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人和世界的发现历史小论文200字

发布时间:2024-08-05 19:59:15

人和世界的发现历史小论文200字

中国近代历史!你是 初中 高中 还是大学啊 本人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

14~16世纪的西欧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人”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人”被发现产生了什么作用?“人”呵“世界”被发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人:指文艺复兴世界:指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武器,要求肯定人,注重人性,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要求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从而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具体的影响可以见历史书);新航路开辟也可参见历史书文艺复兴运动和新航路开辟都促进了西欧新兴资本主义成长,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旧势力创造了条件

人类起源之谜  欧洲,特别是西欧,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的发祥地。  自从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后,多数人相信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现代人和现代猿有着共同的祖先。但人类这一支系是何时、何地从共同祖先这一总干上分离开来的?什么是他分离开的标志?原始人类又是何时、何地转化为真人的……  对于这一系列的疑问,古人类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正确的回答。多数古人类学家认为:真人是以制造工具为标志,真人出现以前的人类祖先,科学家们称之为“前人”。直立是前人从人猿共祖主干上分离的形态学标志,他从主干分离的地区可谓人类最早的摇篮。真人不断演化发展,最后成为现代人,同时形成现代不同的人种,这个进化过程完成的地区便是人类演化最后的摇篮。  在探索人类起源时首先要确立一个前提,即人类是一个生物物种,他只能有一个祖先,不可能是多个祖先。不能说黑人有一个祖先,而白人又有另一个祖先。因为不同的物种之间虽能婚配,却不能生育后代,只有同种能育。如果我们主张人类多祖论,就会在生物学上犯常识性的错误,现在已证实了人类多祖或多元论是违背科学常理的。  人类从人猿主干上分离,究竟发生在哪一地区?是在非洲,然后走进亚洲,还是在亚洲?  非洲是人类的摇篮首先是由达尔文提出来的。他在1871年出版的《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中作了大胆的推测。另一位进化论者海格尔则在1863年发表的《自然创造史》一书中主张人类起源于南亚,还绘图表示现今各人种由南亚中心向外迁移的途径。此外,还有中亚说、北亚说以及欧洲说。由于人类的摇篮随人类化石的不断出土,而摇摆于各洲。  欧洲,特别是西欧,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的发祥地。从1823年到1925年就有116个个体,其中包括猿人阶段的海德堡人。而新石器时代的人骨发现得更多,有236起。因此,人们打开地图一看,欧洲布满了古人类的遗址。而当时除了爪哇猿人外,在亚洲其他的区和非洲还没有找到过古人类遗址。还有,最早发现的古猿化石也出土于欧洲,即1856年在法国发现的林猿化石。加上20世纪20年代“辟尔当人”的骗局喧嚣一时(辟尔当人被有些学者看作是最早的人,甚至称他为“曙人”。最后被揭露,所谓“曙人”,原来是来将一个新石器时代的人头骨和一个现代猿类的下颌骨凑合起来的假品),所以当时许多人认为人类起源的中心是在西欧。但随着亚非两地更多人类化石的发现,人类摇篮欧洲说才逐渐退出了舞台。  “北京人”的发现不仅拯救了爪哇直立猿人,也使中亚起源说更加风靡一时。  1887年,荷兰解剖学家杜布哇,抱着寻找早期人类化石遗骸的热望,来到印尼的爪哇岛,居然找到了原始人的化石。1890年,在一个名叫垂尼尔的地方,先是找到下颌残片,次年又发现一具头盖骨,这就是著名的“爪哇人”第一号头盖骨。1892年,又在不远处找到一根大腿骨。杜布哇研究了这些材料后,认为它们属于同一个体,而且正是人们要寻找的人与猿之间的“缺环”。  爪哇直立猿人的发现使南亚说为之一振。然而杜布哇的发现却遭到许多人的反对,最强烈的反对来自教会。教会坚持说,人类的祖先应是亚当,怎么可能是猿人呢?  1911年,古生物学家马修在《气候和演化》一书中,列举种种理由鼓吹中亚高原是人类的摇篮。