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现代军事理论论文课题有哪些类型和特点

发布时间:2024-07-03 09:15:05

现代军事理论论文课题有哪些类型和特点

你得先选中一个方向,比如现在朝鲜半岛是否会发生战争,以色列局势,中日钓鱼岛,以及台湾海峡等去选择一个目标去写

首先你要大概分析一下我国的军事实力等一些相关情况,在与世界上较强的国家做一对此,在谈谈你的看法,最后在对我国军事发展的未来做一预估,最好是一些积极的看法。具体步骤如下:一、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一)总标题 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 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②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 ④用判断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 ⑤用形象化的语句。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二)副标题和分标题 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 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二、目录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 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 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三、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 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 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如果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 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内容提要的写作要求可以概括为“全、精、简、实、活”。具体说来: 1.内容提要要求具有完整性。即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提要应写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2.重点要突出。内容提要须突出论文的研究成果(或中心论点)和结论性意义的内容,其他各项可写得简明扼要。 3.文字要简炼。内容提要的写作必须字斟句酌,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述,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 4.陈述要客观。内容提要一般只写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对工作过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一项研究成果的价值,自有公论,大可不必自我宣扬。因而,实事求是也是写作内容提要的基本原则。 5.语言要生动。提要既要写得简明扼要,又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体现文彩,以求唤起读者阅读正文的欲望。四、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这是毕业论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它章节有专门详细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它应列在毕业论文的末尾。列出参考文献有三个好处:一是当作者本人发现引文有差错时,便于查找校正。二是可以使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教师了解学生阅读资料的广度,作为审查毕业论文的一种参考依据。三是便于研究同类问题的读者查阅相关的观点和材料。 当然,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主要的,与本论文密切相关的,对自己写成毕业论文起过重要参考作用的专著、论文及其它资料。不要轻重不分,开列过多。 列出的参考文献一般要写清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者和出版年份。

谈世界军事形势必须谈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和怎么与美国相处。 美国并不反对中国发展,但它希望中国最好就在国内发展,也就是说在不大量使用国际资源的前提下发展。美国人只允许你在自己家里找吃的。如此这般,等中国发展起来了,中国也就把自己的资源吃光了。但美国也不愿让中国彻底垮掉。如果中国彻底解体,日本、印度、俄国都起来了,亚洲大陆力量均势打破了,那将是世界的灾难,届时美国还得费力填补力量真空。 那么美国人到底想干什么呢?美国人想瘫痪中国:让中国处于半死不活,既发展又不能健康发展的状态。 因此可见,美国容纳中国发展的限度是中国绝对不能对它的海上利益形成挑战,同时还要中国有力量帮它牵制住其他亚洲大国的崛起,防止亚洲地区出现一个绝对可以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从地缘力量对比看,美国接受中国崛起的最后底线,是中国更像现代欧洲而不像中世纪和近代欧洲。中世纪的欧洲是混乱和血腥的,近代的欧洲是压迫美国的,现代欧洲是分而不散的,其国家组织形式使其既不能形成对美国的挑战,又能牵制住俄国再次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中美飞机相撞事件及美国军事打击阿富汗的行动再三表明,在中美矛盾中,中国的安全边界与领土边界接近重合,这本身就是极危险的。确切地说,如果将中国台湾地区的主权安全也考虑在内的话,中国东部安全边界若不能扩展到太平洋中部即东经150度,中国就没有可持续的安全保障;如果中国安全边界不能扩展到台湾东部即东经125度海区,那么中国就不能保障在台湾地区的中国主权安全。中国的西部安全边界若不能扩展到中亚富油区,中国就不能保障未来经济发展必需的石油和天然气的稳定供应。 马汉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根链条的强度实际上是由其最薄弱环节的强度决定的。”中美撞机事件就发生在中国经济发展重心的边缘,阿富汗战争又发生在中国石油进口的关键地区,而这两个地区都是我国安全链条中较为薄弱的环节。2001年6月21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美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上说:“作出军事调整的最安全和最佳的时刻是你独占鳌头的时候,而最危险的时刻是等到一个富于创新的竞争对手来临并找到方法来打击你的时候。”现在美国确已独占鳌头,而中国正在崛起之中,因此,中国在往最好处努力时,不能不做最坏的准备,尤其是军事准备。 有人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惟一超强的国家,中国则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两国实力悬殊,难以较量,中国顺着美国一些,成为它的朋友,这样可以降低安全风险。 请记住:在美国人的国际政治词典中,“朋友”的含义,永远只能是打不败的对手。看看目前的八国集团(不包括俄罗斯),其中大多数都是打进去的,而不是仅仅凭市场拥有量和平地挤入的。从中国未来大战略考虑,中国永远也不需要彻底打败美国的力量,只需要在全球范围,至少在其主权范围内拥有有效的自卫的力量。但从美国的角度看,中国只有成为美国人打不败的对手,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朋友。因为“辩证法是历史逻辑的精髓,而国家利益则是历史逻辑发生的起点。没有实力的朋友最后为有实力的朋友所抛弃,而有实力的对手却成了朋友,这似乎是霸权政治的行为规律”。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之所以跟毛泽东打交道,使中美关系正常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看到中国是一个不可屈服的对手,美国在与当代中国的较量中,如果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无法战胜的对手,中美关系反倒会好转。而历来顺从美国的如吴庭艳、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等最后都成了牺牲品。 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就是像有些人主张的那样“顺着美国走”,但我们马上就会发现这种想法完全是痴人说梦,不切实际。最根本的一点,中国怎么可能接受美国的底线呢?很明白,美国的底线不仅是让中国放弃台湾、南沙,而且还有西藏,甚至还不止这些。这样的中国还叫中国吗? 在外交这副天鹅绒的手套里要藏有铁掌。中国只有脊梁强硬,和平的机会才会更多;只有做好准备,才有可能争取到和平。对一个国家而言,在国际斗争中至少应有可以还手的军事实力。历史经验表明,在军事安全领域让步的国家是绝无出路的。 为什么要有战争的准备,因为中国要争取到自身的发展权。 国家安全的最高目标是保卫国家主权,而保卫国家主权的最高表现则是保卫国家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由此推理,“国家安全”不同于“公共安全”,就不应当是一个涉及社会个体安全的概念,而应当是一个只涉及国家及国家主权安危的概念;“国家安全”也不仅仅是国家主权中自保权存在的一种状态,它更是国民集体要求保卫自身生存和发展安全权利即自保权的合理延伸。 以往中国人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更多地侧重于国家的生存安全。在这种认识中,本国的安全与世界的安全是相对分离的。而美国人不是这样,美国人为什么在世界各地到处插手,因为美国人对国家安全的考虑,是从世界的范围来看问题的;对地缘战略的制定,美国人的视角是如何控制海洋及海上关键岛屿;对国家经济、政治战略的制定,美国人的视角是如何控制世界市场及能源资源关键地区;美国国内问题的解决,更多地也是从国际问题的解决入手的。由此,只要采用市场经济体制,不管其国体如何,它们必然要从世界的角度考虑其固有的发展权的问题。中国新世纪的国家安全应当主要是一个以维护中国发展权为核心的世界性的概念;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关注,应当从传统的维护本土安全,转变为维护已走向世界的中国政治和经济利益安全;中国的发展利益走到哪里,中国的安全观及其实现手段就应辐射到哪里。 这样做并不意味着中国要与其他国家“争霸世界”,中国不存在对其他国家发展的垄断权,只谋求自身发展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权,从经济的角度看,主要是一国在世界范围的自由贸易不受侵害的权利。而赢得这种权利的关键是自由利用世界贸易必需的交通线,特别是海上交通线的权利。中国既然选择了市场经济,那它就必然要拥有自由贸易及对自由贸易加以保护、特别是军事保护的权利。 中国“不称霸”的外交政策不应被理解为放弃中国主权中固有的必然要走向世界的发展权,而应被理解为中国在争取和捍卫自己所拥有的必将融入世界的发展权的同时(这个发展权只能是世界范围的发展权),不仅不排斥而且还要与其他国家平等地享有各自的发展权。反对霸权主义与保卫平等的发展权,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概念。对中国,乃至对所有南方国家而言,不反霸则不能求发展,求发展必然要反霸。但是,“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反霸,至少要有与霸权不至过于悬殊的力量,尤其是军事力量。在这一点上,今天的许多人过于相信“国际法”的作用。然而“在当今世界上,光有法律而没有力量就得不到公正;法律的合理与否不取决于力量,但其有效性要由后者赋予”。用强力保卫自己应有的海外平等自由发展的权利,而不是动辄以“制裁”的方式剥夺他国的这种权利,这正是中国既要崛起又要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的原则界线所在。 美国不希望中国垮掉也不希望中国强大,只想瘫痪中国。瘫痪意味着中国重蹈鸦片战争时的覆辙,成为一个任人宰割的中等国家,那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接受的。所以,中国要充分做好战争的准备。 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两个极具战略意义的动作 第一件事是解放军进军西藏。印度是1947年独立的,当时中国国共两党正在进行大决战。试想当时正是中国军事无力西顾的时候,如果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提前14年,也就是说在1948年发生,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胜利后再与入侵者谈判,谈下来也很难是今天这个样子。 第二件事是,毛泽东决定抗美援朝。美国出兵朝鲜,实际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在向苏联和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叫板。在这场较量中,世界各国都在观望它的结果,并由此决定各自的对华政策走向。结果中国打赢了,连斯大林都对新中国刮目相看,中苏很快结盟。1955年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耀眼风采的背后,是中国打败当时不可一世的美国的军事胜利。尼克松说得对,“只有在战场上夺取更大胜利,才能在谈判桌上赢得更多的东西”。 历史容不得政治家在关键时期有半点犹豫,而毛泽东的这两个动作是对其后中国国家安全具有基石意义的大事。 从历史和现状来看,国际社会并没有给中国留下其他选择的余地,而只留下了通过强力崛起为大国这样一种选择。要打就要做好有限战争与大规模战争的两种准备。有限战争赢了,更好;没赢,就打大规模战争,一定要为中国赢得发展权。 在目前这种政治格局中,台湾问题及其解决方式和时机就与美国的亚太战略变化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美国并不希望台湾真“独立”,作为一个海权国家,美国更关心对海上通道的控制权,而台湾的作用就是既不让中国大陆出海又要阻止日本南下。与此同时,美国也不想背台湾包袱,它希望中国把台湾管着,但又不能由中国大陆控制。这种矛盾的心态,使得台湾问题的解决出现如下变数:当美日矛盾大于中美矛盾从而中国对美国的战略价值大于日本时,美国就会在必要时把台湾当作弃牌还给中国,以获取中美稳固的关系。而台湾一旦失去大国的庇护,就失去了独立存在的基础,这时统一台湾的时机也就成熟了。 在未来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和统一祖国的道路上,最终将与中国国家战略利益发生直接矛盾的既不主要是咋咋乎乎的美国,也不是气势汹汹的俄罗斯,而是唯唯喏喏的日本。俄罗斯尽管极富扩张性,但元气大伤,与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会产生大的利害冲突。而日本人从来都是只做不说,或先做后说—— 这与美国人的特点正好相反。日本自明治强盛以来,一直就没有放弃他们的大东亚战略。1927年日本政府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会上提出著名的田中奏折称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日中这种利益关系完全是由其扩张性强大的资本主义经济动力及其天然被大国钳锁起来的地缘条件决定的。目前中美争执中,日本实际上采取低调纵容,同时又讨好中国的态度,其目的是让中国与美国发生冲突,自己届时坐收渔利。 只要中国政府抓住中美关系这个主要矛盾,保持冷静,在把中美间在意识形态的斗争坚持在“有理、有利、有节”的范围内的同时,迅速加强军事自卫能力,才能赢得主动。至于目前发生在台湾的有碍于祖国统一,乃至“台独”的言行,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保持“善战不言兵”的威慑姿态就够了。要记住戈尔巴乔夫在处理苏联一些加盟共和国独立问题上的教训,要像俄罗斯处理车臣问题一样在关键时刻抛开西方无休止的喋喋议论,用果断的方式解决中国台湾问题。

