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人口老龄化研究及对策论文题目有哪些要求

发布时间:2024-07-06 12:59:19

人口老龄化研究及对策论文题目有哪些要求

中国人口老化问题研究综述(此论文资料,可以参考)  一、引言  人们最初关心中国人口问题主要是关心它的数量问题,因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快速增长的人口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人口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偏重人口数量的控制。这种偏重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即使在今天中国人口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下降到更替水平的情况下,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加之人口发展的惯性,使中国仍面临着巨大的人口数量压力。然而,正当人们讨论如何控制中国的人口数量,为每年新增加的1000多万人口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而担忧时,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也正在悄然地老化。它使中国又面临另一个挑战:人口老化问题。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1998年底,中国的总人口已经达到48亿,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7%左右。与其他已经成为老年型国家的人口老化历程相比,中国的人口老化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人口老化速度和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增长快;二是人口老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而提前出现。以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为基础按中位方案所进行的中国人口预测的结果表明,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正在迅速地老化,年龄结构正在由成年型转变为老年型,但各个时期的老化速度有很大的差异。中国的人口老化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0~2000年,中国人口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第二阶段为2000~2020年,这时中国将变成典型的老年型人口的国家;第三阶段为2020~2050年,这一阶段将是中国人口老化的严重阶段。令人担忧的是,在中国人口总体老化的同时,老年人口内部也在不断老化。据人口学家预测,下世纪上半叶高龄老人每年平均增长速度是51‰,而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9‰,总人口在达到峰值前每年平均增长速度可能只有7‰。毫无疑问,高龄老人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人群,而老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高龄老人,因为大多数60~70岁的老年人尚有生活自理能力,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需要照料,带病生存甚至卧床不起的概率最高。庞大的“中老年”和“老老年”人口无疑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如果分地区考察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问题,这一问题则更为迫切。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总的格局是农村地区快于城市地区,汉族地区快于少数民族地区,东部地区快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到1998年底,已经有近一半的省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本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或基本接近10%,率先成为中国首批老年型省区。从中国人口老化的地区差异上看,中国人口目前已经自东向西开始老化,而且速度将越来越快,在不久的将来,这一“灰色浪潮”就将席卷全国。从这一点上看,中国的人口并非到2000年前后才突然地成为老年型人口,老年人口问题也并非到下个世纪的某一天才突然严重起来。人口老化本身是个动态的过程,它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是动态的。就中国的整体情况而言,目前人口老化的社会经济影响还没有显性化,但就局部地区的情况而言,形势已经相当严峻。如1993年上海人口开始负增长,目前上海最主要的人口问题并非生育水平问题,人们更关心的是人口结构问题,尤其是人口的老化问题。  正如人们关心人口数量一样,人们之所以关心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出自对人口与发展之间关系的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人们考虑的主要是人口总量变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而对人口结构特别是年龄结构的变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口老化的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比人口总量变动对发展的影响更大,因为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同人口数量的增长一样,会给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远比人口数量的增长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要复杂得多。如果我们只考察人口总量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将所有不同年龄的人都视为具有相同特征的“同质”的人,这样的考察方法会抹煞不同年龄的人不同的社会经济含义。事实上,不同年龄的人具有不同的社会经济特征,是“异质”的人。中国目前约有2亿老年人口和2亿未成年人口,从数量上看,同作为消费人口的老年人口和未成年人口,二者的负担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但如果我们考虑到这两个不同年龄组的不同的社会经济特征,我们就会发现,老年人口和未成年人口并不是简单的1:3的关系,中国赡养其目前的1亿老年人口也并不一定比抚养其3亿未成年人口简单。因此,考察年龄-  结构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研究,它会使我们能更准确地把握人口变动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世界及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正在老化的事实,要求人口学界、经济学界和社会学界对人口老化的原因、过程、特征、社会经济后果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扎实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寻求解决人口老化所带来的后果问题的对策。国外对人口老化问题的大量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56年,联合国出版的《人口老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总结了以往对人口老化问题研究的成果,标志着对人口老化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此后,由于西方国家人口老化问题日益严重,加之人口理论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进步,使人口老化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有关人口老化问题的文献也在不断地丰富。 同国外关于人口老化的研究相比,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更晚,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复兴是从70年代末期才开始,当时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才刚刚进入成年型,人们关注的重点不在人口老化上,即人口老化问题不是人口学领域优先考虑的课题。只是随着中国人口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和人口老化速度加快的客观事实才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心人口老化问题。  近几年来,中国很多部门和机构对人口老化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积累了一批文献和数据。然而,当我们仔细回顾这些数据和文献后,我们会发现,对中国人口老化问题的研究目前多偏重于考察人口老化的人口学效应和社会学效应,也就是说对中国人口老化的现状、特征、原因、过程,以及人口老化的人口学和社会学的后果的论述较多。但弱点是,对现实情况的描述多,而理论上的创新少。  随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这一不可避免的客观现实的到来,对人口老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搞清这种关系对于制定中国下一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阶段的中国来说,正确认识中国人口老化发生的原因、运动的过程、发展的趋势以及将会产生的社会经济后果至关重要。中国在制定下一世纪的产业政策、分配政策、交换政策、消费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时,必须考虑到未来中国人口老化的客观事实。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全面、稳定、协调、健康地发展。  二、几个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年龄界线  “老年人”是指达到或超过老年年龄界线的人,这里的关键在于老年年龄界线,因为确定这一界线是统计老年人口的前提条件。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老年年龄界线的定义是不同的。1900年桑巴德在其《人口年龄分类和死亡率研究》一书中将人口按年龄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实际上,他是将50岁作为老年年龄的下线;1956年,联合国发表的《人口老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中将65岁定义为老年年龄的下线;而1982年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老龄问题大会”又将老年年龄界线定义为60岁。国际上之所以将老年年龄界线从1956年的65岁增改为60岁,这是因为1956年联合国发表的报告主要是针对发达国家出现的人口老化问题,而当时发展中国家还谈不上人口老化问题,将65岁定义为老年年龄界线是根据当时发达国家人均预期寿命的情况而设定的。而到了80年代初,人口老化已经不仅是发达国家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同样面临人口老化问题,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比发达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低得多。因此,考虑到全世界的人均预期寿命的情况,将老年年龄的界线定义为60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们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老年年龄的标准应是不断变化的。一般说来,发达国家老年年龄的起点应高于发展中国家老年年龄的起点。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尽管人均预期寿命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但还是比发达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水平低很多,因此,将60岁作为中国老年年龄的界线是合理的选择。  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未成年人的年龄界线也是不同的,界线范围在15~20岁不等。一般说来,发达国家未成年人的年龄界线高于发展中国家未成年人的年龄界线。国际上一般将15岁定义为未成年人界线,即0~14岁的人口均为未成年人口。  在给出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年龄界线后,我们就很容易确定成年人的年龄界线了,即成年人的年龄界线是15~59岁。 (二)人口年龄结构的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的划分  同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年龄界线的定义一样,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划分也是因时期和地区而有所不同的。1956年,在联合国发表的《人口老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中,将人口年龄结构的类型划分如下: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 65岁及以上  老年人口的比例 4%以下 4%~7% 7%以上  而后,随着世界人口特别是发达国家人口的进一步老化,国外又提出一些新的划分方法。例如,1975年美国人口咨询局的划分方法如下:  年龄结构类型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0~14岁人口 40%以上 30%~40% 30%以下 65岁及以上人口 5% 以下 5%~10% 10%以上  老少比 15%以下 15%~30% 30%以上  年龄中位数 20岁以下 20~30岁 30岁以上  而1982年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老龄问题大会”将老年年龄界线定义为60岁后,各国又采用了如下的划分方法: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  60岁及60岁以  上老年人口的比例 5%以下 5-10% 10%以上  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的划分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们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特别是随着老年年龄标准的不断变化,对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划分也是要相应改变的。一般说来,对老年型人口的定义通常以60及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在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在7%以上的人口称为老年型人口。 (三)人口老化和人口老化问题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来说,由于人口的出生、死亡和迁移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人口的年龄结构是在不断变化的,即未成年人口、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构成是不断变化的。在总人口中,如果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而其他年龄组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我们就称这一动态过程为人口老化;反之,如果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而其他年龄组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我们就称这一动态过程为人口年轻化。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人口可能出现老化,也可能出现年轻化,人口的老化与年轻化是可逆的;而对个人来说,从他或她一出生就开始进入了老化的过程,这是不可逆的。 人口老化问题是指在总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而其他年龄组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的动态过程给社会经济带来的调整问题。由于在人口老化的过程中,各个年龄组的人口都在发生变动,所以人口老化问题不仅有老年人口给社会经济带来的调整问题,而且有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给社会经济带来的调整问题,而老年人口问题是指老年人口这一特殊的群体给社会经济带来的问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不论是老龄化还是年轻化,都会存在老年人口问题,即存在老年人口问题不一定存在人口老化问题,而存在人口老化问题则一定存在老年人口问题。 三、关于人口老化研究的主要观点综述  国外早期对于人口老化问题的研究多数是对老年人口特征的探讨,主要是回答老年人口面临的实际问题。然而,对实际问题的研究离不开一些基本的理论假设。不同的学者在特定的条件下提出不同的理论假设,而这些理论假设又为后人所演变发展,进而形成了一些人口老化理论。 国外对人口老化问题的大量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56年,联合国出版的《人口老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总结了以往对人口老化问题研究的成果,标志着对人口老化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此后,由于西方国家人口老化问题日益严重,加之人口理论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进步,使人口老化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人口老化问题的文献也在不断地丰富。1969年,在二十四届联大上,马耳他率先提出了老龄问题,呼吁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关注老年人口迅速增长的趋势及随之出现的一些问题。  国外关于人口老化问题的研究和老年事业的经验为研究中国人口老化问题提供了借鉴的成果。但中国的人口有其自己的特殊性,中国人口老化问题的背景既有别于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更与发达国家的情况不同。因此,国外的经验虽然可以借鉴,但终究难以适应中国的国情。我们的问题要靠我们自己去解决,中国人口老化的科学研究要靠我们自己去探索。  1982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老龄问题世界大会揭开了中国的老年事业的序幕。随着中国人口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和人口老化速度加起快的客观事实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心人口老化问题。近些年来,中国相关部门和机构对人口老化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积累了一批文献和数据。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北京大学人口所张纯元主编的《中国老年人口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田雪原等主编的《中国老年人口》、《中国老年人口经济》、《中国老年人口社会》、吉林大学人口研究所曲海波的《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武汉大学人口所徐云鹏等主编的《人口老化和老年人口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熊必俊主编的《老年学与老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杜鹏的《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研究》、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于学军的《中国人口老化的经济学研究》,复旦大学王爱珠的《老年经济学》,天津学者的《1988年中国九大城市老年人状况抽样调查》和上海学者的《上海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这些著作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人口老化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此外,大量的有关调查数据为人口老化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如中国社会科学人口所组织的“中国1987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1992年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组织的“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调查数据”等。所有这些文献和数据都为进一步研究中国人口老化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关于下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老化趋势的预测  人口老化的理论和实际证明,人口老化的速度和程度主要取决于人口的生育水平和死亡水平,但在人口老化的不同阶段,生育水平和死亡水平对人口老化的作用是不同的。在人口老化的前期,生育水平占主导作用;而在人口老化的后期,死亡水平占主导作用。无论如何,生育水平和死亡水平是人口预测的两个最重要的参数。基于中国70年代和80年代生育水平下降的趋势,当初人们在进行人口预测时,普遍倾向于中国人口生育水平会急速下降的乐观估计,估计到2000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会下降到8,甚至于5的低水平。很普遍的一种预测方案的参数假定是:总和生育率从1981年的63到2000年的8,随后不变直到2050年;人口平均出生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88岁上升到2050年的20岁。事实上,近年来, 中国的生育率并未沿70年代末的趋势继续大幅度地下降,而是在80年代出现了波动徘徊的局面。1980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曾下降到24的较低水平,而后回升到1982年的86的较高水平;1985年再度下降到20,1987年又回升到59;1987年以后至今,总和生育率的下降的速度较快。对国家计生委规统司1992年10月进行的“38万人口抽样调查”的结果,国内外争议较大,大多数人认为此结果偏低,极少数人则认为实际的结果可能会更低。人们对目前总和生育率的水平众说纷纭,低的低到3左右,高的高到3左右。因此,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际工作部门对此莫衷一是,无所适从,给人口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也造成了学术界的混乱。  综合考察国家计生委规统司1992年10月作的“38万人口抽样调查”的结果和1993年国家计生委对河北、湖北等地的抽查结果(见“当前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喜与忧:由几则信息引发的思考”,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计划生育情况》增刊(9)期)以及国家统计局1990~1998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的结果,我们认为,目前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在9左右是合理的估计。就中国的全国平均水平而言,中国的生育率水平不大可能降低并长期保持在西班牙、西德,甚至日本现在这样低的生育率水平。因为即使像美国这样发达的国家,其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仍然为1,而且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和生育率长期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同样会带来许多问题。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中得到一定的启示。比如,人口老化程度过高,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过重等问题。因此,2020年倘若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果真能低到5的低水平,政府则应采取干预政策,抑制总和生育率的进一步下降。  1973~1975年“全国人口三年肿瘤死亡回顾调查”资料表明:当时中国的男性的平均出生预期寿命为6岁,女性为3岁(中国计划生育年鉴 1993)。1982年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时,中国男性的平均出生预期寿命为4岁,女性为4岁,男女合计为9岁(姚新武,尹华 1994)。1985年,国家统计局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则表明,当时中国人口平均出生预期寿为9岁,其中男性为0岁,女性为71.0岁(中国计划生育年鉴 1993)。1998年,中国人口平均出生预期寿命上升到71岁,其中男性为69岁,女性为73岁。目前,中国的平均出生预期寿命已经远远超过了世界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平均出生预期寿命尚有一定的差距。1998年,世界人口平均出生预期寿命为66岁,其中男性为64岁,女性为68岁。不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平均出生预期寿命为61岁,其中男性为59岁,女性为62岁;而发达国家人口平均出生预期寿命为75岁,其中男性为71岁,女性为79岁(PRB 1994)。  从1973~1975年到1982年,中国的平均出生预期寿命提高了近3岁,平均每年提高近5岁。从1982年到1985年的3年间,中国的平均出生预期寿命提高了1岁,平均每年提高33岁左右。而从1985年到1998年的13年间,中国的平均出生预期寿命提高了2岁多,平均每年提高近16岁。毫无疑问,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卫生和营养保健状况的不断改善,中国的平均出生预期寿命还会有所提高。但是,平均出生预期寿命的提高的速度是“边际递减”的,即当平均出生预期寿命较低时,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会使平均出生预期寿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而当平均出生预期寿命较高时,相似的社会经济条件只能使平均出生预期寿命有相对较小幅度的提高,在达到一定阶段后,平均出生预期寿命甚至可能出现停滞不前的状态。中国人口的平均出生预期寿命的提高的历程证明了这一点:从每年提高5岁下降到每年提高33岁,进而又下降到每年提高16岁。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中国人口的人均出生预期寿命会逐渐提高,但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人口粗死亡率会逐渐提高,每年老年人口死亡的绝对数会逐渐增多。目前,中国每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死亡人数为550万左右,而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上升为1130万左右(世界银行 1993)。

