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关于武术套路的论文2500字内容

发布时间:2024-07-08 12:16:40

关于武术套路的论文2500字内容

论文自己写啊。多看看武术的书。自己吹下就OK了。1500字的太小KS了

可以从以下角度去分析写作:  模式:供参考  从传统美学角度看XXXXX  一中国传统美学范畴在武术套路运动中的体现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与西方美学范畴迥然不同。其中诸如意 味 道 境 力 神韵 等范畴是西方美学所不具有的-而这些范畴在武术套路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武术套路中的神韵美  武术套路中的意境美  武术套路运动中的自然美  武术套路中的美与善的统一  二从传统美学角度看武术套路中的形式美  从传统美学角度看武术套路中的武术套路除了遵循形式美的一般  过姿势,劲力,节奏,结构等特有要素学内容!也就是说"武术套路的神韵是通过这几大要素来实现或表现的!  姿势美  姿势美即姿态,架势美!武术套路是很讲究姿势的"如长拳姿势舒展"动作灵活,轻快潇洒,少林拳古拙紧凑"矫捷刚健,八卦拳身灵步活"姿势连绵,通臂拳发力透达"放长击远!等等  劲力美  劲力美即武术中丰富的劲法和力度之美,区别于形体美学中所讲的力度和方法"武术的劲力均从发劲,和招式着眼,如长拳中讲劲力顺达"富有寸  劲,而出手含蓄"要求起于腿"发于腰"顺于肩"摧于肘"达于手"协调顺畅力点清晰,南拳步稳势猛"多短拳"擅标手"动作紧削而刚劲有力",再如太极推手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它以捧 捋 挤 按 采 捩 肘 靠等方法"双方粘连等等  结构美  结构美即武术技术战术的配合组织美!特别是武术套路,因为它是按照攻守进退 动静疾徐 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排而成"由手眼身法步诸动作要素在同一时空中运作而成!现代武术演练套路对其动作精华节奏 难度技巧等运动艺术进行设计选择"使之配套"犹如一首乐章 起 承转 合都精心构思"反复推敲 同时注意使动作顺畅又符合技击规律"注重虚实 高低 轻重 开合等变化,布局上等等  节奏美  对武术套路中的节奏形象描绘为:动如涛 静如岳 起如猿 落如鹊 立如鸡 站如松 转如轮 折如弓 轻如叶 重如铁 在动静 起落 快慢 轻重 高低 刚柔的对立转化中表现出鲜明的节奏感 刚柔相推而发生变化是武术中最根本最重要的节奏!其它如进退 往来 开合 终始 消长 虚实 俯仰起落 屈伸 蓄发 吞吐等都是阴阳转化中的具体化等等  三结语  中国武术之美,深受中国古典美学的熏染,至今已铸成较稳定的形式  用西方美学来分析评定武术美,从完全西化的角度发展武术无论理论与技能上都将遇到一定的障碍!我们要正确地取舍  如今!中国武术已作为正式的体育运动项目登上了中国体坛已进入到西方各国的大众体育领域!同时还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奥运!走向世界