其理由,一是中亚因喜马拉雅山的崛起,致使自然环境变得不适宜生存,但对动物演化来说,受刺激产生的反应最有益处,所以这些外界刺激可以促进人类的形成;二是哺乳动物的迁徙规律常常是最不进步的类型被排斥到散布中心之外,而最强盛的类型则留在发源地附近继续发展,因此在离老家比较远的地区反而能发现最原始的人类。当时发现的早期人类化石如海德堡人和爪哇直立猿人,与这一假说正好吻合。  1927年,中国发现“北京人”化石,之后相继发现了“北京人”制作和使用的工具以及用火遗迹。  1930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刘易斯在印巴交界处的西瓦立克山到一块上颌碎块,该标本从形态上看有些接近人的特点,他便借用印度一个神的名字“拉玛”把它命名为“拉玛猿”。但由于当时他人言轻,这一看法未被首肯。到了60年代,古生物学家皮尔宾姆和西蒙斯对林猿类26个属50多个种作综合研究时,注意到拉玛猿形态上的似人特点,认为它可能是人类这一支系的祖先类型,并将它从猿科中转到人科中,人类起源南亚说再度兴起。然而随着非洲早期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的大量涌现,使人类起源非洲说重新崭露头角。  在达尔文推测人类起源于非洲时,当时少见化石证据。这种情况在20世纪20年代发生了改变。在南非盛产金钢石的小城金伯利附近,有一个名叫塔恩的地方,那里有许多采石场,在采石时经常发现哺乳动物化石。1924年曾发现一具幼年猿类头骨,后经解剖学教授达特的研究,认为它人形态介于人和猿之间,遂将其命名为“非洲南猿”。1936年,在德兰士瓦地区斯特克方丹采石场发现一个成年个体的南猿化石,次年又在一名叫克罗姆特莱伊采石场找到完整的南猿下颌骨和头骨碎片,南猿逐渐引起学术界的认同和重视。但就它是“最接近猿的人”还是“最接近人的猿”,学术界仍有争议。解决争议的关键是南猿能否制造工具。虽然人们曾在发现南猿化石的洞穴和裂隙中找到了石器,但同时还有进步类型的人化石伴生,因此南猿是否是工具的制造者很难取得一致意见。此外,由于南猿化石出土层位不清,故南猿确切的生存年代还一时无法搞清。  正当人们左右徘徊时,东非的化石发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从1931年起,英国考古学家路易斯·利基就在东非大裂谷一个名叫奥尔杜威峡谷的分支部分进行发掘,找到了不少非常原始的石器。它们是用河卵石或砾石简单打制成的,年代是更新世早期。谁是这些工具的主人呢?利基夫妇在这里搜索了20多年,终于在1959年7月的一天发现了一具南猿头骨。它比南非粗壮南猿还要粗壮,学名为“鲍氏南猿”,一般称其为“东非人”。通过种种理化测年法测得他的生存年代为距今170万年。  据目前所拥有的化石材料而言,人类的发祥地很可能在非洲,特别是东非地区。  “东非人”及“能人”的发现,不仅揭开了东非地区一系列重要发现的序幕,而且将作为“缺环”代表的南猿,由“最接近人的猿”,一下跃升为“最接近猿的人”或“人类的先驱者。”以利基夫妇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据此认为人类起源于非。  进入70年代,世界范围内古人类学的重要发现和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首先是在巴基斯坦波特瓦高原,之后又在匈牙利、土耳其、希腊、肯尼亚和我国发现了大量的古猿化石。虽然它们名称不一,但基本可分为大小两种类型,大的属西瓦猿型,小的为拉玛猿型,而且往往两者并存。经过各方专家的比较研究,发现它们并非不同的种属,而是雌雄个体而已。既然拉玛猿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种属,焉有人类祖先之说?人类的直系祖先曾一度因“拉玛猿”而明朗过,现在又迷茫了。  但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为人们了解自身起源的奥秘打开了一条新的途径。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分子人类学的发展,不仅从微观分子水平上展示了人与其他灵长动物,特别与大猿类密切的血缘关系,而且依据遗传物质的变异度,可以推算出它们分化的大致时间跨度。原先认为人和猿分离的时间大约为距今2000—2500万年间,而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的推算,只在距今400—500万年间!  鉴于此,新的人类演化概念产生了,由此也决定了探索人类的发祥地不能再依据旧说行事。由于非洲大量涌现的南猿和早期人属化石,人类早期阶段的复杂图景终于开始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自1924年找到首个幼年南猿头骨以来的70余年,在非洲有不下20个地点发现了最早阶段的人类化石。1974年,由美国古人类学家约翰逊领导的多国考察队,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地区发现了一具保存40%遗骸的被称为“露西少女”南猿骨架,其生存年代超过300万年,以后被订名为“阿法南猿”。在阿法地区还曾发现一处埋有13个阿法南猿个体的骨骸,它提供了早期人类群居的证据,为此有人将之称为人类的“第一家庭”。  