兄弟,你胆儿也太大了吧,这都敢贴

现代军事理论论文题目有哪些类型和特点

高技术战争的以上特征,对军事上的影响,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它要求国家战略、国防经济、国防科技和军品生产、军事思想、战争样式和作战方式、军队建设和管理、战争准备、战略战术、后方保障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深刻的改革。高技术战争的出现,迫使从事战争的人们重新看待一些传统的观念、理论和原则,重新衡量以前的战略、政策和一些具体做法。 (一)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 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从保卫国家的安全角度来说,仅仅考虑核威胁、核保护战略已远远不够了。航天战略(或宇宙战略)将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的高技术水平是这个国家威慑力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家的安全除了有赖于必要的常规武器、核武器外,更加有赖于高技术武器。 (二)对国防经济的影响 高技术的发展,对国防经济要求很高,国家要以相当的经费来支持高技术武器的发展。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很多军事高技术与国家科技的发展密不可分,如用于外层空间的一些武器和设备,对开发宇宙资源和地球资源大有益处。开始,需要国家经济投资,但不久就可受益,反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高技术战争的基础是高技术,发展高技术仅仅用有限的国防经费是不够的,需要有国防经济整个系统来支撑。而且光有钱还不是唯一的条件,国防技术人才和国防技术设施要与高技术的发展相适应。为了发展高技术,需要动员整个国家的尖端技术力量,而不单纯是军事技术力量。经费和技术,是发展高技术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三)对战争样式和作战方式的影响 高技术武器用于战争,使战争的样式和作战方式有了很大发展。除了已经出现的用高技术手段进行的军事冲突和小型局部战争之外,还将有可能出现如外层空间的军事冲突和小型战争,以及星球大战和世界性高技术战争等等新的战争样式。这些新的战争样式,反映了现代复杂的国际关系,影响着战争的规模和结局。对于核武器,美苏等国正在从高技术中寻找防御的积极手段。现在已有不少人相信,运用高技术武器就可以有效地抗击核武器。因而,风靡一时的核威胁战略将受到挑战。高技术战争发动的方式和进行的方式与以往也有很大不同。远战可能多于近战,导弹战可能多于枪炮战,电子战可能充斥整个战场。作战双方利用智能武器和借助现代指挥工具进行的斗争将日益突出出来。 (四)对军队编制装备的影响 高技术战争将影响军队的组成、编制和装备。如将增加新的军种和兵种——天军、深海部队、机器人部队、飞行器分队等。军兵种的比例也将发生变化,天军、空军的比例将逐渐增大,陆军的比例将缩减。海军中深海潜艇的比例也将加大。军队人员的知识结构,必须要与高技术的装备水平相适应。军队的文化水平将大大提高,工程科技人员的比例将增大。军队人员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坚强的体魄,娴熟的军事技能,能吃苦耐劳,克服困难,坚韧不拔,具有献身精神。军队有良好的训练水平和科学的管理水平。 (五)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作战空间增大。不光是同一作战单位的任务,正面、纵深大于以往作战,而且空中的支援和防护一般可分为超低空、低空、中空、高空,超高空以及高天(外层空间) 6 个层次。从几万米高空扩大到几百公里的外层空间。 由于远程火器增多,部队机动速度加快,作战部队的任务纵深大大地加大了。 作战行动的突然性增大。在谋略思维上能够跳出常规,在复杂的战争现象中,寻找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之点,在谋求突然性的优势中居主导地位。但是指挥决策的快速性和作战行动的快速性,无疑有助于突然性的达成。而后者,在高技术战争中是司空见惯的。 杀伤破坏程度空前残酷。既有大面积杀伤武器,又有精确制导的杀伤点状目标的武器。点面结合,破坏面积大,杀伤目标准,对人类带来的灾难超过以往。如果高能激光武器使用于战场,对其破坏杀伤力目前还没有找到抗御的方法。战场探测器材十分发达,凡是暴露的目标,一般都可侦知,凡是侦知的目标,一般都可摧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存战场上的有生力量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果进攻者不能在冲击前对防御一方进行十分有效的压制,那末防御者就有可能在瞬间将暴露的进攻军队予以毁伤,而将在此以前的损失和消耗捞回来。克劳塞维茨说防御是较强的作战形式,在高技术战争中这句名言将再次得到证实。 电磁频谱的斗争更加激烈。这方面的斗争不单单是象以往那样主要反映在干扰和反干扰方面,除了干扰反干扰的斗争外,还将反映在侦察反侦察、制导反制导、 C3I 系统与反 C3I 系统等方面。高技术战争中,雷达是双方很注目的目标。电子干扰对方制导系统也将日益重要。破坏对方的指挥控制系统更有积极意义。电子压制斗争是火力压制的前提,否则,很难保障火力压制的效果。所以电磁环境的优势往往伴随着胜利。 在高技术作战中,发现目标是第一位的。包括侦察卫星在内的众多的探测器对战场目标的发现并不难。由于作战双方采取的伪装、隐形、隐蔽、设置假情报、发射假信号等手段,发现的目标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如何在发现目标之后识别真假是个复杂的问题。 打击目标是继发现识别目标后的积极行动。打击一般指火力打击,主要是空中火力和地面火力打击,同时包括采取电子摧毁的打法,或将目标杀伤,或使目标摧毁,或将目标给予破坏。这是高技术战争中最积极的手段。能否大量地歼灭对方的有生力量,在任何战争中都是有决定意义的,高技术战争也不例外。 占领或保护目标一般是作战的目的,这是继火力打击以后的行动,往往是歼灭敌方有生力量的结果。就一般的进攻(或防御)作战行动来说,占领(或保护)目标是衡量完成作战任务的标志之一。有利的地形如制高点、战役战术要点,仍是兵家必争之地。 (六)对指挥的影响 由于卫星技术和其它遥感遥测技术广泛使用于军队指挥系统,获取战略情报和战场情报已不是十分困难的事;由于电子计算机成为军队指挥的重要工具,大大提高了对信息的储存、处理能力;而使用激光通信、光纤通信、传真通信和数据通信等手段,通信的可靠性和适时性提高了。自动化的指挥控制系统使军队指挥既快速又准确,尤其运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以提出决策建议和行动方案供指挥员选择参考,作出最佳抉择。以高技术为支撑的 C3I 系统,可供战略指挥(全国、全球、甚至外层空间)使用,也可供战役、战斗指挥使用,甚至单舰、单机、单车、单兵都可使用。这就要求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必须既是军事专家,又是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熟悉自动化指挥程序和具有运用指挥设备的知识与能力。 (七)对后方保障的影响 高技术战争的极大消耗量对后勤保障提出了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供应补给量与消耗量要成正比,要以极大的供应量来保障高技术战争的极大消耗量。假设消耗量为 N ,那末供应量应大于 N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战争的持续进行,如果供应量小于消耗量,那就要影响战争的进行,甚至发生粮尽弹绝的危险情况。做到及时大量的供应补给,要掌握四个环节:①预见和准备。对一场战争的可能消耗情况,预先要有足够的估计,并据以作充分的准备。如作好各类物资弹药油料等的预先储备等。②有充足而可靠的输送力量。根据战争的进展情况和各作战方向、作战地域的消耗情况,能够及时地组织输送力量,迅速地将所需物资送到。③现代化的多种输送、管理手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多种输送手段,如铁路、公路、飞机输送,或人力兽力输送。二是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掌握战场上消耗情况,控制输送力量,保障重点方向、重点物资的筹划和供应。④有应急措施和掌握预备力量。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问题是当出现“失着”时,有裕如的应急措施,手里有预备力量可供使用。 由于高技术战争使前方后方的界限更趋淡薄,为了组织后方的有效保障,必须注意组织对后方机构的有效防御,防止空中袭击、远程武器袭击及空降兵袭击、敌方迂回穿插部队的袭击等。因此,后方地域必须组织防空、防炮、防导弹以及对地面和对外层空间的防御。这样,才能可靠而有效地组织后方保障。 希望有用 论中国国防建设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第一:国防建设可以带动经济发展,国防建设是由科技和工业实力所保证的,合理的国防建设可以促进工业的发展,盘活个企业间的联系,可以提高科技水平,促进科技发展 第二:强大的国防实力是保障贸易安全的重要因素,只有强大的国防实力才能保卫本国在海外的资产和贸易重要通道的安全,才能保卫本国公民在海外的人身安全 第三:提高国际威望众所周知,在当今国际舞台上,已经不仅仅是经济因素等一系列硬实力的竞争了,还包括,国际威望等一些软实力的竞争,只有你在世界上有资格享有发言权,那么别的国家才敬佩你,才能尊重你,这样就有利于本国企业,文化,人口,等等在世界的发展 其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强大的国防力量

