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土地资源利用与防治论文选题方向怎么选

发布时间:2024-07-05 15:14:40

土地资源利用与防治论文选题方向怎么选

那要看你的方向是什么了??规划、土地经济、可持续利用、房地产、还是偏地信方面的,这有很多不同的侧重

退耕还林,基本农田占用问题,土地制度,土地保护,土地利用规划等,很多的,用心去找会找到独特的点切入,就OK了

高手来帮你了,没问题的

土地资源利用与防治论文选题方向

那要看你的方向是什么了??规划、土地经济、可持续利用、房地产、还是偏地信方面的,这有很多不同的侧重

退耕还林,基本农田占用问题,土地制度,土地保护,土地利用规划等,很多的,用心去找会找到独特的点切入,就OK了

1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内容体系1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2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3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体系3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原则4土地利用规划可行性论证5土地利用规划管理6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土地质量评价7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土地资源利用与防治论文选题方向怎么写

那要看你的方向是什么了??规划、土地经济、可持续利用、房地产、还是偏地信方面的,这有很多不同的侧重

你好啊,正好我也面临写论文的难题,你是哪个学校的?364566478有空交流一下啊!

依据石家庄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为确保石家庄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石家庄市未来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方向:(1)加强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确保粮食安全。石家庄市作为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对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必须严格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规模红线,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质量建设,确保到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实现。(2)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保障合理建设用地需求。鉴于石家庄市在环渤海、京津冀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推进,建设用地特别是城镇用地和基础设施用地需求增长态势明显。在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确保粮食安全的基本国情下,解决发展用地需求的根本出路就是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必须加大城镇用地内涵挖潜力度,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充分利用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不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按照有保有压、适度倾斜的原则,合理安排新增用地规模,优先保障公共事业、公益设施用地,合理安排主城区、主导产业聚集区、县(市)城、重点镇、交通、水利、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用地保障。(3)推进城乡用地统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适应城市化加快发展的大趋势,积极推进城镇化,鼓励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提高石家庄市和中小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鼓励进城农民退出宅基地,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协调城镇化与耕地保护的矛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4)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实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科学安排生态用地,实施土地利用分区空间与引导,强化西部山区丘陵区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用地保护;加强中部都市区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推动东部农业区发展生态型、节水型农业,扩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减少面源污染;加大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力度,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土地资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利用与防治论文选题方向怎么填

那要看你的方向是什么了??规划、土地经济、可持续利用、房地产、还是偏地信方面的,这有很多不同的侧重

退耕还林,基本农田占用问题,土地制度,土地保护,土地利用规划等,很多的,用心去找会找到独特的点切入,就OK了

回答 亲~这道题由我来回答,打字需要一点时间,还请您耐心等待一下 你好,亲很高兴为你解答,1、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能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日常学习与翻阅专业文献,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有了感兴趣的内容,就要付之实践。首先是查找相关资料,通过知网等工具可以轻松地检索到自己感兴趣内容的相关文献,当然还可以通过百度、谷歌等浏览器以及图书馆等社会资源下载所需文献。有了详细的了解之后,再考虑是否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2、明确导师的研究方向了解导师制定的研究方向和预期目标是确定研究内容的又一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应当详细地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其次,如果是导师给出的研究方向,那么一般是可行的;这时我们就要积极与导师沟通,了解导师对于该课题的想法;在进行充分、有效地交流之后,我们就要对导师提出的建议进行认真考虑,可行度较高的话,就可以着手开始搜集资料,为论文完成打好基础。3、确定研究思路和计划“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与导师、学长学姐的沟通,我们可能会对这个课题有一定新的认识,确定了研究方向之后,就要对近几年的文献进行更深的了解。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同时对论文的主要观点、论证方式进行记录,同时要进行思考研究课题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计划。 提问 我的题目是Co-MOF电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这属于哪一研究方向 ? 回答 亲,这属于材料研究 更多3条 

高手来帮你了,没问题的

土地资源利用与防治论文题目

论中国城市土地政策、地产开发商与房价的关系及建议

1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内容体系1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2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3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体系3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原则4土地利用规划可行性论证5土地利用规划管理6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土地质量评价7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你好啊,正好我也面临写论文的难题,你是哪个学校的?364566478有空交流一下啊!