90年代,非洲的古人类化石重要发现接连不断。1992年,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拉米斯发现距今440万年的南猿化石,最初被命名为“始祖南猿”,经过进一步发掘与研究,更名为“始祖地栖猿”。1996年,来自13个国家40多位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在阿法盆地的中阿瓦什地区,找到了距今250万年的南猿化石。由于它在形态上混杂着接近人和许多不同类型南猿的特点,被认为是连接阿法南猿和早期人属之间的一个新种代表,被订名为“惊奇南猿”。在肯尼亚图尔卡纳湖东岸的库比福拉地点,则相继发现了阿法南猿、鲍氏南猿,“能人”,以及曾被叫做“1470号人”的头骨化石。后者最后被订名为“卢道尔夫人”,距今年代为190万年,并被认为是人属中的最早成员;在湖西岸,1985年曾发现有一具距今250万年的头骨,被命名为“埃塞俄比亚南猿”,他是粗壮型南猿的祖先;1995年在西岸的卡那坡地点发现的距今410万年的原始类型南猿化石,被命名为“湖滨南猿”。令人瞩目的是,它们的下肢骨显示出直立行走的特点,而上肢骨却仍保留着上攀援的特点。这表明分子生物学所推测的距今500万年人与猿分道扬镳可能是对的。据目前所拥有的化石材料而言,人类的发祥地很可能在非洲,特别是东非地区。  大概在距今200万年至180万年左右,非洲的“能人”甚至“匠人”走出非洲进入亚洲和欧洲。  早在1907年发现的海德堡人,曾一度被视作欧洲的猿人或是向尼安德特人过渡的类型。1994—1996年,在西班牙北部阿塔普卡地区,发现了80多件人类化石,古地磁年代测定为距今78万年以上,被认为是海德堡人的祖先。而在之前的1991年9月,在格鲁吉亚东南边境一个名叫德玛尼西的地方,发现了一具保存完整齿列的下颌骨,形态呈直立人型。以后又发现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化石。据古地磁年代测定为距今180万年,故德玛尼西人被认为是非洲以外已发现的年代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之一,也是迄今欧洲最早的人化石。  以色列出土的尼人类型的古人类化石也很著名,最近又以早期石制品引人注目。在以色列境内有一条约旦河谷,是东非大裂谷的北延部分。  1959年在这里发现乌贝蒂亚旧石器时代遗址。从该地上新世至早更新世地层中出土了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和石制器,据古地磁法测得距今年代约在150万至100万年间。有些学者认为这个遗址是非洲之外最早的直立人文化遗址之一,它的主人可能是刚从“能人”演化而来的早期直立人。  我国在近半个世纪也发现了大量有关人类演化的化石材料。自50年代在云南开远发现古猿以来,70年代和80年代在云南禄丰和元谋又相继发现古猿化石,可分大小两种类型。有些学者认为大型者可谓西瓦猿型,小型者属拉玛猿型。拉玛猿作为人类远祖的论点其时在我国正风行一时,所以有的学者认为人类远祖已在中国找到,便将小型古猿命名为“中国古猿”,以表达人类起源于中国的美好愿望。然而随着科学界对拉玛猿属性认识的变更,国内有些学者将云南不同地区的古猿归属到一个新属,即禄丰猿属之内。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它们只是云南西瓦猿中不同的亚种。  60年代,陕西兰田公主岭和云南元谋大那乌发现了直立人类型的兰田人和元谋人,他们距今年代超出100万年,后者甚至达到170万年,成为目前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人化石。但遗憾的是,元谋人化石目前仅限于2枚上内侧门齿,以及年代稍晚的一段胫骨,而在非洲发现的年代大致相同的却有完整的骨架。虽然曾经有人将湖北建始地区发现的几颗化石牙齿看作是与南猿类型接近的材料,但因材料太少未获得学术界的承认。  人类是由动物变的之神话相当常见。在澳洲神话中说人是蜥蜴变的;美洲神话则说人是山犬、海狸、猿猴等变的;希腊神话也说某族人是天鹅变的,某族人是牛变的。  我们由这种『动物变人』的神话中,可以发现很接近进化论的说法,尤其是美洲神话中说人是猿猴变的,就完全与进化论相吻合,这种巧合,很耐人寻味。  我国神话论及人类起源的有数种,比较早的说法是《淮南子精神篇》:『有二神(阴、阳二神)混生,经天营地……类气为虫(混浊的气体变成虫鱼鸟兽),精气为人(清纯的气体变成人)。』这种说法并未受多大重视。  晚一点的说法则指盘古垂死化为万物之时,身上的寄生虫变为人类。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纪:『(盘古)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人)。 』此种说法也没有流传开来。  另一种说法是指人类由黄帝所造,然后由其他的神上骈和桑林赋予四肢五官,见淮南子说林篇:『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这种说法很有趣,和日耳曼所述的很相似,可惜上骈和桑林是什麽样的神,在其他古籍中并无叙述,徒留一个谜 。