关于武术套路的论文2500字

去看《八极拳》或《42式太极拳》吧

武术套路发展的动因 人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以及武术本身的社会功能等三方面阐述武术套路发展的动因。 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丽珍宝。它既有健身作用,又有技击性能, 还由于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活跃文化生活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后,武术成为最广泛、最普及的运动 项目之一,得到了蓬勃而健康的发展。同时,通过国际体育交往,我国武术已开始流行世界,逐步为世界各国 人民所喜爱。 武术运动主要包括技击和套路两种运动形式,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 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被称之为“套路运动”。一般认为套路运动是技击的高度 提炼和艺术再现,它来源于技击,又高于技击,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它之所以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就 在于它来自技击,而又进一步规律化、艺术化。正如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一样,而套路中绝大多数 动作取材于技击,仍保持了实用技击的一面,既具有攻防特点,又具有健身意义的一项体育运动。 1、人的生理需要是套路运动得以产生和发展的起因 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庞大而凶猛的野兽对原始人的生存是一个主要的威胁。狩猎,是原始人类 为了维护生存所必需的活动。一个猎手,同时也是战士,战斗时的武器,也就是狩猎的工具。严酷的生活条件 ,迫使人类不断地改善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并在集体劳动过程中及部落战争中发展徒手或简单武器的攻防格斗 技能。如拳打脚踢、躲闪、跳跃、摔跌等,这就是拳术的萌芽。劈、砍、扎、刺、撩则是武术长短器械使用方 法的萌芽。可见,武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当战争胜利后或劳动休息时,人们往往会把战斗和狩猎致胜的技术以“舞”的形式表演一番以示威武和荣 誉。用这种“舞”的形式把攻防动作予以抽象再现,目的是抒发自己的心情感受或表演一下技击方法。在战争 中动用成功的一拳一腿、一击一刺没有固定的动作规格。因而在舞练的过程中也没有呆板的程式。经过漫长的 历史岁月,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人们技击方式及“舞”的形式都在不断提高。这种没有程式的舞练逐渐 变成了有程式和表现主题的“武舞”。以后“武舞”随着“舞”的艺术因素不断增多,“武”的攻防格斗因素 减少,而成为专门供人欣赏的一种艺术活动,而“武舞”中的舞练形式及丰富的演练技巧都成了以后套路技艺 中的主要内容。 2、人的心理需要促进套路运动的产生和发展 世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其它事物的推动和制约。武术的套路运动作为人为的艺术, 它的产生和发展必定受到人类的制约和推动。人们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维持生命)以后,接着而来的 便是心理需要了。心理需要的满足也就是人们各种情趣的满足,这种情趣不是一层不变的,它是随社会物质生 产的发展而发展。武术套路运动作为一种艺术要想得以持续不断地发展下去,也势必随人们审美情趣的改变而 改变,这是它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规律。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战争繁多,“武舞”虽是经过加工提炼过的技击动作,但它仍较近于实战。 到了中国古代文化高度发展的唐代,由于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发达,文化交流频繁,为各种艺术的 繁盛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可以从唐代诗人杜甫所描绘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里看出当时“武舞”的 特点和性质。“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看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低昂……”从这首诗中,我们 可以看出它和原始社会中“武舞”的区别。即原始社会的“武舞”有实战意义,而后者则更多的是从表演艺术 效果为主,我们当然可以认为这和社会物质生产水平及人们审美观的发展而发展有关。 套路是由许多连续活动的技击动作和艺术动作构成。人们不仅能从这些动作中获得外在形体美的感受,而 且还能从动作力度的强弱、运动速度的快慢、沉浮节奏上的对比中获得国画般意境美的感受,使人们产生无限 的联想。这种联想的产生,可以使人们的感情得以抒发,而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套路除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外,还具有较强的健身价值,它的健身价值和欣赏价值一样,从套路萌芽之日起就被人们所认识了。正是人们 健身和艺术欣赏的需要,才使其得以产生和发展。 3、套路的自身功能是其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武术套路源于技击,我们可以从武术套路的绝大多数动作都体现了攻防的方法中得以证明,但它又不同于 技击。如果用套路中的动作来进行实战显然是不符合实践需要的。因此套路不等于攻防实战,它是技击动作经 人们改造、组织和提炼后再加入其它艺术内容串连编排而成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产越加丰富,套路内 容和各种演练技巧就越加多样,从而出现了象“木兰拳”等这样很少有实战技术意义的观赏和健身类拳术。 构成套路内容的动作不具备实战技击的要求,这种性质决定了套路的发展方向。在套路尚未完全成形以前 ,从历史文献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武术套路或是武术套路的雏形是多以“武舞”或“健舞”的舞蹈形式出现 。如《干戚舞》、《东海黄公》、《破陈乐》等,这些“武舞”表现与技击有关的场面都是从实战的动作中加 工提炼编排而成,而武舞的目的:一是伸展人们的筋骨,锻炼人们的身体;二是表现生活,从昔日战争和人兽 相斗场面的再现中激发人们的情感,使人们产生一种美的享受。 套路内容多数取材于技击,因而技击内容的发展无疑也将促进其形式——套路的发展。殷周交替时出现了 朴素的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学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武术家越女是把“阴阳五行学说”运用到武术技击中的 古代前人之一。在《吴越春秋》中越女所谈的创术之道,精辟地阐述了动与静、快与慢、攻与守、虚与实、逆 与顺等矛盾的辩证关系,这种用阴阳这一古代哲学的朴素的辩证法来解释剑理的思想对以后套路的演练风格起 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后人把实战技击中的阴阳学说运用到套路中,并加以改造使其为套路的演练效果服务。 从今天的“刚柔虚实、动静疾徐、起伏转折”等套路节奏转换的特点中,不难看出这一影响所产生的效果之大 。正是这种节奏的参入,套路才得以能充分表现攻防技击含意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才使得其更加符合人们健 身和审美的需要。在表演和演练的过程中,通过这种节奏所组织起来的步法、动作、姿态和动作组合,实际就 是套路表演中动作意义的主要提示,从视觉和本体感觉上感染观者和练者,从而直接从套路演练中感受套路动 作的寓意。所以,套路这种功能的存在是它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4、套路运动的发展趋势 目前,人们习惯于把武术称之为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而实际上这是现代人从现代社会意识出发给它下的 定义。中华武术在其千百年的发生、发展历史中,一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思想的影响,并受到中国封建 社会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社会环境的制约,它在表现形式上是一种格斗手段和大众的文娱活动形式,至 少在近代体育传入中国之前是这样的。所以在没有受到现代体育规范之前,武术不可能是现代体育的内容之一 。严格地说,这种状况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得以改变的,武术这种社会功能的转变是人们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 对武术做出的选择。武术的实际性,在今天只能与其他体育项目存在的目的一样,使锻炼达到自我身心锻炼, 就象西方人学习拳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打架,而是为了比赛、为了强健身体。只有这样,武术才有可能被大多 数人所接受。 我们今天社会所需要的武术套路运动,应是一种中国传统武技与西方现代体育融合的一种人体锻炼形式。 它在内容上可以是传统的、民族的,但在形式上必须是现代的、中西通用的。武术套路做为一种被规范了的体 育运动项目,才有可能被生活在其它文化传统氛围中的人所接受。武术作为传统的一种格斗手段,已渐渐地趋 向消亡,这是我们今天武术套路运动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的宝贵遗产时,我们必须站 在时代的高度。对于传统,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传统的东西仅是现代社会的点缀。因为现代人、现代社会正 在不断创造和形成新的传统,这种新的传统离他们更近,更具有实际意义。对于武术,人们亦会以同样的态度 对待,所以发展武术套路运动必须从现代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迈向奥运会,成为被世界更多的民族所接受的 一种良好的健身体育项目才是唯一的出路。 综上所述,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使武术套路运动得以产生和发展,武术套路的形成与完善同社会的进 步发展有着直接联系。原始人类在与自然界抗争中以求生存为目的,是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人 们逐渐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的,武术套路必须也要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种发展方向又直接和 人们的各种需要发生着必然的联系,即人们的需要决定着武术套路的发展方向。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作为独立的传统文化体系,武术套路运动是多层次、多侧面、有着复杂内在结构,并按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对应统一规律编排而成的有机整体。其动作的美学特征,是以内在精神气质为基础,以外在的技艺美为表现形式,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殊现象。主要表现为动静疾徐的节奏变化、劲力动作的刚柔相济、攻守进退、起伏转折、节奏鲜明、形与神、气与力的内外结合、动作的虚实变化以及整套结构布局的回环错落,尤其讲究身体点、线、面的对比均衡和动作的多样化统一。一个好的武术套路,除了结构布局好,有一定的难度动作外,还要做到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的协调配合,完整统一,这是衡量武术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3. 武术套路中美的表现1 动作美人体是美的载体,没有人体,人的美就不复存在;武术套路运动中,没有运动员匀称协调的形体美及全面超人的身体素质和极强的表现能力做保证,其动作之美就无法实现,武术套路正是在此基础上,通过人体的各个部位发生相对位置变化而塑造了许许多多带有攻防涵义的艺术造型,才使武术得到了美的升华。1 造型美武术套路运动既是空间艺术,又是时间艺术,一般造型稍纵即逝,但是好的造型使人观之留恋,试之忘返,细细欣赏则渐入武术之佳境。这样的造型是一定比例组成了形状、色彩、线条,使之调和、配合、平衡;并且依靠恰当的形式和熟练的技巧与完整的武术意识加以表现。如“虚步双挑掌”,从造型的角度上来看,一腿屈曲支撑着全身的重要,表现出刚健有力,另一腿足尖虚点地面,表现了灵巧轻盈,两腿虚实分明,对比强烈,从静态中能看出突然而动的姿态,显示出动静结合。上体微微前倾,恰与下肢的折线融为一体,这才有着高度的美感。脸在亮相的瞬间转发正前方,而上体却扭向侧前方,这种有力的“一扭一转”表现了强烈的“力”的美,整个造型紧凑、饱满,有着极其耐看的内涵。2 动态美从运动形式上看武术主要是从动的角度来定义的,因此动是武术的主体,正因为动才使武术有了生机活力,有了动态美感。套路中各种美的因素,通过运动组合关系的调整,能在动态中发挥最佳的作用。如长拳套路指定动作:右前扫腿一周半——左旋风脚——右旋风脚——提膝架掌盘肘,旋风脚均原地起跳,并接金鸡独立平衡,难度系数为A,宛如一串脱了扣的珠子,一个紧接着一个顺溜而下,干净利落,娴熟准确,体现了一种高度的精确美。又如著名武术运动员赵长军运动棍术,其速度象风一样快;缓则象鹰在天空盘旋;一但动时又象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一泻千里;静时如三山五岳,巍巍屹立。他这种运用自如、高操控制自身与器械的能力,使动作的快慢相间、阴阳变化、一招一式的节奏处理,都恰倒好处,构成了套路的主旋律。2 结构美即武术技术、战术的配合组织美。武术的套路很讲究结构,结构的艺术性和编排意图就孕育着美。一套拳路结构,首先要看其完整性,起势、表现高潮、收势都要精心构思,反复推敲;其次,要符合技击规律,注意虚实、高低、轻重、开合等变化,以及布局上的往返穿插、迂回转折都要符合攻防原理。以醉拳为例,它把醉汉的前仰后颌、左歪右斜、如狂似颠的典型特征作为素材,创造了以醉步为基础,以提膝斟酒、探海端酒、醉卧仙床等为主要动作的套路。武术中无论是拳术、各种器械、各种对练套路都是从武术的实践、健身和艺术的要求出发,按照武术自身的规律形成的,由于它结构严谨、造型生动、节奏鲜明、逻辑性强,充分体现着武术的美学特征。3 精神美即内在美,一种潜在的人格力量。武术运动之所以被人们誉为立体图画,无声的诗篇,运动的雕塑,优美的舞蹈,就是因为武术运动员在完成动作的时候,善于巧妙地把全部精神彻底地贯穿于动作的过程之中。从外观上看,动作的变化只是形的处理,但运动员的精神活动也同时进行着,因为形的变化(动作的变化)一直是在精神的指导下进行和完成并达到形为神所用的。这里所说的神,其实指的就是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我们可以从太极拳中去体味揣摩那种“中和之道”,培养自我平衡的心理素质;可以从少林拳系中去探索克敌制胜的搏击之道,增强其自信心,还可以从“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和“虚实相间”、“刚柔相济”的拳理中去参悟事业竞争中的诀窍,提高个人的应变能力。无论是思想上的启迪,还是精神上的共鸣,都让人嚼之有味,思之有趣,回味无穷。4. 武术的审美价值武术套路运动的艺术特性、观赏的娱乐作用以及审美功能、美学价值,充满了整个运动之中,呈现出独具魅力的民族体育项目。众所周知,套路运动的美学概念,有的是和其它体育项目所共有的,如优美、跳动、刚健、精神等,有的则是武术套路本身所特有的,如高难、和谐、阴阳、韵律、形神、意识等。1 高难度就目前竞技武术(武术套路)发展趋势而言,“高难度”已构成整个套路运动的基础,运动的核心要素,它贯穿在形形式式的动作之中,并成为衡量一个套路和运动员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尺。新规则中套路的指定动作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难度应是武术美的品级基础,难度所包含的技术属性,必须通过动作的美来表现,越是高难动作,越是具有美的质量和价值。运动员每一个难度的突破,就显示出新的创造力量和神韵。那些新颖别致、峰回路转、震撼人心的成套演练,无不以自然的美感形式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因此,对于“高难度”的理解,则是引起审美愉悦的主要原因。