人口论提问题及相应的政策人口问题,就我国来说现在的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然后出生性别比失衡。解决对策应该加强宣传,鼓励生育,目前有新的生育政策出来,要加强引导,促进男女平等,性别平衡。

技巧—: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技巧二: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题。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二,就是从作者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只有选题符合作者兴趣和爱好,作者平日所积累的资料才能得以发挥效用,语言应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技巧三:依据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选题。文献资料是支撑、充实论文的基础,同时更能体现论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观点,因而,作者从现有文献资料出发,进行选题和提炼标题,即成为第三大技巧。技巧四:从小从专进行选题。所谓从小从专,即是指软文撰稿者在进行选则和提炼标题时,要从专业出发,从小处入手进行突破,切记全而不专,大而空洞。参考文献格式要规范,严谨,基本要求超过三十篇(工程硕士20)。所有参考文献必须在论文中有引用的地方。所有图形公式都要自己完成,拷贝、复制是不允许的。尽量不要用我或者我们这样的字眼,也就是口语化的东西要杜绝。图形都要有英文的title。页眉需要有下面信息。摘要和目录是专家评审的主要翻阅的地方,一定要让摘要和目录体现所做工作和创新点,所以摘要和目录的编写很重要,往往容易被忽视!表格需要有编号并至于表格的上方,不同于图形的放置于下方。论文的结构一般是背景介绍·研究现状现有算法、技术、手段或方法的缺陷和不足提出的新的算法、协议、方法、技术或手段对自己提出的方法、技术或手段进行实践、分析和比较结论和展望论文撰写时,一定要注意书面语气,不要有口语化的成分,很多同学没有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写的内容过于口语化,应注意!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旱在19 111_纪初,法国、瑞典等发达国家就已开  始了对人曰老龄化的研究。1956年,联合国委托法  国人曰学家撰写少I`出版了久曰老龄化及其社会经  济影响》一书,开始了对人曰老龄化的研究,井将  65岁作为老年人}I的起点。1982年,在联合国嗜  龄问题III_界人会”上,将老年年龄的界限定义为60  岁。目前,国际通用的是以60岁或65岁作为标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  人曰l片该国或地区人曰总数的10%或以上,或一个  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I,片该国或地区人曰总数  的7%或以上,那么,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  社会。  III_纪之交我国进行的第五次人曰并查数据撤  示,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到 3亿人,l片总人}I的   41 %,其中,65岁以上人曰达到8811力一人,ii  总人}I的 96%。依照人曰年龄结构的标准,中国  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的行列。今后一个时期,我  国老年人曰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2004年10月27  口在长沙召开的个国31城市第17次老龄工作联席  会议上,专家预测,个国性的人曰老龄化高峰将在  2030年1,右到来,l1将持续20余年。预计到2020  年,我国老年人}I将增加到 6亿人,到2050年,  达到 4亿人人右,l片总人}I的1/4。我国人曰老龄  化形势口益严峻。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成因  人曰老龄化是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是  侧随经济发展而发展的渐进过程。人曰老龄化是人  曰生育率、夕匕亡率持续卜I洋和平均期望寿命不}析延  长的产物,是一种具有必然性的人曰现象0 1865年,  法国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瑞典是另一个在19 111_纪  末进入人曰老龄化的国家,现在均已进入j n老年  型”国家行列。20 -III_纪中叶以前,人曰老龄化还仅  局限J几欧洲社会,进入20 -I I I_纪70年代,人曰老龄  化冲出欧洲成为个球范围的并遍趋势。从III_界范围  石,老龄化旱现老年人曰规模不断扩人、老年人曰  比重不断上升、老年型国家数m:不断增多、老龄化  社会将成为所有国家的归宿等特征。  20 11 I_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我国人}I的出  生率非常高,除了1960年和1961年以外,出生率  都在30}。以上,生育率最高的1963年竟高达43 %o 0  持续的高出生率使少年儿童人}I,片总人}I比重增  加。山」几战争、自然灾害及医疗条件较差等原因,老  年人}I比重低,属年轻型”国家。20 11 I_纪70年代  末,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率人幅少夏降  低。1975年至1990年间,人曰出生率锐减至   O1。以卜。不断卜降的出生率使少年儿童在总人  曰中所l片的比重减少,而在上一个生育高峰期出生  的人已开始成年,成年人在总人曰中所i片比重越来  越人,这一时期属成年型”国家。20 11 I_纪90年代  以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落实,我国人曰出  生率持续I洋低到14}。以卜,}司时,山J几改l丫·开放后,  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  生事业的发展,使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并遍提高,人  均寿命达到70岁,与发达国家持平。人均寿命的不  断提高使人}I的死亡率持续卜降老年人的绝对数  和相对比例均在增加。2000年人曰并查结果撤示,  个国0} 14岁的少年儿童l片总人}I的 89% , 60  岁以上老年人曰已达到 3亿人,i片总人}I的   41 %,确已进入嗜年型”国家行列。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  老年人曰规模人,发展速少支快,超前」飞社会  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曰l们日_界1/4,老年人}I的总数  居III_界第一位。第五次人曰并查结果撤示,我国人  陆总人}I 126583力一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曰已达  到 3亿人,约l们日_界总数的1/5。另外,我国进入  老龄化的时间迟,但老龄化发展速J支却人人快」飞III:  界平均水平。瑞典老年人}I比重从7%上升至14%  用了85年,法国用了115年,老年人曰发展速少支最  快的口木用了26年。中国人曰老龄化速少支与口木不  相上卜,预计只需要27年。  一般情况卜,经济发展、出生率曰洋和人曰老  龄化三者人致是}司步的。而我国人曰老龄化在经济  发展水平不!气、综合国力不强、人民生活水平还比  较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1000美儿,而发达国家  老龄化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力一美儿)的情况卜  到来,人人超前」飞社会经济的发展。   T现高龄化趋势。1950年,III_界80岁及80  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为1500力一人,l片总人}I的   6%,而中国有 8力一人,ii总人数的 42% ;  2000年,III_界80岁及8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为  6000力一人,l片总人数的 98%,而中国有 4力-  人,l片总人}I的 07%。从1982年至1990年,中  国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年平均增长速l支达到  s%,快」飞60岁及以上老年人}I的增长速l支。1990  年至2010年,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年平均增长  速J支将达到 1 %,快J飞III_界平均 0%和发达国家  平均 0%的水平。  人曰老龄化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平衡。我国人  曰老龄化在时间上分布不平衡,主要分3个阶段:第  一阶段是1990年一2000年,老年人}I的绝对数和  比重都在增长,60岁及以上老年人曰山1990年的  9800力一人增加到2000年的 3亿人,所l片比重山   s9%上升到 41 %,而14岁以卜少年儿童在总  人曰中的比重开始卜降,逐渐山城年型”向嗜  年型”转化。第一阶段是2000年一2026年,我国人  II的老龄化速少支加快,60岁及以上老年人}I将上升  到 s1%,而少年人}I的比重继续卜降到   28?io,这一阶段是我国开始进入超老龄化的阶  段。第三阶段是2026年一2060年,这一阶段是我国  人曰老龄化的严重阶段。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比重  将上升到27% li右,而少年人}i所l片比重卜降到  m?io 右。此后,我国的人}i比例分布将逐渐稳定。  我国人曰老龄化的空间分布不平衡,主要表现  在农村和城市之间、沿海与内陆之间、东中部与酉  部之间的差别很人。东南沿海地区属」飞老龄型,内  陆和酉部偏」飞成年型;城市偏」飞老龄型,乡村偏」飞  成年型。在城乡差异上,我国人曰老龄化的不平衡  性具有两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一方面,山J几城市计  划生育政策得到较好的落实及医疗卫生技术、生活  水平的提!气,使人曰寿命延长,从而表现为人城市  人曰超前老龄化;另一方面,又表现为近年来农村  地区青壮年劳动人曰人m:外流而使农村人曰老龄化  程少夏迅速提高。日前,农村老年人曰数m:庞人,已  l片个国老年人曰总数的 9%。今后,农村地区将  是中国未来人曰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  三、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劳动年龄人曰老化,农村劳动力资源不足。  纵观III_界人曰老龄化国家发展的历史,均出现随着  老年人曰数m:的增加,人曰出生率的曰洋,劳动年  龄人}I所l片比例降低,导致劳动力资源数录不足和  质m:卜降,引致劳动生产率卜降,从而自_接影响到  经济增长。我国也不例外。劳动力自1978年以来以  年均3%了卫右的速少夏增长,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动  力。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加速,劳动年龄人曰数m:将  逐渐减少。日前东南沿海地区已经出现劳动力严重  不足的状况。而日_,老年劳动力较难适应快节奏的  生产活动,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中,不利」几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加之我国实行养老保障制少夏后,  许多老年人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不愿再就  业,这也是劳动力资源不足的原因之一。  老年保障投入增多,农村经济发展投资减  少。日前,我国农村已开始l1-将逐步开展最低生活  保障制少夏、农村医疗保险制少夏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制少夏建设。在给子农村老年人生活上的基木保障的  }d时,也给农村社会带来了巨人的经济负担。  ( 1)老年保障项日越来越多,给国家和地方l}  政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发达国家的老年保障经历  了从洋一项”到套餐”、从摇篮”到坟幕”的  个方位保障,虽然在经济上解决了老年人的后顾之  忧,但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社会开支在国  家和地方总的l}政支出中所ii的比重越来越人,国  家财政不堪重负。  ( 2)过人的社会保障开支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  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使老年人}I的生  活获得了基木的保障,但其庞人的开支分流了农村  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木,影响了农业、农村工业、商  业及服务业的发展投资,甚至影响到农村的教育投  资,使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木减少,发展速少夏放慢,从  而使政府的l}政收入也减少。而政府l}政收入的减  少又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需求,这种恶性循  环将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  家庭规模缩小,l养比重提高,农民个人负  担加重,农业投入受到牵制。山J几我国长期以来一  自_实行计划生育的国策,三曰之家极为并遍。随着  社会的进步,年轻人放弃生育的逐步增多,家庭规  模缩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未来的已婚年轻夫妇在  抚养孩子的卜}J时还需要赡养4} 8个自家的老人  社会义务还未在计算之列。人曰老龄化给农村劳动  人曰带来的巨人压力,不仅引起歧视老人的代际冲  突,而日_这种经济压力又将成为年轻人不愿生育和  少生育的诱因,形成伙曰老龄化一负担加重一人  曰老龄化”的恶性循环,}司时,也影响以家庭承包  经营为主的农民生产投资,从而影响我国农业现代  化的进程。  人曰老龄化对储蓄与消费的影响。人曰老龄  化对增加储蓄将产生相当的减退效果,这主要是山  养老金制少夏的推广引起的。山」几有退体金或社会保  险津贴供给老年人养老的生活费用,导致个人不储  蓄或减少储蓄,使储蓄率卜降。从长期趋势来石,山  」几老年人}I的储蓄水平相对较低,老年人}I的增加  会带来社会总储蓄水平的降低。  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曰消费在消费  市场中所i的份额越来越人,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  老龄者的家庭用品、保健费、医疗费以及交际费等  支出的比例显著提高。随着人曰老龄化的迅速发展,  山」几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老龄者人均消费额随着衰  老而减少,对住宅以及电视机、电冰箱等耐用消费  品及其它高档消费品的需求减少,在某种程少夏上也  会抑制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曰老龄化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老龄  劳动力接受新知识和科学技术比青壮年要慢,对新  兴产业的适应能力较弱,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  革新也受到一定影响。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  进步速少夏加快和竞争口趋激烈的情况卜,劳动人曰  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更显不利。  四、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老年消费水  平,步}动经济增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  会会长熊必俊认为,保障老有所养是老龄化过程中  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国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条件  卜所建立的公平与效率兼顾、基金来源多渠道、城  乡有别的社会养老、家庭养老与社会助老相结合的  多少公次养老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佳选  择。在农村发展老年保障事业的过程中,应坚持现  代社会保障与传统家庭保障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农  民自愿相结合、商业性保险与社会性保险相结合的  原则,以缓解国家和地方l }l政的巨人压力。老年阶  层收入水平提高,会带动消费水平提高,扩人内需,  也会拉动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加老年劳动力的就业  岗位。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资源不足的  问题口益凸显出来。为了维持农村经济的增长速少夏,  应在加速农业机械化进程、减少农业劳动力需求的  }d时,加快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农村产业从劳动  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加快农村第三产业的发  展。一方面,可以解决农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另  一方面,也提高了老年劳动力的择业适应性。  延长退体年龄,减轻社会经济压力。今后一  段时期,我国老年负担系数将不断上升,山2000年  的 15%急速上升到2030年的 35 % ,至2040  年将达到高峰值。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发展,领取退  体金和养老金的人数将不断增加,社会保险、社会  救济和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的支出将不断增加。国  民生产总值中用」几老年人的费用人幅少夏增加,势必  限制社会扩人再生产,影响生产部门的投资和经济  效率的提高,加重国民经济负担。因而,实现养老  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有一:一是制定养老  保险法》,严格禁II提前退体;一是随着人曰预期寿  命的延长,相应延长退体年龄,充分提高老年劳动  力资源的利用率,以减少老年被抚养人曰,使扩人  再生产的积祟基金相对增加。  进一步深化)、‘籍制少夏改革,促进劳动力在地  区之间、产业之间的合理流动。发达国家靠从发展  中国家输入劳动力来解决人曰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  力不足问题,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要解决这  一问题,可以采用劳动力在地区间、产业间的自山  流动办法。为此,应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少夏及)、‘籍制  少夏改革,解决外来人曰在吃、住、子女上学、医疗  保障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促进劳动力在地区间、产  业间的合理流动。  合理开发利用老年劳动力资源。人曰老龄化  在宏观和主导方面是不利」几经济发展的,但老年人  曰不是纯消费者,他们中间仍有一部分人从事经济  活动,劳动经验和知识积祟相对丰富,可以弥补体  力的不足,这在一定程少夏上有助」几经济发展。因而,  应加快发展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知识经济,提高生  产自动化水平,减轻对劳动者体力的需求,创造老  年劳动力再就业的社会环境,鼓励老年劳动力再就  业。}司时,知识经济的发展将导致产业结构和职业  结构的变化,对劳动者智力的需求越来越高。随着  人曰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健康状况逐步改善,也  为老年劳动力的再就业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合理  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将成为减轻人曰老龄化对  经济发展不利影响的重要途径。  caj格式,有错别字,请见凉,如需qq:540124338