1禁烟2裱糊匠3书呆子4假洋鬼子5同上

人和世界的发现小论文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是两大发现。 (1)“人”被发现指文艺复兴运动,“世界”被发现指新航路的开辟。(2)①西欧封建社会末期天主教会压制人的个性,抬高神,贬低人,推崇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打破教会的神学世界观,为此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武器,要求肯定人,注重人性,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为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解除了精神枷锁。因此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被发现的时代。②新航路开辟以前,人们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相互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得到证实,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扩大了经济文化往来。所以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又是“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人与世界 生命充满希望,永远不要放弃。——力克˙胡哲  暑假伊始,居委会组织社区的中小学生观看了一部《我和世界不一样》的电影。这是一部非常励志的影片,它讲述的是一个天生没有四肢的残疾人力克˙胡哲,抱着“生命充满希望,永远不要放弃”的理念,通过努力,克服常人难于想象的困难,不仅能够骑马、打鼓、游泳,甚至于踢足球,还拥有两个大学学位,是一家企业的总监,更于2005年获得“杰出澳洲青年奖”,最终创造了生命奇迹的故事。  力克˙胡哲曾经说过:“因为残疾,导致我们有很多事情做不了,可是我们不能过度的在意我们没有什么,而应该去关注自己拥有什么,我们还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不是吗?”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梦,都曾经积极地去追求过这个梦。可是,如果我们因为在追梦中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或者遭遇到了一些失败、挫折,此时的你不是像力克˙胡哲那样去坚强面对,而是选择放弃;不是去“关注自己拥有什么,”而是一昧地觉得自己是如何如何的不幸,以图博取别人的同情。那只会让自己越来越悲观,又何来追求梦想的动力呢?力克˙胡哲的经历,正是给予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在人生旅途中总会跌倒,但是你必须得努力爬起来。”遇到挫折不灰心,遇到困难不放弃,是他所具有的非常优秀的一个心理品质,他的精神不仅激励了许多和他一样的残疾人,还被更多的健康人所敬佩、学习。  曾几何时,我也因为学习的退步而苦恼、甚至于感到很自卑,觉得自己很笨、很无用,还一度产生厌学的心理。看了力克˙胡哲的故事,我顿感羞愧。力克˙胡哲是一个残障人,相对我们这些健全人,所经历的困难,是我们难于想像的,他却能够以极其乐观的态度去积极面对。而我作为一个正常人,从小到大,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小学的老师们,都夸我聪明,可怎么能一遇到挫折就轻言放弃呢?我发誓,我一定要好好向本片的主人翁学习,永远不要放弃。  最后,让我以力克˙胡哲的另一句话来和大家一起共勉吧:“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只要不断的尝试,就会看见希望。”为了实现人生的梦想,我们要努力,为了成功到达希望的彼岸,我们要努力!

人类永恒的课题──天人合一、天人互泰“天人合一”与“天人互泰”仅二字之差,均是自然辩证法的观点。“天人合一”源自古代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代表着古代朴素辩证的自然观。“天人互泰”是现代哲学学者梁缺在《天人互泰》中“天人互泰,方存浩长”的哲学理念,是现代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天人互泰”是在“天人合一”基础上的演进和变奏,是传统哲学思想的一种继承与发展。“天人互泰”自然观是指天与人、人与自然彼此保持安定太平、和谐美好的常态关系,即天人统一的共同体关系。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科学的方法,坚持真理,按先后顺序论述了自然史和人类史,将人与自然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从分析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出发,描述人与自然关系的图景,考察人类在自然整体中的作用。它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在理论和实践上,讨论天人关系应当达到什么样的理想情形,人类应该怎么样才能与自然保持着合一与互泰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芝桂)

我冷冷的看着人们从我身边走过,一种歇斯底里的微笑洋溢在我的脸上。欣喜和悲伤两种极端的交点,我以不记得怎样去面对。一个人靠着冰冷冷的墙壁。想要从手中的茶水中汲取唯一的点点热量。没有人注意到,我微笑背后的悲伤。我注定要与寂寞为伴,似乎这就是我的宿命。就像黑暗中的蜡烛,昏黄的烛光,闪烁跳跃。寂静的心跳声。然而蜡烛终于燃尽,黑暗吞噬了我。没有反抗,也没有挣扎。我早已习惯黑暗。在深夜孤独的街上,我的世界只有我自己。依旧寒冷的夜。我呆呆的坐在空地上任思想一点一点的飞离我。我在想什么?我在做什么?没有思想,只有呼吸。我能听到我的心跳声,清晰的,有力的,我还活着。手上有一道细细的伤口,血静静的渗出来,没有疼痛。我突然发现,原来血的颜色不是鲜红色的,而是寂寞的颜色。很久以前就已经遗忘的颜色!打开窗,我又闻到冬天的气息。寒风中,我感到一阵阵冰冷的麻木,直到没有感觉。走在街上,不去理会路人的冷眼,我依旧我行我素,脸上带着微笑,一种歇斯底里的微笑。我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生活着在我自己的世界中。将身体紧紧的蜷缩在沙发中,我用力的按揉着太阳穴,甚至用力去抓自己的头发。强烈的头痛牵动着我身体的每一根神经。桌上放着的是止疼药,但我不去碰它。已经习惯,无论什么病都不吃药,也不去看医生。闭上眼睛,静静的感受疼痛。一种淡淡的自我折磨。冰冷的脸上突然感到一道温暖,原来是滚烫的泪水。我以为自己已经不再有眼泪了。轻轻闭上眼睛,使劲的、贪婪的呼吸着冰冷的空气。是自由,还是无奈?我已经适应了这种稀薄的空气。现在我只需要冷漠。明媚的阳光,打碎了我的美梦。我苦笑着对自己摇摇头。我知道我还是要面对现实的,去迎接又一个毫无意义的新的一天。“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我总是这样对自己说。我已经习惯了一成不变的生活。房间里堆满了的书,我用力的抓起它们,再用力的丢到墙上。最后,把自己狠狠的摔在床上,大口大口的喘气。终于,我从床上坐起来,将那些书又一一拾起,重新放好在书架上。我无可奈何的笑笑又把自己埋进了书堆。卸下虚伪的微笑,露出一张疲惫的脸。趴在桌上,我把脸深深的埋在臂弯里。泪水竟这样决了堤,我做着深呼吸,却依旧平静不了内心,我不能欺骗我自己。明天我还是要过一个人的生活。