关于武术套路的论文5000字内容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作为独立的传统文化体系,武术套路运动是多层次、多侧面、有着复杂内在结构,并按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对应统一规律编排而成的有机整体。其动作的美学特征,是以内在精神气质为基础,以外在的技艺美为表现形式,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殊现象。主要表现为动静疾徐的节奏变化、劲力动作的刚柔相济、攻守进退、起伏转折、节奏鲜明、形与神、气与力的内外结合、动作的虚实变化以及整套结构布局的回环错落,尤其讲究身体点、线、面的对比均衡和动作的多样化统一。一个好的武术套路,除了结构布局好,有一定的难度动作外,还要做到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的协调配合,完整统一,这是衡量武术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3. 武术套路中美的表现1 动作美人体是美的载体,没有人体,人的美就不复存在;武术套路运动中,没有运动员匀称协调的形体美及全面超人的身体素质和极强的表现能力做保证,其动作之美就无法实现,武术套路正是在此基础上,通过人体的各个部位发生相对位置变化而塑造了许许多多带有攻防涵义的艺术造型,才使武术得到了美的升华。1 造型美武术套路运动既是空间艺术,又是时间艺术,一般造型稍纵即逝,但是好的造型使人观之留恋,试之忘返,细细欣赏则渐入武术之佳境。这样的造型是一定比例组成了形状、色彩、线条,使之调和、配合、平衡;并且依靠恰当的形式和熟练的技巧与完整的武术意识加以表现。如“虚步双挑掌”,从造型的角度上来看,一腿屈曲支撑着全身的重要,表现出刚健有力,另一腿足尖虚点地面,表现了灵巧轻盈,两腿虚实分明,对比强烈,从静态中能看出突然而动的姿态,显示出动静结合。上体微微前倾,恰与下肢的折线融为一体,这才有着高度的美感。脸在亮相的瞬间转发正前方,而上体却扭向侧前方,这种有力的“一扭一转”表现了强烈的“力”的美,整个造型紧凑、饱满,有着极其耐看的内涵。2 动态美从运动形式上看武术主要是从动的角度来定义的,因此动是武术的主体,正因为动才使武术有了生机活力,有了动态美感。套路中各种美的因素,通过运动组合关系的调整,能在动态中发挥最佳的作用。如长拳套路指定动作:右前扫腿一周半——左旋风脚——右旋风脚——提膝架掌盘肘,旋风脚均原地起跳,并接金鸡独立平衡,难度系数为A,宛如一串脱了扣的珠子,一个紧接着一个顺溜而下,干净利落,娴熟准确,体现了一种高度的精确美。又如著名武术运动员赵长军运动棍术,其速度象风一样快;缓则象鹰在天空盘旋;一但动时又象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一泻千里;静时如三山五岳,巍巍屹立。他这种运用自如、高操控制自身与器械的能力,使动作的快慢相间、阴阳变化、一招一式的节奏处理,都恰倒好处,构成了套路的主旋律。2 结构美即武术技术、战术的配合组织美。武术的套路很讲究结构,结构的艺术性和编排意图就孕育着美。一套拳路结构,首先要看其完整性,起势、表现高潮、收势都要精心构思,反复推敲;其次,要符合技击规律,注意虚实、高低、轻重、开合等变化,以及布局上的往返穿插、迂回转折都要符合攻防原理。以醉拳为例,它把醉汉的前仰后颌、左歪右斜、如狂似颠的典型特征作为素材,创造了以醉步为基础,以提膝斟酒、探海端酒、醉卧仙床等为主要动作的套路。武术中无论是拳术、各种器械、各种对练套路都是从武术的实践、健身和艺术的要求出发,按照武术自身的规律形成的,由于它结构严谨、造型生动、节奏鲜明、逻辑性强,充分体现着武术的美学特征。3 精神美即内在美,一种潜在的人格力量。武术运动之所以被人们誉为立体图画,无声的诗篇,运动的雕塑,优美的舞蹈,就是因为武术运动员在完成动作的时候,善于巧妙地把全部精神彻底地贯穿于动作的过程之中。从外观上看,动作的变化只是形的处理,但运动员的精神活动也同时进行着,因为形的变化(动作的变化)一直是在精神的指导下进行和完成并达到形为神所用的。这里所说的神,其实指的就是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我们可以从太极拳中去体味揣摩那种“中和之道”,培养自我平衡的心理素质;可以从少林拳系中去探索克敌制胜的搏击之道,增强其自信心,还可以从“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和“虚实相间”、“刚柔相济”的拳理中去参悟事业竞争中的诀窍,提高个人的应变能力。无论是思想上的启迪,还是精神上的共鸣,都让人嚼之有味,思之有趣,回味无穷。4. 武术的审美价值武术套路运动的艺术特性、观赏的娱乐作用以及审美功能、美学价值,充满了整个运动之中,呈现出独具魅力的民族体育项目。众所周知,套路运动的美学概念,有的是和其它体育项目所共有的,如优美、跳动、刚健、精神等,有的则是武术套路本身所特有的,如高难、和谐、阴阳、韵律、形神、意识等。1 高难度就目前竞技武术(武术套路)发展趋势而言,“高难度”已构成整个套路运动的基础,运动的核心要素,它贯穿在形形式式的动作之中,并成为衡量一个套路和运动员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尺。新规则中套路的指定动作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难度应是武术美的品级基础,难度所包含的技术属性,必须通过动作的美来表现,越是高难动作,越是具有美的质量和价值。运动员每一个难度的突破,就显示出新的创造力量和神韵。那些新颖别致、峰回路转、震撼人心的成套演练,无不以自然的美感形式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因此,对于“高难度”的理解,则是引起审美愉悦的主要原因。