A 如何破解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面临的“安全困境”?一、我国面临怎样的安全形势 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是我国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当前,我国不仅依然面临着政治、军事、外交等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而且面临着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严重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台独等分裂势力的存在,东海、南海等周边又存在着一些复杂而敏感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我国安全形势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互动增强,是我国安全问题的时代特点。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境内外人员和信息流动日益增多、加快,一些国内问题处理不当就可能演变为国际问题,一些国际问题传导到国内也可能诱发社会稳定问题,维护国家安全的复杂性增大。 随着时代进步国家利益不断拓展,我国加快发展中出现不容忽视的新安全问题。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 能源和其他一些重要战略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上升。我国海洋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保护与利用、海上通道安全、太空安全与信息安全、海外重要资源产地安全,以及海外同胞和华人财产生命安全等面临的威胁,已经十分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二、在当前形势下应当如何运用军事力量维护国家利益 我国安全形势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迫切要求我军加快发展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具备多样化军事能力。为了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就必须密切关注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切实把我军的职能任务搞清楚,把军队发挥作用的方式及行动样式搞清楚,把军事力量建设的要求搞清楚,切实提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可以说,国家利益像一根红线贯穿在我军职能使命之中,国家的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扩展到哪里,我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就应该延伸到哪里。 军事力量运用的方式多样化。面对不同的安全威胁,需要着眼国家总体战略目标,采取灵活快速、合法必要的军事行动,确保有效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我军职能作用的发挥,既可以通过特定的作战行动,也可以通过非战争军事行动或准军事行动;既可以采取威慑、防御、进攻等传统军事行动样式,也可以采取国际维和、军事合作、军事宣示、人道救援、反恐斗争等新的军事行动样式。维护国家安全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但军事手段始终处于核心和支柱地位。同时,在我军能力建设上,凸显了应对危机、遏制战争的新特点。 部队战斗力建设的要求多样化。各部队在战斗力建设上,应当按照所面对的战略方向、结合所担负的战略任务、立足自身的现有条件,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当前,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是我军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我们应确立在复杂情况下有效捍卫祖国统一的战斗力标准,以此指导、推进和衡量各项准备工作。同时,还要把解决现实威胁与应对未来挑战结合起来,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把军事斗争准备放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构想中来运筹,确立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部队的战斗力建设标准,确立军兵种部队和各种武器装备的发展战略,以军事斗争准备实践检验军事变革成效,以军事变革成果提高军事斗争准备质量,不断把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引向深入。 善于从政治高度和国家发展全局观察分析安全形势、思考处理军事问题。军事服从政治,军事战略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总体战略。当今时代,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法律等的联系更加紧密,在战略层面上的相关性、整体性日益增强。我们分析判断形势、指导军事工作、指挥军事行动,不仅要从军事上考虑问题,更要注重从政治高度和国家利益全局出发,看工作筹划指导是否符合国家发展大局的要求,是否符合政治外交斗争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拓宽国家安全视野和军事战略视野,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战略意识,确保军事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推动军队建设整体发展。发展新型军事能力,核心是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抓住发展重点,统筹发展全局,通过局部跃升促进整体发展。当前,要紧紧抓住制约战斗力增长的深层次矛盾和瓶颈性问题,积极推进军事理论创新、军事技术创新、军事组织体制创新、军事管理创新,使作战指挥体系、作战力量构成、武器装备发展、部队管理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建设不断取得突破。大兴军事训练热潮,围绕军事斗争准备,注意分类指导,进一步加强针对性训练,积极稳妥地推进一体化训练,努力推动我军军事训练向更高层次发展。 军事实力是维护国家利益、履行国际义务的坚强后盾。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军事上从来都坚持自卫的立场,一贯慎重使用武力。 面对新的国家安全形势,我们要把慎战与善战、自卫与反击、军事力量的战争运用与非战争运用紧密结合起来,突出维护战略机遇期的主动性、应对危机的灵活性和战略指导的预见性,积极拓展战略运筹空间。既要关注战争的筹划和实施,做好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充分准备,又要注重预防危机,通过有效运用军事手段,努力慑止危机,及时化解危机,有效控制危机,以适度的军事斗争行动达成战略目的。B 联系实际论述大学生军训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进行军训和军事理论学习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国防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校的国防教育是通过集中军事训练,上军事理论课和分层次的多种形式国防教育,以及课程之外的国防知识演讲、竞赛、军事夏令营等军体活动来体现的,无论在德育,还是在智育、体育等方面,都为大学生成才提供了一个新的载体。它不仅有助于良好道德的形成,而且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体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起到了其它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接受能力快,特别是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他们充满对大学的好奇和渴望,大学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和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的国防教育有着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在军事课程之内接受系统国防教育,充分发挥着国防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通过基本军事技能训练能磨练意志品质,并提高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使他们长期处于脑力劳动状态,再加上各种主客观因素,普遍存在心理素质脆弱,视力下降,身体素质差等问题。而高校的军事训练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集中训练的特点是,严格、紧张、统一、有序。这对于刚刚走出家门的大学生来说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军事训练很好的培养了他们顽强拼搏和集体主义协作的精神,增强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为他们的大学生活乃至将来的工作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对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每一个国家和民族从自身安全出发,都把自己的最新科技成果运用到国防上,大学生通过学习现代军事科学知识,可以亲身感受到自己所学专业和知识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从而极大的激发他们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可以增强勇于向困难挑战,勇攀科学高峰的意识。 普通高校的军事课,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进灵活。目前,高校国防教育基本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及要求制作教学课件,形象生动,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供最新最快最先进信息,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课外国防教育活动灵活多样,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保证国防教育在高校具有稳定和长效功能。 《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校开展以学生军训、军事理论课教学和课外多层次多样式国防教育活动,是按照国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搞好高校国防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学生是国防建设的后备力量,随着军事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战争是技术的抗衡,是人才的较量。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仅仅靠军队院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地方院校来培养。青年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生动最具活力的群体。他们的素质高低,国防观念的强弱,将对社会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作为后备兵员的储备,对改善现代军队兵员文化、科学技术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通过学校国防教育所积淀形成的道德行为、意志品德,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成为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新人,是一件利国利民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所以,军事课在普通院校开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C 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防和军队跨越式发展道路   新世纪的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在国际局势总体缓和局部动荡,国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世界新军事变革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困难同在。国防和军队建设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促进发展,是摆在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历史性课题。十六大报告对此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方针原则,为新世纪国防和军队建设指明了方向。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也是我军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要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确保全军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工作的首位,为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要进一步完善党委制度、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制度、民主集中制度、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支部建在连上等一系列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人类文明正在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战争形态正在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受其影响,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军事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信息化是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我们要主动应对挑战,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以加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创新战争与战略理论,探讨着眼于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作战理论,发展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  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全面提高我军战斗力。我们的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新时期的国防和军队建设要以此为统揽,在全面提高我军战斗力上下工夫。在军事斗争准备基点上,要由工业时代战争条件向信息时代战争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跨越;要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争夺质量优势,在军队建设上由人力密集型和数量规模型向科技密集型和质量效能型转变;坚持以人才为本,重点抓好指挥军官队伍、参谋队伍、科学家队伍、技术专家队伍和士官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要把教育训练摆在战略位置,深入开展科技练兵;加强军队院校建设和改革,全面提高军队的科学技术素质;要以结构调整和完善政策制度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军编制体制改革,使之与信息化战争需要相适应。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落实这一方针,一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要在这个大局下思考和谋划国防和军队的发展,使国防投入、军队数量与规模控制在国力所能允许的范围内。军队要继续把支持和参加国家改革和建设事业作为服从大局的实际行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民造福、为国兴利。二是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国防建设,使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达到确保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要求。同时要把国防和军队建设当成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形成全民办国防的格局。三是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要两头兼顾、协调一致。国防建设要充分考虑经济建设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防资源的利用率。国家在进行经济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国防和军队的需求,做到既促进经济发展又增强国防能力,达到富国强兵的辩证统一。

