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民歌音乐鉴赏论文2000字茉莉花

发布时间:2024-07-06 02:55:34

民歌音乐鉴赏论文2000字茉莉花

歌曲能抚慰人心,歌曲能让人心潮澎湃,歌曲能让人从黑暗中走出来,而且,歌曲还能让我学到很多生活中的道理,让我的品格更高尚。我喜欢的歌曲有很多,其中,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曲叫——《茉莉花》,这首歌就像充满了魔力一样,很让我感动。 我喜欢这首歌曲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歌词。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当我听到这一句的时候,我很有感触,这句歌词主要讲:茉莉花的颜色并不像牡丹那么艳丽,它的颜色只是那种普普通通的白颜色。它的美主要体现在它那悠然的香气,它的香气好像能让人迷失了方向,人们都想把它摘下,送给别人家。我想,不只是茉莉花,人也是如此,一个人的外表再漂亮,再吸引人,他的心灵不美,他也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所以,这句话让我懂得了不能以貌取人,世界上有两种美丽,一种是外表美丽,另一种就是心灵美,漂亮的人,不一定就是一个完美的人。我喜欢这首歌,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这首歌的曲调,这首歌的曲调温暖、动人,听起来让我觉得很舒服。《茉莉花》这首歌不但歌词积极向上,曲子还温暖、动人,我想,这真是一首让人不得不听的歌曲! 茉莉花不但外表清雅,而且还有着高尚的品格,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深深的爱上了这首歌曲。 我爱茉莉花,但我最爱的还是歌曲——《茉莉花》。

精典流行歌芬芳四溢。

【茉莉花诗】   晨沐朝阳(郑金昌)   暮春郁绽茉莉花,玉骨冰肌影香纱。   天赋仙姿柔枝翠,月夜清辉赏雪花。   淡雅轻盈香韵远,君子世人品更夸。   花馥茶美称上品,药食同源茉莉花。   【 咏茉莉】   (清)王士禄   冰雪为容玉作胎,柔情合傍琐窗隈,   香从清梦回时觉,花向美人头上开。   【邗江竹枝词】   佚名   抬篷划子更轩昂,荷叶为灯四角张,   栏杆千围皆茉莉,风来水面隔船香。   【扬州竹枝词】   桃潭主人   兰汤浴罢鬓云偏,茉莉花子插两边,   五色丝绦拖在地,撩人裙底看金莲。   【观音香竹枝词】   张维桢   松围雪腕梗黄金,茉莉花香透素襟,   好趁观音香火夜,画船接个赛观音。