外国很多人教的腿法很差劲,有句俗话叫“好腿不过腰,”,像外国很多搏击动不动就亮出高鞭的基本腿法,只要被懂点行的人遇见,只有被虐的份。

武术套路发展的动因 人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以及武术本身的社会功能等三方面阐述武术套路发展的动因。 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丽珍宝。它既有健身作用,又有技击性能, 还由于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活跃文化生活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后,武术成为最广泛、最普及的运动 项目之一,得到了蓬勃而健康的发展。同时,通过国际体育交往,我国武术已开始流行世界,逐步为世界各国 人民所喜爱。 武术运动主要包括技击和套路两种运动形式,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 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被称之为“套路运动”。一般认为套路运动是技击的高度 提炼和艺术再现,它来源于技击,又高于技击,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它之所以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就 在于它来自技击,而又进一步规律化、艺术化。正如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一样,而套路中绝大多数 动作取材于技击,仍保持了实用技击的一面,既具有攻防特点,又具有健身意义的一项体育运动。 1、人的生理需要是套路运动得以产生和发展的起因 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庞大而凶猛的野兽对原始人的生存是一个主要的威胁。狩猎,是原始人类 为了维护生存所必需的活动。一个猎手,同时也是战士,战斗时的武器,也就是狩猎的工具。严酷的生活条件 ,迫使人类不断地改善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并在集体劳动过程中及部落战争中发展徒手或简单武器的攻防格斗 技能。如拳打脚踢、躲闪、跳跃、摔跌等,这就是拳术的萌芽。劈、砍、扎、刺、撩则是武术长短器械使用方 法的萌芽。可见,武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当战争胜利后或劳动休息时,人们往往会把战斗和狩猎致胜的技术以“舞”的形式表演一番以示威武和荣 誉。用这种“舞”的形式把攻防动作予以抽象再现,目的是抒发自己的心情感受或表演一下技击方法。在战争 中动用成功的一拳一腿、一击一刺没有固定的动作规格。因而在舞练的过程中也没有呆板的程式。经过漫长的 历史岁月,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人们技击方式及“舞”的形式都在不断提高。这种没有程式的舞练逐渐 变成了有程式和表现主题的“武舞”。以后“武舞”随着“舞”的艺术因素不断增多,“武”的攻防格斗因素 减少,而成为专门供人欣赏的一种艺术活动,而“武舞”中的舞练形式及丰富的演练技巧都成了以后套路技艺 中的主要内容。 2、人的心理需要促进套路运动的产生和发展 世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其它事物的推动和制约。武术的套路运动作为人为的艺术, 它的产生和发展必定受到人类的制约和推动。人们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维持生命)以后,接着而来的 便是心理需要了。心理需要的满足也就是人们各种情趣的满足,这种情趣不是一层不变的,它是随社会物质生 产的发展而发展。武术套路运动作为一种艺术要想得以持续不断地发展下去,也势必随人们审美情趣的改变而 改变,这是它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规律。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战争繁多,“武舞”虽是经过加工提炼过的技击动作,但它仍较近于实战。 到了中国古代文化高度发展的唐代,由于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发达,文化交流频繁,为各种艺术的 繁盛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可以从唐代诗人杜甫所描绘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里看出当时“武舞”的 特点和性质。“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看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低昂……”从这首诗中,我们 可以看出它和原始社会中“武舞”的区别。即原始社会的“武舞”有实战意义,而后者则更多的是从表演艺术 效果为主,我们当然可以认为这和社会物质生产水平及人们审美观的发展而发展有关。 套路是由许多连续活动的技击动作和艺术动作构成。人们不仅能从这些动作中获得外在形体美的感受,而 且还能从动作力度的强弱、运动速度的快慢、沉浮节奏上的对比中获得国画般意境美的感受,使人们产生无限 的联想。这种联想的产生,可以使人们的感情得以抒发,而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套路除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外,还具有较强的健身价值,它的健身价值和欣赏价值一样,从套路萌芽之日起就被人们所认识了。正是人们 健身和艺术欣赏的需要,才使其得以产生和发展。 3、套路的自身功能是其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武术套路源于技击,我们可以从武术套路的绝大多数动作都体现了攻防的方法中得以证明,但它又不同于 技击。如果用套路中的动作来进行实战显然是不符合实践需要的。因此套路不等于攻防实战,它是技击动作经 人们改造、组织和提炼后再加入其它艺术内容串连编排而成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产越加丰富,套路内 容和各种演练技巧就越加多样,从而出现了象“木兰拳”等这样很少有实战技术意义的观赏和健身类拳术。 构成套路内容的动作不具备实战技击的要求,这种性质决定了套路的发展方向。在套路尚未完全成形以前 ,从历史文献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武术套路或是武术套路的雏形是多以“武舞”或“健舞”的舞蹈形式出现 。如《干戚舞》、《东海黄公》、《破陈乐》等,这些“武舞”表现与技击有关的场面都是从实战的动作中加 工提炼编排而成,而武舞的目的:一是伸展人们的筋骨,锻炼人们的身体;二是表现生活,从昔日战争和人兽 相斗场面的再现中激发人们的情感,使人们产生一种美的享受。 套路内容多数取材于技击,因而技击内容的发展无疑也将促进其形式——套路的发展。殷周交替时出现了 朴素的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学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武术家越女是把“阴阳五行学说”运用到武术技击中的 古代前人之一。在《吴越春秋》中越女所谈的创术之道,精辟地阐述了动与静、快与慢、攻与守、虚与实、逆 与顺等矛盾的辩证关系,这种用阴阳这一古代哲学的朴素的辩证法来解释剑理的思想对以后套路的演练风格起 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后人把实战技击中的阴阳学说运用到套路中,并加以改造使其为套路的演练效果服务。 从今天的“刚柔虚实、动静疾徐、起伏转折”等套路节奏转换的特点中,不难看出这一影响所产生的效果之大 。正是这种节奏的参入,套路才得以能充分表现攻防技击含意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才使得其更加符合人们健 身和审美的需要。在表演和演练的过程中,通过这种节奏所组织起来的步法、动作、姿态和动作组合,实际就 是套路表演中动作意义的主要提示,从视觉和本体感觉上感染观者和练者,从而直接从套路演练中感受套路动 作的寓意。所以,套路这种功能的存在是它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4、套路运动的发展趋势 目前,人们习惯于把武术称之为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而实际上这是现代人从现代社会意识出发给它下的 定义。中华武术在其千百年的发生、发展历史中,一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思想的影响,并受到中国封建 社会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社会环境的制约,它在表现形式上是一种格斗手段和大众的文娱活动形式,至 少在近代体育传入中国之前是这样的。所以在没有受到现代体育规范之前,武术不可能是现代体育的内容之一 。严格地说,这种状况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得以改变的,武术这种社会功能的转变是人们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 对武术做出的选择。武术的实际性,在今天只能与其他体育项目存在的目的一样,使锻炼达到自我身心锻炼, 就象西方人学习拳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打架,而是为了比赛、为了强健身体。只有这样,武术才有可能被大多 数人所接受。 我们今天社会所需要的武术套路运动,应是一种中国传统武技与西方现代体育融合的一种人体锻炼形式。 它在内容上可以是传统的、民族的,但在形式上必须是现代的、中西通用的。武术套路做为一种被规范了的体 育运动项目,才有可能被生活在其它文化传统氛围中的人所接受。武术作为传统的一种格斗手段,已渐渐地趋 向消亡,这是我们今天武术套路运动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的宝贵遗产时,我们必须站 在时代的高度。对于传统,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传统的东西仅是现代社会的点缀。因为现代人、现代社会正 在不断创造和形成新的传统,这种新的传统离他们更近,更具有实际意义。对于武术,人们亦会以同样的态度 对待,所以发展武术套路运动必须从现代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迈向奥运会,成为被世界更多的民族所接受的 一种良好的健身体育项目才是唯一的出路。 综上所述,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使武术套路运动得以产生和发展,武术套路的形成与完善同社会的进 步发展有着直接联系。原始人类在与自然界抗争中以求生存为目的,是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人 们逐渐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的,武术套路必须也要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种发展方向又直接和 人们的各种需要发生着必然的联系,即人们的需要决定着武术套路的发展方向。

