太多而使得初入该领域的学者无所适从。例如,有位学者希望解释“银行的信贷配给”问题,他的基本观点是:信贷配给是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不对称信息造成的一种效率损失。为了支持他的基本观点,他希望运用信息经济学和激励理论的基本模型。一般地,他有两个可供选择的基本框架:逆向选择模型和道德风险模型。如果他认为企业所投资项目的实际回报率是企业的私人信息,那么他就会选择逆向选择模型。另一方面,如果他认为不对称信息主要来自于企业经理的道德风险行为——即经理故意选择一个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因为他本人可以从中获得私人利益,则作者应当选择道德风险模型。假如这位学者选择了道德风险模型来解释银行的信贷配给问题,则接下来的问题时,选择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模型?选择离散的还是连续的模型?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一般地,如果能用一个动态的连续模型得到优美的显式解当然是最好的,因为它符合学者们所一致推崇的形而上的价值标准。但是很遗憾地,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学者在动态的连续道德风险模型(指代理人的行为和最终结果多是连续分布的)中得到有用的显式解。此外,选择什么样的模型取决于作者希望解释什么样的问题,解释到什么程度。诚如Laffont教授所言:“如果我能够用一个离散模型解释连续模型90%以上的结论,那我为什么不用离散模型呢?”因而我们在激励理论的应用中所看到的道德风险模型大多是离散的和静态的,如公司金融理论和微观银行学等。事实上,关于上述信贷配给问题的最为权威的研究,可以参阅 Tirole 的“Corporate Finance” (Manuscript)和“Corporate Governance”7。读者可以从中发现经济学大师们是如何运用一个极其简洁的模型解释复杂的经济学现象,并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一旦作者选定了一个合适的基本模型,那么应当在论文的第二部分对于基本模型进行必要的描述,对它的基本假设进行必要的交代。如果为了解释的需要不得不施加限制性的假设,则必须交代施加该假设的理由(合理性),它对模型应用的限制性以及对结论的影响。6 见 Myerson, R and M Satterthwaite (1983) “Efficient Mechanism for Bilateral Trading”,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28: 265-2817 见Tirole, J (2001) “Corporate Governance”, Econometrica 69: 1-35。43.主要结论 (Main Results) 主要结论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当作者选定了一个模型解释一个经济学理论问题或现象时,通过计算和证明所得到的基本结论就是作者的论点(基本观点)是否能获得支持并被学术界接受的直接依据。一般地,作者应当将他所得到的重要结论以命题或定理的形式陈述出来,并用适当的结构或顺序加以排列。这不仅是为了读者阅读论文的方便,而且也是对作者归纳能力的一种锻炼。一般来说,杂乱无章堆砌的结果是不可能被学术界承认的。每一个定理或命题都必须加以证明,这是任何一门科学最基本的要求,这也是科学的结论可以信赖的根本。证明的过程就是作者运用演绎或归纳的方法从假设或前提中得到基本结论的过程,一个正确的证明至少保证了建立在模型假设之上的结论是逻辑上可信的。很难想象,在当代经济学界,一个不加证明的结论能够被学术界所接受。为了论文结构的简洁美观,当定理或命题的证明较为冗长时,学者们一般将其放在附录中,这同时也是为了论文可读性的需要,一般的读者是没有兴趣仔细阅读定理的证明过程,除非这是一篇经典论文,并且它的证明具有方法论上的开创性。无论是否将定理的证明放在附录中,当定理的证明较为冗长时,作者最好将其分成若干部分,并将中间过程的结论用引理的形式表示出来,这样就使得证明过程结构清晰,便于阅读。4.模型的扩展(Extension)在许多经济学论文中,作者一般先用一个较为简单的模型进行论证,以得到简洁优美的结论。然后再将基本模型扩展到更为一般的理论框架中,并验证基本结论是否成立。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得论文的可读性较强。这种扩展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基本模型的扩展,如将离散的模型扩展为连续的模型,将静态的扩展为动态的模型。第二,基本假设的修正,如将某些限制性较强的基本假设放松,使得基本结论的适用范围更广。5.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 对于宏观和金融领域的学术论文,大多要求运用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或支持作者所得到的结论。在实证分析中,数据的选取和计量模型的选择是两个最重要的方面。所以从事宏观或金融领域研究的学者要求有很好的计量经济学功底。对于诸如产业组织理论和规制经济学等微观经济学领域来说,实证分析往往以案例分析为主,这是因为在微观领域很难获得大样本的数据。然而近来出现了一种新的实证分析的趋势,即用小样本数据进行计量分析。而关于小样本的统计理论的发展以及企业数据库的逐渐完善使得这种计量分析变得日益可行。实证分析对于经济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从根本上说,任何一种经济学理论,无论从形而上的价值观判断是多么完美,如果无法在现实应用中找到自身的价值,那么它的生命力就不会持久。6.结论 (Concluding Remarks)任何一篇完整的论文都必须有一个结论。经济学论文的结论通常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凝练的语言将论文所得到的基本结论及其意义作一个归纳总结,这种总结应当尽可能简短,以节省篇幅并且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第二部分,对于本论文所未能解决的问题以56及模型和结论的局限性作简短的说明。提出这些开放性的问题有助于后继的研究者进一步深入研究,这是任何一个学科的繁荣所必需的,也许作者本身就是从其他学术论文的开放性问题得到启示。而指出模型和结论的局限性不仅是学者的一种科学态度,而且有助于其他的研究者对该模型加以改进,从而获得一种更好的分析工具。7.附录(Appendix)前面已经提到,对于较为冗长的定理的证明,一般将其放在附录中。8.参考文献 (References) 参考文献是作者研究和写作的依据。任何一种研究都是建立在前人贡献的基础上,正确地引述参考文献不仅是为了尊重前人的贡献,同时也是为后来者提供一个研究的参考,因而参考文献实际上起着一种学术研究的承前启后作用。参考文献的引述必须恰当,既要避免遗漏重要的文献,从而给后人的研究带来不便,又要避免过多罗列并不直接相关的文献。一般地,参考文献中所列的论文或著作应当是作者在论文中提及过的文献。三、 几点建议 上述讨论的经济学论文的写作规范并非给予经济学的研究论文施加类似“八股文”的条条框框。相反地,上述规范是许多经济学家在长期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最有利于表达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并使其形成一个学术体系的方法,并且在演化中逐渐为学术共同体所接受。对于经院派的学者来说,在严格的经济学基本功的训练过程中早已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这种规范,因而再谈论经济学论文的写作规范似属多余。然而对于中国学者来所,尤其是年轻的学者,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缺乏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并且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学术规范了解较少,写出来的论文往往很不规范。另有不少学者,由于受到某些非主流思潮的影响,写出来的论文更是有散文化的倾向,随心所欲,恣意发挥。毕竟,经济学是一门科学,严谨和规范是科学论文的基本要求。所以我们认为介绍经济学论文的写作规范并非多此一举,而是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并掌握经济学论文的写作规范只是写出高质量研究论文的第一步,而且是相对容易的一步。从根本上说,研究论文的水平取决于作者的经济学功底。事实上,没有五年以上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严格训练,要想写出一篇高质量的具有原创性的学术论文只是天方夜谭似的空想。而不管从事哪一个领域的研究,在经济学各个分支学科高度分化而又相互交叉的时代,微观,宏观,金融和计量各个学科的基本训练,对于任何一个希望在经济学领域有所成就的学者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因而我们认为年轻的学者必须要有耐得住寂寞和坐得住冷板凳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经济学者——毕竟研究经济学的机会成本是很高的。