对比较熟悉军事的人来说,这四个题目的难易度基本一致,只是侧重点不同,如果从涉及知识点和资料搜索的角度来说,3和4很好写,其中3已经被写烂了,你写了得分估计也不会很高,而4可以联系到近期的金融危机,如果写好有得高分的可能;如果你有一定的作文功底又还没忘光的话,2也很好写,只不过需要一些例子和通篇的议论(套话空话就可以了);1的题目太大太空,如果把握不好很可能费力不讨好,不建议选取。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提出-论点;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现代军事理论论文课题有哪些类型及其特点

BJTU的把兄弟。。。。

《讨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演变》、《浅谈高校普及国防教育的手段和意义》

建议你上网找一下选择一下你想要的

中国军事专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认为,联合搜救演习显示了中美军事合作的空间日益拓展、层次更加广泛、方式越发务实的新趋势。 合作空间日益拓展。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李亚强大校认为,中美两国作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在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方面承担着许多共同的责任,有许多共同利益交会点。这次演习以海上搜救为主要内容,显示了中美之间的军事合作正在朝非传统安全领域拓展。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拉夫黑德上将在访问湛江期间也表示,这样的演习,将提升中美两国联合应对海啸、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和进行人道主义救援的能力。他认为,人道主义救援已成为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越来越重要的一项任务。中美之间在人道主义救援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空间非常广阔。美方将积极寻求并不断扩大双方在这些领域的合作。 交流层次更加广泛。“联合搜救演习,是双方军事合作成果的体现,它背后所蕴涵的是双方在各个层次、多个渠道开展的深入交流。”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彭光谦少将说,一场演习,需要双方从最高军事领导人到最底层士兵之间的交流。此次海上联合搜救演习,是落实中美两国元首关于加强领域交流共识的重要举措,也是今年中美两国军事领导人达成的共识。 为了确保此次演习成功举行,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拉夫黑德上将率领“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访问湛江,并与中国南海舰队司令员顾文根中将进行了会谈。双方的舰艇指挥员已经就第二阶段海上联合搜救演习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三轮会谈和磋商,确定了演习的预案和细节安排。双方士兵除了相互参观舰艇外,还举行了足球、篮球和拔河等体育比赛。来访的“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还举行甲板招待会,邀请中国海军官兵共叙友谊。 合作方式更加务实。军事关系是中美关系的晴雨表,自中美两国建交以来,双方军事关系先后经历上个世纪80年代的“蜜月期”、90年代的“跌宕起伏期”和进入新世纪以来的“调整期”。“在目前的情况下,中美两军之间还很难进行中俄之间那样大规模的传统安全领域的军事演习。”彭光谦表示,选择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海上联合搜救作为中美两军演习的课题,反映了两军合作更加务实的特征。“先在‘低端政治’领域的搜救演习方面取得突破,才能为下一步更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打下基础,才有可能一步步上升到‘高端政治’领域的武器装备技术合作、传统安全领域军事演习等。” 彭光谦说,中美军事合作方式更加务实,还表现在双方高层互访、人员往来、安全磋商等已经形成机制,用制度性的安排来保证两军关系排除外界干扰,稳步健康向前发展。此次演习在中美军事交流史上意义重大,至少有三大值得关注的看点 看点之一:救援能力体现中美两国海军参演部队协同程度。对于成熟的大国海军来说,执行以人道主义为目的的海上搜救,并不属于高难度的动作。但是,对于不同国家的海军联合执行搜救行动来说,最为关键的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双方如何协同。李亚强说,最终决定联合搜救演习效果的,并不是中美海军各自装备和实际作战能力,而是双方的协同程度。中美两国海军参演部队需要在通信、装备、指挥程序、战术行动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密切协同,才能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发现目标,并及时展开有效的救援和损害管制行动。 看点之二:实际使用兵力推动中美军事交流实现新突破。李亚强认为,近年来中美军事关系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双方在高层互访、人员交流、防务磋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进展。虽然中美两国也都邀请过对方军事官员观摩过本国的军事演习,但双方军队实际使用兵力,共同执行演习任务在2006年9月首次海上联合搜救演习之前还是空白。“实际使用兵力,提高双方军队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在军事交流中具有无法替代的独特地位。”李亚强说,“从‘纸上谈兵’到实际使用兵力的这一突破,必将推动中美军事关系向更深层次发展。” 看点之三:高密度演习体现中美关系健康发展。从2000年开始,中国军队开始有选择地逐步参与双边与多边联合军事演习。仅就海上联合搜救演习而言,中国海军就先后与法国、英国、巴基斯坦、印度、澳大利亚等国海军举行过。“但是,像中美两国海军这样,在短短两个月之内,接连举行两次海上联合搜救演习的高频率还是没有的。” 李亚强认为,军事关系是两国关系的“晴雨表”,高密度演习体现了中美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不知不觉中,总时长八周的生动的军事理论课即将结束,带着些许依依不舍,回味着这几周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东西,我坐在电脑前开始敲击这一行行文字。当我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的时候,或许是出于对军事装备的好奇,抑或是对军国大事的潜意识中的一种关心,我就对军事方面的东西特别感兴趣。放假没事了的时候总爱到小镇里的兵营里去玩,看解放军叔叔精彩的军事训练,看坦克车轰隆隆的开过,卷起满天的尘土…后来长大了一点,知道关心实事新闻了,但最关心的总是军事方面的消息:我会经常购买一些诸如《兵器知识》、《舰载武器》、《世界军事》、《环球时报》之类的杂志报纸,疯狂地攫取军事方面的消息。后来学会了上网,每次上网后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登陆“搜狐军事”、“人民网——军事”等等军事网站,获取最新的军事动态,了解惊心动魄的军事消息了。有时候看到了好的文章,也会收藏起来,放在我的个人博客里,方便自己以后再看。后来上了大学,参加过了磨练人意志的军事训。仅仅是经过了最基本的军事技能训练,我们已经偶尔会感觉到累了。军人有铁的纪律。铁的纪律产生无穷的战斗力。所谓“击鼓进军,鸣金收兵”,“军令如山倒”,即使是赴汤蹈火,也是义无返顾。训练场上哨音一响,所有人都要立正肃静,令必行、禁必止。回顾历史,正是这严格的纪律让人民军队由小变大,战胜敌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呀!军队是一座锻炼人的熔炉,一个个战士在这里成铁成钢。在这里,我们能学到雷厉风行,遵规守纪的作风。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养成吃苦耐劳,坚如磐石的品质,不是说美国历史上诸多总统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有过军旅生涯的吗?一天的训练下来,腰酸背也疼,两条腿已经不再属于自己。但我从心底感激能有这样一次机会让自己更加坚强,也许许多年以后,当我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仍会留恋这段美好的回忆,才会体会到它是我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这个时候我才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军人,也开始懂得,原来小时候喜欢看的那么精彩的军事演习,训练起来一定是很辛苦的!于是我开始在心里对我解放军战士肃然起敬。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军事理论课程。通过军事理论的学习,强化了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我的国防观念。这几周中我最爱听的课就是生动有趣而且意义深远的军事理论课了!每每全神贯注的听完却还意犹未尽,总觉得听不够。教官们向我们讲述了当今我国国防的形式与现状,国防法规的产生、发展、特征,各种军事高技术以及武装力量的基本概况,世界军事的形势、国际战略环境以及我国周边的安全环境,让我们学习到大量的现代军事知识,认识到了国防与国家安危存亡、民族荣辱兴衰的密切关系,提高了我们对国防地位、作用的认识,树立了牢固的国防观念。“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千古名训告诉我们:越是在和平条件下越要居安思危,强化我们的国防意识!另外,学习军事理论对于完善我们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每一个国家和民族从自身安全出发,都把自己的最新科技成果运用到国防上,大学生通过学习现代军事科学知识,可以亲身感受到自己所学专业和知识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从而极大的激发他们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可以增强勇于向困难挑战,勇攀科学高峰的意识。根据我自身的一些经验,我觉得要想深入地学好军事理论课程,更好地接受国防教育,我们可以借助于网络以及其他现代传媒手段,广泛地接触有关国防方面的各种信息。就拿上网浏览军事网站和时政要闻来说:由于可以经常接触最新的实事消息,我几乎在第一时间内知道了我国最新战斗机歼-10的服役和高调亮相,以及世界各方尤其是美国、日本和台湾对这件事的反应;了解到了随后公布的振奋人心的歼-14研制计划,和令世界为之震动的地基导弹击毁在轨运行卫星的成功试验;第一时间获悉了中国新型潜艇的成功下水……这样,在军事理论课堂上,当教官讲授军事高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时,学习起来就更轻松了;结合网络上的图片、视频等形象化的信息我们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军事高科技的神奇力量以及其中的奥妙了!当教官讲述到国防的历史时,我跑去网上查阅了有关的资料,深入地了解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被迫对外进行的六场战争,了解到不少的课外知识,更加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坚定了我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将来全力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决心。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我国的安全环境仍然十分严峻,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抛开有美国暗中从中作梗的台湾问题不说,就连我们普遍看不起的小小的越南,现在还时不时地公然跟我们叫板。老山硝烟已散尽多年,赤瓜礁刀光剑影也似逝去,中国与越南从历史上的纵向看去,这对欢喜冤家在臣服、亲密、共苦和反目中摇摆不定。对于中国,痛苦和友谊的感受并存于这个国家,对它情感和战略的定位让人难以抉择。友谊的培养是漫长的,仇恨的建立却可以很快,两国间的龃龉似乎无法释怀,同时,越南蹲在中国的南部,依然让中国人不能忘记可能露出的獠牙。同时,越南的“海洋战略”也不能不让中国多一手准备--谁知道这条狼何时反性呢?通过在课下查阅资料我了解到:近期,越南在南海问题上频频挑衅中国:今年3月份,越南宣布在越南北部海防市东七十多公里的海域发现石油储量丰富的安子油田,并公开邀请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的公司进行公开招标,同时邀请俄罗斯作为南沙石油的开发伙伴。4月份,越南正式启动与英国石油公司(BP)推进在南沙建设天然气田和管道的计划。2月12日,越南外交部发言人就南沙群岛的所有权公开发表声明,称“有充分的历史根据证明越南拥有南沙全部岛屿的主权”。其官方《西贡解放报》甚至声称“决不放弃一寸土地”,并“不惜与中国一战”!大家多少都知道南海对中国来说,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南海海域南接马六甲海峡,东北部紧连巴林塘海峡、巴士海峡和台湾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联系亚欧大陆的交通要冲。它不仅是西方尤其是日本海上运输石油等战略资源的必经之路,也是美国海军从西太平洋进入印度洋的主要通道。一位中越关系研究学者介绍,20世纪70年代以前,越南是认同南沙和西沙是中国领土的,越南总理范文同曾给周恩来总理写过一封信,承认这一点,而且有外交照会为证。但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逐步提出并实施“海洋战略”,主要想以海洋的渔业及石油资源发展本国经济。之后,越南矢口否认以前的承诺,还把占领的中国南沙岛屿划归为一个省,即福绥省,作为一个行政区域划入其版图。国内学者普遍认为:“越南是南沙争端中我国最危险也是最难解决的对手。”在南沙问题上,越南的既得利益最多,占据了23个岛屿,每年开采三千万吨石油,中国仅控制6个岛屿。 据了解,越南侵占南沙群岛部分岛屿后,将南沙海域划分为上百个油气招标区,在国际上公开招标。近几年来,越南同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等国家,不断签订勘探开采石油、天然气的合同。 中国东南亚问题专家刘旭称:“南沙的石油给越南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仅2006年上半年,越南油气总公司油气开采产量就达1237万吨,其中原油为860万吨,天然气65亿立方米,原油出口量约为820万吨,出口额达4亿美元。越南不但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将世界主要大国都牵扯到这一地区,大有使南沙问题国际化的趋势。” 除了拉其他国家共同开发南海资源外,越南还积极推进与强国的军事合作。在南海单独抗衡中国,越南自感实力不够,所以,加强和美国等其他大国关系,对中国在该地区产生制约,形成大国制约机制,是越南外交的重要举措。香港军事评论员马鼎盛先生认为:“越南为了能够在东南亚抗衡中国,冷战时代是依靠苏联支持搞地方霸权主义,现在它又积极推进与美国、日本及印度的军事合作,并多次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其矛头当然首先是对准中国。” 不管怎样,越南一直关注的还是在南中国海维持所得利益的能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地区安全专家安德鲁陈说:“越南担心中国想把它抱得太紧,因此,越南试图通过求助于美国,借助另一个大国与中国抗衡。”通过这些方法了解到的这些信息,使我更好地了解了我国周边尤其是南海地区的安全形势以及当前的国际战略格局,更深入地理解了教官讲述的内容,为我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军事理论课打下了基础,也使我更喜爱军事理论这门课程了!以上就是我对这几周的军事理论课的感受,以及我对如何学习好军事理论课的感想,希望能对“后来者”的学习有所帮助!衷心的希望军事理论课能够越办越好,在丰富学生国防知识、增强国防意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方式以及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再结合以军事训练,综合提高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为我国全方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现代军事理论论文课题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A 如何破解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面临的“安全困境”?一、我国面临怎样的安全形势 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是我国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当前,我国不仅依然面临着政治、军事、外交等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而且面临着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严重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台独等分裂势力的存在,东海、南海等周边又存在着一些复杂而敏感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我国安全形势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互动增强,是我国安全问题的时代特点。