人口老龄化研究及对策论文题目有哪些

1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2 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探索3 政府责任视角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研究4 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的比较研究5 “城中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的构建6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管理问题研究7 我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8 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生存保障问题研究9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研究10 论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11 工会组织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作用研究12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13 关于构建我国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研究14 农村土地产权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15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研究16 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17 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研究18 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研究19 基本养老保险逃费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20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区域差异化研究21 河南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22 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风险及其控制23 “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中的企业年金研究24 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25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的影响与对策36 论中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对就业的影响37 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问题研究38 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养老保险制度研究39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与防范机制研究40 中国农村养老资源的需求与供给研究41 构建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障体系研究42 转型条件下中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研究43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索44 民间养老服务机构运行机制和养老保障功能研究45 应对老龄化的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46 养老保障中的政府角色研究47 东亚国家养老保障模式比较研究以及对我国的启示48 新时期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问题研究49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与发展研究50 中国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研究51 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及其运行模式研究52 城镇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初探53 论我国医疗保障事业中的政府责任54 农村新型医疗保障制度及其构建路径研究55 制度边缘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研究56 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研究初探57 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研究58 社会医疗保险费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59 中国社会医疗保险费用控制研究60 我国医疗保险市场上的道德风险及其控制61 社会医疗保险中的医方道德风险问题研究62 河南省医疗保险运行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63 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64 医疗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65 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研究初探66 我国现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及控制对策研究 67 医疗保险费用控制机制研究68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风险管理研究69 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探究70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中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定位研究71 论我国农村社会救助的政府责任72 我国流浪儿童社会救助问题研究73 论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问题研究74 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缺失与对策研究75 城镇弱势群体社会救助问题研究76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社会救助问题研究77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社会救助问题研究78 我国城市反贫困问题研究79 我国城市残疾人社会救助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80 建构城市贫困大学生统一社会救助体系81 构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82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研究83 中国农村社会救助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84 社会弱势群体医疗保障问题研究85 城镇灵活就业问题研究86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87 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研究88 公务员养老保险问题研究89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问题研究90 家庭功能变迁中养老模式的选择91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92 人口迁移中农村养老问题研究93试析我国医疗费用增长过快问题94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刍议95论医疗保险道德风险的防范与管理96论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机制97论城乡一体化的居民医疗保险98论我国工伤保险的预防职能 99论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100论我国社保基金的监管机制101论我国社保基金的运营102医疗保障的政府责任研究103医疗保障的政府投入问题研究104养老保险的政府投入问题研究105论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106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保障107论医疗保障水平的地区差异108 我国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研究109 对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110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111 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制度的思考112 论我国社会保障中政府的责任113 社会保障基金与资本市场互动关系研究114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研究