经济学方法论与学术论文写作思路有何不同之处

经济学学术论文一般分为四个部分:摘要、导言、主体和结论。但是我们一般不按顺序写,通常都是从内向外写,从最核心的模型和计量实证开始,逐渐将论文向外扩展。导言和结论往往被放在最后写,因为如果我们不知道核心的论述结论,我们就不知道如何在导言和结论中进行概括和总结。但是为了清晰,我们按顺序介绍一下论文各部分的写法。  一、摘要(Abstracts)  摘要通常只有一个自然段,浓缩了该论文的主要要点和特点。摘要一般要说明该论文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该问题的价值,所使用的方法和数据,主要结论及本论文的贡献。写摘要有助于我们集中思路。  二、导言(Introductions)  导言说明了所研究问题的历史和理论背景,对本论文的研究领域进行了解释,引导读者进入论文的主题。一般而言,写导言可以遵循以下四个步骤:宣布主题; 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指出前期研究存在的问题和遗留的空白;说明本论文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对研究的空白进行了补充或如何对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回应。在导言结束之时,可以对论文的组织结构做简要介绍,让读者预先就能了解论文的脉络。导言应该写得简洁并要点突出,多余的铺垫往往是没有必要的。导言有的时候只有一个自然段,有的时候也可以长达1000多字或更多,这取决于论文的复杂程度。  三、主体(Main Body)  (一)文献综述的写法  学术论文的主体部分须先进行文献综述,说明你做了大量的功课,论文因此是严谨和诚信的。你需要对文献进行严谨地分析和梳理;将你的研究放置于其他人研究的背景中;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强调你的研究贡献。  首先要从整体上对文献进行评价。相关研究丰富与否?研究关注的主要是方法论方面的问题、数据的问题,还是其他问题?迄今的研究主要是实证研究、理论研究或二者兼具?这些研究是集中在一系列相似的问题上吗?这些文献在主要议题上是否取得了共识?  应当针对主题进行综述,而不是按照作者流水帐式地记叙。例如,探讨数据的主题,探讨方法论的主题或者有关结论的主题。评论迄今研究的价值和缺陷。  解释你的研究的贡献。即使你在导言中进行了说明,在这里也不妨再次强调。  (二)论述——提出观点(Claims)、理由(Reasons)和证据(Evidences)  观点的提出要依据若干理由,而理由是由证据支撑的。所谓观点就是论题,是一个主张或一种解释,而不是对事实的陈述,因此需要得到支撑。观点之所以形成是由于存在理由。理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认为某个观点合理。但是如果仅仅提供理由是不够的。理由必须得到证据的支撑,所谓证据就是反映事实的信息,例如统计数据、数理模型和其他文献的结论。经济学的论述有其独有特点,即提供并支持一个命题,这与其他学科是不同的:  经济学论证是将一种经济现象付与经济分析。  经济学论述使用经济学假设、概念和理论来解释或理解所探讨的经济现象。  经济学论述使用某些证据来对假设进行支撑,这些证据可分为四类:  (1)假设、理论和教科书中的概念。  (2)定量数据。  (3)计量。计量是对命题检验的方法。(4)经济模型。经济模型是数学公式,用来对经济作简化的抽象,描绘经济主体决策过程。模型是部分地基于经济假设、理论和概念而建立的。  (三)论据(Evidences)的写法  模型  如果论文只是使用简单的回归分析,那么模型可能只是回归方程和经典假设。复杂些的论文可能会设立一个经济模型,报告最优化的一阶条件并对其进行解释。如果是计量模型,则应说明计量方法以及选择该方法的理由。设立模型不管是理论模型还是计量模型,都应把假设前提交代清楚,并解释这些假设背后的经济直觉。特别是在理论模型推导经济主体的行为或决策过程中,一定要阐明主体决策的假设前提。模型中使用的符号应尽量标准,最好是直接能从符号中判断其所代表的变量。学会使用上标、下标和希腊字母。你应该说明模型的来源,是你自己设立的模型还是援引自其他的文献。  数据  数据首先应当指明来源;其次应该对数据源作总体描述,例如样本量,时间期限,搜集样本的方法等;应对数据来源的质量做出评价;对可能影响分析结果的数据特征进行说明,例如数据是否有偏,是否存在高估或低估现象;解释你如何处理数据或构造新数据;说明你是怎样选择样本的,例如你是否剔除了某些观测值。  在表格中报告数据和结果  我们通常在表格中报告数据和结果,关键是我们应该报告多少数据和结果。著名建筑师米斯×凡德洛说过一句话“Less is usually more”(“少即多”),意思是简单的东西往往带给人们的是更多的享受。这也同样适用于数据结果的报告。在报告计量结果时我们通常犯的错误是直接把软件执行结果粘贴过来,这样会淹没你想要展示的重要信息。因此,我们应该重新编辑软件输出的结果,例如,把多次回归结果编辑在一张表格中,删除无关信息只报告相关信息。  对结果进行陈述  我们不能把数据和计量结果写在表格里展示出来就算完了,我们必须在文中对其进行描述,因为,表格并不能自己为自己说话。首先,你要明确地把表格介绍出来。通常只需要写一句话,告知读者存在这样一张表格,并简要提示其内容(往往是表格标题)。介绍完表格后,你就可以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重点说明了。你应该明确地告诉读者表格中反映的重要事实。但是你无需对表格中所有的信息都重述一遍,而是应该对数据进行解释并指出数据中隐含的意义。你要明确什么才是你最想让读者从表格中了解到的信息。四、结论(Conclusion)结论和导言是遥相呼应的,可以说结论是倒叙的导言。在导言中你引导读者逐步勾勒出你的研究主题,在结论中却开门见山地归纳你的研究主题。但是结论并不仅仅是导言的镜像,结论应该涉及一些超越本论文的议题。也就是说,一方面结论应该对论文进行回顾;另一方面,还应对议题进行展望。结论部分使你有机会以简洁、清晰的方式总结你的论据,注意不是要你一字一句重复你所说过的。在结论部分你可以提出进一步的质询,扩展你的思路,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结论部分有助于回答这样一些问题:读者为什么应该关注你的论文?为什么你的议题很重要?以上,我们对学术论文各部分的撰写方法展开了讨论,最后让我们引用英文论文表达方面的技巧建议,以结束我们的讨论:  原则1:Keep your complete grammatical subjects 原则2:Express key actions as   原则3:Begin sentences with “old” 原则4:End sentences with new   原则5:Make the subjects of your sentences the person, place, or thing that the sentence is   原则6:Make the first few words of your sentences constitute a limited set of 原则7:Be concise  原则8:Write in paragraphs