去看《八极拳》或《42式太极拳》吧

关于武术套路的论文2500字开头

构成套路内容的动作不具备实战技击的要求,这种性质决定了套路的发展方向。在套路尚未完全成形以前 ,从历史文献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武术套路或是武术套路的雏形是多以“武舞”或“健舞”的舞蹈形式出现;

武术套路发展的动因 人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以及武术本身的社会功能等三方面阐述武术套路发展的动因。 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丽珍宝。它既有健身作用,又有技击性能, 还由于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活跃文化生活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后,武术成为最广泛、最普及的运动 项目之一,得到了蓬勃而健康的发展。同时,通过国际体育交往,我国武术已开始流行世界,逐步为世界各国 人民所喜爱。 武术运动主要包括技击和套路两种运动形式,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 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被称之为“套路运动”。一般认为套路运动是技击的高度 提炼和艺术再现,它来源于技击,又高于技击,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它之所以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就 在于它来自技击,而又进一步规律化、艺术化。正如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一样,而套路中绝大多数 动作取材于技击,仍保持了实用技击的一面,既具有攻防特点,又具有健身意义的一项体育运动。 1、人的生理需要是套路运动得以产生和发展的起因 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庞大而凶猛的野兽对原始人的生存是一个主要的威胁。狩猎,是原始人类 为了维护生存所必需的活动。一个猎手,同时也是战士,战斗时的武器,也就是狩猎的工具。严酷的生活条件 ,迫使人类不断地改善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并在集体劳动过程中及部落战争中发展徒手或简单武器的攻防格斗 技能。如拳打脚踢、躲闪、跳跃、摔跌等,这就是拳术的萌芽。劈、砍、扎、刺、撩则是武术长短器械使用方 法的萌芽。可见,武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当战争胜利后或劳动休息时,人们往往会把战斗和狩猎致胜的技术以“舞”的形式表演一番以示威武和荣 誉。用这种“舞”的形式把攻防动作予以抽象再现,目的是抒发自己的心情感受或表演一下技击方法。在战争 中动用成功的一拳一腿、一击一刺没有固定的动作规格。因而在舞练的过程中也没有呆板的程式。经过漫长的 历史岁月,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人们技击方式及“舞”的形式都在不断提高。这种没有程式的舞练逐渐 变成了有程式和表现主题的“武舞”。以后“武舞”随着“舞”的艺术因素不断增多,“武”的攻防格斗因素 减少,而成为专门供人欣赏的一种艺术活动,而“武舞”中的舞练形式及丰富的演练技巧都成了以后套路技艺 中的主要内容。 2、人的心理需要促进套路运动的产生和发展 世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其它事物的推动和制约。武术的套路运动作为人为的艺术, 它的产生和发展必定受到人类的制约和推动。人们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维持生命)以后,接着而来的 便是心理需要了。心理需要的满足也就是人们各种情趣的满足,这种情趣不是一层不变的,它是随社会物质生 产的发展而发展。武术套路运动作为一种艺术要想得以持续不断地发展下去,也势必随人们审美情趣的改变而 改变,这是它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规律。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战争繁多,“武舞”虽是经过加工提炼过的技击动作,但它仍较近于实战。 到了中国古代文化高度发展的唐代,由于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发达,文化交流频繁,为各种艺术的 繁盛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可以从唐代诗人杜甫所描绘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里看出当时“武舞”的 特点和性质。“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看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低昂……”从这首诗中,我们 可以看出它和原始社会中“武舞”的区别。即原始社会的“武舞”有实战意义,而后者则更多的是从表演艺术 效果为主,我们当然可以认为这和社会物质生产水平及人们审美观的发展而发展有关。 套路是由许多连续活动的技击动作和艺术动作构成。人们不仅能从这些动作中获得外在形体美的感受,而 且还能从动作力度的强弱、运动速度的快慢、沉浮节奏上的对比中获得国画般意境美的感受,使人们产生无限 的联想。这种联想的产生,可以使人们的感情得以抒发,而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套路除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外,还具有较强的健身价值,它的健身价值和欣赏价值一样,从套路萌芽之日起就被人们所认识了。正是人们 健身和艺术欣赏的需要,才使其得以产生和发展。 3、套路的自身功能是其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武术套路源于技击,我们可以从武术套路的绝大多数动作都体现了攻防的方法中得以证明,但它又不同于 技击。如果用套路中的动作来进行实战显然是不符合实践需要的。因此套路不等于攻防实战,它是技击动作经 人们改造、组织和提炼后再加入其它艺术内容串连编排而成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产越加丰富,套路内 容和各种演练技巧就越加多样,从而出现了象“木兰拳”等这样很少有实战技术意义的观赏和健身类拳术。 构成套路内容的动作不具备实战技击的要求,这种性质决定了套路的发展方向。在套路尚未完全成形以前 ,从历史文献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武术套路或是武术套路的雏形是多以“武舞”或“健舞”的舞蹈形式出现 。如《干戚舞》、《东海黄公》、《破陈乐》等,这些“武舞”表现与技击有关的场面都是从实战的动作中加 工提炼编排而成,而武舞的目的:一是伸展人们的筋骨,锻炼人们的身体;二是表现生活,从昔日战争和人兽 相斗场面的再现中激发人们的情感,使人们产生一种美的享受。 套路内容多数取材于技击,因而技击内容的发展无疑也将促进其形式——套路的发展。殷周交替时出现了 朴素的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学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武术家越女是把“阴阳五行学说”运用到武术技击中的 古代前人之一。在《吴越春秋》中越女所谈的创术之道,精辟地阐述了动与静、快与慢、攻与守、虚与实、逆 与顺等矛盾的辩证关系,这种用阴阳这一古代哲学的朴素的辩证法来解释剑理的思想对以后套路的演练风格起 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后人把实战技击中的阴阳学说运用到套路中,并加以改造使其为套路的演练效果服务。 从今天的“刚柔虚实、动静疾徐、起伏转折”等套路节奏转换的特点中,不难看出这一影响所产生的效果之大 。正是这种节奏的参入,套路才得以能充分表现攻防技击含意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才使得其更加符合人们健 身和审美的需要。在表演和演练的过程中,通过这种节奏所组织起来的步法、动作、姿态和动作组合,实际就 是套路表演中动作意义的主要提示,从视觉和本体感觉上感染观者和练者,从而直接从套路演练中感受套路动 作的寓意。所以,套路这种功能的存在是它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4、套路运动的发展趋势 目前,人们习惯于把武术称之为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而实际上这是现代人从现代社会意识出发给它下的 定义。中华武术在其千百年的发生、发展历史中,一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思想的影响,并受到中国封建 社会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社会环境的制约,它在表现形式上是一种格斗手段和大众的文娱活动形式,至 少在近代体育传入中国之前是这样的。所以在没有受到现代体育规范之前,武术不可能是现代体育的内容之一 。严格地说,这种状况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得以改变的,武术这种社会功能的转变是人们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 对武术做出的选择。武术的实际性,在今天只能与其他体育项目存在的目的一样,使锻炼达到自我身心锻炼, 就象西方人学习拳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打架,而是为了比赛、为了强健身体。只有这样,武术才有可能被大多 数人所接受。 我们今天社会所需要的武术套路运动,应是一种中国传统武技与西方现代体育融合的一种人体锻炼形式。 它在内容上可以是传统的、民族的,但在形式上必须是现代的、中西通用的。武术套路做为一种被规范了的体 育运动项目,才有可能被生活在其它文化传统氛围中的人所接受。武术作为传统的一种格斗手段,已渐渐地趋 向消亡,这是我们今天武术套路运动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的宝贵遗产时,我们必须站 在时代的高度。对于传统,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传统的东西仅是现代社会的点缀。因为现代人、现代社会正 在不断创造和形成新的传统,这种新的传统离他们更近,更具有实际意义。对于武术,人们亦会以同样的态度 对待,所以发展武术套路运动必须从现代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迈向奥运会,成为被世界更多的民族所接受的 一种良好的健身体育项目才是唯一的出路。 综上所述,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使武术套路运动得以产生和发展,武术套路的形成与完善同社会的进 步发展有着直接联系。原始人类在与自然界抗争中以求生存为目的,是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人 们逐渐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的,武术套路必须也要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种发展方向又直接和 人们的各种需要发生着必然的联系,即人们的需要决定着武术套路的发展方向。