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境内外人员和信息流动日益增多、加快,一些国内问题处理不当就可能演变为国际问题,一些国际问题传导到国内也可能诱发社会稳定问题,维护国家安全的复杂性增大。 随着时代进步国家利益不断拓展,我国加快发展中出现不容忽视的新安全问题。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 能源和其他一些重要战略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上升。我国海洋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保护与利用、海上通道安全、太空安全与信息安全、海外重要资源产地安全,以及海外同胞和华人财产生命安全等面临的威胁,已经十分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二、在当前形势下应当如何运用军事力量维护国家利益 我国安全形势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迫切要求我军加快发展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具备多样化军事能力。为了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就必须密切关注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切实把我军的职能任务搞清楚,把军队发挥作用的方式及行动样式搞清楚,把军事力量建设的要求搞清楚,切实提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可以说,国家利益像一根红线贯穿在我军职能使命之中,国家的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扩展到哪里,我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就应该延伸到哪里。 军事力量运用的方式多样化。面对不同的安全威胁,需要着眼国家总体战略目标,采取灵活快速、合法必要的军事行动,确保有效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我军职能作用的发挥,既可以通过特定的作战行动,也可以通过非战争军事行动或准军事行动;既可以采取威慑、防御、进攻等传统军事行动样式,也可以采取国际维和、军事合作、军事宣示、人道救援、反恐斗争等新的军事行动样式。维护国家安全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但军事手段始终处于核心和支柱地位。同时,在我军能力建设上,凸显了应对危机、遏制战争的新特点。 部队战斗力建设的要求多样化。各部队在战斗力建设上,应当按照所面对的战略方向、结合所担负的战略任务、立足自身的现有条件,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当前,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是我军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我们应确立在复杂情况下有效捍卫祖国统一的战斗力标准,以此指导、推进和衡量各项准备工作。同时,还要把解决现实威胁与应对未来挑战结合起来,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把军事斗争准备放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构想中来运筹,确立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部队的战斗力建设标准,确立军兵种部队和各种武器装备的发展战略,以军事斗争准备实践检验军事变革成效,以军事变革成果提高军事斗争准备质量,不断把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引向深入。 善于从政治高度和国家发展全局观察分析安全形势、思考处理军事问题。军事服从政治,军事战略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总体战略。当今时代,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法律等的联系更加紧密,在战略层面上的相关性、整体性日益增强。我们分析判断形势、指导军事工作、指挥军事行动,不仅要从军事上考虑问题,更要注重从政治高度和国家利益全局出发,看工作筹划指导是否符合国家发展大局的要求,是否符合政治外交斗争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拓宽国家安全视野和军事战略视野,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战略意识,确保军事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推动军队建设整体发展。发展新型军事能力,核心是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抓住发展重点,统筹发展全局,通过局部跃升促进整体发展。当前,要紧紧抓住制约战斗力增长的深层次矛盾和瓶颈性问题,积极推进军事理论创新、军事技术创新、军事组织体制创新、军事管理创新,使作战指挥体系、作战力量构成、武器装备发展、部队管理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建设不断取得突破。大兴军事训练热潮,围绕军事斗争准备,注意分类指导,进一步加强针对性训练,积极稳妥地推进一体化训练,努力推动我军军事训练向更高层次发展。 军事实力是维护国家利益、履行国际义务的坚强后盾。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军事上从来都坚持自卫的立场,一贯慎重使用武力。 面对新的国家安全形势,我们要把慎战与善战、自卫与反击、军事力量的战争运用与非战争运用紧密结合起来,突出维护战略机遇期的主动性、应对危机的灵活性和战略指导的预见性,积极拓展战略运筹空间。既要关注战争的筹划和实施,做好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充分准备,又要注重预防危机,通过有效运用军事手段,努力慑止危机,及时化解危机,有效控制危机,以适度的军事斗争行动达成战略目的。B 联系实际论述大学生军训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进行军训和军事理论学习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国防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校的国防教育是通过集中军事训练,上军事理论课和分层次的多种形式国防教育,以及课程之外的国防知识演讲、竞赛、军事夏令营等军体活动来体现的,无论在德育,还是在智育、体育等方面,都为大学生成才提供了一个新的载体。它不仅有助于良好道德的形成,而且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体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起到了其它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接受能力快,特别是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他们充满对大学的好奇和渴望,大学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和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的国防教育有着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在军事课程之内接受系统国防教育,充分发挥着国防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通过基本军事技能训练能磨练意志品质,并提高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使他们长期处于脑力劳动状态,再加上各种主客观因素,普遍存在心理素质脆弱,视力下降,身体素质差等问题。而高校的军事训练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集中训练的特点是,严格、紧张、统一、有序。这对于刚刚走出家门的大学生来说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军事训练很好的培养了他们顽强拼搏和集体主义协作的精神,增强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为他们的大学生活乃至将来的工作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对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每一个国家和民族从自身安全出发,都把自己的最新科技成果运用到国防上,大学生通过学习现代军事科学知识,可以亲身感受到自己所学专业和知识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从而极大的激发他们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可以增强勇于向困难挑战,勇攀科学高峰的意识。 普通高校的军事课,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进灵活。目前,高校国防教育基本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及要求制作教学课件,形象生动,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供最新最快最先进信息,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课外国防教育活动灵活多样,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保证国防教育在高校具有稳定和长效功能。 《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校开展以学生军训、军事理论课教学和课外多层次多样式国防教育活动,是按照国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搞好高校国防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学生是国防建设的后备力量,随着军事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战争是技术的抗衡,是人才的较量。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仅仅靠军队院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地方院校来培养。青年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生动最具活力的群体。他们的素质高低,国防观念的强弱,将对社会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作为后备兵员的储备,对改善现代军队兵员文化、科学技术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通过学校国防教育所积淀形成的道德行为、意志品德,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成为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新人,是一件利国利民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所以,军事课在普通院校开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C 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防和军队跨越式发展道路   新世纪的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在国际局势总体缓和局部动荡,国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世界新军事变革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困难同在。国防和军队建设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促进发展,是摆在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历史性课题。十六大报告对此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方针原则,为新世纪国防和军队建设指明了方向。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也是我军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要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确保全军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工作的首位,为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要进一步完善党委制度、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制度、民主集中制度、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支部建在连上等一系列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人类文明正在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战争形态正在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受其影响,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军事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信息化是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我们要主动应对挑战,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以加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创新战争与战略理论,探讨着眼于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作战理论,发展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  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全面提高我军战斗力。我们的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新时期的国防和军队建设要以此为统揽,在全面提高我军战斗力上下工夫。在军事斗争准备基点上,要由工业时代战争条件向信息时代战争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跨越;要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争夺质量优势,在军队建设上由人力密集型和数量规模型向科技密集型和质量效能型转变;坚持以人才为本,重点抓好指挥军官队伍、参谋队伍、科学家队伍、技术专家队伍和士官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要把教育训练摆在战略位置,深入开展科技练兵;加强军队院校建设和改革,全面提高军队的科学技术素质;要以结构调整和完善政策制度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军编制体制改革,使之与信息化战争需要相适应。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落实这一方针,一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要在这个大局下思考和谋划国防和军队的发展,使国防投入、军队数量与规模控制在国力所能允许的范围内。军队要继续把支持和参加国家改革和建设事业作为服从大局的实际行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民造福、为国兴利。二是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国防建设,使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达到确保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要求。同时要把国防和军队建设当成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形成全民办国防的格局。三是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要两头兼顾、协调一致。国防建设要充分考虑经济建设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防资源的利用率。国家在进行经济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国防和军队的需求,做到既促进经济发展又增强国防能力,达到富国强兵的辩证统一。