经济学有一套以数量分析为特征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实证分析法、边际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静态分析法、比较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长期与短期分析法、个量与总量分析法等。  一、实证分析法:  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法来自于哲学上的实证主义方法。实证分析是一种根据事实加以验证的陈述,而这种实证性的陈述则可以简化为某种能 根据经验数据加以证明的形式。在运用实证分析法来研究经济问题时,就是要提出用于解释事实的理论,并以此为根据作出预测。这也就是形成经济理论的过程。  二、边际分析法:  是利用边际概念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所谓边际,就是额外或增加的意思,即所增加的下一个单位或最后一个单位。在经济学分析中,简单地说,边际是指对原有经济总量的每一次增加或减少。严格地说,边际是指自变量发生微小变动时,因变量的变动率。  三、均衡分析法:  均衡本来是物理学概念。引入经济学后均衡是指经济体系中各种相互对立或相互关联的力量在变动中处于相对平衡而不在变动的状态。对经济均衡的形成与变动条件的分析,叫做均衡分析法。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法,是在不考虑经济体系某一局部以外的因素的影响的条件下,分析这一局部本身所包含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中,均衡的形成与变动的方法。  一般均衡分析法,是相对与局部均衡分析法而言的。它是分析整个经济体系的各个市场、各种商品的供求同时达到均衡的条件与变化的方法。  四、静态分析法、比较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  是完全抽象掉时间因素和经济变动过程,在假定各种条件处于静止状态的情况下,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的形成及其条件的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法  是对个别经济现象的一次变动的前后,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均衡位置进行比较而撇开转变期间和变动过程本身的分析方法。  动态分析法  是考虑到时间因素,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作一个连续过程,对从原有的均衡过度到新的均衡的实际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的方法。

学术写作于其他形式的写作有很大不同,学术写作的内容必须要严谨科学,一般需要仔细地调查和研究,其结果可靠才能着手进行学术写作。

学术写作要更加严谨一些,还要遵循格式要求,不能够出现错误。

经济学方法论与学术论文写作思路的区别

经济学学术论文一般分为四个部分:摘要、导言、主体和结论。但是我们一般不按顺序写,通常都是从内向外写,从最核心的模型和计量实证开始,逐渐将论文向外扩展。导言和结论往往被放在最后写,因为如果我们不知道核心的论述结论,我们就不知道如何在导言和结论中进行概括和总结。但是为了清晰,我们按顺序介绍一下论文各部分的写法。  一、摘要(Abstracts)  摘要通常只有一个自然段,浓缩了该论文的主要要点和特点。摘要一般要说明该论文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该问题的价值,所使用的方法和数据,主要结论及本论文的贡献。写摘要有助于我们集中思路。  二、导言(Introductions)  导言说明了所研究问题的历史和理论背景,对本论文的研究领域进行了解释,引导读者进入论文的主题。一般而言,写导言可以遵循以下四个步骤:宣布主题; 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指出前期研究存在的问题和遗留的空白;说明本论文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对研究的空白进行了补充或如何对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回应。在导言结束之时,可以对论文的组织结构做简要介绍,让读者预先就能了解论文的脉络。导言应该写得简洁并要点突出,多余的铺垫往往是没有必要的。导言有的时候只有一个自然段,有的时候也可以长达1000多字或更多,这取决于论文的复杂程度。  三、主体(Main Body)  (一)文献综述的写法  学术论文的主体部分须先进行文献综述,说明你做了大量的功课,论文因此是严谨和诚信的。你需要对文献进行严谨地分析和梳理;将你的研究放置于其他人研究的背景中;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强调你的研究贡献。  首先要从整体上对文献进行评价。相关研究丰富与否?研究关注的主要是方法论方面的问题、数据的问题,还是其他问题?迄今的研究主要是实证研究、理论研究或二者兼具?这些研究是集中在一系列相似的问题上吗?这些文献在主要议题上是否取得了共识?  应当针对主题进行综述,而不是按照作者流水帐式地记叙。例如,探讨数据的主题,探讨方法论的主题或者有关结论的主题。评论迄今研究的价值和缺陷。  解释你的研究的贡献。即使你在导言中进行了说明,在这里也不妨再次强调。  (二)论述——提出观点(Claims)、理由(Reasons)和证据(Evidences)  观点的提出要依据若干理由,而理由是由证据支撑的。所谓观点就是论题,是一个主张或一种解释,而不是对事实的陈述,因此需要得到支撑。观点之所以形成是由于存在理由。理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认为某个观点合理。但是如果仅仅提供理由是不够的。理由必须得到证据的支撑,所谓证据就是反映事实的信息,例如统计数据、数理模型和其他文献的结论。经济学的论述有其独有特点,即提供并支持一个命题,这与其他学科是不同的:  经济学论证是将一种经济现象付与经济分析。  经济学论述使用经济学假设、概念和理论来解释或理解所探讨的经济现象。  经济学论述使用某些证据来对假设进行支撑,这些证据可分为四类:  (1)假设、理论和教科书中的概念。  (2)定量数据。  (3)计量。计量是对命题检验的方法。(4)经济模型。经济模型是数学公式,用来对经济作简化的抽象,描绘经济主体决策过程。模型是部分地基于经济假设、理论和概念而建立的。  (三)论据(Evidences)的写法  模型  如果论文只是使用简单的回归分析,那么模型可能只是回归方程和经典假设。复杂些的论文可能会设立一个经济模型,报告最优化的一阶条件并对其进行解释。如果是计量模型,则应说明计量方法以及选择该方法的理由。设立模型不管是理论模型还是计量模型,都应把假设前提交代清楚,并解释这些假设背后的经济直觉。特别是在理论模型推导经济主体的行为或决策过程中,一定要阐明主体决策的假设前提。模型中使用的符号应尽量标准,最好是直接能从符号中判断其所代表的变量。学会使用上标、下标和希腊字母。你应该说明模型的来源,是你自己设立的模型还是援引自其他的文献。  数据  数据首先应当指明来源;其次应该对数据源作总体描述,例如样本量,时间期限,搜集样本的方法等;应对数据来源的质量做出评价;对可能影响分析结果的数据特征进行说明,例如数据是否有偏,是否存在高估或低估现象;解释你如何处理数据或构造新数据;说明你是怎样选择样本的,例如你是否剔除了某些观测值。  在表格中报告数据和结果  我们通常在表格中报告数据和结果,关键是我们应该报告多少数据和结果。著名建筑师米斯×凡德洛说过一句话“Less is usually more”(“少即多”),意思是简单的东西往往带给人们的是更多的享受。这也同样适用于数据结果的报告。在报告计量结果时我们通常犯的错误是直接把软件执行结果粘贴过来,这样会淹没你想要展示的重要信息。因此,我们应该重新编辑软件输出的结果,例如,把多次回归结果编辑在一张表格中,删除无关信息只报告相关信息。  对结果进行陈述  我们不能把数据和计量结果写在表格里展示出来就算完了,我们必须在文中对其进行描述,因为,表格并不能自己为自己说话。首先,你要明确地把表格介绍出来。通常只需要写一句话,告知读者存在这样一张表格,并简要提示其内容(往往是表格标题)。介绍完表格后,你就可以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重点说明了。你应该明确地告诉读者表格中反映的重要事实。但是你无需对表格中所有的信息都重述一遍,而是应该对数据进行解释并指出数据中隐含的意义。你要明确什么才是你最想让读者从表格中了解到的信息。四、结论(Conclusion)结论和导言是遥相呼应的,可以说结论是倒叙的导言。在导言中你引导读者逐步勾勒出你的研究主题,在结论中却开门见山地归纳你的研究主题。但是结论并不仅仅是导言的镜像,结论应该涉及一些超越本论文的议题。也就是说,一方面结论应该对论文进行回顾;另一方面,还应对议题进行展望。结论部分使你有机会以简洁、清晰的方式总结你的论据,注意不是要你一字一句重复你所说过的。在结论部分你可以提出进一步的质询,扩展你的思路,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结论部分有助于回答这样一些问题:读者为什么应该关注你的论文?为什么你的议题很重要?以上,我们对学术论文各部分的撰写方法展开了讨论,最后让我们引用英文论文表达方面的技巧建议,以结束我们的讨论:  原则1:Keep your complete grammatical subjects 原则2:Express key actions as   原则3:Begin sentences with “old” 原则4:End sentences with new   原则5:Make the subjects of your sentences the person, place, or thing that the sentence is   原则6:Make the first few words of your sentences constitute a limited set of 原则7:Be concise  原则8:Write in paragraphs