民歌里有个有个哥们叫茉莉花,这个歌非常好听,有很多人唱过这个茉莉花歌曲,每个人唱的都有各自的特点

茉莉花音乐鉴赏论文2000字

《茉莉花》是江苏民歌,这是众所周知的,因为江苏的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但发源地却颇具争论。现在的主流观点是《茉莉花》起源于扬州。  上世纪90年代,江苏省的南京、盐城等城市争相站出来说他们是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而且还在一些媒体上发表文章,加以证明。2000年10月16日,两位扬州文化人在媒体上发表了一篇《“茉莉花”源自扬州清曲》的文章,此后再没有听到其他不同的声音了。这两位文化人分别是扬州清曲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朱祥生和副主任聂峰。其中,聂峰先生还师从于近代的扬州清曲表演大师王万青。长期沉淀的清曲知识,使两人坚信《茉莉花》源于扬州清曲。  扬州清曲又称扬州小曲、扬州小调。《茉莉花》最早属于扬州的秧歌小调,后经扬州清曲历代艺人的不断加工,衍变成扬州清曲的曲牌名【鲜花调】。清乾隆年间出版的一部汇集当时流传广泛的地方戏曲的《缀白裘》集里,收集刊登了《鲜花调》,有曲谱和曲词。曲词除了个别字与现在的《茉莉花》不同外,其他一字不差,这是目前为止,发现在的关于《鲜花调》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记载。由此足以证明,《茉莉花》源自扬州清曲。两位文化人又从其他方面,列出种种证据,佐证《茉莉花》与扬州的渊源。文章出来后,异音立即没有了。后来不少其他地方的学者文人,也开始渐渐发表文章,称《茉莉花》出自于扬州。  这首脍炙人口的扬州小调,随着扬州在当时的影响而传颂全国,且影响了其他许多地方的戏曲和曲艺。150年前,扬州作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世界著名都市,其孕育出的《茉莉花》在当时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会哼。几十年后,普契尼创作《图兰朵》时,选用这样一首既能代表东方韵味又风靡中国的《茉莉花》作为主题音乐,衬托中国人的爱情故事,既自然也属必然。  发展和影响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因此广泛流传的民歌小调数量也甚多。它们就像暮春三月花园中的百花,姹紫嫣红,姿态万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个品种姿压群芳,栽培悠久,广受大众喜爱,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小调《茉莉花》。  《茉莉花》自古以来流行全国,有各种各样的变种,但以流行于江南一带的一首传播最广,最具代表性。她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通过赞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出版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中,就刊载了它的歌词,可见其产生流传年代的久远。  十八世纪末年,有个外国人将她的曲调记了下来,歌词用意译的英文和汉语拼音并列表示。后来,又有个叫约翰·贝罗的英国人来华,担任英国第一任驻华大使的秘书。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国游记》。也许在他眼里《茉莉花》是中国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谱刊载了出来,于是这首歌遂成为以出版物形式传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开始在欧洲和南美等地流传开来。  1924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剧《图兰多特》的初稿后逝世。该剧以中国元朝为背景,虚构了一位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兰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调作为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之一,将它的原曲改编成女声合唱,加上剧中的角色全都穿着元朝服饰,这样就使一个完全由洋人编写和表演的中国故事,有了中国的色彩和风味。1926年,该剧在意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从此,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随着这部歌剧经典的流传而在海外飘得更广。  据近年来媒体报导,《茉莉花》原名《鲜花调》,本来有三段歌词,依次歌唱茉莉花、金银花和玫瑰花。1942年,音乐家何仿到隶属江苏省扬州市的仪征市六合金牛山地区采风,从当地一位知名的民间艺人那里,采集到了这首在当地广为传唱的民歌,将她的曲调及歌词一一记录了下来。1957年,他将原曲原词作了改编,三段歌词都用同一曲调,由原来歌唱三种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并以悠扬婉转的拖腔作结束,遂成为现在大家所熟悉的这个样子。该曲当年由前线歌舞团演唱,后由中国唱片社出了唱片,于是得到进一步的流传。  本世纪初年,张艺谋在它导执的申奥、申博宣传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乐。2003年8月3日,2008年奥运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在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隆重揭晓。当著名运动员邓亚萍和著名影星成龙扶着会徽缓缓走上祈年殿时,管弦乐又响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时此刻你所听到的《茉莉花》的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似乎向世人诉说:《茉莉花》的故乡——古老的中国正在阔步向前。随着这些电视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将飘得更远更广。