中国的武术,源远流长。南拳北腿,少林武当,太极八卦连环掌,各门各派尽显神通。纵观中华武术的历史,无疑是一部可歌可泣的爱国史。所以武术的精神,首先是爱国。陈式太极拳是武术的组成部份,它是人民用以锻炼身体和自卫的一种方法,在各界人士中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陈式太极拳本身有较高的武德要求和道德修养,它不但是对每个习武者的起码要求,而且也是练好陈式太极拳所具备的首要条件和必要条件。练武,要具备有武德。“武”是干戈军旅之事;“德”指道德、品德,它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它以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道德概念宋计价人们的国粹、宝贵的文化遗产一——武术被世界人民所认识后,逐渐在推向世界的大好形势下,更应该尊重武德、进行武德教育,更应该明白练武是为众人的身体健康。为人类造福的这一宗旨,所以练武要具备有高尚的武德修养,也是当代武术推向世界的时代要求。那么,具体到陈式太极拳武德范畴有哪些?应怎样去修养呢?根据有关陈家太极拳的历史考证,自陈王廷创造性地发展太极拳以来,先辈们已留下了不少的光辉论术和典范,精辟地阐术了陈式太极拳在思想上的道德修养,(详看陈家太极拳门规戒律及学拳须知)。结合当代社会高度的发展,武术推向世界的大好前景,归纳起来有几个方面:全心全意为人类造福,继承和发展陈式太极拳,为使中华武术掘起,腾飞世界。这是武德修养的宗旨和目的。陈式太极拳是多拳种的技术汇总,练武者都要有一定的思想基础、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武术道德情操,才能使自己的技术得到充分地掌握和发挥,才能继承和发扬、普及和提高陈式太极拳,否则,就会失去精神的动力和战斗的意志,就不能抵制各种腐化因素的侵袭,就不能使中华武术冲小亚洲、腾飞世界,甚至会反其道而行之,将武术引到邪路上去。陈式太极拳的武德修养,有着几百年的光荣传统,有着极为严格的门规戒律教育下一代(这也是陈式太极拳不够普及的主要原因)。要真正的学好练好陈式太极拳,首先必须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毅力来作保证。古人云“非恒无以学成”;学论讲:“拳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有志者事竟成”;达到目标的奥妙,唯一的力量是坚持精神。古今中外,不管学文习武,凡是真才实学的获得,完全是靠自己顽强的毅力,勤奋的学习精神,这也正是陈式太极拳在武德修养上的重要一环。太极拳一层深—层,层层妙无穷,若得太极妙,勤、学、苦、功、恒,只有这样持之以恒的信心,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熟练和掌握太极拳技巧,使自己的技术更上一层楼。谦虚和诚实也是陈式太极拳武德修养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太极拳论讲:“学太极拳不可满,满则招损……”学拳一定要谦虚,戒骄戒躁,人若胜我,则敬重之,不可有傲忌之心;人若不胜我,则谦待之,不可有轻薄之意,陈家先辈陈发科老师在北京一生传习太极拳,拳艺高超,徒弟众多,交结甚广,但他德高望重,从来没有对立面,有着“陈不中”之美称。这种光辉典范,给我们练武者作出了榜样。学练陈式太极拳也正需要这种谦虚和诚实的思想,只有保持这种谦虚好学的 态度,陈式太极拳才能真正学到手,练得精,运用自如。所以,骄傲和虚伪是进步中的大敌,是失败的阴影,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古代如《三国》马谡失街亭、关羽失荆州,都是傲兵必败的教训。为此,在陈式太极拳的武德中加强谦虚和诚实的修养是完全必要。提倡文明,反对野蛮,是陈式太极拳武德修养的重要内容,文明是表示人类社会进步的程度与状态。文明行为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具体,譬如:当你与人相处时,是否有礼貌、尊重人、帮助人,在公共场合里是否遵守准则、不打骂、不起哄、语言干净、准确、优美。如果这些方面都做得很好,你的行为就是文明。陈式太极拳的武德也正需要这种文明的行为,拳论中讲:“学太极拳不可狂,狂则生事非,不但手不可狂,即言亦不可狂”。学练太极拳即修身而养性,仁义为本,恭敬待人:不与狂徒较量,不与无知争强:别人争强,我可一让再让,不得以的情况下,再自卫,点到为止,但遇暴徒、敌人,要仗义勇为,不可手软。要尊师爱友。拳论讲:“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心不敛束,如何能学艺”。古代曾有天、地、君、亲、师的提法,把师同天、地、君、亲相提并论,说明了老师的重要地位,只有尊师爱友、虚心好学的高尚品德,才能师徒容洽,学习提高。浇花浇根,教人教心,拳教练一生。听其言,可知其行;观其拳,可知其德;武术中武德居首也。自有武术之日起,各路豪杰便尚武习武,保家卫国。古有三国单刀赴会的关公,明有令倭寇闻风丧胆的戚家军,近有勇斗俄国大力士、开创“精武门”、令外国人刮目相看的霍元甲。当年中国人被辱为“东亚病夫”,中国人受尽外国人的欺侮。1900年庚子事变后,有俄国“大力士”来津,目中无人。霍元甲挺身而出,与之较量,使其狼狈败走,一雪“病夫”之耻。毛泽东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意即正义的力量的胜利也必须以武力为依托。尤其在那些兵器不发达的朝代,练就一身好武艺,便可以精忠报国。在现代亦是如此。解放三军,哪一军不需要过硬的身体素质,不需“武艺高强”。而且,中华武术独树一帜,在国际上屡屡获奖,怎不令中国人自豪呢! 武术的另一部历史便是发展史。自创立之初,多少能人志士,凭借自己的习武经验和聪明才智,悉心研究,大胆创新,所以才有了武术的各门各路各种套路。武术是一个相当大的活动平台,任诚心者自由发挥。从最初的击和刺简单动作,历经几朝几代,内容不断发展完善。周时《周易》,产生了太极学说,奠定了中国武术的理论基础。春秋战国,群雄争霸,剑术得到空前发展,所以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宋元时期,民间武术兴起,武术呈现繁荣景象。明末清初,武术得到很大发展。太极拳就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之一。陈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资质聪慧,刻苦勤奋好习武,因生不逢时,无法书报国之志,故隐居乡间,立志创一套拳谱。他博采众长,始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太极拳流传于世。民国时期,民间出现了许多拳社、武士会等武术组织。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立了武术协会、武术队等,形成了空前广泛的群众性武术活动网。首届国际武术节的举办,更是拉开了中国武术的大旗。“把中国武术推向世界”,已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武术的另一精神是精进。习武之人要充分发扬刻苦奋进的精神。“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便是这种精神形象的说明。无论什么功夫,要想练成,必须狠下一番苦功。冬炼三九,夏练三伏。要抱定精益求精的精神。武术更讲究所谓“高平低下”。真正的高手往往闭门修练,待到功成之日,往往已是霜染双鬓。电影中的少林高僧常常是这种境界。练武之人偷懒一日,功夫便荒废一日。武术又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武术并非打打杀杀,那是武术最低级的应用形式。无数最高级的境界是“无招胜有招”。中华武术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学习中国武术也是接受和感悟中华几千年悠悠文明历史的过程。“练武先练心”。学习武术可以培养一个人扎实稳进的精神。少林寺练武很重视“桩功”锻炼,因为桩功不仅可以增强劲力,而且可以调理气息,修身养性。急不来,更求不来,需一个“忍”字先。学习武术不仅要下苦功,而且重在心法。所谓“心法”,便是武术的精髓所在。辟如太极,讲究“非顺即逆、刚柔相济、虚实相生、对立平衡”。他的一招一式,无不让人深深感触周易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推而广之,生活中不乏不顺心之事,何不顺其势,先稳住自己,与之周旋,待机会来,再发起攻势。正应了太极进退的心法。习武之于修身,功效可见一斑。即此,我所理解的武术精神便可概括为八字诀“爱国、发展、精进、修身”。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礼仪,讲究道德。文有文风、武有武德。音乐结合中国人或者男儿当自强