相比较一般的写作,学术写作是个极为严肃的写作,如果是一个人,他一定长的一丝不苟,说话办事严丝合缝,学术写作不仅为了严谨而严谨,因为作用巨大。

毕业论文撰写前理论准备的重要性首先,毕业论文撰写前的理论准备是毕业论文撰写的基础。选好了毕业论文的题目,必须进行理论准备,否则积累资料、形成论点和论据都会迷失方向。以《对发展和完善建筑市场的有关问题思考》一文为例,论题一旦确定,必须接着实施理论准备,对什么是市场?什么是建筑市场?建筑市场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发展和完善建筑市场的条件和基础是什么?等等,必须先进行理论回答,然后再按照理论思路去搜集资料,再形成论点和论据。有人以为这种做法违背了“结论产生于调查研究的末尾”的惯例,其实,学生所选的一般都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已有相当程度感性接触的领域的论题,从已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毕业论文撰写的重要一步,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的调查研究、搜集资料阶段来验证这种理性认识的正确与否。其次,毕业论文撰写前的理论准备是积累资料的向导。毕业论文的撰写应积累什么资料?这是极大多数没有毕业论文撰写经验的学生所碰到的最大难题。有许多学生在那里盲目地搜集资料,但一旦到想使用资料时才发现已有的资料没有什么用,赶快再去搜集要用的资料,时间却已不允许,问题就出在没有理性认识的资料搜集只是一种盲目的搜集。比如,有一命题为《试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论文,由于作者对劳动者素质的认识没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结果作者只搜集了人们接触最多,最易关注的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文化科学素质的资料,而没有搜集深层次的劳动者思想道德素质的资料,导致了搜集过程中的片面性。最后,毕业论文撰写前的理论准备是形成论点和论据的必要条件。确定论题只是确立了中心论点,还必须提出相应的从属论点,使中心论点得以展开,为此,必须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乃至自然科学的知识,否则只能把文章写成就事论事式的工作报告,比如毕业论文《“城市更新”与园林绿化关系的几个问题》一文的作者,由于没有从理论上剖析两者关系,没有深刻认识到两者关系实质上是人口、经济、社会、环境之间如何协调,如何使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结果虽拥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但只限于一般的泛泛之谈,成为如何搞好城市绿化建设的报告书,层次太低。二、毕业论文撰写前理论准备的范围撰写毕业论文必须掌握较为广博的理论知识,只有知识面广、功底深厚,才能在论文撰写中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显示出很大的能动性。如果知识面窄、底于很薄,在论文撰写中往往会受到很大的局限,写出来的论文要么空空洞洞,要么处处出错、闹出笑话。所以,在毕业论文撰写前必须进行理论准备,以积累知识。

文撰写经验的学生所碰到的最大困验难。有很多学生在那里盲难目目地搜集资料~但一旦到想使用资料时才发现已有想的资料没的有什么用~赶紧再往搜集要用的资料~时再间却已不答应~题间目就出在没有理性熟悉的资料搜在集只是一种盲目的搜集。集比比如~有一命题为《试论进步劳动者素质》的论文进~由于作者~对劳动者素质的熟悉没有上升到理性的的高度~结果作者只搜高集了人们接触最多~最易关注人的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文的化科化学素质的资料~而没有搜集深层次的劳动者思有想道德素质的想资料~导致了搜集过程中的片面性。了最后~毕业论文撰写前的理论预备是形成论点和论理据的据必要条件。确定论题只是确立了中心论点~还只必须提出相应必的从属论点~使中心论点得以展开~~为此~必须拥有丰富的为理论知识~包括政治的、经论济的、社会的~乃至自然济科学的科知识~否则只能把文章写成就事论事式的工文作报告~比如毕作业论文《“城市更新”与园林绿化“关系的几个题目》一文的关作作者~由于没有从理论上剖析两者关系~没有深刻剖熟悉到两者熟关系实质上是人口、经济、社会、环境人之间如何协调~如何之使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个题目~结果虽拥有大量的题第一第手资料~但只限于一般的泛泛之谈~成为如何般搞好城市绿化搞建设的报告书~层次太低。书二、毕业论文撰写前理论预备的业范围范撰写毕业论文必须把握较为广博的理论知识把~只有知识~/ 52/5页

经济学方法论与学术论文写作思路的区别与联系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研究的目的上,研究目的不同导致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假设前提、研究发展路径的不同,从这六个方面的差异可以理解为什么经济学理论有科学性强的优势而缺乏实用主义的精神,也可理解为什么管理学有实用性强的优势而理论体系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 下新版反馈