对国人而言,民歌《茉莉花》早已超出了耳熟能详的范围,上升到民族自豪感的程度了——的确,作为最早有曲谱记载传入国外的中国民歌,作为被各国音乐教材收录、介绍的曲目,作为外国人心目中“中国的‘一歌二曲’”中的“一歌”,作为《图兰朵》的主要音乐素材,作为鸟巢的开篇,称《茉莉花》为中国民歌的NO1是丝毫不为过的。不过,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不是《茉莉花》的成就,也不是《茉莉花》的流传历史,而是说一下各地不同的《茉莉花》。其实呢,如果我让你唱一下《茉莉花》,你可能会给我两个答案——年轻一点的大概张口就是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而上了年纪的可能会轻轻地唱着“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实际上这两个都没错,都是《茉莉花》,不过前者是清朝末年流传到国外、被普切尼改编为《图兰朵》、后被张艺谋推向世界的“中国之歌”,而后者是上承《鲜花调》、以扬州清曲的形式流传、后被何仿记录整理加以推广的民歌小调,说到底,这是不同地域的两首同名作品(当然不是专门研究的一般不会在意这种区别,就算在意也说不出为什么不一样)。而实际上叫“茉莉花”这个名字的中国民歌可谓是浩如烟海,别说不一个地区,就算是同一个省、同一个市,隔上那么几十里路就会有一朵不一样的茉莉在等着你。除去少数几个地方的词曲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大部分的《茉莉花》还是用大致相同的段落结构和意思相近的遣词造句讲述了同一个故事。说到《茉莉花》,不得不提一下它的前身《鲜花调》(又名《仙花凋》,曾用名《双叠翠》,流传于清朝,大概脱胎于明朝的《十二红》),不过此类考据文章网上有很多,我就不加以引用了,只是想说一下即便到了现在,几种基本的《鲜花调》还在六合、扬州一带传唱,这便给我们的赏析和比较带来了方便——1、清代《鲜花调》,地域未知(不一定产自江苏,因为下面提到的两首江苏的《鲜花调》跟这个差别比较大)好一朵鲜花 好一朵鲜花飘来飘去落到我的家我本待不出门就把那鲜花儿彩留下 茉莉花好一朵鲜花 好一朵鲜花飘来飘去落到我的家我本待要出门想问那鲜花儿香留下 茉莉花我本待要出门想问那鲜花儿香留下 茉莉花好一朵鲜花 好一朵鲜花香来香去落到我的家我本待要出门想问那鲜花儿香留下 茉莉花我本待要出门想问那鲜花儿香留下 茉莉花我怀疑当年希特纳在《中国旅行记》中记录的就是这首歌,因为每一段仅仅开头两句跟江苏的《鲜花调》相似,往后则更加接近《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其实伴奏更像,不过那是后来编曲故意的,肯定不算数);除此之外,也只有这首歌跟《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在歌词上并没有叙述了一个采花少女有心无胆的故事,而都是说茉莉花来到家门前,自己爱花想留下,更能佐证两者的继承关系。这首歌听上去十分的温婉,风格还是很类似江苏通行的《茉莉花》的,而单看歌词则更有风尘女子闲暇时刻吟唱的意味(这么说的原因是一般老百姓都说《茉莉花》早先是妓院的姐儿们唱的曲儿,后来新四军小战士沿街串巷采风听到后记了下来)。2、江苏六合《鲜花调》(六合是南京的一个区)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好一朵金银花 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勾儿芽奴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儿将奴骂好一朵玫瑰花 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呀么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刺儿把手扎这就是通行的《茉莉花》最直接的前身,原作是十二朵花轮着唱(即前面提到的《十二红》),到了清代就只剩下三朵花了,然后1942年何仿的采风使这首歌成了茉莉花的专属(当然曲调改了不少)。这首歌非常“民俗”,因为其调式唱腔和一唱三叹的特点让人一听就能将产地猜得八九不离十,咿咿呀呀的吴侬软语配上二胡仿佛能把人听醉,好像反过来再听《茉莉花》会觉得特色都丢掉了似的。相里衍一3、江苏扬州《鲜花调》好一朵鲜花 好一朵鲜花鲜花那个开放别的花开不过它我想要掐枝头上戴 又怕看花的人儿 人儿骂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开别的花香不过它我想要掐枝头上戴 又怕看花的人儿 人儿骂这是首扬州清曲,因此地方色彩更浓。个人觉得单从可听度的方面来说,这首歌除非你对评弹、清曲等传统曲艺感兴趣,否则会觉得不是很好听,当然大部分旋律还是很接近六合的《鲜花调》,毕竟是一个省的。另外,上面的歌词并不完整,但之后的歌词是什么我也没有查到。By the way, 其实《鲜花调》的版本也不少,能在网上搜到的并不止这三首,但其余的仅仅只有词而已,所以就不加以记录了。说完《鲜花调》,就该说一下《茉莉花》了。建国后,随着政府对民族音乐的推广,尤其是八十年代初程桂兰的演唱使这首本已沉寂的歌重新焕发出光彩,《茉莉花》开始走入千家万户。到了九十年代,《图兰朵》开始登陆中国,再加上2000年左右张艺谋的申奥、申博,《茉莉花》开始在全世界回荡。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我们先从江苏的《茉莉花》说起——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话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话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其实从国家的对外推广和八十年代以来歌手们的传唱来看,中国的《茉莉花》指的是“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可对于千千万万的老百姓、音乐工作者、曲艺爱好者而言,中国的《茉莉花》只有一朵,就是“好一朵茉莉花”。脱胎于传统曲艺,借鉴现代音乐进行改良,江苏的《茉莉花》以其清新与柔美赢得了千千万万人的心,以至于全国各地凡是跟《茉莉花》沾边的都在争当这首歌的发源地(个人觉得江苏省内的各市区抢还好说,毕竟这的确是江苏民歌,可外省的也参与争夺就很没意思了)。言归正传,跟其前身相比,这首歌少了很多曲艺的痕迹,去掉了每段结束时那个拔高的花腔,从而简单易唱,朗朗上口;而歌词中由“奴”变成“我”,仿佛从一位妇人变成了一个少女,词的改动应和着曲的改动,带来扑面的清新(按我自己的感觉,原先是花在你面前,你在赏花的同时还会被香气所包围;而现在你是在远远地赏花,你所感受到的是那种亭亭玉立、清幽致远的风姿)。