世界多极化历史小论文200字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我们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平等交往的世界由一个国家主宰他国命运和左右世界形式的局面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所以政治多极化成为当代世界发展的趋势  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就当今世界实际情况来看,国际政治关系中存在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许多国家。五个力量中心之间存在的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但是多极化趋势与美国单极霸权企图之间的斗争远未结束,反而愈演愈烈;②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所以对多极化可以主要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侧面去理解;③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并走向联合。  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  多极化趋势无论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发展。  这是因为:  第一,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单极世界构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科技和经济实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在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已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全方位占据绝对优势,随心所欲地控制世界。经济多极化是政治多极化的基础,政治多极化是世界经济多中心和区域化趋势在世界政治发展中的体现。  第二,世界政治多极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必然导致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格局。  第三,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成为世界多极化重要的社会基础。  第四,多极化趋势必然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大力量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决不会牺牲或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屈服于别国利益。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既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也是除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国家集团所追求的目标。  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但力不从心。欧盟一体化使欧盟的力量壮大;日本加速了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俄罗斯虽丧失了苏联超级大国的地位,但仍不失为世界强国;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大大增强。这些国家与地区集团不约而同地主张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以及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有利于多极化的发展  世界多极化是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因为:第一,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构建单极世界的图谋,是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最大障碍。第二,世界上冷战思维的继续、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民族分裂和宗教纠纷等,也会对多极化趋势产生各种干扰和冲击。第三,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由此将产生多种不确定因素,世界多极化进程将充满矛盾和斗争。  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的意义。第一,符合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第三,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第四,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第五,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第六,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  国际政治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的演变是战后世界历史运动的一种基本趋势,这种历史趋势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具体表现为三个并行发展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阵营由美国一家独大演变为美、欧、日三足鼎立;社会主义阵营从意识形态论战走向分裂;“第三世界”国家以不结盟运动的形式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出制衡两极的作用。这些因素的合力推动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在多极化趋势出现后,两极格局并没有立即瓦解,但是,由于两大阵营的分化,两极对抗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美苏关系作为东西方冷战的主轴进一步凸现。20世纪60—70年代是美苏争霸的高峰期,发生了一系列危机形式表现的对抗事件。此期间,美苏争霸态势因双方战略力量的升降而有过大的变化,并由此而导致了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是国际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动的时期,由于苏联在不堪军备重负的情况下实行全面收缩,东欧和苏联自身也发生制度性变化,原来的两极对抗基础遂告崩塌,以德国统一为标志,东西方冷战宣告结束。由此,世界的多极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开其新的发展进程。

首先自己自身的思想观念要健康正常,虽然这个世界不是很美好,甚至糟糕透了。。你既然在题中提到了“世界”二字,那就不是仅仅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能做到的事情。至少都把最基本的人做好,每个人都这样世界才能和平了。感觉像在说梦话。没人给你写1500-2000字~~分太少了。现在的人都是从最起码的利益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的。。

所谓“极”,指的是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所谓“化”,是指一种发展趋势,并非指现实,表明在多极格局形成之前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或叫转换期)。[1] 世界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反映。多极化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两极格局终结后,并没有出现单极格局,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人和世界的发现写一篇小论文