谈世界军事形势必须谈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和怎么与美国相处。 美国并不反对中国发展,但它希望中国最好就在国内发展,也就是说在不大量使用国际资源的前提下发展。美国人只允许你在自己家里找吃的。如此这般,等中国发展起来了,中国也就把自己的资源吃光了。但美国也不愿让中国彻底垮掉。如果中国彻底解体,日本、印度、俄国都起来了,亚洲大陆力量均势打破了,那将是世界的灾难,届时美国还得费力填补力量真空。 那么美国人到底想干什么呢?美国人想瘫痪中国:让中国处于半死不活,既发展又不能健康发展的状态。 因此可见,美国容纳中国发展的限度是中国绝对不能对它的海上利益形成挑战,同时还要中国有力量帮它牵制住其他亚洲大国的崛起,防止亚洲地区出现一个绝对可以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从地缘力量对比看,美国接受中国崛起的最后底线,是中国更像现代欧洲而不像中世纪和近代欧洲。中世纪的欧洲是混乱和血腥的,近代的欧洲是压迫美国的,现代欧洲是分而不散的,其国家组织形式使其既不能形成对美国的挑战,又能牵制住俄国再次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中美飞机相撞事件及美国军事打击阿富汗的行动再三表明,在中美矛盾中,中国的安全边界与领土边界接近重合,这本身就是极危险的。确切地说,如果将中国台湾地区的主权安全也考虑在内的话,中国东部安全边界若不能扩展到太平洋中部即东经150度,中国就没有可持续的安全保障;如果中国安全边界不能扩展到台湾东部即东经125度海区,那么中国就不能保障在台湾地区的中国主权安全。中国的西部安全边界若不能扩展到中亚富油区,中国就不能保障未来经济发展必需的石油和天然气的稳定供应。 马汉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根链条的强度实际上是由其最薄弱环节的强度决定的。”中美撞机事件就发生在中国经济发展重心的边缘,阿富汗战争又发生在中国石油进口的关键地区,而这两个地区都是我国安全链条中较为薄弱的环节。2001年6月21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美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上说:“作出军事调整的最安全和最佳的时刻是你独占鳌头的时候,而最危险的时刻是等到一个富于创新的竞争对手来临并找到方法来打击你的时候。”现在美国确已独占鳌头,而中国正在崛起之中,因此,中国在往最好处努力时,不能不做最坏的准备,尤其是军事准备。 有人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惟一超强的国家,中国则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两国实力悬殊,难以较量,中国顺着美国一些,成为它的朋友,这样可以降低安全风险。 请记住:在美国人的国际政治词典中,“朋友”的含义,永远只能是打不败的对手。看看目前的八国集团(不包括俄罗斯),其中大多数都是打进去的,而不是仅仅凭市场拥有量和平地挤入的。从中国未来大战略考虑,中国永远也不需要彻底打败美国的力量,只需要在全球范围,至少在其主权范围内拥有有效的自卫的力量。但从美国的角度看,中国只有成为美国人打不败的对手,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朋友。因为“辩证法是历史逻辑的精髓,而国家利益则是历史逻辑发生的起点。没有实力的朋友最后为有实力的朋友所抛弃,而有实力的对手却成了朋友,这似乎是霸权政治的行为规律”。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之所以跟毛泽东打交道,使中美关系正常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看到中国是一个不可屈服的对手,美国在与当代中国的较量中,如果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无法战胜的对手,中美关系反倒会好转。而历来顺从美国的如吴庭艳、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等最后都成了牺牲品。 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就是像有些人主张的那样“顺着美国走”,但我们马上就会发现这种想法完全是痴人说梦,不切实际。最根本的一点,中国怎么可能接受美国的底线呢?很明白,美国的底线不仅是让中国放弃台湾、南沙,而且还有西藏,甚至还不止这些。这样的中国还叫中国吗? 在外交这副天鹅绒的手套里要藏有铁掌。中国只有脊梁强硬,和平的机会才会更多;只有做好准备,才有可能争取到和平。对一个国家而言,在国际斗争中至少应有可以还手的军事实力。历史经验表明,在军事安全领域让步的国家是绝无出路的。 为什么要有战争的准备,因为中国要争取到自身的发展权。 国家安全的最高目标是保卫国家主权,而保卫国家主权的最高表现则是保卫国家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由此推理,“国家安全”不同于“公共安全”,就不应当是一个涉及社会个体安全的概念,而应当是一个只涉及国家及国家主权安危的概念;“国家安全”也不仅仅是国家主权中自保权存在的一种状态,它更是国民集体要求保卫自身生存和发展安全权利即自保权的合理延伸。 以往中国人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更多地侧重于国家的生存安全。在这种认识中,本国的安全与世界的安全是相对分离的。而美国人不是这样,美国人为什么在世界各地到处插手,因为美国人对国家安全的考虑,是从世界的范围来看问题的;对地缘战略的制定,美国人的视角是如何控制海洋及海上关键岛屿;对国家经济、政治战略的制定,美国人的视角是如何控制世界市场及能源资源关键地区;美国国内问题的解决,更多地也是从国际问题的解决入手的。由此,只要采用市场经济体制,不管其国体如何,它们必然要从世界的角度考虑其固有的发展权的问题。中国新世纪的国家安全应当主要是一个以维护中国发展权为核心的世界性的概念;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关注,应当从传统的维护本土安全,转变为维护已走向世界的中国政治和经济利益安全;中国的发展利益走到哪里,中国的安全观及其实现手段就应辐射到哪里。 这样做并不意味着中国要与其他国家“争霸世界”,中国不存在对其他国家发展的垄断权,只谋求自身发展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权,从经济的角度看,主要是一国在世界范围的自由贸易不受侵害的权利。而赢得这种权利的关键是自由利用世界贸易必需的交通线,特别是海上交通线的权利。中国既然选择了市场经济,那它就必然要拥有自由贸易及对自由贸易加以保护、特别是军事保护的权利。 中国“不称霸”的外交政策不应被理解为放弃中国主权中固有的必然要走向世界的发展权,而应被理解为中国在争取和捍卫自己所拥有的必将融入世界的发展权的同时(这个发展权只能是世界范围的发展权),不仅不排斥而且还要与其他国家平等地享有各自的发展权。反对霸权主义与保卫平等的发展权,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概念。对中国,乃至对所有南方国家而言,不反霸则不能求发展,求发展必然要反霸。但是,“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反霸,至少要有与霸权不至过于悬殊的力量,尤其是军事力量。在这一点上,今天的许多人过于相信“国际法”的作用。然而“在当今世界上,光有法律而没有力量就得不到公正;法律的合理与否不取决于力量,但其有效性要由后者赋予”。用强力保卫自己应有的海外平等自由发展的权利,而不是动辄以“制裁”的方式剥夺他国的这种权利,这正是中国既要崛起又要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的原则界线所在。 美国不希望中国垮掉也不希望中国强大,只想瘫痪中国。瘫痪意味着中国重蹈鸦片战争时的覆辙,成为一个任人宰割的中等国家,那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接受的。所以,中国要充分做好战争的准备。 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两个极具战略意义的动作 第一件事是解放军进军西藏。印度是1947年独立的,当时中国国共两党正在进行大决战。试想当时正是中国军事无力西顾的时候,如果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提前14年,也就是说在1948年发生,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胜利后再与入侵者谈判,谈下来也很难是今天这个样子。 第二件事是,毛泽东决定抗美援朝。美国出兵朝鲜,实际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在向苏联和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叫板。在这场较量中,世界各国都在观望它的结果,并由此决定各自的对华政策走向。结果中国打赢了,连斯大林都对新中国刮目相看,中苏很快结盟。1955年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耀眼风采的背后,是中国打败当时不可一世的美国的军事胜利。尼克松说得对,“只有在战场上夺取更大胜利,才能在谈判桌上赢得更多的东西”。 历史容不得政治家在关键时期有半点犹豫,而毛泽东的这两个动作是对其后中国国家安全具有基石意义的大事。 从历史和现状来看,国际社会并没有给中国留下其他选择的余地,而只留下了通过强力崛起为大国这样一种选择。要打就要做好有限战争与大规模战争的两种准备。有限战争赢了,更好;没赢,就打大规模战争,一定要为中国赢得发展权。 在目前这种政治格局中,台湾问题及其解决方式和时机就与美国的亚太战略变化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美国并不希望台湾真“独立”,作为一个海权国家,美国更关心对海上通道的控制权,而台湾的作用就是既不让中国大陆出海又要阻止日本南下。与此同时,美国也不想背台湾包袱,它希望中国把台湾管着,但又不能由中国大陆控制。这种矛盾的心态,使得台湾问题的解决出现如下变数:当美日矛盾大于中美矛盾从而中国对美国的战略价值大于日本时,美国就会在必要时把台湾当作弃牌还给中国,以获取中美稳固的关系。而台湾一旦失去大国的庇护,就失去了独立存在的基础,这时统一台湾的时机也就成熟了。 在未来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和统一祖国的道路上,最终将与中国国家战略利益发生直接矛盾的既不主要是咋咋乎乎的美国,也不是气势汹汹的俄罗斯,而是唯唯喏喏的日本。俄罗斯尽管极富扩张性,但元气大伤,与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会产生大的利害冲突。而日本人从来都是只做不说,或先做后说—— 这与美国人的特点正好相反。日本自明治强盛以来,一直就没有放弃他们的大东亚战略。1927年日本政府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会上提出著名的田中奏折称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日中这种利益关系完全是由其扩张性强大的资本主义经济动力及其天然被大国钳锁起来的地缘条件决定的。目前中美争执中,日本实际上采取低调纵容,同时又讨好中国的态度,其目的是让中国与美国发生冲突,自己届时坐收渔利。 只要中国政府抓住中美关系这个主要矛盾,保持冷静,在把中美间在意识形态的斗争坚持在“有理、有利、有节”的范围内的同时,迅速加强军事自卫能力,才能赢得主动。至于目前发生在台湾的有碍于祖国统一,乃至“台独”的言行,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保持“善战不言兵”的威慑姿态就够了。要记住戈尔巴乔夫在处理苏联一些加盟共和国独立问题上的教训,要像俄罗斯处理车臣问题一样在关键时刻抛开西方无休止的喋喋议论,用果断的方式解决中国台湾问题。