接下来聊聊《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原本这首歌一直被挂名在江苏境内,原因是绝大部分人都不能区分这首歌和“好一朵茉莉花”,而研究者们也只能提出这是被传到国外的那一首,根据希特纳的罗马拼音歌词来看有广东方言的痕迹,但真正的来源也是说不清。直到最近我在一张老唱片上找到一首《东北茉莉花》,试听之后发现竟然就是那首“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茉莉花呀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有朝一日落在我家 对着鲜花我乐哈哈满园花儿赛不过它 芳香飘万家茉莉花呀茉莉花 茉莉花呀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茉莉花呀茉莉花 茉莉花呀茉莉花这就是被国人引以为豪的那首《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不过歌手们一般只唱第一段,然后重复两三遍,基本没有人唱过第二段。怎么说呢,这首歌与所有同属《鲜花调》体系的《茉莉花》相比要文雅许多,甚至可以说举世“下里巴人”、惟它“阳春白雪”——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它曾出口过,然后又被引进了,无论曲调还是歌词都被淬炼得格外高雅;也正因如此,这首歌基本失去了作为一首民歌的“俗”味,不应该算作是一首民歌了。但说一千道一万,这首歌毕竟代表了中国,它的地位和价值或许已不在民歌领域,可在音乐史上绝对是浓浓的一笔。相里衍一下面的就没这么集中了,一个省一首而已,不过基本都是北方的——1、甘肃《茉莉花》好的个茉莉花 好的个茉莉花茉莉子开花红呀红不过它我有心折两朵戴呀 恐怕看花的人儿骂呀哎哟好的个茉莉花 好的个茉莉花茉莉子花香飘呀飘得远啊南也有 北也有 花香四溢谁也是赛不过它呀南也有 北也有 花香四溢谁也是赛不过它呀哎哟曲子很像是江苏《茉莉花》的变奏,不过也是有自己的地方特色的,你的确能听出陕甘宁的味儿来。不过由于是外地迁过来的歌,所以还是不如本土歌那么有张力,听着舒缓一下身心也就是了。2、青海《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呀 好一朵茉莉花呀满园的鲜花胜呀么胜不过它呀我有心折两朵戴呀 恐怕是看花人骂呀咿呀咿嗨哟我有心折两朵戴呀 恐怕是看花人骂呀咿呀咿嗨哟我也不折它呀 我也不戴它呀有朝一日连根么移在家呀我每日不出门呀 身陪着鲜花坐呀咿呀咿嗨哟我每日不出门呀 身陪着鲜花坐呀咿呀咿嗨哟曲调非常接近上面的甘肃《茉莉花》,大概是离得太近了吧,不过也是有自己的特点的——节奏轻快,花腔少,每句末尾会升上去,让听众心胸为之一开。注意到第二段的词,该女子一反同类作品女主人公有心无胆的毛病,直接连根拔起带回家,不再望花兴叹,而且“家门口”式的描写又跟被出口的那两首“中国之歌”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缘由值得玩味。3、河南《茉莉花》一朵茉莉花 一朵茉莉花茉莉子开花人人都爱它掐一朵茉莉花戴诶 你呀乐得笑哇啊哈哈哈哈哈哈喜鹊喳喳叫哇 给俺把喜报啊姑娘今夜就要出阁样样东西准备好耶 咱的那个喜日子来哎嗨嗨嗨哟仿佛约好了似的,这首歌就像江苏《茉莉花》的另一首变奏,不过歌词改了不少,除了句式还保留之外,内容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摘朵花戴不仅不会被骂,而且还代表了娘家人和姐妹淘最深切的祝福。这样一来,江苏《茉莉花》原有的婉转用到这里就多了一份羞涩和“喜上眉梢”。4、陕西《茉莉花》好呦一朵茉莉花 好呦一朵茉莉花花开那个千万朵 朵朵比不下妹妹呐有心掐朵花儿戴呀 哎呀呀只可惜情哥哥不在家哎呀呀只可惜情哥哥不在家那一年南风吹 茉莉它开了花我送我的情哥哥去远方摘一朵茉莉花哥哥你带上它 妹妹有句贴心话哥哥你要记下等到翌年茉莉开 你要回到家春尽夏又等 茉莉花开了花我唤我的情哥哥快回来再等来年茉莉花儿开呀 莫让妹妹空等待再等来年茉莉花儿开 莫让妹妹空等待陕西的《茉莉花》是一首原创本土歌曲,其中的内容相信对秦晋民歌有所了解的都不会觉得陌生,依旧是哥哥走了妹妹思念,君不见《走西口》、《蓝花花》啥的都是这么痴男怨女——不过跟别的陕西民歌不同的是,这里面的音乐元素没那么“土”,貌似经过加工了,所以这应该是建国后出现的歌吧。本歌曲三段旋律一致,两头快、中间缓,将女主角的思念和不舍表现得恰到好处……这跟《茉莉花》还有啥关系呢?5、山东《茉莉花》春天的茉莉开呀 香喷喷多可爱呀茉莉园边住着个祝英台她有心去读书哟 XXXXXXX梁山伯祝英台呀 同寒窗整三载呀英台父母催她个回家来情难舍 走相送呀 一路上情实难猜梁山伯访友来呀 见红妆迷解开呀可怜英台已定亲马文才姻缘断 心肝碎呀 到黄泉难了相思债马家他把人抬呀 梁兄不见哭声哀呀天崩地裂飞出一对彩蝶来茉莉重重比翼飞呀 有情人永不分开因为没有现成歌词,所以只得听写,于是中途出现了“XXXXXXX”(听不出来了呗)。话说山东的这个原创《茉莉花》甚为强大,直接讲述了“梁祝”这个故事,好在每段后两句还是有江苏《茉莉花》的影子的。不过我真没觉得这个是山东民歌,地域色彩没那么浓,貌似你放在哪个地方都没问题,不信你跟《包楞调》比比。6、台湾《六月茉莉》六月茉莉真正美 花开要得那并蒂莲爱情若不能成双对 怎不叫人伤悲六月茉莉正盛开 好花喜得意中人来采爱情若只是梦一场 怎不叫人悲哀六月茉莉香透天 好花喜得意中人来赏爱情若没有你在身旁 怎不叫人心凉六月茉莉开满山 好花喜得意中人来怜爱情若像蝴蝶乱摘花 怎能叫人心安六月茉莉正盛开 好花喜得意中人来采爱情若只是梦一场 怎不叫人悲哀台湾的土民歌一般是指高山族那种,其余的不是解放后的移民创作的就是跟闽南交流来的,这首《六月茉莉》应该是后面那种情况,完全的小情歌,好似《绿岛小夜曲》,又好似《望春风》。我听到的是国语,但我觉得原歌应该是台语歌,那种朦胧而又酥软的感觉倒是跟茉莉的风姿不谋而合。另,不用说了吧,这个跟大陆的那个体系八竿子打不着。好了,我已经将能找得到音频的《茉莉花》都介绍了一遍,至于网上提到的河北南皮《茉莉花》、山西临汾《茉莉花》、河北深泽《茉莉花》、山东日照《述罗》、宁夏固原《茉莉花》等等我都没找到音频,因此就不算在内了。花香四溢遍神州,绚丽多彩满天涯。每一首《茉莉花》都以自己各有的特点为中国民歌添上美丽的一划。它们都包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散发着泥土的芬芳,给我们以最美好的艺术享受。在这里,我衷心祝愿每一朵茉莉花都能顽强地绽放,用绚烂多姿的生命表现中国民歌的生生不息!