人类起源之谜  欧洲,特别是西欧,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的发祥地。  自从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后,多数人相信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现代人和现代猿有着共同的祖先。但人类这一支系是何时、何地从共同祖先这一总干上分离开来的?什么是他分离开的标志?原始人类又是何时、何地转化为真人的……  对于这一系列的疑问,古人类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正确的回答。多数古人类学家认为:真人是以制造工具为标志,真人出现以前的人类祖先,科学家们称之为“前人”。直立是前人从人猿共祖主干上分离的形态学标志,他从主干分离的地区可谓人类最早的摇篮。真人不断演化发展,最后成为现代人,同时形成现代不同的人种,这个进化过程完成的地区便是人类演化最后的摇篮。  在探索人类起源时首先要确立一个前提,即人类是一个生物物种,他只能有一个祖先,不可能是多个祖先。不能说黑人有一个祖先,而白人又有另一个祖先。因为不同的物种之间虽能婚配,却不能生育后代,只有同种能育。如果我们主张人类多祖论,就会在生物学上犯常识性的错误,现在已证实了人类多祖或多元论是违背科学常理的。  人类从人猿主干上分离,究竟发生在哪一地区?是在非洲,然后走进亚洲,还是在亚洲?  非洲是人类的摇篮首先是由达尔文提出来的。他在1871年出版的《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中作了大胆的推测。另一位进化论者海格尔则在1863年发表的《自然创造史》一书中主张人类起源于南亚,还绘图表示现今各人种由南亚中心向外迁移的途径。此外,还有中亚说、北亚说以及欧洲说。由于人类的摇篮随人类化石的不断出土,而摇摆于各洲。  欧洲,特别是西欧,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的发祥地。从1823年到1925年就有116个个体,其中包括猿人阶段的海德堡人。而新石器时代的人骨发现得更多,有236起。因此,人们打开地图一看,欧洲布满了古人类的遗址。而当时除了爪哇猿人外,在亚洲其他的区和非洲还没有找到过古人类遗址。还有,最早发现的古猿化石也出土于欧洲,即1856年在法国发现的林猿化石。加上20世纪20年代“辟尔当人”的骗局喧嚣一时(辟尔当人被有些学者看作是最早的人,甚至称他为“曙人”。最后被揭露,所谓“曙人”,原来是来将一个新石器时代的人头骨和一个现代猿类的下颌骨凑合起来的假品),所以当时许多人认为人类起源的中心是在西欧。但随着亚非两地更多人类化石的发现,人类摇篮欧洲说才逐渐退出了舞台。  “北京人”的发现不仅拯救了爪哇直立猿人,也使中亚起源说更加风靡一时。  1887年,荷兰解剖学家杜布哇,抱着寻找早期人类化石遗骸的热望,来到印尼的爪哇岛,居然找到了原始人的化石。1890年,在一个名叫垂尼尔的地方,先是找到下颌残片,次年又发现一具头盖骨,这就是著名的“爪哇人”第一号头盖骨。1892年,又在不远处找到一根大腿骨。杜布哇研究了这些材料后,认为它们属于同一个体,而且正是人们要寻找的人与猿之间的“缺环”。  爪哇直立猿人的发现使南亚说为之一振。然而杜布哇的发现却遭到许多人的反对,最强烈的反对来自教会。教会坚持说,人类的祖先应是亚当,怎么可能是猿人呢?  1911年,古生物学家马修在《气候和演化》一书中,列举种种理由鼓吹中亚高原是人类的摇篮。其理由,一是中亚因喜马拉雅山的崛起,致使自然环境变得不适宜生存,但对动物演化来说,受刺激产生的反应最有益处,所以这些外界刺激可以促进人类的形成;二是哺乳动物的迁徙规律常常是最不进步的类型被排斥到散布中心之外,而最强盛的类型则留在发源地附近继续发展,因此在离老家比较远的地区反而能发现最原始的人类。当时发现的早期人类化石如海德堡人和爪哇直立猿人,与这一假说正好吻合。  1927年,中国发现“北京人”化石,之后相继发现了“北京人”制作和使用的工具以及用火遗迹。  1930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刘易斯在印巴交界处的西瓦立克山到一块上颌碎块,该标本从形态上看有些接近人的特点,他便借用印度一个神的名字“拉玛”把它命名为“拉玛猿”。但由于当时他人言轻,这一看法未被首肯。到了60年代,古生物学家皮尔宾姆和西蒙斯对林猿类26个属50多个种作综合研究时,注意到拉玛猿形态上的似人特点,认为它可能是人类这一支系的祖先类型,并将它从猿科中转到人科中,人类起源南亚说再度兴起。然而随着非洲早期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的大量涌现,使人类起源非洲说重新崭露头角。  在达尔文推测人类起源于非洲时,当时少见化石证据。这种情况在20世纪20年代发生了改变。在南非盛产金钢石的小城金伯利附近,有一个名叫塔恩的地方,那里有许多采石场,在采石时经常发现哺乳动物化石。1924年曾发现一具幼年猿类头骨,后经解剖学教授达特的研究,认为它人形态介于人和猿之间,遂将其命名为“非洲南猿”。1936年,在德兰士瓦地区斯特克方丹采石场发现一个成年个体的南猿化石,次年又在一名叫克罗姆特莱伊采石场找到完整的南猿下颌骨和头骨碎片,南猿逐渐引起学术界的认同和重视。但就它是“最接近猿的人”还是“最接近人的猿”,学术界仍有争议。解决争议的关键是南猿能否制造工具。虽然人们曾在发现南猿化石的洞穴和裂隙中找到了石器,但同时还有进步类型的人化石伴生,因此南猿是否是工具的制造者很难取得一致意见。此外,由于南猿化石出土层位不清,故南猿确切的生存年代还一时无法搞清。  正当人们左右徘徊时,东非的化石发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从1931年起,英国考古学家路易斯·利基就在东非大裂谷一个名叫奥尔杜威峡谷的分支部分进行发掘,找到了不少非常原始的石器。它们是用河卵石或砾石简单打制成的,年代是更新世早期。谁是这些工具的主人呢?利基夫妇在这里搜索了20多年,终于在1959年7月的一天发现了一具南猿头骨。它比南非粗壮南猿还要粗壮,学名为“鲍氏南猿”,一般称其为“东非人”。通过种种理化测年法测得他的生存年代为距今170万年。  据目前所拥有的化石材料而言,人类的发祥地很可能在非洲,特别是东非地区。  “东非人”及“能人”的发现,不仅揭开了东非地区一系列重要发现的序幕,而且将作为“缺环”代表的南猿,由“最接近人的猿”,一下跃升为“最接近猿的人”或“人类的先驱者。”以利基夫妇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据此认为人类起源于非。  进入70年代,世界范围内古人类学的重要发现和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首先是在巴基斯坦波特瓦高原,之后又在匈牙利、土耳其、希腊、肯尼亚和我国发现了大量的古猿化石。虽然它们名称不一,但基本可分为大小两种类型,大的属西瓦猿型,小的为拉玛猿型,而且往往两者并存。