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土地资源退化主要表现在大面积的土壤侵蚀、土地沙化和盐碱化不断发展,还有分布在工业比较集中的城镇附近的大片土地遭到固体废物和污水的污染。首先表现在水土流失愈益严重。据粗略估计,建国之初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16万平方公里,到90年代初扩展到180万平方公里,几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6。平均每年增加流失面积500~600万亩。全国受水土流失危害的耕地超过6亿亩,相当于耕地总面积的1/3。据估计,全国每年流失土壤达50亿吨,约占世界总流失量600亿吨的1/12,其中注入海洋的泥沙量约20亿吨,亦占世界陆地每年入海泥沙总量240亿吨的1/12。比较肥沃的表土及其所含大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均随之流失。情况最严重的是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上游,其次是北方石山区、华南红壤丘陵区和东北黑土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43万平方公里,占高原总面积的70%,每年土壤侵蚀量高达3亿吨,其中在侵蚀最严重的沟壑区的侵蚀模数可达每年每平方公里5000吨。近十多年来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情况有所缓和。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在50年代为36万平方公里,到80年代扩展达74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总面积的41%,创年侵蚀量达30亿吨的惊人记录。所以益趋严重的原因,一是开垦陡坡,二是超量伐木,三是过度放牧,四是大型基本建设缺乏水保措施。现已引起注意,加强了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的营建。其次是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中国是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沙漠化土地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其中在人类史前早已存在的沙漠化土地约占12万平方公里,近50年来形成的现代沙漠化土地有5万平方公里,还有潜在沙化危险的土地约16万平方公里。若和沙漠、戈壁合计,则有3万平方公里,占到全国土地面积的9%。至今,沙漠化危害在继续发展之中,50~70年代沙漠化土地每年平均扩大1560平方公里,到了80年代增加到每年2100平方公里。在西北、华北和东北11个省区有5900万亩耕地和7395万亩草场经常处在沙漠化威胁之下。沙漠化之形成,自然因素(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地表组成物质松散等)只是提供了可能,而人为的强度活动和不合理利用方式(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则是主要促成因素。近年来着力营造“三北”防护林,开始调整半农半牧地带的产业结构和改进土地利用方式,以求遏制沙漠化的恶性蔓延。盐碱化也是影响土质的重要问题。全国盐渍化土地约有87亿亩(包括现代盐渍土壤54亿亩和潜在盐渍化土壤6亿亩)。全国耕地中受盐渍化制约的有1亿多亩,占5%强。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工业的发展、乡镇企业的兴起以及大量施用农药等原因,土地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据估计,全国受大工矿业“三废”物质污染的耕地达6000万亩,受乡镇企业污染的耕地有2800万亩,受农药严重污染的农田有4亿亩,三者合计达28亿亩。若不及早采取措施,土地污染问题将造成严重后果。 (2)耕地严重流失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自古以来有“惜土如金”的传统,这是因为“有土斯有粮”,要满足人民吃粮,必须爱惜耕地。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开发建设需要和受市场经济驱动影响,各行各业都伸手要地,在这股洪流冲击下,全国各地区的大量耕地纷纷被转作他用。耕地锐减直接削弱了粮食生产能力。据调查,1980~1985年间平均每年减少738万亩;1986~1990年间平均每年流失耕地353万亩;1990年以后由于土地审批权层层下放,多头批地,造成管理失控,以致1991~1995年间每年流失量上升到500万亩,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各省市。总计,自1980~1995年间共流失耕地约8100万亩,如按75%的耕地用于种粮,亩产以400公斤计,则相当于每年削减粮食生产能力250亿公斤之多。耕地减少的原因,在农业内部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损毁。改革开放以来转入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改变了过去“以粮为纲”的单一经营思想,而根据市场要求调整农业的结构,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全面发展,促使了土地利用分配的调整,普遍压缩种粮用地。这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经济效益,但由于忽视社会和生态效益,又缺乏宏观控制和管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在耕地上挖渔塘、种果树,过多地挤掉了粮田面积。