[1] 郑文峰 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再认识[J] 合作经济与科技 , 2005,(04) [2] 曲海波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人口学原因[J] 人口研究 , 1989, (04) [3] 刘传江 中国人口老龄化前景与对策专家研讨会综述[J] 社会学研究 , 1993, (06) [4] 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三个特点[J] 了望 , 2000,(38) [5] 蒋正华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及对策[J] 求是 , 2005,(06) [6] 王先益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综述[J] 人口学刊 , 1990, (05) [7] 张杰, 张展新 直面中国人口老龄化[J] 中关村 , 2004,(07) [8] 邬沧萍, 徐勤 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和特点的新认识及对战略对策的新思考[J] 中国人口科学 , 1990, (02) [9] 朱忠祥 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其对策[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 2002,(01) [10] 杜寿杰, 张文珂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对策[J] 发展论坛 , 1997,(11) [1] 丁葵桃 浅谈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2000,(04) [2] 崔凤 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J] 新长征 , 1999,(05) [3] 李红 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状况的分析与对策[J] 行政与法 , 1998,(02) [4] 成凤皋 安徽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对策[J] 理论建设 , 1996,(02) [5] 普建中 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J] 创造 , 2000,(07) [6] 刘观海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J] 福州党校学报 , 1996,(01) [7] 郭远发 , 陶立群 我国老龄科学的起步[J] 了望 , 1989, (37) [8] 周彦杰 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J] 前线 , 2001,(06) [9] 刘观海 福州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特点[J] 福州党校学报 , 2005,(02) [10] 杨伟国 人口老龄化挑战欧洲就业[J] 求是 , 2005,(13)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旱在19 111_纪初,法国、瑞典等发达国家就已开  始了对人曰老龄化的研究。1956年,联合国委托法  国人曰学家撰写少I`出版了久曰老龄化及其社会经  济影响》一书,开始了对人曰老龄化的研究,井将  65岁作为老年人}I的起点。1982年,在联合国嗜  龄问题III_界人会”上,将老年年龄的界限定义为60  岁。目前,国际通用的是以60岁或65岁作为标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  人曰l片该国或地区人曰总数的10%或以上,或一个  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I,片该国或地区人曰总数  的7%或以上,那么,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  社会。  III_纪之交我国进行的第五次人曰并查数据撤  示,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到 3亿人,l片总人}I的   41 %,其中,65岁以上人曰达到8811力一人,ii  总人}I的 96%。依照人曰年龄结构的标准,中国  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的行列。今后一个时期,我  国老年人曰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2004年10月27  口在长沙召开的个国31城市第17次老龄工作联席  会议上,专家预测,个国性的人曰老龄化高峰将在  2030年1,右到来,l1将持续20余年。预计到2020  年,我国老年人}I将增加到 6亿人,到2050年,  达到 4亿人人右,l片总人}I的1/4。我国人曰老龄  化形势口益严峻。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成因  人曰老龄化是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是  侧随经济发展而发展的渐进过程。人曰老龄化是人  曰生育率、夕匕亡率持续卜I洋和平均期望寿命不}析延  长的产物,是一种具有必然性的人曰现象0 1865年,  法国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瑞典是另一个在19 111_纪  末进入人曰老龄化的国家,现在均已进入j n老年  型”国家行列。20 -III_纪中叶以前,人曰老龄化还仅  局限J几欧洲社会,进入20 -I I I_纪70年代,人曰老龄  化冲出欧洲成为个球范围的并遍趋势。从III_界范围  石,老龄化旱现老年人曰规模不断扩人、老年人曰  比重不断上升、老年型国家数m:不断增多、老龄化  社会将成为所有国家的归宿等特征。  20 11 I_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我国人}I的出  生率非常高,除了1960年和1961年以外,出生率  都在30}。以上,生育率最高的1963年竟高达43 %o 0  持续的高出生率使少年儿童人}I,片总人}I比重增  加。山」几战争、自然灾害及医疗条件较差等原因,老  年人}I比重低,属年轻型”国家。20 11 I_纪70年代  末,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率人幅少夏降  低。1975年至1990年间,人曰出生率锐减至   O1。以卜。不断卜降的出生率使少年儿童在总人  曰中所l片的比重减少,而在上一个生育高峰期出生  的人已开始成年,成年人在总人曰中所i片比重越来  越人,这一时期属成年型”国家。20 11 I_纪90年代  以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落实,我国人曰出  生率持续I洋低到14}。以卜,}司时,山J几改l丫·开放后,  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  生事业的发展,使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并遍提高,人  均寿命达到70岁,与发达国家持平。人均寿命的不  断提高使人}I的死亡率持续卜降老年人的绝对数  和相对比例均在增加。2000年人曰并查结果撤示,  个国0} 14岁的少年儿童l片总人}I的 89% , 60  岁以上老年人曰已达到 3亿人,i片总人}I的   41 %,确已进入嗜年型”国家行列。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  老年人曰规模人,发展速少支快,超前」飞社会  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曰l们日_界1/4,老年人}I的总数  居III_界第一位。第五次人曰并查结果撤示,我国人  陆总人}I 126583力一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曰已达  到 3亿人,约l们日_界总数的1/5。另外,我国进入  老龄化的时间迟,但老龄化发展速J支却人人快」飞III:  界平均水平。瑞典老年人}I比重从7%上升至14%  用了85年,法国用了115年,老年人曰发展速少支最  快的口木用了26年。中国人曰老龄化速少支与口木不  相上卜,预计只需要27年。  一般情况卜,经济发展、出生率曰洋和人曰老  龄化三者人致是}司步的。而我国人曰老龄化在经济  发展水平不!气、综合国力不强、人民生活水平还比  较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1000美儿,而发达国家  老龄化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力一美儿)的情况卜  到来,人人超前」飞社会经济的发展。   T现高龄化趋势。1950年,III_界80岁及80  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为1500力一人,l片总人}I的   6%,而中国有 8力一人,ii总人数的 42% ;  2000年,III_界80岁及8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为  6000力一人,l片总人数的 98%,而中国有 4力-  人,l片总人}I的 07%。从1982年至1990年,中  国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年平均增长速l支达到  s%,快」飞60岁及以上老年人}I的增长速l支。1990  年至2010年,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年平均增长  速J支将达到 1 %,快J飞III_界平均 0%和发达国家  平均 0%的水平。  人曰老龄化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平衡。我国人  曰老龄化在时间上分布不平衡,主要分3个阶段:第  一阶段是1990年一2000年,老年人}I的绝对数和  比重都在增长,60岁及以上老年人曰山1990年的  9800力一人增加到2000年的 3亿人,所l片比重山   s9%上升到 41 %,而14岁以卜少年儿童在总  人曰中的比重开始卜降,逐渐山城年型”向嗜  年型”转化。第一阶段是2000年一2026年,我国人  II的老龄化速少支加快,60岁及以上老年人}I将上升  到 s1%,而少年人}I的比重继续卜降到   28?io,这一阶段是我国开始进入超老龄化的阶  段。第三阶段是2026年一2060年,这一阶段是我国  人曰老龄化的严重阶段。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比重  将上升到27% li右,而少年人}i所l片比重卜降到  m?io 右。此后,我国的人}i比例分布将逐渐稳定。  我国人曰老龄化的空间分布不平衡,主要表现  在农村和城市之间、沿海与内陆之间、东中部与酉  部之间的差别很人。东南沿海地区属」飞老龄型,内  陆和酉部偏」飞成年型;城市偏」飞老龄型,乡村偏」飞  成年型。在城乡差异上,我国人曰老龄化的不平衡  性具有两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一方面,山J几城市计  划生育政策得到较好的落实及医疗卫生技术、生活  水平的提!气,使人曰寿命延长,从而表现为人城市  人曰超前老龄化;另一方面,又表现为近年来农村  地区青壮年劳动人曰人m:外流而使农村人曰老龄化  程少夏迅速提高。日前,农村老年人曰数m:庞人,已  l片个国老年人曰总数的 9%。今后,农村地区将  是中国未来人曰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  三、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劳动年龄人曰老化,农村劳动力资源不足。  纵观III_界人曰老龄化国家发展的历史,均出现随着  老年人曰数m:的增加,人曰出生率的曰洋,劳动年  龄人}I所l片比例降低,导致劳动力资源数录不足和  质m:卜降,引致劳动生产率卜降,从而自_接影响到  经济增长。我国也不例外。劳动力自1978年以来以  年均3%了卫右的速少夏增长,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动  力。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加速,劳动年龄人曰数m:将  逐渐减少。日前东南沿海地区已经出现劳动力严重  不足的状况。而日_,老年劳动力较难适应快节奏的  生产活动,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中,不利」几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加之我国实行养老保障制少夏后,  许多老年人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不愿再就  业,这也是劳动力资源不足的原因之一。  老年保障投入增多,农村经济发展投资减  少。日前,我国农村已开始l1-将逐步开展最低生活  保障制少夏、农村医疗保险制少夏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制少夏建设。在给子农村老年人生活上的基木保障的  }d时,也给农村社会带来了巨人的经济负担。  ( 1)老年保障项日越来越多,给国家和地方l}  政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发达国家的老年保障经历  了从洋一项”到套餐”、从摇篮”到坟幕”的  个方位保障,虽然在经济上解决了老年人的后顾之  忧,但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社会开支在国  家和地方总的l}政支出中所ii的比重越来越人,国  家财政不堪重负。  ( 2)过人的社会保障开支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  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使老年人}I的生  活获得了基木的保障,但其庞人的开支分流了农村  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木,影响了农业、农村工业、商  业及服务业的发展投资,甚至影响到农村的教育投  资,使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木减少,发展速少夏放慢,从  而使政府的l}政收入也减少。而政府l}政收入的减  少又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需求,这种恶性循  环将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  家庭规模缩小,l养比重提高,农民个人负  担加重,农业投入受到牵制。山J几我国长期以来一  自_实行计划生育的国策,三曰之家极为并遍。随着  社会的进步,年轻人放弃生育的逐步增多,家庭规  模缩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未来的已婚年轻夫妇在  抚养孩子的卜}J时还需要赡养4} 8个自家的老人  社会义务还未在计算之列。人曰老龄化给农村劳动  人曰带来的巨人压力,不仅引起歧视老人的代际冲  突,而日_这种经济压力又将成为年轻人不愿生育和  少生育的诱因,形成伙曰老龄化一负担加重一人  曰老龄化”的恶性循环,}司时,也影响以家庭承包  经营为主的农民生产投资,从而影响我国农业现代  化的进程。  人曰老龄化对储蓄与消费的影响。人曰老龄  化对增加储蓄将产生相当的减退效果,这主要是山  养老金制少夏的推广引起的。山」几有退体金或社会保  险津贴供给老年人养老的生活费用,导致个人不储  蓄或减少储蓄,使储蓄率卜降。从长期趋势来石,山  」几老年人}I的储蓄水平相对较低,老年人}I的增加  会带来社会总储蓄水平的降低。  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曰消费在消费  市场中所i的份额越来越人,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  老龄者的家庭用品、保健费、医疗费以及交际费等  支出的比例显著提高。随着人曰老龄化的迅速发展,  山」几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老龄者人均消费额随着衰  老而减少,对住宅以及电视机、电冰箱等耐用消费  品及其它高档消费品的需求减少,在某种程少夏上也  会抑制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曰老龄化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老龄  劳动力接受新知识和科学技术比青壮年要慢,对新  兴产业的适应能力较弱,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  革新也受到一定影响。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  进步速少夏加快和竞争口趋激烈的情况卜,劳动人曰  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更显不利。  四、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老年消费水  平,步}动经济增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  会会长熊必俊认为,保障老有所养是老龄化过程中  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国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条件  卜所建立的公平与效率兼顾、基金来源多渠道、城  乡有别的社会养老、家庭养老与社会助老相结合的  多少公次养老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佳选  择。在农村发展老年保障事业的过程中,应坚持现  代社会保障与传统家庭保障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农  民自愿相结合、商业性保险与社会性保险相结合的  原则,以缓解国家和地方l }l政的巨人压力。老年阶  层收入水平提高,会带动消费水平提高,扩人内需,  也会拉动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加老年劳动力的就业  岗位。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资源不足的  问题口益凸显出来。为了维持农村经济的增长速少夏,  应在加速农业机械化进程、减少农业劳动力需求的  }d时,加快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农村产业从劳动  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加快农村第三产业的发  展。一方面,可以解决农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另  一方面,也提高了老年劳动力的择业适应性。  延长退体年龄,减轻社会经济压力。今后一  段时期,我国老年负担系数将不断上升,山2000年  的 15%急速上升到2030年的 35 % ,至2040  年将达到高峰值。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发展,领取退  体金和养老金的人数将不断增加,社会保险、社会  救济和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的支出将不断增加。国  民生产总值中用」几老年人的费用人幅少夏增加,势必  限制社会扩人再生产,影响生产部门的投资和经济  效率的提高,加重国民经济负担。因而,实现养老  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有一:一是制定养老  保险法》,严格禁II提前退体;一是随着人曰预期寿  命的延长,相应延长退体年龄,充分提高老年劳动  力资源的利用率,以减少老年被抚养人曰,使扩人  再生产的积祟基金相对增加。  进一步深化)、‘籍制少夏改革,促进劳动力在地  区之间、产业之间的合理流动。发达国家靠从发展  中国家输入劳动力来解决人曰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  力不足问题,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要解决这  一问题,可以采用劳动力在地区间、产业间的自山  流动办法。为此,应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少夏及)、‘籍制  少夏改革,解决外来人曰在吃、住、子女上学、医疗  保障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促进劳动力在地区间、产  业间的合理流动。  合理开发利用老年劳动力资源。人曰老龄化  在宏观和主导方面是不利」几经济发展的,但老年人  曰不是纯消费者,他们中间仍有一部分人从事经济  活动,劳动经验和知识积祟相对丰富,可以弥补体  力的不足,这在一定程少夏上有助」几经济发展。因而,  应加快发展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知识经济,提高生  产自动化水平,减轻对劳动者体力的需求,创造老  年劳动力再就业的社会环境,鼓励老年劳动力再就  业。}司时,知识经济的发展将导致产业结构和职业  结构的变化,对劳动者智力的需求越来越高。随着  人曰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健康状况逐步改善,也  为老年劳动力的再就业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合理  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将成为减轻人曰老龄化对  经济发展不利影响的重要途径。  caj格式,有错别字,请见凉,如需qq:540124338