论文自己写啊。多看看武术的书。自己吹下就OK了。1500字的太小KS了

关于武术套路的论文2500字怎么写

可以从以下角度去分析写作:  模式:供参考  从传统美学角度看XXXXX  一中国传统美学范畴在武术套路运动中的体现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与西方美学范畴迥然不同。其中诸如意 味 道 境 力 神韵 等范畴是西方美学所不具有的-而这些范畴在武术套路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武术套路中的神韵美  武术套路中的意境美  武术套路运动中的自然美  武术套路中的美与善的统一  二从传统美学角度看武术套路中的形式美  从传统美学角度看武术套路中的武术套路除了遵循形式美的一般  过姿势,劲力,节奏,结构等特有要素学内容!也就是说"武术套路的神韵是通过这几大要素来实现或表现的!  姿势美  姿势美即姿态,架势美!武术套路是很讲究姿势的"如长拳姿势舒展"动作灵活,轻快潇洒,少林拳古拙紧凑"矫捷刚健,八卦拳身灵步活"姿势连绵,通臂拳发力透达"放长击远!等等  劲力美  劲力美即武术中丰富的劲法和力度之美,区别于形体美学中所讲的力度和方法"武术的劲力均从发劲,和招式着眼,如长拳中讲劲力顺达"富有寸  劲,而出手含蓄"要求起于腿"发于腰"顺于肩"摧于肘"达于手"协调顺畅力点清晰,南拳步稳势猛"多短拳"擅标手"动作紧削而刚劲有力",再如太极推手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它以捧 捋 挤 按 采 捩 肘 靠等方法"双方粘连等等  结构美  结构美即武术技术战术的配合组织美!特别是武术套路,因为它是按照攻守进退 动静疾徐 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排而成"由手眼身法步诸动作要素在同一时空中运作而成!现代武术演练套路对其动作精华节奏 难度技巧等运动艺术进行设计选择"使之配套"犹如一首乐章 起 承转 合都精心构思"反复推敲 同时注意使动作顺畅又符合技击规律"注重虚实 高低 轻重 开合等变化,布局上等等  节奏美  对武术套路中的节奏形象描绘为:动如涛 静如岳 起如猿 落如鹊 立如鸡 站如松 转如轮 折如弓 轻如叶 重如铁 在动静 起落 快慢 轻重 高低 刚柔的对立转化中表现出鲜明的节奏感 刚柔相推而发生变化是武术中最根本最重要的节奏!其它如进退 往来 开合 终始 消长 虚实 俯仰起落 屈伸 蓄发 吞吐等都是阴阳转化中的具体化等等  三结语  中国武术之美,深受中国古典美学的熏染,至今已铸成较稳定的形式  用西方美学来分析评定武术美,从完全西化的角度发展武术无论理论与技能上都将遇到一定的障碍!我们要正确地取舍  如今!中国武术已作为正式的体育运动项目登上了中国体坛已进入到西方各国的大众体育领域!同时还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奥运!走向世界