经济学学术论文一般分为四个部分:摘要、导言、主体和结论。但是我们一般不按顺序写,通常都是从内向外写,从最核心的模型和计量实证开始,逐渐将论文向外扩展。导言和结论往往被放在最后写,因为如果我们不知道核心的论述结论,我们就不知道如何在导言和结论中进行概括和总结。但是为了清晰,我们按顺序介绍一下论文各部分的写法。  一、摘要(Abstracts)  摘要通常只有一个自然段,浓缩了该论文的主要要点和特点。摘要一般要说明该论文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该问题的价值,所使用的方法和数据,主要结论及本论文的贡献。写摘要有助于我们集中思路。  二、导言(Introductions)  导言说明了所研究问题的历史和理论背景,对本论文的研究领域进行了解释,引导读者进入论文的主题。一般而言,写导言可以遵循以下四个步骤:宣布主题; 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指出前期研究存在的问题和遗留的空白;说明本论文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对研究的空白进行了补充或如何对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回应。在导言结束之时,可以对论文的组织结构做简要介绍,让读者预先就能了解论文的脉络。导言应该写得简洁并要点突出,多余的铺垫往往是没有必要的。导言有的时候只有一个自然段,有的时候也可以长达1000多字或更多,这取决于论文的复杂程度。  三、主体(Main Body)  (一)文献综述的写法  学术论文的主体部分须先进行文献综述,说明你做了大量的功课,论文因此是严谨和诚信的。你需要对文献进行严谨地分析和梳理;将你的研究放置于其他人研究的背景中;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强调你的研究贡献。  首先要从整体上对文献进行评价。相关研究丰富与否?研究关注的主要是方法论方面的问题、数据的问题,还是其他问题?迄今的研究主要是实证研究、理论研究或二者兼具?这些研究是集中在一系列相似的问题上吗?这些文献在主要议题上是否取得了共识?  应当针对主题进行综述,而不是按照作者流水帐式地记叙。例如,探讨数据的主题,探讨方法论的主题或者有关结论的主题。评论迄今研究的价值和缺陷。  解释你的研究的贡献。即使你在导言中进行了说明,在这里也不妨再次强调。  (二)论述——提出观点(Claims)、理由(Reasons)和证据(Evidences)  观点的提出要依据若干理由,而理由是由证据支撑的。所谓观点就是论题,是一个主张或一种解释,而不是对事实的陈述,因此需要得到支撑。观点之所以形成是由于存在理由。理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认为某个观点合理。但是如果仅仅提供理由是不够的。理由必须得到证据的支撑,所谓证据就是反映事实的信息,例如统计数据、数理模型和其他文献的结论。经济学的论述有其独有特点,即提供并支持一个命题,这与其他学科是不同的:  经济学论证是将一种经济现象付与经济分析。  经济学论述使用经济学假设、概念和理论来解释或理解所探讨的经济现象。  经济学论述使用某些证据来对假设进行支撑,这些证据可分为四类:  (1)假设、理论和教科书中的概念。  (2)定量数据。  (3)计量。计量是对命题检验的方法。(4)经济模型。经济模型是数学公式,用来对经济作简化的抽象,描绘经济主体决策过程。模型是部分地基于经济假设、理论和概念而建立的。  (三)论据(Evidences)的写法  模型  如果论文只是使用简单的回归分析,那么模型可能只是回归方程和经典假设。复杂些的论文可能会设立一个经济模型,报告最优化的一阶条件并对其进行解释。如果是计量模型,则应说明计量方法以及选择该方法的理由。设立模型不管是理论模型还是计量模型,都应把假设前提交代清楚,并解释这些假设背后的经济直觉。特别是在理论模型推导经济主体的行为或决策过程中,一定要阐明主体决策的假设前提。模型中使用的符号应尽量标准,最好是直接能从符号中判断其所代表的变量。学会使用上标、下标和希腊字母。你应该说明模型的来源,是你自己设立的模型还是援引自其他的文献。  数据  数据首先应当指明来源;其次应该对数据源作总体描述,例如样本量,时间期限,搜集样本的方法等;应对数据来源的质量做出评价;对可能影响分析结果的数据特征进行说明,例如数据是否有偏,是否存在高估或低估现象;解释你如何处理数据或构造新数据;说明你是怎样选择样本的,例如你是否剔除了某些观测值。  在表格中报告数据和结果  我们通常在表格中报告数据和结果,关键是我们应该报告多少数据和结果。著名建筑师米斯×凡德洛说过一句话“Less is usually more”(“少即多”),意思是简单的东西往往带给人们的是更多的享受。这也同样适用于数据结果的报告。在报告计量结果时我们通常犯的错误是直接把软件执行结果粘贴过来,这样会淹没你想要展示的重要信息。因此,我们应该重新编辑软件输出的结果,例如,把多次回归结果编辑在一张表格中,删除无关信息只报告相关信息。  对结果进行陈述  我们不能把数据和计量结果写在表格里展示出来就算完了,我们必须在文中对其进行描述,因为,表格并不能自己为自己说话。首先,你要明确地把表格介绍出来。通常只需要写一句话,告知读者存在这样一张表格,并简要提示其内容(往往是表格标题)。介绍完表格后,你就可以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重点说明了。你应该明确地告诉读者表格中反映的重要事实。但是你无需对表格中所有的信息都重述一遍,而是应该对数据进行解释并指出数据中隐含的意义。你要明确什么才是你最想让读者从表格中了解到的信息。四、结论(Conclusion)结论和导言是遥相呼应的,可以说结论是倒叙的导言。在导言中你引导读者逐步勾勒出你的研究主题,在结论中却开门见山地归纳你的研究主题。但是结论并不仅仅是导言的镜像,结论应该涉及一些超越本论文的议题。也就是说,一方面结论应该对论文进行回顾;另一方面,还应对议题进行展望。结论部分使你有机会以简洁、清晰的方式总结你的论据,注意不是要你一字一句重复你所说过的。在结论部分你可以提出进一步的质询,扩展你的思路,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结论部分有助于回答这样一些问题:读者为什么应该关注你的论文?为什么你的议题很重要?以上,我们对学术论文各部分的撰写方法展开了讨论,最后让我们引用英文论文表达方面的技巧建议,以结束我们的讨论:  原则1:Keep your complete grammatical subjects 原则2:Express key actions as   原则3:Begin sentences with “old” 原则4:End sentences with new   原则5:Make the subjects of your sentences the person, place, or thing that the sentence is   原则6:Make the first few words of your sentences constitute a limited set of 原则7:Be concise  原则8:Write in paragraphs

什么是微观经济学?什么是宏观经济学?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现代西方经济学把经济学原理或经济理论,即有关经济问题的知识体系的全部内容,区分为两大组成部分或两大分支学科: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的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经济理论。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在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和分析方法上是不同的。微观经济学(1)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4)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1)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3)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在上述各个方面存在着区别。但它们作为一门科学的一套理论体系或知识体系的两大组成部分,又是密切联系的。首先,它们是整体与整体由以构成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两者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的。其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是实证分析。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就是说,宏观经济行为的分析总是要以一定的微观分析为其理论基础。