人口老龄化研究及对策论文题目有哪些类型

中国人口老化问题研究综述(此论文资料,可以参考)  一、引言  人们最初关心中国人口问题主要是关心它的数量问题,因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快速增长的人口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人口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偏重人口数量的控制。这种偏重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即使在今天中国人口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下降到更替水平的情况下,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加之人口发展的惯性,使中国仍面临着巨大的人口数量压力。然而,正当人们讨论如何控制中国的人口数量,为每年新增加的1000多万人口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而担忧时,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也正在悄然地老化。它使中国又面临另一个挑战:人口老化问题。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1998年底,中国的总人口已经达到48亿,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7%左右。与其他已经成为老年型国家的人口老化历程相比,中国的人口老化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人口老化速度和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增长快;二是人口老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而提前出现。以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为基础按中位方案所进行的中国人口预测的结果表明,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正在迅速地老化,年龄结构正在由成年型转变为老年型,但各个时期的老化速度有很大的差异。中国的人口老化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0~2000年,中国人口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第二阶段为2000~2020年,这时中国将变成典型的老年型人口的国家;第三阶段为2020~2050年,这一阶段将是中国人口老化的严重阶段。令人担忧的是,在中国人口总体老化的同时,老年人口内部也在不断老化。据人口学家预测,下世纪上半叶高龄老人每年平均增长速度是51‰,而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9‰,总人口在达到峰值前每年平均增长速度可能只有7‰。毫无疑问,高龄老人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人群,而老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高龄老人,因为大多数60~70岁的老年人尚有生活自理能力,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需要照料,带病生存甚至卧床不起的概率最高。庞大的“中老年”和“老老年”人口无疑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如果分地区考察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问题,这一问题则更为迫切。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总的格局是农村地区快于城市地区,汉族地区快于少数民族地区,东部地区快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到1998年底,已经有近一半的省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本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或基本接近10%,率先成为中国首批老年型省区。从中国人口老化的地区差异上看,中国人口目前已经自东向西开始老化,而且速度将越来越快,在不久的将来,这一“灰色浪潮”就将席卷全国。从这一点上看,中国的人口并非到2000年前后才突然地成为老年型人口,老年人口问题也并非到下个世纪的某一天才突然严重起来。人口老化本身是个动态的过程,它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是动态的。就中国的整体情况而言,目前人口老化的社会经济影响还没有显性化,但就局部地区的情况而言,形势已经相当严峻。如1993年上海人口开始负增长,目前上海最主要的人口问题并非生育水平问题,人们更关心的是人口结构问题,尤其是人口的老化问题。  正如人们关心人口数量一样,人们之所以关心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出自对人口与发展之间关系的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人们考虑的主要是人口总量变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而对人口结构特别是年龄结构的变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口老化的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比人口总量变动对发展的影响更大,因为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同人口数量的增长一样,会给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远比人口数量的增长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要复杂得多。如果我们只考察人口总量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将所有不同年龄的人都视为具有相同特征的“同质”的人,这样的考察方法会抹煞不同年龄的人不同的社会经济含义。事实上,不同年龄的人具有不同的社会经济特征,是“异质”的人。中国目前约有2亿老年人口和2亿未成年人口,从数量上看,同作为消费人口的老年人口和未成年人口,二者的负担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但如果我们考虑到这两个不同年龄组的不同的社会经济特征,我们就会发现,老年人口和未成年人口并不是简单的1:3的关系,中国赡养其目前的1亿老年人口也并不一定比抚养其3亿未成年人口简单。因此,考察年龄-  结构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研究,它会使我们能更准确地把握人口变动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世界及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正在老化的事实,要求人口学界、经济学界和社会学界对人口老化的原因、过程、特征、社会经济后果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扎实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寻求解决人口老化所带来的后果问题的对策。国外对人口老化问题的大量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56年,联合国出版的《人口老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总结了以往对人口老化问题研究的成果,标志着对人口老化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此后,由于西方国家人口老化问题日益严重,加之人口理论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进步,使人口老化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有关人口老化问题的文献也在不断地丰富。 同国外关于人口老化的研究相比,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更晚,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复兴是从70年代末期才开始,当时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才刚刚进入成年型,人们关注的重点不在人口老化上,即人口老化问题不是人口学领域优先考虑的课题。只是随着中国人口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和人口老化速度加快的客观事实才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心人口老化问题。  近几年来,中国很多部门和机构对人口老化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积累了一批文献和数据。然而,当我们仔细回顾这些数据和文献后,我们会发现,对中国人口老化问题的研究目前多偏重于考察人口老化的人口学效应和社会学效应,也就是说对中国人口老化的现状、特征、原因、过程,以及人口老化的人口学和社会学的后果的论述较多。但弱点是,对现实情况的描述多,而理论上的创新少。  随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这一不可避免的客观现实的到来,对人口老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搞清这种关系对于制定中国下一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阶段的中国来说,正确认识中国人口老化发生的原因、运动的过程、发展的趋势以及将会产生的社会经济后果至关重要。中国在制定下一世纪的产业政策、分配政策、交换政策、消费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时,必须考虑到未来中国人口老化的客观事实。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全面、稳定、协调、健康地发展。  二、几个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年龄界线  “老年人”是指达到或超过老年年龄界线的人,这里的关键在于老年年龄界线,因为确定这一界线是统计老年人口的前提条件。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老年年龄界线的定义是不同的。1900年桑巴德在其《人口年龄分类和死亡率研究》一书中将人口按年龄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实际上,他是将50岁作为老年年龄的下线;1956年,联合国发表的《人口老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中将65岁定义为老年年龄的下线;而1982年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老龄问题大会”又将老年年龄界线定义为60岁。国际上之所以将老年年龄界线从1956年的65岁增改为60岁,这是因为1956年联合国发表的报告主要是针对发达国家出现的人口老化问题,而当时发展中国家还谈不上人口老化问题,将65岁定义为老年年龄界线是根据当时发达国家人均预期寿命的情况而设定的。而到了80年代初,人口老化已经不仅是发达国家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同样面临人口老化问题,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比发达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低得多。因此,考虑到全世界的人均预期寿命的情况,将老年年龄的界线定义为60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们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老年年龄的标准应是不断变化的。一般说来,发达国家老年年龄的起点应高于发展中国家老年年龄的起点。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尽管人均预期寿命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但还是比发达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水平低很多,因此,将60岁作为中国老年年龄的界线是合理的选择。  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未成年人的年龄界线也是不同的,界线范围在15~20岁不等。一般说来,发达国家未成年人的年龄界线高于发展中国家未成年人的年龄界线。国际上一般将15岁定义为未成年人界线,即0~14岁的人口均为未成年人口。  在给出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年龄界线后,我们就很容易确定成年人的年龄界线了,即成年人的年龄界线是15~59岁。 (二)人口年龄结构的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的划分  同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年龄界线的定义一样,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划分也是因时期和地区而有所不同的。1956年,在联合国发表的《人口老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中,将人口年龄结构的类型划分如下: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 65岁及以上  老年人口的比例 4%以下 4%~7% 7%以上  而后,随着世界人口特别是发达国家人口的进一步老化,国外又提出一些新的划分方法。例如,1975年美国人口咨询局的划分方法如下:  年龄结构类型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0~14岁人口 40%以上 30%~40% 30%以下 65岁及以上人口 5% 以下 5%~10% 10%以上  老少比 15%以下 15%~30% 30%以上  年龄中位数 20岁以下 20~30岁 30岁以上  而1982年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老龄问题大会”将老年年龄界线定义为60岁后,各国又采用了如下的划分方法: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  60岁及60岁以  上老年人口的比例 5%以下 5-10% 10%以上  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的划分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们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特别是随着老年年龄标准的不断变化,对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划分也是要相应改变的。一般说来,对老年型人口的定义通常以60及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在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在7%以上的人口称为老年型人口。 (三)人口老化和人口老化问题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来说,由于人口的出生、死亡和迁移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人口的年龄结构是在不断变化的,即未成年人口、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构成是不断变化的。在总人口中,如果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而其他年龄组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我们就称这一动态过程为人口老化;反之,如果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而其他年龄组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我们就称这一动态过程为人口年轻化。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人口可能出现老化,也可能出现年轻化,人口的老化与年轻化是可逆的;而对个人来说,从他或她一出生就开始进入了老化的过程,这是不可逆的。 人口老化问题是指在总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而其他年龄组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的动态过程给社会经济带来的调整问题。由于在人口老化的过程中,各个年龄组的人口都在发生变动,所以人口老化问题不仅有老年人口给社会经济带来的调整问题,而且有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给社会经济带来的调整问题,而老年人口问题是指老年人口这一特殊的群体给社会经济带来的问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不论是老龄化还是年轻化,都会存在老年人口问题,即存在老年人口问题不一定存在人口老化问题,而存在人口老化问题则一定存在老年人口问题。 三、关于人口老化研究的主要观点综述  国外早期对于人口老化问题的研究多数是对老年人口特征的探讨,主要是回答老年人口面临的实际问题。然而,对实际问题的研究离不开一些基本的理论假设。不同的学者在特定的条件下提出不同的理论假设,而这些理论假设又为后人所演变发展,进而形成了一些人口老化理论。 国外对人口老化问题的大量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56年,联合国出版的《人口老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总结了以往对人口老化问题研究的成果,标志着对人口老化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此后,由于西方国家人口老化问题日益严重,加之人口理论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进步,使人口老化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人口老化问题的文献也在不断地丰富。1969年,在二十四届联大上,马耳他率先提出了老龄问题,呼吁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关注老年人口迅速增长的趋势及随之出现的一些问题。  国外关于人口老化问题的研究和老年事业的经验为研究中国人口老化问题提供了借鉴的成果。但中国的人口有其自己的特殊性,中国人口老化问题的背景既有别于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更与发达国家的情况不同。因此,国外的经验虽然可以借鉴,但终究难以适应中国的国情。我们的问题要靠我们自己去解决,中国人口老化的科学研究要靠我们自己去探索。  1982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老龄问题世界大会揭开了中国的老年事业的序幕。随着中国人口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和人口老化速度加起快的客观事实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心人口老化问题。近些年来,中国相关部门和机构对人口老化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积累了一批文献和数据。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北京大学人口所张纯元主编的《中国老年人口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田雪原等主编的《中国老年人口》、《中国老年人口经济》、《中国老年人口社会》、吉林大学人口研究所曲海波的《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武汉大学人口所徐云鹏等主编的《人口老化和老年人口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熊必俊主编的《老年学与老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杜鹏的《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研究》、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于学军的《中国人口老化的经济学研究》,复旦大学王爱珠的《老年经济学》,天津学者的《1988年中国九大城市老年人状况抽样调查》和上海学者的《上海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这些著作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人口老化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此外,大量的有关调查数据为人口老化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如中国社会科学人口所组织的“中国1987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1992年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组织的“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调查数据”等。所有这些文献和数据都为进一步研究中国人口老化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关于下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老化趋势的预测  人口老化的理论和实际证明,人口老化的速度和程度主要取决于人口的生育水平和死亡水平,但在人口老化的不同阶段,生育水平和死亡水平对人口老化的作用是不同的。在人口老化的前期,生育水平占主导作用;而在人口老化的后期,死亡水平占主导作用。无论如何,生育水平和死亡水平是人口预测的两个最重要的参数。基于中国70年代和80年代生育水平下降的趋势,当初人们在进行人口预测时,普遍倾向于中国人口生育水平会急速下降的乐观估计,估计到2000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会下降到8,甚至于5的低水平。很普遍的一种预测方案的参数假定是:总和生育率从1981年的63到2000年的8,随后不变直到2050年;人口平均出生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88岁上升到2050年的20岁。事实上,近年来, 中国的生育率并未沿70年代末的趋势继续大幅度地下降,而是在80年代出现了波动徘徊的局面。1980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曾下降到24的较低水平,而后回升到1982年的86的较高水平;1985年再度下降到20,1987年又回升到59;1987年以后至今,总和生育率的下降的速度较快。对国家计生委规统司1992年10月进行的“38万人口抽样调查”的结果,国内外争议较大,大多数人认为此结果偏低,极少数人则认为实际的结果可能会更低。人们对目前总和生育率的水平众说纷纭,低的低到3左右,高的高到3左右。因此,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际工作部门对此莫衷一是,无所适从,给人口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也造成了学术界的混乱。  综合考察国家计生委规统司1992年10月作的“38万人口抽样调查”的结果和1993年国家计生委对河北、湖北等地的抽查结果(见“当前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喜与忧:由几则信息引发的思考”,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计划生育情况》增刊(9)期)以及国家统计局1990~1998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的结果,我们认为,目前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在9左右是合理的估计。就中国的全国平均水平而言,中国的生育率水平不大可能降低并长期保持在西班牙、西德,甚至日本现在这样低的生育率水平。因为即使像美国这样发达的国家,其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仍然为1,而且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和生育率长期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同样会带来许多问题。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中得到一定的启示。比如,人口老化程度过高,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过重等问题。因此,2020年倘若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果真能低到5的低水平,政府则应采取干预政策,抑制总和生育率的进一步下降。  1973~1975年“全国人口三年肿瘤死亡回顾调查”资料表明:当时中国的男性的平均出生预期寿命为6岁,女性为3岁(中国计划生育年鉴 1993)。1982年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时,中国男性的平均出生预期寿命为4岁,女性为4岁,男女合计为9岁(姚新武,尹华 1994)。1985年,国家统计局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则表明,当时中国人口平均出生预期寿为9岁,其中男性为0岁,女性为71.0岁(中国计划生育年鉴 1993)。1998年,中国人口平均出生预期寿命上升到71岁,其中男性为69岁,女性为73岁。目前,中国的平均出生预期寿命已经远远超过了世界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平均出生预期寿命尚有一定的差距。1998年,世界人口平均出生预期寿命为66岁,其中男性为64岁,女性为68岁。不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平均出生预期寿命为61岁,其中男性为59岁,女性为62岁;而发达国家人口平均出生预期寿命为75岁,其中男性为71岁,女性为79岁(PRB 1994)。  从1973~1975年到1982年,中国的平均出生预期寿命提高了近3岁,平均每年提高近5岁。从1982年到1985年的3年间,中国的平均出生预期寿命提高了1岁,平均每年提高33岁左右。而从1985年到1998年的13年间,中国的平均出生预期寿命提高了2岁多,平均每年提高近16岁。毫无疑问,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卫生和营养保健状况的不断改善,中国的平均出生预期寿命还会有所提高。但是,平均出生预期寿命的提高的速度是“边际递减”的,即当平均出生预期寿命较低时,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会使平均出生预期寿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而当平均出生预期寿命较高时,相似的社会经济条件只能使平均出生预期寿命有相对较小幅度的提高,在达到一定阶段后,平均出生预期寿命甚至可能出现停滞不前的状态。中国人口的平均出生预期寿命的提高的历程证明了这一点:从每年提高5岁下降到每年提高33岁,进而又下降到每年提高16岁。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中国人口的人均出生预期寿命会逐渐提高,但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人口粗死亡率会逐渐提高,每年老年人口死亡的绝对数会逐渐增多。目前,中国每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死亡人数为550万左右,而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上升为1130万左右(世界银行 1993)。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旱在19 111_纪初,法国、瑞典等发达国家就已开  始了对人曰老龄化的研究。1956年,联合国委托法  国人曰学家撰写少I`出版了久曰老龄化及其社会经  济影响》一书,开始了对人曰老龄化的研究,井将  65岁作为老年人}I的起点。1982年,在联合国嗜  龄问题III_界人会”上,将老年年龄的界限定义为60  岁。目前,国际通用的是以60岁或65岁作为标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  人曰l片该国或地区人曰总数的10%或以上,或一个  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I,片该国或地区人曰总数  的7%或以上,那么,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  社会。  III_纪之交我国进行的第五次人曰并查数据撤  示,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到 3亿人,l片总人}I的   41 %,其中,65岁以上人曰达到8811力一人,ii  总人}I的 96%。依照人曰年龄结构的标准,中国  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的行列。今后一个时期,我  国老年人曰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2004年10月27  口在长沙召开的个国31城市第17次老龄工作联席  会议上,专家预测,个国性的人曰老龄化高峰将在  2030年1,右到来,l1将持续20余年。预计到2020  年,我国老年人}I将增加到 6亿人,到2050年,  达到 4亿人人右,l片总人}I的1/4。我国人曰老龄  化形势口益严峻。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成因  人曰老龄化是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是  侧随经济发展而发展的渐进过程。人曰老龄化是人  曰生育率、夕匕亡率持续卜I洋和平均期望寿命不}析延  长的产物,是一种具有必然性的人曰现象0 1865年,  法国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瑞典是另一个在19 111_纪  末进入人曰老龄化的国家,现在均已进入j n老年  型”国家行列。20 -III_纪中叶以前,人曰老龄化还仅  局限J几欧洲社会,进入20 -I I I_纪70年代,人曰老龄  化冲出欧洲成为个球范围的并遍趋势。从III_界范围  石,老龄化旱现老年人曰规模不断扩人、老年人曰  比重不断上升、老年型国家数m:不断增多、老龄化  社会将成为所有国家的归宿等特征。  20 11 I_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我国人}I的出  生率非常高,除了1960年和1961年以外,出生率  都在30}。以上,生育率最高的1963年竟高达43 %o 0  持续的高出生率使少年儿童人}I,片总人}I比重增  加。山」几战争、自然灾害及医疗条件较差等原因,老  年人}I比重低,属年轻型”国家。20 11 I_纪70年代  末,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率人幅少夏降  低。1975年至1990年间,人曰出生率锐减至   O1。以卜。不断卜降的出生率使少年儿童在总人  曰中所l片的比重减少,而在上一个生育高峰期出生  的人已开始成年,成年人在总人曰中所i片比重越来  越人,这一时期属成年型”国家。20 11 I_纪90年代  以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落实,我国人曰出  生率持续I洋低到14}。以卜,}司时,山J几改l丫·开放后,  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  生事业的发展,使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并遍提高,人  均寿命达到70岁,与发达国家持平。人均寿命的不  断提高使人}I的死亡率持续卜降老年人的绝对数  和相对比例均在增加。2000年人曰并查结果撤示,  个国0} 14岁的少年儿童l片总人}I的 89% , 60  岁以上老年人曰已达到 3亿人,i片总人}I的   41 %,确已进入嗜年型”国家行列。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  老年人曰规模人,发展速少支快,超前」飞社会  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曰l们日_界1/4,老年人}I的总数  居III_界第一位。第五次人曰并查结果撤示,我国人  陆总人}I 126583力一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曰已达  到 3亿人,约l们日_界总数的1/5。另外,我国进入  老龄化的时间迟,但老龄化发展速J支却人人快」飞III:  界平均水平。瑞典老年人}I比重从7%上升至14%  用了85年,法国用了115年,老年人曰发展速少支最  快的口木用了26年。中国人曰老龄化速少支与口木不  相上卜,预计只需要27年。  一般情况卜,经济发展、出生率曰洋和人曰老  龄化三者人致是}司步的。而我国人曰老龄化在经济  发展水平不!气、综合国力不强、人民生活水平还比  较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1000美儿,而发达国家  老龄化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力一美儿)的情况卜  到来,人人超前」飞社会经济的发展。   T现高龄化趋势。1950年,III_界80岁及80  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为1500力一人,l片总人}I的   6%,而中国有 8力一人,ii总人数的 42% ;  2000年,III_界80岁及8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为  6000力一人,l片总人数的 98%,而中国有 4力-  人,l片总人}I的 07%。从1982年至1990年,中  国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年平均增长速l支达到  s%,快」飞60岁及以上老年人}I的增长速l支。1990  年至2010年,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年平均增长  速J支将达到 1 %,快J飞III_界平均 0%和发达国家  平均 0%的水平。  人曰老龄化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平衡。我国人  曰老龄化在时间上分布不平衡,主要分3个阶段:第  一阶段是1990年一2000年,老年人}I的绝对数和  比重都在增长,60岁及以上老年人曰山1990年的  9800力一人增加到2000年的 3亿人,所l片比重山   s9%上升到 41 %,而14岁以卜少年儿童在总  人曰中的比重开始卜降,逐渐山城年型”向嗜  年型”转化。第一阶段是2000年一2026年,我国人  II的老龄化速少支加快,60岁及以上老年人}I将上升  到 s1%,而少年人}I的比重继续卜降到   28?io,这一阶段是我国开始进入超老龄化的阶  段。第三阶段是2026年一2060年,这一阶段是我国  人曰老龄化的严重阶段。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比重  将上升到27% li右,而少年人}i所l片比重卜降到  m?io 右。此后,我国的人}i比例分布将逐渐稳定。  我国人曰老龄化的空间分布不平衡,主要表现  在农村和城市之间、沿海与内陆之间、东中部与酉  部之间的差别很人。东南沿海地区属」飞老龄型,内  陆和酉部偏」飞成年型;城市偏」飞老龄型,乡村偏」飞  成年型。在城乡差异上,我国人曰老龄化的不平衡  性具有两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一方面,山J几城市计  划生育政策得到较好的落实及医疗卫生技术、生活  水平的提!气,使人曰寿命延长,从而表现为人城市  人曰超前老龄化;另一方面,又表现为近年来农村  地区青壮年劳动人曰人m:外流而使农村人曰老龄化  程少夏迅速提高。日前,农村老年人曰数m:庞人,已  l片个国老年人曰总数的 9%。今后,农村地区将  是中国未来人曰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  三、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劳动年龄人曰老化,农村劳动力资源不足。  纵观III_界人曰老龄化国家发展的历史,均出现随着  老年人曰数m:的增加,人曰出生率的曰洋,劳动年  龄人}I所l片比例降低,导致劳动力资源数录不足和  质m:卜降,引致劳动生产率卜降,从而自_接影响到  经济增长。我国也不例外。劳动力自1978年以来以  年均3%了卫右的速少夏增长,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动  力。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加速,劳动年龄人曰数m:将  逐渐减少。日前东南沿海地区已经出现劳动力严重  不足的状况。而日_,老年劳动力较难适应快节奏的  生产活动,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中,不利」几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加之我国实行养老保障制少夏后,  许多老年人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不愿再就  业,这也是劳动力资源不足的原因之一。  老年保障投入增多,农村经济发展投资减  少。日前,我国农村已开始l1-将逐步开展最低生活  保障制少夏、农村医疗保险制少夏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制少夏建设。在给子农村老年人生活上的基木保障的  }d时,也给农村社会带来了巨人的经济负担。  ( 1)老年保障项日越来越多,给国家和地方l}  政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发达国家的老年保障经历  了从洋一项”到套餐”、从摇篮”到坟幕”的  个方位保障,虽然在经济上解决了老年人的后顾之  忧,但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社会开支在国  家和地方总的l}政支出中所ii的比重越来越人,国  家财政不堪重负。  ( 2)过人的社会保障开支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  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使老年人}I的生  活获得了基木的保障,但其庞人的开支分流了农村  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木,影响了农业、农村工业、商  业及服务业的发展投资,甚至影响到农村的教育投  资,使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木减少,发展速少夏放慢,从  而使政府的l}政收入也减少。而政府l}政收入的减  少又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需求,这种恶性循  环将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  家庭规模缩小,l养比重提高,农民个人负  担加重,农业投入受到牵制。山J几我国长期以来一  自_实行计划生育的国策,三曰之家极为并遍。随着  社会的进步,年轻人放弃生育的逐步增多,家庭规  模缩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未来的已婚年轻夫妇在  抚养孩子的卜}J时还需要赡养4} 8个自家的老人  社会义务还未在计算之列。人曰老龄化给农村劳动  人曰带来的巨人压力,不仅引起歧视老人的代际冲  突,而日_这种经济压力又将成为年轻人不愿生育和  少生育的诱因,形成伙曰老龄化一负担加重一人  曰老龄化”的恶性循环,}司时,也影响以家庭承包  经营为主的农民生产投资,从而影响我国农业现代  化的进程。  人曰老龄化对储蓄与消费的影响。人曰老龄  化对增加储蓄将产生相当的减退效果,这主要是山  养老金制少夏的推广引起的。山」几有退体金或社会保  险津贴供给老年人养老的生活费用,导致个人不储  蓄或减少储蓄,使储蓄率卜降。从长期趋势来石,山  」几老年人}I的储蓄水平相对较低,老年人}I的增加  会带来社会总储蓄水平的降低。  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曰消费在消费  市场中所i的份额越来越人,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  老龄者的家庭用品、保健费、医疗费以及交际费等  支出的比例显著提高。随着人曰老龄化的迅速发展,  山」几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老龄者人均消费额随着衰  老而减少,对住宅以及电视机、电冰箱等耐用消费  品及其它高档消费品的需求减少,在某种程少夏上也  会抑制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曰老龄化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老龄  劳动力接受新知识和科学技术比青壮年要慢,对新  兴产业的适应能力较弱,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  革新也受到一定影响。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  进步速少夏加快和竞争口趋激烈的情况卜,劳动人曰  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更显不利。  四、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老年消费水  平,步}动经济增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  会会长熊必俊认为,保障老有所养是老龄化过程中  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国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条件  卜所建立的公平与效率兼顾、基金来源多渠道、城  乡有别的社会养老、家庭养老与社会助老相结合的  多少公次养老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佳选  择。在农村发展老年保障事业的过程中,应坚持现  代社会保障与传统家庭保障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农  民自愿相结合、商业性保险与社会性保险相结合的  原则,以缓解国家和地方l }l政的巨人压力。老年阶  层收入水平提高,会带动消费水平提高,扩人内需,  也会拉动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加老年劳动力的就业  岗位。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资源不足的  问题口益凸显出来。为了维持农村经济的增长速少夏,  应在加速农业机械化进程、减少农业劳动力需求的  }d时,加快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农村产业从劳动  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加快农村第三产业的发  展。一方面,可以解决农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另  一方面,也提高了老年劳动力的择业适应性。  延长退体年龄,减轻社会经济压力。今后一  段时期,我国老年负担系数将不断上升,山2000年  的 15%急速上升到2030年的 35 % ,至2040  年将达到高峰值。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发展,领取退  体金和养老金的人数将不断增加,社会保险、社会  救济和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的支出将不断增加。国  民生产总值中用」几老年人的费用人幅少夏增加,势必  限制社会扩人再生产,影响生产部门的投资和经济  效率的提高,加重国民经济负担。因而,实现养老  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有一:一是制定养老  保险法》,严格禁II提前退体;一是随着人曰预期寿  命的延长,相应延长退体年龄,充分提高老年劳动  力资源的利用率,以减少老年被抚养人曰,使扩人  再生产的积祟基金相对增加。  进一步深化)、‘籍制少夏改革,促进劳动力在地  区之间、产业之间的合理流动。发达国家靠从发展  中国家输入劳动力来解决人曰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  力不足问题,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要解决这  一问题,可以采用劳动力在地区间、产业间的自山  流动办法。为此,应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少夏及)、‘籍制  少夏改革,解决外来人曰在吃、住、子女上学、医疗  保障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促进劳动力在地区间、产  业间的合理流动。  合理开发利用老年劳动力资源。人曰老龄化  在宏观和主导方面是不利」几经济发展的,但老年人  曰不是纯消费者,他们中间仍有一部分人从事经济  活动,劳动经验和知识积祟相对丰富,可以弥补体  力的不足,这在一定程少夏上有助」几经济发展。因而,  应加快发展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知识经济,提高生  产自动化水平,减轻对劳动者体力的需求,创造老  年劳动力再就业的社会环境,鼓励老年劳动力再就  业。}司时,知识经济的发展将导致产业结构和职业  结构的变化,对劳动者智力的需求越来越高。随着  人曰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健康状况逐步改善,也  为老年劳动力的再就业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合理  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将成为减轻人曰老龄化对  经济发展不利影响的重要途径。  caj格式,有错别字,请见凉,如需qq:540124338