武术套路发展的动因 人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以及武术本身的社会功能等三方面阐述武术套路发展的动因。 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丽珍宝。它既有健身作用,又有技击性能, 还由于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活跃文化生活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后,武术成为最广泛、最普及的运动 项目之一,得到了蓬勃而健康的发展。同时,通过国际体育交往,我国武术已开始流行世界,逐步为世界各国 人民所喜爱。 武术运动主要包括技击和套路两种运动形式,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 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被称之为“套路运动”。一般认为套路运动是技击的高度 提炼和艺术再现,它来源于技击,又高于技击,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它之所以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就 在于它来自技击,而又进一步规律化、艺术化。正如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一样,而套路中绝大多数 动作取材于技击,仍保持了实用技击的一面,既具有攻防特点,又具有健身意义的一项体育运动。 1、人的生理需要是套路运动得以产生和发展的起因 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庞大而凶猛的野兽对原始人的生存是一个主要的威胁。狩猎,是原始人类 为了维护生存所必需的活动。一个猎手,同时也是战士,战斗时的武器,也就是狩猎的工具。严酷的生活条件 ,迫使人类不断地改善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并在集体劳动过程中及部落战争中发展徒手或简单武器的攻防格斗 技能。如拳打脚踢、躲闪、跳跃、摔跌等,这就是拳术的萌芽。劈、砍、扎、刺、撩则是武术长短器械使用方 法的萌芽。可见,武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当战争胜利后或劳动休息时,人们往往会把战斗和狩猎致胜的技术以“舞”的形式表演一番以示威武和荣 誉。用这种“舞”的形式把攻防动作予以抽象再现,目的是抒发自己的心情感受或表演一下技击方法。在战争 中动用成功的一拳一腿、一击一刺没有固定的动作规格。因而在舞练的过程中也没有呆板的程式。经过漫长的 历史岁月,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人们技击方式及“舞”的形式都在不断提高。这种没有程式的舞练逐渐 变成了有程式和表现主题的“武舞”。以后“武舞”随着“舞”的艺术因素不断增多,“武”的攻防格斗因素 减少,而成为专门供人欣赏的一种艺术活动,而“武舞”中的舞练形式及丰富的演练技巧都成了以后套路技艺 中的主要内容。 2、人的心理需要促进套路运动的产生和发展 世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其它事物的推动和制约。武术的套路运动作为人为的艺术, 它的产生和发展必定受到人类的制约和推动。人们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维持生命)以后,接着而来的 便是心理需要了。心理需要的满足也就是人们各种情趣的满足,这种情趣不是一层不变的,它是随社会物质生 产的发展而发展。武术套路运动作为一种艺术要想得以持续不断地发展下去,也势必随人们审美情趣的改变而 改变,这是它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规律。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战争繁多,“武舞”虽是经过加工提炼过的技击动作,但它仍较近于实战。 到了中国古代文化高度发展的唐代,由于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发达,文化交流频繁,为各种艺术的 繁盛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可以从唐代诗人杜甫所描绘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里看出当时“武舞”的 特点和性质。“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看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低昂……”从这首诗中,我们 可以看出它和原始社会中“武舞”的区别。即原始社会的“武舞”有实战意义,而后者则更多的是从表演艺术 效果为主,我们当然可以认为这和社会物质生产水平及人们审美观的发展而发展有关。 套路是由许多连续活动的技击动作和艺术动作构成。人们不仅能从这些动作中获得外在形体美的感受,而 且还能从动作力度的强弱、运动速度的快慢、沉浮节奏上的对比中获得国画般意境美的感受,使人们产生无限 的联想。这种联想的产生,可以使人们的感情得以抒发,而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套路除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外,还具有较强的健身价值,它的健身价值和欣赏价值一样,从套路萌芽之日起就被人们所认识了。正是人们 健身和艺术欣赏的需要,才使其得以产生和发展。 3、套路的自身功能是其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武术套路源于技击,我们可以从武术套路的绝大多数动作都体现了攻防的方法中得以证明,但它又不同于 技击。如果用套路中的动作来进行实战显然是不符合实践需要的。因此套路不等于攻防实战,它是技击动作经 人们改造、组织和提炼后再加入其它艺术内容串连编排而成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产越加丰富,套路内 容和各种演练技巧就越加多样,从而出现了象“木兰拳”等这样很少有实战技术意义的观赏和健身类拳术。 构成套路内容的动作不具备实战技击的要求,这种性质决定了套路的发展方向。在套路尚未完全成形以前 ,从历史文献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武术套路或是武术套路的雏形是多以“武舞”或“健舞”的舞蹈形式出现 。如《干戚舞》、《东海黄公》、《破陈乐》等,这些“武舞”表现与技击有关的场面都是从实战的动作中加 工提炼编排而成,而武舞的目的:一是伸展人们的筋骨,锻炼人们的身体;二是表现生活,从昔日战争和人兽 相斗场面的再现中激发人们的情感,使人们产生一种美的享受。 套路内容多数取材于技击,因而技击内容的发展无疑也将促进其形式——套路的发展。殷周交替时出现了 朴素的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学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武术家越女是把“阴阳五行学说”运用到武术技击中的 古代前人之一。在《吴越春秋》中越女所谈的创术之道,精辟地阐述了动与静、快与慢、攻与守、虚与实、逆 与顺等矛盾的辩证关系,这种用阴阳这一古代哲学的朴素的辩证法来解释剑理的思想对以后套路的演练风格起 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后人把实战技击中的阴阳学说运用到套路中,并加以改造使其为套路的演练效果服务。 从今天的“刚柔虚实、动静疾徐、起伏转折”等套路节奏转换的特点中,不难看出这一影响所产生的效果之大 。正是这种节奏的参入,套路才得以能充分表现攻防技击含意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才使得其更加符合人们健 身和审美的需要。在表演和演练的过程中,通过这种节奏所组织起来的步法、动作、姿态和动作组合,实际就 是套路表演中动作意义的主要提示,从视觉和本体感觉上感染观者和练者,从而直接从套路演练中感受套路动 作的寓意。所以,套路这种功能的存在是它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4、套路运动的发展趋势 目前,人们习惯于把武术称之为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而实际上这是现代人从现代社会意识出发给它下的 定义。中华武术在其千百年的发生、发展历史中,一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思想的影响,并受到中国封建 社会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社会环境的制约,它在表现形式上是一种格斗手段和大众的文娱活动形式,至 少在近代体育传入中国之前是这样的。所以在没有受到现代体育规范之前,武术不可能是现代体育的内容之一 。严格地说,这种状况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得以改变的,武术这种社会功能的转变是人们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 对武术做出的选择。武术的实际性,在今天只能与其他体育项目存在的目的一样,使锻炼达到自我身心锻炼, 就象西方人学习拳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打架,而是为了比赛、为了强健身体。只有这样,武术才有可能被大多 数人所接受。 我们今天社会所需要的武术套路运动,应是一种中国传统武技与西方现代体育融合的一种人体锻炼形式。 它在内容上可以是传统的、民族的,但在形式上必须是现代的、中西通用的。武术套路做为一种被规范了的体 育运动项目,才有可能被生活在其它文化传统氛围中的人所接受。武术作为传统的一种格斗手段,已渐渐地趋 向消亡,这是我们今天武术套路运动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的宝贵遗产时,我们必须站 在时代的高度。对于传统,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传统的东西仅是现代社会的点缀。因为现代人、现代社会正 在不断创造和形成新的传统,这种新的传统离他们更近,更具有实际意义。对于武术,人们亦会以同样的态度 对待,所以发展武术套路运动必须从现代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迈向奥运会,成为被世界更多的民族所接受的 一种良好的健身体育项目才是唯一的出路。 综上所述,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使武术套路运动得以产生和发展,武术套路的形成与完善同社会的进 步发展有着直接联系。原始人类在与自然界抗争中以求生存为目的,是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人 们逐渐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的,武术套路必须也要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种发展方向又直接和 人们的各种需要发生着必然的联系,即人们的需要决定着武术套路的发展方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