据估计,1986~1995年间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占用和灾害毁地共约7000多万亩,所幸同期全国开荒和复垦的耕地大体能抵上这方面的流失量。另一类是非农业建设占地造成耕地的永久性流失。当然建设需要用地,但很多开发建设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例如城市无限制外扩,盲目圈地建设开发区,农村宅基地严重超标,修建豪华墓地,乱取土烧砖瓦,以及露天采矿等等。1978年时全国仅有城市161座,集镇不及2900个,而到1995年全国设市的城市发展到640座,建制镇猛增至16992个。城镇急剧扩张,包围郊区农村,占用了大片良田、菜园。如珠江三角洲自开放以来截至1995年,城镇建成区规划共占地9500平方公里,可以容纳1亿城镇人口,而事实上广东全省城镇人口不过1000万,即使全部集中到珠江三角洲的城镇中,其占用地也绰绰有余。可见偏大的城市建设规模浪费了过多的良田和菜园。90年代初期全国各地掀起了兴建开发区之风,纷纷跑马圈地,筑巢引凤。不少地方以地为代价来招商引资,集聚“地财”,不顾国家大局,乱上项目、滥占耕地,甚至肆意抄卖地皮,从中牟利。1992年全国省、市、县、乡各类开发区达到了9000多处,共占地2400多万亩,而且80%是耕地。其中绝大多数开发区圈地规模过大,而实际开发滞后,于是出现圈而不用,造成大片耕地抛荒现象。据1995年初调查,全国征而未用闲置撂荒的土地近200万亩,有的耕地已被严重破坏,难以恢复,致使众多农民生产生活都无着落。此外,乡镇企业圈大院和沿公路乱建“路边店”,也占用了大量耕地。农村居民点建设分散,用地普遍超标。目前全国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已高达190多平方米,超过规定最高标准150平方米27%,共多占地5100万亩。修坟占用耕地的现象也值得注意。例如,江苏全省批准的经营性公墓53个,公益性公墓7611个,此外,非法公墓不计其数,每年约建30多万个新坟。又如浙江温州市素来讲究修坟,每年平均建新坟5万个,占地100万平方米。有些地方的基层政府甚至提出“若要富,建公墓”,以此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蹊径,于是一些地方公园也改成了公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耕地减少中,城镇周围和交通沿线的优质耕地被占多,南方地区水田被占多,这些耕地的损失,很难靠开垦荒地来补偿。总之,国家面临保护耕地的形势十分严峻。 (3)人口和耕地供需矛盾突出中国人口占世界22%,而耕地占世界7%,是人口大国而相对来说耕地偏少。特别是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非农业用地增加,耕地逐年减少,与此同时人口则逐年增加,于是人口和耕地供需之间的矛盾加剧。中国从70年代以来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收效显著,年增长率有所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仍增加1200~1500万人。自1987年颁布《土地管理法》以来,耕地减少略有缓和,但每年断续减少几百万亩的趋势仍难以逆转。展望远景,人口与耕地平衡问题将更趋严重。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国的耕地后备资源缺乏。根据农垦部80年代资料和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历次边远地区综合考察报告汇总情况,开发条件较好、质量又较高的宜农荒地将近5000万亩,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开发条件有一定限制而质量中等的宜农荒地约2亿亩;尚有数量较多但质量较次的宜农荒地,则因分布偏僻开发不便,或者开发条件困难,一时难以利用。还有一些分布在农牧交错区或农林交错区,如果妄加开垦将破坏牧用草场或林用坡地,甚至破坏生态平衡。由此可见,我国实际宜耕荒地充其量不过2亿亩,按开垦系数5计算,开垦净得耕地不过1亿亩,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而且开拓新耕地,将受到资金投入、技术可行性和荒地资源本身特征等等的限制,开发进度也不可能很快,难以及时适应需求。目前全国已有1/3的省区人均耕地不及1亩,东南部的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湖南等省市人均耕地不及6亩。按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规定,要满足一个人的生存,至少要有8亩耕地来生产粮食。低于此数即不能安全保证粮食供应。而中国已有666个县的人均耕地低于8亩警戒线,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的东南部各省。东南部粮食不足要依靠华北和东北的支援,过去南粮北调的形势,现已倒转为北粮南调。土地的人口承载力是人地关系中一个重要问题。它一方面直接和土地资源所能供应的食物总量有关,另一方面又与人口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相联系。一般而论,耕地生产粮食的能力决定于许多因素,包括土地的质量和肥力、播种面积和复种指数、作物结构与品种、耕作技术与管理、科技的应用、以及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等。据一般估计,到2000年时,中国人口将接近13亿,如人均粮食消费400公斤,共需粮食5200亿公斤,大致可以平衡。全国土地的最大人口承载量在15~16亿人。如果到21世纪中叶人口达到16亿,加上预计届时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粮食年消费可能提高到450公斤,则共需粮食7200亿公斤。由2000年的5200亿公斤提高到2050年的7200亿公斤,平均年需增产44亿公斤,任务艰巨。如影响粮食增产的各种有关因素中稍有变化或失误,势必造成粮食缺口,前景不容乐观。