人口问题及相应政策论文写作的时候,应该通过人口的一些结构性的问题,男女比例,以及根据这一特性国家采取的政策来写。

针对人口问题的政策及其效果人口问题及相应政策针对人口问题应做出的政策调整

人口老龄化研究及对策论文题目怎么写

中国人口老化问题研究综述(此论文资料,可以参考)  一、引言  人们最初关心中国人口问题主要是关心它的数量问题,因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快速增长的人口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人口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偏重人口数量的控制。这种偏重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即使在今天中国人口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下降到更替水平的情况下,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加之人口发展的惯性,使中国仍面临着巨大的人口数量压力。然而,正当人们讨论如何控制中国的人口数量,为每年新增加的1000多万人口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而担忧时,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也正在悄然地老化。它使中国又面临另一个挑战:人口老化问题。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1998年底,中国的总人口已经达到48亿,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7%左右。与其他已经成为老年型国家的人口老化历程相比,中国的人口老化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人口老化速度和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增长快;二是人口老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而提前出现。以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为基础按中位方案所进行的中国人口预测的结果表明,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正在迅速地老化,年龄结构正在由成年型转变为老年型,但各个时期的老化速度有很大的差异。中国的人口老化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0~2000年,中国人口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第二阶段为2000~2020年,这时中国将变成典型的老年型人口的国家;第三阶段为2020~2050年,这一阶段将是中国人口老化的严重阶段。令人担忧的是,在中国人口总体老化的同时,老年人口内部也在不断老化。据人口学家预测,下世纪上半叶高龄老人每年平均增长速度是51‰,而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9‰,总人口在达到峰值前每年平均增长速度可能只有7‰。毫无疑问,高龄老人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人群,而老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高龄老人,因为大多数60~70岁的老年人尚有生活自理能力,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需要照料,带病生存甚至卧床不起的概率最高。庞大的“中老年”和“老老年”人口无疑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如果分地区考察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问题,这一问题则更为迫切。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总的格局是农村地区快于城市地区,汉族地区快于少数民族地区,东部地区快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到1998年底,已经有近一半的省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本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或基本接近10%,率先成为中国首批老年型省区。从中国人口老化的地区差异上看,中国人口目前已经自东向西开始老化,而且速度将越来越快,在不久的将来,这一“灰色浪潮”就将席卷全国。从这一点上看,中国的人口并非到2000年前后才突然地成为老年型人口,老年人口问题也并非到下个世纪的某一天才突然严重起来。人口老化本身是个动态的过程,它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是动态的。就中国的整体情况而言,目前人口老化的社会经济影响还没有显性化,但就局部地区的情况而言,形势已经相当严峻。如1993年上海人口开始负增长,目前上海最主要的人口问题并非生育水平问题,人们更关心的是人口结构问题,尤其是人口的老化问题。  正如人们关心人口数量一样,人们之所以关心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出自对人口与发展之间关系的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人们考虑的主要是人口总量变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而对人口结构特别是年龄结构的变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口老化的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比人口总量变动对发展的影响更大,因为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同人口数量的增长一样,会给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远比人口数量的增长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要复杂得多。如果我们只考察人口总量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将所有不同年龄的人都视为具有相同特征的“同质”的人,这样的考察方法会抹煞不同年龄的人不同的社会经济含义。事实上,不同年龄的人具有不同的社会经济特征,是“异质”的人。中国目前约有2亿老年人口和2亿未成年人口,从数量上看,同作为消费人口的老年人口和未成年人口,二者的负担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但如果我们考虑到这两个不同年龄组的不同的社会经济特征,我们就会发现,老年人口和未成年人口并不是简单的1:3的关系,中国赡养其目前的1亿老年人口也并不一定比抚养其3亿未成年人口简单。因此,考察年龄-  结构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研究,它会使我们能更准确地把握人口变动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世界及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正在老化的事实,要求人口学界、经济学界和社会学界对人口老化的原因、过程、特征、社会经济后果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扎实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寻求解决人口老化所带来的后果问题的对策。国外对人口老化问题的大量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56年,联合国出版的《人口老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总结了以往对人口老化问题研究的成果,标志着对人口老化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此后,由于西方国家人口老化问题日益严重,加之人口理论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进步,使人口老化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有关人口老化问题的文献也在不断地丰富。 同国外关于人口老化的研究相比,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更晚,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复兴是从70年代末期才开始,当时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才刚刚进入成年型,人们关注的重点不在人口老化上,即人口老化问题不是人口学领域优先考虑的课题。只是随着中国人口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和人口老化速度加快的客观事实才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心人口老化问题。  近几年来,中国很多部门和机构对人口老化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积累了一批文献和数据。然而,当我们仔细回顾这些数据和文献后,我们会发现,对中国人口老化问题的研究目前多偏重于考察人口老化的人口学效应和社会学效应,也就是说对中国人口老化的现状、特征、原因、过程,以及人口老化的人口学和社会学的后果的论述较多。但弱点是,对现实情况的描述多,而理论上的创新少。  随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这一不可避免的客观现实的到来,对人口老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搞清这种关系对于制定中国下一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阶段的中国来说,正确认识中国人口老化发生的原因、运动的过程、发展的趋势以及将会产生的社会经济后果至关重要。中国在制定下一世纪的产业政策、分配政策、交换政策、消费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时,必须考虑到未来中国人口老化的客观事实。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全面、稳定、协调、健康地发展。  二、几个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年龄界线  “老年人”是指达到或超过老年年龄界线的人,这里的关键在于老年年龄界线,因为确定这一界线是统计老年人口的前提条件。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老年年龄界线的定义是不同的。1900年桑巴德在其《人口年龄分类和死亡率研究》一书中将人口按年龄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实际上,他是将50岁作为老年年龄的下线;1956年,联合国发表的《人口老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中将65岁定义为老年年龄的下线;而1982年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老龄问题大会”又将老年年龄界线定义为60岁。国际上之所以将老年年龄界线从1956年的65岁增改为60岁,这是因为1956年联合国发表的报告主要是针对发达国家出现的人口老化问题,而当时发展中国家还谈不上人口老化问题,将65岁定义为老年年龄界线是根据当时发达国家人均预期寿命的情况而设定的。而到了80年代初,人口老化已经不仅是发达国家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同样面临人口老化问题,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比发达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低得多。因此,考虑到全世界的人均预期寿命的情况,将老年年龄的界线定义为60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们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老年年龄的标准应是不断变化的。一般说来,发达国家老年年龄的起点应高于发展中国家老年年龄的起点。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尽管人均预期寿命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但还是比发达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水平低很多,因此,将60岁作为中国老年年龄的界线是合理的选择。  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未成年人的年龄界线也是不同的,界线范围在15~20岁不等。一般说来,发达国家未成年人的年龄界线高于发展中国家未成年人的年龄界线。国际上一般将15岁定义为未成年人界线,即0~14岁的人口均为未成年人口。  在给出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年龄界线后,我们就很容易确定成年人的年龄界线了,即成年人的年龄界线是15~59岁。 (二)人口年龄结构的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的划分  同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年龄界线的定义一样,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划分也是因时期和地区而有所不同的。1956年,在联合国发表的《人口老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中,将人口年龄结构的类型划分如下: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 65岁及以上  老年人口的比例 4%以下 4%~7% 7%以上  而后,随着世界人口特别是发达国家人口的进一步老化,国外又提出一些新的划分方法。例如,1975年美国人口咨询局的划分方法如下:  年龄结构类型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0~14岁人口 40%以上 30%~40% 30%以下 65岁及以上人口 5% 以下 5%~10% 10%以上  老少比 15%以下 15%~30% 30%以上  年龄中位数 20岁以下 20~30岁 30岁以上  而1982年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老龄问题大会”将老年年龄界线定义为60岁后,各国又采用了如下的划分方法: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  60岁及60岁以  上老年人口的比例 5%以下 5-10% 10%以上  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的划分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们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特别是随着老年年龄标准的不断变化,对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划分也是要相应改变的。一般说来,对老年型人口的定义通常以60及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在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在7%以上的人口称为老年型人口。 (三)人口老化和人口老化问题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来说,由于人口的出生、死亡和迁移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人口的年龄结构是在不断变化的,即未成年人口、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构成是不断变化的。在总人口中,如果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而其他年龄组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我们就称这一动态过程为人口老化;反之,如果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而其他年龄组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我们就称这一动态过程为人口年轻化。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人口可能出现老化,也可能出现年轻化,人口的老化与年轻化是可逆的;而对个人来说,从他或她一出生就开始进入了老化的过程,这是不可逆的。 人口老化问题是指在总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而其他年龄组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的动态过程给社会经济带来的调整问题。由于在人口老化的过程中,各个年龄组的人口都在发生变动,所以人口老化问题不仅有老年人口给社会经济带来的调整问题,而且有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给社会经济带来的调整问题,而老年人口问题是指老年人口这一特殊的群体给社会经济带来的问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不论是老龄化还是年轻化,都会存在老年人口问题,即存在老年人口问题不一定存在人口老化问题,而存在人口老化问题则一定存在老年人口问题。 三、关于人口老化研究的主要观点综述  国外早期对于人口老化问题的研究多数是对老年人口特征的探讨,主要是回答老年人口面临的实际问题。然而,对实际问题的研究离不开一些基本的理论假设。不同的学者在特定的条件下提出不同的理论假设,而这些理论假设又为后人所演变发展,进而形成了一些人口老化理论。 国外对人口老化问题的大量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56年,联合国出版的《人口老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总结了以往对人口老化问题研究的成果,标志着对人口老化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此后,由于西方国家人口老化问题日益严重,加之人口理论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进步,使人口老化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人口老化问题的文献也在不断地丰富。1969年,在二十四届联大上,马耳他率先提出了老龄问题,呼吁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关注老年人口迅速增长的趋势及随之出现的一些问题。  国外关于人口老化问题的研究和老年事业的经验为研究中国人口老化问题提供了借鉴的成果。但中国的人口有其自己的特殊性,中国人口老化问题的背景既有别于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更与发达国家的情况不同。因此,国外的经验虽然可以借鉴,但终究难以适应中国的国情。我们的问题要靠我们自己去解决,中国人口老化的科学研究要靠我们自己去探索。  1982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老龄问题世界大会揭开了中国的老年事业的序幕。随着中国人口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和人口老化速度加起快的客观事实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心人口老化问题。近些年来,中国相关部门和机构对人口老化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积累了一批文献和数据。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北京大学人口所张纯元主编的《中国老年人口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田雪原等主编的《中国老年人口》、《中国老年人口经济》、《中国老年人口社会》、吉林大学人口研究所曲海波的《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武汉大学人口所徐云鹏等主编的《人口老化和老年人口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熊必俊主编的《老年学与老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杜鹏的《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研究》、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于学军的《中国人口老化的经济学研究》,复旦大学王爱珠的《老年经济学》,天津学者的《1988年中国九大城市老年人状况抽样调查》和上海学者的《上海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这些著作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人口老化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此外,大量的有关调查数据为人口老化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如中国社会科学人口所组织的“中国1987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1992年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组织的“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调查数据”等。所有这些文献和数据都为进一步研究中国人口老化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关于下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老化趋势的预测  人口老化的理论和实际证明,人口老化的速度和程度主要取决于人口的生育水平和死亡水平,但在人口老化的不同阶段,生育水平和死亡水平对人口老化的作用是不同的。在人口老化的前期,生育水平占主导作用;而在人口老化的后期,死亡水平占主导作用。无论如何,生育水平和死亡水平是人口预测的两个最重要的参数。基于中国70年代和80年代生育水平下降的趋势,当初人们在进行人口预测时,普遍倾向于中国人口生育水平会急速下降的乐观估计,估计到2000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会下降到8,甚至于5的低水平。很普遍的一种预测方案的参数假定是:总和生育率从1981年的63到2000年的8,随后不变直到2050年;人口平均出生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88岁上升到2050年的20岁。事实上,近年来, 中国的生育率并未沿70年代末的趋势继续大幅度地下降,而是在80年代出现了波动徘徊的局面。1980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曾下降到24的较低水平,而后回升到1982年的86的较高水平;1985年再度下降到20,1987年又回升到59;1987年以后至今,总和生育率的下降的速度较快。