经过各方专家的比较研究,发现它们并非不同的种属,而是雌雄个体而已。既然拉玛猿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种属,焉有人类祖先之说?人类的直系祖先曾一度因“拉玛猿”而明朗过,现在又迷茫了。  但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为人们了解自身起源的奥秘打开了一条新的途径。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分子人类学的发展,不仅从微观分子水平上展示了人与其他灵长动物,特别与大猿类密切的血缘关系,而且依据遗传物质的变异度,可以推算出它们分化的大致时间跨度。原先认为人和猿分离的时间大约为距今2000—2500万年间,而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的推算,只在距今400—500万年间!  鉴于此,新的人类演化概念产生了,由此也决定了探索人类的发祥地不能再依据旧说行事。由于非洲大量涌现的南猿和早期人属化石,人类早期阶段的复杂图景终于开始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自1924年找到首个幼年南猿头骨以来的70余年,在非洲有不下20个地点发现了最早阶段的人类化石。1974年,由美国古人类学家约翰逊领导的多国考察队,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地区发现了一具保存40%遗骸的被称为“露西少女”南猿骨架,其生存年代超过300万年,以后被订名为“阿法南猿”。在阿法地区还曾发现一处埋有13个阿法南猿个体的骨骸,它提供了早期人类群居的证据,为此有人将之称为人类的“第一家庭”。  90年代,非洲的古人类化石重要发现接连不断。1992年,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拉米斯发现距今440万年的南猿化石,最初被命名为“始祖南猿”,经过进一步发掘与研究,更名为“始祖地栖猿”。1996年,来自13个国家40多位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在阿法盆地的中阿瓦什地区,找到了距今250万年的南猿化石。由于它在形态上混杂着接近人和许多不同类型南猿的特点,被认为是连接阿法南猿和早期人属之间的一个新种代表,被订名为“惊奇南猿”。在肯尼亚图尔卡纳湖东岸的库比福拉地点,则相继发现了阿法南猿、鲍氏南猿,“能人”,以及曾被叫做“1470号人”的头骨化石。后者最后被订名为“卢道尔夫人”,距今年代为190万年,并被认为是人属中的最早成员;在湖西岸,1985年曾发现有一具距今250万年的头骨,被命名为“埃塞俄比亚南猿”,他是粗壮型南猿的祖先;1995年在西岸的卡那坡地点发现的距今410万年的原始类型南猿化石,被命名为“湖滨南猿”。令人瞩目的是,它们的下肢骨显示出直立行走的特点,而上肢骨却仍保留着上攀援的特点。这表明分子生物学所推测的距今500万年人与猿分道扬镳可能是对的。据目前所拥有的化石材料而言,人类的发祥地很可能在非洲,特别是东非地区。  大概在距今200万年至180万年左右,非洲的“能人”甚至“匠人”走出非洲进入亚洲和欧洲。  早在1907年发现的海德堡人,曾一度被视作欧洲的猿人或是向尼安德特人过渡的类型。1994—1996年,在西班牙北部阿塔普卡地区,发现了80多件人类化石,古地磁年代测定为距今78万年以上,被认为是海德堡人的祖先。而在之前的1991年9月,在格鲁吉亚东南边境一个名叫德玛尼西的地方,发现了一具保存完整齿列的下颌骨,形态呈直立人型。以后又发现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化石。据古地磁年代测定为距今180万年,故德玛尼西人被认为是非洲以外已发现的年代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之一,也是迄今欧洲最早的人化石。  以色列出土的尼人类型的古人类化石也很著名,最近又以早期石制品引人注目。在以色列境内有一条约旦河谷,是东非大裂谷的北延部分。  1959年在这里发现乌贝蒂亚旧石器时代遗址。从该地上新世至早更新世地层中出土了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和石制器,据古地磁法测得距今年代约在150万至100万年间。有些学者认为这个遗址是非洲之外最早的直立人文化遗址之一,它的主人可能是刚从“能人”演化而来的早期直立人。  我国在近半个世纪也发现了大量有关人类演化的化石材料。自50年代在云南开远发现古猿以来,70年代和80年代在云南禄丰和元谋又相继发现古猿化石,可分大小两种类型。有些学者认为大型者可谓西瓦猿型,小型者属拉玛猿型。拉玛猿作为人类远祖的论点其时在我国正风行一时,所以有的学者认为人类远祖已在中国找到,便将小型古猿命名为“中国古猿”,以表达人类起源于中国的美好愿望。然而随着科学界对拉玛猿属性认识的变更,国内有些学者将云南不同地区的古猿归属到一个新属,即禄丰猿属之内。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它们只是云南西瓦猿中不同的亚种。  60年代,陕西兰田公主岭和云南元谋大那乌发现了直立人类型的兰田人和元谋人,他们距今年代超出100万年,后者甚至达到170万年,成为目前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人化石。但遗憾的是,元谋人化石目前仅限于2枚上内侧门齿,以及年代稍晚的一段胫骨,而在非洲发现的年代大致相同的却有完整的骨架。虽然曾经有人将湖北建始地区发现的几颗化石牙齿看作是与南猿类型接近的材料,但因材料太少未获得学术界的承认。  人类是由动物变的之神话相当常见。在澳洲神话中说人是蜥蜴变的;美洲神话则说人是山犬、海狸、猿猴等变的;希腊神话也说某族人是天鹅变的,某族人是牛变的。  我们由这种『动物变人』的神话中,可以发现很接近进化论的说法,尤其是美洲神话中说人是猿猴变的,就完全与进化论相吻合,这种巧合,很耐人寻味。  我国神话论及人类起源的有数种,比较早的说法是《淮南子精神篇》:『有二神(阴、阳二神)混生,经天营地……类气为虫(混浊的气体变成虫鱼鸟兽),精气为人(清纯的气体变成人)。』这种说法并未受多大重视。  晚一点的说法则指盘古垂死化为万物之时,身上的寄生虫变为人类。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纪:『(盘古)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人)。 』此种说法也没有流传开来。  另一种说法是指人类由黄帝所造,然后由其他的神上骈和桑林赋予四肢五官,见淮南子说林篇:『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这种说法很有趣,和日耳曼所述的很相似,可惜上骈和桑林是什麽样的神,在其他古籍中并无叙述,徒留一个谜 。