为此必须千方百计更好利用土地增产粮食,同时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_SRHTM对策: 我国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对策 (1)切实保护现有耕地 针对耕地不断缩减、人地矛盾日趋尖锐的情况,必须大力宣传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应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全面推进耕地的保护、开发和整治。为了加强土地法制建设,深化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对耕地保护执法力度,坚决制止乱占耕地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在80年代先后审议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完善了其农田保护制度,全国划定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建立了耕地保护的制约和奖惩机制。1997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发出“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要求加强土地的宏观管理,进一步严格建设用地的审批管理,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加强农村集体土地的管理,加强对国有土地资产的管理,加强土地管理的执法监督检查,加强土地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这些法制措施,已起到了一定作用,还应不断深入宣传,切实保护好耕地。 (2)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保证耕地尽可能少减,并设法增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这是实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 解决耕地不足的办法不外乎外延性开发,即开荒扩大耕地,和内涵式挖掘潜力。如上所述,中国的耕地后备资源不多,因而就不可能主要依靠扩耕来增产粮食,而主要应在切实保护既有耕地的基础上,致力于充分挖掘土地潜力,即将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据国家土地管理局《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汇集1980年典型调查资料,开垦1亩荒地的投资,最少的是东北沼泽地为158元,最高的是东南沿海滩涂需360元;而改造治理中低产田,每亩最少的如黄土高原仅需14元,最高的如西北干旱区需235元。可见,在现实条件下改造治理中低产田挖掘潜力比开垦荒地扩大耕种面积的代价要低得多,因而也是更为可行的办法。目前,平均亩产不及400公斤的中低产田约占全部耕地的2%,可见潜力极大。其中中产田大都为有轻度洪涝或轻度盐碱的平地,或轻度水土流失的缓坡地,一经采取改良措施,消除其限制因素,较易达到增产效果。在投入资金容许的情况下,还应改造较为费工的低产田,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低产田,有利于扶贫工作的实施。 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是挖潜的另一重要措施。最大可行性是在水分条件较好的暖温带(如黄淮海平原南部)和亚热带(如南方浅丘)地区。目前全国平均复种指数为155%,如能提高1个百分点,即无异于扩大播种面积2000万亩,如能将全国平均复种指数提高到160%,则将可增加播种面积1亿亩,相当于开发所有条件较好的宜耕荒地,可见其效果之大。 挖掘土地利用潜力,还有其他一些途径。例如分散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目前占到城镇农村居民占总用地量的87%以上,而且近年农民扩展宅基地成为普遍现象,如加强整理,适当集中建设新农村,实施退宅还田,大有潜力。又如现有2000多万个乡镇企业80%散布在小型自然村,既扩大了污染源,又不利于基础设施的统一建设,如加以适当集中布局并与小城镇的建设结合起来,则可促进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便于管理和企业之间的协作,还可节约大量用地。再如复垦各类废弃地,整治被破坏的土地,或将零碎不规整的土地加以平整改造,提高其利用率,盘活存量土地也有潜力可挖。 (3)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 ①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宏观控制和管理。通过规划可以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各地区土地资源的潜力;根据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生产以及保障生活的要求,协调好各用地部门的关系,既保持必要面积的耕地,又保障必要的建设用地:注意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 ②合理利用和加强保护耕地必须同步进行,彻底改变重用轻养的局面,提高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 ③坚持节约用地与集约经营。发展节地型农业(包括节水、节能、节时)有多种形式,例如开发林粮间作、果林间作、农牧结合、林牧结合、农渔结合等多层次立体利用土地空间,发挥土地生态系统的综合效益。 ④依靠科技进步,增加土地投入,改善生产条件,发展高效、优质、持续农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