对国家计生委规统司1992年10月进行的“38万人口抽样调查”的结果,国内外争议较大,大多数人认为此结果偏低,极少数人则认为实际的结果可能会更低。人们对目前总和生育率的水平众说纷纭,低的低到3左右,高的高到3左右。因此,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际工作部门对此莫衷一是,无所适从,给人口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也造成了学术界的混乱。  综合考察国家计生委规统司1992年10月作的“38万人口抽样调查”的结果和1993年国家计生委对河北、湖北等地的抽查结果(见“当前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喜与忧:由几则信息引发的思考”,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计划生育情况》增刊(9)期)以及国家统计局1990~1998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的结果,我们认为,目前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在9左右是合理的估计。就中国的全国平均水平而言,中国的生育率水平不大可能降低并长期保持在西班牙、西德,甚至日本现在这样低的生育率水平。因为即使像美国这样发达的国家,其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仍然为1,而且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和生育率长期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同样会带来许多问题。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中得到一定的启示。比如,人口老化程度过高,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过重等问题。因此,2020年倘若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果真能低到5的低水平,政府则应采取干预政策,抑制总和生育率的进一步下降。  1973~1975年“全国人口三年肿瘤死亡回顾调查”资料表明:当时中国的男性的平均出生预期寿命为6岁,女性为3岁(中国计划生育年鉴 1993)。1982年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时,中国男性的平均出生预期寿命为4岁,女性为4岁,男女合计为9岁(姚新武,尹华 1994)。1985年,国家统计局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则表明,当时中国人口平均出生预期寿为9岁,其中男性为0岁,女性为71.0岁(中国计划生育年鉴 1993)。1998年,中国人口平均出生预期寿命上升到71岁,其中男性为69岁,女性为73岁。目前,中国的平均出生预期寿命已经远远超过了世界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平均出生预期寿命尚有一定的差距。1998年,世界人口平均出生预期寿命为66岁,其中男性为64岁,女性为68岁。不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平均出生预期寿命为61岁,其中男性为59岁,女性为62岁;而发达国家人口平均出生预期寿命为75岁,其中男性为71岁,女性为79岁(PRB 1994)。  从1973~1975年到1982年,中国的平均出生预期寿命提高了近3岁,平均每年提高近5岁。从1982年到1985年的3年间,中国的平均出生预期寿命提高了1岁,平均每年提高33岁左右。而从1985年到1998年的13年间,中国的平均出生预期寿命提高了2岁多,平均每年提高近16岁。毫无疑问,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卫生和营养保健状况的不断改善,中国的平均出生预期寿命还会有所提高。但是,平均出生预期寿命的提高的速度是“边际递减”的,即当平均出生预期寿命较低时,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会使平均出生预期寿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而当平均出生预期寿命较高时,相似的社会经济条件只能使平均出生预期寿命有相对较小幅度的提高,在达到一定阶段后,平均出生预期寿命甚至可能出现停滞不前的状态。中国人口的平均出生预期寿命的提高的历程证明了这一点:从每年提高5岁下降到每年提高33岁,进而又下降到每年提高16岁。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中国人口的人均出生预期寿命会逐渐提高,但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人口粗死亡率会逐渐提高,每年老年人口死亡的绝对数会逐渐增多。目前,中国每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死亡人数为550万左右,而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上升为1130万左右(世界银行 1993)。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旱在19 111_纪初,法国、瑞典等发达国家就已开  始了对人曰老龄化的研究。1956年,联合国委托法  国人曰学家撰写少I`出版了久曰老龄化及其社会经  济影响》一书,开始了对人曰老龄化的研究,井将  65岁作为老年人}I的起点。1982年,在联合国嗜  龄问题III_界人会”上,将老年年龄的界限定义为60  岁。目前,国际通用的是以60岁或65岁作为标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  人曰l片该国或地区人曰总数的10%或以上,或一个  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I,片该国或地区人曰总数  的7%或以上,那么,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  社会。  III_纪之交我国进行的第五次人曰并查数据撤  示,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到 3亿人,l片总人}I的   41 %,其中,65岁以上人曰达到8811力一人,ii  总人}I的 96%。依照人曰年龄结构的标准,中国  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的行列。今后一个时期,我  国老年人曰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2004年10月27  口在长沙召开的个国31城市第17次老龄工作联席  会议上,专家预测,个国性的人曰老龄化高峰将在  2030年1,右到来,l1将持续20余年。预计到2020  年,我国老年人}I将增加到 6亿人,到2050年,  达到 4亿人人右,l片总人}I的1/4。我国人曰老龄  化形势口益严峻。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成因  人曰老龄化是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是  侧随经济发展而发展的渐进过程。人曰老龄化是人  曰生育率、夕匕亡率持续卜I洋和平均期望寿命不}析延  长的产物,是一种具有必然性的人曰现象0 1865年,  法国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瑞典是另一个在19 111_纪  末进入人曰老龄化的国家,现在均已进入j n老年  型”国家行列。20 -III_纪中叶以前,人曰老龄化还仅  局限J几欧洲社会,进入20 -I I I_纪70年代,人曰老龄  化冲出欧洲成为个球范围的并遍趋势。从III_界范围  石,老龄化旱现老年人曰规模不断扩人、老年人曰  比重不断上升、老年型国家数m:不断增多、老龄化  社会将成为所有国家的归宿等特征。  20 11 I_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我国人}I的出  生率非常高,除了1960年和1961年以外,出生率  都在30}。以上,生育率最高的1963年竟高达43 %o 0  持续的高出生率使少年儿童人}I,片总人}I比重增  加。山」几战争、自然灾害及医疗条件较差等原因,老  年人}I比重低,属年轻型”国家。20 11 I_纪70年代  末,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率人幅少夏降  低。1975年至1990年间,人曰出生率锐减至   O1。以卜。不断卜降的出生率使少年儿童在总人  曰中所l片的比重减少,而在上一个生育高峰期出生  的人已开始成年,成年人在总人曰中所i片比重越来  越人,这一时期属成年型”国家。20 11 I_纪90年代  以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落实,我国人曰出  生率持续I洋低到14}。以卜,}司时,山J几改l丫·开放后,  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  生事业的发展,使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并遍提高,人  均寿命达到70岁,与发达国家持平。人均寿命的不  断提高使人}I的死亡率持续卜降老年人的绝对数  和相对比例均在增加。2000年人曰并查结果撤示,  个国0} 14岁的少年儿童l片总人}I的 89% , 60  岁以上老年人曰已达到 3亿人,i片总人}I的   41 %,确已进入嗜年型”国家行列。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  老年人曰规模人,发展速少支快,超前」飞社会  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曰l们日_界1/4,老年人}I的总数  居III_界第一位。第五次人曰并查结果撤示,我国人  陆总人}I 126583力一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曰已达  到 3亿人,约l们日_界总数的1/5。另外,我国进入  老龄化的时间迟,但老龄化发展速J支却人人快」飞III:  界平均水平。瑞典老年人}I比重从7%上升至14%  用了85年,法国用了115年,老年人曰发展速少支最  快的口木用了26年。中国人曰老龄化速少支与口木不  相上卜,预计只需要27年。  一般情况卜,经济发展、出生率曰洋和人曰老  龄化三者人致是}司步的。而我国人曰老龄化在经济  发展水平不!气、综合国力不强、人民生活水平还比  较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1000美儿,而发达国家  老龄化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力一美儿)的情况卜  到来,人人超前」飞社会经济的发展。   T现高龄化趋势。1950年,III_界80岁及80  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为1500力一人,l片总人}I的   6%,而中国有 8力一人,ii总人数的 42% ;  2000年,III_界80岁及8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为  6000力一人,l片总人数的 98%,而中国有 4力-  人,l片总人}I的 07%。从1982年至1990年,中  国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年平均增长速l支达到  s%,快」飞60岁及以上老年人}I的增长速l支。1990  年至2010年,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年平均增长  速J支将达到 1 %,快J飞III_界平均 0%和发达国家  平均 0%的水平。  人曰老龄化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平衡。我国人  曰老龄化在时间上分布不平衡,主要分3个阶段:第  一阶段是1990年一2000年,老年人}I的绝对数和  比重都在增长,60岁及以上老年人曰山1990年的  9800力一人增加到2000年的 3亿人,所l片比重山   s9%上升到 41 %,而14岁以卜少年儿童在总  人曰中的比重开始卜降,逐渐山城年型”向嗜  年型”转化。第一阶段是2000年一2026年,我国人  II的老龄化速少支加快,60岁及以上老年人}I将上升  到 s1%,而少年人}I的比重继续卜降到   28?io,这一阶段是我国开始进入超老龄化的阶  段。第三阶段是2026年一2060年,这一阶段是我国  人曰老龄化的严重阶段。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比重  将上升到27% li右,而少年人}i所l片比重卜降到  m?io 右。此后,我国的人}i比例分布将逐渐稳定。  我国人曰老龄化的空间分布不平衡,主要表现  在农村和城市之间、沿海与内陆之间、东中部与酉  部之间的差别很人。东南沿海地区属」飞老龄型,内  陆和酉部偏」飞成年型;城市偏」飞老龄型,乡村偏」飞  成年型。在城乡差异上,我国人曰老龄化的不平衡  性具有两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一方面,山J几城市计  划生育政策得到较好的落实及医疗卫生技术、生活  水平的提!气,使人曰寿命延长,从而表现为人城市  人曰超前老龄化;另一方面,又表现为近年来农村  地区青壮年劳动人曰人m:外流而使农村人曰老龄化  程少夏迅速提高。日前,农村老年人曰数m:庞人,已  l片个国老年人曰总数的 9%。今后,农村地区将  是中国未来人曰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  三、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劳动年龄人曰老化,农村劳动力资源不足。  纵观III_界人曰老龄化国家发展的历史,均出现随着  老年人曰数m:的增加,人曰出生率的曰洋,劳动年  龄人}I所l片比例降低,导致劳动力资源数录不足和  质m:卜降,引致劳动生产率卜降,从而自_接影响到  经济增长。我国也不例外。劳动力自1978年以来以  年均3%了卫右的速少夏增长,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动  力。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加速,劳动年龄人曰数m:将  逐渐减少。日前东南沿海地区已经出现劳动力严重  不足的状况。而日_,老年劳动力较难适应快节奏的  生产活动,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中,不利」几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加之我国实行养老保障制少夏后,  许多老年人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不愿再就  业,这也是劳动力资源不足的原因之一。  老年保障投入增多,农村经济发展投资减  少。日前,我国农村已开始l1-将逐步开展最低生活  保障制少夏、农村医疗保险制少夏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制少夏建设。在给子农村老年人生活上的基木保障的  }d时,也给农村社会带来了巨人的经济负担。  ( 1)老年保障项日越来越多,给国家和地方l}  政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发达国家的老年保障经历  了从洋一项”到套餐”、从摇篮”到坟幕”的  个方位保障,虽然在经济上解决了老年人的后顾之  忧,但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社会开支在国  家和地方总的l}政支出中所ii的比重越来越人,国  家财政不堪重负。  ( 2)过人的社会保障开支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  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使老年人}I的生  活获得了基木的保障,但其庞人的开支分流了农村  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木,影响了农业、农村工业、商  业及服务业的发展投资,甚至影响到农村的教育投  资,使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木减少,发展速少夏放慢,从  而使政府的l}政收入也减少。而政府l}政收入的减  少又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需求,这种恶性循  环将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  家庭规模缩小,l养比重提高,农民个人负  担加重,农业投入受到牵制。山J几我国长期以来一  自_实行计划生育的国策,三曰之家极为并遍。随着  社会的进步,年轻人放弃生育的逐步增多,家庭规  模缩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未来的已婚年轻夫妇在  抚养孩子的卜}J时还需要赡养4} 8个自家的老人  社会义务还未在计算之列。人曰老龄化给农村劳动  人曰带来的巨人压力,不仅引起歧视老人的代际冲  突,而日_这种经济压力又将成为年轻人不愿生育和  少生育的诱因,形成伙曰老龄化一负担加重一人  曰老龄化”的恶性循环,}司时,也影响以家庭承包  经营为主的农民生产投资,从而影响我国农业现代  化的进程。  人曰老龄化对储蓄与消费的影响。人曰老龄  化对增加储蓄将产生相当的减退效果,这主要是山  养老金制少夏的推广引起的。山」几有退体金或社会保  险津贴供给老年人养老的生活费用,导致个人不储  蓄或减少储蓄,使储蓄率卜降。从长期趋势来石,山  」几老年人}I的储蓄水平相对较低,老年人}I的增加  会带来社会总储蓄水平的降低。  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曰消费在消费  市场中所i的份额越来越人,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  老龄者的家庭用品、保健费、医疗费以及交际费等  支出的比例显著提高。随着人曰老龄化的迅速发展,  山」几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老龄者人均消费额随着衰  老而减少,对住宅以及电视机、电冰箱等耐用消费  品及其它高档消费品的需求减少,在某种程少夏上也  会抑制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曰老龄化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老龄  劳动力接受新知识和科学技术比青壮年要慢,对新  兴产业的适应能力较弱,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  革新也受到一定影响。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  进步速少夏加快和竞争口趋激烈的情况卜,劳动人曰  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更显不利。  四、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老年消费水  平,步}动经济增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  会会长熊必俊认为,保障老有所养是老龄化过程中  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国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条件  卜所建立的公平与效率兼顾、基金来源多渠道、城  乡有别的社会养老、家庭养老与社会助老相结合的  多少公次养老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佳选  择。在农村发展老年保障事业的过程中,应坚持现  代社会保障与传统家庭保障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农  民自愿相结合、商业性保险与社会性保险相结合的  原则,以缓解国家和地方l }l政的巨人压力。老年阶  层收入水平提高,会带动消费水平提高,扩人内需,  也会拉动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加老年劳动力的就业  岗位。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资源不足的  问题口益凸显出来。为了维持农村经济的增长速少夏,  应在加速农业机械化进程、减少农业劳动力需求的  }d时,加快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农村产业从劳动  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加快农村第三产业的发  展。一方面,可以解决农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另  一方面,也提高了老年劳动力的择业适应性。  延长退体年龄,减轻社会经济压力。今后一  段时期,我国老年负担系数将不断上升,山2000年  的 15%急速上升到2030年的 35 % ,至2040  年将达到高峰值。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发展,领取退  体金和养老金的人数将不断增加,社会保险、社会  救济和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的支出将不断增加。国  民生产总值中用」几老年人的费用人幅少夏增加,势必  限制社会扩人再生产,影响生产部门的投资和经济  效率的提高,加重国民经济负担。因而,实现养老  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有一:一是制定养老  保险法》,严格禁II提前退体;一是随着人曰预期寿  命的延长,相应延长退体年龄,充分提高老年劳动  力资源的利用率,以减少老年被抚养人曰,使扩人  再生产的积祟基金相对增加。  进一步深化)、‘籍制少夏改革,促进劳动力在地  区之间、产业之间的合理流动。发达国家靠从发展  中国家输入劳动力来解决人曰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  力不足问题,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要解决这  一问题,可以采用劳动力在地区间、产业间的自山  流动办法。为此,应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少夏及)、‘籍制  少夏改革,解决外来人曰在吃、住、子女上学、医疗  保障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促进劳动力在地区间、产  业间的合理流动。  合理开发利用老年劳动力资源。人曰老龄化  在宏观和主导方面是不利」几经济发展的,但老年人  曰不是纯消费者,他们中间仍有一部分人从事经济  活动,劳动经验和知识积祟相对丰富,可以弥补体  力的不足,这在一定程少夏上有助」几经济发展。因而,  应加快发展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知识经济,提高生  产自动化水平,减轻对劳动者体力的需求,创造老  年劳动力再就业的社会环境,鼓励老年劳动力再就  业。}司时,知识经济的发展将导致产业结构和职业  结构的变化,对劳动者智力的需求越来越高。随着  人曰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健康状况逐步改善,也  为老年劳动力的再就业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合理  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将成为减轻人曰老龄化对  经济发展不利影响的重要途径。  caj格式,有错别字,请见凉,如需qq:540124338