《茉莉花》是江苏民歌,这是众所周知的,因为江苏的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但发源地却颇具争论。现在的主流观点是《茉莉花》起源于扬州。 上世纪90年代,江苏省的南京、盐城等城市争相站出来说他们是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而且还在一些媒体上发表文章,加以证明。2000年10月16 日,两位扬州文化人在媒体上发表了一篇《“茉莉花”源自扬州清曲》的文章,此后再没有听到其他不同的声音了。这两位文化人分别是扬州清曲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朱祥生和副主任聂峰。其中,聂峰先生还师从于近代的扬州清曲表演大师王万青。长期沉淀的清曲知识,使两人坚信《茉莉花》源于扬州清曲。 扬州清曲又称扬州小曲、扬州小调。《茉莉花》最早属于扬州的秧歌小调,后经扬州清曲历代艺人的不断加工,衍变成扬州清曲的曲牌名【鲜花调】。清乾隆年间出版的一部汇集当时流传广泛的地方戏曲的《缀白裘》集里,收集刊登了《鲜花调》,有曲谱和曲词。曲词除了个别字与现在的《茉莉花》不同外,其他一字不差,这是目前为止,发现在的关于《鲜花调》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记载。由此足以证明,《茉莉花》源自扬州清曲。两位文化人又从其他方面,列出种种证据,佐证《茉莉花》与扬州的渊源。文章出来后,异音立即没有了。后来不少其他地方的学者文人,也开始渐渐发表文章,称《茉莉花》出自于扬州。 这首脍炙人口的扬州小调,随着扬州在当时的影响而传颂全国,且影响了其他许多地方的戏曲和曲艺。150年前,扬州作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世界著名都市,其孕育出的《茉莉花》在当时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会哼。几十年后,普契尼创作《图兰朵》时,选用这样一首既能代表东方韵味又风靡中国的《茉莉花》作为主题音乐,衬托中国人的爱情故事,既自然也属必然。发展和影响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因此广泛流传的民歌小调数量也甚多。它们就像暮春三月花园中的百花,姹紫嫣红,姿态万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个品种姿压群芳,栽培悠久,广受大众喜爱,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小调《茉莉花》。 《茉莉花》自古以来流行全国,有各种各样的变种,但以流行于江南一带的一首传播最广,最具代表性。她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通过赞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出版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中,就刊载了它的歌词,可见其产生流传年代的久远。 十八世纪末年,有个外国人将她的曲调记了下来,歌词用意译的英文和汉语拼音并列表示。后来,又有个叫约翰·贝罗的英国人来华,担任英国第一任驻华大使的秘书。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国游记》。也许在他眼里《茉莉花》是中国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谱刊载了出来,于是这首歌遂成为以出版物形式传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开始在欧洲和南美等地流传开来。 1924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剧《图兰多特》的初稿后逝世。该剧以中国元朝为背景,虚构了一位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兰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调作为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之一,将它的原曲改编成女声合唱,加上剧中的角色全都穿着元朝服饰,这样就使一个完全由洋人编写和表演的中国故事,有了中国的色彩和风味。 1926年,该剧在意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从此,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随着这部歌剧经典的流传而在海外飘得更广。 据近年来媒体报导,《茉莉花》原名《鲜花调》,本来有三段歌词,依次歌唱茉莉花、金银花和玫瑰花。1942年,音乐家何仿到隶属江苏省扬州市的仪征市六合金牛山地区采风,从当地一位知名的民间艺人那里,采集到了这首在当地广为传唱的民歌,将她的曲调及歌词一一记录了下来。 1957年,他将原曲原词作了改编,三段歌词都用同一曲调,由原来歌唱三种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并以悠扬婉转的拖腔作结束,遂成为现在大家所熟悉的这个样子。该曲当年由前线歌舞团演唱,后由中国唱片社出了唱片,于是得到进一步的流传。 本世纪初年,张艺谋在它导执的申奥、申博宣传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乐。2003年8月3日,2008年奥运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在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隆重揭晓。当著名运动员邓亚萍和著名影星成龙扶着会徽缓缓走上祈年殿时,管弦乐又响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时此刻你所听到的《茉莉花》的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似乎向世人诉说:《茉莉花》的故乡——古老的中国正在阔步向前。随着这些电视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将飘得更远更广。