区别:前两个字相同。联系:最后一个字都读学

经济学方法论与学术论文写作思路的区别是什么

经济学学术论文一般分为四个部分:摘要、导言、主体和结论。但是我们一般不按顺序写,通常都是从内向外写,从最核心的模型和计量实证开始,逐渐将论文向外扩展。导言和结论往往被放在最后写,因为如果我们不知道核心的论述结论,我们就不知道如何在导言和结论中进行概括和总结。但是为了清晰,我们按顺序介绍一下论文各部分的写法。  一、摘要(Abstracts)  摘要通常只有一个自然段,浓缩了该论文的主要要点和特点。摘要一般要说明该论文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该问题的价值,所使用的方法和数据,主要结论及本论文的贡献。写摘要有助于我们集中思路。  二、导言(Introductions)  导言说明了所研究问题的历史和理论背景,对本论文的研究领域进行了解释,引导读者进入论文的主题。一般而言,写导言可以遵循以下四个步骤:宣布主题; 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指出前期研究存在的问题和遗留的空白;说明本论文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对研究的空白进行了补充或如何对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回应。在导言结束之时,可以对论文的组织结构做简要介绍,让读者预先就能了解论文的脉络。导言应该写得简洁并要点突出,多余的铺垫往往是没有必要的。导言有的时候只有一个自然段,有的时候也可以长达1000多字或更多,这取决于论文的复杂程度。  三、主体(Main Body)  (一)文献综述的写法  学术论文的主体部分须先进行文献综述,说明你做了大量的功课,论文因此是严谨和诚信的。你需要对文献进行严谨地分析和梳理;将你的研究放置于其他人研究的背景中;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强调你的研究贡献。  首先要从整体上对文献进行评价。相关研究丰富与否?研究关注的主要是方法论方面的问题、数据的问题,还是其他问题?迄今的研究主要是实证研究、理论研究或二者兼具?这些研究是集中在一系列相似的问题上吗?这些文献在主要议题上是否取得了共识?  应当针对主题进行综述,而不是按照作者流水帐式地记叙。例如,探讨数据的主题,探讨方法论的主题或者有关结论的主题。评论迄今研究的价值和缺陷。  解释你的研究的贡献。即使你在导言中进行了说明,在这里也不妨再次强调。  (二)论述——提出观点(Claims)、理由(Reasons)和证据(Evidences)  观点的提出要依据若干理由,而理由是由证据支撑的。所谓观点就是论题,是一个主张或一种解释,而不是对事实的陈述,因此需要得到支撑。观点之所以形成是由于存在理由。理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认为某个观点合理。但是如果仅仅提供理由是不够的。理由必须得到证据的支撑,所谓证据就是反映事实的信息,例如统计数据、数理模型和其他文献的结论。经济学的论述有其独有特点,即提供并支持一个命题,这与其他学科是不同的:  经济学论证是将一种经济现象付与经济分析。  经济学论述使用经济学假设、概念和理论来解释或理解所探讨的经济现象。  经济学论述使用某些证据来对假设进行支撑,这些证据可分为四类:  (1)假设、理论和教科书中的概念。  (2)定量数据。  (3)计量。计量是对命题检验的方法。(4)经济模型。经济模型是数学公式,用来对经济作简化的抽象,描绘经济主体决策过程。模型是部分地基于经济假设、理论和概念而建立的。  (三)论据(Evidences)的写法  模型  如果论文只是使用简单的回归分析,那么模型可能只是回归方程和经典假设。复杂些的论文可能会设立一个经济模型,报告最优化的一阶条件并对其进行解释。如果是计量模型,则应说明计量方法以及选择该方法的理由。设立模型不管是理论模型还是计量模型,都应把假设前提交代清楚,并解释这些假设背后的经济直觉。特别是在理论模型推导经济主体的行为或决策过程中,一定要阐明主体决策的假设前提。模型中使用的符号应尽量标准,最好是直接能从符号中判断其所代表的变量。学会使用上标、下标和希腊字母。你应该说明模型的来源,是你自己设立的模型还是援引自其他的文献。  数据  数据首先应当指明来源;其次应该对数据源作总体描述,例如样本量,时间期限,搜集样本的方法等;应对数据来源的质量做出评价;对可能影响分析结果的数据特征进行说明,例如数据是否有偏,是否存在高估或低估现象;解释你如何处理数据或构造新数据;说明你是怎样选择样本的,例如你是否剔除了某些观测值。  在表格中报告数据和结果  我们通常在表格中报告数据和结果,关键是我们应该报告多少数据和结果。著名建筑师米斯×凡德洛说过一句话“Less is usually more”(“少即多”),意思是简单的东西往往带给人们的是更多的享受。这也同样适用于数据结果的报告。在报告计量结果时我们通常犯的错误是直接把软件执行结果粘贴过来,这样会淹没你想要展示的重要信息。因此,我们应该重新编辑软件输出的结果,例如,把多次回归结果编辑在一张表格中,删除无关信息只报告相关信息。  对结果进行陈述  我们不能把数据和计量结果写在表格里展示出来就算完了,我们必须在文中对其进行描述,因为,表格并不能自己为自己说话。首先,你要明确地把表格介绍出来。通常只需要写一句话,告知读者存在这样一张表格,并简要提示其内容(往往是表格标题)。介绍完表格后,你就可以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重点说明了。你应该明确地告诉读者表格中反映的重要事实。但是你无需对表格中所有的信息都重述一遍,而是应该对数据进行解释并指出数据中隐含的意义。你要明确什么才是你最想让读者从表格中了解到的信息。四、结论(Conclusion)结论和导言是遥相呼应的,可以说结论是倒叙的导言。在导言中你引导读者逐步勾勒出你的研究主题,在结论中却开门见山地归纳你的研究主题。但是结论并不仅仅是导言的镜像,结论应该涉及一些超越本论文的议题。也就是说,一方面结论应该对论文进行回顾;另一方面,还应对议题进行展望。结论部分使你有机会以简洁、清晰的方式总结你的论据,注意不是要你一字一句重复你所说过的。在结论部分你可以提出进一步的质询,扩展你的思路,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结论部分有助于回答这样一些问题:读者为什么应该关注你的论文?为什么你的议题很重要?以上,我们对学术论文各部分的撰写方法展开了讨论,最后让我们引用英文论文表达方面的技巧建议,以结束我们的讨论:  原则1:Keep your complete grammatical subjects 原则2:Express key actions as   原则3:Begin sentences with “old” 原则4:End sentences with new   原则5:Make the subjects of your sentences the person, place, or thing that the sentence is   原则6:Make the first few words of your sentences constitute a limited set of 原则7:Be concise  原则8:Write in paragraphs