人口论提问题及相应的政策人口问题,就我国来说现在的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然后出生性别比失衡。解决对策应该加强宣传,鼓励生育,目前有新的生育政策出来,要加强引导,促进男女平等,性别平衡。

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论文摘要:中国是在经济实力较弱、制度准备迟滞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现行养老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制、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和传统管理体制都没有跟上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要求,是人口老龄化形势

人口老龄化研究及对策论文题目怎么选

技巧—: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技巧二: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题。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二,就是从作者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只有选题符合作者兴趣和爱好,作者平日所积累的资料才能得以发挥效用,语言应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技巧三:依据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选题。文献资料是支撑、充实论文的基础,同时更能体现论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观点,因而,作者从现有文献资料出发,进行选题和提炼标题,即成为第三大技巧。技巧四:从小从专进行选题。所谓从小从专,即是指软文撰稿者在进行选则和提炼标题时,要从专业出发,从小处入手进行突破,切记全而不专,大而空洞。参考文献格式要规范,严谨,基本要求超过三十篇(工程硕士20)。所有参考文献必须在论文中有引用的地方。所有图形公式都要自己完成,拷贝、复制是不允许的。尽量不要用我或者我们这样的字眼,也就是口语化的东西要杜绝。图形都要有英文的title。页眉需要有下面信息。摘要和目录是专家评审的主要翻阅的地方,一定要让摘要和目录体现所做工作和创新点,所以摘要和目录的编写很重要,往往容易被忽视!表格需要有编号并至于表格的上方,不同于图形的放置于下方。论文的结构一般是背景介绍·研究现状现有算法、技术、手段或方法的缺陷和不足提出的新的算法、协议、方法、技术或手段对自己提出的方法、技术或手段进行实践、分析和比较结论和展望论文撰写时,一定要注意书面语气,不要有口语化的成分,很多同学没有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写的内容过于口语化,应注意!

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论文摘要:中国是在经济实力较弱、制度准备迟滞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现行养老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制、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和传统管理体制都没有跟上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要求,是人口老龄化形势

人口论提问题及相应的政策人口问题,就我国来说现在的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然后出生性别比失衡。解决对策应该加强宣传,鼓励生育,目前有新的生育政策出来,要加强引导,促进男女平等,性别平衡。

人口问题及相应政策论文写作的时候,应该通过人口的一些结构性的问题,男女比例,以及根据这一特性国家采取的政策来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