收费代写,需要的话就回复

1发现人是指文艺复兴,发现世界是指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2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开放发展和谐世界历史小论文

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共和国作出了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大幕拉开,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到2008年,改革开放步入而立之年,回眸这30个年头,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改革逐步深化并推动开放,开放也进一步促进改革。 “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禁海几亡,开海则强”, 30年间的改革开放恰如600年前的郑和下西洋一样,我们正是以一种更加开放的精神走向世界,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和伟大复兴,开洋看世界。 值此,从今天开始,我们推出年度策划“一日30年”,以每天两个版的“日志中国”,通过还原“卅年今日”的标杆性事件,来记录改革开放的历程,同时也记录30年的思想解放史。 我们一起重温历史。在以后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我们的报道将陆续回放中国30年来所走过的路。第一个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第一个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中央机关,第一个股份制企业的诞生,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奖的中国影片,第一个在国内举办的外国时装展,第一部移动电话的问世……许多现在看来已经成为基本常识的“新生事物”,在当时曾经引起多么剧烈的震动。 我们试图梳理发展脉络。我们不局限于对过往记忆的“叫醒”,更试图“窥斑知豹”,见微知著。我们不忘记抬头远眺社会森林之广阔,也更会低头审视一草一木生根发芽成长之生动。我们想从社会的每一个风云变幻、脉搏跳动中,对发展历程进行分析、解读和判断,得出中国前进的逻辑和路径。 这30年的历史,是国家综合国力从“濒于崩溃边缘”到“当惊世界殊”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通过一次次思想解放大讨论、破除各种思想束缚、寻找或者回归发展常识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改革不适合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国家发展模式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放眼向洋看世界”对外开放、加大国际合作、逐渐融入世界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也是认识到须由单向的经济发展拓展为政治、文化、社会全面推进的科学发展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更是探求“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保护私产、保障自由、彰显权益的历史,因而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 前进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开放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对发展常识的重新发现和回归,都伴随着旧思想、旧体制的革除和新理念、新体制的建立。每当遇到前进中的困难,也总有人对改革开放提出各种责难,但是,经过一番思想的讨论,“改革不可动摇”仍会成为一种广泛的共识。这是因为,30年的成果,改革给了人们实惠和幸福,以及信心和希望———实践,任何时候都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正如十七大报告所言: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开放“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国家将隆重纪念并对“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进行系统的回顾总结”。纪念过去是为了未来。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长久积累未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已经凸显,改革由此进入“深水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这个“深水区”绕不开、躲不过。那么,循着什么样的发展逻辑、踏着什么样的发展路径,顺利通过“深水区”,达至理想彼岸,回顾和总结30年历程,必能找到答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