精典流行歌芬芳四溢。

民歌茉莉花鉴赏论文

回答 这首民歌的五声音阶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流畅的旋律和包含着周期性反复的匀称结构;江浙地区的版本是单乐段的分节歌,音乐结构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点,此外句尾运用切分节奏,给人以轻盈活泼的感觉;《茉莉花》旋律优美,清丽、婉转,波动流畅,感情细腻,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歌中抒写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现出一种淳朴优美的感情,将茉莉花开时节,满园飘香,美丽的少女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花、惜花、怜花、欲采又舍不得采的美好心愿,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民歌旋律优美平和,符合中国人“以柔克刚”的个性。

生动含蓄的表达了青年男女的爱情。

清新淡雅,给人以一种舒适柔美的感觉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好一朵金银花 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勾儿芽奴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儿将奴骂好一朵玫瑰花 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呀么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刺儿把手扎这就是通行的《茉莉花》最直接的前身,原作是十二朵花轮着唱(即前面提到的《十二红》),到了清代就只剩下三朵花了,然后1942年何仿的采风使这首歌成了茉莉花的专属(当然曲调改了不少)。这首歌非常“民俗”,因为其调式唱腔和一唱三叹的特点让人一听就能将产地猜得八九不离十,咿咿呀呀的吴侬软语配上二胡仿佛能把人听醉,好像反过来再听《茉莉花》会觉得特色都丢掉了似的。