一、 综述性论文的写作规范 关于综述性论文,它的写作规范相对灵活,作者可以按照一个自己认为合理的主线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串联在一起。这条主线可以是一个简化的分析框架或模型,也可以是一个理论发展或分化的线索。一般地,综述性论文有四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导言。主要介绍该理论的起源和简要的发展史,现实的应用和理论发展的前沿等。第二部分,主要成果总结。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命题或定理的形式,沿着主线展开。一般地,作者应将该上述命题或定理的出处加以标注,以示对原创者的尊重,如“定理1 (Maskin 1977):一个社会选择规则是可以纳什实施的,则它必然是单调的”。通常,在综述性论文中,对于定理或命题都不加以证明,只标注出处。第三部分,理论前沿和存在的问题。在这一部分,作者在介绍当前研究前沿的同时,应当着重指出理论本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包括基本假设、分析框架及应用前景等方面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第四部分,参考文献。综述性论文的参考文献尤其重要,因为它是读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依据。因而作者应当尽可能详尽地列出这一领域重要的参考文献。在主流经济学的期刊中,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和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 是两本最为权威的综述性论文期刊。他们主要为读者提供经济学的各个领域的综述性论文,这些论文一般由在该领域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学者撰写,因而具有相当的权威性。这些论文可以成为新来的学者进入这一研究领域的“路线图”,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 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1 必须强调指出的是,我们这里所指的经济学研究论文并不包括项目研究报告或政策研究报告之类所谓的研究论文。1二、 创新性论文的写作规范 同任何一门科学一样,创新是经济学的生命之源。经济学的研究一般都是问题导向的,即一个研究计划一般都始于发现或提出一个问题。经济学的问题无外乎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两大类。理论问题的提出并解决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的提出并解决往往会带来方法论上的创新并导致一个新的分支学科的产生。因而这样的经济学论文也就成为经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谨以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新为例,来说明经济学理论创新的过程。经济学理论体系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始于1940年—60年代的公理化革命所建立的一般均衡理论体系,使得经济学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方法论和分析框架。诚如经济学大师Jean-Jacques Laffont教授所言:“Arrow—Debreu 的一般均衡理论是如此之美,以至于每一个经济学家都无法抗拒她的魅力。可以这么说,任何一个经济学的研究者,如果不懂一般均衡理论,那么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 主流经济学的任何经典一个分支都是建立在一般均衡理论之上,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这样一个充满理性之魅力的一般均衡理论却是建立在两个非常严格而且限制性的假设之上:完全竞争和完备信息。完全竞争假设保证了每个参与人都是价格接受者,无法操纵市场价格。而在完备信息假设下,一个万能的瓦尔拉斯拍卖人才能制定出一组均衡的市场价格,并使得市场出清。显然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完全竞争和完备信息的市场经济,因而当我们将一般均衡理论应用于具体的经济环境中时,必须根据现实的经济环境和所要研究问题的本质对上述假设进行修正。这种修正如果导致了原有的基本框架无法继续使用以及原有的基本结论不再成立,则理论的创新就是不可避免的。当完全竞争和完全信息的假设被打破时,导致了产业组织理论、信息经济学和激励机制设计理论的诞生(1970年代)与发展(1980—90年代)。对策论的发展为上述诸领域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因而纳什均衡也就成为了这些理论的核心概念。上述诸领域的发展构成了当代经济学最为活跃的前沿,并且为其他经济学理论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当然,导致根本性理论变革与方法论创新的论文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理论创新的论文是对原有理论框架的修正和完善,包括对原有理论结果的一般性推广,对部分限制性假设的放松,以及将其应用于某一具体研究领域等。例如Maskin (1977)2作为一篇开创性的论文提出并证明了一个社会选择规则可以纳什实施的必要条件(单调性)和充分条件(单调性加无否决权性质),但是没能找到一个既充分又必要的纳什实施条件。而Moore—Repullo (1990)3通过对纳什实施性质的深入分析,找到了一个称为“条件μ”的充要条件,从而完善了Maskin (1977)的基本框架,这篇重要的论文因而发表在最为权威的Econometrica 上。但是Moore—Repullo (1990) 的“条件μ”表述形式过于复杂而显得不够美观,其后Danilov (1992)4提出了“本性单调性”的概念,并证明了它是纳什实施的充要条件。“本性单调性”在表述上非常简洁优美,因而这篇论文也发表在了Econometrica 上。实际问题的发现并解决也是经济学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式,因为经济学在本质上是一门应用科学,运用经济学理论来解决经济运行中的具体问题是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同时,在解释或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原有的理论框架无法适用,就有可能导致理论的创新。例如Akerlof (1970)5在考察旧车市场的交易过程中发现了不对称信息会导致效率的损失,而2 这篇在机制设计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最后于1999年正式发表,见Maskin (1999) “Nash Equilibrium and Welfare Optimality”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66: 23-38。3 见 Moore, J and R Repullo (1990) “Nash Implementation: A Full Characterization”, Econometrica 58: 1083-1100。4 见Danilov, V (1992) “Implementation via Nash Equilibria”, Econometrica 60: 43-56。5 见Akerlof, G (1970) “The Market for Lemon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84: 488-5002这一现象却无法在一般均衡的框架内加以解释,当他试图用一个新的方法来解释这一现象时,导致了信息经济学的诞生。经济学研究的第二步则是解决问题。一般来说,对于发现或提出的问题,研究者应当提出自己的观点(Basic idea),并寻找一个合适的框架或模型进行论证。进一步地,如果是一个实际问题,则应当根据所得到的基本结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的政策性建议。根据上面提到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研究范式,我们可以将经济学研究论文的写作规范归纳如下。一般地,一篇标准的创新性经济学论文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导言 (Introduction) 导言是一篇论文精华的浓缩,因而它是论文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导言虽然放在论文的第一部分,但它的写作却往往放在最后。对于作者来说,导言是陈述自己观点的喉舌,而对于读者来说,导言是他们了解一篇论文的窗口。事实上,一篇论文能否发表,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导言的质量,而审稿人则往往通过导言来了解论文的质量和作者的功底。Laffont教授曾经对我们说过:“我每个月要审几百篇论文,对于大部分论文,阅读都不会超过4页就把它丢到垃圾堆里。我很难想象一个作者如果连导言都写不好,他能写出什么好论文。”对于年轻的学者而言,在建立他们的学术声誉之前,尤其应该注意论文导言的写作,否则的话,他们的论文就永远难见天日。事实上,即使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也十分注意论文导言的写作,Tirole 告诉我们,他写论文的导言一般都要花费一个多星期时间仔细推敲。由于主流经济学的期刊都采用匿名审稿制,他们也担心自己的论文被一流的期刊拒绝,“这是一件很丢人的事,”Tirole 一脸严肃地告诉我们。一般来说,论文的导言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问题的提出。开门见山地,作者应该在论文的开头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陈述他所发现或提出的问题,并进一步阐明该问题对于经济学理论和实际应用的重要性。如果这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那么作者应该进一步阐述他重新提出该问题的原因所在:是前人没有很好地解决,还是作者发现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2)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Basic idea)。这是一篇论文的核心。经济学论文非常重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否具有原创性。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应当充分而又简明地阐述自己对于解决所提出问题的新的思路或新的方法,以及作者所使用的分析框架或模型。一般地,如果作者所使用的基本框架是该领域的一个新框架,则作者应当阐明使用该框架的理由和它的基本假设。无论是思想上的创新还是方法或模型上的创新,作者都应该恰如其分地表述这种创新对于经济学理论和应用的意义,以及它的限制性。(3)参考文献的回顾性评论。任何一篇论文的产生都是建立在前人贡献的基础上,作者应当对这一领域的前人所作的贡献作一个回顾性的评论。这不仅是对前人贡献的尊重,同时也是通过比较阐述本论文创新之处的一种方法。这种评论绝对不是将参考文献简单地罗列,而是一种批判性的回顾。对于作者所提出的问题,前人有没有做过相关的或相近的研究,他们的成果和主要结论什么,他们的工作存在的局限性,以及相比之下作者所做的创新。(4)论文的结构安排。在导言的最后部分,必须简要地介绍一下论文的结构安排,包括除导言之外的各章节及其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的介绍大多可用一两句话简要概括。2.基本框架或基本模型(Basic Framework or Basic Model)论文的第二部分一般是阐述论文所使用的基本框架或基本模型。基本框架或基本模型是用来论证作者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因而模型的选择和分析的技巧直接决定3了作者对于这一问题的论证的可信性,以及所得到的基本结论的普遍性。