(论用兵之法)古往今来凡军事用兵之道,无出孙子兵法范围,现代军事理论无外乎乃是孙子兵法的最通俗的具体解释而已,仅就当今用兵而言,首先第一位的是力争知彼知己,尽努力查明对方即敌之情况,包括敌之兵力多少,是和装备,分布情况、预计作战地点的地形怎样,二:我之方面兵力多少装备怎样,以上为第一要素,这些也就是兵法始计篇的内容。第二要点:根据以上已知情况部署兵力火力,具体部署为于某一方面以小部分兵力佯装大部来牵制敌方,集中我方绝对之优势兵力火力(力争敌我之比七、八倍于敌之绝对优势)突然包围敌人,正因为如此安排在我则可达到敌不来援兵则我即可立即完全歼灭被围之该敌、来援则我即可安排打援或阻援,以上即所谓兵法其次伐交(谋攻篇)意即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乃是全部歼灭的意思,破指击破打走敌人(谋攻篇)兵法所谓故其战胜不复而用形于无无形,此不复指的是不负即不失败之意而不是不要重复。所谓百战百胜之道基本如此,所谓善用兵者即是指善于使用自己兵力、调到自己兵力的人,当然用兵还有其它要注意的事情,但以上是主要的。在当然用兵也不光人算还有运气在里面,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参见毛转战陕北贴身卫士李银桥回忆录,毛几次被敌追上近在咫尺确能神奇的安然之大摇大摆的信步走掉,可见一般,这个世上有很多事是天意,非人力所能为)我打字较慢,说的不好望多谅解!谢谢!