茉莉花音乐鉴赏论文2000字体

《茉莉花》是江苏民歌,这是众所周知的,因为江苏的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但发源地却颇具争论。现在的主流观点是《茉莉花》起源于扬州。  上世纪90年代,江苏省的南京、盐城等城市争相站出来说他们是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而且还在一些媒体上发表文章,加以证明。2000年10月16日,两位扬州文化人在媒体上发表了一篇《“茉莉花”源自扬州清曲》的文章,此后再没有听到其他不同的声音了。这两位文化人分别是扬州清曲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朱祥生和副主任聂峰。其中,聂峰先生还师从于近代的扬州清曲表演大师王万青。长期沉淀的清曲知识,使两人坚信《茉莉花》源于扬州清曲。  扬州清曲又称扬州小曲、扬州小调。《茉莉花》最早属于扬州的秧歌小调,后经扬州清曲历代艺人的不断加工,衍变成扬州清曲的曲牌名【鲜花调】。清乾隆年间出版的一部汇集当时流传广泛的地方戏曲的《缀白裘》集里,收集刊登了《鲜花调》,有曲谱和曲词。曲词除了个别字与现在的《茉莉花》不同外,其他一字不差,这是目前为止,发现在的关于《鲜花调》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记载。由此足以证明,《茉莉花》源自扬州清曲。两位文化人又从其他方面,列出种种证据,佐证《茉莉花》与扬州的渊源。文章出来后,异音立即没有了。后来不少其他地方的学者文人,也开始渐渐发表文章,称《茉莉花》出自于扬州。  这首脍炙人口的扬州小调,随着扬州在当时的影响而传颂全国,且影响了其他许多地方的戏曲和曲艺。150年前,扬州作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世界著名都市,其孕育出的《茉莉花》在当时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会哼。几十年后,普契尼创作《图兰朵》时,选用这样一首既能代表东方韵味又风靡中国的《茉莉花》作为主题音乐,衬托中国人的爱情故事,既自然也属必然。  发展和影响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因此广泛流传的民歌小调数量也甚多。它们就像暮春三月花园中的百花,姹紫嫣红,姿态万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个品种姿压群芳,栽培悠久,广受大众喜爱,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小调《茉莉花》。  《茉莉花》自古以来流行全国,有各种各样的变种,但以流行于江南一带的一首传播最广,最具代表性。她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通过赞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出版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中,就刊载了它的歌词,可见其产生流传年代的久远。  十八世纪末年,有个外国人将她的曲调记了下来,歌词用意译的英文和汉语拼音并列表示。后来,又有个叫约翰·贝罗的英国人来华,担任英国第一任驻华大使的秘书。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国游记》。也许在他眼里《茉莉花》是中国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谱刊载了出来,于是这首歌遂成为以出版物形式传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开始在欧洲和南美等地流传开来。  1924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剧《图兰多特》的初稿后逝世。该剧以中国元朝为背景,虚构了一位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兰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调作为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之一,将它的原曲改编成女声合唱,加上剧中的角色全都穿着元朝服饰,这样就使一个完全由洋人编写和表演的中国故事,有了中国的色彩和风味。1926年,该剧在意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从此,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随着这部歌剧经典的流传而在海外飘得更广。  据近年来媒体报导,《茉莉花》原名《鲜花调》,本来有三段歌词,依次歌唱茉莉花、金银花和玫瑰花。1942年,音乐家何仿到隶属江苏省扬州市的仪征市六合金牛山地区采风,从当地一位知名的民间艺人那里,采集到了这首在当地广为传唱的民歌,将她的曲调及歌词一一记录了下来。1957年,他将原曲原词作了改编,三段歌词都用同一曲调,由原来歌唱三种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并以悠扬婉转的拖腔作结束,遂成为现在大家所熟悉的这个样子。该曲当年由前线歌舞团演唱,后由中国唱片社出了唱片,于是得到进一步的流传。  本世纪初年,张艺谋在它导执的申奥、申博宣传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乐。2003年8月3日,2008年奥运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在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隆重揭晓。当著名运动员邓亚萍和著名影星成龙扶着会徽缓缓走上祈年殿时,管弦乐又响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时此刻你所听到的《茉莉花》的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似乎向世人诉说:《茉莉花》的故乡——古老的中国正在阔步向前。随着这些电视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将飘得更远更广。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好一朵金银花 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勾儿芽奴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儿将奴骂好一朵玫瑰花 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呀么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刺儿把手扎这就是通行的《茉莉花》最直接的前身,原作是十二朵花轮着唱(即前面提到的《十二红》),到了清代就只剩下三朵花了,然后1942年何仿的采风使这首歌成了茉莉花的专属(当然曲调改了不少)。这首歌非常“民俗”,因为其调式唱腔和一唱三叹的特点让人一听就能将产地猜得八九不离十,咿咿呀呀的吴侬软语配上二胡仿佛能把人听醉,好像反过来再听《茉莉花》会觉得特色都丢掉了似的。