这一部分往往是研究工作和论文写作的关键,同时也直接显示了作者的经济学功底。一个好的模型不仅可以使作者清晰而透彻地阐明和论证自己的基本观点,并得到非常优美的结论,而且它本身也往往会成为一个广为借鉴的分析工具。例如Myerson——Satterthwaite (1983)6提出并证明了不完全信息下的双边交易是帕累托无效率的,而他们所采用的基本模型也成为了连续分布的逆向选择问题的一个标准分析模型。一般地,在主流经济学的任何一个领域都有一些较为成熟的,被普遍接受的模型,他们是前人贡献的结晶。当学者进入这一领域的研究时,必须首先熟练掌握这些模型的基本方法,包括基本假设、基本技巧和基本结论,这就是所谓的基本功训练。严格的基本功训练是任何一个学者作研究工作的首要前提,因为它是学者解决问题的工具。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比如在微观经济学领域,对策论和机制设计理论是两个最为基本的工具,任何一个在激励理论(及其应用)和产业组织理论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如Laffont, Tirole和Maskin等,首先就是对策论和机制设计理论的大师。对于一般从事微观经济领域研究的学者来说,当然无法达到他们的境界,但是无论如何,必须熟练掌握对策论最为基本的方法,以及激励理论的一般方法。对于经过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并掌握了该领域的基本研究方法的学者,如何选择一个适当的模型往往是他们面临的一个难题。尤其是对于微观经济学领域,由于可供选择的工具太多而使得初入该领域的学者无所适从。例如,有位学者希望解释“银行的信贷配给”问题,他的基本观点是:信贷配给是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不对称信息造成的一种效率损失。为了支持他的基本观点,他希望运用信息经济学和激励理论的基本模型。一般地,他有两个可供选择的基本框架:逆向选择模型和道德风险模型。如果他认为企业所投资项目的实际回报率是企业的私人信息,那么他就会选择逆向选择模型。另一方面,如果他认为不对称信息主要来自于企业经理的道德风险行为——即经理故意选择一个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因为他本人可以从中获得私人利益,则作者应当选择道德风险模型。假如这位学者选择了道德风险模型来解释银行的信贷配给问题,则接下来的问题时,选择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模型?选择离散的还是连续的模型?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一般地,如果能用一个动态的连续模型得到优美的显式解当然是最好的,因为它符合学者们所一致推崇的形而上的价值标准。但是很遗憾地,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学者在动态的连续道德风险模型(指代理人的行为和最终结果多是连续分布的)中得到有用的显式解。此外,选择什么样的模型取决于作者希望解释什么样的问题,解释到什么程度。诚如Laffont教授所言:“如果我能够用一个离散模型解释连续模型90%以上的结论,那我为什么不用离散模型呢?”因而我们在激励理论的应用中所看到的道德风险模型大多是离散的和静态的,如公司金融理论和微观银行学等。事实上,关于上述信贷配给问题的最为权威的研究,可以参阅 Tirole 的“Corporate Finance” (Manuscript)和“Corporate Governance”7。读者可以从中发现经济学大师们是如何运用一个极其简洁的模型解释复杂的经济学现象,并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一旦作者选定了一个合适的基本模型,那么应当在论文的第二部分对于基本模型进行必要的描述,对它的基本假设进行必要的交代。如果为了解释的需要不得不施加限制性的假设,则必须交代施加该假设的理由(合理性),它对模型应用的限制性以及对结论的影响。6 见 Myerson, R and M Satterthwaite (1983) “Efficient Mechanism for Bilateral Trading”,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28: 265-2817 见Tirole, J (2001) “Corporate Governance”, Econometrica 69: 1-35。43.主要结论 (Main Results) 主要结论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当作者选定了一个模型解释一个经济学理论问题或现象时,通过计算和证明所得到的基本结论就是作者的论点(基本观点)是否能获得支持并被学术界接受的直接依据。一般地,作者应当将他所得到的重要结论以命题或定理的形式陈述出来,并用适当的结构或顺序加以排列。这不仅是为了读者阅读论文的方便,而且也是对作者归纳能力的一种锻炼。一般来说,杂乱无章堆砌的结果是不可能被学术界承认的。每一个定理或命题都必须加以证明,这是任何一门科学最基本的要求,这也是科学的结论可以信赖的根本。证明的过程就是作者运用演绎或归纳的方法从假设或前提中得到基本结论的过程,一个正确的证明至少保证了建立在模型假设之上的结论是逻辑上可信的。很难想象,在当代经济学界,一个不加证明的结论能够被学术界所接受。为了论文结构的简洁美观,当定理或命题的证明较为冗长时,学者们一般将其放在附录中,这同时也是为了论文可读性的需要,一般的读者是没有兴趣仔细阅读定理的证明过程,除非这是一篇经典论文,并且它的证明具有方法论上的开创性。无论是否将定理的证明放在附录中,当定理的证明较为冗长时,作者最好将其分成若干部分,并将中间过程的结论用引理的形式表示出来,这样就使得证明过程结构清晰,便于阅读。4.模型的扩展(Extension)在许多经济学论文中,作者一般先用一个较为简单的模型进行论证,以得到简洁优美的结论。然后再将基本模型扩展到更为一般的理论框架中,并验证基本结论是否成立。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得论文的可读性较强。这种扩展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基本模型的扩展,如将离散的模型扩展为连续的模型,将静态的扩展为动态的模型。第二,基本假设的修正,如将某些限制性较强的基本假设放松,使得基本结论的适用范围更广。5.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 对于宏观和金融领域的学术论文,大多要求运用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或支持作者所得到的结论。在实证分析中,数据的选取和计量模型的选择是两个最重要的方面。所以从事宏观或金融领域研究的学者要求有很好的计量经济学功底。对于诸如产业组织理论和规制经济学等微观经济学领域来说,实证分析往往以案例分析为主,这是因为在微观领域很难获得大样本的数据。然而近来出现了一种新的实证分析的趋势,即用小样本数据进行计量分析。而关于小样本的统计理论的发展以及企业数据库的逐渐完善使得这种计量分析变得日益可行。实证分析对于经济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从根本上说,任何一种经济学理论,无论从形而上的价值观判断是多么完美,如果无法在现实应用中找到自身的价值,那么它的生命力就不会持久。6.结论 (Concluding Remarks)任何一篇完整的论文都必须有一个结论。经济学论文的结论通常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凝练的语言将论文所得到的基本结论及其意义作一个归纳总结,这种总结应当尽可能简短,以节省篇幅并且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第二部分,对于本论文所未能解决的问题以56及模型和结论的局限性作简短的说明。提出这些开放性的问题有助于后继的研究者进一步深入研究,这是任何一个学科的繁荣所必需的,也许作者本身就是从其他学术论文的开放性问题得到启示。而指出模型和结论的局限性不仅是学者的一种科学态度,而且有助于其他的研究者对该模型加以改进,从而获得一种更好的分析工具。7.附录(Appendix)前面已经提到,对于较为冗长的定理的证明,一般将其放在附录中。8.参考文献 (References) 参考文献是作者研究和写作的依据。任何一种研究都是建立在前人贡献的基础上,正确地引述参考文献不仅是为了尊重前人的贡献,同时也是为后来者提供一个研究的参考,因而参考文献实际上起着一种学术研究的承前启后作用。参考文献的引述必须恰当,既要避免遗漏重要的文献,从而给后人的研究带来不便,又要避免过多罗列并不直接相关的文献。一般地,参考文献中所列的论文或著作应当是作者在论文中提及过的文献。三、 几点建议 上述讨论的经济学论文的写作规范并非给予经济学的研究论文施加类似“八股文”的条条框框。相反地,上述规范是许多经济学家在长期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最有利于表达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并使其形成一个学术体系的方法,并且在演化中逐渐为学术共同体所接受。对于经院派的学者来说,在严格的经济学基本功的训练过程中早已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这种规范,因而再谈论经济学论文的写作规范似属多余。然而对于中国学者来所,尤其是年轻的学者,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缺乏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并且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学术规范了解较少,写出来的论文往往很不规范。另有不少学者,由于受到某些非主流思潮的影响,写出来的论文更是有散文化的倾向,随心所欲,恣意发挥。毕竟,经济学是一门科学,严谨和规范是科学论文的基本要求。所以我们认为介绍经济学论文的写作规范并非多此一举,而是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并掌握经济学论文的写作规范只是写出高质量研究论文的第一步,而且是相对容易的一步。从根本上说,研究论文的水平取决于作者的经济学功底。事实上,没有五年以上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严格训练,要想写出一篇高质量的具有原创性的学术论文只是天方夜谭似的空想。而不管从事哪一个领域的研究,在经济学各个分支学科高度分化而又相互交叉的时代,微观,宏观,金融和计量各个学科的基本训练,对于任何一个希望在经济学领域有所成就的学者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因而我们认为年轻的学者必须要有耐得住寂寞和坐得住冷板凳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经济学者——毕竟研究经济学的机会成本是很高的。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波动的,故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 首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 其次,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再次,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或重复。最后,两者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正如美国经济学家J·亨德逊(J·Henderson)所说“居民户和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正如萨缪尔逊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美国经济学家E·夏皮罗(E·Shapiro)则强调了“宏观经济学考察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4)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供参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