兄弟,你胆儿也太大了吧,这都敢贴

现代军事理论论文课题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谈世界军事形势必须谈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和怎么与美国相处。 美国并不反对中国发展,但它希望中国最好就在国内发展,也就是说在不大量使用国际资源的前提下发展。美国人只允许你在自己家里找吃的。如此这般,等中国发展起来了,中国也就把自己的资源吃光了。但美国也不愿让中国彻底垮掉。如果中国彻底解体,日本、印度、俄国都起来了,亚洲大陆力量均势打破了,那将是世界的灾难,届时美国还得费力填补力量真空。 那么美国人到底想干什么呢?美国人想瘫痪中国:让中国处于半死不活,既发展又不能健康发展的状态。 因此可见,美国容纳中国发展的限度是中国绝对不能对它的海上利益形成挑战,同时还要中国有力量帮它牵制住其他亚洲大国的崛起,防止亚洲地区出现一个绝对可以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从地缘力量对比看,美国接受中国崛起的最后底线,是中国更像现代欧洲而不像中世纪和近代欧洲。中世纪的欧洲是混乱和血腥的,近代的欧洲是压迫美国的,现代欧洲是分而不散的,其国家组织形式使其既不能形成对美国的挑战,又能牵制住俄国再次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中美飞机相撞事件及美国军事打击阿富汗的行动再三表明,在中美矛盾中,中国的安全边界与领土边界接近重合,这本身就是极危险的。确切地说,如果将中国台湾地区的主权安全也考虑在内的话,中国东部安全边界若不能扩展到太平洋中部即东经150度,中国就没有可持续的安全保障;如果中国安全边界不能扩展到台湾东部即东经125度海区,那么中国就不能保障在台湾地区的中国主权安全。中国的西部安全边界若不能扩展到中亚富油区,中国就不能保障未来经济发展必需的石油和天然气的稳定供应。 马汉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根链条的强度实际上是由其最薄弱环节的强度决定的。”中美撞机事件就发生在中国经济发展重心的边缘,阿富汗战争又发生在中国石油进口的关键地区,而这两个地区都是我国安全链条中较为薄弱的环节。2001年6月21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美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上说:“作出军事调整的最安全和最佳的时刻是你独占鳌头的时候,而最危险的时刻是等到一个富于创新的竞争对手来临并找到方法来打击你的时候。”现在美国确已独占鳌头,而中国正在崛起之中,因此,中国在往最好处努力时,不能不做最坏的准备,尤其是军事准备。 有人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惟一超强的国家,中国则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两国实力悬殊,难以较量,中国顺着美国一些,成为它的朋友,这样可以降低安全风险。 请记住:在美国人的国际政治词典中,“朋友”的含义,永远只能是打不败的对手。看看目前的八国集团(不包括俄罗斯),其中大多数都是打进去的,而不是仅仅凭市场拥有量和平地挤入的。从中国未来大战略考虑,中国永远也不需要彻底打败美国的力量,只需要在全球范围,至少在其主权范围内拥有有效的自卫的力量。但从美国的角度看,中国只有成为美国人打不败的对手,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朋友。因为“辩证法是历史逻辑的精髓,而国家利益则是历史逻辑发生的起点。没有实力的朋友最后为有实力的朋友所抛弃,而有实力的对手却成了朋友,这似乎是霸权政治的行为规律”。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之所以跟毛泽东打交道,使中美关系正常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看到中国是一个不可屈服的对手,美国在与当代中国的较量中,如果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无法战胜的对手,中美关系反倒会好转。而历来顺从美国的如吴庭艳、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等最后都成了牺牲品。 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就是像有些人主张的那样“顺着美国走”,但我们马上就会发现这种想法完全是痴人说梦,不切实际。最根本的一点,中国怎么可能接受美国的底线呢?很明白,美国的底线不仅是让中国放弃台湾、南沙,而且还有西藏,甚至还不止这些。这样的中国还叫中国吗? 在外交这副天鹅绒的手套里要藏有铁掌。中国只有脊梁强硬,和平的机会才会更多;只有做好准备,才有可能争取到和平。对一个国家而言,在国际斗争中至少应有可以还手的军事实力。历史经验表明,在军事安全领域让步的国家是绝无出路的。 为什么要有战争的准备,因为中国要争取到自身的发展权。 国家安全的最高目标是保卫国家主权,而保卫国家主权的最高表现则是保卫国家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由此推理,“国家安全”不同于“公共安全”,就不应当是一个涉及社会个体安全的概念,而应当是一个只涉及国家及国家主权安危的概念;“国家安全”也不仅仅是国家主权中自保权存在的一种状态,它更是国民集体要求保卫自身生存和发展安全权利即自保权的合理延伸。 以往中国人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更多地侧重于国家的生存安全。在这种认识中,本国的安全与世界的安全是相对分离的。而美国人不是这样,美国人为什么在世界各地到处插手,因为美国人对国家安全的考虑,是从世界的范围来看问题的;对地缘战略的制定,美国人的视角是如何控制海洋及海上关键岛屿;对国家经济、政治战略的制定,美国人的视角是如何控制世界市场及能源资源关键地区;美国国内问题的解决,更多地也是从国际问题的解决入手的。由此,只要采用市场经济体制,不管其国体如何,它们必然要从世界的角度考虑其固有的发展权的问题。中国新世纪的国家安全应当主要是一个以维护中国发展权为核心的世界性的概念;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关注,应当从传统的维护本土安全,转变为维护已走向世界的中国政治和经济利益安全;中国的发展利益走到哪里,中国的安全观及其实现手段就应辐射到哪里。 这样做并不意味着中国要与其他国家“争霸世界”,中国不存在对其他国家发展的垄断权,只谋求自身发展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权,从经济的角度看,主要是一国在世界范围的自由贸易不受侵害的权利。而赢得这种权利的关键是自由利用世界贸易必需的交通线,特别是海上交通线的权利。中国既然选择了市场经济,那它就必然要拥有自由贸易及对自由贸易加以保护、特别是军事保护的权利。 中国“不称霸”的外交政策不应被理解为放弃中国主权中固有的必然要走向世界的发展权,而应被理解为中国在争取和捍卫自己所拥有的必将融入世界的发展权的同时(这个发展权只能是世界范围的发展权),不仅不排斥而且还要与其他国家平等地享有各自的发展权。反对霸权主义与保卫平等的发展权,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概念。对中国,乃至对所有南方国家而言,不反霸则不能求发展,求发展必然要反霸。但是,“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反霸,至少要有与霸权不至过于悬殊的力量,尤其是军事力量。在这一点上,今天的许多人过于相信“国际法”的作用。然而“在当今世界上,光有法律而没有力量就得不到公正;法律的合理与否不取决于力量,但其有效性要由后者赋予”。用强力保卫自己应有的海外平等自由发展的权利,而不是动辄以“制裁”的方式剥夺他国的这种权利,这正是中国既要崛起又要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的原则界线所在。 美国不希望中国垮掉也不希望中国强大,只想瘫痪中国。瘫痪意味着中国重蹈鸦片战争时的覆辙,成为一个任人宰割的中等国家,那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接受的。所以,中国要充分做好战争的准备。 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两个极具战略意义的动作 第一件事是解放军进军西藏。印度是1947年独立的,当时中国国共两党正在进行大决战。试想当时正是中国军事无力西顾的时候,如果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提前14年,也就是说在1948年发生,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胜利后再与入侵者谈判,谈下来也很难是今天这个样子。 第二件事是,毛泽东决定抗美援朝。美国出兵朝鲜,实际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在向苏联和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叫板。在这场较量中,世界各国都在观望它的结果,并由此决定各自的对华政策走向。结果中国打赢了,连斯大林都对新中国刮目相看,中苏很快结盟。1955年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耀眼风采的背后,是中国打败当时不可一世的美国的军事胜利。尼克松说得对,“只有在战场上夺取更大胜利,才能在谈判桌上赢得更多的东西”。 历史容不得政治家在关键时期有半点犹豫,而毛泽东的这两个动作是对其后中国国家安全具有基石意义的大事。 从历史和现状来看,国际社会并没有给中国留下其他选择的余地,而只留下了通过强力崛起为大国这样一种选择。要打就要做好有限战争与大规模战争的两种准备。有限战争赢了,更好;没赢,就打大规模战争,一定要为中国赢得发展权。 在目前这种政治格局中,台湾问题及其解决方式和时机就与美国的亚太战略变化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美国并不希望台湾真“独立”,作为一个海权国家,美国更关心对海上通道的控制权,而台湾的作用就是既不让中国大陆出海又要阻止日本南下。与此同时,美国也不想背台湾包袱,它希望中国把台湾管着,但又不能由中国大陆控制。这种矛盾的心态,使得台湾问题的解决出现如下变数:当美日矛盾大于中美矛盾从而中国对美国的战略价值大于日本时,美国就会在必要时把台湾当作弃牌还给中国,以获取中美稳固的关系。而台湾一旦失去大国的庇护,就失去了独立存在的基础,这时统一台湾的时机也就成熟了。 在未来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和统一祖国的道路上,最终将与中国国家战略利益发生直接矛盾的既不主要是咋咋乎乎的美国,也不是气势汹汹的俄罗斯,而是唯唯喏喏的日本。俄罗斯尽管极富扩张性,但元气大伤,与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会产生大的利害冲突。而日本人从来都是只做不说,或先做后说—— 这与美国人的特点正好相反。日本自明治强盛以来,一直就没有放弃他们的大东亚战略。1927年日本政府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会上提出著名的田中奏折称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日中这种利益关系完全是由其扩张性强大的资本主义经济动力及其天然被大国钳锁起来的地缘条件决定的。目前中美争执中,日本实际上采取低调纵容,同时又讨好中国的态度,其目的是让中国与美国发生冲突,自己届时坐收渔利。 只要中国政府抓住中美关系这个主要矛盾,保持冷静,在把中美间在意识形态的斗争坚持在“有理、有利、有节”的范围内的同时,迅速加强军事自卫能力,才能赢得主动。至于目前发生在台湾的有碍于祖国统一,乃至“台独”的言行,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保持“善战不言兵”的威慑姿态就够了。要记住戈尔巴乔夫在处理苏联一些加盟共和国独立问题上的教训,要像俄罗斯处理车臣问题一样在关键时刻抛开西方无休止的喋喋议论,用果断的方式解决中国台湾问题。

军事思想是人们对战争、军队和国防等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特点包括鲜明的阶级性、明显的实践性、扬弃的继承性。军事思想对军事实践具有宏观的和根本的指导作用。

网上有很多,自己看看,参考一下,写出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

军事思想斗是战略目的,斗象男的想包2奶样,又想搞,又怕搞达甩不脱,又怕屋里的媳妇儿晓得得达,所以你斗悄悄儿搞,回切给你媳妇儿说你对她又专一,棱个你媳妇儿还是喜欢你,你也把别个也搞达,棱个你斗达到了战略目的,列斗叫军事思想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