音乐宛转,优美动听,让人回味无穷。可以进入世界名曲之列。

茉莉花音乐鉴赏论文2000字大学

我晕,为你20分写个1000字?你有得儿天真了

精典流行歌芬芳四溢。

音乐宛转,优美动听,让人回味无穷。可以进入世界名曲之列。

《茉莉花》是江苏民歌,这是众所周知的,因为江苏的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但发源地却颇具争论。现在的主流观点是《茉莉花》起源于扬州。 上世纪90年代,江苏省的南京、盐城等城市争相站出来说他们是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而且还在一些媒体上发表文章,加以证明。2000年10月16 日,两位扬州文化人在媒体上发表了一篇《“茉莉花”源自扬州清曲》的文章,此后再没有听到其他不同的声音了。这两位文化人分别是扬州清曲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朱祥生和副主任聂峰。其中,聂峰先生还师从于近代的扬州清曲表演大师王万青。长期沉淀的清曲知识,使两人坚信《茉莉花》源于扬州清曲。 扬州清曲又称扬州小曲、扬州小调。《茉莉花》最早属于扬州的秧歌小调,后经扬州清曲历代艺人的不断加工,衍变成扬州清曲的曲牌名【鲜花调】。清乾隆年间出版的一部汇集当时流传广泛的地方戏曲的《缀白裘》集里,收集刊登了《鲜花调》,有曲谱和曲词。曲词除了个别字与现在的《茉莉花》不同外,其他一字不差,这是目前为止,发现在的关于《鲜花调》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记载。由此足以证明,《茉莉花》源自扬州清曲。两位文化人又从其他方面,列出种种证据,佐证《茉莉花》与扬州的渊源。文章出来后,异音立即没有了。后来不少其他地方的学者文人,也开始渐渐发表文章,称《茉莉花》出自于扬州。 这首脍炙人口的扬州小调,随着扬州在当时的影响而传颂全国,且影响了其他许多地方的戏曲和曲艺。150年前,扬州作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世界著名都市,其孕育出的《茉莉花》在当时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会哼。几十年后,普契尼创作《图兰朵》时,选用这样一首既能代表东方韵味又风靡中国的《茉莉花》作为主题音乐,衬托中国人的爱情故事,既自然也属必然。发展和影响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因此广泛流传的民歌小调数量也甚多。它们就像暮春三月花园中的百花,姹紫嫣红,姿态万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个品种姿压群芳,栽培悠久,广受大众喜爱,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小调《茉莉花》。 《茉莉花》自古以来流行全国,有各种各样的变种,但以流行于江南一带的一首传播最广,最具代表性。她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通过赞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出版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中,就刊载了它的歌词,可见其产生流传年代的久远。 十八世纪末年,有个外国人将她的曲调记了下来,歌词用意译的英文和汉语拼音并列表示。后来,又有个叫约翰·贝罗的英国人来华,担任英国第一任驻华大使的秘书。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国游记》。也许在他眼里《茉莉花》是中国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谱刊载了出来,于是这首歌遂成为以出版物形式传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开始在欧洲和南美等地流传开来。 1924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剧《图兰多特》的初稿后逝世。该剧以中国元朝为背景,虚构了一位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兰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调作为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之一,将它的原曲改编成女声合唱,加上剧中的角色全都穿着元朝服饰,这样就使一个完全由洋人编写和表演的中国故事,有了中国的色彩和风味。 1926年,该剧在意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从此,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随着这部歌剧经典的流传而在海外飘得更广。 据近年来媒体报导,《茉莉花》原名《鲜花调》,本来有三段歌词,依次歌唱茉莉花、金银花和玫瑰花。1942年,音乐家何仿到隶属江苏省扬州市的仪征市六合金牛山地区采风,从当地一位知名的民间艺人那里,采集到了这首在当地广为传唱的民歌,将她的曲调及歌词一一记录了下来。 1957年,他将原曲原词作了改编,三段歌词都用同一曲调,由原来歌唱三种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并以悠扬婉转的拖腔作结束,遂成为现在大家所熟悉的这个样子。该曲当年由前线歌舞团演唱,后由中国唱片社出了唱片,于是得到进一步的流传。 本世纪初年,张艺谋在它导执的申奥、申博宣传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乐。2003年8月3日,2008年奥运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在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隆重揭晓。当著名运动员邓亚萍和著名影星成龙扶着会徽缓缓走上祈年殿时,管弦乐又响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时此刻你所听到的《茉莉花》的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似乎向世人诉说:《茉莉花》的故乡——古老的中国正在阔步向前。随着这些电视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将飘得更远更广。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